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增债券投资

新增债券投资

时间:2023-06-02 09:21: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增债券投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增债券投资

第1篇

社融大幅回落

4月新增社会融资7510亿,约占3月新增量的三分之一,同比少增3072亿。从表内贷款来看,对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新增5642亿,同比少增2403亿;4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走弱,企业去外币负债趋势回升,外币贷款减少706亿,再现负增长。信贷下降是新增社融回落的重要原因。

表外融资中,新增委托贷款1694亿,新增信托贷款269亿,增长相对平稳;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降2778亿,主因票据监管导致表外转表内趋势延续,而4月表内票据融资大增2388亿,所以总体保持稳定;4月新增企业债融资大幅回落至2096亿;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51亿。

企业债净融资减少是社融回落的又一原因。4月新增企业债融资从3月的7000亿大幅回落至2096亿,但同比依然多增480亿。4月份信用事件屡发,企业债利率大幅上行,大量企业债取消或推迟发行,对直接债券融资构成>中击。根据路透社的不完全统计,4月份共有超过150家发行人,累计1543.3亿人民币的短融、中票及企业债等取消发行。在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未来信用事件恐仍将难以避免,对信用债发行仍将产生抑制作用。

新增信贷骤降

4月金融机构贷款增加5556亿,同比少增1523亿,环比少增8144亿,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其中居民中长贷新增4280亿与上月基本持平,4月房地产销量依然高增、房贷需求未减;非居民中长贷跳水,减少430亿,同比少增3200亿,反映企业投资需求低迷;仅票据融资同比多增超1000亿;居民和非居民短期贷款也大幅回落。

4月居民中长贷仍处高位。4月新增居民中长贷4280亿,较3月少增117亿,但仍处高位,同比多增超2700亿。去年4季度以来,市场流动性过剩叠加信贷政策利好,房地产市场大幅回暖。从融360重点监测的35个城市情况来看,4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为4.52%,环比下调0.02%,较去年同期的5.74%平均利率大幅下调1.22%,创历史新低。与此同时,尽管调控政策出台导致地产降温,但4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依然成交26.4万套,处于历史高位。未来随着地产销量继续放缓,居民中长贷可能回落。

4月非居民中长贷大幅回落。4月新增非居民中长贷-430亿,较3月少增5508亿,同比少增3206亿。从季节因素来看,一季度银行信贷一般都会冲量上升,而今年一季度天量信贷对银行储备项目的消耗要更明显,所以4月信贷受到“挤压”回落。

此外,信贷回落也反映融资需求依然偏弱。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6.0%,低于上月的6.8%,也低于市场预期的6.5%。工业增速回落说明一季度的货币刺激并没有增加经济好转的可持续性,融资需求依然偏弱。

政府融资激增

虽然4月社会融资及其中的信贷大幅萎缩,但是其中并不包含政府融资,而恰恰是后者在4月份大幅激增。4月份政府债券净发行1.22万亿,同比多增1.14万亿,其中地方政府债券净发行1.06万亿,同比多增1.06万亿。按照央行的说法,4月通过地方债发行置换的贷款规模不低于3500亿,所以这部分贷款规模减少仅仅是换做以地方政府债券的形式存在。

这意味着若加上4月份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额1.06万亿元,新增社会和政府融资规模将达到1.82万亿元,同比多增7574亿元,融资总量依旧充足。

政府存款激增

4月M2由上月13.4%回落至12.8%,考虑到低基数因素,这一增速不仅低于市场预期,还首次低于13%的年度目标,M2回落的主要原因是财政存款大幅增加。4月新增财政存款9318亿,同比多增8217亿,环比多增1.1万亿。但是财政存款不统计在H2中,对货币总量增长产生收缩效应。而4月一般存款增速为12.8%,与3月基本持平。根据央行有关负责人的解读,4月财政存款增加影响H2增速约0.64个百分点。财政存款增加一方面因为4月地方债大规模发行,另一方面4月营业税清缴和地产回暖使地方财政收入大增,而支出大幅回落。

从新增存款看,4月人民币存款增加8323亿,扣除激增的财政存款以外,居民存款减少9296亿,企业存款增加21 75亿,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3873亿。存款数据变化也意味着资金在流向政府部门。

4月M1同比增速继续上升至22.9%,M1和M2剪刀差进一步扩大。一季度信贷天量增加,项目在逐步实施,资金从金融系统进入实体经济过程中会导致存款“活期化”。而一季度M1的高增长也有滞后影响,事实上4月M1环比仅增加1900亿,而3月份就增加了1.9万亿。此外,地方债发行和财政收入上升或导致机关团体活期存款上升,对M1亦有推动作用。

货币趋于稳健

第2篇

4月14日,央行公布2017年一季度社融数据与金融数据。截至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比2月末降低0.5%,比2016年同期降低2.8%;狭义货币(M1)余额48.8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2月末降低2.6%,比2016年同期降低3.3%。

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2万亿元,同比少增3497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22万亿元,同比少增3856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27万亿元,同比少增1.25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5.06万亿元,同比少增3506亿元;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62%,比2月份高0.16%;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84%,比2月份高0.23%。

一季度,社融规模增量为6.93万亿元,同比多增226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新增4.58万亿元,同比多增1421亿元。2017年以来,债券发行利率居高不下,发行成本大幅上升,债券融资规模净减少1472亿元,同比多减1.5万亿元;表外融资规模新增1.37万亿元,同比多增6618亿元,且占比大幅上升;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6800亿元,同比多增9005亿元;由于新股发行速度加快,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48亿元,同比多增108亿元。

由于债券融资成本较高及信贷投放受限,表外融资需求旺盛。一季度,表外融资新增1.37万亿元,占新增社融规模的比重接近20%,较2016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委托贷款增加6347亿元,同比多增862亿元;信托贷款增加7349亿元,同比多增5756亿元。

分月度来看,3月份,社会融资新增2.12万亿元,同比少增273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增加1.18万亿元,同比少增1344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16万亿元,同比少增1626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增加220亿元,同比少增6861亿元,2017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非金融企业的股票融资规模增加813亿元,同比多增251亿元,主要受益于新股发行速度的加快。

由于贷款及债券融资的挤出效应,3月份的表外融资大增5151亿元,同比多增2759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增加2039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112亿元,同比分别多增379亿元和2380亿元。

M2增速明显下滑

3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0.6%,增速分别比2月末和2016年同期低0.5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3月份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3月末的人民币贷款余额110.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分别比2月末和2016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856亿元,主要由于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规模大幅少增,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9600亿元所致。由于一、二线周边城市及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热销,一季度,居民户贷款增加1.85万亿元,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分别增加3870亿元、1.46万亿元,比2016年同期多增2400亿元、3600亿元。

另一方面,企业贷款增加2.66万亿元,同比少增7600亿元,主要由于企业票据融资大幅净减少。从结构上看,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旺盛,一季度新增2.67万亿元,同比多增6000亿元。从期限结构上看,中长期贷款3月新增9985亿元,票据融资则大幅减少。

从客户结构来看,企业贷款由于票据融资减少,同比少增约3000亿元;居民贷款则由于二线周边城市及三、四线城市房地产继续热销,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均大幅增长;而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则净减少1341亿元。

3月份,企业贷款增加3686亿元,同比少增3007亿元。从期限结构上看,中长期贷款增加5482亿元,同比多增404亿元;短期贷款增加1920亿元,同比多增1040亿元;2017年以来,票据融资持续减少,3月净减少3861亿元。

总体来看,3月份,M2增速下降,居民贷款和企业中长期信贷的需求较为旺盛。但从负债端看,居民存款同比多增,但企业存款较弱,财政存款持续减少。

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60.9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人民币存款余额155.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分别比2月末和2016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

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5.06万亿元,同比少增3506亿元。从结构上看,住户存款增加3.96万亿元,同比多增4900亿元;企业存款增加2267亿元,同比少增1.33万亿元;财政存款减少1643亿元,同比少增333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153亿元,同比多增4784亿元。

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7万亿元,同比少增1.25万亿元,主要由于企业存款同比少增,财政存款净减少所致。3月份,企业存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少增1.04万亿元;财政存款减少7670亿元,同比多减5931亿元。居民存款增加7287亿元,同比多增1481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减少6735亿元,同比减少3136亿元。

