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2: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风险评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of Pb to Health Hazard
ZHOU Yujie
(Xiangchen Center for Disease and Prevention,, Henan 400299,china)
【Abstract】Pb has significantly poison to nervous system, bone marrow hemopoiesis, alimentary system,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other function in body, especially to gravida,infant and children .on the basis of risk assessment theory(hazard identification, hazard characterization, exposure assessment and risk characterization), the research on harm risk assessmen of Pb was summarized from food safty
【Keyword】Pb; food safty; Health Hazard; risk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74-02
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观念仅仅局限在农药兽药残留和假冒食品上,对重金属污染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知之甚少。铅是对人体毒性最强的重金属之一。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特别是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铅向大气圈、水圈以及生物圈不断迁移,再加上食物链的累积作用,人类对铅的吸收急剧增加,吸收值已接近或超出人体的容许浓度。铅的摄入已经成为危害人体健康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从食品安全角度研究铅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评估铅给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 评估框架
1995年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对风险评估所下的定义是:对由于人体暴露于食源性危害而产生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已知或潜在的作用的发生可能性与严重程度所做的科学评估。这一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危害鉴定(hazard identification)、危害特征描述(hazard characterization)、暴露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风险特征描述(risk characterization)[1]。
1.1 危害鉴定
危害鉴定是指对某种已知有潜在影响健康的因素进行的认定。危害鉴定的目的在于确定人体摄入化学物的不良反应,对这种不良效应进行分类和分级[2]。铅是典型的慢性或积累性毒物。当个体暴露于低剂量铅时,一般观察不到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文献没有报道过它的LD50值。经过短期铅盐饲喂,从实验动物得到的最低可观察致死剂量范围为300~400mg/kg[3,4]。
1.1.1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当人暴露于高浓度的铅时,最明显的临床病症是脑部疾病。症状常为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头痛、肌肉发抖、失忆以及产生幻觉,严重的将导致死亡。该种情况通常在血铅水平超过了300μg/dl时发生。在血铅水平为100μg/dl时还观察到了其他一些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间歇作用[4,5]。这种综合症常在儿童身上观察到。特别是当血铅水平超过30μg/dl时,神经传导速度的降低常被认为与之有关。
1.1.2 对肾脏的影响。铅可能会导致两种肾病。一种是常在儿童中观察到的急性肾病,它是由于短期高水平铅暴露,造成线粒体呼吸及磷酸化被抑制,致使能量传递功能受到损坏。这种损坏作用一般是可逆的。有文献报道,可检测到肾功能损害对应的最低血铅水平为40μg/dl[7,8]。另一种肾病是由于长期铅暴露导致肾丝球体过滤速率降低以及肾小管的不可逆萎缩。
1.1.3 对血液的影响。人体因为铅慢性毒害引起的最主要病症之一是贫血。铅引起机体产生贫血,原因之一是通过干扰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铁血红素的合成而阻滞血红蛋白生物合成,红血球生命周期缩短,血液合成受阻。造成贫血的另一个原因是铅引起溶血,铅与红细胞膜上的三磷酸腺苷酶结合并对它产生抑制作用,该酶可以控制红细胞膜K+、Na+、H2O的分布;当酶的作用被抑制时,K+、Na+、H2O的分布失控,红细胞皱缩、细胞膜弹性降低、脆性增大,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易受伤破碎,造成溶血,最终引起贫血。当血铅水平达到80~100μg/dl时,血红素的抑制作用能被检出[5]。
1.1.4 对发育的影响。Needleman等人曾报道,波士顿一组妇女在怀孕期间有过铅暴露,她们的后代出现先天性畸形的机率增加[8]。还有报道,新生儿体重的减少以及妊娠期的缩短与子宫铅暴露量有关[9,10],但与之相悖的结论也有报道[4,11]。
在非职业性铅暴露水平下,最重要也是研究最多的是铅对儿童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曾报道了儿童血铅水平与儿童智商(IQ)值减少之间的相关性。很多类似的典型实验都研究了这个问题。
1.1.5 对心血管的影响。铅暴露可能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增加[4]。
1.1.6 对生殖功能的影响。流产和死产可能与孕前以及孕期内铅暴露相关[4];另外,严重职业性铅暴露会导致男性数量减少和畸态数量增多[4][7]。
1.1.7 致癌作用。铅对动物具有肯定的致癌作用,对人的致癌作用目前证据不充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分类为2B类,即对动物是致癌物,对人类为可疑致癌物。有报道,铅冶炼厂和电池厂工人的肺癌、消化道癌以及肾癌的标准死亡率从1升至2.5,其对应的血铅范围为40~100μg/dl [4]。
1.1.8 致死效应。由于职业性铅暴露,血铅含量超过50μg/dl时,死亡率增加在该种暴露情况下的死亡原因常与铅污染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肾病以及癌症相关。
1.2 危害特征描述
危害特征描述是指由此危害引起的不良健康作用的评估,该步骤的核心是剂量―反应关系评估,即确定暴露于化学性、生物性与物理性因子的大小(剂量)和与之相关的不良健康作用(反应)的严重程度和/或频率的关系[1]。剂量―反应关系拟合模型是在相应暴露模型的基础上加上剂量―反应部分发展而得。Schwartz在Bellinger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血铅含量与IQ值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模型,该模型包含13个变量。结果发现,一个IQ分数变化对应着2~4μg/dl的血铅含量变化,并且在高血铅含量时影响更为显著。Schwartz还进行了七个研究的转换分析,根据文献中的剂量―反应关系的回归系数来估计相关的变量。在该分析中发现,血铅含量从10μg/dl升至20μg/dl时,会导致约2.5个IQ分数的下降。但以上分析对于风险评估的目的来说存在着缺陷,主要表现在没有将人口变化(易感人群)以及评估的不确定性(测量误差、采样偏差、模型选择等)考虑在内。国际法典委员会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委员会(CCFAC)使用三种关系模型(linear,hockey stick,Hill)来代表剂量一反应关系中的不确定性;两种关系模型(normal,lognormal)来代表人口变化因素。其中三参数的Hill模型被给予了更多关注,因为它在低剂量铅暴露下提供了更好的数据吻合。
1.3 暴露评估
暴露评估是指生物性、化学性与物理性因子通过食品或其它相关来源摄入量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估[l]。对于大多数非吸烟人群,铅暴露主要来自食物和水。对于婴儿和幼童,食物、空气、水、灰尘或土壤都是造成铅暴露的重要潜在途径,同时对于4~5月大的婴儿,牛奶、配方奶粉和水是铅暴露的最主要来源[7]。
食品摄人量调查主要有三种:食品日记、24h膳食回忆调查以及膳食历史调查。
铅是慢性毒物,需要对长期的暴露进行安全性评估。对于经常摄入的食物种类,消费者常对某一特定食品消费很多次,这时的铅摄入量用食品的消耗分布与食品中铅含量的算术平均值的乘积来表示。总铅摄入量通过在蒙特卡罗(Monte―Carlo)模型中拟合不同的分布得到。然而,简单的加合不同分布并不能将特定食品种类的相互关系考虑在内,因为一种食品的高摄入量可能伴随着其他种类食品的摄入。这种相关关系可以通过引入统计关系模型来关联各种食品,或者对食品消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精确地拟合。对于较少食用的品种,个人的铅摄入量用一段时间内铅摄入量的平均值代表。如果铅暴露偶尔发生或是短时间内的高水平暴露,常用0’Flaherty药物动力学模型来表示。
铅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其水平大致符合log正态分布且向高水平倾斜,在平均铅水平很低时,很多人实际上已经处于铅高暴露状态下,特别是婴儿和儿童。城市儿童以及低收入家庭也常常可能处于铅高水平暴露下。Lacey等人很好地评估了婴儿血铅值与膳食摄入铅之间的关系。对于婴儿与幼童铅摄入量与其血铅含量之间的关系,合理的拟合应该有如下的对应:膳食铅摄入量为0时,血铅含量应大致为15μg/dl。
另外,在进行暴露评估时为了减少不确定性,专家的意见是另一重要资料。虽然专家判断的本身不能作为证据,但他们的推论是以可获得的资料为基础的。
1.4 风险特征描述
风险特征描述是指依据危害鉴定、暴露评估以及危害特征描述的结果,考虑不确定性,定性和/或定量估计特定人群的已知或潜在不良健康作用的发生概率[1]。根据国际法典委员会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委员会(CCFAC)的数据,当前膳食中含有的铅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总的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含有高水平铅含量的食品仍然在流通领域中存在。
婴儿和儿童以及职业性人群是铅污染的高危人群。如果以单位体重计算,婴儿和儿童需要更多能量、水、空气以及食物,并且他们的肝、肾、神经及免疫系统不完善。同时,婴儿和儿童的行为习惯也可能是造成铅高暴露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吮吸手指或其他物体,吞食非食物类物质如异食症等。根据CCFAC的评估,如果按照单位体重摄入量来计算,儿童及婴儿的铅摄入量是成人的2~3倍。其中,最重要也是研究最多的是铅对儿童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低浓度铅暴露造成儿童认知能力低下、智力水平降低。很多研究都证明,血铅含量与儿童IQ值有着相互联系。另外,由于孕产妇的铅暴露会对腹中胎儿的生长发育带来直接影响,所以孕产妇也是铅污染的易感人群之一。
模型的不确定性在暴露评估和危害特征描述中有重要意义。用数学形式的剂量反应关系代表实际生物性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数学模型仍然是当今预测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作用的最常用方法,并且在制定政策中也是行之有效的。
2 铅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对社会产生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因此,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问题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铅作为重要的有毒重金属之一,其对人体的毒性已有相当多的研究积累。但在设计铅剂量―反应评估时,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大多数研究都是个体研究,不利于得出较全面的评价。有必要在获得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整理归纳,以某种统一的格式,设计选择适合的模型,模型应包含所有变量;第二,涉及很多潜在变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论通常取决于所用的模型,当模型不同时很难将不同的研究进行比较;第三,用最适合的测试方式衡量不同的终点,如衡量IQ值时,最好选择其认知能力以及运动能力作为其测试指标;第四,大多数研究都只建立了铅暴露与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评估铅暴露与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都只是基于比较铅高暴露和铅低暴露组的统计学意义,而不是真正剂量―反应关系的评估。在对铅的风险评估中,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仍然有待发展;以机制为基础的、致癌和非致癌统一的随机性暴露模型是风险评估的发展方向,在此领域尚有待进行深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FAO/WHO.Application of risk analysis to food stand ards isues.In: report of a joint FAO/WHO Expert Consultation.Geneva switzerl and WHOGe lleva1995.
[2] 吴永宁.现代食品安全科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
[3] Lewis,R.J.,et al.Sax’s Dangerous Properties of In dustrial Chemicals, 8th Ed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hinhold, 1992.
[4] 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 Toxicologica1 Profile for lead,Atlanta,GA:De一Partment of Haelth and Human services,1997.
[5Goyer,R.A.Toxic effects of metals.In:Klaasen,C., ed., Casarett & Dolu’s Toxicology: The Bacis Science of Poisons, New york: McGraw一Hill, 1996: 691一737.
[6] Food and Drug Admillistration (1) Residue monitoring.J. AOAC Int.1993一1996,77一80.
[7] WHO Environment Health Criteria l65.Inorganic Lead, Geneva, 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ty.1995.
[8] Needleman,H.L., Rabinowitz, S,Leviton,A.,Limr, S. & Schoebnaum,S.The relationahip between prenatal exposure to1ead and congenital anomalies. J.Am.Mde.Assoc.1948, 251, 85-62959.
[9] Baghurst,P.A.,Robertson, E.F., McMichael, A.J., V im Pani, G.V., Wigg, N.R. & RobeSrt, R.R, The Port Pirie cohort study: lead effects on Pergnancy outcome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Neurotoxicology,1987,8,395一402.
关键词:多氯联苯(PCBs);鲫鱼;毒性当量;健康风险
中图分类号:X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1-2287-05
Concentration and Health Risk Appraisal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Crucian Carp from Market
ZHANG Zhong-hua1,2,JIN Shi-wei1,YANG Wei-ping3
(1.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harmacy,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Key Laboratory for Green Chemical Proces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Wuhan 430074, China;2.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of Taizhou City, Taizhou 318000, Zhejiang, China; 3. Huaihua Quancheng Sewage Treatment Co., Ltd., Huaihua 418000, Hunan, China)
Abstract: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was investigated in crucian carp samples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arkets of five provinces(or city) in China, including Zhejiang, Jiangsu, Hubei, Henan and Chongq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PCBs ranged from 19.78 to 176.90 ng/g(lipid weight).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PCBs were (117.00±17.16),(84.28±14.77),(64.57±11.20), (56.97±9.99) and (55.84±8.45) ng/g(lipid weight) in crucian carp samples from Jiangshu, Chongqing, Henan, Zhejiang and Hubei, respectively. The PCB118 was a major congener in total 12 PCBs.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estimated TEQs of daily PCBs intakes for residents in these five provinces(or city) were lower than the Tolerable Daily Intake (TDI)(4 pg TEQ/kg body weight a day) which suggest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However, the health risk should be further evaluated since diversity foods were used as the protein and lipid sources for Chinese people, and these foods such as pork, beef, milk and eggs etc. may contain the dioxin-like substances.
