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档案应急管理

档案应急管理

时间:2023-06-02 09:23: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档案应急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档案应急管理

第1篇

一、严格的工作人员进出档案管理库制度

对档案采取安全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进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因为档案管理科室是档案管理部门中最为重要的地方,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制定的严格制度进出。科室的制度主要包括这样几个内容:非档案管理科室工作人员严禁出入档案管理科室,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必须要进入科室就需要做好详尽的登记记录;在档案管理室内禁止出现明火,做好消防安全保护工作;下班后要对档案管理室进行严密的巡视和关闭窗门等,保护整个档案管理室的安全性。

二、做好档案管理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工作

现阶段我国档案资料多数仍然为纸质资料,这就对档案管理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提出严格的要求,必须要将其控制在良好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中,这样才能延长档案资料使用寿命。档案管理室内一般设置有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设备,要及时对其进行查看,确保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根据相关部门制定的规则,档案管理室内的温度一般要控制在十四摄氏度到二十四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则保持在45%-60%之间。一旦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任何温度和湿度异常的情况,要立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调整和制止,从而使得温度和湿度恢复到正常的状况。

同时,还有一些相对于高档的档案管理室选择利用恒温的机器设备来确保档案管理室内温度和湿度,从而不断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

三、档案管理室内的“八防”措施

许多档案管理科是在对档案进行管理和保护过程中,从八个方面加以注意和保护,这八个方面被称之为档案管理的“八防”措施。

(一)防火消防措施。档案资料一般为纸质资料,所以防火工作是保护档案安全的重中之重。这就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经常性的检查档案管理室内的电路,避免因为线路老化导致引发的火灾。同时,要在档案管理室内设置专门的火灾预防制度,并且在档案管理室内安放大量灭火设备和灭火器材等。

(二)防水措施。档案库房应该建立在十燥的环境下,尽量设置在办公区的高层,远离低地势;库房内不设供水管道;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尽量不要在库房内喝水,以防损坏档案

(三)防潮措施。档案库房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控制档案库房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档案潮湿现象的出现,保障档案库房的通风性良好,常对库房进行防潮处理,确保档案库房干燥通风。

(四)防霉措施。档案发霉现象在档案库房中经常出现,其原因是在档案库房内密集阴暗环境的影响下,微生物极易发生霉变。因此档案库房要及时清理档案库房内的各种垃圾和灰尘;经常对库房进行通风,保障档案库房的十燥;对档案库房进行空气净化,保障档案库房内空气清新;进行一些防霉处理;确保档案库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在合理的范围内。

(五)防虫措施。首先在档案库房的选址时,最好远离潮湿阴暗的环境,远离易产生虫害的厨房、货仓等地;其次,在进行档案入库前,要对库房进行防虫害预处理,在角落内放置驱虫药物,做好预防措施;最后,一旦发现虫害现象,要及时处理,对受害的档案也要进行处理,尽最大可能的减少损失。

(六)防光措施。光的直接照射对档案具有破坏性,尤其是紫外线,会导致纸质变脆,寿命降低。档案库房应尽量建设在没有窗户的房屋内,减少光照。

(七)防尘措施。灰尘会对档案造成隐形的破坏与污染,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不可忽视灰尘对档案的破坏作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经常对档案进行清理,保持其清洁度;尽量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空气净化措施;减少人员的出入,避免带来更多的灰尘。

(八)防盗措施。档案库房应该安装防盗报警系统,设立安全预警机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出库房要及时锁好门窗并确保门窗的牢固性,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四、定期检查、清点档案

档案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应该遵循相关工作制度和规范定期对库房内的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工作。尤其是在进行档案迁移或更换库房的工作时,一定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库房的检查、清点工作,确保库房内档案无问题。

五、档案应急管理

档案的应急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档案的应急管理是指在发生灾害时,及时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抢救,尽最大可能的减少灾害损失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设立档案应急管理方案,组织专人进行培训和预演,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危机处理能力。

第2篇

1 加强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组织和管理

1.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机构

档案应急预案编制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在工作中也包含了很大的艰巨性,所以需要建立一个专门负责这一工作的部门。通常情况下,应急预案编制机构就是指专门的小组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调研和起草相应的应急预案,这一过程也是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1.2 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

在应急预案编制的过程中,建立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考察制度对整个部门人员素质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它能够更好的提高档案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质量,但是在这一工作中有很多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都不能满足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很多部门也没有建立起一个非常专业性的机构,一般都是以临时性的形式存在,在工作结束之后,这一机构也面临着解散的境遇。所以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责任和考核机制,这样就会使得有关人员在工作中产生十分明显的倦怠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才能更好的保证工作的质量。绩效考核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对编制人员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核,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根据他们的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是惩罚,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档案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质量。

1.3 配备应急预案编制人员

配备应急预案编制人员是档案应急预案编制小组的首要任务。只有人员到位,方能开展预案编制工作。应急预案编制成员应是制定和实施中有重要作用或在紧急事故中受影响的人。应急预案编制机构成员应当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专业性。既要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又要有档案业务部门人员,必要进还可以邀请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参加。从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应急预案编制人员应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既要具有档案、文秘、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警务、消防救援等专业知识,从而使应急预案编制机构成为一个以档案专业知识为核心、凝聚其他各种专业知识的智囊团。

2 构建完整的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机制

2.1 建立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需要由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共同来构建。因此,要建立起完善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外延到点”的工作思路:一是纵向到底。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国家档案馆、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军队系统档案部门及其他档案机构都需要开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体现出应急预案的层次性与层级管理。二是横向到边。各档案部门应结合各自的实际,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力求全面覆盖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三是外延到点。编制的应急预案应当覆盖档案部门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只有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延伸到档案工作的每一个节点,才能确保应急预案的完善性、科学性与适用性。

2.2 完善应急预案内容体系

基于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档案部门应当积极完善应急预案内容体系。从性质上来说,应当制定总体的综合性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实现“I+N”预案模式。“1”表示综合性预案,综合性预案就是阐明应急管理整体框架结构及应急基本原则和流程,具备综合性指导作用。“N”表示各种专项应急预案。“专项预案”是根据总预案的要求,在危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事故的种类、现场区域位置等因素,确定子预案。这里所说的“专项预案”实际上就是指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专门应急预案,譬如:针对常见的自然灾害制定起专门针对某一具体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包括地震应急预案、水灾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等,不同自然灾害的危害不一样,应对的措施也各不相同,通过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一旦同类突发事件发生,启动相应应急预案,才能保证有效应对。

3 确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时效性

3.1 内容明确,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在档案应急预案编制的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一个方案的可行性,这也是对应急预案在内容上最为基本也是最为核心的一个要求,为了要保证这一点必须要保证制定出的相关内容要更加的详细和具体。在档案部门的应急预案中,有很预案在内容上都是比较空泛的,所以其可行性也就可想而知,因此其也不可能起到非常好的实际作用,,在应急预案当中还一定要对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处理以及事后的事后的应对措施进行仔细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应急预案的实行效果。在内容上也尽量要详细一些,只有对各项工作的方案都予以详细的规定,才能更好的保证工作的质量。

3.2 形式严谨,增强应急预案的规范性

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编写过程中一定要将形式控制的更加规范,首先是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要逐渐的向规范化转变,应急预案编制中的所有流程都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来进行。其次是预案中的有关内容要更加的标准,使用的语言要更加符合相关的标准,结构上也要保证所有的架构都能体现出核心的内容,架构可以充分的为内容服务。在格式方面也要充分的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格式、字体和行间距等都要充分的符合相关的标准格式的规定和要求。