社融增量超预期

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量同比放缓,主要由于MPA考核压力所致,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一方面,受央行窗口指导的影响,银行信贷额度收紧;另一方面,在季末MPA考核的压力下,银行信贷投放也受到一定的抑制。而3月新增人民币存款大幅下降,主要为企业存款和财政性存款减少所致。

从新增贷款结构来看,个人贷款占比明显提升。一季度,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8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8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再看企业贷款端,一季度,企业贷款增加2.6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63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67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08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则减少2813亿元。

在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结构中,居民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环比均有所提升,主要是因为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加大,按揭贷款需求平稳。在信J投放受到约束的背景下,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仍处于较高水平,票据大幅压缩,显示贷款需求依然较为旺盛。

从新增存款结构来看,一季度,住户存款增加3.96万亿元,同比多增490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2267亿元,同比少增1.33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1643亿元,同比少增333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153亿元。新增存款大幅下降,主要是企业存款和财政性存款减少所致。

3月末,M2同比增长10.6%,增速比2月末降低0.5%,比2016年同期降低2.8%;M1同比增长18.8%,增速比2月末降低2.6%,比2016年同期降低3.3%。M1和M2剪刀差为8.2%,环比收窄。总体来看,M1环比回落,M2环比持续下降,预计与货币当局收紧流动性及持续去杠杆有关。

3月份,在银行间市场,无论是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还是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比2月有小幅上行,在流动性日渐收紧的背景下,预计未来资金成本仍将缓慢趋升。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93万亿元,比2016年同期多增2268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5万亿元,同比少增1615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782亿元,同比多增3072亿元;委托贷款增加6347亿元,同比多增862亿元;信托贷款增加7349亿元,同比多增575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6800亿元,同比多增9005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1472亿元,同比多减1.5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948亿元,同比多增108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2万亿元,比上月多增1.03万亿元。

3月份的社融增量超预期,主要是由于企业融资需求旺盛所致,受到央行窗口指导和季末考核的影响,银行表内信贷额度受限,但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回升。广发证券预计,从趋势上看,一季度的社融规模是阶段性高点,在监管趋严和去杠杆持续的背景下,后续增长可能会出现回落。

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02万亿元,符合市场预期,回加本月减少的非银机构贷款1341亿元,新增一般性贷款1.1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2.3%,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数据显示,3月的对公信贷投放延续良好的增势,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同比分别多增1040亿元和404亿元。一季度,对公贷款同比增加6900亿元,反映出2017年年初对公信贷需求的相对改善。

此外,3月份,表内票据负增长3861亿元,表内票据连续5个月负增长,反映央行对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调控仍在持续。而在居民端,中长期贷款新增4503亿元,考虑到2017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逐步加强,预计后续月份按揭贷款增量将维持在3000亿-4000亿元的区间,略低于2016年月均按揭贷款增量的4700亿元。在经过年初信贷的集中投放后,4月份的新增信贷规模将回落在7000亿-8000亿元左右,需关注央行规模指导以及地方债置换加快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

3月份,债券融资220亿元,结束了连续5个月的负增长态势,反映出债券市场融资相对有所好转。股票融资在IPO提速的影响下新增813亿元,环比增加243亿元。受表内融资受限的影响,表外融资持续稳健增长,信托+委托贷款新增5151元,同比多增2759亿元。未贴现票据3月增加2388亿元,这主要来自表内票据的转移。

由于2017年社融增速目标较2016年下行1个百分点至12%,并且受降杠杆监管政策持续发酵的影响,平安证券预计,4月份,新增社融规模在1.5万亿-1.8万亿元。

3月份,新增人民币存款1.27万亿元,同比少增1.25万亿元,同比大幅减少主要是由于企业存款同比下降1万亿元左右。3月份的M2增速环比下降,表明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及降杠杆的监管政策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2月份,受春节影响M1增速有所回升,3月份的M1增速环比下降2.6个百分点至18.8%,预计未来还将延续下行趋势。

民间投资仍然偏弱

虽然3月份新增信贷规模同比下滑,但结构仍保持向好的趋势。一季度,新增信贷4.22万亿元,同比少增3856亿元,主要是由于3月份新增信贷1.02万亿元,同比少增3497亿元所致。信贷结构的主要特征为短期居民贷款新增较多,按揭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小幅增长,票据融资和非银机构贷款则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3月份,居民新增信贷7977亿元,占当月全部新增信贷的78%,其中,居民短期贷款新增3443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新增4976亿元和1587亿元;按揭贷款新增4503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新增699亿元和106亿元。3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5482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减少536亿元和增加404亿元,表明企业信贷结构也保持向好的趋势。

此外,3月份,票据融资减少3861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减少1443亿元和4379亿元,主要是受表内贷款的挤占所致;3月份,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341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减少2668亿元和1809亿元,主要是受季末MPA考核流动性管理的影响。

3月份,财政存款和企业存款同比大幅下降,一季度,新增存款5.06万亿元,同比少增3506万亿元;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7万亿元,同比少增1.25万亿元,其中,财政存款和企业存款同比大幅下降,3月份的财政存款减少7670亿元,同比减少5931亿元;企业存款新增1.29万亿元,同比少增1.04万亿元。3月份,非银机构存款减少6735亿元,分别较2月份和2016年同期减少1.36万亿元和增加3136亿元。

总体而言,3月份,新增社融规模同比下降,而表外融资渠道的补充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93万亿元,比2016年同期多增2268亿元;3月份,新增社融规模2.12万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增加9721亿元和减少2731亿元,同比下降主要是受3月份新增信贷的影响。

3月份,表外融资新增7539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新增7023亿元和4974亿元,占新增社融规模的35.6%,环比和同比分别提升31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超过1月份33.4%的较高水平。

表外融资的大幅扩张主要来自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增加,3月份,新增委托贷款和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为3112亿元和2388亿元,环比分别多增2050亿元和4106亿元,这表明受MPA考核的影响,3月份银行体系的融资渠道逐渐转向表外,同时也反映出实体的融资需求的持续回升。3月份,债券融资新增220亿元,这是自2016年12月以来首次恢复正增长。

从整体上看,3月份,金融数据的结构和社融数据的规模均显示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持续回升,受3月底MPA考核的影响,从融资结构上看,表外融资占比有明显提升,与此同时,非银同业的存贷款规模则有明显的下降。

3月份,社融及M2增速的下降,反映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及“降金融杠杆”的监管政策的影响正在持续发酵。从中长期角度分析,2017年,银行业基本面边际改善的逻辑并未发生改变,但随着短期行业监管力度的提升以及资管、理财新规的落地,日益趋严的监管环境将不可避免地给行业发展增加诸多不确定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板块向上的弹性。

3月份,新增社融远超市场预期,主要源于表外融资的大幅反弹,表外融资延续稳健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社融增速的下降,而表外融资反弹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表外票据的回归。这或许影射出信贷需求已趋疲弱,令银行“压票据、保贷款”的必要性有所下降。另一方面,3月信贷规模仅较2月份略有下降,主要是受到企业短期贷款和表内票据的拖累,而企业中长期贷款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这意味着银行或依然偏向于基建等大项目,使得民间融资的需求受到较大的压制。

此外,3月份,居民短期贷款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这不得不让人猜测这与央行对房贷的加码调控有关。3月份,财政存款大额投放,反映财政发力力度也比以往有所加强,也令央行能够在公开市场上“沉着”面对季末资金紧张的状况而无动于衷。3月份,M1与M2增速皆显著下滑,反映出企业投资活跃度依然不高,货币派生的力度偏弱。

综合来看,3月份,金融数据的结构变化反映出当前货币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和纠结:尽管财政仍然积极发力,但经济增长的动能或已初现乏力之态;而货币政策收紧倾向或最先作用于民间投资,这可能会进一步制约制造业的复苏,因为制造业中接近90%都是民间投资。

依照上述逻辑进行推导,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趋弱迹象或将凸显,货币政策的“总量之矛”终难攻克中国经济的“结构之盾”。在金融去杠杆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错杀”基础并不牢靠的实体经济。

信贷需求或已放缓

不过,也有机构认为,3月份社融数据表现强劲的背后,蕴含着信贷需求或已放缓的信号。

从数据上看,3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远超市场预期,表外票据大幅回升,影射信贷需求或仍趋于疲弱。3月份,新增社融2.12万亿元,较2月份出现显著回升,主要源于表外融资的大幅反弹。而表外融资的反弹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表外票据的回归:3月份,银行未贴现承兑汇票脱离2月份的负增长,新增2388亿元。

