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管理计划方案

档案管理计划方案

时间:2023-06-02 09:22: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管理计划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档案管理计划方案

第1篇

1.1为林场经营方案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必要依据

辽宁省陡岭林场是一个国营林场,其占地面积为8037.5hm2,其中林地面积为7658.8hm2,森林覆盖率91%。总蓄积1070062m3。森林分类面积7654.3公顷,占林场土地总面积90.89%,蓄积1070062m3。其中:国家公益林面积2439.5公顷,蓄积313840m3,地方公益林面积297.8公顷蓄积41761m3,商品林面积4975.6公顷,蓄积714461m3。人工林面积3939.4公顷,蓄积量636162m3,主要树种以落叶松为主;天然林面积3320.3公顷,蓄积433900m3,主要树种以柞树为主。陡岭林场在进行森林资源建档与管理时,必须先进行森林资源数据统计与整理,再通过分类归档的方式做好档案保存与管理。林场要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案,就必须做好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和具体经营目标。

1.2为森林资源的调查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为了解和掌握某一地区林地和林区范围内的动植物生长活动情况或其环境状况,常会开展林业调查也称森林子资源调查,其主要目在于掌握一地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以及其生长规律等,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环境价值。陡岭林场自1986-2004年共开展了三次森林资源二级调查和分类经营。其中,林场保存的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查工作提供了详细完整的基础技术资料,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极大地提高了调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陡岭林场作为一家省内大型国有林场,其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仅在“十二•五”期间就实现了年均木材生产面积1.7万m3,年均完成主伐40.0hm2,成林抚育325.0hm2,每年平均完成更新造林40.0hm2,幼林抚育333.3hm2,年育成苗数量达到42万株。以上各项生产活动都以森林资源的调查和设计为前提,制定生产计划方案,并积极执行。而林场调查和设计都要依据森力资源档案开展。因此,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是林场开展生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一切将无从谈起。

1.3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营林场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积极解决林场在森林采伐、资源更新、木材加工等方面的技术障碍,推动林场健康发展;二是加强和兄弟单位以及上级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为实际科研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是林场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准备,是保障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

2推动林场科技进步

国营林场森林档案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林场的科技发展状况。因此,林场必须加强森林档案资源管理,不断提高其管理质量和水平,最终实现档案管理系统化、现代化、信息化。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和林场科技进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2.1档案管理有效地推动了林场科技进步

系统完善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森林资源的动态发展情况。因此,林业工作者可以根据现有的档案资源预测林场未来的发展情况,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不断提高其科技水平,推动林场的高效稳定发展。

2.2科技进步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传统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主要依靠手工的方式进行,存在准确度不高、管理效率低下、资料易丢失等缺点。而随着林场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档案管理手段也越来越先进,推动档案管理朝着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3推动林场生产经营快速持续发展袁提高经济效益

3.1影响着林场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

森林资源档案资料中收集的资源数据是林场长期经营活动情况的反映,林场经营以根据其变化发展规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发展方案,推动林场的经营方式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其科技水平,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其经济效益。

3.2提高了林场的经济效益

第2篇

摘 要:档案管理对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可以为环境卫生监督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在进行环境卫生监督计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其可以增强环境卫生监督计划方案的实用性和高效性,提高环境卫生监督质量及效率。本文阐述了环境卫生监督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特征,对加强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意义及其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环境卫生监督;发展现状;档案管理;特征;意义;措施

一、环境卫生监督工作的发展现状

环境卫生监督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取得了较大的发展。(1)环境卫生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法律法规是环境卫生监督和监测开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制定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止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2)环境卫生监督的内容不断增加。上世纪70年代,我国环境卫生监督内容只包括大气污染监督、土壤污染监督、粪便污染监督以及工业废弃废渣排放监督等。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工产品对人体损伤,装饰材料对健康产生危害等问题不断增多,使得环境卫生监督中也逐渐引入这方面的内容。(3)环境卫生监督和监测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深入,将卫生监督与卫生监测分离,为两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环境卫生监督的公正性和法制性更高,而环境卫生监测中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监测能力。

二、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特征

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特征表现为:(1)环境卫生监督工作本身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服务性以及政策性,并且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打破单位以及空间区域方面的局限性,实现跨地区的实时监督。其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正是融合了档案管理的信息特点,其具体表现为内容广泛以及范围广泛的特点,在专业技术方面以及卫生防疫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设置的专业机构可以为社会特定人群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充分发挥出预防监督作用。(2)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的发展周期相对较长,其预防监督工作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积累而成。在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的实际管理中,要进行反复的监督与检测实现环境卫生监督的效果和作用。同时,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不可复得性,其主要原因是环境卫生监督档案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相关准备条件下进行的原始记录,重点在于长时间的收集和积累以及整理,是一种非常具有价值的预防监督原始信息。

三、加强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意义

加强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意义表现为:(1)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为环境卫生监督工作的各项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环境卫生监督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在进行实际环境卫生监督工作过程中,针对管理对象单位,需要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系统管理,以便于明确监督的进度和实际情况以及取得的效果。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对环境卫生监督工作进行信息查询,并根据实际取得的监督效果对监督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在此项环境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完善环境卫生监督不足之处,为日后的环境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2)环境卫生监督档案中记录着监督执法的整个过程,是环境卫生监督工作整体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可以为环境卫生监督工作指明发展方向和引进方向,具有很重要指导作用。另外,在环境卫生监督工作中使用档案管理,可以帮助监督人员发现现行环境卫生监督工作中现存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环境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的提升。(3)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可以为环境卫生监督计划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料,通过档案管理资料进行工作计划的制定、监督检测设备的配备以及研究实际的监督对象,增强环境卫生监督计划方案的实用性和高效性,实现环境卫生监督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从本质上看,环境卫生监督工作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服务性以及综合性,涉及范围也相对较广,工作量相比一般的监督工作而言较大,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监督执法。因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环境卫生监督机构要不断对环境卫生监督工作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提高环境卫生监督工作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以及高效性,使得环境卫生监督工作可以很好的服务于社会大众,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出其重要的监督管理作用。

