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2: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贸市场体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域化、组团式发展理念,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快推进现代流通服务业和商品市场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海岛现代流通服务业和商品市场体系的档次和功能。
二、工作目标
计划建设2个较大型水产品交易市场、5个以上标准化农贸市场、12个以上社区便民菜店(200平方米左右)、1个农副产品集散配送中心、2个以上现代商业服务项目(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为一体的商贸综合体,5000平方米左右)以及5个以上适当规模超市(1000平方米左右)。
三、规划布局
1.在镇、广鹿乡分别建设1个较大型水产品交易市场。
2.在镇、乡、广鹿乡、镇、乡分别建设至少1个标准化农贸市场。
3.在镇建设至少4个社区便民菜店,在乡、广鹿乡、镇、乡分别建设至少2个社区便民菜店。
4.在镇建设1个农副产品集散配送中心。
5.在镇、镇分别建设1个现代商业服务项目。
6.在镇村、乡村、村、镇村、乡村分别建设至少1个适当规模超市。
四、奖励政策
到2013年以前,市政府每年安排1亿元市场体系建设引导扶持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支持城乡市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对符合要求且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确定奖励资金:大型商品交易市场项目每个奖励500万元;现代商业服务项目每个奖励200万元;适当规模超市项目每个奖励30万元;标准化农贸市场项目每个奖励30万元;社区菜店项目每个奖励20万元;农副产品集散配送中心项目每个奖励100万元。县政府将在市政府市场建设引导扶持资金的基础上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五、工作要求
在河南省郑州市,与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实施外迁交相辉映的,是一首昂扬的全市农贸市场提升整治交响曲。如今,正在提档升级的农贸市场已成为郑州市区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有力支撑。
改善民生首抓“菜篮子”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果说对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实施外迁是郑州站在可持续发展高度的重大战略布局,那么,对全市农贸市场进行集中综合整治,并重新进行科学规划,分步骤实施提升改造工程,则是紧扣百姓民生,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必然选择。
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进才认为,农贸市场是与河南省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消费习惯相适应的流通业态,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是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主渠道、农产品消费的重要场所。
调查数据显示,普通居民“菜篮子”所需近八成来自农贸市场。但目前郑州市农贸市场发展现状与民众的需求和期盼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农贸市场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市场硬件设施落后、环境条件较差等“瓶颈”问题。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农贸市场的综合环境要求不断提升,建设“整洁、放心、平价”的农贸市场体系是市民共同的期盼。
近年来,郑州市将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及改造提升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郑州市市场发展局曾组织相关人员到上海、杭州、绍兴等地考察农贸市场学习先进经验,并多次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为切实加强城区集贸市场综合整治,郑州市专门成立集贸市场综合整治指挥部,迅速掀起综合整治工作,使全市市场卫生面貌焕然一新。该指挥部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原中路菜市场、纬四路农贸市场、百顺农贸市场、祭城农贸市场等作为样板市场,全面带动全市集贸市场整治工作。
放眼未来,郑州市拟用三年时间对市区建成区及纳入城市管理区域的农贸市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标准、便民利民、分级指导、属地管理”工作思路,通过完善提升硬件建设、提升服务保障功能、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等措施,为市民打造规划布局科学、配套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完善、经营秩序良好、卫生状况优良、商品质量放心的农副产品交易平台和购物场所。
农贸市场悄然“变脸”
近日,笔者在经八路农贸市场看到,不少市民正在摊位前选购新鲜蔬菜。农贸市场内设施齐全,卫生环境条件良好,保洁人员对垃圾进行及时清理,市场内车辆停放有序,活禽宰杀均实行隔离,整个市场内整洁有序,每个摊位前都有一个由市农委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监制的“郑州市农产品市场准入标示牌”,牌上写着品种类别、来源、检测项目、监督电话及检测结果等内容。
走进位于郑密路与淮河路交叉口南的百顺副食品农贸菜市场,映入眼帘的是:丰富的货品,光洁的经营台面,坚固的地砖,统一的排水设施。据该市场经理闫俊才介绍,去年,他们投资600万元对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配有专职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商户卫生意识教育,同时严格落实食品追溯制度和检测制度,努力让群众买上放心菜。
值得一提的是,打造“智慧市场”这一创新理念正在郑州市生动实践。笔者在部分农贸市场发现,不少摊位前设有二维码标签,顾客扫描二维码,市场名称、摊位号、摊主姓名和各种蔬菜检测日期及结果可以马上看到。在这样整洁优美的环境购物后,不少市民点头称赞:“整改后的农贸市场干净卫生,农产品检测结果一目了然,让人非常放心。”
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与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实施外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州市计划对农贸市场重新科学布局,并新建一批新型农贸市场。这“一减一增”和“一出一进”生动折射出市委、市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目前,郑州市城区现有农贸市场80多个。按照15分钟便民生活圈要求,以一个农贸市场辐射半径一公里、辐射人口2-3万来推算,全市需规划设立240个农贸市场,目前还应新建农贸市场100余个,不少现有农贸市场还将改造提升为标准化市场。放眼未来,按照全市新型城镇化推进目标,为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郑州市将在新建大型社区、旧城改造区等处新建大型农贸市场。
与重塑农贸市场体系同步,郑州市还将依托“智慧城市”框架尝试打造“智慧市场”:计划建设以市场管理层、商户、采购商为主题的智慧平台,实现信息互交共享,达到市场智能化目标。通过开展智慧市场试点创建,打造实体交易与网络交易互通互融的现代化市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三产带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战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不断深化商贸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物流业等新兴产业,努力转变商务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更加注重服务民生,强化商务规范合法经营,促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规范有序流通新格局的形成。
“十三五”期间全市商贸流通发展要提档升级,提高效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商贸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继续保持前列,消费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城乡商业网点布局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逐步形成。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1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限上企业达到270家以上,每年增加20家以上;限上企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以上,占比年均递增2%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以上,占GDP总量的45%以上,年均递增3%。
(一)优化网点布局。以中等城市主城区骨架为核心,以城西新区和仙女新区商贸流通发展为重点,以七个乡镇商贸节点为补充,利用各种产业经济发展的不同特色,发展与__实际相吻合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以商务部研究院量身定做__商贸物流规划为契机,在原有中长期商贸物流规划“一主两翼七节点”规划基础上,在市域范围内区分层次、按市场资源配置大型商业网点。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连锁企业、餐饮酒店入驻__,促进商贸流通“大小个体”成长壮大为支柱企业。
2、调整产业结构。突破性发展生产业,稳定提高生活型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用现代营销方式改造传统商贸业,加快建设专业市场,提升市场聚集度,增强辐射能力。完善和提升商贸服务整体功能和形象,提高商业文化内涵,形成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环境美的核心商业圈。加快服务业品牌建设,提升特色街同业度,培育一批经营有特色、服务有品位、个性化突出的商业网点。利用我市国道、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长江黄金水道和三峡国际机场等立体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新兴产业物流业,力争打造国家级物流示范城市。
3、开拓农村市场。以实现农村市场网络化全覆盖为目标,以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提高配送率。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全市农家店达到400个,乡镇和村级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引导建立多渠道投资体系,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农村商贸物流信息网、商品流通物流链和商品市场网络,实现商品集约采购、配送、分销一体化的农村商品流通方式,逐步建立运用现代流通方式,覆盖广大农村的新型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努力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互动的流通格局。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原则,改造新建一批农贸市场,大力推进农改超,使现有农贸市场达到标准化规范要求,中心城区“马路市场”退路进场。到2020年农贸市场达到23家:其中主城区改造马半路、五柳树、城南市场、华龙农贸市场、滕家河农贸市场5处,提升城西市场1处,新建仙女、拽车、关堰、沿江、江北路、水府庙、余家溪、火车站农贸市场8处,每个镇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个。
4、推进产业升级。通过“局部试点,重点示范”,尽快将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到全市流通领域,在市场运行监测、生活必需品储备和肉食品安全追溯等方面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视频化。鼓励流通企业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加强基础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建设涵盖购、销、调、存等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和营销网络,优化业务流通和交易方式,提高电子商务运作能力。积极培育一批以本土行业为重点的商业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增加生产企业产品的网上交易量,促进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相结合,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加快农村流通产业信息化进程,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抓手,支撑流通企业加强连锁农家店信息化建设。利用“__家政服务信息中心平台”,继续扩大行业服务范围、进一步促进服务消费。扶持我市业加入 “__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广新的信息化结算工具,大力发展刷卡消费。协调金融部门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信用消费。
××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是一个革命老区县,共和国将军县,同时又是一个贫困县,人口大县,农牧业大县。全县人口103万人,辖27个乡镇,876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4215平方公里。××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县,国家商品粮重点县,全国品牌茶生产基地,全省生猪养殖重点县,全省大豆产业化、肉牛养殖重点县。2008年,全县出产粮食50万吨,棉花1000吨,花生5500吨,蔬菜34万吨,水果2000吨,水产品7000吨,中药材3000吨,木材20万立方米,楠竹50万根。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全县现有涉农市场16个。从分布上看,城关地区占有12个,27个乡镇仅占4个;从类型上看,农产品批发市场仅2个(均在城关),农贸市场14个;从建市时间看,近10年新的仅2个,10年前建的14个,其中有9个系上世纪80年代所建,规模、硬件设施等远远不能适应现实发展需要。
(二)存在问题
1、现有市场数量不足。××县人口大县和农牧业大县,现有16个涉农市场远不能满足本地人民群众日常消费购买需要,更不可能承担起农产品外销的重任,直接导致农产品买难、卖难,产品腐烂、变质,“有品无市”伤农。
