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普通话手抄报简单

普通话手抄报简单

时间:2023-06-02 09:2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普通话手抄报简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普通话手抄报简单

第1篇

2、推广普通话,沟通你我他。

3、推广普通话,弘扬爱国情。

4、推广普通话,靠你、靠我、靠大家。

5、推广通用语言,共建和谐社会。

6、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和谐,请您讲普通话

7、文明语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话融汇东西南北情。

8、我酷,我流行,因为我说普通话。

9、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10、想与他人更好的沟通吗?请用共同语

11、写好规范字、讲好普通话。

12、心相印,语相通,共奔小康乐融融。

13、心相印,语相同,轻松沟通乐无穷。

14、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

15、学会普通话,让你轻松走天下。

16、要想闯天下,先说普通话。

17、一字一句普通话,千言万语绘中华。

18、用您那流利的普通话,给人带来春天,带来温暖。

19、语言美也是一种美,普通话更能体现语言美。

20、真情交流普通话,和谐人际暖天下。

21、中国人要说自己的话——普通话。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任务与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爱国教育。

2、能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有礼貌。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查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和缩写课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学生现状:

四、教学措施:

1、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句进行圈、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2、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因此,平时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4、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5、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3篇

关键词:课程标准;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培养策略

北大教授温儒敏曾说过:“语文课最基本、最核心的是让学生获得一种谋生的能力,获得一种为社会服务的能力。通过语文课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谈得上更高的要求,比如说素质教育、审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可见,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加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何谓语文能力?简单来说,语文能力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从何而来?当然不可能是看来或者是听来的,更不可能是教师强塞硬灌得来的。只有勤于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得到加强。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想方设法创建并提供利于学生实践的平台,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创设情境上好口语交际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言交流是人际交流的基本手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让学生的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并用,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的话题包括对话、复述、演讲、辩论、介绍等。但由于缺少相对应的考查,教学中许多教师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点缀,当成在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可教可不教的一个板块。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升高,反而不敢说,不想说,也不会说。甚至课堂上鸦雀无声,偶尔有被点名回答教师的提问,也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或者是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为锻炼学生学会倾听,养成敢于发言、勇于发言的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抓住课堂生成的有利时机,有目的地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例如,《唯一的听众》一文,讲了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谎称自己是个聋子来让文中的“我”有了自信,再接着拉小提琴,最终,“我”在老人的鼓励下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手的故事。由于说谎这种小毛病许多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学生对说谎的认识也不深,教师可抓住时机,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安排,设计辩论专题: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正方: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反方: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

对于辩论,六年级的学生是初次接触,辩论会前,学生对于辩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无所知。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录像,让学生明白辩论时应如何学会倾听,捕抓对方的毛病与漏洞;如何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如何文明礼貌、得体大方。在了解了这些事项后,老师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大量的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下节课开一个专题辩论会――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辩论会上,教室沸腾了,学生唇枪舌剑,各执一词,不可开交。然而就是这样的专题辩论会,不仅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敢于发言的胆量,养成勇于发言的习惯,还培养了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材料的动手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当然,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只靠口语交际的教学。平时,教师要做到允许学生说话,让学生在独立平等、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有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畅谈中培养敢想敢说、勇于提问、勇于争辩的能力与习惯,最大限度地释放潜能。

二、积极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主要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语文实践活动打破教材与时空的限制,迎合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充分调动起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尽情地参与、自主地探究、自信地表达,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在运用中获得新知,发展了各项能力。同时,语文实践活动还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生活、走向现实的通道,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从以下语文实践活动着手。

1.办好板报、手抄报

每年我们都会迎来许多节日,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还有“五一”“六一”“教师节”“国庆”等。教师利用这些节日,可以搞一些庆祝活动,也可以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让学生以节日为主题搜集资料,办手抄报,出黑板报。手抄报、黑板报集读、摘、采、编、写、画与版式设计于一体,是锻炼学生才智、展现学生才华的用武之地。在这块自己的小天地里,他们以独特的视觉来观察社会、体味生活、表露心迹,稚气、童心和才智都跃然纸上。学生通过自己搜集材料,并对搜集得到的材料进行筛选、编排、布局,书写标语,设计插图来自己办报,既增强阅读效果,又对节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习惯,又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各种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办报过程中,既分工,又合作,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竞争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能力。

2.编故事,演故事

现在的小学生渴望丰富多彩的课堂、充满趣味的课外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打破语文教学仅限于书本、仅限于课堂的老模式,充分挖掘校本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构建语文实践活动的空间,如举行经典国学诵读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趣味性、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展编故事、演故事等比赛活动。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动手改编课文情节,将一些故事性强的课文改成课本剧。让学生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学习的乐趣。

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2课《半截蜡烛》,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分角色朗读课文和分角色扮演剧中人物、分组进行课本剧表演的方法,让学生走进文本,在生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和角色扮演来充分表现德国强盗的残忍和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以及他们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学生们惟妙惟肖的表演,为自己搭建了一个演绎文本、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加深了他们对教材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角色游戏“狼和小羊的对话”,让一位女学生扮演小羊,一位男学生扮演狼,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对话,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注意神态、动作和语气。这下子,学生的兴趣全来了,学生也活跃起来,学生在这融洽的气氛中体会参与活动的乐趣,轻松地学习,真正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

叶圣陶曾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如清明节里,组织学生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用诗歌朗诵来缅怀英烈;参观旅游景点时,让学生撰写导游词,介绍家乡、祖国的秀美河山;开展“用规范字,说普通话,”活动,写消灭错别字调查报告;节日自制贺卡赠送老师、同学,表达对老师、同学的感恩、感激;制作毕业纪念册、编优秀习作集来怀念校园生活等等。这些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问、查的综合能力,沟通了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的联系。既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还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计划应规定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目标、任务和应达到要求。任务和要求应该具体明确,有的还要定出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师教育计划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师教育计划1一、指导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列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本学期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矗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本学期一年级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信心。

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学生基本情况简要分析

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初步接触过汉语拼音,但不系统、不规范、发音不够准确。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大部分学生能认少量汉字;个别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确书写。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

2、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象,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紧密结合,协调发展阅读能力。

4、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语文教师教育计划2一、教材分析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_年春期正式使用。全册教材共有课文23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7篇。共设计为八个专题,依次为: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这些课文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8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词语表统一安排在全册书的末尾,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生字表1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2是要求会写的字,18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九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也增加了语文要素培养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0个,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能辨别形近字,会读写180个左右的词语,一部分会运用。

2.继续学写钢笔字,要求正确、端正、整洁。

毛笔字临帖,要求坐的姿势、握笔姿势正确,养成认真写字的的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领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课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4.能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养成认真细致观察的习惯。

学会把一件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学习写观后感,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尝试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能根据情境编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学会通过漫画鉴赏,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听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广播,能抓住主要内容。

能辨别别人说话中内容和语句上的正误。能抓住主要内容复述一件事。讨论问题时能大胆发表意见,讲清自己的意思,说话有礼貌。

6.初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

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憎恨剥削制度,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初步培养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能感受语言的幽默风趣。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倡先学后教的理念。

2.本学期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阅读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

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补缺补差工作。

五、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6)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继续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7)培养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

