时间:2023-06-02 09:21: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有关月亮的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中秋国庆活动方案一:
引言:中秋节快到了,给老师们发个关于中秋节的教案,希望用的上.
本主题的目标是体验中秋节美满团圆和喜庆丰收的快乐气氛,加深对父母和亲人的感情;在参与中秋节各种活动中能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寻找、搜集资料,并学习交往、合作与分享;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祖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很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由于幼儿对民间节日、习俗了解较少,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涉及到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教师可采用参观、讨论、搜集资料、展示成果、动手操作、文艺联欢等活动形式来组织教育活动。
一. 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一)传统节日 中秋节
1、环境: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 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3)中秋节前夜,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进行“庆中秋晚会”。可做月亮变化日记展、表演节目(尽量让幼儿自己准备),将从家中带来的食物与大家分享,用望远镜观察中秋节的月亮等。
总结: 活动自始至终都应让幼儿直接参与,使每位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并获得愉快、自信的内心体验,让幼儿亲自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家长可通过赏月、家人团聚、欣赏精彩的传统节目-----中秋之夜联欢晚会,给孤寡老人送月饼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幼儿园中秋国庆活动方案二:
活动主题:
"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每当"中秋节"来临之前,商场里的月饼、灯笼琳琅满目,孩子们对此变化也有所察觉,也有孩子会带灯笼来园玩,日常交谈中也开始涉及到"中秋节"的话题,为此,老师引导孩子开始了这一佳节的主题活动。
主题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的习俗,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歌曲、欣赏中国结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3、乐意参与活动,愿意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来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
4、通过观察、动手操做、品尝月饼活动,体验在集体活动中交往、合作、分享的快乐。
主题预知思考网络:
1、查一查,听一听:
来历--中秋节、团圆节、丰收节;习俗--各地习俗(如:北京地区"送兔爷")2、做一做,看一看:制作月饼;装饰"月亮";制作"月亮";给亲人祝福3、尝一尝,说一说:
品尝月饼--种类、味道、制作(外形、材料);茶--茶文化(来源、茶道)、种类(名称、颜色、外形)、作用--(保健、治疗、休闲、工业)、参观茶叶店4、讲一讲,唱一唱:
中秋节的祝福、中秋节的古诗、中秋节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节的音乐、赏月(月亮的秘密、月亮是什么样子的? --月圆、月缺)环境创设:
1、主题墙饰:
收集图片、幼儿作品布置"各种各样的月饼"、"月亮的变化"、"不同的茶具"、"各种各样的茶"、"茶道表演"等主题墙饰。
2、各活动区:
美工区:提供各种材质的纸、模具、牙签及各种基本材料等让幼儿进行"装饰月亮、茶壶"、"制作月饼、茶具"等活动。
阅读区:收集相关的图书、图片、广告画资料,供幼儿阅读与讲述。
益智区:各种月饼及月饼盒实物、各种茶叶实物、多种塑料刀叉等,可引导幼儿进行"茶的作用、形状"分类统计;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过程等。
角色区:收集各种茶具、茶叶、月饼盒等实物进行扮演。
家长工作:
1、与孩子一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讲讲一些相关的传说;在过程中可与孩子介绍中国其他的传统节日。
跟中秋有关的古诗词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节习俗简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关键词】投其所好 网络课堂 综合性学习 探索月球奥秘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成果之一(立项编号:07C105)。
【注】本文获广州市天河区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69-02
教学过程:
课前:老师布置作业,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网络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每组负责一大类,同时,组内成员再分工,以便提高效率。
一、话说月亮
师导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它令人感到浪漫而又神秘,给人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索月球奥秘,共话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
二、探索月球奥秘
师:课前我们就有关月球要探讨的话题作了资料搜集,下面我们就有请各小组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看来大家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那我们就有请第一组同学来说有关月球的奥秘。
第一小组 明月几时有
――月球奥秘知多少
一、展示
第一组主持人:说到月亮,我们总是充满好奇,为什么它会有阴晴圆缺呢?为什么它和潮汐有很大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小组就一一为大家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下面有请我们的组员一一为大家介绍:
学生A:我来说月球的起源……
学生B:我要说的是月球的地质构造和月貌,现在先给大家展示几章图片月球容貌的照片……
师:感谢第一小组同学带来的丰富而又神奇的月球知识,让我们对遥远而神秘的月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是我相信大家对月球都还有很多疑问,那么现在大家就针对刚才第一组同学的展示提出作个评价并质疑,把问题都写在Q群聊天栏。
二、利用网络,评价小组展示情况
以下是网上部分学生的评价与质疑:
(这个评价与质疑,让大家在网络上写,首先是考虑到课堂上很多同学可能碍于情面不敢直接说,或表达能力不佳而词不达意,亦或害羞根本不敢站起来说,而网络正好综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希望这简短的评价能养成大家的探究质疑习惯。)
第二小组 我和月亮有个约会
――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
一、展示
第二组主持人:大家好,不知大家有没有和我相同的经历,每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总是爱追寻那皎洁的月亮,总爱猜想嫦娥是否寂寞?吴刚的树什么时候能砍断呢?我想,很多有关月亮的故事或许就是人们的猜想中诞生的吧!下面请同学们重温一下听奶奶讲故事的情景:
一个中秋的夜晚:郭奶奶和她的孙女在正在庭院中赏月……
1.演员表:学生D饰演奶奶;学生F饰演孙女
2.台词:略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给大家表演我们搜阅到的故事了,我们搜集的资料都已经放到班级网络图书馆中,欢迎各位来踩踩(网络用语)。
(平时上课,老师会强调把搜集的资料放到班级网络图书馆中,一是为了让大家养成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二是让大家学会资源共享。)
师总结:感谢第二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精彩的表演,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啊。
二、利用网络,评价小组展示情况
以下是网上部分学生的评价与质疑:
第三组 千里共婵娟
――有关月亮的诗歌、民俗
一、展示
主持人:相信大家对于有关月亮的诗歌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能背出多少有关月亮的诗句?(互动)那么这里我们就给大展示一下所有的有关月亮的诗歌。
学生G: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文学大家们不愧是独具审美的慧心,月的阴晴圆缺在他们眼里无不各具风韵。请同学们说说月亮大多用来寄托什么情感呢?
