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管理基本要求

档案管理基本要求

时间:2023-06-02 09:22: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管理基本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档案管理基本要求

第1篇

(水利部海委漳卫南运河临西河务局河北临西054900)

【摘要】本文从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基本要求、核心内容和管理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核心内容;管理措施

WATER records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s basic analysis

Gao Li-hui

(MWR IOC Zhangweinan Bureau from Pro WestLinxiHebei054900)

【Abstract】From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water conservancy archives management, the core content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hree aspects of the specific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Key words】WATER;File management;The core;Management measures

1. 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基本要求

水利工程档案是水利工程在前期、实施、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档案法规要求,做好水利工程档案工作,是工程参建各方共同的职责和任务,是维护国家利益,保护自已合法权益,提高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的需要。水利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审计工作的依据、是工程验收的依据、是质量评定的依据、是工程建设质量查、改的依据和凭证。

1.1档案管理的依据和竣工验收

水利档案管理的依据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05]480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管理办法》》(水办〔2008〕336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30号令);《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 2008);《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暂行办法》(水监[2003]370号);《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令第279号)。竣工验收主要是资料的验收:法人验收,政府验收,工程档案资料的验收﹙要求作专项验收﹚。工程档案要求真实、完整、准确、系统。真实是要求没有虚假的资料;完整是要求工程档案资料不能缺项,即所有应归档材料的类项必须齐全;准确是指档案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准确,其中包括文字、数字、图形都要准确,特别是竣工图要能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系统是指所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应保持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相关的文件材料要尽量放在一起,特别要注意工程项目文件材料的成套性。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电子文件的归档反映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图片、照片、录音、录像等声像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都是工程档案的重要内容,应做好这部分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关键是要及时整理,要将不同种类(照片或录像)的声像或电子材料分别立卷。

1.2水利工程档案的归档范围与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附件一)执行,工程档案保管期限定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永久为50年以上,长期为15~50年、短期为15年以下,长期保存的档案实际保管期限不得超于工程项目的实际寿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必须完整、准确、系统,应归文件材料应字迹清楚、图面整洁、签字手续完备,所有归档材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和红墨水等易退色材料书写,档案整理应有科学的分类方案,案卷质量符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

1.3档案资料验收与移交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在组织水利工程验收时,须通知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作为验收委员会成员负责工程档案的验收工作,工程竣工验收前,项目法人应组织参建单位对所承担的工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进行认真检查,确认已达到规范要求后,写出自检报告,在申请工程验收时,一并报上。实行总承包的,应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向建设与管理单位移交;实行分包的,应由各承包单位向建设单位移交,或由建设单位委托一个承包单位汇总后,再向建设与管理单位移交;实行监理制度的,应由监理部门负责审查合格后,再由各有关单位向建设与管理单位移交;审查与移交均应履行签字手续。移交与接收工程档案资料的时间,应视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单位工程完工后,就应完成有关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随后即可进行档案资料移交与接收工作。

2.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管理措施

建设工程资料是工程建设从项目的提出、筹备、勘测、设计、施工到竣工投产等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图纸、图表、计算材料、声像材料等各种形式的信息总和,简称为工程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准备阶段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等。建设工程资料,是建设工程合法身份与合格质量的证明文件,是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的必备文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维修、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参建各方都负有收集、整理、签署、核查工程资料的责任。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必须重视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因此,我们应当规范工程资料的管理,将工程资料视为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甚至是工程质量的组成部分。

2.1水利工程档案的核心内容。

(1)工程准备阶段资料:是指工程在立项、审批、征地、勘察、设计、招投标、开工审批及工程概预算等工程准备阶段形成的资料,由建设单位提供。

(2)施工资料:是指施工单位在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应由施工单位负责形成。主要包括单位工程整体管理与验收资料、施工管理资料、施工技术资料、施工测量记录、施工物资资料、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等。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将施工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3)监理资料:是指监理单位在工程设计、施工等监理过程中形成的资料,主要包括监理管理资料、监理工作记录、竣工验收资料和其它资料等。监理资料由监理单位负责完成,工程竣工后,监理单位应按规定将监理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4)竣工验收资料:是指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活动中形成的资料。包括工程验收总结、竣工验收记录、财务文件和声像、缩微、电子档案等。

2.2工程资料的管理职责。

(1)工程资料的形成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工程合同和设计文件等规定。

(2)参建单位应将工程资料的形成和积累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

(3)工程资料应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并按规定进行移交。资料组卷与资料份数应符合规定。

(4)工程资料应实行分级管理,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主管(技术)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工程资料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建设过程中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审核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并按规定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

(5)工程各参建单位应确保各自所形成的资料的真实、有效、完整和齐全。对工程资料进行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等现象,应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3水保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对策。

(1)没有统一的水土保持档案分类标准和编码体系,档案资料调阅、调集或查询困难,档案信息利用率低,或大部分既有资料未归档、建档。

(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多头管理现象普遍存在,档案资料分布散乱。

(3)档案管理人员匮乏。

(4)未实行专业化管理,档案资料保管或存储的软、硬件条件差,档案资料破损现象严重。

(5)法制意识不强,档案管理工作未引起各地的重视,也无专项经费投入,制约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2.4规范水土保持档案管理的必要性是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水土保持决策科学化、水土保持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以及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需要。规范水土保持档案管理的对策应建立水土保持档案资料库,进行统一档案编码和密级标准,建立水土保持档案管理体系,提高档案法律意识,建立并完善水土保持档案管理制度,培养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水土保持档案管理队伍。挖掘档案资料潜力,为水土保持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3. 总结

水利工程资料管理必须纳入项目管理的程序中,资料员应参与生产过程,及时掌握施工管理信息,便于对资料的管理监控。工程资料的收集必须与实际施工进度同步。对所提供的资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结算工程款。按质量验收记录、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工程安全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和主要功能检查资料等划分,同类资料按产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根据实际条件,配备必要的存放资料的箱柜存放资料,并注意做到防火、防蛀、防霉。规定移交、归档。按时移交给公司、建设单位和城建档案部门。

参考文献

[1]梁静.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与发展J.湖南水利水电,2008,(4):78~79.

[2]曹良珍.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4):23~25.

