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2: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联网行业发展状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技工院校;物联网;调研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31-3
1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调研掌握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掌握职业群对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科学定位技工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层次,为北京市技工院校开办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提供重要依据。
2 调研分析
2.1 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2.1.1 物联网全球发展状况
1999年物联网概念一经提出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提出基于自身经济发展特点的物联网发展规划,如美国的“智慧地球”、欧盟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等,都将物联网视为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复苏和确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发动机”,物联网产业成为继计算机与互联网后席卷全球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浪潮。根据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将会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
2.1.2 我国物联网行业的现状
在我国,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那时我们将物联网称之为传感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图1)
2011年工信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在近几年处于高速发展期,2010年我国物联网的总产值约1900亿元;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2012年已经超过3650亿元,年增速接近40%。2013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达到近5000亿元,是2010年1900亿元的2.59倍; 2017年将超过万亿元级。而未来3~5年物联网核心细分产业将会维持3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图2)
2.2 物联网行业发展目标
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在世界名列前茅,在参与国际分工上占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我国在发展物联网产业不管是在市场规模还是在产业化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物联中国”强调,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有三方面:
①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③物联网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2.3 物联网行业人才培养需求情况
2.3.1 我国职业教育中物联网专业发展状况
从物联网产业发展整体来分析,物联网产业主要包括感知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
①纵观全国,本科及高职院校在几年前就开始对物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目前全国招收物联网专业的本科院校有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00多所,其中北京有9所。并且已经实施人才培养,现在部分学校已经培养出从事物联网产业设计开发人员。
②据不完全统计,开设有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职高专学校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120多所学校,其中北京只有2所,天津6所,河北7所,京津冀三地总和也不过15所。
③北京市与此相关的中等职业教育则刚刚起步。目前,北京只有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两所学校进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招生。两所学校每年各招收一个班,每班约30人。随着北京市新功能定位及京津冀一体化不断深化发展。在这一地区物联网产业需要大量的一线操作、维修、维护等技能人才。然而,在2013年修订的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还没能见到与 “物联网”专业有关信息。因此,作为技工院校应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通过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能力,为地区技能人才建设做出贡献。
2.3.2 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
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不仅是两化的粘和剂也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而且前景非常好,对国家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推动力。但是我国较发达国家的物联网技术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主要一方面就是技术人才的缺失。
从以上数据来看,物联网产业发展与行业应用催生出了许多新的工作岗位,并对原有岗位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其中有许多岗位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比如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实施、维护与管理,比如基于设备、系统和平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各类用户服务等。
物联网各主要领域上下游企业均急需大量人才,据工信部统计,以下领域未来5年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量预估为:
智能家居:100万人;
智慧交通:50万人;
现代物流:20万人;
智能电网:100万人;
智能医疗:100万人;
智慧农业:1000万人。
还有大量急需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领域不在统计之列。
2.3.3 京津冀地区相关单位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
为了解北京市及京津冀地区物联网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物联网专业课题组前往北京市相关部门及所属市、区企事业和物联网产业联盟单位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需求展开调研,掌握北京物联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并对京津翼进行人才预测,从而为各大院校提供可靠的数据。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北京作为智慧型城市,对物联网的人才需求更是巨大,“智慧北京”的建设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将会产生出巨大的岗位需要和人才缺口。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物联网应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天津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高度关注云计算的发展,把该中心建成国内最大的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天津的港口物流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占比很大,各个工作环节都离不开物联网技术,所以港口物流行业也成了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之一。而且廊坊市在近5年的发展中对物联网行业人才也在增长。
目前北京市场正加速实施物联网技术应用,调研发现物联网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已大于研发人才。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人才结构需求分析如图5所示:
2015年9月,在智联招聘搜索北京物联网招聘信息新增相关职位763个,职位覆盖物联网产品集成、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等。在前程无忧招聘搜索北京物联网招聘信息新增相关职位459个,职位覆盖物联网产品集成、技术支持、应用和推广等。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两大权威的网站信息可以看出,物联网专业面向产品的初中级研发、产品集成、推广、销售和技术支持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十分旺盛。
2.4 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技工院校教育以培养工作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可适合于具体以下几类岗位:感知层终端设备维护、物联网项目实施、系统终端设备维护、网络线路设备维护、系统信道测试维护等。
2.4.1 相关专业实训条件优越便于专业转型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是学校长远规划重点发展专业,近年来不断增加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现有教学实训设备总值800多万元。拥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房、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传感器检测与应用实训室、物联网技术基本技能实训室、典型物联网系统项目综合训练室。学校利用以上条件开发实训项目,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4.2 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紧缺
由于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相应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以智慧城市中涉及的智能家居、智能物业为例进行人才需求分析,智能楼宇管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宁波等大中城市,目前全国从业人员约70万人,其未来5年人才市场需求将达到近100万人。随着我国城市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作为庞大基础支撑的物联网将面临大规模的建设,与此相关的各种岗位上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作为发展智能化城市的北京,更加迫切需求物联网人才,尤其是初中级应用型人才短缺。在物联网应用型人才需求中,初中级应用型人才尤为短缺。高职及本科院校的物联网专业以设计、开发为人才培养目标。技工院校应以物联网设备安装、维护、项目实施、售后服务与维保、项目与产品营销等多种工作岗位的中坚力量。因此技工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职及本科院校所不能替代的。
目前北京市开设此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较少,而技工院校更是还没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学校。我们对相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进行了分析:各中职院校逐渐开始设置物联网方向专业,由于物联网为新型行业,因此,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所开设的专业有限,招生较少,这些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4.3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通过本专业的培养能够了解并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知识、方法还有技能。并掌握高级工程师的各方面的专业技术跟操作技能。据统计,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是互联网的20倍以上,物联网领域的需求非常大,每年都需要百万的专业人士,但是我国物联网的人才很少,所以物联网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广阔。
3 调研结论
3.1 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目标
3.1.1 人才培养定位
具初步调研,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要考虑技校学生的特点及技工院校的办学层次,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经过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定位。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办学定位应该确定在应用层面上,培养物联网企业所急需的一线技术人才。
3.1.2 培养目标
中级技工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①了解并掌握科学文化基层知识;
②爱岗敬业,思想品德良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③掌握本专业所以的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物联网;嵌入式系统;
中图分类号:C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3-0143-01
一、物联网与嵌入式的定义与主要技术
物联网是一门融合多门学科的技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设定的通信协议,为网络中的物体建立连接,物体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最终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等目标。物联网的主要关键技术是传感器技术、RFID、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化技术四种技术。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与各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根据不同的应用,嵌入式系统也会用到许多其他的技术,如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
从两者的定义来看,物联网强调的是物联网中设备具有感知、计算、执行、协同工作和通信能力及能提供的服务; 嵌入式系统强调的是嵌入到宿主对象的专用计算系统,其功能或能提供的服务也比较单一。嵌入式系统具有的功能是物联网设备的功能的一个子集,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小。简单的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定义中的设备或者物有较大的区别,具有的功能不如物联网中的设备或者物,但是随着嵌入式系统不断发展,目前出现的一些复杂嵌入式系统(如智能移动电话)基本上达到了物联网的定义中设备或物的要求。
在技术角度上,嵌入式技术在物联网行业发展中始终处于核心、基础的地位。嵌入式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只有把计算机嵌入到物体中去,物体才有大脑,它才具备思考、智能的能力;要想实现物与物互联、人机互联,必须赋予物体嵌入式CPU的智能部件为前提;从专业角度讲,物联网是嵌入式智能终端的网络化形式,或者是智能化的形式。
二、嵌入式在物联网环境下的应用
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都是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综合性应用技术,而且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由嵌入式系统技术实现。
1)嵌入式系统实现传感器技术
物联网首先要对客观的事物信息的采集,所以需要传感器实现。嵌入式智能传感器是物联网技术的支柱,也正是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它是一种带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传感器,是将嵌入式微处理器、智能理论和传感器相结合而成的产物,具有检测、计算、判断、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等功能。嵌入式智能传感器最重要的是它具有数据通信功能,能与互联网络、2G\3G 网络进行通信,能与现有的网络传送数据实现全球监测,实现远程控制。
2)嵌入式系统实现RFID技术
物联网中采集完信息之后,需要对信息进行识别,嵌入式RFID主要实现的该技术,把RFID读写器嵌入在物体中,使得该物体具有RFID读写功能。嵌入式RFID还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控制、工业监测、安全防伪等物联网应用领域;嵌入式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得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3)嵌入式系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
信息使用RFID技术能够识别、区分,然后就要对信息进行处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处理。嵌入式智能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使得事物的处理具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反应的能力。
三、嵌入式与物联网的发展
嵌入式需要发展也离不开物联网,所以说物联网为嵌入式提供一个广阔平台,嵌入式扩展了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推动了发展进步。在应用领域方面它们几乎是相同的,当前物联网涉足的领域,嵌入式系统都已经在其中被使用了。综上所述,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关系非常紧密,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嵌入式系统的支持,而物联网又给嵌入式系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嵌入式突出的问题是两个方面:嵌入式数据库应用和嵌入式网络安全问题,也是物联网的最为关注,构建嵌入式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库已成为物联网在使用中考虑的重要因素。
总结:
物联网的发展引领一次新的信息革命,在未来的生活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技术角度上嵌入式是物联网核心,所以物联网的发展与嵌入式系统息息相关,甚至主导着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所以一定对嵌入式的研究要加大力度。
参考文献
[1] 邬明罡.物联网技术体系初步成熟[N].人民邮电报,2010-07-29(007).
[2] 刘晓慧.物联网与嵌入式技术[J].电脑学习,2011,4(2):27-28.
[3] 何克丽.物联网时代下的嵌入式系统[J].信息技术学报,2010,12:12-26.
