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锻炼论文

体育锻炼论文

时间:2022-03-16 06:41: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锻炼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锻炼论文

第1篇

1.前言

航海专业招生对象是男生,在体育锻炼上会有别于女生,本文主要对航海专业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与行为的进行调查研究,为丰富航海课程内容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航海技术系航海专业2012级、2013级、2014级学生。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和维普网搜索了相关体育锻炼动机的论文,查阅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书籍,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现状。2.2.2问卷调查法2012级、2013级、2014级各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290份,其中有效问卷268份,有效率达89.3%。2.2.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和收集的有关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由表1可看出,该校喜欢和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占71.6%,可见航海专业的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极大地热情,表现出极大地兴趣。3.2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时数的调查3.2.1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该校学生每周练习的频次不是很高,从一周体育锻炼次数上看,有26.1%的学生一周锻炼3-5次,仅有2.6%的学生一周锻炼8次以上,而有一大半以上的同学一周锻炼的次数在两次以下。在锻炼时数上学生中有17.2%每次锻炼46-60分钟,有11.9%每次锻炼在一小时以上。说明学生体育锻炼的时数太少,缺乏主动性,不能达到每天体育锻炼60min的要求。3.3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学习动机调查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习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增强体质与健康;调节大脑,提高学习效率;塑造良好体型。其中为了应付的动机在体育锻炼中排在后两位,说明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正确。但我们不能忽视部分学生是为了达标而参加体育锻炼的错误思想。这可能是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的内容比较单调枯燥,使得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没有激情与活力,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达标而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学校应该重视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趣味化,同时应该改革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因素分析,采用帕累托分析法(Paretoanalysis)。帕累托分析法使用了帕累托法则,关于做20%的事可以产生整个工作80%的效果的法则。这种排列图把累积百分数在0~80%之间那些称为A类因素,是主要因素;累积百分数在80%~90%之间的因素被称为B类因素,是次要因素;累积百分数在90%~100%之间的因素为C类因素,在这一区域内的因素是最次要因素。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的帕累托分析图可以看出:体育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校园体育气氛好、受同学与朋友的影响、受到体育运动传媒的影响、提高自身体育技术、受到体育老师的影响、缓解学习的压力、展现个性和才能、体育娱乐性强这九个方面来是学生参与体育的主要因素。而具体的影响因素可从生理、心理和外部因素进行分析。从生理方面来看,主要是出于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从心理方面来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加强注意力,锻炼意志力,使性格开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外部因素:1.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和体育设施。2.有关体育运动的书刊、电影、电视节目等媒体宣传。3.教师的表扬及专业素质、同学之间的互相肯定、体育学习分数、奖励。3.5航海专业学生体育活动行为调查3.5.1航海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和时间的选择航海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有41.8%的同学选择个人锻炼,33.6%的同学选择和同学好友一起锻炼。个人锻炼,一般比较枯燥,容易中断,但比较自由,而与同学好友一起锻炼,便于增进同学间的交流,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航海专业的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有一半(51.5%)的同学选择在傍晚锻炼,是因为这个时间段学生都没课,时间比较充裕。早上和晚上锻炼的时间分别是12.7%和21.6%。早上锻炼的人数比较少的原因是学生业余时间比较丰富,睡的比较晚,第二天起不来,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学校没有出早操和课间操的规定,所以学生没有早上锻炼的习惯。3.5.2航海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由表8可见,航海专业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排在前三位的是:游泳、篮球、武术。这跟其专业特点有着密切关系,航海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游泳这项基本技能,因此在平时的锻炼中会加强训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也深受学生的喜爱。3.6影响航海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航海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表9可以看出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是影响航海专业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现代航运发展需要的航海人才应具备很多证书,学生学习任务重,功课紧,只好放弃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技术指导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又一个因素,会导致学生盲目的进行锻炼甚至无从下手,不利于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缺乏场地器材是影响航海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根本因素,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无法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运动累、身体健康无需锻炼则是内在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药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

4.结论

4.1航海专业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比较积极,对体育运动有着极大地热情,表现出极大地兴趣。但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数、次数上航海专业的学生每周练习的频次不是很高,说明学生体育锻炼的时数太少,缺乏主动性。4.2航海专业的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与健康,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是正确的,能够全面的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与功能。4.3影响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因素:从生理方面来看,主要是出于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从心理方面来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加强注意力,锻炼意志力,使性格开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外部因素:首先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和体育设施。其次有关体育运动的书刊、电影、电视节目等媒体宣传。最后教师的表扬及专业素质、同学之间的互相肯定、体育学习分数、奖励。4.4航海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个人锻炼、与同学好友一起锻炼。体育锻炼的时间上超半数的学生选择在傍晚锻炼。他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排在前三位的是:游泳、篮球、武术。这跟其专业特点有着密切关系,航海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游泳这项基本技能。而影响航海专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主要因素是学习压力大没时间、场地太少,缺乏技术指导。

5.建议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多鼓励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体育的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多组织开展一些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开展一些有关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体育锻炼的健身方法与手段。学校领导也应该重视加大体育场馆与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与设施,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便利。

作者:王姗姗 单位: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体育教研部

第2篇

关键词:体质健康信念;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

一、体质健康

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做任何事情都不会顺利成功的。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所以要培养正确的体质健康信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自己,形成正确的体质健康信念。1.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大学生自控能力比较低,容易受周围人的不良影响。部分大学生只顾玩游戏,忽视了体育锻炼,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行为习惯。很多大学生现在都是亚健康的状态,体质健康情况日益下降。2.体质健康信念对体质健康的意义。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就要有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这些都离不开体质健康信念的支持。有了体质健康的信念才会有坚持体育锻炼行为的意向及行为习惯的动力,才会让大学生克服种种困难问题,成为一名全面发展人才。

二、体育锻炼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黄金时期,不能因为体质健康拖了后腿,所以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要在体育课堂上进行一些必要的体育锻炼,还要从日常做起,根据自己的体能情况,合理安排体育锻炼,用体质健康的信念提醒自己,不要轻易放弃体育锻炼,拥有健康的体质。

三、体质健康信念

很多大学生因为一时兴起产生了体育锻炼行为的意向,进行了几天的体育锻炼因为一些原因就慢慢放弃了,很难长时间坚持下去。所以培养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信念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有了体质健康信念的支持,慢慢对体育锻炼就有了兴趣,有了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意识到体育锻炼的良好影响,就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1.培养体制健康信念。大学生年轻气盛,对体质健康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自己体质健康,不需要进行体育锻炼,没有体育锻炼行为意向,更不要说养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了。所以我们要改变大学生的这种想法,向他们讲解体育锻炼的好处,说明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的直接影响,使其了解其中的利弊,让大学生从心理主动认可接受,从而培养他们成为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2.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缺乏体育锻炼行为的意向,对体育训练没有兴趣。而一旦大学生有了体质健康信念,就相当于培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这样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使自己具备健康的体质。3.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影响。体育锻炼行为意向是养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前提,而体质健康的信念是从体育锻炼的行为意向转变成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基础。如果没有体质健康信念的支持,大学生很难长时间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所以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有直接影响,所以要重视培养其正确的体质健康信念。

四、结语

体质健康信念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意向及行为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大学生能够进行体育锻炼并能长时间坚持下去的信念和动力。所以要重视正确的体质健康锻炼信念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体质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张丽娜 单位: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祝榕,薛立群.《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运行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闽江学院学报,2002,23(6).

