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事管理流程

人事管理流程

时间:2023-06-02 09:22: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事管理流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事管理流程

第1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事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一、职业院校人事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院校教学岗位人事管理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同时也是职业院校人事管理的最重要对象,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教师的配合与支持。从职业院校目前的管理情况来看,职业院校普遍缺乏竞争机制,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许多教师认为教师的职责仅在于提高授课水平,不仅对学校规章制度缺乏执行力,亦无心于学校的科研活动,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校竞争力的减弱,降低了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加之职业院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大多着眼于在校教师的行为管理,忽视了教师团队的优化,导致学校的人才补给不及时,学校教师岗位缺乏新血液的注入,使得学校始终缺乏新的教学理念,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如何在教师岗位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在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引入先进教学人才,已经成为了直接影响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问题。

2.职业院校管理岗位人事管理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岗位人事管理是职业院校人事管理的又一重要工作对象,而管理岗位分工模糊、组织架构不完善已经成为了直接影响人事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问题。职业院校人事管理部门依照“分工原则”对管理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进行划分,继而实现责任制管理。但是从目前职业院校发展实际来看,许多院校为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将具体工作不断细化,甚至出现了多部门从多角度同时接入一项工作的现象,反而降低了学校的工作效率。不仅如此,由于学校各部门机械遵从自身管辖范围完成任务,即便人事管理部门极力细化学校工作内容,但仍难免出现“灰色地带”,形成管理空白,而这类工作的开展需要人事办公室进行临时安排与协调,增强了实际工作的复杂性,造成了不必要的工作阻碍。

二、职业院校人事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方法

1.职业院校教学岗位人事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

职业院校教学岗位依据资历的不同,可分为助教职称、讲师职称、副教授职称以及教授职称四个等级。以上四类人才占有量以及高等人才所占比例是评价职业院校综合教学能力高低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人事管理部分应时刻注意学校四类人才的比例与数量,当教师人数无法满足学校扩展要求或人才比例失衡时,应及时应用外界招聘方式来壮大学校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师管理当中引进竞争机制,刺激教师再学习和投身科研的积极性。

具体而言,职业院校教学岗位人事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措施有以下几点:首先,人事管理部门应辅助学校改善现有科研环境,同时根据教师的研究类型增加学校科研项目数量,使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专业投身到学术研究当中去,达到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的目的。其次,人事管理部门应当实时掌控学校教师资源情况,对其数量及质量有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学校的实际及时通过招聘等手段补充人才,为教学发展提供全新的血液。最后,人事管理部门应完善学校内部晋升渠道和教师再学习机会,鼓励在校教师通过提升自身能力达到事业目标,全面提高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配合完善的考核制度在教师中营造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刺激教师不断改进自身不足,继而不断优化学校师资资源。

2.职业院校管理岗位人事管理业务流程的优化

从整体上看,我国职业院校管理岗位的设置还是比较合理的,但其中的“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的两极分化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综上所述,职业院校人事管理部门盲目细化工作,导致了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职业院校人事管理部门应逐渐整合学校资源和类似部门,在合理分工的前提下简化部门配置。除此之外,人事管理部门还应放宽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尽量减少“无人管理”的灰色地带,同时设置人事监管和调节部门,及时发现工作漏洞并对其进行处理,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管理岗位的协调性和高效性。

是否做到了人事管理工作流程的科学化制订,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制订,是职业院校顺利完成规模扩张、赢得社会好评以及达成办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职业院校应适时关注人事管理工作现状,不断改进其工作方法,优化业务流程,让人事管理工作切实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本文对职业院校实际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优化职业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相信本次研究能够为今后我国职业院校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晓婷.项目管理方法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第2篇

1 总体业务描述

本文设计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针对单位人事管理单位管理职工档案信息和管理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并结合单位人事管理通用的管理功能和操作习惯等特点开发设计的一个基于WEB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

单位职工可以通过该系统变更、调整、申请等业务。人事管理员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查询,财务可以对工资信息发放,单位领导可查询职工具体情况。

1.1 系统业务流程

根据需求分析得到的现行业务处理流程,一是公司员工登录和查询信息业务流程:登录、进入查询模块、查询信息;二是系统操作员登录和后续相关操作的业务流程:登录,进入处理模块,查询处理信息。其次进入修改和添加模块,进行修改、添加和删除相关信息。

1.2 系统数据流程

数据流程表示求解某一问题的数据通路。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过中,还将使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所谓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就是通过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然后分别解决。

人事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分为员工和操作员登录的两大部分,员工可以在系统中进行注册,注册信息后可登录界面,进而进行查询。对于操作员登录后能对登记的信息进行修改和维护等操作。

2 系统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配合数据流程使用的工具之一。在结构化分析时所定义的数据字典,主要用来描述数据流程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数据源点和终点。

2.1 系统的主要数据流

1. 流 名: 登陆验证

位 置: 操作员"登陆处理

定 义: 登陆验证=操作员姓名+密码

2. 流 名: 验证结果

位 置: 登陆处理"操作员

定 义: 验证结果=[登陆成功|用户未注册|密码错误]

3. 流 名: 登记信息

位 置: 登记处理"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定 义: 登记信息=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4. 流 名: 登记结果

位 置: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登陆处理

定 义: 登陆结果=[成功|失败]

5. 流 名: 员工注册

位 置: 员工"登陆处理

定 义: 员工注册=员工基本信息+密码

6. 流 名: 注册结果

位 置: 登陆处理"员工

定 义: 注册结果=[注册成功|注册失败]

7. 流 名: 员工登陆

位 置: 员工"登陆处理

定 义: 登陆验证=员工姓名+密码

8. 流 名: 登记结果

位 置: 登记处理"员工处理

定 义: 登陆结果=[成功|失败]

9. 流 名: 查询要求

位 置: 员工处理"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定 义: 查询要求=员工姓名

10. 流 名: 查询结果

位 置: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员工处理

定 义: 查询结果=[人事管理基本信息|失败]

11. 流 名: 系统维护

位 置: 登记处理"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定 义: 登记新到员工的基本信息、人员调动、福利、出勤、请假、基本工资、操作员授权等

12. 流 名: 维护结果

位 置: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登记处理

定 义: 把登记的员工的基本信息、人员调动、福利、出勤、请假、基本工资、操作员授权信息等反馈给操作员。

2.2 系统的主要数据存储

1.数据存储名称: 操作员授权

输 出: P1

数据结构: 操作员姓名+密码

2. 数据存储名称: 人事管理基本信息

输 入: P1

输 出: P3

数据结构: 员工的基本信息、人员调动、福利、出勤、请假、基本工资信息等

3 数据存储名称: 员工信息

输 出: P2

数据结构: 员工姓名+密码

3.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从功能上看,该人事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七个子功能模块:人员基本信息管理、人员档案信息管理、工资管理、考勤管理、休假管理、统计查询和系统维护。

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子功能模块与系统权限管理模块相结合,将人员权限落实到每一个人,在系统中授予相应的权限,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员档案信息管理子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照片、户籍、地址、电话、身份证号码、最高学历、家庭状况、主要简历等。

工资管理子功能模块:工资帐套管理、工资档案结算等。

考勤管理模块:该模块分为基本考勤、加班考勤和出差考勤三部分

统计查询模块:包括人事档案查询、职工调整查询、合同续签查询、职工培训、奖惩、考核查询、工资档案查询。

系统维护模块:模块包含单位设置、数据字典、自定界面、编号设置、提醒设置等。

每个包一个子功能模块,分别对相应的事务进行管理。用例中包括5个用例:领导、人事档案管理员、财务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和职员。

