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2: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肝胆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经采用抗生素治疗,同时辅以雾化吸入,并给予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全身静脉营养支持等护理干预后,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肝胆手术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应进行综合性分析,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可促进肝胆术后并发肺炎的痊愈。
【关键词】肝胆外科;围手术期;肺部感染;护理
肝胆手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或肺部感染,尤其是年老体弱、严重创伤、长期吸烟和有慢性支气管病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后容易出现呼吸衰竭,甚至诱发心力衰竭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导致术后病死率增高[1]。现对2006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85例肝胆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85例,男31例,女54例,年龄37~82岁,平均65岁;其中胆囊结石并胆囊炎48例,单纯胆囊炎6例,肝内外胆管结石8例,胆总管恶性肿瘤10例,肝癌4例,胆囊癌3例,胰头癌6例。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51例,开腹胆囊切除3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6例,Whipple手术12例,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6例,肝叶切除7例。所有患者的肺部感染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制定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与肺部感染诊断标准》[2]和Dilworth关于《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积分标准》中的肺部感染诊断标准[3]。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①术前加强知识宣教。入院后嘱患者戒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咳嗽、排痰、深呼吸、胸部叩击,雾化吸入及使用祛痰药物的重要意义。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饮食,戒酒,按要求做好术前禁食水及胃肠准备工作,预防术后腹胀、呕吐。②教会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鼓励患者术前1周练习深而慢的呼吸,进行有效咳嗽训练;束腹胸或呼吸训练,用腹带束住患者腹部,松紧适宜,以制造术后生理状态,加强患者有效的胸式呼吸,代偿术后因切口疼痛引起的低效型腹式呼吸。
1.2.2 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情况,定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并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避免加重心肺负荷。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患者清醒后无力咳嗽排痰,必须采用辅助方法,如辅助咳嗽法、手击震动法、刺激咳嗽法、雾化吸入法。③保持病室洁净和空气新鲜,严格探视、陪护人员的管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使其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减少感染机会。④控制感染:术后保持腹部引流管的通畅,防止膈下积液和膈下感染,以免影响呼吸运动引起肺部感染。严格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及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合理有效应用抗菌药物,但要避免大量使用,防止造成菌群失调。⑤有效减轻疼痛,必要时可使用镇痛泵。⑥注意腹带松紧度:肝胆术后患者常安放腹带,可使翻身和咳嗽时腹壁切口的组织抗力减轻和缓冲,进而减轻疼痛。可根据情况在腹带与切口及周围皮肤接触处放置毛巾垫,使患者感觉舒适,利于调整好腹带的松紧度,并固定牢靠,不上下窜动。⑦穴位按摩:即按摩脊柱两侧的华佗夹脊穴,不仅可使患者即刻感到周身轻松,也可调节五脏六俯的功能,利于排痰、胃肠功能及全身功能的恢复。⑧更换与引流:如长时间采取某一种卧位,由于肺下部淤血,分泌物潴留可引起肺不张、肺炎。因此,应鼓励病人多活动,包括尽早下床活动,多做床上运动,卧床病人至少每2h翻身一次,避免发生肺部并发症。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采用抗生素治疗,同时辅以雾化吸入,并给予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全身静脉营养支持等护理干预后,痊愈出院。
3 讨论
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常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外科手术可引起呼吸容量减少,造成呼吸增快变浅,再加上切口疼痛,患者不敢咳嗽,呼吸道痰液多且黏稠,难于咳出[4]。②鼻通气受阻致口腔粘膜干燥,降低粘膜吞噬、排除、消灭细菌的能力。③口腔呼吸道常寄菌过度生长并持续吸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④术前留置胃肠减压管。留置胃肠减压管可破坏上呼吸道正常的防御屏障,导致细菌进入呼吸道。此外还可能与患者术前下述情况有关[5]:①吸烟史:吸烟可致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受抑制,支气管杯状细胞增多,黏液分泌增多;导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使肺泡中的吞噬细胞功能出现障碍,从而易引起肺部感染。②既往慢性肺部疾病史: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气道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纤毛稀疏、脱落、运动功能减弱,腺体分泌增加,容易造成痰液瘀积,而使肺部感染发生率增加。③脑血管疾病史:患者常伴躯体运动障碍、吞咽困难等,容易发生口咽分泌物气管反流、误吸而导致肺部感染。
对于已经并发肺部感染的肝胆手术患者,其护理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①加强呼吸道管理。肝胆手术后由于疼痛,患者不敢做深大腹式呼吸及咳嗽排痰,极易造成部分肺不张、痰液积聚,引起肺部感染。因此,应帮助患者改变,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从而促进有效排痰,改善肺泡通气量。②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应帮助患者定时翻身转换,保持床铺平整,整洁。③加强病室环境管理。患者处于舒适的环境中能有效缩短适应期,缓解不适,同时也体现了人文关怀。④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肠蠕动,防止腹胀和粘连,还可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肺扩张和分泌物的排出。⑤改善机体营养及饮食护理。大多数肝胆手术患者因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而出现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失衡,使机体的抵抗力减弱,术后无力排痰,故术后应保证患者营养摄入。
综上所述,对于肝胆手术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应进行综合性分析,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可促进肝胆术后并发肺炎的痊愈。
参考文献
[1] 王华.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11-112.
[2] 邓伟吾.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0,13(2):372-373.
[3] Dilworth JP,Whtte RJ.Postoperative chest infection after upper abdominal surgery:an important problem for smoker[J].Re Spir Med,2008,86(3):205-210.
[4] Boni L,Benevento A,Rovera F,et al.Infective complications in laparoscopic surgery[J].Surg Infect,2006,7(2):S109-S111.
[5] 肖西平,李娟,郭洪霞.普通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564.
作者单位:415500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
(上接第186页)
2结果
在采取如文中所述的护理方式2周之后,对照组的100例患儿中,有56例患儿成功治愈,有18例患儿的病情好转,有效率为74%;护理组的100例患儿中,有78例患儿成功治愈,有18例患儿的病情好转,有效率为96%。详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两组患儿的疾病治愈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该病如果没有接受及时处理,就容易诱发各类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儿的死亡。如果患儿出现呼吸困难、气促、脸色青紫,则说明出现了肺部并发症,且有可能并发脓胸;如果患儿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并表现出烦躁不安,则大多伴有心力衰竭。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观察、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和呼吸道管理,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氧疗,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小儿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除了文中所述的护理方式,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也应对患儿的呼吸情况、精神状态以及体温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一般来说,患儿在患病以后,食物的摄入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呼吸加快、出汗、发热也会加速水分的丧失,所以除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喂奶的顺利进行外,也应注意热量和体液的补充,以便使患儿的喉部湿润,呼吸道保持畅通。喂奶时,应采用小勺,避免奶瓶喂奶容易诱发的重喘。在日常监护过程中,也应对患儿鼻腔内是否存在干痂进行监测,如果存在,应使用蘸水棉签轻轻剥离,消除鼻腔阻塞所导致的呼吸不畅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霞.交流技巧在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11,(25):33-34.