[2]李会增,王向东,王爽,等.对大学生体质和营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6(2).

第3篇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选择兰炼一中,兰炼二中,师大附中3所高中院校,涉及3个年级,随机抽取男女生共20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的资料,通过互联网络检索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库等,了解和掌握近年来高中生体质健康相关的研究结果与信息。

1.2.2问卷调查法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不同年级男女生共200人,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2份,其中有效问卷154份,男生93份,女生61份,问卷有效率为77%。1.2.3数据统计法通过Excel对所回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讨论与分析

2.1兰州市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

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中,男生占7%,女生占14%;每周课外体育锻炼时间2h以上以男生居多,女生大多集中在1~1.5h;球类体育项目喜欢程度,男生占74%,女生占39%;其他项目喜欢程度,男生占20%,女生占37%;自发性课外体育锻炼,男生占73%,女生占46%;在有无必要参加体育锻炼调查中,男生占81%,女生占65%。

2.2造成这一现状的影响因素(如表1)

2.2.1学生方面

就学生而言,自己本身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可及家长老师对其影响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及强度。13%的同学认为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必要,其主观态度上对体育锻炼持排斥意见,将严重影响其课外体育锻炼状况。14%的同学由于自身身体生理因素,远离课外体育锻炼,这其实也是其主观认识上对体育锻炼的误区。此外,学生的课外锻炼动机不同,同样会导致其课外体育锻炼结果不同。动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力源泉,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经调查显示,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占比中,增强体质占65%,考试达标占57%,休闲娱乐占25%,体育求知占14%,缓解压力占28%。不难看出,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增强体质与考试达标排名前两位,说明高中生认识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体育成绩关系到评优,毕业等。因此,学生特别在意这一点,这也说明高中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清,忽视体育锻炼的真正价值意义。

2.2.2学校方面

学校运动场地的局限性,运动项目的局限性,重智轻体及校内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偏少都影响着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场地设施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物质保证。学习运动场地设施的类型、状况和规模,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由于学校场地的局限性,导致运动项目种类单一,学生兴趣调动不起来,对体育锻炼丧失积极性,调查显示,48%的学生认为运动场地的局限性有碍于其课外体育锻炼,46%的学生认为由于运动项目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其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因此,这两个原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课外体育锻炼。此外,学校为提高学生升学率,对文化课要求严格,轻视体育课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学校体育课工作开展不到位,文化课课时侵占体育课课时,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在时间上无法保证,直接导致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校内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偏少,氛围不足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氛围是学生在锻炼活动中的情绪特征所表现的体育行为。校方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与管理方式,体育教师的教学和课外运动训练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及班主任、辅导员对体育的态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等,直接影响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此外,高中生不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与其缺乏老师运动技能的指导有一定的原因。缺乏运动技能理论方面的指导,实践将会盲目没有目的。现行高中生教学课程中,体育教学课的课时很少,没有理论指导,没有时间实践,学生体会不到锻炼的成果和乐趣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调查研究显示,兰州市高中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良好,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不容乐观,其有待改善。影响兰州市高中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不足,场地设施条件有限,学习压力,家长与老师的支持态度及学校组织活动偏少等因素。

3.2建议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商丘市,大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

 

休育锻炼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完成体育作业的重要环节,通过体育锻炼,能加强同学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友好协商等良好品质,通过对商丘市大、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调查与分析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及商丘市第十中学部分学生,共100人,各为50人,其中男生50人小论文,女生50人。

2 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查阅了国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检索,分析和利用。

②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的问卷进行了专家论证,认为问卷设计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符合要求,发放问卷总计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③数据统计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通过EXCEL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分析

1 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由于各种因素,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并且学生都希望远离统一组织模式,开展小群体活动,特别是取消早操,由他们自己选择锻炼方式。

表1大、中学生体育锻炼情况问卷调查统计

 

问题

选择

大学生人数

%

中学生数

%

1.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经常

11

23

7

15

偶尔

30

61

28

58

不一定

8

16

13

27

2.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

2小时

4

8

9

19

1小时

17

35

27

56

半小时

28

57

12

25

3.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

1次

11

23

11

23

2次

25

51

13

27

2次以上

13

26

24

30

4.开展课外活动以何种方式为佳

小群体活动

23

47

27

56

个性参与

4

8

2

4

学生强制实行组织

10

20

8

17

学校统一组织

12

25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吉林市中学生,业余体育锻炼,调查与研究

 

引言

自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中学体育运动发展到了一种全新的高度,无论从体育运动的内容还是从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来讲都有了新的进展。中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情况可以反映出学校体育发展的程度,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对全民健身都有重要的意义。吉林市体育局在业余体育锻炼方面也加大了力度,重点放在了吉林市中学生的身上,在中学生业余体育锻炼加大力度的同时,吉林市各个中学也面临着种种的困难与障碍,例如:在资金、人才、场地、运动器械等方面,使吉林市中学生体育的发展受到了制约,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的种种需求,因此,本文对当前吉林市中学生业余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目的在于促进中学生课余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吉林市三所重点中学(吉林市29中学、吉林市第七中学、吉林市第三十中学)共1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业余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分析

从调查中可见,男生喜欢程度更大一些,将近一半的男生非常喜欢业余体育锻炼,女生也有不少的人群喜欢参加业余体育锻炼体育论文,有极少的一部分不喜爱业余体育锻炼,其原因在与身体或者思想上的种种原因,对这部分学生应进行有效的措施,使其激发出对体育的兴趣。

