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散文朗诵技巧

散文朗诵技巧

时间:2023-06-02 09:21: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散文朗诵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散文朗诵技巧

第1篇

关键词:口语能力培养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五种口语能力:朗诵能力、演讲能力、辩论能力、主持能力和交谈能力。

朗诵能力的培养

朗诵可以克服文字语言的局限性,使文学作品更富感染力。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文体就有着不同的朗诵技巧。教学时,根据不同文学作品的朗诵技巧进行分类培养。

――诗歌朗诵。 采用以下四种方式:直抒胸臆,如:郭沫若的《天狗》;借景抒怀,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托物言志,如戴望舒的《雨巷》;因事缘情,如艾青的《光的赞歌》。让学生的朗诵成为诗的再次创造,再次燃烧,再次升华。

――散文朗诵。要朗诵好散文,必须做到:开掘深刻的“意”,穿缀散落的“珠”。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深刻理解作者心中的着眼点,不论画面有多跳宕,题材有多广泛,只要找到那根起着统摄作用的主线,脉络分明,语势流畅,就一定能表达作者的感情,表达作品深远的意境。高尔基的《海燕》和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就是极佳的示范材料。

――其他文体朗诵。论文参考网。寓言语言简练,幽默诙谐。指导学生朗诵寓言《嘴的抗议》,让学生认真体会作者对“嘴”的嘲笑和讽刺。如要读出幽默,那么老舍的《又是一年芳草绿》则堪称典范。话剧在中国历经百年沧桑,当然也是朗诵的佳品。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的《雷雨》就可以让学生在排演中受到诵白的训练。

在训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由学生主持,学生当评委,学生点评,让他们发现优点,找出不足,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教师还要进行引导和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演讲能力的培养

演讲能力就是面对公众的讲话能力。演讲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讲什么”和“怎么讲”。具体说来就是“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前两个是“讲什么”的问题,后两个是“怎么讲”的问题。下面就学生竞选演讲为例谈两点方法

――撰写演说材料。①自我介绍:或借名人之言,强调相关的特点,或用双关法,引起听众关注。②主体内容:包括竞选动机、竞选目标、工作计划、施政纲领等。③结束语要注意煽情,博取信赖,获得选票。

――组织演讲比赛。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生掌握竞选演讲的安排后,请学工处领导和指导老师担任评委,开展院系学生会相关职务的竞选大会。既选拔了人才,学生的演说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辩论能力的培养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在培养学生辩论能力中,本人采用了以下步骤:

――播放录像。 结合议论文的教学和利用学院广播站多次播放全国大学生辩论赛的录像,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模仿中受到启迪。事实证明,学生看完录像后,热情高涨,跃跃欲试。

―― 布置辩题。如《刚走上新岗位要不要夹着尾巴做人?》

――撰写辩词。由于辩题的内容与学生走向社会、如何做人息息相关,学生通过认真查阅资料,写出了有板有眼的辩词。

――进行辩论。正方:①人都有欺生的毛病,而“先来者”有时“出格”的表现只是因为他们自卑,怕新来者瞧不起自己,怕既得利益被新来者所瓜分,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不一定真的想欺侮你。“夹着尾巴”不是痛苦的事情。论文参考网。②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协调力,适当妥协是一种美德。③韩信,如果当初不忍气吞声,受胯下之辱,后来;后来就不可能成为大将军。隐忍是为了更好地出击。④先拥抱,后扼杀,像拳击比赛那样。反方:①“夹着尾巴”,是可怜的,也是虚伪的。②“夹着尾巴”只会体现奴性,不能彰显人性。

――总结提高。通过这场班级辩论赛后,学生既学到了辩论知识,培养了辩论能力,更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主持能力的培养

说到主持,学生七嘴八舌说出许多“名嘴”和他们主持的节目。学生在报出这些主持人的大名时,也在憧憬着自己的未来。为了让他们的梦想成真,在教学中有意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培养。

――了解主持人的必备素养。首先有非凡的随机应变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以错纠错法、自圆其说法、顺水推舟法、反诘法、反答法。并举出实例让学生体会其中奥妙。如讲自圆其说法的妙用时,本人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杨澜主持节目,不小心摔了一跤。所有的眼睛都注视着她,全场鸦雀无声,她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观众太热情了,我为你们而倾倒了……” 全场掌声雷动。其次要有优美的语言。主持人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有一种亲切、纯正、感人的声音语言,表达要求准确、鲜明、生动、有个性、有特色,要追求声音美、言辞美、表达美和情境美。

