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2: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培训报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0月11日,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2012年人口文化讲座暨通讯报道培训班在广西北海市开班。
此次培训班经国家人口计生委批准,由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主办、《青春期健康》杂志社承办,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加强人口文化建设的意见》中的有关精神,大力宣传报道各地人口文化和计生工作经验及发展成果,推进人口文化理论研究的提升,全力打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口计生委宣教处处长和分管人口文化通讯报道的有关人员参加了此次人口文化讲座和通讯报道专题培训。
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书记王利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计生委副主任陈文儒,北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谢向阳等有关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在开班仪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计生委副主任陈文儒,北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谢向阳分别致辞。谢向阳在欢迎词中说,在全国各地喜迎党的十胜利召开之际,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时刻,2012年度人口文化讲座暨通讯报道培训班在广西北海召开,这对我们弘扬主旋律,提振精气神,促进全市人口文化建设和人口计生事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培训班由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奉雯主持。
培训会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书记王利民同志结合当前人口文化发展问题,做了《从家庭抓起,加强人口文化建设,努力打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专题报告。
王利民同志在报告中,详细论述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内涵,从历史、现在、未来、中西对比四个角度,全面分析了在新形势下强力推进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打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就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同时还以鲜明的事例,客观剖析了我们人口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革命文化的脆弱和传统文化的流失的原因。强调指出:一、打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是提升国际话语权,成为世界大国,世界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经之路;二、青春期健康工作、新型人口文化建设和打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是辩证的统一,打造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必须加强人口文化建设,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必须从家庭抓起;三、大力扶植和发展人口文化,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中华民族主流文化最强有力的手段。报告见解精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在与会者中引起广泛的共鸣,受到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宣传报道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个部门、单位、机关档案工作动态,工作经验,先进典型,更是提高档案部门档案工作影响力,扩大档案部门机关知名度,树立档案工作形象的重要途径。因此,充分运用新闻媒体、网络力量,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加强档案信息宣传报道工作,对于推动档案工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才能做好档案信息宣传报道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思想认识突出档案宣传报道的作用。宣传报道作为快速、广泛的传播手段,对于塑造档案工作形象、传播档案信息、展示档案工作成果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对档案工作的宣传报道,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认识档案、关注档案、支持理解档案工作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突出作用。例如提高档案信息的影响力。通过对档案信息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和工作中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报道,可以更好地鼓舞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增强机关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动力;通过对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报道,可以很具体地展示档案工作干部的良好形象,促进档案文化建设。所以说档案宣传报道对于推动档案事业跨越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档案部门都应该将宣传报道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明确宣传方向,搞好宣传策划,主动正确引导舆论,切实发挥好宣传报道在档案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从事宣传工作的档案领导干部更要认清使命、不辞辛苦、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尽力多写稿件,不断提升稿件质量,为档案宣传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把握政策方向找准档案宣传报道的定位。档案信息报道要确立正确基调,找准着力方位,把握主流旋律,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把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性来对待档案宣传报道工作,确保宣传报道符合党的宣传方针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二是宣传报道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要坚持报实情、讲实话、求实效,对于报道的事项要亲自进行现场调查,决不可闭门造车,凭想象主观臆断,甚至捏造新闻。三是要弘扬主旋律,深入基层一线进行采访,大力宣传报道档案工作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先进典型、模范人物,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