2.2 学生对自己体育基础的评价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一般对自己的体育基础的评价持肯定态度,认为个人的体育基础很好和较好的分别占总人数的13.2%和16.7%,而不好的占到了20.1%论文服务。而女生则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基础较差,占了女生总人数的60.5%,由于女生自信心的缺乏,极大的影响了对体育的兴趣,在学校的体育课上,也影响到对业余体育锻炼的学习质量。

2.3 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2.3.1 学生对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目的分析

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目的中男生的提高各种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的需要仅占到了总数的6.89%,而女生占到了总数的21.83%,从这一点上来讲女生的身体素质条件不是很好。学生对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基本理论和通过运动等级及为其它体育运动打基础为目的的选择都不高,对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培养体育意识的选择男生和女生都超过了总数的20%,说明学生对体育运动技术的追求并不高,而对体育运动的习惯和体育运动的态度方面要求较高。男女生在掌握健身方法与提高各种身体素质和机能两项上差异较大。

2.3.2 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项目分析

男生选择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项目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篮球,吉林市中学中仅有实验中学有体育馆,其它学生都没有体育馆,所以体育论文,学生在从事业余体育锻炼的时候,能够开展并开展较好的还是篮球项目,其次,吉林市部分中学开设了羽毛球项目,所以,在学生当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季节性的参与羽毛球项目的比例还是较大的。

2.3.3学生对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次数分析

男生和女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频率差异并不明显,大部分男生女生都能在每周参加3-4次的业余体育锻炼,这组数据明显的说明了吉林市中学生对业余体育锻炼的重视与喜爱,这一点为吉林市中学生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4学生每次业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分析

通过对学生每次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分析如表6所示,男生和女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分别占14.36%和26.43%,在这一选项上的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女生的身体质素限制使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短,中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不适合于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过大及时间过长,从整体上来看体育论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其耐力和参与运动项目兴趣有关。

2.3.5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分析

中学男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依次:为1.篮球2.羽毛球3.游泳4.足球5.排球6.田径7. 健身器械8.乒乓球9.网球10.健美操11.武术。由于性别差异,所喜欢的项目也不同,女生所喜欢的业余体育锻炼项目的排序依次为: 1.羽毛球2.排球3.健美操4.田径5.乒乓球6.游泳7.篮球 8.网球9.足球10.健身器械11.武术,由排序看来,羽毛球项目是同学们普遍喜爱的项目,因此,学校应当多为学生开设场馆,及场地,并且延长开放时间,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在业余体育锻炼中得到放松,在业余体育锻炼中达到娱乐健身的目的,使学生从紧张和繁忙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在身心健康上得到全面的放松。

2.4 影响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2.4.1影响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分析

由表9可以看出,由于学习任务重导致的没有时间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多半,男生有33.4%女生有22.4%的人,身体素质差,和缺少体育兴趣,成为了影响学生的第二因素,也存在极少的一部分人对体育没有兴趣。显然,没有时间参加业余体育锻炼成为了主要因素,说明中学生尤其是初三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负担重,这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应当适当的给学生一些时间,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有时间去参加课外的体育锻炼,增强自信心,提高对体育方面的兴趣体育论文,使学生的体育和学习双丰收,即全面发展。

2.4.2影响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设备因素分析

由表10可见发现器材和设施的缺少,严重限制了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毫无疑问的成为限制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而参加课外业余体育锻炼器材的数量和借器材的不方便,也给学生参加课外业余体育锻炼造成了困难,其他因素是器材的老化,陈旧和运动器材的不够标准,这也给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这些种种原因造成的困难,一般来说是学校在器材和设施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或者得不到重视造成的,可见如今的体育器械和场地的缺乏,陈旧和老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已经成为一种阻力,阻碍着吉林市业余体育锻炼方面的发展,想要解决问题就应当从根源出发,提高学校对体育的认识,尽可能的加大对运动器材方面的力度,并且翻新陈旧老化的运动器械,使其提高利用率,来更好的解决这些器材场地方面的影响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与环境。

2.4.3影响学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的其他因素分析

由调查可知,影响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其他因素中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因素在男生和女生的选择中分别占到了总人数的21.83%和20.68%,班主任的不重视男生和女生分别占总人数的18.39%和13.79%,家长不重视因素男生和女生选择分别占到总人数的16.09%和10.91%,这三项为影响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论文服务。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吉林市中学生对体育的热情较高,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并且能够参加业余体育锻炼,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也比较明显,丰富课余生活,体验乐趣,增强体质。男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排在前三项的依次为1.篮球2.羽毛球3.游泳。由于性别差异,女生所喜欢的业余体育锻炼项目排在前三项的排序依次为: 1.羽毛球2.排球3.健美操。通过调查发现,吉林市在体育锻炼的设施器材等方面,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达不到学生满意的标准,这个影响因素给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也同样造成了困难和障碍。

3.2建议

建议吉林市能尽可能的增加体育场馆、场地、器材设施等的投资力度,改建并且完善旧的和老化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提高其利用率,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业余体育运动的形成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而形成之后又是比较稳固而持久的。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竞争和更好地工作,转变学生对业余体育锻炼的消极态度,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转变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消极态度,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和终身体育思想。

参考文献:

[1]刘一民,孙月霞.通过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12-13.

[2]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修订本)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3]李峰.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的研究,[J].山东体育报,2002,(2)13-15.

[4]李志容,张春蒲,普通中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性别比较分析[J],南京体育学报, 2003(3) 80-81.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健康 体育锻炼 现状 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现代社会的发展无疑对高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教师每人一年要完成大量工作,而且因教学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现在高校实行各种聘任制,对学术要求也非常严格,要求取得国家级省级的奖项,要求在学校指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过高,压力过重,就会使教师们过度劳累,而体力不支,影响工作影响健康。高校教师作为现代知识的传播者和科研的主力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不仅仅影响他个人的工作,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大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类的寿命已大大延长,然而,我国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英年早逝的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教师存在着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的问题,他们常常一心扑在事业上,忽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体育锻炼,而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有效途经。建立一支健康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完成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所以,关注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是社会和学校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我校选择教师人数较多的8个学院中随机抽取200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围绕研究内容,查阅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研究资料和文献成果,国内外相关书籍、杂志、报纸;国内外相关学术论文及相关博士、硕士论文;政府公告和发展纲要;中国知网等互联网信息资源。

2、问卷调查法

依据问卷制定的原理和方法,同时结合研究内容的需要,制定相应的问卷。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8个学院随机抽取200名教师,每人发放封闭式问卷一份,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6份,回收率为98%,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97%。

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运用Fox、Base处理,利用Excel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对调查中获得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整理。