(8)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9)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0)培养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80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2)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并注意默读的速度。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语文教师教育计划3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20篇课文,分4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

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习有朗读,背诵或复述,有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班级概况:

全班共61人,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2、在培养习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习,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课时安排:周 次 内 容

1 入学教育

2 汉语拼音1、2

3 汉语拼音3、4、复习一

4 汉语拼音5、6、7

5 汉语拼音8、复、9、

6 汉语拼音10、11、复习三

7 汉语拼音12、13、复习四

8 识字(一):1、2、3、

9 识字(一):4、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

10 课文1、2、3

11 课文4、5、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

12 课文6、7、8

13 课文9、10、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

14 识字(二):1、2、3

15 识字(二):4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16 课文11、12、13

17 课文14、15、语文园地五

18 该怎么办、课文16、17、18

19 课文19、20、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20 复习

21 机动

语文教师教育计划4本届学生试行课程改革一年,在这一年语文教学探索中,努力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参与、理解,大胆发表见解,大胆质疑,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基本学会同学间的讨论,养成读课外名著的习惯,采用写随笔和作文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源,绝大多数作文内容真实,感情真切,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了写作能力。一年课程实验改革,取得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和成绩,但也发现了诸多缺漏,需在本学年中,探索新方法,采取新措施,逐步快捷提高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存在问题如下:

1.注重了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问题探讨、口头交流。

忽视基础知识掌握、词汇的积累、书面表达。语文能力重要标志:除了有灵活的思维外,一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二要有丰富词汇积累。

2.对课文阅读理解不透,有囫囵吞枣现象。

以本文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多角度分析总结概括上欠缺较多。

3.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俗语说,兴趣是的老师。

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4.读课外书对丰富学生知识有帮助,但效果不明确。

针对以上情况和英才树立四种意识,高起点、高定位的目标,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积累丰富的词汇,并结合具体实际运用,采用竞赛、多媒体等,形象、直观、大容量,扎扎实实把该积累的词汇作为学生语文的积淀,实现每学期积累词汇的目标。

2.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经验,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

比如学习《巴东三峡》搜集三峡的电视软件资料,直观现象展示给学生并与课本结合。学习《生命之舟》将电视剧《惊涛骇浪》等现代化的真实情景,再现给学生,让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将学习语文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不断吸纳先进的语文教学理论和方法,深入挖掘文本,借助资料分析教材,驾驭教材,对文章把握有自己独到见解,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实,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提升求异思维和感悟能力。

4.作文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方法,快捷、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指导、评价、交流,激发写作动力,同时结合每周两篇随笔指导、交流,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学生作品启发,激励学生写作,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5.指导学生读书和写好读书笔记,每周一节交流随笔和读书笔记课,形成丰富、生动的语文学习过程,避免死读课本和读死书现象。

6.大多数学生已有自学课文的能力和习惯,加强指导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的效果,督促学生按时及时自学并能提出问题,质疑、探讨。

7.做好每月的月考和考试总结,分析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及时鼓励、表扬,及时对一部分较差学生指导,帮助,使其尽快赶上来。

总之,要对每一位学生做深入了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学生学习的伙伴,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帮助者。“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类心灵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灿烂与辉煌,而且能呼唤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让学生对未来充满热切的憧憬和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使他们能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肖川博士语)

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显示了语文的特性,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培养目标:

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并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使之具有较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能力培养: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5篇,自读15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等。

四、教材重点: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教材难点:

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良好的学习和写作习惯。

语文教师教育计划5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技巧、写作水平等综合能力,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的总要求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小组建制,务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验探索,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2、重视阅读教学,扩大阅读视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除教材安排的必读内容以外,我班学生在20_年订阅了大量的邮政刊物,加上学校图书室,配合少年宫大阅读活动,让学生坚持做手不释卷的“批注式”阅读者。

3、加强作文指导,提高写作能力。

继续实施素质作文过程体系与研究的课题,培养学生的积累、写作和欣赏、评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写作特长。

4、继续每月两次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手抄报、书法日日练、诗歌朗诵、辩论赛、古文默写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在做中学、在生活中学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编排,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册共有30篇课文,按主题合成七个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根据对课改精神的学习和对语文教学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四、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人,上学期期末考试平均分只有101分,且两级分化严重,差生较多。目前班级学生的缺点是自觉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上课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和对知识的尊重不够。部分学生积弊难除,难以转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与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考改革把语文学科的分数调整为180分,这对初中语文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教改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继续实施“小组建制,务本课堂“实验探究,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班实际情况出发,对重点现代文篇目进行有选择的精讲,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切实掌握知识点;

对文言文则稳扎稳打,归类整理,在学生读背写基本功到位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及意义,会翻译、会理解分析,有独到见解。

3、认真抓好听说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7、作文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方法,快捷、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指导、评价、交流,激发写作动力,同时结合每周两篇随笔指导、交流,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学生作品启发、激励学生写作,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8、指导学生读书和写好读书笔记,每周一节交流随笔和读书笔记课,形成丰富、生动的语文学习过程,避免死读课本和读死书现象。

9、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0、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信心和决心。

六、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总课时10课时:

《背影》3课时,《永久的悔》1课时,《铁骑兵》1课时,《苏珊?安东尼》1课时,口语交际l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写作2课时。

第二单元总课时9课时:

《大堰河——我的保姆》3课时,《现代诗两首》2课时,《致空气》l课时,《樵夫,别砍那棵树》l课时,朗诵1课时,写作1课时。

第三单元总课时9课时:

《日出》3课时,《钦差大臣》2课时,《放下你的鞭子》l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2课时。

第四单元总课时9课时

《为人民服务》2课时,《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课时,《我有一个梦想》l课时,《你是你的船长》l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2课时。

第五单元总课时9课时

《南京_》2课时,《寻找时传祥》2课时,《阿炳在1950》1课时,《滑铁卢之战》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2课时。

第六单元总课时l6课时

《邹忌讽齐王纳谏》3课时,《周亚夫军细柳》2课时,《古文二则》(孙权劝学、祖逖北伐)》2课时,《公输》2课时,《诗词五首》3课时,口语交际l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写作2课时,写字1课时。

第七单元总课时l6课时

《桃花源记》3课时,《岳阳楼记》3课时,《醉翁亭记》3课时,《湖心亭看雪》1课时,《诗词五首》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2课时。

以上课时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机动安排。教学顺序也不必拘泥。

第5篇

英语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联,是使学生开发创新思维,尽快掌握英语知识与能力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它能巩固,加深,扩大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对英语语言国家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激发他们从事外语工作的欲望,养成良好的组织才能,将自己磨练成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我们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之前,他们对英语了解甚少,仅凭短短的课内45分钟,要想尽快提高综合能力(听,说,读,写,译等)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们创设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创造活动,则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得到显著效果,即入门快,进步大,提高也快。北京外国语大学陈琳教授说过:“课内所设置的情景不管如何逼真,都是假的,只有学生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才能真正掌握语言。”陈琳教授强调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强调课内课外相结合,将课内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那么英语课外活动该如何搞呢?

