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3: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导师考核,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目前,研究生就业困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家和高校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作为研究生培养力量
>>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考核体系初探 将经济增加值(EVA)引入发电企业业绩考核体系的应用研究 导师促进研究生就业之我见 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问题研究 EVA引入国企薪酬考核体系的探讨 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初探 浅谈研究生就业中导师影响力的发挥 加强导师与辅导员的引导作用 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水平 教学医院研究生导师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EVA业绩考核体系研究 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研究 主体功能区将终结唯GDP考核体系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农商行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初探 药用植物学实验考核体系初探 工科力学课程群的考核体系改革初探 绩效考核体系优化问题初探 中高职衔接技能考核体系初探 建立汉语言专业考核体系的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 广东:研究生就业率93.72%不敌专科.
③ 研究生就业率连年输给本专科生读书无用?
④ 蒋乃永.当前研究生就业难原因探析[J].文教资料,2009.10:188.
⑤ 张燕平.关于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建议[J].文教资料,2008.6:177-178.
⑥ 任国荣.硕士研究生就业难原因与对策[J].人才开发,2007.11:17-19.
⑦ 王红英,王珍,李丹.研究生就业指导模式探析――以海南大学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3:14-15.
⑧ 张忠生.浅谈导师在研究生就业中的作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Vol.23 No.4:158-159.
⑨ 宗哓卫.导师与辅导员联合就业指导模式探析[J].科技视界,2014.36:195.
⑩ 清华部分学院研究生就业挂钩导师考核.北京晨报,2009.2.24..
【关键词】导师带徒;机制
“导师带徒”员工培训机制是一种新的培训机制,投入少、见效快,特别适用于新入职员工和转岗员工的培训。如何有效利用并发挥“导师带徒”培训机制的积极作用,是企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实中,“导师带徒”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普遍存在师傅传授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徒弟学习技能的紧迫性不强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导师带徒”活动的有效开展。
“导师带徒”活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一、认识不到位。基层区队的部分管理人员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导师带徒”活动的真正意义,缺少协调指导和统筹规划。导师对带徒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带徒弟是给自己找麻烦,会给自己作业效率拖后腿,造成了“导师带徒”活动徒有形式,效果不明显。
二、考核体系不完善。“导师带徒”考核中软性指标多,硬性指标偏少,考核内容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对师徒责任的约束力不够,极易出现“走程序”的现象,考核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三、激励机制不健全。师傅在带徒期间不仅负责徒弟的业务、技能培训,更要负责徒弟的安全,徒弟发生违章,师傅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增加了师傅的责任和工作中的风险,尤其是在严管的高压态势下,如果相应的激励措施不到位,便会严重影响师傅带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提高“导师带徒”活动的效果:
一、建立健全“导师带徒”管理机制
要不断推动“导师带徒”工作的深入开展,就必须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立“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两个结合,突出三个重点”的思想(即围绕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强化导师传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突出品德培养、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三个重点)加强领导,明确权责,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部门区队通力合作、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政策制度保障有力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并完善师傅选聘制度
师傅是新员工步入企业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对新员工的影响极大,做好师傅的选聘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不断打破师傅选聘的年龄界限、资历界限,树立“能者为师”的理念,将真正有能力、品德高尚的人聘为师傅,委以他们培养新员工的责任。选聘师傅一般应具备如下要求:
(一)品德高尚,作风正派,思想觉悟高。
(二)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水平。
(三)责任心强,善于言传身教,工作认真负责。
(四)对“带徒”比较热心,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有耐心。
对师傅的选聘应结合工作岗位实际,坚持自我推荐和领导指定相结合、思想道德评价和业务技能评价相结合,确保评选结果的公平、公正。
三、培养良好的师徒关系
(一)建立师徒“双向”选择机制
摒弃以往强制安排师徒配对的形式,让师徒自主配对。新员工进入企业后的岗前培训,会使新员工对在对周围环境、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开展师徒配对活动,师傅可以自主选择徒弟,徒弟也可以自主选择师傅,这样容易使师徒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便于导师带徒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更新帮带观念
导师带徒是双向流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进步,而师傅也在带徒的促动下再学习、再进步,这两者是同步的。因此,带教观念不能一方主动、一方被动,而应该充分调动师徒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充分重视师傅的经验,又要重视徒弟的自主学习;既要鼓励徒弟的大胆探索,又要鼓励师傅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从而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升华。
