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业实践情况

专业实践情况

时间:2023-06-02 09:22: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业实践情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专业实践情况

第1篇

经调查,全县确立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村70个,占行政村数的25.6%,其中蔬菜专业村24个,水果专业村26个,干果专业村10个,养殖专业村4个,其他6个。“一村一品”村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户数达36430户,占全县农业户数的7.4%,从事“一村一品”生产的农民获得的纯收入占年人均纯收入的95%以上。70个专业村中建立主导产业合作社53个,入社户数1358户,其中注册户数616户。项目实施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41个,是村委会的29个。2011年度“一村一品”专业村中实施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占比率29%,2012年度所占比例78%,2013年所占比例62%,近两年呈上升趋势。

目前,综观全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区域特色明显。各乡村充分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成立主导产业合作社。

二是特色基地扩大。在“一村一品”工程的推动下,全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着力建成了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

三是龙头带动增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靠拢、向主导产业靠近、向规模经营推进,带动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同时,“一村一品”工程的推进又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丰富的优质农产品保障。

四是科技作用突出。在“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的成长过程中,十分注重把传统资源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效嫁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应用,着力加快良种良法推广步伐,大力推广对增产增收提升品质作用明显的农业实用技术。在目标上,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在方法上,采用政府支持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有效提高了农业科技贡献率。

五是市场辐射拓宽。完善的市场体系极大地方便了农民进入市场,有效地推进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以创新的理念抓农业发展,实施农民致富系统工程。在实践中,我们依托各地资源优势,根据形势发展和时代特点,坚持以系统的办法抓工作推进,以工程的形式抓重点突破,大力引导乡、村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从而为“一村一品”致富工程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拓宽了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和领域,创新了“三农”工作的有效载体,全方位、多层面地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增收难的问题,使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大为改善,确保了近年来全县农民增收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以务实的举措抓关键环节,务求在关节点上求得突破。实施“一村一品”致富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运用辩证的思维,抓住工作的主要矛盾,找准症结,切中要害,坚持重点抓、抓重点,集中在“关节点”上求突破,使工作产生“纲举目张”的效果。在实践中主要是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坚持示范启动。二是培育合作组织。三是培植龙头企业。四是推广良种良法。

(三)以开拓的精神抓实际运作,切实提高操作能力和工作效果。“思路决定出路,运作决定效果”,要加快“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必须做到新思路与巧运作相结合。在推进“一村一品”工程中,我们紧扣四点:一是坚持用市场的手段抓最佳效益。二是用工程的方式抓重点突破。三是用改革的办法抓机制激活。四是用超前的意识抓本地人才的培养。

(四)以超常的力度抓总体推进,确保“一村一品”工程取得成效。在传统农业、常规农业向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迈进的关键阶段,十分注重把握和处理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发展的关系问题。努力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存在问题

一是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许多群众惧怕风险,存在求稳心理,思想不够解放,参与“一村一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基层干部观念陈旧,怕担责任,对当地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重视挖掘不够,对发展“一村一品”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的关联度认识不清,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千家万户的农民没有完全融入一村一品建设的整体,导致部分村的一村一品建设规模小、知名度不高、商品率低,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健康发展。

二是主导产业规模小,区域布局分散。一村一品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很低,突出表现为“散、小、短、杂”。

三是标准化程度低,高新技术含量不高。一村一品发展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农民群众的质量品牌意识还不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提高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和必然选择。

四、下步工作打算和对策措施

下一步,将大力宣传、积极培育,引导帮助农民组建成立符合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尽快担负起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组织载体和项目实施主体的重任。

我县近年来“一村一品”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县市相比,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一村一品”工程作为贯彻落实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的“抓手”工程,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下一步,我县将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学习模式经验;抓能人、建基地、带动模式推广;引资金、引技术、提升模式档次;扶龙头、建中介、壮大模式产业”的方式,深入推进“一村一品”经济活动的开展,并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在“六抓”上着力。

一是抓“块状经济”的示范带动。继续加大主导产业的培植力度,使原来一村一品、一乡一色的特色产品优势,转变为几村一品、几乡一色的区域化产业化优势。坚持宜种则种的原则,完善规划,合理布局,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以生产基地为载体,以专业大户为示范,选准、抓好“一村一品”示范区,以点带面,有序推进,亮出“名片”,创出效益,努力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2篇

1专业认知实践中教学方法的选用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接触经济社会,感受到行业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本次专业认知实践从企业引进真实项目。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和专业认知实践对学生的要求,任务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张贴板展示法等教学方法科学巧妙地综合地运用起来。首先,根据项目内容,明确具体任务,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就如何开展调查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接下来就是分析任务,在充分的民主讨论和谨慎论证的基础上,调整并选取更为合理可行的调查方案和进度计划。此后就是实施具体调查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检查是否已经按要求完成,要分步检查各阶段的调查结果,检查调查计划的进展情况。最后评估调查工作完成的质量。学生以张贴板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企业、指导老师和学生三方进行评估,为学生的专业认知实践进行最后赋分。

2专业认知实践的具体实施

1专业认知实践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专业认知实践教学工作的效果,商务英语专业选派专人负责联系企业,商讨校企合作项目,并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两位专职指导老师。在确定了合作企业和具体项目后,通过集会对学生进行动员,说明专业认知实践的作用和相关要求;同时请企业人士为学生做讲座,就公司运作,项目情况,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和培养等进行介绍。2专业认知实践的基础工作针对企业提供的三个真实工作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项目,按照各项目的要求进行分组。企业项目负责人就相关项目对学生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学生掌握了项目的相关信息、调查技巧、调查范围和有效调查表的要求。这些工作确保了专业认知实践的顺利实施。3专业认知实践的具体实施学生在了解了项目的相关情况后,通过小组讨论对项目进行分析,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制定实施计划,确定每天完成的任务量,小组内具体分工,共同去完成项目任务,每天返校后就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见的问题进行整理,与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对项目任务完成困难比较大的小组,指导老师亲自陪同外出进行调查,帮助完成任务。4专业认知实践的检查与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每天就上交的调查表进行审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调查。任务完成后,按照专业认知实践方案中成绩评定标准,企业、指导老师、学生三方综合进行评估,确定学生的综合成绩。企业主要是根据完成调查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数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学生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表现进行互评。指导老师就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张贴板成果展示效果进行评价。

