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节能的案例

建筑节能的案例

时间:2023-06-02 09:21: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节能的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节能的案例

第1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构建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没有较为健全的技术标准、制度标准,也在地区绿色建筑功能适用、技术融合方面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绿色建筑在我国还未形成广泛的覆盖面,绿色建筑的适用城市、适用人群的规模较小。在国家政策管控机制不健全的前提下,建筑节能技术科研、产业结构规划发展也非常落后。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系统模型建构、核心技术应用,成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科研实力转化为现实能力的主要途径。

1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作用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的构建,一方面能够对建筑内部的能耗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另一方面也能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各种信息管理、节能优化等服务。建筑部门可以对建筑的各种耗能项目进行准确的评估,根据不同耗能项目的耗能大小,来建立相应的绿色建筑模型系统。绿色建筑模型系统能够建筑的各种耗能情况,进行准确的量化分析。在绿色建筑模型系统建立后,还要在使用过程中对各种耗能情况进行不断优化,以达到完美的节能效果。绿色建筑模型系统通过科技创新、管理优化,来最大限度挖掘节能潜力,为未来的建筑节能打下坚实基础。

2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构建思路及方法

2.1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构建思路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的构建,首先需要根据不同建筑的能耗情况,建构完整的节能运行系统、管理系统、监控系统、评估系统等一系列系统框架。其次需要对建筑节能中的各个功能,进行不断的修改与完善,以保障建筑节能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与节能业务的顺利开展。2.2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架构方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通过模型系统,完成数据整合与体系构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仿真平台的建立,主要对绿色建筑内部构造进行节能设计,同时不断改善借助节能的用能管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数据库的构建,能够提供大量的节能方案、监管方案。节能系统信息监管平台所具备的节能监控、监督检查、工程设计功能,能够提供给建筑设计院与政府部门需要的管理信息。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系统模型的建构,首先需要架构上图所示的层层递进的层次结构。在对以上各种层次的判断矩阵、指标权重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一致性检验的结果。建筑节能专家根据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对各种节能设施的权重指标进行评估,得出最终的组合权重结果。

2.2.1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架构

在考察各地区典型建筑特征后,运用网络远程传输技术,完成数据库数据的收集储存处理分析工作。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管理信息平台、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建模仿真平台结合,能够顺利完成建筑能耗评估工作。建筑节能体系需要在数据库中输入不同类型建筑的基本特征、耗能状况、服务方向等信息,依据不同建筑信息完成能耗评估工作。同时要根据详细数据建立基础库、业务库、服务库、模型库、案例库模型,以完善系统模型的数据构成。在建筑能耗评估得出肯定结论后,需要将建筑能耗评估信息录入建筑信息管理平台。建筑能耗评估信息能够对建筑管理的突况,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建筑节能系统构建主要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仿真预测模型、信息库服务与管理模型,以完成建筑耗能环节的演示与仿真工作。在建筑节能减排指导过程中,应该构建完整的节能减排指标标准,运用严格标准进行节能各个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同时还要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进行不断改善。

2.2.2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系统架构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公共建筑、北方地区供暖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等,主要对构造条件各异的建筑进行耗能分析。例如:城市小区住宅建筑可以采用膨胀聚苯板外墙保温体系,选用保温性能良好的中空玻璃铝合金窗,有效的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还可以利用太阳能聚热真空管技术实现单身公寓、会所的集中供热,以达到生态住宅建筑节能的要求。关于北方建筑的供热与夏季隔热情况,需要对建筑的供热系统、周围植被系统进行改造。通过各地区典型建筑的耗能分析,构建真实可靠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数据库。建筑能耗历史数据信息在数据分类完成后,存入各类建筑能耗数据库中。其中基础存储各类建筑基本信息,业务库存储各类建筑能耗信息,服务库存储各类建筑的耗能结果,模型库存储各类建筑的管理运行模型,案例库存储各类建筑的建筑案例。以上数据库建构完成后,能够建立建筑用户、建筑监管部门信息交流,建筑监管部门也能够对建筑展开节能监管与优化。

3结语

在建筑能耗不断增长的经济社会,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通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系统体系建构,数据库与仿真平台的建设,从多方面介绍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的体系构建。绿色建筑模型在各地区范围的大力推广,能够构建完整的绿色能耗体系,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作者:张轲 邢燕 单位:黄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第2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设计;外墙保温技术;解析

1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外墙保温技术简介

1.1外墙内保温技术简介。保温结构通过粘接等方式将其覆盖于建筑物外墙结构的内测,常用的粘接材料为石膏,保温层使用聚苯类的材料。相对于其他的保温方式,内保温技术造价较低,施工方便,对保温材料的性能要求较低。但也存在着诸多缺点,由于外墙内保温层是覆盖于外墙内,因此占用了室内的空间,缩小了建筑的使用面积,再次装修困难,也会影响空调、自重大的装饰物或悬挂设施的安装。1.2外墙内保温兼外保温混合技术简介。建筑外墙的内侧和外侧同时进行保温,或部分外墙进行外保温及部分外墙内保温的方式,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外墙主体的温变环境不稳定,引起墙体形变不一致,产生裂缝,因此此种方法并不科学合理。外墙内外同时保温的方式虽然给予建筑外墙双重保护,但成本较高,施工难度也大,同时也影响了室内适用面积,具有外墙内保温的一些缺点,目前在保温施工中并不常见。1.3外墙夹心保温技术简介。保温材料置于建筑外墙体内,这样做既节省了室内的使用面积,又保护了保温材料,同时对保温材料的选型要求低,可以使用岩棉、聚苯乙烯或玻璃棉毡等,施工时不受季节的影响,但由于墙体夹层的存在使得建筑外墙体的厚度增加,还需要在墙体夹层内设置连接件,造成结构复杂,热桥效应的影响仍未解决,保温效果并不理想。1.4外墙外保温技术简介。在建筑外墙的外侧应用保温技术,其保温形式主要有改性酚醛保温板、聚苯颗粒浆料外墙保温层、陶粒混凝土复合聚苯仿石装饰保温板、岩棉、聚苯板保温砂浆、玻璃棉毡、聚苯乙烯泡沫、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保温、改性聚氨酯保温板等。外墙外保温技术含量较高,可适用范围较广,能够保护外墙,防水、气密性能好,不存在热桥效应,有效防止墙体结构开裂,节省室内使用面积,保温效果好,延长了建筑使用寿命。

2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外墙保温技术解析

2.1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外墙外挂式外保温技术。外墙外挂式外保温技术是将保温材料做成板材,如陶粒混凝土复合聚苯仿石装饰保温板EPS板、XPS板、钢丝网架夹芯墙板等外挂与建筑外墙,或将岩棉、玻璃棉毡等外贴与外墙的保温施工方式。施工时需要刷粘结砂浆,并安装专用的固定件,保温材料安装完毕后,抹抗裂砂浆,再形压保护层,通常用玻璃纤维网格布,最后根据需要进行装饰。2.2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外墙喷涂式保温技术。外墙喷涂式外保温技术是将保温材料喷涂于建筑外墙上的施工方式,常用的泡体有聚氨酯硬泡体和聚苯颗粒保温砂浆,泡体方便的粘贴于外墙上,无需涂刷粘结材料。施工条件较为苛刻,一般需要温度高于15℃、湿度小于80%及风力小于3级,否则会造成泡体涂抹不均匀。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应用于建筑外墙的保温技术施工较为简便,将聚苯乙烯破碎成小颗粒后配制成砂浆涂抹于墙体上,施工强度较低,无需考虑墙体的平整度,适用于大部分的建筑物。2.3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外墙浇筑式保温技术。这种技术是在框剪结构施工中应用的保温技术,在混凝土浇筑的同时,将聚苯板浇筑成型,聚苯板与混凝土直接粘结在一起,同时对于混凝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特别是在冬季施工时,对于混凝土养护保温的效果明显。但施工时对于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要求高,还应注意混凝土的形变等因素的影响。