――注意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主持人的一个手势,一脸微笑,一种动态,都能给人以感染力。

――主持校园的各种节目。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还得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印证。因此设计了“以校园实话实说为主题”等节目,选出两名表现突出的学生过一把“主持” 瘾。论文参考网。从学生敏感的话题“早恋是枚青苹果吗?”入手,两位主持人设计了幽默、诙谐的开场白,将羞涩、沉闷的局面打开了。男生、女生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会场气氛也一下子活跃了。下课铃响了,学生还意犹未尽,继续进行着。通过这一次节目主持,两位主持人充满自信,还打算参加电视台主持人大赛呢。其他同学也发现主持节目其实并不难,都想各展风采。

交谈能力的培养

交谈是人际间最直接、最简便、最广泛的言语交往形式。根据交谈的地位和作用,可将教学重点放在交谈的技巧这一环节上,并进行模拟求职交谈。

――培养交谈技巧。主要有委婉含蓄法、转移话题法、激将法、借题发挥法、反意正说法和步步引导法。以上六种交谈方法中,委婉含蓄法是交谈艺术的一个基本方法,要进行重点指导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委婉含蓄的话不论是正确的还是有偏见的,不论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还是向对方劝说都比较适应对方,容易使对方承认、赞同、接受你的说法。在交谈中还可以训练其他技巧:用试探的口吻。当你和对方谈论一件事情,你已有了一定的看法,不妨先以试探的语言说出,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用赞颂的口吻。恰到好处的称赞可以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觉得你很懂礼貌。先说点客气话:“您在这方面是行家里手,这件事还得多听听您的高见……”然后,再谈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做往往使对方在接受你的意见时不致感到被动和有失尊严,同时还会为你的谦虚、礼貌的人格所折服。

――模拟求职交谈。根据高职学生即将步入社会,训练重点定为模拟求职交谈。求职交谈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形象仪表、品质素养、业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多方面的直观性检测。对求职者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交谈,因此要求学生先作如下准备:先要准备一份打印好的个人简历,还要调查了解该单位的情况,这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学生在模拟求职交谈时还应注意:听清主试者的提问,从容不迫的作答;答语真诚而客观,不故作谦虚,也不故意卖弄;适度赞美对方,表达求职的诚意。通过模拟求职交谈活动的开展,学生综合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说话的语气也文雅、谦虚多了,交谈的能力也提高了。

第2篇

播音的要求

1.发音正确,吐字正确。用标准的普通话播读,特别要注意多音多义字,古诗文别要注意按意定音,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句,朗读清晰完整。

2.语速适当,用心感受。要抓住文章的特点,使节奏流畅和谐,缓急结合。

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根据需要分出轻重缓急,分清抑扬顿挫,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播音中的换气

1.停顿除为了休息换气外,更是为了充分表达朗读者的思想情感。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语法停顿包括自然段落、标点符号的停顿,要显示条理分明。句子中也要注意逻辑停顿,语断气连就是其中一个方法。

2.重音,在词和语句中读得比较重,扩大音域或延长声音,可突出文章的重点,表达自己的感情,重音可分为语句重音和思想重音。

气息的控制

1.换气就是用气的过程,播出的内容千变万化,就要采用不同的用气方法,补气和换气是一种朗诵技巧,依情取气,依照感情发展的变化,采取不同的用气方法。

2.补气的方式有偷气、抢气、就气。边听边读边体会,可通过读短小精悍的诗歌、绕口令、散文之类进行训练。

3.紧张实际是口唇的紧张,在朗诵之前要做些口唇练习,如将舌头在口腔内三百六十度大循环十五次左右。

声音的魅力

1.美妙的声音来自正确的呼吸,气息短、坐姿不正确会造成紧张,正确的坐姿应是坐如钟,头背一线,双脚自然垂直,深呼吸时要深,不要耸肩。

2.播音最主要是要抒发一种情怀、一种心情,引起听众的共鸣。你应该为自己而读,将自己揉入文章中,不要理会其他,不要玩嗓子。

3.练习远近距离感。这个练习对于读文章中的对话是很有帮助的,且朗读要有目标对象。

4.呼吸,要有一定的呼吸储量,要口鼻共同呼吸。呼吸要深,要用丹田呼吸,将两肋打开,小腹收紧,肚皮始终是硬的,这就是气息支撑。不要管自然条件多么困难,要把气沉下去,胸腔共鸣能产生磁性的声音。