3总结与启示

通过企业、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有效选用和实施,商务英语专业认知实践取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了社会,锻炼了意志和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小组互助协作、团队精神、张贴板成果展示设计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发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的有效选用,都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高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专业建设一定要引进企业的参与,重视实践教学的设计,运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先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朱毅恒单位:长沙民政学院

第3篇

    1专业认知实践中教学方法的选用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接触经济社会,感受到行业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本次专业认知实践从企业引进真实项目。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和专业认知实践对学生的要求,任务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张贴板展示法等教学方法科学巧妙地综合地运用起来。首先,根据项目内容,明确具体任务,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就如何开展调查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接下来就是分析任务,在充分的民主讨论和谨慎论证的基础上,调整并选取更为合理可行的调查方案和进度计划。此后就是实施具体调查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检查是否已经按要求完成,要分步检查各阶段的调查结果,检查调查计划的进展情况。最后评估调查工作完成的质量。学生以张贴板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企业、指导老师和学生三方进行评估,为学生的专业认知实践进行最后赋分。

    2专业认知实践的具体实施

    1专业认知实践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专业认知实践教学工作的效果,商务英语专业选派专人负责联系企业,商讨校企合作项目,并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两位专职指导老师。在确定了合作企业和具体项目后,通过集会对学生进行动员,说明专业认知实践的作用和相关要求;同时请企业人士为学生做讲座,就公司运作,项目情况,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和培养等进行介绍。2专业认知实践的基础工作针对企业提供的三个真实工作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项目,按照各项目的要求进行分组。企业项目负责人就相关项目对学生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学生掌握了项目的相关信息、调查技巧、调查范围和有效调查表的要求。这些工作确保了专业认知实践的顺利实施。3专业认知实践的具体实施学生在了解了项目的相关情况后,通过小组讨论对项目进行分析,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制定实施计划,确定每天完成的任务量,小组内具体分工,共同去完成项目任务,每天返校后就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见的问题进行整理,与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对项目任务完成困难比较大的小组,指导老师亲自陪同外出进行调查,帮助完成任务。4专业认知实践的检查与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每天就上交的调查表进行审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调查。任务完成后,按照专业认知实践方案中成绩评定标准,企业、指导老师、学生三方综合进行评估,确定学生的综合成绩。企业主要是根据完成调查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数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学生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表现进行互评。指导老师就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张贴板成果展示效果进行评价。

    3总结与启示

    通过企业、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有效选用和实施,商务英语专业认知实践取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了社会,锻炼了意志和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小组互助协作、团队精神、张贴板成果展示设计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发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的有效选用,都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高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专业建设一定要引进企业的参与,重视实践教学的设计,运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先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第4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计专业;顶岗实习;意见;实践性

在高职院校中,为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实现更好的就业,顶岗实习的运行模式是非常的重要的。学生的就业率所有高职院校都非常关注的问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就业问题,学校应对顶岗实习的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

一、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选择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校管理困难

在高职建筑设计专业中,许多学生在实习的阶段都会自主的进行择业,这样的情况在毕业实践的顶岗实习模式中非常具有普遍性,学生进行自主择业后,由于学校不能有效的与企业进行沟通,就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校不了解学生工作的现状,导致对学生的管理出现漏洞,有的学生在建筑设计专业进行学习之后,在自主择业的顶岗实习阶段并不能进行专业对口的学习和实践,这样导致学生不能对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应用,无法促进学生的实践水平的提高,学生自主择业顶杆实习模式导致学校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无法了解学生的就业的现状,学校的毕业实践不能有效的特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二)学生自主择业的定岗实习模式中,教师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

在学生进行自主择业中,学生会进行很多的选择,有的学生会选择回到家乡,有的会去别的城市,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会非常的少,教师不能有效的了解学生在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就导致学校的定岗实习情况非常的不乐观,不能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就业情况。

(三)学生虚假就业,顶岗实习模式没有效果

在高职院校的毕业实践中,有的学生会通过一些方式让学校认为学生在进行毕业实践,学校不能有效的了解学生的真正的情况,学生在毕业实践中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让学校的毕业实践毫无效果,无法促进学生真正的就业。例如,在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中的第三年,学校要求进行顶岗实习,某学生通过关系取得了一张虚假的证明,但是本人却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游玩,这样的情况,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实践,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无法得到提高。

二、顶岗实习运行模式的特色和主要的作用

定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进行有效的理论知识实践的一种主要的方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创新的实习模式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顶岗实习最主要的特色是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对该职位中的所有的任务和责任都由学生担当,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能虺浞值亩土堆生。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在高职学校中“2+1”的教育模式中[1],学生在校进行两年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年到学校指定的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带薪培训,最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定岗实习的模式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同时这也是高职院校的最大的办学特色。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具备的能力,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科学的进行顶岗实习模式的运行,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就业情况

(一)对学生就业情况进行有效的了解

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专业的人才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非常好,通过有效大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逐渐的深入开展,社会上的建筑行业对人才但是需求非常大,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管理上的人才同时对专业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技术人员也非常的需要,在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实习中,可以让学生担任建筑类的项目施工员,学校要对这个职位的主要的工作的职能进行充分了解,以保证学校能够充分的对实习生进行有效的管理[3]。

(二)提供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有效的指导学生工作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提供的专业对口的岗位进行定岗实习,有利于学校能够及时的进行管理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的给予指导,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工作[2]。例如,在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某学生在定岗实习的过程中担任项目施工员,该学校对这个职位的工作范围以及具体的工作的内容有非常全面的了解,充分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从容的面对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推进学校的顶岗实习模式进行深入的发展。

(三)学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在高职学校建筑设计专业中,教师要主动的指导学生进行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根据学生的各方面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就业。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的统筹规划,增加学生对岗位的满意度,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进行顶岗实习的工作中[1]。例如,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某学生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去进行工作的实习,但是学校被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地址放在了本市,学生的学习等各项能力非常的高,但是由于不能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在工作中很难做到心无旁骛,工作中不断的出现问题,导致企业对该学生很不满意,顶岗实习无法起到效果。这样的事例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就不能保证学生良好的就业情况。