根据莫尼塔的研究分析,2月份,表外票据规模骤减,与银行在充足的贷款项目储备下,通过以“压票据、保贷款”的策略来达到监管层的信贷规模控制要求有关。而3月份表外票据的回归,或反映出信贷需求已有所走弱,从而为银行腾出了票据规模扩张的空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社融口径的表内贷款要高于新口径贷款,原因在于MPA考核的压力下,银行大举压缩对非银金融机构的贷款,这可能也是导致3月份社融数据较信贷数据强劲的部分原因。

3月份,虽然信贷规模仅比2月份略有下降,但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的降幅则非常明显,这充分反映出民间融资仍受到很大程度的压制。3月份,新口径信贷增长1.02万亿元,绝对规模依然不低。而新增信贷环比减少,主 要是受到企业短期贷款和表内票据的拖累,企业中长期贷款仍保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

从信贷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民间资本更加倚重于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且通常来说民间资本在年初的借贷意愿较强。因此,这一贷款结构的变化,或许意味着银行依然偏向于基建等大项目,从而导致民间融资的需求仍一如既往地受到压制。果真如此,则民间投资仍徘徊在银行信贷系统的边缘,其投资积极性也会受到一定的挫伤。

另外,3月份居民短期贷款的骤增,甚至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这或与央行进入2017年以来持续加大对房贷的限制力度有关。在新的更严厉的限贷政策下,银行被迫放缓对房地产按揭的发放节奏,这可能导致部分被延迟发放的贷款,不得不暂时诉诸于短期贷款的过渡,而这背后又是房地产销售热度犹存的现状。

3月份,财政存款的大额投放,使得央行在公开市场上更加游刃有余,甚至在面对一季度末货币市场资金异常紧张的情形时,央行也能沉着应对。3月份,新增人民币存款1.27万亿元,较2月份明显减少。其中,财政存款大额净投放7670亿元,反映出3月份财政发力的力度较强,这使得基建投资的增速仍然较高;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骤减逾1.3万亿元,主要源于MPA考核的压力使得银行大举收缩对非银机构的资金融出。

第3篇

(一)列入年新增1000亿元家园廉租住房建设项目

1、年月在县城城西新区路与路交汇入家园配建廉租住房41套、建筑面积2050m2,项目总投资492万元,下达计划投资246万元(现已下达246万元)。

该工程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县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建,通过公开招标由县公司中标承建,监理公司为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工程于年月竣工。

2、年月继续在县城城西路与路交汇处家园二期配建廉租住房60套、建筑面积3000m2,项目总投资700万元,下达计划投资390万元。

该工程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县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建,通过公开招标由县公司中标承建,监理公司为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工程于年月竣工。

(二)列入年新增1300亿元家园二期建设项目

1、年月在县城城西新区路与路交汇处家园二期配建廉租住房50套、建筑面积2500m2,项目投资700万元,下达计划投资310万元。

该工程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县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建,通过公开招标由县公司中标承建,监理公司为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目前工程已封顶,正在室内室外装修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年月底前竣工交付使用。

2、年月在县城城西新区路与路交汇处家园三期建廉租住房50套、面积2500m2,项目总投资325万元,下达计划投资为325万元。

该工程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县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建,通过公开招标由县公司中标承建,监理公司为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基础工程基本完工,力争年月底前竣工交付使用。

二、资金落实情况

根据省、市等上级部门对廉租住房建设资金有关规定要求,年第一批中央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1192万元,下达计划投资为636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计划下达为172万元,地方计划配套资金为464万元),年月中央新增投资项目补助资金82万元、9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地方配套资金215万元和省级债券转贷市县安排资金108万元,合计323万元已拨付到位。目前地方配套资金缺口141万元,没有落实拨付到位。

年第二批列入13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325万元,下达计划投资为63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计划下达为1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下达计划数为485万元)。年月中旬新增投资项目补助资金二期75万元、三期75万元,合计15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地方配套资金缺口48万元没有落实拨付到位。

三、规划项目实施

我局按照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四制”要求,认真执行国债项目各项审批程序,已基本完备各项手续的审批,现正对已竣工项目积极组织竣工综合验收和项目的审计。

第4篇

7月中旬,中国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与金融数据齐发。尽管GDP增长以同比6.7%的增速,迎合了年初的预期。但在业界人士看来,中国经济的下行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与此同时,M1和M2增速剪刀差的扩大,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并由此引发出“流动性陷阱”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讨论。

在金融数据的第二天,盛松成参加“2016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发表演讲,在分析近期货币信贷数据变动时说道,“有一个现象早就引起了我的关注,好几个月以前,我们的M2和M1差距不断扩大。”

人民银行最近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44.3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0.3个百分点。

对此,从官方到研究机构都分析认为,M1增速持续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活期存款大量增加。今年上半年,企业活期存款新增1.72万亿元,同比多增1.69万亿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企业、个人活期存款增长比较快,说明他们更愿意持有活期存款,有一个问题涉及机会成本,定期利率下降比较快,定活期利差收窄,从市场来看,大家愿意持有活期存款,实际上是预防性动机和交易性动机比较大。

在盛松成看来,企业激增的货币,如果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或将成为“企业的流动性陷阱”。

有业界人士认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意味着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丧失。但中国是否已经陷入流动性陷阱,仍有待观察。

M1快增与流动性陷阱

2016年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9.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44.3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0.3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28万亿元,同比增长7.2%。

盛松成表示,M2这次是11.8(6月份),很巧,5月份也是11.8的同比增速,去年的这时候也是11.8,我当调统司长几年以来,这几个数据几乎是同样的,这说明M2总体讲是比较平稳的。但是M1不同,从去年10月份开始高速增长,一直增长到今年的24.6,所以引起了我的很多思考。

《财经》记者统计上半年M2和M1月同比增速数据显示,今年前六个月M2的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4.0%、13.3%、13.4%、12.8%、11.8%、11.8%;M1的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8.6%、17.4%、22.1%、22.9%、23.7%、24.6%。

从数据能够看出,M2和M1的剪刀差逐渐成扩大趋势。对此,盛松成在媒体会上解释,M1增速持续上升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大量增加。今年上半年,企业活期存款新增1.72万亿元,同比多增1.69万亿元。

企业活期存款大量增加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息差缩窄,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降低。去年央行多次降息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息差由去年5月末的1.9%收窄至今年6月的1.15%。二是不少企业存在持币待投资倾向。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较低,企业投资意愿较弱,也较难找到好的投资项目,于是将闲置资金存为活期存款。三是房地产市场销售活跃导致大量居民存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向房地产企业活期存款转移。今年上半年,个人购房贷款新增2.36万亿元,同比多增1.25万亿元,导致房地产企业沉淀资金较多,活期存款大量增加。

同时,M1增速持续上升还有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发行较多,部分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资金短暂留存于机关团体账户(主要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账户),导致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增加较多。盛松成补充称,“今年上半年,机关团体活期存款新增6907亿元,同比多增6575亿元。”

根据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划分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凯恩斯在分析人们持币的各种动机时,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相应地人们持币的需求包括: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

连平表示,实际上是预防性动机和交易性动机的可能性比较大,主要还是预防经济波动、汇率波动。而M1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已经显现,民间投资下降,对经济增长也会带来一定压力;同时还有一种可能,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很重,而闲散资金一旦对某个资产热衷,容易造成资产价格上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很多高价房继续上涨,就是财富总量比较大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带有预防性投资,在供求关系紧的产品上促进资产价格上涨,容易造成局部泡沫、投机,对经济也有很多负面影响。

据中信建设证券研报分析,2009年9月-2010年12月间,受当时我国宏观强刺激政策的影响,M1增速超过M2增速;进入2011年后M2增速再度反超并维持了近五年时间。从2015年10月起至今,我国再度出现M1增速超过M2的情况。

在前述年会上,盛松成表示,这可能意味着流动性陷阱的到来,特别是企业的货币持有激增,却未能进行足够的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他将其改造成“企业的流动性陷阱”。

中诚信国际近日也发研报认为,民间投资增长持续下滑改善概率较小,企业持币待投资的“流动性陷阱”持续。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持续下滑,与当前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不断降低、民企投资门槛相对过高、企业的税负负担以及融资难并没有明显改善、资本外流等因素均有关系。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段时间内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对此,有研究学者也向《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整个社会是否处于流动性陷阱还要进一步观察。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企业活期存款上升和其他存款下降是M1、M2逆剪刀差形成的表象,房地产、企业利润和股市等因素是逆剪刀差形成背后的逻辑。