4、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调查材料及回收问卷运用归纳、判断、综合、分类、比较、推理等逻辑分析方法,并对取得的各种信息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论证有关结论和建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教师参与锻炼的意识

高校教师由于工作、评职等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其对于参与体育锻炼的认识、目的及参与形式有着不同的态度。

表1 参与体育锻炼的认识

由表1可知,有62.1%的教师在参与体育锻炼时,是以加强自身锻炼为主,有意识的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健康状况。

表2 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

每个人对参与体育锻炼都有自己的理解,由表2可知,作为高校教师,以健康为目的的占多数,他们知道健康的意义,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所拥有的一切。

表3 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

由表3可知,有63.7%的教师是与同事一起参与体育锻炼,这其中存在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所以,提高校园体育锻炼氛围是尤为重要的,不仅可以带动更多教师参与其中,还可以为学生起到带头作用,更能促进同事之间、师生之间的情谊。

(二)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分析

社会在发展,竞争在加剧。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他们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据1991年我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高级知识分子的抽样调查材料显示,知识分子的寿命严重缩短,60%以上的人患有各种疾病,平均寿命58.5岁,比同期全国人均寿命缩短10年,2005年,据社会科学院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缩短到了53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9岁低了20多岁,中科院七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五年间有135名专家学者去世平均年龄53.3岁。湖北医科大学卫生经济研究所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恶性肿瘤、心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占湖北高校教师死亡总数的70%。广东省教育工会的调查显示:广东高校教师大约1/10的人处于基本健康状态,1/5出于各种疾病状态,剩下约7/1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在教师亚健康人群中,有约1/3的人数中属重度亚健康,即疾病的边缘。

表4 教师身体状况

以上表4是对我校教师身体状况的调查分析,只有18.9%的教师感觉精力充沛,这一数字表明我校教师身体健康水平低下,结合其他省份学校的教师健康状况,健康水平低下已成为普遍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因此高校教师的身体状况应受到社会、学校、教师自己等多方面的高度重视。

(三)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及分析

1、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

目前,随着高校教师收入的不断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体育锻炼的形式也由原来单一性变得多样性。

表5 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

表5统计为我校教师根据已给项目做出的多项选择,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还是选择以休闲运动为主的体育锻炼。休闲运动能让高校教师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缓解压力、解除疲劳、强身健体,还不会因剧烈运动而造成过度疲劳。

在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等对抗性较强、活动强度较大项目上男教师的选择率较高;而在健身操、瑜伽、跑步体育舞蹈等轻柔缓慢、对形体有塑性效果和对抗性小、较柔的项目上女教师的选择率较高。

2、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

由于高校教师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所以在选择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还是以早晚和工作日的课余时间。而女教师除了大量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承担家务劳动,所以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多集中在晚上和周末。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根据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现在高校教师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上有所欠缺。

2、教师身体状况有待提高,其中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原因,但更主要是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连续性不足所导致。

3、多数教师在参与体育锻炼时都选择室内项目或竞技性对抗性小的项目,这样在项目和场地上就存在局限性,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一些教师参与锻炼。

(二)建议

1、为高校教师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

高校教师大部分住在校园内的家属区或者是在校园附近,因此学校要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和各项体育设施,加强校内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优化场馆设施的管理,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的前提下应充分向教师开放,提高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营造校园体育锻炼的氛围,使教师建立主动参与,积极参与。

2、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学校应该把有共同运动爱好、锻炼习惯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相应的体育社会团体,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和一定的技术指导,不定期地组织形式各样的体育比赛、体育文化节,让教师体育锻炼与学生体育锻炼产生互动,共同提升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同时拓展休闲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内容,更好的满足广大教师的需要和兴趣。

3、冬季体育锻炼应以冰雪项目为主

可根据黑龙江省冬季雪期比较长,冰雪运动项目的多样化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冬季体育锻炼活动,让教师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除了传统的冰雪运动(如:滑冰、冰球、滑雪)外,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如冰壶、雪地足球、雪地穿越、雪地长跑等项目。总之,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东北地方特色传统流行演变而来的体育游戏与活动,创造性,多样性地开展冬季体育锻炼活动。

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研课题(校教务发[2012]26号);黑龙江省垦区科研项目(HNK11ZD-14-11);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12522194)。

参考文献:

[1]王红福.浅谈高校中青年教师的“亚健康状态” [J].体育师友,2005(3).

[2]尚大光.姜文生.学校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

[3]温育.北京市普通高级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高级教师硕士(毕业)学位论文.

[4]李金,康钧,王晓云,彭艳梅.高级教师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

[5]曾吉,陈永军.对湖北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12).

[6]陈华,何选.浙江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5,(6).

[7]胡晓飞.对北京市五所高校体育教师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9).

[8]李素等.湖南省高校体育教师健康状况[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04).

[9]韩传来.普通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制约因素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

[10]李立伟.黑龙江省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08).

[11]杨秀芝.河南省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05).

[12]邱毅.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05).

[13]朱丽.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危险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04).

[14]刘君雯.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分析与运动处方对策[J].教育探索,2004(07).

第7篇

(一)研究对象。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论文和期刊30余篇,为该论文的顺利撰写奠定了基础。

2.调查问卷法。根据课题要求,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桂林理工大学学生300人,分别向土木与建筑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各发60份问卷,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96份,有效问卷290份,回收率98.7%,有效率98%,符合统计学要求。

3.数理统计法。收集数据资料,用EXCEL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且以图表的形式对研究结果进行反映。

二、结果与分析

(一)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1.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评价。从表1中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很重要的,占了27.6%,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重要的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1.4%,18.6%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无所谓,只有12.4%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以上数据说明大部份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也说明了我校开展体育锻炼有着较好的认识基础。但是仍有12.4%的同学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仍需要学校相关体制的配合和老师的合理引导。

表1: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是否重要的调查

2.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从表2可以看出,占44.9%调查比例的大学生喜欢课外体育锻炼。从调查访问中得知:男生比女生更喜欢课外体育锻炼,这与男生天生爱运动、爱表现、性格活泼外向等因素有关,而不喜欢、讨厌课外体育锻炼的同学占20.6%,并且女生多于男生。经调查发现,很大的原因是她们没有意识到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还有的同学受到家人、同学及习惯的影响。但总体来说,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有利于合理开展体育锻炼活动。

(二)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1.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从表3可以看出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多层次的。其动机的排序依次为: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纯粹娱乐、强身健体等。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是学生首选的进行体育锻炼的动机,占50.3%。