3.3 吸收借鉴,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

要想有效的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就必须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好的借鉴一些更加先进和成熟的经验,多和其他单位保持有效的沟通,充分的借鉴其他单位和部门的实际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编制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借鉴并不等于照抄,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吸收的一种能力,所以有关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要对借鉴和拿来主义予以清晰的区分。

第3篇

百货的火灾应急预案为提高百货商店安全事故的应急抢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我店档案的损害,维护档案的安全与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百货商店档案管理制度》之规定,结合我店实际,制定本应急处置预案。

一、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职责

为确保档案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抢险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作,特成立百货商店档案安全应急处置领导组,由分管档案室领导任组长,保卫处、后勤部门及档案室相关同志任成员。负责档案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抢险现场的组织指挥。下设抢险组:档案室领导担任小组长,各类别档案负责人、保卫处处长任副组长,档案室全体人员参加,负责对库藏档案的抢险工作。

二、应急处置的险情种类等级

(一)险情种类划分

引发档案安全事故的险情主要有火灾、水灾、虫灾、地震、雷击和库房崩塌等等。

(二)险情等级划分

1.一般险情

若库房险情不大,档案室可以自己处置且不会造成重大后果的,为一般险情。

2.较大险情

若库房险情较严重,已危及档案安全,靠自身力量不能处置的,为较大险情。

3.重大险情

若库房险情致档案严重受损且发生人员伤亡事故的,为重大险情。

三、应急处置的抢险目标任务

排除灾情、险情,消除灾情、险情对库藏档案、资料和设施的威胁,保护未受损的档案、资料,抢救已受损的档案、资料。

四、应急处置的抢险原则顺序

(一)应急处置原则

先抢救珍贵档案,再抢救一般档案,最后抢救资料和设施设备。

(二)应急处置顺序(顺序请自定)

1.基建档案

2.会计档案

3.文书档案

4.实物档案

5.音像档案

6.照片档案

7.其他资料、设施、设备

五、应急处置的抢险程序

(一)一般险情

1.第一发现险情者迅速通知档案室的负责人和库房管理人员。

2.档案室的负责人和库房管理人员到现场查清险源后,能自己处理的就地处理,不能处理则立即报告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

3.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接报后立即到现场确认险情,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4.查明原因,堵塞漏洞,做好善后工作。

(二)较大险情

1.第一发现险情者在确认险情较重,自己不能处置的,立即向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灾情,请示处置办法;得到报警请示后,迅速向档案室职工报警;若需向外界呼救,则拨打119、110或其它与抢险救灾有关的外界联系电话,告知险情,请求抢险。之后立即打开通往险区的大门,为消防车或其它抢险车辆靠近做好准备。

2.接报警后,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应迅速组织工作人员实施抢险,档案室人员接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

3.各抢险人员到位后,立即按分工各就各位,投入抢险。外界专业抢险队伍到达后,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应及时介绍情况,组织人员协助抢险。

4.相关人员要做好报案、施救、灾情等记录。

(三)重大险情

若发生危害档案、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灾害事故,则立即拨打120救护车,指挥组立即派人将受伤者送到医院抢救;其余人员参照上述较大险情的抢救步骤进行抢险。若险情危及到其他部门或整个商店等自身不能处理时,则通知相关部门予以抢险。

六、应急处置的善后工作

(一)总结经验

险情排除后,要进一步做好善后工作,及时对抢险工作进行总结。内容包括:报告是否及时;突发事件等级确定是否准确;预案启动是否及时;采取措施是否及时、科学、有效;人员、物资、经费是否到位等。

(二)及时上报

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将险情发生原因、所受损失及处理结果及时报告商店总经理室,并及时向有关部门通告。

第4篇

档案馆建筑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是指从风险管理角度,即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运用相关技术和手段,系统地分析档案馆建筑所面临的风险,评估灾难事件一旦发生可能对档案馆造成破坏的范围、规模、强度等,提出有针对性的防灾对策和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自然灾害自古以来就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认识的加深及对防灾减灾课题研究的深入,探讨和关注“风险”问题已形成一种明显趋势。人们发现,原先侧重于灾后应对以及灾后救助的灾害管理机制,缺乏对灾害以及灾害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前瞻性预测,使社会对灾害只能进行被动式反应,具有很大盲目性;而带有前瞻性、宏观性和多样性的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因为更多考虑灾害动态发展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灾害最终结果,所以能更好地对灾害的发生及灾害造成的破坏进行有效预测和预防,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人们的观念也从“减轻灾害”逐渐转移到“减轻灾害风险”,风险评估也就成为采取成功减灾政策和措施的必要步骤和基础环节。

档案馆建筑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重要性

1.是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起点和基础工作大部分档案馆建筑都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风险,如部分老旧档案馆建筑采用的是砖木、砖石结构等墙体承重体系,抗拉抗剪强度较差,延性差,抗变形能力小,容易造成结构破坏;部分档案馆建筑在雨水、日照、风化等自然因素侵袭下,结构出现老化和损坏情况,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下降;部分新建和已建档案馆建筑因为节约成本或改扩建等方面原因,构造标准在设防烈度以下,安全存在重大隐患;部分档案馆建筑的灾害应急系统不足,缺乏对档案库房等重要部位的保护机制;部分档案人员缺乏灾害应急知识,灾害应急能力不足等。由此可见,档案馆建筑安全应该是档案安全的基础。2.是实现档案馆建筑安全持续性和动态性的保证风险评估贯穿档案馆安全体系整个生命周期,从规划、设计、实施、维护直至废止,都要保证安全的持续性。同时,由于各阶段安全需求不同,使得风险评估结论和对策也有所不同,实现安全的动态性。因此一切安全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风险评估基础之上。3.是正确评估档案馆建筑各种风险的前提通过建立档案馆建筑安全风险评估体系,明确评估标准,规范评估程序,能有效地改变凭主观印象随意评估的现象,从而实现对风险进行客观评估,对风险的影响进行科学预测,动态地反映内控措施与风险隐患的关系,有利于采取最适当的控制措施,使风险降到最低。4.是确保档案馆建筑安全适度保护的需要所有建筑安全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风险评估根据相应的安全等级、存在的风险做出科学判断,并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从而既不会出现保障不力,也不会造成过度保护。5.是强调档案馆建筑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并重的要求档案馆建筑安全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的一种科学方法,只有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相结合,才可以建立真正的安全体系。

档案馆建筑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技术指标

目前公共建筑的安全防灾体系建设已逐渐成为国内建筑发展的新热点,汶川地震后,国家出台了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目前国内不少地区已开始对不符合新的防灾设计标准的档案馆进行风险评估和改造,如天津市档案馆进行的消防系统改造项目、保定市档案馆进行的抗震达标改造工程。2000年国家档案局与原建设部联合修改、颁布的强制性标准《(JGJ25—200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同时要求“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GB50223—200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大型博物馆,存放国家一级文物的博物馆,特级、甲级档案馆,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特级档案馆为国家级档案馆,甲级档案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馆,其使用年限要求在100年以上。”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GB50413——200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把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的抗震设防标准、城市用地评价与选择、抗震防灾措施应根据城市的防御目标、抗震设防烈度和《(GB5011——2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国家现行标准确定,列为强制性条文。