对未来M1M2增速情况,中信建设证券假设两种情形,一是新增信贷规模较低,未来七个月每月增长6000亿元;二是新增信贷规模较高,每月增长8000亿元。根据他们的估计结果,如果新增信贷规模较高,预计今年余下时间M2增速仍保持相对平稳,增速区间在10%-11.5%之间;M1增速预计在短期维持高位后,从四季度起开始显著下滑,M1M2增速差明显收窄。如果新增信贷规模较低,则M2增速将略微下滑,增速区间在9%-10.5%,M1增速四季度后下滑更快,可能在年末回落至12%左右。

M2与杠杆率

盛松成在上半年金融数据会上表示,尽管M2增速不很高,但M2余额已达149万亿元,已超过GDP的一倍,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已突破100万亿元,所以M2增速比较适度。

连平表示,中国M2总体余额偏大,和GDP之间的关系,对比国际上也是偏高的,但是偏高有几个因素: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信贷投放量大容易导致M2增速过高。另外,由于中国粗放式经营以及目前融资结构,导致中国很大一块产能是无效的,货币对应的资产也是无效的,意味着货币投放本身是无效的。“这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就将这一块慢慢消,有的不良还可以收回。”

某接近央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的杠杆率已经引发世界担心。

简单地说,杠杆率等于政府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简称企业部门)、住户部门等三大部门的债务之和与GDP之比,相关国际国内机构也都用这种方法计算。不同机构计算出来的结果有差异,原因在于口径和数据处理方法不同、使用的数据会发生变化。目前我国部分非金融企业部门存在一定的偿债压力。

按照国内外理论界习惯以信贷/GDP(或M2/GDP)衡量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水平,并以该指标较高判断一国是否面临较大的杠杆压力,我们的杠杆率确实存在一定压力。

国际清算银行(BIS)测算的2015年末我国杠杆率为254.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的结果为223.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认为,我国负债部门中,问题最大的是非金融企业债务,其债务率2015年底高达131%。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表示,经测算,2015年底中国全社会负债率为248.5%,其中企业部门为127.8%,是高负债率的主要原因。

不过,某研究人员告诉记者,笼统通过信贷/GDP判定我国非金融企业面临高杠杆压力是一种误读,既不符合我国国情,也不利于政策判定,需引起高度重视。“企业杠杆率是微观概念,应从企业负债水平和偿付能力等方面进行跨时、跨国比较,才能对非金融企业杠杆水平的变化态势进行客观评估。”

盛松成表示,“我们认真研究了他们的口径和计算方法,有许多可参考之处。我们正在根据国际惯例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我国杠杆率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力争全面、准确、客观反映中国的杠杆率水平。”

盛松成透露,正在研究,会通过严格论证,并向有关方面沟通汇报,最终拿出一个比较科学准确的杠杆率指标。这个指标要符合三个原则:一是国际可比;二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符合相关统计原则;三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6月24日应拉加德的邀请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举办的中央银行政策研讨表示,中国央行采取的多目标制,既包含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大体平衡等四大年度目标,也包含金融改革和开放、发展金融市场这两个动态目标。

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要兼顾杠杆率等问题,从根本上讲,杠杆率应该是审慎政策重点关注的。

连平认为,基于M2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今年达到去杠杆目的困难,去杠杆不要急于一时,如果GDP增速提高,货币增长下降,去杠杆条件自然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加大不良资产、无效资产处置力度,杠杆肯定会降下来。“但是,货币现在没有条件收紧,需要保持相对稳健偏松,利率水平再下来。”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近日发表演讲,对去杠杆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直接遏制货币供应量和整体债务的增长,但是这种宏观层面去杠杆的难度非常大,如果紧缩政策导致GDP增速下降得比债务更快,那么杠杆可能不降反升;第二,改变融资结构,增加股权融资比重,比如最近提出的债转股。但这种结构改变需要很长时间;第三,优化杠杆结构,减少坏杠杆,增加好杠杆。这种方法的政策抓手就是在减少过剩产能的过程中让某些低效僵尸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向《财经》记者表示,杠杆率问题被夸大,杠杆率调整主要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有关,这是一个问题,不能因为这个就不去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杠杆率提高无疑会提升金融市场风险,不过,中国的金融体系很难发生危机,除非政策有非常大的失误。降低宏观杠杆率需要提高投资效率,不过实施有一定难度。

平衡长短期分化走势

尽管上半年经济增长6.7%,实现了平稳增长,并因房地产反弹带动了周期性行业反弹,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周景彤分析称,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出现了紧缩苗头,中国经济陷入“债务-信用紧缩”循环的可能性正在加大,货币政策需要更加有为,与财政政策等一起托住经济不让其突破下限。

但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依存、周期性反弹等长短期分化走势,货币政策该如何平衡?

连平向《财经》记者表示,货币政策都要有所照顾,对短期要有反映,对中长期问题也要考虑,在中国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比较多,从长期来看,仍然是去杠杆,抑制货币总量太大所导致的未来的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

张斌表示,货币政策总基调是保持稳健,并且会维持一个阶段,利率不可能太高。“国内的货币政策仍以国内经济指标做判断,至于外部的一些冲击带来的影响需要货币政策调整也是为了服务国内的经济目标。”

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总体来看,一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还存在,二是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有限,不排除微调,但这跟稳健的政策定位是一致的。

周景彤认为,“目前M2增速算是比较适中的。但这一增速比政府预期目标(13%)低了1.2个百分点,这说明货币政策还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

此前,中国银行三季度金融展望报告就曾提出,综合考虑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大、物价水平较低、中长期利率稳中趋升等因素,近期可考虑降准。当前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已经为负,再考虑到美联储如果进一步加息,可能会助推资产价格泡沫和跨境资本外流,因此近期不宜继续降息。

张斌认为,目前M2的增速可以,当下阶段没有必要进一步放松,如果下半年或者明年的经济压力进一步增加,再考虑放松。

有关降准,张斌分析,降准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为刺激经济降准,因周期行业现处于高位,如果在高位时期采用降准,下一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就没有工具可用,这种降准还不需要;另一种降准属于中性降准,通过外汇市场干预,货币的投放有一定问题,如果为了保持中性合理的货币投放力度,SLF、MLF等中性的投放政策是一种选择。

除了降准外,周景彤建议促进“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在当前债券违约现象频发背景下,核心是健全债券投资者保护机制,加强债券违约事件披露,建立债券受托人制度。

上半年金融数据显示,直接融资尤其是企业债券大幅增加,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上半年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合计融资2.3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24.0%,比去年同期高8.8个百分点。

第5篇

摘要:《小企业会计准则》附录的“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与原《小企业会计制度》比较,其“会计科目”发生了一些变化,包括:更换部分“会计科目”名称、新增部分“会计科目”、取消部分“会计科目”、合并部分“会计科目”、拆分部分“会计科目”等情况,其背后折射出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会计核算内容、核算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各种变化;解读

财政部2011 年10 月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从2013 年1 月1 日起,在符合制度要求的小企业中实施。同时,之前,2004 年4 月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废止。对比《小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中的“会计科目”,与原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制度》比较,发生了不少的变化。更换了部分“会计科目”名称、新增了部分“会计科目”、取消了部分“会计科目”、合并了部分“会计科目”、拆分了部分“会计科目”等。其背后,折射出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会计核算的内容与核算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更换名称的科目体现的变化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更换名称的科目主要有: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类的“现金”更换为“库存现金”,“材料”更换为“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更换为“周转材料”,“长期债权投资”更换为“长期债券投资”。损益类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更换为“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更换为“其他业务成本”,“营业费用”更换为“销售费用”,“所得税”更换为“所得税费用”。