5.鼻音前后不分,要练习an、en、in、un、vn、ang、eng、ing ong。

6.平翘舌音一定要读准:zhi、chi、shi、ri、z、c、s。

(悠悠)

高考在即,考生如何“临阵磨枪”

梳理课本内容,不漏掉任何一个盲点

学生采取“题海”战术,整天忙于做各种习题,根本没有时间系统地看一遍课本,更没有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脑海中的知识点也就没有一个整体的框架。考生应该针对考试说明以及自己在做题中存在的问题,梳理课本内容,抓住主干知识,熟练掌握各个考点,同时补充薄弱环节,不漏掉任何一个盲点。

查漏补缺整理错题,重点做几道典型题

考前冲刺学习时,查漏补缺不可或缺。考生应拿出自己的错题本,将整理的错题再看一遍、梳理一遍。错题本上记录着考生平时做题容易出现的错误和存在的漏洞,复习可以巩固自己存在的薄弱知识点。虽然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题目只在某一点上有出入,大体的解题思路并没有什么变化,因此考生要学会总结,从不同的题目中找出相同之处,重点做几道典型题。

训练规范答题,避免潦草丢分

考生必须训练答题、规范审题:很多考生考试时卷面字迹潦草,表达不清,在这些小的细节方面丢了不该丢的分。考生答题时应注意不论碰到什么样的题目,首先要整理好思路层层递进,清晰书写,不要想一句写一句,乱涂乱画,让阅卷老师感觉卷面混乱,思路不清,导致扣分。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字词和专业术语的表述,一定要做到符合学科规范。

不可不闻窗外事,时事政治是大考点

第3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素质,孟子“舍生取义”的道义精神,孔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仁爱精神,《礼记》中的“诚者,物之始终;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的诚信精神,《牡丹亭》中“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良好爱情观,陶渊明“落地成兄弟,何必骨肉亲”中体现的亲情,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体现的友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了无数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善待他人、关爱他人,真诚、善良、正直、无私、宽容等美德,都是我们今天培养学生良好伦理道德素质的深厚文化基础,是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情感资源。

二、加强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一个优秀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树立民族信念,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才能把古代文学作品中那些民族精神的优秀部分精准地传达给学生。另外,古代文学作品与现代精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不仅体现在语言上、形式上,还体现在思想上。这就需要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彻底地理解作品,在课堂上加以引导,使学生吸收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精髓。由于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具有很强的情感性,这也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有较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胸中有情,先感动自己,进而感动学生。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该对民族、对祖国、对人民、对传统文化、对古代文学有着强烈的爱,并把这种爱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避免枯燥乏味的知识性介绍,而是将自己对作品的欣喜之感、激愤之感、无奈之感等情绪传达出来,以此来感染学生。另外,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师应学习一些诗词、散文等的朗诵技巧,用自身充满感情的朗诵打动学生,吸引学生。

三、充分改良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环节

善于引导,提倡“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他强调: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并认为“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知识,即使是人类已经知晓的。但只要这些知识是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有几个重要的步骤: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指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可用的有关资料——组织学生分析资料,作抽象概括并从中引出结论——引导学生从逻辑上和实践上证明自己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四、调整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方法都是采用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的形式。这种方法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但是如果在新时期依然采用这种死气沉沉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求新、求变。

1、多媒体教学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试听手段引入到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中来。例如在讲《诗经•秦风•蒹葭》的时候,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歌曲《在水一方》,给学生完美的视听感受;在讲李白诗歌的时候,可以找一些老一辈艺术家如乔榛、丁建华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可以在他们激情的朗诵中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在讲《杜丹亭》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的视频,让学生既能领会杜丽娘“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也以感受昆曲那优美的曲调。这些方法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比较教学

我们还可以将古代文学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采用比较教学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比如,我们可以将现当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结合起来讲,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我国文学的传承与变革。另外,如果我们将古代文学作品与外国文学作品相比较来讲授,学生就可以认识到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文学韵味的独特之处。

3、实践教学

在讲授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毕竟教会学生某个知识不如教会他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加强他们自身动手、动脑的能力。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第4篇

关键词:教育博客 大学课程教学 应用

随着多媒体与internet等新信息技术的普及,平面化、仪式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中面临新的转型,无论是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师生关系还是教学目的、研究范式、教学情境等都开始进行立体化的现代转换。网络的自由性和包容性在虚拟空间赋予了教学双方平等自由的话语权及对话权,基于新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教学伦理呼之欲出,重塑着教育范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而基于博客信息传递的教学模式无疑是新型教学伦理建构中的重要维度,它与Email、BBS、QQ等网络交流方式一起开创了无壁垒的交流环境和无边界的交流平台,而且更具有专业性、公开性和个人性。笔者结合自己的高校博客教学经验,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为中心,探讨教育博客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博客教学的内涵

