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保健食品监管条例

保健食品监管条例

时间:2023-06-02 09:22: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保健食品监管条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保健食品监管条例

第1篇

以普通食品代替保健食品功能。一些保健食品企业利用现行的法规打“球”,以“似药非药”、“似食非食”等用语,混淆消费者的视听。由于普通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标识未有足够的认识,很难辨别真伪。这些现象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侵害了正规保健食品企业的利益,也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销售对象特定。近年来,一些不法商贩经常在社区以免费体检、免费量血压等活动、邀请离退休人员参加,借机询问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然后进一步加强联系。当老人留下电话后,不时会接到以晚辈甚至“儿女”自称的推销员的问候电话,通过接触,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关心之余推销保健食品。另外,还将保健食品促销活动向城郊、偏僻居民小区以及偏远乡镇农村转移,专门针对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人年消费者推销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的保健食品,有的针对肥胖人群(特别是中年妇女)销售减肥产品。这些消费者求医心切,法律意识淡薄,上当受骗后维权意识不强。反调查能力加强。促销人员多以口头演讲为主进行促销,一旦发现可疑人员进入促销现场立即停止演讲。有时跟执法人员打游击,故意在早上8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进行促销,这对取证查办带来一定难度。促销活动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通常前期以宣传介绍健康知识为主,不销售产品,等消费者信以为真后择日上门销售,售后便人间蒸发,极难控制,较易引起群体性投诉隐患。单品种保健食品经营存在上述乱象,究其原因,一是该行业存在多、小、散、乱的状况,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二是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仅仅是明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相关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至今未出台,各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管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

尽快完善法规。根据《食品安全法》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我国保健食品监管的相关法规条例。不但要规范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生产经营过程,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保健食品的市场准入(退出)、质量检验、安全评估、安全监测与监督抽查、质量预警、广告宣传以及产品标志、标识、标签等管理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坚持以整顿和规范保健食品化妆品流通秩序为主线,以完善保健食品监管制度建设、严格保健食品经营许可、强化日常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保健食品市场专项整治等多项有效措施,积极整顿和规范保健食品市场流通秩序。加强保健食品从业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工作,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认真落实好保健食品质量承诺制度,完善企业信誉档案和不良行为公示制度,促进企业诚信机制的建立,规范其经营行为,提高第一质量责任人的法律意识,减少主观违法行为。理顺保健食品广告审批、监测和处罚等行政管理关系。广告监督管理中要统一审查认定标准及处罚幅度,改进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整合广告监管执法力量,加大对保健食品广告的整治力度,联合几个相关职能部门经常性地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探索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相结合的新途径。建立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容量大、方便快捷、互动性强的特点,健全完善保健食品数据库系统,公示各企业的保健食品审批结果、获批权限、是否为委托生产及获批广告原始内容等信息,以便公众和监管人员上网查验;利用国家局、省局网站及时通报保健食品抽检结果,曝光不合格产品,使假劣保健食品在销售市场上无法生存。普及保健食品知识,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对“国食健字”、“卫食健字”、“国药准字”、“卫食证字”等概念分辨不清,因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媒体宣传的作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保健食品科普知识的宣传,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识别假冒伪劣常识、宣传打假成果,引导消费者学会识假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文作者:孙情施玉芳

第2篇

一、整顿工作目标

通过保健食品安全整顿,依法打击保健食品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保健食品违法乱象,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二、整顿工作重点

依法对获批注册但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进行全面清理换证;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和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整治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和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查处普通食品宣称特定保健功能的行为。

三、整顿工作措施

各省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集中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办大案要案,使保健食品市场秩序明显得到改善。

(一)依法对获批注册但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进行全面清理换证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做好保健食品清理换证的准备工作,摸清本地区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基本情况,待《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出台后,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清理换证工作。

(二)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和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认真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检查,规范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的标示内容。从源头入手,组织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口商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处理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非法标示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与批准内容不一致的行为。各省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统一组织和部署本地区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着力解决本地区保健食品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社会反映强烈、违法宣传涉及较多的品种加大抽验力度,重点检测与保健食品声称功能相关的药物成分。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严厉打击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行为。

(三)整治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和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强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监测,重点整治保健食品广告中宣称疾病的预防、治疗功能以及以专家或患者名义进行功效证明等夸大宣传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保健食品在宣传资料中宣称预防、治疗疾病功能的违法行为。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投诉举报提供的线索,联合有关部门对通过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进行查处。

(四)严肃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严格执法,对在整顿和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照《食品安全法》、《广告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

1.对生产的保健食品在标签、说明书中非法涉及疾病的预防、治疗功能等未按批准内容标示的以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要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一律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相关许可证。

2.对保健食品广告夸大宣传功能的,一律曝光违法产品及其生产、经营企业,并移送执法部门依法查处。

3.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保健食品以及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一律依法严肃处理。

4.对普通食品违法宣称具有保健食品功能的行为,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及时依法处理。

5.对保健食品安全整顿中发现有涉嫌犯罪的,要一律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四、整顿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切实抓好保健食品安全整顿的组织实施和落实工作。各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逐级落实整顿任务,及时组织检查和评估,确保整顿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努力构建科学监管、有效监管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新闻宣传。各级保健食品监管部门要加大食品安全整顿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整顿工作,不但要及时曝光违法企业、违法产品,而且要适时宣传整顿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第3篇

一、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不出事、保平安、送服务、促发展”这一工作主题,进一步实践科学监管理念,紧紧抓住保健食品生产源头,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强化日常监管,促进企业自律,确保不发生质量事故,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主要内容

(一)建立质量授权人制度。全面实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授权人制度,强化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机制,明确质量责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二)建立健全不合格保健食品召回制度。要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强化企业责任意识,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不合格保健食品召回相关制度和具体操作程序,落实召回责任,使问题保健食品或缺陷保健食品能得到及时召回和有效控制,同时要督促企业及时开展原因分析,切实解决存在问题,2011年要组织一次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产品的销售与收回情况专项检查。

(三)推进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年度质量报告制度。要充分运用“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日常监管信息”,开展年度等级评定,进一步提高监督等级评定结果和企业年度质量报告价值,为开展日常监管提供充分依据,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四)做好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

1、开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GMP跟踪检查。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日常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①检查方式方法:跟踪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资料检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

②检点内容:重点检查企业执行GMP情况(见附件)。

③检查时间:日常检查安排在每季度最后一月上旬,专项检查时间另行安排。

第4篇

一、检查范围

县域内的2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即酒厂和蜂业有限公司。

二、工作分工及安排

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科负责对2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的督导检查。2个稽查队负责对分管辖区内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每年至少应当现场监督检查两次。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相应增加现场监督检查频次:(1)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处罚的;(2)一年内在质量监督抽验中有不合格产品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3)委托或受托加工保健食品的;(4)无正当理由故意逃避监督检查的;(5)生产、质量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变动频繁的;(6)间歇生产的;(7)国家、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需要重点监督检查的。