3工程案例

3.1案例1。某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由12幢住宅楼组成,每幢建筑总高度23.2米,外墙保温总面积3.2万平方米,保温材料采用EPS聚苯板,保温层结构依次为:混凝土多孔砖作为基层,1:3找平水泥层约2cm厚,粘结剂层,EPS聚苯板厚30cm,内置耐碱性网格布的抗裂砂浆层0.3cm厚,外部接涂料饰面。施工完毕后,外墙传热系数限值小于1.5,热惰性指标限植小于等于3.0,满足了外墙热工性能要求,可节约约50%的建筑能耗。3.2案例2。某公共建筑外墙保温面积1.98万平方米,保温层结构包括18cm的加气混凝土砌体,砌体两侧各涂抹2cm厚水泥砂浆,外层涂抹0.5cm的石灰石膏砂浆。外墙传热系数为1.65,热惰性指标3.36,外表面吸收系数0.5,空调年耗电指数145.85Kwh/m2,建筑能耗节约超过50%。

建筑的节能设计应当充分重视外墙保温技术,特别是外墙外保温技术,是建筑外墙保温技术中优势较大、效果较好的一种保温方式。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外墙保温技术相对落后,节能建筑占比还不够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展空间较大,需要我们重视技术的研发、引进和创新,为降低我国的建筑能耗做出贡献。

作者:陈雪燕 单位:潮州市建筑设计院

第3篇

一方面:建筑业的发展使得能源消耗速度不断加快,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户。我国在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较高且能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很低。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缺少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虽然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相关法律,但是没有明确指出在建筑节能这方面的法律条例,所以导致现在建筑节能工作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另一方面:国家提倡节能环保的理念,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在建筑行业,可再生资源的应用情况依然不明显,国家政府部门开展大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是采取先城市后农村,先新建后改建,从北向南逐步推进的策略。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初始阶段,并没有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二、建筑节能策略的空间设计

在建筑实践中,建筑技术和科学成果为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可能。由于现在建筑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建筑整体的能源消耗较大,为了维系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设计的出现,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1.建筑表层空间

建筑表层的设计关系到建筑内外环境的互动关系。作为内外环境的界面,需要在设计技术和空间效果上发挥作用,现代建筑中提到的“双层表皮”是建筑节能设计的典型案例。例如,英国福斯特事务所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有很多涉及建筑节能的作品,而且特别注重建筑表层空间上的设计和想象。在吉巴奥文化中心,结合当地居民对建筑通风设计的手段,同时结合表层技术的手段,使建筑空间设计根据室内气候条件和室内环境的舒适度来维持,从而实现建筑空间的气候管理和建筑节能。

2.建筑空间内系统

在建筑内部空间组织上,借鉴岭南庭院布局改善建筑微气候,然后根据传统建筑布局的特点,把尺度不同的庭院带到建筑组织中来,建筑内部通过各个板块的相互渗透,营造建筑空间通畅,带动室内外空气流动。建筑空间的内部系统大多结合了气候条件来分析的,在室内空间设计方面没有太多的涉及,如何设计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建筑节能是每个人都要关注的问题。

三、建筑空间的节能措施

1.能源的利用

要将建筑空间设计建立在节能的基础上,就必须充分加强可再生资源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使用力度。例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环保型能源,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接触最多的就是太阳能,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利用也在不断地深入,这也表明建筑空间与太阳能的有机结合。现代建筑中对空间设计人员在造价、安全舒适、健康环保、可适应性、可持续性等方面要求很高,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基本条件。

2.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充分采用智能化技术,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各种电器设备进行最优化的节能控制模式,从而降低建筑电能消耗,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和湿度,大大提高了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智能化技术是绿色节能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四、建筑空间设计的意义

其一,人对空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对空间的感知能力也不断增加,要充分认识和理解空间的意义,需要借助建筑空间的认识才能够实现。建筑空间设计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事态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不同的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上的行为与思想。其二,建筑设计不只是艺术,它反映生活、启发生活、改变生活,创造节能的空间设计是现时代所追求的生活态度,也是促进节能环保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实,建筑空间设计的真正意义是把它作为展现我们生活的舞台。

五、结语

第4篇

我国城乡建筑发展迅速。近几年每年建成的住宅建筑面积,城镇已至4~5亿平方米,农村则达7~8亿平方米,全国每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已达16~17亿平方米。现在全国城乡既有建筑面积已超过360亿平方米,其中按采暖建筑节能标准建造的只有1.3亿平方米,且限于少数城市的居住建筑。与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能耗为他们的3倍左右,而且室内热环境很差。现在,这些高耗能建筑冬季采暖与夏季空调的使用正日益普遍,能源浪费更加严重。因此加强节能建筑的建设率或者增加节能技术在建筑的应用,最终促进我国能源消耗降低。

二、节能建筑的含义

所谓节能建筑,是指在建筑的整个全寿命周期内,以最小的环境影响、最高的能源利用率,实现建筑环境的健康、舒适。节能建筑中,节能的观念贯穿于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至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节能建筑注重与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和谐,包括对日光利用、空气流通、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以期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各方面条件俱佳的建筑生活空间,并对周边环境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节能建筑强调建筑材料与能源的有限性及其节约,因而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至于建筑物建成后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进行认真的筹划,以求最大程度地节约建材与能源。通过科学的整体规划,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节能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充分体现了节能的理念。

三、节能建筑的经济问题研究

1.节能建筑经济性分析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由于节能建筑具有良好的保暖效果,即房间温度不会随着室外气温的变化而大幅度变化,有着自然的冬暖夏凉的效果,因此被专家称为自然“空调房”。我国正处于建设鼎盛时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20亿平方米以上,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不但影响了国家的形象,而且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节能建筑推广方法及其现阶段经济分析

目前,一些严寒和寒冷地区对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不力的局面,将随着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实施,较快得到扭转。建筑节能工作也将同时向南推进。2001年颁布并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工作也将积极展开。由于不存在采暖包费制的习惯势力,南方地区建筑节能与房产主和住户的经济利益趋于一致,这个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局面有望较快打开。新建公共建筑的节能较为复杂,是一件紧迫的工作,“十五”期间将会开展起来,取得明显成效;既有建筑量大面广,节能改造任务更加艰巨,但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和采暖收费制度改革的实施以及采暖、空调的大发展,建筑用能费用与住户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通过试点示范和政策扶植,也一定会逐步蓬勃开展起来。

3.节能建筑推广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

建筑节能是一门新兴科学,与原有专业分工不同,它包含有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电照、家电、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软件等许多专业内容,是许多专业学科边缘交叉并结合形成的,在社会需要的推动下,许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都在围绕不同方面进行研究开发,正在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随着建筑节能规模的迅速扩大,建筑节能相关产业越来越多,通过国外资本与技术的引进,功能质量与价格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在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将趋于合理,技术也能取得不断进步。整个建筑行业都因为节能建筑的实施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4.节能建筑对于我国的环境影响以及发展战略分析

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家,建筑节能是节约能源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建筑节能不仅可以节约能耗,同时还可以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粉尘等污染排放,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显然,实施建筑节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关注民生、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5.成本效应问题

在推进建筑节能的过程中,人们往往缺乏对采用节能措施的成本效益的了解。人们的直觉是节省了燃料,降低了大气污染,但是建筑节能究竟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投资效益比是多少,建筑师和暖通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经济成本计算分析。由于这方面知识欠缺,使人们看不到采用节能措施带来的增值,从而阻碍了标准的执行。在具体的节能案例中,常常拿不出公众认可的经济分析报告。另外,现行的采暖收费制度是按建筑面积收费,而不是实际的能耗,使得节能建筑和普通建筑同样交费,业主享受不到建筑使用过程中节能带来的好处,严重阻碍了业主的建筑节能积极性。因此,建筑节能并不是靠开发商和业主完全承担,而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第5篇

关键词:能源;建筑节能设计;问题;建筑规划;围护结构;应对措施

引言

能源,是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无论是人类的生存,还是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二字。而我国,能源短缺问题一直存在,其中,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位居耗能榜的首位。

