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管理的问题及措施

档案管理的问题及措施

时间:2023-06-02 09:22: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管理的问题及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档案管理的问题及措施

第1篇

关键词:档案;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1电子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1.1电子档案保存寿命受限。由于电子档案受其保存介质的寿命长短、质量优劣以及其更新换代的影响,使得其寿命存在各种差异。如计算机设备的更新换代,过时的档案介质,造成电子档案信息无打开利用,从而可能会造成档案信息的损害和丢失,严重损害了信息利用者的利益。

1.2病毒的危害性。网络时代,各种病毒木马不断的对计算机进行攻击与入侵,使得一些机密的电子档案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被病毒等感染,电子档案系统也可能被黑客所攻击,从而危害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

1.3电子档案真实性受到挑战。由于纸质档案可加盖单位公章,领导签字,比较容易鉴别,而电子档案由于具有无限修改复制的功能,如果不加以技术处理,则无法辨认其原稿的真实性,从而造成信息的失真。

1.4电子档案安全不容忽视。网络时代,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数据被他人盗取、篡改的事件时时发生,这对机密电子档案的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2解决电子档案安全问题的措施

2.1技术安全处理措施

2.1.1加密处理。数据加密是减少电子档案信息被盗、泄密的有效方法。通过加密处理,使得数据不被非法窃取、阅读。电子文件在传输过程中可采用非对称式或双密钥码进行加密。发方可使用收方的公开密钥发文,而收方只用自己知道的密钥解密。这样任何人只能通过公开密钥向收方发文,而收方才能获得加密文件,而其他人很难破解密文,从而有效的保护电子文件的机密性。

2.1.2电子签名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签名技术被人们广泛应用起来,电子签名可分为证书式数字签名和手写式数字签名。主要作用是在于证实该份文件确实出自作者,确保其内容没被他人改动。通过证书式数字签名可有效检验文件确实来自发方,内容没有被人改动。手写式数字签名则是将专门的软件模块嵌入文字处理软件中,作者可用光笔在计算机屏幕上签名,或者用压敏笔在手写输入板上签名,使其显示的笔迹与在纸质文件上的亲笔签名的字迹一样,从而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

2.1.3权限的使用与监控。档案管理者应对电子档案数据访问用户设置身份验证,只有通过身份验证信息的人才可进行访问。此外还要根据访问人身份、电子档案的秘密等级,来确定其访问权限。目前可使用的监控技术为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入侵者想要接触目标计算机,必须先穿越防火墙的安全防线,因此可将防火墙配置成许多不同保护级别,使数据库的信息和结构不受侵犯。

2.2制度安全管理

电子档案在形成、处理、传递、归档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信息的丢失与篡改,因此为了保证电子信息档案的安全性,实行必要的制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可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只有电子信息管理人员才能进入相关操作系统,计算机要设置密码,专人专用,其他无关人员不得打开或使用其计算机,更不得非法进入或操作该系统。同时,对电子档案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管控,防止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造成信息丢失或失真现象发生。

2.2.1明确电子文件制作传递的责任。电子文件要由专人制作,制作完成定稿后要进行加密处理,如需要参考或利用时,只能以只读形式进行查阅,防止因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电子文件的篡改或灭失。

2.2.2及时收集电子文件。很多单位电子文件制作完成后,任由于制作者进行保管,使得电子文件处理松散的管理状态,容易发生失真现象。电子文件一旦定稿就应由领导使用电子笔等进行签发,如条件不允许,可在纸制文件上签发,然后将纸稿与电子稿件一同交由文书档案管理者进行管理,不得擅自修改。如需修改,应经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操作。同时对电子文件要进行备份处理,保证电子文件不得丢失,不灭失。

2.2.3归档制度。电子文件归档时要进行认真检查,检查文件是否齐全完整,真实可靠,是否是最终稿本,其与相应的纸质或其它载体文件的内容是否一致。然后将电子文件放入计算机指定的位置,或者备份到相应的介质中。归档时要注意标明相应的保密级别,注明了保密级别的电子文件应及时进行逻辑归档,并按照电子档案的目录对应放置。电子文件可按纸质文件的要求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

2.2.4保管制度。电子文件和其他纸质档案一样,是独立的档案门类和载体,要按制度妥善管理,确保电子档案不损毁、不失真,从而保证电子档案的完整、真实,实现其应有的价值。电子档案要进行统一保管,档案管理者应熟练的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能够使用各种检索工具,使得归档的电子文件利用起来更加方便与及时。档案管理者应对存放电子文件的介质进行不定期的健康检查,对发现问题的电子文件要采取维护措施,及时修复,防止文件的丢失与破坏。同时,随着计算机设备的更新与发展,要对历史电子档案介质进行同步更新、复制和备份。

2.2.5电子文件利用条件。电子文件的操作与利用需要具备相应条件,管理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权限,无关人员不得借阅、操作该电子文件,同时对管理者提出相应的纪律要求,要遵从保密管

理规定,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属于工作秘密的电子文件档案,一旦发生属于秘密的档案出现泄露与丢失要严格追究档案管理者的责任。2.2.6不可忽视纸质档案的管理。虽然目前提倡力行节约,实行无纸化办公,但由于电子档案安全性、真实性等受到很多制约,因而纸质档案的管理依然显得重要,纸质档案具有保存时间长、真实可靠性强、可信度高等特点,纸质档案在当今档案工作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不可忽视纸质档案的管理与保存。档案领导者及管理者仍要把纸质档案工作做为重要工作来抓。

第2篇

组成部分。实施档案管理网络化能够规范档案管理,实现网络管理科学化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管理保障。

关键词:档案管理;网络化;现状;优化措施

0 引言

科技水平发展促进我国社会发展速率进一步提升,加强网络应用广泛程度,促进我国网络应用程度进一步提升,提高档案管理网络化的应用程度。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能够促进档案管理数据分析管理更加科学化、明晰化发展,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实现档案管理准确性。

1 现阶段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

档案管理是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的重要管理途径,实施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是促进人力资源可吸毒而管理的重要措施。档案管理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进步不断深入发展,但现阶段我国档案管理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成为我国档案管理发展中的障碍。

一方面表现为档案管理的内容科学化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或单位对档案管理依旧采用传统人工管理办法开展档案管理,造成档案管理的内容不科学,资源划分标准不一致,档案形式多样,造成档案管理停滞在传统档案管理层面,档案的内容管理科学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我国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和规范性较低[1],网络应用程度较低。档案管理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直接经济收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企业档案管理的人员分配和管理上缺少一定的规范性,导致企业档案管理的人员工作积极性较差,管理形式创新能力低,影响企业档案管理,同时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应用水平较低,是企业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程度较低,造成企业人才档案管理与企业总体发展之间出现严重的管理脱节。