三、重视学习培训夯实档案信息宣传报道的基础。搞好宣传报道,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档案部门要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选拔那些具有较高的政治和法律素质、事业心强、文字功底扎实、综合素质高的同志从事宣传报道工作。必要时也可以成立档案宣传临时通讯组,由一名领导负责,抽调有一定写作基础并热爱宣传报道工作的干部组成,壮大档案宣传报道力量。同时要注意对干部进行宣传报道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一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训,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事业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二要进行政治理论学习。通过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是一些新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是档案宣传报道坚持正确的方向。三要进行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档案行政执法部门,学习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从事宣传报道的部门干部更应该提高法律素养,保证自己所持的观点、得出的结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四要进行新闻写作知识和技巧的培训。一方面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上级宣传部门举办的档案工作宣传通讯员培训班,学习新闻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另一方面聘请宣传部门优秀通讯写作骨干及报、刊社的优秀编辑、专家进行实地现身演讲培训,以开阔拓展基层一线年轻的档案宣传工作者视野,提增开创性的思维,增长才干,提高对档案工作宣传的写作能力。
四、紧贴档案工作实际,提升档案信息宣传报道的效果。第一要广泛收集素材。档案宣传部门工作者,在写宣传稿件时要多层次、全方位地收集档案一线工作者学习工作生活的信息,在充分掌握第一手素材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提炼获取大量含金量高的新鲜材料。第二要把握时效。撰写档案工作中的宣传报道稿件,要紧扣档案为社会经济发展、民生生活改善、精神文明、(下转第48页)(上接第49页)文化事业繁荣昌盛,小康社会建设中心服务,在时间上做到同步合拍,不可超前,也不能拖后。三要注重报道质量。档案信息宣传报道不能只停留在消息、动态层面上,要通过日常的档案工作实践、观察,现场调研、分析,从不同角度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化、挖掘、寻求提出改进措施,归纳整理形成高质量的档案信息工作综合报告、调研报告,通过这些报告提出形成的简介、建议、影响,推动政府的相关决策,促进修改完善有关政策、规定,发挥档案在国家管理、创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提高档案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四要拓展档案宣传报道形式。档案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加强学习、提高能力,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档案宣传报道,在报道体裁上可以用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散文、杂文等,在报道宣传形式上可以用文字、图片、漫画、视频等方式,创新宣传手段,改进宣传方式,拓展宣传渠道。努力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档案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效益。
(作者单位: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西长分公司;西安大唐渭河热电厂;陕西省档案馆)
安全生产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点。安全宣传教育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各级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要把宣传教育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件大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在宣传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按照生产要安全教育必先行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会议精神,做到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夯实安全工作基础。
二、宣传教育工作
(一)继续开展好“全国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日及“百日安全活动”等宣传教育活动,实践证明“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的开展对于营造良好的安全舆论氛围、提升市民安全意识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各部门、各单位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提前做好准备和发动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活动时机,搞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二)深入开展全民安全教育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按照区委、区政府全民安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将全民安全教育工作继续引向深入,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教育率、知晓率。要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和形式,将安全知识普及到车间、班组、田间地头、车头和船头,要特别注重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中小学的安全常识课一定要长期保持下去。
(三)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的宣传工具的作用,采取报刊、电视上开辟安全专栏,增加公益广告的形式,抓住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事故做好宣传报道,使安全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各级各部门要切合自身工作实际,充分利用专栏、简报和各种会议的契机,加强对本单位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动态的报道,互通工作信息,交流工作经验。
(五)各级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人员和宣传报道人员,要注重收集和整理各种安全生产工作动态和信息,广集安全生产工作宣传素材和信息,勤于动手、动脑,广泛参与新闻报道和宣传教育工作。
(六)下半年将组织全区安监系统工作人员信息培训。
(七)近期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具体精神和内容,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充实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安全许可证制度,广泛开展标准化建设活动,强化企业责任主体意识等几个方面组织专题宣传报道,大力营造良好的安全宣传氛围。
三、强化培训工作
(一)继续抓好“三项岗位人员”培训。依托市安全培训中心积极开展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复训和换证工作,确保“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
(二)强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三项教育”和培训,加强企业班组长的教育培训力度,构筑杜绝“三违”的第一道防线。
摘 要 本文通过多年来对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具体实践,详细论述了对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概念、目的及意义的认识,并结合日常院前急救宣传工作,阐述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三种主要形式及做法,对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几点体会作分享与交流。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宣传工作 认识 体会
一、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自我认识
院前急救宣传工作,就是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介,以文字或电子的形式传播院前急救相关讯息。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目的是要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院前急救,深刻领会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升院前急救意识,提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