表2: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

表3: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分析其原因:近些年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无形中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学生迫于就业的压力,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文化和各种技能学习上,参加锻炼的时间自然就少了。此外通过访问被调查的部分学生,得知在校男生参加体育锻炼更倾向消遣娱乐,而女生在放松的同时倾向于健身减肥。

2.桂林理工大学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从表4可以看出,虽然很多同学参加体育锻炼,但是每次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都很少,被调查学生中的40.7%都是很少锻炼,占了被调查者的一半。仅有21.4%的同学可以进行5-10小时的体育锻炼,但是这些同学也会根据学习工作忙碌程度和自已的心情而减少体育锻炼的时间,分析其原因学校管理者在指导思想上,注重学生的高智、高分,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体育课多流于形式,课余锻炼不被重视,因而限制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

表4: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从调查表的情况看,大部分的同学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体育锻炼,但锻炼的时间较短,锻炼效果不尽人意。有50%以上的同学没有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新要求的每周不少于两次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要求。

3.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种类。从表5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种类选择有多样化倾向,选择种类的排序依次为:跑步、羽毛球、蓝球等。从种类选择的排序上看,男女学生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但跑步都是他们的首要选择,本人认为,这主要是我校的体育活动场所和运动器材条件及学生进步体育锻炼的时间因素有关,从选择锻炼项目内部看,男生更多地倾向于富有对抗性、竟技性强的项目,女生更倾向于选项择对抗性不强的项目。

表5:参加体育锻炼的种类

(一)影响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1.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由表6可知,影响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有很多,但主要的还是他们缺乏必要的锻炼意识,占了40.4%,其次是兴趣爱好,占31.9%,体育态度占18.1%。究其原因:面对当今社会就业和生存压力,大学生把很多精力放在学习上,一心想着学习,应付各种资质考试,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进而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表6: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

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锻炼习惯,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学校教学课程,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及相关专业知识,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爱好。

2.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从表7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学业过于繁重是制约我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首要原因,占了31%,其次是学校的体育设施及场地的限制,占了28.6%,使得学生的锻炼时间受到严格的控制,还有20.9%的学生缺乏经济保障,制约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合理的管理和免费开放体育场馆,以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学生本身应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学校、老师、学生共同努力,重视当代大学生的体质,拥有强健体魄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

表7: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

3.影响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的因素。首先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要求女性文静、不张扬,所宣扬的女性是纤细、柔弱,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部分女大学生的审美观,也影响了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她们心目中,体育是男生的专利和代名词。

其次,对运动效果不满意也导致女生参与度低,很多调查表明,在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中,减肥塑形是很重要的一项,但是要通过体育锻炼达到这个目的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且需要不懈的毅力。很多女生在短期运动效果不明显又得不到多少乐趣的情况下选择了放弃。

第三,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目前桂林理工大学的体育课内容安排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能够吸引女生的选修课也效少,加上由于她们力量、速度、耐力较差,不少女生在体育锻炼方面信心不足,体验不到成就感,这就大大降低了她们参与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由于大学学生学业较重,50.3%的学生为了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才会利用极少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而50.3%的学生中的大多数同学又会因为忙碌的学习工作、心情等因素的影响而放弃本不宽裕的锻炼时间。

2)目前我校学生的体育锻炼频繁度较低,50%以上的同学没有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中规定的每周不少于二次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要求,且40.7%学生每周锻炼的时间过短。男女对比有差异,大部分女大学生每次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均差于男大学生。

3)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业繁重、学校体育设施短缺和运动场所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受到缺乏锻炼意识,个人兴趣爱好等主观因素的制约。

(二)建议。

1) 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的计划安排体育锻炼的方式和时间,调节压力、适度放松,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学会劳逸结合。

2)学校应多方面考虑学生兴趣合理安排体育课程,丰富课程内容,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会及各种学生社团的作用,启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采取积极措施,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扩大体育场地和设施规模,充分利用现用的体育设施,有组织的免费开放体育场馆等,以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既参加了体育锻炼,同时不耽误文化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大学体育不应该是中学的应试教育,应该积极改善这种为了学分而学习的局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素质。

3)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大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教育思想上应以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科学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组织,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培养运动的兴趣与习惯,努力使学生自觉形成终身体育的人生观。

[参与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的通知(教体艺[2002]12号)。

[2]赵一平,马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83-85.

[3]刘益群,王珏瑞.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行为调查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3):8-9.

第8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学习;培养兴趣

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兴趣、爱好是心理学范畴的课题,在心理学专著与教材中均有论述,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无疑也应是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同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基本途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三基”,具体目标是完成国家统一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其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而体育课却有各种类型的课,应根据各种类型课的特点与任务要求进行组织上课。具体衡量一堂课的质量,总的应从这次课的类型与具体课的任务考虑,而评定整个体育课的质量,却离不开学校体育课在整个学校体育中所占的地位作用这个大前提,因此确定学校体育课改革的方向,首先,就应明确学校体育课在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或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建立相适应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再具体深入研究学校体育课的上法。

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学校的体育课是按国家教委颁布的统编的体育教学大纲上课,完成该大纲的教学任务已十分繁重,体育教师在此条件下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进组织教法,并同课外相配合,促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爱好,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为了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学校应该将各类活动课程纳入课表,如设立器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航模、棋类、手工、体育等各类活动小组,基本形成“自主、丰富、活泼、多彩”的办学特色。通过这些愉快地活动,使学生从单调枯燥的学校生活中解放出来,各种能力协同发展,思想品德教育也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和心理负担,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与自主意识,变苦学为乐学。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

新课程评价所倡导的改革是: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去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赞美语言,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已经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能激发其他学生的思想火花。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身心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味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能力同兴趣、爱好和习惯一样,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的,能力同兴趣、爱好、习惯虽有上述的共同点互相联系之外,但仍有严格的区别,而不能相互代替。

【参考文献】

[1]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华章.2007,(10).

[2]学位论文.西部高校体育课程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2007.

[3]期刊论文.论构建和谐社会中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9,(04).