四、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逐渐严峻的就业形式,高职院校应努力的适应时代的变化,进行有效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有效学习与运用,顶岗实习的模式的运行有效的改善了高职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巨野情况,提高了学校的学生的就业率,有效的改善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学校,学生与企业的共同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我国在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拟采用调查分析法与文献分析法相结合,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入手,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阐释,以期能够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起到一定的启发。

一、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

笔者进入中国知网以“工商管理”合并“实践能力培养”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检索出文献合计35条,文献时间集中于2006年—2016年之间,说明近十年以来,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已经引起了关注;以“工商管理”合并“就业”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出文献598条,其中从2011年1月1日至今共计334条,说明近五年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情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笔者就这两方面的文献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阅读与分析,并结合调查分析情况,发现目前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学安排的缺失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性质,通常高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较多地安排为理论课程的学习,以本学校为例,工商管理专业当中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与实践课,其中必修课为95学分,选修课为2分,实践课为32学分,共计156学分。可以明显看出,其中必修课占总学分比例的60.9%,选修课占总学分18.6%,实践课占总学分20.5%。虽然选修课所占学分比例与实践课程仅相差2%,但是因为选修课与必修课都属于课内教学,也就是说,实际上课内教学占了总学时接近80%。也就是说,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仅仅是作为课内理论教学的补充存在的,并没有相对独立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存在,在课程教学安排上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长期以来流于形式。因此,学生的能力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二)学生实践意识缺乏

长期以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上更重视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对于时间能力培养的忽视伴随着高校课程安排的缺失由来已久,因而,缺乏参与实践的意愿、对实践活动的认知不足、缺乏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意识已经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上面缺失的主要特征。高校也开展过很多实践活动,但是收效甚微,一是学生实践意识的淡薄由来已久,二是有些参与到活动当中的学生认为这种实践活动对自己实践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根据笔者的调查,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外出学习或者直接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他们认为学校组织的一些实践活动参与的意义不大,没有必要性。

(三)教学方法呆板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都是理论教学,似乎将理论学得透彻了,能力自然就上去了。但事实上,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专业,而学校方面对于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方面的安排并不多,采取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四)评价方式单一

在评价方式上,工商管理专业在考试评价上依然采取的是闭卷考试的考查方式,缺乏灵活性,而其考试内容仅仅是对课堂理论进行考查,对实践课程或者实践活动缺乏考查内容,或者仅仅是上交一张实践活动表格证明自己参加了实践活动,并未对实践情况进行相应的考评。因而,这样的评价方式扼杀了学生对于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极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探究有效促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重新定位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工商管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及就业单位对于人才方面的要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是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首要问题。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培养的是能够应用于实践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其未来就业的方向主要是管理研究与咨询、企业战略管理、人才管理及管理培训方面,这些内容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要求极高,因而高校必须重新定位教育目标,落实对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促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是重中之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其课程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课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增加实践课程与实践内容,完善对实践课程的评价,将实践内容纳入期末考核中,使学生重视实践课程,进而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转变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工商管理专业当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我国高校在借鉴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以本土化为原则,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我国经济管理的模式进行适当的修订,并发掘适合我国当前国情与经济的成功案例,运动到课堂当中。进行案例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并充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能够直观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李旭轩.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02:42-44.

[2]余忠,刘燕娜,肖友智,戴永务.对构建《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思考———基于培养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视角[J].科技和产业,2009,12:104-107+110.

第6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会计实践;模式构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74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2

高校是培养会计人才的摇篮,高校的教育教学直接影响会计专业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高校在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教育时,应注重构建或引进高效的、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重视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因为实践是真正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试金石。

1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

教学体系是一个宏观的概念,这个宏观的系统决定了高校教学的情况,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没有一套健全的教学体系。一方面,很多高校并不重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针对学校教学体系不健全的现象,无动于衷,听之任之,这就造成很多高校教学体系混乱,导致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不能构建,所培养的会计学生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学校规模都不相同,有一些高校在看到其他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起到成色后,就盲目防止或引进其他学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这种做法不仅导致新建体系不能适应高校的具体运行要求,而且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起不到实际作用,这种没有实际功能的教学体系就是不完善的教学提系,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1.2 缺乏供会计专业学生实践的环境

很多高校中没有设置适合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践和练习的环境,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高校不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完全没有设置帮助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践和练习的场所,知只是让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停留在书本上。另一方面,很多高校所设置的实践环境是模拟练习场所,如学校的机房和实验室,学生知道这只是模拟的实践,只是让学生练习,会计专业学生对于模拟训练结果的精确度和具体操作步骤并不重视,而是为了完成教师的要求,完成模拟训练,这对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没有实质性帮助,只会成为学生们口中的作业。只有让会计专业学生进入真正的实践岗位,让他们明白如果稍有差错就会影响计算结果,也要因此担负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3 缺乏具有丰富会计实践经验的教师

纵观我国高校对于教师的招聘要求,可发现一般高校对于会计专业教师的学历有非常高的要求,而对于会计专业教师的实际经验关注度不高,就造成高校中会计专业教师会计实践经验不足,使得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只能讲授课本上的内容,不能让学生了解真正工作时要怎样运用会计知识处理问题,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1.4 不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一般来说,会计专业学生找工作是比较容易的,因为社会对于会计的需求非常大,但由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不能胜任相关的会计工作,使得很多企业在招聘会计时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两三年的工作经验,而会计专业应届毕业学生不可能符合这样的要求,造成这种情况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很多高校不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对实践基地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有些高校没有实践基地。在校时如果会计专业学生不能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那么当会计专业学生毕业时,在找工作方面会面对很多困难,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 构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

2.1 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

构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构建完善的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二是降低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度。首先,在构建完善的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方面,高校应考虑自己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数量及其特点,学校规模与资金情况,学校会计专业教师的数量及特点以及高校的就业源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设定构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让目标指引教学的全过程。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设定是构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只有在正确的目标指引,高校内部会计专业的教学才能按照预期的效果进行,即只有以构建完善的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为构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之一,才能保证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顺利构建。其次,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所以降低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度是构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目标,当高校在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必须以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难为目的,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最终实现会计专业学生的自身价值。

2.2 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教育,二是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出色的基本能力,三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