档案馆建筑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内容

1.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估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它的形成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自然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包括三个方面的评估内容。致灾因子的强度评估。一般根据自然灾害的变异程度(如地震震级,表示地震能量的大小)以及对受灾对象造成破坏的程度来衡量(如地震烈度,表示用地震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的大小)。致灾因子发生的频率评估。一般根据一定时段内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来确定。对于具有规律性的致险因素(如台风等),可以通过检索相关部门的有关数据获得其年发生频率;当一个特定事件的年发生频率没有办法获取的时候(如地震等),可以根据一个统计时段(如五年、十年)内的灾害发生总量,除以统计年数,得出灾害发生频率的年平均值。一般来说,致灾因子的强度与其发生频率是紧密相连的,某种自然灾害的强度越大,发生的频率就越小。致灾程度综合评价。是把致灾因子的强度、致灾因子发生的频率及致灾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档案馆建筑所面临的某种自然灾害的危险性程度等级。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课题组在汶川地震后,提出档案馆灾害预防机制,建议绘制一张全国地震带档案馆建筑防震标准示意图,标注各地区档案馆建筑防震标准,同时规定强地震区的档案馆,应将特别珍贵的档案备份或寄存于弱地震区的档案馆。

2.档案馆建筑承灾体脆弱性评价

第5篇

关键词:电力;应急;特种装备;装备管理;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一、目前装备管理情况

目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应急中心的应急特种装备管理办法是装备采购进来以后,先将装备的基本情况和相关信息进行登记,然后将相关技术资料统一存档。以后的档案需要经常查询,如装备的维护情况、报废情况、装备的当前状态等。由于档案查找和整理不便,即装备跟踪信息不能及时体现在装备的档案上。虽然采用专门人工整点,对装备的跟踪信息即使能记录在案,但无形中增加了繁重的手工劳动,整个装备管理水平还是较低。为了使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使其发挥更大效益,为我单位设备管理者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则有必要建设一套现代化的应急特种装备状态管理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

二、建设本系统的意义

通过电力应急特种装备管理系统能准确地对资产信息进行标识、采集、获取和控制等,实现对固定资产的精准管理。并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实物资产与帐面资产脱节、实物资产的清查盘点瓶颈等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节省固定资产的投资,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降低产品成本的折旧费,降低企业成本的开支,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轻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数据处理负担,极大地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和管理手段。

2减少避免人为因素对盘点使用的影响。

3改进业务工作处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提高数据处理时效及数据准确性。

5方便随时掌握各个应急特种装备的状态信息。

6便于统计分析所有应急特种装备的维修信息。

7节约因应急特种装备档案记录的增加,而增加的材料成本。

三、项目预期成果

通过应急特种装备状态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统一管理:对特种应急装备进行统一管理,可以添加、修改、报废应急特种装备,且可以随时查询某一特种装备的状态等信息。对特种应急装备的维护厂家进行统一管理。可以随时查询厂家的基本信息,以及厂家对特种应急装备的维护信息等。(如图1)

2统计分析:特种应急装备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装备的维护时间、装备类型、维护部件、维护厂家、维护费用分析并进行统计分析。按月、季度、年生成报表,方便装备管理人员随时查阅。(如图2)

3系统评分:应急特种装备管理系统可以随时的通过评分功能来检测装备的状态信息(如:装备维护厂家没有及时对装备进行检测、维护保养等)。(如图3)

四、实施此项目的科技意义

本装备信息管理系统合理的借鉴国内领先的装备管理思想并结合现有装备管理现状,是我单位和相关技术厂商共同定制研发出适合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应急中心的装备状态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的科技手段实现了装备整个生命周期的计算机化管理,同时在与单位内部网络配合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本系统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不断开发出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更具时效性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在项目后期更可以实现多种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对装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灾备;城际对等互备

Abstract:Focus on standardization of disaster recovery system of urban archives of China, according on requirement features of urban archives recovery system, such as zero data losing, remote recovery, digital form, distribute recovery, upside management etc, take the practice of urban archive management into consideration, the architecture of intercity upside mutual disaster recovery system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characters as well as management measures to ensure its running are discussed. The conclusion is crucial to construction of remote disaster recovery system of urban archives.

Key words: Urban archive;disaster recovery system;intercity upside mutual disaster recovery system

城建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1],是编制城市规划,组织新建、再建和维修工程的主要依据,在抵御自然灾害和战争破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城建档案在灾难中遭到毁损,不仅会造成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的困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建筑系统的复杂性将会使此后的建设项目面临重复勘测和不可预知的各类风险,所造成的城市建设记忆断层也将永远无法弥补。2008年6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积极防御地震等自然灾害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作用的通知》(建办档[2008]39号)[2],要求各地城建档案馆要适时、有序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并加强与其他省市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作,通过东西结合、南北合作以及省市之间的协作,积极开展本地重要城建档案的电子化、数字化载体在异地备份的相关工作。目前,各地正在对这种城际异地互备模式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3],从理论层面上分析这种模式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对于掌握这种模型的基本规律,促进城建档案灾备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城建档案灾备的需求分析

“灾备”一词有多种理解方式,从“灾难备援(Disaster Preparedness)”的角度理解,就是指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前建立系统化的数据应急方式,以应对灾难的发生,其内容包括数据备份和系统备份,业务连续规划、人员架构、通信保障、危机公关,灾难恢复规划、灾难恢复预案、业务恢复预案、紧急事件响应、合作机构危机管理等[4]。

城建档案灾备具有特殊性:第一,城建档案作为数据资源的一种,具有数据备份的特征;第二,城建档案在灾难发生时又要承担灾难救援的信息提供和决策支持的任务,因此又有应急利用的要求,所体现的是“灾难备援”的特征。因此,城建档案灾备是以维护城建档案的可用性为目标,以城建档案数据备份为核心,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前建立的灾难应对和应急利用措施的总称。城建档案灾备需求可以从目标、范围、方式、管理等方面分析如下:

1.1 灾备目标的选择。灾备系统的目标一般用指标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和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进行衡量。档案完整性的破坏往往意味着凭证价值的消失,因而档案系统对数据丢失量的要求极为苛刻。档案灾备系统的重点在于保证档案信息的可用性,要求在灾难发生时备份数据或系统可以投入使用,但是对灾难发生后的恢复和重建时间要求不是特别严格。因此,城建档案灾备的目标以RPO为主,即最大限度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尽可能减少因灾难造成的档案信息丢失。

1.2 灾备范围的选择。按照灾备系统的范围划分,数据灾备方式可以分为部门灾备、同城灾备和异地(城际)灾备[5]。城建档案是一类特殊的专门档案,其内容大多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利用的方式大多是通过检索和阅读进行,对于业务连续性要求相对较低,来自系统内部的风险较小。同时,城建档案保存应该能够应对各类灾害,保证地震、火灾、洪水、战争等灾难对当地各类设施造成严重毁损的时候,仍然可以有安全的城建档案信息备份供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使用。因此,城建档案灾备的最佳方式就是城际异地灾备,保证业务系统与灾备系统处在两个不同的地震带、不同的流域[6]。

1.3 灾备介质的选择。数据灾备的介质形式主要有纸质副本、缩微胶片、电子文件三种。城建档案涉及大量的图纸和工程数据,采用纸质副本方式体积较大,异地传输的成本也相对较高。采用缩微胶片作为灾备介质具有容量大、体积小的优点,但不能保证异地连续传输,也不能进行快速检索,因此不能满足城建档案应急利用需求。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对GIS的依赖程度将与日俱增,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在的城建档案将越来越多。而数字化方式可以兼顾体积、传输和检索的多重需求。因此,城建档案灾备的介质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是应该以电子化方式为主,对于馆藏的纸质档案也应尽量对其进行数字化备份以保证传输和应急利用的要求。

