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

时间:2023-06-02 09:21: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业设计成果转化

第1篇

从二级指标的细分评价结果来看,目前中国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竞争力评价得分在5分以下的指标有:工业设计人员数量(得分:4.61分)、工业设计人员培训频度及培训费用(得分:4.93分)、申请专利数(得分:4.20分)、获得工业奖项数量(得分:4.68分)、设计成功率(得分:4.53分)、 年度全新产品比例(得分:4.21分)、创新产品利润率(得分:4.77分)。这些指标主要分布在部分要素投入环节,以及成果与转化环节。另外,资金投入力度(工业设计投入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不够,得分仅有5.14分。结合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到,虽然整体上反映出的中国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竞争力的主要短板是成果与转化不足,但要素投入不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管理不规范是目前中国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环境塑造的短板

设计环境是决定工业设计能力的很重要的基础,具体要素包括领导层的支持度、创新意识、组织的健全程度,管理的规范程度等,这些细分要素决定了工业设计是否具备良好的生存土壤,决定了一个企业、一个产业能否持续创新。从对中国笔记本电脑厂商的工业设计环境的调查来看,整体状况较为良好,大多数企业都表现出对工业设计的支持。但从调研结果来看,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出的问题是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尤其是在对开发人员的激励制度建设方面,得分较低,为7.50分。很多企业反映出目前虽然有激励制度,但激励制度对设计人员的激励作用表现不明显,或者没有激励作用,这无疑会挫伤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不善利用外部力量级需求,采集手段比较单一,限制了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

资源整合能力是反映工业设计过程中需求采集以及整合内外部资源的综合能力,是工业设计创意的基础,以及利用外部资源,借力发力的快速创新的关键。从调研数据来看,中国笔记本电脑厂商在工业设计中需求采集来源都比较广泛,也比较成熟,一般会有专人负责并且具有固定的需求信息采集渠道。在外部资源利用方面,如外部设计机构的合作方面,大部分也都具有稳定和长期的合作机构,能够将部分设计工作有效地外包出去,从而提高设计效率,但有很多厂商没有利用外部合作资源或者没有固定的合作,借力不够,总体得分在资源整合方面最低,只有6.5分。其次,笔记本电脑厂商表现出来的主要的短板是需求采集手段比较单一,定期的客户沟通和内部销售部门提供等比较普遍,而依赖互联网手段采集较少,也有一些企业采集方式不固定,信息来源比较散,尚未形成模式。

人员、培养机制及资金的缺乏是中国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要素投入方面的突出问题

投入是产出的前提,在环境和资源都就绪的前提下,充分的要素投入是取得良好产出的关键。此次中国笔记本电脑竞争力状况评价,主要从投入工业设计人员的数量、设计人员薪水、培训费用的支出、设计必须的软硬件装备、工作场所、生产资源投入(如测试环境和材料等)、资金投入等方面考察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对要素的投入情况。

从采集数据的得分情况看,目前中国笔记本电脑产业工业设计的要素投入存在较多的问题,设计人力资源数量、培训、资金等方面问题最为突出,得分分别为:4.61分、4.93分、5.14分。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虽然得到领导的相对重视,但实际的投入与重视程度还不成比例。这也反映出很多企业急功近利,过分关注工业制造技术,而忽视了长期发展的根本――设计的重要性。

创新产品数量较少而且质量不高是目前中国笔记本电脑工业设计成果转化过程普遍问题

第2篇

第一条为推进多媒体产业园特色工业设计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产业集聚、布局集中、彰显特色”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通过加强对企业(项目)的准入和退出管理,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规模,成为全市引领、全省一流、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基地,有力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中的推动作用。

第三条成立多媒体产业园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企业(项目)准入评估和绩效评价委员会(以下简称评价委员会),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发改委、多媒体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区发改、科技、财政、商务、地税、多媒体产业园分管领导为成员。

第四条评价委员会对新引进的企业(项目)组织准入评估,每年进行绩效评价,实施企业(项目)退出机制。

第二章准入评估

第五条基本条件

(一)原则上以市“3+3”和区“2+2+N”产业体系为主体,工业设计成果具备商品化、产业化的条件。

(二)属于视觉设计、界面设计、结构设计等工业设计领域,主营业务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播设计、设计管理等的企业(项目),符合国家、省、市工业设计产业政策。

(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无知识产权权属纠纷。未能提供自有知识产权相关证明的,须承诺入驻基地后1年内取得相关专利或软件著作权证明。

(四)发展潜力大,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五)为工业设计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技术支撑的公共服务平台。

(六)为工业设计企业提供技术成果转化、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

(七)工商和税务注册地在区。

第六条优先条件

结合基地实际情况,优先引进以下企业(项目)和平台:

(一)参加国内外工业设计论坛做主题发言或发表相关学术论文的设计企业。

(二)参加过公认的国内外工业设计成果展的设计企业。

(三)获得国内外知名奖项的设计企业。

(四)拥有优秀设计人才、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教授的设计企业。

(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的或建有博士后工作站的设计企业。

(六)从先进制造业企业中分离出来,且符合市“3+3”和区“2+2+N”产业体系的设计中心。

(七)设计成果已或即将应用于装备制造、光电新能、特色纺织等市“3+3”和区“2+2+N”产业体系的设计企业。

(八)专利授权量年增长高于30%,设计服务总收入年增长高于17%,专职设计人员数量年增长高于30%的设计企业。

第七条基本程序

(一)初审

基地运营单位依据入驻基地基本条件对企业(项目)进行初审,并出具初审意见,原则上7个工作日内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项目)是否符合入驻基地基本条件。