第一,学生们必须学会如何做人,因为这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素质,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工作时都要与人打交道,如果一个人的品德素质低劣,会遭到周围同事和朋友的嫌弃,那么同事朋友之间的团队配合就会不复存在,这样的人在孤立的环境中必然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还有丢掉工作的可能。另一方面,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环境,主要与钱和账有关,如果一个会计专业学生的道德品质不高,那么他或她很有可能在工作中犯错误,为企业或公司带来损失,这类事件的发生也会影响人们对于其母校的看法,所以高校必须重视会计专业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让重视会计专业学生道德素质这个思想贯穿构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始终。

第二,保证学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在构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时,是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能力不仅帮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与同学互相学习,或与教师正常沟通,让教师了解自己的问题和诉求,在毕业之后也可以帮助会计专业学生有与同事或上司正常沟通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必要,对于那些基本能力突出的会计专业学生,他们在工作时常常能够得到晋升的机会,所以在构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谨记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出色的基本能力这一指导思想。

第三,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技能的实际把握是构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时另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是企业或公司需要的东西,出色的实践技能让会计专业学生在工作时能应对自如,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像一个机器系统中的螺丝钉,只有每个螺丝钉都正常工作运转,整个机器系统才能正常工作,会计从业人员出色的实践技能是促进企业或公司系统正常运转必不可缺的元素,在构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时,要明确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这个指导思想。

2.3 构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

构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考虑和安排的事项有很多,在构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时最重要的三个工作是:会计专业教师授课时必须进行案例分析和商务联系,校方建立模拟实验室,校方努力建立供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践的环境。

首先,会计专业教师是于会计专业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人群,会计专业教师在授课时必须结合案例让会计专业学生明白会计知识点的应用,案例不仅可以帮助会计专业学生了解运用某个知识点的方式方法,而且在综合案例中还能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所有知识点进行分析,这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点记忆的同时,还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综合分析案例的能力,对于会计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非常重要。例如,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师讲授会计分录时,在讲解完会计分录的基本概念、内容以及操作方法时,可以出一道简单的会计分录题让学生联系,如某公司从银行贷款10 000元,那么会计分录的借方就应是库存现金,贷方是负债类科目,让学生注意在做会计分录时的书写格式,这就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感受到了会计分录的形式和方法。

其次,校方必须设置会计模拟试验室。当会计专业学生学完一些知识点时,对所学会计知识进行模拟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和记忆所学过的知识点,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会计专业知识点,而且还能够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打下了基础。

再次,构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要求校方努力建立供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践的环境。校方努力建立供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践的环境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积极寻求与相关企业合作,让相关企业和公司安排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岗位。校方领导及会计专业相关负责人应积极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与相关校外企业寻求合作,让一些工位提供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岗位,这能够让会计专业学生感受工作氛围,增长会计专业学生的见识,还能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检验。同时,高校也要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属于自己学校的学生实践基地,或是在校内的相关部门安排实习岗位,让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践和学习。

3 保证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功构建的措施

3.1 转换会计教学的观念

会计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三方面的努力:高校领导层转变管理观念,授课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学生自身改变学习观念。首先,高校领导层要转变管理观念,摒弃传统的说教教育和书本教育模式,重视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为此,高校领导层应定期组织学校的调查人员或授课教师去企业或公司里进行调查,听取企业相关负责人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根据搜集的这些信息合理地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同时也要与授课教师进行商议,探讨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形式,除此之外,高校领导层加大对实践教学所需环境的投资。其次,授课教师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践行,授课教师应根据学校领层的调查和意见,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传输实践会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并且增多实际会计案例的讲解,来提高学生应用会计知识的技能,并带动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再次学生自身改变学习观念,学生应摒弃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取得高分的观念,应知道实践与知识的积累同样重要,否则将来不能很好地应对社会生活,这会是学习的失败。

3.2 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

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的主要途径包括在招聘会计专业教师时提高在实践能力和经验方面的要求和鼓励校内会计专业教师进行实践。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在高校招聘任职的会计专业教师时,不仅要关注应聘人员的学历和知识储备,还要对于会计专业教师应聘者的会计从业经验提出要求,只有应聘者的学历和会计从业经验就都合格时,才能确定其为会计专业教师,这就从源头上提高了会计专业教师的会计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高校应鼓励那些会计从业经验不足的会计教师去企业学习,校方可以把会计专业任职教师平时在企业实践的水平与其薪资挂钩,以此来促进会计专业任职教师提高其会计从业经验。

3.3 制订合理的教学考核方案

校方应制订合理的考核方案,合理的考核方案要涵盖教师授课状况审核与学生学习情况的审核,即校方既要设计合理的方案来检查和审核会计专业任职教师的教学情况和知道学生进行实践的情况,还要设置审核方案来检查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和实践能力。

3.4 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经费投入力度

针对一些高校不重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象,校方应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和高校本身的重要性,加大对建设实践基地和模拟实验室的投入力度,保证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顺利构建。

4 结 语

设有会计专业的高校必须重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一方面,通过增加会计实践小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把握,在学生进入社会时能够降低学生找工作的难度和提高学生对于会计工作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随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的排名也会更加靠前,所以高校必须重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主要参考文献

[1]荆硕.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6).

第7篇

一、文秘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

目前,文秘专业的教学工作仍然是完成基本课堂授课任务,教学模式仍是教师讲,学生听,诠释教材,尚未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笔者所在院校的文秘专业,实践教学还没有纳入教学计划,全部课程都是在课堂上讲授。既没有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出明确的要求,更没有给实践教学一定的课时。学校还缺乏开展实践教学必要的条件。

这样的教学虽然也能使学生了解一些理论知识,但忽略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显然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学生缺乏起码的实践经验,对课本上的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例如:《秘书学》中讲“秘书应怎样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没有与领导相处的实践经验,那些理论上的说教就是空洞而抽象的。再比如:《文书学》中讲“公文写作的要求”,其中一条是“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什么呢?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在校生而言就很难理解。起草公文为什么要学好路线、方针、政策?路线、方针、政策对于公文写作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解决,就很难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了、掌握了,也自然会影响其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就是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差。实践技能的培养仅靠课堂讲授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经过一定的实践训练。从几届毕业生的情况看,实践技能差也是他们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笔者一直做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的辅导及监考工作。从考试的情况可以看出,理论知识卷,学生通过加强记忆答题情况还是可以的,而技能卷答题情况则一直不够理想,许多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学生不知道如何解决,如何操作,明显暴露出了实践技能差的问题。