为此,建筑节能便首当其冲,成为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缓解能源紧缺矛盾、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建筑节能设计,重点就是要降低建筑能耗。对于建筑节能的设计,近年来设计师们也做了各种不同的尝试,但常常忽视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现状

在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推广,还远没达到发展的要求。大多数设计师,只是一味地借鉴其他生态建筑设计案例,或是套用一些己有的技术手法,根本没有对所设计的方案进行“量身定做”,从而检验设计是否真的能达到节能的效果。正因如此,许多中国的建筑,更注重的是外观和功能,却忽视了建筑的能效设计。

二、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建筑节能设计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我们主要从建筑规划与节能设计、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这两大方面入手,列举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对的措施。

1、建筑规划与节能设计

容积率、空间形态、日照间距、建筑物的外观及造型上的独特和别具一格,是目前许多住宅小区,进行规划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为了小区绿化景观的美化,也只是重视了设计图的效果,并没有对小气候对小区带来的影响变化进行研究。虽然也会提及建筑的节能设计,如采用屋顶保温隔热、墙体保温、使用密闭性好的门窗等措施,但却很少从节能的角度来指导设计。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应先从设计规划入手,把节能作为主要原则,充分考虑建筑、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地区的气候条件,将设计、建筑技术与能源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建筑在冬季,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暖,多获取热量,减少热损失;在夏季,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得热与利用自然条件降温、冷却,为建筑节能在总体规划上,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规划节能设计的重点有建筑间距、建筑朝向以及建筑的相互组合关系等。建筑朝向,需符合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按照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向来看,一般以正南偏东或南偏西10°以内为宜。不仅如此,建筑物设计了南北朝向,夏季时,所受的太阳辐射也比东西朝向相对要少得多,为居民节省了空调的用量;冬季时,所受的太阳辐射与夏季刚好相反,这样又节约了建筑保温所需的能耗。因此,我们通常应选择夏季主导风向为导风口,使小区内风速流畅,增加了建筑物与空气的热交换,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物的温度。

2、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即外墙、外门窗及屋面部分。

2.1外墙的保温与隔热

目前,常使用的有,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和外墙夹心保温形式。相比较而言,外墙外保温有明显的优势:适用范围广。除了适用于北方需冬季保温地区的采暖建筑,还适用于南方需夏季隔热地区的空调建筑,适用于新建建筑的同时也适用于固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保温效果明显。在通常情况下,可消除在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热桥”影响;保护主体结构。减少了自然界湿度、温度、紫外线等因素对主体结构的影响;改善室内环境。一面提高了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一面又增加了室内的热稳定性,并且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浸湿,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避免了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的出现,为居民创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提供了可能;户内的使用空间增大;为旧房改造提供便利。使用外墙外保温,进行节能改造,居民在室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

虽然,这种技术有着很多的优势,但是因为设计因素,也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设计不完善、构造不合理等导致热桥效应的产生,或出现因接口处理不严密,产生渗水的现象;对细节部位设计的忽略,一是对结构伸缩缝的节能设计的忽视,二是对女儿墙内侧增强保温处理的忽视,,三是对节能建筑底层的勒脚处保温处理的忽视,四是对保温系统与非保温系统接口部位处理的忽视。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外墙外保温技术在我国应用时间不长、建筑设计人员没有很好地掌握各种外保温技术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了设计与实际施工脱节,在实际施工中,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对此,也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重视细部处理,明确细部的节点图构造,明确用材,确保接口处密封,防水抗渗、抗开裂,为建筑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2.2外门窗性能

住宅能耗散失最薄弱的部位,就是外门窗。它能量消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很大,传热损失占1/3,冷风渗透占1/3。因此,我们要在保证日照、通风、采光、观景等要求下,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气密性、保温性,减少冷风渗透与传热量。以下就是几项有效的节能措施:

第一,控制住宅窗墙比。也就是说要控制,住宅窗户洞口面积与住宅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

第二,提高住宅外窗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在寒冷或是严寒地区,住宅往往会使用泡沫塑料密封条,并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新型门窗材料。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如毛毡一类的弹性松软型材料、如聚乙烯泡沫材料一类的弹性密闭型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等来密封;框与扇的密封,可用橡塑、橡胶或泡沫密封条以及高低缝等;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可用密封条;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材料。

第三,改善住宅门窗保温性。门的空腹内,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增加绝热性能;窗户,采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避免金属窗所产生的冷桥,也可使用双玻璃或三玻璃,当然,也可采用中空玻璃等。最好使用大窗扇,这样一来,可以扩大单块玻璃的面积,减少窗芯,适当地减少可开启的窗扇面积,同时也增加了固定玻璃及固定窗扇的面积。

第四,设置“温度阻尼区”。就是说,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一中间层次,可阻止室外冷风的直接渗透,减少外墙与外窗的热耗损。

三、结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能源问题也日趋严峻,建筑节能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几年来,它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的重点,也是建筑科学领域的新兴课题之一。我们的建筑设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把好节能设计关,监督好施工节能用材关,有效地提高居住建筑节能效率,降低建筑能源耗费,节约土地和能源,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真正的环保节能、健康、舒适、便捷的高品质建筑。

参考文献:

1、《龙卫飞建筑创作中节能设计的运用》,建设科技,2010-04.

2、《节能建筑设计》,韩喜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01

第6篇

论文摘要:自能源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纷纷开始了建筑节能工作,其中以英美日三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本文借鉴它们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的迫切需求,提出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相关建筑节能政策和对策。

上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出现以后,能源问题引起世界各国重视,“节能”已经被称为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之外的第五大能源。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扬趋势。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据专家推测,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3倍以上。调研数据显示:按目前的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9亿吨标准煤,折合约29430亿度电,是三峡电站年发电总量34倍多。而今无论是在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占国家总能耗比重均较大。此许多国家都把建筑节能尤其是降低建筑日常运转耗能作为节能工作的重点。

一、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成功经验

1.英国

英国在节能建筑中主要采取三个方面措施:一是采用构造措施,提高墙体、屋面及门窗的保温性能;二是利用太阳能;三是改进供热系统。目前英国推广的被动式太阳房,不需外界机械作用,以建筑吸热保温材料为媒介,利用冷热空气的自然交换,达到对太阳能的利用。在被动式太阳能住宅中,太阳能供给的能源占总耗能量的30% 。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英国建筑研究部门于2004年9月1日宣布英国政府实施百万“绿色住宅” 建筑计划,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居民在今后10年内建设100万栋“绿色住宅”。该计划鼓励居民采用环保技术建造或装修房屋,建设有益于环保的新型住宅。这种新型住宅将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洗澡水循环处理装置和无污染涂料等。凡采用这些方法建造的绿色住宅将享受减免印花税等优惠政策,新建传统住宅则不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2.美国

美国推动建筑节能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筑物本身的热工性能;二是提高建筑物内的能耗系统及设备的能源效率。美国政府还颁布了绿色建筑标准,成立了绿色建筑协会,来推动和鼓励绿色建筑的大规模应用。目前,美国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给家庭、学校、公共建筑等部门提供有效的能源,应用较好,非常普及。此外,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推动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的实施。首先,采用经济政策对法规和标准实施进行激励。1978年颁布的“能源政策法”详尽地规定了建筑节能的经济支持问题。其次,制订市场准入制度对新的建筑节能进行全程监督,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贯穿从设计到施工直至验收的建筑修建全过程。第三,制订“能效标识”制度来推进节能产品的使用。环保署和美国能源部联合推动了“能源之星”项目,获得“能源之星”标识的产品必须超过该类产品相应的最低能源效率标准。为了促进能耗标识产品的推广应用,美国政府在公共设施购置中优先选用带有“能源之星”标识的高效节能产品。第四,推行建筑节能统计和审计制度。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相关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库;纽约州等州还实施了包括建筑节能审计在内的能源审计项目。