2、现有市场质量不高。前面说过,全县16个涉农市场有14个是10年前所建,其中9个是上世纪80年代所建,市场陈旧残破,严重老化,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市场硬件设施,都已不适应时代贸易需求。同时,16个市场中,纯菜市场占了8个,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仅占50%。
3、现有市场布局不合理。××县辖有农村乡镇26个,而分布在乡镇的农贸市场只有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没有一个,绝大部分农民销售产品只能以街为市,占路为市,既影响农村集镇的市容市貌和交通,更严重导致农产品不能适时、保鲜销售,农民增产不增收,挫伤农民种养积极性。
4、新建市场有计无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应当属半公益性质的建设。如果市场运作进行建设,投资者靠收取租赁费恐怕猴年马月都无法收回投资,此类项目招商引资根本无人问津。而××又是国家级贫困县,县财政充其量只能是“保吃饭”财政甚或吃饭都难保,乡镇政府保运转经费都存在缺口,靠当地政府投资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也只能是幻想。
三、国家和地方的扶持情况
××县是国扶县,当然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点扶持。但单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建设来看,××还未享受到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湖南省出台了《市场体系建设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其中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有对口扶持政策,我们县积极申报相关项目,得到了关心支持,近10年新建的童家岭菜市和伍市农贸综合市场共争取到16万元资金支持。
四、今后扶贫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议
××县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具有现实需求和优势。一是农业出产优势。××是一个农牧业大县,农业出产品种丰富,出产量大,粮食、茶叶、蔬菜、药材、木材、生猪、山羊、肉牛、水产等都形成了规模基地种养。二是地理优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汇处,历来是边界贸易的重地。境内交通运输便捷,106国道穿境而过,现已开建的杭瑞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京珠高速在××开设出口,到省会长沙只需90分钟,到古城岳阳只需60分钟。我们认为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建设步伐,是解决农民买难卖难、促使农民增产又增收的重要途径,恳请国家对此项建设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一)在一个时期内,国家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建设。
一、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完善市场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市场建设规划管理工作。要加强政府对市场建设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市市场发展总体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市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市场建设中,要坚持规划先行,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建立和实行市场建设论证制度,避免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二)拓宽市场建设的投融资渠道,积极推行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各类市场。将市场建设列入重点项目计划予以支持。凡愿意投资兴建市场的,由市场发展中心根据市场发展总体规划进行论证,协调有关部门按程序快速办理各种手续,并享受政府对市场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强力推进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坚持把批发市场建设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市的交通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销地产”,努力依托市场形成几个专业化、大规模的加工基地和主导产业。要把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和提高产业化水平结合起来,通过市场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和培育专业市场壮大。
(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引导传统交易市场向主题购物中心和专业连锁超市业态转变,引导市场向加工领域延伸,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发展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建设跨区域的大型批发市场,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提升。
(五)把市场建设和清理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纳入目标管理。推进城区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实现退路进室,推行封闭式市场或“农改超”,改善经营设施和交易环境,逐步取消大棚式马路市场。各区政府要按照《*市市场发展总体规划》要求,每年都要建设1—2个新的商品市场,整治一个农贸市场,取缔一个马路市场。市政府对各区政府的市场建设工作实行年度目标考核。
(六)成立市场发展服务协会,规范经纪人队伍。市场发展中心要认真搞好市场经纪人培训工作,加强行业管理,指导市场发展,规范各类市场秩序,健全市场管理制度,完善市场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搞好市场消防安全和环境卫生,促进市场繁荣,创建文明市场。
(七)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和完善市场信用体系,打击商业欺诈,营造“诚信兴商”经营环境。
二、为加快市场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
(一)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市场发展。
1.对符合《*市市场发展总体规划》要求,经政府批准的各类市场的建设,免除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各种经营性、服务性收费要按规定下限标准的30%收取。
2.对进入市场从事合法经营的外地业户,其子女可就近入托、入学,享受本市居民同等待遇。
(二)切实解决市场建设用地问题。市场建设用地要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要规划市场建设用地,已经规划的市场建设用地,不得随意占用或变更用途。
(三)市场建设依法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各级各类市场建设土地出让金的政府收益部分,作为政府市场建设基金,用于支持市场发展中心改造、完善市场公共设施及建设、发展市场。鼓励市场建设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四)由于历史原因,工商部门移交的市场无土地、房产等手续的,国土、城建等有关部门要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彻底完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办市场脱钩工作的通知》精神,补办土地证、房产证等有关证件,并免收各种行政性收费。
(五)发展改革、税务、工商、质监、公安、卫生等职能部门要积极扶持新建各类市场,严格审定市场内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并向市场经营户公开。对新建(改建)各类市场,要确定一定时间的培育期,各有关部门在培育期内对各项规费的收取要参照借鉴外地市采取的优惠政策给予扶持,具体优惠标准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由市场建设和管理联席办公会议确定。
(六)为规范收费行为,杜绝多头收费,维护市场开办者和经营户的利益,市场内各种规费按职能部门核定的标准实行统一收费协调制度,任何单位或部门不得巧立名目进入市场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否则,市场开办者和经营户可以向市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举报和投诉,一经查实,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肃处理。
三、切实加强对市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对市场建设的领导工作。建立由市政府主管领导为牵头人,市场发展、发改、商务、国土、建设、城管、工商、公安等部门参加的市场建设和管理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根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全市市场发展规划,制定市场建设年度计划,对建设市场的类型、规模提出宏观指导意见,制定城区农贸市场整治方案、标准,具体协调、指导、督查城区农贸市场整治工作。
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市场建设和管理领导机构,具体负责本县区市场建设管理工作。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扩规模、调结构、促增收、保供给”的要求,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通过加强生产能力和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调控保障机制,加快推进“菜篮子”产品产业化经营,在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的前提下,突出地方特色,提高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重点抓好菜、肉、蛋、奶等产品生产。力争通过5年(-年)的努力,使全市“菜篮子”产品自给水平稳步提高,蔬菜总面积达到65万亩,增长17.4%,总产量达到135万吨,增长22%;肉牛出栏达到18万头,增长25%;肉羊出栏达到25万只,增长35.1%;肉猪出栏达到120万头,增长20.5%;鸡出栏达到620万只,增长76.8%;肉类总产达到12.7万吨,增长28.9%;禽蛋产量达到2.68万吨,增长41.1%。到年,全市“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保障、应急调控和质量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二、加强生产能力建设
(一)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继续抓好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一要进一步扩大全市蔬菜优势产区生产规模。重点扩大“两江一水”沿岸和徽成盆地冬春蔬菜生产规模。要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在9县(区)各建1个标准化设施蔬菜高新技术示范小区,集成先进生产技术,推广高效栽培模式,提高各种资源利用率和优质蔬菜产出率,满足市内和周边地区居民不断增长的蔬菜需求,增强“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二要划定基本菜田保护区域和范围,制定基本菜田保护政策和措施,确保菜田面积稳定。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蔬菜产量和效益。三是抢抓国家将加大水利建设投资的机遇,把发展山区蔬菜作为今后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的主攻方向,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山区蔬菜种植,有效增加蔬菜供应量,延长蔬菜的上市时间。到年,全市蔬菜播种总面积达到65万亩(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61万亩,山区蔬菜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达到10万亩。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两江一水”及徽成盆地生产的冬早春马铃薯、甘蓝、大白菜、三蒜等蔬菜除满足当地需求外,成为乃至西北市场的补充。
(二)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建设。继续争取养殖大县扶持政策,着力提升畜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今后5年,全市要突出发展牛、猪、鸡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场,重点建设徽成盆地秸秆养畜和三县(区)草原畜牧业两大基地,健全产业化经营、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科技支撑、饲料生产五大体系,扶持建设10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力争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同时,要全面落实免疫、监测、检疫、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强化人畜共患病防控,提高畜禽产品安全水平。