一、 组织性活动

这种活动是在学生自己组织,自愿参加,教师充当指导,顾问等情况下,着重丰富学生的课余英语生活,创造英语语言环境,培养创造兴趣,创新意识和创造才华。

1.英语听说小组

听说小组要选好组长,制定活动计划(含时间,活动安排等)。主要内容是通过做游戏,朗诵,讲英文故事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口语能力,克服农村学生的胆怯心理,增强学英语的自信心。

(1) 英语游戏

做英语游戏可以增强学习热情和自信,同时,也可发展熟巧的口语。是巩固词汇,语法,训练发音的有效手段。游戏可配合课堂内容,经常做。

(2) 朗诵

朗诵是一种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化英语阅读与欣赏能力的好方法。它能够促进学生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礼仪等。形式可分为全校性的也可分年级性的,一个班也能进行。这样一来会使同学们的语音,语调,阅读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2.英语黑板报小组

让学生自办英文板报,可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锻炼,又可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办手抄报,亦可出黑板报。所选材料,应是广大同学熟悉的,这样,学生看懂了,才有效果。每一学期力争出几期。不管手抄报还是黑板报,主题一定要突出,或配合教学,或迎接重大节日等,内容可含故事,谚语,谜语,名人小传,英文新闻,英语国家的风俗人情等。选英语基础良好,擅长绘画的学生,在英语老师或其他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分别担任组稿,写稿,绘画等创造活动。

二、 赛性活动

它是一种以奖励为手段的促研活动。它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亦能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促进校风学风的好转。我们可自上而下,亦可在校内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及至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誉,从而激起更热烈的内驱力。每次活动后老师作总结时要指出褒扬的地方,亦应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希望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歌咏比赛

针对青少年喜跳爱唱的特点,学校或年级可组织,班上也组织进行,形式不限,平时教唱一些美国乡村歌曲。在歌咏比赛时,让学生选作参赛曲目。像这样的活动,每一学期可举行一两次,最好在节日庆典时举行,这样可以活跃学校的气氛,促使学风好转。

2.英语演讲赛

演讲的主题可规定,亦可由学生自定,起始进行不定时的,进行素质训练。随着年龄和水平的提高,可采用定时或即兴演讲。教师可指导学生选好材,审好稿,尽量少一些错误。赛前要宣布规程赛后要评奖(让学生有成功感)。进行总结时,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这样让学生自觉得准备和锻炼,力争下一次较有提高,此活动一般在三年级举行。

三、 娱乐,体育性活动

这类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开阔眼界等,学生在活动中学到英语,在活动中增长知识。 转贴于

1.英语晚会:“English Evening”

晚会可在周未,亦可在期中,期未举行。由学生自编自导演一些短剧,唱英语歌曲,绕口令,笑话,小故事,朗诵等。节目内容宜结合教学,稿子由学生准备,老师审阅。这样表演出来的节目适合学生的口味,体现他们的水平,使他们的工作能力,语言能力得到创造性的锻炼。

2.学习成果展览会

展览会要陈列一些优秀学生的书法和作品,作业,并给以评注。陈列一些学生自制的教具,学具,优秀成绩,作文及参赛获奖作品稿件等。另外,还可陈列一些如英语杂志,课本,有关课外活动的照片,让学生从中体味到学英语的真正乐趣和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四、 创设开放性语言活动

1. 实物情景

借用直观教具——实物——是最简单的情景设置方式。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建立一条模拟的“商品一条街”,当课内学到购物的对话内容时,孩子们就会在课外活动时来到“商品街”,走进“糖果店”“文具店”,“商店”里货物还真满全呢!但标价都是英文,买卖都用英语,操场的另一角是“动物乐园”。当教到有关动物的课文时,孩子们就会进来参观这里的形象逼真的珍禽异兽。讲解员用英语讲述多种动物的习性,使孩子们能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很多有趣的知识。在“钓鱼结对” 、“五花八门”、“智破魔方”、“踩脚印”、“英语沙龙”、“60秒智力大冲浪”等活动中,孩子们觉得个个都有趣好玩。

2.开设英语角

在校园某一地方,在规定的时间里,由外籍或英语教师组织学生谈天说地。可以是老师主讲某一件事,学生提问,或就着一个问题进行辩论,或者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交谈,谈感兴趣的话题。英语角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听英语、说英语的场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只有听的机会,参加人数有限。为便于人人参与,很多学校将原来校园里“请说普通话”的标记改为“请说英语”要求老师带头在课外说英语,能用英语表达的就不说汉语。低年级的同学,从一句汉语句子里夹有一两个英语单词,提高到能用几个英语句子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为搞好英语课外活动创设出开放性的语言环境。

3.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种媒体引入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活动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教师可利用幻灯片和录音,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电视录像声、画结合的动态方式传送语音和非语言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活动内容,加深听力理解和记忆。教师运用适当的演播方式如无声观看,只听不看,定格观看,创设信息图等方法,再配合其他的活动(小组讨论,选择回答,角色扮演,再创表演等)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之后根据学生的观看回答进行课外写观后感比赛,引入竞争机制。由于多媒体声音图像同时介入,媒体信号强烈,学生的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再加上讨论的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事,因而在接下来讨论中,个个思维敏捷,发言踊跃,对整个的课外活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英语课外活动进程中,借助多媒体这个利器,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思维想象,使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把握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课外活动的效率。在多媒体的神奇帮助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为课外活动创设情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渠道,如看了一段录像或电视把声音去掉,让学生借助画面,发挥想象并用英语表达。多媒体更为我们创建语言环境提供了全新的方式,使课外活动的情景更形象更逼真,又易操作。

通过多种创造性课外活动的开展和设想,既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提高了教育者的创造素质。

第6篇

关键词:中职生;语文;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18-03

当前中职生文化素质差,学习公共文化课的积极性低,这在有些地区是普遍现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是摆在每个中职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语文在中职的地位就只能是摆设。我个人以为:中职的学生不是循规蹈矩的学生,中职的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也应另辟蹊径。

一、从基本功夫做起,注重量的积累

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普遍不牢固,中职生还能教好吗?经验告诉我们:当知识能帮他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他对这个科目的兴趣就会相当浓厚。所以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功夫做起,调动学生的口和手――让他诵读和写字。诵读要有合适的读本。我们利用“道德讲堂”开讲的机会,由语文教师带动全校师生诵读经典,还在语文课前十分钟诵读、讲解。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发现学生的识字量比诵读经典前有较大的提高,经典诗文也积累了不少,“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的谈吐文雅了,行为文明了,这让我们体验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快乐。

调查表明,中职学生一般极少动笔写字,除了作业和考试,写得最多的是请假条和检讨书,能主动写点作文的几乎没有。为此中职的语文教学应该转变中职生是完成了小学、初中学业而升学到中职的观念,大力开展书写规范字教学,让学生写出一手较规范的汉字。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校本教研,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放开手脚,大力开展经典诵读和写规范汉字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转变观念,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基础做起,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是可以调动起来的,语文素养是可以极大提高的。