当今社会正处在深刻的变革之中,秘书作为一种社会化职业,自然不能摆脱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客观法则。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已不允许学生把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放在工作之后。他们必须在上岗之前就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社会知识和对社会的基本了解,具备了基本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应该成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文秘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尤其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仅仅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而不具备基本的实践技能,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也是与职业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的。所以,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着眼于秘书工作实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技能。写作能力是文秘专业的一项基本功,更是秘书的一项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公文写作,如通知、决定、决议、请示、报告、会议纪要等;事务性文书写作,如计划、总结、规章制度、合同协议以及为领导起草讲话、讲演、发言材料等。

2.文书管理工作技能。包括文件的制发、收文的办理、文书立卷等,要求能够按照公文管理的规范和程序进行收文和发文的处理。

3.会务工作技能。包括各种会议的筹备、组织、服务和善后工作。

4.事务管理技能。包括办公室事务和机关日常事务管理,如上传下达、简报、接打电话、车辆管理、办公用品管理等。

5.社会交往技能。包括对外交往、公务沟通以及安排领导社会活动等。

6.与接待技能。包括工作和接待来宾工作。

7.计算机技能。

8.外语技能。

以上八种技能对于高职文秘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普遍需要掌握的共性的技能,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三、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目前,文秘专业实践教学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还有待于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根据当前文秘专业教学情况,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构建以实训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当前的教学计划重理论轻实践,并没有以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为重点,实践教学实际上变成了可有可无,与职业教育的要求极不适应。因此,文秘专业的教学计划要进行较大的改革。一是要明确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制定出具体实践教学目标及实训项目;二是要把实践教学放在突出的位置,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实践教学从学时上予以保证;三是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实践技能培养,突出能力实践型专业实务技能课程。除基本的文书学、秘书学、档案管理、秘书写作等专业课外,还要开设如行政管理、商务管理、企业管理、公共关系、社交口才等专业基础课,同时,要以不同的形式开设现代化办公、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摄影摄像、驾驶技术等实用型技能课程。

2.改革课堂教学,突出能力培养。要切实突出教学的实践环节,明确各学科的实践技能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要以秘书实务为重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处理和把握教材,避免空泛的理论说教。要根据文秘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目标,进行模拟操作和实训。要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乃至现场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秘书角色,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3.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当前制约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因素就是师资力量的缺失。教师大多是中文专业,本身又缺乏文秘工作实践经验,这几乎成了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难题。所以,教师要承担起指导学生实践的任务,一定要加强在职培训。要有计划有组织的选送教师进行文秘专业学习,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有关单位实习,以积累秘书工作经验。否则,学生的实践教学将是一纸空文。

第8篇

关键词:工程硕士;R凳导;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80-02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的能力要求

工程硕士的专业实践能力即为工程实践能力,也就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程问题已经不仅仅为工程这个单一领域的问题,而是呈现多学科、多层面的发展,需要学生具备综合知识和技能,才能很好的解决现代工程问题。根据《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的要求,大连海洋大学于2011年制定了《大连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规定(试行)》(以下简称《专业实践工作规定》)文件,对专业实践内容和任务、专业实践方式、专业实践管理、专业实践时间及要求、专业实践考核过程及要求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课程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1.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能力认知。若要准确的了解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课程的现状,就要听取培养对象,即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由于我校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数较少,为体现普遍性,扩大了调查样本,研究生学院对在读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展了“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研究生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出调查问卷199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调查问卷共计32道题,从培养方案、指导教师、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生管理和专业实践五个方面对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在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研目的的问题选择上,62.5%的专硕研究生选择的是“提升实践能力”,有31.3%的专硕研究生选择的考研目的是“提高学识水平”,剩余6.3%的专硕研究生选择“本科不易找工作”。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根据我校现在正在沿用的2015版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有38.7%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认为课程设置最欠缺的是交叉学科课程,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27.8%的专硕研究生选择专业前言课程,16.7%的专硕研究生选择实践、实验等课程,剩余16.6%的专硕研究生选择基础学科课程。

在对我校专硕研究生培养欠缺的方面的多项选择中,43.8%的专硕研究生选择了跨学科能力培养,跨学科能力成为我校专硕研究生认为在专硕培养中最欠缺的环节,并列排名第二的两项分别为专硕研究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培养及选择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图1。

在针对于研究生自身能力欠缺的问题上,有高达62.5%的专硕研究生认为他们最欠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能力欠缺排名第二的为专业实践能力和选择创新能力,还有部分研究生认为自身选择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选择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有欠缺,有待培养,如图2。

通过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经过详细的数据统计,根据结果可获得如下的分析和结论:超过60%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最初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其自身的实践能力,通过研究生期间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毕业以后的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实践背景。正如国家政策导向要求的,社会实践等实践类课程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急需重视和发展的。而就研究生自身来说,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在实践方面能力的不足,希望学校多开设相关课程。

2.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课程成绩。根据《大连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规定(试行)》,我校现有的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课程考核方式为:研究生在实践结束时,就实践内容撰写3000字的专业实践报告,并填写《大连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及考核评价表》,考核小组根据实践总结报告及评价表,给出实践课程的成绩。考核小组在短短的几分钟的考核时间内,需要阅读学生提交的总结报告和评价表,而且由于采用面对面考核的方式,考核小组的专家往往抱着不想得罪学校和学生的心态,而学生的校内导师又对学生的实际专业实践情况不了解,往往成绩都在良好以上,甚至会出现整个学院统一分数的情况。

由于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读人数较少,为扩大样本数量,我们将样本范围扩大到整个专业学位研究生领域。成绩的调研采用统计调查法,课题组对2013级及2014级两个年级专业硕士实践课程成绩分布做了详细的统计,2013级和2014级专业硕士研究生共计195人,其中171人的实践课程成绩在90分以上,占87.7%;成绩在89―90分之间的研究生共计19人,占9.7%;有3人的成绩在70―80分之间,仅占参与调查的研究生数的1.5%;另有2人的成绩在60―70分之间,占1%。2013级与2014级都没有研究生的成绩分布在60分以下。从两个年级的硕士专业课程成绩分布情况来看,成绩集中在90―100分之间,95分出现次数最多,这样的分布情况并不符合正态分布,不能真实的反应专业实践的质量。同时,这样的成绩分布也反映出,专业实践课程的给分和考核会有流于形式的结果出现。根据上文的情况可知,专家考评小组面对面考核时,并不是真正根据实际情况给成绩,所以使整个的考评过程可能处于走形式的状态。