(三)加强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要引进推广一批高产优质、适销对路的种苗、畜禽新品种,提高新品种培育和良种良法配套的服务水平。加快蔬菜品种更新步伐,在都和徽县各建立一个年育苗300万株的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通过筛选培育适合我市种植的蔬菜优良品种,力争到年全市蔬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设施蔬菜、露地蔬菜集约化育苗率分别达到40%和20%以上。要做好畜禽良种繁育工作,在全市建4个畜禽原良种场和扩繁场,其中在都建1个蛋鸡父母代良种场,在都、西和、徽县各建1个良种猪扩繁场。要依托农产品生产大县、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组织,建设现代化蔬菜良种推广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三、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一)加快构建现代化市场体系。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推进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积极发展冷链储藏和包装加工,提升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今后5年,将县盐官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成占地41亩,营业用房和交易大棚面积7500平米的综合性产地批发市场;支持都区隆兴农贸市场、徽县江洛农贸市场和苏元农贸市场等三家市场,在场地环境、设施设备、质量安全检测、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市场挂牌经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不合格产品退市等制度,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打击各类违法违章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二)强化产销衔接功能。要积极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与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生产和开展“农超对接”,重点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直采基地、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和农产品配送中心。要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举办和参加各类名优“菜篮子”产品推介、营销促销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市特色优势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加强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菜篮子”信息采集点、信息通道、网络中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在每个县(区)建立一个“菜篮子”信息监测点。加快农村宽带快捷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面实现村级远程信息服务网络化。依托“农业信息网”及通讯网络等媒体,建设覆盖全市的“菜篮子”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开展对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的技术服务和培训,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扩大农业先进技术覆盖面,提高技术到田率,确保种得下、卖得出。
四、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一)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选建规模化园地,集成标准化技术,扶持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全面提升蔬菜、畜禽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到年,全市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力争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30%。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扩大名牌认定和“三品”认证,制修订以种植业、养殖业、蔬果业为重点的生产技术规程、产品标准和监测检验技术规程等地方农产品标准100项,建设“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示范点15个(其中省级5个,市县级10个),力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到普及,完成绿色食品认证10个,有机农产品认证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认定10个。
(二)加强检验检测和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立“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和应急处置机制,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今后5年,建成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建成100个乡(镇)农产品安全检测站。在、县、两当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菜篮子”重点产区,新建5个农产品质量县级质检站和36个检测点,逐步形成以市、县两级检测站为重点,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检测点为基础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工商、农业系统12315和12316网络服务平台。畅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申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农产品消费者申诉举报,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农产品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五、完善调控保障体系
(一)加快制定建设规划。各县(区)要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掌握“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根据当地资源条件、消费习惯、产品供求变化和市场缺口保障程度,紧抓国家对水利设施加大投入的机遇,合理确定分年度重点实施区域、主要品种及自给率标准,在5月底前制定出《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强“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加工、质量监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稳步提高“菜篮子”自给和保障能力。
(二)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立完善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菜篮子”产品生产和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区)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从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专项资金,其中100万元采用以奖代补的办法扶持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100万元作为应急储备基金。各县(区)财政每年整合不少于300万元,积极支持蔬菜大棚温室、集约化育苗场和“菜篮子”产品良种繁育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批发市场改造升级、“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以及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和人员培训等。国土部门要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入,加大对“菜篮子”生产设施的支持力度;农业开发、农牧、扶贫、水务、商务、科技等部门也要整合项目资金用于“菜篮子”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对带动农户多、有竞争力、有市场潜力的龙头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建立支持龙头企业的贷款担保业务,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融资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将“菜篮子”工程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各方面资金参与生产流通等设施建设。继续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对整车装载“菜篮子”产品的车辆一律免收车辆通行费,对少量混装其它产品的“菜篮子”车辆少收或不收车辆通行费,最大限度的方便“菜篮子”产品的调运。积极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试点范围,引导土地集中连片向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大户流转,为“菜篮子”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基本菜田和养殖区域保护,提高“菜篮子”生产用地征占补偿水平,将新建基地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使其成为永久性蔬菜基地。落实国家对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建设用地、用水、用电的价格政策和养殖水域滩涂使用权益保护措施。努力形成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齐抓共管,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合力。
一、2009年我科联系内贸流通运行情况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情况
在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1-10月,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1613亿元,同比增长19.4%。暂未完成州政府下达较去年增长20.0%的年度目标。
按销售地区:市完成28.1300亿元,同比增长18.0%;县完成41.1823亿元,同比增长20.1%;县级以下完成28.8490亿元,同比增长19.7%。
按行业分组:批发业完成9.4584亿元,增长9.7%;零售业完成63.8910亿元,增长22.1%;住宿业完成4.1763亿元,同比增长16.8%;餐饮业完成14.0191亿元,增长24.5%;其他行业完成6.6165亿元,同比增长2.5%。
按经济成分:公有经济完成27.7415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国有经济完成13.7613亿元,同比增长7.2%。非公有经济完成70.4198亿元,增长21.2%,其中:私有经济完成60.2752亿元,同比增加26.5%。
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五位的排名顺序是:个旧市完成18.8936亿元,开远市完成13.6592亿元,弥勒县完成11.625亿元,蒙自县完成11.5801亿元,建水县完成10.7365亿元。
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较大的前五位排名顺序是:蒙自县和石屏县21.0%,开远市20.7%,泸西县20.6%,弥勒县20.3%。
(二)成品油市场供应情况
截止2009年12月底,**州共有加油站303座,其中:社会加油站186座,占总量的61.6%;中石化加油站90座,占总量的29.8%;中石油加油站26座占总量的8.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由冷转暖的推动,我州成品油销售扭转了9月前大幅度减少的局面,从10月起开始出现增长。2009年1-11月,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共在我州零售、批发成品油57.71万吨,比上年增长6.22%,其中:汽油14.41万吨,比上年增长0.54%;柴油43.30万吨,比上年增长8.26%。
中石化、中石油成品油销售量的比重为83:17。
中石化2009年1-11月共零售、批发成品油48.16万吨,同比增长4.31%,其中:汽油11.34万吨,同比减少0.03%;柴油36.83万吨,同比增长5.70%。
中石油2009年1-11月共零售、批发成品油9.54万吨,同比增加17.08%,其中:汽油3.07万吨,同比减少2.45%;柴油6.47万吨,同比增加
(三)生猪定点屠宰和活体猪储备情况
截至目前,我州共有66家生猪定点屠宰厂(场),2009年1-11月,在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范工作的同时,我州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严格实行《生猪定点屠宰条例》和操作规程,共屠宰、检查、检疫生猪55.72万头,比上年增长25.3%;检出病害猪5897头,比上年增加102.7%;进行无害化处理5427头,比上年增加96.2%;销毁有害生猪470头,比上年增加1.6倍,使我州实行定点屠宰区域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吃上了“放心肉”。
截至12月25日,我州在个旧市科学实验示范猪场储备活体生猪4621头,其中:存栏限量以上育肥猪2474头,为省下达3000头储备量的82.5%;在泸西县东山火腿厂储备火腿169吨,为省下达80吨储备量的211.2%。
(四)“家电下乡”进展情况
自2009年2月我州正式启动“家电下乡”活动以来,通过州县两级商务、财政部门大量的宣传、推广、兑付工作,以及销售网点的千方百计地积极促销,我州“家电下乡”取得可喜成绩,前三季度我州销售总量曾名列全省首位。
截止12月31日止,我州共有“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网点577个,共销售9类家电产品6.9365万台、销售总额1.20016亿元。
全州全年实现的销售总额1.20016亿元,仅为省预拨补贴3861万元测算应销售总额2.97亿元的37.43%。
全州全年为已销售65326台家电产品兑付财政补1479.48万元,仅完成省预拨补贴3861万元的38.32%。
我州销售数量、总额排名前5位的县(市)是:建水县、泸西县、弥勒县、开远市、蒙自县。
(五)“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展情况
自2006年起,在巩固去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大我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建设步伐,解决我州多数县(市)无承办企业,严重制约我州农家店大面积建设的“瓶颈”问题,2009年我州采取将商务部核准的弥勒县土产公司、泸西县兴中公司、金平荣联公司,作为我州跨县域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承办企业,在我州全面推进日用百货农家店建设。
该三户企业已在我州13个县(市)采取加盟形式,建设改造300个日用品农家店和4个配送中心,已通过了州县商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验收。中央和省级的扶持资金已拨付到位。
2009年的这300个日用品农家店建成后,使我州4年来共在13个县(市)的84个乡镇(办事处)建设改造各类农家店887个(包括省属天盟农资、鸿翔药业建设部分),其中:日用消费品农家店359个,农资农家店199个,药品农家店29个。使我州的县市覆率达到100%,乡镇覆盖率达到62.3%。
(六)二手车交易情况
尽管从2009年1月1日起省发改委将中介服务费率从原来的3%下调至1.5%,但并未对我州二手车市场经营企业的效益造成严重影响,我州二手车流通秩序基本仍呈现出良好,平稳的状态。
2009年1-10月,我州5户二手车交易市场,共为6048辆二手车交易提供交易中介服务,比上年增加12.2%;实现营业额8266万元,比上年增加25.5%。
(七)拍卖业运行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12月底,我州7户拍卖企业和4户州外拍卖企业,共在州内举行拍卖会28场,成交额达19481.72万元,有效地促进了我州部分有形资产公平合理地有偿再利用。
(八)典当业运行情况
2009年1-11月,我州4户典当公司共开展业务293笔,11月末典当余额3495.5万元,比上年分别减少4.6%、增长8.1%,为中小型企业和个人应急融资提供了便利。