第2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职院校;人事档案

引言

人事档案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重要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事档案从纸质向电子化的转变不仅形成了新的档案管理形式,也对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着严峻的转型,职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双重作用促使学校积极调整档案管理理念,以形成完善、健全的信息服务体系。

1更新管理理念,适应信息化档案管理变革

随着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的建立与完善,传统档案管理理念与现代化管理工作之间的冲突也逐渐显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打破保守封闭的管理理念束缚,构建开放管理模式也成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基本前提。在信息化档案管理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打破学校的边界,扩大档案服务范围,利用档案资源优势建立动态化的人事档案资料,将人员的各类信息纳入系统管理中来,并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以供相关部门的参考与使用。

2建立档案管理标准,推动信息资源共享

在信息时代,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体现,也是高职院校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的基本要求。信息共享需要建立规范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高职院校在优化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电子档案进行调整与完善,为人事档案资源共享做好准备。高职院校建立标准化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建立管理性标准规范。安全高校的档案管理是确保档案资源利用的前提,对于人事档案而言,形成管理性标准规范也是保护个人隐私的需要。目前我国针对信息安全管理需要建立了相关管理条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高职院校应基于相关规定建立信息管理标准化体系,加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以提高档案管理效率。(2)建立业务性标准规范。业务性标准规范是基于业务处理要求形成的基本规范,包括电子文件、档案的术语标准及管理规范,以及档案在信息化建设中形成的术语标准、资源标识、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格式等,高职院校在人事档案优化的过程中,应根据业务需要,对档案内容进行提炼与完善,并形成符合档案信息系统的资源,为人事档案的整合与存储提供依据。(3)建立技术性标准规范。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风险也不断增加,技术人员需要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电子文件的存储、压缩格式进行规范化处理,并通过加密处理,形成规范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人事档案资源共享的安全性与有效性[1]。

3引入网络技术,完善档案网络服务平台

以单机和局域网组成的档案信息管理平台通常只能满足高职院校自身对人事档案的应用需求,难以从社会化服务的角度体现档案资源的价值。因此,高职院校在信息化背景下,应积极引入网络技术,打造开放性的网络服务平台,为高职院校的人才供给与市场人才需求建立联系,推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高职院校在档案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中,应依托网络技术,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1)明确网络服务平台的使用范围。技术人员应根据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特点,明确网络站点的目的以及用户的类型;利用关键信息,如学生的基本资料、学科成绩、职业资格等建立逻辑结构,并形成网络服务平台的基本框架,提高档案信息网络服务的精准性[2]。(2)确定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技术人员不仅要从高职院校内部需求确定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查询提出的要求,还需结合市场竞争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人事档案提出的要求,通过技术手段确定档案网络服务平台的整体风格,兼顾不同服务对象的信息查询与应用的需要,体现个性化服务特点。(3)完善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块,包括用户注册,即高职院校师生以及非校内用户通过界面指导实现身份录入,进而启动人事档案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档案资源的在线利用;信息查询,即根据用户身份,提供不同类型信息,根据开放与非开放的区别,提高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保护相关人员隐私;用户服务,即系统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注销用户、删除资料、修改资料、接收信息、刊登资料等服务,确保用户能够实现信息处理,同时呈现更加完善、可靠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源[3]。

4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大数据管理平台

在信息化档案管理过程中,依托“互联网+”模式,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并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对大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成为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方向。高职院校具备明显的档案资源优势,但是在传统管理模式中,这一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实际的应用价值。在大数据背景下,学校可以利用网络系统平台,将档案转化为开发的数据资源,而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建立可视的数据模型,从而更加直观立体地反映个人的基本信息,凸显其优势,并预测发展方向。这无论是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还是企业的人才选择都是十分重要的。高职院校在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需从以下几点入手:(1)建立数据库。从人事档案到大数据资源,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进行转化。随着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推进,电子档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事档案存储的主要方式。基于此,学校可以将电子信息录入网络平台,并根据相应标准建立数据库,形成内容完善,逻辑清晰的大数据库,以供信息开发与利用。(2)建立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在数据资源利用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注重信息质量,利用技术手段建立安全防护机制,弥补信息系统漏洞,提高数据库安全性,确保相关模型分析的真实可靠。(3)引入信息化管理流程。在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中,高职院校应引入信息化流程,通过检索、收集、整理、统计、编研等功能,打造自动化数据处理平台,以挖掘大数据资源,提高大数据分析与利用效率。(4)完善数据处理与开发体系。立足高职院校以及社会发展需求,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大数据开发,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模型,为相关发展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4]。

5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信息时代,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打造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提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的管理人员,不仅从技术层面难以适应信息化管理环境,在思想认识层面也缺乏服务意识,导致高职院校的人事档案管理难以建立完善、主动的服务体系。因此,高职院校要依托信息化档案管理转型的机遇,实现对专业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1)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完整、真实、系统、安全是人事档案质量的基本要求,而要想达到这一标准,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在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其职业责任建立标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以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来。(2)培养管理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随着档案资源的开发,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的利用率也不断提高,而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应该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同时,兼顾整体管理效果,并通过团队合作不断完善档案服务体系。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加强管理团队培养,利用团队合作优化档案管理模式。(3)加强信息化管理技术技能的训练。高职院校应依托当前信息化档案管理平台,为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技能训练指导,例如结合专门的档案管理软件为管理人员设计技术培养方案,提高其软件操作能力,有效利用软件功能,降低档案管理的失误率。(4)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档案管理本身具有浓厚的服务色彩,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立足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对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打破传统管理理念的局限,从服务角度重新定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结合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将人事档案服务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并在实践中驱动管理人员改善服务;利用绩效评价评估社会体系建设效果,检验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并体现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服务职能。

第3篇

关键词: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电子档案文件数量急剧增加,因此利用网络对档案文件进行处理是人们简化程序的重要手段,档案部门应该在网络化、数字化等方面多做文章,在网络时代下,如何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部门要考虑的问题,根据许多档案专家的建议和多年的经验得知,档案工作主要遵循: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将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方针中,以档案建设作为基础,以建设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任务,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档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加强档案工作建设的基本方针