学生:思乡、思亲、祝愿、孤独之情、闲适之情……
主持人:(老师说的没错)另外,我们的古诗除了可以用来鉴赏品读,还可以用来唱,现在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明月几时有》(说完,学生打开百度MP3,输入“明月几时有”)。
主持人:下面有请我们的同学H来讲一下各地的有关月亮的风俗。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红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老师:刚才第三组同学给我们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有关中秋的习俗,不知道大家的家乡有没有特别的中秋习俗或者其他节日习俗?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在Q群上把家乡节日习俗写下。
以下是网上部分学生写的家乡习俗:
师总结:感谢同学们为大家带来这么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的这一节月亮之旅。(打开百度MP3播放《花好月圆》)
作业:三个有关月亮的作文题目,请大家选一个来创作,写完后把作品放到班级网络图书馆,大家互相进行点评。(网上已挂评价标准,批改范文)
第一题: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第二题:在月球上的一天
又疑瑶台②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③,桂树何团团④。
白兔捣药⑤成,问言与谁餐。
【注释】
①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②瑶台: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③仙人:神话传说中月宫里的吴刚。垂两足:由月亮上的阴影想象而成。
④桂树:神话传说中月宫里的桂树。团团:聚成一团。
⑤白兔捣药:神话传说中月宫里的白兔在桂树下捣药,吃了此药可以长生不老。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那是月亮,把它称做白玉盘。又疑心它是瑶台的明镜,飞上了高高的青云端。月宫里的仙人生着双脚,一棵棵桂树聚成一团。桂树下的白兔捣成了仙药,请问是给谁去品尝?
【赏析】
诗人首先回忆自己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做“白玉盘”“瑶台镜”,二者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jiǎo)洁可爱。接着又运用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描写月宫中的仙人等景物,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最后以疑问作结,准确地表现了儿童天真、好奇的本性。
这首诗语言精练,比喻恰当。“白玉盘”“瑶台镜”“青云端”色泽明艳,外形晶莹、玲珑;“呼”“疑”“问”这三个动词传神地刻画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极具童趣。
【作者】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因文章有风采而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晚年漂泊于东南一带,不久即病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感受月下景色的美丽。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月吟诗,歌曲激情。
1.(出示月亮)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 古人总是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的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播放《月亮船》)。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板题:走月亮)读课题。
3.“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读一遍课文。思考:
①“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并用“”标记出来。
②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文****出现了几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想让你们的课本变得饱满起来,用各种各样的标记符号记录你们思考的足迹,也希望这些好的学习方法能伴随你以后的学习之路。)
2.引导学生汇报:
①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玛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
②“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4次,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请大家用“”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出示第一部分文字)
1. 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哪边升起来了。”重点体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
①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想读读。
②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
③引导体会: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的月亮随波荡漾的美景。
④齐背这几句话。
2.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重点体会: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①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的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四个“照亮了”,你能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
②生回答
③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读起来模模糊糊,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的是脚下的路。
④再次指名读。
3.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怎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
(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看看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重点引导:
①你闻到了什么?画出小溪流香的句子。
②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③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是想到了什么?
④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经验感悟)
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快乐!都会感到幸福!
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自学第三、四部分
过渡: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
(四)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三、播放视频歌曲《母亲》,情感升华。
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不禁也让我们想起了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让我们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歌曲《母亲》,一起回忆妈妈带给我们的温馨、快乐、幸福、无畏…..
四、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教学重点:①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②通过诵读诗句,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①播放歌曲《水调歌头》,并同时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由现代作家赵丽宏先生所写的散文《望月》,我们和他一起去望月,好吗?②齐读课题。③指导读课题。(要读得轻一些,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月亮的不同读法,读得洪亮感受明亮,读得舒缓感受朦胧。)【设计意图】开始上课时,通过美丽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月亮的美好情感,为学习课文打下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读了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人?看?做?)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谁在望月?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做了什么?①出示生字词,检查学习情况:闪烁、船舱、沐浴、瞳仁、比喻、云絮、封锁、呵欠、外甥。②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描写了作者与小外甥在江轮的甲板一起望月时看见的景色,产生的联想和进行的对诗比赛。)
三、欣赏月下景色,感受美景
课文的内容我们理清楚了,下面我们和作者一道,去江轮的甲板上欣赏那迷人的美景。请同学们用心听,你从中仿佛看到什么,有怎样的感受,都记在脑海里。
1.教师配乐范读第二段,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月夜景色。
2.学生初读第二段,感受月色的美丽,思考:月光的美是怎样的美?①你认为用哪些词能说出这时江上景色的特点?(柔和、安详、宁静、静谧);②你还能用哪些学过的词语形容月光下的景色?(月光似水静影沉璧);③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色,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3.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受到月色的美?①月色宁静美。(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②月色灵动美。(出示)“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③月色朦胧美。A.“隐隐约约”说明两岸的黑色剪影看不清楚,有一种朦胧美。B.指导朗读这句话,突出“隐隐约约、伸展、起伏”几个词语,感受朦胧美。C.理解“镀”字。将“镀”换成“染”比较,体会用“镀”更显得有光泽。D.朗读这两句话,体会江两岸景色的美。
4.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交流朗读心得。
5.齐读第二段,把对月夜景色的感受融入其中。
6.如此美丽的月色,这样的夜深人静,你能从其他地方找一个词形容这时的环境和我们的心情吗?(强调环境和心情)①学生回答时适时解释“清幽旷远”。(联系图画,幽静、宽阔、辽远)②适时解释“沉醉”。你有过沉醉的感觉吗,什么情况下你会沉醉?(指导用“沉醉”说话)
7.读3-5自然段,思考:①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和小外甥沉醉在优美的月色中?②我们为什么会沉醉?(多媒体出示“月光,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的形式,强化了朗读训练,并在朗读过程中进行配乐,创设了月下江景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了月色的静谧美好,激发了朗读热情。
四、吟诵月之诗句,体会诗情
皓月当空,古往今来那些文人墨客们如果面对这样的良辰美景,他们有的会吟诗作画,有的会饮酒助兴,甚至有的会轻歌曼舞,那文中的小外甥想到什么呢?那我们也来试一试,好不好?
