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辅导员的意见

辅导员的意见

时间:2023-06-02 09:22: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辅导员的意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辅导员的意见

第1篇

一当前我院辅导员考核工作的主要存在问题

目前,我院对辅导员的考核是参照行政管理部门对员工的要求进行的,着重工作态度和整体综合表现,并没有细化到辅导员工作的相关环节,针对性并不太强。根据在辅导员一线工作的实际经验,本人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考核内容体系的构建

目前,在辅导员考核内容上,我院参照对行政管理人员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难以体现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与特点,例如,过于重视对辅导员工作态度、岗位出勤的考核,而对辅导员工作实绩却不甚重视,未能把握以绩效为中心的原则,达不到合理评价辅导员工作的目的。

2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关系的处理

近年来,我院在辅导员考核中普遍采用定量考核的办法,定量考核有一定的优点,但却出现了纠枉过正的情况,将考核内容一概定量化。但在实际操作中,辅导员的德、能较难量化。一个人品德的好坏、能力的高低是难以用参加多少次政治学习、组织多少次班会加以评定的。所以,过分的不合理量化只会带来考核的片面性。为此,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关系的处理,是辅导员考核工作的又一个难点[2]。

二我院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与现状

第一,辅导员工作琐碎,无固定的工作量考核。它既没有任课教师的具体教学任务,也没有科研教师的具体科研开发项目。它主要围绕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缺乏统一的衡量指标。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这是长期以来,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形象写照,当前辅导员仍没有实现从“事务性管理者”向“人生导师”的成功转型。而且,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据统计现在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占了整个工作时间的70%,辅导员工作的“教育性”,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其结果是辅导员身心疲惫,没有绩效[3]。辅导员工作和队伍的现状,需要我们去构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辅导员工作,打造一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队伍。更需要实施绩效管理,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

第二,辅导员工作过程趋于隐性,岗位不被人了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往往由许许多多琐碎的工作组成,工作地点遍布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工作时间常常是课余休息时间,工作过程趋于隐性,因此常常不被人了解。甚至部分人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就像“保姆”一样,干的都是些围绕学生的琐事。

第三,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大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陷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当中,只要跟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辅导员去管,被迫成了“保姆”、“警察”、“消防员”、“勤杂工”、“万金油”。而对其原本的工作重心———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更谈不上主动地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导致辅导员队伍总体上理论水平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明显。

三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突破点

1改进测评标准

辅导员工作的重心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有些日常的管理工作辅导员要参与,但是不宜作为主要的内容进行量化考评。比如,辅导员检查学生到课情况次数、辅导员检查学生就寝的次数等。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学生,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必须不断面临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如果采用以上绝对化的评分方法,易导致辅导员满足于完成上述工作,不利于辅导员开拓工作新局面。

对辅导员工作测评的中心和重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为辅导员的工作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2)指导学生党团活动的情况;(3)指导学生专业学习的情况;(4)指导学生人际交往的情况;(5)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6)各类奖助学金开展的情况;(7)特殊群体、个体的辅导;(8)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的开展情况。二为辅导员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情况,主要包括:(1)辅导员的业务能力;(2)辅导员的学习情况;(3)辅导员参与调查研究的情况;(4)辅导员科研成果等[4]。

2明确测评主体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和学校职能部门、院系领导和老师、学生、兄弟系辅导员都有广泛地接触。他们都可以成为辅导员考评的主体。辅导员测评主体应该是基于辅导员自身包括其他相关对象的综合主体。根据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工作开展情况,各主体测评结果的权重可拟定为学生测评结果占10%;系领导占30%;学工部占30%;辅导员自评占30%。

3改进测评形式

(1)学生测评应体现不同学生群体意见。学生测评有利于学生大胆反映意见和建议。但是也容易出现乘机报复的心态。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社会阅历、价值观等的差异,辅导员兢兢业业的工作不一定能得到每个学生的认同,所以学生对辅导员的评分往往既有合理的内容,但也有偏颇之处。我们建议从不同学生群体中选择代表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考评,比如学生测评人群的确定应包括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贫困生以及普通同学。这样,一方面,可以反映不同学生群体对辅导员的评价,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打击、报复等情况的发生。但是,需要辅导员正确对待学生的评价。面对学生的低分要善于反省自己的工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5]。

(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其工作业绩评价涉及到多种因素,其综合评价结论具有模糊性。例如,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等方面的评价,往往不能用一个具体的数值点来表现,只能用相应的优劣等级来表示。所以常规的统计方法对此难以处理,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却能够较好地处理多因素、模糊性及主观判断等问题。因此,定性评价是综合评价辅导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方法。但对于一些可以用数据来明确的工作可以采用定量评价。如学生申请入党的申请情况、学生日常行为违纪情况、学生获得各类奖励的比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情况等。

(3)平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主要考核阶段性工作、重点工作、临时工作及基础性工作。平时考核也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集中评价主要是在学期末、年末,通过对照考评体系进行系统性的综合评价。最后,将集中评价结果与平时考核的记录按一定的权重折合,形成最终考评结论[6]。

四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步骤

第一,建立辅导员工作考核与评价领导小组,组织召开辅导员述职报告会,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担任辅导员工作评估领导小组组长。

第二,各系辅导员根据自己的年度工作总结,集中进行述职汇报。述职内容包括(1)常规工作以及一年来突出的工作和特色;(2)对特殊群体或个人的教育管理工作及成效;(3)本人学生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手段;(4)心得体会及科研成果等。

第三,系领导根据考核结果,结合学生评分、自评分、系部评分、学工部评分,按1:3:3:3的比记出总分,系部对辅导员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考评意见,报至学工部。

第四,下点检查。学院成立辅导员考核监督小组到各系了解系领导、学生对辅导员的反映,并了解各系对辅导员考核的开展情况,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学工部及时做好评估工作的总结和表彰。(1)认真总结,概括出学生工作的成绩与不足;(2)吸取经验教训,为新学年的学生工作指明方向;(3)对评估情况进行排名,树立先进典型,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最终评出年度综合优秀和各专项优秀[7]。

五考核结果与运用

第一,辅导员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得分大于或等于90分者为优秀;70~89分者为称职;60~69为基本称职;低于60分者为不称职。

第二,在工作中,组织纪律性差,长期(二周以上)无正当理由不在岗,不能履行岗位职责或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上报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不良影响、所带班级出现较大责任事故,并负有一定责任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第三,考核结果要与本人见面,并存入档案,辅导员本人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申请复议;复议后仍有异议,本人可写出书面意见,一并存入档案。

第四,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职务晋升、评选先进、津贴发放等的依据。优秀者按120%的标准核发辅导员津贴;称职者按100%发放;基本称职发90%;不称职扣发50%的工作津贴;并要求其制定措施,限期改正;连续两年不称职者,调离专职学生工作辅导员岗位,按学院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处理。考核领导小组对参评辅导员排出名次,确定前10%为院级优秀辅导员拟评人选,在全院公示三天,无异议者授予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并推荐参加上级评优。

总之,2006年9月1日国家教育部第24号文件另的颁布,对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辅导员的考核和评价,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对辅导员更好的管理,因此,一套完整、科学、切实的考核与评估体系可以较全面的反映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从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程晓军.高校学生辅导员考核问题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7(12).