Key word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crucian carp; toxic equivalent; health risk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一组人工化学合成的氯代烃类化合物,理论上共有209种同系物。PCBs属于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具有理化性质稳定、难降解、高脂溶性、高蓄积性的特点,可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PCBs对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并且是导致与之接触过的人群出现癌症的可疑因素之一[2,3]。PCBs在我国曾经被大量使用,虽然现在工业上已不再生产,但是其在环境中相当稳定且不易降解,在未来的很多年里,PCBs仍会在环境中长期存在。
除了职业暴露,食物摄入是人类接触PCBs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最重要的途径。Liem等[4]发现人体内平均有90%的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呋喃(PCDD/Fs)和PCBs是通过食物尤其是脂肪含量较高的动物性食物(如鱼肉)摄入的。芬兰科学家Moilanen等[5]评估发现当地居民的PCBs人均日摄入量为14.35 μg(成人平均体重按70 kg计),其中有38%来源于鱼肉。
由于PCBs等POPs易在动物性食品中蓄积,因此,对市售动物性食品进行POPs的污染监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开展人体暴露危险性评估和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淡水鱼类是我国居民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研究我国市售淡水鱼食品中POPs的污染状况,对于保障淡水鱼类的食品安全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全国范围内市场流通食品中POPs污染水平的研究较少,迄今尚未见对全国范围市售鲫鱼食品中PCBs浓度水平调查的报道。本研究采集了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浙江与江苏及中西部省市湖北、河南与重庆的市售鲫鱼样品,采用GC-MS检测技术,分析了鲫鱼样品中12种PCBs的污染水平,并通过PCBs的毒性当量因子,计算样品的毒性当量(TEQ),评估样品采集地区居民通过膳食摄入二恶英类PCBs的健康风险。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6890N-5975B,美国Agilent公司),氮吹仪(N-EVAP,美国Organomation公司),冷冻干燥仪(Delta l-24 LSC,德国Marin Christ公司)。
12种PCBs混合标准物质(PCB77、PCB81、PCB105、PCB114、PCB118、PCB123、PCB126、PCB156、PCB157、PCB167、PCB169和PCB189)及13C同位素指示物与内标,均购自Cambridge isotope laboratories(Andover,MA,USA);农残级的丙酮、正己烷、二氯甲烷购自美国Tedia公司;硅胶(80~100目,即粒度150~178 μm)和中性氧化铝(100~200目,即粒度74~150 μm)购自Sigma公司。
硅胶和氧化铝分别于180 ℃、250 ℃活化12 h。将活化氧化铝加入占总重量3%的去离子水去活,平衡过夜后于正己烷中保存。酸性硅胶的制备:向活化后的硅胶中加入一定量的浓H2SO4(质量分数为44%),摇匀,平衡过夜后于正己烷中保存。所有玻璃器皿经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洗涤,放置4~5 h,用自来水和去离子水依次冲洗干净,烘干后于450 ℃马弗炉中灼烧5 h。所有金属器皿分别用二氯甲烷∶正己烷(1∶1,V/V)和正己烷超声清洗20 min后备用。
1.2样品的采集
2006年9月进行鲫鱼样品的采集。样品在市集或大型购物超市经调查产自本省(市)区域后,随机采集,用水冲洗干净,每个样本只取其脊柱两侧的肌肉,每份样品取样量根据取样对象的不同,分别在同批同质鲫鱼中随机从4条以上取鱼肉混合,样品重量不少于200 g,锡箔纸包装,装入食品专用袋中,冷藏,运回实验室后,于-20 ℃保存备用。本次共采集鲫鱼样品29个,其中浙江6个,江苏5个,湖北4个,河南7个,重庆7个。
1.3样品前处理与化学分析
鲫鱼样品经冷冻干燥后,称取5 g干燥鱼肉,加入13C标记的同位素回收率指示物标样,用200 mL 正己烷∶丙酮(1∶1,V/V)索式抽提24 h。将抽提液浓缩并用正己烷定容至4 mL,取2 mL抽提液用重量法测定脂肪含量,另2 mL转移至凝胶渗透色谱柱,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淋洗,收集120~280 mL组分。将收集的样品浓缩为1 mL,转移至多层硅胶氧化铝层析柱(内径1 cm ,从下往上依次填入5 g去活氧化铝,4 g活性硅胶,10 g酸化硅胶,2 g活性硅胶),用200 mL 正己烷∶二氯甲烷(95∶5,V/V)淋洗,洗脱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1 mL,加入13C标记的同位素内标,氮吹定容至10 μL,进行化学分析。
采用GC-MS法分析样品中的12种PCBs的质量浓度水平。GC条件:DB-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高纯氦气,反应气体为甲烷;进样口温度280 ℃,进样量为1 μL,不分流模式,柱流量为1.0 mL/min;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70 ℃保持2 min,以25 ℃/min 升至150 ℃,以3 ℃/min 升至200 ℃,以8 ℃/min升至280℃并保持5 min。MS条件:接口温度280 ℃,离子源温度260 ℃,电离方式EI,电子轰击能量70 eV,溶剂延迟时间3 min,以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定量。
PCBs的质量浓度用内标法和5点校正曲线法定量,仪器检测限(LOD)定义为3倍信噪比(即S/N=3),当色谱峰的S/N≥3,认为该色谱峰被检出。定量限(LOQ)设为检测限的3倍。以抽提的5 g干燥样品为基准,其LOD为0.19~1.00 pg/g(脂重)。
1.4质量控制
每个样品添加13C标记的同位素回收率指示物标样来控制整个流程的回收率。对每一批样品进行了如下质量控制分析: 加标空白、基质加标、基质加标平行样和样品平行样。13C标记的PCBs同位素回收率指示物标样在样品中的回收率为63.0%~115.1%,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
1.5数据分析
PCBs的质量浓度以每克脂肪中的质量(ng)来表示。其浓度低于LOD时以1/2 LOD代替。PCBs的总浓度定义为12种PCBs浓度的加和。样品中PCBs的毒性当量以WHO(2005)规定的PCBs的毒性当量因子(I-TEF)计算[6]。试验所得数据采用Origin 7.0和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分别在5个省(市)采集了共29份鲫鱼样品,定性定量分析了12种PCBs的同系物,包括PCB77、PCB81、PCB105、PCB114、PCB118、PCB123、PCB126、PCB156、PCB157、PCB167、PCB169和PCB189。同时测定样品中的脂肪含量,化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PCB77、PCB81、PCB105、PCB114、PCB118、PCB123、PCB156、PCB157、PCB167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PCB126只在1个样品中检出;PCB169和PCB189分别在18个样品中检出,检出频率为62.1%。
2.15省(市)鲫鱼鱼肉中PCBs的平均浓度
鲫鱼鱼肉中12种PCBs的总浓度范围为19.78~176.90 ng/g。在所有PCBs的同系物中PCB118是最主要的目标物,其相对于12种PCBs总浓度的贡献率为39.1%~82.5%。PCB118浓度与PCBs总浓度的相关性如图1所示,相关系数r=0.930 6。另一个主要的同系物为PCB105。
2.25省(市)鲫鱼体内PCBs平均浓度的比较
5省(市)鲫鱼体内PCBs各同系物的平均浓度如图2所示。由表1和图2可知,PCB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浙江(56.97±9.99)ng/g,江苏(117.00±17.16)ng/g,湖北(55.84±8.45)ng/g,河南(64.57±11.20)ng/g,重庆(84.28±14.77)ng/g。在5个省(市)的样品中,PCBs各同系物中浓度位列前三的分别为:PCB118、PCB105和PCB123,5个省(市)结果一致;PCB118都是丰度最大的同系物,其平均浓度均占PCBs总浓度的50%以上,另一个主要同系物是PCB105,大约占PCBs总浓度的20%。12种PCBs的平均浓度江苏最高,其次为重庆、河南、浙江、湖北。
2.3 5省(市)鲫鱼体内PCBs的毒性当量(TEQ)
根据鲫鱼样品中PCBs浓度的化学分析结果与PCBs各同系物的I-TEF,计算得到的鲫鱼体内PCBs的毒性当量(表2)。根据欧盟委员会条例(EC)No 199/2006,关于二恶英和二恶英类多氯联苯修订为在食品某些污染物设置最高水平的条例(EC)No 466/2001(内容与EEA相关)中规定,鱼肉中PCDD/Fs的TEQ限值为4 pg/g(鲜重),总TEQ限值(包含PCDD/Fs和二恶英类PCBs)为8 pg/g(鲜重)。将本研究中的TEQ结果换算成鲜重计,若按鱼肉含脂肪2%计,5省(市)的PCBs的毒性当量分别为:浙江0.11 pg/g,江苏0.23 pg/g,湖北0.15 pg/g,河南0.08 pg/g,重庆0.10 pg/g。本研究中5省(市)鲫鱼样品中二恶英类PCBs的TEQ没有超过欧盟规定的安全限值。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暴露评估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7]中对各地人群平均每日摄入不同食物的量进行统计,城市居民鱼肉日摄入量为44.9 g(鲜重),假设都为鲫鱼(含脂肪2%),成人平均体重为65 kg,则本次调查的5省(市)城市居民PCBs的暴露量估算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5省(市)PCBs的人均日暴露量均低于WHO的规定值4 pg WHO-TEQ/kg(体重),单从鱼肉摄入角度评价,浙江、江苏、湖北、河南及重庆5省(市)鲫鱼中的PCBs是安全的。
3讨论
3.1鲫鱼体内PCBs的污染水平
本研究中,从5个省(市)采集的鲫鱼样品中PCBs的浓度范围为19.78~176.90 ng/g,与Domingo等[8]的浓度分析结果相当。文献报道,不同地区不同种属鱼体所含的PCBs浓度显著不同。El-Kady等[9]报道,来自埃及尼罗河的罗非鱼体内PCBs的浓度水平大约为每克脂肪中含几个纳克,比本研究的结果低1~2个数量级。与美国夏威夷罗非鱼体内的PCBs相比[10],所测5省(市)鲫鱼体内PCBs的平均浓度在数量级上与之大体相当。但与夏威夷其他水生生物如鳗鱼和雀鲷体内PCBs浓度分别达96和29 μg/g(干重)相比,本研究中鲫鱼体内PCBs的含量要低得多[10]。
我国浙江台州地区是一个著名的电子垃圾拆解工业区[11,12],据文献报道,当地鲫鱼体内PCBs的平均浓度高达57 304.70 pg/g(鲜重),而浙江的其他地方,鲫鱼体内PCBs的平均浓度在149.00~3 139.00 pg/g(鲜重)之间[13],如果按1 g鲜鱼含脂肪2%计算,则与本研究395.60~353 8.00 pg/g(鲜重)基本接近。
许多研究显示,PCB118是鱼体内PCBs的主要同系物[14],本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该结论。采自
French Frigate Shoals鱼样中的PCB118也是主要的同系物[10],在埃及尼罗河鱼体样品中,PCB118的浓度占12种PCBs总浓度的40%以上[9]。鉴于
PCB118浓度与PCBs总浓度间的相关性良好(r=0.930 6),因此,我们认为PCB118具有PCBs污染的指示性作用。
3.2鲫鱼体内PCBs的毒性当量
TEQ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公布的毒性当量因子计算而来的。总毒性当量是12种多氯联苯的毒性当量之和。本研究中5省(市)鲫鱼样品中PCBs的TEQ与埃及尼罗河中罗非鱼体内PCBs的TEQ 0.06~0.32 pg/g(鲜重)相比,尽管PCBs总量比尼罗河的罗非鱼高,但是TEQ水平仍处于同一数量级水平[9]。而比来自德国Elbe River的whitefish体内PCBs的TEQ 1.20~14.00 pg/g(鲜重)要低[15]。但与Domingo等[8]报道的波斯尼亚海中鲑鱼体内PCBs的TEQ 15.00 pg/g(鲜重)结果相比,则要低得多。本研究的TEQ结果与韩见龙等[13]所得浙江鲫鱼的TEQ为0.03~35.50 pg/g(鲜重)相比,除浙江台州电子废物拆解区的结果外,基本相当。因此,除该电子废物拆解区,浙江省的鲫鱼样品中的PCBs污染并不比其他省市严重。
3.3我国居民食用鱼肉摄入二恶英类物质的健康风险评价
鲫鱼是我国南方与中西部地区农贸市场最常见的鱼类之一,当地居民还经常食用从河塘中捕捞的鲫鱼。为评价PCBs对当地居民的潜在危害,必须进行暴露量的评估。假设日常饮食中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全是鲫鱼,本研究中5省(市)居民PCBs的人均暴露量均低于WHO的规定值。但综合考虑我国居民日常饮食中其他蛋白质与脂肪来源如从猪肉、牛肉、牛奶、鸡蛋等中摄入的二恶英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存在风险。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7]中各地人群平均每日摄入不同食物的量进行统计,我国城市居民平均每日对各种食物摄入依次为:鲫鱼44.9 g(鲜重,含脂肪2%)、牛奶65.8 g(鲜重,含脂肪3%)、猪肉60.3 g(鲜重,含脂肪6.2%)、禽蛋33.2 g(鲜重,含脂肪11.1%)。由于二恶英类物质的高亲脂性,通过食物摄入二恶英类物质的健康风险必须进一步评估。
参考文献:
[1] HANSEN K J, JOHNSON H O, ELDRIDGE J S, et al.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race levels of PFOS and PFOA in the Tennessee River[J]. Environ Sci Technol,2002,36(8): 1681-1685.