人事档案系统:人事档案系统是劳动人事管理系统中的核心模块之一。人事档案管理员可以管理人员档案信息,进行人员相关信息职评定修改、调动管理。

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系统需要,添加部门,删除、更新部门,管理系统基本资料。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员的职责尤为重要,该财务管理主要是针对人才培养投入的各种经费管理,包括工资等等多种经费的管理。

综合查询:此模块功能简单明确。领导登陆后可以查阅任何信息。

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非功能性需求,是指软件产品为满足用户业务需求而必须具有且除功能需求以外的特性。

(1)系统的完整性

系统的完整性指为完成业务需求和系统正常运行本身要求而必须具有的功能,这些功能往往是用户不能提出的,典型的功能包括联机帮助、数据管理、用户管理、软件管理和在线升级等。

(2)技术适应性与应用适应性

系统的适应性与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的概念相似,也表现产品的一种应变能力,但适应性强调的是在不进行系统设计修改的前提下对技术与应用需求的适应能力,软件产品的适应性通常表现为产品的可配置能力。

(3)系统的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

指系统对业务和技术需求变化的支持能力。当技术变化或业务变化时,不可避免将带来系统的改变。因此不仅要进行设计实现的修改,甚至要进行产品定义的修改。

第3篇

    教师培训渠道单一,培训力度不够人才的塑造离不开培养,独立学院的教师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高等院校,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自然是提升其办学实力的核心竞争力。就目前而言,很多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短,配套设施不健全,导致很多教师除了岗前培训和一些必要的培训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培训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未引起足够重视进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带来各种便利。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包括数字化校园和办公信息化等也必然是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网络发展日新月异,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很多独立学院仅有基本的门户网站,没有建立独立的信息化人事管理系统,有些学员甚至还停留在人工办公阶段。

    独立学院人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模式新,较少受到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束缚,因此,其人事管理理念的创新具有一定的便利条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创新型人事管理理念的推动,独立学院人事管理的信息化才能得以推广。在传统的高等院校人事管理模式中,由于参与人员过多,分工过细,流程较多,工作效率普遍较低,管理质量收到严重影响。独立院校在新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其人事管理需要精简管理人员,节约人力资本,提倡高效的服务流程。一般通用的是“圆桌”式的业务流程设计方式,即由一个人来统一的受理人事业务,分别明确并且督办需要他人协助事项,最后进行汇总,并且由受理人来反馈。独立学院对这种流程设计的改变导致了MIS引进困难的问题,这使得独立学院无法找到适应其人事管理的业务流程HRMIS。

    最早创立独立学院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经过长时间的人事管理信息化探索之后,引进通用HR-MIS,却最终因为其无法适应该校的工作特点而遭淘汰。分析其原因,首先,数据列表式制作的业务管理功能运行的基础是完善的数据,而学校对于数据流和业务流上的统一考虑不足,导致“圆桌”式业务流程无法实现。其次,系统由于在创设初期的不完善,导致对于登陆的用户数加以限制,使得该系统在用户权限方面比较单一,无法实现多机用户及多用户在线协同办公。另外,数据指标和人员结构在对传统高校人事管理模式的套用上与独立学院自身的独特指标之间发生了冲突;在业务流程的操作过程中只能针对于某一类人事管理制度,无法体现差异化政策。因此,独立学院在对人事管理信息化的系统软件进行开发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作出有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

    独立学院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不仅是最早的独立学院,也是独立学院办学的典范,因此本文对独立学院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分析仍然以其为例。2001年,该校引进了金益康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虽然该软件在2003年被淘汰,但是为后来人事办公软件的系统开发起到了先驱性的作用。同时由于独立学院对外购软件的费用以及适应方面存在问题,导致该校在2003年决定自主研发专门的管理工具。

    人事管理工作的关键一点是高效。独立学院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方面要公开规章制度,使办事流程快捷而透明,注重“行政方向”向“服务方向”的转变。浙江大学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集中体现了“高效、人性、精准”,在信息系统支持与业务流程重组方面功不可没。例如新员工报到环节,该环节业务流程比较复杂,员工需要首先填写登记表,然后发放聘书以及填写入职单等。员工在入职流程的办理过程中,涉及到很多部门,对于很多信息都要进行重复登记,浪费了大量时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对这一流程的重组给予了重视。在员工报到后,管理人员通过登录信息系统,可以为新员工注册新的身份。根据系统的提示,新员工可以依次填写包括基本信息、工作履历在内的个人信息。在所有这些网上信息填报完毕之后,系统会自动打印聘书和聘用合同,然后再向相关部门发送员工的报到通知,之后用户便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登录查找新员工的相关资料。

    系统通过登陆员工信息,能够用数据库技术详细显示员工信息,这对于数据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全面性等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系统规范。员工的个人界面会有数据共享以及辅助决策等多种信息工具,对于同一机构的编码、各种表格格式以及业务流程的操作规范等都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在对数据进行综合改革与修复时,考虑到系统用户的安全性以及运行速度等,一般会采用C/S体系,这样做出来的软件从专业角度来看更为规范,也更适用业务人员的使用习惯。开发软件一般采用Delphi语言,因其与VC和JAVA等语言相比,更加简洁高效而且功能强大。另外,Delphi更实用,它除了能提供各种集成开发工具之外,还可方便地获取免费的第三方控件程序。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人事管理信息化对其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创新管理观念,健全各项体制制度在目前独立学院的职工构成结构中,除了年轻硕士、博士毕业生之外,就是依托于母校的老教授等,他们对于信息化的接受程度不高。独立学院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考虑到这类员工的现实条件。另外独立学院由于其特殊的时代意义,导致董事会成员在编排与管理上也存有缺陷。董事会成员没有很好地履行责任,做到相应的教育投资工作,这在人事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中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学校的基础建设无法按照预定要求来完成,基础设施的不到位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第4篇

1、员工基本信息登记

2、员工入职相关审批文件

3、员工各类证件

4、员工各类在职资料

5、员工参加重要会议、培训的各类统计与履历表

6、员工在企业里的岗位异动记录

7、员工调薪、奖惩记录

8、劳动合同及保密协议等相关文件

二、管理员工人事档案必须GET的几个点:

1、员工人事档案决不是入职后就再也不动了

2、需要有管理机制:每一份员工人事档案都需要按正规的档案管理流程与机制来进行。包括归档流程设计、归档机制及制度,员工查阅或出借流程与管理、出具证明材料流程与机制、定期检查与抽查机制、保管责任及奖惩、销毁管理等。

总结:员工人事管理档案极为重要,必须重视,原因在于

1、可降低用工风险,提升胜述率;

2、为其他人事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第5篇

从事咨询策划多年,我对人事问题也有所涉及,很多小型企业都有人事管理上的问题存在,客观的说对于人事部所承载的工作职能来说,人事部的潜力远没有挖掘出来。我认为这不是企业的原因,而是小型企业发展的必然阶段所决定的。

小型企业的公司重心始终是在市场,因此在生存与发展的权衡中,人事管理其实一直被边缘化,我归纳总结了一些企业对人事管理的看法,发现很多老板对人事管理的认知并不多,“鸡肋”之说还真的是很形象,认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标杆式,每个企业都有人力资源部或是人事部,即使没有,也是办公室负责这一职能,人力资源部只是一个员工档案的保管处,考勤有行政,工资有财务,业务有市场,加上大多数的业务培训还是由销售部门内部完成的,除了入职和离职与员工办一些手续外,其他的时间都是两相不往来,人力资源部只是担了一个虚名。二是流程式,有些企业让人事部参与市场经营和管理,参加业务会议和开展多样的培训,为达成激励和考核目标也有一大堆的有表格和数据。