三、监督检查内容

检查前,应当查阅相关企业监管档案,对企业的有关情况做全面深入的了解。检查时要把企业落实前次监督检查整改意见的情况和近期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体系及硬件设施变化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检查中,一查行政许可情况。检查相关证照、批件等是否在有效期限内,生产项目是否超出行政许可范围。二查原辅料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原辅料索证索票制度是否落实;供应商档案是否健全,资质证明材料是否完整有效;是否建立原辅料进货查验制度,并遵照执行;各种原辅料是否按规定存放;库房中原辅料品种与企业生产配方是否一致;库存原辅料标识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建立原辅料进出库帐、卡。三查生产过程管理。查看是否按批准的工艺规程组织生产;生产过程是否建立各项原始记录并妥善保存,各项记录是否完整并有可追溯性;生产管理、品质管理、卫生管理、人员管理等制度是否健全、落实;是否建立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和不合格品召回制度。四查成品管理。成品是否按待检、合格、不合格分区存放并有明显标志;不合格品及退货产品是否及时处理并有完整记录;成品出入库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做到先进先出;是否设有专门的留样室,是否做到批批留样,留样记录是否完整。五查质量控制和检验。生产过程中是否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监控;是否按企业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出厂检验,型式检验报告是否齐全。六查标签标识情况。检查产品的标签、标识、说明书是否符合《保健食品标识规定》要求,是否存在宣传疗效和夸大虚假宣传行为。

检查后,检查结束后应填写《现场检查笔录》,发现不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一般缺陷项目,能当场整改的,检查人员应当当场监督企业整改到位。不能当场整改的,应当下达《现场监督检查意见书》,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并监督企业整改到位。对不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严重缺陷项目,应当下达《现场监督检查意见书》,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并监督企业整改到位。有证据证明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应对涉及的库存产品依法进行暂控,并抽样检验,依检验结果做出处理决定。对涉嫌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及时依法立案查处。

四、工作要求

(一)实行三化监管

网格化细化岗位职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监管网格体系。

痕迹化现场检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监督检查记录录入省保化电子监管信息系统和市局电子监管系统,并完善“一企一档”的监管档案。

标准化,明确监管事项和重点,确定监督检查内容和标准,统一监管尺度和执法标准,使企业无异语。

(二)遵守廉政规定

检查组应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得接受被检查单位及个人的宴请及馈赠,确保令行禁止。

第5篇

保健行业是指事前对人群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他们更健康、健美,并延缓老化现象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产业。保健行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市场增长迅速。研究有效的保健食品,通过食品预防疾病、调节人体功能,可以减少社会巨大的医药费用,是利国利民的有效办法。

在全世界范围内,据不完全统计,全球保健食品已占整个食品销售的5%,达上千亿美元,而且每年都以相当速度增长。其中,近20年来,美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增长了36倍,目前年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占食品销售额的1/3;日本增长了32倍,近两年的保健品销售额为15000亿日元,年产保健品3000多种;欧共体各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则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

我国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养生文化,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药补不如食补”。作为一个亟须培育的行业,保健品市场的需求潜力之大实在诱人。

中国保健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表明,国内整体的保健品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率在15%-30%,远远高出发达国家平均13%的增长率。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就多达3000多家,品种4000多个,年销售额一度突破300亿大关。

但受保健品市场混乱的秩序影响,保健品功效的公信力逐渐下降,1999年国家开始出台各项政策整顿市场,从2001开始保健品市场呈现下滑趋势,但受2003年非典的影响,公众对保健的重视空前提高。

惠聪集团的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到2004年全国保健品的市场容量恢复到了400亿左右的规模。近几年市场上新兴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保健品市场,一大批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我国保健品年消费支出已突破500亿元,成为新世纪我国工业的新兴增长点之一。可见,我国保健品市场潜力是巨大的,预计2010年将达1000亿元。

随着城乡居民的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也随着保健品市场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外国保健品大举进军我国,保健品必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健康消费新潮流。

二、国家对保健品市场的产业政策发展

我国保健品行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1995年是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保健品行业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与技术壁垒、涌现出了大小3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

为了规范保健品市场,1996年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保健品行业的制度规定。当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卫生部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该办法对保健食品的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监管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出台,再加上20世纪90年代后几年的清理整顿,使保健产品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有了规范的标准,并迎来了行业的新发展。近几年市场上新兴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保健品市场,一大批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保健品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说保健行业居高不下的暴利、夸大其词的广告等现象非常普遍。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于2005年7月新出台了《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该办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严格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新的保健食品如果不能提供详细科研报告,将不能被最终审批,同时生产时必须符合GMP(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这将迫使生产企业下血本在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上。《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还首次取消了保健食品注册终身制,开始实行五年一审批的动态管理,这不仅将提高新进者的门槛,还将改变目前“只进不出”的局面,对现有批号产品加强审核。

为了对广告中虚假宣传的保健食品进行打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5年7月同时还出台《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要求保健食品广告在之前必须通过审查。该规定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查保健食品广告的工作程序和对广告内容进行技术审查的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制定了完善统一的审查标准。这份法规规定,今后保健食品广告中有关保健功能的内容宣传再也不得任意扩大范围,不能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能的断言或者保证,不能夸大保健食品的功能或者使用公众难以理解及容易混淆的专业术语,将保健食品的功能神秘化。《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作为目前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最全面的规定,将保健食品广告审查纳入了国家行政审批范围,加强了对保健食品广告的管理,有利于保健食品广告的逐步规范和完善。

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直销方式也逐渐收到一些保健品生产企业的青睐,按我国入世承诺,我国应在入世三周年时开放直销领域,因此,国务院于2005年9月颁布了《直销管理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公布后,首先规范了市场秩序,保护了正规企业的合法利益,也清理了目的不纯的企业,为保健品直销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能。其次,由于从此直销有规可循,也维护和保障了消费者和直销从业人员的利益。”《直销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标志着保健食品市场监管日趋成熟。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和《直销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相继出台,使得我国保健品法规得以完善,市场也逐渐趋于规范化、法制化,新型的保健产业正在稳健地形成,我国保健品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时期。

三、我国保健品市场消费对象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的改善,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日趋加强,对保健品需求持续增强,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前景喜人。保健品的消费区域已由城市扩大到广阔的农村,保健品的消费对象也由过去的老年、儿童及患病后康复为主,扩大到妇女、中年和少年。具体来说,保健品的消费对象包括:

(一)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对于保健的需求尤为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全世界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为80%,其中健忘、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疾病比较常见。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也随着生活水平以及保健理念的提高,为了抵抗衰老,老年人对保健品的消费需求也会逐步增加并且,“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非常旺盛,购买力非常强。

(二)中年人

中年人处于家庭、事业双重压力下。近年来,由于饮食过度和过量的脂肪摄入,肥胖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癌症等慢性病在中年人群中逐年上升,有利于预防和改善这些疾病的功能性营养食品受到了中年消费者的欢迎。另外,近年来,美容保健、滋阴壮阳类保健品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已成为拉动保健品成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年人保健品市场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三)少年儿童

据统计,我国85万所中、小学校中的1.76亿在校学生中,其蛋白质、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B的摄取普遍不足,缺铁性贫血比例高达30%-40%。另外,少年儿童对健脑益智的需求也很大,因此,另一类不可忽视的保健品是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补充元素。

四、我国保健品市场的发展特点

目前我国生产的保健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代、第二代产品,且产品功能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减肥美容、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血脂、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胃肠道功能、延缓衰老、营养补剂(补充维生素)等功能板块上。在卫生部准予申报的22项保健功能中,具有免疫调节、调节血脂和抗疲劳3项功能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2/3。由产品功能分布可见我国保健品行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现象屡有发生。而从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纯天然、绿色环保型保健品具有更大市场空间,将成为未来保健品消费的主流。据预测,未来中国市场保健品的发展,产品功能将逐步分散,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具体来讲,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目前保健品企业二元化结构明显

目前,我国共有保健品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500多亿元。其中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只占1.45%,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1亿元的中型企业占38%,投资不足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占12.5%。这表明,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成规模的企业仍旧较少。在目前市场上除无锡健特生物有限公司、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杭州)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老山牌蜂王浆有限公司、南京中脉科技集团公司、大连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几家大的企业,其他更多的是规模不大、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企业,甚至多数企业缺乏自身的生产能力,仅以委托加工、销售为主,并且这些企业大部分出于维持生存状态。

(二)产品同质同类化现象严重

在目前的保健品市场中知名品牌少,产品同质同类化现象严重。在目前的保健品企业中,除部分品牌企业是自我研发、自我生产外,绝大多数中小(约占95%以上)企业走的都是产品或自行设计商标委托代加工的运行模式。故大部分企业产品质量差,品牌式规划发展少。

(三)产品的销售区域性特征明显

企业在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中,弱化全国性开发运营,而利用区域优势,集中人、财、物优势,做深、做透区域市场的运营模式非常明显。近年来在区域的运作中,几家大的区域性知名企业的业绩都不错。例如昂立在上海的年销售额在2.3-2.5亿,青春宝在浙江省的年销售额在4亿,老山牌蜂王浆在南京的销售额在8000万,九块九牌减肥茶在江苏的年销售额8000多万。这些企业几乎都是凭借产品在区域的优势公共关系、渠道网络、媒体等地区的资源优势,精耕细作、做深、做细区域市场。除“黄金搭档”

凭借脑白金强大的广告和品牌影响及网络优势强行铺开的全国市场之外,很少再出现全国性的产品。

第6篇

关键词:保健食品 监管 卫生监督

目前在市场上保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的保健食品在原料的供给、生产、加工等环节上与卫生监管存在不适应性。这就需要我们在传统的卫生监管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对监管的思路、手段、方式和方法上不断的更新,找到与现阶段适应的管理监督体系。

保健食品的概念

目前,国际上对保健食品并无统一的定义,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的看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称谓:在美国保健食品类的相关产品被称作膳食补充剂,在澳大利亚保健食品类的相关产品被称为补充医药产品,在欧共体与日本保健食品类的相关产品称为特殊营养食品,在德国将这类食品称之为改善食品,我国称为保健食品。2005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对保健食品进行了严格定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根据保健食品的定义,我国保健食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调节机体功能的保健食品。SFDA公布的保健食品有27种不同功能,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辅助降血压功能、减肥功能等。二是营养素补充剂,以补充一种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而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其目的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此类产品仅限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保健食品的本质仍然是食品,虽有调节人体某种机能的作用,但它不是人类赖以治疗疾病的物质。对于生理机能正常,想要维护健康或预防某种疾病的人来说,保健食品是一种营养补充剂。对于生理机能异常的人来说,保健食品可以调节某种生理机能、强化免疫系统。

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保健食品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若干次大起大落,从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中期的快速成长阶段,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末的发展阶段、03至08年的信任调整阶段,到2009年开始进入了有序发展的新阶段。经过一、二代的发展,也将迈入第三代,即保健食品不仅需要人体及动物实验证明该产品具有某项生理调节功能,更需查明具有该项保健功能因子的结构、含量、作用机理以及在食品中应有的稳定形态。

第一代保健食品,为初级保健食品,仅根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或强化的营养素来推知该类食品的功能,未经严格的实验证明或严格的科学论证。这代保健食品包括各类强化食品及滋补食品,如鳖精、蜂产品、乌骨鸡、螺旋藻等。

第二代保健食品,这代食品须经过动物或人体实验,证明其具有某种生理调节功能。第二代的保健食品比第一代保健食品有了较大的进步,其特定的功能有了科学的实验基础。我国卫生部审查批准的保健食品中大部分属于这一代产品。如三株口服液、脑黄金、脑白金、太太口服液等。

第三代保健食品,不仅其特定生理调节功能需经动物或人体实验,证明其明确可靠,而且还需确知有该项功能的功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及其含量。第三代保健食品具有功效成分明确,含量可以测定,作用机理清楚,研究资料充实,临床效果肯定等特点。如鱼油、多糖、大豆异黄酮、辅酶Q10等

而我国的保健食品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90年到98年,可以说是保健品新生进入,懵懂的老百姓为行业的虚假繁荣埋单;当时的代表产品有太阳神口服液、振华八五一、长寿长乐补酒、红桃K等等,到了96年的三株口服液到了顶峰,年销售80亿元,上述的任何一般产品高峰期一年都在五亿以上的市场份额,当时的保健品其实是中国一个畸形的产品保健药品的疯狂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98年到2002年,是群雄逐鹿的阶段;国家后来看保健市场实在难以控制,所以出台政策给保健药品进行五年的时间整改,到2002年彻底整改完毕,保健食品开始大肆报批。

第三个阶段是2003年到2007年,这是保健品市场的暗黑阶段,无论什么样的公司大家都在黎明前的黑暗里面摸索的过日子,03年的非典给了当时鼎盛的会销沉重的打击,这个阶段,任何一个营销模式,任何一个产品都真正的遇到了瓶颈。