2.企业(项目)实施期内预计达到的主要目标及项目单位现有工作基础。

3.企业(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预期效益分析。

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填制《企业(项目)入驻基地审批表》,并由基地运营单位签署初审意见,进入核准阶段。

(二)核准

企业(项目)通过初审后,原则上提交评价委员会审核,重大项目提交领导小组审核,按照《企业(项目)准入评估标准》打分,依据分值高低确认企业(项目)准予入驻基地,并在《企业(项目)入驻基地审批表》上签署核准意见。对于服务基地和设计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中介服务机构采取“一事一议”,由评价委员会讨论商议决定。原则上7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准。

核准时,企业(项目)业主需提交下列资料:

1.企业(项目)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2.《企业(项目)入驻基地审批表》。

3.创业计划书。

4.企业营业执照。

5.企业专利证明,获奖证明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三章运营管理

第八条企业(项目)负责人依《企业(项目)入驻基地审批表》与基地运营公司签订《入驻合同》及相关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相关事项。

第九条入驻企业(项目)应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按《入驻合同》及相关协议履行义务和职责,遵守工业设计基地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条基地运营公司对企业(项目)入驻基地时进行的改建等予以监管,以保持基地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第十一条基地运营公司应对入驻企业(项目)企业实行跟踪管理,建立健全日常台帐资料及资料档案。入驻企业和项目应积极配合,提供相关真实信息。

第十二条入驻企业(项目)根据工业设计基地扶持政策所获得的奖励资金必须用于企业、项目的科研与经营,并接受资金到位使用情况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入驻合同》签约后,基地运营公司必须按照双方合同规定期限提供相应工作场地。入驻企业(项目)在办公场地落实后的三个月内必须开展正常的研发和经营,技术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应及时到位。

第十四条入驻企业(项目)不得将基地提供的办公场地长时间空置及擅自转租他人使用,如空置3个月以上及转租他人使用的,基地运营公司有权无条件收回。

第十五条入驻企业(项目)在完成入驻后,须按规定要求向基地运营公司报送财务统计报表等各类材料。

第四章绩效评估

第十六条评价委员会每年对入驻企业的运作情况实施评估考核。

第十七条评价委员会将评估考核的书面通知下发至基地内需要评估考核的企业。考核依据是企业、项目入驻基地时提交的《创业计划书》,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工业设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科技水平、发展潜力、经济效益和成果转化以及日常运营、资金运作、团队人员在岗等。评估考核分优秀(80—100分)、合格(60—79分,含60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三个等级。

第十八条绩效评估程序为:评价委员会书面通知企业企业根据评估考核要求准备材料评价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对评估考核材料进行审核(必要时对企业进行实地检查)根据评估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打分评估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企业。

第十九条对评为优秀和合格的企业,重点给予向上争取和资金扶持。

第五章退出机制

第二十条对绩效评估首次评为不合格的企业,下达限期整改书面通知书,给予6个月整改期限,并在整改结束后再次考核,合格后方能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对连续两次评为不合格的企业,一是上报领导小组,建议取消相关扶持政策;二是劝其退出基地,终止有关协议。

第二十一条入驻企业(项目)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视为年度绩效评估不合格,领导小组有权取消其入驻基地资格,终止有关协议。

(一)违反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或是违反基地相关管理制度并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入驻1年内未正式运营的。

(三)主营业务发生变化,偏离工业设计的。

(四)主营业务为工业设计的企业,1年内未能承接到相关业务。

(五)从制造业企业中分离的设计中心入住基地后,2年内仍未能实现向多家企业提供公共设计服务的。

(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设立的产学研合作项目2年内未能实现产业化的。

(七)中介服务机构1年内未能为园区工业设计企业(项目)提供有效服务的。

(八)企业用房空置三个月以上或擅自转租他人使用的。

(九)设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长期不到位,只有少数人员驻守的。

(十)异地开票的。

第二十二条入驻企业因故需要注销退出的,按照《公司法》规定办理。

第六章附则

第3篇

关键词:工业产品设计;探索型教学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of markets. In this paper, with the help of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tform, enterprise based on real design projects, desig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product industry research, put forward the exploratory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reform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etc..

Keywords: Industrial product design; exploring typ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F2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工业设计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教育领域,至今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发展迅猛的同时问题也逐渐凸显,据统计我国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好,每年约有30%―40%改行,真正坚持做工业设计的人少之又少。难道是因为市场已经饱和,不需要工业设计人才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工业设计教育自身有很多弊端:以大量的理论课程为主,缺少实践的体系及实战条件;以大量的虚拟或点项目为主,缺少以产业链为导向的纵深实战;以院校师资为主,缺少实战师资及校企联合实战教学机制;以理论指标验收毕业生;缺少市场真实素质能力考核标准。

宁波地区小家电产业独具特色,其核心竞争力是产业集群,上游配套企业众多。本文依托校企合作企业项目――小家电开发设计,开展设计教学体系研究,在现有产品设计流程中引入设计调查环节,通过调查得出家电产品因素框架结构图作为设计基础,总结项目驱动下的探索型产品设计教学方法体系。

在探索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发现式学习,旨在让学生主动学习,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一、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化选题。