“人力资源部”的概念是在上世纪末从美国引入的,“资源”开发上目前我们还做不到,“人力”上的如薪酬、福利,人事档案管理方面也还行。那么,对于小型企业中的人事管理应当做什么?按专业的HR观点是要构建好人力资源价值链(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为企业服务。按一些老板要求就是起码要解决好员工招聘和培训方面的工作,不能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让市场部操心。总之,要发挥部门的应有职能,关键时候不能“掉链子”。

人事,人事,是先人后事,还是先事后人?俗话说,把人管好了,做事就容易了。这种指导思想在很多企业是这样执行的。但是这样也是有些问题的,就是我们不能忽视市场环境的影响和企业的经营现状。不客气的说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我们企业的组织架构中“人事部”的定义远远比“人力资源部”更能解决问题。先人后事是最终目标,先事后人却是能解决小企业人才危机的一个管理切入点。

为什么这样说呢?结合小企业的现状我们就会发现有几点共性现象,一是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或技术;二是企业的发展规划基本上都是短线;三是员工素质不高,对企业没有归属感;四是企业的文化不足以“引导”员工自觉去做事。

解决之道,实用才是正道。

小企业的人事管理,管事比管人更重要。那么,如何才能管好事,用好人呢?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人事架构简单实用

小企业的人事架构一定要简单明了,不要有太多的等级,一定要做到扁平化管理和单一管理。对市场和客户的反应速度要以小时计算,因为快速是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法则,管理层只是超过员工的组织层级半级,工作时不是在前面领导员工要做什么,只是要在工作中与员工一起努力,事情做好了,企业才有收益。

同样在大企业中人事架构也不是不能做成事,如在沃尔玛,所有员工包括总裁佩带的工牌都注明“我们的同事创造非凡”,除了名字外,没有任何职务标注。公司内部没有上下级之分,下属对上司也直呼其名,营造了一种上下平等、随意亲切的气氛。此外,老板要敢于打破层级概念,直接深入基层与员工对话,缩短距离,经常性地清除中间环节的“杂音”。尽量让员工随时能接触到老板。

很多小企业不可能让员工能主动自觉的去做事,小企业的企业文化远没有企业制度好理解,人事管理部门要设计好工作环节和岗位架构,以岗定人,以责任定业绩,以绩效定奖惩,就像流水线作业一样,形成工作的上下接点,尽可能的激发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全心全意地投入本职工作即可。

二、做好人事管理的流程

通俗的理解,通过管人达到理事的目的,就是管理。但是对于小企业来说,不一定就能达到目的。管理是需要通过各个环节和流程来实施的,小企业内部的很多管理职能是不规范的,一人多岗或是一岗多人现象都会存在,老板一句话比什么都管用。通过流程管事的目的就是要减少对人的依赖,降低人力成本,同时也能减少员工犯错误。俗话说对事不对人就是这个道理。管事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事情做好了,问题解决了,工作才算完成,最始是在管事的过程中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打个比方小企业的人员流动量大,人事管理上就得不停地招聘新人,新员工可能是老员工推荐的,或是老总特招的,或是店面自主安排的,新人招进来要不要系统培训,制度考核?好不容易才上岗,这个员工又提交了辞职信。怎么办?通过做管事管理,就可以减少一定的随机性,强调流程化,首先按公司要求制定用人要求,考核流程和岗前引导,尽量寻找能符合工作要求的员工胜任岗位,平等并尊重每个人,确保员工都能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利运用这些资源。

三、对事情要负责

在小企业中老板最担心的就是员工的流失,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企业不可能有后备人力资源,在经营出现问题时老板往往会以情感留住员工,以未来发展激励员工,但是这对于员工来说,是没有什么吸引力和归属心的。为此小企业的员工需要不间断的工作培训,不断的与企业磨合,找到企业与自己短期和长期的共同诉求点,让企业拉着自己朝前跑。

小企业培训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为企业服务,培训的切入点要让员工能接受并认同,因此,小企业的人事管理,一定要对事情负责。因此人事部门可以让一线员工提出培训计划,由人事部进行引导培训,交叉培训(让不同部门的员工交叉学习,以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另是可以让员工定期提出人事管理建议,使人事管理达成双向沟通,让员工知晓公司的人事流程,根据本部门和本岗位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人事管理方式,以达到效果为人事出发点,才可保证政令畅通。

企业运作是一个分工协作的链条,各岗位各司其职,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企业最终的目标才能达成。此外,对于做事来说,做就是做到位。人事管理更多是要体现在实用上,一定要设计好符合本企业经营的管理进方式,如对于前文的化妆品连锁,我是这样建议的,一;做好“补位”管理:从入职开始,公司员工就要形成“补位”机制,在职的每个员工都要有AB两个岗位经历,不管是行政,还是财务,经理还是司机,在某工作人手不足时,一定要顶上去,平常即使人手充足也要进行这样的岗位轮换,“补位”考核与当月业绩直接挂钩。二:进行命名培训:定期评选业绩明星,一方面做好业绩明星的激励和技能岗位晋升。另一方面总结提炼成功者的销售技巧和方法,形成公司标准化教案,教案就用该员工的名字命名,向全公司普及和推广。

第6篇

1.1职能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联系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的管理队伍正在向着年轻化与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样就形成了有一些医疗管理人员并没有相应的医疗背景,而在后期对医疗的专业技能培训或者是坐班式的工作方式,都容易形成医院职能部门与相关的临床部门相脱节的现象。但是在理论上看,管理是为临床来服务的,在本质上也具有相应的管理职能。

1.2没有落实管理制度

在我国进行的医改中,各级医院已经基本具有了比较完善的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目标也已经逐渐完善,但在医院的各项设置达到相关的要求后,这些管理却没有落实到位,执行力不足。在实际中,医院临床部门的人员除了要处理科研教学的任务之外,还要处理相应的各项行政管理任务,也由于在实际中对各项考核目标没有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管理者对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的任务管理就存在不足,以至于使得核心管理管理制度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不能对事物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医院人事管理中走动式管理的应用

2.1设立起科室的定期走访

在医院人事部管理中运用走动式管理,就需要医院人事管理处首先要建立定期的走访制度,并且确定好各个科室之间的联络员,以保证科室的各个成员之间可以及时有效的沟通。这样就可以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来建立起一个长远发展的计划,并组织各专业人员建立起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给出有效的解决。另外,还可以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并引进人才,同时培养科室的优秀人才,并能够为人才的发展提出有利于其发展的计划,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在实际工作的招聘、培训和考核情况中进行落实。

2.2实行动态的核岗定编制度

在医院人事部门的管理中,要根据科室具体情况来进行动态的核岗定编制度,对人员编制进行调整和核定时,要考虑到床位周转率、科室门诊数以及承担的医疗任务等基本信息因素,合理的对人员进行调整编制。然后可以再根据核岗定编的具体情况来对引进人才与人才招聘和岗位设置等做出最终决定。同时还要注意在实行动态岗位管理时也要进行走动式管理,这样就可以在获得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加强科室之间的沟通。医院人事部与相关的临床基础部门来对科室的动态编制进行共同管理,可以对人员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调整,在科室之间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促进工作流程的管理