第四个阶段2008年到未来的五年,这是市场重新洗牌的五年,随着新医改的出台,医疗体制的改革肯定会直接冲击和医疗息息相关的保健品市场。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内,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而各显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保健食品市场的繁荣。随着保健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为了能使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道路,2005年通过了保健食品GMP认证的企业为897家,2009年为1600余家,保健食品年产值1000多亿元,截止2010年12月底,我国已审批保健食品有10943个,其中国产保健食品10302个,进口保健食品641个。虽然在整个食品产业上万亿产值中保健食品所占的份量并不大,但是在近几年呈现出稳步增长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我国也已成为世界保健(功能)食品产业中重要原料供应国。1996年以后,我国出台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出台了《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和《直销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出台,使我国保健(功能)食品产业开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时期。

我国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

保健食品法律法规不健全,严重影响对保健食品的监管目前,《食品安全法》已经颁布实施,但是仅仅明确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保健食品实施严格监管,并未对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管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仍然没有出台,打击违法生产销售保健食品行为缺乏法律依据,严重影响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工作。

保健食品生产技术滞后,产品生产工艺缺乏稳定性保健食品大量低水平重复性仿制,使企业忽略了工艺稳定性研究的必要性,检测技术滞后为企业自检能力差,缺少专业的检验人员和检测设施;专业检测部门的检测手段落后、硬件条件不足;国家和相关管理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保健品的方向迷失,在本轮的国家机关各部委的机构调整中,原先对保健食品履行监管职能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新归属卫生部,同时政策和相关的法规也在调整之中。对保健食品而言,隐含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非法添加化学药物问题严重。在一些企业为突出产品的功效,违法在保健食品中添加一种活多种化学药物,如在减肥类保健产品中非法添加西布曲明,在抗疲劳保健产品中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在辅助降血糖产品中非法添加苯乙双胍,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认识混乱,保健知识匮乏目前,消费者对于保健食品缺乏清晰明确的认识,不知道保健食品是以调节机体功能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

过度的礼品诉求,现在的保健品企业患上了“礼品依赖症”,走进了礼品的“围城”而迷失了方向,甚至为了主打礼品市场而忽略了功能市场的培育,这无异于作茧自缚。

市场信用极低落,夸大宣传是保健品的顽疾,而保健品厂商又不愿正视或不敢正视这一问题。在老百姓的观念中,一不小心就会被保健品“忽悠”。

对我国保健食品监管的建议

尽快出善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保健食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存在许多的漏洞和矛盾,继续相关部门和专家讨论和制定出与现阶段想适应的法律法规。

尽量提高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门槛,严把注册关,首先要加强对企业研发试验过程中数据及资料真实性的审查,大力开展注册核查,严格把关注册;促进企业增加新保健食品的研发力度,提升新保健食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门槛;其次是药监部门要强化对保健食品安全性监测,于此同时,应该尽快开展批准文号清理以及再注册工作;再次是要尽快健全保健食品审评机制和退市的机制。

尽快完善保健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目前,我国对保健食品的检验检测是个盲区,要尽快完善保健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一是要成立食品检验机构,加强对保健食品的检验检测,尤其是对非常规质控项目和药品添加项目的检测;二是要完善对保健食品的抽验制度及检验机制,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保健食品要及时向依法设立的检测机构送检,充分发挥检验检测体系在保健食品监督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强化消费者保健意识,提高消费者健康素养水平,创建科普基地,在广大消费者中广泛开展营养保健知识和保健食品知识的普及宣传活动,有效提高市民的营养意识、健康意识。

政府、企业、研发机构等有关部门应群策群力,不断完善针对保健食品行业的应对措施,使我国的保健食品行业向着快速、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文献参考:

[1]刘双江,蒋卓勤,杨德胜.保健食品的现状和监管探讨[J].中药材,2006,4(3):404.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我国保健食品监管概况[EB/OL]..

[3]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现状[N].中国医药报,2010-01-21(6).

[4]屈学林,刘晓燕,徐宏楠.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农产品加工,2006(9):53-56

第7篇

【摘要】健康产业是联合国工业规划署认定的代表21世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朝阳产业。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把健康产业打造成国家支柱型战略产业之一。保健食品的科普宣传和经济的发展,使大家对保健食品的购买意愿及购买力大幅提高,我国老年化加剧、亚健康群体基数大及青少年儿童膳食营养不平衡为保健食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保健食品行业争愈来愈激烈。本文用PEST模型分析了影响整个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关键词】保健食品 PEST模型 宏观环境

保健食品行业在我国一直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 是指政治环境,E是指经济环境,S是指社会环境,T 是指技术环境。本文运用PEST分析模型对保健食品行业进行分析,希望能为该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一、PEST宏观环境分析

(一)企业面临的政治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保健食品逐渐兴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健食品拥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我国保健食品进驻门槛低,大量保健食品公司纷纷成立,导致了我国保健食品市场鱼龙混杂。从1996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规范保健食品市场。为了达到促进保健食品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的目的,我国实行了一系列规范政策,覆盖了保健食品的生产经营审批等环节。2000年撤销批号“药健字”实现药、食分流。2002年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规定了保健产品使用的原材料、辅料、填充材料标准。2003年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品批号改为“国食健字”,保健品有了明确的监管部门。2005年不仅简化了保健品审批程序,还在《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对保健品的注册制度进行了改革,取消终身注册制度,采用5 年审批一次的新制度,同年7月实施《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明确了保健品广告审查制度。2010年通过《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和《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规范了保健品审批、生产、监管环节及开始保护专利、反对不正当竞争。2011年6月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规定2314种添加剂的使用量、范围。2012年通过《关于印发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和命名指南的通知》整顿保健品命名不规范现象。

对我国目前保健食品政策分析得出,宏观调控政策的限制性条款不多,大部分政策将起到推动、促进、规范作用,有利于保健食品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

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环境良好,GDP增长率一度超过10%。在2015年以后,GDP增长率虽然破十,但一直维持在7%左右的稳定状态。经济的稳定为我们提供了购买力,这是一个相对理想和稳定的状态。而对保健食品市场前景预测理想。

(三)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分析

我国不仅人口老年化严重,而且有着老年化速度快、规模大和未富先老等严峻问题。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基数大。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已经突破2亿。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比重将突破20%。在老年保健食品市场购买力和购买欲望不变的条件下,人口数量决定着市场需求。我国老年保健食品拥有广阔的市场。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不断的增大,不健康的作息时间,使得我国24-45岁年龄段人群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使用保健产品改善亚健康状况。市场上对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保健产品需求与日俱增,主要集中在改善肠胃功能、缓解视疲劳、改善睡眠质量、减肥等方面。