[2]王大壮.新形势下高校政治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2).

[3]李院莉,武莉娜.构建大学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7).

[4]陈瑞三,胡立男.谈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5]安颖,卢中彬,于彦丽.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几点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3).

第2篇

[关键词]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6-0007-02

[作者简介]滕元元,女,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少先大队总辅导员。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少先队工作所提出的新的任务和要求,各级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对少先队辅导员的培养和管理也逐步地规范化、科学化。本文对近期的少先队政策文件及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梳理,试图探索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界定发展的脉络。

一、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化角色的界定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政策文件对少先队辅导员角色的描述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先队辅导员角色的不可或缺性

在1979年4月、教育部共同印发的《关于学校少先队工作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中,明确提出“辅导员是做好少先队工作的关键”。1981年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少先队工作的决议》中再次提到“建设好一支又红又专的辅导员队伍,是搞好少先队工作的关键”。这两个文件都提到了“关键”一词,由此可见,少先队辅导员对于少先队工作的不可或缺性,并显示为中心词语的强化使用。

接下来的相关文件中,虽然没有明显的修饰性词语的描述,但从对少先队辅导员岗位配备的明确规定中,同样可以看出少先队辅导员角色的重要作用。

1983年10月30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小学少先队工作几个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要求,各地团委和教育部门要共同做好少先队辅导员的选配和聘请工作,规模达到十五个班级以上的较大的小学,要设专职大队辅导员。、教育部、人事部、全国少工委四部委于2007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少先队辅导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单独在第三章中提出“辅导员的配备与管理”,对辅导员由中央到地方的配备提出了明确要求:从省级到市、县、乡镇级,四级少工委都应该设立少先队总辅导员。省、市两级总辅导员应设在同级团委,县级总辅导员可设在同级团委或者同级教育行政部门,乡镇级总辅导员由乡镇中心学校的大队辅导员兼任。

2010年10月11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少工委为了响应第六次全国少代会提出的致力于发掘和弘扬辅导员职业精神、增强其职业素养、促进其职业发展和提升的重要任务,四部委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要求各地小学和初中要设置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岗位,并对其社会角色功能和分工做出了明确的表述,实现了少先队辅导员定编定岗的规范化人事管理。

(二)少先队辅导员社会角色的专业性描述

社会学中对角色的界定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少先队辅导员这一社会角色是为了适应社会所创设出来的教育这一特定情境,按照实现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少年儿童这一社会期望,运用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而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期待。

每一种社会角色都有相应的特性描述,少先队辅导员也是如此。在相关的文件中,可以清楚地发现关于少先队辅导员的特性描述。例如全国少工委于2005年7月下发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一文中,定义少先队辅导员的职业角色为“少年儿童人生追求的引领者”“少年儿童实践体验的组织者”“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服务者”“少年儿童良好成长氛围的营造者”和“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这一系列的描述性语言,正体现了社会对这一角色的认定和探索,已达到对这一角色的专业化阐述,用以指导少先队辅导员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以及使社会对他们的管理更加科学和精准。

二、少先队辅导员专业素养的界定

随着相关政策规定对少先队辅导员角色定位的不断表述,对其所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应该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专业精神,也可称为职业道德素养,表现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热情,是一种方向性的描述。《全国优秀少年先锋队辅导员奖励条例(试行)》提出,优秀辅导员应具备的首要职业精神就是热爱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少先队辅导员必须具备热爱少年儿童的职业道德,熟悉少年儿童工作的职业特点,作风正派,年富力强,只有这样的优秀教师才可以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专业知识和能力,表现为与岗位相适应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及相应的行为方式。在相关的文件中,只在2007年《关于印发〈少先队辅导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提出少先队辅导员应“综合素质比较全面,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在2010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没有明确少先队辅导员应该具备哪些具体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对少先队辅导员所应具备的专业化知识和能力的规定的缺失,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和科学化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瓶颈。

三、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评价

对于辅导员的专业化管理来说,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其工作的有效评价。在上述文件中,对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评价方式不断改进,不断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1983年的《关于小学少先队工作几个具体问题的补充规定》中提到,担任专职大队辅导员的教师,在参加调整工资、评选先进、评定教师职称时,主要依据的是其担任少先队中工作的水平、能力和成绩,以及上级团委的意见。这只是简单地提及需要对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价。

2007年《关于印发〈少先队辅导员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提出了业绩评价的意见和建议,对大队和中队辅导员要进行包括个人工作总结、学校的民主测评和确定考核的等级层次这三个考核环节。这是少先队辅导员评价机制的一次提升。之后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也强调,少先队辅导员工作需进行量化计算,辅导员授课时数要进行相应酌减,其少先队工作内容被纳入绩效考核,以此结果作为发放绩效工资的依据,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应囊括大队辅导员少先队工作的内容、数量和质量。

评价制度的完善是不仅为少先队辅导员职务的聘任提供依据,更加有助于他们实现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所以有效评价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遗憾的是,上述文件中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评价机制,辅导员评价制度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少先队辅导员需要以前瞻性的姿态、发展性的眼光教育少年儿童。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我们可以看到少先队工作及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正在受到重视。我们需要将少先队工作的实际与正在迅速发展的少先队工作理论结合起来,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政策支持。

参考文献:

[1]赵勤.少先队辅导员人才培养历史与现状的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3).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家长 辅导员 沟通

一、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作用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往往面临着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而且很多学生因为地域等缘故,都会在距离家较远的地方上学。尽管如此,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对家庭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所以,家庭的支持与帮助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高校辅导员加强与大学生家长的沟通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具有跨时空、互动性、目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内容丰富等特点。

(一)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的促进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人教师,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6-23岁之间,这个年龄层呈现出身心发展不成熟的特征,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意识方面还不成熟,这种情况下,就更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所以,家长对大学生在这方面给与一定的要求和希望,能够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家长的正确道德意识也能促进学生对正确意识的选择。

(二)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要

大学生比较注重对自己情感需要的满足。不过当前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挫折性教育较少,所以心理适应能力较弱。所以,对大学生的情感关注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情感需要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就是建立良好的情感需求,其二就是能够转化消极情感需求。良好的情感包括平等、尊重、生存、成就等方面,而消极情感则是对挫折失败、自卑感、精神苦闷等方面消极情感的转化。这些情感的满足除了学校老师、朋友、同学的鼓励,还包括家长对大学生的鼓励,所以,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情感特征对其情感进行满足,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辅导员的重要作用