[关键词] 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a)-0139-02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为正常的人体菌群,属条件致病菌。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常常出现多耐药菌株,且其耐药性逐渐呈上升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挑战。新生儿、老年人(尤其是伴有基础性疾病)、行经脉导管和腹膜透析等是易感人群。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呼吸道分泌和清除功能减退,更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性肺炎[1]。2009年5月~2012年8月本科监护室共收治95例肺部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现将临床护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5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均为肺部感染。其中,女25例,男70例,年龄19~80岁,感染多发生于入院后的3~10 d或术后7 d,其中机械通气31例,合并基础疾病 19例。平均住院时间(35±5)d。
1.2 治疗方法
95例患者均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3)和《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株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2008)进行诊断及管理,对确诊患者单间隔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替考拉宁、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控制感染,同时加强营养等综合治疗。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 本科监护室收治的患者多为严重胸部外伤、开胸术后患者。开胸手术合并感染的患者易出现胸痛、高热及呼吸困难,尤其是合并脑损伤者有时极不配合治疗。上呼吸机的患者身上带有多种管道再加上疼痛和悲观情绪。因此在约束患者的同时,更要注意的是心理护理。本院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有目的地进行心理疏导,如耐心给患者解释用呼吸机的目的及意义。护理时注意多给患者信任的眼神,语态要有亲和力,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通过积极的配合治疗是可以康复的。
1.3.2 预防血行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可突破肺血屏障而血行感染,继而出现高热、寒战、甚至败血症。监护室患者多以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吸痰时会将带有病原菌的空气微粒散落于静脉置管敷料表面或输液接头处,是造成血行感染的又一重要因素。所以,对于敷料的更换,本院做到了严格按照无菌消毒流程,用3 M透气贴膜完全封闭穿刺部位,每天输液时对输液接头局部磨擦消毒30 s,并用无菌治疗巾覆盖,防止气溶胶的污染。根据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穿刺部位皮肤出现红肿、渗液时或时间超过2周要更换导管,并做导管尖端培养,一旦培养阳性改用外周静脉输入。
1.3.3 肺部护理 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后痰液粘稠不易吸出。笔者的体会是严格无菌操作下吸痰,外加机械辅助排痰;引流,定时气道内滴药。护理时注意观察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患者的肺部变化。若出现痰鸣音时或血氧饱和度下降时,一定要及时地把痰液吸出以防止窒息。严重的胸外伤患者必然会合并肺挫伤,由于局部的渗出和毛细血管的损伤,痰液中会有血丝。因为血液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所以及时彻底地吸痰是预防治疗肺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痰液较深时可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并做痰培养1次/d,直致患者的培养结果转为阴性。对于呼吸机冷凝水的反流也是肺部感染的又一重要因素,要保证呼吸机管路始终保持正“Y”形状,防止冷凝水反流入呼吸道,每床配冷凝水消毒桶(里面消毒液是1∶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500 mL)对冷凝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1.3.4 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 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空气传播、自体异位或原位感染。医院是重要的传染源之一[2],如不做好消毒隔离,医院感染将会增加。为此本院采取的措施有: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室内空气消毒机每日定时消毒;物体表面和地面每日用2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感染患者单间隔离,医务人员入室戴口罩和帽子、脱鞋、进室前手消毒,接触患者前后均手消毒或洗手。患者的垃圾用专门设备处理,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家属进室后佩戴口罩、鞋套、隔离衣,探视完患者后家属手消毒后方可出室,控制医院感染贵在落实。
1.3.5 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在重症监护室的地位尤为重要,监护室患者抵抗力低下,口咽部的正常菌群在内环境失衡的情况下很容易向下呼吸道移位造成肺部感染,所以对于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笔者选用广谱抗菌漱口液氯已定做口腔护理,尿道口用碘伏消毒液消毒。每日用温水擦浴,每2小时翻身一次,特别瘦弱的患者骨突处用减压贴保护并缩短翻身时间。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被动活动患者的双下肢,也可用肢体循环机辅助活动四肢。
2 结果
经过综合治疗和隔离护理,95例感染患者,24例因病重死亡,9例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其余全部好转或治愈出院。
3 讨论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不动杆菌。由于抗生素的使用、老龄化社会基础性疾病增加和医疗侵入性操作的广泛开展等因素导致了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甚至是医院内流行[3-4]。而在有基础性免疫低下如器官移植患者中更常见,死亡率更高[5]。而创伤患者长时间机械通气和骨折外固定是重症监护室内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因素[6]。除了以上因素之外,也有研究发现,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也是增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7]。对于监护室,除一些患者本身感染内源性因素不能控制之外,经过综合治疗和隔离护理,根据药敏治疗4周后再进行痰培养,结果未见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科室同期无此类感染发生。防止敏感抗菌药物长期使用,严密的消毒隔离以及相关设备的规范消毒,精细到位的护理措施,是减少和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一项重要内容[8]。
[参考文献]
[1] 陈萍,刘丁,陈伟. 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极其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4):59-61.
[2] 张芬芳.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因素与控制措施[J]. 天津护理,2004, 12(2):100.
[3] Bourigault C,Corvec S,Bretonnière C,et al.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pread in a French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One outbreak may hide another[J]. Am J Infect Control,2012,43(5):2241-2246.
[4] Su CH,Wang JT,Hsiung CA,et al. Increas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 in acute care hospitals in Taiwan:association with hospital antimicrobial usage[J]. PLoS One,2012,7(5):e37788.
[5] Shields RK,Clancy CJ,Gillis LM,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s among solid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J]. PLoS One,2012,7(12):e52349.
[6] Caricato A,Montini L,Bello G,et al.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ii infection in severe trauma patients[J]. Intensive Care Med,2009,35(11):1964-1969.