在广大的青少年儿童人群中,由于挑食、厌食等原因导致的膳食营养摄入不均衡。父母对青少年儿童保健食品接纳程度高。国内十大城市统计得出数据:91%得青少年儿童,73%的老人和46%的中青年在使用保健食品。加之我国相关部门对保健产品的规范和引导,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禁止虚假宣传,多年来的健康教育宣传,使人逐渐开始信任保健食品,购买和使用保健产品。

(四)企业面临的技术环境分析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虚拟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传统的渠道正接受着网络购物的考验,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构建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冲击着传统的实体店。而保健食品由于其特殊兴,传统渠道虽然没有遭受重创,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可以说互联网技术对于保健食品营销渠道的影响巨大,网络购物平台使厂家直接把产品卖给消费者成为了现实,网上销售产品实现了产品推广的最大化。互联网渠道和传统渠道共同销售将成为大部分厂家的销售模式。

二、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保健品市场的宏观环境得出其宏观环境因素有利于产业的发展。相关支持性、规范性的宏观政策的出台;经济环境稳定;保健食品目标消费群体增加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成熟都利于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未来保健食品行业如何发展,笔者认为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考虑到宏观环境的有利因素,抓住时机,对产业规模扩大进行合理规划;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企业微观环境影响因素,不可盲目跟风。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生存、发展及壮大。

参考文献:

[1]郭欢. M中药养生保健品厂营销策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第8篇

《海南日报》消息 “用药当天见效……3天就有明显好转……10天症状消失……服用3个疗程几十年的老毛病就不见了。”翻开某药品公开的广告,3个“患者”用自述的方式吹嘘着药品的“神奇”疗效。

“这属于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针对类似违法药品广告在海南屡见不鲜的情况,海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绝对化夸大疗效违法广告的7个药品采取强制措施,暂停在全省范围销售。

此次被暂停销售的7个药品分别为:美乐力牌磷霉素氨丁三醇颗粒(标示生产单位:Zambon Switzerland Ltd.);藏克牌十五味龙胆花丸(标示生产单位:青海琦鹰汉藏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降糖宁胶囊(标示生产单位:吉林一晟达药业有限公司);三十六味消渴胶囊(标示生产单位:北海凯运药业有限公司);驱风通络药酒(标示生产单位:吉林省东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珍珠草牌乙肝舒康胶囊(标示生产单位:杨凌东科麦迪森制药有限公司);同仁堂痔疮止血颗粒(标示生产单位: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药品不良反应的青壮年超过六成

新华网消息 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日前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全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20岁至60岁的青壮年占了报告不良反应的六成以上。

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报告药品不良反应4648例,反应病例中年龄最小的为刚出生的新生儿,年龄最大者为百岁老人。按年龄统计,20岁至60岁的青壮年占60.15%,而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分别占17.64%和22.21%。

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主任李元启分析说,这主要是因为青壮年工作压力大,患病后急于求成,想迅速治好,时常不考虑病情实际情况选择风险较大的静脉滴注,而静脉滴注是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同时,一些患者觉得身体很好,为了达到“速治”目的,擅自加大服用药量或在静脉滴注时滴注过快,加大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我国抗生素使用率高,用量大,使用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多。监测显示,湖北今年上半年药品不良反应中,抗生素药品引发的不良反应占58.91%,长期蝉联“不良反应榜”榜首。李元启说,我国抗生素滥用、不合理使用情况严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气血固本口服液等上“黑榜”

《新闻晨报》消息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违法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其中,气血固本口服液、醒脑安神系列绿色中药、神阙贴、骨痛胡三帖等上“黑榜”。这些违法药品广告包括醒脑安神系列绿色中药、汝立康、克白灵、气血固本口服液等,其均为夸大产品功效。

违法医疗器械广告包括上海和味(源)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科康α波前列腺治疗仪、神阙贴、易泰宁胆石贴、骨痛胡三帖等,均为夸大产品功效。

另外,还有国欣胶囊、和格骨胶原2种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其均为夸大产品功效。目前,这些违法广告已经移送至同级工商部门处理。

选化妆品别上虚假夸大用语当

《中国中医药报》消息今年4月以来,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连续5个化妆品规范管理文件,尤其日前的《化妆品名称标签标识禁用语》(征求意见稿)明确禁止化妆品标识以虚假夸大用语误导消费者。这一监管力度可称得上是近年对化妆品市场的规范管理之最。但化妆品市场问题积累多年,规范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

事实上,多年来,专家们反复向消费者呼吁,要加强在购买、使用化妆品中的自我保护,但还是有很多些消费者受到损害。希望进一步引起消费者重视,使大家学会正确看待、选择化妆品,加强对自己健康的保护。

浙江药监局对3个违法广告保健食品实施暂停销售

第9篇

一、北京“同仁堂”成功拓展海外市场的策略

北京同仁堂集团自1992年建立以来,经过20年的改革发展,实现了从北京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跨越。形成了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拥有药品、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参茸饮片5大类1500余种产品。2011年,销售收入163亿元,在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64家药店和1家境外生产研发基地,产品销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同仁堂销售额超过200亿元,拥有职工2.1万人。同仁堂的金字招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同仁堂的经营理念密不可分。

(一) 传统加工炮制,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目前,同仁堂药品生产的大部分工序已实现机械化生产,但前期处理工序仍然沿用传统的加工炮制方法,保持着人工挑拣原料、去毛、去刺等传统手工操作,去除非药用部分。虽然传统加工炮制法耗人力、物力,成本较高,但同仁堂注重药品质量。“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制药理念是同仁堂文化的理念。与此同时,同仁堂的生产管理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执行,所有的原料都严格按“上等、纯净、地道”的标准下料。在质量的把控上,同仁堂设立专家小组,采用传统的经验鉴别与现代化检测设备相结合的形式对原材料进行把关。到2012年底,公司共有药品、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4大类产品1454种。

(二)注重产品研发,积极申请专利,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同仁堂自1988年申请第一项专利至2012年5月,共有229项专利(均为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86项,占总专利的38%;实用新型专利21项,占总专利的9%;外观设计专利122项,占总专利的53%。专利申报从法律层面有效的保护了同仁堂的知识产权,为企业先进技术、成果的保护、维护、提升和发展同仁堂品牌奠定了坚实的科研支撑基础,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团研发中心申报的“一种清咽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授权并取得发明专利证书。该产品自2009年上市后,凭借其天然的纯中药成分,无糖配方和迅速利咽的保健效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此外,同仁堂积极注册商标,在国内申请注册商标110个;国际上,同仁堂商标已经参加了马德里协议国和巴黎公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并在台湾进行了第一个大陆商标的注册,这些都为同仁堂的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勇于“出海”,建立全球营销网络