二、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加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调动中职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得讲究语文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中职的学生为什么更愿意学专业,特别是实训课?因为他们觉得那有用。学知识是为了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尽可能教学生有用的、要用的,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根据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个人以为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识字、书写训练。识字训练的目的是积累,要力争达到掌握3500个常用字的水平,为自主阅读提供提供条件。严格规范汉字书写,让学生乐意动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切实做好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做到能讲好普通话,能顺畅地、得体地、文雅地与他人沟通。在每年的校企洽谈会中,我们发现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平时缺少相应的口语交际训练,在应聘时,往往因为口语交际能力不达标而被淘汰,而这些学生大多手握两本以上的技能证书,有的甚至在市、省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却在中职生涯的最后一关趴下,没有应聘到好职位。口语交际能力是多么重要啊。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首先提供学生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做课堂和活动的真正主人,每个学生都应有充分的话语权。(2)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会表达就先多读,张开嘴巴去读,读多了语感就有了,嘴巴就溜。给学生发言、讨论的话题、问题应先易后难,应是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事,让他们有话可说。还可以先模仿后自主发言,比如模仿小品中的对话。(3)要给予必要的口语交际技巧的指导,包括音准、音调、语速、语调、重声轻音、节奏变化的处理等等。(4)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形式。除了课堂上的训练,还要把训练延伸到校内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有意识地融入口语交际训练的元素。中职学校的活动是多彩的,这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多样的平台,只要老师有意识地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加以引导和指导,学生都会乐意接受,从而提高口语的交际能力。

3.还实用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有的地位。中职的语文教学要符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为专业服务”的职教理念。首先老师要有“大语文观”,还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只要是语言文字的东西就是语文。学生明白了语文关乎生活方方面面,学应用文自然用心。为机加工班讲授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之前,我用PPT展示一份焊条的产品说明书;为电工电子专业的学生讲授《景泰蓝的制作》,首先让学生阅读“单片机”的连接程序说明书。学生学课文之前,首先认识到学习这些实用文体对他们是有用的,并能为他们学习专业提供支持,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许多。

实用文体的教学,要根据专业和就业的需要对课本的内容做适当的取舍增删,让实用文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真需要、真有用,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调动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者”即为有兴趣者,有兴趣自能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乐之者”即为快乐学习者,快乐学习者自能乐而忘返,全身心愉悦地投入,终成大才。我们不敢奢望我们的学生成为“乐之者”,但只要我们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让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好之者”应该可以做到。

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特点和智能优势,我们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才能发现和把握,并把它转化成为学习语文的动力。我曾采用如下做法:

在计算机班的语文课中,让学生应用专业技能制作语文FLASH课件。如教《荷塘月色》,在老师分析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依照荷塘月色全文的情感基调及情感起伏,节奏变化制作成课件进行演示。在此过程中,学生难能可贵地发挥协作精神,邀请有音乐、美术特长的同学参与进来一起完成。从FLASH课件的效果看,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了解深刻了许多,这正体现了叶圣陶倡导的“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的理念。

在幼师班,由于幼师的学生有表演、舞蹈、音乐的基础,普通话也说得较好,我选择《茶馆》、《雷雨》等课本剧,或选择如《哦,香雪》、《林黛玉进贾府》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表演的成功,在整个过程,同学们可谓全员参与,全身心地投入。由此学生不仅获得学语文的乐趣,他们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团队精神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每学期,我们都定期不定期布置学生出黑版报、手抄报,并加以评比表彰。美术、书法好的同学,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从学生智能优势出发,给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就能充分调动他们学语文的积极性。

四、要以成就感调动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来自成就感。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欲望,中职生也是如此。走进中职校的学生都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所以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哪怕一点点亮点,老师都要及时加以肯定、赞许,此时学生的内心就生起“我行”的欣喜,甚至对老师生起由衷的感激之情。所以中职校的老师要学会捕捉、放大学生的亮点,学会赞许欣赏学生。

第7篇

一、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解决书中的生字词语。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9.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0.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11.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3.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写日常应用文。

6.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7.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3.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本册教材编写特点及教学内容:

本册特点是新课文多,以名家名篇为主,文化内涵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当代意识。本册教材由六个单元(30篇课文)、课外十首古诗、名著导读和综合性学习活动等板块组成,而且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单元主题。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轨迹为主题,且出自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曰本留学的一段经历;《我的母亲》是自传的一个章节,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的不懈追求的人生的一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含有哲理,内涵丰富,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非常诗化,具有抒情性的活动。   1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五篇课文中,《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高人。此外,“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文言文课文的编排方式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文言文(含古代诗歌)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古诗词作一番梳理,激发学生学习优秀古诗词的兴趣。另外,“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易文言文能力;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全书的重点。

1、 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2、 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3、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五、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1)班和八(2)班现分别有学生29人和18人。每个学生在纪律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大部分学生能够课前按要求自主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但一部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积极思维的意识比较弱;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比较困难;合作、探究学习意识还比较薄弱。基础知识不扎实,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存在着诸多障碍,阅读赏析文本的能力较为欠缺,课外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

六、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要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和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7、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8、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9、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0、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背诵比赛、猜字谜、故事会、朗诵会、办手抄报等,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1、课前三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

12、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3、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4、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班级网站或其他语文学习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由于本人工作能力有限,在教学中可能有做不到位的地方,望同仁们多多指教。

附:教学进度安排:

[2]

〖推荐阅读〗

第8篇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突出职业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和学生特点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目前,就业形势严峻,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高校连年扩招,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普高热”,而职业学校则出现生源质量下降,招生数量滑坡的现象;另外独生子女家长有强烈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抱着“上职业学校学不到东西”的偏见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鄙薄职业教育思想,如此种种不良因素严重地阻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技工类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精英”教学的失败者,基础较差,厌学情绪较为严重,课堂上他们不想“吃”也“吃”不进,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职业教育一线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过程管理,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从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分析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中职语文的教学大纲指出,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一个方向是联系就业岗位对语文知识需求进行教学,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变化,以满足企业需求和人的就业为出发点,实现社会需要与人的需要的统一,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技工院校学生都有一种普遍的想法,认为读技校就是学专业知识的,对文化课没有需求感,上课随心情听课,爱听多少算多少,学不好也没关系,关键是要学好专业课。我们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出发,寻找教学的切入口,联系生活、联系专业、联系就业岗位,学生从中看到了语文课的作用,就有了学的欲望与要求,这是语文教学在学生心里能占一席之地的价值所在。

(三)技工院校毕业生社会生存现状分析

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很多在生产一线工作,他们承担最重要但又最苦最累的一部分工作,现在新生代的一批年轻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社会压力承受能力低,部分毕业生在社会中交际表达能力也十分欠缺,而且,企业对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的综合要求也日渐升高,作为技工院校,不仅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强化学习,也要重视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通过语文等基础课,提高学生表达、沟通、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也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知识和道德修养的培养,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别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树立正确乐观的世界观、人生观。富士康连环自杀事件已给我们技工类教育一些警示,我们的教育不可缺少职业精神教育。

二、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

新版劳动版的中职语文教材提出要“构建以职业精神为核心的人文体系”,按照“学会励志、重构信念,学会做事、认知职业,学会做人、感受社会,学会生活、立业发展,学会珍惜、天人合一,学会认知、理性思维,学会继承、滋养心灵”七个主题把课本划分为七个单元,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探究,培养正确的职业思维方法,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共处。

新版教材以职业精神为核心,涉及到了学生职业生涯的方方面面的精神元素。通过语文教学循序渐进地给学生输入一些实用的语文知识,以就业为导向,同时又不忽略精神内质的教育引导,从而使语文课“润物细无声”地发挥其价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营建健康向上的心理文化。

三、语文教学中职业精神教育的方法

教学导向是好的,教材理念也是好的,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于我们一线的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实施,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职业精神教育呢?