[7] Dai N,Li DZ,Chen JC,et al. Drug-resistant genes carried by Acinetobacter baumanii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J]. Chin Med J(Engl),2010,123(18):2571-2575.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ICU;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GCS≤8分、昏迷>6 h的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常因意识障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导致呼吸道梗阻,必须切开气管以保持呼吸顺畅。但行气管切开术进一步加大了肺部感染的机率,成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另一主要因素[1]。ICU重型颅脑外伤并肺部感染受护理影响极大,提高护理质量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92例,行气管切开术87例,合并肺部感染39例。现对39例重型颅脑外伤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39~75岁,中位年龄55.5岁。
1.2 临床症状 39例患者多于昏迷后4~7 d发病,呼吸加快、痰液增多,最高体温均超过38.5℃,肺部听诊有湿性音,胸片检查有双肺弥漫间质性病变或点状、片状阴影。该病早期症状隐匿性强,胸片检查无明显特征改变,诊断和治疗较困难。
2 肺部感染的原因
2.1 自身菌群下移致病部感染
有资料显示,自身菌群下移是导致肺内感染的主要原因。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多处于昏迷状态,气道清除功能较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主动吐出或咽下,当因呼吸肌痉孪引起强有力呼吸时,很容易造成误吸。另外,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中,采取半仰卧位感染机率要小于低卧位[2]。
2.2 机体免疫力下降致肺部感染
重型颅脑损伤会加快人体蛋白分解,但同时大剂量激素药物又会抑制蛋白合成,再加上本身创伤及手术禁食,会使人体处于严重的负氮平衡状态,大大降低了免疫能力。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可能导致感染病菌的耐药性增加,进而难以控制,加重病情。另外,本组颅脑损伤患者年龄较大,自身免疫能力有下降趋势。
2.3 医源性因素致肺部感染
行气管切开术后,置入气管套管时无菌操作不严、气切护理不当时,极易发生肺部感染。空气通过气管套管直接进入呼吸道,失去了呼吸道加温湿化和屏障作用,容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滞留感染,也容易导致细菌侵入。另外,在皮肤表面寄生的细菌很容易在手术切口及皮下组织黏附或定植,引起感染。
3 针对性护理对策
3.1 保持呼吸顺畅
对颅脑损伤后陷入昏迷患者采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便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注意患者痰量变化,间隔2 h翻身拍背一次;根据痰增加量适时排痰,排痰前要加快氧吸入量,排痰动作要轻,并且要循序渐进,切忌不可一次插入很深,以免损伤黏膜,造成肺部感染;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抬高患者头部15°~30°,这样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同时还可减轻对肺的压力;合理湿化可稀释痰液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临床采用G2000型振动式物理治疗仪,雾化液加入痰液稀释剂和抗生素,操作中严格进行无菌操作[3]。
3.2 加强口腔护理
重症患者口腔菌群失谐,很容易造成细菌定居,而口腔细菌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引起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患者进行常规口腔护理,发现可疑黏膜损伤或霉菌时,应立即行痰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根据致病菌类型进行对应的药液冲洗,如脓血性单胞菌感染用双氧水,真菌性单胞菌感染用碳酸氢钠,如果口鼻腔内分泌物、呕吐物或出血积聚多时可进行口鼻腔冲洗,冲洗过程中避免误吸,做好防范措施,但对颅脑外伤所致脑脊液漏者禁止冲洗[4]。
3.3 早期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
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激活患者免疫系统,是避免肺部感染的有效途径。意识清醒患者应尽早经口供食,处于昏迷患者应在伤后第3天鼻饲流质行肠内营养,使患者获得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纠正负氮平衡。良好的营养支持还可以促进创伤组织和神经系统的恢复,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3.4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护理人员要掌握合理用药的知识,抗生素现配现用,根据药物半衰期(T1/2)安排给药时间,按规定时间用药。监测患者体温,观察有无呼吸困难,以及痰液的色、质、量,听诊肺部音有无减少,定期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及时合理选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3.5 减少医源性感染
ICU内实行全封闭管理,尽量避免人员流动,以减少感染机率。护理人员要保持ICU内清洁,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符合相关要求,并定期做空气培养,进行细菌监测。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前后要洗手,医疗器械及操作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标准;雾化器、吸氧管道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气管内吸痰管与鼻吸痰管分离使用,吸痰管均为一次性使用。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重在预防。护理人员在明确感染原因的基础进行针对性护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烦躁和紧张心理,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消除患者的不稳定情绪,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使患者重拾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刘艳芬.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中国民康医学,2011,(4):24.
[2] 季文英.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1,(9):35.