课题信息: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关键词:智慧城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155-02
1 专业建设背景
1.1 行业发展状况
1)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的规模、互联网普及率均超^全球平均水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移动网络速率大幅提高,特别是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随着公共区域无线Wi-Fi的开放,城市居民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接入无线网络的比例高达91.8%,在线教育已成多数家庭的选择,网络医疗、智能交通在很多城市得到普遍应用,互联网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民生改善。2015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和相关产业迅速崛起,多种新型服务蓬勃发展,不断催生新应用和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2)宜昌市信息化产业发展现状
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2015宜昌市互联网发展报告》所公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宜昌光纤接入用户达到93万户,8M以上的用户占比超过30%,3G、4G基站已接近1万个,其中4G基站超过2000个,用户达到了约134万。
作为宜昌市十大千亿产业之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宜昌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5年,宜昌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5.15亿元,同比增长11.2。
同时,在“十二五”期间,宜昌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013年,宜昌市经住建部批准成为第二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2104年1月28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智慧宜昌”的决定》,提出通过3至5年把宜昌建设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的智慧之都。
在《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2015年12月15日,全市“智慧宜昌”建设工作会议在城区召开,部署“十三五”期间的宜昌智慧城市建设行动,将依托在宜高校、园区和企业,在智能网络,云服务、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体系四大工程上取得突破。
目前,宜昌居于互联网的智慧应用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住建部、科技部、中央党校把宜昌确定为全国首批6个智慧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1.2 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2015年12月,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到我院进行就业工作专题调研和创业就业指导,指出宜昌市目前对网络专业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电子政务的大力发展需要大量的网络技术人才;二是企业电子商务需求量猛增。根据宜昌市人社局提供的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资料,结合我们对相关企业进行人才需求的调研,对宜昌市2015年网络专业人才需求如下表:
2 专业建设措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要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突出职业教育应用型、职业性等特点,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双主体”合作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项目化课程、生产性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建设。
1)形成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融合、虚拟仿真教学与实境教学融合、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融合的“三融合”教学模式。
一是将课程标准与企业认证、行业标准相融合。采用与知名网络企业合作,采取课程置换的办法,将思科、华为等多个认证的课程全方位嵌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及时将企业技术更新反映到教学内容中,使整个课程体系能保持先进性和代表性,学生学完相应课程后直接参加企业认证。
二是虚拟仿真教学与实境教学的融合。在教学中引入思科、H3C、微软的仿真系统,实现实践教学先仿真、后实境,线上仿真线下实操,提高课堂效率和实践教学效果。
三是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的融合。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主动将专业教学与技能大赛融合,在教学内容、师资培养、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改革,实现以赛促学、以赛助教。
2)建设一支学历结构、年龄层次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达到教师队伍的结构合理性,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同时对现有教师也要采取到高校进修学习、下企业锻炼等方式大力培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3)进行“双主体”合作办学机制探索,实现校企协作育人
深化校企合作,从传统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方式深化为订单班、企中校、校中厂等多种联合办法方式。构建“双主体”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4)积极融入、对接宜昌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专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
一方面成立企业专家主导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使企业专家为专业建设把握方向。按照这些企业在宜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人才需求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满足岗位要求、体现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正确考核和评价学生,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专业老师也通过企业平台积极参与到宜昌智慧城市建设中,在项目规划、技术研发、项目实施中与企业工程师一起工作,为宜昌智慧城市建设、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5)正逐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力推进项目化教学
应全面推行“做中学、做中教”,探索并实施项目教学、场景教学、岗位教学。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造并实施,创建在线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智能物流;发展状况;问题
目前我国科学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现代化的智能物流就是通过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各项物流信息的输送,进行相关的配货、包装、发货等基本活动,让需求者更快捷地收取自己所需的物品。现代化的智能物流为供应方与需求方都提供了相应的效益,扩大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相关的服务质量,同时减少了相应的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满足物流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网络集中化的管理模式,让大量的资源信息能够实现全面的传输,不仅加强了物流管理的效率还促进了各项管理事务的安全性提升。
1当前智能物流的发展状况
当前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前进态势,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让物流各方面具体事项得到了有效的运行。通过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物流技术,对货物的仓库实行相应的控制管理,不仅能够促进基础信息的管理和收集,还能增强物流的实际工作效率,比如读写等效的电子标签、电子货单防冲突技术等。现阶段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迅猛,电子商务推动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过去传统的物流运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需求为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物流行业需要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寻找更多低成本高效益的途径来缓解自身的压力[1]。我国目前的物流受到传统物流运营体制的影响,在管理方面以及整体的服务质量上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加上时代的快速发展,物流整体产业的发展流动性较差,导致物理行业整体水平较为落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为了提升自身有效的竞争力,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自身的全面改革[2]。
2智能物流的主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智能物流是建立网络智能系统上的电子商务物流运转体系,通过集中化的系统对物流工作的各项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对物流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和传递,让物流管理者以及需求者在网络的环境下对各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握,创造出更为优质的物流服务。当前智能物流发展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物流信息反馈速度,降低各项服务成本
当前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对于各项事件的处理具有高效率、快速度的作用,智能物流信息的快速发应也是当前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过去传统的物流工作方式只能对货物的运输进行有效的反应,但是需求方不能对物流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在服务者需要日益增强的今天,过去传统的物流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和人发展的需要,需要从根本上提高物流的运转反馈速率。完善物流网络控制体系的建立。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物流之间的各个环节资源的合理配置,缩短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让物流的仓库管理、运输配置都能得到安全性的保障[3]。
2.2物流服务更加快捷、便利
在物流公司提供相关的物流服务时,智能物流中独有的跟踪技术以及电子配单等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物流服务的有效性以及信息传递的便捷性,让物流公司和服务者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有效的物流信息,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3当前智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造成多方面的环境污染
当前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前人类的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比如物流产生的大量废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等[4]。
3.2物流相关的法律缺失
现阶段我国物流还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法律法规,这容易导致物流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与各地方法律产生一系列的冲突。如果物流行业具备了完善有效的法律体系,那么各项管理工作就能提高一定的效率,也能保障物流行业发展的安全稳定性。
3.3缺乏专业性的人才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相应的人才配置问题。现阶段我国物流人才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管理中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物流发展的现状需要。所有相关企业需要投入想关的培育资金,对人才进行全面的培育,促进行业的有效发展[5]。
3.4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国民人口数较多。随着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物流行业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路况较差,一般的交通工具无法通行。智能物流发展的越快从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当前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落后,相关的物品集装箱运行的速度很慢,偏远的农村和山区只能通过小型的交通工具进行运输,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运营的成本以及降低了运行效率[6]。
3.5信息化水平和专业化服务受到了相应的限制
当前我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地区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智能物流依靠网络信息化的平台进行展开,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信息化水平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严格限制了智能物流的全面普及,以此来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增值性。即使当前我国智能化物流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实际的物流专业化水平还偏低,相关的物流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当前大多物流企业只能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货物存储以及货物运输,在物流行业的增值产业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根据物流的实际服务水平进行相应的改善,切实提高物流服务以及相关产业的延伸拓展,将物流企业发展的效率进一步扩大,产业在市场中占据的位置进一步提升。
3.6现代智能物流观念较为薄弱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较为广阔的市场需求,大多物流活动都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服务条件,以原材料的购置到最后的运营销售过程中以自我企业的利益为发展的中心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限制了国家全面的物流资源流通,不利于地区行业之间经济的全面发展。
4现阶段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策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物流加强了国际性的贸易。智能物流的发展模式已经是当前社会和时展的必然趋势,被相关的企业所认可接受。物流公司的网络化经营对促进物流行业产业的有效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整合了各项技术之间的交互性,让物流的运输和实地配送都发挥出了相应的作用。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初的发展阶段,相关企业部门需要集合物流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对自身企业的发展制定出较为全面的发展策略。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相关说明:
4.1加强行业运营发展的标准化
智能物流通过网络平台将物流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连接为一个全面有效的整体机制,实现各项信息资源之剑的集体化管理,这对于加强行业运行发展的标准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相应的网络交流让行业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更加便捷,消除了过去物流行业信息交流之间的障碍性,这对于构建全新的物流运营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制定出相关的市场竞争机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让企业发展的各个要求在市场环境中得到良好的提升,加强各项资源之间的流动,确保社会资源的有效合理的配置。在物流运营行业建立起相关的协调管理机构,有国家来负责带头,让相关的物流部门参与其中,形成全面有效行业运营管理机制。各个行业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要树立起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良好信念,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对外贸易的推广,这对于社会经济贸易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改进管理理念
智能物流的各个运行环节最后还是集中在相应的信息平台上,通过对相关区域物流信息的采集,最后从系统的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全面有效的展示,这能够有效地扩大相关企业对于物流系统的需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项事物的有效发展。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要以企业自身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市场以及群众的需求,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来扩大企业经济的最大化。树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完善物流行业战略目标计划,对物流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掌握,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下建立起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4.3加强物流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物流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相关部门需要根据智能物流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自身企业以及各个高等院校中设定相应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育。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人力资源保障。对于物流人才方面的培育工作是现代教育中关键的任务,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相关企业也要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才资源的优势,通过各个渠道对物流人才进行全面配育,促进与国内外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合作。
4.4完善物流相关的法律建设
为了更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秩序,需要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监督市场化的良好建设,为确保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约束,从而能更好地降低物流工作中各项工作矛盾的危害。物流相关法律的完善需要国家作为根本,物流企业作为相关的建议者。建立起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物流法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当前智能物流的发展地位,分清物流发展主体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当市场法律得到相应的补充过后需要在地方制定相关的辅助法规,以适应地区物流产业的全面发展。各个地区应该根据自身智能物流发展的现状对各自地区之间的法律进行相应的规范完善,这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地区智能物流经济的稳定发展。
4.5加强商品供应与物流一体化建设
近些年国家以及社会和相关企业都加大了对只能物流的投入资金量,但是从具体的发展成果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成本以及资源浪费程度过高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缺乏物流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相关物流企业需要加大生产供应中各项关键技术的研发,从根本上确保生产成本的合理性,降低成本之间的消耗,形成自身知识产权的产品。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社会资源浪费的不合理现象。
5结语
总而言之,物流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智能化的物流经营方式预示着我国现代物流以及未来物流的发展方向。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扩大的前提下,要实现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需要市场和企业以及国家多方面努力,共同促进我国经济以及综合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永娟.经济新常态与智能物流发展[J].物流技术,2015,34(6):73~74,77.
[2]贾旭光.工业4.0环境下我国智能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6,39(5):17~20.
[3]潘怀敏.浅谈智能物流的发展[J].经济师,2014(10):293,295.
[4]张军杰.智能物流发展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1,34(3):62~64.
[5]周钧.智能网络环境下的物流发展战略探析[J].中国商贸,2014(2):101~102.