1.4 灾备方式的选择。数据灾备的方式可以分为集中式灾备(政府或商业机构建立的容灾中心)与分布式灾备(由各类组织独立建设的灾备系统)两种[7]。 城建档案的非授权扩散可能对公共安全造成威胁,因而信息保密性要求较高。同时,系统相比文书档案,城建档案涉及的空间信息较多,以图纸形式存在的档案数量较多,其管理和维护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鉴于城建档案的保密性和专业性要求,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独立建设灾备系统是现阶段的理性选择。

1.5 异地管理模式的选择。灾备系统异地管理的主要模式为机构独立投资建设和管理,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档案维护的专业性和档案信息的保密性,但存在诸多不足:第一,建设单位必须远离本单位所在的城市单独征地、建设基础设施、配备管理和技术人员等,其总体成本较高;第二,单位必须同时对本地与异地两个机构进行有效控制,其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较大。因此,采用城际对等互备方式,由两个处在不同地域的规模相当、业务一致的部门相互为对方建设和管理灾备系统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由于双方的业务系统具有相似性,可以保证灾备系统维护的专业性。

综上所述,城建档案灾备的通用需求体现出以数据零丢失为目标、异地容灾、数字化形式、分布式容灾、异地对等管理等特征,在灾备体系建设当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需求,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对应的灾备管理体系。

2 城建档案城际对等互备的体系架构

基于对城建档案灾备需求的分析,本文构建出一种可以有效满足上述需求的灾备体系架构模式——“城际对等互备模式”。所谓“城际对等互备”,是指由地理上处在不同风险地区的两个规模相当城市的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相互为对方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的备份件,并按照不同的灾备级别,在对方出现危机时进行应急响应,满足紧急情况下的城建档案利用需求。“城际对等互备”方式是满足城建档案灾备管理需求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双赢模式,是现阶段我国当前城建档案灾备的理性选择。现对这种模式的原理和特征进行剖析如下:

2.1 城际对等互备的原理。城建档案灾备与业务信息系统灾备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业务信息系统灾备原理如图1所示,容灾体系最主要的部分是“生产中心(Production Center)”和“容灾中心(Disaster Tolerance Center)”。生产中心是指正常情况下机构核心业务运行所在地(包括支持业务应用的机房、设备、软件和人员在内)。容灾中心是指为了减少灾难给机构造成的损失而在异地建设的一套生产中心的同级克隆或者降级克隆(包括支持业务应用的机房、设备、软件和人员在内),在生产中心不能处理的灾难发生之后,容灾中心接管生产中心的业务,在生产中心恢复正常以后业务再回切到生产中心[8]。

“城建档案城际对等互备”,是指两个规模等级相当、地理上位于不同风险带的城市的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分别为对方建立、管理和维护档案灾备系统,相互承担确保对方档案信息可用性责任的灾备模式,如图2所示,A市城建档案馆和B市城建档案馆在各自管理工作中,建立各自保存的重要电子档案的复制件,通过在线加密传输或车载运输方式在对方建立远程备份。A市城建档案馆和B市城建档案馆同时承担本地“生产中心”和对方的异地“容灾中心”的双重功能。在正常运行期间,两地要各自承担起对方电子档案备份件的保存职责,确保其可读性,对于涉及业务连续性保障所需的电子档案备份件,还要保障其处于待命状态,以保证随时可以在线读取。在特殊情况下,其中一方由于技术等因素导致数据丢失时,可以通过保存在另外一方的远程备份件进行逆向传输进行数据恢复。为了保证上述过程的顺利运转,需要建立专门针对各自灾备体系建设和应急响应服务的应急管理中心,负责两地的业务联络和工作协调。

2.2 城际对等互备模式的特征。第一,异地风险的差异性。城建档案来自系统外部的风险相对较大,应当重点关注的风险主要是火灾、洪水、飓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来自系统外部的人为破坏,灾备系统的设计必须侧重于异地灾备,保证生产中心和容灾中心不在同一地震带,不在同一流域,不在同一功能的地域(如,政治中心、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等)。

第二,服务级别的对等性。我国灾备领域的纲领性文件《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将灾备的等级分为基本支持、备用场地支持、电子传输和部分设备支持、电子传输和完整设备支持、实时数据传输和完整设备支持、数据零丢失和远程集群支持共计6个服务级别,级别越高意味着机构对灾备的投入就应该越大。城际对等灾备过程中,两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灾备的等级,但双方的级别必须一致。

第三,责任分割的对等性。城际对等互备意味着双方必须承担为对方保证档案信息可用性和保密性的责任,而责任的具体内容、未尽责行为的处理方法、发生纠纷的调解方法必须由双方平等协商后签订书面的协议,并相互监督对方履行职责的情况。

第四,成本承担的对等性。在城际对等互备系统中,原则上为对方建立、管理和维护灾备系统所产生的成本应当对等,实践出现了不对等的情况,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补偿,以确保对等原则的落实。

第五,技术路线的对等性。城际对等互备中,两地的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分别为对方管理灾备系统, 也要监督对方管理自己灾备系统的行为,只有两套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一致,才能保证双方对系统具有足够的了解,保证监督行为的效果。

3 城建档案城际对等互备的管理保障

城建档案城际对等互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必须从法律和管理角度进行配合才能保障正常运行[9]。

3.1 法律保障。城建档案城际对等互备的实施需要考虑各类法律问题,例如灾备系统中的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备份的法律地位的认定,如果档案原件遭到损毁,其数字化备份是否能够继承原件的凭证效力以档案数字化的法律效力如何进行认定。此外,城际灾备跨越了行政区,应该事先确定纠纷的解决方式,甚至包括所对应的受理法院等。

3.2 组织保障。城建档案城际对等互备涉及两座城市,两套工作班子的协调配合问题,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负责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比如可以成立“城际对等互备工作领导小组”之类的组织,并保证信息的及时沟通和机构的有效运转。

3.3制订预案并定期进行演习。制订应急响应预案并进行演习是检验城建档案城际对等互备系统准备状况的有效手段,可以模拟出一方发生灾难的情况下,另外一方灾备系统中的数据及时提供应急利用的程度,从而在演习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确保灾难真正发生的时候灾备系统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秦玉功.城建档案管理[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3: 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关于积极防御地震等自然灾害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作用的通知[J/OL].[2012-08-23]..

[3] 新华网. 中国重要城建档案将有异地备份[J/OL]. [2012-08-23].http:///a/20080705

/000678.htm.

[4] 赵生辉.档案灾备需求的特殊性探析[J].档案管理,2010(2):3-7.

[5]张德元.从汶川地震看档案的异地备份保管[J],北京档案.2008(6):12-13.

[6]刘春波,韩晓颖.从德国科隆城市档案馆坍塌谈档案数据异地备份[J].黑龙江档案.2009(3):21-24.

[7]王玉钰.论建立城建档案灾备基地的重要意义[J].云南档案.2009(7):5-8.

[8]李满等.信息系统容灾抗毁原理与应用[M].中国邮电出版社.2007:2-17.

[9]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J/OL]. [2012-08-23]. http://

第7篇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功能模块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Construction of Securi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System Should Consider the Function Modules

Cui Hong

(Inner Mongolia Unicom,Customer Service,Hohhot010020,China)

Abstract:The Securi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System for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safety and accident prevention,rescue,dealing with an integral system.The companies want to implement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information to be considered the construction of many functional modules.