博客(blog)是指个人或团体将事件、意见和信息等到网络上的一种文章记录形式。作为一种个性化的知识仓库和私密化的想象表述,博客非常适应于高校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继课件、资源库、教育主题网站、精品课程网页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之后新的网络应用模式。博客教学就是通过老师和学生建立的博客及其衍生的数字资源库,进行在场式或离线式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相互提供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的循环过程,进而形成了在场累积无限循环的信息海量数字资源库,达到信息共享、思想成长的目的。笔者主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课程,自2005年以来就相继创建了新浪博客(http://.cn/gongkl)、江西博客(http:///u/gongkl)等,并把自己的授课计划、研究心得、备课资料、课件、问题以及想法在博客中发表。同学们则可以转载到自己博客中学习,也可以博客中留言提问互动,还可以在他们自己的博客中就老师的这些内容进行自我回答、表述。同时他们也可以进行博客写作和资料转载链接,当泉思灵涌的时候,在博客上发表自己对社会人生个人感悟的想法,还可以在博客上发表文学创作和评论写作成果,遇到好的资料又可以转载、链接或上传。而老师则可以去阅读学生博客,了解他们的即时心态,给他们以鼓励,并阅读新资料获得新信息,同时指导他们文学创作,推荐学生撰写的优秀作品到相关报刊或纸质媒介发表。如此相互循环、信息互通,博客也就成为了教学媒介载体,不仅成为师生共享的电子备课本,也是课堂的拓展延伸与师生交流的园地,还是师生自身反思的平台。

因此,博客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它把课堂无限延伸和膨化,知识点不断链接与拓展,突出学生在各个环节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实现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欲望和自我表达的倾诉。这种教学方式实现了抽象教学过程的具象化、主体化、网络化和及时化,形成创新色彩较强的研究型课程形态,建构起网络虚拟空间中的教学共同体和现实世界中的新型教学伦理。所以,作为中文系师生而言,通过课堂安排、博客教学、博客写作的系统训练,使学生掌握文学写作、评论的知识与理论,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背的师范技能及专业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习者的鉴赏、写作、研究、教学等各种文学专业化能力,强化其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同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资源形态及内涵价值的介绍与传播,让学生愿意去保护和传承祖国最为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培育学生在高科技时代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反过来,学生的睿智明达又促进了教师的学习成长,正所谓“人无完人”,老师也有自己的弱点与盲点,这种双向互动自然也让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激活教师心灵深处的个性表达。

二.博客教学与创意学习

博客教学的应用价值显而易见,但如何将其更有效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怎样更有效的发挥它的教育教学作用,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自己博客的教学展示,引导学生创建博客,采用博客与学生互动,这种基于学生博客的学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给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人格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我诉求欲和求知欲,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通过博客阅读讲授资料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前提。课堂时间短暂,专业探究往往具有一定的深度,很多问题在课堂上无法深入交流,笔者把自己的授课提纲、问题、自己的想法和征引的论文资料上传博客,学生可以转载到自己的博客,也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引进一步查阅资料,并把想法写成博文。如此经过“预热”,课堂教学不仅开展顺利,还可以在课后通过博客进行接触和讨论,大大延伸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一门新兴课程,学生对非遗不了解,更谈不上如何保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博客里补充进大量的知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各种范例以及国内外继承方式等,重点介绍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地方本土非遗,要求同学撰写自己家乡和自己亲身接触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学生搜集故乡的非遗后撰写成介绍文章,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并在课堂上进行讲演,不仅增加了学生对非遗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演讲应变能力。于是博客作为一种无壁垒的交流环境和无边界的交流平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融入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传心授、口耳相传、世代传承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终其一生必须经历的各种文化遗产,但却极易忽视,如此,非遗融入高校教学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不仅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育教学的载体改革,也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生群体的传播,有效地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脉延续。