2 实施档案管理网络化的措施

2.1 实施档案管理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同步实施

实施档案管理网络化管理应当矜持传统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同步实施。一方面传统档杆管理主要是针对档案管理中“历史遗留问题”中档案残缺不全,档案资源信息程度较低[2],或档案存放时间较长的休息资源进行传统管理措施,保障了档案管理的基础信息性,避免大量的档案录入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近期档案适应网络化管理,进行档案信息数据管理的准确性发展,促进档案管理的效率性和准确性,促进档案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此外,这种传统档案管理与网络管理相结合的法管理措施也增加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避免档案丢失。

2.2 应用网络数据管理手段进行档案管理

实施网络诗句管理手段进行档案管理。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数据化应用程度也进一步提升,实施档案管理自动化软件,结合OA办公自动化和MIS信息管理相结合实施软件管理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3],提高档案管理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提高了档案应用、管理的专业化和信息准确程度,促进我国档案管理程度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我国某企业实施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这种管理措施企业人力资源分配管理的合理程度进一步提高,间接地为企业人发展创造财富。此外,网络化中云盘使用为档杆管理提供了广阔的档案储存空间,不仅增强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档案管理储存空间的问题,节约了档案管理的应用空间。

2.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开展档案管理网络化程度的重要基础保障。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管理水平,促进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程度进一步提升,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人员的专业性。

3 档案管理网络化的优势

3.1 档案信息管理可靠性增强

档案管理网络化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促进资源管理的重要体现,其优势其一档案信息管理的可靠性增强[4],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主要依托互联网档案自动化管理软件和虚拟空间实现档案管理,档案管理系统的登录需要相应账号和管理密码,使档案管理的信息可靠性增强,避免档案资源泄露等信息资源管理不善等问题。

3.2 档案管理的准确性提高

其二,档案管理的准确性提高。档案管理采用网络化管理使档案管理分类采用电子档案自动分类管理,依据档案分类标准进行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管理能够智能化对更新档案进行分类管理,避免了传统档案管理中档案人员对接不当影响档案管理准确性问题。

3.3 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

其三,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网络化管理措施使档案管理人员从传统的档案管理中解放出来,档案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都逐步实现网络化发展,保障了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提高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例如:某单位对培训人员的档案分配按照培训人员工作管理性质不同,运用电子档案管理将人员档案分发到不同管理部门,提高了单位档案收发和应用的效率性[6]。

3.4 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其四,档案管理实施网络化使档案管理科学性,规范化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量大,管理范围复杂,档案管理主要依靠人工分配形式进行档案管理,容易造成档案丢失或损坏,影响档案管理的正常进行,造成档案资源管理专业会程度较低,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性;实施档案管理网络化采用电子管理措施实现了档案管理,分配数字化管理,从而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4 结论

档案管理网络化发展是现代化科技手段应用于社会资源管理发展中的体现,实现资源应用,管理,分发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性,促进我国资源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子直.积极实现由传统档案工作向信息化档案工作的转变――在老档案工作者座谈会上的发言[J].档案学研究,2002,03:8-12.

[2]倪代川,戚颖.档案信息网络传播案例评析――以《档案界》网站及《档案界》电子杂志为例[J].档案管理,2010,05:59-62.

[3]安小米.城市建设文件、档案信息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的理论框架[J].档案学通讯,2004,02:88-92.

第3篇

摘 要:工会档案管理工作是工会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能否确保工会档案管理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是衡量工会管理工作水平高低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工会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本文就工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工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会档案管理;问题;措施

一.工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景象日新月异,工会作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也日益彰显,而工会档案管理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要求与日俱增。工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够保存完整的工会档案资料,对以后的文献整理工作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若是保管失职,造成资料的丢失,则对以后的文献资源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所以,要想做好工会档案管理工作,就要及时发现工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不断提高工会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二.工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日常工会档案管理的分析调查,我们发现现如今的工会档案管理还存在着某些问题,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人们对工会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忽视。

工会档案管理工作一直处在被人们忽视的位置,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其的了解不够全面与透彻,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工会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记录整理会议流程,然后将其归置于固定位置封存,并不具备什么技术含量,也没有什么难度可言,因此很容易忽视工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工会档案管理人员便也习惯了被忽视,不再追求高效率的工作水准,因此很难提高工会档案管理的水平与工作质量,这是目前工会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2.工会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短缺。

在人们对工会档案管理工作的错误认识下,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工会档案管理工作简单至极,并没有什么可研究与提升之处,故而使钻研工会档案管理的人才越来越少,工会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极其短缺。一方面是由于档案专职人员配置不足,往往都是由快要退休或者其他岗位人员兼职负责工会档案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工会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往往都是紧着业务工作开展,开展档案检查时才安排一定人员专门负责档案查漏补缺和完善,加上缺乏必要培训,档案管理极不规范。越是人才短缺,越是不利于档案管理知识的传播,无法因材施教,就无形中丧失了一大批工会档案管理方面的人才。因此,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工会档案管理的专业人员还是有待增加的。

3.目前工会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设备不够先进。

经过大量的对比研究发现,我们的工会档案管理的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不够先进,整体上以简单模式的文档记录为主,不能够全面具体的记录工会举行的整体细节。并且工会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妥当,在工会档案被查阅的过程中难免造成丢失损坏,很难形成档案管理的完整系统。

4.对工会档案管理资金投入经费不足。

很多工会都没有专门的档案,有的只是一些活动记录,即便有档案,对档案管理资金投入经费不够,没有配置专门的档案管理室,往往是将工作人员和档案管理室合并在一个办公室,这样既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也影响了工会人员工作效率。现代化档案管理要求应配置专门的档案室、档案管理等各项规范制度、流程要上墙、档案管理登记制度要完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按照现代化档案管理室相关标准配齐相关设施及档案管理工具等,这方面资金投入不够,与现代化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系统化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工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工会档案管理工作中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积极寻找一些解决办法。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对于工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应对措施:

1.提高人们对于工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工会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是人们对于工会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全面,重视程度不够高。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工会档案管理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于工会档案管理的认知,使人们认识到工会档案管理的重要程度。比如我们可以举行一些公益演讲或者手绘等活动,将工会档案管理工作的知识传达给人们。只有普及人们对于工会档案管理的了解程度,在意识层面引起重视,得到人们对于工会档案管理工作的认可,才能推动工会档案管理工作有效率的进行。