Keywords:Security production;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Function module

大多数企业希望将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和事故的预防、救援、处理中,将企业安全生产传统管理模式向信息管理模式转变,实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控制管理风险,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概率的目标。那么,企业实施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应考虑建设的功能模块应包括:

一、设立一个标准的安全工作信息中心

安全工作信息中心是一个导向性模块,通过自建的短信发送和邮件系统,可以安全生产公告,实现安全生产业务的通知提醒,以及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通过该模块可以有效加快安全生产信息的传递效率,促进安全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安全工作计划和报告实时动态信息展现

安全工作计划和报告通过标准的安全生产年度计划的制定,并要求基层按照月度、季度汇报安全生产情况,从而实现安全生产情况的实时动态信息掌握,为决策者提供年度安全生产计划的指标完成情况。

三、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报告及处理管理

用于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指导管理人员根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标准格式要求制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生成安全管理网络图,输出安全生产工作通讯录,并保存电子版的安全生产责任书;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清晰完整,有据可依。功能包括安全生产组织结构图建立和更新功能,各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编订查看功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编写和改版功能,安全生产责任管理网络的展示功能等。

四、随时可获取的法律法规

建立随时可获取的安全生产专业法律法规文库,确保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到国家和行业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帮助企业做到安全生产的有据可依和有章可循,建立符合体系要求的法律法规文档管理体制。用于法律、法规、规章的下载、专业维护、定期更新等。

五、安全管理制度的分类归集

对行业及本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收集分类保存,便于使用者随时查询,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管理、危险源管理等内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可制定相关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提交于各岗位,设置定期管理制度评审提醒功能。功能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生产制度的管理,内部资料的共享,文件控制清单生成、文件等。

六、安全教育培训和档案管理(可选)

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培训控制和档案管理。按照安全生产培训的要求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对培训情况进行控制,并建立以人为单位的安全生产培训档案,保存特种作业、管理人员等相关资质证书,形成分门别类的安全教育档案卡。对将要年审或再培训的人员提供证件有效期提醒功能。协助企业实现标准、规范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流程和档案。

七、危险作业许可管理

用于对企业内部的危险作业实现网上备案和网上审批,例如动火作业、动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空作业等,建立完整的危险作业实施档案,实现对临时危险作业的有效控制,降低作业风险。

八、现场重点部位管理

对企业内风险较高的、安全生产重点关注的作业场所进行管理,它由重点部位的审批流程、人员安排管理流程,定期检查、危险源输出等相关的子节点组成,可以与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现代化监管设施相结合,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现场可通过手持PDA或平板电脑记录现场检查记录,将现场图片与相关信息传输至管理平台实时汇报安全工作,多方位保障安全生产重点部位,确保不出重、特大事故。

九、生产设备管理

注重特种设备,大型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卡,详细记录型号、购买时间、产地、维修记录、定检时间、报废日期等内容。设计安排设备安全检查表,记录检查明细并保存便于查询;根据设备相关属性提醒定期设备保养、维护、检测。促进企业的设备管理符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管理要求。

十、隐患排查治理

提供对隐患按照上报、整改与复查的闭环管理,在流程中对“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进行严格控制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在平台中即时查询隐患的发现和治理情况,组织人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复查;系统可以输出符合国家安监系统要求的隐患报告单和统计报表,帮助企业实现23号文件对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要求。

十一、危险源管理

旨在建立一套符合体系标准要求的危险源辨识评价流程,主要包括树形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单审批,专家组评审,按月风险评价等主要功能,可以输出符合体系要求的危险源清单,建立统一危险源档案,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对危险源管理情况可随时了解查看。该系统还能够与其它模块建立联系,将危险源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档案。

十二、职业健康管理

旨在实现有职业危害点和有毒有害人员管理,包含职业危害点(岗位)新设、修改、撤销的审批流程,有毒有害人员界定管理流程,职业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流程。实现职业危害点的台账建立,定期监测提醒和数据保存,人员岗位界定,有害岗位津贴的发放,职业健康体检提醒和数据保存的功能。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有毒有害作业点和有毒有害人员管理。

十三、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能清晰的记录每一件劳动防护用品的有效期、检测期、价格、附件购置方式等相关记录,在人员领用时,会在劳动防护用品上粘贴条纹码,形成领用清单,形成规范的合法的领用记录。

十四、应急预案和演练管理

通过应急预案的指导编制,应急资源的管理和应急演练的计划安排,建立企业应急预案数据库,形成应急资源台账,记录并控制演练区间,通过短信实现应急信息的快速传递。从而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巩固安全生产应急防线。

第8篇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规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推进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预案。修订了《河北省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应急预案建设指导工作。组织收集了全省气象部门应急处置案例,其中2项入选《全国气象部门应急处置案例库选编》。参与了省政府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二是优化机制。建立健全了气象应急部门联动机制,确定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部门联系人。组织与省安监局签订了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合作协议。三是提高能力。组织编写了河北省突发公共事件综合预警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并得到省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组织建立了气象应急处置现场服务队伍,为省政府推荐报送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专家,加大了应急物资储备力度。四是规范值守。牢固树立政务值班无小事思想,从制度、人员、纪律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明确了值班责任,规范了值班处置程序,抓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年内共向中国气象局、省委、省政府报送各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53期。五是应急处置科学有效。面对春季罕见气象干旱、石家庄重大雷击倒塌死亡事件、国庆气象安保、初冬暴雪天气等严峻形势,多次启动应急预案或进入特别工作状态,应急响应时间达22天,尤其是11月份首次启动河北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也是省政府首次启动政府专项预案。应急响应期间保持清醒、科学应对、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得到中国局和省领导高度评价。

(二)加强综合协调与督查督办,推进党组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一是改进完善目标考核评价方法,做好日常管理。优化全省气象部门目标管理考评机制,加强了督查督办、日常管理以及各市气象局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组织开展了20xx年河北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评比,5项被评为河北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

二是加强督查督办和提案督查办理,推动各项重点任务高标准完成。修订完善了《河北省气象局督查督办工作实施办法》,加强对省领导批办事项、省气象局党组会议和局长常务会议以及局领导批示的督查,全年发出专项督办通知书16份次,努力做到交办到位、督查到位,推动了重点、热点和难点工作的落实。深入开展调研,较好地办结了省人大和政协提案交办件,被评为省政府系统良好承办单位。较好的坚持了每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下月工作计划内网通报。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机关行政行为。规范了请示报告程序和相关材料报送工作;调整和明确了部分议事协调机构和人员;改进了省气象局领导到市县局考察调研接待工作;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程序并及时更新,气象局在省政府非重点联系单位中公开信息数量居前完善印章管理办法,监督用印949次无差错。

(三) 统筹信息宣传资源,构建良好舆论环境。

(四)加强综合服务,保障机关工作有序开展。

第9篇

关键词:档案数据 安全意识 安全保障 安全措施

档案承载着“记录历史,服务企业”的重要作用,档案工作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数据的安全更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燃气集团突飞猛进跨越式的发展,档案的门类和数量急剧增加,如何对这些档案数据进行管理,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断思考的课题。大量的实践证明,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企业档案数据的安全稳定,是促进企业档案数据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以本单位构建档案工作防灾减灾安全体系为例,就如何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的基础工作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树立全员档案数据安全保障意识,提高维护档案安全的自觉性

企业的档案工作不仅仅是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由各部门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完成的工作。因此,全体员工的档案安全意识特别是领导的档案安全意识决定了一个单位档案数据安全工作水平和工作的氛围。

企业档案信息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确保档案数据安全是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使命。档案部门要不断学习、贯彻国家关于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档案数据安全,强化档案数据安全管理意识,普及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知识。