1.投影出示小外甥和作者背诵的古诗。
2.分角色朗读。①男女声分角色读。②教师和全班学生分角色读。(师读舅舅)
3.看到后面有什么号?表示什么?那哪位聪明的小外甥接下去?(学生对诗)
4.月光下,我们尽情地对着诗。此时此刻,(课件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看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学生齐读)
5.写月亮的诗句非常多,老师也搜集了一组关于月亮的诗句。大家一起读(同时多媒体出示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6.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在诗人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有时月亮天真、童趣,有时孤独、惆怅,有时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发出诗人郁郁不得志的声声叹息,自读诗句,从诗句中,你能找到怎样的月亮。
7.写月亮的诗真是又多又美,不过也有许多描写月亮的歌曲也很美哟,你们谁知道,唱一下:①指名唱写描写月亮的歌曲。②描写月亮的歌曲非常多,同学们请听。播放歌曲片断:《明月几时有》、《静夜思》、《月亮之上(凤凰传奇)》
8.这些美妙的诗,这些美妙的月光,此时此刻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心里。请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总结:这些优美的诗句,不仅使旅途之夜变得其乐无穷,而且使文章丰富多彩,今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引用一些诗句、格言,可以使文章更有魅力、有品位。
【设计意图】为使学生体会到诗与月的交融,本环节紧紧抓住了“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看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这句点睛之笔。第一次在学生对诗后,第二次在体会作者的感情和听完歌曲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诗中月,月中诗。
五、观察月亮图片,启发想象
过渡:当我还沉醉于诗的意境和月的清辉之时,聪明的小外甥却已经在想月亮像什么呢?
1.观察一组月亮的图片,展开想象,把你心中的月亮写下来,下节课与小外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赏月这件人间乐事,若是讲究,很要紧的有两条:一为何时,二为何地。论时,自然莫过于中秋。但中秋有定规,一年只有一度。地则没有定规,变化多端,而选择清雅之地,应当是赏月的要素。清雅的地方很多,最好是在一个安宁的处所,眼前有青山碧水,点缀些绿树奇花。如果有琴奏笛鸣之类,自然更妙。在这样的场合,那盈盈月华的美好,也就因境地的优美而提升。
以此而论,在上海赏月,还有比松江更出色的地方吗?
一幅佘山夜月图,常常会宁静地浮现在我的面前。那是前年九月,将近中秋,我和几位朋友住宿在佘山。夜半时分,我拉开窗帘,忽有银光泻进,抬头一望,耻鲜亮澄明满月一轮,正悬在窗前一片竹丛之上。竹丛连接着像是刚在雨水中沐浴过的一大片树林。树林那边,是浓浓的影子似的起伏的远山。山上仿佛有一片静静的雾气笼罩。这窗前的竹丛、林木、山影,那上面紧贴着或浸润着的,分明是清清的月,怎么又似乎是淡淡的水和薄薄的雾呢?我忽然迷糊起来,犹如置身在梦境了。
我带着如梦似幻的感觉下了楼,沿着两旁满是绿竹的小径漫步。小径弯弯,有的地方有月,有的地方无月。无月的地方,路灯散发浅浅的金黄,衬托着有月之处的淡淡的银亮。小径尽头没有路灯,月又被竹木遮掩,则是影影绰绰一片暗淡。就在这金黄、银亮、暗淡并存的小径里,我想到刚才楼上所见的月下山林正在我的身旁,而我在佘山之中,于是油然感受到一种意境:浓浓的诗情画意,清晰地在我的心里展示开来。
上楼以后,我兴奋得不能入睡。想起不久前,也是一个明月朗照的晚间,我在松江一位文友的陪同下,曾经为松江月下的一片新景所陶醉。那是在新城区的西北角,我无意中被车外不断掠过的童话般的夜景吸引了。我虽然多次到过松江,但许多地方并不熟悉,尤其是近几年,松江到处冒出美轮美奂的大楼与引人人胜的园林,令我应接不暇而处处陌生,对于夜色中的松江新景则陌生有加。这童话般的月中景致,是什么所在呢?友人告诉我:你来过几回的,是大学城呀。我却依然惊讶:是大学城?怎么以前所见不像此刻所见,此刻涌现了许多妙不可言的童话呢?我情不自禁地下车细看。月光下一条明晃晃的大道,直直地伸向深远的林荫;几座并不高耸而异常雅致、风格各异的新楼,在参差的绿树陪伴下,于宁静与安详中透出深邃,透出凝重。真是非常非常的静,非常非常的深;偶尔有几个分明是这里的主人的年轻人轻轻走过,忽然飘起他们或昭示生气或近乎浪漫的说笑,更衬托出这里的静,这里的深。这静,这深,因为不知不觉地流露着的灵气而强烈,因为一泓清水似地流泻着的月光而分明。眼前的氛围,与明月密不可分。试想,如果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哪里会有这种弥漫童话气息的氛围呢?
自从前年在佘山经历了梦境似的夜晚之后,每当我在松江,或是想起松江,眼前常会浮起月亮的影子。于是,脑子里生起明月一般的亮光:松江这块大地,是很喜欢明月的,而明月,也最喜欢松江这样的地方。
后来,我查看了有关松江的一些资料,知道了一些背景,我的这一想法更加强烈了。
松江历史悠久,地名屡经更换。目前比较公认的古名是华亭。但华亭的起源,众说不一。由松江区博物馆所编的最新读物《解读古代松江》,把华亭的缘起上溯到周代:“相传吴王寿梦于此筑亭,‘以为停留宿会之所’,华亭因此而得名”。而前几年出版的《上海通史》对华亭之源另备三说:一是引用南宋绍熙《云间志》的说法,称“地有华亭谷,因以为名”。二是采用唐代陆广微《吴地记》的观点,认为华亭与三国名将陆逊有关:“盖元侯陆逊宅,造池亭华丽,故名。”三是据《元和郡县图志》所载,陆逊曾经封为华亭侯,后来封名渐渐成为地名。不管缘起如何,华亭作为地名,可作华美的绮想,最能吸收高贵的月光的清美。再作另外的解义:华者,花也,华亭者,花亭也。万花簇拥之亭,在风清月白之夜,该是一番多么清雅美妙的景致呵。
松江之名的起始,史书载为元代,由华亭演变而来。这一地名,沿用至今。它与明月联系在一起,显得十分和谐。松字多义,其中之一,是“紧”的反义,即为不紧,可以引出轻松、宽松、放松等等。松与江相连,松江也者,乃是平和轻快宽阔如意之江。月光洒在这样美好的江上,月和江,必定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以松字的另一要义松树而论,与月相遇,最可生出高妙的境界。松间明月,一派令人遐想无穷的清寂幽雅的美景。于是唐人孟浩然有这样的诗:“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宋人戴复古则云:“松月照今古,樵风送往还”。月亮与松江的相通,真是万缕千丝。
不过,就流动的月光更美好地栖居而言,我更喜爱松江的另一古名:云间。云间之名始于何时,似乎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据《世说新语》所载,陆机陆云兄弟离开华亭来到京城洛阳,陆机即陆士龙向洛阳高士荀鹤鸣以调笑方式自报家门,高傲地自称:“云间陆士龙”。这很能说明:华亭又称为云间,应该在晋代或晋代之前。天上云间,乃是明月的故乡,或者说,高天是月的故乡,云间是月的屏障。月亮有时候喜欢躲在云间,让云彩遮蔽因而内敛自己的明光。在片云皆无的夜间,朗朗明月固然是一种美的显示,但月照云间或月在云间奔走,时隐时现,显得低调,显得含蓄。这由朦胧而营造的特殊的美,其实比朗月还要动人心魄。
松江与明月的密切关系,以松江今名古名的字义来联想,我觉得十分自然,但也许有人认为牵强。我想进一步举出松江的九峰与月亮之间的缘分。我无意中翻看九峰的资料,突然有一个令我惊喜的发现:名闻古今的松江九峰,除了厍公山和机山还不见有关于它们与月亮的关系的记载,其余七座名峰,都与月亮机缘深深!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透过那字里行间,我仿佛看见:在浩茫深远的历史画廊中,为松江不知增添了多少光彩的这七座山峰,曾经天长日久地享受过明月的照耀,饱尝过月华的精灵!