三、如何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

1.加强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上文已提到,全日制工程硕士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应该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跨学科知识、创新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素质,而在这些素质中,跨学科知识和能力是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最缺乏也是最需要的。在下一版培养方案制订中,对于跨学科课程已经着重考虑了,在专硕培养方案中加入了一些跨学科课程,提高工程硕士综合素质。此外,在生产实践中,应该注意跟不同部门的同事、前辈多学习多交流,拓展综合知识水平。

2.发挥校外指导教师的作用。目前,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在研究生专业实践中的作用并未直接体现出来,也就是说,现有的规章制度并未明确规定校外导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然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仅为两年,其中一年的实践是在专业实践基地来完成的,直接由校外指导教师完成对其指导,因此在专业实践考核体系建立中,应明确校外指导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将校外指导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并在考评体系中加入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情况的描述与总结。

3.构建多方互动的全面考评体系。我校目前使用的考评规定非常简单,只是“3000字的总结+考评表”的形式,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工程硕士研究生实际的专业实践情况,而且由于考评形式比较单一,会导致目前专业实践课程的分数集中在90分以上,实践单位、考评小组、导师、学院都没有严格进行实际考评,使目前的分数分布情况严重不符合正态分布,究其原因,源头仍然回到了考评体系的不完善上。在日后考评体系建立中,需加入考核“互动性”的概念,使质量考核不仅局限于研究生本人和校外指导教师,更需要研究生校内导师、所在二级学院管理人员的参与以及学校层面的参与,达到学生、企业、导师、学校多方互动的考评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主要问题;探索

广告专业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专业,业界对广告专业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作为工科院校背景下的新型文科专业,在打造特色的实践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大环境背景下的广告学的专业特色和专业方向。作为培养广告行业优质人才的专业,它应该紧跟市场经济的步伐,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该与市场接轨,多为社会培养广告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技能强、素质高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仅仅十余年的广告专业办学历程使该专业的办学理论和经验积淀较少,尤其缺乏对实践性教育课程的内涵理解及教学方法研究,再加上教学实践平台、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制约,使学生面临着缺乏实践锻炼的窘境,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中巧妙整合,找到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是尤其重要和必要的。通过近些年广告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并不是非常受市场的欢迎,追根究底是在于学生所学的知识过于理论化,知识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学生在校不能很好地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因此,高等学校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能力环节,积极探索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

一、广告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较单一,没有稳定的实践基地。从目前本校广告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情况来看,学校与企业的接触远远不够,学生很难有比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本校广告专业学生大多是临时性地到一些小型广告公司或企业的广告部门进行实践学习,无法得到稳定系统地锻炼。

(二)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不能进行实际的指导。广告专业教师大多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后即走入教师岗位,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素质,但缺乏在企业工作的行业工作经验,这使得教师的实践指导往往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

二、广告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为了培养与市场接轨的广告专业技能,经过多年的专业教学与实践,可以尝试进行以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一)设计较完备的广告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单项实训。在有培养单项能力任务的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实训学时配备实训手册,在完成必要的理论教学之后,完成对应的单项实训。如《电脑图文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广告策划与创意》、《网页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摄影与摄像》和《3D广告设计与制作》等课程均安排单项实训。这些单项实训,几乎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中,能为学生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综合实训。在完成阶段性的课程单项实训后,在不同的学期给学生安排综合实训,一方面是考察学生的阶段性实践成果,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和动手、创新方面的不足,以及时加以改进。如:第四学期开设的《市场调查》、第六学期开设的《自制广告展示》、第七学期开设的《大型作业》等,都将由专门的指导老师和校外顾问指导完成,这些课程对学生的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SPSS软件的操作能力、独立完成广告作品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作用。

3、专业实习。在完成全部理论学习与课程实训之后,团队在第7学期安排了8周的专业实习,实习内容包括在广告公司从事文案、设计、广告摄影与摄像、策划、市场调查、创意等工作,在各种媒体从事活动策划与执行、栏目策划与创意,或在企业的市场部、广告部、公关部等部门内从事品牌传播、促销与公关策划、媒介购买、媒介投放、客户管理等活动。

4、专业讲座。专业讲座贯穿于学生的四年学习期间,在第一学期将安排专业导论方面的讲座,介绍广告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及多种形式的导论讲座,如带学生参观高年级学生的论文及作品等;在第五学期将安排专业发展与规划方面的讲座,聘请校外专家和业界精英向学生介绍广告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规划自己的专业;在第八学期举办就业前的专业培训讲座,聘请4A广告公司的资深专家、媒体策划人和企业品牌经理来校作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

(二)从多方面来践行专业教学实践活动

1、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与校外的企业和广告公司建立紧密的联系与合作,或者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实训,或者直接参与业界的实战性综合项目设计选题,参加他们正在进行的项目一起进行同步设计等,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的能力。

2、拓展校内实践教学。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实验室和实训教学基地。如:对专业学生开放实验室;搭建高仿真广告创意平台,完全依照真实广告公司的组织结构,开展校内综合性实训――模拟案例实训;聘请广告公司技术人员担任校内实践实训指导教师,多渠道多方面获取实训案例等。

3、开展与专业有关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定期聘请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广告业界人士走进课堂,通过讲座等形式与学生交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科技节活动,将学生的设计作品定期进行展播,邀请广告界人士参与评选,推选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并选送优秀作品参赛等。

4、以专业实践课教学过程和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结果为样本,分析实践教学的内涵及沟通机制。可设定在一定期限内(如半年或一年),以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形式重点了解已参加过专业实习的大四学生实习情况或者已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评估,并根据反馈结果审视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成功与不足。

5、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水平,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如:加强教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职业技能培训;定期安排教师到基层广告单位锻炼,参与广告策划运做,熟悉广告业务运作规律,提升动手能力;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模式等。