通过多种途径保障档案数据的安全,使每一名员工都切实重视起档案数据的安全性,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从思想上、行动上把确保档案数据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真正树立档案数据“安全第一”的意识,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自觉维护档案数据的安全,切实落实安全责任。

同时,我们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的宣传力度,利用“档案日”进行多种与档案安全有关的活动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档案人员从自身工作做起,自觉维护档案数据的安全。

二、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水平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水平,为此要切实加强档案安全管理的队伍建设,坚持依法治档,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分类型地开展档案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同时要提高档案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思想源头上重视档案的安全,增强其档案安全防控能力。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继续教育、经验交流等途径,使档案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有关档案安全防控的措施,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向档案管理人员大力宣传、贯彻档案安全法规,培养和强化档案数据安全意识,为档案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制定档案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建立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体系

(一)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档案保管与数据存储制度,为档案数据安全提供保障

科学完善的档案保管与数据存储制度,是做好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的基础。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保管存储制度,才能切实维护档案数据的安全。燃气集团于2009年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实际,建立了《燃气集团档案管理制度及规范》。《制度及规范》包括档案工作制度、各类档案的管理规定及档案流程几个部分。其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国家秘密法》的相关规定,制定了燃气集团的《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档案保护修复制度》、《档案利用管理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阅览室管理制度》、《档案保护技术规范》、《档案管理岗位人员变动交接工作细则》等,从鉴定、销毁、借阅、保密等方面对档案数据的安全管理进行了详尽的规定,降低了档案泄密、丢失的风险,最大限度地确保档案数据的完整安全。

2012年,燃气集团结合国家有关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的规范要求,如《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数据安全技术数据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数据安全技术数据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数据与文献文件管理第1部分通用原则》(ISO 15489-1:2001)等制定了《燃气集团档案数据安全体系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指南》中制定了档案数据安全管理的建设原则,其中包括:数据存储管理、密级管理、合规服务原则、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等九项。同时提出安全管理的措施要坚持“管理高于技术,预防先于补救,遇到问题即刻处理”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档案馆的“预防监控同步安全应急处理”的档案数据安全管理措施。这一系列措施涵盖了档案数据安全的控制、网络安全管理、个人计算机及外设管理几个方面。《指南》的推行切实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档案安全防控措施,将有力地保障了档案数据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档案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建立档案数据应急管理对策

档案防灾减灾体系是档案部门为防止和减少突发性灾难事件对档案的破坏而建立的一整套的档案管理规范。《指南》特别对这些突发事件进行了识别,包括常规风险(自然灾害、日常灾害)、环境风险、人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等几个无法预料的、可能给档案造成毁灭性灾难的事件。这类事件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毫无征兆,所以档案安全管理不应仅仅停留在库房的“八防”管理上,还要注重应急预案的制定。预案的制订要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在抓防范的同时做好治理的准备,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以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档案的安全。预案制定后档案人员要经常学习和组织演习,以此增强档案人员的安全应急意识。构建档案工作防灾减灾安全体系是保证档案安全的重要措施,档案管理部门也要在大力推行的同时,提高监管执行力度,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确保档案的安全。

(三)设立档案工作监督管理机构,健全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2009)中明确规定了“企业档案工作应以企业资产关系为纽带,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标准”、“企业应根据规范和管理模式设置专门的档案机构,或指定负责档案工作的机构,大型企业应设立档案馆”。

按照《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的要求,燃气集团设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管理燃气集团档案管理工作,对燃气集团各部门、所属各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并定期向燃气集团办公室提交档案工作执行评估报告。这种工作模式已将燃气集团形成的各门类和各种载体档案纳入到档案工作的管理范畴,从而使燃气集团十二大门类的档案管理并重。这种工作模式对档案数据安全管理作用在于:第一,档案集中保存便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二,档案在收集、管理、利用等环节统一管理,实行了统一的标准,便于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第三,档案由专业管理部门和人员负责保管,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降低了安全风险。

(四)实行科学有效的档案安全保管措施,提升档案数据安全系数

我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按照基本原则的指导,档案管理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档案实体和档案数据的管理。首先要建设符合规定要求的档案库房,并配备安全保管的设备设施,这是保管档案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档案的保护效果。其次要构建严格的档案库房保管制度,严格控制档案库房进出人员手续和档案库房的钥匙和门禁管理,以确保档案的安全。再次,建立各级档案数据安全责任制,把档案数据安全作为对档案管理部门、档案工作人员考核的首要指标,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制度进行认真清理,完善档案保管、编目、利用、编研、保护、保密等方面的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和检查,定期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制度能够有效、正确执行。

第10篇

关键词:灾后城建、档案管理

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强烈大地震,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达到11度,大部分砖石建筑及木屋连地基摧毁,桥梁毁坏,地下管道失去作用,铁路轨道明显弯曲。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城市建筑也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地震造成原有的城建档案严重缺失甚至毁灭。现距离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已近三年,新的规划建设工作也取得初步的进展,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灾后城建档案管理,要重视抗震防灾的实际需要

针对灾后,尤其是震后城建档案管理的具体情况,我认为灾后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重视抗震防灾的实际需要。

(1)城建档案馆的库房设计

①建设要标准规范。

要切实加强馆库建设,严格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以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的要求,保证档案馆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提高城建档案馆的抗震防灾能力和应对其他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城建档案安全。

唐山地震震前档案馆或库房多由办公室改设,地面承载力不足(250―280kg/m2)负载过大结果造成楼层坍塌严重,加大了档案的受损程度。1986年《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档案库房的楼面均布活荷载应为5KN/m2。当采用密集架时,应不少于12KN/m2,或按实需要确定。

在《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第1.0.4条就对档案馆的防震能力等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对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但是在实际中,档案馆库建筑设计上应将抗震能力根据当地地震烈度相应提高半度或一度,这样馆库的防震能力就更加有保障。档案馆库房建筑的设计还应考虑到灾后的进馆抢救工作,应该设计得更加有利于转移,因此馆库内应留出一定数量的安全通道和安全门,以利于灾后抢救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②档案自身安全性要引起重视。

档案馆的建筑在每次自然灾害中都能幸存,但档案馆的自身安全性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要按《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严格限定档案库房的防火、防水等方面的相关建筑指数:档案库应作为一个单独的防火分区,库区与其他部分的隔墙均应为防火墙,采用耐火极限不少于4小时的非燃烧体。其他内部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不少于2小时的非燃烧体。库区内不应设置用水点,给、排水管道也不应穿越库区。一切档案馆包括城建档案馆都应该按照国家标准来规范档案馆库房。

③防次生灾害应纳入设计规划。

城建档案馆的建筑还应该将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次生灾害纳入到设计规划中。馆址应远离易燃、易爆物的场所,不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单位的下风向,避免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因为如果忽视了这些因素,一旦发生地震,很可能这些因素就会引起次生灾害,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对在役的城建档案馆库房,需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安全隐患、特别是抗震防灾能力的检查。

(2)城建档案的装具

唐山地震发生之时,当时的档案装具大部分都是木质的,在地震中大部分装具都被砸毁,造成了一些档案实体的损毁。而铁制档案箱损失较小,即使被砸变形亦不至档案散失,还能防止雨淋、水浸。现在很多地方都把档案装具五节柜铁皮柜全部更换成密集架,其实档案装具也要考虑应急情况,应把重要的档案放在封闭便携式档案柜中。封闭便携式档案柜在各种灾害来临或紧急情况发生时,都对保护和抢救档案有利。

从地震中档案的装具受损情况分析,应选用具有抗震防护功能的档案柜架装具,五节柜等箱装装具能起到很好的屏障保护作用,同时便于搬运转移,而密集架易倒塌,从汶川地震中档案受损情况看,五节铁皮柜等箱装装具有一定防护作用,有利于应急状态下,档案资料的安全快速转移。