教学内容应结合地方经济特色,通过合理化选题,引导学生全面开展系统设计课题研究,将系统化设计思维、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走产、学、研、赛相结合道路,拓宽教学内容维度,通过和企业相结合,让学生学会从市场需求与竞争、产品开发与发展战略、销售策略、工程技术等角度进行设计研究,在实践中得到锤炼;设计课题和设计竞赛相结合,以赛促学。设计成果通过申报专利、企业合作开发等方式使教学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

二、丰富教学方法。

1、现场教学

在课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节点要求,让学生深入到市场、企业,进行设计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等,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真实的设计感受和体验。同时专业学生在数字科技园区的工业设计打样中心上机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借助机械设备实现设计想法,实践加工工艺知识。

2、案例教学

工业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堂借助地方经济特色的优势,导入真实企业项目,把枯燥、刻板的原理知识化解到多姿多彩的真实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共同完成教学,使学生切入实际了解市场和企业需求,掌握产品设计技能和先进生产知识。

3、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教师而言,首先要合理选择讨论主题,该主题要紧贴教学目标和要求,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情感特点。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形成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而产生更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向更深层次、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探索的欲望。该方式有利于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其去思考和讨论,教师对讨论过程进行监督和引导,适时给予纠正、肯定和总结。

4、团队合作

工业设计在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环节繁多,在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其今后在社会上能够和他人进行分工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某一项目的做法可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挥主动性并展现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三、完善设计教学环节。

家电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产品设计和制造周期较短,往往短暂的几个月的时间新产品即能上市。产品中塑胶件和冲压件较多,对模具精度要求高,因模具本身制作周期较长且费用昂贵,所以对整个产品的工艺过程和质量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目前宁波地区小家电OEM和逆向改进设计较多,自主创新设计不足。对于技术积累少、资金薄弱的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来说,战略性的价值革新和市场竞争力的开创更为关键,这就必须要借助于工业设计的力量。而价值革新通常不是模仿生产类似的产品,而是以开创战略性价值为基础,开发具有战略性价值的产品,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竞争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增设设计调查环节,旨在通过学生实际调查对产品进行深度了解和分析,进而得出家电产品设计因素框架结构图,以此结构图为基础着手进行创新设计,实现战略性的价值革新,开创新的非竞争的市场。下表即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中学生进行设计调查后得出的小家电产品――电热水壶设计因素框架结构表。

表1 电热水壶设计因素框架结构表

四、引入设计过程控制评价体系。

改变以往以结果论英雄的课程评价方法,实行设计过程评价标准,每个课时段对应相应的产业链关键流程,以企业标准来实施评价,评价系统更为客观、科学、合理,同时提升学生对设计的正确认识。

总结

在《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0]390号)中提出要促进工业设计加快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生产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未来工业设计的发展前途不可估量,如何使工业设计教育顺应设计产业化的发展,这就要求设计教育者必须要站在更前瞻、更系统的角度去斟酌和思考。笔者希望通过探索型产品设计教学方法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能够使教师、学生开放思维,不断实现由传统的陈述性知识传授方式向过程性知识、全局性知识探索求知方式的转变,培养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李乐山.《设计调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沈悦,虞建中.《高职院校中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09,25(8):151-152,178.

段卫斌.工业设计产学研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王冲. 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 (8):181-183.

Research on the exploratory teaching system of industrial product design

Lei YongMiaojun Li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 can not meet the actual market demand. With the help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tform, enterprise-based real design projects, the article researches teaching method of industrial product design, proposes the exploratory teaching system of industrial product design, achieve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teaching link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Industrial product design; Exploratory teaching

第一作者信息

姓名:雍磊

性别:女

族别:汉

职务:教师

职称:助教

第4篇

在大赛的指引下,笔者所在学校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调整,将工业产品设计课程定位在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掌握扎实工业设计基础理论和技能,能从事产品设计、开发,能够适应潮流并努力变革的适应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性中级专门人才。基于对课程定位的明确认识,结合中职教育特点,工业产品设计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和以企业生产流程为导向,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将生产流程转化为工业产品设计项目任务群,以职业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设置模块,优化课程结构,切实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着力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

一、以行业为引领,促进课程改革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行业企业不再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而是走到前台成为大赛的重要合作伙伴。行业企业不仅参与赛项的设计,为各项比赛提供相应的设备和经费赞助,而且派出工程技术人员担任裁判,并到比赛现场招聘优秀选手作为企业员工。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工业产品设计赛项的整个组织工作,都是由同济大学企业数字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国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训网络和Autodesk公司共同完成的。行业企业对竞赛的深度参与,一方面将行业企业的最新理念带入到大赛中,保证了大赛的技能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也能从大赛中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从而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校在开发工业产品设计课程体系时,以行业为引领,通过分析企业的岗位职责,同时参照工业产品设计公司的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制度,将企业生产实践中适合中职学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贯穿于完整的教学项目之中。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职业化的氛围,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我校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立足于生产流程,着眼于课程知识体系的实效性,形成以专业实训大纲为教学指导,典型项目任务驱动的课程改革模式,突出做与学的关系,解决课程教学与岗位就业的衔接问题。