做好院前急救宣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扩大院前急救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推进品牌形象的铸就,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急救人员的工作自信心,体现急救工作价值,对稳定急救队伍,提升急救技术水平和改善急救服务也是十分有益的。
二、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主要形式和做法
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形式主要有:“新闻”“宣教”。“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快速传播媒介,易于被大众关注和接受;通过“宣教”即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人们可以了解并掌握到更多更实用的急救知识与技能.
(一)对于“新闻”宣传,宣传负责人应保持高度的新闻敏感性,随时随地关注各项急救工作开展情况,一类是日常院前急救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如交通事故、火灾、塌方等;另一类是单位的日常工作动态,如召开了某次会议、举办了某某竞赛活动、接待了某某领导等等。对有报道价值的急救事件或工作动态,应注意在当天及时向有关当事人采集信息,如果是宣传负责人全程参与则最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向他人采集信息时应进行多方核实,因为每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时间、认识等不同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而在宣传负责人不能亲临现场采集信息的情况下,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就需要进一步把握,同时对涉及到的对象应隐去真实姓名,注意保护相关当事人的隐私。对于报道一些成功的急救案例,宣传负责人则应注意与医务科联系,医务科会对急救医生每天开展的救治有更多的关注、了解和记录,什么样的病人算是抢救成功的,医生的前期处理是怎样的,对后续医院的抢救又起到怎样的作用,急救科都能提供一个专业的解答,这从另一个侧面也保证了稿子的专业性,不致于闹出专业笑话。这种新闻报道相对于前一种时效性方面要求要低一些,但也应注意不能拖很长时间,否则只能算是则旧闻了。对于“新闻”宣传稿件,不能因为重视其时效性而忽略了规范流程,匆匆忙忙投稿可能会有“后遗症”,稿子在完成信息采集、撰写、修改后,都应经过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审核修改后才能予以签发。
(二)对于“宣教”宣传,即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培训工作.我中心现有青少年自护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院前急救普及培训基地,接纳我市各个行业的人士前来我中心进行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救护员培训”,培训对象主要为外资企业员工,培训内容有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心肺复苏术、创伤救护、气道异物的现场急救法等,向受训人员收取一定的费用,并发放“救护员证”;另一种为普及培训,对象为社区居民、消防战士、学校学生、公交公司驾驶员、出租车驾驶员等,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四项基本技术、心肺复苏术等,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发放“救护员证”。培训以小班化培训为主,针对不同的受训人员,从他们的利益、经验和接受能力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与实践培训。培训基地每年培训人数超千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三、院前急救宣传工作的体会
院前急救宣传工作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它关系到单位的文化建设工程,是文化建设工程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同时它也是社会公众与院前急救机构间的一座沟通桥梁,没有它,公众无法了解“院前急救”,没有它,院前急救机构无法为社会公众答疑解惑。
【关键词】国际汉语教师;媒介素养;现状;对策
一、国际汉语教师媒介素养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界定
汉语国际推广是我国一项很重要的战略决策,[1]国际汉语教师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主要力量,教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是其重要职责。[2]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和当今媒体时代带来的海量信息,国际汉语教师在教授好汉语的同时,必须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真正实现更好地对外展示中国形象的目标。“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分辩媒体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差别的能力,对媒体的传播内容有批判性理解接受的能力,以及将媒体为我所用的能力。[3]结合汉语国际推广国家战略,国际汉语教师的“媒介素养”主要是指能够正确地认识所在国媒体对于中国的有关报道,能够反思这些报道对于自己及所教外国学生的影响,能够帮助所教外国学生认识媒体之外的更加真实和全面的中国,能够利用所在国媒体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等。
二、国际汉语教师的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本文所说的国际汉语教师是指正在或曾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师,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他们的媒介素养现状。本次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制作发放,依靠部分国际汉语教师和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朋友人际推广填写并回收,共回收问卷260份,全部为有效问卷。参与调研的国际汉语教师赴任国有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其中赴任美国和泰国的国际汉语教师共占60%。参与调研的国际汉语教师女性占78.46%(204人);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61.54%(160人),在30岁到40岁之间的占24.62%(64人);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占67.69%(176人),为大学本科的占27.69%(72人);所学专业为文学类专业的占61.54%(160人),为教育学类专业的占35.38%(92人);担任国际汉语教师之前从事职业为教师的占49.23%(128人),为学生的占44.46%(116人)。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目前国际汉语教师大多数对自身语言教师和文化使者的双重角色定位准确,大多数都清楚国家汉办对国际汉语教师设定有规范性标准;同时,国际汉语教师在媒介素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国际汉语教师对媒介素养的认知不够全面
本次研究就国际汉语教师对媒介素养的认知进行了问卷调查,就媒介素养的定义设置了多选题目,题目选项包括“A.会使用现代媒介技术手段,比如摄影摄像、制作PPT等”、“B.能够分辨媒体传播内容与真实情况的异同”、“C.对媒体传播内容有监督批判的能力”、“D.能利用媒体传播内容为个人生活工作及社会发展所用”、“E.不知道”。参与问卷调查的260位国际汉语教师中,76.92%的人认为媒介素养就是“A.会使用现代媒介技术手段,比如摄影摄像、制作PPT等”,而且有12位选填“E.不知道”,只有极少数的人同时选填了A、B、C、D项。由此可见,部分国际汉语教师目前还存在对媒介素养概念认识不够全面甚至完全没有媒介素养概念的问题。
2、国际汉语教师对赴任国媒体会影响汉语学习者认识中国的认知不够清醒