3.日本

面对巨大的建筑能耗,能源完全依赖进口的日本早在1997年11月就提出了2010年的节能目标,其中要求民用部门节能31%,它们被细分为:建筑节能11%、家电效率的提高节能8%、生活习惯的改善节能6%、住宅节能5%、照明效率的提高和高效率化液晶显示的采用等节能2%。显然,其中以建筑节能的幅度最大。在日本,最近提出了“建筑的节能与环境共存设计”的概念,所谓建筑的环境共存设计,是指建筑设计时必须把长寿命、与自然共存、节能、节省资源与能源的再循环等因素考虑进去,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构筑大家参与的“环境行动”的氛围;同时,对住宅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即“环境共生住宅”,并把这些因素和要求作为法规列入到地球环境——建筑的法规中。为了使所制定的法规得以执行,日本政府为此制定了许多具体可行的监督措施和必须执行的节能标准,并有明确的节能目标;而且其节能标准是将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分开制定的,公共建筑还按其使用功能不同而划分为宾馆、医院、百货商场、办公建筑、学校等5个类型,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节能标准。  二、上述经验对我国建筑节能的启示

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当前我国在建筑节能工作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1.加快制订和出台建筑节能政策、法律法规

我国建筑节能还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节能改造和供热系统的改造工作量巨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我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政策的制订,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从建筑的设计、选址、朝向、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加强引导,促进建筑的节能工作的开展。

2.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建筑消耗能源主要以石油、煤和电为主,分别占50、10%和40%,而截止2010年底我国电能又主要以煤电为主(约占75%),由此可见我国大型公共建筑消耗能源中非再生能源约占近90%,而对太阳能、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几乎是空白。我国要加快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如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或者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亦或在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风能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发电等等。

3.加大科学研究投入力度

世界各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从开始到发展,从投资到获得效益,始终贯穿着科学研究工作的引导、指导和参与。太阳房和其他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是建筑师、工程师和科学家密切协作的结果。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新材料、新构造的研究。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则是建筑实践与科学研究的体现。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机构、研究队伍比较分散,不能很好地发挥团队能力,且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比较少。我国应加大组建建筑节能技术综合性研究机构的力度,尽快开展和强化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大这方面研究的投入力度,在可能情况下,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材料。对采取新节能材料的项目,可以适当给予政策支持,对购买低能耗的住宅给予适应补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建筑节能工作。

4.宣传教育,提高节能意识

当前,大多数人对建筑节能事业比较陌生,其主要原因是宣传还不够到位,绝大多数民众缺乏节能方面的相关知识且并不清楚节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建筑节能改造是国家的政策,是利于民生的大好事,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推进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广大业主的主观能动性,排除人为障碍。为克服建筑业主缺乏节能专业知识的障碍,应该对包括建筑业主负责人、物业和后勤部门以及相关节能服务公司和设备供应商等在内的人员加强节能政策信息、节能案例、节能设备、节能技术及节能管理经验的传播,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类型建筑、不同管理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现场交流活动,推动建筑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晨辉. 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原则的认识[J]. 建筑节能, 2006.

第7篇

关键字:住宅 建筑节能 启示

上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出现以后,能源问题引起世界各国重视,“节能”已经被称为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之外的第五大能源。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尤其是建筑耗能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呈急剧上扬趋势。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据专家推测,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3倍以上。调研数据显示:按目前的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9亿吨标准煤,折合约29430亿度电,是三峡电站年发电总量34倍多。而今无论是在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能耗占国家总能耗比重均较大。此许多国家都把建筑节能尤其是降低建筑日常运转耗能作为节能工作的重点。

一、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成功经验

1.英国

英国在节能建筑中主要采取三个方面措施:一是采用构造措施,提高墙体、屋面及门窗的保温性能;二是利用太阳能;三是改进供热系统。目前英国推广的被动式太阳房,不需外界机械作用,以建筑吸热保温材料为媒介,利用冷热空气的自然交换,达到对太阳能的利用。在被动式太阳能住宅中,太阳能供给的能源占总耗能量的30% 。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英国建筑研究部门于2004年9月1日宣布英国政府实施百万“绿色住宅” 建筑计划,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居民在今后10年内建设100万栋“绿色住宅”。该计划鼓励居民采用环保技术建造或装修房屋,建设有益于环保的新型住宅。这种新型住宅将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洗澡水循环处理装置和无污染涂料等。凡采用这些方法建造的绿色住宅将享受减免印花税等优惠政策,新建传统住宅则不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2.美国

美国推动建筑节能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筑物本身的热工性能;二是提高建筑物内的能耗系统及设备的能源效率。美国政府还颁布了绿色建筑标准,成立了绿色建筑协会,来推动和鼓励绿色建筑的大规模应用。目前,美国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给家庭、学校、公共建筑等部门提供有效的能源,应用较好,非常普及。此外,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推动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的实施。首先,采用经济政策对法规和标准实施进行激励。1978年颁布的“能源政策法”详尽地规定了建筑节能的经济支持问题。其次,制订市场准入制度对新的建筑节能进行全程监督,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贯穿从设计到施工直至验收的建筑修建全过程。第三,制订“能效标识”制度来推进节能产品的使用。环保署和美国能源部联合推动了“能源之星”项目,获得“能源之星”标识的产品必须超过该类产品相应的最低能源效率标准。为了促进能耗标识产品的推广应用,美国政府在公共设施购置中优先选用带有“能源之星”标识的高效节能产品。第四,推行建筑节能统计和审计制度。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相关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库;纽约州等州还实施了包括建筑节能审计在内的能源审计项目。

3.日本

面对巨大的建筑能耗,能源完全依赖进口的日本早在1997年11月就提出了2010年的节能目标,其中要求民用部门节能31%,它们被细分为:建筑节能11%、家电效率的提高节能8%、生活习惯的改善节能6%、住宅节能5%、照明效率的提高和高效率化液晶显示的采用等节能2%。显然,其中以建筑节能的幅度最大。在日本,最近提出了“建筑的节能与环境共存设计”的概念,所谓建筑的环境共存设计,是指建筑设计时必须把长寿命、与自然共存、节能、节省资源与能源的再循环等因素考虑进去,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构筑大家参与的“环境行动”的氛围;同时,对住宅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即“环境共生住宅”,并把这些因素和要求作为法规列入到地球环境――建筑的法规中。为了使所制定的法规得以执行,日本政府为此制定了许多具体可行的监督措施和必须执行的节能标准,并有明确的节能目标;而且其节能标准是将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分开制定的,公共建筑还按其使用功能不同而划分为宾馆、医院、百货商场、办公建筑、学校等5个类型,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节能标准。

二、上述经验对我国建筑节能的启示

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当前我国在建筑节能工作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1.加快制订和出台建筑节能政策、法律法规

我国建筑节能还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节能改造和供热系统的改造工作量巨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我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政策的制订,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从建筑的设计、选址、朝向、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加强引导,促进建筑的节能工作的开展。

2.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

目前我国建筑消耗能源主要以石油、煤和电为主,分别占50、10%和40%,而截止2010年底我国电能又主要以煤电为主(约占75%),由此可见我国大型公共建筑消耗能源中非再生能源约占近90%,而对太阳能、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几乎是空白。我国要加快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应用。如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或者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亦或在较适用于多风海岸线山区风能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发电等等。

3.加大科学研究投入力度

世界各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从开始到发展,从投资到获得效益,始终贯穿着科学研究工作的引导、指导和参与。太阳房和其他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是建筑师、工程师和科学家密切协作的结果。建筑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新材料、新构造的研究。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则是建筑实践与科学研究的体现。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机构、研究队伍比较分散,不能很好地发挥团队能力,且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比较少。我国应加大组建建筑节能技术综合性研究机构的力度,尽快开展和强化建筑节能方面的研究工作,加大这方面研究的投入力度,在可能情况下,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材料。对采取新节能材料的项目,可以适当给予政策支持,对购买低能耗的住宅给予适应补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建筑节能工作。

4.宣传教育,提高节能意识

当前,大多数人对建筑节能事业比较陌生,其主要原因是宣传还不够到位,绝大多数民众缺乏节能方面的相关知识且并不清楚节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建筑节能改造是国家的政策,是利于民生的大好事,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推进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发广大业主的主观能动性,排除人为障碍。为克服建筑业主缺乏节能专业知识的障碍,应该对包括建筑业主负责人、物业和后勤部门以及相关节能服务公司和设备供应商等在内的人员加强节能政策信息、节能案例、节能设备、节能技术及节能管理经验的传播,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类型建筑、不同管理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现场交流活动,推动建筑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晨辉. 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原则的认识[J]. 建筑节能, 2006.