【关键词】间质性肺病;肺部真菌感染;观察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6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63-01
间质性肺疾病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DLCO)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1]。201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了43例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现将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患者,男31例,占72.1%,女12例,占27.9%,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7±2.3岁,住院时间为15-60天。经确诊,43例均为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均有咳嗽、咳痰症状,其中白色念珠菌28例,热带念珠菌5例,热带念珠菌及白色念珠菌4例,曲霉菌3例,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及克柔氏假丝酵母菌3例。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采用伊曲康唑19例,科赛斯14例,威凡10例。
1.2方法按照医生要求,采取每天一次伊曲康唑200mg静脉滴注,但首次进行伊曲康唑200mg静脉滴注时,每隔12小时滴注一次;采取每天一次科赛斯50mg静脉滴注,但首次进行科赛斯50mg静脉滴注时,滴注量为70mg;采取每隔12小时一次威凡200mg静脉滴注,但首次进行威凡静脉滴注时,滴注量为400mg。静脉用药治疗后,要密切观察其疗效,若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则需要以14天为一个疗程,采取伊曲康唑口服液治疗,每天3次,每次20ml。且对用药期间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2结果
经过综合用药治疗及密切护理,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症状消失、痰培养及涂片发现霉菌转阴性或治疗好转者41例,且没有发生相应的护理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死亡。
3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病情康复的关键性因素。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发作时具有反复性,且疼痛难耐,患者普遍存在对治疗失去信心,消极治疗甚至拒绝治疗现象。因而,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耐心宣传相关病理知识及治疗措施,让患者保持积极的良好心态,以最佳状态配合治疗。
3.2病情观察
3.2.1痰液情况观察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多伴有干咳,痰液能够有效反应患者病情进展的具体情况,因而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痰液情况。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在干咳时发生如黏稠、不易咯出、痰中带血等现象,若出现相应的情况,则应采取痰真菌培养。
3.2.2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由于较长时间采用激素治疗,因而容易引起急性消化道溃疡出血、高血压、高血糖、低血钾、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易引起机体电解质、胃肠道和内分泌功能紊乱[2]。因此,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查其24小时患者电解质、血糖、精神状态等情况,还要观察患者大小便、呕吐物的色、味、量及性状。
3.2.3口腔黏膜的观察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发作时具有反复性,因而患者机体抵抗力会有所下降,这就不可避免地加大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剂量进行治疗。由此可能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还很有可能引起菌群平衡失调,导致真菌感染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及护理,可采取2%碳酸氢钠溶液于餐前、餐后及临睡前漱口,以加强内源性蛋白酶活性,降低粘性痰的吸附力,从而使痰液稀释而有效排出。
3.3药物护理
3.3.1药物的不良反应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包括伊曲康唑、科赛斯和威凡,不同药物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不同。其中,伊曲康唑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刺激症状,可出现口干、恶心、呕吐、厌食、腹泻及便秘等现象,但在坚持治疗的情况下,不良症状会减轻或消失;科赛斯主要用于治疗因不能耐受其他抗真菌药物,或者用于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威凡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有视觉障碍、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败血症、周围性水肿、腹痛以及呼吸功能紊乱等。
3.3.2抗真菌药物护理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较大,因而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光和控制滴速,且及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畏寒、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若产生相应的反应,则应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的有效治疗。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全方位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3.4饮食护理在用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饮食护理也很重要,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及恢复能力。因而,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确保患者饮食的合理性。患者所食应是低钠、低糖、易消化、无刺激、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如草莓、葡萄、香豆、卷心菜等,这些食品具有抑制真菌毒素毒性,对患者十分有利。
4小结
间质性肺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若在感染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则很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要加强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观察及护理工作,从心理、生活、用药等各个方面给予全方位护理,并加强相关病理知识及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总而言之,严密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食管癌术后 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28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手术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因此术后的护理工作对患者至关重要,2008年3月~2010年7月收治食管癌患者155例,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55例,男93例,女62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6岁,胸上段20例,胸中段82例,胸下段53例,左开胸103例,右开胸42例。
护理方法:①食管癌术后常规入住加强病房,手术结束前即备好监护仪器抢救药品和器械,便于监测生命体征和抢救。②全麻术后未清醒时,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患者清醒后,若病情平稳采取半坐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管道引流。③术后常规吸氧,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氧流量,使用心电监护仪。对老年及心功能异常患者,加强心功能监测,了解心律异常,发现异常时及时予以处理。④加强胃管保持通畅,固定牢固,间断胃肠减压,重点观察胃液颜色及量多少,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⑤胸腔引流管定时挤压确保通畅,同时记录术后胸液量及颜色,了解有胸腔有无活动性出血,若有则根据胸液量的多少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⑥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可采取轻按患者切口同时给予适当体疗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出现。⑦围手术期间给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用温馨的语言,温和的态度,去安慰帮助患者,减轻手术带来的紧张焦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术后恢复[1]。⑧患者肠功能恢复后应及时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较传统的肠外营养(TPN)优点在于更接近生理,安全方便,费用低廉,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2]。初期应间断给予少量糖盐水营养管管饲,以后逐渐过度到炒面汤、豆浆、瑞素等流质饮食。可经口饮食后同样遵循流质到半流质饮食,清淡到高蛋白、高营养饮食,防止出现胃肠功能紊乱。
结 果
本组155例患者经过积极护理之后,5例出现肺部感染,6例出现吻合口瘘,给予对症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讨 论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食管癌的发病又以中老年多见,食管癌手术方式较复杂,对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影响大,患者容易产生思想顾虑,应该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精心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3]。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有效的胃肠减压能够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对于高龄、肺功能差、体质差患者更是要积极协助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肺不张甚至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减少血栓形成,肠内营养液的输注要缓慢,同时给予加热器防止温度过低引起腹泻。