四、加强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措施

1、保证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相比于普通的档案管理来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其档案内容不仅记录着监督对象的实际情况,还含有环境卫生监督工作人员在实际监督工作中的工作情况以及行政处罚,其记录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并且工作量相对较大。因此,在进行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档案资料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管理损失,增加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的管理成本。另外,在档案管理中要保证档案记录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记录内容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与核实方可入档。

2、不断提高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环境卫生监督部门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1)环境卫生监督部门要严格选择档案管理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的从业门槛,大量引进专业素养和综合知识素养较强的管理人员,满足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细致性和严谨性以及规范性的工作特点和工作要求。(2)档案管理人员要具有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一定的职业精神和道德素质,致力于实现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最后,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现代化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更加具有效率性和规范性,同时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评估,树立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人员正确的服务意识和管理的意识,并在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从而提高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的管理水平。(3)环境卫生监督部门要培养管理人员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形成。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对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创新理念与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实践能力。让档案管理人员在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而提高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完善环境卫生监督体系。

3、不断提高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环境卫生监督的范围和覆盖面迅速扩大,需要监督检测的单位和项目也逐渐增多。环境卫生监督工作要借助档案管理的力量理清环境卫生监督工作的内容和发展方向,提高环境卫生监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出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的作用,不断提高其社会效益。

结束语

随着工业化发展,人们生存的环境不断发生改变,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情况进一步加剧,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加强环境卫生监督工作,而加强环境卫生监督档案的管理是提高环境卫生监督效率的重要途径,所以对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战赛等.环境相关卫生监督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5)

第3篇

一、创建范围

2016年全县9个乡镇,名单附后。

二、申报创建时间

根据全市村镇建设档案室创建计划目标,我县9个乡镇今年内要全部完成村镇档案室创建工作,并于10月份前申报创建验收时间。

三、申报认定程序

申报工作由属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组织实施,申报材料报市城建档案管理处,由市城建档案管理处推荐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设档案办公室进行认定,最后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文并授牌。申报“省级特级”村镇建设档案室的认定,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档案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申报“省一级”及以下级别的村镇建设档案室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托市城建档案管理处组织实施。对于成功创成“省特级村镇档案室”和“省一级村镇档案室”的乡镇,市住建局将通过以奖代补形式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四、工作要求

(一)制定方案,推进创建工作。县住建局和新农办将督促各相关乡镇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建领导小组,落实具体工作人员,确保创建村镇建设档案室各项工作尽快启动、迅速推进、如期完成。在计划安排上,要细化分解工作进度,精心编制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创建时序。各相关乡镇要明确一名创建村镇建设档案室联络员,负责定期上报创建进展情况。

(二)成立机构,加强资金争取。各相关乡镇要以创建村镇建设档案室目标管理工作为依托,扎实推进村镇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要细化工作方案,落实专项资金,保障档案库房,购置相关设备,配备专职人员,确保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第4篇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34-01

基层卫生院的档案工作是一项不易引起重视的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实际工作的需要,档案工作已逐步引起关注,要管理好档案也不是一件易容的事,笔都试图在此方面作点探讨。

1 引言

基层卫生院档案工作对卫生院的发展,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多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卫生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卫生院的档案形成于卫生院的卫生管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管理、行政人事管理等活动,在这些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字、图表、照片等,具有保存和科研价值,这些资料的管理不仅涉及到卫生院的历史发展,更关系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以便切实为广大群众服务,档案工作就能为我们的工作计划、决策、管理等方面提供可靠的真实依据,因此,加强档案工作在基层卫生院的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规范化档案管理的作用

2.1 规范化档案管理在卫生院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资料的规范化管理能衡量一个医院的管理和学术水平,规范化的卫生院必然有规范化的档案管理。

2.2 档案工作在卫生院的实际工作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能直接服务于医疗服务及其公共卫生的工作,为工作的质量评判提供最可靠的依据。

2.3 设备管理,医院的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包括各项仪器的性能、图纸、使用记录以及维修记录等,能保证医疗设备的有效利用。

3 科学分类及保存

要管理好档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分类方案,方案必须包括卫生院的各项工作,分类清楚,每项工作资料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类存放,以便查阅使用。

3.1分类方案 以最基层的卫生院为基准,分类要全面,也得条理清晰,便于查找,笔者认为卫生院的分类一级类目分为:行政类、医疗服务类、公共卫生类、科技类。

二级类目为:

行政类:(1)行政管理,(2)人事管理;

医疗服务类:(1)医疗服务(2)药品管理;(3)病案管理

公共卫生院类:(1)疾病控制 (2)妇幼保健

科技类:(1)专业技术人员个档 (2)仪器设备档案

(3)基建档案;

3.2 保管期限

根椐资料的重要成度,一般就是按类来确定其保存期限,不妨以本单位形成的材料确定为永久,上级的按其保存价值确定为10年、30年、永久。

3.3 按以上方案形成一个类目表,每年将每份资料严格按类目表归档保存.