第8篇

【关键词】外墙保温系统成本投入设计施工检测监督

中图分类号:TU97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建设部在1995年颁布了《城市建筑节能实施细则》等文件,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列为强制性标准,同时建设部又于2000年10月1日了第76号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

在这样一系列的节能政策、法规、标准和强制性条文的指导下,我国住宅建设的节能工作不断深入,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引进开发了许多新型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在住宅建筑中大力推广使用。但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仍是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5倍[1]。建筑节能还是我国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外墙保温系统

随着建筑业和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外墙保温系统主要由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膨胀聚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和无机保温砂浆建筑保温系统。经过近几年来的使用,考虑到各种材料的燃烧性能,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趋向于采用无机保温砂浆建筑保温系统。

无机保温砂浆建筑保温系统是设置在建筑物墙面(地面),由界面层、无机保温砂浆保温层、抗裂防护层(抹面保护层)和饰面层构成,起保温隔热、防护和装饰作用的构造系统。无机保温砂浆具有其一定的优势,其强度远高于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膨胀聚苯板,且属于不燃性材料,可以避免重大火灾的发生。

二、成本投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房地产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且房价也越来越高。建筑节能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开发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建筑节能上的投入却少得可怜。据不完全统计,建筑物外墙节能的市场价格在20~30元每平方米,其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不足5%。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么低的单价下,怎么能够很好的开展和实施我国住宅建设的节能工作,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强制性加大建筑节能的投入,才能够将国家一系列的节能政策、法规、标准和强制性条文得以落实。

三、设计施工

1.设计

衡量一栋建筑是否节能不是因为它用了多少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而是数据[2]。因为一些应用了太阳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就标榜自己是节能建筑、低能耗建筑,甚至零能耗建筑,其实能耗并不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建筑设计方案本身不合理、设计意图未得到落实、系统调试不合格、运行管理方法不科学等。而大量诊断案例表明设计的先天不足是建筑不节能运行、不舒适运行的根源,已占到不节能的各类问题所占比重的35%。以北京某完全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政府机关办公楼为例,它也采用了多项节能措施,但经过能耗审查,发现其空调年电耗为70千瓦时/平方米,是其他被测建筑的3~4倍。主要原因是空调系统结构形式不合理、运行调节策略不当,导致冷机、水泵、风机等没有工作在最佳工况点。而类似的问题还很多,几乎是普遍现象。

建筑节能设计是落实建筑节能目标的前提。然而有些设计单位的设计师们,根本就不了解建筑保温材料的特性,只是生搬硬套的将节能产品的性能指标罗列在建筑节能设计图纸上,甚至有的设计者将不同产品标准的性能指标混合使用。例如将中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堆积密度设计成小于等于230kg/m3(依据是什么无从查找),在设计中没有明确提出检测依据,产品类型。这样无形中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和进度,对质量的保障也大打折扣。

设计阶段是建筑节能的首要环节,应落实集成化的设计方法,最大程度避免设计方案的不合理,并就各阶段之间相互脱节的问题,应落实建筑节能全过程管理方法。同时,要确立基于“用能数据”的全过程节能管理。

2.施工

水灰比是影响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进行施工,同时施工是影响保温层厚度的关键环节,为确保保温层厚度满足标准要求首先应从施工环节进行控制。

四、监督检测

1.监督

为了能够使国家的一系列的节能政策、法规、标准和强制性条文得以落实,就必须加大对节能设计、施工、运行过程的监督力度。

首先,应从源头抓起,严格审查建筑节能设计的合理性、合法化和规范性,对不按标准,规范进行设计的单位及个人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处罚、通报等。

其次,应严格监管开发单位在建筑节能上的成本投入比重,督导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合理进行资金的投入。

再次,增多对施工现场的突击检查,增大其使用的计量器具抽查频率等。

最后,在施工验收中,检查其所有材料的进场质量证书及原材料的复检报告是否合格,送检测数是否满足强制性条文的要求等。

“用能数据”的全过程节能管理是指确定建筑合理用能数据用以约束设计、施工、运行等阶段。各个阶段均应以检查是否满足建筑能耗指标为整体的要求,从而将节能管理贯穿于全过程之中。

比如,在建筑立项时建筑具体设计还未明确,因此不必具体落实在项目中将使用哪些具体的节能技术。项目业主参与制定建筑全过程定量节能管理的能源数据,如暖通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给排水系统等耗电量指标。指标确立后,在方案招投标时,建筑规划用能量就成为了招投标的标的,项目投标方在标书中需要提供充分的论证材料,证明项目如何能够达到规划用能量的要求。项目评标方通过组织专家的形式,对论证材料进行评审。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各设计专业通过计算的方法,将规划的用能量通过具体的系统方案和设备选择落实。通过施工图设计,确定各设备的容量及具体性能参数。在设备招投标阶段,设计选择的设备具体性能成为设备招投标的标的。各设备投标方根据标的提出的性能要求提供相应设备。由此,可准确地选购符合这一建筑需求的技术和产品。

同样,在施工验收中,上述用能指标又可以转换成为对设备和子系统运行参数的控制。于是通过几个标准工况的实验就可以确定设备和子系统是否符合节能要求。每个子系统都能满足要求时,预定的整个建筑的能耗指标就应该能够实现。

2.检测

材料性能的好坏,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检测这一环节关重要,材料的水料比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经试验证明,无机保温砂浆建筑保温系统中无机保温砂浆硬化后的导热系数受水料比的影响较大,其他性能影响较小。当水料比从小到大递增的过程中,其导热系数会在其中的某一点出现最优,此点水料比可成为最佳水灰比。因此有必要对各种不同的保温材料适配出其最佳水料比。

另外外墙保温层取芯是检验建筑物墙体保温层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取样数量过少及取样部位受限,给外墙保温层取芯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更好的确定保温层厚度,真正的达到节能设计要求,增加取芯数量和扩大取样位置范围是很有必要的。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节能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不断推广,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由于保温浆料系统随着湿度的变化,保温浆料的导热系数值也会产生很大变化,且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理位置的差异,选择不同的保温体系,同时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应加强对外墙保温实体保温性能的检测,实体检测的数据更能反映建筑节能保温的效果。虽然板材燃烧性能不如保温胶料,但是其性能比较稳定,且能够产业化生产,保温层厚度能够得到很好地保障,因此可以在低层建筑中大力推广。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我们应抱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因地制宜、因气候制宜,更加科学的选择保温系统,从而真正的提高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节能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理念十分重要

1 秉承“因地制宜”的节能设计理念

重视当地气候环境因素和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建立寿命周期成本观念,寻求最佳的合理方案,设计满足人们对建筑室内环境需求的绿色节能建筑。

2 建筑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应适当超前

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规定性指标实际水平较低,距离舒适性建筑的要求甚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必然会逐步提高,因此建筑护结构的热工设计适当超前是必要的。

3 建筑设计者要有社会责任感

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能源节约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较长,使用期内耗能巨大,建筑设计者实际上承担了一份涉及到国家发展战略和后代人生存条件的社会责任。