[2] KODAVANTI P R,WARD T R,DERR-YELLIN E C,et al. Congener-specific distribu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brain regions, blood, liver, and fat of adult rats following repeated exposure to Aroclor 1254[J]. ToxicolAppl Pharmacol, 1998,153(2):199-210.
[3] FAROON O M,KEITH S,JONES D,et al. Carcinogenic effects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J]. Toxicol Ind Health, 2001,17(2):41-62.
[4] LIEM A K D,F?RST P,RAPPE C. Exposure of populations to dioxins and related compounds[J]. Food Addit Contam, 2000, 17(4):241-259.
[5] MOILANEN R,PYYSALO H, KUMPULAINEN J. Average total dietary intakes of organochlorine compounds from the finnish diet[J]. Z Lebensm Unters Forsch,1986,182(6):484-488.
[6] VAN DEN BERG M,BIRNBAUM L S,DENISON M,et al. The 200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evaluation of human and mammalian toxic equivalency factors for dioxins and dioxin-like compounds[J]. ToxicologicalSciences,2006,93(2):223-241.
[7] 王陇德.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8] DOMINGO J L,BOCIO A. Levels of PCDD/PCDFs and PCBs in edible marine species and human intake: A literature review[J]. Environ Int,2007,33(3):397-40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9] EL-KADY A A,ABDEL-WAHHAB M A,HENKELMANN B, et al.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 and 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 residues in sediments and fish of the River Nile in the Cairoregion[J]. Chemosphere,2007,68(9):1660-1668.
[10] MIAO X S,SWENSON C,WOODWARD L A,et al. Distribu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marine species from French Frigate Shoals,North Pacific Ocean[J]. Sci Total Environ,2000,257(1):17-28.
[11] 张晓岭,杨方星,闻胜,等. 电子废物污染地区水生生物体内多氯联苯的异构体分布特征和毒性[J]. 水生生物学报,2009, 33(5):811-817.
[12] ZHAO G F,XU Y,LI W,et al. PCBs and OCPs in human milk and selected foods from Luqiao and Pingqiao in Zhejiang, China[J]. Sci Total Environ,2007,378(3):281-292.
[13] 韩见龙,沈海涛,宋国良,等. 浙江省部分地区河塘鲫鱼中二恶英、多氯联苯污染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6): 1159-1162.
[14] BHAVSAR S P,HAYTON A,REINER E J,et al. Estimating dioxin-like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toxic equivalents from total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measurements in fish[J]. Environ Toxicol Chem,2007,26(8):1622-1628.
[15] STACHEL B,CHRISTOPH E H,G?TZ R,et al. Dioxins and dioxin-like PCBs in different fish from the river Elbe and its tributaries, Germany[J]. J Hazard Mater, 2007,148(1-2):199-209.
关键词:风险分析食源性疾病定量微生物
Risk Analysis and Food-borne Disease Surveillance & Control
GAO WeiweiLIU HongWANG Liwei
(Shangha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 Shanghai 200336)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risk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ood-borne diseases monitoring. By summarily analyzing the related risk assessment work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e risk analysis in food-borne diseases monitoring. That risk analysis in assessing food contaminants harm level, formulating measur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food safety,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food-borne diseases, and better protecting human health is very important.
[Keywords] Risk Ananlysis; Food-borne Disease; Quantitative; Microorganisms
近年来,风险分析的应用开始逐渐深入到卫生领域。2009年6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简称《食品安全法》)也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把风险分析的概念正式应用到食品安全领域,也对公共卫生的学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风险分析在食源性疾病监控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食源性疾病的概念和监控现状
1.1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感染或中毒。我国2009年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把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常见的致病因子有各种致病微生物、真菌及其毒素、天然毒素、寄生虫和有毒化学物等。
1.2国内外食源性疾病监控现状
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美国通过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FoodNet)、国家法定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公共卫生实验室信息系统、海湾国家弧菌监测系统、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等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其他还包括:完整的食源性疾病负担评估、风险分析理论模型的建立及在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构建基于内科医生组织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食源性疾病症状监测系统、不明原因食源性致死因子研究等。此外,美国还开展了食源性疾病归因资料研究,这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汇聚了包括来自美国、英国、丹麦等国家的食品卫生专家。
欧盟自1980年起由WHO在欧洲组织实施食源性疾病监控项目。该项目由德国联邦危险性评估研究所(BFR)管理,主要是为完成区域性范围内的目标而设立,为适应社会发展、监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信息。自1980年运行以来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青睐,参加成员由最初8个国家增加到52个欧盟国家中的51个。
美国制定食品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风险评估工作主要由卫生和人类服务部(DHHS)、农业部(USDA)、环境保护局(EPA)完成。2003年美国农业部(USDA)成立了一个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风险评估的优先领域,提供实施风险评估的技术指导,加强各机构在风险评估中的合作与交流。美国的食品安全标准都是在进行客观的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的。
丹麦拥有较完整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其监测范围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病原物质监测,尤其是启动了沙门菌监测、微生物溯源技术应用、在特殊病原物或特殊食品中的风险评估等监测项目。
英国每年都发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测报告,同时英国也在开展从动物到食品的微生物指纹图谱追踪,还发展了根据每年不同食品所致的发病情况估计该类食品相对危险度的方法。
加拿大建立了食品监督系统(CFI),并由卫生部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以提供一个早期检测系统,为评价控制策略提供基础。同时该国还建立了食源性疾病暴发应急预案,采取综合应对措施,以确保所有相关机构在食源性疾病暴发时能迅速动员并应急响应,从而减轻并控制风险。
中国建立了全国性的食物中毒网络直报系统,并在2000年开始了全国性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各省市,这一网络将进一步扩大到中西部地区。目前,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报告系统也正在不断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人口流动以及战争和自然灾害,食源性疾病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食源性疾病可能在局部地区、全国或国际范围发生,它不仅会影响人类健康,有时还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影响。2008年首先在中国暴发的婴幼儿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致病事件至少造成26万余人生病,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因此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控亟待加强,并迫切需要寻求更新的监控理念和技术手段,同时还需要世界各国的协同作战。
2.食品风险分析的概念和应用
2.1概念
食品风险分析是包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信息交流3个组成部分的科学框架,其中风险评估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和基础。风险分析的根本目标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促进公平的食品贸易。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CAC)会对风险分析的一系列定义[1]如下:
危害(Hazard):食品中含有的,潜在的将对健康造成副作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的致病因子。风险(Risk):由于食品中的某种危害而导致的有害于人群健康的可能性和副作用的严重性。
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是包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信息交流3个组成部分的科学框架。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包括以下步骤的科学评估过程:(1)危害确定,(2)危害特征描述,(3)暴露评估,(4)风险特征描述。其中,危害确定(Hazard Identification):对可能在食品或食品系列中存在的,能够对健康产生副作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的致病因子进行鉴定。危害特征描述(Hazard Characterization):定量、定性地评价由危害产生的对健康副作用的性质。对于化学性致病因子要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对于生物或物理因子在可以获得资料的情况下也应进行剂量-反应评估。剂量-反应评估(Dose-Response Assessment):确定化学的、生物的或物理的致病因子的剂量与相关的对健康副作用的严重性和频度之间的关系。暴露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定量、定性地评价由食品以及其它相关方式对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致病因子的可能摄入量。风险特征描述(Risk Characterization):在危害确定、危害特征描述和暴露评估的基础上,对给定人群中已知或潜在的副作用产生的可能性和副作用的严重性,做出定量或定性估价的过程,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的描述。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这个过程有别于风险评估,是权衡选择政策的过程,需要考虑风险评估的结果和与保护消费者健康及促进公平贸易有关的其他因素。如必要,应选择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包括取缔手段。
风险信息交流(Risk Communication):贯穿风险分析整个过程的信息和观点的相互交流的过程。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危害和风险,或与风险有关的因素和对风险的理解,包括对风险评估结果的解释和风险管理决策的制定基础等;交流的对象包括风险评估者、风险管理者、消费者、企业、学术组织以及其他相关团体。
2.2风险分析的应用
1986-1994年举行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形成的实施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定(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 SPS协定)[2] 中强调,食品的安全措施应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联合国成员国应确保其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是采用有关国际组织制定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对人、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进行风险评估。1995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 FAOPWHO) 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危险性分析应用于食品标准制订的联合专家委员会,第一次提出在食品安全领域进行危险性分析的新概念[3]。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于1997年正式决定采用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险分析术语的基本定义,并把它们包含在新的CAC工作程序手册中。目前,风险分析已被公认为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在2001 年召开的第53 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重申,要最大可能地利用发展中国家在食源性因素风险评估方面的信息来制定国际标准。
3.风险评估与食源性疾病监控
3.1 点评估
概率评估点估计(point-estimate):数据输入为单一的数字,例如平均值或95 %置信区间上限值(一般是表示“最坏的情况”,即worst case分析)。点估计应用比较简便,节省时间,但是点估计的不足在于对风险情况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通常忽略评估信息的“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如“最坏情况”评估通常是描述一个完全不可能发生的设想,即所有的情况都做最坏的估计,由此得到的评估结果常常在现实中是不客观的,容易带来对风险问题的错误理解。一般来说,“最坏情况”的评估只是作为最保守的估计。
3.2概率评估
与点评估和简单分布相比,概率暴露评估模型可用来描述食品污染物的暴露风险分布, 如对某一特定的健康影响发生的概率;它也可用于描述最终可能用于概率风险评估的暴露分布。在概率分析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Monte Carlo模拟分析[4]的方法,市场上的风险分析软件@risk4.5、Crystal Ball等可用于食品中污染物暴露评估模型的构建。在食品污染物的膳食暴露概率分析的模型中, 食品消费数据及残留量/或浓度数据均使用分布, 并且依据每一个输入的分布, 找出与暴露过程相一致的数学模型, 用随机生成的一些数值来模拟膳食暴露。即一旦模型和输入的数据被选择了, 运用合适的软件系统, 就可以设置所需的模拟和重复数据, 并且可以利用这个模型对所有可能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也可对一些与暴露评估相关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定性。
3.3 风险评估的应用
3.3.1生物性污染物风险评估
2002 年WHO/FAO 联合评估专家组完成了蛋和肉鸡中沙门菌的风险评估。鸡肉中沙门菌的风险评估尚未能包括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食物链。评估结果显示,降低被沙门菌污染鸡肉的流行率与人群患病的危险性密切相关,如果将鸡肉中沙门菌的污染率由20 %降低到10 %,可使人群的感染发病率降低50 %。蛋中肠炎沙门菌的风险评估表明,降低鸡群中肠炎沙门菌的流行率可直接降低人群的发病率。模型可同时用于评估改变蛋的储存时间和温度对人群发病的影响。改变烹调方式无助于交叉污染带来的发病危险性,而家庭引起交叉污染是引发疾病的重要来源[5]。
2004 年WHO/FAO 联合出版了有关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评估报告。报告指出,摄入一定量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疾病的概率与疾病的三大要素有关:食物、菌株的毒力和消费者的敏感性。评估模型显示,在不同的国家摄入单增李斯特菌菌量导致疾病的危险性差异没有显著性,而不同的加工、操作方式影响了食品的污染途径和餐后致病的危险性。预防和控制食品消费时的污染水平,将对降低李斯特菌病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控制好储存温度和时间,将减轻细菌生长带来的危险性。迄今,李斯特菌病患者都与摄入了不符合李斯特菌限量标准的食品(0 CFU/g 或100 CFU/g) 有关。单增李斯特菌的风险评估仅关注于即食食品,并且仅调查了超市至消费阶段。危险性特征描述的结果受到模型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细菌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污染水平、繁殖情况、人群消费特点以及副作用等与摄入相当数量的单增李斯特菌细胞之间的关系。用于单增李斯特菌评估的定量资料仅限于欧洲食品,对消费特征的描述也仅限于加拿大或美国。
在国内陈艳等[6]人为模拟生牡蛎消费引起副溶血性弧菌(VP)疾病的危险性,在福建省开展了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结合暴露评估模块的结果与贝塔-泊松剂量反应模型,推测由消费VP污染的生牡蛎导致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零售期间牡蛎的未冷藏时间、零售带壳牡蛎体VP密度的对数值、冷却持续时间和气温等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显著相关。采取缩短零售期间牡蛎的未冷藏时间、快速冷却、微热处理和冷冻贮存等控制措施,能够明显降低疾病发生的人数。该研究为我国制定减少VP对公众健康影响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7],根据流行病资料和动物实验结果采用数学模型估计黄曲霉毒素(AF)的致癌作用强度,即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1ng,每年能在1 0万人中增加肝癌的病例数。经综合多项研究的结果,得出在 HBsAg (-) 人群中,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1ngAF,每年在10万人群中可增加0.01个肝癌病例,而在 HBsAg (+)人群中,则可增加0.03个肝癌病例。
3.3.2化学污染物风险评估
JECFA在广泛收集各国数据的基础上,对丙烯酰胺进行了系统的评价[8],丙烯酰胺非致癌效应的NOEL为 2ug/kgbw;而根据动物致癌实验的结果,最保守的致乳腺癌的BMDL0.3mg/kg bw。评价结论为:平均摄入量不会产生有害作用,但不排除高消费量发生神经损害的可能。
苏丹红作为一种染料在工业上应用广泛, 因其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险性, 我国及欧美等国家严格限制其作为色素在食品中进行添加,但目前在我国和欧美市场上发现了含苏丹红I的食品,这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宋雁等人就苏丹红I-Ⅳ在食品中的污染情况、人体暴露情况、人体接触途经及生物标志物、 对人体健康 的潜在危险性等方面进行评估[9]。
高峻全等人运用总膳食的方法得到了2000年中国成年男子和全国平均膳食 中铅、镉摄入量及占暂定每周允许摄入量(PTWI )数据,结论表明中国不同地区膳食铅、镉的摄入量是安全的,只有某些地区的个别样品超过中国食品中铅,镉限量标准[10]。
4.小结
风险分析在科学评估食品中污染物危害水平、制定切实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措施、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对上述内容开展监测,对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 ,确立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对于健康危害的评价采用风险评估的手段,并将这一手段作为一种制度加以规定,充分反映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更加强调科学性,也标志着我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原则和方法开展风险评估研究工作并制定相应规范,将风险评估与管理相结合,使我国的食品标准体系和卫生管理规范与国际接轨。
主要参考文献:
[1]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Joint FAOP WHO Food Standards Programme ,Procedural Manual ,12th edition ,FAO Rome ,2001. 432-444
[2]WTO.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Measures ,1994.