上述科目虽然更换了名称,总体上,其核算内容、账户性质、账户结构变化不大。只是变得更符合一般财会人员的认知习惯,更为合理。其中“库存现金”、“原材料”、“销售费用”、“所得税费用”科目仅仅变更了名称,其他无变化。“低值易耗品”更换为周转材料”,扩大了核算的口径,核算内容增加了“包装物”。并规定当“包装物”业务不多时,取消“周转材料”账户,将其并入“原材料”账户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中这种表达值得商榷。因为取消“周转材料”账户后。“低值易耗品”部分,在那个账户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中并未明确。“长期债券投资”名称进行了更换,核算口径缩小,核算内容进行了微调。因为现行小企业的长期债权投资,主要是购买“债券”,进行投资,更换名称后,更直观、明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更换为“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更换为“其他业务成本”,除更换名称外,还调整了核算口径,将原“其他业务支出”中的核算内容“税费”的部分,调整到“营业税金及附加”中。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科目体现的变化与《小企业会计制度》比较,《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新增的会计科目主要有:资产类的新增了“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负债类新增了“应付利息”;“递延收益”等科目。成本类新增了“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科目。

新增科目体现了根据实际核算的需要设置会计科目的思想。小企业对日常存货的核算,也可以采取“计划成本法”。所以增设了“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以满足小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存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涵盖除“金融类”之外的其他所以小企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农、林、牧、渔类”小企业不断出现。新增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属于“农、林、牧、渔类”小企业应当设置的科目。该科目用于核算“农、林、牧、渔类”类小企业的消耗性的生物资产的实际成本。新增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也是“农、林、牧、渔类”小企业应当设置的科目。它们分别用于核算生产性的生物资产的“原始成本”和“耗损价值”。二者结合起来,共同用于核算“农、林、牧、渔类”小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只有“无形资产”科目,只核算“无形资产”的原始成本。《小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中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于核算小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价值。二者结合起来,共同用于核算“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从而完善“无形资产”的核算。增设的“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为规范反映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财产物资盘盈、盘亏和毁损的情况,也包括采购的财产物资在运输途中尚待查明原因的损耗。该科目在年末结账前应处理完毕,不应保留余额。上述增设的科目,使小企业会计科目体系日臻完善。

增设的“应付利息”科目是因为在取消“预提费用”科目之后,需要对因借款等业务产生的应付未付的利息进行核算的需要。新增设“递延收益”科目,是因为现行国家政策鼓励小企业大力发展,国家会经常给予小企业政府补助。该科目用于核算小企业已经收到、应在以后会计期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因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该在其使用寿命期内进行分摊,不应全部计入收入的当期。设置“递延收益”科目,正是为了这种核算的需要。当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先将其计入“递延收益”科目,待进行资产折旧或价值摊销时,再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如果收到的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则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成本类新增设的“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科目,是为了解决小企业研究开发成本、工程施工成本、机械作业成本的归集分配问题。使不同类型的业务的成本归集更加合理。

通过增设部分会计科目,可满足现行小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使小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更完整、合理。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取消的科目体现的变化1.取消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备抵科目。体现《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核算的核算思想,不再要求像《企业会计准则》或原《小企业会计制度》等那样,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取消了“委托代销商品”科目。体现实际核算需要,因为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很少发生委托外单位代销商品的业务。

3.取消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体现简化核算,与税法规定趋同思想。小企业接受捐赠财产的核算并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4.取消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跨期摊配科目。体现简化核算,与税法规定趋同思想,进行年度内的“待摊”、“预提”会导致两者不一致,增加所得税纳税调整的核算。

四、《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拆分的科目体现的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拆分的科目主要有: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类的“应收股息”拆分成“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两个科目。“应收账款”拆分成“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两个科目。负债类的“应付账款”拆分为“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两个科目。

“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债权。拆分后,各账户核算的内容更合理。现行小企业预付账款、预收账款的业务不断增加,“应收账款”拆分成“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应付账款”拆分为“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体现实际业务核算的需要。

五、《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的科目体现的变化1.合并的总分类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的总分类科目主要有: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负债类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工费,应该是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应付职工薪酬”比原《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应付工资”核算口径扩大,将职工福利费涵盖其中,并且现行制度取消了计提职工福利费,而是按不超过工资总额14%比例进行列支。小企业交纳的有关费用,具有固定性,与税金具有相同的性质,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将“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通过合并,会计科目的设置更趋于合理,体现核算的科学性。

2.合并的明细分类科目。合并的明细分类科目主要有:原《小企业会计制度》“其他货币资金”的“外埠存款”等六个明细分类科目,合并为一个,即按办理业务的“银行”进行明细分类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股票投资”等两明细分类科目,合并为一个,即按照“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长期债券投资”的“债券投资”等两个明细分类科目,调整为按“面值”、“溢折价”、“应计利息”等三个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在建工程”的“建筑工程”等四个明细分类科目,合并为一个,即按照“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资本公积”的“资本溢价”等四个明细分类科目,调整为不进行明细核算。“盈余公积”的“法定盈余公积”等三明细分类科目,调整为“公司制”小企业按“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两个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其他企业不进行总分类及明细分类核算。“利润分配”的“其他转入”等七明细分类科目,合并为“应付利润”和“未分配利润”等两个进行明细核算。

通过调整,简化了小企业的核算,使各小企业可遵照制度规定,并同时结合本企业实际,自主地设置明细分类科目,体现核算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刘峰.谈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科目变化[J].中国集体经济,2012(21).

[2]《小企业会计制度》[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3]《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Z].

第6篇

2012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向“宽松”方向微调。从政策出台的时间序列上看,去年2月24日央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于经济的下行风险加大,通胀形势明显缓和,5月18日,央行再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随后又分别于6月8日和7月5日两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了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受央行放松银根的影响,社会资金供应状况有所改善。

流动性闸门趋松,融资条件改善

1.M2增速稳中有升,M1增速低位反弹。

去年前4个月,M2增速保持在13%左右;M1增速持续个位数增长,1月份和4月份均处于3.1%的历史最低水平。随着央行两次降准、两次降息,5月份以来,M1增速趋冷状况好转;M2增速则在5、6、7月连续三个月反弹,9、10月份均突破14%的年度增长目标。11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3.9%,比4月末回升1.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M1余额同比增长5.5%,比4月末回升2.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

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有所下降,11月末为31.42%,比上年同期低2.67个百分点。货币流动性比例反映了货币的“活跃”程度,预计年末M2增速将略低于14%的增长目标,M1增速有望保持在5%左右。

2.人民币贷款增势良好,贷款期限结构“短期化”。

2012年以来,人民币贷款增速基本呈稳定微升之势。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7%,比1月末回升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75万亿元,同比多增9191亿元。除1月份、4月份、10月份和11月份外,前11个月其余各月新增贷款规模均高于上年同期。11月末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3%,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前11个月外币贷款增加121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08亿美元。

2012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结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企业多、住户少”。前11个月人民币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累计新增5.42万亿元,同比多增8736亿元;住户贷款累计新增2.31万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多增376亿元。二是“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多、中长期贷款少”。前11个月人民币短期贷款累计新增4万亿元,同比多增6796亿元;票据融资新增7211亿元,同比多增7619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2.79万亿元,同比少增6217亿元。三是房地产贷款下半年增速反弹。9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2%,比6月末高1.9个百分点。

3.社会融资规模扩大,债券融资表现出众。

2012年前11个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4.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60万亿元。除1月份和4月份外,前11个月其余各月社会融资规模均高于上年同期,尤其是9月份比上年同期多出1.22万亿元。贷款增势良好,债券融资表现更为出众。前11个月,企业债券净融资2.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277亿元,超过上年全年规模。受国内股市下跌拖累,前11个月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373亿元,同比少1654亿元。表外融资(包括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方式)好于上年,前11个月表外融资2.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201亿元。

债券融资的出众表现与监管层积极推动债券市场发展有关。根据WIND数据,2012年前11个月非金融企业共发行短期融资券1.3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行4064亿元;发行一般中期票据1.06万亿元,同比多发行3257亿元;发行一般企业债与公司债5716亿元与2361亿元,同比多发行3802亿元与1187亿元。在商业银行收紧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之时,作为地方融资平台主要直接融资工具的城投债发行规模大幅扩张。

据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城投债发行规模达5158.7亿元,超出2011年全年总额50%以上。此外,在表外融资中,与企业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有关的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前11个月累计增加2.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7768亿元。这说明在商业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两大风险点加强信贷控制的同时,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需求向债券融资和表外融资转移。