1.1 加快对档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前,档案部门内部要建设数字化档案馆,主要包括有检索工具的建设、相关制度的建设、档案馆库房建设、档案馆馆藏建设、以及专兼职档案干部的队伍建设等等。利用网络化资源,推进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档案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提高档案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程度。

1.2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要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之前档案馆的主要资料进行存储和管理,这些内容主要包括纸质档案、录音、录像、照片底片档案等等,要及时将这些内容进行分类并进行整理,将这些资料录入数字化馆藏建设当中。

1.3 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

加强档案馆的数字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对信息资源库的数据资源库建设,数据资源库是整个档案部门存储中心和资料汇总的处理中心,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网络技术,加快对数字馆目录数据库的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中检索服务质量,是档案部门进行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1.4 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归纳管理

档案部门要根据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加强对本单位电子文件的收入、分类、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保证各种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探寻电子文件的保管方法,利用有效的技术方法,制定电子文件的管理方法,实现电子文件处理计算机化、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

1.5 加强对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

电子文件是利用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为载体的磁性材料,它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它的内容涉及很广泛,主要的几大类包括:电子文书、电子文件、电子图纸等等,与传统的纸质文件相比,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电子文件的阅读必须要借助现代办公设备才可以使用;电子文件具有共享性,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 加强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基本措施

电子文件档案化的管理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电子文件档案化是基于传统文件档案化之上的,因此结合电子文件的本身特点,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及时的做好对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1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需要专门的技术型人才

传统的纸质档案是将已经处理好的文件,在获取这些文件中有价值的部分,然后对其进行收集,按照文件产生的时间和内容形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待处理完毕之后进行组卷保存,而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则是直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分类、组合,因此这就需要档案部门内部有专门的计算机人才对其进行专门的方案归类,并且要保证相关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1]。

2.2 加强对原有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

在档案部门内部,首先对一些学历较低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知识的补充,以此来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再者,要及时很据知识的更新,来增强其对应的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确保档案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档案部门要提高档案部门内部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保证档案工作的高效运行[2]。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3.1 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部门改革的重要工作

首先,对于大多数档案部门来说,档案内部中的有价值的资料只有齐全完整的进行归档和存档,这项工作才算真正的完成,如果没有对这些有价值的文件进行归档和存档,这就说明这些文件中的相关事项还没有完成,是档案工作的不完善性,这对于档案部门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再者,档案具有存史和凭证等主要的功能,是任何工作不可以替代的[3],例如在一个高校中,需要对学校的一个活动或重大事件进行记录,就必须要利用档案工作,一旦缺失了档案的记录,则会导致此所高校失去相关的历史。

3.2 充分利用档案工作的功能

例如对一个相关部门的中心任务进行档案工作的服务,就必须要讲究效益,尽可能将档案功能和作用中隐性状态转化为显性状态,围绕高校的中心任务做好服务[4]。

3.3 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对于档案部门来说也是一样,对于档案工作的改革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档案部门专业队伍的状况,因此要加强对档案部门内部专业人才的建设,为之后的档案工作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5]。

3.4 推进档案化信息建设是档案部门的必要措施

档案部门要利用当前信息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化管理档案文件的水平,推动档案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可以推动档案工作的建设,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档案部门在新时期下如何利用便捷高效的工作方式来简化工作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是档案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完善和推动信息化建设是档案部门保证工作高效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麾. 电子文件档案化是确保档案管理完整与安全的必由之路[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387.

[2]蔡艳莉. 办公自动化环境下高校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研究[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68-71.

[3]何嘉荪,史习人,章燕华. 后保管时代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简评文件构成要素论[J]. 档案学研究,2010,01:4-8.

第4篇

专门档案是人们通过创造性劳动选取并保存下来以备查考的各种专门文件有机体系的总称。专门文件是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从事某些专业性活动中,为了实现相关的职能目标而制作和使用的,具有比较稳定的文种和记录目的的各种载体类型的数据、信息记录。专门档案是档案家族中的一大门类,它有专门的形成领域,比较稳定的文件名称、格式、各自独立的整理和管理方法,专门档案的形成规律不同于普通档案。

专门档案管理是人们为了有效地收集、加工和利用专门档案数据和信息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专门档案管理的一般规则,是以档案工作基本原则为指导,充分考虑专门档案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以及专门档案信息用户的需要等方面的因素来设计的。我们社会的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游戏规则 ”这个规则可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相关行为人从事某项工作活动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保证组织目标或系统目标的实现。

一 、前端控制规则

专门档案是一种现实性很强的专业管理工具。它是有关专业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行的生命线。没有专门档案就没有这些管理系统。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现代化的专业信息系统,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正确的开发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做好专门档案的管理工作。

专门档案的前端控制规则,是一种有效解决专门档案质量问题,保证其工具意义的必要思想和行为准则。它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参与专门文件和记录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专门档案的管理主体必须积极参与有关专业系统开发前的论证和设计工作,帮助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人员选择和制定符合专门档案管理要求的规范和标准。

第二,参与专门文件和记录的维护管理。专门档案的管理主体必须积极参与专门文件和记录的维护管理工作,监督有关人员做好专门文件和记录的修改工作,以便保证它们的质量和利用价值,防止给日后的专业性活动造成混乱和损失。

第三,参与专门文件和记录的跟踪管理活动。我们应当把专门档案的结果管理模式转变为过程管理模式,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监控专门文件和记录的形成过程、平时的存储保存和加工整序过程、鉴选归档过程。

第四,参与专门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制度建设。一套专门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制度是有效实施专门档案管理前端控制规则的必要保证,否则,前端控制活动就会流于形式。

二、连续性和整体性规则

专门档案的管理是一个以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连续性整体活动过程。从事专门档案管理必须要坚持连续性和整体性原则。

首先,根据本单位专门档案的管理目标设计连续性的整体工作方案。在专门档案的管理实践中,有关社会主体要根据自身的专门档案的具体管理目标,制定出相应的专门文档的管理方案,以便保证整个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并保证专门档案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但是,我们也在实践中发现,一些单位的专门档案管理却选择了相反的工作步骤,即先派一些专门档案管理人员去学习有关单位的先进的管理经验,然后再照搬过来,开展本单位的专门档案管理方案的设计工作。诚然,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案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学习者应当知道所学到的那些专门档案管理方案是有关单位根据自己的专门档案管理目标而设计的,而不是根据学习者所在的单位的管理目标设计的。