(三)扩大“导师带徒”的范畴
对于导师带徒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业务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养,而应该把“教”与“学”放在员工和企业发展的背景下讨论,把培养徒弟兴趣爱好、关心徒弟家庭生活、身心健康、个人情感等纳入导师带徒的范畴,使导师带徒真正成为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有效手段。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制定科学、公正的激励制度
激励制度首先要体现公平性。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报酬的影响,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付出回报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从而影响到个人的情绪和工作态度。因此激励制度要建立在员工认可的基础上,在保证制度的公正、公开与公平的同时,严格按制度执行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与更新。
(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要不断提高导师的津贴补助,对于考核合格的师傅每月按时发放带徒津贴,对于带徒期满后徒弟考核合格的,师傅和徒弟都应给予奖励,不合格的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同时要充分利用表彰、宣传的手段,导师带徒的绩效还可以作为他们参加先进评选、职称评定、职务聘任、进修学历、外出培训等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五、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实施有效的考核可以形成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工作氛围,创造特点鲜明、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推动导师带徒工作的持续有效推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规范、合理的考评标准
制定科学、规范、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是“导师带徒”活动的关键性环节。要根据相应工种的岗位标准要求,按照“帮思想、传技能、带作风、保安全”的要求,制定出体现岗位水平、可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标准,并写进导师带徒合同书中,并严格落实考核,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
(二)做好考核实施工作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tutor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based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demand of future employment, and is determined by the particular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t present, although the students are highly satisfied with professional tut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re are still shortages, such as tutor shortage, unreasonable assessment, unclear responsibility. Through strictly electing enterprenears, perfecting mechanism, improving assessment standard, and mentors combining with tutor system in enterprises etc., to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tutor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P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实践路径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professional tutor system;practice path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192-03
0 引言
随着高新社会的发展,现代化教育管理趋于管理人本化、专业化,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在各大院校逐步确立、探索、完善。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导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以体现专业化人本教育的价值,针对专业导师制仍存在的数量不足、考核不合理、职责不明确等不足,基于学生对专业导师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以严抓选聘、完善机制、健全考核标准等具体方法,弥补不足,使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积极作用。
1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必要性
①未来就业的社会发展需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社会对于职业岗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导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辅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平。
②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相比于理论知识,高职教育更加注重专业实践操作,这需要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导师进行辅导,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专业的精髓。
③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高职学生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理论素养较差、专业认知缺失、自律性较弱等不足,通过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2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内涵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新学院”(兴建于1379 年),创始人是曾任温切斯特主教和英格兰大法官的威廉威克姆。[1]其主要指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品德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管理制度。专业导师制弥补课堂教学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是公认的一种学生指导制度。[2]