2.培养工会档案管理的专业型人员,引进技术性人才。

对于工会档案管理的工作,不仅仅要提高人们的认识程度,还要加大对专业人士的培养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同时还要提高工会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激发工作人员对于工会档案管理工作的热情,使每个人都能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尽自己所能保护好工会档案资源。还要引进外来技术型人才,学习借鉴外来管理技术,将其与我们的工会制度相结合,适应我国的工会档案管理的发展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工会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来鼓励人们积极研究工会档案管理的专业性知识。

3.完善工会档案的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个组织进步不可缺少的准绳,要想推动工会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健康快速提高,完善的工会档案管理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工会档案管理要建立完善的部门制度,使管理专业化,专门化,此外还要细化各自的工作,明确分工与责任,无论是会议记录,档案保管,档案封存,还是负责管理查阅等工作,都要细化到每个人,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完善工会档案查阅翻看制度,在翻阅的时候必须保证资料的完整性,要实行资料毁损惩处制度,尽最大可能保护好工会档案。

4.引进工会档案管理的先进设备。

要解决工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设备落后的问题,需要我们引进现代的高端发展技术。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工会档案管理工作也要积极利用现代化设备,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技术,在工会举行过程中采用电子记录、摄影、录音等多种记录方式和方法,多方面、全方位的记录工会举行的过程。对于影视、录音等档案的保管,也要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其加以储存和维护,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丢失。

总结:工会档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档案资源,它详细的记录了会议举行的流程、重要事项以及各种细节之处。所以,工会保留的档案有时候会成为一种珍贵的历史资料,让后人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去翻阅。并且工会档案记录的会议方式也可能成为后人去借鉴学习的途径之一,是我们创新如今会议模式,取得理想会议效果的基础。所以,即使工会档案管理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要尽力找到解决措施,不断提高工会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在这些解决措施的基础上,尽我们所能,保o工会档案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档案管理的特点、问题及改革措施[J]. 李申.知识窗(教师版). 2015(12)

[2]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 王玉杰.科技展望. 2015(33)

[3]浅论出版行业的业务档案管理[J]. 邵丽鸥.新闻传播. 2011(06)

[4]档案管理的特点与内容分类[J]. 张燕.新西部(下半月). 2009(03)

第4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主要问题 应对措施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就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的原因分析。

1、现代电子办公的思想动摇了纸质档案的管理。随着当今时代信息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办公的自动化也随之而产生,例如:一份文件的拟稿、审核、编号、签章等程序都能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快速完成,这标志着无纸办公的模式已经建立。相比纸质档案管理,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具有一些优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电子文件的归档整理远比纸质文件的归档简便、快捷;其次,电子文件的档案的管理对诸如档案室、档案柜等大型硬件设施的要求较少。因此,相比纸质档案管理而言,人们更愿意接受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这样一来,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不再受到人们的重视。

2、事业单位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其档案管理的力量相对薄弱。目前,对于一个企事业单位来说,其是由许多部门组成的,但是许多事业单位并不会单独设置档案部门,对于人事档案、财务档案、文书档案以及案卷等多种档案的管理,没有几个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即使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那也大多只是其他部门兼职管理。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事业单位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可想而知,这些兼职人员由于本身的事务繁忙,而对档案管理的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对于日常的档案管理事项没有及时地整理归档,这样一来,事业单位档案的管理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正式的重大的档案归档工作主要依赖于外聘的档案归档的专业人士,而事业单位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只是在前辈的经验指导下工作,总之,档案的管理没有一个高技能高学历且是专业档案管理的人才,甚至在少数的事业单位管理档案的人员只是兼职的,他们一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的培训,其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是很了解。档案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不管是外聘的专业人士,还是事业单位内部中兼职档案管理的人员,他们的素质一般都不是很高,这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应对措施

1、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意识。加强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档案是人类活动的记录,其不仅有利于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另外,它也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而档案管理的科学规范是衡量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与业绩的重要标尺。因此,我们要提高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重视档案管理。

2、改革档案管理的体制,建立高效的网上档案管理系统。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档案管理也面临着由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向着以全方位的档案信息管理、网络化管理转变。这是时展的必然选择,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与网络技术、信息化的结合是当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事业单位可以在自己的信息中心建立档案信息的管理项目,建立网上档案的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3、保持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鉴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事业单位必须确定专人进行管理档案工作,虽然档案工作比较简单,但是其所要知道的东西还是很多,而其交接事项也比较繁杂,因此我们要控制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流动,以便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档案管理的工作的好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针对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的情况,根据档案管理的特点,事业单位要积极选送有关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参加档案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熟悉档案工作业务的流程,努力掌握科学的、规范的、实用的管理的方法,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寻找更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模式。

总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应该要重视,并积极找出问题的所在,任何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事业单位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对问题的存在去找出相应的措施,我想我们是可以探索出更科学、更规范、更实用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的。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将会越走越好的,从而也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的工作所服务。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离退休人员;纸质档案;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联系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向纵深深处的发展,办公自动化正在普及应用,档案管理也不例外。传统档案管理的弊端不断显现,如管理效率低、差错率高、管理成本大等特点,不利于档案管理的规模化、高层次发展。办公自动化向档案管理领域的渗透和发展,为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如信息化投入成本高、信息安全难以保证。离退体人员档案管理面临着复杂化的情况,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破解档案管理难题,引导档案管理合理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 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面临的形势和基本情况

离退体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由于离退体人员的档案多是传统纸质档案。纸质档案对档案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条件等要求比较高,外界环境容易对档案的材料等产生影响。此外,由于纸质档案在保存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变质、损坏的现象。这些都对档案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进行在不断加强。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作为一种信息管理系统,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和系统化提供了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同时电子档案能够克服纸质档案保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因此,不少地区的档案管理机构都开展了档案管理信息化,从而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但由于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特殊性,档案信息化中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如信息量大、信息化成本高等特点,但作为未来发展主流,电子档案在档案管理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 离退休人员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之间保护技术的区别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从实质上来看,它们之间还是有差异的。纸质档案实质上是对档案载体的保护,通过不断的完善、优化措施、修复等物理环境或物理实体的保护从而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纸质档案的管理并不需要特别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档案的保护主要是对环境的控制、调整,确保档案室的环境能够满足档案实体的基本要求。在纸质档案的保护过程中,注重对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的保护。相对来说,纸质档案的管理成本比较高,人工管理费、档案纸质、环境控制设备等都占用了大量的费用。而电子档案由于管理信息方式的不同,它主要是对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的依赖性较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可以实现对纸质档案管理的真实模拟,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完善,功能设计增加、界面设计的优化等从而促进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的提升。与纸质档案最大的不同在于对技术的依赖较强,在投入成本方面,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大,如信息系统的购买、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购置等这些都需要较大的投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信息化的成本在不断降低,信息系统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信息安全措施也在不断提升,这些都为电子档案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此外,电子档案管理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有利于档案管理的长远发展。