三、小结

第10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双一流实施方案

一、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师资队伍建设

在调研的几所知名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中,高校都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有较高的学历要求,要求教师必备的技能在增多,有部分高校从企业或者国外知名企业中聘请教师,给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授课,同时,也有高校设有专职实验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践课程,以及实习实训的指导。在调研高校师资队伍构成情况中,通过对比,可知,物流专业教师数量参差不齐,主要是副教授居多,原因在于,高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数量不一样以及高校对物流专业的重视程度,对于有些高校来说,物流专业并不是其特色专业。

(二)课程体系情况

调研的高校中,只有上海海事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课不强调多学科渗透,主攻物流领域,突出自身的特色。其他高校强调多学科渗透,存在着大而全的情况,而物流专业更多地强调专业化,强调小而精。调研高校都开设有公共基础课、自然科学类、专业基础课、实习实训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

(三)实践教学情况

我国对于实践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也有更多的政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流业就业环境与机遇。调研高校中,根据调研访谈得知的信息数据和各高校官网公布信息数据,总结了调研高校的实践教学情况与实践教学占所有教学活动中的比重,知: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分配不合理,高校物流专业教学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占比较低,只有上海海事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实践教学占比较大。

二、基于国家“双一流”建设环境的物流管理建设要求分析

(一)“双一流”建设环境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课堂讲授、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物流创新创业大赛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三种基本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多以教师主导,向学生输出知识;毕业论文和竞赛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在课堂教学多涉及到理论知识讲授以及实训环节指导两个部分。课堂讲授,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自主思考,对于知识的理解片面化。调研的高校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已经失衡,存在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无法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实践教学设施单一、操作性较差,无法与企业操作对接;师资培育针对性较弱。

2.应用型物流高校专业改革技术碎片化

部分高校由于思想观念、路径选择和资源配置问题,往往容易陷入专业改革技术碎片化的困境,即仅仅对接某个专业、某个企业的校企合作教学方式,难以把产业理念、产业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力量引入教学活动,参与育人过程,也无法对产教融合质量进行科学而完善的监控和评估。

三、基于差距度模型的国内外高校一流物管专业对标分析

国内外物流管理专业排名顶尖院校:本次调研的国外物流管理专业高校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调研了主要发达国家物流管理专业排名顶尖的院校及针对本科生设置的专业名称。发现调研国外高校中,专业名称的设置聚焦在供应链管理、生产物流与运营以及信息化方面。国外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的分类更加细致;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其中包括很多经济、财政、商业和管理等课程,让学生通过不同维度了解物流中的各个环节;在课程选择方面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更大。在专业大纲和特色上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学校会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实习场所、资源、设施以及指导人员,解决实际应用型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物流管理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路及举措分析

(一)优化课程体系

在新时代电商物流背景下,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跨学科专业融合的特点,并且以对接产业链为前提,积极推进产学研相融合,注重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协调发展。高校应拓宽眼界,借鉴国外高校课程体系设置,通过国际化视角的养成教育和应用、实践型能力的实战培养,打造能够适应全球化经济背景下的复合型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

(二)打造自身的专业特色

高校应找到自身特色定位,例如通过校企合作与物流相关的企业共同打造成更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品牌,同时开展的相关专业课程在实践学习方面也更有保障。此外,还可以根据高校自身特点打造专业特色,例如日本流通经济大学有两个方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一个是偏经济的经营专业,另一个是偏重信息的流通信息专业,因为侧重不同,学习的课程也区分的更加细致、更系统。

第11篇

【关键词】旅游专业教师;职业院校;企业顶岗实习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旅游业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业以持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国际旅游界人士认为,旅游业甚至已经超过石油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旅游行业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要培养旅游专业的人才,就要注重高校的旅游专业教学。在职业院校中,旅游专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师的旅游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一门学科。职业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师,大多数是应届毕业生,毕业之后直接入职,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对旅游专业的教学是非常不利的。旅游专业作为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实践经验。企业顶岗实习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将旅游专业教师打造成“双师型”骨干教师。

1.企业顶岗实习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1.1 顶岗实习能拓展旅游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综合性旅游专业人才

顶岗实习作为一种重要培训方式,对于缺乏实践性的旅游专业教师而言,能够避免闭门造车,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1]。通过顶岗实习的锻炼方式,能够磨练教师的意志、发展教师的个性、锻炼教师的能力,使旅游专业教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掌握实践技能,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历、素质、技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教师,有助于提高旅游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2 顶岗实习能够增加旅游专业教师社会阅历,帮助旅游专业教师积累工作经验

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职业场中的决定因素,但这些因素是校园里学不到的,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缩短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在顶岗实习中日积月累,把体验融入自己的知识,通过实践的检验,最终升华为自身的阅历和经验[2]。旅游专业教师创业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求职不如创业”正成为高校的就业指导方针。通过创业实践,才能使教师勇于创业、乐于创业,既能体验创业的艰辛、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又能健全创业品质,坚定创业信念。

1.3 顶岗实习能帮助旅游专业教师树立市场意识,端正教学态度

旅游专业教师通过顶岗实习才能认知社会中的优胜劣汰,培养竞争意识,使教师在实践中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要求,有助于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3]。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市场需求,为学生设置针对性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调整学生就业态度,引导学生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真正做到量能定位和量力就业。通过顶岗实习的经历,有助于充分认识旅游行业的市场,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立业观,适应市场,顺利就业。通过实习,旅游专业教师能提前了解社会、认知自我、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立业观和择业观,在就业过程中适应就业市场的要求,在短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1.4 顶岗实习能够优化旅游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顶岗实习的经历作为一种实践经验,能够避免教师在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脱离实践,使教师深刻认识旅游教学的实际作用,注重以实际经验作为出发点,研究和分析旅游教学内容,根据旅游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学生塑造成现代化的人才。同时,这种顶岗实习的方式,有助于教师收集相应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地旅游专业教学。这种顶岗实习的方式改变以往的教学的单一性,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深入企业顶岗实习