[3] FAO/WHO. Application of risk analysis to food standards issues.In : Report of a Joint FAOP WHO Expert Consultation. Geneva ,Switzerland , WHO,1995
[4]Zwietering MH , van Gerwen SJC. Sensitivity analysis in quantitative microbial risk assessment . Int J Food Microbiol , 2000 ,58∶ 213-221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Risk assessments of Salmonella in eggs and broiler chickens , Microbi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series 1 , 2002
[6]陈艳,刘秀梅福建省零售生食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危险性评估[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年18(2):103-107
[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valuation of Certain Contaminants,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930 Geneva :WHO 2 0 0 6
[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afety Evaluation of Certain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WHO Food Additives Series 40,IPCS.Geneva:WHO 1998
关键词:风险评估;程序;方法;切实可行
The importance and exploration of methods on the risk assessment at landfill
Huang Fengwei, Jiang Xiaoming, Chen Lin
Jingmen City Appearance and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nagement Bureau, Jingmen Hubei 448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risk assessment,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jingmen landfill, this article clarified the procedures and methods of the risk assessment at landfill in detail,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workable plan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t can be served as a reference for reducing the risk of landfill work, eliminating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ndfill.
Keywords: risk assessment; procedure; method; workable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A
垃圾填埋场是一个特殊的施工作业场所,长期以来,如何科学有效的保障在岗职工的健康安全却一直困扰着运营管理者,而对垃圾场各工作场所和岗位进行风险评估则可以预测风险危害性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的几率,确定风险等级,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尽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
1风险评估概述
1.1什么是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分析确定风险的过程,任何系统的安全性都可以通过风险的大小来衡量,科学分析系统的安全风险,综合平衡风险和代价的过程就是风险评估。对垃圾填埋场而言,风险就是指暴露在危险下并造成伤害的可能性;风险评估应评估所有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对特别区域进行更详细的“特定”评估。
1.2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对风险的评价不仅是仔细检查工作场所对人带来的可能伤害,更重要的是权衡预防措施是否满足要求或者是否必要进一步完善预防措施,其目的是将风险消除或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风险评估对于管理工作场所存在的潜在危险非常重要,可根据评估等级的大小作出相应预案,告知作业工作人员并建立切实可行的方案,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1.3风险评估的主体
原则上讲,那些熟悉工作区域和工作实际操作过程的个人应参与风险评估的全过程;安全监督员应负责制定所负责区域内的风险评估计划,并依据计划完成评估;最后由安全健康顾问编写风险评估报告和方案;填埋场的行政直管部门对于确保完成风险评估负有最终管理责任。
1.4完成风险评估的时间
风险评估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且在此期间填埋场运营条件没有发生改变。如果工作环境或者操作方式发生了改变,应尽快进行新的风险评估,而且最好在条件改变之前完成风险预评估。
2如何进行风险评估
2.1风险评估步骤
合理的风险评估需八个步骤:开展识别活动、识别危险源、风险存在区域、评估风险、找出风险控制重点、检查控制措施装置、作评估记录和定期检查。
2.2如何评估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以编号的形式进行分类。每一种风险危害性程度并与这些风险可能会发生的概率相乘,如以下公式所示:
风险等级=危害程度 × 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第一步危险程度的确定
给每一种危险的严重程度打分,如下表所示:
表1 危险的严重程度及分值划分
例如:如果滑倒在楼梯上(危险),可能导致死亡或伤残的,那么它必须划为等级4或等级5。
第二步危险发生可能性的确定
危险程度确定后,接下来需考虑每一种危险多久可能发生一次,即发生的可能性,其可能性及分值如下表所示:
表2 危险的可能性及分值划分
例如:如果滑倒在楼梯上(危险)是很可能发生的事,那么它必须划为等级3。
第三步风险等级的确定
即将风险程度值和风险可能性大小相乘就能得到风险等级。此数据应记入风险评估文本。
例如:滑倒在楼梯上的风险等级值为
5(危害程度) x 3(发生的可能性) = 15
第四步根据风险等级值大小确定采取措施的实施顺序
如危害的风险等级值在22-25之间,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如危害的风险等级值在16-22之间,在当天工作结束之前必须告知其直接管理人员;如危害的风险等级值在1-15之间,需考虑实际情况,适当采取相应措施。
2.3风险评估实施内容
风险评估员应保留完整的风险评估正式文本并将其副本提交给填埋场管理人员;风险评估报告必须告知给所有相关人员,并且必须不断更新;附加的信息清单附在此文档的后面,可以帮助完成文档某些内容。如果可行的话,需添加评估员的分类范畴以确保满足填埋场实际要求。
2.4被评估的风险
以下简单罗列垃圾场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由起火引起的燃烧(进场垃圾车的燃烧,填埋场火灾,填埋场气体引起的燃烧以及设备、电力设施的燃烧);烟雾的吸入(由上述列举的燃烧引起的烟雾以及重型设备燃烧引起的大量烟雾);被设备割伤(锋利的设施设备);碎玻璃割伤(在填埋场对垃圾分类,玻璃等分离);与化学物品接触(危险废物、药剂以及化学药品如硫酸、盐酸等酸类或者氯酸钠以及在渗沥液处理中将会用到的物品);在有障碍物或湿滑地面跌倒(填埋表面、斜坡处或办公楼处于潮湿时);在楼梯上跌倒(垃圾坝、办公楼里的楼梯,渗沥液处理站的反应器、生物滤池、消毒车间和稳定塘所用到的楼梯/扶梯);自行处理伤口感染(对日常需要人工操作的职工而言);与设备挂扯(工作服与设备、电缆与设备);饮水水质安全及病原体(填埋场供水系统);落水及溺水(渗沥液存储设备、中间调节池、生物滤池、污泥池);因物体坠落而砸伤(如卡车卸料,高空作业);从高处跌落(重型设备、大楼、检修孔、井、垃圾坝、沟渠);在隔离区工作感染细菌(大型机械修理车间、中间调节池、生物滤池、污泥池、消毒车间、渗沥液调节池以及地下水监测井);填埋作业机械的使用(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危险物品及溢出物的处理(渗沥液处理站、消泡剂、除臭剂管理)等。
2.5风险评估年度审查
每年或者发生一些重大改变时必须进行评估审查。比如有可能导致新危害的新仪器、材料、措施、作业程序等。所有安全评估应至少一年复审一次,并且当质疑现有评估可能无效时要立即复审。复审的详细资料要记录在安全评估控制表上,且需着重考虑一下几点:(1)所有场内设备符合工作目的和工作地点的要求(2)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系统(3)职工要对其使用的设备有全面的了解,熟知操作方法并接受了专业技能培训(4)确保职工使用的设备符合法定检测部门要求,建立文档记录设备运营中的使用状况:包括设备自身信息、设备评估信息、减少危害措施方法等。
3填埋场危害及部分评估结果
虽然各垃圾填埋场的实际运营情况不同,但大同小异,基于此,经过探究和分析,按照风险评估的程序和方法对部分岗位和区域进行了评估,并在现有控制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下仅以填埋场的几项危害为例演示评估的具体过程。
3.1与垃圾接触的危害: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
受危害人群:垃圾检验员、第三方协助人员,公众,紧急救援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用药剂定期消杀,口罩、手套、工作服、防护鞋等进行防护
风险等级值:3 x 4=12
推荐的控制手段:(1)进行安全急救培训,告知填埋垃圾的感染性危害及被感染后如何处理等,指导员工按照安全的方式操作(2)填埋场的运营应分为白色(清洁)区和黑色(脏)区(3)白色区应建有洗澡间、更衣室,并提供热水和肥皂,能够让职工下班后去除污渍(4)对于黑色区与白色区的使用过程实施监管(5)对于与生物活性物质如有机垃圾,渗沥液,污泥,垃圾填埋气体或冷凝液接触的工作岗位应提出严格的工作防护要求(6)进入填埋场的有害物质必须隔离和临时安全存储,确定危害及处理方式后,再行单独处理。
3.2化学药品的危害:接触、吸入或摄入化学品
受危害的人群:消杀人员、在消杀区域的现场操作人员、化验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消除、指导、防护服
危险等级:4 x 4=16
推荐的控制手段:(1)在隔离区域严格禁止职工单独使用危险化学品(2)当处理浓酸、腐蚀性化学物质前,确认救援设备有效性,如紧急淋浴和眼睛冲洗瓶的存在/已安装/可用(3)减小吸引害虫和飞鸟的区域/工作面。使用临时覆盖物或土层覆盖,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4)选择少用农药/免费的病虫害防治方法(5)所有化学品必须在初次使用前进行评估,并编写产品的具体数据/注意事项(6)确保每位职工在处理有害物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及其他必要防护用具(7)化学品储存区位置必须做标记,并在消防方案中标明(8)确保职工完成化学药剂的操作后,有足够的卫生设施(如温水)淋浴等。
3.3落水及溺水的危害:掉入隔离区域的水池、污泥池
受危害的人群:员工、紧急救援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防护栏、游泳圈、绳子等
危险系数:5 x 3=15
推荐的控制手段:(1)安装必要的警报设备,方便在紧急情况下报警(2)在隔离区域实行登记、返回记录程序(3)为在隔离区域工作的员工提供细致的工作建议,确保在隔离区域不单独工作(4)尽可能的在污水池、堰塘、大型容器周围各种救援装备,以便及时自救(5)确保工作区域中有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安全和救援设备。
3.4摔倒的危害:在有障碍物或湿滑地面、阶梯等处
受危害的人群:员工、参观人员、紧急救援人员
现存的控制手段:配备防滑功能的防护鞋,道路、楼梯定期维护
危险系数:4 x 3=12
推荐的控制手段:(1)进行地板清洁的工作人员应在刚清洁完地板有水时,使用警示牌告知(2)保持各个通道区域应有清洁的1米宽的通道走廊,并安排专人每日检查(3)所有楼梯、阶梯处必须设有扶手。
4 结论及建议
正在运行的大多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存在安全隐患,有肉眼看得见有形的,也有潜在的藏于无形的,很多运营管理者疏忽考虑或苦恼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未能多方位考虑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为了提高填埋场的运营管理水平和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建议实施时进一步细化各工作区域和岗位并进行必要的安全风险评估,进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案,以减少、转移或避免风险,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李娴,蔡勋江等.东莞市典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评估. [J]环境卫生工程,2012,20 34-36
[2]陈辉,刘劲松,曹宇等.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06,26(5):1558-1566
[3]毛小苓,刘阳生.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应用基础与工程利学学报.2001,11(3):266-273
[4]朱琳,佟玉洁.中国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探讨.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3(3):22-24
[5]李自珍,何俊红.生态风险评价与风险决策模型及应用一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开发为例.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35(3):149-156
[6]殷浩文.生态风险评价.上海:华东理工人学出版社.2001,1-155
[7]韩关根,吴平谷.邻苯二甲酸酯对城镇供水的污染及再生水处理工艺净化效果的评价.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18(3):155-156
[8]WalkerR, LandisW, Brown P. 2001. Developing a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of a Tasmania agricultural catchment.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7: 431-44225.
[9]Ming F, Thongsri T, Axe L. 2005. Using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in a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simulation too:lTest case for depleted uranium.Chemosphere, 60: 111-125.
[10]MoraesR, MolanderS. 2004. A procedure for ecological tiered assessment of risks (PETAR).Human andEcologicalRiskAssessment,10: 349.
[11]RousselO, CavelierA, van der Werf HMG. 2000. Adaptation and use of a fuzzy expert system to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pesticides applied to field c rops. Agriculture, Ecosystems& Environment, 80: 143-158.