(3)城建档案资料的收集

城建档案工作者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注重城建档案的收集,归档的城建档案要力求齐全、完整、准确、系统,积极为在灾后的抢救工作及恢复生产工作中,发挥城建档案的重要作用。

唐山地震时,给水管网破坏达440处之多,整个城市供水全部中断,数十万受灾群众又受到无水的威胁。而破坏严重的给水设施大部分是地下工程,如果没有这些设施的档案资料,则无法进行紧急抢修。幸亏省建委从城建档案馆废墟中找到保存比较完整全市给水管网现状图和五百分之一分区给水管网现状图,从而加快了抢修速度,抢修工作比较顺利地进行。震后经过十一天的抢修,恢复了部分管网,局部地区强行送水。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和部分工业用水。有此可见,齐全完整的城建档案资料对地震后的抢救恢复工作是多么重要。

汶川灾区更加需要城建档案资料的援助来实现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位于四川彭州市的白鹿上书院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不仅是西南地区天主教发端,还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但在“5.12”大地震中几乎夷为平地。要想在原址上、使用原有的建筑材料、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重建这一中国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天主教神学院,城建档案馆的资料,对于恢复重建来说无疑是提供雪中送炭。

(4)城建档案的特殊管理

①城建档案工作应强调集中统一管理,这样更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和保护。

从震害中我们体会到集中统一管理损失要小。唐山地震中集中保管档案在档案室仅损失档案百分之二左右,而在工程技术部门,特别是个人手中存放的档案资料几乎全部丢失。许多单位都没有意识到档案集中保管的重要性,不愿意将自身的档案交给城建档案馆,况且放在本单位也便于随时查看利用。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一旦发在生地震,分散保存的档案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极易损毁,而保存在档案馆的档案则由于保管条件较好而损失较小。

因此城建档案馆应加强宣传力度,培养各归档单位的归档意识,以期能将归档工作做更好。城建档案馆在管理过程中还应该严把所收集档案的质量关,在平时立卷归档时,要严格把关,杜绝使用不耐久的制成材料,以保证档案的质量。

②城建档案馆对重点工程档案要实行多套保管以及分库保管的制度城建档案馆在开展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同时,要定期制作、打印多套纸质的馆藏档案总目录和分类目录,确保紧急状态下对档案的查找利用。

在城建档案的报送、移交和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重的原则,特别是城市重点工程竣工档案,必须坚持在集中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实行分级多库(多套)分存,降低灾害发生时档案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个程度。对重点建设工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多套竣工资料,可分存于城建档案馆、建设和施工单位,以期在灾害后能收集到一套完整的工程竣工资料。

③积极推行城市档案的电子化、数字化载体的异地备份工作。

一是利用缩微技术,由于缩微胶片保存设施与纸质档案的区别,因此有可能在灾害中幸存。二是利用扫描技术建立电子档案,在异地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独立局域网络进行远程传输、储存,有效完成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异地备份的对应城市应选择地理特征不同、城市间距离较远的城市进行,才能确保档案材料的安全。当然,这需要有关专家依据城市的综合因素进行必要的评估。

(5)城建档案馆的应急预案

城建档案馆在对外开放和日常管理工作中,遭遇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只有编制和制定城建档案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体系,切实增强安全忧患意识,强化安全监督和管理,防止和减少危害城建档案安全事件的发生。

另外,还要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是城建档案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因素。

2、灾后城建档案管理,要注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

城建档案数字化,即采用经过将城建档案文字资料、图纸、照片转化为影像存储在光盘等移动存储载体的方法,利用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对日益增多的城建档案进行保管、利用,解决了城建档案日益增多、难于保管和调阅利用不便的难题。

通过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将不但解决了传统纸制档案保管条件高、管理成本高、检索利用不便的问题,并且可以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满足灾区各项救援、重建工作对于城建档案信息的需求,大幅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利于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方式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城建档案保管、分类、管理、查询、检索、存储、备份等问题,在发挥抢险救灾、恢复重建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具有以下优势:

(1)可大量节省存储空间,存储介质安全简便,利于灾后及时抢救和恢复。

对于占绝大多数的小规模基层城建档案馆(室),日前城建档案采用柜架保管的方式,资料存放占用较大的空间,如果全部转换成电子文档,仅数十张光盘即可进行同常的保管、查询与利用。存储介质对于储存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办公室环境即可。存放光盘的光盘柜一般都采用钢制结构,在强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其抵御压埋、浸泡的能力远远大于纸制档案,便于灾后及时的抢救和保护。

(2)读取便捷,设备通用,及时发挥城建档案在灾区人民生命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扫描生成的海量城建档案电子影像数据可直接存储在电脑或光盘、移动硬盘上,再由软件进行读取、查阅与检索。只要掌握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就可以应付自如,便于档案利用人员轻松掌握和使用。

(3)查询、利用、调阅快捷方便,大幅提高房屋建筑受损评估和灾后重建工作效率。

通过采用先进的城建档案影像管理软件,不但实现了自动建立索引,还可以按预先设计的方式建立建设工程相关索引条件。查询利用时,有需求的部门或人员只需键入需要查询的内容或相关属性即可在数秒内将原始的文档、图纸影像调阅出来,

(4)保持原始城建档案资料的原始风貌,城建档案便于安全备份,数字化载体便于异地保管。

第11篇

为确保财务部职工、文件材料、档案、资金的安全,提高财务人员应对突发事故、火灾等险情的应急处置能力,按照上级有关部署,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办公场所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1、迅速关闭、切断现场电源及中央空调系统,以防止火势蔓延,滋生其他灾害。

2、利用单位配置的消防器材以及消防水栓全力扑救,控制火势蔓延,同时上报武保科及消防火警中心“119”。

3、武保科消防人员未到达时,要及时疏散人员,人员疏散时要注意防止烟雾中毒,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身体半低,防止拥挤踩踏,尽快离开火灾现场,如有职工受困,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帮助受困人员逃离灾区。

4、现场医疗救护:将受伤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并根据伤情采取适当措施救护伤员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将伤员转移到医院。

5、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资料、重要物品的救护和保护,火灾发生后,临近的办公室要考虑及时疏散重要设备,资料,防止造成更大损失。

6、加强灾后办公室值班执勤、巡逻警卫,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二、财务档案室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1、财务档案室发生火灾后,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利用单位配备的消防器材及消防栓进行灭火,同时上报武保科及消防火警中心“119”。

2、灭火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应立即切断电源,中央空调系统,避免火势蔓延,滋生其他灾害。

3、在进行档案抢救时,遵循“先正本后副本”,“先永久后长期、然后短期”的原则,在灭火的过程中,要注意少用水多用配备的干粉灭火器,以减少资料受到水浸,造成资料损失。

4、火灾扑灭后,要派专人在火灾现场监护24小时,防止余火复燃。没有发现异常后,方可宣告灭火任务完成。

5、确认灭火任务完成后,由档案管理员负责清点受灾档案资料情况,并形成详细记录。

6、由部门负责人牵头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事件发生概况、档案资料损失情况、事件处置情况、引发事件的原因初步分析、善后处理情况及拟采取的防范措施等并形成书面报告向矿党委汇报。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安全;档案;因素;对策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运用

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打破了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由档案实体管理向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这一创新举措大大提高了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但数字化管理中的安全问题亦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强化数字化档案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档案安全工作保障体系,才能真正确保数字化档案的安全。