〔关键词〕搜索引擎;专利计量;专利情报;竞争态势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9.023
〔中图分类号〕G306;G25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9-0128-08
〔Abstract〕Based on patent date from CNIPR and INCOPAT Innovations Index,combined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patent application and patent law status,through the patent application trend,technical field,country distribution,patent applicant and other indicators,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ve situation of Chinas search engine industry was carried out from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competitive strength two dimensions.Furthermore,by further excavation of the patent text clustering,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e and discovery trends of the technical field would be found,which could give suggestions for policy makers,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to make R&D and marketing strategy and industry policy.
〔Key words〕search engine;patent measuring;patent information;competitive situation
21世纪以来,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性措施。在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搜索引擎在整个互联网产业中所占据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其盈利空间丰富,且盈利模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已被业界公认为继广告、网络游戏、无线增值之后互联网的“第四桶金”[1]。作为在互联网行业中用于信息搜集和加工的基础和核心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应用领域非常广泛,2015年10月29日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等规划都离不开搜索引擎的广泛参与。在全球实体经济衰弱、各国纷纷寻求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以搜索引擎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正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研发热点。目前,各个国家和企业为了能在未来的市场上取得领先优势,早已开始在专利领域进行积极布局,当前已经形成了美国、亚洲、欧洲三足鼎立的产业分布与竞争格局。
专利文献是商业经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最为重要的信息来源,据统计,世界上超过80%的技术信息都出现在专利文献中,并且常常不会在其他地方出现[2]。专利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技术、法律和经济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3]。对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使企业能够使生产经营者把握最前沿的技术发展趋势、竞争环境、市场机会和可能的法律风险,而且还能在宏观角度上为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乃至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参考[4]。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搜索引擎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关的专利也呈现激增式增长,国内外也有较多的学者从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两个层面对搜索引擎技术进行研究。何丹(2009)对我国的搜索引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该领域的竞争已趋近饱和,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的企业需要找新的利润增长点[5]。邱晓辉(2012)基于信息服务的角度探索了搜索引擎技术发展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6]。于博(2014)认为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和性能的大幅提升,搜索引擎正从PC向无线移动设备转移[7]。祁延莉,张扬扬(2010)通过对专利动向、专利权人、主要竞争国家、IPC技术领域、引证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我国处于跟随者地位的结论[8]。陈晨,徐灿(2012)运用专利计量方法对搜索引擎技术发展进行探索和预见,认为未来搜索引擎行业将会向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方向发展[9]。王燕平(2012)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对我国搜索引擎研究现状和热点进行了分析[10]。马志杰(2013)认为当前的搜索引擎评价研究存在实证研究缺乏、绩效评价研究匮乏、综合评价方法不太成熟等问题[11]。梁晓婷,盛小平(2013)通过用专利文献的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寻找技术研发热点,测度了我国搜索引擎领域的专利质量[12]。以上研究主要从定性的角度对搜索引擎行业的发展战略与对策进行研究,从竞争环境和竞争实力角度对行业发展现状进行的研究则较少,对搜索引擎行业的发展状况也缺乏深入的统计和分析,难以具体反应当前我国搜索引擎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基础上,结合当前搜索引擎行业的发展态势,结合专利申请信息与专利法律状态信息对搜索引擎行业技术发展态势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探索搜索引擎行业技术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国家、企业及高校规划技术路径和研发策略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
本文研究的专利数据来自于中国知识产权网专利检索平台()和Incopat专利数据库()。CNIPR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是知识产权出版社在原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先进专利检索系统的优点,涵盖中国和美国、日本等90多个国家和组织的专利检索和分析平台。IncoPat专利数据库是合享新创公司推出的科技创新情报平台,其完整收录全球102个国家/组织/地区1亿多件基础专利数据,完整涵盖了国内外专利的法律状态、同族信息、引证信息,还融合了中美专利诉讼、转让、许可、质押、复审无效等法律信息。
在搜索引擎技术领域,美国一直处于技术领先的领头地位,中国则处于跟随者的位置,因此选择美国为参照对象可以对我国的搜索引擎行业技术发展状况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估,挖掘我国搜索引擎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更准确的预测技术创新方向,为我国搜索引擎行业制定发展策略,缩小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间技术上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抢占先机。
搜索引擎的技术特点,可以被定义为“收集数据、整理组合、反馈响应”3个阶段,例如全文索引、目录索引、元搜索引擎等搜索引擎模式均包含上述3个阶段,在检索式的设定上,首先要保证数据的查全性,为克服仅仅依靠单一的关键词或IPC分类检索结果不够全面准确的问题,在咨询行业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本文采用IPC分类号和技术关键词相组合的检索策略,通过阅读文献及试检索,最终确定中文检索式为“摘要=(智能搜索 or 专业搜索 or 移动搜索 or 语义搜索 or 关键词搜索 or 关键字搜索 or 无线搜索 or 网络信息推送 or 推广排名 or 爬虫采集 or 桌面搜索 or 网页排序 or搜索分词 or 全文索引 or 目录索引 or 元搜索 or 垂直搜索 or 集合式搜索 or 门户搜索 or 免费链接列表 or 死链检测 or 搜索引擎)and 分类号=(g06f3 or g06f7 or g06f9 or g06f17 or ho4l or g06q10 or g06q30 or g06q50 or h04q7 or h04w or h04n 0r h04m or g10l),然后通过广泛阅读专利文献和相关文献,结合搜索引擎技术的特点,筛选出专利检索的英文关键词,最终确定英文检索式为:“Abstract=(Mobile search or smart search or professional search or semantic search or keyword search or wireless search Network Information Push or promotion rank or reptile collection or Webpage sort or desktop search or full-text index or directory index or meta-search or vertical search or collection type search or portal search or free link list or search engine or web crawler)and IPC=(g06f3 or g06f7 or g06f9 or g06f17 or ho4l or g06q10 or g06q30 or g06q50 or h04q7 or h04w or h04n 0r h04m or g10l),检索的时间跨度设置为自首件搜索引擎相关技术提出申请之日起至今,时间范围为1990-2015年,检索时间为2015年9月13日,经过去重化处理、清洗无关数据和申请人规范化处理后得到国内专利2 886项,美国专利6 299项。
2分析方法
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拥有先进的技术是占据竞争优势地位和取得超额经济利益的关键。专利文献是商业经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最为重要的信息来源,是一种重要的竞争情报。国内外大量学者[13-18]研究表明,专利文献中蕴含着丰富的技术、法律和经济信息,是研究产业技术发展态势的主要信息来源,对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可以全面、高效的把握最前沿的技术及其发展态势,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和政策制订提供可靠的支持。
现有研究中对竞争情报的运用,按照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竞争态势、竞争趋势、竞争实力、竞争技术领域等维度,考虑到竞争技术分析和竞争实力及竞争环境均存在着范围上的重叠,本文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从竞争环境和竞争实力两方面来剖析搜索引擎行业的竞争态势[19]。
21竞争环境分析
竞争环境涵盖了一行业领域的专利发展态势、所处的技术生命周期、研发热点、专利布局以及专利结构等专利信息,通过对行业所属领域的整体技术环境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整体的产业发展现状,了解行业整体及细分技术领域的专利布局,而且能够识别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了对搜索引擎产业的竞争态势有更为清晰和全面的了解,本文拟分别从申请趋势、 IPC技术领域和国别分布3个维度进行分析。
22竞争实力分析
竞争实力是指技术竞争实力,按照竞争主体和竞争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技术研发实力和技术竞争实力分析,其实质为从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的维度构建专利强度指标,反映技术主体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程度的不同。技术研发实力的分析以专利数量为衡量指标,从主要专利权人、专利权人类型、重点领域专利持有情况等指标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累积程度;技术竞争实力指标以专利质量为衡量指标,主要从基于专利法律状态的专利活动年龄、首件专利申请时间、专利运用状况、合享价值度等指标识别支撑行业发展的主要的竞争技术,反映企业的技术竞争实力和技术进步程度。
3搜索引擎行业技术竞争态势实证分析
31竞争环境分析
311专利申请趋势维度
专利申请的数量和变化趋势分析可以显示一个国家在该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实力、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状态。专利年增长率是指某国家、地区或企业,专利申请与授权量与上一年相比的增长变化百分比,可以用来衡量不同地区、不同申请主体技术创新行为变化的快慢。二者相互结合可以用来探索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研发领域受重视的程度。
从中美两国搜索引擎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的变化趋势来看(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美国的搜索引擎技术起步较早,最早的有关专利申请来自于1986年,经过一段漫长的萌芽期(1986-1994年)后,专利申请 数量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态势,进入了快速增长期(1995-2008年),2008年申请数量达到了顶峰的438件,2009年以后,专利申请量呈现出平稳增长趋势,进入平稳发展期,2013年以后该领域内的专利申请量大幅回落,则是由于通常专利审查公开前有18个月的保密期限,因而部分专利申请未被公开所导致的。这种技术发展趋势与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状况相契合,也从侧面反映出搜索引擎技术与互联网互联共生,相互依存的关系。