其次,根据本单位专门档案管理目标的变动情况修正专门档案的管理方案。专门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规则就是要求专门档案的管理者根据管理目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对专门档案的管理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三、 安全性和效益性规则

专门档案管理的安全性规则要求专门档案的管理主体必须保证专门档案的实体安全,保证专门档案数据和信息的可存取性,保证专门档案内容的安全。保证专门档案的实体安全是安全性规则的最基本要求。专门档案的实体安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专门档案的数量应当齐全完整,二是专门档案应当是一个由专门文件和记录构成的有机体系。保证专门档案数据和信息的可存取性,也是专门档案管理安全性规则的一项重要要求。如果专门档案的内容数据和信息无法正常存取,那么它的可据性和可靠性就无法保证,所以在专门档案的管理实践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无法存取的“死文档”的出现,保证专门档案的内容安全,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保证需要控制使用的专门档案内容数据和信息不被非法查阅或访问,确保专门档案的内容不失密、不泄密:二是保证专门档案的内容不含有病毒。

专门档案管理的效益性规则要求专门档案的管理主体不要压制专门档案合理作用的发挥,不要使专门档案这种宝贵资源闲置,同时要使投入和效益成正比,否则将会造成这种管理活动的效益低下。如果专门档案的管理主体通过不适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限制和阻碍了专门档案信息价值的实现,影响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那么就必然会造成专门档案管理效益的低下,甚至无效益而言,并最终使这项管理活动失去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专门档案的管理必须讲求效益,档案工作者应当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智慧,为专门档案价值的实现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条件。专门档案管理还要注意投入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一旦发现我们的某种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经济投入(包括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不能达到预期的良好的管理效益时,就应及时诊断,找出症结,并采取切实的政改措施。那种追求时髦、不问效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必须得到及时纠正,否则就会给国家、集体造成更大的损失。

四、继承性和创新性规则

第5篇

摘要档案管理是功夫在当下、受益在未来的工作。如何结合自身特点与条件,利用信息技术因需制宜地制定出企业档案管理体系是企业档案工作的首要任务,而档案分类是其核心内容。

关键词档案 大流水分类 实践

一、档案分类概述

(一)档案分类的基本要求、标准

全宗内档案的分类要根据每一个立档单位档案的形成规律,选择适合的分类方法,合理设置类目,准确归类。所设置类别的总和要覆盖全部档案,既不能出现无实际档案的“虚类”,也不允许存在未纳入任何类别的“多余”档案。分类标准的选用是档案分类的关键步骤,要根据档案的数量、内容、分类层次、实际工作需要、档案管理的原基础等进行具体分析、比较,选择恰当的分类标准。

(二)传统分类

传统的档案分类一般将档案逐级划分为几级类目,存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或更多层级,档案流水号小,在纸质版目录中查找信息快。有时,为体现档案的保管期限,还在分类号中增加永久和长期的代码,此种分类可以在档案分类号(档号)中直观地反映出本年度的收档数量,以及永久保管期限档案的数量等信息。

(三)大流水分类

在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充分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档案分类予以简化,只分一级类目即文书档案、建设项目档案等,或分到二级类目后不再往下细分。这种分类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为基本平台,流水号明显偏大,档案管理者与使用者不能从直观的档号中得到太多信息。可以通过归档年份检索出当年归档的档案数量并形成目录,从而快速查看年度收档情况,也可通过多条件检索,找出具体某一年永久保管档案的全部档案目录信息,完成传统分类中三级、四级下档案分类中可以获得的相关信息。

二、大流水分类的实践及优点

尽管档案大流水分类不违背档案分类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但它却与传统的档案分类差别较大,在实践中并不多见。始建于2005年5月的某公司即采用了大流水分类方式和某档案管理软件,应用已达10年,馆藏突破了10万卷(件),并于2013年11月顺利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的专项验收,档案大流水分类由此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的首肯。对比传统的分类方案,大流水分类方案有下列优点。

(一)可用较少的人员完成大量繁琐的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从库房整理中解放出来,仅用传统分类模式下1/5左右的人员就可完成同规模的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可快速检索,为一人多岗、精兵简政的新型管理机制提供支撑。比如设备试压记录的原件(包括实体及程序)就是在网络管理平台中产生,并未走纸质版审批流程,这既能保证档案的全面、及时、高质量地应归尽归,又能帮助技术人员直观、方便、快捷、全面地获取信息,并且在其管理范围扩大时,也可以在一级类目内查找到所需信息,不会在档案检索时产生跨类检索的麻烦。

(二)可用较小的库房面积,保管更多的档案

档案是逐渐积累而不断增加的,与其相适应的档案存储空间就要求越来越大。在传统档案分类方式下,要求档案室在建设之初就要预留足够的空间,投资较大。随着档案的积累,档案库房会出现空间不足的问题,档案人员即使不停地通过倒架来调整预留空间,也无法满足归档的需求。采用分类大流水后可杜绝倒架工作,最大限度地利用档案空间,同时也满足多部门同时归档,或同部门归档多个装置的技术档案的要求,保证随时可完成归档工作。

(三)可应用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支撑档案管理工作

大流水分类为中油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条件,而中油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又弥补了大流水不利于查找等方面的不足。中油档案管理系统的推行使用,使中油档案管理水平整体大幅提高,经过几年的运行,在档案检索及各部门间工作分工明确等优势体现得非常明显,特别是通过系统可以制定各种报表及分类检查目录,并打印出相关企业档案目录则是以往档案管理软件无法做到的,为档案查找提供了方便。

三、大流水分类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一)影响档案的连续性,破坏档案的内在联系

档案按事件收集或按项目归档,有一定的内在连续性,而大流水分类尽管做到了随时归档,但却分类不细,导致档案的连续性较差,破坏了部分档案的内存联系。

(二)档案检索对计算机的依赖较大

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与大流水分类后,档案室的馆藏档案只有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出档案号后方可查找利用,如果有朝一日网络故障,则将无法正常工作。