2009年11月,我局初审同意上报审批的开远宝丰典当有限公司、泸西县天龙典当有限公司申报材料已获省商务厅审核通过,已上报商务部审批。
(九)蚕茧收购情况
2009年,我州6县市共发展桑园面积3.103万亩比2008年增加了23%。蚕科所共发蚕种8100张,同比增加25%。
美誉公司共收购鲜茧324吨,同比增长27%;蚕茧收购均价23元/公斤,同比下降5%;共生产生丝75吨,销售价格18.56万元/吨。
(十)市场体系建设情况
1.乡镇集贸市场建设情况
2009年7月,省商务厅批准我州2009年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改造项目9个。即:金平县勐拉乡农村集贸市场,建水县南庄镇农贸市场,元阳县沙拉托乡农贸市场,泸西县白水集贸市场,**县甲寅乡农贸市场,河口县南溪镇铁路农贸市场,石屏县龙朋镇农贸市场,弥勒县朋普镇学海农贸市场,屏边县白河乡四寨农贸市场。
2009年底,这9个乡镇集贸市场建设造改项目已经完成。基本通过州县两级商务、财政部门验收,省财政给予每个项目30万元资金扶持已拨付到位。
2.“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情况
2009年9月,省商务厅批准我州屏边县农机供应公司农贸市场、蒙自县鸿鑫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果蔬市场为我省2009年“双百市场工程”农贸市场建设项目。
2009年底,这两个“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改造项目已完成。基本通过州县两级商务、财政部门验收,省财政给予每个项目50万元资金扶持已拨付到位。
(十一)2009年获取上级资金扶持情况
截至年底,中央、省级、州级财政共已下拨我科联系的内贸行业项目扶持资金5258.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3884.5万元,省财政1354.2万元,州财政20.0万元。
具体下拨扶持资金的七大项目为
1.“家电下乡”项目补贴4068.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80%)3276.5万元,省级财政(20%)772.2万元,州级财政20.0万元。即:
⑴13%的财政补贴3881.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3088.8万元,省级财政772.2万元
⑵州级财政下拨工作经费20.0万元
⑶家电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建设187.5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补贴。
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补贴44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61.0万元,省级财政188.0万元。
3.生猪定点屠宰无害化处理项目补贴347.0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补贴。
4.乡镇集贸市场建设补贴270.0万元,均为省级财政。
5.省级“双百市场工程”建设项目补贴100.0万元,均为省级财政。
6.商务部第二批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县(个旧、泸西)补贴100.0万元,均为中央财政。
7.猪肉活体储备和火腿储备24.0万元,均为省级财政。
二、开展流通领域行政执法工作情况
(一)行政执法情况
2009年以来,我州商务主管部门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克服机构不健全、人员少、经费紧、无专职执法队伍等困难,在做好生活必需品市供应工作的同时,结合元旦、春节、五一等节假日的到来,依法加强管理,切实履行职责,多次研究、布置、开展流通领域行政执法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我州商务系统共出动7551人次,车辆2806辆次,检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27023户次,查处违法案件23件,取缔无证经营2户,罚款2.12万元,没收销毁假盐7.63吨、非定点屠宰猪肉2722公斤,货值8.24万元,投入经费16.3万元。
在宣传法律法规、促销政策方面,我州商务主管部门投入工作经费9.15万元,出动1423人次,车辆548辆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3.18万份。其中,食品安全方面投入工作经费4.26万元,出动836人次,车辆414辆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18万份。
在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由于认真抓好内贸流通日常管理工作,2009年我州流通领域内的大型商场、市场和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均未发生任何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二)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情况
我州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取得重大推进,经省州商务部门初审同意,商务部办公厅以商办秩函200972号文件批准,我州的个旧市、泸西县已被列为商务部2009年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第二批重点推进县。待通过验收后,个旧市商务局、泸西县经贸局已各获得商务部下拨的50万元经费补助。
三、2010年我科联系内贸工作初步设想
我科在做好日常业务工作和局领导交办工作的同时,将按照省商务厅2010年全省商务工作会议部署,着重做好以下10各方面的工作:
1.在州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落实责任制,继续做好以生猪定点屠宰为主的食品安全,特别是各个节假日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
2.在做好“家电下乡”网点备案工作的同时,要继续扩大“家电下乡”政策宣传力度,着重抓好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管理工作,大力推进2010年销售旺季促销工作,协助财政部门做好补贴兑付工作。
3.继续推进我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巩固4年来已建成农家店的同时,争取省商务厅给予我州250个农家店和2个配送中心建设改造指标,将日用品农家店覆盖我州所有乡镇,督促承办企业进一步提高商品配送率。
4.在继续做好我州现有各类市场的调研工作基础上,积极争取省商务厅给予8个乡镇市场体系和1个“双百市场”建设改造指标,选择一批建设土地落实、建设资金落实、有一定辐射面、投资主体积极性高的集贸市场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我州农村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的建设改造工作。
5.按照省商务厅规定的限和质量要求,完成我州十二五加油站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和上报工作。
继续加强与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的联系,密切关注成品油供应情况和价格变化,做好我州的成品油供应协调工作。充分履行职责做好加油站年审和审批相关。
6.在2-4月份完成对我州拍卖企业、典当企业、二手车市场的年度审验工作。争取再申报设立1户典当企业。
7.按照上级部署开展全州城区生猪定点屠宰厂开展品质检验相关证章的订制、更换工作。继续争取省级猪肉活体储备和火腿储备数量,搞好落实、监督、管理工作。
8.继续贯彻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的配套政策,在蒙自县蚕桑基地建设的示范带动下,帮助牵头企业大力推进开远市、屏边县、**县的蚕桑种植面积。
大家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短短4个月的时间内。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等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总共升级改造了111个农贸市场,拆除长期占道经营的26条马路市场,按创卫标准整治农贸市场33个,得到全社会和老百姓的广泛赞誉,得到上级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总体来看,这次整体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非常不容易,特别是针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老大难市场,比如区的三民东路马路农贸市场,还有今天我去看的旭东路农贸市场,区的新路口、瑞花巷、大庆路马路农贸市场,小河区的锦江路、小屯路、西工路马路农贸市场,以及乌当区等其他区的一些马路农贸市场,因形成时间久,占道规模大,影响面广,取缔搬迁难度非常大,寻找合适的新建地也非常难。再有像的等一批产权分散,业主意见不一,甚至是摊位卖给了个人的市场,改造难度也难以想象。但我各级各部门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了和谐取缔、和谐建设、和谐搬迁,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和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等领导在视察了市升级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后,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这次升级改造工作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这项工程与千家万户休戚相关,可以说,其意义绝不亚于修几条铁路、修几条公路。通过升级改造,使广大市民真正享受到了布局合理、通风良好、整洁明亮、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极大改善了全市的卫生环境和交通环境,提升了市的城市形象,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是一项真正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通过升级改造,我们的农贸市场不论是在购物环境还是规范管理等方面,和全国很多发达城市相比,都是屈指可数的,真正实现了跨越发展。我们之所以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绩,总结一下,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为给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舒心、舒适的购物环境,强力推进我市的创卫工作,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提出了要在短期内,对我市的所有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为此,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李军书记和我都很重视这项工作,年初就做了安排部署,部长、副市长、副市长、助理率先垂范,亲力亲为,深入现场督查督办,协调解决建设改造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有效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为工作的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政府还专门划拨了1亿元的专项经费,加上各区、市、县和社会资金投入,总共投入了约2.5亿元资金,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二是有关工作部门和各区、市、县迎难而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市商务、物价、城管、交通、交警、建设、公安、农业、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住建、规划、国土、环保、消防、财政等有关工作部门、各区、市、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面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不退缩,不懈怠,创新思路,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精心谋划,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状态,任劳任怨、细致周密地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攻坚工作顺利完成。
三是市场开办者、经营户和全市人民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在这次的专项整治工作中,“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精神在市场开办者、经营户和广大市民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绝大部分市场开办者、经营户以维护“三创一办”大局为己任,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力支持升级改造,广大市民积极建言献策,全力配合,广泛参与,给这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
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代表李军书记,对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作出贡献的各级干部职工以及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和广大市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今天的会议,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小结。既是肯定成绩,振奋精神,更是查找差距和不足,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鼓干劲,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水平,新的台阶。下面,就如何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搞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一步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民生工作,是涉及全市千家万户“菜篮子”的重大问题,绝对不容忽视。大家要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实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进一步搞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抓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管理工作是扩内需、活流通、促消费的需要。战书书记、克志省长指出,市服务业“既要升级又要做大规模”,我们要把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管理作为拉动内需,提升流通产业水平的重要环节来抓。要通过搞活流通、促进消费来实现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实践已经证明,市政府扶持改造农贸市场的决策对促进居民消费是很有成效的,农贸市场的环境变好了,菜篮子更安全了,市民就更愿意到市场买菜了。同时,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也是完善农村商业基础设施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促进了投资,也帮助农民解决了农产品交易渠道狭窄的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抓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管理工作是保障食品安全、惠民利民的基础性工作。抓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管理工作,是政府以人为本,惠民利民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农贸市场事关市民的“菜篮子”,是一项民生工程,其购物环境的好坏,食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可以说,农贸市场不仅是一个经济场所,更是一面折射社会热点、管理难点的透视镜,它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甚至高于其经济意义。