3 离退休人员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之间保护技术的联系

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是档案管理中的主要形式,也是未来档案发展的两种主流趋势。从档案管理的原则、方法和技术情况来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有着显著的关联性。它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安全。纸质档案能够克服电子档案在管理中存在的信息脆弱现象,也能够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而电子档案由于信息的高效性、便捷性、方便性等特点,电子档案能够为纸质档案的管理提供支持和借鉴,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有助于为电子档案的管理和开展提供支持,电子档案是纸质档案管理的模拟和再现。纸质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有助于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化和发展。从历史进程来看,纸质档案的管理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管理经验、管理方式、管理措施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技术措施等都比较成熟。而电子档案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赖和借鉴纸质档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纸质档案能够弥补电子档案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档案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提供了帮助。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间的关联性将会改进档案管理的模式,为档案信息的权威性、真实性、安全性提供巨大的支持和帮助。所以,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是相互联系的,不存在一种方式对另一种方式的替代。正是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在管理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才能够有效保证离退休人员档案的安全性和客观真实性。

4 结束语

总之,离退体人员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保护技术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本文在对档案保护技术的两种形式的分析中,认识到档案管理一个复杂的过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并存将会对完善档案管理,优化档案管理措施和手段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是有区别的,纸质档案是电子档案管理中的良好补充。而电子档案的存在和发展,也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和检索的效率和水平。因此,合理调整和平衡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比例,加大离退体人员档案管理力度,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峰,高校离退休职工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浅析[J], 石家庄:价值工程,2010(34):26-26

[2]王涛,戴晓林,广州市委组织部积极构筑干部档案“防火墙”[J], 大连:兰台世界,2011(26):127-128

第6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效率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档案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运作的过程中必将需要涉及诸多要素,同时也必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中客观地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解决与处理。在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上必须要坚持科学、合理、有序的原则,同时国家的主管部门要统筹兼备,强化引导,构建交流平台,从而有效地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发展。

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管理制度缺失。关于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我国政府在2001年的时候就颁布了两部政策性文件,然而,有很多的建筑企业并没有将档案管理工作重视起来,政府所规定的一些利于规范项目建设的措施,很多企业并没有照此实施,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展工作的,档案管理工作比较随意,在施工建筑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

2、档案内容质量不合格。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因为档案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错误,从而导致档案内容质量不过关,主要体现在,第一,档案材料的收集不齐全,很多施工项目上一些需要记载的信息和盖章,经常会漏下;第二,档案整理不规范,在日常工作中对档案的不重视,就会出现文件遗失的情况,在后期的工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时候,就会用其他的类似文件去代替,用这种方式来逃避文件丢失的过错,使档案内容的质量严重下降。

3、档案管理人才匮乏,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很多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的专业水平不到位,没有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缺少相关的工作经验,而且有的人还是身兼多职或者是顺带定岗的,甚至有的项目组完全就没有设立档案管理这项工作的负责人,所以严重缺乏对档案管理知识熟练的专业人才。目前已有的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大都不一致,且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过于传统,并没有跟上现代管理的节奏,导致工作责任心的缺失,自然工作效率也不高。

4、归档完整率、真实性有待提高。大多数的施工企业没有按照标准的国家规定的程序,对档案的操作程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保存,同时还出现一些为了使项目看起来更加完善,很多工作人员采取美化问题的工作方式来编制管理档案,这种做法严重的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降低了档案本身存在的价值。

二、档案管理的原则

首先,质量控制是指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要对成为档案相应的文件在规格、内容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标准,一定要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将大量的信息资料予以全面性的系统收集、整理、登记与编制,从而有效地控制档案的质量。

其次,档案管理的真实性控制是指我们在进行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真实性的控制,尤其是构建相关的归档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从而实现档案的有效监督与控制。

最后,全程控制就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将文件的鉴定、整理、归档及档案的各环节中的业务进行统一设计,统一资源的配置,并成立相应的监控小组以实现整体优化的管理目标。

三、如何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1、加强对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力度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很多种,有服务意识、管理水平、专业素养等等,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产生的作用。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素养,学会结合现如今的发展趋势,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制定相适应的管理措施,将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工作做的更完善。另外,档案管理人员要时刻关注国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的政策,将其运用的现实工作中。

2、加强施工管理,强化档案材料编制工作

依照标准的施工档案材料的编制方法,是建筑企业最基础的工作能力。一个施工团队在编制工程项目材料上出现问题,他就不具备承包工程的条件。工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在于编制过程中是否专业。施工企业应该要充分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提高档案编制的规范性,对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的检查和监督,严格依照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编制,为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案卷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推进。实践证明,案卷在材料的收集过程中能否做到准确、具体及系统性,都将影响我们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高。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试图利用这种新技术推动自身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同样如此,未来的档案管理必将是以信息化模式为主体。目前,越来越多的案例已经证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已经暴露出其所存在的弊端,例如手工的收集、整编、管理与查阅上呈现出的工作量大、效率低、费时费力等问题。相反,实施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之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可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脱身,而不在充当打字员与保管员的角色了。

结束语

在进行建筑工作档案管理的时候,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档案的真是情况以及管理人员的需要,主动的去整理和归纳一些需要的信息,这些都是需要在档案中完整的呈现的,需要将这些信息整理统计成一份科学完善的报表,提供给管理决策人员作出科学的判断,为项目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振华.建筑工程档案资料有效管理措施[J].山西建筑,2012,06:229-230.