而中国从1992年才有了搜索引擎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申请,发展基本比美国落后了近20年,1993-1997年为萌芽期,由于当时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该时期内专利申请量较少,1998-2006为快速成长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科技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专利申请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这也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逐渐注重技术研发的国情相符合的,2007年以后,专利申请量持续平稳增加,进入平稳增长期,2012年专利申请量达到最高的388件,2013年以后,我国专利申请同样由于公开滞后的影响呈现回落趋势。从技术发展规律来看,未来几年该领域专利申请量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虽然我国搜索引擎技术发展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在相关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正逐渐增多,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从图1对两国的专利年增长率对比可以发现,1992-1997年期间,中国的专利技术增长率呈现大幅的波动,正处于该行业专利技术发展的萌芽期,此时美国专利技术增长率变化较为剧烈,正处于技术发展的成长期,1998年-2006年两国的专利技术发展均呈现稳定的正向增长态势,但在近几年里中国的技术发展速度较美国快一些,尤其是1999年和2004年增长率达到了533%和167%,进入2013年后两国的技术发展速度都呈现下降甚至负增长的态势。对比来看,我国的搜索引擎技术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已有迎头赶上的趋势,而美国的搜索引擎专利技术已经接近衰退期,而中国还正处于成熟期,还有一定的发展和进步空间。可以肯定,未来几年搜索引擎技术的专利年度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将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
312IPC技术领域维度
IPC分类号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专利分类体系,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的国际专利分类号IPC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国家间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得到发明创造最为活跃的技术领域。 表1和表2分别是中外搜索引擎技术领域IPC对照表和相关IPC分类含义表。
通过对中美两国的专利申请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和美国的专利申请主要IPC技术领域大致相同,排名前10位的IPC技术构成中相同的技术领域就有7位,说明中美两国的搜索引擎技术研究方向基本一致,都以电数字数据处理G06F和无线电通信技术H04W为主要研究领域。其中申请量最多的技术领域均为G06F17(特别适用于特定功能的数字计算设备或数据处理设备或数据处理方法),占中国专利的9161%,美国专利的6466%;中国专利数量比较突出的领域还有G06Q30(特别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占比达到495%,H04W29(从H04L1/00到H04L27/00中单个组中不包含的装置、设备、电路和系统),占比达到476%;美国专利数量较为突出领域还有G06F7(通过待处理的数据的指令或内容进行运算的数据处理的方法或装置)和G06F15(通用数字计算机;通用数据处理设备)。
综合表2分析得知,中美两国的专利技术类别区别在于美国在数字信息传输、无线电等基础技术领域占有较大的技术优势、而中国在选择器接入、图像通信领域等具体应用技术领域有着相对的技术优势。但同时应当发现中国在主要技术领域内的专利数量仍远低于美国的专利数量,在基础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偏少,这是由于作为搜索引擎技术领域的后进国家,我国的科技发展基础较差,缺乏基础专利,因而相关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二次技术研发和横向研发的领域,这也间接说明我国在该领域内的发展创造能力薄弱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313国别分布维度
在专利申请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的区域优势和偏好的不同,往往存在本国申请人在本国的专利申请往往比在国外申请专利容易的情况发生,因而导致仅仅利用单一的专利数量难以真正判断出不同国家的真正的技术实力。为了降低“本土优势”所带来的偏差,本文将对专利申请的区域分布进行分析,利用跨国专利数据来对中美两国的专利技术竞争力进行分析。
图3列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专利申请排名前10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在专利申请总量中,来自国内的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7792%,表现出明显的本土优势,搜索技术比较发达的美、日、韩和欧洲国家在中国也有较多的专利申请,其中美国是我国搜索技术专利申请的最大来源国,专利申请量占我国国内总申请量的1528%,在国外专利申请中占比6553%。包括国内申请人在内的前7名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9882%,美国、日本和韩国分别以441、62、30项专利申请占据第二、三、四位,说明世界各国对搜索引擎领域的技术发展较为重视,且较为关注中国未来的市场发展,已纷纷加快了在中国进行专利布局的步伐。
通过对2015年以前搜索引擎领域内的美国专利进行检索,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美国的国外专利申请人中,申请量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加拿大、德国和韩国,分别占美国专利申请中国外专利申请量的1400%、1267%、933%和73%,而美国本地的专利申请量占总申请量的9524%,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本土优势。这一方面表明,美国本土申请人在该技术领域内占有较高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也表明美国市场是各个国家当前竞争的主要领域,世界各国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也较为激烈。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美国地区的专利申请量较少,仅有21件,相比于美国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441件,仅为后者的476%,占美国专利总申请量的033%,相比于本国的专利总申请,则只占国内总申请量的073%,主要技术类别集中在G06F17/30(信息检索;及其数据库结构)上,占总体比例为8570%,主要的申请人为腾讯(6件)、百度(2件)、华为(2件)和中兴(2件),由此可见,虽然我国的专利总量较多,但真正具备国际水平的高质量专利依然很少,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企业本身的技术研发能力不强,在基础技术领域专利太少,技术竞争力不足,导致难以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优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我国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弱,目前处于保守防御阶段,到欧美发达国家进行专利战略布局的意识较低等。
32竞争实力分析
321专利申请人维度
将在国内外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公司和机构进行对比发现,在二者当中有3家公司是相同的,均为美国企业,分别是微软、IBM和谷歌公司。这表明,美国企业不仅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申请了大量专利,是搜索引擎领域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而我国的互联网企业虽然在国内申请的专利数量远高于国外公司的专利申请,但在美国的专利申请却较少,这些差距与上面的区域对比分析是一致的。
通过专利申请量对中美两国的主要专利申请人进行统计,可以对中美两国的主要专利权人的研发状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专利活动年限和首件专利申请时间能够显示出专利申请人从事研发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出申请人的竞争实力和研发状况。从表3可以看出,尽管中美两国的专利申请总量差别不大,但从单个申请人的角度来看,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中,国内公司有7家,美国3家,其中360奇虎、百度和腾讯在申请数量上占据明显的优势,两者的申请数量分别为229件和144件,其申请的主题主要是数字计算、数据处理领域和数字信息传输领域的有关技术,其他申请人如阿里巴巴、搜狗等专利数量仅有几十件。国内申请人中百度和腾讯在该领域内从事技术研发时间最早;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和搜狗在该领域内的活动期年均在9年以上,存在一定的技术优势。国外申请人中,申请数量排名前三位分别是微软、IBM和谷歌公司,其中微软公司的在华专利申请量最多,为140件,也是最早提出国内申请的申请人,虽然数量较少,但研发时间较长,研发时间也更早,在1998年该公司就已在中国提交了相关的专利申请进行布局。
美国主要专利申请人中,美国本土机构共有7家,其中有6家为企业,排名前三位分别是微软、IBM和谷歌公司,三者的申请量占美国专利申请总量的1788%,这说明美国在搜索引擎领域的研发机构比较多,研究层次较深,且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其中微软公司的专利申请量最多,专利活动年限最长,申请时间也最早,这是由于微软作为老牌的操作系统生产厂家,在浏览器的开发方面原本就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在2008年微软与雅虎合作开发being搜索引擎后,掌握了更多的相关技术,技术研发能力增强,专利申请量也迅速增加。3家公司均在数字计算和数据处理方面申请了大量的专利,此外,微软公司还在数据输出装置和电子商务领域、Google在通用数据处理设备和电子商务、IBM公司在信号传输、数据输入输出领域有较多专利申请。这些申请不仅涉及了搜索引擎产业的硬件设备领域,还涉及了搜索引擎的应用方面,基本涵盖了搜索引擎产业领域的技术发展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申请者在美国的专利申请量排名均在10名以后,这说明我国的企业技术研发实力不强,在国际上该领域内竞争实力较弱,我国主体进入美国市场时需要关注专利的侵权规避问题。
322专利质量维度
专利申请数量虽然能够反映出企业的总体研发能力和创新实力,却难以衡量专利的质量和技术发展水平。合享价值度是Incopat专利检索平台用来衡量专利质量和价值的指标,主要通过技术稳定性、技术先进性和保护范围三大指标综合计算得出,衡量的具体指标涵盖了专利发法律状态、诉讼行为、质押行为、复审请求、无效请求、同组专利数、被引证数、许可转让行为、研发人数、权利要求数、有效期、专利年龄等,能够较为全面的对专利质量进行评价,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的高被引专利进行统计和整理,从专利质量角度对搜索引擎领域的发展进行对比。
统计结果显示,从被引用次数上看,美国的专利被引证次数远超我国的同类专利;从申请日期上看,美国的专利申请基本都是在2000年以前,而我国的同类专利申请基本都在2000年以后,美国作为搜索引擎技术领域发展较早的国家,技术实力雄厚,是我国搜索引擎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学习对象;从专利状态上和专利运用情况来看,美国排名前十的被引专利全部有效,且均有专利转让和诉讼行为,反观我国,排名前十的被引专利中仅有3项专利仍然有效,且均无质押、转让、许可或诉讼行为,说明美国的专利技术成熟度高且专利法律状态比较稳定,在市场上已取得较高的认可度,而我国企业在专利申请后的维护和专利运用方面较为欠缺,对中国企业来说,进入美国市场的竞争环境将非常激烈,侵权的风险也就越大;在合享价值度方面,美国的专利基本保持在12左右,而我国的专利合享价值度则保持在11左右,这一现象表明中国搜索引擎企业对专利的质量关注度较低,企业的专利管理工作仍处于粗放式的管理状态;从同组专利数量上看我国的总体专利质量也较美国低一些,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美国的技术成熟度较高且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专利布局。综上所述,在我国搜索引擎技术领域,企业的专利质量和专利布局情况与美国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起步较晚、技术成熟度低、专利风险高的特点表明我国搜索引擎企业还需要在专利挖掘和专利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尤其加大对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移的关注,提高研发效率。
4结论
本文利用多种专利指标对中美两国的搜索引擎技术发展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包括专利申请趋势、IPC技术领域、国别分布、专利申请人、专利质量分析等。基于专利申请趋势、IPC技术领域、国别分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搜索引擎技术领域发展状况良好,正进入成熟期。IPC技术领域分析可以反映出搜索引擎技术在国内外的研发和创新活动的竞争态势,从分析结果上看,中美两国的搜索引擎技术研究方向基本一致,中国搜索引擎技术专利在选择器接入、图像通信领域占据一定的优势,而美国搜索引擎专利在数字信息传输、无线电等基础技术领域则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专利国别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专利申请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本国优势”,美国的跨国专利申请量长期保持着较高的数量水平,相对于其他国家表现出较高的优势,美国不仅在搜索引擎技术领域拥有大量本地专利储备,且在我国也拥有数量较多的专利申请,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专利布局。
基于专利申请人维度和专利质量维度的专利竞争实力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搜索引擎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跨国专利申请量长期偏低,与美国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微软、IBM和谷歌公司不仅较早的在中国进行相关专利布局,也是在该领域内技术积累最为深厚的国家。从专利质量上看,美国搜索引擎技术领域前10件被引专利的被引证次数、专利法律状态、合享价值度等指标均远超我国的同类专利,美国搜索引擎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专利运用和专利保护等方面均领先国内企业,在某些搜索引擎技术的关键技术领域,已取得技术上的垄断地位。
通过对中美两国的搜索引擎行业技术发展态势对比分析可知,无论是从技术的研发,还是专利布局和专利运用,以及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中国的搜索引擎行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相关互联网企业需要注意技术规避,以免侵犯外国申请人的专利而引讼纠纷。从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应该在加强本土企业的自主研发实力的同时,加强同搜索引擎技术强国(如美国)的研发合作等,重视核心专利的创新研发与布局,及时跟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做好专利预警工作,防范在产业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侵权纠纷和法律问题,同时充分重视与大学的合作研发和技术转移,保证专利质量,提升研发效率,推动我国搜索引擎行业均衡发展,以搜索引擎技术为依托提升我国在新一代信息产业链中的层次和水平,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阳成虎,杜青龙.不完全信息下关键字竞价策略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3):38-39.