(三)抓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管理工作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要求。农贸市场卫生整洁,管理规范是“创文”和“创卫”工作的具体要求。建设现代文明城市,就需要建设先进、规范的社区商业,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优化了城市布局,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对于有效改善和发展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突出重点,创新手段,确保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首先,要巩固升级改造的成果。对于已建成的农贸市场,要抓好成果巩固,不能松懈下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绝对不允许出现回潮的现象,否则我们升级改造的成果将会在一夜之间毁于一旦,倒退到以前的无序状态。同时,要做好检查验收工作,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的验收报告等,确保每一笔钱都要用到刀刃上,这次市、区两级投入了巨额资金,绝不能在资金的使用上出现违法违规和腐败现象。要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要让全市已经升级改造了的111个农贸市场全部实现制度上墙,收集整理好档案资料。下一步,我们即将在年底迎接全国爱卫办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考评,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是国家考评的重中之重,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认真自查,不能成为影响创卫的真空地带,谁影响通过考评,市委、市政府就要追究谁的责任。要把市场改造和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做到改造一个市场,出一片新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农贸市场基础设施,考虑建设绿化带、配置停车位等等,向集社区超市、肉菜市场、餐饮娱乐、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方向发展,努力建成多功能的现代化生活服务中心。
其次,要抓好新市场建设。我们今天费了很大力气,下了很大功夫,花了大价钱来对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就是因为我们市以前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规划的不合理,没有考虑到老百姓的需求,老城区基本没有规范的农贸市场,依路而建、占道经营成为了一种常态。所以大家一定要总结经验,对于新建居住区,要根据实际需求,按照规模和规划要求建设规范的农贸市场。农贸市场配套建设项目应与主体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新建农贸市场要严格按基建程序要求,组织论证,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其基础设施必须符合今年“创卫”的基本要求。此外,为方便老城区一些人口比较密集地区市民的日常生活,可以适当考虑就近建设一些规范的小型农贸市场,方便百姓买菜购物。
第三,要做大做强农贸市场品牌。城区内的农贸市场好比是供水系统各个自来水管的“水龙头”,是终端,流到千家万户;而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就好比是“水库”,是源头。多年来,五里冲批发市场为全市的“菜篮子”工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五里冲农贸市场有大量农用车进出,给我市交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已经不堪重负,难以适应全市对农副产品批发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必须对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搬迁重建,积极探索引进优强企业,综合批发商、批发市场业主等各方面的情况,审慎考虑好机制和体制,建设更加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高标准的、现代化的、第一流的、西南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批发市场。同时,要建设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便民利民的快捷店、小超市、专营店、农副产品销售网站,不断丰富农副产品交易的业态,完善农贸市场体系。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完成以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日常管理上来,要以此次升级改造为契机,建立以行政部门行政管理、市场主办单位自管、行业组织自律的三级管理模式。
(一)要抓好市场管理。首先,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区、市、县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农贸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及《农贸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明确责任,履行职责,指导、规范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与经营管理行为,做到政府统筹安排,部门协调配合,各级齐抓共管,切实达到改善居民购物环境,保障食品消费安全,提高市场管理水平的目的。各区、市、县要切实担负农贸市场的管理的职责,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管理,商务、物价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管理的指导。其次,要提高行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成立农贸市场行业协会,努力搭建市场业主和经营者学习规范、提高管理的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学习班、培训班和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定期组织开展市场营销、经营管理、食品卫生和法律法规等专题教育活动,逐步提高市场业主自我管理能力和经营户遵纪守法意识,加强行业组织自律。第三,要落实好“业主负责制”,明确市场开办方为市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市场内物业、卫生、治安、消防、商品质量、经营秩序、收费等事务负有直接责任。同时,强化各项制度建设,有关部门要指导市场开办方建立防火、防盗、卫生、治安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设立市场服务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做好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农贸市场经营户正常经营。市场开办方要落实好向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在一定期限内不向马路市场搬入摊贩收取租金的承诺,避免马路市场回潮。
(二)要加强督促检查。市“三创一办”督查组、市商务局要经常性明查暗访农贸市场,管理得好的,予以通报表扬,管理差达不到创卫要求的,现场督办立即整改,如不整改,按管理办法予以处罚,同时可启动问责程序。今天,旭东路农贸市场摊贩给我们反映了旭东路还有占道经营的行为,对遵纪守法进入农贸市场规范经营的摊贩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城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在全市范围内加大对违章占道经营行为的清查力度,巩固好我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成果,避免出现马路市场的回潮。
完成社消零总额58.05亿元,同比增长12.5%;实现进出口额5800万美元,同比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10%;完成引进利用外资260万美元。
1—3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9亿元(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3.94亿元,占36.2%),同比增长13.3%,在全市区县中完成总额排位第4,增幅居第3,完成市上下达同比增长12.5%目标任务。
1—3月,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004万美元,同比增长6%,在全市区县中完成总额排位第4,增幅居第3,完成市上下达1964万美元的目标任务。
1—3月,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41亿元,同比增长9.6%。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着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相继完成了《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十二五商贸物流发展规划》、《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正商请中商商业规划设计院编制我县《十三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物流仓储、金融保险、中介担保等生产业,积极培育家政服务、社区医疗、养老保健等生活业,稳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推动服务业态提升,促进大型商贸、电子商务等业态融合发展。进一步做好服务业项目的招商引资,特别注重引进如科技研发、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等一些规模大、竞争力强的生产业。
2.着力推动商贸重点项目建设:面对过去服务业发展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劳动生产率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实际,我们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近年来,相继引进实施了“道地中药材全球交易中心、郪江新城商业综合体、九龙服装城、和谐国际金融中心、郪江国际养生岛”等一大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其中:投资12亿元、占地1470亩的道地中药材全球交易中心项目将集柜台交易与电子商务、传统贸易与现代物流、商品交易与高端论坛于一体,形成集群化、信息化、现代化的“一站式”综合运行网络。投资8亿元、占地95亩的郪江新城商业综合体项目,集商务活动、商业购物、餐饮美食、休闲娱乐、康体保健、生态保育、文化艺术、会议研讨、文化传播、旅游度假等功能为一体,将成为乃至川渝两地有较大影响力的商业商务中心。投资10亿元、占地275亩的郪江国际养生岛项目,集高端老年示范住区、老年人服务综合体、老年人用品交易综合市场、一座五星级酒店、县中心敬老院及残疾人康复中心于一体,将成为川渝首创的全龄化养老示范住区,辐射整个西南片区,为广大老年人生活、娱乐、康复和医疗提供全方位服务。
3.着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完善消费市场体系,强化市场运行调控。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加大监测分析力度;积极引导组织企业参与全省“迎春购物及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活动,为“造”产品走出奠定坚实的基础;突出市场体系建设。抓紧修编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快推动农产品零售环节的连锁经营,发展连锁超市,逐步实现农村消费方式的现代化。
4.着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继续拓展商务流通执法检查,突出抓好食品安全、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净化流通市场;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各领域专项执法检查和整治活动,对检查活动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切实规范特种行业的管理。大力开展典当行的清理整顿、打击非法典当经营行为,做好对典当行政策法律培训及业务指导;加强对二手车交易、报废汽车回收的监管力度,规范其经营行为,努力促进我县市场经济秩序良性健康发展。
5.着力推动进出口稳步增长: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努力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进一步做好外贸进出口企业的培育工作,加强监管和协调,引导其有序稳步开展进出口业务;努力提升外贸质量。进一步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大力支持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传统产业加强技改研发,提高生产水平,改善产品质量;努力扩大加工贸易。充分利用沿海产业转移的契机和我省支持产业转移的政策,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
三、抓创新、促发展,全面深化商务领域改革
(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建立电子商务协会,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县域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推动小组。设立专项资金,把“互联网+”融入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各个环节。2015年力争建成2-3个农村电子商务村级站(点),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网络渠道。