本次研究就国际汉语教师所了解的其所教汉语学习者媒体使用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260位国际汉语教师中,73.85%的人认为国外汉语学习者阅读书籍,72.31%的人认为国外汉语学习者上网,70.77%的人认为国外汉语学习者使用社交媒体,52.31%的人认为国外汉语学习者看电视,29.23%的人认为国外汉语学习者阅读报刊,24.62%的人认为国外汉语学习者收听广播。本次研究还就国际汉语教师对其赴任国媒体报道中国倾向的认知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报道比较客观的占比最高,为67.69%;认为没有报道中国的占比为12.31%;认为报道客观的占比为10.77%;认为报道丑化和歪曲中国的占比为9.23%。同时,本次研究就国际汉语教师对其赴任国媒体报道对汉语学习者影响度的认知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其赴任国媒体的有关报道比较影响汉语学习者对中国的印象的占比最高,为58.46%;认为其赴任国媒体的有关报道非常影响汉语学习者对中国的印象的占比为35.38%;认为其赴任国媒体的有关报道没有影响汉语学习者对中国的印象的占比为6.15%,这其中有半数在回答上述“赴任国媒体报道中国倾向”一题时选填了“没有报道中国”。由此可见,国外汉语学习者在阅读书籍的同时,也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以及社交媒体获取信息;部分国际汉语教师赴任国媒体存在不予报道中国或者在报道中国时存在丑化和歪曲中国的问题。有些国外媒体因为种种原因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及当今飞速发展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成就视而不见、不予报道,非常不利于国外汉语学习者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然而,部分国际汉语教师因为其赴任国媒体不报道中国而认为这样就对汉语学习者认识中国完全没有影响,显然是不清醒的。
3、国际汉语教师利用赴任国媒体传播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意识参差不齐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1.54%的国际汉语教师赴任单位的有关汉语教学或中国文化传播活动曾经被赴任国媒体报道过,38.46%没有报道过;63.08%的国际汉语教师赴任单位主动与赴任国媒体共同策划宣传过中国或者汉语教学,36.92%没有策划过;40%的国际汉语教师已经做过以赴任国媒体热议的中国话题导入国际汉语课,46.15%表示以后会尝试,13.85%表示以后也不会尝试;56.92%的国际汉语教师在自媒体(比如,Facebook、微信、微博等)上与国外汉语学习者互动,29.23%表示不互动,13.85%表示自己还没有自媒体;66.15%的国际汉语教师在自媒体上传播个人生活有关内容,41.54%传播国际汉语教学,36.92%传播中国文化,21.54%传播时事热点,9.23%传播其他内容。由此可见,大部分国际汉语教师已经意识到利用赴任国媒体传播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开始有所行动;但还有小部分国际汉语教师观念比较保守,没有顺应当今媒体时代而动,缺乏利用赴任国媒体行使自身汉语教师和中国文化使者双重职责的意识。
三、提升国际汉语教师媒介素养的对策建议
1、国家汉办在《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增加“媒介素养”次标准
随着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汉语国际推广”上升成为我国一项很重要的战略决策,“提高国际汉语教师队伍素质”这个课题也变得尤为重要,由此催生了国家汉办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该标准在2012年更新后,将“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与“汉语教学”放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4]而“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在当今媒体时代丝毫离不开媒介素养的支撑。《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是国家汉办培训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遵循,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建议国家汉办修订《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在“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标准下增加次标准“提升媒介素养,掌握媒体传播规律,利用赴任国媒体为汉语国际推广服务”,进一步发挥对高素质国际汉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指导性。
2、国家汉办在国际汉语教师候选人行前培训中加入“媒介素养”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7.69%的国际汉语教师表示其接受过的培训中有涉及媒介素养,32.31%表示没有接受过媒介素养相关培训。从国家汉办的官方网站介绍来看,通过选拔考试的国际汉语教师候选人都将参加由其组织的行前培训,而目前的培训内容不包括提升媒介素养有关课程。[5]由此,建议国家汉办在其组织的行前培训中增加媒介素养内容版块,可安排“新闻采编”、“新媒体运营实务”、“传播学概论”、“大众传播文化”、“舆论学”等相关课程。
一、时间安排
1月20日至1月23日(古历腊月十三至十六)上午11点至2点分别在和盛镇、南义乡、盘克镇、平子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及“五下乡”集中宣传活动。
二、参加单位
“五下乡”活动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县文化局、科技局、卫生局、农牧局、林业局、司法局、合管局、计生局、广电局、劳务局、农办、农机局、畜牧局、科协、新华书店、文联等单位具体开展活动。
三、活动内容及具体任务
1、县农牧局、林业局、文化局、科技局、卫生局、司法局、广电局、合管局、新华书店、计生局、畜牧局、农机局12个单位各装饰一辆宣传大篷车。要求必须是客货两用车,车体用图文并茂的喷绘宣传版面进行装饰,既要体现行业特点,又要突出“五下乡”活动特色。车辆前方版面统一喷绘成:宁县农民教育培训暨“五下乡”活动宣传车。
2、县文化局负责组织县秦剧团开展送戏剧、文艺节目下乡活动,并安排好演职人员所需音响设备和车辆。
3、县新华书店、图书馆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新华书店筹备600本科技、文化、卫生知识类图书;图书馆筹备300本图书,各至少参加3人。
4、县文联、文化馆要抽调人员参加文化下乡,为群众送年画、义务书写春联,各至少参加4人。
5、科技局、卫生局、农牧局、林业局、计生局、合管局、司法局、劳务局、农办、农机局、畜牧局、科协等单位要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并根据各自行业特点编印宣传资料各20000份,每单位至少有3人参加宣传咨询活动。
6、县合管局抽调专业人员散发宣传资料和现场咨询,宣传农村合作医疗的惠农政策知识,并向参合对象集中发放报销医疗费。
7、县卫生局要抽调县、乡医院骨干医务人员,广泛宣传卫生保健和爱滋病防治等知识,赠送卫生保健品和宣传资料,为群众义务诊病,开展送医、送药、送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活动。
8、县司法局负责组织法律工作者为农民开展法律法规咨询和宣传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法律知识问题,增强群众法制观念。
9、县人口计生局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计划生育宣传、咨询、教育和技术服务活动,为农村已婚育龄夫妇提供生殖健康技术服务,同时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美德在农家活动。采取现场散发宣传资料、赠送避孕药具等形式,积极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和计生知识。
10、县广电局、新闻中心负责农民教育培训暨“五下乡”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广电局同时提供“五下乡”活动所需音响设备,并派专业人员具体操作。县电视台要把农民培训暨“五下乡”集中活动的组织实施、开展情况及规模效应以新闻和专题等方式进行宣传报道,并报送上级新闻媒体,加大外宣力度。同时,从即日起制作电视字幕“加强农民培训,发展农村经济”进行连续播放,每周办好两期电视讲座。《九龙周刊》要开辟专题栏目,对农民教育培训暨“五下乡”活动情况和剪影进行跟踪报道,并刊登好有关部门的培训要点。各媒体要选派得力记者,现场采访,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要把农民培训和掌握新技能服务农业生产情况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要积极向上级新闻媒体投送稿件。
12、县农牧局、林业局、劳务局、科技局等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开展活动乡镇举办农民教育培训班,培训内容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生产技能、劳务输转、职业技能等专业技术进行培训,具体培训事宜由县农办统一安排实施。
13、和盛镇、南义乡、盘克镇、平子镇要在街区繁华地段协调好活动场地,并准备好所需桌椅、电源等设备,务于集日当天10点前布设到位,全力以赴配合好活动的开展。同时准备好农民教育培训会场,及时通知参会人员(培训内容、参会范围及会标内容具体县农办联系)。
四、具体要求