2.1 专业导师的作用
①学习辅导。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大体可分为有目标有方法、有目标没方法、没目标没方法三类。针对第一类学生,专业导师只需帮助他们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针对第二类学生,专业导师需针对帮助学生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针对第三类学生,专业导师需先进行思想疏导,再对其学习进行辅导。
②就业辅导。专业导师要分析就业前景以及就业所需岗位技能,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实训、社会实践,帮助学生适应职场环境,了解企业文化,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③生活辅导。专业导师协助学生工作者和后勤人员,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
2.2 专业导师的工作方式
①面对面交谈。面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或个性化需求时,专业导师可利用课间或课后与学生近距离交流,进行答疑解惑。
②开展专业项目。专业导师可面向广大学生开展科技讲座,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兴趣小组、特长生工作室、专业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③借助网络平台。专业导师可通过借助QQ、微信等网络渠道进行答疑解惑,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一些对学生学习、就业、竞赛有帮助的电子材料。
④借助社会资源。专业导师可与社会企业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或进行课程开发、教学,也可邀请企业人士与学生交流或者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或社会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进一步锻炼职场素质,进一步融入社会。
3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现状与不足
3.1 学生对专业导师的满意度调查
专业导师在学生的学习、就业、生活、思想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专业专业导师制的作用,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对专业导师满意度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见表1。
针对学生对专业导师的工作满意度评价实行反评分制,即:非常满意为1分,满意为2分,一般为3分,不满意为4分,非常不满意为5分。同理,学生对专业导师开展的活动效果评价分为三档:效果明显为1分,效果一般为2分,没有效果为3分。
从表中数据可以简要地看出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专业导师的工作满意度为满意以上程度,接近非常满意。对专业导师开展的活动效果反映为中等以上,没有达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3.2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存在的不足
①导师数量的缺乏。由于种种原因,当下专业导师往往辅导的学生过多(有的专业导师辅导的学生高达40多人),专业导师的任务极为繁重,难免顾此失彼,影响了辅导学生的质量。
②导师考核标准模糊。高职院校的专业导师制工作大都处在起步阶段,加之专业导师的作用发挥难以进行量化考核,所以导师考核标准模糊。
③导师职责不明确。专业导师基本上由专业教师担任,往往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所以专业导师工作有时是忙于应付。此外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导师的工作职责部分重叠,有时沟通不畅,所以管理有些混乱。
4 对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实践路径探索
4.1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实施举措
①严抓专业导师的聘任。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导师的辅导和帮助,这就需要把好专业导师的入口关。无论是校内导师还是企业导师,都需要具备热爱教育事业、有极强的责任心、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②完善专业导师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专业导师的工作职责,区分工作侧重点,从大一开始对其专业知识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后的辅导,并且对其竞赛内容、创新创业策划、就业指导、论文指导、未来职业规划发展负责,一直从学生进入校园到学生毕业离开学校,3年时间内一条龙的学习、就业、论文答辩指导。
③建立健全考核标准和奖惩方法。对于专业导师的考核,可实行月考核、学期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分为日常考核(工作记录)、I导考核(工作态度)、工作绩效(获奖比例、不及格率等)和学生测评(学生满意度)四个部分,并赋予一定的权重。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并进行单项奖励,考核优秀进行表彰奖励,不合格的分析原因进行整改。
④加强专业导师制与企业导师制相结合。鉴于专业导师中的就业指导部分,大部分专业教师均没有在企业实践操作的经验,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更加顺利,可以在在校期间每个专业、每个班级设立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均来自企业中的高层领导,在受到专业邀请时或者其愿意进班指导时,就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企业的信息普及。在专业导师的辅导第二阶段,即大二之后的时间段内,凡是涉及到就业方面的问题,专业导师均可以协同企业导师一起拓宽学生的就业见识,针对社会职业情况进行辅导。
4.2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成效
①有利于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因材施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因为学生的目标和能力不同,导致了学习方法也不同,导师在平时教学中的发现对学生的发展指导很有价值和针对性。有了针对性的指导和目标的规划,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未来的规划方向。
②有利于端正学生的“三观”。班主任和辅导员虽然在学生生活和思想教育上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但是一个班主任至少要管理两个班级的学生,一个辅导员至少要管理200个学生,这就导致了遗漏。但是专业导师不一样,他们所要接触的人最多是一个班的人,并且平时上课时就能极为方便地在交流和观察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及时与相关导师沟通之后,加以辅导和思想的纠正,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接受思想方面的教育洗礼,建立正确的“三观”和道德素养。