旅游专业教师的定岗实习是指教师暂时停止旅游专业的教学工作,仍保留教师岗位,进入旅游企业,以员工的方式进行实习工作。通过自身的实际体验,充分了解和掌握旅游企业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流程,从而熟悉掌握旅游企业的操作技能和相关资料,为课堂教学奠定解释的基础,从而保证旅游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通过旅游专业的顶岗实习,有助于教师掌握以下几点知识和技能:第一点,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使教师认识和了解宾馆酒店、旅行社、景区这一特定旅游从业环境,充分认识将来所从事的旅游职业的性质。第二点,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使教师认识和了解旅游实习接待内容,态度要和善,要面笑容,要以客户作为中心,满足客户的正常需求,要及时向介绍当地的注意事项、风俗情况等。第三点,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使教师能够掌握宾馆、旅行社、景区各相关部门的运作程序。第四点,通过参观学习和实际操作,使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加深、拓展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服务与操作技能技巧,为旅游专业教学业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第五点,通过参观学习和实际操作,使教师了解旅行社财务管理制度、经营费用开支情况和税收缴纳情况等财务信息。可见,通过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能够使教师充分认识旅游专业的管理流程、业务操作、经营方式等内容,使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统一,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结语

顶岗实习作为旅游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旅游专业的教师进行顶岗实习,有助于改变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国丽. 高职旅游专业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激励措施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2(23):289-290.

[2]邓莹莹. 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实习初探[J]. 科技展望,2016,16(05):321-322.

第12篇

研究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有利于全面、客观地对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评价和认定,为完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可靠依据,为深入开展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借鉴。

一、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效的研究

2009年根据中央电大相关文件精神,山西电大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对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课题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自定题目调整为指定题目的专题研究,山西电大各分校和学习中心积极探索和实践,对电大沿袭普通高校原有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突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新了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模式

专业社会实践调查能够培养学员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中央电大改为指定题目的调查,使调查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使学生的社会调查真正落到实处。创新了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模式。

(二)社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学科建设是电大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对于提高电大办学层次和社会声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旧有的模式,开拓了一条新的有特色的模式,促进了学科建设的丰富和发展。

(三)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调查,强调实际操作训练,选择规定的专题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感性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四)加强了电大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

对行政管理专业开展专题研究,是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对于解决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实践教学的薄弱环节,对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具有促进作用,通过专题调查活动,进一步拓展电大社会化服务职能。

(五)对利用电大系统资源优势来拓展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方面进行了尝试

行政管理专业学员的社会调查课题,由原来自定题目调整为定向的题目,使学生的社会调查和国家的重点、热点问题紧密结合,是利用电大系统资源优势拓展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方面进行的一项新尝试。

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

对分校和学习中心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状况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分析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

对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一些错误认识。学员没有充分认识到综合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少数学员态度不端正,认为只是走过场,敷衍了事,抱有侥幸心理,东拼西凑,没有实际参与调查,文章陈旧,没有自己的观点,抄袭现象严重,没有达到综合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势必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实践教学形式呈现单一化

尽管行政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就总体而言,实践教学形式仍单一化,对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专项的社会调查模式要求社会调查主题、要求一致,方便了学生的操作,但是也带来了限制学员思维,束缚学员参与主动调查的积极性。例如,统一设定的选题限定了社会实践的选题范围,学员只能从农民工、农村青年、大学生这三个题目中被动选择,脱离了工作实际,客观上造成了一部分学员态度不认真、应付等现象。

(三)师资力量欠缺

随着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显露出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以山西为例大部分分校电大进行集中实践环节辅导时都是聘请外校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因为本职工作的繁忙,在指导教学实践环节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到位,师资力量欠缺是阻碍实践调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社会调查流于形式,调查报告抄袭现象严重

行政管理专科学员普遍存在文化底子薄,专业理论素养不高的现象,专项的调查形式,导致调查报告的选题和学员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相脱节,导致一些学员没有进行实际的调查,从网上下载资料和参考别人的调查文章,拼凑完成,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结果社会调查流于形式,使得集中实践教学没有起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放教育办学的局限性。

三、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调查的思考

(一)丰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我们可以完全不拘泥于中央电大规定的四个专题选项的研究,可以根据山西电大的实际情况,分校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特点,进行专题研究。为了进一步拓展此思路,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我们对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选择。

1.开展随岗实践。学员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工作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用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实际。

(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随岗实践教学设计。以学生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是远程开放教育的核心理念,随岗实践作为社会实践调查的一种尝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进行随岗社会实践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环境、条件及实践能力的差异,要由学员自主选择随岗实践项目、实践单位及时间等,学生依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行政管理专业实践要求选择实践项目与单位,教师只起辅助作用。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学生,由学生自己联系随岗实践单位,或由学校安排与其他同学一起组成实践小组在同一单位进行随岗社会实践调查。

(2)以教师为引导落实随岗实践调查指导。为了切实保证随岗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专业辅导教师要按照教学实践规则确定学期随岗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制定随岗社会实践参考项目供学生参考,拟定学生随岗实践活动安排表,确定参加随岗实践活动的学生名单、实践单位,和学生商定随岗实践的具体事宜,指导学生按照统一规定的要求开展随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3)以督察、监控为手段加强随岗实践过程的考核。辅导教师必须加强对学员随岗实践过程的督察和监控,定期到社会实践单位了解学生实践情况,同时要求实践单位对学员随岗实践情况进行考核鉴定并写出鉴定意见,学生必须在随岗实践结束后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校辅导教师对学员随岗实践报告进行评阅,给出报告成绩,成绩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等,只有成绩合格,才能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2.专项调查。行政管理专业要充分利用电大系统的资源优势,根据本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围绕社会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对当地的社会发展起借鉴作用。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小组协作调查。所谓小组协作调查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关系,促进学员的学习,在小组协作调查中学员不再是单独的个体,学员成为相互合作的共同体,依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进行分工,使调查更具有深度和广度。能充分发挥学员自身优势,增强了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合作,培养了学员沟通、合作能力。

(二)建立激励机制,形成良好学风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形成良好学风是社会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学员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教学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学风。在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调查的设计上,要科学、合理,符合社会需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学员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实践教学的支持服务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创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教学的网上资源辅导,结合行政管理专业学科特色,建立选题指导、专题讲座、调查前瞻等栏目,满足学员对社会实践教学的需求。

(四)加强教师师资力量建设

学校要建立以系统内教师为主体,以普通高校专家为辅助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库,来解决辅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加强辅导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质量。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