1、各参加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安排,必须要有一名领导亲自带队,按时参加,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2、县委宣传部负责制作“宁县农民教育培训暨文化科技卫生司法合作医疗‘五下乡’集中活动”横幅,各参与活动的单位,自行制作标志横幅或桌签。
3、各单位将参与活动人员名单及所需的桌椅数量进行统计,务于1月16日前报县委宣传部,以便和乡镇联系,做好准备。
一、语言暴力在新闻传播中的主要危害
进入21世纪后,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了解世界的主要工具和媒介。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为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于。但是,由于互联网的交互性以及隐匿性等特点,导致新闻传播中的语言暴力现象也更加严重,其主要危害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会对新闻报道的主人公的人格和人权造成严重伤害,会扰乱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也会对新闻是受众产生错误的舆论引导。2.语言暴露会对青少年以及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伤害,甚至容易导致其心理和性格存在严重缺陷或扭曲,不利于其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3.对普通大众来说,新闻传播中的语言暴力会让他们对社会产生错误的认识,严重者还会产生厌世或者暴力心理。
二、新闻传播中语言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其载体不同,所以语言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也具有多样化特点。而且,这个过程中的语言暴力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暴力,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映射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使用的语言带有歧视性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1.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歧视。在很多新闻报道中,都缺乏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尊重,例如使用农民工、清洁工、残疾人等带有歧视色彩的词汇对他们进行表述。例如在某新闻报道中,记者的本意是为了引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但是由于对其身体残疾和生理缺陷进行了直接表述,没有考虑到当事人的心理感受,给其带来了心理压力和心理阴影。2.性别歧视。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对女性的歧视上。我国的社会文化本就存在歧视女性的成分,但社会一直在进行男女平等的宣传 ,历史文化虽有所改善 ,但是在一些新闻报道中也不乏出现一些歧视性的词汇,例如打工妹、小三、二奶等词汇。
(二)内容比较低俗
1.对暴力性的文字、图片或者视频进行渲染。这一问题在暴力犯罪新闻的报道中表现比较突出。很多新闻工作者,为了提高新闻的关注度,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会避重就轻,直接使用案发现场的血腥照片或者暴力视频来叙述新闻,而不是使用语言文字来解说新闻,给受害人、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带来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正常生活秩序被扰乱。2.故意煽情,哗众取宠。这一语言暴力类型主要出现在娱乐新闻当中 ,很多记者对于自己拍摄到的照片、视频等资料进行了过分的修饰 ,毫无余力、也是毫无根据的夸大事实、添油加醋。
三、语言暴力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要预防策略
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存在语言暴力,主要原因是现有新闻体制以及新闻工作者自身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的影响。所以,要想预防语言暴力,我们也需要从上述因素入手,具体措施如下:
(一)增强对新闻媒体的审核和监管力度
新闻媒体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方式和工具。如果这种工具本身出现了问题,就需要建立新的制度,对它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要实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如下策略。第一,严格执行新闻报道审核机制的相关规定,并在相关的审核制度中,对语言暴力的类型进行明确规定,禁止在新闻报道中出现,如果新闻中存在语言暴力,经审核后一律不予通过,还要责令相关人士整改。假如情节特别严重,必须给予严厉的处罚措施,增强惩罚的力度。第二,贯彻落实新闻报道的问责制度,加强对新闻报道的法律监管。如果报道的新闻对当事人产生了严重影响,或者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需要对报道的相关责任人和新闻媒体单位给予法律惩罚,将预防语言暴力作为一项强制性的新闻制度,并彻底贯彻落实。
(二)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语言暴力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对新闻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时,重点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和文化知识培训。开展上述教育和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文化修养,增强写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不同语句意义的表达方式,在新闻报道中尽量避免使用这一类词汇。而进行思想道德培训则主要是为了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尊重新闻当事人。
(三)努力提高公众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除了上述预防措施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努力提高公众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来避免在新闻传播中出现语言暴力。因为,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暴力,也是社会公众推崇语言暴力的表现。因此,要避免语言暴力,就需要提升公众的媒体素养,在社会中大力倡导正义性和和谐性报道。
一、组织机构管理
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员队伍由各区县培训机构进行管理,信息平台由“市师训中心”进行管理和维护;信息员实行责任人负责制,一个区县培训机构设责任人一名(一般由各区县的继续教育工作人员兼任)、成员若干名(具体数量由区县决定)。
二、信息员的任职条件
信息员需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较强的责任心,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
三、信息员的职责
(一)撰写报道本区有关教师培训的动态新闻;
(二)收集并上传本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信息;
(三)收集或汇集并上传本区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性文章;
(四)上传信息需按平台栏目进行分类填写,要求准确、完整。
四、信息报道的内容
信息报道涉及各区县教师培训的时事与动态、经验总结与问题研究等内容,文体不限。
五、信息工作制度
(一)年例会制度
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员实行年例会制度,每年三月由“市师训中心”组织召开一次年例会,主要任务是进行上一年度信息工作总结、交流和表彰,以及本年度信息工作的部署等。
(二)奖励制度
(1)宣传内容不能很好地贴合受众需求,节目质量参差不齐,有待提升。首先,宣传节目侧重对领导活动或会议新闻的报道,侧重对一般性的生产性活动的报道,忽视了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与群众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的报道,从而使得总体上县级广播电视宣传节目的内容与其受众的需求相脱节。其次,广播电视节目侧重于对事实的一般报道,没有很好地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实践中,因为采访、取材、报道或是自身处境的种种问题,县级电视台在舆论监督上无所作为,从而得不到受众的信任。再次,反映普通群众喜怒哀乐和日常生活的节目和信息不足,也导致广播电视节目的视听性不足。最后,实践中还存在新闻报道缺乏时效性,内容和评论缺乏足够深度等问题。