同仁堂拓展海外市场,走的是海外建店的道路,采取的是“自产自销、无中间商”的直营终端销售模式。名店、名药、名医三位一体与“以医带药”,是同仁堂独特的海外经营方式。2003年在香港注册成立“北京同仁堂国际有限公司”后,以“站稳亚洲、迈进欧洲、渗透美洲、开辟大洋洲”为策略,同仁堂开始把重心放在亚洲市场,特别是华人文化接受度较高的国家,这种务实的做法很快在东南亚地区收到了成效。马来西亚吉隆坡分店当地人要提前一周预约才能轮到大夫坐诊抓药,煎药机昼夜不停运转都难以满足需求,在亚洲市场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了海外整体销售的90%。对于欧洲市场,同仁堂则先传播文化,再进行产业布局。比如门店从装修布置到定期讲座的文化营销、中医中药的文化博物馆、针灸的推广,以及联合孔子文化学院进行联合推广等,都是同仁堂“出海”的策略。据了解,目前同仁堂在海内外共拥有1600多家门店。

(四)投资建立卫星电视频道,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为了向海外宣传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和北京同仁堂文化,进一步扩大中国医药文化在海外的影响,提高同仁堂品牌的价值,同仁堂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亚太卫视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1000万港元在香港成立北京同仁堂传媒(香港)有限公司。合资公司将建设和经营北京同仁堂保健、养生海外卫星电视频道,电视节目信号覆盖数十个国家,向世界宣传中医药文化、北京同仁堂中医药历史,介绍中医药知识,提供中医药服务,推广同仁堂品牌和健康养生理念,不断提高同仁堂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同仁堂”,到“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北京同仁堂国际化品牌战略理念不断深化,“文化先行”让同仁堂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五)建立生产研发基地,保证产能充足

目前由于同仁堂销售大于生产,一些药品常断货,为了缓解产能不足的短板,同仁堂扩大了生产基地,在北京大兴和亦庄投资30多亿元建立生产基地,投资面积达650亩。该基地将成为同仁堂现代化产业园,基地内包含口服液基地、现代研发基地等等。至此,同仁堂在北京大兴、亦庄、刘家窑、通州、昌平拥有5个生产基地,75条通过国内外GMP认证的生产线,生产工艺和工装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集团还会以唐山做阿胶产业项目试点,将在河北安国、安徽亳州两个“药都”建立中药集散基地,在当地完成药材非药用部位的前处理。

二、我国保健品市场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产品包装过度,以次充好

目前,我国药品、保健品的过度包装现象非常突出,有些保健品包装故意多加包装层数,加厚衬垫,使包装体积过大,而实际药品、保健品却很少,包装所用的材料超出正常用材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有些药品、保健品包装外观设计得华丽、精美,用这种过于夸大的外表,错误地引导消费者,使其觉得物有所值。还有的产品急功近利,跟风模仿,追逐短利导致恶性竞争肆虐横行,如用普通人参加胶水拼接而成的“野生参”,浸水后能搓出一团泥巴的“冬虫夏草”,腹腔中灌入了石灰粉的“海马”,色素染成的“血燕”,硫磺熏制的“白参”……这样的保健品让消费者难辩真假,同时也损害了我国保健品在海外市场的美誉度。

(二)盲目生产研发,市场产能严重过剩

由于人们对于保健品的需求急剧增加,使得生产厂家为了能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而盲目地加快生产,而对于保健品的实质功能方面的提高越来越不受重视,使保健品长期处于低端发展的状态。其次,保健品市场的迅速膨胀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企图从中分一杯羹,产生了许多生产技术低下的小型保健品厂家。这类厂商由于缺乏保健食品药品的基本知识,只是一味跟风生产,导致中国的保健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例如,目前,我国灵芝年产量已超过1万吨,灵芝孢子粉产量已超过600吨,东北长白山及大兴安岭地区业已建成各自的灵芝栽培基地,但目前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南方省份及河南等中部省均在发展灵芝产业,造成了产品的积压。此外,作为维生素C生产大国,我国拥有全球90%的生产能力,出口量已占到全球市场80%的份额,东北制药、华北制药、石药集团、江山制药和后起之秀山东鲁维制药都是生产大户,产品的严重过剩造成了出口价格的乱象。

(三)短线操作,急功近利,缺乏品牌战略

目前保健品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浮躁气氛充斥整个行业。商家重效益轻诚信、重利益轻责任的现象日益严重,经营观念变得不再规范,品牌意识淡忘,无暇顾及产品品牌与战略,趋利主义盛行,“短平快”成为企业经营的主导思想。同时,多头监管的体制导致了信息不畅和移送不及时,衔接疏漏和推卸责任的行政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使得虚假广告屡禁不止。比如,保健品广告未经批准擅自、保健品广告篡改审批内容、广告变相宣传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广告中往往含有“绝对管用”、“无效退款”等词语,并以专家和消费者的名义来证明其有效性,以看似真实的事例来欺骗消费者。大量保健食品的虚假广告不断涌现在媒体上,把本是伪科学的技术手段冠以一些新科学、新名词、新理论蒙蔽消费者。

(四)企业规模较小,研发投入不足

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2/3以上为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没有研发能力,造成产品创新周期长,缺乏市场控制力。据了解,我国保健品研发投入仅仅占销售收入的1.5%左右,其资金的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市场推广上。而国外保健品企业都有自己专门的研发队伍,其研究人员大多既是医学领域的专家又懂保健品销售市场,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研发出某种产品,然后不断地研究市场并对其加以改进。我国在产品质量以及科技含量上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无专利竞争力和垄断格局,产品品质整体低劣,品质堪忧;此外,我国保健品企业创新缺乏动力,对知识产权保护不重视,致使我国保健品生产企业陷入困境。所以我国保健品从产品竞争到服务竞争再到价值链竞争,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技术性壁垒阻碍了保健品出口步伐