[2]温芳芳.基于专利文献计量的我国校企科研合作现状分析[J].情报杂志,2014,(12):72-75.
[3]黄鲁成,高姗,吴菲菲.基于专利数据的全球高速铁路技术竞争态势分析[J].情报杂志,2014,(12):41-47.
[4]刘鑫,余翔,张奔.中美3D打印技术专利比较与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15,(5):42-46.
[5]何丹.中国搜索引擎行业分析[J].科技传播,2009,(1):39-42.
[6]邱晓辉.搜索引擎的发展对信息服务的影响[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2,(3):56-57.
[7]邢丘丹,李云飞.基于3G的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现代情报,2010,(6):46-53.
[8]祁延莉,张扬扬.搜索引擎技术专利的统计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7):72-75.
[9]陈晨,徐灿.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搜索引擎行业研究[J].科技传播,2012,(20):63-64.
[10]王燕平.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搜索引擎研究现状和热点分析[J].现代情报,2012,(7):68-73.
[11]马志杰.我国搜索引擎评价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13,(4):12-16.
[12]梁晓婷,盛小平.基于专利计量与可视化的搜索引擎技术发展态势研究[J].情报科学,2013,(3):117-120.
[13]金泳锋.中国矿用风机产业技术竞争态势研究――基于专利的视角[J].情报杂志,2015,34(1):49-54.
[14]张弥尔,胡素雅,国伟.低质量专利的识别方法及应用研究[J].科研管理,2013,(3):122-126.
[15]王强,刘志芳,靳晓宏.基于DMC的技术竞争态势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14):28-33.
[16]朱雪忠,乔永忠,万小丽.基于维持时间的发明专利质量实证研究――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4年授权的发明专利为例[J].管理世界,2009,(1):174-175.
[17]宋河发,穆荣平,陈芳,等.基于中国发明专利数据的专利质量测度研究[J].科研管理,2014,(11):68-76.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复杂多样,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管理难度较大。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进行分析,通过智能化装置和设备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新时期公路运输体系构建的关键。但当前我国并未对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进行重视,结合该内容形成相应的管理结构,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结合上述状况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达到管理效益的全面提升。
1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作用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公路运输资源配置效益,降低公路运输经济风险,对我国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该管理体系还能够借助智能化装置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服务效益,借助互联网实现实时交互,已经成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
(1)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实施把握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运营状况,对企业运输效益进行评估。这种基于信息数据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不仅能够对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把握,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结合数据反映企业发展是否规范、环保、高效,在当前公路运输企业工作中不刻不容缓。与此同时,上述数据还能够为公路运输企业提供良好的参考信息,尤其是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可以结合上述大数据形成科学的战略规划,对企业战略发展内容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公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于数据信息的公路运输管理经济体系不仅能够确保企业准确地对自身现状进行总结,把握发展中的各项问题,还能够为企业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消除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运营风险,保证公路运输经济效益。常规公路运输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运输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严重时甚至造成运输事故,对运输企业人员安全及货物安全具有非常严重的威胁。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获取实时数据,如天气数据、道路数据、行车数据等,最大限度降低由天气、道路、行车等对公路运输的影响,从而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与此同时,基于信息化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还能够借助上述数据形成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对公路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进行细化,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降低上述因素可能造成的公路运输事故,保证了公路运输企业的安全、高效运营。
(3)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企业服务效益,通过信息数据完善各项服务内容,形成针对化服务体系,真正达到了服务至上、服务至优的要求。传统公路运输过程中,公路运输企业之间的运输服务内容竞争非常激烈,但由于形成面向客户的实时服务体系,很容易出现服务与客户的“断层”,造成服务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在服务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及时了解客户的各项需求,在上述数据基础上提供与客户服务相协调的服务内容,从而获取客户的信任,使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此外,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还能够在客户出现紧急安全问题后及时提供帮助,最短时间内找出导致该问题的诱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大大提升了客户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我国公路运输经济工作的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2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
基于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人员要结合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需求对其进行合理设置,依照系统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原则严格控制该体系的各个环节,不断完善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各个内容,从而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任务。
1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求把握好系统性内容,做好整体设计,严格依照各项工作内容进行排序和整理,从而形成完善的系统。常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客户需求分析、基本信息管理、客户订单信息、客户服务信息等设置,在明确了上述信息且确定交易无误后方可开始运输货物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依照运输货物要求对货物进行信息分析、路线选择、装车运输等,从而形成系统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上述运输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实时信息化跟踪,将货物状况及时报告给客户,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2)经济性原则。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需要将经济性原则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经济性管理体系,对各项工作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分析各项管理内容,利用信息数据完善各项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做好资源的配置,达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上述原则还要求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管理过程中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管理工作,借助其先进经验对自身内容进行完善,紧跟时代步伐,从而实现管理体系的全面完善,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质量。
(3)可持续发展原则。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围绕绿色环保原则合理开展各项社会工作内容。为了与国家发展相协调,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细节进行全面把握,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合理调配各项资源,做好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要尽量选取绿色环保型技术对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如选取太阳能智能化监督装置完成车辆的实时监控,借助生态环保型汽车进行货物运输等。
2构建措施
2 1构建信息化管理网络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好信息化管理网络,将各项管理环节纳入到管理网络中,形成较为全面的管理结构,这样才能够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运用大数据平台做好战略设计,通过大数据内容对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确定企业运输状况,对其进行针对性调整。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对上述内容进行调整和融入,从而形成合理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规划。
第二,通过信息技术落实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内容,形成扁平化管理机制,对各环节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做好信息交互,从而保证各机构能够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任务,全面提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效益。此外,还要通过信息技术对各项资源进行调配,做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的智能化调整,如借助自动化报警调整装置、物联网智能调整设备等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紧急事故进行处理,最大限度降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风险。
第三,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追踪环节、控制环节进行把握,通过物联网实时把握运输环节中车辆状况、货物状况等。与此同时,运输追踪的过程中还要做好信息交流,通过互联网、智能交流平台等对运输过程中的各个信息及时反馈和交流,从而保证公路运输企业能够全面把握运输状况,掌握运输过程中的各项信息,依照上述内容及时调整,从而保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经济性。
22形成信息化服务平台
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的过程中要先把握好信息化服务内容,如客户需求信息采集、客户信息记录、客户信息分析、客户信息反馈、客户问题服务等,在该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服务体系,达到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要在服务平台上建立上述服务板块,通过专业服务人员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满足客户需求。除此之外,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要构建相应的评价板块,由客户提出对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借助反馈数据不断完善自身工作。
3完善信息化评估机制
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信息化管理评估机制进行完善,依照市场需求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相应的信息化评估体系,对信息化管理环节、管理效益等进行针对性分析,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而保证信息化管理的经济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该过程中企业可以建立人员评价体系和效益评价体系,通过人员评价和实际管理效果来分析实际公路运输经济指标,在该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还要做好人员技能的提升,依照我国最新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内容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素质培训,确保人员能够高质量完成各项信息化管理任务,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顺利落实。
【关键字】 大数据 通信网络 数字化建设 对策建议
一、引言
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大数据迅速发展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各行业发展的多个领域都可以看到大数据的背影。大数据也被称之为大容量资料,由于包含了众多的信息资源,在企业需要时,能够为其经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升其竞争力。可以说,大数据是继物联网、虚拟化、云计算之后的又一新兴概念。伴随着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通信网络技术可谓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支持,为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的调配作用下,通信网络技术的跨行业、跨网络、跨终端行为正在逐渐变为现实,这同时也促进了通信网络的智能化与多样化发展。因此,研究大数据时代通信网络的数字化建设意义重大。
二、大数据时代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提升,我国的通信已经逐渐由传统的2G、3G网络发展为4G网络,出现了这三种网络并存的状况。目前我国的通信运营状态为2G、3G、4G网络结合运营。根据笔者调查与统计发现,目前我国的联通和电信通信网络拥有两张4G牌照,移动通信网络拥有一张4G牌照。从目前通信网络发展的整体来看,2G网络发展局势比较特殊。通过网络角度来分析,受到自身网络制式和性能方面的限制,尽管其数据速度是一大弱势,但是其整体覆盖力和语言业务方面是其他网络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2G网络的资源投入和扩容等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1]。例如,对中国电信而言,其固定资产投入增幅扩大始于2008年,但是随着2009年其3G运营牌照的获得,运营商开始加大对3G网络的投入,因此,其固定资产投入的顶峰是在2009年出现的,此后几年尽管投入幅度略有下降,但是总体处于较高的水平。自2014年开始,运营商们相继获得4G运营牌照,通过该年十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4G用户数据保持了相当大的比例,这充分表明4G网络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是相当迅猛的。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加强对我国的通信网络数字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大数据时代加强通信网络数字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1、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一过程中,必须对各网络定位进行明确分析,必须意识到2G网络强调覆盖范围和语言业务,3G为传统网络向高速网络的过度性网络,而4G则是各运营商当前发展的重点,属于高速数据业务。我们所讲的各网络协调发展包括网络性能方面的协调,更应该注意全网络承载力方面的协调。此外,各运营商必须对2G、3G、4G、WLAN做出y一规划,从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和业务发展出发,保障数据能够得到合理分流。必须注意的是,在对2G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对4G网络建设情况做出考虑,从4G网络架构出发,实现配套资源的共享。
2、对现有网络资源展开深入发掘。通信网络的数字化建设之前,必须对现有的网络设备信号、利用率等做出全面调查,具体到每个基站、小区全面记录。注重对平台数据实现优化处理,在对资管平台数据进行修正时,充分利用好4G网络建设过程中对网站点的勘查结果,确保资管平台数据的全面性以及准确度。优化2G网络建设,采用精细化方法,把对其建设的需求点降到最低,避免对资源的重复分配。