二、以技能为引领,创新教学模式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通过比赛脱颖而出,这也为我们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大赛的推动下,我校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在工业产品设计课程改革中创造性地应用“情境项目式”教学模式,即以“场境设置—项目实施—项目成果”三个维度构建教学实施的基本框架,将教与学的过程从传统的、封闭的教育情境中解脱出来,以情境为中心创设教学环境,以项目流程整合教学思路,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的原则。“情境项目式”教学模式是“项目教学”和“情境教学”的有效整合,它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它是在项目课程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师首先要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明确职业岗位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将教学知识设计成项目任务,使课程项目化;其二,它是专业知识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这个背景可以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是生产实践的真实场景,使教学情境化。课例链接:课题:《绘制燃气灶》(项目取材于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工业产品设计赛项内容)。把绘制燃气灶看成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项目。根据学生实际及绘制燃气灶的教学任务,师生一起把该项目的实施过程精心设计成六个环节,同时,又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整个项目。项目实施的六个环节为:项目描述、创设情境—项目分析、工艺细分—项目实施、动手实践—项目拓展、变式训练—项目评估、学习反馈—项目实训、实践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燃气灶这个教学项目,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结合创设情境、模型演示、观察分析、实践操作、讨论比较、评估总结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情境项目式”教学使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生产、生活实践;在创设情境时,把带有生活气息的厨卫用品、个人小家电等产品展现在学生眼前。“情境项目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迁移,几节课下来,学生往往能从最初的“照猫画虎”到自主创作,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程完成时上交一份带着灵感火花的创新设计作品。

三、以“双师”为引领,优化师资队伍

流水的学生,铁打的指导教师。尽管是学生作为主角在赛场竞技比拼,但是他们身后的指导教师才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真正的灵魂人物,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技能水平、指导能力才是大赛比拼的实质内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为一大批专业教师成长的快速通道,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出台、修改了专业教师职称晋升、荣誉称号评比的奖励政策,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成绩已经成为重要的一项考核指标。一味埋头于三尺讲台的专业教师已经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汲取最新的技术,一批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并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绽放光彩。针对工业产品设计课程的特点,我校为专业教师量身打造专业成长规划,根据专业教师的自身特长进行明确分工,优化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转变教师的角色,使之成为产业化流程上一专多能的指导者和组织协调者。同时,分阶段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教学,让专业教师下企业与企业师傅结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到“一人双岗,校企双师”,形成以校企共育为特点的教师发展模式。

四、结束语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比赛,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竞技,比赛结果不应该成为句号,取得成绩固然可喜,但是我们在赛后更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通过大赛优化教师队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整体质量,如何将大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能力,将指导选手的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有效促进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这才是大赛真正带给我们的财富。

作者:王姬单位:浙江省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第5篇

一、加快劳动替代,缓解劳动力短缺的压力

劳动力是最具能动性的生产要素,在生产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当前,我国人口即将出现拐点,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我国服装产业,包括所有纺织企业都早已深切感受到劳动力要素的约束,而服装企业的劳动替代尤为迫切。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终结,不但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而且招工难度也日益增大,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将成为纺织企业的必然选择,以设备替代劳动力的程度将越来越高。劳动力资源的多寡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产业发展战略,并通过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占比的数据得以反映。技术进步不但可以替代劳动力,还可以从全过程推高产业投入要素的效率,使得各要素在产业之间通过技术扩散和技术渗透得以重新配置,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获得设备更新改造的资金和技术,将是纺织企业最迫切需要的扶持政策。

一是建议国家财政牵头,设立纺织产业自动化专项资金,并与具有特色的地区或产业集群地区的地方政府,一起规划设立地方配套资金,率先推动优势企业转型提升,抓住机遇,向在国际服装产业链高端迈进。

二是建议国家对纺织产业领域开展深入调研,在东部沿海地区,选择特色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或产业集群,设立服装设备自动化示范区。并与地方政府共同给与示范区内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

二、加快绿色生产进程,缓解环境约束

随着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加剧,要素集约化利用和绿色低碳的要求越来越高,势必要求纺织企业采用高技术、更新改造设备,达到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在本轮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绿色环保产业成为一大亮点。实现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低碳节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原料与制造的绿色化等。要取得绿色经济的发展先机,必须尽快在先进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以争取占领全球绿色技术的制高点,以创新驱动加快绿色转型。

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以现有工业为基础,将传统产业的“绿色化”和绿色新兴产业相结合,“两型”企业的建设符合绿色发展方向,并将为我国发展和振兴低碳环保产业提供契机。而纺织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现已具有雄厚的发展基础,是最有可能在产业内部开发出新型、绿色产品或生产环节的产业之一。

一是建议国家给与优势纺织服装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企业所得税抵扣方面给与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绿色投入,尽快开发绿色新产品,成长为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优势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服装企业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先进性和新的竞争力。

二是加大安全面料和再生面料企业税收优惠幅度。安全面料的选择和生产成本较高,直接决定着最终产品的环保与否。为鼓励企业使用安全面料,从服装产品源头上保证绿色环保,建议国家给与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例如,在企业所得税等方面参照高新技术企业给与减免。对于企业回收和生产再生面料环节,国家应在所得税方面给与一定的优惠。但由于服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时,分类难度大、用工多,安全保证成本极高,建议在国家再生资源所得税减免基础上,加大对服装回收再利用企业的支持,并考虑给与对个人所得税一定程度的减免。