(一)从教学内容上入手进行职业精神教育

新版劳动版教材体例充分体现了职业精神教育的理念。如今,许多重点高级中学会把建设高雅的校园文化列为语文教学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对技工院校而言,语文环境建设上,就不妨入“想”随“俗”:与学生同唱流行歌,共读“青春文”,参与辩论赛,课外大聊天,指导职场舞文弄墨大比拼……

语文教材改革要增加人文性和可操作性,多点人文关怀。当今我国国民普遍较为缺乏坚定的信仰,较为统一的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强烈的物质追求早已成为多数人终极人生追求和精神寄托,于是我们的社会出现了浮躁之气、浮华之风,这一切,究其根本是人文的缺失。语文课在这一领域是大有可为的,也只有语文课最有条件能够“润物细无声”,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使其形成美好自立的品格,乐观积极的心态,健康快乐的心理,高远坚定的志向,再也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舍精神而求物质。

语文教育是浸润着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思想与思想的共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文明、健康向上品质的发展,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获得追求人性完善的精神动力,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语文、在活动中学语文,从而感悟语文带给他们那一份不可缺失的博爱、尊重、美丽和精彩。

(二)通过各种形式对语文进行多元化学习,在学生“乐学”中进行职业精神教育

对于中职生而言,还可以通过举办诗歌创作比赛,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比赛,读书征文比赛,演讲、辩论比赛,专题讨论,模拟招聘等一系列为学生喜爱的语文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由于技工院校学习任务相对普通高中要轻松,校园文化生活较普高更为丰富,多姿多彩的中职校园文化生活给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演讲、辩论、朗诵、专题讨论、招聘、社团活动、校企合作、联谊活动等无不体现学用语文的特征,这就激发起学生学好语文的激情。比如文秘专业的学生,他们在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实习后,需要有相应的文秘专业知识,还需要有流利的普通话、良好的口语才能,恰当的交际技巧及应变能力等等,事实上,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具备未来社会生活所需的综合素质能力。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更激发起学生学好语文的激情。

应试教育常常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导致许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偏低。未曾说话先脸红,“口将言而嗫嚅”,不知道说什么,或者讲话语无伦次、辞不达意,不善于表达。如果在技工院校语文教育中再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的强化训练,那么必将给他们的毕业求职带来极大困难,同时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

所以,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重视对学生这方面习惯、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较有效、易操作的一种方法是课前5—10分钟的演讲。每堂课可安排2—3名同学(按学号顺序)上台演讲,同学评议。主题要由浅入深,逐层展开。如第一轮可以自我介绍为主,第二轮可就某一事物进行简单的介绍或说明,第三轮可讲述所见所闻所感,第四轮针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评论。此外,还可以采用讨论法、对话法、论辩法、口头作文法等等。久而久之,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说什么”,而且还锻炼了他们“怎么说”,从而逐步提高他们敢说、能说、会说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具体到语文学习,主要指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无论学习和生活,都将受益匪浅。所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训练与培养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

现在的中职学生因其生源的特殊性,“语文基本不过关”,“语文大多不喜欢”,已是不争的事实,更谈不上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了。面对这种现状,如果语文老师不闻不问,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学习意志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善用工具、广泛阅读、强化朗读、预习复习、经常练笔、重视表达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积极把生活引入课堂,与职业技能联系起来

作为一个社会上的人,我们需要交流、沟通,表情达意离不开语言文字。叶圣陶说过:“咱们生活、咱们劳动、咱们学习各种知识、咱们做各种工作,非跟别人打成一片不可,跟别人打成一片,非彼此了解不可。跟别人打成一片,彼此了解,全靠语文,语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

生活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语文教育只有与生活联系,才有无穷的语文资源可供挖掘,学生学习语文才有兴趣。语文教师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语文教学的切入点,适时而为。

过年时,手机贺年短信满天飞,短信的内容有的机智幽默,让人忍俊不禁;有的感情真挚,让人感动不已;有的语言精妙,让人赞叹不已;还有的构思奇特,让人拍案叫绝。短信综合了各种表达技巧,将汉语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我们学习与品味语言的绝好素材。不少学生已有手机,他们的家人几乎都有手机,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短信,展示欣赏,创作短信评出最受欢迎的短信等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品味了语言,而且还运用了语言的技巧。

在学雷锋活动中,可以让文秘专业的学生学写弘扬雷锋精神的倡议书,并收集整理宣传资料;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资料进行设计排版,以电脑小报的形式张贴在校园。教师节时,可以组织“写给老师的一句话”活动,让文秘班学生写海报,让财会班的学生统计学生对优秀作品的投票,再让电子商务班学生负责优秀作品的展示设计。

还有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以致用,也在活动中感受情爱、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契机。

学生的不合规范的请假条,学生向广播站投的广播稿,邀请老师参加主题班会的邀请书等等,我们都可不失时机地进行应用文的教学。只要能在生活中找到语文教学的切入点,适时而为,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兴致所至,教学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语文课堂中,我们还可参与时事话题的讨论,能极大地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如模仿电视节目的《实话实说》、《今日话题》组织“学生日常话题”,如“学生带手机上学利弊谈”、“如何看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计算机时代练一手好字是否有必要”、“我最想为父母(老师、学校)做的一件事”等,也要根据不同专业设置话题,如“我看我的职业”、“如何跟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财会人员需要哪些素质”、“假如就业学非所用”等等,依话题举行讨论会、辩论会、演讲,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收集信息,学会交流,学会表达。我们教育者也从中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内心感受,继而实施相应的教育方法,可谓是相得益彰。

第9篇

听到同事们这样说:“每天我都是提心吊胆地回家,生怕学校来电告诉我班级出状况了。”“我天天对自己说要心平气和地度过这一天,要尽量不让自己被激怒、发脾气。可是都不能克制自己,学生的种种表现太令人气愤了。”“我也想着对全体同学一视同仁,可是我的意识并不能控制自己的态度,那几个粗野的、目中无人的学生真让人受不了。我也尝试去关心去引导,可是我真无能为力。真希望他们能自动退学。”

也听到学生这样说:“老师无端地训斥我们,一旦违反他的要求,就会发火、批评,我们常常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感到无从适从。”“老师太偏心,只喜欢安分守己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眼睛里也只有他们,只相信他们说的话,对其他学生态度总是恶劣。”“我害怕老师的批评,那鄙视的眼神像针扎,大声愤怒的声音感觉地球要塌了,只为了这么一个小错误。”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彰显学生的个性,使拥有不同天资和强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所展开的对营建职高发展性班级管理策略的实践探索,旨在唤起教育工作者对如何基于学生个体生命不断获得发展与超越的需求而对班级管理生活的关注,以实现发展性班级的建立,最终达到促使学生的素养和生命价值不断得以升华的终极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1.概念界定

(1)发展性班级。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为宗旨来创建积极的班级环境,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

学生在班中能得到:

①对其班内身份的接纳、认可与尊重,对其个人兴趣、感受、观点、家庭生活、文化的尊重;

②集体归属感和同学间的依恋感;

③班级管理中的抉择、共享和参与的权利;

④个人的职责、自治权和独立性;

⑤与教师之间积极的人际关系;

⑥个人目标的实现;

⑦明确的规则、程序,使行为进程透明化;

⑧教师对待学生一致同仁。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命化教育理论。所谓“过更有尊严的生活”,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美好的引导,让学生感觉到做人的尊严,感觉到做人的价值,他就会同时也希望他周围的同伴、朋友也同样过有尊严的生活;第三要引导学生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教育的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对未来更有信心,而一个人能不能对未来充满信心,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给予他正面的刺激,能不能不断地让他们相信自己;第四要使学生对自己、对自己生命的价值、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更有信心。

(2)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将核心定位在情感领域,也就是情感的培养,主要关于如何帮助人在一种较好的情绪状态下实现潜能。他们认为行为是受个体发展的要求所驱支的,因而行为涉及自由选择和理论决策的能力。

(3)行为分析理论。行为分析理论主要由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构成。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被动的应答性反应。有机体对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是在刺激替代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在动机的驱动下做出的主动的操作性反应,其关键在于反应之后的强化。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自我成长的潜能,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行为,并非只是被动地由外在刺激所引起,而是出自他主动自愿的选择性反应。学生在某种情境中所表现的选择性反应,则是根据他对情境的知觉所做出的主观决定。学生之所以有时在行为上表现不当或违规,乃是由于他不了解自己行为会产生不良后果所致。”可见,这三种理论都科学地揭示了行为发生的原因,为探讨优质班级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4)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当每个人有机会挖掘自身的潜能而能高效地学习晨,他们必将在认知、情绪、社会、甚至生理各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

三、营建职高发展性班级管理策略

发展性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组成部分;

①学生通过主动式学习融入到他们的环境之中。

②鼓励学生自己做选择以及从成功与失败之中学习。

③欢迎家长积极参与到他们孩子的教育工作之中。

④使用多种可选的评估方法来评价学生的进步。

⑤学生以他们各自独有的速度学习和成长。

⑥生成积极自信、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1.学生通过主动式学习融入到他们的环境之中

(1)给学生提供一个允许情绪表达的环境。一个学生是否学习依赖于他积极的情绪,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和找到一种积极的表达情绪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过程。常见的方法包括创设一个积极的教室环境,确认学生经历的感情范围、教学生正确的情绪表达方法以及对情绪行为提供反馈。

给学生提供机会表达他们的感受,并把这些情绪通过建设性方式发泄出来。教师若能关注到个体的生活世界,师生能够开展真正的对话与交流,开展一些有益的师生共同活动,创造一定的条件,那么学生个体生活世界所存贮的压力、所产生的困惑、所面临的矛盾就可以得到释放、疏导和解决。

班级活动一:情绪分享

填写预先情绪调查表,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最近如何做情绪表达,或一些他们愿意和同学分享的情绪,同时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的情绪反应对他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接着小组针对每个调查题目想出替代的反应。完成后分享每个学生的情绪体验。这样,在表达情绪是每个同学有了可供选择的多元反应。

附:情绪调查表

①当我快乐时,我经常会……

②当我担心时,我……

③当我烦躁时,我经常……

④当我发怒时,我会……

⑤当我遇到困难时,我经常……

⑥当我害怕时,我可能……

⑦当我满足时,我……

⑧当我兴奋时,我……

⑨当我困惑时,我……

⑩当我紧张时,我经常……

{11}当我无聊时,我会……

(2)营造公平、宽容、和谐的团队氛围。在满足学生的情绪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创建和谐的团队氛围,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班级生活中的同学关系是决定学习进行的关键因素,帮助学生建立由三个成员组成的支持小组,这些小组定期见面来讨论想法、计划和问题,可以成为学生的一条重要生命线,它们为人际关系的态度和技能的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训练场地。与他人合作可能是学生能够学习的最重要的终身技能。

小组工作是合作性的,学生必须相互依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能意识到这个目标只有合作才能完成,并决定为达到整体的优秀而采取行动和努力。开始可以通过清晰地说明每位学生对小组中其它成员的责任来培养一种小组感情,同时也要说明他们也会享有很多好处。通过创造三个学生能够一起分享的经历来建立小组感情,或给他们任务让其共同完成,或设置让他们去解决的问题、研究任务或三人能合作完成的其他学习任务。

下一步是教学生怎么样有效地发挥作用。小组成功的关键一点是每人都愿意贡献出他们的最强项,并控制他们的最弱项。每一成员在任何时刻都在发展或损耗小组力量。学习通过贡献想法、资源、鼓励和力量来发展小组力量是关键。只有相互交流,小组才能得以运转。首先每人都确信能倾听小组中其他每一成员的意见,其次要重视其他成员所说的,确信他们都理解了,都能提问直到他们真正理解。

接着教学生以一种协商者的态度参与讨论,达成共识是每个人都能同意的新立场,即“我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同意我的观点、我也没有必要完全同意别人的立场,但是,我将为过成一个我们一致同意的决定而展开全面合作。因此,让我们倾听每个人的意见,然后围绕最中心的观点来形成共识。”

2.鼓励学生自己做选择以及从成功与失败中学习

(1)教师明确教导学生应有的行为方式。在每学期的开始几天,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期望学生表现的行为,包括正向与负向的行为后果。若是高一新生班,就和他们讨论我所期望的行为,并且在黑板上列出五或六种。并特别强调不允许有人去违背这约定,同时告诉学生每次违背约定将发生的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犯规的情形等),在第一周回家时把规则及我写给家长的信带给他们的父母看,并且签名上交回执。给家长的信中主要说明我为学生的行为所做的计划,并希望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能经常地保持联系,同时能获得他们的支持。

[管理实例一]三月―礼貌改进月

目标行为

①使用“请”、“谢谢你”、“对不起”、“老师您好”等词语;

②充分发挥友好合作的作用(尽力微笑,说一些感激、体谅他人的话);

③倾听和等待(不要打断别人,与他人合作时多听取各方意见);

④关注周围的人和物,适时提供帮助,建议和箴言(部分,由学生补充);

⑤你想让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

⑥粗鲁无礼只是心灵虚弱的人在虚张声势;

相应开展的课堂活动;

⑦描述感受到别人礼貌时的心情;

⑧组成小组,捕捉发生在校园或班级中不礼貌的行为,并进行各种方式的展示。(短剧、小报、漫画等);

⑨教师参与。了解并且练习如何向学生敞开心扉、积极倾听和用第一人称“我”代替“你”作为发言的主语。

(2)为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行为培养目标。在开学初我为学生设定以下目标:

①与他人更有效更成功地交流;

②感到自己与班级息息相关;

③学会特定行为,展示班级计划中提出的十种性格品质;