3、取长补短,合理调动网络资源的存量。笔者对我国通信网络数字化建设与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当前2G网络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很多城市的无线利用率过低,因此,其整体承载力较大[2]。然而,有的地区却出现了严重的资源不足现象,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这种现象尤为明显。面对这一矛盾现象,必须要做到取长补短,合理分配网络资源的存量,在资源调配中可以省份为单位,不断提升网络资源的适配性。此外,必须注意到不同的季节,城市出现的业务波动和人口流动状况,根据这些现象做出分批载频入网调整,实现跨地区资源调配。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网络资源建设,促进网络资源由城市向农村的调动,确保满足城市需求的前提下,把GSM载频资源有计划地向农村分配,提升农村地区的通信网络质量。
4、严格控制投入,实现资源的精准投放。在通信网络的数字化建设中,还必须要摒弃传统的业务预测方式,变曲线拟合预测方式为小区域精准化分析,科学预算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把传统的规模建设转变为现代精准化建设,避免资源的浪费。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互联网+”;电商物流;现状;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互联网+”的背景之下,为了电商在农村市场的蓬勃发展,并推进城镇化战略以及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国家的大力倡导支持下,农村电商不仅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且也使农村电商经济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同时,更多的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工作,并成为网上购物生活的应用和普及,这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不断发展。虽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从中看到其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解决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应对挑战是当前农村电商服务人员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农村地区电商物流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前景广阔,电子商务的物流发展在许多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已经趋于饱和状态,而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能不断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二次开发。因此,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将发展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农村地区。
(一)网络交易额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速度飞快,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根据有关部门进行的数据调查,早在2015年,农村地区的电商交易额就已经超过了3500万,同比于2014年增长了将近一倍。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农村地区的网络购物市场依然具备较强的活力,并且每年的交易额数据也在稳健增长,通过观察2014年到2016年的农村地区电商网络交易额,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地区的电商网络交易额,正在以飞快的速度逐年攀升[1]。
(二)移动终端网民数量不断增多
在互联网加的环境背景下,农村地区网民的购物方式已经由电脑端不断向手机端发展,这就促使了我国电商网络平台营销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在2014年,我国农村地区的移动端电商网络用户已经达到了2300万人以上,并且实现了第一次超过网络终端用户的规模。经过了几年时间的发展,我国的网络用户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手机网络用户端的规模呈现出突破性的增长模式。根据目前发展的状态来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支付与购物和物流配送服务,将会在农村地区得到进一步的普及。
(三)农村电商网点的扩展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网点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已经覆盖了超过半数的县级地区。而在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下,互联网的电商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纷纷在农村地区布局了相应的电子商务网点,通过打通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与物流一体化,不断实现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网络的全覆盖,而发展到2017年年底时,我国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所有行政地区村落的电子商务网点覆盖,这一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的生活购物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
(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网点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改善,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也是提高农村地区物流网点建设的重要因素。首先,政府部门大力投资我国农村信息化网点的建设,这就为农村地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在2020年我国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了一半,农村地区的信息服务网站覆盖率也在不断提升。而我国交通部门所的关于农村地区的网点结构布局,也要求农村地区不断加快电子商务,物联网网点的建设体系,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地区的物流服务水平。除此之外,我国中央财政部门也对扶持农村地区电子商务进行了专项拨款工作,为当地的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相应的财政支持[2]。
二、我国“互联网+”时代农村地区电商物流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配置不合理
目前在电商物流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基础物流设施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首先,我国农村地区的基础物流设施相对落后,并且大部分的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前期投入不足,相关的物联网软件工程设计以及硬件设施都不够完善。除此之外,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也难以实现有效的衔接。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铁路运输物件相对来说规模较大,并且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较高,适合物资的中途运输。而公路运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更加适合中短途的物资运输。航空运输虽然运输的成本费用较高,但是时效较快,更适合跨省或跨国等长途运输。但是目前我国铁路物资运输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总体来说,相关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落后。其次,我国农村地区的许多物流企业,区域较为分散,在利用相关基础设施时效率较低,并且还存在网点重复建设的现象,而不同快递公司有时很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向同一地区配送同类型的订单,这就会导致资源的重复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输成本[3]。
(二)农村与城市地区发展具有差异性
电商企业在我国的一线城市等其他城市中较为流行,这主要是因为城市中的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时间较多,再加上交通拥堵的状况,为了能够有效地缩短消费时间,选择电商购物则是一种物美价廉,又能够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购物的方式。因此,电商购物在城市中备受青睐。而在农村地区,农民是消费的主体,农村地区普遍交通较为便利,并且农民的日常生活节奏较慢,具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购物。因此,对于电商购物这种方式的认可程度较低。
(三)品牌差异性
目前在我国的电商购物网络平台中,通常都强调平台的商品是否属于正品,但是我们发现在农村地区通常正品都打不过物美价廉的当地杂牌。很多品牌产品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价格体系,不会因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和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低而受到干扰。品牌产品的生产通常会集中在同一个地区,然后通过相应的配送体系,才能进入农民的视野,通过层层分销,贩卖给农民的价格自然不低。再加上相应的物流成本,便已经超出了农民所能够接受的消费水平。因此,电商购物平台中的正品与农村地区杂牌相比,未必具有优势。
三、解决“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商物流问题的优化策略
(一)与农村邮政机构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邮政配送区域较为广泛,并且在各个较为偏僻的农村地区都设有基础网点。但是由于中国邮政的配送成本较高,并且速度较慢,导致消费者普遍使用别家快递网站进行购物。而农村地区的顾客则使用邮政服务较多,邮政企业既具有快递服务也具有办理业务的功能,邮政的工人在农村地区都有一定的业务往来基础,而邮政快递与农村物流的有效合作,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还能够有效地提高物流的效率,通过实现邮政机构与电商快递的深度合作,为建立起高效的物流配送模式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4]。
(二)加强政府的引导
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体系发展是一项较为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农民与当地的政府和互联网部门之间的参与。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对农村地区的电商网点统筹规划,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的参与积极性。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利用农村地区的地方优势,结合传统行业的集群化布局特点,对农村地区的电商网点进行科学布局。同时还可以吸引外来资源,不断开拓电商网点建设的合作渠道。从农村地区的地方产业发展上来看,在进行电商网点布局时,应该结合地区销售行业集群化的特点,对一些建立淘宝或其他电商网点可能性较大的农村区域进行大力的扶持。其次,农村地区在建设电商网点的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花费资金较大,因此面临着融资较为困难的现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于电商企业扶持农村地区网点建设的制度,引导电商企业在农村地区的网点建设中制定合理的准入门槛,从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三)应用先进的农村地区物流装备
农村地区的物流网点在建设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地拓展,适合农村公路的运输方式,在农村地区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农村道路车辆运输标准。在运输物资的过程中,可以以新型燃料的汽车作为物流的主体,不断应用在农村地区物流车辆的配置中,并且制定符合农村道路特点的道路规范制度,对运输车辆进行有效的管理。除此之外,在一些地势较为复杂的偏远地区,应该应用电动车等其他农产品运输工具,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输资金,还能够结合当地的道路特点,实现高效的运输[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电商占比还是相对较小,但是目前随着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商企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也不断加快,而农村地区电商配送难的问题,已经成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农村地区电商配送行业的引导,促进农村地区邮政机构与电商配送的合作,推广适用于农村公路的物流装备,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电商配送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小丹,呼格吉勒,李珍,杨嫦翔,杨怡敏.融合“互联网+”的农村电商物流新兴业态探析[J].物流科技,2017,40(03):56-59.
[2]刘子杨,赵静.“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新发展[J].中国商论,2017(22):18-19.
[3]周香.基于互联网+的农村电商物流APP信息平台构建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8):119-120.
关键词:服装产业;电子商务;策略分析
一、中国服装品类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由于庞大的人口基础和日益被消费者接受的电商网站的普及,服装消费数量每年都在攀升。这一行业规则正在逐步制定的过程中,国家也给予了财政和税收的优惠。电商中服装品类产业链在逐步完善,将带动就业和巩固中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
(一)我国的优势。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我国使用互联网总人数已达到6.6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高,达到了近50%。其中移动互联网人数大幅增加,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金融利用互联网也有了新的发展。政府监管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以天弘基金旗下的余额宝为首的各种宝近期出尽风头,成为了人们投资的选择之一。支付宝、微信支付、ApplePay等等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的交易额增长迅速,与各大银行均有对接,扮演的近乎是人民银行的角色。不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还为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国家这些年一直在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如今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的重要关头,经济形势面临一系列挑战,宏观基本面主要寻找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子商务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涉及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
(二)我国服装电子商务发展现状。1994年,中国服装研究所与美国一家公司合作建立了第一家网站,供业界人士了解服装产业的生产情况。2003年由于中国处于非典阴云的笼罩中,消费者购物没有更多的选择,网络购物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参与者越来越多,我国服装电子商务从这起步。2005年是服装电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两年的发展,各方面日趋成熟。
二、服装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
21世纪早期,东部沿海发达经济带出现了电商这一新兴事物,以浙江的阿里巴巴为代表。其中服装电子商务最为令人瞩目,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但由于发展的历史短暂,也存在不少问题。一个新事物的发展必然要面临一些挫折,这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是我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先看一下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侯永海认为,我国的服装电子商务还存在一些限制因素。在我看来,服装电子商务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电子商务产品信息、经营主体瞬息万变,服装电子商务是是在虚拟世界开展的信息、资金、产品等多种元素的交流与交换。信息时代背景下需要处理的信息几乎爆炸式的增长,虽然网购已经大大降低了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虚拟世界信息繁杂,公众平台上交流的渠道有限,消费者主观因素居多。电子商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体追溯困难,因此产品的源头溯源管理工作也无法实现。二是服装电子商务的安全保护问题,由于网上支付带来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信用消费观念薄弱,消费者信息容易被他人非法利用,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三、对服装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1)重视移动服装电子商务。在中国,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持有者越来越多,人们更多的使用手机浏览网页,购买服装,不再局限于PC电脑,移动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服装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2)增加消费者用户体验。好的服装电子商务企业都应该明白,只有增加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3)服务个性化。服装与其他产品不同,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为消费者量身定做的服务是吸引客户的必要条件,定制化的服务会受到市场的青睐。