4.人民币存款恢复性增长,外汇存款高增长。

2012年以来,由于CPI月度同比涨幅持续下行,通胀压力明显减轻。而6月8日的加息中,央行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不少银行选择将存款利率上浮10%。受上述影响,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自4月份以来“由负转正”。存款收益的改善使居民和企业持有银行存款的意愿提高,推动人民币存款增速自4月份以来持续回升。1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3.4%,比4月末高2个百分点。前11个月人民币存款累计增加9.23万亿元,同比多增1.02万亿元。从各月表现看,除1月份、4月份、8月份和10月份外,前11个月其余各月新增存款规模均超过上年同期,尤其是9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65万亿元,同比多增9212亿元。

外币存款大幅增长。去年11月末外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55.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2.9个百分点。前11个月外币存款增加140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96亿美元。外汇存款的迅猛增长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被打破,出现“有升有贬”的双向预期。受人民币贬值预期影响,企业和居民持有外汇的意愿增强,出现资产外币化倾向。

5.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宽松,货币市场利率有所回落。

公开市场操作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主要手段。2012年上半年,央行采取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正回购操作相结合的政策组合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平稳,下半年则选择更具灵活性与主动性的滚动逆回购操作来满足市场的短期资金需求。

去年一季度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净投放资金60亿元,二季度累计净投放5233亿元,三季度累计净投放8539亿元,10-11月份净投放4279亿元,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力度有所加大。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也可增加流动性投放,前11个月央行开展14期,共计690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出2400亿元。央行释放流动性推动货币市场利率稳中有降。11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57%和2.55%,分别比上年末低0.92和0.97个百分点。

6.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对美元出现小幅贬值。

2012年,在经历了7年的升值长跑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到了历史性的关口。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重估已经逐步到位,加上我国经济减速、国际金融危机后续效应等影响,2011年四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由单边升值预期变为“有升有贬”的双向预期。面对这一形势,央行顺势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自2012年4月16日起,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将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人民币对美元现汇买卖差价幅度由1%扩大至2%。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双向波动,总体保持稳定,截至11月末,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0.19%。

货币政策面临多重目标,宽松效果存在多重约束

1.金融调控存在目标冲突,流动性闸门需松紧适度。

去年前三季度GDP增速逐季回落。虽然“稳增长”政策对经济企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经济仍在筑底。需要看到,目前的经济减速不仅是短期需求收缩的结果,更是长期问题交织并集中爆发的结果。

一是全球经济再平衡带来的外部压力持续加大,主要体现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危机四伏、经济疲软,我国出口面临的外需低迷。二是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条件发生变化,中长期潜在供给条件趋弱,主要体现为人口红利、入世红利消失导致潜在增长率放缓。三是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矛盾接近临界点,严重威胁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具体体现为收入分配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及产业结构失衡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在经济长期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金融调控需要适时适度“稳增长”,平滑经济减速幅度,防范“硬着陆”。

伴随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自2012年初以来也明显减轻。但通胀隐患并未完全消除,对通胀反弹仍不可掉以轻心。我国通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总供求相对变化、农产品涨价、货币投放、通胀预期、输入性因素。根据我们的测算,1980-1990年产出缺口率与CPI年度变化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8,1991-2011年两者间的相关系数下降为0.34。这说明在1991年以来的最近三次通货膨胀中,总供求因素的影响力在减弱,其他因素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2年5月份以来,“稳增长”、“松银根”的政策措施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刺激,部分热点城市成交量明显回升,不少城市地价、房价上涨。货币政策只是向宽松方向“微调”就立即使已调整了近两年的房地产泡沫死灰复燃,未来货币政策调整也需要考虑与房地产调控的协调。

2.跨境资本流动不确定性上升,货币政策受困于“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近几年一直困扰我国货币政策。2005年以来,人民币持续面临升值压力,同时跨境资本大举流入。这一形势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有所改变。2012年受欧债危机深化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以及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等的影响,我国外汇形势发生新变化。一是人民币对美元由单边升值变为“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二是跨境资本总体“由进转出”。三是外汇占款增速大幅放缓。以上变化说明跨境资本流向在发生变化并导致外汇占款投放大幅减少。未来跨境资本流动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不论是流入还是流出都会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困扰。

3.货币政策传导遇阻,宽松效果将被削弱。

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具有非对称性,即紧缩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效果显著,而在经济低迷时,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明显。前者就像勒紧缰绳可控制住飞奔的快马,而后者就像向前推缰绳却无法让马前行。货币政策效果的非对称性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非对称。在经济低迷时,宽松的货币政策传导更可能遭遇梗阻。

4.信贷资金配置不合理,总量政策难解结构性矛盾。

第7篇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我市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落实工作的紧急通知》(黄政办明电[2009]18号)的文件要求,我局召开了专题会议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程建设及情况

(一)列入20*年新增1000亿元*惠民家园廉租住房建设项目

1、20*年7月在县城城西新区龙江路与西武路交汇入惠民家园配建廉租住房41套、建筑面积2050m2,项目总投资492万元,下达计划投资246万元(现已下达246万元)。

该工程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赣州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县安泰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建,通过公开招标由县新兴建安公司中标承建,监理公司为国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工程于2009年2月竣工。

2、20*年7月继续在县城城西龙江路与西武路交汇处惠民家园二期配建廉租住房60套、建筑面积3000m2,项目总投资700万元,下达计划投资390万元。

该工程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赣州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县安泰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建,通过公开招标由县新兴建安公司中标承建,监理公司为国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工程于2009年2月竣工。

(二)列入2009年新增1300亿元*惠民家园二期建设项目

1、20*年7月在县城城西新区龙江路与西武路交汇处惠民家园二期配建廉租住房50套、建筑面积2500m2,项目投资700万元,下达计划投资310万元。

该工程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赣州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县安泰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建,通过公开招标由县新兴建安公司中标承建,监理公司为国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目前工程已封顶,正在室内室外装修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2009年9月底前竣工交付使用。

2、2009年4月在县城城西新区龙江路与西武路交汇处惠民家园三期建廉租住房50套、面积2500m2,项目总投资325万元,下达计划投资为325万元。

该工程由*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赣州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县安泰房地产开发公司代建,通过公开招标由县新兴建安公司中标承建,监理公司为国泰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基础工程基本完工,力争2009年12月底前竣工交付使用。

二、资金落实情况

根据省、市等上级部门对廉租住房建设资金有关规定要求,2009年第一批中央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1192万元,下达计划投资为636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计划下达为172万元,地方计划配套资金为464万元),2009年1月中央新增投资项目补助资金82万元、9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地方配套资金215万元和省级债券转贷市县安排资金1*万元,合计323万元已拨付到位。目前地方配套资金缺口141万元,没有落实拨付到位。

2009年第二批列入1300亿元中央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325万元,下达计划投资为63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计划下达为1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下达计划数为485万元)。2009年4月中旬新增投资项目补助资金二期75万元、三期75万元,合计15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地方配套资金缺口48万元没有落实拨付到位。

三、规划项目实施

我局按照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严格按照项目“四制”要求,认真执行国债项目各项审批程序,已基本完备各项手续的审批,现正对已竣工项目积极组织竣工综合验收和项目的审计。

第8篇

债基险中牛

在火热的2012年之后,债券类产品2013年能否保持如此热度?事实上,债券市场在2012年已经基本结束了普涨行情,随之而来的是更为错综复杂的阶段性行情和个券行情,投资难度也随之提高。选择合适的产品,同时对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做好一定程度的心理准备,恐怕是2013年债券产品投资的主基调。

当然,对风险做好心理准备不意味着风险会立即兑现。只是在债市急速扩容之后,潜在风险的酝酿和爆发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债券类产品的预期风险并不高,尤其在机构投资者进行了普遍意义上的风险控制后。更重要的是,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债券类产品的预期收益比几年前有大幅提高。今年一些纯债类产品的收益率都高于5%,利率市场化让这种趋势继续维持。从风险收益角度看,性价比超过了股票类产品。

2012年以来,债市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融资需求被引导到债券市场。根据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尽管每月新增信贷规模持续下降,但由于企业债券和信托融资等规模不断上升,社会融资总规模突破7万亿,“以债替贷”效果明显。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在社会融资结构中,新增贷款一直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企业债融资与信托融资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2012年以来企业债融资规模不断攀升,主要得益于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

2012年共发行普通企业债11027亿元、中期票据10383亿元、公司债2273亿元,其平均票面利率分别为7.08%、5.62%和6.03%。较高的票面利率,是融资规模激增的诱因。