在医院人事管理中,为了使服务更上一层楼,人事管理部门就需要利用网络平台对当前的工作流程与信息系统进行改进,并开发出适合医院内部用的人事部门管理软件,同时也把登录人事管理的后台登录权限对科室的管理人员适当开放,这样在医院管理中就可以在网络上实现考勤以及医院的转职审批等流程,减少科室里的事务性工作,从而为临床工作争取来大量的时间。经过实践研究也发现,在人事管理中运用走动式管理模式,可以切实的为医院临床提供便利,有利于医院的发展。

2.4实行新职工的联络人制度模式

在医院人事管理中运用走动式管理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来开展活动,强化医院小组的团队精神,让各成员之间有更加密切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建立起相应的新职工入职联络人制度。例如在医院的实际管理中,可以由人事管理部门来分工联系几个小组,可以利用医院的贴吧、论坛以及QQ群、微博等形式来对团队的公共信息进行公布,让团队成员能够通过这些媒介自由发表言论,并提出合理建议。这样通过对在工作中的喜悦、生活中的困难等进行探讨,人事处的联络人员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具体的解答与评论,从而引导员工可以更快的投入到工作环境中去。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数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4-0229-03

1引言

高校人事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之一,关系到全校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乃至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自身的发展.现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传统模式的人事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推行人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以实现自动化办公,改变管理人员的传统理念,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强人事信息资源利用率,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能够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仅从工作、技术角度出发,而且需要人事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坚定开展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信息化建设工作,保证人事工作有序、稳定的进行.因此,结合工作现状,综合考虑,在学校成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学校建设了基本符合人事管理工作需求的信息化系统,规范工作流程,实现人事管理工作现代化、科学化的转型,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学校的发展,满足广大教职工的诉求.

2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的特点

2.1情景复杂,事务繁多

人事管理工作涉及到人才引进、人员基本数据管理、工资福利、职称评聘、离职退休、各项培训、考核、统计报表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等.这些工作都与学校教职工密切相关,涉及到的信息量较为庞大,且不同情景、不同阶段统计需要的数据不同,面向的对象不同,需要处理的事务不同,除此之外,每项事务都有严格要求,不容出现丝毫懈怠和差错.

2.2数据频变,维护困难

人事管理各项工作产生的数据属于动态指标,变化量大,涉及范围广,需要人工及时维护,例如人员基本数据是学校各工作单位的数据源,人员的岗位、职称以及工资福利数据都会随着个人的职业发展发生变化,因此及时更新数据,保证学校各工作单位数据的一致性就成为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传统的纸质记录方式不仅人工书写量大,维护时间长,难以长期保存,而且不便于查阅和共享.现如今学校虽然已经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了现代化办公,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数据孤岛、数据重复保存、数据冲突等维护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资源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共享性.

2.3技术先进,观念落后

信息时代的发展带来许多先进、成熟的技术,奠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的转型.人事管理工作采用现代化技术实现了系统管理,能够做到数据一致、长期保存、动态更新、数据共享,但是学校教职工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不能很好的接受人事管理工作的改革,认为改革给个人带来了不便,无形中制约了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突破性发展,造成人事管理工作出现传统模式和现代化系统管理模式双管齐下的运行模式,不仅给人事工作人员增加了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的重复率,而且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3学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3.1系统建设背景

人事管理工作中涉及的数据范围广、数量大,数据多采用电子和纸质版本同时保存的形式,且电子版本仅限于U盘、硬盘及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存储形式,纸质版本装订成册,在固定空间存储.此种存储方式有利有弊,采用电子设备存储,方便数据的查询、携带、迁移及共享,但是电子设备均有相应的使用期限,且不同的系统软件对于U盘、硬盘的识别存在差异,电脑系统存在版本更新,存在硬件和软件的兼容性,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子设备硬件与软件不兼容,会出现数据识别不了、数据丢失、数据损坏等相关问题;采用纸质版本保存的数据,虽然可以保存最原始的记录,随时查找,但是会因为频繁翻阅,存储空间防潮、防虫工作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存储介质损坏,数据保存不完整,数据模糊不清,数据损坏等现象.因此,人事管理部门需要建设人事管理应用系统,做好数据管理、维护、存储等工作,实现数据随时查询、翻阅的目的,且做到数据及时更新,减少数据存储量,统一为各单位提供最新决策数据,实现更加方便、快捷的数据共享.

3.2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以人员基本管理为基础需求,以“实用、方便、稳定”为准则,确保系统结构优化、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同时,系统需要考虑功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需求,适应管理人员实际工作的变动.系统开发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标准化:遵循国际、国家、行业、教育部以及学校现有的相关信息标准;2.网络化:基于互联网、校园网进行访问;3.个性化:符合人事部门个性化需求,自定义功能模块;4.可扩展性:接口灵活,能够与校园其他平台无缝对接;5.可靠性:系统架构使用技术成熟、先进,能够稳定运行;6.安全性:系统数据加密处理后存储、备份,系统无恶意漏洞.

3.3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本系统设计主要以人事管理工作的人事人才方面工作为依据,重点设计功能包括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招聘管理、薪资管理、报表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各功能模块设计简单介绍如下:3.3.1机构管理主要包括功能为单位管理、岗位管理、基础设置等,实现对岗位、机构编码,按照学校机构设置方案对机构和岗位进行设置和管理,并以此数据为基础系统自动绘制机构图,更加直观的展示了学校的机构设置,其中机构图可以以PDF和EXCEL形式输出,便于打印,历史机构可以记录、保存机构和岗位变动、调整的历史.3.3.2人员管理主要包括人员基本数据建立、人事异动、信息维护、统计分析等,实现全校教职工数据库的建立,为学校统一信息门户及其他应用系统提供准确、唯一的源头数据,实现教职工岗位、职称、学位学历等信息异动的记录和存储,并按照不同统计指标项生成数据表、分析数据等供领导查阅和决策,为教职工对个人主要信息、异动信息的查阅.3.3.3招聘管理主要包括招聘需求管理、招聘实施、面试测评、录用总结、统计分析等,实现各用人单位统一上报招聘需求、招聘岗位,网上接收简历投递,在线完成简历分发和筛选,并可以通过系统给应聘人员发送录用通知,最后实现以招聘数据为基础,按照不同条件(如学历、专业等)进行统计分析,为后期招聘工作提供参考数据.3.3.4薪资管理主要包括薪资变动、薪资发放、薪资分析、保险管理等,实现学校合同制人员薪资发放记录,并以合同制人员薪资为数据可生成薪资分析图表供参考.3.3.5报表管理主要实现与省内事业单位人才、工资报表的一致性,统一按照省级单位要求制作和整理模板,报表之间校验和计算可以实现自定义,报表分析和归档可以对年报数据进行反查和保存,方便及时修正,方便历史数据查阅、对比.3.3.6系统管理主要实现对人事系统中权限设置、角色分配、业务流程、安全策略等一些系统管理的操作,保证系统业务正常运行.