③有利于督促学生的学习。在高职院校,一些大三快要毕业的学生为没有修满的学分而苦恼,造成的原因就是在平时学习中没有人时刻督促着他们的学习。专业导师制的实施,将会极大地改善这样状况。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导师可以通过不断强调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交流谈话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必修课、选修课、公选课等课程进行分析和督促,力求每个人都能在鞭策下修满学分。
5 总结语
高职院校的专业导师制作为一个新时代下应运而生的适应于高职发展的新模式,在极大的程度上为社会发展所需提供了更多符合时展的全能型人才。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导师制的作用,还需要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的共同协作,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三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9.
关键词: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发展
在教师培训中实施导师制,是青年教师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青年教师导师制单科培养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指在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目的地为青年教师配备课程指导教师,通过发挥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实现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养,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郑州科技学院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主动适应教师教学发展需要,通过实施导师制单科培养,促进了教师成长。
一、指导教师
为了保证指导质量和效果,每个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不超过两人。担任导师工作的既可以是资深教授,又可以是年轻教师。选配导师的条件是: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良,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指导能力。导师的职责主要有: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全面指导青年教师课程教学,使青年教师熟练掌握教学规范;讲授示范课,随堂听课,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对青年教师进行综合考核,提出考核评价意见。
二、指导对象
鉴于本科教学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按照本科课程主讲教师资格要求,接受导师制单科培养的青年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目的是通过接受导师具体指导,基本能够达到独立承担本科相关课程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但对于那些经过教学业绩考核,确需教学指导的其他青年教师也应选配指导教师进行专门培养,以扩大导师制单科培养的受益面。指导对象的职责是:尊重指导教师,主动接受指导教师在思想、业务方面的指导;全程旁听指导教师课堂教学,邀请指导教师随堂听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在导师指导下做好各教学环节的工作,达到担任本科主讲教师的基本要求;主动向导师请教问题,及时汇报教学工作情况,培训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提交指导教师审定。
三、指导过程
1.选定指导主体
在导师制单科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是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主体,青年教师是追求教学发展的主体。指导教师和指导对象的选定均由各教学单位负责,报经学校审核备案后颁发导师聘任证书,导师聘期一般为一个学期。
2.签订指导协议
青年教师与指导教师签订指导协议,协议书一式三份,指导教师、青年教师和教学单位各执一份。协议书详细规定指导教师与被指导青年教师各自的职责与任务。
3.制订指导计划
指导计划由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完成,具体制订时以导师为主导,结合青年教师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既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又要尽可能详细和可操作,既要考虑青年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又要立足青年教师近期培养方案的设计。
4.落实指导内容
指导教师悉心指导,青年教师虚心求教,指导计划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正是在这种导学互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导师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师德教育
言传身教,以自己良好的专业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青年教师,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关注和解决青年教师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确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教
学观。
(2)备课指导
与青年教师一起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考核大纲,使他们明确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青年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参考书(目)和最新教学学术信息,帮助青年教师丰富备课内容;指导青年教师研读教材,书写教案,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填写教学日志。
(3)教学指导
为青年教师讲授示范课,听青年教师讲授公开课,通过书面记录、现场点评、跟踪督促、回头检查、阶段总结等与青年教师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的途径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坚持既督又导、督导结合、重点在导的原则,做到督严格、导得法、帮诚恳、评中肯,积极营造和谐的培养氛围。
(4)双师指导
带领青年教师到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青年教师一道利用自身理论及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产品研发,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5)教科研指导
培养青年教师教科研兴趣,指导青年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组建教科研团队,主持教科研项目,吸引青年教师系统、科学、规范地参与到教科学研究活动中来,以教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推动教
科研。
(6)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指导
指导青年教师考试命题、试卷批阅、成绩分析等,使青年教师明确标准化考核的基本要求。
5.填写指导记录