4 建全组织、完善制度

4.1 要管理好每项工作必须有建全的组织,确立档案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并且能保证有专职的档案管理员,以往基层卫生院的资料管理是以办公室工作人员自行保管,缺乏系统管理,没有分类,查询困难,遗失的资料较多,有了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就可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能有人规范管理,大大地提高了档案的完整性和利用率,方便了工作。

4.2 建全档案的收集,归档、借阅等制度,要管理好档案必须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按制度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借阅工作,使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行,管理有序,切实为我们的每位服务对象服务。

4.3 管理力度,档案按以往的理念是可有可无的事,领导要投入人力、财力来建立此项工作,往往就是“考虑考虑”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工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本着对工作负责,对子孙负责,必须加强档案管理的力度,切实管理好每份资料,使其造福于我们的每位服务对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档案;档案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作为教学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反映教学过程的系统而完整的历史资料,是日后进行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的基础资料,也是日后研究和处理问题的原始凭证。因此,加强教学档案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充分开发教学档案信息,对于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新的教育理念使高等院校在学科领域建设、办学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色。作为高校中心工作的教学环节,也随着教学形式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而趋于复杂化。这就使教学档案的种类不断增加,档案内容也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也给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教学档案的内容

1、综合类

主要包括省、院级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材料;学院有关教学、教务工作给上级主管机关的汇报、请示及批复;教学工作的计划、总结;分院、部、室部门职责、岗位责任制、机构改革材料;教务处召开的教学工作会议文件材料;各级优秀教学成果评奖办法、获奖名单;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申报与评审材料,教学改革立项、检查、成果材料;关于教学检查、评估的文件材料及报告;教学工作简报等。

2、师资建设类

主要包括教师培养规划;教师培养年度计划;岗前培训情况;师资情况统计表;教师奖励情况统计表;教师讲课比赛管理办法;教师讲课评分标准;讲课比赛评分标准;历届讲课比赛文件;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培训工作记录等。

3、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类

主要包括优秀课(院、省、国家级)、精品课建设;有关专业设置、调整专业名称及学制的报告及批复;新增专业申报材料及上级批复;专业建设相关材料;有关专业评估办法、自评报告、评估结论;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学校历次制、修订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各级优秀课程有关文件材料(申报、评审、认定);学校关于课程建设规划及有关材料等。

4、学籍管理类

主要包括各单项学科竞赛条例、办法及参赛获奖者名单;课程成绩登记表;学生成绩总表等。

5、教学管理类

主要包括教学实习、实训、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的大纲、计划、总结及指导书等相关材料(实习报告、课程设计说明书、图纸);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教学日历;校历表;教学任务书、开课目录、课程表;典型教案、重要备课记录;教师任课安排;各学期考试安排、考试总结;毕业设计(论文)有关规定;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计划、总结及相关资料(开题报告、论文、任务书、设计说明书、图纸(工)、成绩评定、成绩单等);教师工作量核算、登记材料;教室、实验室管理制度文件;教学检查文件、记录、总结;有关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文件及总结;有关建立试题库的材料;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试卷等。

6、学位管理类

主要包括上级有关学位工作文件材料;本院学位评定条例、办法、工作总结;学位委员会会议记录、决定;学位委员会授予学位底册等。

7、教材类

主要包括省、院级关于教材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编写教材计划;各专业征订教材的情况;自编、参编、主编教材,教学指导书、习题集的情况;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目录及报批材料等。

二、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办法》的出台,各高校在档案法规制度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目前各高校档案管理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教学工作的文件及其管理,档案及其管理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统一的监督指导和协调合作,出现了文件的形成及其归档的脱节;学校每学期的教学工作会议没有进行规范的会议纪要;教研室有青年教师培养部署,却没有培养规划和总结;(2)各职能部门档案记录不一致、不精确。

例如学生考试或纪律违纪、学生参加党课取得证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效果、学生转学、转专业、休退学等变动情况的记载存在着各部门之间记录不一致、不及时的现象;(3)从档案建立上来看,有些高校没有建立规范的部门归档、立卷制度,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收集及归档工作,每到年底要求归档立卷时,才临时安排非专职人员搞突击应付。

2、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目前,各高校档案管理员,尤其是各分院及部门的档案管理员素质普遍不高,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具体表现有:档案部门常是一些老同志,很多都是没有受过正规的档案专业学习,半路出家,对业务工作不熟悉,总是边学边干;一些档案管理员学历低下,文化程度不高,很多分院及部门竟然用工人编制人员管理档案,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对归档文件及其价值缺乏应有的鉴别能力,使档案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存在很大的不严肃性、随意性;还有些分院的档案工作是由各院的任课老师兼任,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这些兼职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教学、科研、人事、办公室等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也没有机会接受专门的档案管理业务及培训,无法实现教学档案的优化管理,更谈不上工作热情。

3、档案信息内容开发不足,档案的管理效率不高

当前,许多高校存在信息内容开发不足的问题。各分院之间教学档案的管理相互封闭,各自为政,无法互相借鉴与交流。尽管有很多高等院校加大了教学档案管理的力度,但是仍然有些问题很突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这就对我们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三、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1、规范和完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高校不仅要制定、完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还要明确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使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有强烈的责任心,更好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工作制度的建立要由学院分管的院长负责组织,由学院档案办公室负责拟定,以便更好地体现档案工作的科学性与专业性。通过其制度的执行,规范高校教学档案具体工作行为,使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真正步入制度化、轨道化、正规化。