三、加快新型面料开发,促进企业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迈进

面料的特性直接决定了纺织服装产品的功能特性。要推动纺织服装产品的升级,必须在新型面料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决定性进步。新型面料主要包括抗辐射、防火、防热、抗菌等功能性面料,汉麻等新型纤维面料,数码印花面料等。功能性面料开发是纺织行业高科技集中的领域,也是纺织服装产业链高附加值集中的环节。以及支持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环节的项目,包括对国外技术的引进吸收、重要原料的国产化替代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对服装功能性的需求,要求服装企业在新型面料开发方面投入更多的技术和资金。尤其在军队特种服装、工装等方面,涉及到对服装产业链前端的整合或较大规模的长期投入,当前独立地企业很难达到如此高的要求,需要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

一是建议国家支持大型企业或龙头企业对服装功能性面临核心关键技术的开发,并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培育企业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能力。通过在研发企业内部建立国家级“新型面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形式对重点项目工程加大支持,引导创新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面临”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支持公共研发平台的建设,为“新型面料”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可以通过设立国家级“新型面料”技术创新基地、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方式,整合企业、科研院所及其它社会资源的力量,尽快突破技术难关,并提高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比重。例如,涉及跨行业工艺流程的适用和对接,公共机构可以集中工业领域有关力量进行技术开发合作,甚至工业与其它产业领域的合作,并有利于技术的后续推广工作。

四、提升企业管控能力,加快高新技术应用,全面提高企业效率

当前要改造提升服装企业,促进其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现代化企业迈进,综合管理水平迫切需要得到提升。因此,在服装企业的机械化、信息化方面需要国家给与专项政策,首先支持一批优势企业进入现代化企业领域,带领服装企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支持企业加快管理创新。全过程工业设计和管理对现代纺织服装企业的运行至关重要,它不但关系到高新技术的正常运用和效率发挥,而且科学的全程设计和管理创新本身也可以创造价值。建议国家相关部门与行业专家密切结合,指导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发挥管理环节在整个产业链运转过程中的作用。并与地方部门加强合作,鼓励企业以产业联盟的形式进行管理领域的设计和创新,共同建立现代化管理服务体系。

二是支持企业将“两化融合”应用于管理。“两化融合”,是纺织服装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其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应用到纺织服装产业则会带来整个产业流程的优化,这对于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建议国家针对“两化融合”领域设立专项资金,并建立试点或示范区,逐步扩大“两化融合”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五、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

从全球纺织产业链来看,我国当前的研发设计环节最为薄弱,制约着我国纺织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而研发设计环节,最需要的是人才。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一是支持企业建立研发设计平台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合作形式。在重点领域选择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级、省市级技术设计中心,使之成为国家、地区的设计平台,并设专项资金予以鼓励和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同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研发设计机构、设计联盟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组织,建立各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机制。积极吸收全球化设计成果,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通过多方力量的集中,使我国服装企业设计能力迅速提升。

二是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建立以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为目标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以激励人才为目标,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转移办法:院、校、企合作,以及设在企业的研发机构,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的研究项目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主要由企业自筹资金的研究项目所形成的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为实现研发机构辅导企业或向企业转移技术的目的,无论是研发机构拥有的知识产权,还是共享知识产权,研发机构应有再授权的权利。

三是统筹社会资源,加快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高度重视企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利用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现有资源,建立适应纺织服装产业需求的培训机制,面向各类企业的技术研发和设计人员。建立具有一定覆盖面的地区人才培训网络,利用远程教育和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各级各类人才的培训,全面提高设计者水平。

六、电子商务与服务平台建设

当前,我国纺织工业正处于实体销售与网络化结合的转型关键时期,这不仅会带来服装产业内部的大洗牌,也会由此推动服装产业销售的全面升级。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时向行业内专家及企业了解情况,在网络平台等方面有重点地进行投入,引导行业迈上新的台阶。在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方面,不但需要企业发挥一定的联合力量,更需要政府部门给与支持和引导,共同建立具有现代信息化水平的网络体系。

一是扩展网络范围,建立跨企业、区域级的产品交易与服务系统。扩大网上交易服务的规模,建成覆盖面广、容量大、信息更替快、针对性强的专业化产品信息网。有重点的建设产品交易中心,完善技术交易手段,推动创新成果进入市场,努力使之成为项目丰富、中介活跃、交易手段先进、与国内外客户直接连通的交易平台;建成完善的服务体系,开展各种类型的服务交流活动,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建议国家以后在制定纺织产业规划时,对平台建设给与充分重视,在规划及指导意见中突出行业的地位,加强对服装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等普遍的支持。并在政府财政领域加大对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做好地区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重点建设基于网络的信息获取、管理及使用的系统,建设从企业到信息服务,与市场顺畅连接的实施途径,并逐步形成网络和共享机制,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6篇

一、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及总体判断

今年上半年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稳定增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预计:

1、地区生产总值185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

2、服务业增加值730亿元,占GDP比重达39%以上;

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6亿元,增长20%以上;

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9.9亿元,增长28.7%;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90亿元左右,增长13%;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5亿元,增长17%左右;

7、到位注册外资16.2亿美元,增长30.5%;

8、进出口总额237亿美元,增长33.7%;

其中,出口总额129.4亿美元,增长35.8%;

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72元,增长14.9%;

1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400元左右,增长10%;