辅导员其实要面对的群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就这包括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内部学生相关的群体。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也是较大的。辅导员主要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进行工作。所以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有一定的作用。

首先,辅导员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通过开展谈话、谈心等形式引导学生能够养成自尊、自律、自爱、自强的优良品格,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二,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大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成熟的状态,所以要对大学生的心理方面重点关注。除了家长的帮助,辅导员对其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当然高校辅导员除了对学生心理、思想等方面具有作用,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上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辅导员与家长沟通的意义与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发现,高校辅导员以及家长对大学生的成才具有紧密的联系,所以不仅要重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情况,也还要重视辅导员与大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双方通过定期的联系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发展。高校辅导员也要将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其重要意义包括:第一,是获取学生信息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对于大一新生,辅导员对新生的基本信息了解不多,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能够获取更多的学生信息,从而有助于辅导员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管理内容,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第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双管齐下”。辅导员和家长都对学生有着共同的关爱和期望。双方在沟通中,通过互相反馈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的信息,从而能够制定出一致的教育观念,这样就能让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双管齐下,帮助学生个人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所以,建立良好的沟通制度具有积极意义。以下提出了几点意见,帮助二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一)建立定期的家访制度

大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阶段,由于地域的限制,辅导员没法到家中与学生家长实现直接的家访。不过这并不影响双方之间的沟通。电话、网络、书信等方式都能给双方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另外,双方的联系要呈现出常态化,换句话说,就是要能建立定期固定的联系方式和形式,双方互通有无,辅导员通过家长对大学生的情感、能力、个性等方面有进一步的了解,而家长通过辅导员能将大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掌握。

(二)注重沟通的艺术性

沟通不仅需要真实,还需要一定的技巧。所以辅导员在于学生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首先是要了解情况,包括了解家长的不同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比如说对于农民类型的家长,语气要平和,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其次就是要尊重家长,学会倾听家长的意见,与学生家长能够建立起平等的、友好的关系,我们常说,倾听也是讲究技巧的,所以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注意用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做到全神贯注,而且还能够有换位思考,对一些问题做出正确的反应与思考;其次就是要及时通报情况,并且能够有所选择。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一定要对一些问题进行有选择性通报,沟通不是为了“打小报告”,而是帮助家长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孩子,促进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过当碰到一些必要的问题,比如学生出现了低迷、行为失常等情况,一定要能与家长进行沟通,不能有所隐瞒。

参考文献:

[1]余世维.有效沟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第4篇

【关键词】辅导员;博客;定位;日常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其中大学生网民比例占到10.8%,博客规模达2.95亿,年增7310万人,年增长率33%。博客的快速增长与即时通信、人人网(社交网站)、微博等国内社交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的高速发展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这对高等学校校园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更应紧密联系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迅速转变育人观念,灵活拓宽教育管理渠道。

一、辅导员博客定位

辅导员博客是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交流信息的平台,也是展现个人魅力的窗口,既可以工作信息,如公告、通知等,也可以记录个人的工作感悟,生活随想,人生体验等。同时,辅导员博客还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特点,拓展日志的内涵、外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辅导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为了使辅导员更好地发挥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必须明确其定位。

1.辅导员日常工作的新工具

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一项重要渠道,甚至变成一种被学生所依赖的生存空间。针对青年学生对网络空间的浓厚兴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该逐渐向网络空间渗透,把网络平台变成辅导员日常工作的新工具。通过网络,实现辅导员工作的全面开展,从而进一步得到青年学生积极的配合。在网上实现常规化管理,可以使学生在网上了解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和工作安排。辅导员工作在网上的常规化,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够拓展日常辅导员工作的空间。

2.师生无障碍交流的新路径

在博客上,辅导员和学生可以实现平等对话,进行无障碍、无顾虑思想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虚拟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现实中许多身份、地位的差别,从而促进师生在网上的平等交流。与此同时,辅导员如果能够通过博客等网络平台正确进行引导和交流讨论的内容,则可以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通过加强师生交流,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是建立辅导员博客的最重要目的。

3.辅导员自我提升的新动力

博客既是一个交流平台,又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博客主人的精神风貌、知识素养等内容。建立辅导员博客,对辅导员来说,既是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又是一面自省的镜子。通过博客这个平台,一方面,辅导员为了使博客内容更加完善必定不断学习,提升知识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和同事日常所反映的问题,在客观上也会成为辅导员自我完善的动力,促进辅导员努力地提升自我工作水平。

二、辅导员博客建设的相关工作

辅导员博客是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为进一步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而设立的工作博客,也就是说,辅导员博客的撰写和设置不再只是一件私人的事情,而是一项规范性的工作,需要依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规范。为此,应当从日志内容与栏目设置、日志更新与文章转载、评论回复与意见处理及制作班级的专用空间四方面加强辅导员博客的日常建设。

1.日志内容与栏目设置

作为一个工作博客,辅导员博客应与大学生的实际校园生活相关。辅导员可以有选择性地针对一些网络热点问题进行阐述和评论,发挥网络舆情引导的作用。也可以将诸如学生恋爱、消费等由于时间和场合的原因不便于在公共集会的情境下进行说明的问题通过网络日志进行交流和讨论,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辅导员对于一些学生活动的设想可以放在网上进行方案的征集和讨论,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另外,辅导员工作博客还应该彰显不同的个性,带有一定个人博客的色彩。博客栏目不易过多,需要突出特色,主题鲜明。自己创作的歌曲、诗词或者绘画作品可以有选择性地发表在博客上,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整日志内容和栏目设置。适度展现辅导员的个人魅力,以便吸引学生对辅导员博客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辅导员本人的了解和信任,从而一定程度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和效果。

2.日志更新与文章转载

在某种程度上,日志的更新频率将直接导致博客的点击率,为了保障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辅导员需要经常更新博客。在建立辅导员博客的初期可以采取定期新贴、转载文章等方式。根据自己的工作周期,定期发表自己撰写的新博文是吸引学生关注或稳定学生浏览量的有效方式。转载自己发现的优秀网络文章或者推荐其他辅导员的优秀博文,同样也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转载他人文章时,还需要按照网络转载的要求,标注好转引文章的出处,保护好文章著作的版权。

3.评论回复与意见处理

评论是博客中交换意见和观点的区域,是辅导员博客的工作难点。辅导员要特别注意对博客中的评论进行及时回复和认真处理。及时回复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对负面评论和偏激评论的回复上,避免这些评论在博客上占据主导地位,产生不良影响。对于一些无理评论,可以不予理睬,必要时进行删除或隐藏。认真处理是指要善于抓住机会,对评论进行相关的批驳、指正和引导,对博文进行调整和补充。评论是学生或网友对博文的一种反馈,负面评论的存在对于博文撰写者来说是一种提醒,说明博文观点、论据或论证中存在问题。这也促进了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过程。

第5篇

我是​ ​ ​ 学院​ 届毕业学生​ ​ (​ 级​ ​ 班​ ​ ​ 专业,学号​ ​ ​ ​ ),经与家长联系、商量并同意我请假(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外出求职或​ ​ ​ ​ 。我及我家长承诺:在请假外出期间我保证切实注意自己的安全,并对自己的人身与财产等安全负责,不与学院发生任何责任纠纷。特此申请,敬请批准!