第7篇

关键词: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现状

当前,有关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档案管理部门,主要包含了会计、事后监督和档案管理等部门:对于会计部门而言,主要是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装订会计档案、办理有关会计档案的调阅及销毁工作以及将达到某一时限的会计档案移交到档案管理部门;对于档案管理部门,主要是接受会计部门移交的会计档案,并依据有关规定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事后监督部门,主要是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由各分层行领导进行审批。

一、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自《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我国有关银行档案的管理已经逐步地向规范化与完善性转变。

当前,有关基层人民银行的管理方法,主要采取的是发行会计以及基层国库会计资料分散管理的方式:一是采取中心支行货币金银部门,对有关会计资料进行事后监督,在中心监督完毕后,将有关资料返回至货币金银部门,实现其自行装订、归档、保管等有关档案管理的工作;二是县支行国库业务的会计凭证、账表、清单、系统工作日志等会计资料经事后监督中心监督完毕后,有关的档案资料,需要定期返还至县支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由县支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来实施有关档案管理的归档、查询以及事后监督中心对账表、清单、系统工作日志等会计资料负责装订的管理办法。但是这种分散的管理方式,对于基层人民银行的档案管理就造成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于会计档案的定期检查与修复工作,没有依照预定日期如期进行;二是对于档案中的磁介质等相关的资料,管理不规范,容易产生磁介质失去信息;三是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有关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难以对会计档案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进行有效地维护;四是对于一些保管期满的档案没有进行及时的销毁与清理。五是磁介质管理,比如,个别行核算系统数据未做到双备份,对于个别行备份磁介质、光介质数据也没有实施异地的存放等管理模式。

对于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等情况,有关当前档案保管安全性方面,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档案管理现状,主要体现在会计档案的查询、借阅以及检查等程序方面。首先,对于会计档案的查询,会计档案的查阅除应会计业务检查的要求恢复会计核算系统备份数据,以查看是否存在磁介质、光介质会计档案失效的情形外,均为纸介质的会计档案。基层人民银行能够实现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中规定的相关法规,严格的建立以及执行有关会计档案的登记、审批等制度,实现有关会计档案的查询工作的严格办理,其次,对于会计档案的复制,在基层人民银行的会计管理中,为保证会计档案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得到妥善的保管,主要采取的是对邮政局传递的传真件形式的电报底稿进行复印保存的管理模式。再次,有关会计档案的销毁,基层人民银行的销毁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一些纸介质的档案。但是由于基层人民银行档案销毁管理工作的疏忽,对于一些诸如会计核算系统月终备份等磁介质的会计档案,没有进行及时的销毁。

二、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究

当前,人民银行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中,主要执行的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2005年制定、2006年月施行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这一管理制度并为专门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定专门的指导条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银行对于银行会计电算化管理要求的迅猛发展,对于人民银行实施档案管理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分散,统一管理流于形式

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时,尽管一些档案资料的管理已经实现了事后监管部门的集中化管理与监督,尽管实施档案管理的部门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对于一些资料的条约也主要是由事后监管部门进行有关资料的管理,这样就导致会计档案与全行档案的管理存在管理流于形式的问题。在这样的管理状态下,就会造成有关档案资料的使用存在的管理上的漏洞及弊端:一是会计档案入档不及时,存在档案遗失的风险;二是由于内部人员对于调阅档案不履行审批程序等问题,造成有关档案资料的归类以及登记存在失真、不完整等问题;三是由于会计档案资料主要实施的是各部门分散化管理,这就给有关会计档案资料的保存与监管带来了管理条件上的限制;四是调阅资料主要是由事后监管部门进行管理,这就给会计档案的登记与管理造成随意性大。上述有关会计档案存在影响会计档案安全性的问题,就很容易带来会计档案管理难以实现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的“四防”“四无”基本管理标准。

与此同时,由于会计档案管理与核算系统的升级没有实现同步化,结果就导致对于磁介质档案的调阅存在较大的难度。在实际的管理中,一些磁介质会计档案是在特定的应用系统中生成的,那么在实施磁介质的调阅中,就需要在特定的运行环境中进行。但是核算管理应用系统版本的升级、更新,对于一些旧有的磁介质档案已经无法实现调阅,这样就失去了档案管理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的有效使用

(二)内部保密管理制度与司法执行存在矛盾,会计档案管理存在风险

为防止会计档案在管理中造成的会计数据丢失或者泄密,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明确作出“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这一严格的规定。但是这一有关会计档案数据的内部管理制度,与行政司法管理中的公开化、透明化监管之间存在冲突,这就导致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执行难度大、实施效度不充足等问题。比如对于司法部门执行有关公务时,就会要求基层人民银行出具有关的会计档案凭证,基于上述分析,这样就给会计档案管理带来比较大的困难。与此同时,由于基层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人手不足、职责不明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知识欠缺等问题,导致对于一些会计档案的管理难以实现专人的保管,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的不严格,就导致在会计档案的管理中存在诸多的管理与监督隐患。

(三)会计档案制度制定不完善,有关会计档案监督不到位

在目前运作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中,全辖市、县两级行包括事后监督中心、业务核算部门和综合档案管理部门共9个部门参与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会计工作检查而言,会计档案属于其中一项最为基本的内容,但是部分人民银行在实际的会计工作检查中,普遍存在只看登记簿的建立或档案的装订整理等,对于一些档案的入档是否及时以及档案的归类是否正确等问题,实施检查的比较少,结果就造成会计档案监督管理上存在漏洞。

会计档案制度制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不明确。在《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中,涉及会计财务、国库会计、货币发行会计等业务产生的会计资料的规定较为明确,但未提及事后监督过程中产生的监督资料保管期限。2004年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第二十七条规定:“事后监督产生的文档资料,由事后监督中心按照档案管理规定保管。”由于上述制度、规程对事后监督过程中产生的监督资料保管期限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有关会计档案的管理会出现真空和时紧时松现象,造成会计监管的分散保存、多头管理,这就造成一定程度上,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二是有关会计档案监督形成的资料归类不明确。新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明确了事后监督部门的会计监督职能,由于分别隶属会计序列和政工序列的会计档案管理部门,工作职责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力度、操作要求、执行标准也不尽相同,涉及监督形成的资料管理没有明确归属哪一类会计资料。

三、提升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质量的建议

(一)严格会计档案统一管理,明确管理部门责任划分

针对当前存在的档案管理部门分散带来的问题,就应在制定与实施相关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对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依据各部门之间存在的差异有效地规范会计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首先,为彻底解决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职责不明确、操作不规范、硬件不配套等问题,建议逐步实施“集中监督,集中管理”的会计档案管理模式。通过实施会计档案资料的异地保管,定期对会计档案进行复制,由事后监督部门对监督完毕的会计资料以及会计核算辅助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归档,不再将监督完毕的会计资料进行返还。其次,由于档案管理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因此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强化自身在关于会计档案制度管理方面的学习,在掌握基本规定要求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严厉杜绝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问题。再次,规范会计档案交接、归档操作,严格会计档案查阅手续,库房设施要满足规定要求。不断加强指导基层人民银行还应按照自身发展的实际,不断地对本行的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订,明确自身职责,积极地将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落实到人,对于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与防范。