3.4系统运行环境

3.4.1软件环境本系统基于J2EE技术,采用以中间件为基础架构的B/S/S三层计算模式构建业务软件的体系结构,支持跨平台应用,实现了硬件平台的无关性,并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了SOA标准,实现了业务流程的灵活性.客户端软件需要安装windowsXP以上操作系统,IE6.0以上浏览器.另鉴于系统中表格管理功能的特殊性,需要另外安装系统自带的插件,保证表格工具的正常使用.服务器端软件需要安装MS-WindowsServer2008R2版本的操作系统,SQLServer2000sp4版本的数据库软件,Tomcat6.0版本的系统部署软件.不同的数据在服务器端统一存储、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3.4.2硬件环境结合学校现有硬件设施的统一规划、虚拟化建设及可用配置,充分考虑系统使用过程中的并况、运行速度以及数据量的不断增长,本系统采用IntelXeonE5—2660服务器,2.2HZ处理器,32G内存,600G硬盘,其中300G硬盘用做RAID备份.

3.5系统应用

现阶段,学校人事管理系统已启用.首先,作为学校人才招聘的网络平台,由各院部上报招聘岗位和相关的要求,学校人事部门审核,审核上报学校研究,研究通过后由各院部公布岗位和要求,应聘者通过此平台进行网上简历投递,各院部自行进行简历初选;其次,作为全校教职工基本数据源头为学校信息门户、教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教职工基本数据自动流转到各个系统中,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给各院部都分配一定的权限,可以对每年入职的新教职工进行信息采集,信息采集结束后上报人事处审核,审核通过后各院部只有浏览权限,定期对相应院部的教师信息进行核查,如发现有需要修正信息,将修正信息上报人事处,由人事处工作人员统一及时更新、维护,避免出现信息不一致的情况;最后,系统中的数据为学校年报提供参考数据,并能够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筛选、分析,形成分析图,为学校相关部门、领导决策提供支撑依据.

4人事管理系统对人事工作的影响

人事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产物,顺应时代的潮流和技术的发展,顺应学校的发展趋势,顺应人事工作的改革路线,对推动学校信息化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1人事管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系统构建的数据库保存着全校人员信息,支持按照不同条件组合查询,人事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按照不同的条件组合系统自动处理查询出当前符合条件的人选,并生成EXCEL或PDF格式的电子数据,节省了查阅、整理表格的时间,节省了整合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处理事务的效率,比传统的工作方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2人事管理系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质

如系统从建设到使用都需要人事工作人员参与,前期系统的需求调研让工作人员能够以信息化的思维去梳理自己的工作,中期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需要工程师和工作人员的反复沟通,包括工作流程和思路,让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了系统设计和功能实现的基本原理,工作人员可以站在工作角度,更好的挖掘出需要实现信息化、系统化的工作,更好的思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改革方式,后期系统的使用更加需要工作人员亲自实践、操作,要求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系统的使用规则和方法,出现小问题能够独立解决.经过不同阶段的锻炼,人事工作人员不仅精通人事业务,而且掌握了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成为了具备较高人事业务素质和信息化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4.3人事管理系统加强了各科室的团结协作

如人事部门各科室由于工作内容的差异,对人员信息统计、分析的范围各不相同,传统方式由各科室自己建立需要的数据信息,难以实现数据共享,除此之外,各科室工作人员维护数据不能同步,导致重复数据的不一致性、不准确性,现在转变为由系统统一存储一套完整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建立是按照各科室实际工作要求,去除重复数据后组合而成,各科室有权限查看到所有完整数据,但是不同类别的数据变动需要由归属科室维护数据,保持了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4.4人事管理系统提高了人事部门的服务水平

如教职工信息中的岗位变动时间、合同时间、初次定岗时间,人事政策、制度、工作动态等,教职工本人对于此类信息不能很好掌握,导致在以往需要此类数据过程中需要教职工花费时间去查阅文件资料.现在由系统记录、保存、公开了相关信息,人事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按照文件更新、维护,也将此类信息反馈给个人,方便教职工个人登录系统可以随时看到这些信息,为教职工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了人事工作的公开化、规范化,扩大了教职工的知情权,从而全面提高了人事部门的服务水平.

5结语

人事管理系统的建立促进了学校人事工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了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了便利,但需要人事部门工作人员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系统数据的维护工作,然而目前人事部门人员较少,一人兼顾多类工作事务,系统的维护就无法做到实时的、动态的更新.另人事信息的审核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但有些部门对此重视度不够,导致信息审核不严,降低了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学校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需要从顶层到下层提高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认识,加强信息化管理的业务素质,促进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扩大管理部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凝聚力量共同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宇馨,朱江.浅析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人事信息化[J].经营管理者,2010(12X):283-283.

〔2〕王树珩.浅谈信息化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科技展望,2014(23):19-23.

〔3〕纪可研.高校人事管理中的信息化管理[J].科技视界,2014(28):102-102.

第8篇

关键词:中医医院;人力资源;功能规范;建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2-0066-02

1 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医院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医院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人力资源是医院的战略性资源。本文结合调研的成都16家中医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和总结,发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暴露出一些问题:

1.1 缺乏信息沟通,信息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目前一些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人事信息系统,但往往局限于人事信息、工资、考勤管理等各自专业领域。目前中医院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框架还没有完全建立,某些医院使用了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各个系统之间没有统筹规划设置,部门间的协调和协同能力较差,数据信息不能共享。

1.2 专业模块不清晰,层级管理不明确

调研16家医院,90%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和业务模块的子模块划分不准确,功能模块不足,仅有人事信息、工资管理、考勤管理等功能模块,业务模块缺少人力资源规划、医院文化建设等子模块。

1.3 系统及其数据库设计功能不完善

目前的大部分医院仍旧采用传统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模式进行人力资源信息的管理,调研的18家医院中13家医院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使用时间短,且没有标准的规范说明,使得系统及其数据库设计功能并不完善。

1.4 系统不够安全稳定

8家中医医院建立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仅仅在本医院使用,尚未广泛推广,得到测试的机会不多,导致系统潜在的漏洞和问题无法显示。

1.5 系统应用过少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算法的设计,采用可视化的技术,呈现数据在人才考核和人员规划等方面的科学应用,但调研的16家医院的系统,几乎没有用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等方法。

1.6 系统的拓展性和兼容性差

14家中医院所应用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主要以数据统计为主,流程设计比较复杂,系统的拓展性和兼容性较差,造成部门内部的信息壁垒和人事部门的重复劳动。

1.7 接口建设不足

当前医院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多个信息管理系统,既有医院自行开发的人事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也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推行的编制管理、工资管理、党员管理和人事年报等信息系统,调研的医院普遍存在各个系统间的接口建设不够的问题,导致信息一致性差。

2 系统功能规范建设方法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化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方式,结合调研出现的问题,建设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必须做好功能规范标准的制定。

2.1 功能标准制定

目前已有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标准,但大部分标准,以管理企业为基础而诞生的,针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功能规范标准极少,迫切需要制定一个适用于医疗行业的功能规范管理体系标准。

在中医药领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国中医药法监发〔2012〕43号)、《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国中医药法监发〔2015〕30号)均指出加强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

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医院的人事管理部门必须要立足于医院的战略发展方向,针对以上问题,兼顾医院短期绩效与长期战略,依据医院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借助于信息系统建设中医医院人力资源,建立符合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特色的信息系统功能规范的标准。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不但要遵守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标准,还需要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从而规范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为中医医院的人事管理、人才培养、业务能力提升,以及中药服务能力提升做出贡献。

2.2 功能规范的专题调研

在标准制定之后应该严格做好专题调研的工作,结合在调研中遇到的问题,邀请中医药信息领域、中医教育领域的专家对相关问题开展咨询,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开展医院、专家等不同角色以及网络调研,现场问卷调研等不同调研方法和形式的开展,找出标准制定存在的问题,把握人力资源管理规范标准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方向和重点。真正做到切合中医药特色的、实用的中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功能规范。结合项目实际系统方面的调研,总结具体调研的内容包含以下几点:

1)中医医院人事管理业务流程规范,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教育、薪酬与福利、绩效管理等多项业务。

2)中医医院人事管理功能构成和描述,包括总体结构描述、业务子系统功能描述。

3)中医医院人事管理不同角色的描述与分工,包括管理员、管理部门、人事部门、医师之间的角色特征、操作权限。

4)中医医院人事管理基础信息规范,包括个人自然情况、录用资料、教育资料、工资资料、工作执行评价、工作经历、服务与离职资料、工作态度、工作或职务的历史资料等。

5)中医医院人事管理安全性规范,包括身份认证安全、数据安全、系统安全、通信安全等。

6)其他功能规范,包括接口共享规范、通信模式、统计分析等。

对搜集汇总的资料进行分类和相关性分析,找出研究内容的核心和关键,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重点、疑点、难点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专题访谈等形式,找出相关症结,提出解决方案。

2.3 结合需求分析做好系统功能规范的设计

功能规范的标准与医院自身特色需求相结合,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注意系统管理的层次性。服务接口的设计至关重要,接口的稳定,安全和开放性是设计的关键。信息共享是系统成功的关键,系统信息应尽可能开放容易访问,但是又要注意数据的安全和稳定性。另外还需要处理部门结构和成员以及系统功能经常变化,而信息系统能相对稳定的问题。

2.4 测试和上线

测试应该从系统需求开始,做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工作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达到医院实际需求以及市场的要求。

3 重要意义

从功能规范的制定,到调研,再到结合本院需求分析做系统设计,到测试和上线,整个步骤对于加强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建立统一、规范和科学的标准体系,实现数据交换、资源共享和对接

通过建立中医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可以打破数据孤岛现象,实现数据共享,可以有效指导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收集和统计工作,提高人事部门人员的工作效率,更好地利用功能规范的标准体系,管理人力资源活动中的数据。功能流程的规范设计,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业务流程,改善医院服务质量,提供管理者基于信息数据的决策支持。

3.2 调研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实地了解医院人事管理规范,提高人事工作效率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设计时候,我们需要做实地调研,了解医院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需求计划和规的制定、比如系统角色设计、子系统设计人事管理基础信息等子系统的设计、流程规划、接口服务等调研。只有通过调研渠道,才能实地了解医院的需求,制作适合医院管理的简单规范的系统功能和操作流程,极大地简化操作流程、保存有效数据、节省时间,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为医院节省了人力成本。

3.3 结合需求,把握功能规范的系统流程设计,实现医院领导和普通员工的自助管理和服务

结合自身需求,分析中医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业务,对各业务流程进行定义。例如电子化的自助查询和申请、审批等功能流程,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需求设计流程,促进医院行政效能的提升和无纸化办公在人事管理领域的实践。

4 结束语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费时费力,已不能适应现代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为了顺应医院的发展潮流,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必须要建立一套医院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规范标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要以人为核心,信息数据共享为优势,使人为资源最大限度的抽象原有的手工管理流程,并进行合理优化。通过功能规范的制定,到调研,再到结合本院需求分析做系统设计,最后再到功能规范的测试和上线,构建中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推进我国“互联网+”中医医疗进程,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和交互。

参考文献:

[1] 张小会, 李宗友, 谢春娥, 等. 论中医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 10(37): 10.

[2] 何长娣, 曹彩平. 新时期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21): 150.

[3] 张小会, 周d, 谢春娥,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效果研究卫生经济[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2):150-152.

[4] 朱士俊. 医院质量管理发展现状及展望[J]. 中国医院, 2002, 6(2): 11-12.

[5] 邱惠珍, 黄琳.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 15(3): 118-120.

[6] 范元欣, 程剑. JCI导向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 科学与管理, 2011(6): 45-46.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化建设 人事管理系统

人事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部门,是企事业单位各项职能业务实施的关键环节。从人事管理的现状来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日益深入,人事管理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有力的提升。各企事业单位如何从自身的管理条件和实际出发,如何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人事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本文将结合人事管理的职能现状为出发点,从由计算机技术组成的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来扩宽人事管理的层次,提升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有效转型。

一、人事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过去的人事管理工作通常需要以手工的书写办法来照章办事,在书写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同时,对各项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始终难以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开创了全新的管理局面,综合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人事信息管理繁杂,制度手续不完善

随着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制度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的人事管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上,常常因工作的分散性或更新带来相应管理工作的重复劳动,严重阻碍了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计算机技术能够将纸质文件通过电子格式来呈现,方便操作并且查找方便,大大改进了人事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二)人事部门与其他部门信息的沟通不畅现象严重

在传统的部门设置中,人事部门除了管理自身工作外,还要与其他部门发生较多的资料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事管理工作的工作量,比如对员工进行内部调剂工作时,既要与劳资部门协调福利待遇等问题,又要与职能部门协调岗位工作要求等问题。部门间的信息不通畅造成的管理资源不一致现象,对于人事管理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人事信息的更新难以适应单位人事管理的需要

企事业单位信息化进程的提高,对人事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周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迫切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出发,来对整个企事业单位的人事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和管理,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计算机技术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技术让人事档案管理更加规范化

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计算机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给人事档案的分类和分析管理带来便捷,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有利于为企事业单位使用和选拔好人才提供有效的依据,还能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资源优势,为人事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从人事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可以发现,由于需要对众多的人事资料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归档,不同的要求对各类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工作非常繁杂,对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实现有效的提高,而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特别是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更是从人事档案的管理上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如统一的人事格式,全面的档案信息,为人事档案信息的检索和查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依据。

通过对人事档案的科学分类,比如按照身份、职称、行业、地域等要求来建立相应的资源关联,不仅能实现人才的有效遴选和集中管理,还能充分挖掘人事管理中的人才优势。同时,对人事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建档和动态化维护,不断提高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力度,强化人事档案信息的反馈和跟踪管理,推动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的提升。

(二)计算机技术对人事管理的重要体现

计算机技术在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不仅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还能够对企事业单位的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依据。

一是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将大量的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按照信息化的条件和要求,进行与实际工作的优化,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大量的资源信息在系统中全面的贯穿起来,让人事管理者快捷有效的处理各类统计信息。

二是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充分建立关联,既能实现部门内部的管理需求,也能将各部门间的协调纳入到统一的系统中去,为人事管理的科学评测和查询提供了先进的检索,以提高各部门的对人事管理的效率。

三是对各类人事资源信息的全面整合,有助于人事部门在与其他部门进行协作时,快速找到相应的资源和资料,比如各部门对各科室工作人员的资源信息的利用侧重点不同,作为人事部门在使用其他部门的资源时,由于格式和要求的不同,不能够直接进行引用,往往造成资源的关联性不够强,分散的资源难以实现高效的利用,为此,信息化技术的统一应用,使得各类信息都在一个统一系统中进行采集和整理,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也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共享力度。

四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实现跨区域、实时性的资源共享和利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形成,人事管理也提出了跨区域、实时性的管理要求,面向需求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设计,让人事管理的各类数据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实现实时性的共享和交互,不仅满足了现代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信息要求,也为人事管理系统的专业化和全局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三、总结