此致

敬礼!

请假学生:​ ​ ​

​ 年​ 月​ 日

学生手机号码:​ ​ ​ ​ ​ 及宿舍电话​ ​ ​ ​ ​

附注:

1、(求职)单位地址:

2、(求职)单位名称:

3、(求职)单位联系人及其电话:

4、家长:​ ​ ​ ​ (联系电话​ ​ ​ ​ ​ )

5、审批意见表(请加盖部门公章,本假条请及时交辅导员保管):

班主任老师意见 辅导员意见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系主管教学领导意见 系主管就业领导意见

年​ 月​ 日

第6篇

关键字:高校;辅导员;家访

一、高校家访的目的

高校辅导员的家访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有利补充。首先,通过开展家访活动,辅导员老师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以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家访可以建立起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渠道。通过辅导员老师与学生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老师可以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让家长从老师口中更进一步了解到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此外,家长也可以将自己对学生培养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反馈给老师,让老师广泛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看法,以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健全学校管理制度。

二、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形式与实施方案

在新形菹拢随着电话、短信、QQ、微信以及电子邮件等现代化通讯方式的不断涌现,家访的形式亦越来越多样化了。尤其是对于当下的高等院校来说,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家乡遍布全国各地,辅导员老师想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实地走访并非易事。所以,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家访工作来说,家访就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而较为常见及效果较为显著的形式就在于电话访、书以及实地走访这三种。

1.电话访。电话访主要是针对边远地区的学困生、贫困生以及特殊家庭的学生,辅导员老师通过电话家访,与家长进行简单的电话交流,及时地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生活、取得的成绩等方面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让这一通电话的信息量最大化,使得学生家长在了解自己孩子在校表现的同时,也能了解学校以及辅导员老师的各项工作,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

2.书。为了让更多的家庭收到来自学校与老师方面的问候,每次寒暑假放假之前,学校和老师给每一位学生的家里寄去“致家长的一封信”,并附上学校以及主管辅导员老师的电话的联系方式,以尽可能多渠道地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在书信家访中,学校与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文字把学生的在校情况以及学校的各项政策传达给家长,让家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期望。在开学初,若学校和老师能够欣喜地收到来自家长的意见反馈,这就更好地实现了书信家访的目的。

3.实地访。实地访是让辅导员老师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走进学生家中,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也是高校家访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鉴于高校生源的实际情况,辅导员老师对学生家庭的实地走访也显得并不容易。因此,在选择走访的对象时,就要具备针对性,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殊家庭的学生等等。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都来自偏远的农村,而高额的学费却和家庭经济状况矛盾着,他们由此也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在家访过程中,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就要鼓励学生要正视家庭经济条件,并希望他们通过自己努力,来提升自己以后的生活质量。除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还有一些特殊家庭的学生也值得辅导员老师关注,这就突出表现在单亲家庭或者家里出现较大变故的学生中。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原因,不管是在学校的表现上还是自身的性格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例如性格孤僻,不愿与老师同学们交流等等。这就需要辅导员老师在家访中,更进一步了解他们家庭情况的同时,积极地开导和鼓励他们。可以说,不管是家庭经济困难,还是家里有一些特殊的变故,这些都不能成为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阻碍,此时,辅导员老师就要要鼓励他们正视家庭情况,让他们树立起美好的志向,绝不能因为家里的一些消极因素而懈怠。

对于辅导员家访的实施方案。首先,在家访过程中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环境、家庭经济情况等,了解特殊家庭、特殊学生的具体情况;其次,辅导员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等;再次,根据不同学生,介绍学校的相关政策,让学生以及家长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各项政策;最后,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学生工作以及学生成长成才的意见和建议,全力配合学生家长提出的合理要求,以很好地实现辅导员家访的目的。

三、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意义与展望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首先,辅导员老师通过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等基本情况,能够解决家长对于我们学生工作的某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对学校的信任度,使得家长能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其次,家访可以获得更多更真实的学生资料。例如,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于很多方面的因素及顾虑,可能不会很真实的反映家里地情况。而家访就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中,真诚地与家长交流,了解受访学生的真实状况,了解到家长的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地记载,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准备。再次,家访能够将爱送上门。说起家访,大家想到的往往是中小学生被班主任家访的情形,而当人们听到大学也有家访时,往往会感到很惊讶。是的,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员,高校教师亦有责任给学生及其家庭送去爱与关怀,这正是我们大学老师走出去家访的目的。此外,家访还可以多方面了解学生,通过家访,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学生档案里看不出来的东西,比如他们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毕业后的志向等等,使得我们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心理状态,有利于我们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家访活动,不是一个短期的、应景式的任务,要形成一种制度,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坚持做好此项工作。”因此,高校的家访活动应持久地开展下去,推进家访活动常态化,并积极利用网络、书信、电话等方式拓展与学生家庭沟通与联系,让家访成为提升我们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可以说,家访就是在于通过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努力构造起学生、学校以及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辅导员队伍 建设意见

中图分类号:G24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作为具有双重角色的辅导员,既承担着培养与教育的重任,也担负着管理与服务的责任。他们是高职大学生接触最多、时间最长,也是最能影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育群体。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是否过硬,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依法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1、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其比较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心理问题突出,有些同学高考发挥失常,到校后表现就是心理落差大,尤其是和自己的高中同学相比较,他们往往会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感,表现出对学校和所学专业的不满。自律性差,高中阶段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在学习上懒惰,对什么事都不以为然。自我管理意识较差,表现在上课不专心,迟到、早退,更有部分学生迷恋网络等。学习基础较差,偏科现象严重。很多学生思维活跃,爱好广泛;学生理想远大,努力不够;人生选择定位较高,对生活的期望值较高,但学习毅力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贫困生问题突出等。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生源锐减的现状,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相对其他院校学生更加突出,学生工作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展。在这种情况下,每个高职院校都应该认真总结一下本校的辅导员队伍现状,寻求一条属于自己院校风格的专职辅导员建设之路。

2、高职院校辅导员现状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力量,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学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工作的落实情况和辅导员工作的精神面貌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在校生活。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着辅导员作用的发挥。