(三)对管理环境要求较高

第6篇

关键词:档案 管理 措施

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档案管理人员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这些思想认识,不仅表明了一些人对档案工作缺乏了解,导致轻视档案工作,还阻碍了档案工作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

(二)管理力量薄弱。目前,由于经费有限,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管档要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了解,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而且大多数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日常事务往往只是手工地将材料放人档案盒,没有及时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水平。

(三)硬件设施不全。各单位档案管理必备的硬件设施参差不齐,差异较大。个别单位没有专用档案室,档案材料在部门或个人保管。个别档案室存在狭窄、潮湿、“六防”设备不配套现象,档案材料霉变、虫蛀时有发生。有的档案室没有必备的切刀、统一的档案夹和装订设备,导致装卷不规范。

二、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本方法

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工作,保证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工作顺利进行。

1、全面普查案卷。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综合性档案室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所以,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2、重新组合案卷。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能够避免某种相连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应对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进行重新加工、填写,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可以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3、规范著录工作。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各档案室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著录细则,提高基础工作水平。

4、统一分类编号。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在分类过程中,要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5、规范检索题名。在填写检索题名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

三、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档案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地记载着每一个时期的学校发展轨迹,具有很强的信息利用价值。因此,学校的档案工作应着眼于今后的发展,既要适应今后管理的基础工作,又要尽快运用现代化管理理论和科学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一是指定专人管理。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一方面学校要指定有责任心、能吃苦的同志专职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作为档案管理人员,也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质量,

二是配备先进设备。 先进的设备是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的基础,也是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把档案设施建设列入学校基本建设的总体规划,配置足够的档案库房,库房内可适当配备空调、去湿机以及防虫、防火、防盗等基本设备。应该配置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条件。学校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档案管理的文件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严谨的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档案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依法管理、按章办事、精细操作、妥善保管。

四是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档案管理机制是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要求。我们要从服务的社会性、管理的复杂性出发,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责任风险体制、目标管理体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促使档案工作人员从事务型向专业型转变。要强化档案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等宏观管理职能,加强后续监管,促进档案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要形成科学分析和创新研究的工作态势,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是进行科学分类。科学分类就是按照档案部门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部门、内容等,分成党群类:包括上级文件、校内文件、计划、总结、规章制度等。业务类:包括各业务部门的报表、工作日志、各类活动等。人事类:包括职称晋升、考勤、考核、职工培训及进修情况等。通过科学分类,便于档案查找利用

五是实施电子归档。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现代档案管理的基础,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为此,中职学校在案管理中,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设施,收集、处理、传递、利用档案信息资料,提高档案的服务质量。

第7篇

1 医院现代化档案管理重要作用分析

1.1 现代化档案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无论是档案的内容还是档案工作的开展方式等都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档案工作内容中,既有各种各样的病历文件,也有医院日常管理的行政、会议文件以及财务报表等等,这些对医院的经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强医院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将这些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安全保存,对于医院管理现代化进程推进也具有重要意义。

1.2 现代化档案管理是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

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档案资料的有效开发利用,特别是由于病历档案中详细记录了临床治疗资料,对医院医疗服务过程中病历档案信息的有效开发利用,无论是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服务,还是进行医疗科学研究等,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3 现代化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方向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等,对于减轻档案管理工作任务,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势必需要转变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模式,因此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技术水平,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走向,对于推动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2.1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有待优化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工作,特别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医院在内部管理过程中,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档案管理方面还没有建立规范的档案工作制度,档案工作部门对于各类医疗业务科室的调度力度不足,造成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2.2 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标准化程度不高

由于医院内部普遍存在着重医疗业务、轻档案管理的问题,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非常薄弱,档案管理工作业务流程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很多医院内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档案管理工作还缺少基本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档案部门与医院内部的各个医疗业务科室、行政部门、药品部门、耗材部门等之间还没有直接的联系,大量分散的档案资料得不到及时的归集整理,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

2.3 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早已经不是传统简单的档案归集整理保存,档案资料的编研利用以及信息化管理等,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医院在内部职工的培养上,更加侧重于临床科室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而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少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培训,造成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提升不高,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实施推进措施

新时期的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特征非常鲜明,在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上,主要是按照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理念要求,加強医院档案管理领导力量和制度建设,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组织基础。在工作方式上,主要是应该坚持推进医院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创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流程,重点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在工作方向上,应该朝着进一步提高医院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上努力,不断提升医院档案资料的利用水平,真正发挥好档案资料服务医院管理以及医疗、科研的内在价值。具体来说,应该坚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3.1 突出信息化建设,为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提供良好基础保障

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依靠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来实现,在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作为重点。目前,较为成熟的医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注重完善医院电子病历的管理,利用电子病历在数据统计、检索、分析、存储以及共享方面的优势,及时将有关的病历信息数据录入医院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之中,通过电子病历的设计使用,可以准确全面地将有关的病历数据保存,实现病历资料保存管理的高效便捷。②加强对医院内部临床信息资料的管理,将医院内部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科室管理系统进行直接的联接,将诊疗、病房、医技等方面有关的临床信息记录,及时与档案管理部门进行资料的共享,对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全面的归档保存,提高档案资料归集整理的及时性。③应该注重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医院行政管理部门以及财务管理部门的对接,特别是加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将医院经营活动有关财务报表数据以及医院的经营活动管理资料等,及时进行归集整理,交由医院的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归档保存,为医院经营管理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

3.2 突出重点环节,对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各项工作进行规范提升

推进医院现代化档案管理,①医院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特别是为了便于对医院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应该完善医院档案库的建设,对医院内部的所有档案资料进行归口管理。②按照档案法以及各地医疗卫生机构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完善医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设计,重点是对医院内部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借阅参考、保密存储等进行详细的规定,确保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规范有序进行。③高度重视提高医院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率。档案现代化管理对医院的档案开发利用与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医院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档案资料价值的开发利用,组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根据档案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编研工作,更加深度地挖掘档案资料中的价值。④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档案资料检索查阅的有关设定,尽可能提高检索效率,为有档案资料需求的群体提供最全面的档案资料参考服务,实现档案资料价值的共享利用。