为加强对导师工作的监督检查,导师在指导青年教师过程中要填写《青年教师导师制单科培养记录手册》,用于记录指导过程。手册填写的要求是:指导时间要及时,指导过程要完整,指导内容要详细,青年教师确认要签字。
6.考核青年教师
指导周期结束之后,要对青年教师接受指导情况进行考核,主要考查青年教师履行职责的情况、指导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培养成效等。考核主要由导师来完成,教学单位也要出具鉴定意见。考核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对考核结果合格的青年教师,列入本科主讲教师队伍;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延长指导期限,继续接受指导。
四、指导效果
实施导师制,搭建了指导教师与指导对象交流的平台,导师通过现身说法实施个性化教育,把教学过程中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虚心接受导师指导,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师德方面,在导师的教导下,青年教师树立起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强化了职业道德意识和教学质量意识,增强了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德育能力在认识和实践两方面跟上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步伐,表现优秀的青年教师纷纷加入党的组织,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业务方面,青年教师通过与导师互相探讨,倾听导师的指导和建议,明确了教师职责,规范了教学行为,在教案编写、教法运用、课件制作、教学组织、学法指导、实践创新等方面,提高了能力和水平。在教师学期业务考核评价中,参与导师制单科培养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都在良好以上,其中,90%以上为优秀等级。他们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大赛活动,屡获大奖。由他们指导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在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中也捷报频传。
作者简介: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4年1月—2014年7月的岗位培训生作为实施培训新模式即导师小组培训模式的研究对象;2009年7月—2013年12月的岗位培训生作为传统培训模式即跟班带教模式的研究对象。两组岗位培训生的年龄最大25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22.6岁,学历中专1人,大专23人,本科21人;带教导师护龄均≥10年,学历均为本科,职称均为主管护师。岗位培训生的年龄和学历与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等资料比较,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传统培训模式传统培训模式是实行跟班带教模式,科室指定了带教导师,但各自有不同的排班,有可能会一起上班,但大多数时间都不能对上。教学方法上的示范、讲解、操作练习等基本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完成。培训内容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即《岗位培训生轮转手册》,在操作、理论等大的方向上进行要求,具体培训内容、频次、效果由岗位培训生自行填写。具体到我科,岗位培训生在急诊科的培训时间为6个月,科室有阶段性计划,但计划执行的如何,缺乏反馈;培训结束后岗位培训生进行一次操作、理论考核及自我评价,最后由护士长及质控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1.2.2新培训模式新的培训模式是实行导师小组培训模式,由科室安排有资历护士(导师)与岗位培训生一对一带教,导师小组协同培训模式,导师对岗位培训生的培训全程负责。具体方法如下。
1.2.2.1加强岗位培训生专科培训
①制订岗位培训生培训手册:根据急诊护理专业特点,经过大量的比较论证,参考深圳市《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考核手册》、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内科等科室《护士培训手册》等,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急诊科岗位培训生培训手册》(试行)(以下简称《培训手册》),包括岗位培训生基本情况、岗位培训生入科首次评价、阶段培训菜单和培训评价。阶段培训菜单细化了每一项需掌握的知识、技能、综合能力,分别罗列出第1周、第2周~第4周、第5周~第8周、第9周~第12周、第13周~第24周需完成的培训内容、目标,要求记录培训时间、老师,考核评价结果、时间、老师。
②确定导师小组成员:一般由急诊科护士长、护理组长担任。
③制订培训计划:将培训菜单上的内容一分为二,第1部分为自学项目,第2部分为需讲解、强调部分。以第二部分内容为基础,圈定需集中培训内容,经导师小组多次商议后确定培训课程。采取自动报名方式,让各位导师从拟定培训课程中选定各自的讲课方向。结合临床实际,安排课程先后顺序,按照每2周集中培训1次的频次制定出培训课程表。
④实施:利用网络、集中授课等时间,对导师、岗位培训生进行《培训手册》填写培训;第一轮填写后,检查填写效果,将结果反馈给导师、岗位培训生;定期检查培训手册完成情况。将培训课程表提前发给导师、岗位培训生;开课前再次通知护士长、导师、岗位培训生,确认好教学场地、课件、多媒体、教具等;上课时做好培训登记、课程安排。岗位培训生上班时由随机当班的导师负责答疑解惑、进行临床实践指导。
⑤考核:由导师负责对岗位培训生进行培训期间的阶段评价,6个月培训结束后由导师小组负责进行统一的理论、操作考核。
1.2.2.2加强导师与岗位培训生交流
①岗位培训生到科室第1天,安排1名导师介绍科室环境、科室培训要求、各自的导师安排及培训手册填写说明,并要求在第1周主动找导师完成培训手册第1页(即岗位培训生基本情况)、第2页(即岗位培训生入科首次评价)的填写。急诊导师基本都在临床一线,上班都是三班倒制,很难组织统一见面会,我们将岗位培训生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告知各位导师,要求共同协调完成第1次师生见面。
②第2周会要求导师、岗位培训生共同完成《培训手册》(培训的第1周)的评价、记录,同样在每个阶段结束前的最后1周(培训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24周)要求完成《培训手册》的评价、记录。
③导师小组定期安排岗位培训生集中培训,不上班岗位培训生必须参加,授课老师要求是导师小组成员,护士长也参加授课。
④培训期间的阶段评价、岗位培训生护理个案(PPT)的指导,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联系。
1.2.3效果评价将岗位培训生对培训的满意度、出科考核成绩、相关不良事件及实施后医护人员满意度作为调查指标,进行评价。
1.2.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关键词:毕业生 培养 考核 成长通道
随着部分国有企业出现员工老龄化现象,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无疑成为企业重要的接替力量。如何留住这批青年人才,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成才,我认为应该采取“育、考、励、用”四轮齐驱,以“多岗轮训、复合培养”为思路,建立起“统一管理、严格考核、全面激励、量才使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毕业生培养模式。
一、打造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
1、创新培养制度