号称九峰之首的凤凰山,它的十景中曾有“山月轩”一景,是元代文人俞允的读书处。当时这山中书斋,应该常有夜月泻人,曾经一次又一次地照亮过苦读的人影和琅琅的书声。
第三峰是九峰中最为突出的佘山。它也曾有十景,其中一景为道人遗踪,在宋代建有普照教院,这个教院的旁边,有一座精致的亭子,取名“月亭”。也可想见:当年在这月亭之上,常有道人赏月论道。这月亭,不仅有道人的留连,而且有皎月的浸染,地老天荒而弯月依旧,于是也颇具仙风道骨了。
辰山为第四峰,其十景中有“镜湖晴月”。所谓镜湖,其实是一口名为西潭的水潭,因此又名“西潭夜月”。我们可以因此而展开想象的翅膀:明镜般的潭水映着明镜般的月亮,当是一幅如何雅致清美的画图!
排到第五峰的薛山,且不论它也有十景之美,只看元代
诗人凌宕的《九峰诗》,即可领略薛山夜月的妙处:“五峰遥隔水村西,薛老曾来隐翠微。牧子唱歌樵子笛,贪看明月夜忘归”。明月到了“贪看”的份上,她的引人人胜不言自明。而这首诗,也可称为佳构的。
横云山是第七峰。它的十景中,“得月塔”排在末位。得月塔的构建,当在记载此塔的清人诸嗣郢在生之时或在生之前,起码在嘉庆年间。从文字记载上得知,进人此山,常可欣赏暮云深锁,孤松劲挺。这时候,蓦然有一座高塔耸人云天,而且被月色包裹,这迷人的意境,该让人细想一阵子了。
再看第八峰天马山。此山十景之中的“濯月泉”,又称为天下第四泉、片玉泉、浴眼泉。我觉得这后三个泉名,都不如濯月泉美好。濯月泉,顾名思义,月在泉中清洗也。但到底是月在泉中洗,还是泉在月中洗呢?几乎难以分明了。应当是:月与泉齐明,泉同月共清。
最后来看小昆山,是第九峰。此地是陆机、陆云的故乡。一定是为小昆山取十景之名的雅士,觉得这人杰地灵之处不可无月,不但不可无月,而且月要多多,于是在小昆山的北峰与山鞍之间,取一胜景,美其名曰“涌月台”。月融山间,何等清雅,居然涌出,自然清雅到了极致。这一“涌”字,使月有了结实的动态,设在九峰之末,气势磅礴。月在此处,很有点“卒章显其志”的味道。
以上诸峰与赏月相关的景点,只是文字的记载。这些景点,如今依然故我,还是有痕无迹,甚至痕迹浑无,我没有细细考证。但那些诗意盎然的记载,已可让我们生出联翩的浮想。
松江这块胜地,历代多赏月之处,自然也多喜爱赏月的文人雅士。如果细细查考生于松江或者曾在松江盘桓的各代文化名人,他们和月亮有关的种种行状和著述,一定很有意思。我难以一一弄清他们和月亮的情份,只举出其中的佼佼者陆机先生,或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2016幼儿园年中秋节活动方案一
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大班幼儿已经有多次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
活动时间:20xx年9月x日(星期六)下午3点整
活动目标:
1.通过中秋知识竞答的形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基本的文化习俗。
2.通过一起过中秋,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体验。
3.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
活动准备:
1.视频《月亮姑娘做衣裳》、爷爷为我打月饼、中秋月儿圆
2.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中秋节的来历或者古时候的人怎样过中秋节的知识,月亮的大小变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诗等等)
3.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小问答
4.盘子若干
活动流程:
各位家长好,感谢大家能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天我们邀请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陪我们一起欢度中秋,之前也让家长和孩子们了解了相关中秋节的知识,知道了月亮在中秋节这天是最圆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故事感受月亮形状的变化。
流程一: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看完故事老师总结: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月亮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上。
流程二:中秋知识问答小比拼
有关中秋节和月亮的知识有很多,下面就来考考我们家长和小朋友,来个中秋知识问答小比拼
1.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B)
A月饼节 B团圆节 C故乡节 D诗人节
2.中秋节又可以称为什么?