2.支持成立“县电子商务协会”,并切实加强协会与企业合作,打造我县特色优质农产品、工业品、文旅产品的统一销售平台,借助平台扩大我县产品销售渠道和销售业绩,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文旅产品出县”战略构想;以县政府名义与阿里巴巴或京东等国内驰名电子商务企业签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战略协议,借助其巨大的影响力和市场品牌推广能力,推动县域农村电子商务跨越发展。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协会的职能作用,网络资金、人才、技术资源和市场品牌,按照“产业特色化,平台专业化,市场纵深化,应用全域化”的思路,结合县情实际,采取app模式,推动我县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
一、XX市农贸市场的发展现状
自1999年5月被确立为杭州地区开拓农村市场试点以来,XX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立足临安实际,坚持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办好现有市场,以市场园区的模式建设好新办市场,以超前发展的眼光规划好未来市场,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培育市场主体、规范市场秩序,不断健全农村商贸网络,加快了农村商品流通发展。XX市食用农产品消费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共存发展的流通格局,其中农贸市场是XX市老百姓日常食品消费的主要业态。
截止20**年底,全市26个乡镇(街道)共有农贸市场30个,其中经工商注册登记的15个,城区就占了7个。全市农贸市场总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总营业面积约为5.5万平方米,服务人口50余万人,多数农贸市场的服务半径处于800米至1500米之间。20**年,农贸市场总成交额达到11.18亿元,其中市场年成交额超1000万元的有7家,上5000万元的有4家,超亿元的有5家,分别是临安天工商厦、浙皖农贸城、临安於潜集贸市场、青云竹笋市场、於潜城北竹笋市场。
二、XX市农贸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XX市农贸市场在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XX市农贸市场在农村商品流通环节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也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贸市场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规划布局建设不尽合理。一方面是部分地方农贸市场缺少,建设简陋,容量不足,基础设施缺乏,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也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在建设农贸市场时不考虑实际,求大求新,重复建设,结果有场无市,市场建设效益低下,导致资源财富的严重浪费。此外,有的小城镇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加之对农贸市场建设不够重视,致使农贸市场的规划布局建设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XX市很多初具规模的农贸市场是群众自发形成的,未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缺少政府的引导和规划,往往沿交通干线布局,以街为市线状发展,既影响了镇容街貌,阻碍了交通,也不利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农贸市场建设资金短缺,建市场的优惠措施不到位。这是影响当前农贸市场建设滞后的一个主要原因。农村集贸市场资金需要量较大,这对于财政状况普遍紧张的乡镇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负担。因此,许多乡镇政府虽然认识到了市场建设的重要性,却力不从心,拿不出钱来建市场,甚至于建设市场的一些优惠措施也不能到位。
3、有特色的专业市场化农贸市场不多,辐射能力较弱。在市场竞争中,特色、专业化是提高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主要手段,农贸市场的建设需要特色,需要专业化。这有利于推动农村的专业化生产、商品化经营,深化农村区域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分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但目前,XX市农贸市场普遍为综合性的低层次的农副产品和日杂市场,市场建设大众化,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市场却不多,辐射能力较弱。这就导致了市场的建设难以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的增长起到显着的带动和引导作用。
4、对农贸市场的管理不够到位,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一是市场业主对市场经营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农贸市场设施如何无所谓,只要市场有人来,能产生效益就可以了,没必要掏腰包来改善基础设施。二是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时不时会发生短斤缺两、以次充好、强买强卖等不诚信经营行为,对自身的经营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三是保洁不到位。有的市场业主为了节约经营成本,减少开支,减少保洁人员,造成市场垃圾随意堆放,卫生状况极差。四是存在无序性的流动经营人员。这些经营者随意性强,往往今天到这个市场乱设摊,明天又去那个弄堂乱吆喝,今天卖蔬菜,明天卖鱼货,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逃费又逃税。五是存在抢生意拉客的现象。表现在个别经营户为了一笔生意采取各种手段,让顾客购买其商品,同行之间经常会发生口角,争吵不休甚至打架斗殴,导致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六是管理人员和制度不到位。认为市场内不出大事就没关系,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乱占道、乱设摊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教育,致使有的市场摊位成了仓库,货物堆放过多,又不够整齐,车辆任意停放,影响市场的总体经营环境。七是市场环境不够完善。多数市场的情况不容乐观:自行车、三轮车、机动车随意停放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的市场无证摊贩较多,管理难度较大。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XX市农贸市场建设滞后,品位档次不高,功能不够完善,既影响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从而也就有损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已经是一分非常紧迫和现实的任务。
三、改造提升农贸市场的重要意义
农贸市场是一个地区的窗口形象,它与其它商品市场一样作为生产者与经销商乃至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纽带,作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和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它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与其他商业设施的功能相比,其社会价值取向更能体现政府形象。搞好城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不但可提高一个城市的品位,而且可增强市域经济的发展潜力,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对促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是商贸服务业为农业提供服务,畅通农副产品供求信息,扩大农副长品销售渠道,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20**年,XX市保持了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平稳增长的势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47亿元,同比增长28.6%;农民人均收入7263元,同比增长10%。农村产业面积达到165.04万亩,总产值达到18.82亿元。“十五”以来,XX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55家,其中20**年新培育农业企业38家,省级骨干龙头企业6家,超亿元企业4家,建成省市农业示范园区15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4个。全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迅速发展,总数已达63个,共有会员4582户,带动农户35761户,年代销农产品25603吨,农村经济人队伍不断壮大,竹笋、山核桃营销大户已达2700余人,年销售产值11.6亿元。据统计,全市蔬菜种植面积6648公顷,年产蔬菜122624吨;瓜果746公顷,年产瓜果18964吨;年产食用菌194吨;拥有茶园总面积4016公顷,年产茶叶1964吨,桑园面积2864公顷,产茧3712吨;年产山核桃7010吨;笋干(含鲜笋)17018吨,其中鲜笋外销1900万吨,产值5.6亿元;白果248吨。XX市日趋扩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规模,迫切需要建立以农贸市场为主的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同时,XX市农民占全市总人口的80%以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收入和积余购买力、消费需求正在不断增长,消费观念正在不断更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而且人们有到农贸市场消费的传统习惯。因此,农贸市场无论是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发展潜力都是巨大的,它的改造提升对于农村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增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消除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必然途径。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有利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和方便农民进入市场,并促使他们根据市场供需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加快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农村经济逐步实现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2、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与小城镇发展密不可分。一方面,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应该依托于小城镇。因为小城镇是区域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人流、商品流、信息流的主要集散地,而且,它能够提供农贸市场发展所必须依托的配套基础设施,有利于减少市场配套设施建设投资,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能够促进人流、商品流、信息流向小城镇的更大集聚,从而带动其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提升,提高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
3、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有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农村经济落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人口素质相对较低,比较保守,商品经济意识较差。通过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提高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引入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激发和提高他们的商品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开阔他们的眼界,逐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培养出一批农村能人,并以他们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有利于保障农村食品安全。XX市现有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这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和食品安全产生了极大的隐患。推进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改善市场经营环境,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农贸市场的管理,提高经营者素质和服务质量,对方便群众日常生活,保障群众食品安全,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对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完善政策。过去,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人们在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影响下,没有把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摆在一个重要位置,从而对农贸市场的建设也不可能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当前我们首先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贸市场地位、作用及其改造提升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和培育摆在重要位置。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扶持政策,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