关键词:致癌风险;消毒副产物;DBPs
【分类号】:X820.4
引言
由于采用氯消毒的方式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和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国内外水厂多采用加氯消毒的方式杀死水中的致病细菌,防止病原体的传播,但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氯还会和水中的有机物反应形成“三致”副产物,威胁着用户的健康[1][2][3][4]。近年来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对人体的致癌性备受国内外学者和饮用水用户的关注。美国环保署(US EPA)针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致癌风险做了大量的研究[5][6],提出了致癌风险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具体的致癌风险评估,指出4种THM和1种HAA对人体产生致癌可能性最大。国内也对消毒副产物致癌性进行了文字性的论述[7] [8],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讨论[9],尤汉虎[10]等人对三卤甲烷进行了致癌风险评估。但国内缺少对卤乙酸的致癌风险评估,并且忽略了区域变异性对人类健康风险的影响,本文通过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致癌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并针对江南某市供水系统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的致癌风险进行了区域性评估。
评价方法
健康风险评价是指人体暴露在环境危害因素之后,出现不良健康的效应。本研究采用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相关参数对江南某市进行风险评价。健康风险评价分为数据收集和评估、暴露和毒性评估、风险特征描述和风险管理4个阶段。本文通过计算在摄食、呼吸和皮肤接触暴露途径下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对人身健康造成的致癌风险。
采样数据及结果
对5个月各不同区域采样点的采样结果取平均值,采用模型(1)??―(7)计算出检测物质致癌风险值,见表2。结果显示,三卤化物、卤乙酸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二氯乙酸和三氯甲烷含量较高,其中三氯甲烷为三卤甲烷的74.7%,而一溴二氯甲烷仅为25.2%,仅检测出痕量的二溴一氯甲烷。且结果显示,离水厂较近的消毒副产物低,且致癌风险值较低,反之消毒副产物较高,致癌风险值也普遍偏高,最高值达4.72e-5。消毒副产物随着管线增加,导致致癌风险随之增加。
本次实验研究了供水管网输水管线和二次增压泵站后配水管网中的三卤化物和二氯乙酸在摄入、呼吸、皮肤暴露环境下的致癌风险值。为了更好的评估致癌风险情况,本次实验采用了US EPA健康评估准则,评估准则对致癌风险值RT做了明确的划定:RT10-6;10-6RT5.10-5;RT10-5。当RT10-6时,此时的致癌风险很低,认为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当10-6RT5.10-5,考虑人体的承受能力,此时的致癌风险是可以被人们接受的,在考虑水质安全问题时可以作为次要考虑因素考虑,当RT10-5时,此时的致癌风险是不可以接受的,消毒副产物的致癌性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体健康,需要及时采取改进措施,降低致癌风险值。经过采用美国环保署的致癌风险评估方法对本地区进行致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见表2显示,表2显示供水管网中消毒副产物致癌风险值最大达RTmax=4.72e-5,且10-6
结论
文中不仅对致癌风险进行了理论介绍还进一步通过实际工程实验对江南某市进行了致癌风险评估,在对三卤甲烷评估的基础上,对卤乙酸进行了致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
(1)致癌风险值随着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的升高而升高的,一般在管线的末端,由于水力停留时间长,余氯和管网中的有机物反应较充分,导致管网末梢消毒副产物浓度升高,从而增加了人体致癌风险。
(2)该研究区域内的致癌风险最大值为RTmax =4.72e-5,且10-6
参考文献
(1)Sadiq R, Rodriguez MJ.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 in drinking water and predictive models for their occurrence: a review. Sci Total Environ 2004;321:2146.
(2)Hu J, Song H, Karanfil 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alonitromethane and trihalomethane formation and speciation in drinking water: the effects of disinfectants, pH, bromide, and nitrite. Environ Sci Technol 2010b;44:7949.
(3)向 红,吕锡武饮用水中卤乙酸致癌性的研究进展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8 15(1):17-21
(4)赵玉丽 李杏放.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化学特征与毒性. 环境化学201130(1):20-33
(5)Christelle Legay, Manuel J. Rodriguez, Rehan Sadiq, Jean B. Sérodes, Patrick Levallois,Francois Proulx. Spatial variations of human health risk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chlorination by-products occurring in drinking water.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1) 92 892-901
(6)Shakhawat Chowdhury,, Pascale Champagne, P. James McLellan. Uncertainty characterization approaches for risk assessment of DBPs in drinking water: A review.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9.90 1680-1691
(7)张晓健,李爽. 消毒副产物总致癌风险的首要指标参数―卤乙酸. 给水排水. 2000 26(8):1-6
(8)陈敏建, 陈炼钢, 丰华丽. 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的饮用水水质安全管理中国水利2007.前沿:12-15
【关键词】制药企业;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是美国进行企业管理的科学方法,20世纪风险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质量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在发展过程中的衍生分支,其关注点是对产品或工艺质量风险的有效控制,2005年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了《Q9 质量风险管理》,指南系统地阐述了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范围、应用步骤以及潜在应用领域等,其目的是提供一套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ICH Q9提供了风险管理原则和工具,并被我国明确纳入2011年3月1日生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
一、风险管理简介
1 风险管理基本原则:根据ICH Q9的要求,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1 对质量的风险评估应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并最终与保护患者相联系;
1.2 质量风险管理程序投入的水平、形式和文件应与风险水平相当。
2 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质量风险管理是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质量风险的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和回顾。有效质量风险管理的4个阶段为:质量风险评价(包括质量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控制(包括质量风险的减低和接受)、质量风险沟通和质量风险回顾。
2.1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对危害的识别、对危害相关的风险的分析和评价,是质量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作为风险评估中明确定义风险的辅助,以下三个问题通常会用到:
a) 什么可能出错或发生故障?
b) 出错或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概率)有多大?
c) 因出错或发生故障而产生的后果的严重性?
风险评价有以下三个步骤:
d) 质量风险识别:解决“什么可能出错,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e) 质量风险分析: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定型和定量的过程。
f) 风险评估:将已识别和分析的风险与给定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
2.1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包括对风险降低和/或接受的决策。一般会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a) 质量风险是否超出了预定的可接受水平?
b) 如何降低或消除质量风险?
c) 利益、质量风险和资源之间的平衡点是什么?
d) 对已知风险的控制是否会引入新的质量风险?
质量风险控制主要包括质量风险降低和质量风险接受两部分:
a) 质量风险降低:当质量风险超过预定的可接受水平时,质量风险降低的重点则是降低或避免风险的过程。质量风险降低包括为降低损害的严重性和发生可能性所采取的措施。
b) 质量风险接受:是指做出接受质量风险的决定。
2.1 风险沟通
质量风险沟通是指风险决策人和其他人员分享交流的过程。风险管理过程任何阶段可进行沟通,沟通的信息可设计质量风险的存在、属性、形式、可能性、严重性、可接受性、控制、处理、可探测性或风险的其他方面。
2.2 风险回顾
风险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持续性过程,应当定期进行回顾,以确认相关风险评价和控制步骤是否有效,总结新的只是和经验。风险回顾应以风险等级为基础。
二、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学及其应用
ICH Q9中不完全列举了一些风险管理工具:基本风险管理建议办法(流程图、检查表等)、故障模式的效应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法等。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为:危害的可操作性分析、预先危害分析、风险排序和过滤、支持性统计工具。
药品生产的各领域根据特点采用这些风险评估工具,且不同工具的结合使用可以更加灵活的增强风险分析和管控的有效性,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依赖于分析人对所分析主题和对象的详尽了解和有效沟通,各工具以科学理论分析、经验数据积累等为基础引导思路的有效进行,从而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
案例实证分析
以注射用无菌产品在洁净环境下生产过程为例,运用鱼骨图和故障模式的效应分析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3.1 风险评估
a) 以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为主线,作出如下分解:
人:人员技能、人员健康
机:设计、确认、使用、维护
料:供应、放行、使用
法:工艺流程、执行切合度
环:环境控制、环境监测
以上5个提示因素为提纲(也是鱼骨图),逐级进行分解:例如人员技能还可细化为培训、人员执行力;人员健康还可细化为体检、病情上报制度等,每一项目可按照讨论主题复杂性依次拓展,从而完善风险分析的要素。
b) 根据鱼骨图,进行风险详细识别、分析和评价
风险系数定义
严重性(S):分数1、3、6、10,分别代表低、中、高和极高
可能性(P):分数1、2、4、8,分别代表低、中、高和极高
检测度 (D):分数1、2、4、6,分别代表高、中、低和极低
ORF: 总风险= S* P* D
总风险评估系数:
ORF
6≤ORF
ORF≥80,风险水平高,风险不可接受,或需要整改
3.2 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于风险不可接受或有待改善的项目,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可能性,增加可检测性,从而降低风险,使其处于可接受水平。采取的措施可能引起变更控制程序,同时重新评估变更引起的风险,避免变更引发其他不可接受的风险。
对于风险严重性极高,例如可能引起病人死亡、厂房爆炸等极其严重后果的,应采取一切手段,避免发生。
3.3 风险沟通
风险评估应根据评估对象组建风险评估团队,团队内以及团队和风险相关人应进行风险沟通;
风险识别和评价以充分有效的风险沟通为基础,风险识别的项目和风险评分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
风险评估可借鉴风险评估团队的理论和经验,基于日常分析、偏差、变更、自查等总结;
风险沟通贯穿于整个风险评估过程,及时真实的了解实际运行状况。
关键词:雷击评估流程探讨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some important matters of business process and practice gradually form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in the work of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the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prior informed, project management, site survey, report writing, filing this basic set of business process, discusses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each links and the key points in the business proces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business, standardize business processes, promote the lightning risk assessment work in health, orderly, and rapid development plays a certain role.
Keywords: lightning; evaluation; process; study;
中图分类号:S76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雷击风险评估是项发展中的新技术,通过雷击风险评估可为评估对象提供雷电防护的科学设计、灾害风险控制、经济投资、应急管理等方面服务,保证防雷工程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雷击风险评估是开展综合防雷的必经程序,也是实现科学防雷的必要条件,体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
随着技术规则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从技术上,雷击风险评估已可操作,国际技术标准、国家技术标准、行业标准都有规定。从实践中,我国多个省份和地区已经开展,并取得了经验。雷击风险评估业务实践在国内快速发展。广东、上海、江西、福建、浙江、四川等地的业务实践相对较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杨仲江、肖稳安,重庆市李家启、李良福对雷击风险评估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莱芜市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已经起步,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过程中,碰到很多具体问题,解决了许多无经验可循的难题,积累了一定的实际经验,认真总结归纳出一套适合当地开展的风险评估业务流程显得十分迫切。参照IEC 62305-2雷击风险评估标准及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地实际,逐步建立了雷击风险评估事前告知、项目办理、现场勘测、报告编写、归档整理这一套基本的业务流程。本文对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工作要点进行论述探讨,希望能在实践与探讨中,进一步完善雷击风险评估业务,提高雷击风险评估效率,促进雷击风险评估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1 雷击风险评估的事前告知
评前告知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报审的建设项目必须做雷击风险评估。对不需进行 雷击风险评估的建设项目可以不予告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第八条规定[申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时,需要进行 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需要提交雷击风险评估报告,否则可以不予受理。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在介入时段上的主要法律依据就是此条规定。
1.1 雷击风险评估的介入时机探讨
在雷击风险评估实际业务中,大部分建设单位事前不知道有此事项,到办理施工图防雷装置设计审查时,经过工作人员的告知才知道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在施工图设计审查阶段,建设单位才被告知需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会产生两方面的不利结果:一是错过了 雷击风险评估的最佳时机,不能凸显评估工作的意义;二是项目进入施工图审核阶段后没有充足的时间段再来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建设单位往往对此两点意见很大,往往拿这两点来作为拒绝评估的理由,对推进雷击风险评估工作极为不利。 雷击风险评估的目的:让建设者和管理者知道雷电灾害对项目建成后的危险程度到底有多少大、雷击后的后果到底有多么严重,从而为采取安全、科学、经济的雷电防护措施提供设计依据。对于新建的应做 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完成之后就开始介入是比较合理地。
1.2 雷击风险评估的介入渠道探讨
我们省大部分地区没有开展防雷初步设计审核工作,那么就没有提前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事项告知的渠道。在初步设计阶段,想实现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介入的,只能从地方发改委的项目初步设计审查这个环节入手。
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大型建设项目、房地产项目、较大的石油化工项目等需要编写初步设计,需进行 雷击风险评估的范围基本涵盖了这些项目。发改委会召集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初步设计进行审查,在初步设计审查会上提出需做雷击风险评估是非常合适的。发改委会将需进行 雷击风险评估的意见形成会议纪要通知建设单位,有些县市发改委也会将需要进行 雷击风险评估的意见写入初步设计批复文件中。在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的时机来提出雷击风险评估有以下二点好处:(1)利用发改委渠道实现雷击风险评估事项的告知,即实现了提前告知又增加了力度;(2)可以让建设有充足的时间在施工图设计前完成雷击风险报告,并将雷击风险评估结论用于施工图设计,实现了 雷击风险评估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因此,根据雷击风险评估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发展和改革部门在项目立项时,应当告知相关建设单位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建设单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之前,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提出核准申请,气象主管机构审核后,告知建设单位是否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对需要进行 雷击风险评估的,建设单位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阶段,应同步委托有资质的雷击风险评估机构,做好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2 雷击风险评估的具体项目办理
对受理 雷击风险评估的评估机构来说,项目的接洽办理是整个雷击风险评估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接洽办理过程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 雷击风险评估的顺利开展。接洽办理中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评估费用计算,(二)签订委托协议,(三)委托方提供雷击风险评估需要的材料。
2.1 评估费用计算遵循统一标准
评估费用计算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题最多。我省物价局收费文件规定是按照发改委批准文件上的“项目投资总额”来计费的,建设单位对此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主要分歧点是建设单位认为应该按照建设安装总造价来计费。
按照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本文认为在省物价局未更改计费标准的情况下,应该按照地方发改委相关批准备案文件上载明的项目总投资额,因为这是关于项目总投资额最明确的官方认定,其他的依据一律不能采用。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应以内部规定的形式来确定,否则计费标准和依据经常变动在操作上会导致乱套,不利于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推进。当然,当评估对象项目总投资额特别大时,具体评估费用宜按照标准经过协商确定。
2.2 签订委托协议
签订雷击风险评估委托协议是技术服务的一个必要的程序,所有的评估项目必须要签订委托协议。委托协议要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的规定,主要的内容是建设单位要履行付费、按时提供评估所需的材料、在评估过程中提供方便,评估机构要按照相关法律及规范规定的要求按时完成评估报告。