[4]期刊论文.论我国的新兴娱乐文化――娱乐体育的发展-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第9篇

关键词:增强,大学生,体育课兴趣

 

1传统教学思想与大学生的运动需求的冲突

1.1大学生对体育课态度分析

通过对大学体育课教学的深入研究,其已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带有较为浓厚的传统教育思想。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完成教学内容为主,而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积极性较少。主要是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教学缺乏互动性。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都比较被动,往往是被动学习和接受教师的动作,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只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注意技术动作的反复练习,忽视了练习方法的传授,因此限制了学生智能和创造力的发展,抑制了他们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影响了其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结果,不少学生课上虽然能积极参加练习,课后却很少去主动不锻炼和提高,更缺乏锻炼的方法,技术和能力提高较慢。

1.2影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由于中学体育升学压力、体育设施不完备、体育教学不正规等原因,使得许多学生没有打好体育锻炼的基础。升入大学以后,由于这种中学体育教育的脱节,许多大学生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技术能力掌握水平较低,体验不到锻炼和体育比赛的乐趣。加上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吃苦受累在所难免,虽然有些学生想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身体条件,提高健康水平,但由于缺乏锻炼方法,又缺乏坚强的意志,故难以经常坚持,因此就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有些学生也因此而失去锻炼的信心。所以,端正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

2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探讨

2.1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加强运动素质教育

树立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课程的设计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认真研究。始终把握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注重以体育教学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

学生的参与动机和参与激情是体育课开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谆谆诱导尤为重要,为了改变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具体体育条件和体育氛围,结合大学教学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述体育锻炼除增强体质外还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再依据学生的身体条件、技术水平、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灌输体育理论知识和锻炼方法等,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身体素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基础,离开了身体素质的保障,技术的提高和掌握要和就成了一句空话,更甚一步会影响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平时的技术和理论教学之外,每一次课都应根据学生情况和天气、器材条件,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把这种要求巧妙的引导到课堂之外学生的自我锻炼上。

2.2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存在很大差异,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可以使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相信和尊敬老师,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强,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已经不能完全激发学习的兴趣,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既能创造比较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减少教师压力,提高教师和学生交流。比如让学生自己编排准备活动内容并轮流领做准备活动,课堂上对其他同学的动作进行评判等,学生就会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学习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论文参考网。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教师言传身教,提示学生从准备活动的主干方面来认识编排原则。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观摩教师编排的准备活动,把握动作的编排目的,练习原则和顺序,练习强度,练习的节奏。二、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介绍编排准备活动的原则、方法和要求,在开始的时候教师要多辅导,等学生能力提高了可以让学生自主锻炼。三、体育教学中内容有时候较为枯燥,要求学生多次的重复练习,可以加入有趣的游戏和比赛来调节课堂气氛。四、提高学生团体协作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将全体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共同研究编写准备活动计划, 提前交任课教师审定、修改,推选比较有魄力的同学担任小老师。五、课后及时点评和总结。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总结、评议,发扬优点,指出不足,以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论文参考网。并对其体育成绩加分作为鼓励,从而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2.3采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认识和掌握技术动作的不同阶段,适时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并把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学习体育运动技术上去,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讲解示范时,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再启发学生对各个身体部位的动作理解,比如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时,提示学生从站立姿势、手型、击球动作、球接触手臂的位置和击球部位、击球后的动作五点来观察和掌握,对每个环节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体会几分钟,教师再集中纠正和练习,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练习过程中体会较快。论文参考网。在此启发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采取其他方法,如评价法,分层次教学法等来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提高课堂练习效果。

2.4形式多样化

体育教学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主要是教育过程中必须善于了解和启迪学生的内在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他们去追求和探索,激励学生练习的兴趣和动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一、将德育教育的激励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

激励教育要及时、真实。切忌夸张和不真实,将德育功能深入到课堂上,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德无时不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这也是开展激励教育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处处作学生的表率。二、利用网络的信息功能,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对大学体育课教学来讲,更是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要求学生从网上查阅有关体育知识。从而可以避免学生课堂上掌握了,过了一周反而忘记的情况,增加教学的效果。三、加强体育协会的作用,大学生业余时间较多,业余体育协会可以更好发挥作用,提高学生的组织编排以及裁判水平,同时也是对体育课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补充。四、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学生的体能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评价中,要针对各层次的学生实际身体素质情况和提高程度,制定相应的能力提高分数,使得评价更科学、合理。

 

3结论

当前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不断进行,但是传统教学思维模式仍然是主流,就形成了和大学生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高校体育教学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拓宽思路,提倡采用一下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加强运动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采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教学和组织形式多样化,以此来提高大学生体育课兴趣,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国生,李颖.AHP在教育评价中[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9,9

[2]杜时忠.高等教育评价观念的研究[P].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1

[3]张颂岐,陶尚武.体育院系排球专修课“四人模拟比赛法”技术考核评价模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第39卷第6期2005年6月

第10篇

论文摘 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并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能为高校女教师健身运动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为我国中小城市职业女性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学校是开展体育锻炼较为有利的场所。作为学生崇拜与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体育意识与健身行为,直接影响和带动着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通过对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了解教师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营造学校体育锻炼氛围,支持学生锻炼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河南省部分城市高中女教师体育锻炼现状

(一)河南省高中女教师个人基本情况

在河南省高中女教师队伍中,年龄为22-45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比例最大;在学历方面本科学历占的比例较大有74.2%,研究生和大专学历的教师比例较小;其中家庭有28.6%的属于核心家庭,有18.6%的属于主干家庭,两者之和占到了家庭结构总数的47.2%,表明她们的家庭负担和生活压力是比较明显的。

(二)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

河南省高中女教师整体参与体育锻炼的比率达到78.1%,远远超过我国职业女性的体育参与率为39.18%,强度在中等或中等以上为78.1%。WWW.133229.coM表明河南省高中女教师的体育锻炼参与率还是挺高的。但是每周锻炼三次且每次锻炼三十分钟以上的参与者的比率还不到20%,说明河南省高中女教师队伍中,达到国家体育人口标准中关于体育锻炼频度和体育锻炼时间的比例还比较低。其中羽毛球、乒乓球、慢跑或散步,舞蹈,健身健美操最受高中女教师的喜欢。在这些项目中,慢跑和散步、乒乓球、交谊舞是35-55岁的中年女教师较喜欢的运动项目。

(三)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对体育锻炼的认知

结果表明:93.68%的河南省高中女教师认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增强体质,说明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对体育本质功能的认同度较高,63.56%的女性认为体育锻炼能缓解身心紧张和疲劳,而48.32%的认为体育运动可塑造形体、完美身材,25.89%的认为体育可以增强女性的自信和竞争意识。以上数据显示河南省女教师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认识层面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其健身功能,而是更广泛地从多角度认识到体育锻炼在心理、审美和个性培养中的价值。

二、河南省高中女教师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一)健康因素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对河南省高中女教师的健康调查中发现,由于职业形成的责任感、紧迫感,她们大部分出现过亚健康的状态,有55.4%的女教师患有慢性疾病。