4 重视建筑设计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提高设计者的综合素质

由于节能新技术发展很快,涉及许多技术领域,在设计实践中,坚持节能新技术的学习,完善设计者的综合素质和节能设计水平是实现建筑节能设计目标的基础。

在建筑设计中,秉承节能设计的理念,应用建筑节能设计的方法设计节能的建筑,是设计者必不可少的手段,其中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是重中之重。建筑围护结构由窗、培、屋面和门等构成,是控制建筑能耗的最重要因素。建筑节能设计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建筑的体形。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的体形以及建筑群体组合进行合理地设计,以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一般建筑物的外形越简单,建筑物体形系数越小,热量交换量亦越少,建筑节能的效果就更好。若建筑的体形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则应对围护结构进行综合判断,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标准。

(2)建筑的朝向。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会对建筑物内部采光、得热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建筑布局应考虑朝向与节能的因素。一股来说,坐北朝南的建筑物能够避免太阳的东照西晒,从而降低日照影响,若同时配合以相应的遮阳隔热措施,则效果将更加显著。因此,在设计中根据日照和太阳入射角确定建筑朝向范围后,可进一步根据季风主导方向进行调节,选取合理的朝向,以获得良好的夏季穿堂风,并利用建筑的体形变化做到尽可能多利用天然能源。

(3)建筑的平面布置 建筑平面的巧妙布局常能获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在住宅平面设计中,夏季穿堂风和全明房是建筑物节能的关键因素。恰当的平面布置有助于形成理想的通风作用。通过建筑物门窗的合理设置,形成通风口,组织并诱导自然通风,既起到节能作用又克服了空调的使用所造成的室内空气质量差的缺点。

二、住宅平面的建筑节能设计

在住宅平面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建筑套型面积的大小,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节能情况以及材料、成本的使用情况。对适当的建筑面积进行设计有三个积极的作用,一是可以节约用地,将土地资源的使用驾驶充分发挥出来;二是可以解决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在设计、建设、使用过程中能源的消耗,也节约了大量的经济成本;三是通过巧妙的平面布局能够达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也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

从我国的地理位置来分析,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根据太阳照射的角度以及规律可以将建筑的方位朝向南方,因为在夏季,该厂想能够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到室内,而在冬季,可以使用太阳辐射的热能来为人们取暖,并且在夏季,我国的风向一般为东南风,这垂直于该朝向的建筑,极容易形成对流,所以,南朝向的建筑是最为节能的。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将人们长期活动的空间设在南向位置,一方面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在实际工作中,南北朝向的建筑非常多,对于北朝向,由于日照与通风条件都比较吵,因此我们可以布置相应的电梯、管道井、卫生间等,以此来避免太阳直接照射到方面,也防止了冬季风的进入。通过调查分析,在外界其他条件都相似的基础上,南北朝向的建筑物的传热以及耗热量都低于东西朝向的建筑物。

三、建筑外墙体结构的节能设计

墙体部分是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物内外热能传递的主要媒介,它的能耗占据整个建筑的一半以上,因此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建筑墙体部分的隔热性能来实现建筑的节能效果。通过试验,在两幢建筑的墙体部分,一幢采用节能外墙进行设计建设,另一幢采用普通外墙进行设计,结果发现,采用节能外墙的室内温度要比普通外墙低4~10℃,这充分说明墙体节能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外墙体结构不仅具有承载重力、安全围护等使用功能之外,还必须要将其节能效果充分考虑在其中,才能保温能力好的墙体材料进行设计,另外,在一些传热性能好的墙体部分,我们还应该加设一层保温隔热层。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建筑外墙体材料在市场上随处可见,我们从最常见的几种外墙材料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有多孔粘土砖、加气混凝土砌块、复合墙体等材料。其中复合墙体材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外墙材料,在该材料中有岩棉、矿棉、玻璃棉等绝热材料,这种材料通常运用在外墙外保温技术当中。所谓外保温技术也就是对建筑的外墙进行施工设计,通过该施工可以避免混凝土梁、柱产生热桥作用,最终达到节能的效果,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降低建筑物体形系数来达到节能的效果,也就是说在建筑外墙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通过减少建筑外表的面积、外墙结构的面积以及建筑形体的凹凸情况来保证达到节能的效果。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也就是建筑物与外界空气所接触的表面积与其体积之间的比值,所以说,在设计过程中,体型系数越小就证明建筑越能达到节能的效果。也就是说,在外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宽建筑的节能效果优于窄建筑、高建筑的节能效果优于矮建筑、外形整体的建筑节能效果要优于外形结构凹凸不平的建筑。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设计:1)建筑体型系数与建筑单元联列情况有关。以住宅楼为例,每增加一个联列单元,建筑物就减少一面山墙,其外墙面积就缩小,也就相应减小。2)适当增加建筑物层数,可降低体型系数,建筑物层数增加的过程中,面积的递增比不上所包围的体积的增加,即体积略大于面积的增率。因此,在功能使用许可、经济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增加建筑物层数对控制体型系数是有利的。3)当单元平面(标准层)面积相同时,适当增加建筑物进深(面宽减少),体型系数会相应减小,在功能许可、技术条件允许时,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对建筑节能是有利的。

四、重视新能源系统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实践

(I)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是一种能量密度较低的环保能源,其中热利用的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已趋成熟,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太阳能热水器的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但是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综合利用的技术水准较低。安装、使用和管理都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对建筑外观产生一定影响。为 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必须综合考虑太阳能技术和经济、环境、人文等因素之间的合理关系,将太阳能设计成一个子系统融合在建筑之中,即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是今后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2)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是利用光伏效应原理将太阳辐射能直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西方发达国家这方面的应用已有比较成功的经验。由于成本高,在国内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还需要时间,可以优先考虑在公共建筑和较高档的住宅区中试用,以积累设计和使用经验。预计21世纪中叶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会下降到一个较低水平,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是最重要的建筑辅助能源系统,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结构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3)地热资源利用。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家族中,地热是目前最现实和最具竞争力的天然能源之一,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利用地热资源可冬季采暖,夏季制冷,节能效果十分理想,且具有常规采暖系统不具备优点。目前国内利用地热资源的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典型案例,比如国家大剧院等。

综上所述,新能源系统应用将是未来建筑节能的重要努力方向,其广泛应用必定会促进建筑设计的理念产生相应变化。

结束语

建筑节能是长期的、持续的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施工、暖通空调、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针对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现状。重视建筑节能设计。在建筑设计中遵循节能设计理念对建筑节能的实施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丽娟. 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山西建筑. 2003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设计;新材料;选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消耗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话题。然而建筑行业作为一个高耗能产业,发展节能、环保建筑势在必行。近十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节能建筑,节能材料行业也顺应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目前各种新型节能材料种类繁多,质量性能各异,适用性千差万别,因此在节能设计中科学地进行节能材料选择至关重要。

1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发展的重要价值

1.1推广新型材料是实施建筑节能的基础

建筑节能不仅是一个代名词,它是全球建筑行业专家通过深思熟虑之后共同的选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趋势。尽管中国的人均能耗很低,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还多,能源短缺已造成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节约能源的形势逼人。在我国现有的建筑基本上都是高能耗建筑,而新建的房屋大多数也不是节能建筑,这些建筑可以通过提高结构的性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促进新型材料的使用是提高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1.2可以加快建筑节能相关配套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任何新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是需要大量的投资研究,新型材料的开发和推广也不例外。新型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这时有必要投入相应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在推广和应用新型材料的过程中,在进行新型材料推广应用时还需要开发其配套技术和产品,其配套技术和产品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新型材料的工程质量。要着重研究制造节能、利废的环保型高科技新型材料,如KP1多孔砖,页岩砖,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砂加气混凝土制品,复合顶板,外墙保温系统及其他新型材料。特别是要加强与科研实力较强的高校、科研院所或其他中介机构的合作。同时我们的企业应改变以往的观念,加大技术预先研究的投资,为我国新型材料的创新发展及其配套技术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创新发展,这样有利于开发出符合国家建筑节能要求的高性能,高强度,高经济效益的多功能复合型的新型材料,从而改善施工环境,提高施工效率。