本文认为签订委托协议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能对评估机构约束的太严格,尽量留有余地。合同内容应该尽量简明扼要,尽量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
2.3 提供雷击风险评估所需材料
雷击风险评估项目由于评估项目个体的不同需要提交的材料也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高层建筑、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等几大类型。我们平时应提前根据经验制定好这几大类项目需提供材料的清单,一般项目按清单提供材料,但是有些复杂和特殊的项目还要根据具体需要提供其他的材料,尽可能的完整,以便为雷击风险评估提供更多的依据。提供的材料均需登记签字备案,做到事后可查询。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建设单位不能完整提供材料的状况,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把握好原则,材料提交不全者不要轻易启动雷击风险评估下一步工作,应尽量和建设单位具体负责人做良好沟通,尽快补齐所缺资料。
3现场勘测
雷击风险评估现场勘测是了解被评估项目情况、取得相关评估数据的重要步骤。随着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快速发展,在一些地区其业务量甚至成倍增长,而评估机构在人员、精力安排时捉襟见肘。为了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可安排报告的编写人员、跟踪检测人员直接到现场做评估的勘测工作,并要求建设单位安排相关建筑、电气、楼宇智能化、生产工艺、生产控制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
在现场勘测之前,评估机构工作人员应仔细研究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材料,熟悉项目的基本情况,对现场勘测中需要了解的问题事先进行罗列。勘测工作是与建设单位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过程,整个勘测过程应该细致、全面、规范、专业,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应虚心向建设单位的技术人员请教,建设单位技术人员不懂的地方我们应耐心向其解释,应尽可能的向建设展示我们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技术含量,同时也要向建设单位学习他们专业中我们所不熟悉的内容,整个过程应体现一种对技术的严谨和专注,给建设单位良好的技术和作风形象。勘测记录应填写完整、清楚,确认无误后勘测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名,并请建设单位的相关人员签名,以此来体现勘测记录的严肃性。一次勘测过程应尽量将评估中需要的数据采集齐全,避免在编写报告的过程中又频繁向建设单位询问、了解相关的情况,给建设造成不良印象。
4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编写
勘测工作完成后,就要着手在报告编写。在这一过程中,工作流程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报告进度控制,二是报告质量控制。这两个方面一直是雷击风险评估业务中较难处理的问题,通过摸索,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4.1评估报告进度控制
报告进度控制的方法目前主要是采用任务包干和利用外部力量的制约。编写雷击风险评估报告和防雷检测报告不同,一般的检测报告编写量是固定的,可以相对量化,而编写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相对来讲是很难量化的。编写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的进度主要取决于报告编写人员的责任心,而责任心是很难用规章制度来约束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项目负责制和对外报告完成期限承诺制。实际工作中,由某个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的风险评估项目,实行任务包干,利用外部力量来推动评估报告的按时完成。一旦实行报告完成期限对外成承诺制,则报告的完成期限则会变得相对有约束力,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那么按照协议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对报告编写人员按时完成报告会形成有力的制约。在实践中,利用上述方法实现报告进度的控制还是非常有效的。
4.2 评估报告质量控制
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的内容复杂、繁琐,如何控制评估报告的质量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在控制评估报告质量方面可参照的办法是效仿地面气象测报的质量控制办法,明确报告编写、报告校对、报告审核各个环节人员的职责,并制定详细的制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对于提高报告的质量还是非常有效的。
在《评估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应充分贴近建设项目的特点,力求形成有针对性的评估结论,使建设项目的防雷设计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以充分发挥雷击风险评估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5档案归纳整理
雷击风险评估整个过程完成后需要将相关的材料整理归档。整理归档的顺序按照评估流程,即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初步设计文件、建设项目相关的图纸、勘测原始记录、计算费用的清单、委托协议、正式的评估报告等资料的顺序,一一归纳整理。档案整理一般是报告编写人和审核人负责,档案整理应在评估报告完成后马上进行,避免遗失相关材料。
6结束语
以上对雷击风险评估的基本业务流程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论述和探讨。藉此抛砖引玉,希望广大雷击风险评估人员能积极对进一步完善雷击风险评估业务展开讨论,促进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稳步和健康发展。对文中的一些内容和观点,有不成熟或片面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杨仲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计与管理基础》气象出版社
关键词:职业卫生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专家判断法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X921 文献标志码:A
A Practic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 H)
Song Yuanjun, Huang Feifei, Li Xiaoyu(The 2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Nanjing 210007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balance the definition of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management, the degree of control, compliance, the economic costs, and rationality in the process of the occupational health management. This paper creatively put forward a practic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 of occupational health, which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hazard information, and the qualified third party agencies provide authoritative data, at the same time,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individual judgment method also been used. That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job risks of the enterprise, so as to establish a system of occupation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system or enterprises in the occupational hazards of control positions and control measures, the flow of funds to giv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health management performance.
Keywords:Occupational Hhealth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ndividual Judgm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目前,我国的职业卫生管理类规章制度基本健全,企业对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所涉及的政策依据主要有:《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安监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 225-2010)》《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 2.2-2007)》《职业卫生监管人员现场检查指南(AQ/T 4236-2014)》等。这些法律法规在涉及职业危害岗位的风险评估上存在着原则性的界定,但是适用性不强。由于其涉及合规性,给企业实际管理又带来矛盾。这矛盾体现在一方面法律法规是最基本的要求,企业在理论上和法理上不能违背;另一方面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和实际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实操难度很大。
因此,为了简单、方便,很多企业对职业危害岗位的风险评估与管理仅仅限于依据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接触人数、接触频率等单一数据信息作定性判断。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度及量化评价率较低,较难为职业危害的管控提供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也不具备太多说服力。随着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愈加深化,我们发现因限于当前法律法规的缺陷,使得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中对职业危害岗位的风险评价存在主观判断、管控重点不清晰、标准依据不充分、评价指标混乱等问题,较难为职业危害的管控提供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
目前,鉴于数理统计工具和方法的发展完善,尤其是评价方法在众多领域的成功应用,能够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但具有操作性的机制以评估企业真实的职业危害岗位风险显得极为迫切。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关于职业危害岗位评价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较少。文献[1]研究了美国环境保护署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EPA)、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MOM)、澳大利亚职业健康与安全风险评估方法(UQ)、罗马尼亚职业事故和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MLSP)、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风险评估方法(ICMM)等五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并对各自的方案进行了比较;文献[2]运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吸入风险模型(EPA)和新加坡化学毒物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模型评估家具行业职业危害,并通过两种评估方法的对比,探索适合家具行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文献[3] 采用澳大利亚职业风险评估模型的6个基本步骤(确定环境、识别危害、分析危害潜在的风险、评价风险、治理风险、监测与复查风险)应用到某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风险评估,获得评估结论,总结分析了该模型的优缺点;文献[4]应用新加坡化学毒物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对某蓄电池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风险评估。等等,这些研究都是将国外的某些模型应用到国内的具体的企业或行业上进行研究和匹配,但是限于国内外诸多差异,这些方法都存在不同的缺陷,而这一类研究并未解决此问题,没有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根据我们的实际调查,目前国内新、改、扩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多采用定性法(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进行评价,但是这些方法一般很难反映企业真实的运行控制情况,定量依据也不充分,不能作为企业实际管理的依据。例如,按照规定企业需要向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发放岗位津贴,这些津贴的发放比例、发放额度、发放理由如何说明?没有人能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大部分企业都是随意决策。
与此同时,鉴于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对职业危害岗位管控程度的界定无明确规定,哪些职业危害因素接触人员需要纳入重点管控、如何给出界定的逻辑等问题没有给出系统的回答。
二、实用型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S- H评估法)
本文作者在多年的一线职业健康管理过程中,摸索提出了一套实用型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以下简称“S-H 评估法”),该方法将统计学、模糊数学理论、专家判断法等应用于职业危害管理实际工作中,能实现职业危害管理数据的深度挖掘,有效建立数据之间的关联度,同时实现以量化数据作为职业危害管控、决策的依据,解决了职业危害管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此外,因为引入了专家判断法,企业高层能够采用一套机制的结果的权威性和合理性,见图1。
(一)职业危害基础数据搜集
职业危害岗位风险评估的基础信息搜集包括以下内容:
(1)职业危害管理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工艺流程及生产使用的原辅材料
(3)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数量
(4)涉及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性
(5)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
(6)职业危害接触人数及频率、接触时间(7)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
(8)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与穿戴
(9)涉及作业人员平均知识水平、年龄水平
(10)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有效性
(11)“三同时”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二)第三方机构检测
在2.1的基础上,输出形成企业的全要素职业危害因素清单,该清单涵盖了企业涉及的、也在法律法规要求范围内的全部职业危害岗位和危害因素,每个岗位与职业危害因素之间产生一个映射关系:将A映射到B,构建对应关系,即成函数:
Ф(Ai)Ф(Bj.)(i=1.2…;j=1.2…)
集合A为职业危害岗位集,如电焊岗位、喷漆岗位、打磨岗位等。集合B为岗位对应的职业危害因素集,如噪声、锰及其化合物、粉尘、铅及其化合物等。如:
Ф(打磨岗位)Ф(噪声,粉尘)
在此基础上,聘请具备职业危害监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企业涉及的全部职业危害因素进行1-4轮监测。每组数据取平均值。如:
某企业的打磨岗位的噪声,前后监测了4轮,分别是75dB(A)、78dB(A)、72dB(A)、80dB(A),则最终纳入评估的打磨岗位的噪声监测取值为76.5 dB(A)(均值)。
(三)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由于评价因素的复杂性、评价对象的层次性、评价标准中存在的模糊性以及评价影响因素的模糊性或不确定性、定性指标难以定量化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人们难以用绝对的“非此即彼”来准确地描述客观现实,经常存在着“亦此亦彼”的模糊现象。其描述也多用自然语言来表达,而自然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模糊性,而这种模糊性很难用经典数学模型加以统一量度。因此,建立在模糊集合基础上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多个指标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判,它把被评判事物的变化区间做出划分,一方面可以顾及对象的层次性,使得评价标准、影响因素的模糊性得以体现;另一方面在评价中又可以充分发挥人的经验,使评价结果更客观、更符合实际情况。模糊综合评判可以做到定性和定量因素相结合,扩大信息量,使评价数度得以提高,评价结论可信。
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本文不再赘述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只是针对不同的节点给出样例参考。具体的计算方法取决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计算。
S-H评估法中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要输出两个结果:
a)基于职业危害风险的企业职业危害岗位重要程度排序;
b)每一种职业危害岗位的风险管控程度排序。
职业危害岗位风险评估矩阵构建。这里需要构建企业的基于职业危害的岗位层级,每个职业危害岗位权重可以采用专家判断法予以判断。 [5-8]
指标权重确定。为对每一层评估项目进行分析,确定其对上一级状态的权重,采用AHP法对各诊断项目进行重要度排序。AHP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包括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四个步骤。鉴于其运用已非常普遍,故不再具体赘述。
构建项目权重的关键说明:
a)对每一级项目进行权重确定。
b)在构造判断矩阵时使用1―9比例标度法。
c)选定合格的专家,发放针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调查问卷,每一项指标的判断要求能简单明了。请专家给出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指标层相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结合德尔菲法多轮征询后得出最后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当一致性比率CR≤0.1时,接受判断矩阵,否则不接受,重新打分,见表3。
权重WDi =Wi /n,n为专家数量(n≥1)。应用AHP法Yaahp Version 0. 5. 3软件计算出各级指标权重,见表4。
通过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后,企业将得到两个数据。如某企业通过职业危害岗位风险评估后,获得企业的职业危害岗位的重要程度排序:
F(D1,D2,D3,D4,D5.,D6. ,D7)= F(0.3114,0.2210,0.1809,0.0768,0.0561,0.0813,0.0725)
获得每一个职业危害岗位风险的管控结果排序:
F(D1,D2,D3,D4,D5.,D6.,D7)= F(96,86,71,79,38,58,68),其中分数为企业自己构建评价等级,满分为100分,最低为0分,分数越高代表管控程度越好。
(四)专家判断法
将上述结果提交给领域专家进行再判断,这里可以使用德尔菲法,如果专家意见全部认可企业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的结果,则说明定性与定量保持一致。如果存在偏差,则应考虑评价过程中的指标设置是否合理,或者领域专家的评价是否获得其他专家的认可。通过循环几轮,将能实现评价结果的全部认可,则成为企业管理决策的最终输入。
(五)使用示范
企业根据2.3、2.4的评价结果,可以获得如下管理建议输入:
(1)本企业的重要职业危害岗位为D1、D2、D3,其他为一般职业危害岗位。
(2)本企业的管控薄弱环节为D5.、D6.、D7。
(3)本企业的职业危害岗位津贴要向D1、D2、D3倾斜。
(4)本企业需要在环境与设备、管理等方面加强D5.、D6.、D7岗位的管理,以提高管理绩效。
(5)通过一套扎实的逻辑评估体系,确定了各岗位的风险程度,避免了遗漏和过度管控两个极端现象,节约了管理成本。
(6)能够对有疑惑的员工给予信服的解释,避免了投诉、抱怨等现象,减少了隐形成本。
(7)有区别的管控,让职业危害管理经费投入更加科学化,有助于在资源约束的情况下,提高职业病控制绩效。
(8)合规性。在当前法律法规环境下,通过合规性的评价逻辑,使得企业职业卫生管控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了不合规带来的法律风险。
三、结束语
笔者根据企业职业危害管理的特点和规律, 结合企业实际开发了操作性较强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S-H评估法),其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建立了操作性更强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第二,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估项目矩阵,提出了方法框架。第三,通过引入专家判断法,能够实现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厉小燕. 五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研究 [D] .浙江: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2014
[2] 袁伟明,冷朋波,周莉芳,邹华,张美辨. 应用国外两种风险模型评估职业危害的对比研究[J] .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5,32(01):51- 55.