(2)管理制度混乱,缺乏相关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县级广播电视部门的管理体制上,常常处于缺乏工作制度的环境下,没有专门的领导和管理机构,也没有明确的工作制度,各个工作岗位及其相应的职责范围缺乏相应规定。
(3)组织体制上表现为专业人员缺乏,总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管理人员及媒体从业人员都处于匮乏状态。这与县级广播电视部门的发展历史是有原因的,人员多是来源于非专业领域,加之人才引起和人才培训的成本等问题,人才缺失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4)技术手段落后,现有设备设施不能满足群众日益扩大的需求。部分县级城市在有线电视网络和广播电视的覆盖率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硬件和技术手段的不足极大地阻碍了县级广播电视宣传事业的发展。而在互联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发展带来的新媒体崛起的背景,县级广播电视节目在平台建设上的落后就更加凸显,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二、如何应对县级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中问题
针对以上县级广播电视事业在节目内容、节目质量、管理制度、组织体制和设备实施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改善:
(1)针对宣传内容脱离县级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这一局面,广播电视宣传部门应当强化自身工作的受众意识。所谓受众意识就是了解并善于把握节目面向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从而进行相应的选材和报道。满足受众需求体现在节目的栏目设置、字幕设计、画面摄制等各个方面。县级广播电视宣传部门主要面对广大的农村地区以及城镇地区的居民,在报道上应当选取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百姓喜闻乐见的国家法律法规、社会热点以及文化生活等,淡化会议性和抽象性的报道,截取那些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以一种为群众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传播。同时,为受众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参与舆论监督等提供一个可行的畅通渠道,包括公开联系方式,及时进行信息反馈,邀请群众以及专业人士参与节目评议等形式。
(2)为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还应当促进并深化工作方式上的变革。首先,要提高新闻采写的质量,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具有把握高质量新闻作品的职业敏锐性,注意新闻的时效性,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挖掘新闻题材。对于会议报道,应当尽量做到信息化处理,总结并选取群众最为关心的主题进行报道,减少长篇累牍的程序性和重复性报道内容。同时,通过创新栏目设置,增强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为老百姓提供更高质量和更具有可视听性的新闻节目。
(3)在管理体制上,应当加强对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专门领导。县级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当得到足够认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专门的宣传管理文件、确定相应的审稿制度和工作流程和各个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等。同时,县级广播电视宣传部门还应加强同上级单位的联系,在业务上寻求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4)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广播电视节目生存和竞争的关键便是节目质量,而提升节目质量依赖于专业的人才队伍。要想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广播电视从业队伍,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人才的选用上,严格把关。坚持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招聘一批具备专业知识、过硬能力或从业经验的记者、编辑、播音员和主持人,杜绝违规招聘行为。第二,注重人才培训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班对现有的节目采编、制作和播音人员进行政治思想、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的培训。第三,加强系统内部的政治思想学习,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展各种培育工作人员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精神的活动。第四,建立其人才的发展和奖励机制,鼓励职工创新,激发职工工作热情。
(5)地方政府以及上级广播电视部门应当加大对广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普及事业的财政支持和技术援助,以此来解决信息传播的设施设备不到位的问题。
三、结语
【关键词】高校 学生记者 宣传 建设
学生记者团的学生们以独特的视角、敏捷的才思活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是高校新闻工作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目前,高校学生宣传队伍参差不齐,学生记者新闻素养较低。加强学生记者团的建设,对于充实高校宣传工作队伍,扩大宣传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加强高校记者团建设成为高校宣传部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学生记者团建设需过“三关”。
一、高校学生记者团建设要过“选拔关”
为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校新闻工作队伍的建设,必须严把“选拔关”,选拔的学生记者必须具有:
(一)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
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特殊,因此,学生记者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牢固的大局观,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对新闻宣传报道具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新闻宣传才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去提高写作水平,发现新闻线索,学习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知识。
(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文字基础
良好的表达能力是新闻采访、广播主持的必要基础,从选拔学生记者之初就应该挑选思维敏捷、沟通和表达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文字基础的学生,尽量做到优中选优。
二、高校学生记者团建设要过“培训关”
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尚在学习阶段的学生记者来说并不容易,如何培养他们的新闻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通过课堂培训
课堂培训的途径包括:开设新闻写作选修课、邀请专家讲课、记者团的例会等课堂培训方式。做好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每次安排一个培训主题,进行有针对的培训。在讲解新闻作品过程中注重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抓住要点,以事例带动理论。在选取事例时尽量多用校园各新闻媒体已发表的新闻稿。着重加强学生的新闻基础知识,新闻的写作知识,新闻采访技巧,新闻摄影知识和基本的编辑知识培训。
(二)通过活动培训