(二)完善基层人民银行的制度管理,切实加大会计档案的检查力度

为切实的强化基层人民银行的日常管理,对于人民银行的基层管理,就应积极的强化自身的制度建设。首先,针对《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事后监督工作意见》强调了事后监督职能定位,这一管理弊端,应积极的将有关事后监督资料划归到会计资料的管理范畴中,并及时的对事后监管部门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监督资料保管期限进行及时的明确;其次,针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检查,应积极的从有关档案登记薄记录的完整性、整理的规范性、归类的正确性以及入档的及时性等方面着手,对于销毁手续是否健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规定等进行全面化的监督与管理,以实现会计档案保管的妥善以及存放的有序;再次,积极地对司法部门调阅会计档案审批制度进行有效的完善,不仅要强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保密教育,还应对其在实施会计档案管理中的保密与安全意识进行有效地提升,以积极的确保会计档案的不泄密和信息的绝对安全;最后,为有效防止会计信息的安全管理,就应加强与司法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积极的就基层人民银行会计档案信息的管理措施,进行有效的交流,从根本上确保人民银行的信息管理安全。

(三)尽快制定人民银行会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会计档案管理职责

为确保会计档案资料管理的安全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印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本系统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规范、操作性强的会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并切实贯彻实行。还应应在实施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档案管理流通环节,还有利于立卷、归档、复制、查阅、移交等各环节的统一和规范。

切实加大会计档案检查力度,堵塞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会计档案的检查要像检要空白凭证一样进行实地盘查,从档案登记簿记录的完整性、整理的规范性、归类的正确性、入档及时全面性、簿实核对是否相符、销毁手续是否健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规定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会计档案保管妥善,存放有序,查阅方便,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针对磁介质会计档案的调阅可能受到特定应用环境的限制,可通过积极的改进磁介质、光介质等措施,以及强化有关会计档案管理资料的调阅、备份等管理方式,实行双备份,异地保管,避免因会计档案的磁化、老化造成会计档案管理实效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晓芳.略论银行信贷档案管理工作[J].云南档案,2010,(03).

[2]杜鸿,梁萍.新时期档案管理的特点与思路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0,(03).

[3]惠洪霞.电算化环境下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对策[J].兰台内外,2010,(01).

[4]莫军,王瑞宁.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档案管理亟待加强[J].中国档案,2008,(03).

第8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服务;下岗职工;作用

档案是个人职业生涯总体情况的总结与记录。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其中下岗职工的档案管理成为了重要的一个工作环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出现下岗职工到现在,下岗职工虽然有所减少,但是面临的问题依然非常严峻。在下岗职工的管理当中,档案成为管理的重要依据,面对下岗职工档案管理的现状,各级政府与部门必须加强对下岗职工档案的管理,发挥其对下岗职工再就业所产生的作用。

一、新时期下岗职工档案管理的现状

下岗职工档案管理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下岗职工的档案管理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各级部门的重视。一些单位对下岗职工的档案管理,指定专门的机构与管理人员,明确职责,从为下岗职工的生活利益着想的角度出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下岗职工档案。同时,为了增强管理的实效性,还扩大了下岗职工档案内容范围,除了个人的基本资料之外,还包括个人建立、与原单位签订的合同材料、参加政府举办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活动材料等。一些单位还积极开展的档案管理服务活动,利用掌握的下岗职工档案材料,采取推荐、举办招聘会等形式,促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但是,受到体制、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在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当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比如说相关部门对下岗职工的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没有应有的管理人力资金的投入,将其作为企业的负担。同时,一些企业没有按照规定建立完善的职工档案制度,档案材料不健全,影响到下岗职工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例如破产兼并的企业管理调动频繁,调动下岗员工档案流失、档案残缺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一些企业让下岗职工自存档案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无法为下岗职工管理机构提供完善的档案材料,也就无法针对下岗职工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促进其就业的措施。

二、档案管理服务对下岗职工再就业作用发挥

针对新时期下岗职工档案管理的现状,为了发挥档案管理服务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宣传、加强领导

当前,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对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工作当中加强档案管理宣传,让用人单位能够认识到档案管理的作用,从思想上重视起档案管理工作,为档案管理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企业领导专门负责,强化档案管理的领导,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各级政府及劳动部门的角度来讲,应把档案工作当做透视社会现象、掌握社会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展开具体深入的领导宣传活动。例如,在相关就业市场开设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标语,并积极利用各界媒体的力量,让社会认识与接收档案工作管理与服务,提高人们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从而促进下岗职工档案管理作用的发挥。而劳动者在工作当中,要主动配合用人单位,完善自己的档案管理资源,下岗以后要积极的向劳动部门提供档案,并按照劳动主管部门的要求对档案材料进行完善,在提高下岗职工档案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为档案管理服务的发挥创造条件。

2.推动下岗职工档案管理的社会化

下岗职工再就业不只是劳动部门的职责,而是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社会问题,这就要求在下岗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不要局限在劳动就业部门,而是要实现下岗职工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同时,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职能呈现社会化的特征,在职工档案管理当中,开始有社会机构的参与,这说明档案的社会功能不断的凸显。这就要求在下岗职工档案管理当中,要推动其实现社会化。劳动就业部分应该针对当前下岗职工档案管理社会化的现状,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使档案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服务作用。比如对无力交纳管理费用的下岗职工可以采取减交或者免交。对于一些滞留原单位的“死档案”,应积极派相关人员收缴。另外,政府部门应当适当投入资金解决一些“死档案”所存在的问题,避免档案的流失,同时解除档案对下岗职工的束缚,让档案服务于社会,从而对促进再就业产生积极的推动。

3.强化用人单位与劳动就业部分的档案管理配合

工会是“职工娘家”,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与各级工会的配合显得非常重要。档案管理部门应当与工会与就业机构合作交流,挖掘档案深层次的就业信息,为下岗职工服务,并努力进行对档案的加工。协同工会部门为下岗职工协调工作接收单位,积极配合就业部门宣传以及对档案与人才的发掘,及时向其提供下岗职工的档案及相关资料。完善整个再就业的系统。同时,在再就业档案管理当中,用人单位与劳动就业部门要保持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原单位必须根据劳动就业部门的要求,完善自身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对下岗职工会的档案进行完善,及时提交给劳动就业部门,同时根据要求提供其他与下岗职工档案有关的档案材料,以完善的下岗职工档案。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接纳单位,也要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做好再就业职工的档案接收及管理工作,以更好的对再就业的职工进行管理。

总之,下岗职工档案管理对于新时期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劳动就业部门及用人单位要重视职工档案的完善,认真做好下岗职工档案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积极科学的管理,通过分析职工档案,查找下岗职工劳动就业上的不足,开展针对性的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职工的劳动就业能力,使档案管理在下岗职工再就业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王桂珠.下岗职工档案管理问题[J].档案管理,2013,23(04):103-104.