(A) A仲秋 B月夕 C秋节 D追月节
3.在哪个朝代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
(A) A唐 B宋 C元 D明
4.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馈赠亲友的礼物 C节日食品 D地方小吃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A)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6.在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 BA槐树 B桂树 C柳树 D杨树
7.以下哪个不是中秋节传说? D
A嫦娥奔月 B吴刚伐桂 C玉兔捣药 D迎涛神说
8.中秋节在亚洲其他国家也很盛行,在( B ),中秋节也叫感恩节。
A 日本 B 韩国 C 新加坡 D 马来西亚
9.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A)
A悲欢离合 B天气的好坏 C凶吉的象征 D身体是否健康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 A )
A 苏轼《水调歌头》 B 苏轼《中秋月》
C 王建《十五夜望月》 D 辛弃疾《太常引》
游戏三 《猜灯谜》
1. 老师提前将若干灯谜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2. 请宝宝们站在教室中间,告诉宝宝们在教室内去寻找灯谜(并拿一个写有灯谜的卡片,让宝宝进行观察,知道去找什么样子的卡片)
(1)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月亮
(2)中秋归来---八归
(3)嫦娥下凡---月季
(4)中秋菊开---花好月圆
(5)明月照我还---归有光
(6)举杯邀明月---赏光
(7)举头望明月---当归(药名)
3. 找到后,交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的手中,请爸爸妈妈去猜灯谜,用时最短的家庭获胜。
流程四:合唱歌曲《中秋月儿圆》、亲子表演
为了庆祝中秋节,我们小朋友学了一首新歌,一起来唱给爸爸妈妈听。
老师还知道小朋友在家和爸爸妈妈也学习了新的儿歌和歌曲,欢迎大家到前面来表演。 流程四:亲子制作月饼我们中秋节必吃的一样食品就是月饼,下面老师带来了许多颜色形状都很特别很漂亮的月饼,请大家一起欣赏,看到自己喜欢的可以用橡皮泥模仿着做出来,当然也可以发挥想象做出自己想吃的月饼。
流程五:月饼展示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
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小问题: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么变的呢? 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
2016幼儿园年中秋节活动方案二
设计意图: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着许多洋溢着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正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无不大力弘扬着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传承民族精神。时值中秋节的来临,让我们的孩子了解这一传统节日,学到科学小知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把礼仪渗透到各个细节处。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环境布置
1. 展示幼儿在节前观察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
2. 在语言去投放相关月亮知识的图书。
3. 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家长工作
1. 家长帮助搜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并提供给大家分享。
2. 为这次主题活动准备一些月饼盒。并与幼儿一起做一个灯笼,最好是共同制作的。
3. 督促幼儿节前节后连续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4. 关注主题活动的进展,及时协助主题活动的展开。
5. 有时间带幼儿在有月亮的夜晚赏月。
主题活动一 :中秋的来历 活动形式 集体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知道为什么要过中秋节,
什么时候开始过中秋节。
2、幼儿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来收集资料,并学会分享交流资料。
活动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以及一些中秋节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那些节日吗?
二、向幼儿介绍中秋节,包括时间,来历。
1、教师请幼儿介绍,并请其他幼儿倾听从中知道
了哪些,与别人有哪些不同。
2、教师介绍自己的材料,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三、扩展幼儿经验,并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让幼儿了解更多。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秋要吃什么吗? 师:除了吃月饼,我们还干什么呢?
四、教师像幼儿介绍获取资料的方法。
师: 呀,小朋友了解那么多知识,那你是从哪里了
解到的?
1、幼儿交流自己获取知识的渠道。
2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从哪获取知识:方法及渠道。
主题活动二:制作月饼
1、 活动要求:
(1)在活动中,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做,家长只是起帮助指导的作用。
(2)进入活动室,要小声说话,以不影响他人为原则。
(3)、活动结束后,整理好所有的东西,物归原处。
(4)、准备好制作月饼的材料(擀面杖、面板、模子、月饼馅),油面和水面统一准备。
活动过程:
(1)、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月饼。
(2)、 将做好的月饼放入烤箱中。
(3)、 户外传统游戏贴膏药、切西瓜,共同参与。
关键词:古典诗词、月、隐喻
一、引言
隐喻是一种神奇的语言现象,它以巨大的潜能影响我们的思维,唤起我们的联想。更重要的是,隐喻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即不同文化中的语言使用者都能运用隐喻化思维,理解和创造隐喻化语言。隐喻并非简单地用一个名词对某一事物进行类比,它还包含了对类比事物之间的体验与分析,不仅要找出两者之间类同之处,还要借助人们对隐喻事物的现有理解,通过我们已经熟悉的活动,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新事物。换句话说,隐喻就是一种以抽象的意象图式为基础的映射,从一个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易于理解的喻体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抽象的、较难理解的本体,借此创立关联,以达到认知的目的。因此,隐喻是语言变化的触媒,没有隐喻思维,语言则将失去其原初的本质。而语言作为思维的一种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具有隐喻性的。
“月”作为一种隐喻体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它通常用来映射古人的各种情感。在中国浩瀚的古代诗词中,写月之作数不胜数。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分析探讨古诗词中月的隐喻意义。
二、古诗词中的“月”隐喻分析
“月”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中就有着特殊意义,贯穿中国文学史的意象。有不计其数的与月有关的诗词至今仍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李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论相思、无论离别、无论相聚,无论孤寂、月的周而复始、亘古长存,都给“月”披上了浪漫的神秘色彩,都给人深邃的思考与凄美的感受。
1、 爱情是月
“月”富有朦胧浪漫的气息,又有缥缈神秘的色彩,“月”营造出了一种柔情蜜意、卿卿我我的温馨氛围。同时,月亮的皎洁无瑕,亘古长存同样也可以用来表示爱情的天长地久、坚贞不渝。轻柔而敏感的爱情跟“月”一样令人感觉美好而充满向往,这在古诗词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 是浪漫而惬意的约会。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亦是如此。
张先《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全词用花、月意象贯串而成,体现了男女主人公不甘屈服于邪恶势力的美好爱情,表现出不幸命运中一对情侣的爱深刻骨,通过对一段遭遇挫折爱情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也体现出词人希望有情人永不分离的美好愿望。
“花前月下”、“花好月圆”早已成为爱情的代称。“月亮代表我的心”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曲。 “月下老人” 是神话传说中掌管婚姻的神,这也是月所具有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含义。“月下书”或“月书”特指人间的婚姻帐簿,月下老人便是照着月书拿着红丝线来拴住世间有情男女。