实践出真知,新闻写作水平迅速提高的捷径就是多写、多练。学生记者新闻实践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一是学校重大学生活动。学生记者的报道范围主要是围绕学校的宣传工作进行,因此在高校的迎接新生宣传、军训、学校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大型演出活动中要主动让学生记者融入宣传报道工作中,通过实战训练引导学生对校园新闻报道的范围和特殊性有所了解。二是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宣传报道团日活动、三下乡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记者有机会参加到社会媒体的新闻采写工作中去,无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他们之后再进行校园新闻采写就会更加有把握、有信心。三是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通过与兄弟院校的记者团的交流,相互学习、提高。
(三)加强自我学习
新闻报道涉及的面比较广,记者的知识结构大致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专业知识、基本常识等,因此,做好学生记者必须加强政治经济学、历史、文学、人文、社会等方面的学习,丰富知识面,加强自我学习。
三、高校学生记者团建设要过“管理关”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新闻素养后,学生记者团高效、有序的运转还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
(一)建立制度
学生记者团成员多,分布广,要规范记者团的管理,避免其“形同虚设”,必须有一套规章制度作保证。根据记者团实际情况,制定学生记者工作章程、学生记者职责规范和活动制度、奖惩措施等。例如:制定学生记者例会制,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前期工作,对下一段工作进行分配和部署;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记者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如:稿费、评优加分、授予“优秀学生通讯员”称号等提高学生记者工作积极性;对学生记者干部的选用采用竞聘制,通过竞争,使学生时刻存在危机意识,让大家在相互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下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让学生记者团时刻充满活力,朝气蓬勃。
(二)健全团队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记者团有单独的办公地点和健全的组织机构,根据记者团的人员比例和分工,建立梯队管理模式,记者团设立团长、副团长、秘书等职务。在通讯员队伍中建立老带新的机制,使通讯员队伍本身就是个有效的造血机构。
(三)加强监督
密切关注学生记者的思想动态,及时处理学生记者团队出现的问题,加强监督管理,积极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有利于学生记者团在思想和行动上较好地进行自我约束与规范。使学生记者团这支队伍充满活力。
总之,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记者团队是一项系统性强、有一定难度,且工作量较大的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逐步建立起一支有较强新闻采写能力、精干、高效的学生通讯队伍,为学校的新闻宣传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
白下区社区教育宣传工作的
基本情况
我们对白下区社区教育宣传工作一年的情况从一个侧面进行了汇总、统计,时间跨度为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统计数据来自白下区教育网社区教育部分和白下区社区教育网。
1.总体情况
由下表可见,一年中,区级社区教育工作信息26条,平均每月均有信息,说明区级层面的社区教育宣传工作抓的较紧,基本能够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白下区下辖的7个街道均有社区教育工作信息上网,可见,每个街道均在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各街道信息数量不等,则反映出各街道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宣传重视程度各有不同。
2.宣传报道的信息数量较多
从表中可见,白下区一年社区教育工作仅区级网络就76条信息,平均每月达到6条多,这一方面对该区宣传社区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市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提供了信息,方便了市民参与学习及组织的各种活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市民主动参与的意识。
3.开展的活动报道及时、准确
从报道的时间来看,绝大多数信息均是活动开展后,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达到了时效性的目的。报道的信息基本遵循信息报道的几大要素,信息简捷、明了,图片搭配得当,能够反映活动的主要要素。
4.注重重大活动的报道
该区十分重视重大活动的报道,每开展一次重大活动,均安排专人负责宣传报道。从信息的标题可见,白下区对开展的较为大型的或较为重要社区教育活动均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报道,并同时报送省、市有关媒体,有些信息被省、市社区教育专刊或网络登载,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社区教育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1.社区教育工作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
所有信息虽然均能反映所报道的社区教育工作,所反映的活动或重要工作也能讲清来龙去脉,但在如何通过一个活动或一项重要工作来反映社区教育工作的内涵方面挖掘得还不够深入,就事论事的信息多,深层探讨社区教育工作的信息少。特别是对一些重大活动的亮点挖掘不够,显得热闹有余、深度不足。
2.各街道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从上表中可见,有的街道月月有信息报送,有的街道平均一个季度才有一条。事实上,城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已经趋于正常化,每个街道均正常开展活动。信息数量少的街道,并不是开展的活动少,而是相关人员没有及时主动上报,这既与领导的重视有关,也与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有关。
3.报道的内容较为单一
基本上都是因为开展了某项活动,才进行了报道,此类报道占报道总数的80%左右。对特色项目,尤其是在全国、省、市有影响项目的追踪报道较少。
4.报道人员水平不够高
该区从事社区教育宣传报道工作的人员多为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虽高,但宣传报道的专业能力不够高,报道中常出现诸如人称使用不当、活动或工作的开展情况讲不清晰、道不透彻等方面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教育工作宣传的效度。
提高社区教育宣传工作效度的对策
1.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教育宣传工作地位的认识
社区教育的重点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道德文化素质,在社区教育实践中,强化对社区全体成员的教育,从而推动社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社区教育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广大公民提供了学习和参与社区活动的平台,在优化社会环境,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虽然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重视的程度还不够高,还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努力通过自己的宣传活动,让全社会都懂得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2.进一步强化社区教育宣传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做好社区教育宣传工作的关键在于培育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教育宣传工作者队伍,正如所说“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因此,要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要建立社区教师的准入制与岗位职级制,进而形成一个新的社会职业,使社区教育的发展获得社会职业制度的保障,并转化为激励社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要依托社区大学、本区培训机构、街道社区相关部门,建立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社区教育师资队伍。要依托社区大学或者自行组织,坚持以人为本,以共同愿景为目标,加强队伍建设,突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工作,特别要重视新闻信息工作的培训,杜绝那种新闻信息工作简单化、甚至是可有可无的思想,真正将社区教育的宣传工作抓紧抓实,不断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宣传工作的水平。