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7%,控制在3%以内。

从总体运行态势看,经济社会全面转向又好又快发展。预计上半年主要指标的增幅均可达到年度计划增幅的要求,且略高于去年同期、去年底和今年一季度水平。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结构更趋合理,消费拉动作用更加突出。预计除投资外,主要指标全面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从与全省水平比较看,主要指标总量继续保持在全省的第2、3位。1-5月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到位注册外资等三项指标的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区域经济运行来看,地区功能特色发展的导向得到进一步强化。二市七区发展比较协调,预计基本都能够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全市的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各地区也都有个别指标增幅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全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在内外经济环境波动性较大的情况下,全市上下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生产制造向设计创造转变、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具体表现为五个“新”。

(一)三大产业运行平稳,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服务业发展保持较快增长。预计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39.5%,比去年底提高0.7个百分点左右,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7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进展顺利,12个省级服务业重点产业项目有序推进。服务外包产业成倍增长。“省级离岸服务外包基地”和“省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1-5月软件业营销收入增长55%,高于工业销售收入增幅23个百分点,其中软件出口及外包增长135%,高于全市出口增幅95.6个百分点,新型产业发展呈现高速增长良好态势。骨干企业层次提升,华夏计算机等11家服务外包企业被确认为省级“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占全省总数的20%以上。深港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国家基础软件园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产业纵深发展。江阴港开通了到韩国和日本的集装箱航线,预计上半年全市港口吞吐量增长20%。无锡机场快速发展,预计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增长均在50%以上。东方国际轻纺城、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集聚辐射能力不断提升,总投资24亿元的西站物流园区如期奠基,顺利推进。创意研发产业加快发展。依托“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城市”和“国家级工业设计园”两大优势,动漫和工业设计产业加速发展。首批动画产业基地试点示范企业达6家,新增入驻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企业30家,累计达到196家。投资3.5亿美元的锡山区鹅湖数码动漫产业基地正式签约。累计两家外资银行入驻无锡。房地产业稳步发展。投资回落趋稳,1-5月全市房地产业投资152.7亿元,增长18%,增幅同比下降7.1个百分点。商品房成交稳步增长,1-5月销售面积增长11.1%,销售额增长24.2%,与全省的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呈现理性健康的增长态势。

工业发展量质并举。全市工业生产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广州,居全国第六位。预计上半年全市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超过200%,再创新高,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25%、32%和40%,继续保持利润增长高于销售增长、销售增长高于产值增长的良好态势。主要行业调整性增长。电子、机械、冶金、纺织、石化等五大行业中,高新技术集中度较高的电子行业和机械行业高开高走,分别增长35%和3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个和5个百分点。纺织行业和石化行业增长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和2个百分点,表明主要行业结构转型明显加快。骨干企业规模效益进一步放大。排名前50位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1.2%,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新增上市企业2家,募集资金56.4亿元,其中扬子江船业成为我国在新加坡上市企业中融资规模最大、市值最大的企业。“退城进园”工作推进力度不断加大,“五小企业”关停并转工作有力推进。

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全面实施。《无锡市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高效农业面积新增12.2万亩,江苏无锡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13.5%。“一村一品、一村一企”工作有力推进,农业特色村占比由31%提高到37.8%。

(二)三大需求拉动明显,增长动力呈现新变化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适度增长、结构趋优”的特点,充分体现出结构调整的要求,预计增长13%。从投向看,服务业投资增长高出工业投入增长6.7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38.7%,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从工业投入看,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增长92.8%,占比达55.4%,同比提高25.1个百分点,转型发展力度加大。通用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增幅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6、28.2个百分点;而钢铁行业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增幅同比下降42.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8.7个百分点。从引进外资看,机械、电子行业到位外资占全市比重45%以上,服务业到位外资占全市比重近30%,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100个市级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开工率达到82%,凤翔路、青祁路、开源大桥、清宁大桥、蠡湖隧道、惠山隧道等重点道桥工程进展良好。锡澄供水工程、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医疗中心、太湖广场“五馆两楼两中心”等重大社会事业项目有序推进。

消费拉动作用持续增强。预计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继续保持在全省前列。消费结构升级。汽车类零售额占全市三分之一,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04%。节日消费特征凸现。五一黄金周期间,境内外旅游者总数、平均客房出租率、旅游总收入三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受供水危机影响,6月前两周全市境内外旅游者总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下降40%左右,旅游饭店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左右,餐饮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0%左右。目前旅游、住宿和餐饮业启稳回升,预计全市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进出口层次进一步提升。坚持以调整外贸结构为重点,不断提高外贸质量。从产品大类看,高新技术产品比重提升,占比达到44.5%,同比提高1.5百分点,其中电子技术类产品出口增长最快,增幅达173.5%;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占全市比重提高到48.3%。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比重继续提升。1-5月全市一般贸易出口增长48.9%,高于加工贸易16.7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1.8%,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22家企业入围“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名单,获牌数列全省第一,占全省比重达到20%。

(三)三大收入增势良好,发展质量又有新提高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1-5月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亿元,增长31.1%,增幅列全省第9位,好于去年底和今年一季度(第12位)水平。主体税种中,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势较快,分别增长48.3%和32%,比去年底提高12、10个百分点;增值税和营业税增势平稳,其中增值税增长26%,比去年底提高2个百分点,营业税增长17%。金融运行稳健。受资本市场影响,5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累计增幅7.4%,增幅低于全省平均2.7个百分点。贷款投放结构趋优。5月末,短期贷款余额增长14.1%,高于全省平均1.4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20.8%,高于短期贷款6.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4.3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重点投向城市基本建设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着力推进富裕无锡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10件实事全面启动,三成项目提前或接近完成全年目标。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预计上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继续保持较低水平。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稳步推进。预计上半年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四大保险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预计上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5300元,增长16%左右。