2新型节能材料如何选用

2.1重视当地自然环境因素

对于节能材料而言,导热系数、蓄热系数、容重及热工计算时修正系数等热工指标作为节能材料的主参数指标直接决定了材料的节能性能;但针对具体某一地区而言,并非所有热工性能指标合格的材料都能使用。在选择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因素,应根据当地历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决定,选择最小经济厚度的节能材料,保证在规定的使用寿命内满足节能要求。另外,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当代建筑市场的特点,选择满足当地环境的绿色节能材料,可充分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对长期和谐发展、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2充分了解材料的各项性能

在满足节能效果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具有最小导热系数的节能材料,这样不仅满足设计要求,而且施工方便。同时占用空间较小,能有效降低运输费用,节约成本。化学稳定性是保证节能材料在自然环境中接触其他化学物质后仍能保持原有物理化学性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性能,要保证在复杂的环境中材料的节能效果不受或少受破坏,节能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节能材料运用于建筑中一般采用外挂或平铺于建筑结构表层,时常会与外界发生接触、碰撞,为了保证在碰撞、震动等外力因素下材料不会受到破坏而导致节能效果受到影响,在选择时应保证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承受一定荷载并能抵抗外力撞击。燃烧性能是节能材料选用中又一重要的性能指标,由于现代建筑结构复杂,功能繁杂,加之各种电气设备在建筑中的广泛使用,建筑火灾问题日益严重。结合一些由节能材料引起的实际火灾案例,节能材料的耐火性能必须在设计中给予充分重视,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亦对节能材料的相关防火做了专门条文的要求,因此在节能设计中应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要求,在外墙、屋顶部位节能材料选择时尽量选择燃烧性能为不燃的A级节能材料。另外,吸水率的高低会影响节能材料的节能效果,如果材料吸水率较高,在吸水后会增加材料的导热系数,因此节能材料应该具备吸水率低或不吸水的特性。材料的密度同样也是在节能材料选用时应考虑的,选用低密度的节能材料能减小荷载,方便施工、运输。

2.3新型节能材料应有成熟的施工工艺及控制措施做保障

节能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及控制措施会对节能材料的节能效果造成重大影响。一般而言,如果施工工艺比较成熟,并且有较为系统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节能材料在施工完成后能较好的满足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但如今,由于节能材料更新替代比较频繁,特别是一些新型的材料,为追求眼前利益,在面向市场使用初期并未配套成熟完善的施工工艺,或虽然配套了相应施工工艺,却需要特殊的施工机械方可完成,这样的材料虽然材料性能等各方面指标可谓比较优越,但由于施工因素影响,最终施工效果不尽人意,节能效果大打折扣,得不偿失。

2.4新型节能材料应该是绿色节能材料

现代城市发展速度快,对应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引起关注,充分加强高耗能、资源短缺问题的分析的分析,新材料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实现研发,对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环境具有重要价值。绿色节能材料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提现,可充分满足当代建筑业的需求,具有时代性要求,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在节能设计材料选用上应顺应时代的需求,节能材料应采用可再生原料生产,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在节能材料维修替换后能快速分解,切实保证节能材料的绿色环保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型节能材料的使用必将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科学合理选用新型节能材料的能力,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节能设计方法和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在实际中加以运用。通过此次对新型节能材料选用进行的研究分析,希望能有助于今后的具体设计。

参考文献

[1]姚艳芬.绿色建筑节能新材料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5(12).

[2]陈超.浅谈新型节能材料的推广和应用[J].科技与创新,2014(5):72-73.

第11篇

关键词:地源热泵;建筑节能;案例设计

建筑节能,是指民用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新型的节能电力电气设备和新型墙体材料,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等电力电气设备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中国目前处于建设鼎盛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20亿m2,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以此推算,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20亿m2。因此,如果现在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建筑节能服务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按照中国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全国建筑节能目标为实现节约标准煤1.01亿t,减少CO2气体排放4亿多t;建设节能建筑的总面积累计要超过21.46亿m2,其中,新建建筑达到15.92亿m2,既有建筑改造达到5.54亿m2。每年城乡新建建筑竣工面积约为15亿~20亿m2,据调查,一般公共建筑的单位能耗为20~60kW•h电,是城镇住宅的2倍;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能耗为70~300kW•h,是城镇住宅的10~20倍。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逐步推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预计到2020年,每年可节约4200亿度电和2.6亿t标煤,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8.46亿t。据建设部统计,建筑的能耗(包括建造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其中最主要的是采暖和空调,占到20%。而这30%仅仅是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比例,如果再加上建材生产过程中耗掉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16.7%),和建筑相关的能耗将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中国建筑能耗总量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10%已上升到近年的接近30%,因此,建筑节能对于能源的节约利用意义十分重大。

一、GSHP系统原理分析

地表浅层(可称之为地表能)像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了47%的太阳能,比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还多。这种近乎无限、不受地域、资源限制的热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并且地表能不像太阳能受气候的影响,也不像深层地热能受资源和地质结构的限制。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HeatPump,简称GSHP)随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出现,逐渐兴起的一项节能环保技术。地源热泵系统以地表能为热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冬季供暖时,把地表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同时向地下蓄存冷量,以备夏用;夏季制冷时,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表中,向地下蓄存热量,以备冬用。由于地源热泵系统不存在对大气排热、排冷的热污染和排烟、排尘、排水等污染,因此是真正的绿色能源(GreenEnergy)。开展地源热泵系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和社会及环保效益。

地源热泵系统是指以土壤或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能采集系统、室内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能采集系统形式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地埋管、地下水和地表水3种形式。图1为典型的地源热泵系统基本组成示意图。其中:(1)垂直埋管换热系统;(2)地源侧循环泵;(3)地源热泵机组;(4)负荷侧循环泵;(5)风机盘管系统;(6)高位膨胀水箱。

二、地源热泵系统项目案例分析

(一)工程设计概况

某办公楼,建筑面积约21000m2;空调面积约18000m2; 办公楼夏季总冷负荷为1620kW;冬季总热负荷为1296KW。遵循国家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决定采用土壤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图1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原理图

本地区地下结构层属于冲积平原,地面以下分层情况较明显:0.0~2.46m为硬土层;2.5~18.6m为砂夹砾石层;18.0~55.2m为黏质土层;55.2~86.4m为粗砂层。

(二)水源热泵机组选择

根据地埋管系统的布置位置,决定选择地下停车库中的设备间作为水源热泵机组的布置机房。同时,水泵系统、分集水系统等附属部件均按照国家机房设计的相关标准,布置于机房。根据建筑空调总冷负荷1620kW,TWSF0480.2BG2型满液式水源螺杆热泵机组1台,机组在标准工况(制冷工况:地下埋管侧进、出水温度分别为30℃和25℃,用户侧进、出水温度分别为12℃和7℃;制热工况:地下埋管侧进水温度4℃和8℃,用户侧进、出水温度40℃和45℃)的制冷量为1665kW,输入功率264kW,COP为6.31;制热量为1775kW,输入功率358kW,COP为4.96。

(三)土壤埋管换热系统计算

根据土壤埋管系统与大地间换热计算公式:

Q´1 =Q1×(1+ )=1665×(1+ )=1929KW

Q´2 =Q1×(1+ )=1775×(1+ )=1417KW

其中:

Q´1为夏季土壤与地埋管之间的换热量,kW;

Q´2为冬季土壤与地埋管之间的换热量,kW;

Q1为机组在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kW;

Q2为机组在标准工况下的制热量,kW。

由于夏季换热量大于冬季换热量,因此,地埋管换热系统换热量按照1929kW进行设计。

1.确定管材及埋管管径

地埋管选用聚乙烯管材PE100,垂直埋管管径采用DN32×3.0。根据工程经验,地埋管系统可不使用防冻液,管内循环媒质仍为水。

2.确定竖井埋管管长

项目地区进行热物性响应实验。由于本地区冬季地埋管换热量比夏季换热量小约26.54%,因此,通过单工况地埋管换热实验即可进行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具体的单工况土壤热响应试验设备示意图见图2。其中,(1)中央处理CPU;(2)进/出水温度探头;(3)流量计;(4)循环水泵;(5)储热水箱;(6)辅助电加热器;(7)垂直单U型热响应用地埋管。