总之,食管癌患者术后护理的各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医护人员精心的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对症处理,才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云国.200例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鳞癌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4):199.
【关键词】老年人急腹症术后护理
老年急腹症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我院在2002年3月~2007年6月内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44例,占同期病区的20%以上,现结合文献就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60~82岁,平均65.8岁,急性阑尾炎13例,其中化脓坏疽性阑尾炎8例,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8例,其中胆囊穿孔伴腹膜炎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伴腹膜炎6例;外伤性肠破裂4例;外伤性脾破裂3例。
2护理体会
2.1温度的调节老年人对外界的温度适应调节功能较差,特别在严寒酷暑季节,老年患者从手术室返回病房后,由于温差较大,常易引起血压心率的变动,造成机体内环境的紊乱,故应及时给予做好保暖和降温措施,以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2.2肺部感染老年急腹症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较多见,特别是高龄肥胖、营养不良、有吸烟史或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更易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对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术后早期取半卧位,按时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对痰液量多而黏稠者,尽早使用蛋白溶解药和支气管扩张药物进行雾化吸入,鼓励患者间断做深吸气运动,最好做深胸式呼吸,有利器官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1]。
2.3胃肠道功能老年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较慢,胃肠蠕动的恢复及排气一般较中青年人慢1~2天,患者有结肠胀气时,可做肛管排气,鼓励和帮助患者在床上多做翻身运动,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排气。2.4血管的护理手术后由于血管壁的损伤,血液淤滞及凝血成分的改变,老年患者易发生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术后要早期下床活动肢体,必要时给予热敷和局部的按摩。
2.5切口愈合方面切口裂开亦为老年术后常见并发症,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咳嗽患者在护理中应注意预防,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平时应给予腹带保护,及时给予维生素、白蛋白、抗生素等药物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6其他方面护理术后进食阶段的全身治疗和基础护理较为重要,要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和能量的供应,及时配合专科医生处理并发症,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预防输液输血反应及静脉炎的发生,加强口腔护理及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同时更要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
3临床护理评价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2月以来护理的82例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结果:82例患者死亡31例(37.8%),好转51(62.1%)。结论: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是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护理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指多种原因所致的2个或2个以上人体心、肝、肺、胃肠道等器官同时发生或逐渐发生的功能衰竭,是各种疾病的终末状态。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E)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功能减退,常合并多种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人数较多,病死率较高。据文献报道,2个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44%~60%,4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达100%[1]。对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我科2007年2月以来收治的8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2例,均为我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59例,女23例,年龄65—97岁,平均年龄83岁;所有患者发病前均合并1种以上基础疾病,70%以上患者合并2~3种基础疾病,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肺部感染、肺心病、前列腺癌、心力衰竭等;发病诱因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心肌梗死、胃肠道感染、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消化道出血、胰腺感染、皮肤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其中肺部感染诱发的MOFE约占70%;MOFE衰竭的器官包括:心、脑、肺、肾、肝等;器官衰竭的数目:两个器官衰竭29例(35.4%),三个器官衰竭43例(52.4%),三个以上器官衰竭10例(12.2%)。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2]。
1.2护理方法
制定详细的24小时护理计划,行持续心电监护,加强基础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预见性护理,防止院内感染,保护肝、脑、肾功能,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的恐惧和不安心态。
2结果
82例患者死亡31例(37.8%),好转51例(62.1%)。
3护理体会
3.1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特点
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有别于急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疾病状态,是造成高龄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肺部感染和心血管疾病是诱发MOFE的最常见因素,而其中又以肺部感染为主要诱发启动因素。由肺部感染诱发的MOFE特点是起病隐匿、反复发作、病程长、病情变化迅速、预后差、衰竭器官发生顺序与基础疾病联系紧密、多数病例首发呼吸衰竭。因此MOFE对护理人员的监测技术、急救技术及心理抗压能力均要求较高[4]。
3.2基础护理
做好陪护家属的管理工作,病室尽量保持安静的休息环境;MOFE患者多为高分解代谢,饮食方面应多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高纤维食物。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免疫力低下,压疮及口腔炎的发生率较高,护士在护理中要加强口腔护理,注意观察口腔内有无溃疡或真菌感染;为预防压疮发生,每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大小便情况,加强各器官功能的监护,尤其需注意肺、心、肾的功能变化,如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及时汇报医师。
3.3制定详细的24小时护理计划
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病情危重,护理工作具有量大、任务重的特点。24小时护理计划是将CVP监测、气囊放气、膀胱冲洗、鼻饲营养、雾化吸入、治疗用药等一天内需要完成的众多的护理工作项目制定成详细的24小时护理计划。计划内的所有护理项目按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当班护士每完成一项护理工作后用红笔在计划书内注明,以便于防止工作遗漏和顺利交接班。
3.4心理护理
老年人具有特殊的心理特点,对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是极其重要、必不可少的护理工作内容[5]。MOFE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危重,生活自理困难,身体各部分常置多种导管和仪器。多数MOFE患者伴有恐惧感、焦虑感、紧张感、濒死感等严重影响治疗的不良负性情绪。分析患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思想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消除其心理障碍,使患者身心保持安静平和并积极主动配合各种治疗。
3.5加强呼吸系统的支持和护理
肺部感染是诱发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首要因素。因此,呼吸系统的支持和护理是MOFE的重要环节。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换气正常;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排痰和咳嗽方法,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吸痰等促进痰液排出;有肺部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可预防性的给予雾化吸入;大部分MOFE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应常规持续性给予浓度35%以下的低浓度氧吸入[6]:
3.5其他护理
病人心功能不全时.护士应每15—30min观察并记录病人的血压、心率、心律、中心静脉压等;随时观察病人的不良反应,正确的评估预测患者病情发展趋势,及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为避免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输液速度应控制在2O~40滴/分;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患者大便时用力过度增加心脏的负担;发现电解质及心电监护等出现异常时立即报告医师。
肾脏的护理
准确记录24h尿量,早期监测肾功能,尽量避免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注意观察病人尿液的颜色及病人有无颜面部水肿;尿潴留的病人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安置留置尿管帮助排尿,预防泌尿系统并发感染。
肝脏的护理: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巩膜黄染、肝区压痛,腹水及食欲减退等;熟悉肝昏迷的各种前期症状及各种肝功能指标;为避免坠床,应将患者置于单人病房内,同时安置床档。
参考文献
[1]白玉萍,阮明琴.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成功护理1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61~62.
[2]陆惠华.多器官功能衰竭诊断中若干基本概念与诊断标准[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6,(3):137—139.
[3]MarshallJC.Inflammation,coagulopathy,andthepathogenesisof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J].CritCareMed,2001,29:599-603.
[4]文秀芳,赵焕琳.1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体会[J]当代护士,2005,11:27-28.
关键词:支气管肺内异物;全肺切除;护理体会
支气管肺内异物是我科较少见的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我科于2012年3月收治1例吸入异物致间断咳血数10年的女性患者,经过及时的手术治疗和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8岁,因吸入异物致间断咳血数10年入院。患者于7岁时误吸入圆珠笔盖,后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发烧,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无效。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2年3月9日来我院就诊,CT示"左全肺萎缩并呈蜂窝状,多囊性改变,考虑慢性感染后肺毁损及支气管扩张,考虑异物多年残留造成。诊断:支气管肺内异物。"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抗炎、化痰、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完善术前相关检查,于2012年3月2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全肺切除术,并于切除肺叶中发现陈旧性圆珠笔盖一枚。术后给予抗感染、化痰、止血及营养支持等治疗,于4月1日痊愈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入院时 立即评估患者的状况及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包括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咳血程度等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使用安慰性语言并讲解治疗方案[1],让其心理稳定。
2.1.2 完善术前各项相关检查 通知患者禁饮、禁食,给予吸氧,准备好吸痰装置等抢救物品,同时做好交叉配血,术中输血备用。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增加肺活量,防止术后肺部感染。
2.1.3 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的平衡 由于患者长期间断咳血,易导致营养失调,所以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如复方氨基酸、脂肪乳、水溶性维生素等。同时密切观察病情,严格记录出入量,准确分析,判断有无失水表现。
2.1.4 控制感染 给予足量且有效的抗生素,待炎性反应得到控制,水、电解质的平衡纠正后再行手术,同时预防口腔感染,给予0.02%呋喃西林液口腔护理2次/d。
2.1.5 卧床休息 嘱患者绝对卧床,以防止异物活动刺破大动脉从而引起大出血,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大便潜血或呕血等。
2.1.6 心理护理 ①向患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②耐心讲解手术前后及麻醉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执行每项护理操作时向其解释操作目的并做好患者的安抚,以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③举一些相关的成功案例,让其对手术充满信心。
2.2术后护理
2.2.1 全身麻醉术后的护理 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可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发生窒息。麻醉清醒后避免过度侧卧,取1/4侧卧位,禁止健侧卧位,以免健侧肺受压,使肺部通气功能受限。血压平稳后采用半坐卧位,同时准备好抢救用物置于床旁,如吸痰器、简易呼吸器、开口器等,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及血氧饱和度。
2.2.2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向患者介绍术后安放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术后所置的胸腔引流管呈夹闭状态,作为肺内调节压力用,同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如出现呼吸困难,发现气管移位或出现大量皮下气肿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开放胸管,酌情放出适量的气体或引流液,维持气管、纵隔于中间位置,每次放液量不超过100ml,速度宜慢,避免快速和放液量过多引起纵隔突然移位,导致心脏骤停。该患者于术后第3d拔管,无并发症发生[2]。
2.2.3液体平衡和营养支持 术后严格控制输液的量和速度,防止前负荷过重而导致肺水肿,24h输液量控制在1000~1500 ml ,速度20~30滴/min为宜,并准确记录出入量,维持液体平衡。输液时应先胶体再晶体,限制盐的过量摄入。
2.2.4营养支持 术后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24 h均匀输入,同时按医嘱检测电解质及血常规,了解患者水电解质情况。于术后第2d开始半流质饮食,并指导患者少量、多餐,适当进食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牛奶、肉汤、蛋花等。
2.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3.1 皮下气肿 患者术后安放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切口周围出现少量皮下气肿,未予特殊处理,3d后皮下气肿自行吸收。
2.4疼痛的护理 手术创伤、麻醉用药、管道刺激、炎性反应感染以及个体对疼痛的耐受性是引起疼痛的相关因素[3]。有效的镇痛有利于患者呼吸和有效咳痰,减少疼痛刺激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可以获得足够有效的休息,促进恢复。术后患者采用镇痛泵止痛法配合口服止痛药和心理疏导,止痛效果良好。
2.5基础护理 指导患者术后适当活动,一般手术后卧床1~2w,从床上活动始,协助患者进行臂部、躯干、四肢的轻度活动,待恢复条件允许后,鼓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使肺活量增加,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但应逐渐增加肺活量,避免过急过猛的运动后发生阿斯综合症和心脏骤停等意外[4]。
2.6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注意营养及避免受凉而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叶玉琦,黄晓云.83例全肺切除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2):252.
[2]任从蓉.护理干预对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8:79-80.
关键词:脑出血肺部感染
肺内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大约有15%~30%的脑出血患者合并此症,尤以昏迷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居多。合并肺内感染后,由于高热肺的换气功能减弱,可造成并加重脑及全身组织缺氧,加重肺水肿。由于脑组织缺氧,脑功能障碍更加严重,可增加脑出血患者的致残及病死率,因此积极防治脑出血患者的肺内感染是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将其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合并肺内感染32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62~77岁。
2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
①脑出血患者常存意识障碍,咳嗽或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呕吐物易误吸,影响呼吸道通畅。②昏迷患者下颌松弛,舌根后坠,造成呼吸道梗阻。③人工气道建立后,使局部防御功能下降。④长期卧床,机体免疫力下降。⑤环境污染也是造成肺部感染的因素之一。⑥进行侵袭性操作时,没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⑦呼吸机、吸痰器、吸氧装置、雾化吸人器消毒不严,极易造成直接感染。
3护理措施
3.1提供安全、舒适环境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整洁、舒适的病室中,定时开窗通风,湿式清扫,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在55%~60%,限制或减少人员控视,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1次/d。需注意防止患者受凉,因寒冷可使患者气道血管收缩、黏膜上皮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