3.3 突出安全可靠,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

现代化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但对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来说,最关键的是应该提高档案管理保存的安全保障水平。在医院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方面,重点针对医院档案的具体应用领域、内外部环境等,完善安全管理技术。特别是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注重综合运用网络防火墙、安全漏洞扫描、数据加密、资料数据认证及数据签名等多种技术手段,构建多层次的医院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同时,在医院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方面,还应该完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医院内部医务人员在档案安全管理方面的责任进行明确,最大程度地确保档案管理过程中有关信息资料的安全可靠。

3.4 突出专业高效,提高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推进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必须重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①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档案管理业务方面的系统培训教育,特别是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加强专业化的培训,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提高工作精细化程度,提升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促进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②应该针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操作等方面,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系统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强化对电子档案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实际运用能力,不断改进提高以奥运电子档案工作水平。

第8篇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社区卫生服务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6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64-02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其本环节,也是整体社会医疗水平的体现。社区居民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是开展社区服务的先决条件。本文从社区居民档案的意义和社区居民档案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阐述笔者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的一些体会。

1 建立社区居民档案的意义

1.1 有利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也是整体社会医疗水平的体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开展社区服务首先要建立健康档案,系统而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以为全科医生提供病人全面的基础资料,使全科医生能够全面了解病人个体及家庭,从而作出正确的临床决策。

1.2 有利于慢性病的筛查和防治。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慢性病起始于生命早期;可以预防;一旦患病,需要长期系统治疗。同时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得知,2005年死亡人数大约为5800万,其中3500万死于慢性病,可见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便于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发现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筛查慢性病患者,并使之接受系统的长期治疗,从而减少慢性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1.3 有利于居民的自我保健。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导致老年人的长期照顾只能以社区照顾和自我保健为主。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了每个人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和总结,可发现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趋向和治疗效果,有利于全科医生或患者本身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

2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2.1 真实性。真实性是一切资料必须具备的属性,只有真实性才有可用性,居民健康档案不仅具有医学效应,更具有法律效应。因此居民社区档案必须由居民的原始资料组成,能够真实的反映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这就要求在建立健康档案时,必须亲历亲为的实地采集居民的健康信息,在采集的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争取采集的信息越全面越好,对于患者叙述能力偏差而导致的信息失误,要加以分析并向患者的家属求证,争取取得全面、详细、真实的第一手原始资料,为居民健康档案的进一步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科学性。社区居民档案作为具有医学效应的直观病例资料,具有可交流性,因此在档案书写时要规范准确的使用医学术语,语言要规范,用词要准确,意思要清晰,能够系统、客观、准确的反映社区群体和个体的健康问题。因为健康档案是用来交流的工具,所以不仅要自己看的懂,更要让别人看起来一目了然,系统、客观、准确的健康档案为患者的转诊、会诊提供了有效的参与资料,同时也为社区卫生保健规划及合理的利用卫生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2.3 完整性。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以问题为导向,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这与以疾病为中心生物医学模式的病例有显著区别,一般的门诊或住院病例着眼于描述疾病自然史、患者主诉、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以解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则记载着与个体及其家庭健康问题有关的所有资料,以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为重点,着重记录健康问题的形成、发展、治疗和转归过程,也就是包括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一体化卫生服务的全部过程。这就要求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中不仅要关注居民个体,还要关注与个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家庭因素和社区群体,从而能够从个体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疾病的发生、发展因素,及时筛查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

2.4 连续性。居民健康档案有别于其他档案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不断变化的活资料,具有连续性和变化性。居民健康档案以居民健康问题为导向,而居民的健康问题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连续性问题。居民健康档案伴随社区居民的始终,而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是一个变化着的连续性问题,只有连续的健康关注才能产生有效的医学效应。所以在平时的健康档案管理中应善于观察,勤于记录,使之成为连续的具有生命力的医学信息,这样才能通过比较一段时间内的资料和数据,发现居民健康状况的变化和疾病发展的趋势等情况。

3 对健康档案进行有效管理的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是顺应当前卫生形式的基本医疗服务活动,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首先,对健康档案进行有效管理能够提高相应的服务质量,避免资源的浪费。

居民健康档案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必须有专门专业的人对其进行管理,这是因为健康档案的管理涉及的范围广,保密性高,建档以及档案后续检索等都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另外有限的资金资源和人员配备也是健康档案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建立专业的管理退伍对于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建立节约型的健康档案系统至关重要。

其次,对于健康档案进行系统管理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

最后,对健康档案管理进行有效管理是对人民负责任的体现。

对社区居民档案进行有效管理,是广大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努力和支持,也是本着科学发展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身实地地对提高居民生活健康质量的作出的实际措施之一,也是对人民负责人的体现。

由于其刚刚起步,具有很大的挑战空间,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任重而道远,在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摸索和研究,以虚怀若谷的姿态虚心学习同行业成功者的先进经验。

参考文献

[1] 崔树起.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李孟智.家庭医学与全民保健医学管理.中国台湾:合记图书出版社.2003

第9篇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档案信息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提取和加工,最大化地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共享为原则,建立科学、统一的档案管理模式、制度和标准,采用先进、适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和编研创造便利,为单位的管理、生产、经营和科研等工作提供门类齐全、形式多样、内容真实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标准规范以及安保体系4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开发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涉及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一是应用系统的开发作为软件支持存在,其基本要求是软件操作简便,易于广泛推广,具备组卷、分卷、维护以及查询等多种功能;管理界面友好;软件可及时更新,修补漏洞;较高的兼容性。二是硬件建设需要提高存储电子文件的硬件配置及备份策略。

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收集并归档已有的电子文件,及时录入信息数据库,避免资源的流失。二是对将要接收的电子文档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组织、技术和人员上的准备,统一接收和管理各部门信息资源,开通检索服务。三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制定和完善标准、规范,其依据为《档案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的规范和标准需要满足实际需求,能够科学地指导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确保信息化建设、管理和运作过程有章可循,保证规范化、标准化以及制度化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大方向不变。为档案的电子文件信息采集、管理、存储格式标准、执行细则等标准与制度的建立。制定电子文件归档、整理、公布、利用的格式要求和工作规范。建立和完善电子文件保管、存储及安全利用的制度等。四是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信息安全是档案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确保的重点之一。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安全系统的建设,同时还包括内外网隔离、网络防火墙、文档加密、访问控制、用户访问认证以及网络密钥的管理,确保数字档案系统信息传递的安全。通过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确保信息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可控性和稳定性。