出台《大学毕业生见习培养实施办法》,对见习流程、时间安排、见习内容、方式方法、考核评价、选拔使用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制定《见习单位管理责任制》,明确毕业生见习单位的权利和职责;印制《见习培养手册》,督促毕业生按手册要求定期填写见习培养周志、见习培养单位(科室)鉴定表,对见习培养情况进行全程跟踪、记录和评价,为开展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翔实、客观的参考依据;实施《导师管理制度》,精心选拔业务骨干、技术能手作为毕业生的指导老师,同步建立“师带徒信息数据库”,颁发证书,发放津贴,充分调动导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积极性。
2、实施轮岗见习
针对毕业生以往在一个单位见习,可选择的岗位不多、锻炼价值不高等问题,该处采取轮岗见习的新途径。本着先基层后机关的原则,按照入厂教育、基层单位、机关部门等六个阶段进行为期18个月的轮岗见习,通过在不同的岗位见习增强综合能力。结合毕业生所学专业、性格特点和工作实际,为毕业生排定不同的轮岗见习计划运行表。毕业生也可以根据专业特长及个人意愿向组织申请相应岗位,由组织部门统筹协调,赋予毕业生更多的选择权,有效激发毕业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加强综合培养
按照“理论学习-技术钻研-技能比武-顶岗锻炼”的模式,加大培养的力度。要选派毕业生积极参加集团公司、石油院校和企业举办的培训,重点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组织毕业生参加技术攻关小组,围绕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举办青工技能比武和技能擂台赛,鼓励毕业生刻苦钻研技术,积极参与竞赛,到赛场上崭露头角。毕业生见习期满后,安排他们到管理、技术岗位上顶岗锻炼,提升工作实践能力,缩短成长成才周期。
二、建立合理规范的考核机制
1、强化阶段考核
按照《见习培养手册》要求,在毕业生每个岗位见习结束时组织阶段考试,从理论、操作两个知识层面进行检测,为毕业生见习的效果进行验收。为有效发挥考核的激励促进作用,在每个阶段选树先进典型,对考核优秀的毕业生进行奖励。为每位毕业生建立成长档案,将每阶段考试结果归档,采取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定期访谈等方法,全面记录毕业生成长轨迹,作为调整培养计划和后期定岗工作的有效依据。
2、突出导师考核
将导师带徒纳入考核体系,从选拔资格考试、教学结果测评、年度评优奖励三个方面着手,加大对导师的管理和考核力度。首先对各单位推荐的优秀业务骨干、技术能手进行考试选拔,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导师资格,颁发聘书,并将导师详细资料列入数据库,实时更新。其次在毕业生轮岗见习期满时,组织毕业生对各阶段导师进行不记名评价,组织部门综合考量毕业生的考核成绩,为导师教学效果打分。最后在年终对导师进行集中评审,评选优秀导师,给予荣誉和奖励。
3、注重定岗考核
见习期满,组织部门从定性、定量两个层面集中对毕业生进行定岗考核、定职评优。定性考核强调见习各阶段培养单位和指导老师对毕业生的鉴定评价,定量考核则是在阶段考核的基础上,采取综合考试、答辩的方式,将毕业生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格次。同时,通过走访调研、组织讨论等形式,综合多方意见,在充分保证毕业生未来可发展空间的基础上,为毕业生确定合适岗位。
三、拓展选人用人的管理机制
1、推行岗位竞聘
创新竞聘制度,实行毕业生岗位竞聘,打破了以往的身份限制和单位限制,畅通了毕业生成长通道,搭建了毕业生脱颖而出的竞争平台,激发了毕业生的活力。
2、分类选拔人才
初出茅庐的毕业生有着老员工难以比拟的创造能力和工作激情,及时给予有才干的毕业生合适的岗位和机会,才能及时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对工作决策能力突出,具有潜在领导才华的毕业生给予优先提拔的资格;对统筹协调能力强,善于钻研创新的大学生,优先安排经营管理岗位;对政治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大学生,优先安排到党务政工岗位确保“每个岗位有新人,每种人才都发展”。
[关键词]新毕业护士;手术室;带教;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2)10(c)-0150-02
医院每年都要招收从护理专业新毕业的护士(以下简称新护士),这是医院的未来,也是护士今后良好发展的开端。正如2010年Skees研究发现的那样,寻求继续教育也是护
理人员自身的愿望,是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作好准备意愿的反映。做好新护士的培训是医院和新护士共同的愿望。
以下谈谈带教手术室新护士中的几个问题。
1新毕业护士的特点
1.1环境陌生
新护士来到医院手术室,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产生好奇心的不少,什么都想知道,又怕脏怕累,特别是手术室带血的纱布、器械、布巾、手术垃圾等,多不敢用手去摸,见到手术中切除的组织器官害怕而不敢看。对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工作性质的认识还停留在护生阶段,了解很肤浅:有的因故未能到手术室实习,对手术室工作全然不知。
1.2文化水平、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在新护士中,有中专毕业生,也有大专毕业生,因文化水平、学历层次不同,在业务技能、思维方法与文化素质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美国也是这样,新护士进入护理岗位时的各自教育背景是不同的。这些差异表现在对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工作态度、接收能力都各不相同:有的满足于现状,不求上进,不主动学习:有的认为自己能胜任,甚至感觉有点大材小用:也有的认为自已不行,工作中缺乏信心,不安心工作。
1.3不能虚心听取带教老师的知道
新护士年龄大多数为18~21岁,而且多数为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宠儿。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考虑问题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形成唯我独尊性格,缺乏自律性,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说轻了不当回事,说重了就接受不了。
1.险意识差
目前新护士多为90后,从小生活在社会安定、经济逐渐好转的环境中长大,没有吃过苦,受过累,更没有受过委屈、遭受险境的经历,多为第一次走向社会。因此,表现在什么都不在乎,没有压力,缺乏责任心。很多事都只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经验,工作凭借在校学的知识想当然去做,护理安全意识较差。
2带教方法
带教方法采用一带一的导师制。就是新护士与其导师上同一个班,一直作为导师的副手参加工作。具体带教的方法是:(1)带教导师第一次与新护士见面,先简介自已的经历,也就是自已刚到医院上班的心态、表现、体会,这样与新护士的心就贴近了。用自身的例子去纠正新护士的错误想法,实践证明其做法收效很好,让新护士把埋在心底的错误想法都告诉导师。(2)带新护士到手术室各处,边看边解释各房间的用途,重点说明手术室是一个风险高、责任重、时间紧的场所,所以每做一件事都要按规章制度来办,这也可以说手术室的工作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只能照规章做,不能自行一套。告诉新护士从现在起就要尽快熟悉、掌握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3)对每项操作采取逐项做到:先看着导师做(多次)导师手把手教着做(多次)导师看着新护士做直到不需导师指导即可圆满完成任务。内容包括外科洗手、穿脱隔离衣、戴无菌手套、无菌台的铺置、器械台的摆放、手术刀片的装卸、缝针的夹持及传递器械等。(4)由导师带教,先使新护士了解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的职责,熟悉各种班次的工作职责,并要求新护士对所配合的每台手术进行记录,导师通过查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也可随时了解新护士对手术配合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导师及时指导纠正,这样就把“教”与“学”紧密结合起来了。(5)新护士参加每周由科室举办的理论讲座,内容包括:护士遇到危急患者的处置、特殊手术的摆置、特殊仪器的使用等。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模拟训练,增强、巩固理论知识。(6)导师要定时指导督促新护士写学习心得,导师通过批改新护士的“学习心得”,了解新护士遇到不懂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及时与新护士沟通,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