3.2加强饮食护理,同时防止误吸急性期昏迷患者在发病48 h内应禁食,此后若无上消化道出血可予以鼻饲流质。意识转为清醒、咳嗽反射良好、能吞咽时可拔除胃管,经口进食。如果患者的呕吐反射和吞咽功能正常,可鼓励患者经口进食;若患者因吞咽障碍而无法由口进食,应给患者鼻饲管喂食。脑出血患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以补充机体因高热、脱水所致的消耗,纠正患者急性期的负氮平衡,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3对于严重肺部感染、高热、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及呼吸道不畅的患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加强翻身、扣背、吸痰、雾外吸入等气道护理,口腔护理,胸部理疗及鼻饲管给食,变换等,避免内源性感染的发生[1];充分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必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代谢营养支持等治疗,提高患者的免疫机能。
3.4病情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并详细记录,评估有无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一侧瞳孔散大、意识障碍加重等脑疝的先兆表现;观察有无呃逆、上腹部饱胀不适、胃痛、呕血、便血、尿量减少等症状、体征,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时应注意监测尿量与水电解质的变化,防止低钾和肾功能受损。
3.5加强口腔护理口腔内的细菌经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就会引起肺部感染,所以要特别做好口腔护理。
3.6加强消毒隔离病室要定期用乳酸薰蒸,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抹床头柜及拖地,并定时通风。坚持用湿式法扫床,限制患者家属探视,严格控制陪护,防止交叉感染,患者出院后。及时做好终末处理。各种护理操作应严格无菌,使用的各种设备应经常定期消毒,以确保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
3.7合理使用抗生素要定期采集痰液,咽鼻拭子的标本,气管插管拔出前以无菌方法取管腔内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及早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3.8气管切开护理气管切开患者,应安置在单独病房,专人负责,物品专用,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观察套管及呼吸道有无梗阻、压迫、出血。
【关键词】气管切开;护理;新进展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45-01
气管切开是重症患者疾病治疗中重要的步骤之一,科学实施气管切开,可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保持呼吸道通畅,为患者疾病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气管切开术中,护理干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关系到手术进展情况,关系到手术效果的好坏,因此不容忽视[2]。以下笔者将从吸痰护理、气道湿化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方面对气管切开护理的新进展作一综述分析。
1 吸痰护理
1.1 把握相关的指证
李宜芳等[3]人认为,吸痰指证需包括以下这些:通过气管导管,可观察到较为清晰的分泌物,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症状,且出现明显的痰鸣音,呼吸音也逐渐减弱,氧分压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若为呼吸机者,则可产生相应的高压预警。当出现上述指证时,需及时给予吸痰处理。
1.2 准确选择负压
郑芬芳等[4]人指出,正常情况下,负压应选择在10.7kPa-20.0kPa,若压力过高,则极易伤害人体气管的内壁;若压力过低,则会使患者吸痰不全,有残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在选择时需慎重。
1.3 有效刺激咳痰
禹晓琴等[5]人认为,若患者的咳嗽反射好,则选择刺激咳痰,使其将喉咙的痰液由气管的套管口咳出,之后立即清除残留在气管内的痰液,以预防患者的再次深部吸痰。但刺激的方法要科学,要步步引导患者自己咳痰。
1.4 及时有效吸痰
吴芝梅等[6]人认为,吸痰是在器官切开的护理中最主要的护理之一,吸痰不可过于频繁,但也不可延误吸痰,且吸痰的动作一定要轻柔,否则会致使气管黏膜损受伤,重致使其突发急性左心衰竭或加重低氧血症。
2 气道湿化护理
2.1 科学选择湿化方法
谢润月等[7]人认为,对吸痰无障碍的患者,可采用超声雾化法加间隙气管内滴药法;对困难吸痰的患者者,可使用持续给药法,因其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进行吸痰。气道灌洗法是将生理盐水或湿化药物5mL-15mL注入导管,留置15s就立即吸出,每次注入量不得超于20mL,每日不得超于4次[8]。湿化药物刺激性较大,如有超量,将引起严重的后果[9]。气道灌溉法主要是针对切开气管时间较长、吸痰困难并且痰液非常粘稠的患者[10]。湿化的作用在于给患者注入湿化的氧气,以避免气道的分泌物结痂而引起的气道堵塞[11]。
2.2 科学选择湿化液
金翠敏等[12]人认为,湿化液必须采用0.45%的盐水,其效果显著,吸后则在气道内进一步的浓缩成适合人体的生理盐水,无刺激性,对支气管起到保护作用。
2.3 合理加温气道湿化
俞进等[13]人认为,使用加温气道湿化法对气道进行湿化,是对呼吸道湿化比较温和的一种方法,因湿化液温度是手动去控制温度,则调其温度与人体的体温相近,以减轻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其好处是不会出现皮下及纵隔气肿,以及肺部感染不再频繁发生等。
3 并发症护理
王生芹等[14]人认为,感染类症状为气管切开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与支气管感染等,此外皮下气肿、气道阻塞、气胸、大出血等也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彭瑞君等[15]人认为,套管管理不当,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对此需加强套管观察,判断其是否存在搏动现象,若搏动严重,则需及时更换合适的套管。阴晓钰等[16]人认为,术后需密切观察套管,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症状,若套管太紧则将对患者颈部造成一定的压迫,甚至可导致呼吸困难等现象的发生,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若套管太松,则极易脱落,反复多次可导致伤口感染,引发呼吸道感染。陆海燕等[17]人认为,气管切开后,易出现误吸胃内容物的情现象,对此应于患者注入食物时,引导其半卧,将床头微微抬高,在患者无太大不适感情况下降胃内的其他滞留物抽走,同时需注意防止逆流现象,避免因为堵塞造成的感染或大出血。沈文云等[18]人认为,套管堵塞极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对此需注意观察套管,并及时更换新套管,这不仅可以减少或避免套管堵塞,而且可以抑制和阻断肉芽组织的产生,达到预防多种并发症的目的。张荷花等[19]人认为,术后需加强室内环境控制,严格检查是否通风、空气是否新鲜等。王玉红等[20]人指出,为了预防伤口感染,则需用医院专用的无菌纱布对伤口进行包扎,避免浑浊空气入侵伤口。此外,还需参照相关的标准,对内管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伤口敷料要做到及时更换,并遵医嘱服用相关的抗生素[21]。
综上所述,在气管切开期间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改善预后,有利于减少机体康复时间,对危重患者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气管切开护理不仅仅包括以上几个方面,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地进步。
参考文献:
[1] 乔引娟,葛文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0,14(23):142-143.
[2] 李冬梅,冷亮,张艳荣.经人工鼻吸氧在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5(08):550.
[3] 李宜芳.颅脑损伤及颅脑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0,15(32):81-82.
[4] 郑芬芳.42例气管切开术后吸痰的临床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7(S1):116.
[5] 禹晓琴.19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呼吸肌麻痹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5(11):226.
[6] 吴芝梅,许正国.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5(11):207-208.
[7] 谢润月.气管切开病人2种不同气道湿化的效果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11(07):115-116.
[8] 苏爱军.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20(24):104-106.
[9] 王丽捷.18例呼吸困难病人气管切开护理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010,7(01):203-204.
[10] 陈书琴,杨灵霞,潘亚男.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呼吸道的护理管理[J].护理研究,2010,15(24):1542.
[11] 王艳彦,王金萍.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12(10):108.
[12] 金翠敏,戴如玲.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效果观察及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9(08):52.
[13] 俞进.气管切开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5(09):142-143.
[14] 王生芹.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地呼吸道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7(04):115.
[15] 彭瑞君,麻晓,张丽霞.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6(06):214-215.
[16] 阴晓钰.重度颅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8(02):1126-1128.
[17] 陆海燕,刘薇群.气管切开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0,5(05):741.
[18] 沈文云.神经外科昏迷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9(02):615.