十堰日报社档案管理应用系统采用“集中+分布”的方式,部署应用系统。系统总体上由两个部分组成:C/S(Client/Server)部分和B/S(Browser/Server)部分,其中C/S部分主要实现对档案数据的采集、移交以及系统管理;B/S部分主要实现报社和二级单位对档案信息的利用(包括各单位的档案查询系统、统一检索利用平台,通过结合J2EE体系架构,充分利用了XML和Web Service先进的数据交换技术,发挥了C/S架构和B/S架构各自的优点。

档案管理应用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档案的管理查询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需要。我们必须加快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进程,不断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

第10篇

论文关键词:供电企业 客户档案管理 现状 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电力市场化的深入,电力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成为电力企业争取市场的重要手段。客户档案管理是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间各种业务办理的原始凭证和依据,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渠道。本文对目前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管理现状

1.客户档案管理制度或办法相对滞后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目前仍有较多的基层供电企业没有一套完整的客户档案管理办法。在基层供电企业,档案管理的职责属于局办或总经办,但其管理的范围仅为生产或客户工程项目资料,其制定的管理办法也仅是针对该范围来进行的,对于客户档案管理的职责及标准未进行明确。实际工作中该部分职责往往由营销部门负责,但营销部门在目前更注重于电费回收、优质服务等,对于客户档案资料的管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客户档案管理办法来对该部分工作进行规范,使必要的监督防范环节失去作用。

2.员工风险意识薄弱

客户档案的风险最主要来自于供电企业内部员工风险意识的欠缺。部分供电企业在自然垄断经营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交易优势心理,这种心理使得部分员工缺乏基本的风险意识,对社会体系缺失的现状认知不足。同时,供电企业对员工法律知识的培训工作缺失,使得供电员工对相应的法律知识欠缺。主要问题包括轻信心理,工作草率,不负责任。

3.无专人负责客户档案资料的审核与保管

由于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或制度,客户档案管理工作职责未能要现实工作中体现,现实工作中无专人负责客户档案的审核、归集与管理,使得客户档案信息无序化。客户档案资料处于人人皆可查阅的状态,丢失风险较大。

4.无专用的客户档案保管室及相应的设备

由于该项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现实工作中客户档案的保管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往往存放于营业厅的资料柜中,无相应的存放标准、装订要求及装订设备,形成客户档案资料装订要求不统一、存放不规范,保管无序。这种情况下,对客户档案资料的可控、在控能力较低。

二、加强基层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客户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要建立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基层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管理的现状,必须尽快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来约束营销工作人员的行为的同时,明确人员的责任及管理方式等。

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等资料,应根据客户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如所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资料、客户配电工程的相关信息及投运时的相关资料、历次用电安全检查所形成的并经客户签字确认的用电检查单等资料。应根据基层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的客户档案管理办法或制度,办法或制度应主要明确基层供电企业客户档案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客户档案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在组织客户档案的过程中给相关人员提供标准,增加客户档案资料整理的可操作性。

资料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客户资料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办法或制度的要求,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及时收集信息资料,并对内部应形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人员加强审查等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客户资料归档工作。

管理要及时,装盒、袋应规范。为确保客户档案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客户档案工作与业扩办理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做到业扩进度到哪个阶段,档案收集就跟踪到哪个阶段。装盒、袋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同时根据客户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对客户文件材料的内容、数量进行系统整理,按客户档案盒或袋,使档案资料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整理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客户档案管理室,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档案盒、袋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2.加强领导,建立客户档案管理组织网络

抓好客户档案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客户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以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可靠的保障,用规范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工作,建立起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协调内部各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以保证归档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建立客户档案管理组织,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

3.完善客户档案管理目标,跟踪落实到位

缺乏有力的客户档案管理机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客户档案未归档形成时,存有档案资料散落在各工作人员或是个别领导手中的现象,应根据实际情况,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责任目标考核内容,认真制订要求,并不断强化监督指导功能,特别是业务指导部门,既要做好客户档案的业务指导,又要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做到点面结合、跟踪督办。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局面,推动客户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前言

事业单位人员的档案管理是一个事业单位运营的最基本要求,一个事业单位只有做好档案管理,才能拥有长期发展的资本。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趋于现代化,因此必将遭到淘汰。而只有寻求新的档案管理方法才能保证该事业单位能够继续立足于当代的经济发展潮流中。在新时期的事业单位建设中,如何寻找到一个适合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方法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而科技的发展必将是新档案管理方法出现的垫脚石。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基本概况