2、女子是月
在认知语言学中,拟人也是一种隐喻的表现形式。Lackoff和Johnson指出,拟人是一系列的隐喻,它把每一处人的特点隐喻为不同的对象。所以,拟人就是将物隐喻为人,让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去理解人的某一方面特质。
“月”像一个婉约的女子充满阴柔之美,“月”皎洁美丽,经常被隐喻为貌美的女子。所以,古诗词中有许多用“月”刻画美女的句子。例如: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月光为少女布置出幽美的环境;幽美的环境衬出少女的美丽。诗人借月光皎洁之美形容女子之美。
晏殊《浣溪沙》:“鬓弹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作者用“月”和“霞”来隐喻女子的眉和脸,生动地描绘出此女子的娇艳美丽。
如今,我们仍用“闭月羞花”、“花容月貌”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娇艳。用月隐喻女子已成为古诗词中不可或缺的意象。
3、悲是月
“悲”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表达人们的情感,当人们试图理解这一种抽象概念时,诗人们经常借助月的阴晴圆缺来表达人的悲欢离合。“月”常用来表达思乡、离愁别绪以及孤寂凄凉的感情。
⑴表“离愁别绪”
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离别总令人觉得格外心酸,作者感觉连浸在茫茫江水中的月亮都变得惨淡,借月表达不忍离去的心情。
张先《木兰花》:“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两人在一起时即使花残、月缺,在二人眼中也是美的、满的。但等到真正花开、月圆时分,情人却已分离。让人不禁感叹离别的心酸。
⑵表“孤寂凄清”
杜甫《江汉》:“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表面上描写眼前的自然景物,实际上则是诗人心境的自我写照,自己就像那一片浮云飘荡天际,亦像长夜的月亮孤单无依。流露出诗人无法排解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而自己的故国却早已破灭。诗人感受春风,仰望明月,触景生情,悲伤之感油然而生,表露出内心的凄楚和无奈。
月在夜幕降临之际悄然而来,黎明时分又悄然而去。常给人以飘零孤寂之感。所以文人常将离别相思之情寄托于月。
4、相思是月
每当月圆时分,人们会情不自禁的怀念远方亲友,尤其在正月十五及传统的中秋之夜,更会引发人们无尽的思乡之情。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人及家乡的怀念之情,对战乱造成的兄弟离散、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表示无奈和感叹。“月是故乡明”这一句,深刻的表达出作者思亲恋乡之意。诗人以对故乡月的感情来映射对故乡的感情,以月光的亮度来映射故乡情的深度。
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虽然月光明亮,夜景很美,但因独自一人倚栏眺望会增添惆怅之情,所以不能去观赏。故借酒浇愁,但酒却化作了相思的泪水,作者欲遣相思反而更增相思之苦。
《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在《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思妇篇中,《明月何皎皎》可谓是哀怨动人的望夫名篇。诗歌一开始就描写了皎洁的明月映照着罗床帐的情景,制造出一种忧思的氛围。由于明月的朗照,使得思妇忧愁不能成眠,只好提衣起床在月下痛苦地徘徊。充分展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满月、圆月历来象征团圆。每当月圆之夜,就会增加游子们对亲友、恋人及故国故家的思念之情,这都可以从诗词中找到例证。
5、时间是月
月是历史的见证,蕴涵时空的永恒,抒写着岁月流逝的伤感 ,所以月经常用来隐喻时间。例如:
李白《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今月古月本是同一个月亮,而今人古人却不断更迭。古人今人,尽如逝水,而明月则是永恒的,作者借明月的永恒来慨叹时光的流逝,人生的短促。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水”自上而下的流,没有终止,所以“水”也经常用来隐喻时间的流逝。诗人借助月和水感叹时光流逝,人生代代相传,而自然界却永恒不变。
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月亮确是宇宙永恒的象征,诗人常把月亮隐喻为时间,把有限的生命和无穷的宇宙进行对比,慨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
三、结语
在中国人眼中月是明亮美丽的,是神秘浪漫的,无论浪漫主义诗人还是现实主义诗人,无论豪放派还是婉约派,都喜欢借月抒怀,面对同一轮明月,抒发对人生的看法和感受。“月”的隐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体验与审美理想。在生命长河中,人类面临许多无法逃避的现实。为了寻找精神寄托,诗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月,所以月的隐喻意义非常丰富。(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认知语言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为了确保活动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活动方案准备工作,活动方案是整场活动的战略,可以为活动指明方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文艺晚会策划书2021年模板,欢迎大家来阅读。
中秋节文艺晚会策划书1一、活动背景
中秋节到来,由于赶上非常时期,同学们无法回家和家人们过上大学以来的第一个中秋节。但是,在大学,理学院,信计093班,还有一个同样温暖的家。充分考虑到同学们对团圆的渴望,所以特地举行这个中秋晚会。
二、活动时间
20__年_月_日(中秋节)18:00~20:30
三、活动地点
__建筑大学新体育场北侧
四、活动主题
我在山建有个家
主题阐释:抓住中秋这一天同学们对价的渴望,以“家”为主题,增强同学们对班级对学校的热爱。
五、活动目的
1、使同学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不至于在这样一个团圆的日子里感到寂寞。
2、增强同学之间的情感,是同学之间有进一步的了解,来弥补未军训造成的同学之间不熟悉的缺憾。
3、锻炼同学们表现自我的能力,使同学们敢于表现自己。
4、增强班级凝聚力,为下一步班级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活动负责人
特邀嘉宾以及预计参加人数和人员分工。
负责人:信计093班班委。
特邀嘉宾:学生会各部部长及主席。
预计参加人数:32人。
人员分工:击鼓手一名,主持人一名,表演者三十二名。
七、活动前期准备
1、借用学校的啦啦棒,加油鼓以及扩音喇叭等设备。
2、统一学生时间,选择最恰当的时间举行晚会。
3、班委统一采购月饼等食物。
4、让同学们分四队,没队至少出6个节目,制定节目单,规范流程。
八、活动开展
六点钟晚会正式开始,按照节目单的流程,同学们依次表演,中间穿插上各种小游戏。
节目单:
1、一人一句开场白——晚会开始
2、松一511宿舍合唱:我的中国心
3、松一506宿舍节目:赵岩独唱
4、松一506宿舍节目:孔伟才、卢帅街舞
5、松一506宿舍节目:武丹独唱
中秋节文艺晚会策划书2一、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1、环境: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
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3)中秋节前夜,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进行“庆中秋晚会”。可做月亮变化日记展、表演节目(尽量让幼儿自己准备),将从家中带来的食物与大家分享,用望远镜观察中秋节的月亮等。
活动自始至终都应让幼儿直接参与,使每位幼儿有机会表现自己并获得愉快、自信的内心体验,让幼儿亲自感受和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家长可通过赏月、家人团聚、欣赏精彩的传统节目——中秋之夜联欢晚会,给孤寡老人送月饼等形式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中秋节文艺晚会策划书3__是一座集商品住宅和商业旺铺于一体的社区。为使__的销售达到“更上一层楼“的目的,特决定举办中秋晚会。现对本次中秋晚会实施方案详述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__年_月_日(中秋节)18:00—21:00
二、活动地点
__中心广场
三、活动主题
望月
主题释义:该主题将开发商与中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渲染出一种家的温馨氛围,暗喻进入就是回到了家。
四、活动目的
1、为业主与开发商之间搭建近距离沟通的平台。
2、树立开发商企业形象和进一步宣传楼盘。
3、深度挖掘潜在消费群体。
五、活动预计参与人数
中秋晚会:600人
中秋酒会:400人
合计:1000人
六、活动宣传语
“今晚回家吃饭吗?“
活动宣传语释义:中秋佳节作为中国一个传统节日,有道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都是家人团聚的时候,故活动宣传语以一种亲人的问询来触发本次活动,这句话也更能引起大众的共鸣,同时也暗喻本次活动将为所有与会者以家的温馨感觉。
七、及创意构思
1、在本次活动中推出当日购房可享受9。
18折的优惠促销活动。(注:可根据开发商情况酌情制定一些限制条件)。
2、制作并随机赠送本次活动文化宣传衫若干。
3、制作“__”字样的中秋印入场卷(造型可参考月饼造型)。
以上活动的目的旨在达到强化活动宣传效果和彰显开发商人性化的经营理念。