[2] 董军.对企业档案管理“共建共享”的探讨[J].山西档案,2013,11(06):756-757.

[3].下岗职工档案的管理[J].黑龙江档案,2012,13(02):669-670.

[4]温行琴.下岗职工档案管理的社会化[J].兰台世界,2014,15(10):373-374.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管理档案;问题;措施

引言

现如今,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已经成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但是,从目前我国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还不成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数字档案的准确性受到挑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缺乏、档案管理系统统一标准缺乏等。因此,相关的档案管理负责人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数字档案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推进计算机档案数据库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从而推动计算机档案管理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1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中存在的问题

1.1数字档案的准确性受到挑战

我们都知道,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中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其中包括档案资源的上传、下载、共享等,由此可见,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真正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就必须要以数字档案作为基础,但是,从目前计算机档案管理的现状来看,对于数字档案管理很难进行有效把握,在档案进行录入、存储、处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影响,从而给档案原貌造成严重破坏,影响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1.2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业务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需要进行录入、存储、处理、输出等顺序,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档案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才,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同时,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数字档案文件“保存”和“归档”意识,没有认识到数字档案文件在计算机管理档案中的重要性,从而使得数字档案文件缺乏完整性。除此之外,还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为了节省自身的时间,认为只要有原始纸质档案,就不用对数字档案文件进行管理。1.3档案管理系统统一标准缺乏目前,我国档案管理软件系统种类繁多,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意见,从而影响了计算机档案管理的进程。同时,由于计算机档案管理有在线检索、数据交换、资源共享等功能,但是档案管理软件没有实行“国家标准”,从而影响了计算机档案管理的功能发挥。

2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有效措施

计算机技术是档案现代化管理先进技术手段的核心,因此,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重要性,认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计算机档案管理的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2.1加强数字档案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提高计算机档案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数字档案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档案管理中,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应该重视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数字档案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手段,不断使用数字档案管理方法。除此之外,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把所有纸质档案转换为数字档案,全面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从而提高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2推进计算机档案数据库规范化建设与管理

推进计算机档案数据库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也属于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计算机档案资源管理力度,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不断整合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同时,档案管理部门还应该建设多层次共享平台,坚持公开原则,创新服务机制,从而保证档案信息的共享性。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长效发展机制,从而提高计算机档案管理的利用率。除此之外,档案管理部门还应该制定统一标准,根据数字档案管理的共享要求,不断规范档案数字化与网络化建设,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优势互补和共享,最终推动计算机档案数据库规范化建设与管理。

2.3完善计算机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在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中,完善计算机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完善了计算机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才能保证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那些涉及到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档案信息应该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统一管理,并妥善存放档案中的重要信息、密码、资料、文档等。同时,还要禁止闲杂人等进入档案管理室,要保证档案管理信息、文档、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符合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因此,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重要性,不断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妥善存放档案中的重要信息、密码、资料、文档等,从而保证计算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凤.档案计算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4:96~97.

第10篇

【关键词】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优点;问题;策略

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实现,是信息时展下的必然趋势,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全面提高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服务,应当准确把握文书计算机管理的优势与不足,并采取科学化措施实施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推进我国档案事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一、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的优点

(一)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快捷性

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具有诸多优势,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快捷性,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文书档案管理手工操作中的不足,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文书档案相关资料的收集、储存、分类以及查阅等操作,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效率更高。尤其是计算机检索主题词的利用,为档案人员查找文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实际应用中,档案人员只需要将相关主题词进行组配后输入计算机系统中,能够很快得出结果,使得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明显提升。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实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漏写、漏抄等管理失误情况的发生几率,文书档案管理更具清晰性和准确性,实现了人力物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二)文件和文字信息得到充分交流与共享

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方式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文件与文字信息实现了有序交流与共享,有效的解决了手工管理方式下信息闲置问题,提高了文书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中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信息与文件的实际应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方式下,文书档案管理的方式以及深度也不断发生变化,由以往的案卷级管理逐渐深入到文件级管理,由传统模式下的单途经管理逐渐发展为体系化管理,由档案外部特征管理逐渐发展为内外部特征合并管理,此种情况下,文书档案管理效率明显提升。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档案信息能够与其载体实现分离化利用,并能够与其他信息系统建立共联,最大程度上提高文书档案利用的质量,便于信息资源的适时响应和脱机处理,提高查准率,降低所属空间的限制,基于网络服务平台,进一步了解其它档案工作部门的工作情况,准确把握最新的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实现文件与文字信息实现交流共享,切实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三)文书档案计算机保存的稳定性

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的顺利实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件信息保存的稳定性与管理的可靠性。传统文书档案管理方式下,纸张耐久性不稳定,其中的纤维素在高温、高湿或氧化剂条件下极易疏导破坏,甚至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严重影响文书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而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不足,通过对现代电子技术的有效利用,能够依据文书档案不同的管理需求,选取适宜的电子载体,包括VCD、DVD以及小容量闪存U盘等。此类载体在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中具有便于读取、易于传递等优势,所受环境影响较小,不易损坏,在文书档案保存与管理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二、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文书档案进行计算机管理后,内容不仅易于变化,而且失去了固定的形式,使得文件保密性变弱。内容易于修改,而且改动后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虽然已有一些技术可防止伪造电子文件和在“原稿”上增删改,但其内容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总是比纸质文件要大得多,从而使人们感到把握其内容原貌的困难。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文书档案信息的上网管理及其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会日益突出。网络的不安全性已成为限制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一般规律是当网络用户数量按算术级数增加时,网络的效益和网络的危险性均以几何级数增加。文书档案管理存在的网络及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应对策略

(一)提高文书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程度

计算机在文书档案管理应用中涉及的每个问题,如数据著录、设备兼容、应用软件推广、信息联网等都需要一系列的标准才能解决。所以,应进一步加紧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电子文件生成的数量已很惊人,而其与纸质文件的区别又很大,目前多数档案工作者对其特性还很陌生,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隐患。针对这个问题必须在如下几方面做出艰苦的努力:一是进一步研究各类电子文件的特性,对从生成机制到归档保存的一系列环节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从档案管理角度提出确保其真实性、原始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二是提前为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的管理提出要求,解决逻辑归档的不安全性、物理归档的载体选择、设备更新快与电子档案载体长久保存之间的矛盾等问题。