2、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等院校是高学历人才集中的地方,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少数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中出现了学历低、专业水平差的问题,这就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就要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这里所说的思想素质不光是指其政治立场要坚定,还必须要求其对本职工作有认真负责的态度。高校教学档案不得随意去改动,例如学生各科、各学年考试成绩;学院对在职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结果等。作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更要有爱岗敬业、对工作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其次,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对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专业素质比较弱的问题,各分院应当做好其再教育的工作,例如通过各种进修、脱产或非脱产上研究生班,当然也可以通过自身学习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以便能更快地适应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要求。

3、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水准,建立多功能型综合档案馆

随着现代科技的前进和发展,构建多元的档案资源管理框架,建设全民化档案馆将会是以后综合档案馆的发展趋势。复合型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发展的延伸与继续,是传统型档案馆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与其发展的数字化档案馆融合而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复合型档案馆模式融合传统型档案馆与数字化档案馆于一体,是档案馆的必然趋势与选择。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从归档立卷方面,存在着很多档案难以及时接收归档的情况。档案资料如果不能够归档及时,信息能力不强,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档案馆的作用。而复合型档案馆的建立,则是使现有的综合档案馆强化更有效的途径。综合档案馆的强化会使其功能强化,能够进行统一管理、避免重复的目的,符合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建立复合型档案馆,不仅能够将高校教学档案作为重点进行归档,还应该将其它各种与教学档案有关的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使档案之间形成一个体系,提高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水准与效率。所以,高校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方法与制度的创新,建立一个以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主体,以纸质档案为辅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

总之,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应适应时代需求。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最新管理手段,使教务工作切实为高校教育提供高质量服务,使教学档案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跃.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青海师专学报,2004(1).

第6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保证了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树立优质的服务意识,对档案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申报材料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自从教育中心成立以来,原单位的职能扩大,职能处室增多,需要归档的材料猛增、中心成立以后,新成立的档案工作机构中,有不少人员从来没接触过档案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所有兼职档案人员能够以大局出发,在繁忙的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中心的整体档案工作,严格执行中心的档案工作计划,在编排盒号的程序中,从未因一人影响整个中心档案工作的进程,具体材料请详见:

在区、局档案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教育中心的档案工作在以往成绩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在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上,在档案利用率扩大上,在档案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加强投入上,在档案员的培训上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现申报2004年度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一.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保证了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自从教育中心成立以来,原单位的职能扩大,职能处室增多,需要归档的材料猛增。中心领导及时调配人员,成立了以1名综合档案员、14名兼职档案员为主的档案管理机构。并积极鼓励、支持档案人员参加区档案局组织的各项专业培训。其中综合档案员还参加了上岗证的培训且取得了上岗资格证书。对于合并后的档案工作,中心分管领导多次与区档案局领导协商,重新确立了《教育中心档案分类试行方案》、《教育中心编研工作实施方案》、《教育中心2004年档案工作试行方案》。并牵头召开了中心档案工作会议。组织档案人员学习了《归档文件整理标准》,分析了当前中心档案工作的形势,布置了《2004年档案工作的计划》。在工作中,不论中心的资金多么紧张,保证为档案人员订阅档案杂志,对档案工作使用设备及装具的购买也从来都是大力支持。为了促进中心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进程,中心领导还专门为档案室配备了两台专用电脑、一台复印机、一台激光打印机;考虑到现在中心两院办公的不便,还特意购买了两套《今易》档案管理软件。

二.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中心成立以后,新成立的档案工作机构中,有不少人员从来没接触过档案工作。而且随着天津市档案工作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又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法规、制度及实施方案,这就要求全体档案人员紧跟形势,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此,我单位坚持从两个渠道对档案人员进行培训。一是积极组织档案人员参加区档案局组织的所有培训,让档案人员不断获取新的档案工作相关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二是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我单位的学习计划,定期组织档案人员学习。先后学习了《归档文件整理标准》、《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机关文件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2004年档案工作要点》、《教育局档案工作制度、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分类编号方案》等等材料,同时还对所有档案人员进行了使用《今易》软件的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提高了所有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保证了入库档案的质量,为档案的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树立优质的服务意识。

在日常的工作中,所有兼职档案人员能够以大局出发,在繁忙的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中心的整体档案工作,严格执行中心的档案工作计划,在编排盒号的程序中,从未因一人影响整个中心档案工作的进程。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全体档案人员从一开始就树立了“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工作中,每位档案人员都能做到忠于职守、积极认真、一丝不苟、任劳任怨。随着中心职能的扩大,档案室的服务范围已经扩展到全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对于各种档案材料的查阅,我们的档案人员从来都是做热情、周到、准确、快捷。因此,受到了全区各校的好评。

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学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是在学校及教师在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载体等材料。它能够完整、准确、真实、系统地反映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直接为教学活动服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档案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1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1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中职学校教学档案归档范围应包括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综合类。主要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学校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专业设置方面的规定和办法,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及名种会议记录等。

(2)规章制度类。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等。

(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类。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建设、教案、试题库、教学实习、实习实训基地、毕业实习、教学质量检查、教师考核和教学质量测评等材料。

(4)学科、专业与实验室建设类。包括专业设置、学科设置及实验室建设的材料,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的申报论证,评估及建设方面的材料以及申报国家重点学校的实验室论证、申报和审批材料、总结等建设性材料。