[19] 张荷花.79例床旁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6(05):1013-101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9例机械通气患儿中符合VAP诊断的共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在10个月至14岁。症状出现时间分别为机械通气后的4~23 d。其中27例为经鼻行气管插管,6例为气管切开。原发病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19例(57.6%),非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14例(42.4%)。平均上机时间9.5 d。
1.2 诊断标准 ①因肺部感染性疾病和原有肺部感染性疾病行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气管分泌物培养阳性或出现新的病原菌。②X光片出现新的浸润阴影,伴有肺部增多的音。③临床出现发热,WBC>10.0×109>/sup>/L。合乎上述3项标准者诊断为VAP[1]。
1.3 细菌培养 所有患儿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原发肺部感染疾病在上机后立即采样一次,所有病例于机械通气3 h内通过人工气道采用一次性灭菌吸痰管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于30 min内送检培养。在机械通气过程中,2次/W痰细菌培养,连续2次以上获得的不同于机械通气3 h内的同一病原体确认为新的致病菌。33例VAP中21例(63.6%)培养出新的致病菌。
2 结果
33例VAP均经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给予综合治疗及强化基础护理,所有患儿均全部治愈。
3 护理体会
VAP的发病率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临床护理措施,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有创操作,机械通气时间,尤其是人工气道因素的影响,是机械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原因[2]。该病诊疗难度大,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预后。我们的体会是强调基础护理工作的以下几点,对VAP的防治尤为重要。
3.1 积极治疗和护理原发病,缩短上机时间,加强患者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3.2 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口咽部细菌可下行至呼吸道导致VAP的发生,因此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前后行腔护理2次/d及气管切开护理4 h1次,污染严重者要增加次数。气管切开者应注意湿化呼吸道,如果湿化不足,易形成痰栓,使VAP发生率增加。应保持气道通畅,根据患者的情况15~30 min吸痰一次,如肺部听到痰鸣音或翻身叩背等物理治疗后及时吸引,并观察痰液性状,加强翻身叩背,1次/2 h,加强气道湿化,根据医嘱使用湿化液气道内滴入: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吸引间隔时间根据患者分泌物多少的情况掌握:加强气道的湿化,在呼吸机上使用加强导线型湿化器,保持吸入管道气体的温度在35℃~37℃,但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气管内冷凝水,降低VAP的发生。
3.3 在进行鼻饲、吸痰、气道冲洗时,要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
鼻饲时取半卧位[3],不使胃液反流,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的发生减少,降低VAP发生的危险。
3.4 注意正确采集机械通气患者的痰及呼吸道创口的分泌物送检培养,力求培养结果准确,以指导治疗。
3.5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VAP简单而有效的措施[4],良好的洗手卫生习惯能避免交叉感染,所以加强洗手非常重要。如在日常工作中来不及洗手时使用快速消毒液喷手,并实行7步洗手法,从而有效降低VAP的发生。
3.6 呼吸机管路、雾化器管路及其储液池以及接触黏膜的呼吸治疗装置均需灭菌处理。
3.7 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湿化器应每天消毒并更换无菌水。
3.8 严格无菌操作:工作人员在吸痰、处理气管切开部位时,应戴无菌手套等。在重症监护室内应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在治疗工程中尽可能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控制感染尽可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3.9 做好呼吸道感染的消毒隔离工作:
监护室应备有空气消毒装置,配备净化工作台。将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预防交叉感染。严格探视制度,家属进入时更换清洁的隔离衣,戴好帽子、口罩、鞋套。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室温20℃~22℃,湿度50%~60%。紫外线消毒1次/d,监测1次/d。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墙壁、床栏、桌面等。将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数控制在200 cfu/m3>/sup>以下。
参 考 文 献
[1] 许峰,罗雁红.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与治疗.小儿急救医学,2002,9(4):202-203.
[2] 何静.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现代护理,2007,13(7):683-684.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手术;气管切开;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30-01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行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部分患者又同时伴有糖尿病、脑梗死等多种疾病,极易产生高热、肺炎、呼吸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通过有效,积极的护理,可以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治疗赢得了时间,早日康复。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3例因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术后并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别是:男性2名,年龄分别47岁、61岁,均2型糖尿病病史;女性1名,年龄75岁,高血压性心脏病病史伴肥胖体质。
1.2护理方法
1.2.1 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保持引流管不脱落,扭转等。做好皮肤、口腔、尿管的护理,严格记录24 h出入量。昏迷患者应给予鼻饲,保持营养的均衡。定时翻身拍背。急性期患者意识丧失,四肢无自主活动,应置肢体于功能位置,给予被动运动及按摩,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的发生,可用丁字鞋固定防止足下垂[1]。
1.2.2气管切开护理:(1)观察伤口有无出血现象,气管切开局部应保持清洁、干燥,根据分泌物多少及敷料的清洁程度决定换药次数。一般每天1~2次,被痰液浸渍的纱布随时更换,切口周围用0.5%碘伏消毒,每天2次。 (2)妥善固定导管,监测导管深度、双肺呼吸音、血氧饱和度。避免应翻身、咳嗽、套管系带过松等原因而引起的气管套管脱出。(3)加强气道湿化: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易引起气管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形成痰痂,将湿化液用微量泵以8 ml/h对气道进行持续湿化,从而减少对气道的刺激[2]。(4)内套管的消毒处理方法 每6h清洁消毒气管内管,用流水彻底清洁气管内管。每次清洗后,应仔细检查有无异物,然后用0.5%戊二醛浸泡30min,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后再放于气管套管内,放气管内管时动作应轻柔。(5)掌握吸痰技巧 吸痰时取无菌吸痰管,动作宜轻柔,不宜插入过深,由深至浅,左右旋转,边吸边提,切忌在同一部位长时间反复提插式吸痰。每次吸痰管应更换,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吸痰前、中、后分别给予高浓度氧气1~2 min,保持血氧在90%以上,以减轻患者的缺氧状况。吸痰的次数应根据病情、有明显的痰鸣音,或是患者有剧烈咳嗽时而定。如痰较多时,可间断吸痰,待患者反应平稳后再吸(6)防止感染,谢绝探视,定时通风,保持室温20 ℃~22℃,湿度60%~70%,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d,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1.2.3心理护理 :护理时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患者的不良心理,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措施。用亲切、和蔼的语言热情与患者交流沟通,仔细观察患者的语言、神情以及动作,并做好宣教工作,患者对该疾病的治疗、预后以及护理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增加对生活的自信心。
1.2.4饮食护理:由于患者长期不能进食,消化和吸收功能相对降低,所以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食物。食物应每 4 小时 1 次由胃管缓慢注入 ,注入食物的温度不要过高或过低,过高可引起食管和胃黏膜烫伤,过低则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3] 。
1.2.5康复护理 患者术后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病情稳定后即应开展康复训练。脑出血术后患者多有语言功能障碍,进行语言训练时,应从单音字开始,再结合手势、图片、音乐等,提高交流能力[4],为其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2结果
2例右侧肢体由他人搀扶行走出院,1例行走出院。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为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肺部感染的特点是:发生时间早,多在术后约 3d出现,甚至术后1d 即可产生较为严重的临床表现,持续时间长,且多为反复感染 [6]。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多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针对以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早期气道梗阻可能性大,为了改善通气,建立通畅的气道,我们选择气管切开。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部分患者又同时伴有糖尿病,脑梗死等多种疾病,极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全面的护理知识,对疾病有预见性,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手段,防止和控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正是由于高度重视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治疗赢得了时间。
参考文献
[1] 叶寿惠.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fJ1_重庆医学,2008, 37( 18 ):2122―2 123.
[2] 季兰芳,罗巧莲.微量注射泵在COPD患者持续气道湿化中的应用.中国全科医学,2004,7(3):196-197.
[3] 张莉,孙澄宇.重度脑出血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9,4 (25 ):201-202.
[4] 陈涛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