(二)周围同事与家庭成员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在河南省高中女教师体育锻炼形式的调查中发现,有20.90%的人选择与朋友或同事一起锻炼。从心理学角度讲,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在进行社会活动时都具有从众性,这是个体安全的需要,也是人主动社会化的过程。在河南省高中女教师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日趋加快的生活节奏中很需要找到一个同龄群体,找到一种归属感,这样有助于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可见有体育锻炼爱好的同事或朋友对个体参与锻炼的影响很大。

(三)学生时代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根据河南省高中女教师科学锻炼的知识来源调查发现有42.6%的人表示学生时代的体育经历是他们获得科学锻炼方法与知识的主要渠道。

(四)媒体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在体育消费方面,经调查发现,有33.3%的高中女教师的人感到媒体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有重要影响。在媒体的推动下,加人们为了健康开始走进健身房,加大对健康和体育的投资,购买体育器材,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将日趋深入人心。28总之,大众传播媒体与群众体育之间是互动的,其结果是双赢

(五)不科学的运动对河南省女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93.3%的女教师都有体育锻炼的经历,但是常年坚持的人群很少,只占锻炼人数的8.7%。影响女教师坚持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众多,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个体锻炼的目的性过强,而忽视了其积极情感的体验。在河南省高中女教师锻炼现状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65.9%的人锻炼是为了减肥、美体,这种功利化的思想弱化了锻炼的健身作用。

三、结论及建议

高中女教师体育运动的内容成多元化发展,多以要求投入较少、场地器材简单的基础项目为主。政府和学校在注重高中女教师的体育参与率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体育人口的数量。

河南省高中女教师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同度较高,但是对科学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偏低,这反映了河南省高中女教师体育锻炼具有盲目性,这大大影响了他们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因此需要政府和学校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对科学健身的引导和宣传。

参考文献:

[1]进霞,徐淑斐.国内外妇女体育研究概[j].体育与科学,1995(3):4-5.

第11篇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霍州市5个煤矿社区8个城市社区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发现,霍州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霍州市 社区体育 发展状况 结论对策

社区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区体育文化活动和新的社会体育形态,在中国城市管理和社会体育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社区体育的发展直接反映居民的体育发展情况。霍州市是典型的能源重化工城市,随着霍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体育运动需求增大。居民参与到体育当中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增强了体质,还给社区带来了活力,促进了社区居民的团结凝聚力。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霍州市城区和矿区的社区参加日常体育锻炼的人口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期刊,并参考相关用书,同时详细认真查阅有关群众体育、社区体育、全民健身的相关论文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为自己的论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问卷调查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任务设计了一份针对霍州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问卷。发放320分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6份,有效率为98.75%。

3.实地调查法。本研究利用早晚两个锻炼高峰期的时间段,深入到霍州市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田野调查,也制定了对应的访谈提纲。

4.数理统计法。由Excel软件系统统计分析数据并制作成图表。

二、结果与分析

(一)霍州市社区体育活动中居民的基本情况

从数据分析中发现参加活动的以女性居多,男性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以中青年人居多。由于近年来,霍州煤电集团企业运营压力变大,企业职工收入降低,近一半的居民仅有1-2千元,2-4千元的人群不到20%。但无论是高收入还是低收入人群都参与体育活动。

(二)霍州市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

数据分析中看出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还是较高的,不积极的仅占10.8%。参加的主要目的94.3%的居民是增进健康,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体育锻炼的目的有所不同。

(三)霍州市居民社区体育活动现状

1.居民基本锻炼情况。调查数据显示霍州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集中在30-60分钟以内。大多数锻炼者的运动强度都可以控制在中等强度。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安排在早晨(老人居多)和傍晚(上班族居多)。主要在公园和广场进行比赛,由于污染物多,矿区居民更多是在室内。

2.居民体育锻炼的锻炼形式和参与项目。调查中发现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是和朋友一起或者和家人一起自发组织的,居民体育锻炼的随意性还是比较大,社区组织力度不够。参与最多的是散步和跑步,其次是舞蹈,再次各是种球类。霍州市有自己的“HBA”和篮球赛,矿区和新建的广场有门球场地,但参与的人群不是很乐观。

3.霍州市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情况。霍州市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主要是实物型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鞋、运动衣、健身器材。由于现在的各种公园、广场的建设环境的提高,使很多人不再选择收费场地。

(四)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

霍州市社区指导员开展的不是很好,锻炼过程中得到指导的人群只占66.5%,而在这66.5%的人群中有69%的人群每周只得到1-2次的指导。并且对锻炼群体进行指导的人员有53.3%都是离退休体育积极分子,而真正得到取得资格证的国家体育指导员指导的人群仅占16.2%。

(五)影响霍州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锻炼的主要因素

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影响因素主要是:缺乏场地器材、缺乏组织和指导、缺少经费没有时间。现阶段霍州市社区体育场地器材缺乏并单一,不能满足群众的锻炼需求,就算有很高的兴致也很难得到满足。活动分散,锻炼自由,缺乏人员组织,很少人得到专业的指导。有些人们因为自身的原因缺少时间,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社区体育的发展。

三、结论

人们对体育认识和追求正在不断提高和上升。人们的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大型广场和公园,但社区内的体育健身器材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活动项目主要集中在散步、交谊舞和广场舞、毽子、篮球等项目,以中等强度运动为主。居民的体育消费主要以实物型消费为主,阅读型消费较少。影响居民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是缺少场地器材,缺乏组织指导,缺少经费等等。

四、建议

(一)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可以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人们了解健身的重要性,树立“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

(二)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改善霍州市矿区的环境质量,优化空气质量,减少路面煤尘污染,为矿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场所和空间。

(三)因地制宜开发霍州市社区特色体育活动项目,提高锻炼场地器械的利用率,丰富社区体育活动内容。所设的各个项目也尽可能的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以及定期进行专业学习。健全服务体系制度。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学习态度;体育行为

兴趣是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内驱动力,能够激发人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满足个体的愿景、目标。兴趣是个体需要的实际表现,是需要的动态表现。引起兴趣的条件是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体育课程的设置、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体育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和从事其他任何活动一样,从事体育活动也必然有许多认识活动参与。体育活动中的认识活动是在肌肉运动中完成的,它与其他活动中的认识活动有明显的区别。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需要更多地依靠运动感觉来感知、理解和记忆,需要更多地依靠形象思维和操作思维快速分析和决策。