3业务水平考核
对新护士的业务水平考核,按时间分为:(1)第1个月,由手术室护士长主持,组织全科导师对新护士、新护士对导师相互评价,这样可达到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保持优点,改正缺点。(2)每个季度末,考核由导师安排,主要按教学内容考核新护士,考核范围:基础操作、专科手术实践技能操作等,如静脉穿刺、穿脱隔离衣、无菌技术操作、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配合工作等:不定时对新护士测评已教过的专科护理操作。(3)带教结业考核,由护理部、手术室护士长、带教导
组成。由被考核的新护士抽签,抽到哪一组项目就考核哪一组项目,要求新护士边讲解边操作,考核成员随时可以提问
达到操作熟练、讲解清楚,能回答为什么者为满分(100分)。及格(60分)的底线为操作项目能完成,但不熟练,讲解不全面,为什么能答出大致内容。将考核结果报组织人事科,作为转为正式护士的资料。考核不及格者需延长带教时间,然后再由带教导师提出申请,进行第二次考核。经三次考核均不及格者,报组织人事科降为助理护士(护理员)安排工作。
4体会
对新护士实行导师制的优越性有以下几个方面_31:(1)导师的责任明确。导师自接收新护士的那一天起,就明确自已的任务和目标,因为自已负责,积极性自然就高了。新护士也是这样,因为导师是固定的,只有依靠导师才能顺利转为正式护士,很自觉地就会尊重导师和听从导师的指教,两者易搞好关系。(2)有利于提高业务能力。在以往的新护士教学培训中,护士按工作排班,1名新护士先后要跟多名老师。因此带教导师责任性差,一般以自身岗位工作是第一位的,带教只是附带任务,一般都是完成自己岗位工作后,再去指导新护士,对培训计划也不过问,自然要影响培训效果:当新护士做洗手护士,配合手术医师做手术,由于心中无数,又缺乏导师在身旁指导,心中害怕,现得手忙脚乱,心里慌张,难免发生差错,影响手术的时间和质量。黄宝珍等报道实行导师制后,导师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并有考核标准,明确了导师的责任,并能按计划对新护士进行有计划督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导师本身来说,因为需要向新护士指导,和解答新护士提出的问题,就要去找资料阅读,写读书笔记,无形中提高了导师的业务水平。(3)有利于提高新护士手术配合技能。以洗手护士为例,第一步:开始导师洗手,新护士不洗手,专门看导师是怎么做的,看了几次以后:第二步:导师和新护士都洗手,新护士在手术台旁,导师在其身旁手把手的指导,到手术复杂处可以替代新护士上阵:第三步:新护士洗手,导师不洗手,这时导师只在身后做指导,随着需指导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新护士就独立做洗手护士的工作了。(4)加快了新护士角色的转变。手术室对新护士实行“导师制”后,保证了导师全程带教、督导,使新护士样样都跟导师学,使带教工作按序就班进行,显得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使导师能动态掌握新护士在考核期间的全过程,即使她们有一种依靠、归属感,使她们尽快掌握新知识、新业务,加快了步入合格护士的行列中去。还使她们感到身后有一只大手,随时都可以为她们解决不懂的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她们面对问题时不感到慌乱,因为有导师做后盾,遇到问题仍能往前冲,加快了新护士的成长速度。经过1年的培训新护士都完成由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成为能适应手术室护士角色,成为一名能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正式护士。
[参考文献]
[1]Skees J.Continuing education:A bridge t0 exceHence in critical carenursl’ng[J1.Critical Care Nursing,2010,33(2):104—116.
[7]Cindy J Rishel(著),刘宇(译).美国护士毕业后教育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1):5-7.
[3]吴敏,谢洁,马育璇,等.一对一“导师制”在手术室新毕业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2010,9(3):57-58.
[4]金淑君,王艳平.新时期护理带教工作的特点与对策叨.中国医药科学,2012,2(5):151.
[5]黄宝珍,吴小玲.新护士试行导师制管理效果与评价叨.中华护理杂志,1999,34(2):125.
一、招生计划及导师
2014年我校拟招收“优生优培”资助计划直博生50名,作为硕博连读培养的免试硕士生100人。参加本计划试点工作的招生导师和招生名额见附表。导师招收本计划的免试研究生每人不超过1名。
二、资助方式与额度
1、获本计划资助的研究生受资助总额度由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和本计划的资助金构成。本计划的资助金按10个月资助。
2、学校将确保获本计划资助的研究生,所获资助金额在其缴纳学费后,不低于以下标准:
(1)获本计划资助的直博生,第一学年可获得的资助总额不少于32000元,获资助月份的资助额度不少于3000元/月;年度考核通过者,第二学年可获得的资助总额不少于34400元,获资助月份的资助额度不少于3000元/月,博士论文开题后的第三、四、五学年,可获得的资助总额度不少于44400元/年,获资助月份的资助额度不少于4000元/月。
(2)获本计划资助的作为硕博连读生培养的免试硕士研究生,硕士阶段第一学年可获得的资助总额度不少于14800元,获资助月份的资助额度不少于1400元/月;年度考核通过者,硕士阶段第二学年可获得的资助总额度不少于22000元,获资助月份的资助额度不少于1800元/月,进入博士阶段且通过博士论文开题后,第一学年可获得的资助总额度不少于42000元,第二、三学年可获得的资助总额度不少于44400元/年,每学年获资助月份的资助额度不少于4000元/月。
三、选拔对象及条件
1、符合我校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基本条件;
2、获得“985工程”高校2014年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本科成绩综合排名在全年级同专业前10%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3、就读本科期间各方面表现良好,身心健康,学习成绩优秀,具备突出的作为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综合素质和培养潜能;
4、通过全面考核后,参与试点导师同意招收并亲自培养。
四、申请及考核
1、达到条件申请报读该计划的学生请登录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或招生单位的网站,下载并填写《中山大学“优生优培”资助计划免试研究生申请表》(简称“申请表”),并将申请表、加盖有推荐学校教务处公章的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证明复印件、学术成果证明及相关证件复印件等材料,按要求送交到所报读的单位。
2、招生单位及导师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确定考核人选并通知来校进行考核。研究生院及招生单位将在网上公布具体考核办法,请申请者密切关注网上信息。