3.加强社区教育宣传工作的制度建设
加强社区教育宣传工作的规范管理,强化社区教育信息报送的责任意识,发挥社区教育宣传工作在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方面的作用,调动基层各单位报送社区教育新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区社区教育宣传工作的水平,使社区教育宣传工作更好地为社区教育发展服务。为此,要制定社区教育宣传工作考核激励实施办法,并将工作成绩与绩效挂钩,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通过制度的建立,保障社区教育宣传工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搭建更多的宣传平台
目前,社区教育宣传的平台较少,综合宣传报刊对社区教育的宣传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教育工作的宣传、影响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宣传的专门平台,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宣传。各种综合性报刊杂志要多关心、多支持社区教育宣传工作,采取开辟专栏的方式,将社区教育的宣传工作提到一定地位,形成全社会都关心社区教育宣传工作的局面。
5.加大经费保障力度
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作为整个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的基础与前提,其采访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新闻报道质量[1]。因此,对电视新闻采访记者的要求也逐渐增多,不仅要掌握与熟知过硬的专业新闻报道知识,还需要具备提高新闻采访质量的技巧,只有两者兼具优秀的新闻采访工作者才能做好电视新闻工作。
一、当前电视新闻采访现状及问题
(1)采访前准备不充分。采访前准备不足,这个问题通常发生在经验不足的采访工作者身上。每一次采访之前没有做出详细的计划,没有对所要采访的问题做出提纲,没有结合采访对象的性格特征以及个人因素做出采访所提问的禁忌和重点。仅凭借一腔热血和冲动便开始毫无准备的采访工作,这样不仅会对采访对象造成不良影响,还会遗漏很多重要的新闻信息,从而导致采访内容空洞无实,新闻价值降低,甚至使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双方均感到不适,无法顺利进行。
(2)提问方式存在欠缺。对于整个电视新闻采访的流程来说,提问方式和问题设定是极其重要的,关系着采访的主要交流导向。只有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抓住重点和要点,进行针对性与实质性的提问,这样的采访结果才能准确地表达给观众。但目前来看,由于一些新手采访工作者经验不足,往往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提问偏离主题,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以致被采访者的回答也随之产生错误,模糊不清,这样得到的新闻信息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3)记者缺乏专业素养。目前我国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者受到传统媒体理念的影响,在进行采访过程中仍然继续沿用传统旧时的采访模式,缺乏创新和优化。新媒体行业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媒体中电视新闻的发展,与此同时,担当着传播信息任务的采访记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专业素养缺失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记者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职业道德的缺失、人文关怀精神的缺失、专业知识结构的不完整等几方面,因此,电视新闻采访记者的专业训练有待提升。
二、提升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有效策略
(1)明确目的,做好准备。电视新闻记者在每次进行采访工作前,应当根据所采访的背景、实际情况与需求制定相对应的采访目标,准备充分才能确保新闻采访与报道工作的每个流程都依照所制定的目标顺利进行。基于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特征与要求,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工作之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前熟悉掌握被采访者的基本背景与个人资料,避免在采访过程中提问环节出现因采访者记忆失误所造成现场氛围尴尬的低级问题。第二,精简与罗列采访工作的重点,具有针对性的设定采访交点问题,采访前做好相应的过渡与铺垫工作,给予被采访者一定的心理准备。第三,提前做好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警方案,以确保电视新闻报道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新闻采访有效的目的。
(2)以人为本,优化创新。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一部分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者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经常采访和报道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新闻信息,更有甚者捏造假新闻,扭曲事实只为博取众多观众的关注。因此,为了杜绝制造假新闻和歪曲事实的现象频繁出现,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是必然趋势。例如,某电视台新闻采访记者在进行一次“春节走基层”工作的特别报道时,应提前十天来到基层工作点,与基层工作者深度接触和交流,通过日常的观察沟通来真正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与工作状况,这样贴近民众的采访方式才能使采访内容更加真实生动,才能赢得民众的关注与认可。受新媒体一定程度的影响,传统媒体模式下的新闻报道与采访方式已经与现阶段的观众需求产生新矛盾。这就要求广大的传统电视新闻记者在日常新闻采访工作中不断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优化和创新采访技巧,掌握与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结合新旧两代新闻采访技巧优势,提高工作效率。
(3)提升素养,加强培训。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对于综合素养要求十分严格。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完善的知识架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新闻工作。要求广大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通过严格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来熟练掌握新闻采访技巧,保持对信息和事物敏锐的判断力,有效提升新闻采访的质量。例如,一些电视台可以定期组织,将本单位的新闻记者分批次进行专业新闻采访技巧的指导培训,制定综合素养考核体系,促使其在培训与考核体系内提高个人工作能力。电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的工作,只有一步步地强化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形成审核机制,联系群众进行监督,才能从根本上完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养建设。
三、结束语
在新媒体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电视新闻采访记者作为新闻信息传播与报道的主要来源,其采访能力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需要电视新闻采访记者在采访时明确目标、做好准备工作,优化创新采访技巧、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学习补充、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从而促进我国电视新闻媒体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