总之,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创新手段和方法,在保证人事管理信息资源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同时,也杜绝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更加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人事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人事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应该引起人事管理人员的重视,避免病毒攻击或非法篡改人事信息,为企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系统提供安全和稳定应用环境。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医院:人事管理:有效性:工作效率:解决措施

从管理工作的整体来看,人事管理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人事管理的效率对组织的运行来说具有重要影响。公立医院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具有规模大、人员流动性强以及组织机构分类多等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强,对医院的发展也就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为此,医院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特别是人事管理的能力,如何在医院的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为人民服务的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显得极其重要。对医院来说,要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在改革中不断查找问题,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进一步深化自身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

一、人事管理工作的概念

人事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一般而言,所谓的人事管理主要指的是整个组织机构所提供的人力资源以及与人力相关的各项工作。人事管理工作的内容都是以人为核心,围绕人来展开工作,是与人事有关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为此,人事管理工作也就具有复杂性与系统性的特征。在人事管理中,需要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合理的用人原则以及有关的管理制度,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最大强度的发挥出工作人员的心力、体力与智力,为组织谋求利益的同时还需要保护有关工作人员的合法利益。

二、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医院工作人员在医学方面的知识具有局限性

对医院来说,根据需要划分有多个不同的科室,而每个科室内部人员的专业多种多样。如果能够根据专业的区别,加强知识的融通,就有利于促进对人员的定向培养。进一步提升人员的知识水平。对医院行政人员来说,如果自身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接受过较为专业的训练,充分掌握医院运营的规律与流程,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就会大大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与其有效性。倘若医院的管理人员能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的掌握临床的情况,并且善于分析与总结经验,能够了解到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就能够促进管理决策更为科学化、合理化。对医院的管理工作来说,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如果不是医学专业的管理人员,想要在短时间内就适应管理工作,全面的补充相关的医学知识,具有较大的难度。而如果医院管理人员的医学系统知识不够全面,就会严重影响到人事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二)临床工作人员的配合度有待加强

对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来说,其工作开展的主要对象是针对于一线的临床医护人员。而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一般会借助于网上通告等单方面的信息传达的方式,管理工作的信息就会存在反馈渠道狭小、信息交流不全面等问题,由于信息的单方面传送,更有可能会因为临床工作人员在处于休假或者是工作繁忙等原因,而无法及时的配合开展有关的管理工作,使得管理工作的效率下降,容易发生反馈信息不正确、不及时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人事部门对基础数据处理的效率与准确性。所以说,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临床工作人员的配合度的加强、提升管理有效性的一大重点。

(三)医院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水平不高,数据处理的效率较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数据处理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大大提升数据的处理水平。对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来说,需要面临大量的、复杂的数据,数据处理的效率就会大大影响着管理的有效性。而就当前来说,部分医院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还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与Office办公软件来处理有关的数据,采用这种方式会加大员工的工作量,并且容易出现错误,在工作时,会存在许多重复性的手工输入以及计算工作,虽然最终还是能够完成工作的要求,但是会花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资源,降低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或者是数据量很大的工作时,往往就需要工作人员延长上班时间,抽调出大量的人手来满足工作量的要求,而这样做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处理的有效性与其准确性。

三、提升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办法

(一)树立先进的管理观念,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在人事制度方面改革的步伐不断的深入。这就要求医院的人事管理的观念需要不断的创新,与时俱进,能够不断的变革,根据医院实际的发展情况来寻求最优的管理方法,进而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医院人事管理人员应该要提高对人事管理理念的认识程度,认识到管理观念对工作的_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重视人事管理理念对管理变革工作的重要意义,养成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并且,还要将理念付诸于实践,根据实际的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明确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提高人员对自身工作范围的认识程度,同时也需要采取各项合理的措施,来保障工作人员的合法权利。比如要创建合理的奖惩机制、劳动保护机制,进而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所以,在完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时候,有关的管理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重视每一个员工的权利,坚守自身的工作职责,来确保每一个员工都能够享有自身应有的权利,履行义务,进而激发出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加强与提高每个科室之间的沟通力度,提高其配合度

针对于人事部门与医院内部科室存在着配合度不高的问题,就需要人事部门能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这些原因出发来寻找解决的办法。一方面,人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组织本部门与其他科室之间举行座谈会,将单方面的信息传送转换为双方的信息传送,来提高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并提高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其他科室工作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减轻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另一方面,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善于倾听其他科室员工的意见,并能够根据这些意见,来完善自身的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应该要向其他科室的员工讲述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范围与工作流程,提高他们对人事管理工作的理解程度,并针对于双方之间的配合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提高医院人事部门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

在我国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的背景下,需要提升医院内部的信息化程度,进而来加强医院的竞争力。对人事部门来说,信息技术水平应用能力的高低,对有关数据的处理能力与管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人事工作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人事部门要经常举行各种有关的培训活动,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强化他们对各项软件的掌握力度。此外,人事管理部门应该要主动学习,强化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不断拓展自身的素质,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进而来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第11篇

1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1.1 系统目标

(1)建立一个同一个地区高校人事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的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共享性以及一致性,提高查询数据的效率和人事部门工作的效率;(2)实现人事管理的各个业务功能,比如招聘工作、教职工信息管理、工资管理、职称考核、培训功能等等,提供便捷的网上服务平台;(3)规范业务流程,全面科学地进行高效管理,发挥系统功能,完善人事管理在工作中发生的不足之处;(4)采用现代化的手法,要求系统界面清晰简洁,易操作,针对用户身份取得不同的操作权限,并且提高系统安全性。

1.2 业务分析与功能需求

(1)人事管理:招聘——通过系统在网上来招聘的信息,公开流程管理,其中有应聘者的简历投递到笔试和面试的过程,最后公布录用情况;培训——学校应当定期对教职工进行各面的培训工作,做好知识技能的储备,利用系统制订综合培训目标,以及具体的计划实施;考核——学校还必须有对教职工人员的定期考核项目,制订考核标准,评定考核结果;评定职称——主要是对职称管理人员、教职工人员以及职称评审委员会提出要求,这个过程涉及到报名并提交材料,参与评审,最后得出结果。

(2)教职工信息管理:这部分信息在整个系统中应该是很重要的角色,要求系统能实现对基本信息的收集、查阅、维护与统计,还可以导入数据并进行批量操作,灵活性强。而人事管理人员要具有所有的操作权,能够对数据进行添加和删减、修改、统计、查阅,但是教职工自己无法修改数据,部门领导则可以统计与查询信息。

(3)岗位管理:系统能够按时对岗位的信息进行采集和管理,定期维护数据信息,统计人员数据和岗位信息。

(4)工资管理:具体项目有收录工资、查询、修改以及统计数据。这些权限必须由专门负责的人员来管理,主要应用于学校管理人员以及教职工人员。

(5) 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设置系统内的所有用户角色并进行管理,分别有部门管理员、系统管理员以及普通用户,角色不同也对应着不同的操作权限。其中,系统管理员是本系统的主要负责人员,有最多的权限,可以分配用户角色并进行数据的普通操作等等;部门管理员则是针对本部门的教职工信息,而且不能任意添加和修改数据;普通用户则只能对本人的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密码的操作,不能修改信息。

另外,系统还要具备备份策略和恢复功能,要能够保持业务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备不同级别的备份并制订详细的备份方案。这些数据都要进行日志记录,提供查询等操作功能,可以随时对模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

1.3 非功能需求

(1)数据处理问题:系统应该不定期的自动备份数据,拥有多重数据的输出格式,能够灵活快捷的在各个系统中传输,保证数据在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下通过备份寻回并恢复。