1问题及影响因素

首先,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缺少顶层设计。目前安徽省高校档案管理软件多种类型并存,彼此孤立,有网络版的也有单机版的,横向之间不联,上下之间不通,各自为政,追求小而全,未能形成网络大平台上的协调沟通运行机制,既影响了网络功能的发挥,又造成了重复建设,浪费了人力、物力。其根本原因在于顶层设计滞后,缺乏统一的功能和具体执行标准。其次,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按照国家保密局《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审批管理规定》,现在大部分高校信息利用安全无法保证。具体表现为:一是没有统一的利用平台,其利用环境的安全完全依赖于自身网络建设;二是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的内容界定不规范,在协调处理多方关系上存在着随意性;三是档案馆(室)在外包安全协议中没有明确注明保密的形式和内容,当事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缺少相应的监管标准和奖惩措施,这些毋庸置疑将对档案信息利用安全造成威胁。然而,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建立相配套的系统安全管理规章制度[1-2]。最后,对系统功能的安全监管不到位。据调查表明,目前我省高校大部分电子档案系统的权限设置,身份认证识别鉴定功能、CA认证以及数字签名等技术功能均达不到相关要求,随时可能发生文件丢失、泄密的危险。在信息采集、硬件防护等方面,相关技术部门之间未能及时有效地沟通与协调,管理措施的制定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如此等等[3-4],都是因缺乏严格的监存管机制,从而导致安全建设存在诸多隐患和漏洞。

2档案数字化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责任规范原则。安全责任规范是档案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实现、运行的必然要求,各档案馆(室)应根据安全标准化规定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安全政策,不能无依据、无标准、随意开发、盲目设计、违规操作、无人监管,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正确的安全功能和设备。预防原则。将预防为主的意识贯穿整个安全系统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规划、采购、安装、设计等各个环节。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人文环境,各馆(室)藏对安全设施的配备及安全功能的实现程度也迥异,应因地制宜,将安全防范意识摆在首位,加强薄弱环节的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和自然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实效原则。目标的制定和规划应与安全功能的实现程度相匹配,不应盲目追求高目标或投资过大的项目,要实事求是,使投入与需要的安全功能相适应,才能真正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分权制约原则。分散重要环节的管理权限,使其各部门之间的权利相互制约,避免全线崩溃,提高安全性。对数字化服务机构的相关资质、业绩、人员、设备和加工软件等进行考察,并了解是否存在违约行为、安全事故等不良记录。应急原则。安全防护要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遇到突发事件及时采用应急预案,多方联动,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灾难恢复原则。全盘优化灾难恢复策略,合理划分容灾等级,严格执行数据恢复流程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恢复手段,保持原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数据的一致性。

3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设备层的安全管理。设备层的安全管理包含软硬件系统的管理,是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硬件系统的安全又称为物理安全。由于应用软件自身存在弊端,使其很容易受到攻击,各种各样的防黑客技术、软件恢复技术以及安全操作系统的实现将是软件系统安全管理的重点。采用先进的病毒防范技术定期对服务器和客户端查毒、杀毒,对防毒软件适时升级,档案管理人员要依据病毒类型构建病毒防范机制,充分了解病毒知识,做好主动防范工作,增强杀毒的敏感性,以全面提高网络防范能力。网络层的安全管理。网络层的安全管理主要针对网络协议和结构及其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告警,内部流量和活动模型分析,网络入侵恢复,网络结构数据保护,内部加密与密钥管理等。各个子网的出入口设备的安全管理是其管理的关键点,由于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网络安全管理的核心技术比通用的操作系统更易实现,因而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应用层的安全管理。采取数据加密等技术确保安全,使用签名芯片及时实现加密技术的有效应用。严格控制访问权限,通过设置口令、密钥、指纹、声音等方式进行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并防止越权操作。对数字化设备、存储介质应进行安全保密技术处理,数字化加工设备不得外送维修,对系统中各种操作实现严格的监控并加以记录。做好日常的系统维护工作,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转移和备份恢复。

3.2创新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全面提高防范意识

制度层的安全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为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为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高校档案馆(室)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在面临突发灾害时,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形成联动机制,因地制宜,妥善处理影响档案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对档案要强化监督和管理,认真进行档案密级鉴定,做好档案数字化的各项安全保密工作,对密级档案严格审核,做出是否变更或解除的决定,对控制知悉、使用范围的档案进行划控,密级档案以及控制知悉、使用范围的档案,须在安全保密的场所由其单位工作人员负责人加工处理;对特殊载体档案采取特殊保护,对珍贵、频繁利用的纸质档案优先保护、定期消毒。其次要制定数字化档案安全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将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建设作为日常工作运行的重点,实行领导责任制,明确在信息安全建设中各个环节的责任程序和责任人,科学界定工作职责,完善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度,规范细化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强化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严格按照任务清单要求,全面落实好安全主体责任,不断加大问责力度,建立健全安全问题通报制度,确保安全权利清单制度落地见效。不仅如此,高校档案馆(室)也应加强数字化加工场所和设备实施的安全监管。加工场所应设置在符合保密要求且相对独立的区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施全程监控,严格核查出入人员身份,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场所。工作人员不得在场所内吸烟、饮水、进食,严禁携带照相机、摄像机、手机等信息设备及其他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入场,禁止以拍摄方式获取档案信息或携带实体档案及电子档案外出。用于档案数字化的设备系统必须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禁止安装使用无线网卡等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硬件和设备,对设备输入、输出接口进行封闭处理,并进行检查登记。此外,若采取数字化委托加工方式,应设有专人负责安全保密工作,无安全事故、泄密事件等违法记录。数字化加工单位应与受委托的专业公司签订保密协议,确保数字化加工场地的安全管理。以制度有效运行作保障,积极为档案信息安全铸造坚固的防护体系。组织层的安全管理。各高校要因地制宜,把数字化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制定适合本学校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将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纳入单位(部门)年度考核、目标管理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定期听取档案安全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年度工作计划,领导要亲自过问,在经费投入、技术保障、处室配合、人员使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高校档案(馆)室要加快建立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充分调动专职档案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根据学校机构设置和人员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充实领导组成员,明确各部门分管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逐步细化完善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岗位职责,做到档案信息安全工作人员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确保档案安全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3.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复合型数字化安全管理专业人才

高校档案馆(室)要加大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知识技能培训和数字化安全岗前教育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规划,数字化档案安全的核心在于人,人是保证数字化档案安全的关键,一切安全技术的实施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既通晓档案网络技术知识又能熟练掌握安全管理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不断探索培养优秀档案信息化人才的新途径。

3.4加快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进程,营造良好的依法治档环境和氛围

建立健全数字化档案安全法律法规,真正落实依法治档。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档案安全法规和保密规定,采取综合防范策略,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规范,积极防御,不断提升防护水平,净化网络安全环境。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严加惩处盗取、篡改信息的机构和个人,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重视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利用校园网,宣传安全知识以及学校关于档案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通过档案网站,及时国家颁布实施的档案安全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上级档案主管部门关于档案安全管理的文件精神,让广大师生不断强化安全和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学校档案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4结论

高校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涉及技术、法律、制度、意识、人员等方方面面,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影响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也日益繁多,高校档案安全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各高校档案馆(室)应高度重视,通力合作,使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逐步迈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为档案的永久安全保管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种金成,何祖华.高校馆藏档案数字化实施方案及安全策略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4(1):44-45.

[2]赵鹏.从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角度看档案保护[J].中国档案,2010(6):25-27.

[3]杨冬权.建立完善的档案安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J].兰台世界,20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