2.1 辅导员队伍年轻化,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有限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引导和未来规划,需要解决大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需要树立大学精神,需要在精神上引导大学生,需要教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而这些就需辅导员具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就业指导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现在高校辅导员往往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都很有限,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不强。

2.2 辅导员自我认同感弱,工作疲惫,成就感低

辅导员工作事情繁杂,工作量大,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但辅导员,自己觉得没有做成什么事情,工作的目标性低,工作跟在学生后面,辅导员自我认同度低。

2.3 职责不明,分工不清,辅导员无法专心工作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性,分工不清。辅导员工作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文体、社会实践,就业等方方面面。多重管理使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而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凡是与学生有关的,最先想到的必然是辅导员。甚至有些辅导员戴着教师的帽子,干着学生的“保姆”、学校职能部门的“勤务兵”、院系的“服务员”的活。这使得他们感到精力分散,疲于奔命,难以继续学习、提升自己。

2.4 学校流动机制、激励机制不健全,辅导员积极性缺失

许多高职院校辅导员既要坐班,又要随时根据学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占用大量业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无暇去进行教学和科研。并且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辅导员实行聘任、聘用制,考研或转岗常常成为辅导员的选择。很多辅导员在工作两三年后就考上研究生或者转岗,造成了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的短暂性和队伍的不稳定性。

2.5 辅导员队伍不完善,专职人员少

高职院校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的任务,工作内容负责琐碎,但是目前大部分院校为了节约资源,没有专职的辅导员,都是由一些教师兼任辅导员的工作,造成辅导员专职化的推进难度大。

3、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辅导员与学生的师生比应为 1∶200,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日益增多,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的数量还未能达到这一标准,为了建设一支数量合理、工作稳定、素质较高的辅导员队伍,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供参考:

3.1加快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 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稳定的辅导员队伍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自身职业发展的空间太小 , 是造成辅导员队伍流失的根本原因。要从根本上稳定辅导员队伍,不能只盯着让这些辅导员怎么出去,如何“ 转业”,而应该从制度上为广大辅导员建设一个专业平台,进行专业化的建设和培养, 建设职业化的队伍,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的职业定位问题 。

3.2 多渠道、高标准选拔、配备辅导员

从专业角度而言,应物色思想政治、管理、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的毕业研究生担任辅导员工作。从辅导员工作的有序性而言,可以选优秀本科毕业生担任辅导员工作,并通过一定的程序给予这类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机会,这样可以稳定队伍,优化结构。

3.3 建立和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体系

学校有义务对辅导员进行相关的工作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训内容的设置要科学系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学生毕业就业指导培训,学生工作管理培训,社团活动指导培训等等都不能忽视。只有通过培训增强高职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工作使命感,才能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加高效。

3.4 明确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定位和功能,分清职责

辅导员应该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应侧重学生的思想辅导和日常管理、服务;辅导员应深人大学生实际,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春雨润物,立德树人。学校、院系领导首先要把辅导员从学生“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来。理顺学生工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划清责任与任务,规范沟通与协调的程序,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保障辅导员工作质量。

3.5 建立公平合理的辅导员薪酬制度

现在学校对专任教师的入职资格、科研与教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辅导员的入职资格、工作复杂程度明显高于一般行政人员,因此适当给予辅导员特殊岗位津贴,减少辅导员 “低地位,薄待遇”的边缘感,可以更好的激发出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3.6 解决辅导员职务职称评聘、晋升难问题,确保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

要确保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应该解决辅导员职务职称评聘、晋升难问题。在职务职称晋升上可以实行“双轨制”,即在行政职务方面设立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专职辅导员岗位;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规定考核优秀、表现突出的可提前晋升相应职级,特别优秀的还可按有关规定破格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 在辅导员提级上缩短年限,评优上给予优惠, 在辅导员的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上也采取了单独评审的方式,着重突出辅导员的工作实绩,从政策上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结束语

要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以辅导员发展为本,以制度创新激发工作活力,以培养培训促素质提升,以职业规划促长效发展,结合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综合素质,为每一位辅导员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各种政策引导他们走职业化发展之路,鼓励他们成为职业型、专家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如职业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拓展培训师等专业方向,引导他们将个人前途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结合起来,着实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让辅导员切实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支持和培养。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业化发展[J]. 南开管理评论,2003(5).

[2]白逸仙.专业化+职业化:高校辅导员队伍. 建设的新视角[J].领导与科学,2006.

[3]伊明.开辟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之路[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3).

[4]江卫平,蒋莉萍.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5 年增刊).

第8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辅导员 实践困境 对策分析

用理论武装学生的思想,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的首要政治任务,同时又是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点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这两个关键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有效模式。

但这一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却面临困境。这种困境主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使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具体实践难以展开或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一、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实践困境的成因分析

1.兼职辅导员的职权定位模糊,导致具体工作无从下手。

关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职责等,《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周济部长2006年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的报告中已有明确要求。但是,关于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权责,至今仍停留在一些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学术讨论层面,尽管大家的意见总体上趋向一致,但一直没有形成法规层面的、明确的、统一的文件规定,或各高校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具体实施意见。

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了两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思政教师没有“合法”的身份介入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开展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阻力重重。由于缺乏对兼职辅导员工作职权的明文规定,使得很多学生认为思政教师介入他们的日常活动是越俎代庖,并从心理上产生了某种反感。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体――大学生产生的反感,导致教育和被教育双方很难形成发自内心的无缝对接,使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水到渠成。同时,这种反感情绪导致的消极对待,甚至抵制行为,不仅削弱了思政教师开展兼职辅导员工作的权威性,使得兼职辅导员的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成效,而且会由事及人,由人及物,进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反感和抵制情绪,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二,由于没有职权的明文规定,思政教师开展工作难以理直气壮。这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在兼职辅导员的具体实践中,没有规定兼职辅导员的职责和权限,使得思政教师开展工作难以“名正言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因此大为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也大受影响。

2.没有形成一套专兼职辅导员有机结合的实践机制,双方各自为战,兼职辅导员处境尴尬。

从思政教师开始兼任辅导员到现在,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形成一套专兼职辅导员有机结合的有效实践机制,即融双方之长处,形成优势互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学生管理工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这是国家出台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的初衷。但在实际工作中,专兼职辅导员却是两条线、两张皮。专职辅导员依然是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亲力亲为,这样的结果是:一,各专职辅导员工作疲惫不堪,而且难以取得较好效果,同时,角色的神圣感也被疲惫不断吞噬,工作的激情和使命感逐渐丧失。二,兼职辅导员处境尴尬。由于专职辅导员的全面推进,导致兼职辅导员几乎没有机会独立介入学生的日常活动。思政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个人优势,难以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得以发挥。同时,专职辅导员的全面介入,从另一个方面削弱了兼职辅导员的权威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艰难。因为,在学生心目中,辅导员才是对他们进行课外管理的合法和权威人员,在专职辅导员的衬托下,本就没有职权规定的兼职辅导员,其开展工作的身份的“合理和合法性”,更加遭受学生的质疑和抵制,使工作的进行雪上加霜。