(5)学生学籍类材料。包括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籍变更、学习成绩、教育实习、实验实训实习材料及成绩、学生奖惩材料,学生入团、入党情况,学生参加各种大赛的情况,毕业生材料等。

(6)教材类。包括各专业征订教材的情况;自编、参编、主编教材的情况;优秀教材的比例、自编教材的比例、各科习题集、实验报告及实习实训指导书等。

(7)招生就业类。包括招生宣传材料和招生申报计划、上级主管部门的材料、新生录取材料、报到生的比例、年度招生的总结材料;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情况反馈等材料。

1.2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

(1)来源渠道多、涉及面广泛。

教学档案来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也包括上级各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指令、规定及条例等。教学档案既涉及到上级有关部门,也涉及本单位的教研室、实验室、实训基地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等;人员涉及到各级领导干部、教师、教辅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等。

(2)形式多样。

由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记录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只有档案原始资料的多样性,才能如实反映多样性教学活动的面貌,才更具有档案的作用和价值。数学档案原始资料应包括纸质的、图片、音像、电子稿、光盘等。

(3)专业性强。

除普发的一般性文件外,教学内容是由名个不同学科、专业组成的。不同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不同的方案,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设置不同的课程,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实现不同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教学工作不同,显示出不同专业各学科的差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2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档案材料的重视不够,没有普及教学档案管理意识

大部分基层管理人员、教师到学校领导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学校重视教学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但对教学档案的管理投入欠缺,如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投入不够。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授课计划、教案等相关文字材料、图片资料、证书文件等不能主动上交存档。造成档案材料采集困难。

2.2缺乏正规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没有系统的管理。导致档案管理混乱

中职学校都存在档案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对各部门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正规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管理人员和教师大多忙干日常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散存于他们个人手中,导致教学材料不齐全、不完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来学校进行教学评估时,为了补充档案材料的缺口,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补全档案,这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使得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失去了档案的真正意义。因为没有系统的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政,为了自身利用的方便将一些重要的文件的和材料自行保管,不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导致材料损坏或丢失而无法查找。

3加强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3.1系统管理,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学档案的建设,要把教学档案工作提到学校党政领导的工作议事日程中去,把档案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增加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及时研究和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突出教学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调整档案工作的机构设置,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设置综合档案室,由一名校长负责统一管理全校档案工作。各管理部门就建立档案分室。教学档案分为校、教务科、教研室三级管理,校办为一级管理,教务科为二级管理,教研室与实验室为三级管理各部门要有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教务科档案管理由教务千事兼管,教研室与实验室档案管理由主任兼管。档案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本部门、本系统的教学文件,并按期向学校综合档案室移交档案。

3.2明确责任,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不只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全体人员的共同责任。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措施。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指导和落实,加大管理力度。

3.3组织检查,增强档案管理责任

第8篇

关键词: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理论探索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信息资源的总量不断增多,流通也更加频繁。因此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准确变得尤为重要,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也应运而生,需要企业将多元化的信息技术融入到档案管理的应用中,进而提升信息的存储及提取速度,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档案管理涉及到社会工作的各行各业,随着社会容量的不断增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新的形式下,应探索高效快速的档案管理办法,以便适应不断更新进步的企业发展,从而方便内部工作及外部服务的开展。

1探讨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从知识服务应用现状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探究知识服务理念前,需要对其应用现状进行细致了解,主要采取的方式是针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性质,采取不同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统计,从而总结出相关政策对档案管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知识服务理论应用状况及效果的了解,能够发现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针对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进而制定永久性发展计划。

1.2从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

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将企业的资料及员工的资料进行整理,而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整理方式提升企业的运转效率,从而提升企业发展机会。从现代化角度分析企业的档案管理,就是要求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信息化、及科学化,并且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求,方便快捷的为企业经营运转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就能够发挥其优势,促进企业逐渐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进而提升社会地位及社会竞争力。

2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理论探索的要求

2.1知识模型的应用。

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相比,知识服务管理模式应用性更强,更趋近与人性化理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注重对档案知识的积累,以及对档案知识内容的评价,并以具体的评价结果为依据,确定档案信息内容的价值属性,形成全新的知识信息模型,进而围绕档案信息的核心,制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达到现代社会用户的需求标准。

2.2档案意识的培养。

档案信息资源不仅是支撑企业业务活动的基本,同时也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最佳手段,为了进一步推进基于知识服务理念下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应用,就应该从最基本的层面入手,提高企业人员的档案意识,让企业人员意识到档案资源管理与利用的重要性,形成档案信息分析与吸收的工作习惯,从而改变档案信息显性化的特点,将重要信息与员工思维融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企业发展隐性力量。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档案资源信息集成的完整性。

3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知识编码以及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两个方面,只有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才会使得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具有实际的意义。

3.1知识编码。

知识编码就是指利用精确的表现形式来实现对知识的展示与共享,最终达到使得双方都受益的交流与沟通的目的。这种理论依据实现了对知识的不断的创新与改革,使得知识的发展逐渐的显性化,还有就是促使了知识的结构的有序化的形成。可以说,知识编码实际上就是为档案管理建立了一个知识的平台,将各种与客户有关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与整理,这样就会方便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他们可以直接进行经验的总结,为企业的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力、有序的指引,为企业的策划部门的方案的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

3.2人性化服务。

人性化的服务作为基于知识档案管理的另一个理论支撑,其实质就是要以客户为服务的宗旨,就是要为客户提供客户需要的各项服务。使得顾客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服务,然后顾客就会对于企业的服务形成自己的评价,最终使得企业获得无限的经济利益,提高企业的在经济上的收益。另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而言,人性化的服务是除了人才竞争之外的最重要的发展的因素了,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的发展的话,就要不断的提高其自身的人性化服务的水平。