农民增收势头良好。预计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0%。本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率达到86.2%,提前完成全年85%的目标。农村养老保障综合覆盖率达到85.4%,比上年末提高2.3个百分点。“三大合作”改革不断深化,累计建成221家市级“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成年度目标的94%,完成335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完成全年目标。农民参加土地股份合作和土地流转并取得收益分配的比例提高到51.3%,预计人均财产性收入408元,增长23.6%。

(四)三大创新举措推进有力,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

创新试验城市建设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预计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50亿元,增长28.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7.9%,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海力士二期、IC设计基地公共平台升级等一批高新技术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加快“三创”载体建设,累计建成面积15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1500多家。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累计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8家,1-5月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926件和1781件,发明专利申请量比重达到19.7%。大力实施“530”计划,首批7个项目进展顺利,第二批项目申报工作有序推进。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与在锡院所共签约27个项目,中科院软件所无锡分部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顺利落户。

“环保优先”战略地位全面确立。积极应对供水危机,全面启动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和环保优先“”行动。大力推进重点污染源减排工作,开展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市区快速内环清洁能源区建设。1-5月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75.2,比一季度上升3.4。大力推进78个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全面完成56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落后用能设备专项调查。全市32个工业行业中,有六成行业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呈现下降态势,其中石油加工、有色金属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10个行业能耗降幅都在20%以上。

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预计上半年九大类37项工作目标的主要核心指标均达到时序进度要求。生态农村建设进展良好,上半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0.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7个百分点,河道两侧、湖泊沿岸建成防护林比例达到60.2%,全市农村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比例扩大到72.7%。

(五)区域统筹建设富有成效,特色发展呈现新气象

两市七区发展各具特色。江阴市充分发挥规模企业带动优势,百强企业中有35家企业利润增长超过50%,其中21家超过100%。宜兴市加快提升经济效益,一般预算收入连续5个月增长30%以上,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进一步凸现,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占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均超过70%,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园顺利开园。锡山区工业集中步伐加快,累计入园企业2383家,园区经济占乡镇经济总量76%以上。惠山区对外贸易态势良好,1-5月进出口总额增长49.1%,出口增长68.6%,增幅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3和29.2个百分点。滨湖区新引进创新创业创意企业52家,累计达到150家。中心城区继续加快推动服务业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达到45%以上,超过全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崇安区服务业占比超过88%,比去年底提高近0.5个百分点;南长区内九龙仓、深圳茂业、世贸中心等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初步形成规模效益;北塘区服务业企业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占到引进企业90%。

“四城四园”建设有序推进。太湖新城基础建设加快推进,预计上半年拆迁量达36万平方米。蠡湖新城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岸线治理和山水资源整合富有成效。江阴临港新城争创临港仓储物流服务外包基地,累计引进物流企业16家。宜兴环科新城加快发展,国家级电线电缆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实质性启动。太湖国际科技园载体建设力度加大,建成“三创”载体6.7万平方米。国家工业设计园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顺利。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招商引企成效明显,4个“7+1”产学研合作项目成功签约。藕塘职教园强化规划导向,园区和入驻4所院校的建设进展顺利。

重点园区建设进展顺利。1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到位注册外资、出口总额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占全市份额进一步提升。跨江联动优势凸现,江阴-靖江工业园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共建开发区工作顺利推进,无锡新区-新沂开发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亿元;锡山-丰县工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0万元。柬埔寨太湖国际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着力加以解决。

(一)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从服务业结构来看,现代服务业比重有待提高。一是服务业占GDP比重有待提高。目前全市服务业占比不到40%,对照“十一五”服务业比重达到45%的目标,还相差5个百分点以上。按照时序进度要求,今年服务业占比必须提高1.88个百分点,服务业现价增速需达到20%以上。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增速有待加快。提高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如果依靠传统商贸服务业的惯性增长难有较大突破,这部分的增量必须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来支撑。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比重有待提高。从服务业增加值构成看,批发零售业占比37%以上,房地产占比接近10%,住宿餐饮业占比5%以上,这些传统服务业占比超过52%,现代服务业含量较高的金融保险业占比不足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占比不足2%,计算机和软件业占比不足0.8%。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升级仍较缓慢,现代服务业品牌有待进一步培育。

从工业结构来看,结构调整压力仍然较大。从与相邻城市比较看,我市黑色金属行业产值占全市比重为18.6%,在32个工业行业中位居第一,分别高出南京、苏州8.1和8.5个百分点,而电子行业比重为15.2%,分别低于南京、苏州6.9和15.5个百分点。1-5月我市黑色金属利润增长49.8%,超出电子行业5个百分点,在市场利益驱动下,短期内黑色金属行业的地位很难发生根本改变,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压力仍较突出。

从农业结构来看,结构调整面临新的形势。围绕市委、市政府“6699”行动部署和环保优先“”行动要求,下一阶段将对太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内22.3万亩基本农田(其中宜兴17.98万亩,滨湖2.02万亩,新区2.3万亩)传统种养殖业进行综合整治,全面取缔沿湖岸1公里区域核心保护区内的传统养殖场,这将对现有产业发展和部分农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全面发展生态农业,将政策影响化解到最小程度,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培育