二、健全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的对策分析

1.各院校结合从实际出发,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兼职辅导员的职权,疏通兼职辅导员工作的渠道。

关于兼职辅导员的职责,经过思政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数年的讨论,今天基本上形成了一致意见,各院校可以立足实际,予以借鉴。兼职辅导员的职责,应侧重于三个层面:一,思想教育的深化。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总结以往辅导员制度的经验和教训,为防止兼任辅导员制度流于形式,考虑到思政课教师现有的教学任务、科研压力等,基于多数高校现有学生工作格局,兼任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宜界定在思想理论教育层面。同时,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学生所在院系、党政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缝对接。[1]如此,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学科优势和理论特长,注重课堂和课外的有机结合,从深层次解决思想问题,努力使学生用理论武装自己,并指导自己的实践。二,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优势所在。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特殊性,即思政课教学是知识传授与理想信仰的统一。思政课教学从更高的层面来讲,就是的信仰教育。思政课教学活动对思政教师来说是一种信仰活动。[2]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改变人的内心世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接班人的重任。思政教师的职业特点在于,不仅是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而且必须认同这一伟大的事业。所以,思政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本能地负有通过课上课下的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责任。三,心理健康教育。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当前社会当中存在的问题,不因当前社会存在的某些矛盾产生心理上的偏激或扭曲。当前社会的发展成就与矛盾并存,处在心理敏感期的大学生,对社会矛盾的关注要远远超过成就。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的矛盾,是思政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思政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较专职辅导员的另一优势,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思政兼职辅导员职责所在。

明确了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的职责,思政教师开展工作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但是,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开展,贯穿于大学生日常活动的全部。而单纯作为教师,我们虽然应该关心学生,但如果不断介入学生的日常活动,则需要各院校赋予一定的“权力”,如此,则可名正言顺,引起学生的重视,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于兼职辅导员工作权限的问题,是实践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的关键问题。只有建立了负责制,才能为兼职辅导员开拓一块工作的平台,才能让思政教师找到自己耕耘的土地,才能使思政教师肩负的兼职辅导员的职责落实到实处。因此,各院校可以从实际出发,在考虑本校学生工作格局,以及专职辅导员分工的基础上,可以将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月活动、学生寝室文化活动、学生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培训活动等一些思想文化类活动,交予兼职辅导员具体负责。同时,在学生的学期评优考核中,要体现思政兼职辅导员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建立这样的负责制有以下几点好处:一,从责任角度更加明确了思政辅导员的工作方向,使思政兼职辅导员的职责容易落到实处。二,有责任就有动力,就可以调动思政兼职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三,更容易发挥思政教师在专业和学识方面的特长,形成专兼职辅导员优势的互补。因此,只有明确规定了兼职辅导员的负责方向,才能使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开展顺畅自如。

赋权就等于赋责。明确思政兼职辅导员的职责,确定思政兼职辅导员的负责方向,就清楚地界定了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权所在,这是保障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不流于形式的重要前提。

2.建立一套专兼职辅导员有机结合的实践机制,形成优势互补,更好地发挥兼职辅导员的特长。

首先,明确各自的分工,确立各自的主阵地。关于专职辅导员基本职责,现已有明确规定,那就是,以管理为主线,包括日常管理、评奖评优、违纪处理、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至于兼职辅导员的职责,应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此点在上面已经有论述,在此不再展开。只有明确了各自的分工,才能抓住各自工作的重心,使学生工作的开展合理、有序。

其次,专兼职辅导员必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并且在某些方面形成必要的交叉,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形成良性循环。兼职辅导员必须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辅助专职辅导员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专职辅导员也必须从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日常组织管理,为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开展铺平道路。兼职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活动中可以邀请专职辅导员一起进行;专职辅导员在学生的成绩评定等方面也可征求兼职辅导员的意见。双方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进而形成一个稳定有效的实践机制,才能真正完成辅导员的职责,真正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学生进行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指导、咨询与管理,实现学生的日常生活由自发向自觉、由经验向科学的转变。[3]

此外,为了保障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的有效实践,还必须对完善相关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由于思政教师在编制上属于教学系列人员。具有较为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实行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必然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思政教师的考核中,有必要将兼职辅导员的工作折合成一定的教学或科研量,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有更大的热情去做好兼职辅导员的工作。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当前,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决定的因素之一就是看我们能不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这已经成为共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健全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使其得以有效实践,对于各院校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占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思想教育研究.2008,(9).

第9篇

一、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善于倾听

辅导员的倾听是指辅导员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大学生传达一个信息,“辅导员正在很有兴趣地听着大学生的叙述,辅导员表示理解和接纳。”辅导员的倾听包括辅导员通过身体传达的专注,以及内心的专注。辅导员倾听的过程,是辅导员主动引导学生、自我积极思考、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和参与帮助大学生的全过程。

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倾听不仅是为了明了学生反馈事情的情况,也是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大学生更加开放自己,同时,还具有助人效果。倾听是每个辅导员的基本功,不会倾听的辅导员就不能称为合格的高校辅导员。

辅导员在倾听大学心声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但要听懂大学生通过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大学生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大学生表达自己心声时,辅导员不仅在于听,还在于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应。反应既可以是言语性的,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比如,用“嗯”、“是的”、“然后呢”、“请继续”等言语来鼓励大学生继续说下去,或者用微笑、眼睛的关注、身体的前倾、相呼应的点头等等。辅导员倾听更重要的是理解大学生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把自己放在大学生的位置上来思考,鼓励其宣泄,帮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

二、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善于询问

辅导员与大学沟通时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大学生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说明。它没有固定的答案,容许大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从而带来较多的信息。不同的用词可导致不同的询问结果:比如:带“什么”的询问大学往往能获得一些学生现实表现情况和具体的现状;带“如何”的询问大学生往往牵涉到某一件事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事物;而“为什么”的询问大学生则可引出一些对事情产生原因的探讨;有时用“愿不愿”、“能不能”起始的询问句,以促进来大学生作自我剖析。

辅导员与大学沟通询问的过程中要注意询问的方式,语气要平和、礼貌、真诚,不能给大学生以被审问或被剖析的感觉;询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情况,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窥视欲。特别是对敏感性问题的询问要注意大学声的接受程度,不宜表现出不当的兴趣;询问的问题应与大学生的现实问题和寻求帮助的事情有关;询问前,辅导员应该思考清楚自己要问的问题是什么,免得东一榔头西一棒,不着边际,甚至把谈话引到无关紧要的话题上;同样一句话,不同的神态、语气和语调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询问是在了解情况,帮助大学生宣泄情感,认识自己,也是在表达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态度,引导谈话的方向;如何询问大学生是一种技巧,怎样才能使用到位,是辅导员需要反复体会和实践的基本功。