④使学生培养对自己、同学、教师的积极感情。

每个月以一种特征为标志,教师和管理学生在这段时间不停强调这种特征,在教室中张贴品质特征海报,说明这一年中的十种品质特征,其中当月重点强调的那种品质特别突出,并围绕这种特征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建立起学生小组和时间表,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成员介绍该月的代表品质并设计相关活动,如写日记、讲幽默故事、角色扮演,完成合作性学习任务、举办班级辨论、演讲、读有灵感的书和读物等。在活动开展之前要经过小组讨论和认可,在每周小组会上还要进行回顾。每个月末在班级中评选一名当月之星。

附:努力培养学生十种性格品质:

(1)礼貌――展示的行为是亲切的、友善的、体谅他人的

(2)承诺――做出并且做到约定的内容

(3)尊重――对某物或某人表示十分的敬重

(4)感谢――敏感地表示高兴、了解以及说感激的言语

(5)主动――对自己制定的计划主动开一个头;进行思考和行动,不要他人催促

(6)责任――对某人的行动表示可靠性和有责任感

(7)自律――保持自我控制;管理自己的行为

(8)诚实――合理率直的行为方式,不会试图欺骗别人

(9)合作――帮助他人,共同参与,使他人受益

(10)成功――经历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3)运用正向重复发展学生的恰当行为。教师可通过“提示”(经常性的提示学生)、运用“我……”的讯息(告知学生有哪些行为会影响到“我”)、“要求”,明确表示学生该做什么事。如果学生表现出教师所期待的行为,要随时使用重复肯定的语句鼓励学生,如“今天晚自修王强一直在学习,没有讲话。”赞美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促进学生正确行为方式的形成。我在巡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找出有良好行为的学生,走到他附近给予表扬,特别赞美那些刚好坐在有违规行为学生旁边的好学生。

班级活动二:“我能”

在班中开展“我能”活动,让每位学生把能做到的点滴努力写成纸条,装进空的罐子,当罐子装满时,他就会知道自己有多棒。家长会时也可展示给家长看,谈论昨天、今天、明天的变化,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已经取得的进步。全班同学要互相认可对方的进步。

班级活动三:编撰班级刊物

在班内编撰《我们的优点》,每个学生编写其中的若干页,提供照片并描写自己的优点、强项及优秀的个性品质等。《我们的生活》,把学生全神贯注投入到各种活动中的情景用相机或摄像机拍摄下来,并配上相应的文字,可以展示给家长看。

班级活动四:评选每周杰出学生

在后墙准备一个公告板,用以每周展示/公布不同学生的情况,以“第?周杰出学生”为标题,被展示的学生提前一周带来自己愿意展示给大家的照片和物品(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或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也可以是收藏品),并写好自己简短的自传,同时要求该学生的父母也写一段自己孩子的短文(他们记忆中的某件趣事、他们最喜欢的一段回忆及对你的正面评价),并鼓励其他同伴写出关于该学生的一些优点。同时将享受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特别的游戏时间(可以是计算机游戏)

(4)使班会卓有成效。班会是建立关注性、支持性和合作性氛围的主要场所,为了使班会有效果,教师要用适合学生年纪的语言先介绍班会的概念并且使学生接受这个概念,主动开展关于权力、在学校里如何处理问题以及该做什么讨论。

[管理实例二]班级规则,来自我和学生的共同讨论:(部分摘录)

(1)在任何时候都要体谅他人。(友好地交谈,适时地帮助他人,不要打扰他人,生气的时候先深呼吸,减少冲动。)

(2)尽力做到更好。(尽量多看书,尽可能好地完成作业,尽可能地再学一样技能,不要浪费时间。)

(3)在课堂上使用平静的语调。(在课堂讨论的时候、在合作的时候都要平静地讲话,在其他时候小声交谈。)

积极后果

①当学生表现良好时,我会对他们进行肯定。

②我会在全班面前大声说出为他们的努力感到骄傲。

③当全班表现都很好时,我会给予他们某种特权(如进行他们最喜欢的活动)

④我会给学生的家长送去表扬的便条,或者电话告诉他们的孩子真棒。

消极后果

①提醒他们正在破坏规则。

②明确地告诉他们正在做错事。

③与他们家长联系,看看他们能否提供帮助。

预防违纪行为

①尊重每位学生,提供我能给予的最好教育。

②找出每位学生积极的和令人愉快的品质。

③花时间更好地了解学生个体。

④与学生交谈时可以暗指他们拥有的能力。

⑤让他们参与确立规则,并为正当的行为承担一定责任。

⑥保持良好的教室环境,让他们心情愉悦。

⑦强调、示范。

3.欢迎家长积极参与到他们孩子的教育工作之中

(1)固定时间与家长的通信交流。教师和家长之间最简单的交流方式是写信,家长告诉教师自己的孩子有什么特殊的需要或者情况,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而教师也可以向家长告知最近在学校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为了争取使家长成为合作伙伴,可以将教师和学生已经讨论过的行为规范告诉家长,征询家长的意见,通过家长的献计献策再次强化行为规范。当指导学生及其行为进,教师应该使用客观性词语,尽量少向家长抱怨,要期待学生的成功,因为每位家长都有希望看到孩子的进步。

(2)提高家长座谈会的成效。提高家长座谈会效果的一个办法是在座谈会上首先给家长看一些有意义的资料,这些资料是有关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的,在呈现学生作业时不能强调分数、排名、能力等级等,这样会让家长感到放松许多。通过给家长呈现真实的学习作品,让家长的注意力转移到知识的获得、学习动机的激发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上来。另一办法是请部分学生来参加家长会。在家长会之前,学生们会先查看自己的学习档案,将其中能够代表自己在最近一段时间学习状况的作品挑选出来,学生和家长一起阅览自己的学习档案,评估自己的学习表现,为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目的。

(3)适时开展教育专题讲座。家庭是“本”,学校是“表”。所以教师要分出相当多的精力去指导家长。有些家长以前管得很严,因对孩子失望太多,索性就不管了,面对这样的家长时必须增强他对自己孩子的信心,给他出具体的主意;有些家长不善于权衡,家教严重失衡,不该严的地方很严,而对于学生的习惯方面不该放松的却是很放松,面对这样的家长时我要具体地帮他分析,帮他学会抓大放小。对一些特殊学生不妨起用家庭学习档案,家长共同参与管理。

4.使用多种可选的评估方法来评价学生的进步

加德纳曾评论:“学生获得分数,看到他们的等级,得出一个学业方面的结论,但这个结论并没有反映学生的全部优点和价值。评价的实施应首先有助于学生,评价者有责任向学生提供反馈,以帮助他们改进目前的状况。”

(1)多元化评价。首先老师要用一定的时间和学生讨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用学生能理解的术语来介绍这七种不同的智能,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数学逻辑智能、艺术智能、语言文字智能、音乐智能、身体智能、内省智能和人体智能。同时和学生强调: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七种智能,且每种智能都达到一定的“聪明”程度,因此每种智能都达到一定的“聪明”程度,因此每个人都拥有百分百的聪明。然而,因为彼此各不相同,所以我们会在某些智能上比其他人拥有更高的技能和更大的优势。根据对这七种智能各自发展的自我判断,班中每位同学(包括教师)都用纸板做出一个饼形统计图,把自己每种智能所占的比例标示清楚,展示给大家看,也可以邀请家长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了解程度制作一个多元智能分析图,并与学生所做的图进行比较。