中秋节文艺晚会策划书4一、活动主题
迎新生庆中秋
二、活动背景
在夏末秋初这么一个富有诗意的季节里,我们结束了漫长的假期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在这些重逢的日子里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室友、同学、朋友再次相见的喜悦。校园里的兄弟协会们也在寻找着适合的机会互相交流学习,同时也计划着怎样表达对即将到来的学弟学妹们的欢迎。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丰富校园生活,加强社团交流合作,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树立校园社团形象。
四、活动内容
1.各社团节目:葫芦丝表演、笛子表演、古筝表演、双截棍表演、武术表演、乐队表演、小品表演、独唱、话剧表演等。
2.小游戏:小橘灯、猜灯谜、“你信任我吗?”、交际舞、赏月吃月饼、我爱记歌词、许愿船。
具体内容:
1)小橘灯:把线穿在吃完的橘子皮的瓣儿上,相互串接,然后把所有的线统一绑在一根小木棒上,在橘子里点上一条蜡烛,就可以做成一个小橘灯。材料有橘子、丝线、15厘米长的小木棒、一条小蜡烛、打火机。
2)许愿船:你,是否有几多心愿,那么让许愿船带着你五彩的梦,遨游大海。扬起许愿船,冉起希望,让我们心想事成,美梦成真!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彩纸上,然后折成小船,放到喷池中,随波逐流。材料有彩纸、马克笔。
3)猜灯谜:在排好的已贴好谜题的灯笼上,选择自己感兴趣也会解的谜语,猜中就有精美奖品。材料:线、灯笼、谜题、奖品。
4)“你信任我吗?”一对情侣或朋友站在相隔2米远的地方,前面的人站在约50CM高的地方上,然后毫无预警地往后倒,看看后面的人能否及时接住她/他。主要考大家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及灵敏度。材料:软垫、凳子、桌子。
5)我爱记歌词:先给选手放一段音乐前奏,音乐一停,选手必须马上接唱,而且歌词一字不能错,唱错要受罚,把气球绑在身上,其他人用尖锐的东西刺破气球。而最后胜出的人将获得一份神秘大礼品。
五、活动流程
活动前两天由宣传组负责在学院内宣传(宣传方式:传单、海报、广播及学校各大网站),_月_日(星期六)下午六点至八点在学生会堂内举行活动彩排。_月_日(星期日)上午十点至下午五点由后勤组负责布置活动现场,下午六点欢迎学院领导及商家代表进入活动现场。六点半活动开始,活动持续到晚上九点一十结束。晚上九点半由后勤部、宣传部负责清理活动现场。
六、活动时间
拟定于20__年_月_日星期日下午18:30点至下午20:30点。
具体活动时间安排
1)开幕式18:30-18:50;
2)前三个表演18:51-19:10;
3)小游戏:“你信任我吗?”19:11-19:20;
4)三个表演19:21-19:40;
5)小游戏:我爱记歌词19:41-20:00;
6)三个表演20:01-20:20;
7)小游戏:猜灯谜,小橘灯,许愿船同时进行20:21-21:00;
8)闭幕式21:01。
七、活动地点
__大学学生会堂
八、活动对象
__大学全校师生
九、活动机构组织
冠名单位:(待定)
主办单位:__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承办单位:__大学__协会
十、活动组委会
总顾问:___誉顾问:(赞助商待定)
组委会主任:待定
组委会副主任:待定
执行主任:待定
组委会成员:待定
策划组:待定(学校社团)
宣传组:待定(学校社团)
后勤组:待定(学校社团)
节目组:待定(学校社团)
十一、组委会工作职责
1)负责活动的执行、宣传、推广、沟通、协调、推进等日常工作。
2)各参与协会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十二、资金预算
项目数量(套)单价(元)金额(元)
舞台背景架
舞台灯光
舞台背景喷绘
舞台地毯
现场音响
表演服装
活动礼花
舞台用气球
宣传横幅
赞助商提供
宣传海报传单
赞助商提供
现场用矿泉水
活动邀请函
游戏所需用品
总计预算(元):___
中秋节文艺晚会策划书5一、前奏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到来,因此,我校将举行中秋节联谊晚会,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交流同学们之间的情感。
二、活动主题
相聚金秋
三、活动对象
全体同学及教师
四、活动地点
__大会堂
五、活动时间
20__年_月_日
六、活动目的
1、中秋节、中国传统三大节日之一,以中秋节为契机,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2、借助中秋节节日的到来,策划实施联谊晚会。
七、活动方式
操作说明:
现场布景,营造中秋气氛,或布置现代的团圆喜庆的场景。
1.外场布置
悬挂5盏笼灯,粘贴中秋对联一对,摆放桌子一张,上面铺放晚会节目单,桌子两侧立放针对本活动的_展架一对,安排专人负责。
2.内场布置
按照教室内原有布局,悬挂中秋节灯笼,并贴上字谜,以供活动所需。
3.晚会内容
(1)节目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邀请校内舞蹈队、声乐系、十大歌手等参与演出。
(2)男生、女生分别在制定的区域随机抽选号码,抽到相同号码的同学,组成一队,进行联谊舞会。
2003-12-11
农村少先队如何适应现代化发展,开展有新意、有实效,为少先队员喜爱的活动,这是每一位辅导员应积极探讨的问题。我认为:农村少先队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应紧紧依托农村实际,充分利用独特的乡土风情和农村优势。
一、利用优势,挖掘特色
(一)农业科技实践小活动。农村有肥沃的土地、广阔的原野、壮丽的山河,这些都是农村少先队开展特色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立足于当地农情,挖掘乡土资源,是农村少先队开展特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进行农业实践活动是农村队员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有效途径。根据当地农情,以“启明星”科技活动为载体,组织队员们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试一试、说一说”等环节,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参与农业科技实践活动。1、聘请农业科技校外辅导员:在学校大队部的帮助下,创设一系列适应农村、适应儿童特点的农业科技特色活动,以其教育性、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应用农业科学成果的自觉性。2、建立农业科技实践小基地:充分利用乡村的农场、林场、专业大户的种养基地建立红领巾实践阵地。3、开展农业科技实践小活动:广大队员利用所学到的科技知识进行“掌握一套务农小本领,组织一次农技小讲座,提出一个兴农小建议,宣传一条致富小信息”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在实践中进行体验,把在实践阵地学到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带进千家万户,充分利用自己的农业科技探究成果,推动身边农业科技的进程,积极为农村农业生产服务。
(二)开辟民间艺术小舞台。农村有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我们西坑畲族镇有着独具艺术魅力、乡地气息浓厚的民间文化艺术。针对我镇民间艺术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特点,少先队组织结合当地风俗民情,建立了红领巾山歌队、刺绣队、编织队,利用“乡村艺术节”、“农民文艺汇演”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活跃了农村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少年儿童追求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艺术才能。
(三)开展“特色章”争章活动。“雏鹰争章”活动作为少先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已在广大基层少先队组织中全面实施。基础章、兴趣章、特色章等已成为孩子追求进步的目标。在农村,根据实际,因地制宜,按需要选设一些“特色章”,开展争章活动,为队员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队员们可以通过争章活动,弘扬民族文化,增长生活知识,学习劳动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如:农村上学路远,大同学照顾小同学,设立“护幼章”,通过争章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学习种菜,设立“种菜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和科学观念。学唱畲乡山歌,设立“山歌章”,开展“编山歌,唱山歌”活动,弘扬了畲家传统文化。“特色章”争章活动的开展,推进了农村少先队的素质教育。
二、从“小”入手,以小见大
农村少先队特色活动要从“小”入手,以小见大。辅导员应从日常生活中筛选出精华来作为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反复锤炼主题,使之切合现实。对队员进行深入地教育,必须把握活动的地方性,立意要高,角度要小,要细推敲,深挖掘。如:根据当地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开展“走进农家学包粽子”、“有滋有味品尝粽子”、“热粽飘香话端阳”、“端阳节里思屈原”系列小活动,不仅使队员学会了包粽子的技能,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而且把亲情、乡情、爱国情融为一体,在小活动里受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热爱农村的大教育。