4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理论探索的策略

4.1现代化技术的引用。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基于知识服务观下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在推进知识价值化应用理念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引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编码理论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高效性、便捷性的特点,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信息整合与分析的速度,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其次以档案信息资源为中心,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确保数据信息传播接口的统一性,加强企业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在不需要考虑档案资源信息创造者的情况下,赋予企业员工自有调动相关知识的权利,进而从根本上营造出知识服务的氛围。最后再次基础上加大对档案资源信息分析的力度,鼓励员工进行独立式的交流,让资源信息创造者与资源信息传播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档案信息大范围传播与应用的状态,继而让企业每个部门都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与时展需求一致的数据化信息。

4.2知识价值的追求。

企业发展档案信息资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隐性资产,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提取,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理念的深度渗透,还能加快企业知识服务管理模式的落实速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达到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就应该对企业档案资源信息价值进行深度的追求,对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功效规律进行研究,吸取现代社会新观点,从而实现对企业档案资源的有效控制。新的知识结构的转变使得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途径,利用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来提升自身的运转效率,因此基于知识经济的档案管理模式逐渐被企业所喜爱,并且在推进的过程中积极利用档案信息,融合多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手段,进而实现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及快速流通。

参考文献

[1]李凤艳.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索[J].办公室业务•管理与实践经纬,2013(10):162.

第9篇

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信息互通、方便管理决策、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但目前管理工作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健全台账,规范管理;改进服务,注重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

计划生育档案;档案管理;规范化;管理制度;资金投入

为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确保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是必要的。但目前在管理工作中,一些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偏低,制约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一、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意义

采取相应措施,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必须重视和关注的内容,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实现信息互通。规范档案管理,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和利用者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为档案资料查阅和利用创造便利。通过对档案信息的记录、采集和查阅,可以对计划生育档案的政策法规、生育指标、生育措施、优惠政策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进而有效解答人民群众遇到的疑惑和困难,促进信息有效交流和沟通。

(二)有利于方便管理决策。计划生育档案记录计划生育档案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采取措施促进档案管理规范化,有利于管理部门在作出相关决策时,具有可靠的参考资料和依据。在制定计划生育决策时,通过查阅各项历史资料和记录,进行对比和分析,然后结合当前计划生育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不仅提高决策水平,还能推动计划生育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促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规范化,建立并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能对流动人口的数量和方向进行准确把握,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婚育情况,了解不同地区计划生育执行效果和人口流动情况。并且还可以实现信息交流与互动,构建计划生育信息交流平台,防止工作疏漏,促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

由于相关制度没有严格落实,一些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制约档案管理水平提升,存在的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制度缺失。一些单位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人员职责不明确,制约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下去。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难以有效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不完善,难以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制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投入不足。相关单位将工作重心放在其他方面,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由于资金缺失,计算机、扫描设备等投入不够,忽视设备更新和完善。管理人员培训的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制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三)管理不当。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淡薄,管理台账不完善,没有严格执行管理规范措施。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不足,管理流程不规范,难以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

三、新形势下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路径

为弥补存在的不足,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一)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职责,推动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并严格落实责任制,让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措施,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建立完善的管理人员培训制度,落实奖惩激励机制,让管理人员努力开展工作,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

(二)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合理安排档案管理预算,满足各项工作需要。资金投入用于管理人员工资、管理人员培训、计算机和扫描设备的购买和更新等。要加大资金投入,满足档案管理的资金需要,为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提供资金支持。重视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使其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三)健全台账,规范管理。根据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健全完善的制度措施,有效规范档案管理。在建立健全本单位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严格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推动档案管理规范化。另外还要建立并完善本单位的档案卷宗目录、全引目录、归档文件目录、查询借阅登记簿、利用登记簿等。建立计划生育档案安全检查、档案库存温度和湿度记录簿,有效规范和引导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四)改进服务,注重利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改进服务,为档案资料使用人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提高人们的满意度。构建完善的管理服务系统和信息平台,方便档案资料查阅。注重对计划生育档案资料的查阅和利用,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汇编。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便捷服务,让利用人员能够高效、便捷、迅速使用所需要的档案资源,最大限度挖掘档案的利用价值,为计划生育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四、结语

总之,推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管理人员,应该明确不足,健全并落实各项制度措施,增加资金投入,注重档案资源利用和开发。从而有效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为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作者:潘之柱 单位:菏泽市巨野县卫计局

【参考文献】

[1]张永和.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工作的科学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9(26):163-164.

[2]武丽荣.人口与计划生育档案规范化管理途径[J].兰台世界,2014(6):67.