实验依据,在相对较长的运行周期内,通过辅助电加热设备,保持储热水箱中的恒温状态;在保持输入温度和循环流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获取地埋管出口温度,从而计算出该地区的土壤换热指标。表1为稳定运行72h,通过热响应测试,地埋管系统的平均单位换热指标参数值:因此,垂直单U型地埋管换热指标参数按照33.5W/m进行计算:

L= - =57582m

即垂直埋管总数量需求为57582m。

3.确定竖井数目及间距

根据地质结构报告,选取垂直埋管井深度80m,埋管井口直径130mm;则

图2 单工况土壤换热热响应实验装置

表1地埋管系统平均单位换热指标参数值

N= - ≈360,即垂直埋管井数量取360口。则总埋管量为:80m×2×360=57600m,满足埋管换热要求。埋管井间距按照4m的距离进行布置。埋管系统根据“非链条原则”进行设计,具体布置阵列分组按照10组作为独立模块单元组(A级阵列),根据现场区域,总共分为36组,再通过分/集水器进行组合式联接。这样,每套系统既能够单独运行,彼此间不存在链条性影响;即使单井阵列发生故障,其他各组系统仍能够正常运行,确保系统的稳定性(见图3)。

图3 地埋管模块单元连接布置示意图

(四)经济性分析

将地源热泵系统与传统风冷热泵系统、冷水机组+燃气锅炉系统2种模式进行经济性比较,具体经济性分析见表2。

表2各系统运行经济性分析比较

通过以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地源热泵系统初投资比风冷热泵系统、冷水机组+燃气锅炉系统分别高出20%和7.15%,但每年节约运行成本分别为49.4%和34.5%;综合费用拟合年限(高出部分投资回收年限)分别为2.19年和1.8年,今后每年节约运行费用约41万元和20万元,减少折合标媒量约180t和90t;相当于减少CO2的排放量约472t和236t,因此,在建筑中使用地源热泵系统,不仅具有极大的经济性价值,同时还具有重大环保、减排的社会意义。

三、结语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建筑节能将会是市场发展的重点关注问题。在建筑节能领域中,建筑设备节能,尤其是空调设备的节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地源热泵系统,从节能、减排、环保等各方面探究,均具有巨大的意义。地源热泵系统,在建筑节能领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平,孙刚.供热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蒋汉文.热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吴元纬,于立强.中国的热泵技术和应用[C].第五届国际热泵技术能源会议论文集.

第12篇

【关键词】节能降耗;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降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加强建筑业的节能降耗,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虽然一些企业在节能降耗技术上有所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加强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对我国工民建施工工程有着重要意义。

二、节能降耗的概述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建筑行业是主体力量,能源是物质基础,它们对国民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短缺形势,因此需要减少资源浪费和降低能源消耗。在建筑行业中,节能降耗问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建筑行业中,节能降耗是指工民建在施工过程中,在保证人们正常的日常生活居住条件下,严格遵循和执行节能建筑的标准性、强制性条文以及硬性文件标准,在各项施工项目中尽量避免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使太阳能、水资源、土地资源、建材等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整个工民建建设工程中还要避免能源损耗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要制定科学、环保、节能的建设工程计划,无论是采集材料或运输建材,还是项目规划设计及施工,到完成工程的垃圾回收等都要计划好,避免影响自然环境。在建筑行业中应用节能降耗的理念,实现了建筑行业积极健康发展的目的,节约能源的同时又保护环境。

三、建筑节能施工存在的问题

1、建筑节能降耗的政策缺失建筑节能施工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致使建筑节能的实施缺乏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也缺乏有效的法律体制的支撑。同时,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的经济鼓励政策以及必须的资金支撑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相关技术研究的积极性,市场的自由运行机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难以发挥出自身的调控作用。最后对建筑节能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

2、节能管理的不完善建筑节能施工中,由于管理的不完善或是管理的缺失将造成巨大的浪费,建筑节能体系的构建是系统的工程,应从整体上进行管理和规划,节能建筑体系的设计、施工和调试仅仅是节能技术体系构建的开端。而在相应建筑运行和发展的整个周期中,运行管理对建筑节能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管理不善易造成能源的普遍浪费。

四、强化工民建施工中的节能技术

目前我国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应用的主要形式大致有建筑物表面采光技术的应用、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的应用、太阳能技术的应用等几种,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曝露出了目前我国工民建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筑用能效率较低、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大且对与环境的污染严重;新建建筑中切实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尚且偏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难以启动;节能技术和新型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仍需加强等等。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在工民建施工中节能技术应用从认识程度到技术水

平都处在相对低端的状态下,因而,节能技术在工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尽如人意,改进和加强的空间还相当大。

1、不断创新和加强对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制和应用。节能技术主要以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为依托,在施工设计方面加以广泛使用,因而,材料的不断更新升级是必要的前提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新型材料的开发和研制也在不断的进行中。为了做到摆脱单纯的进口材料的现状,实现开发生产“自给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建设成本,开发新型建材并独立生产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必须加资金与技术的投入,攻克难关,保证我国工民建施工中节能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应用。

2、加强节能技术的理论创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政策体系和建筑节能技术支撑体系,在技术的不断成熟与稳定中,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相结合,提高节能技术的现实使用率,最大限度的发挥节能效果和环保效果,在实践中发展技术,创新技术。大量进行调研,借鉴优秀案例,吸取经验,从而更好地完善设计和应用。

3、注重人才培养和管理,加大人才投入,吸引掌握先进节能技术的高科技人才参与工程建设,从而更好地普及和推广节能技术应用,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扩展节能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空间。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材料研发和技术攻关的同时,加强节能监控制度的应用,依据法律规定和成本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节能标准,从而实时准确又有针对性地调整技术创新方向和技术提升程度。

4、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我国目前节能技术和新型建材的开发和研制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仍是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潜力空间需要挖掘,因而,在具体工程中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先进技术,相辅相成,尤为重要。在双赢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我国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飞跃,从而加大节能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

五、工民建节能技术的发展

1、加强节能技术的理论研究

国外的建筑节能技术已经发展到很成熟的阶段,并呈不断进步持续上升的态势,但理论研究却不乐观,低端的理论研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所以具有丰富节能建筑经验的技术人员要在节能理论方面做大量的工作,使我国节能理论的研究上一个新台阶。

2、开发和研制新型节能材料

我国自主研制的节能材料,目前还没有完全占据国内市场,多数节能材料还是购买于国外。这样造成成本的提高,不利于企业的利润产生。发展节能技术,必须研发节能材料,也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

3、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工作,曾提出节能减排的号召。在节能技术30年的历史中,不断地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使得我国的节能技术创新和发展速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步伐还是小了,进展还是慢了,还要更广泛的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以便促进我国节能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的研发。

六、工民建工程中节能施工的重要意义

能源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对于能源需求量的增加,这使得许多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的窘境,可以说能源危机正威胁着全球经济发展。在我国工民建筑工程施工中引人节能施工技术具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1)工民建筑工程施工节是涉及跨行业、跨学科、综合系统的先进技术。建筑行业施工节能不仅涉及土木工程学、城市规划、机电设备、电子信息等众多学科和领域,而且也与经济技术、人文科学和行为科学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工民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而且也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工民建筑工程中建筑节能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体现了建筑科学技术的经济增长点。在加速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

(3)工民建筑工程施工节能技术重点强调了对于新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例如光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循环利用的资源,节约或者降低对于传统能源的使用。在工民建筑中推广节能施工技术能够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

七、结束语

通过对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问题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节能降耗在工民建施工工程应用中的方向。因此,在工民建施工工程领域的后续发展中,要不断提高节能降耗的技术研究,促进工民建施工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喜库 工民建施工节能的现实意义及具体措施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

[2]刘永杰 浅探建筑施工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