同时,通过阅读我博客上的讲解,每个同学对博客上的课程内容进行点击、评阅、留言,或单独撰文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和其他同学的观点发生碰撞,产生争鸣,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效果。因为博客最重要的是知识共享,可以使学习者都能进入到自由学习中,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博客也是教师个性化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通过它可以将工作、爱好和学习有机结合,把日常得到、看到和想到的思想精华及时累积,在交流和共享中达到思想的碰撞。例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理论性强,较为枯燥。上课前笔者在博客上经常上传与文学相关的各种资料,如作家的生命体验、成长语境、命运遭际以及创作背景等,作品与文学外部的社会学、文化学上的各种关系,出版、市场、经济和各种社会制度对文学与作家作品的推动,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现状,这不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开阔学生眼界的一种角度,客观上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而且根据老师的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上撰写作家作品评论,学以致用,体验作品中的人性力量和理性价值,从而检验现代文学教学的优势和文学创作中的问题,让作家作品在学生群体中复活,重新获得更多的意义,正如意大利学者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可以说,博客教学促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博客方式,通过查阅资料深入学习。

第二,通过博客进行文学创作和课程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专业选择,文学创作是中文系学生的一种基本技能,但当下知识泛化的时代,中文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日益退化。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指导了刘理海、罗文斌、吴军、张经洪等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在博客上创作诗歌、散文等作品,并进行编辑美化,把博客当作发表、交流的电子文集来经营,学生们还把自己满意的文学作品通过博客交流与一些作家和报刊编辑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写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老师对学生优秀作品进行博客转载,推荐到相关报纸或刊物发表。其他同学则可以在博客上跟贴、留言和发表评论,建立起新型的教学关系。如陈丰华同学一直坚持在博客上写作和发表诗歌,通过训练,形成了一定的写作技巧,迄今已经创作了数百首诗歌,编印了一册诗文集,作为毕业的礼物。而刘理海创建博客(http://.cn/u/1677144665)后,坚持诗歌创作,被其他刊物编辑发掘,从他的博客上选取了不少作品在纸媒发表,先后在《诗选刊》、《散文诗》、《绿风》、《中国诗歌》、《文学与人生》、《青年文学》等刊物发表数十首,入选《中国新诗年鉴》、《21世纪江西诗歌精选》等选本,现刘理海同学已经成为90后诗人中的后起之秀。

而且,笔者通过博客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进行课程实践,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课程讲授中应用了话剧表演、背诵、朗诵以及课堂五分钟演讲等学生自我表达和学生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每学期开课前在博客中把本学期课程的教学方式、课堂实践教学方式、考核方式、阅读书目以及相关要求告知学生,尤其是在博客中把话剧表演曲目、背诵篇目、朗诵晚会方案、学生课堂演讲形式等具体方案通知学生,让学生提前进行准备。同时,笔者把话剧表演技巧、朗诵技巧以及演讲技巧撰文发表在博客上,并上传相关视频范例,请同学进行点评,让学生通过观摩和学习进行自我训练。例如笔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课程中改革考核方式,每节课前五分钟由学生来讲台上演讲,可以做PPT,也可以脱稿讲家乡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自己从小经历过的相关遗产,期末考试则是通过学生参与的文艺展演方式来进行。笔者在每学期上课前把这些策划方案公布到博客上,由班长负责落实,如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在期末的时候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展演文艺晚会活动,学生成立展演节目演出组、宣传组、节目主持组、道具保卫组、摄影摄像录音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展演活动工作组,进行具体操作,编导评书、谜语、相声、民歌、戏曲、曲艺、朗诵、小品、武术、舞蹈、扭秧歌、剪纸、二人转、编织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答等具体节目,老师则根据这种组织、做事、参演等表现进行打分。于是,通过学生的自编自导自演自讲,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这种改革主要侧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为中文专业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拓展视野、自学研究与阅读写作,在博客上可以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实现,而使传统课堂教学与博客教学相互促进,使学生了解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美丽,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而博客是一种新的课程资源的集聚点,博客教学将促进专业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与传播,并使传统课堂教学与博客教学相互促进,建构起立体化的新型教学伦理。

第三,通过博客进行论文写作和学术研讨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手段。笔者的研究博客催生了文学批评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系列文章和写作成果,学生纷纷模仿研究,笔者把相关资料和文学作品分给每个同学,对同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指导修改,最后推荐发表。如罗文斌同学通过博客进行《望江诗选》的评论写作,笔者从纲目到标题多次进行指导修改,最后写成《桃花源式的精神构建――试论中理想社会的构成》,发表被阅读了上百次,多人评论,并转载5次,最后在《特区城市管理》2012年第3期发表。指导张经洪同学研究80后江西籍打工诗人池沫树和广东女诗人杜青的诗歌,数易其稿,写成了《城市边缘人的无根意识与生命焦虑――池沫树组诗诗歌论》、《日常生活语境下的诗性光辉――关于杜青诗歌的“私人化”写作》,发表在博客(http://.cn/u/1966025242)上,很快就被诗生活网站首页发表,并发表在纸媒《蓝风》诗刊上。吴军同学撰写的《青铜调》研究论文引起了很多人的阅读与关注,还受邀《青铜调》学术研讨会,其发言受到与会学者的首肯。在笔者指导和推荐下,林辉、陈丽、叶静、彭文英等同学阅读博客上的作品,并在博客上写作的文学评论还在《韶关日报》文艺副刊、《中州大学学报》、《汕尾日报》等报刊发表。