瞄准高票息信用债中的杠杆投资机会,是2013年债券产品获取超额收益的主要方式。这意味着对债券选择、仓位把握和杠杆水平都会影响到投资业绩。所以债券类产品投资业绩的分化是必然结果。投资者在选择时应更注重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和过往业绩。另外,在各种经过花俏包装的债券类产品中,建议投资者选择普通类型的纯债基金。

在股市不佳的时候,分级基金的低风险部分是不错的投资标的。很多分级基金的A类份额可以将其看作类似固定收益产品,也可以看作是一只债券。分级基金虽然有足够的魅力,但投资难度大。

股基或翻红

第9篇

救世方案设计精巧

救市方案其实是一个有风险的投资方案。美国财政部通过发行国债筹集一笔初始资金,用于购买MBS债券。虽然在MBS债券中有一些按揭贷款有信用问题,但是,还有许多按揭贷款是优良的,还能继续产生现金流支付MBS债券的本金和利息。财政部可以用MBS的利息支付所筹集的国债的利息。由于国债的信用远高于MBs债券,所以,国债的筹集成本,即利息,远低于MBS债券。

财政部在支付完国债利息之后,还会有结余。等到MBS市场稳定后,MBS债券恢复到正常价格,财政部再将MBS债券逐步抛出,极有可能会得到一个比购买时更好的价格。用卖掉MBS债券后所得到的现金,买回国债,从而平仓。如果不发生意外,这个方案不仅不会损失纳税人的钱,还会给纳税人带来投资收益。

由于采用发行国债的方法,而不是动用印钞机,不会增加通胀负担。另外,MBS债券本身产生现金流,足以支付国债利息,就不会增加纳税人支付国债利息的负担。救市方案的要点在于,用信用度高的国债,置换信用度低的MBS债券,从而稳定MBS市场,增加市场的流通性,从而缓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平衡表压力,阻止更多均金融机构倒闭,达到救市目的。

利用国债与MBS债券的价差,以及现在又是MBS债券的低点等有利因素,在不增加纳税人负担以及通胀的情况下实现救市。这真是一个精巧设计的完美的救市方案。

但是为保证救市方案的成功,仍有一些关键环节需要打通。

救市资金来源不畅

7000亿美元的初始资金筹集,到哪里去找?美国财政部11月5日公布了第四季度打算发行的短期和长期国债的数额为3888亿美元。到目前为止,市场上流通的美国国债总额约为52200亿美元,其中国外投资者持有约为27400亿美元,占比达52%。国外的政府和中央银行成为美国国债的主要买主。全球经济明年将进一步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而今年为3.9%,2007年为5%。

由于经济放缓,国外政府会优先考虑支持本国的金融系统,以及对付本国的财政赤字,因此会减少资金输往美国。已有迹象表明,美国为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已经开始提高国债的收益率。11月初,美国两年期的国债的收益率已由10月初的1.32%提高到1.57%,10年期国债由3.4%上升到3.97%。下一任美国总统将会发现,通过发行国债从国外投资者那里借钱会越来越困难,这使得他们不得不加大国债的收益率。支付更多的利息,意味着财政赤字的增加。据Goldman Sachs Group Inc.估计,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会达到2万亿美元。

救助计划存在风险

首先,准确确定MBS债券的购买价格至关重要。若价格太高,将来出售时可能产生损失,不利于纳税人。而价格过低,对救助对象来说又会损失太大,不利于受救助的金融机构。

MBS债券的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未来房屋市场的价格、按揭贷款的信用度等,而未来还会有多少人无法支付按揭仍是一个未知数。这些因素都使得MBS债券的公正价格难以确定。由于MBS债券交易量的减少,市场发现价格的办法有可能偏低而不准确。所以,确定MBS债券的购买价格需要复杂而艰苦的求证工作,以及各方利益的平衡。

救助方案的设计原理是用MBS债券产生的现金流来支付国债的利息。这个现金流是否充足,会不会断流,以及能否支付得起,与未来的房屋市场价格是否继续下跌,违约按揭贷款会不会继续增加,增加的程度如何有关。这些不定因素给MBS债券带来风险。所以,这一救助方案是个有风险的投资计划。而MBS债券是房屋按揭贷款的二级市场,对二级市场的救助并没有深入到控制违约按揭贷款数量的程度。所以,救助方案有治标不治本之嫌。如何能让还不起按揭贷款的人还得起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

救市前景值得怀疑

第10篇

关键词:QFII;股票市场;投资分析

一、QFII在我国的发展

QFII制度是在货币没有实现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背景下,允许一部分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机构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兑换为当地货币,在专门账户严格的监督管理下投资于当地证券市场,由投资产生的股息及买卖差价等经审核后可转换为外汇汇出。

(一)QFII投资主体及投资范围

QFII主要包括中国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养老基金、慈善基金会、捐赠基金、信托公司、政府投资管理公司等)。QFII在经批准的投资额度内,可以投资下列人民币金融工具:在证券交易所交易或转让的股票、债券和权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固定收益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指期货,目前仅限于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中国证监会允许的其他金融工具。QFII可以参与新股发行、可转换债券发行、股票增发和配股的申购。

(二)QFII各年新增数量

2003年,瑞士银行成为我国首家QFII,截至2013年11月我国共有251家QFII,各年新增QFII数量见图一①。

图一各年新增QFII数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3年到2011年(除去2007年),每年新增QFII数量较为平稳,监管层对于QFII投资较为谨慎。2007年获批的QFII数量为零,结合2007年股市行情,监管层对于股市的过热有着预判,减少了当年QFII的获批数量。2012年至今,QFII的获批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这与201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相呼应,证监会降低了QFII的资格要求,简化了审批程序,鼓励长期投资机构进入我国证券市场,通过境外资金向我国的证券市场注入流动性,提振证券市场,以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QFII所选股票在各个年份上的行业差异分析

(一)QFII各年持有的股票只数分析

QFII在股票市场的具体投资信息不对外公布,但通过对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十大股东和十大流通股东数据的披露分析,尽管不能涵盖所有QFII的股市投资情况,也可以对QFII在我国股市投资情况有所反映。

下表为QFII在2007年到2013年3季度末持有的股票只数(通过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十大股东和十大流通股东数据进行整理获得)②。

2007年10月我国股市达到历史高点,之后出现大幅度的下跌,直到2008年11月股市指数止跌企稳,迎来一波反弹,但是远未达到2007年的高点,在2009年8月后震荡下行。QFII在2007年、2009年和2010年持有的股票只数较多,在2008年、2011年和2012年持有的股票只数较少,说明QFII持股紧紧跟随股市的变动。股市是经济变化的晴雨表,2013年09月QFII持有的股票只数最高,可以认为QFII对我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的发展较有信心,或者说是我国股市正处在比较低的估值区间,未来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二)QFII在行业投资上的变动分析

下表为QFII在2007年到2013年3季度末投资于各行业的股票只数占当年QFII总投资股票只数的百分比(通过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十大股东和十大流通股东数据进行整理获得)③。

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较多的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这些行业也就受到了影响,QFII在这些行业的持股只数占总持股只数比例有所降低。

QFII在2007年到2011年对房地产业持股只数占总持股只数比例较高,2012年及2013年3季度占比降低。我国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楼市降温,QFII对房地产业的股票减持,QFII的投资选择同样受到我国政策的影响。我国的投资者也应对房地产业保持谨慎。

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业的盈利能力较高;拉动内需、提高国内消费水平是我国经济调整的方向,对批发和零售业的发展较为有利。QFII在这些行业的持股只数占总持股只数比例相对较为稳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持股占比在上升,反映出QFII对我国的文化事业、信息产业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制造业一直是QFII持股占比最高的行业,这与我国上市公司行业结构有关,证监会的2013年4月我国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上市公司为制造业。

结语

为了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广价值投资理念,2003年我国引进首个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2012年加大了引进的步伐,QFII数量呈爆发式增长。QFII在对行业进行选择与调整时,同样受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调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QFII对行业投资的调整也可以看作对行业潜在的发展能力的预测,这种调整对于我国投资者也具有参考意义。贺亮(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吴卫华、万迪昉、蔡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者还是投机者?.证券市场导报,2011,12.

第11篇

进入2013年,中国债券市场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势头如何?与国际主要债券市场相比呈现怎样的特点?中国债券市场又蕴藏着多大的机会和发展潜力?