(一)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从事业单位出现以来,就一直在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所谓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在新员工入职时发放给他们表格,新员工需要根据表格上的提示填写个人信息,填写完毕后将表格上交给事业单位的档案部,由档案部进行审核和保存。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不断体现出其弊端。且不论发放给新员工表格需要大量的纸张,单就表格的收集与保存方面,就存在着几个问题。一方面是在收集的过程中,由于收集人员的工作失误,可能会丢失或损坏员工的表格,最后导致档案部的工作量增大,最重要的是很可能泄漏员工的个人信息,给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另一方面是在保存的工作中,由于档案部的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在进行新员工的资料封存时将员工的个人信息标记错误(即封皮信息与里面内容不符),导致后期员工档案提取工作难以进行。以上情况的出现,除了客观因素不可避免外,还存在着主观因素: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不重视。由于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方法较为单一,因而许多事业单位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招聘就十分不认真,甚至很可能是从图书馆招进的。这就导致了当下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存在弊端。(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的意义。就像一开始说的,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当下形式了。因而一个新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出现是当下普遍的需求。新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就意味着新的招聘标准和新的管理制度的出现,为事业单位以后的人才招聘提供新的基本规范。从细微处就能体现出一个单位的大的发展趋势,只有小的方面做好了,大的整体趋势才不会太差。新的档案管理模式为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个企业能够进步的重要保证。因此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新模式。要想实施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的新模式,就必须先进行档案部的人员改革,招聘或培养新的技术型人才。这些人才可以是国内招聘也可以是国外招聘。只要他们具有一定的资料管理能力以及计算机的操作能力,都是符合基本标准的。最终面试时要注重其诚信程度,因为档案管理人员是接触员工资料机会最多的人,也是泄漏员工档案最有嫌疑的人,因此档案部员工的诚信素质是最高的要求。在招进了新的、符合要求的档案部员后,就要进行相关的档案部工作的培训,这里要求培训师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够在每一点问题上做出回答。随后便是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在给员工发放表格的同时发放印好员工姓名和工作编号的档案袋,由员工进行核实无误后将表格装入档案袋,按照档案部发放的时间表,分批去档案部,亲自上交档案。在上交时由档案部人员在员工面前核查表格,确定一切信息无误后,档案部人员将员工的档案保存到档案室中。这样便避免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收集工作和保存工作的失误,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员工信息的安全性。(二)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未来展望。在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考虑采用一种新的档案保存模式,那就是数字档案馆。在这个数字档案馆中,所有员工的档案资料都以数据的形式呈现,这就省去了烦琐的文本档案管理和提取的工作步骤,提高了档案管理和提取的效率。在这个数字档案馆中,只有档案部的工作人员有资格进入并进行档案的修改和整理,其余任何人都不能进入数字档案馆。而员工的资料有变动的情况下,就需要员工报告上级,上级经过审核后将员工资料有变动需要修改的地方以文字的形式交给档案部进行修改。同时,这个档案提取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行的,只有通过了上级的批准,才能对员工的档案进行提取。而提取的过程也存在着严格的保密性。首先档案提取人必须手执上级盖章的凭条,到档案部申请提取,这时档案部会给予提取人一个邮箱账号和提取密码(每个邮箱都只对应一个员工的档案资料),提取人在数字档案馆的网站登录并提取员工的只读资料后,一旦退出了这个网站,其邮箱的提取密码会立刻改变,无法二次登录。若想再提取该员工的资料,则要再次进行提取申请了。这就是数字档案馆严密的资料管理模式。

四、结语

由此看来,新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新方法的出现势在必行,而且一定会为事业单位的长期、良好的发展提供条件。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当前的形势,而是需要不断创新并且不断改进当前的档案管理模式。现代社会中各国的经济发展是相互竞争也是相互帮助的,我们生活在地球村中,可以向其他各国学习,积累经验,借鉴国外的事业档案管理方法,将学到的知识结合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中,不断改善当前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方法,为社会做出贡献。

作者:王增荣 单位:安丘市民兵训练基地

第12篇

(一)企业基础资料流失风险,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日趋复杂,细节管理与过程管理工作成为了满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必要条件。同时,在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基础性与过程性资料,而且其将会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重复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保存价值。但是,因为其整体数量较大,将其纳入到企业档案库中进行集中保管时不但会占用大量的仓储空间,而且查阅不够方便,其不能满足企业应用的现实要求。因此,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一般只是针对相对重要的资料以及具有较高重要作用的基础性与过程性资料进行管理。而对重要性相对较低的资料,通常只是由企业各部门以及具体项目经办人自行进行保管。同时,由于企业不同部门的资料保管人员在档案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手段等方面参差不齐,加之现代企业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基础性资料将面临着流失的风险,这将对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传统档案管理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尤其是在办公自动化应用趋势的加快,企业所产生的数字档案资料正义惊人的速度增长。很多大型企业内部已经逐步实现使用电子邮件在企业内部传递的联系方式。基于此,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成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

二、企业档案管理潜在的信息化要求

(一)现代企业市场开发信息需求现代企业市场开发工作中对企业竞争力的控制不仅仅在于对企业整体质量的控制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性方面。所以,强化企业对技术竞争的优势作用,提高企业进入、占领市场的速度,同时获得市场信息调控权利,为企业市场开拓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企业发展政策信息需求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但需要结合国家发展的基本国情以及国家整体发展趋势,同时还要重视国家政策以及国家资金调控对企业在整体技术创新方面的约束,把握好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而只有企业具备与发展政策信息化同步时,才能实时掌握企业政策信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内部动力。

(三)企业档案管理的技术信息在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了防止信息闭塞对企业整体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调整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复性建设工作,并避免在档案管理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失败,必须为上述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持。只有在相关人员掌握了信息化技术之后,才能对企业的前景控制起到一定的提高,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质量。

(四)潜在的人才信息现代企业经济和技术方面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的竞争,是能够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不但要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性人才培养,而且还要对各类人才的信息档案进行基本控制。所以,在现代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过程中,人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成为了企业人才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综上所述,在企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但需要对企业整体的技术性设施进行信息化管理,而且还要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信息资源开发、传播进行合理控制。这样才能在资源建设过程中最大程度的给企业的发展提供精确、超前的信息资料。通过调控的方式提升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策略

(一)符合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基本方向企业不同阶段所产生的档案资料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检索者所关心的资料内容,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对所有这些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同时价值更高的综合档案信息为了确保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系统性,必须对档案信息进行精选,只有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对应的变化,例如,可以在计算机、通讯过程中进行文件起草、签发、管理以及归档等工作。因此,对应的档案管理机制也必须与之相对应。在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工作中建立起满足多种机读形式的档案管理体系。

(二)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手段现代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朝着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多手段的档案管理方向发展,而且这还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及档案管理效率的有效方式。在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坚持档案的信息化发展方向,通过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及手段,逐步拓展信息化发展建设的宽度和广度,积极探索出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的新方法。例如,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不仅仅只是通过将传统纸质档案数字化处理的方式,而且还必须将电子信息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档案化,增强档案管理的深度。

(三)整合信息档案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企业的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因为缺乏合理有效的信息沟通,这主要是因为部门之间的割裂导致的。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首先要建立起具有统一著录格式与编排方式的当那管理体系,在各个档案部门之间通过规章制度的方式建立其统一的档案管理方式。同时,还要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让更多的信息利用者能够获得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档案信息,使得其可以更加高效、充分的利用企业档案信息,在服务企业成员的同时,间接的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四)面向社会,完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是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要善于通过捕捉极具时效性的信息以得到进入市场的机会。这时,主动提供企业中的部分信息为社会利用,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影响力,而且可以通过获取社会信息使用反馈,逐步完善企业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为建设更加完善的信息服务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