(2)系统稳定性:对软件的工作时间要求较高,保证运行时间较长还能拥有良好的稳定性、一致性、完整性,准确率也要有保障,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检测,如果产生错误能够及时纠正处理。

(3)响应时间:普通不要超过5秒,统计不超过100秒。

(4)界面轻松:要求工作的流程灵活,采用自由定义和配置的方案,结合图文声像的信息方式让用户轻松使用,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1 总体要求

(1) 保持良好的先进性和开放性,最主要的是针对用户的类别,实用性要好。采取组件化的优秀设计思维,按照相应的标准和法律法规来实现系统设计的规范和良好操作,在系统内部模块之间的接口保持规范化,要能够与其他用户进行数据之间的交互。

(2)功能灵活,操作简单,保证系统维护的灵活,方便扩展与移植,采取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案,综合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手法,让用户使用轻松,更自如。

(3)安全、可靠、稳定是重要原则,这些必须得到保证,在保密上做到安全可靠,防止信息泄漏和篡改,对网络用户实行分级管理,提高抗干扰能力,实现内部系统的安全性,能够保证高效办公。

2.2 部分功能模块

(1)人事管理模块:主要有三个部分——公开招聘模块:信息、审查、管理简历、考试部分(面试+笔试)、公布录用信息;考核模块:定义考核标准、制订考核目标、实施计划、评定结果;职称评审模块:通知报名、材料审核、评定奖励制度。

(2)教职工管理模块:主要以树形模式来显示各个机构和部门,添加教职工的角色和功能,提供修改参数的链接,提供查询服务,并且可以批量删减,修改。

(3)工资管理模块:这个模块主要包含了录入、查询、统计与修改,必须得到权限才可以进行操作。模块内可分为:工资录入-工资修改-工资计算-查询工资-参数设置。

(4)岗位管理模块:管理岗位的信息,其中有:统计部门人员数量和岗位信息的相关操作。

(5)系统管理与维护模块:主要是有三个部分:系统管理、数据库应用管理以及用户管理,这三个部分的操作权限也是不同的,针对用户的身份进行公开或者半公开,达到良好的维护环境。

3 总结

由于目前信息的高度发达,高校人事管理也需要采取现代化的手法来进行信息的管理,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应用程序作为开发工具来实现模块化的管理,设计出一个良好的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是极为重要的,这样方便了人事部门对信息的各方面操作和管理,更有利于高校全体员工对信息的掌握与了解,极大地提高和增强了校园的办公效率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虎,张骏.管理信息系统[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熊才权.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孟杰.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发展概述[J].中国科技信息,2010.

第12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人事管理;专业技术人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机关事业单位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强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是提高新时代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前提与保证。目前,朝阳区图书馆的岗位主要有:馆领导、中层干部、项目负责人、管理岗、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62人,占88.57%,是馆内的主体岗位。所以,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岗匹配,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怎样科学合理地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管理,做到按需设岗、人岗相宜,已成为公共图书馆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朝阳区图书馆为例,分析目前公共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阐明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1.目前公共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是推动单位事业发展、服务能力提升的力量源泉,是提高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有力保障,结合朝阳区图书馆的岗位设置情况,通过专业技术上报的项目申报、结项等材料,可以看到目前馆内专业技术人员人事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专业技术人员身份管理存在的弊端

由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实行的是“身份管理”固定用人的人事制度,一经聘任终身享受相应待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内部普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为工作而工作,为流程而流程,规矩意识淡薄、工作效果差等问题,形成了“事前拖、事中懒、事后了”的懒散工作状态。更有甚者,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不是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而主要着眼于提高职务或职称晋升,提高工资待遇,由此造成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差,单位整体运作效率低下。由于聘任制的终生享用,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没有任何危机感,竞争意识低下,进取心日渐消磨。这样的体制束缚了人才的发展,阻碍了人才价值的实现。总的来说,身份管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这一管理模式于国家、于集体、于个人都是不利的。

1.2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聘任机制不完善

一是事业单位中原有的考评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为适应信息时代下的新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需要更多综合实践能力强和专业文化素养高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更应注重人员在专业领域的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二是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职称评定时,受到编制数的限制,各事业单位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数都是按照编制数的一定比例配比的,因此,就出现了大家都在等“指标”、等“名额”的现象。只有高一级岗位出现空缺,自己才有晋升的空间。

1.3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不科学

一是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根据上级规定的设岗比例实施岗位总量控制,未能有效实现“因事设岗”的目标。事业单位在规模、工作人员、岗位设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按统一结构比例设岗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受岗位职称数量限制,一些优秀的技术人员可能难以获得职称晋升,而一些技术水平一般人员,可能由于岗位职称数量充足反而获得晋升,对职称评聘带来不利影响。二是惯性人事管理方式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创新不足。单纯的制度管理、绩效激励难以激发队伍工作积极性、创新性,职级管理与岗位管理的对应性、互促性有待加强。

1.4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制度不完善

惯性人事培训手段导致工作队伍能力不强。图书馆是伴随社会发展、百姓需求不断成长的有机体。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是知识工作者,其职责是将个人专业技术能力与智慧转化为阅读服务产品,满足百姓需求。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持续的、自发的更新新知识、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目前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对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内容、方式较为传统,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2.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管理发展对策

2.1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

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改革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核心工作,其事业单位“身份管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缺少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岗位管理必将取代身份管理,成为人事管理的核心。借助机构改革改变组织架构,尝试大部制与工作任务需求相适应的岗位设置是大势所趋,将整个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分解几大块,减少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和权限冲突,规范、简化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手续,形成权责一致、监督有力的人事管理体制,更符合当今人事管理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2.2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聘任机制

公共图书馆要做好职称改革工作,需将职称评审专业委员会建立起来,实施职称聘任管理。从项目的申报、实施、结项都有专业老师的支持,使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得到更加有效、专业的展开,其目的是指导职称评价与岗位聘任之间的实效关系,让善于创新、用于担当、工作有效、成果显著的专业技术人员享有更高的职级,体现出对其应有的尊重,有效促进单位与职工之间的互促发展。首次建立健全职称评审的标准,需从图书馆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挥职称评审标准的指导作用,激励员工积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公共文化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条件。其次,建立健全职称評审程序,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工作,科学合理地制定出职称评审程序。在评审工作展开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方式需要符合事业单位员工的职业特点,改变原有的单一评价方式,改为多样化评审方式。例如,以业务影响力为依据,采用专家委员会小组讨论的评审方式,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做到客观公正,对职工的业务能力、创造出的业绩作出全面评价。

2.3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配套机制

岗位设置人事管理改革与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将岗位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对于图书馆的人事管理架构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传统图书馆基于实体资源业务流程而设立的采编部、读者服务部、地方文献部,在信息时代下可以整合成一个资源建设部,下设不同的岗位处理不同资源载体,如采购、采集、编目等事宜;同样,传统时代下图书馆设立的阅览部、参考咨询部、基层辅导部等可以整合成一个读者服务部,下设不同的岗位处理不同的业务,减少横向协调的困难,解决信息传导阻滞问题,从而提升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效益。另一方面,图书馆竞聘设置应体现在“看能力,重业绩”,注重人员的基础知识与业务能力水平的竞聘方案上。同时,图书馆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绩效分配制度等配套政策,形成以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专业人员评价机制,真正实现“评聘分离”,打破专技岗位聘任终身制,以保证公共图书馆岗位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2.4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