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对我国中药类保健品均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技术标准。在法律法规方面,保健食品在欧美国家一般都是按照食品标准进行管制和要求,能否进入市场仍取决于主管部门对该产品的认识,以及产品标签中的功效说明。而各国法规变化时有发生,对我国保健品出口影响较大;在认证制度方面,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HACCP、ISO9000 等质量体系标准规范保健品的生产;其次,犹太认证、清真认证等也成为部分市场进入的要求。不统一的认证制度,也使得企业要进行多种认证才能进入目标市场,认证导致的成本增加也成为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顾虑。在包装和标签方面,欧美国家对食品的包装及标签有明确地规定,任何保健产品的包装标签不符合要求的将会被扣留,进而要求改进、退回或销毁。而我国出口中药类保健品的包装五花八门,如有些包装计量单位仍用我国传统的重量单位“钱”,而非国际上通用的“克”,产品时常遭遇退回;在质量控制、杂质检测方面,各国对保健品含量及杂质限量所制定标准的侧重点和细则均有所不同。个别国家以保证产品质量为由,制定的限量指标存在国内、国外不一致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保健品的出口。此外,保健品出口还受到绿色壁垒等限制。

(六)保健食品法律、法规滞后

相对保健品市场强劲的发展态势,国内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比较滞后,存在空白点。2003年,保健食品的注册职能移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启动了保健食品注册工作。2005年,《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保健食品现场核查规定》、《营养素补充剂申报与审评规定》等8个相关规定陆续出台,《保健食品命名规定》等保健食品注册管理的配套文件也同时实施。2008年,保健食品的卫生监管职能由卫生部移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9年,《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保健食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行严格监管。然而,随着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依据食品卫生法制定的保健食品管理规定退出历史舞台。在当前新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导致了目前保健品市场的监管无适用法规可依,监管保健食品职能部门如何履职成为难题。质量控制体系宽松,产品粗制滥造,致使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弱,产品短命便是必然。

三、北京“同仁堂”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保健品拓展海外市场的几点启示

第一,做大做强保健品“中国制造”的名片。国内企业做保健品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但由于市场上缺少能让消费者长久信任的品牌,我国保健产品大多面临昙花一现的结局。所以我国保健品应在加工工艺和质量管理上下功夫,打造“中国制造”的名片。国内一些老品牌中药企业已经开始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比如,东阿阿胶开展的“复方阿胶浆指纹图谱研究”、“阿胶DNA鉴别及有效成分”、“胶原蛋白研究分析及驴骨胶原蛋白及其活性肽的开发研究”等课题,不仅将企业已有的保健品进行了质量提升,而且为未来保健品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奠定了产品的品牌效应。如我国的天士力保健品公司,2011年6800万美元的出口额中,5800万美元属于健康产品,公司主打的保健产品帝泊洱普洱因子健康饮品含有钙镁等20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各项指标均符合德国(BGB1.1,S.1036)和欧盟(80/777/EEC)矿泉水标准,并与产于阿尔卑斯山的世界著名品牌伏维克(Volvic)矿泉水水源极为相近,选用云南省普洱市高海拔优质大叶种普洱茶为原料,制成有益人体健康的普洱茶精华,受到海外市场的欢迎,销售额已达4亿元人民币。

第二,传播健康文化理念,造势国际市场。做保健品营销,首先要做健康理论的营销。我国天狮集团在保健品的国际营销方面就赢得了市场。其投资的泰济生健康管理中心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设备总投资达到2.5亿元人民币。以“治未病”为目标,本着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养生原则,以最新健康管理理念和中华优秀传统养生理念为依托,向全球高端客户提供全面的、高端的、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在其健康管理中心的营业仪式上,国际国内的专家学者齐聚发言,轰动一时。英国《泰晤士报》、乌克兰商业杂志《BUSINESS》、南非BizCommunity website网站、新加坡《新健康100》杂志、印度尼西亚《KOMPAS报》、委内瑞拉《企业家报》等众多国外知名媒体纷纷对天狮“大健康产业”进行深度报道,让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飚升。此外,天狮集团每年邀请外籍员工来中国总部两次,组织专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专门向他们讲授孔子、孟子的国学之道,谈中国5000年的养生之道,讲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东方文化,通过每一个细微的渠道,让人了解天狮的产品和养生文化。

第10篇

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工作汇报

为规范保健品市场经营秩序,治理保健品乱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按照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以下简称“百日行动”)方案和工作部署,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多次召开会议,对百日行动这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组织执法人员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整治工作。下面就目前新华区百日行动工作开展情况作一下汇报:

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工作取得成效。

1、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安排保健品市场“百日行动”工作。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百日行动”的重要意义,成立了区“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强化对全区保健品市场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将欺诈、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等保健品违法行为作为集中打击清理整顿的重点,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禁止传销条例》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扰乱市场秩序和欺诈消费者等各类违法行为,努力集中查办、曝光一批违法典型案件,形成高压态势,有效地遏制了保健品市场的乱象。同时建立了工作台账,层次压实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2、强化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在辖区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大中型专业市场悬挂横幅16条、宣传标语300幅,并利用辖区经营户门头电子屏、沿街商铺屏幕播放“百日行动”宣传标语,在各个市场监督管理所及行政审批大厅市场监管窗口发放整治保健市场乱象宣传彩页2000张,大力宣传整治保健市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3、加强市场监管,严打违法行为。我局辖区现排查保健品经营户70户。截止目前,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26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60余台次,检查社区、公园、市场等密集场所22个,检查宾馆、酒店28家,排查保健类食品违法经营线索 26条,现已立案9起,如:发现的“香深艾宝保健馆”销售的保健用品及宣传材料;我局执法人员在市场巡查中发现的当事人销售的“陕富小麦胚芽粉”,均涉嫌虚假宣传,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4、畅通维权渠道,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协会的申诉、投诉和举报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依法处理消费纠纷,动员消费者积极检举揭发有问题的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及时妥善处理处理消费者购买保健品、保健器械的投诉举报,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对一经查实的违法案件,从严从重查处,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净化保健市场,让不合格的保健产品没有消费市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深入人心,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人人尽知的氛围,加大群众监督和举报力度。

2、继续加大排查力度,发现有问题的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及时查处,重大案件及时移交相关部门查处,努力营造一个让广大人民群众放心的保健品市场。

3、加强与个部门相互协作,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坚决打赢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攻坚战。

第11篇

继续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严格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部门联合协作能力,强化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管,确保无缝衔接。探索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确保食品安全各项工作不弱化、不留白、无死角。加快研究制定食品安全职责分工与责任追究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各街乡、各部门的监管责任,不断巩固与发展我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势头。

二、落实质量安全责任,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

按照市统一部署,全区从稳定与发展出发,立足长远,突出“智慧型城市”特点,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遵守“强化机制、控制源头、突出特色、惠及群众”的基本建设原则,按照市总体计划和目标任务分解方案,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负责、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形式,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建设工作。继续开展食品安全示范街道、示范企业创建、食品安全网络建设等工作。