三、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善于表达

(一)内容表达

内容表达常用于辅导员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等。比如,辅导员说“我希望你认真地思考一下刚才我的解释,如何你能那样去做,我想会有效果的。”内容表达时应注意措辞的和缓、尊重,不应该认为自己的忠告、意见是唯一正确的、必须实行的。

(二)情感表达

辅导员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大学生明了,即为情感表达。比如,辅导员说,“听了你的话,我很难过。”情感表达可以针对大学生,自己或其他的人和事。内容与情感反映是陈述大学生的所言所行,而内容与情感表达则是讲述辅导员自己的所思所感。

四、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过程中要善于关注学生

积极关注的大学生观点涉及到对大学生的一种基本认识、基本情感和信念,即大学生是可以改变的。此外,每个大学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长处、优点,每个大学生的身上都有潜力存在,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外界的帮助,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比现在更好。这一观点对于一个辅导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多鼓励积极面,因为大学生是需要鼓励和肯定的。特别是对不自信、不踏实、情绪低落的大学生。

辅导员关注大学的现实表现情况:(一)态度要真诚,否则大学生就会有不信任感,效果就不好;(二)要实事求是,不过分夸大,不盲目乐观;(三)要有针对性,大学生需要的,符合现实寻找帮助的;(四)进行积极关注大学生时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五)避免对方的故意迎合或逃避方式;(六)最好是启发大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自己学会鼓励自己。

五、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过程中要通情达理

“通情达理”简而言之,即指设身处地地体会、感受对方。(1)辅导员借助于大学生的言谈举止,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2)辅导员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大学生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间的联系,以更好理解问题的实质;(3)辅导员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通情达理”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通情达理不仅表现在对大学生叙述内容的实质的完整把握上,还表现在对大学生的感受及其程度的准确体验。

(一)通情达理有不同层次,代表性的分类有:伊根分类法和卡可夫分类法

1、辅导员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人大学生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大学生的地位和处境上来尝试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2、不太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达到了“通情达理”时,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来表达,请大学生检验并作出修正。

3、也是表达“通情达理”时很重要的一点,即“通情达理”的表达应适时适度,因人而异,否则会适得其反。

4、“通情达理”的表达除了言语表达外,还有非言语行为,要重视把两者结合起来。即一方面,辅导员回应大学生的内容应该反映大学生语言和非语言所蕴涵的信息,另一方面,辅导员的表达除了言语表达外,还有非言语行为,后者有时更有效、更简便。

5、把握好自身的辅导员角色很重要。辅导员既要能进,也要能出,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佳境界。辅导员的“通情达理”是指体验大学生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但永远不要变成“就是”。这就是“通情达理”的真谛。

6、“通情达理”表达应考虑到文化背景及大学生的某些特点。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学生工作;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09-02

高职高专院校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符合高职高专实际、富有特色的学生管理模式和辅导员工作机制,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突出的成绩。但近年来,面临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高职高专教育出现的新特点,迫切要求原有的管理理念要更新,管理模式要转变,管理方法要改革,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与之相适应。

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给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要求辅导员必须更新管理理念。《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作为高校辅导员的一部分,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肩负的重要责任。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国际间、国内高校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各种管理思想、管理理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抛弃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树立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符合现代大学教育规律的现代管理理念,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培养出符合当代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2.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给辅导员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高校在校生基本上都是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个性更加独立,面对选择,他们表现出比以前学生更高的自主性。作为在信息和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接受的信息更新、更快,这使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对待事物他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表现出自信张扬、充满激情、蔑视形式、注重实际,同时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经受挫折能力较弱,缺乏自控能力和集体观念,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强。很多新生入校以后不适应高校的学习方法和管理方法,导致逆反心理的出现。这些现象在高职高专院校表现得尤其明显,这就给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高的要求。

3.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状况,使辅导员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院校连续几年大幅度扩招,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真正地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要求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数量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与之相伴随的是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而且学生构成复杂,既有普通专科,又有对口招生的学生,还有与中专合作的“3+2”模式以及和国外的合作办学,导致多个办学层次的学生共同存在。这就使辅导员的工作面临着更大的难度,要求辅导员必须转变管理思路,针对不同层次的生源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影响辅导员作用的发挥。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人数虽然较多,但由于某些高校入口把得不严,辅导员来源多元化,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公开选拔、聘用,这就导致辅导员从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到思想觉悟、能力素质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个别辅导员从来没当过学生干部,也不是党员,组织协调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无法达到工作要求,也无法发挥辅导员应该发挥的作用。

2.学生工作的特点和管理模式、方法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很多的高职高专院校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学校统一管理模式,方式方法上实行的是严格管理甚至有保姆式管理的因素。而学生工作部(学生处)本身的职能太集中,这就导致大量的具体工作都从学生工作部压到系部,最后压到了辅导员身上,从学生的思想工作、日常管理、班风学风到学生的宿舍卫生、文明程度,心理健康都要辅导员去负责,从学生的宿舍卫生优秀率、考试不及格率、考证过级率到欠费率、就业率、违纪率,各种评比都压在辅导员身上,安全事故总让辅导员提心吊胆,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所以有的辅导员说:“我并不是不喜欢这份工作,也不是对待遇有意见,实在是工作压力太大了。”

3.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不强、出路不明确导致辅导员工作缺乏认同感。由于一系列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得不到落实,使辅导员工作缺乏激励效能,而将来的出路问题又使辅导员彷徨茫然,很多辅导员工作两年到三年就考研或者转岗,造成很多辅导员思想不稳定,把留在辅导员岗位上归结成自己没有关系、没有本事,导致厌倦情绪的产生,哪还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还有的辅导员对自身发展没有个明确的认识和规划,忽视自身理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是在被动应付领导交办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不要提去主动工作、创新工作了。

4.管理和教学脱钩,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更多的交流。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专职辅导员体制,系部的专业教师上课不承担管理任务,辅导员承担管理任务却很少直接给学生上课,这就使学生认为辅导员就是管理学生的,而不是一般意义的“老师”,因此很多学生更喜欢和任课教师交流,也使辅导员无法掌握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这一弊端已经在我们的工作中长期存在,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效果,而且由于专业老师不承担班主任工作,也导致了专职辅导员队伍越来越庞大。