教师可利用一年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让自己在每个智能领域都变得更加聪明和更富有技能,同时不断地更改此类图表,收集各种可以开发不同智能的游戏(可以通过学生或家长等多种渠道获得),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周抽一定时间让他们选择不同的中心玩某个游戏,不断轮换游戏,让每个学生都有接触到所有的游戏。在游戏快结束时,留给学生5-10分钟进行自我书面评价,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又开发了他们的内省智能。

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训练,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智慧潜能搭建平台。我就本班学生和学校情况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辩论、演讲、手抄报比赛、普通话比赛、主持主题班会、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为学生展示特长和个性提供平台,能讲的讲,能写的写、能动手的动手,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

[管理案例三]:有效的指导是活动开展的保证

高一时全校举行了一场辩论赛,我在班中指定了几位同学作为辩手,同时摘录了一些观点供他们参考,并一起观看了一场大学生辩论赛,在我觉得进行了万无一失的辅导后,就让学生自行去做准备。可真正到了比赛现场,真让我惊呆了,四位辩手讲话吞吞吐吐,话不连句,相比于对手咄咄咄逼人,我班气势上就注定了这是一场难堪的失败,我想同学们应在心里只盼着辩论早点结束。而后让我反思很久。怎么样才是真正的辅导?开始先给学生演讲的题目,并要求学生运用如下练习积极听讲:关于这个主题他们已经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听了别人的辩论后有什么感受?然后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几点:针对重点进行概括或进行思维构图,在最重要的内容下面划线、用某种方式做记号,标出不清楚或特别有趣之处,在空白处写下一些一些希望得到答案的问题、哪些内容是新的,与他们生活的关联。最后建议他们和另一位伙伴比较思维构图,并填补自己遗漏的内容。这样反复训练后,学生方才大悟。

(2)学生自己建立学习档案。

5.学生以他们各自独有的速度学习和成长

为了帮助所有学生(包括特殊需要学生和一般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持续不断地接受在教学策略、教学结构、环境布置、课程调整以及对学生宽容和帮助等方面的培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唯一的个体,尽管有些学生会表现出让教师棘手的问题行为,但每个学生都是具备有学习能力的,都有希望在学校获得成功,学到技能和本领,都有想在学校里得到快乐,结交朋友,被大家接受并真正成为集体的一分子。

(1)认识自我。通过认真了解个人的兴趣、长处以及喜欢获得赞赏的方式,学生可以发现他们内在自我的不同方面,确认这种信息,不仅对学生有一定的启示,也可以为教师提供信息。

(2)帮助和指导每个特殊需要的学生。针对有注意力困难和注意力涣散的学生的帮助措施:

①把注意力容易涣散的学生安插在注意力非常集中的学生中间,或表现好的学生坐在他们的对面,为其提供好的榜样。

②为学生提供特惠座位:前排、在教师容易提示的范围之内。在让学生完成某些任务时使用计时器为其计时,然后奖励在规定时间内完在任务或专心完成任务的学生。

③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布置适当的课堂作业,保证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些作业,或把作业分成若干小份,既可以让学生在做作业时保持更强动机、注意力更集中,同时也会减少挫折感的产生。

④与学生签订协议,奖励学生能够专注学习的行为。

针对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的帮助措施:

①教给学生如何安排时间或培养其时间观念,帮助学生设计时间表,让其有序地安排自己要完成的活动和作业。

②教会学生使用“需要做的事情”清单(让学生把所有需要做的事情列出来,然后划掉已经完成的那些)。

③提供一定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自我管理能力

6.学习环境以学习为中心,富有教育性及以成功为导向等特点,一个班级的风气是指每天所感受的氛围,它渗透在整个环境之中。一个积极自信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

①明确的学业目标和行为培养目标

②为学生提供大量有趣的活动

③来自教师和同伴的支持和鼓励

④经常定期检查学生作业

⑤强调合作、沟通和让每个人都充分展露自己的优势

⑥给予适当的奖励

班主任是建设这种学习风气和基调和关键人物。

(1)帮助学生成为有主动精神的人,关键在于教他们转向内心,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听由他人摆布,去进行一声关于他们必须做的一些决定的自我交谈。在向成人过渡的过程中,学生们必须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识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安排自己的未来。

(2)帮助学生把兴趣转换成清晰的、吸引人的目标。具体的适当的目标是最本质的。能力和挑战为每个学生寻找个人的关注点和努力点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3)向学生提供反馈,并教他们如何替自己寻求反馈。达到目标离不开具体的、准确的、有益的反馈。学生们不仅需要反馈,并且需要知道它们正在到来。通过确认成功、识别问题、提供问题解决等相应建议,让学生感受到关注。

(4)给予学生恰当的挑战,并教给他们如何挑战自我。有一些对学生有价值的活动挑战他们。挑战乱是突破极限、锻炼能力、知晓自身力量的鼓励。不过这个挑战既不能大到不可完成,也不能小到没有做的必要,应该是对个体既有一定难度地又存在完成的可能。鼓励学生认识自己的力量,并且尽可能多地加以利用。所有的学生都有他们可以证实的能力。

(5)确保每个人都尝试成功的滋味。成功是很好的激励。通过使学生进行不同强度的工作可以创造成功,还可以鼓励他们设立一些可以达到的工作单元,可以提供多种途径,教师可以试着把一项艰巨的任务分解成一连串相对容易的任务,鼓励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经常性地进行评价以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建立学生的过程作品集。在他们的过程作品集中,不仅包括了学生们完成的作品,而且还包括了原始记录、中间过程、自己和别人的批评意见,以及目前的发展方向。既可以展示整个档案的材料;也可以展示那些表现特殊信息价值或对自己发展有关影响的部分。这样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也向教师提供了对学生发展历程的珍贵一瞥,变成教学和评价的一个交集。

①发掘学生的冒险精神、尝试新事物的能力,如果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就从头开始。

②密切注意学生随着时间推移观念如何形成,从事谨慎或有难度工作的过程;发掘他们编辑和修改作品,寻找和尝试替代解决方案的能力。

③欣赏和理解他们的创造性过程和能力。

④检查学生促成最后的过程评价方式。

7.理性思考

(1)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效果是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是一种流淌的状态。若教师一味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那只能遭遇更多的失败与困惑,最终感觉到教育的苍白无力,转化差生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全身心的投入,以及不断自我丰富、自我完善,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

(2)现有的校规、班规是“禁”得多,“放”得少,缺乏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宽松自由的人文环境。每个生命的成长都不能替代,每一个生命阶段都体现着价值。学校是师生心灵成长的场所,可我们的教育对象却正在远离幸福;学校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可在学生心里学校却如“失乐园”般暗淡无光,没有灵性、创造力,失去了美好的情感。怎样才能还给学生快乐、愉悦、幸福的校园生活呢?怎样保证学生在获得必备的知识的前提下,更多地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快乐和幸福?怎样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好成长的每一步?这需要我们一切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理解生命意义、呵护生命尊严、实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品质、拥有并享受美好人生教育目标,让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品德与情趣、知识和能力、个性与共性、学习和生活得到和谐的融合。“教育是审美的,非功利的;教育是长效的,非近利的。”

参考文献:

[1]张文质等.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晓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LindaCampbel.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万伟等.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