三、开展小餐饮规范管理和专项整治活动

按照市小餐饮、饮食摊点、建筑工地食堂等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开展监督管理,不断改善餐饮单位的卫生条件和硬件设施,落实餐饮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重点解决早点食品、小摊点食品、路边小吃店、建筑工地食堂等卫生条件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漠、食品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各街乡、各部门要以“政府推动、部门联动、规范经营、有效监管”为手段,按照整治方案要求和执行标准,负责做好小餐饮食品安全整治和监管工作。

四、深化治理整顿,牢抓关键环节与品种监管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强化源头治理,严格农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和生鲜乳收购站的监管;严格食品生产许可,强化企业质量安全生产责任意识,重点做好乳制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与检测,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与备案;健全食品市场主体准入机制,加强食品质量抽检和监测,加大食品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严格落实餐饮服务许可及公示制度,进一步推进小餐饮、各类学校食堂的量化分级管理。加大餐饮环节食品监督抽检力度,及时公布抽检结果。继续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加快全市肉源追溯系统平台的建设,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强屠宰加工环节管理,切实保障肉品质量安全;针对小餐饮、小作坊、小摊贩等经营业态,各街乡、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拿出具体整顿目标和计划,确保取得长效。

五、开展专项整治,保持高压态势,建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预防惩治体系

深入贯彻全国食安办、省市会议精神,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为突破口,重点治理整顿问题多发场所、单位和监管薄弱领域以及重点品种。整治活动要以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季节性、节日性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城乡结合部、社区和学校周边地区为重点区域,以食品小作坊、小食杂店、饮食小摊点为重点对象,针对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行业潜在问题,采取“区食安会统一协调,各部门联合行动”方式,继续开展“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瘦肉精”、“地沟油”等专项整治与案件查处工作;加强保健食品综合治理,着力整治制售假劣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夸大宣传保健食品功能等行为。各部门要加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力度,强化行政案件与司法案件的依法衔接,对构成犯罪的食品安全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形成惩治食品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六、进一步强化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坚持“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管理机制,强化企业自身质量管理和诚信意识,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实施危险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推动企业质量档案、监管档案建设工作,实施“黑名单”和企业约谈机制,严格落实企业退市机制,促进食品行业稳步提高、良性发展。

七、加强食品综合检测和风险预警,加快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平台建设

加强综合检测,按照检测计划,全年重点增加食用油、熟肉制品、豆制品、水产品以及节令食品的抽检批次;完善食品安全评价和预警体系,配合建立统一协调的市区两级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系,全面掌握信息动态;加快全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化步伐,加快建立我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网络体系,提高全区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反应迅速、应对及时、控制有力、处置得当。

八、落实责任追究制,加大绩效考核力度

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和创建计划,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绩效考核制,坚决落实各街乡和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细化和量化对各街乡和各成员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指标,重点将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小餐饮规范管理与专项整治”、“人大一号议案办理”等工作纳入考核内容,不断创新食品安全监管特色,逐步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九、扎实做好宣传教育,鼓励社会诚信监督

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建设食品安全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改善食品安全诚信环境,培养食品安全诚信意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地、进农村、进机关活动,着力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提升群众运用法律器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不断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

第12篇

在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区食品药品监管局认真按照区委、区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部署,立足部门职能,深入基层调研,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质量。局领导和分管科室及时召开专项会议,对政府部门、基层企业和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总结和梳理,研究和推出了十项服务举措,并通过政务公开栏、业务受理窗口、局网站和有关媒体向社会和群众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升部门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力地推动公共服务型机关建设。

一、推进阳光行政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在本局网站将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条件、审批程序、时限进行细化公布,市民可以通过网站办事指南或下载中心进入,查询相关相应内容并下载申请表格;同时利用局网站对新开办和注销的药品、保健食品零售企业进行统一公告,扎实地推进阳光行政工作。

二、简化审批环节。局业务受理窗口将对外业务事项划分为即办件和承诺件两大类,对《药品经营许可证》、《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承诺件进行简化审批程序,受理后在承诺的期限内办结。对于企业注销、变更药学技术人员和卫生管理员等即办件,业务受理窗口收到申请材料后,符合条件的当场办结。努力实现综合受理的目标,做到“五办”,即资料齐全的马上办,资料不齐的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重大项目勤督办,确保群众办事更便捷。

三、积极试行“第一站式”服务。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在“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探索试行“第一站式”服务,即把药监部门看作是接受企业提交个案的第一个服务窗口,随时关注和跟踪个案在政府各相关责任部门间的传递程序、办理进度及对当事人的意见反馈,对审批窗口设置和流程设计提出改善建议,提高并联审批制度效能,实现更高目标的“行政提速,服务提质”。

四、完善业务受理窗口服务。业务受理窗口拟推出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以及联合服务等全方位服务惠民措施,更好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对一些上班时间没空或残疾、孤寡等人士可以电话预约,让办事人员上门服务或在窗口延时服务。

五、免费鉴别假劣药品。充分发挥本部门药学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对有药品真伪鉴别需要的群众本局业务人员将随时接办,免费帮助群众对购买药品的真假和伪劣进行鉴别和提供咨询。

六、送知识到基层。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五进”活动,将食品药品安全送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机关。

七、监管检查公开透明化。制订《药械经营企业诚信监督检查制》,对监管对象进行相应划分,提出不同检查要求,重点就检查职责、检查方式、检查标准、检查程序、检查要点、检查纪律等作明确规定和公开说明,涉药单位随时可进行对照提出异议,尽可能避免监督检查的随意性,维护监管对象的知情权。

八、积极探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一是在着手解决当前食品安全具体问题的同时,逐步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二是以高质量创建为要求,加快推进北滘“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工作,迎接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的验收工作。三是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和农村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的建设,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突出抓好分散在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作坊、小商店、小食品店、小餐馆和集体食堂的规范和整治,抓好专项整治自查和验收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四是组织各职能部门以宣传贯彻《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为契机,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4月份出台《顺德区宣传贯彻〈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工作方案》,继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大型广场咨询、食品安全知识“三进”(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形成食品安全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五是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力度。

九、稽查执法注重“人性化”。执法人员执法时必须主动出示执法证件,对相对人说明执法原因、要求等相关情况,告知其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执法人员检查、执法时要积极向监管相对人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管相对人的合法经营意识;处理案件时,对被调查人签收的文书,尽量由执法人员上门送达,减少被调查人来回跑药监局办理签收的麻烦。

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把机关效能建设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制定《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和《*8年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深入开展以“廉政、效能、服务”为主题的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继续推进“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强化队伍“执政为民、服务优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全面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提升科学监管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学习教育、制度管理、监督检查、机关效能建设、纠正不正之风、严查违纪行为等举措,加强机关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打造一支廉洁勤政、业务精通、作风优良、为民服务的药监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