四、总结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后,在美国、中国、欧洲及新兴国家经济复苏的带动下,服装行业的春天到了。网上服装销售额逐渐攀升,服装电子商务近些年来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斐然,目前服装类产品已经成为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量最大的产品,以后的潜力巨大。我国经济已经进入稳定增长的时期,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比较明朗,前景乐观,服装电子商务面临广阔的市场,上升的空间很大。大环境是有利于服装电商的发展的,我们要抓住机遇,利用现有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大局上,只有这样,中国才会成为经济强国,在国际地位上掌握话语权,占据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制高点。对企业而言,才可以获得利益。消费者才能得到性价比更高的商品,享受更贴心的服务。服装电子商务将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可以拉动就业,推动经济增长,创造远比自身要大很多的价值。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面努力,相辅相成,相互协作。
作者:史朋飞 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1.引言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已不再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传统零售企业商业模式的必须要变革。
本文首先介绍我国的移动互联发展情况,然后描述了传统零售企业的现状,最后,阐述了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研究和移动互联背景下传统零售企业商业模式途径。
2.我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
2014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32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
截止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 6 6 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进一步提升,由2 013年底的81.0%提升至83.40%,增长2.4个百分点,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手机作为网络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
3.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3.1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发展现状
1、整体规模增速明显下滑。尽管零售行业整体规模仍在增长,但是增速明显放缓。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比2011年增长了10.2%,增速较2011年放缓11.5个百分点,幅度较大,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2、渠道下沉门店扩张减慢。2013年连锁百强企业在一二线城市门店数量平均增幅仅2%,而在三四线城市则为17%,零售企业在三、四线城市扩张步伐加快。但是,整体来讲,门店扩张放缓,零售百强前十位中的8家实体零售企业门店增速为零,甚至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开始关闭部分效益不佳的门店。零售企业纷纷寻找优化渠道结构的解决方式。
3、部分传统零售企业转型。面对重重压力,2013年传统零售企业也在不断探索转型,进入网络零售市场、优化供应链、采用先进技术等。
3.2我国传统零售企业面临的问题
1、同质化的经营模式明显。由于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渠道的成熟,物流的壮大,零售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形式日趋相似,品牌化、差异化的经营不足。
2、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企业影响严重。传统电子商务在市场份额、价格、利润等方面对传统零售企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首先,电子商务企业分流传统零售企业的消费者。其次,电子商务的出现迫使商品零售价格的透明度越来越高。最后,电子商务的消费者可以方便的选择电商,转换成本低。
3、经营成本不断攀升。《2013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零售企业平均费用同比上涨了8.3%,其中以便利店、专卖店、超市和百货上涨上涨最快。分析上涨原因,主要来源于房租和人工成本上涨两个因素。
4、消费者的体验滞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行为路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零售企业对消费者而言,无法满足便利及时的需求,体验变差。
4.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研究
Amit和Zott(2009)认为,商业模式系统的设计应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设计主题,具体包括新颖性、互补性和效率;另一方面是设计组成因素,主要包括结构、内容以及治理。
Osterwalder(2004)认为,在商业模式这一价值体系中,企业可以通过改变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分销渠道、价值结构、收入流和成本结构等因素来激发商业模式创新。
Osterwalder(2004)阐明了企业特征与商业模式创新程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研究,Osterwalder 把商业模式创新分为全新型创新、增量型创新和存量型创新三类。
Magretta(2002)认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往往起源于一个产品或者一项流程的创新。
张敬伟(2010)在对30余家企业的案例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五个基本路径基于价值活动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能力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价值网络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收入模式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价值曲线的商业模式创新。
5.移动互联网下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
本文从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和经营系统这三方面入手,形成以下几条操作性较强的商业模式创新途径。
1、针对碎片化的时间提出短、快、精、微的价值主张,以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条件下,零售企业应根据顾客需求、人际和兴趣重新进行细分,走短、快、精、微的路线,利用创新的方法给目标顾客提品或服务,高度重视顾客体验的精细化和一致性,努力满足顾客随时随地地多样化需求。
2、形成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的融合,形成持续性的盈利模式。
传统零售企业应建立一个能够联系和沟通外部资源的价值网络,完善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分销商的沟通渠道与协调机制,有效整合资源,构建O2O整合营销,集中精力和资源将某一环节做专、做深、拔高,形成自己独特持久的盈利模式,让别人难以模仿。
3、注重信息化建设,优化经营系统。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为了能够对顾客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独特的盈利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组织变革,精简管理层次,构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调整和优化业务流程,强化流程中的主要增值环节,改进流程中的薄弱环节,适度开展服务外包,借助外部专业机构力量和资源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使经营系统更加柔性。同时,零售企业还要运用各种新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除了建立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呼叫中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和网上销售平台等以外。还应该利用最新的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在更大的网络空间范围内构建智能化管理的经营系统。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给零售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零售商单纯依靠传统的模式已难以立足,必须不断地创新商业模式,来适应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的经济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敬伟,王迎军.商业模式与战略关系辨析-兼论商业模式研究的意义[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4):10-18.
[2]盛亚,吴蓓.基于西尔斯案例的零售商业摸式要素组合创新[J].商业研究,2011,(2):71-77.
[3]张艳.中国零售商业模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1-36.
作者简介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信贷结构;金融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0095
我国的经济增速逐步地放缓以及经济结构转型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在进行资源配置效率的过程中必须从供给侧作为切入点,积极地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全面开展。同时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波动、同行业的竞争以及盈利能力的减缓等都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受到了影响,特别是在经济下行以及市场流动性双重压力的影响下,商业银行为了追求高利润所引发的信贷风险渐渐地暴露,随之而来的就是不良贷款率的迅速上升。
1商业银行在当前供给侧改革风险防范中肩负的责任探析
11坚持市场的主导作用
就目前的经济形式而言,现有的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无法发挥刺激经济的作用,而且随着我国需求拉动经济时代的暂时结束,产能过剩的问题在很多行业已经显现出来。而政府所采用的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也在逐渐地削弱,因此从供给侧寻求突破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之前所进行的经济改革注重的是需求一侧,而目前所推行的供给侧改革则是两端兼顾,同时也实现了对供给过剩企业的有效监管和束缚。但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总需求的欠缺,而是现有的供给结构与需求不匹配,所以逐步地将发展中心转变为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投资的有效性提高,同时有效地避免持续为那些产能过剩但是又大而不倒的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支持。
12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
商业银行逐步地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首先,必须增强金融资源的供给与各类实体经济的适应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自身的金融产业链进一步延长,从而使其可以为一些尚未成熟、仍处于初期的企业及时地提供信贷支持[1]。其次,在运营的过程中也必须积极地拓展其投资服务的功能,以协助企业进行结构化融资、短期融资券或者债券承销等方式,促进企业贷款成本的降低。并以构建合理的利率为基础,进一步地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13对银行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要加以防范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地方债务机构和银行不良贷款的状况不容乐观,而支撑供给侧改革顺利进行的基础就是系统性风险的掌控。就目前而言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有:各地政府债务危机与各种违规融资方式两种。要想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小商业银行发挥出其为地方政府出谋划策的职能作用,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帮助政府迅速地完成债务的置换,同时促进政府部门改善其债券发行的方式。另一方面,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迅速地建立全方位的监管制度,对相关的融资方式予以规范,同时根据实际的发展状况对金融风险进行严厉的打击和治理,同时设立相应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对于金融违法案件科学合理地予以解决,从而有效地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2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风险的对策分析
21深入客户内部,及时发现客户的有效需求
虽然供给侧改革是目前改革的重点,但是对于需求侧的管理也不能放松,特别是在互联网与社会迅速融合创新的时代,客户对银行的要求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积极地运用各种适配性较高的创新升级服务,才能打造全新的供给关系。随着整个行业的融合以及技术的变革,作为商业银行必须牢牢地抓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迅速地进行商业银行服务模式的转变和进一步创新,才能使其满足新形势下银行客户对财富管理、资本运作以及企业处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在技术改革方面,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实现其与互联网与物联网之间的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其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而商业发展模式,则需要商业银行转变传统的经营思路和经营理念,构建全新的综合化以及行业协同发展的服务平台,促进其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对于相关产业链的支持力度也必须进一步地加强,并以此为基础满足银行客户所突出的个性化需求。
22以创业推动金融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创新,而创业又是产生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创业型金融的发展,才能有效地解决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融资困境,而这也是供给侧改革内在的需求。作为创业金融其目标是在一系列的金融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创业初期所面临的融资问题。要想切实地推动创业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商业银行就必须加快银行的综合化运营,才能全面地为创业企业及时地提供结算、信贷以及咨询等标准化的金融服务,同时根据其实际的成长空间与发展前景配合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为这类企业优先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而且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其融资的成本或者降低其授信的条件和要求,在积极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商业银行发展空间的大幅度扩展。所以,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地利用金融创新实现经济转型的目标,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逐渐地向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发展是目前银行融资创新渠道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直接融资所占的比例正在迅速地提高。另外,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正在迅速地改变,而这些都是促进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主要措施。
23大力整合互联网金融资源,开拓金融发展的新局面
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与金融创新迅速融合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发展的思路,同时互联网金融也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2]。虽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的金融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作为商业银行而言其与互联网金融并不是对立的,商业银行必须顺应时展的需求,迅速地完成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在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而为了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商业银行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大数据思维为基础,将商业银行传统的发展模式向数据驱动的方向迅速地转变,将其海量交易数据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解析、归集以及拼合,从而完成对客户需求分析和信用评价机制的构建;二是充分地发挥移动互联平台思维的优势,建立以互联网平台为主的服务网络,同时加强对银行App客户端的设计,全面地突破传统物流网点的束缚,促进银行客户流动性的进一步提高;三是以提高客户体验为核心,全面地促进银行满意度的提升;四是对普惠金融的思维予以积极的借鉴,提升银行解决小微企业困难的能力,使其服务范围迅速地向小微企业覆盖,而农村群体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劣质客户,也是商业银行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新鲜血液,其对于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3结论