第10篇

论文摘要:基层事业单位的基建档案,存在职责不明、保存不妥的现象,造成了不良后果和损失,因此,加强基层事业单位基建档案管理,要在组织领导、建章立制、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做到领导重视、相关人员通力协作、及时收集、按时归档、严格交接,推动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基建档案是指在基建管理和基建工程项目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它既是建设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又是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也是单位维权的凭证和依据。基建档案具有内容的单一性、载体的多样性、形式的特殊性等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基建档案的内容、形式、载体等属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以基建工程项目为中心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具有全面化、精确化、系统化的成套性和现实性、专业性要求,而一个完整的基建工程项目要经过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要经过主管机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好多部门,给收集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就此对基建档案管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加强领导,建立档案组织

抓好基建档案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以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可靠的保障,用规范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内"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基建档案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工程条款,将基建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建设项目开始,就积极介入。

2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编制分类方案和规则

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基建档案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如它所包括基本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档案、基本建设施工档案和以竣工图为核心的工程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基建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基建档案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基建档案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这样就可以在组织基建档案的过程中给相关人员提供标准,增加基建档案资料整理的可操作性。

资料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工程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建部门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性文件、基础性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工程管理文件、施工竣工验收及文件、基建财务文件、监理文件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建竣工归档工作。

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基建工程档案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基建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做到工程进度到哪个阶段,档案收集和管理工作跟踪到哪个阶段。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基建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对基建文件材料的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工程项目组卷,使档案资料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

一个单位基建档案管理的好坏,不仅与本单位的档案规章制度健全与否、主管档案的领导的思想观念、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更与档案资料的组织者对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基建档案作为科技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务于今天,有利于未来,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提供素材,针对某些领导和技术人员档案意识薄弱、档案管理人员与负责基建人员工作不协调、缺乏基建方面专职人才、施工企业一般比较重视工程质量和进度等现状,一是要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加强对基建管理部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项目设计及建设施工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将基建档案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工程条款,将基建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引起参建单位的足够重视,自项目建设开始,应该组织其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办法,强化岗前培训,要求做到统一的要求、标准与格式,严把档案质量关,要求做到技监与基建档案同步进行、工程建设与档案材料的积累、整编、审定同步进行,系统掌握项目开工前、项目进行过程中、项目竣工后档案工作的不同点与侧重点,既瞻前顾后,又紧抓过程;二是要组织本单位档案人员及其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档案法》及国家关于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办法,在各部门间形成档案共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做到主动出击、提前拟定计划,实行跟踪收集、动态收集、严把质量,同时要求档案人员,要根据工程进度,紧密与参建单位的经理、施工人员等联系,争取配合,做到边施工、边检查、边记录、边收集资料。

第11篇

关键词:电气安装工程;技术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165-01

1 引言

本文根据技术管理的内容并结合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施工基础工作的技术管理指标(施工技术责任、档案管理制度)、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指标(施工组织设计、技术培训管理)、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指标(施工方案、图纸会屯、技术交底、施工进度、施工记求、工程变更管理)、技术管理的实施与革新指标(技术档案管理创新、技术革新)。该指标体系是对项目技术管理进行评价的基础。

2 施工基础工作的技术管理指标

(1)施工技术责任。施工技术责任是施工基础工作中的技术管理,它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一般情况下,项目在实施前都会建立技术责任制,保证各技术岗位都有技术负责人,防止和杜绝施工中责任不清或无人负责现象看,以确保技术管理工作和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1]。(2)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是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来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资料进行管理。这里的档案主要指施工技术档案,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项目施工过程、工程的实体状况和工程的质量。另外,它不断地总结和积累与项目实施相关的经验,为工程以后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对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有重大的意义。

3 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指标

(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施工的总体指导文件,在技术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文件和规范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2)技术培训管理。技术培训管理也是项目技术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技术培训是对施工人员进行的知识和技术的补充和拓展,以提高员工的基本技能、基础理论水平(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管理意识)和创新能力。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课以推动其技术技能的进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实现项目的科学管理,培育竞争优势以赢得在行业中的竞争。管理者应对其员工进行周期性的技术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允许上岗操作,并将考核的结果作为其工作晋升的依据。

4 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指标

(1)施工方案。在施工前,项目管理者应慎重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对整个工程能否顺利完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进行方案选择时,项目管理者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有关的设计文件和投标方案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方案。(2)图纸会审。图纸会审是让施工人员及相关人员领会设计图的内容、明确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找出图纸中的缺陷和不合理的部分,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避免造成技术事故和经济上的浪费。图纸会审是项目施工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图纸会审必须有组织、有领导和有步骤地进行,未经会审的施工图纸禁止用于施工。(3)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项目施工前的重要步骤。施工技术交底是使管理人员了解工程项目的概况、技术措施、质量方针、总体计划和采用的重大措施;使施工人员了解工程项目施工的内容和特点、施工目的、施工过程、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安全措施、施工环保措施节约措施以及施工工期要求等[2]。(4)施工进度。施工进度确定了项目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时间,它将施工中的各项工作组织成一个整体。施工进度是施工方案在施工速度上的反映,是指导材料使用进度、成品半成品的生产进度、施工准备进度和各类图表的主要依据。(5)施工记录。施工记录是对施工过祝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详细的记录,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证据和以后借鉴的资料依据。一般情况下,整个工程项目在工程开工时就建立施工日记和施工记录制度,以技术负责人为中心,全体技术人员参与,按单位工程分e记录。每人每天都有自己的施工日志,一直到项目的最终完成。

5 技术管理的实施与革新指标

(1)技术档案管理创新。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技术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项目档案管理的需求。我们应积极引进和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做好相关工作的记录工作,为施工的进行做好后盾。这将会大大提高档案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目总体的效率水平。(2)技术革新。技术革新是指推广和应用新工艺技术、新设备工具和新材料,对传统的施工工艺和方法进行改革,对施工设备工具进行改进,对原材料的采用进行优化并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对重大技术改进方案和新技术的应用方案进行研究论证,从而不断的提高项目的施工水平和施工效益。