三、举一反三,不断革新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语文中的古诗词知识,学生能真切的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广泛性,物理知识的生活性,朗朗上口的语文古诗词中竟然包含着生活化的物理知识,学生不觉眼前一亮,乐于沉浸其中,这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魅力,下面选取一些语文古诗词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例子与读者分享。
1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声学知识的整合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赏析 这两句诗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在山中的回声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诗句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赏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通过介质传播到船上,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2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光学知识的整合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赏析 遇到春天温和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平静的湖面上,没有一丝儿波澜。天色衬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绿。天上的沙鸥飞飞停停,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岸边的花草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湖上的烟云一扫而空,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由于光的反射现象,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璧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 “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科学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揭示了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3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参照物知识的整合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由于参照物的选取,以泰山为参照物,其它物体相对都较“小”,可以看出诗人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也写出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赏析 前面语句都是写地上的景物,接下来作者把笔锋一扬,画出“夕阳西下”的天空,以地面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而且是向西运动的,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作景幕,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帐、感伤,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骨的迷离之意。“夕阳西下”又与“昏鸦”“西风”一起点明时光紧迫,已到暮晚,季节上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可这个时节、这种时辰却仍有“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不叫无家可归之人痛断愁肠?一个“断肠”,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
4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的整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国风·秦风】
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由于温度的降低,由液态的水已凝固成固态的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 浩瀚的荒漠上由于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凝华成固态的雪,冰雪已经积得很厚很厚;天空中的云也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惨淡的愁云也好像凝固住了一般。冰跟愁云在此表达了一种化不开的心愁,再看看它的修饰,百丈跟万里,由此可以看出它的程度之深,诗人以夸张的笔墨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旷远辽阔的的荒漠雪景,情感也随景物的变化,由惊奇喜悦而至苦涩难奈而至愁云凝结,渐次过渡到送别的情景中来。表达了作者满腹的郁闷,透着内心深深的忧愁。
5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流体压强知识的整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赏析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卷我屋上三重茅”富有动作性和感彩,诗人眼巴巴地望着狂风把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走,原因是在物理学中,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地方,气压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气压越大,屋顶上强风吹过,流速大,屋内因为室内空间,明显不会刮大风,屋内的气压比屋上的气压高,这样,形成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导致屋顶上的茅草被掀起。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帘卷西风”的原因是流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的地方,气压越小,流速越小
的地方,气压越大,帘子在室内,当西风来时,屋外空气流速大于屋内空气的流速,导致屋外的气压小于屋内的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帘子掀起。
6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分子运动知识的整合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
赏析 “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旬“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由于梅花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
赏析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导致暮霭像轻纱般的舒卷飞翔,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人溶溶的月光。叠用两个“笼”字,极为传神,把“烟”、“寒水”、“月”、“沙”四个意象和谐地溶合在一起,使人对秦淮河上的月色烟光有一种朦胧、迷茫、冷寂的感觉,在幽静中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
7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能量知识的整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赏析 天狼是天狼星,星象里是主侵略杀伐的,雕弓是弧矢星,是猎户座中间那三颗以及周围其他各星,组成弓箭的星象,中间那三颗星,就是箭矢,连成一线向西北延伸就是天狼星。在星空中就形成了弯弓向西北射天狼的景象,这是由于弯弓具有弹性势能的缘故,“射天狼”就是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具体体现,作者当时被贬为密州刺史,但心中仍希望为国效力,因此在一次出猎中,写下此诗,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眷·雪】
赏析 “弯弓射大雕”一句中指出了发生弹性形变的弓具有弹性势能,当它工作时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弓的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而射向“大雕”。这一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及前面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显示了一种豪放的气度,让对手闻风丧胆的霸气和威严,表现出藐视先人权威,并有超越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远大抱负。
8 语文古诗词与物理速度知识的整合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