(二)提高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的网络信息安全性

在内部计算机网络和外网之间,设置物理隔离,以实现内外网的隔离是保护办公自动化网络安全的最主要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第一层隔离防护措施是路由器。路由器滤掉被屏蔽的IP地址和服务。第二层隔离防护措施是防火墙。大多数防火墙都有认证机制,无论何种类型防火墙,从总体上看,都应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告警。

四、结束语

为促进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实际应用应用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应当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扬长避短,提高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从而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当前信息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数据兼容性问题。

当前大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档案是先经过市档案馆扫描后,再统一纳入办公网档案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也是档案查阅使用的途径。但是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指标未健全、档案统一管理的软件缺乏,因而当前使用多种档案管理系统,从而在管理时出现数据无法兼容性的问题,造成档案数据无法进行数据挂接、批量处理,严重影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工程竣工图数字化问题。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中,当前主要通过扫描纸质版的竣工图方式对竣工图进行信息技术数字化的处理,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扫描的竣工图数量多,且在扫描到电脑后,还需要对每张电子图进行后续处理,因而工作量繁重,并且其专业性要求非常高。此外,在扫描过程中因受到操作人员不当、纸张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其图像的扫描结果也不一样,有的因为操作失误,导致竣工图在数字化处理后无法使用了。

(三)信息化工程档案安全性问题。

工程档案通过信息技术转化为数字信息的形式,而数字信息化具有不稳定性、流动性的特征,因而容易出现数字信息丢失、遗漏、受损、被更改的问题,从而引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安全问题。

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完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规范性和标准性。

完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规范性和标准性,首先从政策和制度上去规范。因此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全面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制度以及移交标准。这套制度和标准中包含的内容有:对工程项目的数字化建设有一个明确的范围;对档案资料有一个统一的的数据格式、扫描软件格式、著录标准格式;要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档案特点,使用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计算机程序编制,从而确保档案在移交的过程中,能够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批量的处理及快速的挂接。

(二)通过信息技术探索竣工图数字化处理措施。

当前,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信息化的管理中,很多施工单位对竣工图管理一般是将DWG格式的设计图直接转换成竣工图。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方便操作,但是此类型的竣工图缺失竣工相关负责人签字及竣工图章,因此这类竣工图是不符合要求的。但是对竣工图采用图纸扫描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方式花费的时间长,物力大。因此结合两种方式的优点,采取以下措施:依旧将DWG格式的设计图,对于缺失竣工相关负责人签字及竣工图章的问题,通过扫描技术处理。先把图像放入可以用于竣工图的CAD电子图中,再把DWG格式的图形文件转变为PDF格式的图像文件,从而解决此类问题。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要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和信息安全,需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具体措施是:对全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管理人进行信息技术数字化管理方面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网络安全。通过培训,使相关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并加强档案数字化处理的方法、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网络安全的技术性手段。此外,还需开展城市轨道工程基础性知识的培训,让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储备一定的轨道交通工程专业知识,从而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轨道交通工程档案能够准确地把握,提高管理的专业性。

三、总结

第1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字化,措施

一、什么是数字化档案

数字化档案,是指将纸质档案通过扫描仪或者数码相机等数码设备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其转化为存储在磁盘、磁带、光盘等数字载体上并能被计算机处理的图像或文本,以实现检索准确快捷方便、信息资源共享、同步备份快速简单、存储空间小、维护方便安全等功效(如下图所示)。

二、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1.是顺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及通讯技术应用与发展越来越普及,由计算机网络构筑而成的数字化环境对我们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如学生档案、医院档案等等,人们对信息共享的迫切性也越来越明显。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可以让每一位利用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查询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这种形势下,数字化档案管理应运而生,逐步成为加快国家信息化步伐和发展档案事业的需要。

2.能够进一步提高办公效率

传统的档案材料都是以纸张为主要载体,占空间,查找不便。而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使档案管理业务更加方便高效快捷,档案能够及时归档,迅速得到整理,更快提供运用,还能够准确反应档案当前的情况。通过数字化档案进行查找不仅能准确反映情况,而且可保证查询档案的准确方便快捷,而且用户不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它可以有效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从而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简而言之,数字化档案管理就是将原来纸质材料保存的档案资料变成了提供信息的数字化控制中心。

3.能够使档案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档案是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步成为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资源。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涵涉及到了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在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时,档案工作者应以档案业务方面规范化为重点为之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真正实现档案作为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目标。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便于制定统一且易操作的档案标准,从而抓好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数字化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1 领导不够重视

档案工作往往引不起企业或单位领导的足够重视,甚至有些领导认为工作业绩要靠业务工作及经济效益来体现,档案管理仅仅是简单收存材料,对企业或单位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这种思想上的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水平及档案信息的整合。尤其数字化档案管理,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进行电子设备的配备,领导不重视就不能有效配齐配全电子设备。设备不全就无法全面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

1.2 缺少数字化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数字化档案管理需要大量的数字化管理专业人才,而从事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在整个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高层次、高领域、高技能的创新复合型人才比较短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1.3 数字化硬件配备更新不及时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硬件设备更新换代非常频繁。而档案工作往往引不起足够重视,硬件配备也就跟不上时代步伐及现代档案形势的发展变化,影响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全面开展。而且有些档案管理软件功能比较单一、参差不齐,跟不上时展需求,自动化水平低下也影响了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拓展。同时设备更新不及时,容易受到网络病毒等的冲击,导致档案管理体系不能正常运行。

2.应对措施

2.1 加强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能够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及认识水平。要不断强化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深化档案管理在整个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关心档案工作者,增强档案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2.2 加强数字化档案人才培养

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数字化档案管理水平,因此要加强数字化档案工作者的培养,加强对其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要针对不同层次人群进行因材施教,通过举办讲座、参观学习等有效进行档案知识的更新,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管理能力。要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确保能够了解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以及数据通讯技术等,并能够将这些知识熟练运用到实际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

2.3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要逐步加大对数字化设备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档案管理普遍存在基础硬件设施陈旧、配备不足等问题。只有加大资金投入,配齐专门用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计算机、扫描仪及复印机等基础设备,才能将文字档案资料进行转化保存。此外,企业或单位还应该不断投入资金进行设计和开发先进的管理软件,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加大信息开发程度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四、结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获取信息的时效、范围、深度与广度也不断提高,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数字化档案管理是顺应社会发展、适应时展的新举措、新要求,要不断学习科学知识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从而为档案工作服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