有效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从长三角十六市情况比较看,上半年我市投资总量低于上海、苏州、南京,列第4位,增幅仅列第10位。新开工项目明显下降,同比减少185个,下降8.7%,超亿元项目同比减少63个,下降44.4%,重大项目储备不足。从投入方向来看,“三谷三基地”投资有待加强。服务业投资仍集中在房地产业,1-5月房地产投资增长33%,占服务业投资比重近50%,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缓慢。

利用外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因海力士增资项目因素,上半年到位注册外资回升到全省第2,但下半年要继续保持这一位次压力较大。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有待突破。全市引进的服务业外资中,将近70%集中在房地产业和零售餐饮业,产业层次有待提高,优化发展环境、减少商务成本的现代服务业、生产业外资项目比较少。

科技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是从全社会投入看,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偏低。2006年我市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7%,尽管位于全省前列,但在长三角地区处于中下水平。二是从企业投入看,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不足。以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占比不足50%,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1.03%,而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这一指标为5%。三是从新产品生产来看,1-5月全市新产品增长19.8%,低于全市工业产值增长近8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9.5%,比去年底下降1个百分点。

(三)运行质量需高度关注

两项收入增长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财政收入增幅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1-5月增幅位次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低于苏南五市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增长压力依然很大。营业税受到房地产相关税增长不快的影响,累计增长不足17%,同期南京、苏州的增幅都在35%以上。二是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有待进一步提高。1-5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增幅列全省第12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低于苏州和南京0.6个百分点。与南京相比,我市转移性收入增幅低了5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增幅低了30个百分点左右。

经济运行环境面临新形势。一是外贸增长面临宏观环境变动的不确定因素。近期国家陆续出台调整出口退税、加工贸易和进出口关税政策,主要将影响我市的纺织、钢铁、机电和化工等行业。根据1-5月出口情况分析,涉及取消和降低退税的商品总额占出口总额的30%,涉及进出口企业3000多家,其中内资企业近2000家,下半年我市出口增幅可能出现小幅回落,并影响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二是企业亏损面、亏损额有所扩大。部分企业受市场因素影响,亏损情况有所加重。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17.2%,比去年提高4.8个百分点;亏损额增长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外资企业亏损集中度趋高,亏损额占全市比重近60%。下半年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到位等制约因素将有所增加,同时7月1日起全省废气和污水排污费征收标准分别提高100%和30%以上,成本上升将进一步加大企业扭亏为盈的压力。三是地区发展均衡性还不够。各地区全社会投资和到位注册外资增长较不平衡,有的地区投资和到位注册外资出现负增长。

(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从减排工作来看,1-5月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3,距离全年目标相差6.8。关键问题在于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两项指标偏低。从节能工作来看,一是部分行业能耗水平有反弹迹象。受市场驱动影响,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生产明显提速,这与全国全省大趋势是一致的。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发展,给实现全市万元产值能耗下降4.4%的目标增加了难度。二是“双高”企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全市84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集中在粗钢、水泥和电力等行业,实现产值仅占全市的11%,而消费能源量占全市的50%以上,万元产值能耗高达1.195吨标准煤,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3倍。“双高”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需加快推进。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从单位增加值来看,服务业耗能不到工业耗能的1/6,同为工业,电子行业能耗仅为黑色金属的1/7。因此,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除了依靠企业挖潜以外,根本的还必须依靠结构转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四、下一阶段经济工作安排建议

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情况和各种支撑条件综合判断,下半年全市经济总体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宏观环境变化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治太”力度,实行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准入门槛,另一方面,上半年高耗能产业发展较快,国家将采取更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因此,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更加突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四高联动”加快实现“三大转变”的决定》的要求,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力争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全年目标。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一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治理太湖保护水源“6699”行动和环保优先“”行动上来。认真落实各项决策部署,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确保完成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二是严把项目审批关口。全面实行新开工项目用能评估审核制度。抓好重点行业、企业、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清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大检查的通知》精神,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对471家重点用能单位和291家重点水污染企业落实全过程监控。三是加大环保投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太湖综合治理投入的契机,及早规划一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支持。同时要认真研究环保产业发展战略,争取在新一轮的“治太”工作中,形成我市新的产业优势。

(二)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以科技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联盟,为在锡落户项目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成果化、产业化发展,尽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确保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保持37%以上。二是以集聚区和载体建设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继续加快推进7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完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现代服务业招商力度,强化服务业品牌发展意识,在服务外包、科技研发、现代物流、金融、中介等领域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确保全年服务业比重占GDP比重达40%以上。三是以结构调整推进高效农业发展。继续加大“一村一企、一村一品”工作力度,进一步引导工商企业投资现代农业,把“一村一品、一村一企”打造成我市乃至长三角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品牌。四是以工业布局调整推进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细化工业布局调整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大责任落实和考核力度,确保工业布局调整政策及时、有效实施到位。把布局调整和“五小企业”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加快制定调整、淘汰企业的标准和实施办法,确保年内关闭小化工企业目标如期实现。

(三)进一步保持有效投入适度合理增长

一是要加快“三谷三基地”、“四城四园”建设。进一步细化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等工作目标,加快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强化推进工作责任制。精心做好园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加大功能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二是要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对全年确定的100个市级重大项目,要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加强服务,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高度重视新开工项目和超亿元项目不多、协议注册外资偏低等问题,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工作。三是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做好企业发行债券的争取工作,努力发展创业投资基金,重点做好企业上市争取工作,年内确保上市企业新增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