三、改进和加强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

1.建立更加合理的辅导员队伍。按照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目标和规模,我认为应该改变现有的辅导员队伍结构,实行专兼职合一的学生管理队伍。每个年级只设一名专职辅导员,承担年级长的职责。每个班设一名班主任,挑选任课教师中素质高、具备担任班主任工作条件的任课老师担任,同时在高年级中挑选优秀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担任一年级学生的助理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工作。这样既可以减少专职辅导员的数量,又可以调动任课教师和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

2.树立更加科学的管理理念。要改变高职高专院校长期形成的“严格管理”的理念,变“严格管理”为严格要求,实行“德法美”相统一的立体学生工作体制,“德”就是指教育为先,重在引导;“法”就是严格要求,按制度办事;“美”就是用真善美的东西去影响学生,用优良的校园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去陶冶学生、感动学生,达到教育目的,总之是要实行“人性化管理”构建和谐的校园。

3.要形成更加科学的管理机制、体制。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实行以校为主的管理体制,导致权力集中在少数职能部门,比如学生管理的主要权力大多集中在学生工作部(学生处)。而要改变这种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必须对学生工作部的职能科学、合理地分解,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职责要进行明确的界定,哪些该由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哪些不该他们负责必须明确。例如很多学校的学生公寓管理就占去了辅导员大部分精力,使辅导员们疲于应付。因此建议由宿舍管理中心成立专职的生活教师队伍,负责学生宿舍的管理、检查,系部辅导员、班主任协助他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来共同做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同时要把辅导员和班主任从保姆的位置上解脱出来,使他们能更多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专业指导等工作。

4.建立科学的辅导员、班主任激励机制。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繁杂,责任大,难度大,又往往不分上班和休息时间,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承担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我认为学校应该拿出更加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去吸引大家从事这份工作。在对辅导员、班主任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的同时,加大对他们的激励、奖励,积极落实国家有关辅导员、班主任的待遇,制定科学合理的辅导员转岗制度,解决专职辅导员的“出路”问题,对优秀辅导员要敢于大胆提拔使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要重视他们的专业、职称和科研情况,给与他们更多的进修机会,使更多的辅导员、班主任没有后顾之忧,增强对工作的认同感。

5.要严把辅导员“入口”,建立科学的奖罚制度。辅导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和学校的工作,因此学校要多措并举,拓宽选拔、引进辅导员的渠道,严把“入口”,把素质高、责任心强、有能力的教师选拔到辅导员岗位上,同时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不称职的坚决淘汰,不得转为教师,使辅导员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上手快、可持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我们感到了机遇和挑战,而新的形势也需要高职高专院校有一套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去适应,而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就成为其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2005-01-13.

第11篇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保证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已经成为新的时期高校辅导员提高自身队伍专业水平及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

在2006年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高校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培养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保证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使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已经成为新的时期高校辅导员提高自身队伍专业水平及高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强化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是高校乃至全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以上情况的出现,要求高校辅导员必然沿着职业化的道路前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阐释:第一,高校辅导员有相对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就是所说的社会化。高校辅导员作为一个有着明确职业特点、标准和行业发展的职业,只有具备了能够将辅导员作为终身职业的发展方向,和具有一定经济、社会地位的行业,辅导员队伍才能具有稳定性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第二,高校辅导员有专门的职业技能。作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高校辅导员需要学习管理、心理、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到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明确学生需求,并有效的采取相对应的手段和措施,保证在校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第三,有作为终身制职业的发展前景。在辅导员职业化程度不高的阶段,很多人容易将辅导员这一职业当做临时性的工作,自身缺乏工作的动力和对工作本身的热情和重视。因此,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需要建立与社会、高校发展,及辅导员本身情况相适应的职业发展规划。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性

在当今时代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背景之下,国与国之间的各方面的竞争都趋于激烈,人们开始深刻的认识到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领域的变化趋势更值得高校辅导员去进行指导和纠正。尤其在国内社会转型时期或多或少的出现的诸如贫富不均,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加之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对其进行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引导,后果不堪设想。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对辅导员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党性修养上,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引导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辅导员也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部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给辅导员个人的发展提供一个从制度到环境各方面都规范、合理的平台,对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信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要求

第一:党性修养。高校辅导员作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要特别注意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这首先就要求我们的高校辅导员自身要有正确的政治观念、坚定的政治立场,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正确认识社会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不能妄加揣测,在学生面前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观点。

第二:职业道德。任何一项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体现的是个人修养,也能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其首要的职业道德就是热爱学生。这种热爱在辅导员的言行举止中都会表现出来,能够消除师生间存在的隔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从根本上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世界,呵护他们的心理健康。辅导员和学生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辅导员要避免在工作中以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出现,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内心感受,耐心沟通、细致地做工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判断和分析。并且避免武断地对学生进行判断,或者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偏袒或者歧视学生。辅导员这个职业有着光荣而悠久的历史,为高校稳定发展、大学生成人成才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个行业中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才。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社会的前进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高校辅导员要敬忠职守、勇于追求进步,要有甘于奉献的意识。这是一个需要远离名利心的职业,需要辅导员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以强烈的责任心去关怀学生、了解学生的需求、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把学生时时刻刻放在首要位置。

第三:职业能力。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到学生思想、学习、就业等方方面面,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也需要较强的工作能力。第一,管理能力。作为学生事务的管理者,高校辅导员需要有较强的制定和执行工作计划的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特别是在大量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事务中,需要对基本建设和其中的突出问题常抓不懈,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的基础性事务可以放心交给学生处理,通过合理的授权,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干部队伍,也能使高校辅导员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以把握全局,处理疑难事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高校辅导员需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在这种环境下,可以采取多形式、多角度的沟通方式,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谈话。谈话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情况,谈话前可以做一些适当的准备工作;谈话中辅导员要有较强的把握能力,需要有合适的切入点,正确的语言、态度,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要善于积极的倾听,并给与适当的建议和意见。此外,还可以通过文字、互联网或者集体活动等形式与学生沟通,全方位了解学生情况。辅导员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有的辅导员与学生说话时声音小、辞不达意或者没有重点,而且没有目光上的交流,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猜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高校辅导员作为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不能停留在以往的知识、能力基础上,需要结合当今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这不是简单直接的工作总结,而是实践研究的理论升华。

第12篇

>> 浅析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家化发展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研究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机制构建探析 从科学发展观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刍议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路径与困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研究 试析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问题研究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关于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探析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与职业化发展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初探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浅议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 职业化建设研究 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路径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5-

01—19/2011-09-26.

[2] 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S].中发[2004]16号.

[3] 吴麟麟,陈龙,周西安.将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引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3,(1).

[4] 施永红,祝水富.职业化——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

[5] 张继平,罗汝坤.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适应性转变[J].思想理论教育,2005,(7,8):145.

[6] 于信汇.构建优秀辅导员脱颖而出的科学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6-04-29(3).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ccupation of the university counselors

YANG Wei

(Liaoni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llege,Dalian 11605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