女大学生作为体育教学当中培养的重要对象,培养其良好的体育参与兴趣以及端正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女大学生群体不同于男生群体,在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方面整体来看表现不如男生,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懒惰心理,不爱动,爱干净,情感内向等都导致了她们在体育课堂之上的表现不积极。因此,要想女大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需要我们清楚了解和掌握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策略方法,以提高女大学生体育课程的参与热情。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抽选了某高校的部分女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十年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的相关论文,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和整理。通过学习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学校体育学、教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阅读与本研究有关的图书,较为全面地掌握相关的资料信息。

(2)问卷调查法

根据当前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文件300份,随机抽选某高校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97.3%。

(3)访谈法

与所调查的女大学生直接进行交流,询问她们对于体育课的看法与认识。

(4)统计法

对所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通过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女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兴趣调查

(1)女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

调查发现,女大学生对于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持有积极态度的人数有63人,持有一般态度的人数是154,而对参与体育锻炼持有反感态度的人数为75人。由此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态度相对较为消极,并且在交谈之中我们了解到她们对于体育锻炼有着一定的排斥心理,导致此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其性别、性格特征有直接的关系,多数女生不喜欢运动是因为怕苦、怕累、怕脏等,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

(2)体育学习态度与兴趣对于体育行为的影响

体育学习兴趣与态度是个体对于体育运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其直接影响到个体的体育参与选择与反应,影响到个体的体育行为变化。在此次的调查之中我们发现,除了正常参加体育课程之外,愿意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女生仅有26%,其余的女生相对来讲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强,体育参与兴趣与学习态度呈现弱化发展。

(3)对体育运动价值的认识

对体育运动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是个体从事体育运动的核心动力,只有正确认识到体育运动的真正价值,才能够更为主动地驱动自身参与到其中。而在调查当中,有56%的女生认为参与体育锻炼是为了完成体育考核,完成体育相关要求,仅有21%的女大学生愿意主动投身于体育运动当中,认为体育锻炼不但可以提升自身身体健康,同时不会影响到自身日常的工作、学习。对于大多数的女大学生来说,她们都清楚体育运动的内在价值,但是自身的惰性让她们对于体育运动望而止步。

2.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调查

(1)周锻炼频率情况

对女大学生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调查中我们发现,每周能够参加1-2次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占据了接近5成比例,其次是每周能够参加3~4次的人数占有31%,周参加体育锻炼5次以上的女大学生仅仅占到11%以上。另外,在调查当中我们发现,有一半的女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在30~60分钟,锻炼时间每次达1~2小时的人数占到了27%,锻炼时间2小时以上的则是仅仅有9%,其他人锻炼时间少于30分钟,整体表现结果不佳,这与全民健身中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思想仍有较大的差距。

(2)运动参与项目

在对女大学生参与运动项目的调查当中,我们发现女大学生倾向于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为瑜伽、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轮滑等,项目类型时尚,对抗性不强。另外,选择跑步、游泳这类项目的女生也相对较多,这类型项目女生多是看重其良好的健身、减肥等效果。女大学生选择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类型丰富多样,喜欢与同伴一起参与到其中的,占46%,另有33%的女大学生喜欢参与一些体育社团活动,仅有10%的女生习惯自己独自锻炼。从参与形式来看,引导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对女大学生参与行为的引导。

三、女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

1.生理因素

女生自身条件不如男生,因此有些运动项目让很多女生望而止步。另外,在高校当中诸多运动项目都对抗性较强,并且需要一定运动能力,这也成为了女大学生体育弱势行为的因素之一。

2.心理因素

调查发现,在体育活动当中,女大学生参与到其中的人数较少,多以旁边观察为主。对此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中有26%的女生因为害怕做不好动作被笑话而选择不参与到其中,另有19%的女生因为怕苦、怕累、怕脏、怕受伤而不愿意参与,还有一部分女生因为性格内向,意志品质较差,自信心不强而缺乏一定的锻炼欲望不愿意参与到其中。因此,要加强女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3.认知因素

对女大学生体育认知的调查发现,有16.6%的女生惧怕参与体育运动是因为自己没有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另有9.9%的女生怕参与体育锻炼之后一旦停练会出现体重反弹现象,还有女生认为参与体育锻炼有些不稳重,“疯疯癫癫”。在认知方面,女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认知理念,对于体育运动的深层认知仍显不足,有待进一步引导、端正。

4.客观因素

调查显示,自己想学想练的项目而学校没教的占48.5%,功课太重没时间的占41 %,学校不组织、自己又不愿练的占28.8%。由于毕业双向选择时,用人单位只注重毕业生的智力和专业技能,忽视体育能力,又不愿接纳女性,导致女大学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的占3.1%。此结果反映出现行的高等院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设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已不能满足女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 。女大学生更喜欢一些健身性、娱乐性、节奏性较强,对抗性较差的体育项目,相反,对抗性要求较高的体育项目,无论是在课内与课外都不受女大学生喜欢,并且这样的运动让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一定的畏惧感和距离感。这不利于我国全面健身计划的实施,也对女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四、建议

1.投其所好,有针对性地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注重思想引导

体育运动项目的设置与安排要根据参与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同时要体现出针对性。在引导女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首先应了解其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其选择最为适合的运动项目。另外,从思想认知方面,要引导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价值本身的认知,使之认识到体育运动的真实价值,态度更为积极。

2.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1)多途径宣传

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宣传媒介,对体育运动进行宣传,让女大学生融入其中,认识到体育运动的真正价值,激发女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提升其参与度。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

开展丰富多样的课余体育活动,是促进女大学生参与的重要途径与载体。因此,我们应针对女大学生定期开展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同时充分发挥校内社团、协会的带动作用,鼓励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比赛的开展,并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3)重视体育课堂引导的重要价值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触体育运动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重要的途径,在体育课堂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体育运动项目的相应技术、技巧,感受到体育运动项目的魅力与价值。体育课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导渠道,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体育课堂的价值作用,充分利用体育课堂,做好女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让她们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4)成立学校体育运动团队,引领锻炼潮流

运动队不但可以在比赛当中为学校争夺荣誉,同时学校培养体育运动队还可以起到引领学校体育运动风尚的作用,不但可以对外宣扬自己学校的声誉,同时也能够让校内的师生感受到其内在魅力,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

场地器材是保证体育运动参与的基本条件,场馆器材匮乏也是影响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各高校。因此,逐步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力度,增设、扩建一些相应的体育场地设施,对于进一步推进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宋荣,卢考纯.终身体育与体育兴趣、体育能力[J].体育学刊,2000(2).

[2]王宽.推动“阳光体育工程”开展,培养大学生课外体育兴趣[J].中国市场,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