笔者建立“井大中文论坛”博客,开展网上与现实的“作家作品研讨读书会”,主要是针对某一位作家的作品进行研讨,笔者在博客中上传作家的优秀作品,然后组织同学开展现场研讨和博客研讨。同学们登录博客选择学习内容,借鉴老师和其他同学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成果,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或参与相关的研讨读书交流会活动,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原创性质的学术表达,使课堂内教学和课堂外研究相互延伸和补充。笔者组织了一系列井大中文论坛研讨读书会活动,主要开展了作家安然、胡刚毅、曾绯龙的作品研讨读书会,同学们在博客上阅读作家作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罗文斌等16个同学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写出了多篇研究性论文,如罗文斌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叶静的《胡刚毅诗歌的美学经验》、吴军的《当代文人的孤独空间》、张经洪的《生命最深处的吟叹――论胡刚毅诗歌的情感表征》、吴婷燕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等研究习作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受到好评,提升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动力,而且让他们参与研讨会的大会发言,锻炼了学术演讲能力。如此,不仅利用地方相关资源,助推中文系发挥师资雄厚优势与地方文艺、地方文化对接,还提高了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和学术演讲能力,促进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创意学习的学风形成,提升高校中文系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地方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三.博客教学的意义

综上笔者在博客教学中的实践探讨,博客教学有效地解决了高校教学中的一些重理论、轻实践的难题,尤其在如下三个方面凸显出博客教学的独特价值和优势。

第一,博客教学以及博客传播改变了大众传播的受众学习模式,优化教学主体的关系。博客首先是老师展示教学资源、学生学习资源、学生作业等资源的工具。博客是学生学习记录的电子档案,是学生间协作学习和家校沟通的平台,学生通过参与的自主创意学习,体验到学习与研究成功的喜悦,自然会有一种成就感。而且通过博客平台真正和老师之间实现零距离对话,教师能即时把教学内容传送给学生,学生也能把自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相关内容即时反馈到教师那里。这种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因此,博客教学的开展拓展了教学的时空、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解决教学中师生缺乏交流、课前课后缺乏监督等问题,切实可行地推进我国大学中国文学教学。跨越时空的博客信息技术支撑起零壁垒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教研平台,优化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中的师生关系和沟通方式,使得师-生、生-生、师-师交流突破时空壁垒,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标。

第二,博客教学以及博客传播促进了专业信息的共享能力,促进知识点的吸收。加拿大媒介预言家麦克卢汉在《媒介即讯息》中主张媒介是人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尺度(new scale)引起的,这种新尺度是被我们的每一次延伸或每一种新技术引导进我们的事务中的。”也就是说,博客这种媒介本身就是信息的延伸与共享,因为博客不断链接,无限循环,进而促使信息海量不断累积,无限更新。如此,通过博客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和专业课程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打造高校质量工程的新高地。教学博客在提供专业教学信息的同时也可以从学生博客那里获得相关教学信息与资源链接,从根本上说,正是博客教学传播的平等性使得教学主体从信息资源分享变为共享。

第三,博客教学以及博客传播促进教学效果的全球化传播,促进主体意识的能动。师生通过博客自由书写、学习,在博客上创作、发表和出版个人作品、心得以及研究成果,共享各种资源。在提供他人作品阅读、接受评论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话语表述的自信心和成果发表的成就感。可以说,通过博客教学这种形式,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者、知识的建构者和话语的掌控者,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以及优势信息及资源的全球化传播,还促进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真实地展示学生知识积累和认知提高的轨迹,反映智慧的成长过程,而且通过博客教学共同体的互动重构学生的生活态度与人生价值观,提升其认知能力和创作水平。

总之,博客教学以其自由抒写的开放性、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即写即发的便捷性、探讨交锋的互动性、传播方式的时效性,展现了学生组合学习的有效过程,建构起新型教学伦理,帮助我们摆脱了传统教学对学生个体本真意愿的遮蔽与过滤。其意义与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