,并实行必要的考核制度,把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步伐。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贸市场是小城镇地域结构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科学合理地规划好农贸市场不但有利于其自身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小城镇的快速有序发展。因此,要发展农贸市场,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至关重要。农贸市场的规划应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地形地势等多方面的因素,符合小城镇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和道路建设的要求。市场建设要在满足使用功能和投资许可的基础上,以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式样新的要求,完善硬件设施,加快交易手段的现代化,尽可能地提高市场建设的档次。同时,要认真研究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应具备的条件,加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规划引导,结合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进行合理布局,不能盲目改造。各地应根据其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商业传统、交通通讯条件和周围市场分布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注重长远利益,注重大中小结合,中心与地方市场配合,批发与零售市场结合,综合性与专业化市场结合,合理规划和布局农贸市场。
3、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注重有特色的专业化市场的建设,专业化市场对于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它的建设决不能脱离其区域基础而盲目建设。因为其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较广阔的腹地、较高的门槛购买力、较佳的区位和相对较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因此,各乡镇(街道)在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过程中,应慎重考虑,在经过综合比较和优选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把农贸市场有步骤、谨慎地改造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农贸市场。同时,在市场建筑的设计上既要先进又要富有地方特色,满足经商居住多方面的需要,并讲究建筑的风格、造型、色彩,体观时代风貌,把良好的文化环境融入市场当中。
4、寻求合作,多方融资。面对目前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资金困难的难题,各乡镇(街道)要调动各方面投资农贸市场建设的积极性,增加市场建设资金来源的渠道。农贸市场的建设不可能单单依靠政府,更多的要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要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目前,在城乡居民的手中游资较多,人们又有很强的投资冲动,但苦于没有投资的门路。因此,应该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个人、集体、国家、外商多方投资于农贸市场的建设。同时,农贸市场的改造应该与小城镇的改造、土地功能的置换结合起来,将新市场的建设与老市场的改造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筹集市场建设所需的资金,促进小城镇的合理发展,又能为人们经商置业提供机会。
由于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内需不振,商贸企业的销售受挫。终极消费,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也是个理论问题,带着这一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三保一弘扬”精神,把井冈山精神化作战胜危机的重要动力,认真探讨扩大消费的规律和特点,对拉动内需,攻克时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拉动消费观念是前提。消费表现在流通环节,就是消费者购买商品,而购买行为必然受消费观念的影响和制约。传统的消费观与当前拉动消费是相悖的。人们有钱也要留着办大事要事喜事,何况社会保障机制、医疗改革尚处在逐步完善阶段。因此,扩大消费必须先拉动消费观念,以利再生产、再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引导有利于扩销消费的观念:一是升级消费。从吃、穿、拿、用、行方面,购买所需新商品,让生活上一个新台阶;二是配套消费。对日常使用消费品,包括耐用消费品,讲究配套配齐,如乔迁之喜,全方位淘汰旧家具,更新新家具,新婚家组合购物,让生活环境面目一新;三是换购消费。有些日用品,使用寿命已到或将到,把旧物品,换购新的同类型商品,少花钱又使用品得到更新;四是尝试消费。新世纪,商品更新换代节奏加快,一代接一代新商品层出不穷,消费者在购置使用新品中享受的快乐;五是时尚消费。有标新立异,敢于崇尚新风的消费特点,往往启动一阵新的消费热浪。要引导人们算账,当前,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商品接近成本,甚至低于成本,得出的结论是蓄款有利,购物更划算。一旦人们消费观念更新,商贸回暖势必更快,购销重现两旺的态势。
二、疏浚流通渠道是基础。渠道是商业设施和资源,是商品流通的必须。渠道通,则水到渠成;渠道活,则货畅其流。统筹城乡为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之道,按照这一重大战略,当前要着力解决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流通组织发育不完全,流通效率低下的突出问题。一要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着力扩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农家店的覆盖面,支持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通过培训农家店长,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偏配、调运等各功能。在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进程中,按照厂家多销多利,商家服务赢利,农家购物实惠,国家政策拉动消费的思路,建立互惠互利,兼顾多方,各得其所的利益机制,切实做好“家电下乡”这篇大文章。二要按照规划先行,合理布局,行业齐备,和谐发展,方便生活,服务于民的指导,着力解决某些新区商业生活服务设施滞后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网点的建设,科学设置社区必备行业设置目录,依托有实力的大型商业服务企业,整合资源,企社联合,创办多功能服务的家政服务网络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三要提升改造一批农贸市场。在去年成功改造8个农贸市场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农贸市场改造软硬件标准化条件,分期分批改造农贸市场,改变部分农贸市场脏、乱、差现象,加强市场的冷藏保鲜、商品检验检测、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物流配送等相关设施的建设;四要加强产销衔接,提高农副产品流转速度和效率。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要求,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工程,引导和支持城区各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直线采购基地,建立完善从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到超市冷链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及其快速检测系统,使鲜活食品保证质量,货畅其流,服务于扩大消费。
三、经营适销商品是关键。适销对路的商品是市场的“宠儿”。商品不单纯为了买卖,也体现商贸企业的社会责任,也体现党和政府“保民生”的重大改革,同时也是做好拉动内需搞扩销的关键所在。一个商贸企业,不论其硬件多好,服务多优,如果说没有适销对路的商品供消费者选购,其扩销只能是一句空话。一个商贸企业有没有适销对路的商品,其适销对路的商品量多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没有适销对路的商品,决定商品扩销的成败。凡大型连锁超市,应建立生活必需品供应必备目录,使其有储备、供应不脱销不断档。企业在商品采购、投放、陈列、介绍、扩销中,要坚持“六突出”原则:其一突出环保商品,环保有益健康;其二突出节能商品,节能利于省钱;其三突出优质商品,质量上乘安全耐用;其四突出特色商品,利于个性化服务;其五是应季商品,立马使用呈现价值;其六突出换购商品,以旧换新经济划算。在扩销经营活动中,坚持“六突出”,不仅有利于正确地引导消费,也有利于新形势下,发挥流通由经济发展“末端”行业向“先导”行业的转变,对生产发挥“先导”和拉动功能,为生产提供市场信息,支持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正确的信息导向。
四、练好企业内功是动力。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未见底,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还在不断加深,市场极度疲软,这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也是对商贸企业内功的一次考验。要在这次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必经要有过硬的内功。一是坚定信心。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商贸各级领导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在困难中树立必胜的信心。信心就是力量的源泉,有信心,就能处变不惊,变挑战为机遇,变被动为主动,激励员工不怕挫折,越挫越勇,直至度过难关;二是加强营销研究。要组织商贸企业开展探索消费心理;寻求消费亮点,引领消费时尚,营造消费氛围;提升消费景气,加速商品走销的策略和技艺的研究活动,提升领导驾驭市场的能力和员工适应市场的技巧。要以季节更替、节庆、假日、婚姻、店庆等为契机开展扩大销售活动。三是创新销售方法。多开展上门促销、媒体促销、会展促销、限期促销、宣传促销、逗趣促销等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以利刺激消费。四是开展群众性节能活动。抓管理薄弱环节,抓管理中的跑、冒、滴、漏,节约一度水,一度电,降低商品流通成本,用节约为扩销,创造更宽的条件。五是提升服务。非常时期,商业服务企业必经推出非常举措,要坚持和完善适应现时经营需要的“三售一保”的服务制度,即坚持商业服务业为顾客实行更优惠的“售前、售中、售后系列化服务,确保商品质量”制度,此项工作做得越细越实,扩销的潜能越大。
五、优化市场环境是保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弘扬井冈山精神,是抗击金融风暴的一盘大局。要走活扩大消费这盘棋,与社会经济诸多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扩大消费,各方支持,形成合力,就能为其提供环境保障,打一场漂亮仗。当前,流通企业期盼着发展银企合作,解决扩销资金问题;企盼各部门进一步为流通企业排难解忧,实行减负经营;企盼继续畅通农副产品绿色通道,降低流通成本;企盼进一步改善农村水、电、路等设施,为“家电下乡”,打开大市场创造新条件;企盼加强重要商品经营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市场欺诈行为。只要通力协作,和谐扩销,让消费者在市场买得开心,用得舒心,食得放心,定能渡过难关,迎来商贸经营的“艳阳天”。
为适应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新形势,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现对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把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来抓
(一)把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牛鼻子”来抓。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农业是否高效,要靠市场来检验;农民能否增收,要靠销售来实现。农产品市场流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营销为手段,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农民的组织化,从整体上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二)把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作为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民心工程来抓。农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民增产增效,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适应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结构性失衡时常出现、价格波动更加频繁的新情况,顺应农民的迫切期盼,切实加强农产品流通工作,使农民生产的产品产得出,销得旺,而且卖出好价钱,达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货畅其流,让农民充分分享流通环节的利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三)把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作为保障城乡市场稳定供给的民生工程来抓。“民以食为天”。农产品市场流通不仅关系到农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城乡市场的有效供给,只有将优质农产品适时供应给城乡居民,才能保证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和城乡社会的稳定,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农产品市场流通是一项涉及到全局的民生工程,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四)把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作为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突破口来抓。目前,我市正在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数量增长型向量质并举转变,由农业内部一产向一二三产综合发展转变。农产品销售既是农业生产的出发点,又是农业生产的落脚点。农产品流通网络不够健全、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产销衔接不够紧密、新型流通业态发展不快,是我市农业重要的薄弱环节。必须牢固树立“流通先行”的新理念,从销售、加工、生产一体化经营的高度,增强对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首先从流通突破,使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二、进一步明确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适应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围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着力在进一步健全流通网络、壮大流通主体、提升流通载体、创新流通机制、优化流通环境上求突破,建立健全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产销衔接、互动共赢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产品结构优化、增产增效、货畅其流,把我市建成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基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优质农产品的集散中心和出口基地。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8个,专业特色市场发展到100个,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000个,各类农产品购销经营部(贸易货栈)发展到3000个,农民经纪人发展到25万人,其中打造年交易额百亿元的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特色市场20个,年交易额达亿元以上的各类农产品营销主体100个;农产品出口创汇年递增20%以上;进超市的农产品占全市农产品销售总额的比重达10%以上;积极发展一批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