作为商业银行在实施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将以往的负债至上的运营目标彻底地摒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升级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必须充分地发挥出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实现与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紧密结合,为实体经济与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叶震宇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运作模式的风险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5
[2]林蓓蓓商业银行信贷操作风险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5
[关键词]消费物流;消费物流需求;创新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004-04
1 引 言
随着我国商品流通领域规模与范围的不断扩大,商品流通渠道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模式,消费者购物表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倾向,致使店铺式零售业态(百货商店、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等)和无店铺零售业态(网上商店、电视销售、电话销售、邮寄等)齐头并进的激烈竞争中,愈加重视售后物流服务的水平。这一方面将直接影响到零售商的物流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消费者购物后对消费物流在空间、时间、数量、规模等方面服务需求。正是基于此背景,消费物流进入到我们的视野,并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
学界对消费物流领域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岳喜松、李麒等提出在现代物流发展中关注并明确消费物流及其目标与任务;申金升从都市生活消费性物流的内涵、特点、意义出发,提出架构都市生活消费性物流系统结构,并根据生活消费物流系统的运作流程,最后提出促进现代都市生活消费性物流发展的相关建议;赵启兰、王稼琼、刘宏志等提出在物流规划中,物流需求与潜在需求的关系,并详细分析了物流需求的数量、空间、时间、结构和层次等组成要素,以及物流服务水平对物流潜在需求的影响;陈胜灿、王磊等以上海市和北京市为例,从城市生活消费总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入手,定量分析了不同城市的居民消费对城市物流需求的影响程度;胡愈针对我国农村消费增长速度放缓,农村消费品市场数目呈负增长态势,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等症结,提出破解我国当前农村消费低迷难题,需大力发展我国农村现代物流建设,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综合上述,我们以为加快流通现代化步伐,营造良好和谐的消费物流环境,积极开拓消费物流市场,构建消费物流创新体系,探索新型消费物流模式,对促进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 消费物流及其环境与背景
21 消费物流辨析
我们认为消费物流是指发生在消费领域中,指消费者可以迅速而便利地经历购物过程(从开始购物到将商品运送回家的过程)。它属于最终消费领域的物流活动,主要包括:准备购物;到达商店;进入商店;在店内走动;结账;回家贮藏和维修售后服务等环节。
有学者认为,所谓消费物流,顾名思义也就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物流。如果从时间上考虑可以认为是从购物(订货)付款、包装、装卸、搬运直至售后服务、维修乃至报废回收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
如果将物流学中所指的“物”进行产业分类,我们可以分为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以及生产资料等物流经济活动。尽管这些概念相互之间有交叉、重复的内容和指向,但实践中不同行业类别的“物”,其物流特点明显存在着差异。如图1所示。
众所周知,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发生在生产领域的物流,可以称之为生产制造物流;发生在流通领域的物流,我们一般称之为商业物流;同样发生在消费领域的物流,我们称之为消费物流。将消费物流置于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中来看,它处于全社会物流活动的最末梢的位置,其内涵与外延说明消费物流在全社会经济物流活动中的具体边界和环节。如图2所示。
由此可见,消费物流概念的界定,有助于我们对其内涵与外延的充分认识。
22 消费物流发展环境与背景
消费物流发展的前景与潜力,一方面是逐年递增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见表1),另一方面消费者网购激增。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1月16日)显示:2011年我国网购用户规模达到194亿,其中,团购用户规模达到6465万。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378%。与2010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率为208%。
近年来,除了网购用户增长外,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也大幅攀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167亿,使用率提升至325%。与2010年相比,用户增长2957万,增长率为216%。
尽管我国网络购物发展呈现出剧增的态势,但网络购物的增长还未完全启动中年人群这一重要群体,未来网络购物用户和市场增长空间巨大。这一点从近年来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及结构显示出来,见表2、表3。
综上所述,可见我国消费物流未来发展潜力与空间极大,既为物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为消费物流服务提出了挑战,如何在现有物流需求不足,研究消费领域的变化及潜在需求及其特征,未雨绸缪前瞻性地探索消费物流行业今后发展的思路和构想。尤其是现有物流行业整体增长方式、赢利手段、行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的背景下,亟须加快行业内的分工和专业化的进程,消费物流对于整个物流业另辟蹊径,寻求多种经济增长方式,步入蓝海战略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3 构建消费物流的创新体系
31 政策环境创新体系
首先,主要是营造有利于消费物流各个层次创新的政策环境,鼓励消费物流自身的原始创新能力。引导消费物流领域的在技术、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创新。积极倡导与推行先进的消费物流理念、模式、产业形态,建立有助于消费物流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平台。其次,要增强集成创新能力,采取有效措施,集中优势力量,整合物流行业资源,重点扶持具有前瞻性的消费物流企业,在信息、技术、管理、市场运作等环节上实现经营技术的集成化创新,以此带动整个行业的跨越式发展。最后,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一方面,促进消费物流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运营模式、管理经验等资源,提高消费物流行业自身的技术再创新的能力,为消费物流市场开拓提供技术支撑。
32 物流服务创新体系
消费物流作为全社会物流经济活动的末端,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在消费领域的进一步延伸,而且还直接地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效益、速度及质量的关键,是确保全社会物流整体最优化实现的重要保障。
构建消费物流服务创新体系,必须依靠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水平、物流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资金投入量、服务创新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因素合力促成。因此,必须建立消费物流创新的服务理念、客户界面、物流系统和技术等构成的物流服务创新体系,健全与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33 物流设施创新体系
保证最低限度社会先行资本的积累及相应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以现代交通运输为重点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作为长期的建设目标。配套项目建设规划纳入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和城乡的整体规划中;突出城乡消费物流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管理,积极协调建设、规划、审计等部门,加大减免或简化审批程序、审批费用、审核流程的力度。总之,保证消费物流基础设施对拉动城乡消费物流需求,优化与整合城乡消费物流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消费物流发展环境和氛围。
其次,确保政府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在继续重点加强公路、铁路、水运及航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物流企业努力改善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环节的物流营运设施,提高中小物流企业开拓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创新与完善投资回报机制,充分调动民营资本投资物流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等物流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给民间资本以平等的生存空间。
34 技术与信息建设创新体系
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按照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为主体、企业为载体的原则,构筑消费物流技术与信息创新体系。即政府应根据消费物流市场的需求特点,组织并协调对物流技术与信息整体研发,实施重点扶持战略,以形成政府、行业及企业的联动创新机制。尤其是强化在物联网背景下的物流信息与技术战略性规划,包括借助新技术向发展模式、核心能力、增长方式等方面转换;推动信息技术开发和扩散,建设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从而推动消费物流行业的整体升级。消费物流企业应积极参与信息与技术政策的献计献策,执行政府的信息战略规划和整体意图。通过研发机构+行业或研发机构+企业的模式,参与政府主导的信息技术项目,促进信息技术的转让和深化,发挥行业专业化的优势,发挥物流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
4 开拓消费物流市场的措施及对策
41 积极培育消费物流市场主体
大力培育多元化物流市场主体,重点是鼓励外资、民营等各种资本进入消费物流领域,推进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的资源整合。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生产、商品流通企业及消费领域的互动发展,尤其是推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生产物流、商贸物流与消费物流的一体化和集成化发展进程。
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强化物流企业服务网点合理科学布局与建设,拓展消费物流服务领域,积极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市场主体:调整与优化物流企业结构,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加速物流行业内部分工,逐步向消费物流领域渗透和延展,特别是推进物流企业在消费领域中服务范围与职能的综合化和系统化,加强消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联动与融合。
42 开发消费物流组合产品
针对消费物流服务的特点,开发消费领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产品体系。主要是在服务产品组合和产品空间组合上进行规划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消费物流产品组合的广度、深度及集聚度的研发。
首先,对消费物流产品组合的扩展。增加消费物流服务产品的项目、内容及功能,扩大产品的广度;通过延伸消费物流服务能力及水平,实现产品组合的深度,提高产品技术、信息含量,衍生出中高端消费物流服务产品。挖掘消费物流服务产品线的深度,促使产品线向上、向下以及向左右进行立体化延伸。
其次,对消费物流产品组合的全面整合。基于物流需求多重性的市场状态下,强化产品组合之间的关联性,从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角度考虑,对产品组合系列进行重新设计与规划,为物流消费市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物流产品。
总之,建立消费物流产品组合的创新体系,必须立足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建立多样化的、灵活化的、动态化的物流服务产品组合创新体系,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43 建立与完善消费物流服务网点的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物流网络布局,完善消费物流网络体系。重点是依托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设施,按照消费物流市场需求,规划与布局物流基地与配送中心。在现有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基础上,加快生产、流通及消费等领域之间的对接,从而建立起从生产到消费的一体化供应链系统,尤其是城乡消费物流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城乡消费物流资源与市场营销网络间的互动与合力,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消费物流网点选址与空间布局需根据城乡居民分布及消费特点而进行,决定着消费物流网点的供给能力与城市消费物流的需求之间的依存关系。
44 建立消费物流行业服务标准与规范
加强消费物流服务的行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与考核。实现从服务过程的设计与优化、消费物流服务模式、服务规则、服务过程的跟踪与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以及全过程的服务监控与可追溯。加强消费物流服务项目标准化,尤其是细化消费物流在运输、储存、分拣、配送、派送等各环节及一体化的标准体系。通过行业组织对消费物流服务质量、水平、效率、行业资源整合进行专项研究,尽快出台消费物流服务的收费标准,杜绝服务乱收费的现象。
此外,消费物流行业要积极贯彻国家已颁布的有关物流计量标准、货物分类标准、信息代码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其中重点是推广执行货物的包装、条码标准,各种运输工具和集装箱的标准,托盘、货架、装卸机具等标准,以及仓储建设标准等。
45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消费物流发展模式
消费物流行业要从初期的市场开拓和规模提升逐步向核心竞争力和水平提升的方向转变。随着物流行业发展及内部分工日趋专业化、细致化,消费物流企业组织在现有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寻求消费物流新动向、新趋势及新特点,积极探索和拓展多种发展模式。比如,可选择全国性的运作网络、区域性运作网络及全球性运作网络等模式;其次,在消费物流服务的领域,可选择消费者实体店卖场购物的消费物流、城乡社区便利商店的消费物流及网购后的消费物流等发展模式。总之,选择启动项目切入点,实现消费物流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和集约化的格局与态势,促使消费物流增长方式和赢利手段的根本性转变。
46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消费物流政策体系
消费物流在发达国家具有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在行业发展环境、技术手段、运作模式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消费物流政策体系, 实现消费物流管理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为促进消费物流领域的整体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建议在消费物流服务产品价格政策、产业发展政策、消费税收政策、消费环境保险政策、消费环保技术政策、消费相关法律政策等方面逐步建立并完善。此外,政府应大力倡导和鼓励消费物流行业加强在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间的广泛合作,进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发挥集聚效应所带来的裨益。
参考文献:
[1]岳喜松,李麒浅谈消费物流的目标与任务[J].社科纵横,2004,19(2):28-29
[2]申金升现代都市生活消费性物流探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8(5):10-14
[3]赵启兰,王稼琼,刘宏志,等物流规划中需求与潜在需求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2):92-95
[4]陈胜灿,王磊,等城市物流需求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以上海与北京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10):73-74
[5]胡愈农村现代物流与农村消费增长相关性研究[J].消费经济,2007,23(2):38-42
[6]李学工,等商业物流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3-5
[7]王耀球构建现代物流服务创新体系[J].中国经贸,2011(2):26-27
[8]张忠德,冯晓莉,等中外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特点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9(4):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