[3] 王莎莎,张美辨,蒋国钦,连灵君,李明. 澳大利亚职业风险评估模型在蓄电池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 . 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2) :08- 11.
[4] 王志平,郑文慧,肖国兵. 某企业职业病危害的半定量风险评估[J]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3,30(09) :686-689.
[5] 孙波, 刘振奎.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16( 11):125- 128
[6] 王吉鹏. 诊断学习型组织的14个维度[M ].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关键词: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评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P2P网络借贷作为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具有资金来源广,交易成本低,撮合速度快等特点,自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得到迅猛发展。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我国P2P网贷平台数量为4213家,网贷行业成交总额为25815.09亿元。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自身经营不善,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体系的不完善,我国P2P网贷平台“跑路”、倒闭、停业等现象日趋严重。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8月底,P2P网贷累计问题平台数多达1978家,8月新增问题平台99家,停业及问题平台发生率高达46.95%。审计作为经济活动的最有效监管方式之一,对P2P网贷行业提高透明性,加强信息披露,审慎经营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为促进网贷平台的健康发展,加强P2P网贷平台的第三方审计是大势所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评估为中心,从企业整体层面的分析入手,通过“企业整体层面—业务流程层面—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层面”的基本分析思路,建立了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之间的逻辑关系。新修订的国际审计准则IAS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准则》明确规定了了解客户及其环境并评估风险的相关事宜,充分体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风险评估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评估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对界限不明、对同一事物有影响的多种因素进行定量评估的数学方法。本文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深入分析引起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的潜在因素,并根据相关因素特征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审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提高审计风险评估的精确度,提高P2P网贷平台的审计效率和效果,以实现加强P2P网贷平台第三方审计,促进其健康发展的目标。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P2P网贷平台特征及其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风险源头为出发点,从被审计单位商业环境、管理机制、经营方式等内外部环境来分析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在此基础上执行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基于P2P网贷平台自身特征,平台审计风险受诸多因素影响。
(一)P2P网贷平台特征
2015年“互联网+”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意味着“互联网+”正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发展模式之一,具有期限短、融资门槛低等特点,自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我国P2P网贷平台数量在近几年一直呈持续增长的态势。截至2016年9月30日,P2P网贷平台数量为4278家,是2015年同期平台数量的1.46倍,平台数量增长率高达45.76%。在“互联网+”和P2P网贷平台商业环境背景下,P2P网贷平台有其自身特点。(1)信息中介平台。2015年7月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P2P网贷平台“信息中介”性质。P2P网贷平台的信息中介属性要求平台不得为投资者提供任何担保,同时决定了其向借款人和投资人收取手续费、管理费用等经营盈利方式。(2)行业透明度低。P2P网贷行业透明度低主要体现在信息不对称上。一方面,目前我国P2P网贷平台缺乏完善的信用系统和征信体系,其与我国最具权威性和真实性的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系统无法实现对接,信息无法共享,而交易双方又是依靠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查和做出是否交易的决定。另一方面,投资人和P2P平台难以有效监督借款方的资金用途,缺乏对借款人资产负债状况、贷款投向及运作情况的了解。(3)互联网化运作。P2P网贷金融模式的发展依托IT技术的发展,基于平台的双方交易离不开网络。平台交易的计算机硬件、数据、网络以及用户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时业务开展和风险控制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会计记账流程不统一。P2P网贷平台是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其经济业务符合金融业务的特性,但又有许多不同于其他机构金融业务的特征。平台包括核算、内控、对账等记账流程没有统一规定。
(二)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因素分析
(1)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以前存在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本文结合P2P网贷平台自身特点,分析了网贷平台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风险。法律明确规定了P2P网贷平台的信息中介属性,要求平台不得提供任何担保。信息中介属性也决定了平台的主要经营盈利方式。由于平台竞争大,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多,有的平台为促成交易,不惜触犯法律,与第三方担保机构串谋,一旦借款人无法偿还投资人的本金和利息,将对平台的信誉及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第二,信用风险。由于平台的信息不对称性,投资人难以有效监督资金投向及运作情况,无法跟踪借款人。平台可能冒充借款人,虚构借贷交易以虚构平台营业收入,造成营业收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第三,道德风险。由于P2P网贷行业竞争激烈,为吸引资金,获得高信用评级,平台故意错报、漏报,影响审计人员最终编制的审计报告的权威性和真实性。第四,操作风险。P2P网贷平台缺乏严格的从业人员标准,人员操作失误、系统漏洞等均可造成数据丢失、受损等风险。第五,内部控制风险。P2P网络借贷平台是互联网化运作,其在交易系统中存在的不相容岗位,易造成不恰当授权所引发的舞弊风险。同时,P2P网贷平台的交易存在大量数据,如果没有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人员进行相关操作的控制,会引发数据被篡改或被盗取的风险,从而降低审计证据的可靠性。(2)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的实质性程序和财务报表的检查未能察觉重大差错的风险。P2P网贷平台的检查风险与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专业知识水平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执业能力风险。P2P网贷平台审计人员执业能力风险主要包括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风险和技术水平风险。P2P网贷平台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了解P2P行业的基础上,掌握会计、财务、审计、管理技术、风险控制等相关知识。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证据趋于电子化,审计人员在取证时需对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和处理,并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筛选、转化和分析。因此,审计人员如果没有较高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就无法提取有效审计证据,将导致未能发现漏报或错报的风险。二是审计人员职业道德风险。由于当前P2P行业的审计准则不完备,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力度比较薄弱,审计人员行为失当被发现的概率不高,被概率更低,容易诱发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结合P2P网贷平台特征及其审计风险因素分析,总体上网贷平台审计风险具有两个方面特性:首先,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因素具有层次性。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下,审计风险模型要求对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分别进行评估,在各个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影响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因素包括法律环境、行业状况、平台内部控制及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等内部、外部因素,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将这些风险因素按其与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关联程度进行归类,再对每一类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最后对评估结果在更高层次进行综合,体现了风险因素的层次性。其次,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评估具有模糊性。模糊性是指客观事物间因边界不清而难以量化性。网贷平台审计风险因素众多,且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审计人员难以对其精确描述和定量衡量,因此网贷平台风险评估具有模糊性。由于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因素具有上述特征,为实现审计目标,发挥审计在网络金融中的监管作用,在审计工作中提高风险评估的精确度至关重要。模糊综合评价法是模糊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方法。对某一事物评价时,其对单个因素进行评价,并设立评语集,在此基础上对所有因素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因此本文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对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二、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评估中,是指在审计风险评估中运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模型,科学系统地建立审计风险因素集(又叫指标集),再根据审计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评价这些审计风险因素,最后利用模糊矩阵对其进行审计风险综合评价并得出评估结果。
(一)模糊综合评价基本模型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时,首先根据评判对象确立其因素集,即指标集U=(u1,u2,...,um),并设评判集为V=(v1,v2,...,vm)。再构建表示各因素影响程度的模糊评判矩阵,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最后计算出被评判对象的综合评估结果。
(二)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按照P2P网贷平台形成的层次化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1)预期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预期审计风险指注册会计师预先确定的且客观存在的准备承担的风险,审计人员根据预期审计风险制定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根据P2P网贷平台特点及其审计风险因素分析,预期审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2)重大错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根据上文对P2P网贷平台重大错报风险因素分析,构建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3)检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检查风险是审计人员可控制的风险,根据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因素分析及实际审计工作中相关审计方法,构建检查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三)模糊评判矩阵构建与权重计算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基本模型,P2P网贷平台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应根据两两因素对被评价对象影响程度的比较信息构建模糊评判矩阵,确定各因素的权重。根据前文,P2P平台审计风险评估二、三级指标有n个因素,根据每一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的重要性建立矩阵R,求得元素(a1,a2,...,an)的权重(w1,w2,...,wn)。以P2P网贷平台内部控制模糊综合评判矩阵为例,见表4:其中,rij(i=1,2,...,n;j=1,2,...,n)表示元素ai与元素aj相比,前者比后者更重要程度。重要程度采用1-9比例标度含义(见表5)。当rij=1时,表示ai与aj同等重要。wi是对元素ai重要程度的度量,wi越大,元素ai越重要。其含义是,从P2P网贷平台内部控制方面考虑其重大错报风险时,控制环境、信息系统与沟通、监督和控制活动等都会影响重大错报风险,且各元素对重大错报风险影响程度不同。整理上述评价结果,将模糊评判矩阵调整为模糊一致矩阵,计算各元素的权向量,再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权向量w=(w1,w2,...wn),并确立模糊矩阵R=(rij)n×n。元素a1,a2,...an的权重值w1,w2,...wn为:rij=0.5+α(wi-wj),i,j=1,2,...,n。其中,0<α≤0.5,评价对象的差异程度或个数越小,α取较小值,审计人员通过调整α的大小,在求出的若干不同的权重值中选择比较满意的权向量。
三、P2P网贷平台审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
以某P2P网贷平台预期审计风险为例,设该平台预期审计风险因素集为U(u1,u2,u3,u4,u5),经审计项目组风险评估专家对风险因素的评判,得模糊评判矩阵为:设权重集W=(0.3,0.2,0.1,0.2,0.2),则U的综合评估为:P=W×R=(0.150.050.040.040)经归一化得:P*=(0.540.180.140.140)因此得该P2P网贷平台预期审计风险因素为:F=P×CT=(0.540.180.140.140)×(1%3%5%7%9%)=2.8%根据综合评判结果,预期审计风险2.8%小于审计风险合理水平(一般为5%),对于初次接受审计业务的事务所而言,可以接受该网贷平台的审计业务。
四、结论
作为互联网金融重要发展模式之一的P2P网贷平台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风险,对其风险监管问题的讨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审计作为经济活动中的有效监管方式,将其引入P2P网贷平台是大势所趋。近日,中注协约谈事务所,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的关注。这表明在加强P2P网贷平台审计中,应加大审计风险评估和应对。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企业经营风险评估为主的,迎合了当今高度风险社会的需要。为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对P2P网贷平台监督作用的目标,本文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引入,将其运用到网贷平台预期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评估中,实现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审计风险的量化评估提高了风险评估的精确度,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根据量化的评估结果制定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有针对性地调配审计资源,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从而实现高质量审计,实现审计在P2P网贷平台中的监管作用。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提高护士对眼科单眼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的认识,降低眼科手术患者跌倒发生率,加强对患者住院安全管理。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跌倒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 结果:对照组发生2例,观察组无跌倒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达到100%。 结论:提高了医患家属参与安全防范的意识及主动性,从而降低了跌倒发生率。
【关键词】眼科;单眼手术;跌倒;风险评估;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57-02
我院针对单眼手术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对危险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倾听患者对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杜绝眼科患者住院期间跌倒、摔伤等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5月60例年龄≥50岁单眼手术患者设为干预组,2010年9-12月60例年龄≥50岁单眼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比较
表3 干预组患者或家属对护士预防跌倒满意度情况(n60)
1.2 方法
1.2.1 跌倒预防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跌倒护理干预措施,在眼科患者手术后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口头宣教,介绍护理安全措施,使患者及其家属引起注意,防止跌倒。干预组使用眼科手术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依据风险级别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2.1.1 制定眼科手术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 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意识状态、单眼术、双眼术、平衡能力受损、步态不稳、有眩晕发作、6个月内跌倒史、有晕厥史、眼用镇静剂、扩血管、利尿剂等。存在1项风险因素计1分,总分2分,有跌倒风险;总分≥3分为跌倒高危风险。
1.2.1.2 建立预防跌倒护理干预措施: 对跌倒风险患者给予特殊护理干预:如陪同患者去厕所,加防护床栏,保证呼叫器畅通,在病人床头挂醒目“防跌倒”标识,物品放置于易拿到的位置,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发放图文并茂的预防跌倒健康教育小册子,内容包括跌倒发生的原因、危害,强化病人、家属的安全意识,责任护士实施24小时小组负责制,加强巡视,及时协助。
1.2.2 评价方法: ①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②患者或家属对护士预防跌倒满意度调查。出院时对干预组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跌倒发生情况: 干预组60人无发生跌倒事件,对照组60人,发生跌倒事件1起,占1.67%(表2)
2.2 干预组患者或家属对护士预防跌倒满意度情况见表3
3 讨论
单眼手术患者的安全在临床上容易忽视,实施眼科手术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清晰指引护士,专科化预防跌倒水平的提高。以往,护士对跌倒高危人群识别,评估不足,缺乏针对性和预见性。预防跌倒专科表格的设定,使跌倒风险评估具有统一的标准,更加规范,给护士预防跌倒的护理以具体的指导,护士能主动采取评估―得分―判断―护理干预―评估反馈的工作方式,进行分析判断,对跌倒危险性进行分类,重点关注,重点交接班,预见性防范管理落实到位,并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关注与支持,可操作性更强。通过这些举措,降低了可能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患者或家属对护士预防跌倒满意率达98.33%~100%。
参考文献
[1] 廖晓春,廖淑梅.老年人跌倒的评估及预防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64-66.