6 结语

在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从实现工程功能的角度看,技术管理是最关键的步骤。只有对技术把住关,设备才不会有问题,才能够保证实现变电站的价值,产生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档案管理;工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的不断加入,也出现了不少质量问题,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工程质量是所有建筑企业应该放在首位的要素。而工程档案能否真实地记载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是否值得人们信赖,也关系着企业的信誉以及收益。一个合格的工程档案还可以在使用后的管理和维修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一个完备详尽的工程档案就是一项工程的成长记录,也是一份良心的见证。

1.工程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概述和关系

1.1工程档案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概述

通常所说的工程档案管理是指研究档案的内容是否可靠,分析档案的信息,以总结工程进程;还有就是搜集并整理文件,建立相关的鉴定方案,统计相关数据,最后存档保管。二项目管理当然就是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宏观控制,通过临时组建一个组织机构,针对特定的工程项目进行有计划的组织领导,掌控整个工程活动的全过程,以便进行及时进行动态指导。

1.2工程档案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关系

在一个工程中,我们可以认为档案管理就是一个项目,对它进行有规划的、系统的管理。工程档案的建立时间就是工程开工的的时间,也就是此时开始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因此可以这样说,工程档案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工程建设之中。只有二者之间有机配合,才能达到整个工程的预期目标。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管理规划,并且定期进行整理分析,以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同时也可以提高工程档案的管理水平。

2. 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工程档案管理机制有问题

主要就是现在运行的工程档案管理机制已经落伍,不符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代在发展,而工程档案管理机制却没有创新,必然导致管理模式的落后。没有及时建立档案管理的新的网络体系和办事机构,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在新时代的工程建设中的新内涵,不能将档案管理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同步到工程建设进度,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日程工作法案中去。目前,工程档案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有些分工还不够明确,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局面。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中应该对档案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做出详细的说明和规定,但是这些内容在现行的制度中未曾体现,而大部分的单位也只是冷眼旁观,不能用具体行动来进行体制的创新,以致领导和岗位责任制度得不到落实。

没有大力推行相关的规章制度,缺乏相应的业务指导。

2.2工程档案的质量不过关

有些工程资料由于没有及时收集和整理,导致部分资料缺失,不能完整地存档,有好多单位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特别是有关施工管理的相关文件和质量验收时的签证资料。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主要是档案更新跟不上工程建设的脚步,呈现在书面上就是在合同上没有注明对工程档案方面相关要求,还有一方面就是在工程建设中偶尔也会出现施工或者监理等一些单位没有遵从工程建设的计划书,擅自推进工程进程,但是也没载入工程档案文件中,导致档案资料的缺失。有时候一些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资料不完整或者不清晰,而施工单位为了省事,也不去探个究竟,就按照原始的资料进行档案整理,最后造成档案资料的不规范。有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水平较低,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精准,以致资料的书写不规格,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不注重细节等都会造成质量问题。有一些监理不负责任,现场工作不充足,造成原始的资料不准确,还有就是他们没有尽职尽责,而对一些失误问题不予理会,有些建立甚至收受贿赂而对一些人员缺席问题视若无睹,造成档案资料管理方面出现漏洞。

2.3工程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

一些有经验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其对工作的熟悉度会很少犯错误。但是某一个工程项目的工程队伍往往是临时组建的,由于时间问题,施工单位为了方便,同时也是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会临时找来一些没有经验或者水平较低的人员来进行档案管理,随意配备档案管理群体。因为管理上的不科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过关就上岗,这样就造成了档案管理过于随意,给档案日后的使用带来困难。大部分企业不会重视档案部门,就会忽视档案管理部门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福问题,导致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员的流失,使档案管理群体越来越弱,而且对档案的继续整理也是不利的。

3.加强档案管理的对策

3.1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业也在蓬勃发展,过去的档案管理方案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变化的速度了,应该建立一整套的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体系,专门成立一个档案管理的领导小组,改善现有管理模式,进行分系统、分阶段、分类别的方法来管理档案,使其更加规范化。达到员工各司其职,制度完善合理,机构有效运作,监督作用强化。同时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严格考核参建部门,绝不放过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项目法人切实起到监督的作用,使档案管理真正深入到工程建设中的每一个环节,促使工程质量的提高。档案中记录着工程建设的相关资料,在验收施工单位的归档文件时,要仔细检查档案的完整度及准确度。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档案的构建,仔细对档案资料进行验收。档案资料的验收是工程竣工验收之前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个工程完成之前都要检验它的档案资料是否完备,这也是检验工程质量的一个参考标准。

3.2档案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监督管理职能,不定期的进行突击检查,形成一个完善的检查体系,并制定相关的惩处制度,将每次检查的结果记录在案,这样有助于企业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度,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构建专项的档案验收机构,严格检查档案资料是否真实、完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明确合理的档案管理办法,其中要详尽的记载个部门的职能以及档案权益保护方案,有利于档案功能的充分发挥。

3.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在挑选档案管理人员时,要严把质量关,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以免有人滥竽充数。同时上岗后也不要放松警惕,定期的进行考试,有助于员工更加尽职尽责。还要开展档案业务培训,进行档案业务知识教育,可以联合其他公司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促进员工间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可以以座谈的形式或者上门培训的方法,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教授的内容可以是有关政策法规的,也可以是档案专业知识相关的,企业可以因材施教,视公司情况而定。使档案管理实现自动化、规范化、现代化、标准化,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结语

工程档案是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真实记录,但是现在工程档案的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的改革创新。创建新的档案管理模式,树立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创建齐全的档案管理体制,以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