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过去十几年里有显著的增长,不过,与美国、日本市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截至2012年3月底中国债券市场存量在全球市场比重不足5%。2012年底,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占当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约50%。而2011年美国、日本债券市场存量分别占全球的35%和15%,债券存量与本国gdp的比例分别达到175%和255%。

若基于债券存量和gdp的比值预测,假设中国gdp年增长率为7.5%~8%,则预计2013年债券存量约突破30万亿元,2014年突破35万亿元,2015年突破40万亿元。由此可见,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要达到与国家经济总量相匹配,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融资强度相对偏低

企业的融资手段很多,但最主要的三类融资手段为贷款、债券和股票。通过分析韩国、日本、德国、美国和中国的情况发现,各国融资强度(贷款、债券和股票存量规模之和与gdp的比例)差异很大。据wind数据统计,2011年底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和中国的融资强度分别为744%、586%、343%、239%和230%,中国与韩国相似,而与美国、日本差距巨大。

韩、日、德、美、中等五国均以债权融资(贷款和债券)为主,股权融资(股票)为辅,而债券与贷款作为债权融资两个工具,具备合理比例关系。美日德韩四国的债券存量都能够达到贷款规模的67%,而中国比例为38%,有近30个点的提升空间。2011年底,美国贷款、债券和股票规模的比例为3:2:1,是稳定的“三角垒”平衡,而中国贷款、债券和股票规模的比例为3:1:1,债券是明显的短板。因此,如果未来中国向美国的融资结构发展,债券的提升空间最大。

直接融资占比持续上升

社会融资总量是指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年度新增融资总量,既包括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又包括资本市场的债券、股票等市场的直接融资,对社会总融资的归纳相对全面。2002年到2011年,中国年度新增社会融资总量由2万亿元增长到13万亿元,十年增长近5.5倍。

其中,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持续下降,由92%下降至58%;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例在1%—4%之间,2007年存在脉冲高峰7%;唯独企业债券占比持续稳健上升,由2%增加至11%。由此可见,中国债市发展的趋势良好。

高风险企业债券发行量偏低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已经较为多样和完备,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都参与到债券市场上来,国有企业、城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和中小企业都获得了发债融资机会。不过,中国债券市场以低风险企业发债为主,高收益债券目前只有少量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集合票据、集合债等,年发行规模不足200亿元。

从美国债券市场发展情况看,1970年代至今,美国高收益债券发展经历了从到低谷再到持续稳健发展的过程,近20年来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持续扩大。2011年,美国高收益债券发行规模达3248亿美元,占当年债券发行总规模的1/5。

可以预见,中国市场对高风险企业发本文由收集整理行的高收益债券的接受度将会逐步增加,高收益债券在中国存在较大潜力。但是,不排除会经历类似美国高收益债券市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阵痛”。

创新深度和规模不足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创新已包括私募发行方式、离岸债、境内外币债、资产证券化和各类利率衍生产品等。

其中,资产证券化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和现金流抵押贷款证券(clo),利率衍生产品包括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但是,中国债市的创新深度和规模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差距巨大。

以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为例,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房贷相关债券,高峰时年发行规模近万亿美元,房贷资产现金流被投资银行进行多次分层分级安排,而中国只进行了建行房贷证券化的少量尝试。以信用类衍生产品为例,国内的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年交易规模不足百亿元,而美国cds(信用违约互换)、cdo(担保

债务凭证)年交易额则以万亿美元计量,信用衍生产品兼具风险管理、投机和投资功能。

个人投资者占比少

目前,中国间接融资占主导,传统银行业相对证券、基金、保险等新兴金融行业要庞大得多。

在中国债券市场上,银行作为投资者的角色异常重要,截至2011年底,中国全部债券存量的2/3、信用债存量的1/2由商业银行持有。而美联储的数据显示,2011年底,美国信用债券市场的投资者中银行占比较低,只有7.6%。而基金(退休基金和共同基金)、保险、外国和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分别为30.3%、22.3%、20.6%、15.4%。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随着基金和保险机构的逐步壮大、外国投资者市场准入的增加、个人投资者对债券了解和兴趣的提升,中国债市投资者结构将发生持续变化,非银行投资者比重将显著提升。

国内债市分割明显

中国债券市场由国家发改委、证监会、人民银行(交易商协会)等机构实施监管,银行间、交易所两个市场并存。据wind数据统计,2011年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和公司债平均换手率分别为5.94、6.14、3.74和0.21,可见银行间市场债券产品(中票和短融)的换手率较高、流动性较好。这一方面因为中票、短融产品成熟度高、期限较短,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银行间、交易所两个市场存在较为实质的分割。中国国债换手率较低的原因是大量国债为老百姓持有的储蓄性国债,基本上,投资者一直持有等待到期。

从利差角度分析,交易所公司债的到期收益率略高于银行间市场,但趋势是两者逐步趋同。分析2012年12月4日、到期期限均为4.5年的07中石化债(交易所市场)和12石化01(银行间市场)可知,两者平均利差30个基点(bp),但呈逐步缩小趋势。

尚未出现实质性违约

第12篇

无论股市还是债市,都表现出变化快、事件驱动性强的特点,上证综指既有红5月5%的上涨,也经历了6月“钱荒”中近14%的暴跌;债券市场则在年初小牛市之后,出现了6月到8月连续3个月的下跌。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投资者非常需要一个投资的“避风港”。

嘉实基金近日公告,自2 013年9月13日起,在现有的嘉实定制账户个性化组合的基础上,新增“避风港”账户服务。嘉实在原有安逸理财、从容稳进、锐意进取3类定制账户之后,又推出“避风港”账户,目标是给投资者提供一个现金管理工具,同时在市场短期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满足投资者的资金避险需求。

回顾2013年初以来的中国市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股市还是债市,都表现出变化快、事件驱动性强的特点,上证综指既有红5月5%的上涨,也经历了6月“钱荒”中近14%的暴跌;债券市场则在年初小牛市之后,出现了6月到8月连续3个月的下跌。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投资者非常需要一个投资的“避风港”。本次新增的“避风港”账户只投资于货币基金、理财型基金等具有较低风险和收益特征的证券投资基金,追求收益的安全性。

嘉实定制账户服务在去年12月17日正式推出,嘉实是中国资产管理领域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提供该服务的基金公司。嘉实基金在业内首推定制账户以来,管理规模已达亿元以上。根据不同风险收益特征,推出3款定制账户:安逸理财、从容稳进与锐意进取。在同等的市场条件下,“安逸理财”对偏股基金的配置最低,目标为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谋求稳定收益;“从容稳进”对偏股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的配置偏向均衡,追求资产保值增值;“锐意进取”对偏股基金的配置最高,追求市场的成长收益。截至2013年9月5日,“安逸理财”、“从容稳进”与“锐意进取”成立以来的费后年化收益率分别是6. 27%、10. 35%及16. 20%,而同期上证综指的年化收益率是-2.54%。

定制账户也叫授权管理账户,是由投资人授权资产管理机构代为资产管理的模式,其服务方向是为投资人量身定做符合其风险收益特征的基金投资解决方案。定制账户以开放式基金为投资标的,每个投资者的定制账户相对独立,由投资者授权账户管理人代为管理。账户管理人将结合投资者的风险定位和投资意愿,为投资者选择适当的投资策略,构建个性化的基金投资组合,并根据市场走势进行动态调整,控制风险,优化收益。相比于私人银行上百万起步的定制理财服务,嘉实定制账户服务具有私行管理的大众化特点。定制账户启动的资金门槛是1万元,其投向全部是公开的基金产品,投资没有锁定期,投资人随时进出,具有门槛低、流动性好及操作透明的特点。

据悉,嘉实定制账户管理费是管理资产的1.5%,而嘉实基金自9月13日到12月31日开展定制账户费率优惠活动,对在活动期间开通定制账户以及目前已开通定制账户的客户,其持有的各类定制账户策略(“避风港”策略除外)的投资管理费均按照年费率1%收取,不受资产总额的限制。

据了解,“避风港”账户仅收取固定的账户管理费1元,在投资者完全退出账户的时候收取。目前,为了回馈定制账户客户,嘉实同时免除了所有“避风港”账户的账户管理费,所以是“零账户管理费”。

与“避风港”账户同期推出的还有嘉实定制账户“一键转换”功能,定制账户现有的“安逸理财”、“从容稳进”或“锐意进取”的任一账户客户,在账户内有资金的情况下,通过“一键转换”的功能,就可把资金从其他3个账户转入“避风港”账户,而无需做原账户的退出与新账户的定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