[2] 唐晓英,蔡学联,郑芝芬,等.住院患者跌倒普防和专科化预防研究及效果[J].护理杂志,2009,26(1):59-61.
【关键词】企业风险评估 评估方法 定性衡量指标 定量衡量指标
从近些年企业经营实际来看,我国的企业风险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风险评估有待进一步研究;就我国企业目前情况而言,企业风险评估工作将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数据库为重点。
我国企业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每个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这些风险有些对企业运营不会产生较大影响,但有些风险会威胁企业生存,因此,为了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资产风险等,有效评估这些风险是企业经营者提高经营能力的重要内容。风险评估与企业效益前景关系密切,风险评估能预测、判断企业的战略选择、组织价格,资产配置和政策环境等很多方面,确保企业在发生损失之前能够做好应对准备,进而减少损失的程度。市场经济产生后,企业需要自行承担风险,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并未意识到风险的危害性,没有形成风险评估意识,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一直处于初级阶段,对市场以及内外部风险所带来的风险常常无法很好应对。近年来,我国企业经常会发生无法及时有效应对风险而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况。企业必须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而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起最基础作用的就是风险评估。我国企业只有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才能更好地应对风险的到来,风险管理工作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
我国企业风险评估现状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出台。央企代表着我国企业最优的管理水平。但由于风险意识较弱,央企风险事件频繁发生。尽管我国有些企业在国外上市,而企业内部也相应地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与国际大企业相比,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依旧较弱,究其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将国际先进方法引入其中。我国一些企业正在酝酿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急需一个指导性文件,此时《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出台。国务院国资委对国内外风险管理学术成果和管理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国资委进一步对部分央企风险管理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实际调研,摸清了央企风险管理现状。
央企风险管理现状。虽然央企风险管理在我国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但是与国外大公司相比,央企风险管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一半以上的企业风险管理还处于传统的风险管理阶段,也就是说,各个职能部分负责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企业缺乏对整个公司的风险管理;完全或部分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企业仅占20%左右。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虽然不及央企,但却与央企一道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力量。相对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更容易摆脱改革前的生产束缚,更容易融入到新的市场经济中,进而得到快速发展。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的特点如下:一方面,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较为落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中小企业在发展和管理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重速度、重量轻质。中小企业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相对较少,使得这些企业当中的管理者和员工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都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这些弱势使其更容易产生风险,另外,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有限,一旦产生较大风险,容易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对企业发展产生较大的阻碍作用。再者,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滞后。中小企业虽然在很多方面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比,但是其灵活性较强也是一大优势。
首先,投资少、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相对来说,投资回报周期就短;其次,灵活性强,其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战略;再次,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环境要求较低,更容易存活。尽管如此,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在中小企业中,一般很难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专门的人员来负责风险管理工作,而且,中小企业软硬件基础也相对薄弱,没有建立好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进而中小企业是很难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
企业风险评估方法
定性衡量指标的评估。定性衡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风险,它是企业风险因素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这些定性衡量指标基本上是不能量化的,此时评估企业风险因素有些困难甚至不可能,因此,企业风险评估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如果为了能够评估企业风险将这些定性衡量指标忽略掉,那么不仅会使评估出来的结果不够准确,而且还会加剧企业风险的威胁。由此,定性衡量指标的量化问题必须通过某种手段给予解决,进而使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评估方法的分析可以得知,定性指标无法得到量化时,可以通过专家的主观判断进行定量估计,这也是专家打分法的一个最大优势。
【关键词】环境风险;环境风险评价
一、背景
环境风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产生的或通过自然传递的,对人类健康和幸福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又具有某些不确定性的危害事件。由于环境风险区别于传统环境问题,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逐渐发展出一种新的针对环境风险的环境风险评价制度。环境风险评价是指由一定的机关或组织,对具有不确定性的环境风险可能对人体健康、生态安全等造成的环境后果进行识别、度量、评估的过程或环境管理活动。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一些法律规范中提出了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1993年,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对于风险事故,在有必要也有条件时,应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或环境风险分析。同年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对基因技术进行安全评价。1996年,《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作了规定。2001年,《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对职业安全评价作出规定。2004年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明确指出: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2011年公布的《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规定了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的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2015年,环保部批准《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要求对运行期间的尾矿库进行环境风险评估。2014年修订的新环保法第39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虽然只是国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义务的概括规定,但同时也使得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制度第一次进入环保基本法。
二、从一个实践案例看我国环境风险评价制度的实施
(一)湖北荣成纸业有限公司热电联产工程简介
湖北荣成纸业有限公司拟建设一座热电联产中心,为公司生产和和临港工业园区企业供热,于2015年6月初通过环评。环评报告的环境风险评价包括五个部分。第1部分为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第2部分为环境风险评价程序图,主要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可接受水平、风险管理、应急措施预案。第3部分为环境风险评价,报告指出,拟建工程环境风险主要包括:原煤堆场火灾风险事故、燃料油火灾爆炸、氨水罐泄露、粉尘爆炸、锅炉故障导致二f英增加外排。以事故发生原因为基础,将项目环境风险分为火灾爆炸、不可抗力、设备故障和人员管理四类。根据相关规定确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对项目的主要环境风险进行分析,主要对每类风险的发生原因进行了介绍,仅对二f英的事故排放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简要介绍。第4部分围绕原煤堆场火灾、油库、氨水罐、粉尘、锅炉、事故池、事故废水处理规定了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第5部分事故应急反映方案规定了预案的启动、职责与任务、现场警戒与疏散措施、事故上报程序与内容和善后处理。
另外,根据相关规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部分而存在的,所以环境风险评价部分没有独立的公众参与部分,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媒体公示即两次在湖北省环保厅网站上进行了项目公示;二是公众参与调查表,对松滋市陈店镇全心村的83位居民和附近的3家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公众参与的结果显示,当地公众对建设项目的了解程度一般,部分人担心项目的运行会对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大部分人认为该项目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被调查者全部支持该项目的建设,无人反对该项目的建设。
(二)分析
从上文介绍的环境风险评价实例可以看出:1、我国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将环境风险仅仅简要的分为火灾、爆炸和泄露三类,并局限在项目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并不对项目正常工作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进行考量;2、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造成的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的阐述不充分,从而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即风险是否达到可接受水平让人产生不信任感;3、环境风险评价的过程缺乏互动,不能体现评价结论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具体影响,公众参与形式化、途径单一,公众意见对项目实施缺乏影响力;4、环境风险评价中仅规定了一些事前的预防措施,缺乏事中和事后监督和必要措施。
三、美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框架及其启示
(一)美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框架的基本内容
环境风险管理框架已成为国际上环境风险评价制度的发展趋势,在众多已制定的环境风险管理框架中,美国总统/国会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框架》(1997)是最具影响力的框架,为多国制定框架时参考和借鉴。在1990年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中,国会要求组成一个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会认为,应改变传统评价与降低风险的方法,以降低风险和改善健康状况为总体目标。委员会希望框架指导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有价值的资源投资在研究、评估、表征和降低风险中。
框架包括六个阶段:
1.定义问题并把它放在背景下
对科学的风险管理决策而言,首先需要正确界定问题。通过在复杂背景中识别和表征环境健康风险问题并描述它的特征,仔细考虑问题的背景,确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有权或有责任采取行动的风险管理者,并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到过程中。
2.联系问题背景分析风险
阐明问题引起的事实和科学基础,在数量和质量上处理健康和生态风险,描述负面影响的特性、严重性、可逆性或可预防性。把问题引起的风险放在多源头、多媒介、多种化学物质和多风险背景下。了解利益相关者对问题引起的风险的认识。把问题引起的科学和背景方面的信息结合成问题对人类健康或环境产生的风险进行定性,同时考虑利益相关者的认识和其他社会文化的影响。
3.检查处理风险的选择
这一阶段包括确定可能的风险管理选择,评价选择的效果、可行性、成本收益、非计划中的结果和文化社会影响。这个过程可以在界定问题和考虑背景之后任何合适的时间开始。风险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获取了关于可行性、成本与效益分析和减少暴露、降低风险对改善人类和生态健康的贡献的正确评价之后,风险管理目标可能会被重新定义。利益相关者在确定和分析选择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4.做出实施何种选择的决策
在框架的这一阶段,决策者基于最佳可得科学、经济和其它技术信息,确保决策考虑了问题的多种来源、多种媒介、多种化学物质、多种风险背景,做出符合成本收益具有可行性的风险管理选择。另外,优先预防风险,而不仅仅是控制风险,可能的话,使用命令―控制管理的替代性方案。一个富有成效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过程可以对决策产生重要指引作用。
5.采取行动来实施决策
传统上,一直是管理机构的要求推动实施,工厂和市政当局通常是实施者。然而,当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也能扮演重要角色时,成功的可能性会显著提高。利益相关者可能会包括:公共健康机构、其他公共机构、社区团体、市民、工厂、人和技术专家等。
6.对行动作出评价
在风险管理的这个阶段,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评价实施的风险行动以及它们的效果。评价工具包括环境健康监测、研究、疾病监管、成本收益分析和与利益相关者的讨论。在大多数情形,应定期评价。就像风险管理过程其他的阶段,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让评价更有益。另外,评价中可能出现新信息,评价对了解框架的哪一部分需要被重复非常重要。
(二)美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框架的主要特点与启示
1.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定义风险
一个风险问题的背景的全面理解对于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问题狭窄的背景无法反映风险情况的真实复杂性,造成风险管理决策和行动相比不是很有成效。
2.基于科学信息和最佳判断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估者尊重在缺乏充分数据的情况下得到结论时风险和程序的客观科学基础非常重要。风险评估者应该向风险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看起来合理的,含有支撑不确定性和供选观点的具有证明力的评估,从而可以在可得信息的基础上作出风险结论。
3.利益相关者全过程参与
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利益相关方参与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全过程参与,不同利益相关方全面沟通与合作,最终平衡各方的意见和观点以做出体现公众价值观的风险决策。
4.重复和评估
公众评论、协商、信息收集、研究或风险与选择的分析可能澄清或重新定义问题,使重心改变到一个不同的问题上,由于重要的新信息、观点和看法出现,风险管理过程会灵活而经常重复。评估对充分地履行职责和理智地利用稀缺资源至关重要。
四、完善建议
(一)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定义环境风险
当前我国环境风险评价制度的规定主要集中在建设项目、外来物种、尾矿库、基因工程和职业安全领域。其中,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仅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项目,排除了有巨大环境风险的核建设项目,而且因为它是以环境风险事故的防范为导向,导致它对环境风险的定义过于狭窄,仅对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进行风险评价,排除了非事故情形下,项目正常运营下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适用于运行期间的尾矿库,不适用于贮存放射性尾矿、伴有放射性尾矿的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它也只考量尾矿库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危险因素。《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主要适用于规划和建设项目可能导致的外来物种造成的生态危害的评估。《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分别对遗传工程产品和职业安全风险评估进行了初略的要求性规定。整体来说,从我国环境风险评价的各个分散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环境风险的范围相对狭窄,而且一般孤立地考虑单一的化学物质在单一的环境媒介中引起的单一风险进行评价,从而也限制了我国全面、综合的环境风险评价。应改变以事故为导向的环境风险定义,逐步扩大我国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在更广泛的公共健康和生态背景下进行环境风险评价。
(二)明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标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标不应停留在防范风险层面上,而应进一步把环境风险评价的目标明确为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健康。防范风险虽然是环境风险评价的直观起点,但忽视人体健康和生态健康目标的环境风险评价是有违环境保护的根本宗旨的。实践中的环境风险评价正是因为缺乏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健康的要求而导致实施的结果难以让人满意。为了配套环境风险评价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健康的目标,国家应积极开展环境健康与环境生态监测、调查与研究,为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科学和数据支撑。
(三)保障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我国现有的利益相关者参与主要在建设项目(包括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价中得到一定的保障,因为环评对公众参与的要求,公众在其中可有享有一定的环境知情权、发表环境意见权和环境监督权等,但是,在实践中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有走过场的倾向,处于弱势的利益相关方的环境知情权常常受到侵害,意见不能被充分的考虑,对环境风险评价的进程与结论不能产生实质影响。在外来物种、基因工程和职业安全领域,没有要求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利益相关方的环境知情权也难以得到保障。环境风险是一个多维的概念,还必须包括受影响方的观点。环境风险评价只有兼顾各方观点和需求,考虑不同群体的价值观、知识和认知,才能做出更好的风险管理决策,而在决策行动的过程中也不易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反对和抵触。
(四)构建适合我国的环境风险管理框架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