三、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一)加快推进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实行市、县(区)联动,加快大市区和县(市)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步伐,突出产区市场功能,兼顾本地市场供给,加强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加强市场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检验检测系统及物流配送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市场档次,增强交易功能,使之成为本区域或跨区域农产品的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积极推进原有农产品批发市场改制和整合步伐,通过政府引导、明晰产权、实行股份制等形式,加快改组改造和向区域性市场集中,真正发挥区域性农产品市场在流通中的龙头作用。提倡和鼓励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以批发交易为主,同时开展零售业务,实行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综合经营。
(二)积极推进专业特色市场建设。把专业特色市场作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主导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突出建设与完善名特优农产品市场,着力提升东台禽蛋、乳猪、山羊市场,大丰紫菜市场、裕华大蒜市场,大纵湖水产市场,亭湖南洋白萝卜、盐东羊角椒市场,建湖水生蔬菜市场,港蟹苗市场、中心渔港、洋马中药材市场,阜宁古河粮油市场、陈集苗猪市场,滨海杂粮市场,响水浅水藕市场等一批专业特色市场建设水平,积极兴办一批新的专业特色市场,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三)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按照“公有公办”、“民有民办”、“合股合办”的原则,依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认真制定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方案,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善场地、道路、水电、垃圾处理等必要设施,逐步取消马路市场,实行退路进场。继续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农改商”、“农改超”,发展社区便利店,建立新型农产品零售网络。继续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加强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等经营网点和为农服务社建设,促进农产品销售,实现城乡市场融为一体、协调发展。
(四)大力推进农产品合作流通组织建设。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事农产品市场流通;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和种养大户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领办、创办农产品流通实体;发挥供销、商贸、粮食系统在农产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创新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农产品购销经营部(贸易货栈)和田头市场,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地销售农产品。加强对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引导和服务,促进其发展壮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进一步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加强对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培训,着力提高其市场业务、法律知识水平和为农服务意识;积极引导农民经纪人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其他新型农产品流通实体,联合起来闯市场,实行抱团经营;鼓励和支持农民经纪人发展加工、分装、储藏、保鲜、运输等业务,不断增强市场调节功能。
(六)引导发展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顺应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实现农产品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重点支持农产品物流、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网上贸易、期货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开展农产品现货电子拍卖交易试点,探索农产品价格形成新机制,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指引和风险规避渠道,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
四、着力提高农产品营销水平
(一)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切实加强市场调研,进一步拓展国内农产品销售市场。坚持把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浙江、苏南地区作为我市农产品销售的重点区域,同时积极开拓中北部、中西部农产品销售市场,不断扩大我市农产品在全国的销售半径和覆盖面。积极与学校、大企业、部队、机关以及国内大型活动组织机构建立稳定的农产品供应机制,扩大定点供应批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组织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种养大户按照超市标准组织生产,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将优质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打进国内外各类超市。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出口。在巩固现有出口农产品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新的农产品出口。不断扩大我市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范围,巩固欧美、日韩市场,拓展港澳台、东南亚、南非及其他地区和国际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出口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着力提高农产品出口组织化程度。注重引进国外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跨国零售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带动农产品出口。大力开展出口营销服务,组织和引导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参加各类外向型专项考察、展示展销和促销活动。
(三)切实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品牌建设。大力推行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监管,扎实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认定,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两年内实现市县农业部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中型农贸市场必要的检测设备全部配备到位,并全面正常运行,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创造条件。注重拳头产品、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原产地产品的品牌培育和保护,努力把品牌、名牌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结合我市农产品的品种、特色,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尽快形成与国际市场接轨、涵盖主要农产品品种的交易分级分类规格标准体系,推动上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四)努力提高产销对接水平。加强农产品市场的调查研究和信息的采集,建立农产品需求信息库,以科学的市场信息引导农产品生产和经营,减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与基地农户签订订单,实行契约收购。鼓励和支持农民经纪人直接建立生产基地,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鼓励境内外市场与基地挂钩、畜禽屠宰场与养殖场挂钩,推动经营企业与产区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的供需合作机制;组织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一村一品专业村对接;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直采方式将产品打入超市。
(五)不断强化市场信息服务。大力提升广播、电话、电视、电脑网络和报纸“四电一报”信息服务工作,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重点完善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发挥市场信息对引导农产品有序流通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对农民直接传递信息的功能和对农民生产经营的引导作用。加强网上销售平台建设,鼓励网上销售企业和业务的发展。
五、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规划引导。要将农产品市场流通工作纳入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沿海开发的重要内容,进行科学规划。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趋势、人口资源、交通条件、区位特点等状况,科学确定区域性批发市场、专业特色市场及其他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布局,既要防止同一区域内农产品市场偏多,造成重复建设和“有场无市”,又要防止农产品资源丰富而没有相应的市场支撑,形成“有市无场”,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二)鼓励多元参与。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政府投资和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农产品批发、零售企业,投资农产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鼓励资产重组,盘活流通业存量资产,发展股份制农产品流通企业。对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从事自产农产品经营的农民,凭居民身份证或其它有效的身份证件即可在市场从事经营活动。
(三)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予得更多、取得更少、放得更活”的政策取向,市、县(市、区)财政对区域性批发市场和专业特色市场建设、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营销主体、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发展、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产品创牌、农产品出口、农业信息化和重大农产品促销活动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从去年起,市、县(市、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产品市场流通建设重点项目的奖补;各类农业项目资金向农产品市场流通予以倾斜;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额度,实行优惠利率。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对直接服务于农产品流通的仓储、冷库等用地,应优先保障供应;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外,对农村宅基地周边的空闲地可办小型贸易货栈、农产品集散场地等项目。实行税收优惠。积极开拓农产品“绿色通道”。对持有通行证且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在国家和省规定范围内实行“不扣车、不罚款、不卸载”,促进跨区域流通;市、县(市、区)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方便农产品车辆通行和优惠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建设的其他政策。对批发市场用水用电价格,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政策;参照粮油等农作物政策性保险做法,加快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险制度。取消一切不符合规定的涉及农产品市场流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省以上文件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低限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