3、招生单位和导师按规定的考核程序(招生单位将在网上公布)对考核人选进行考核,择优确定拟接收的“优生优培”资助计划免试研究生名单。对虽未进入“优生优培”资助计划免试研究生拟接收名单,但达到我校接收免试研究生要求的,可接收为本计划之外的直博生或免试硕士研究生。
4、其他相关工作请参照《中山大学2014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执行。
五、相关说明
1、本计划资助的研究生一般不得作为硕士研究生毕业。因考核不合格或其他特殊原因,直博生需转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硕博连读生需在硕士阶段毕业的,自确定退出本计划之日起,终止其享受本计划资助的资格。
[关键词]大学新生;教育管理;同伴导师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70-02
一、“同伴导师团”学生组织的势在必行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招生就业市场化、办学主体多元化、后勤管理社会化等各种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目前,国内高校为大一新生安排的多为入学适应性教育,以短期教育为主,多集中在新生入学之初。由于缺乏对新生进行具体化、详细化的指导,而且不能沟通互动,使得入学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如何适应新生教育管理的新形势,给予新生及时有效的学习和生活指导,变单一教育为多元教育,变短期教育为持续教育,是摆在所有高校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南京某高校受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敦分校“大学100项目”的启发,于2009年9月成立了“同伴导师团”。“同伴导师团”以“同伴教育”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所谓“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同伴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其成为掌握一定知识和技巧的“同伴导师”,之后再向周围的同伴传播知识和技能,以期达到引导和教育的目的。
二、“同伴导师团”学生组织的框架结构
(一)严格选拔。“同伴导师”采用学院、学校双重审核制度,对自愿报名或经实名推荐的高年级学生,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初审后上报学校学生工作处,由学生工作处统一组织复审,复审通过后正式录用。“同伴导师”必须有1年以上学生干部经历,学习成绩在班级综合排名前20%,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乐于奉献的助人精神,且保证录用后每天工作时间不低于2小时。
(二)组建团队。“同伴导师团”设立团支部,下设学风建设小组、学生活动小组、晨读晨练小组、寝室文化建设小组和团队建设小组,发挥团队的应变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相互间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合作共进的关系,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同伴导师团”还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如例会制度、政治学习制度、监督考核制度等,激发了团队成员间相互学习和监督,提高了团队整体工作效果。
(三)系统培训。“同伴导师”在上岗前必须进行专项培训。培训采取专题讲座、研讨和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对“同伴导师”的职能定位、工作方法及素质要求、新生心理特点及常见心理问题、班级日常管理和宿舍日常管理等内容进行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利用“精英人才”学校的广阔平台,强化对“同伴导师”的培养和引导,使同伴导师真正成为“新生的引路员”、“新生心理的疏通员”、“学生和校方联络的信息员”和“优良学风班级的组织员”。
(四)规范考核。坚持考核内容的全面性、考核方法的多样性和考核结果的导向性是学校对“同伴导师团”工作进行考核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同伴导师团”考核制度》,对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从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工作绩效、工作责任心等4个一级指标和品德素质、协助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任务完成情况、活动参与情况等11个二级指标进行考察。考核分综合考评(每月一次考评)、辅导员班主任评价(每学期一次考评)、学生评价(每学期一次考评),根据每月考核结果,评选出一名“每月之星”,根据学期考核总评成绩,推选出若干“优秀同伴导师”。
三、“同伴导师团”学生组织的工作内容
(一)抓思想引导。围绕“认识大学”和“领航人生”主题开展思想教育活动。通过“一周深入学生宿舍一次,两周召开主题班会一次,一月和每个新生交流一次”等活动,使新生了解、融人大学学习生活的同时,指导新生尽快确立大学目标。通过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形式,鼓励新生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树立新目标、新方向。
(二)抓生活服务。紧抓“迎新”和“军训”两个环节积极为新生提供生活帮助。迎新期间,“同伴导师团”发放“生活小贴士”介绍学校的基本环境和资源情况,使新生尽快了解校园环境和可利用资源。“同伴导师”要“与每位新生见一面,一见面就能喊出新生的名字”。军训期间,“同伴导师”每天深入训练场和宿舍,在给新生鼓劲的同时培养新生自理生活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三)抓学习指导。“同伴导师团”统筹安排新生各专业、各班级相互交流会、新老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为新生与新生、新生与老生之间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帮助新生学会沟通与交流,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此外,“同伴导师团”还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团内的相互学习,切实增强工作的实效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四)抓班级建设。“同伴导师团”帮助新生班级构建“123”的班级工作模式:帮助建立1支精干的班干部队伍。对班干部工作进行过程指导,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积极作用,打造和谐共进的班集体;树立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2个目标。在建设优秀班集体的大目标下,和新生一起围绕班级工作内容量化建设指标;个人目标主要是指结合班级建设目标,科学的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建设好班级QQ群、微信群和微博3种形式的宣传载体。利用网络班级信息,加强新生班级成员之间的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
四、“同伴导师团”学生组织的工作成效
(一)新生融入大学生活更加迅速。“同伴导师”与新生相似的成长经历,使他们了解新生在大学生活的初级阶段需要什么样的指导,而他们与新生在生活上的密切交往,倾听新生意见,了解新生愿望,关心新生需求,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新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据统计,自2009年“同伴导师团”开展工作以来,新生大学适应性数据由2010年的87%上升的2011年的90.7%和2012年的92.2%。
(二)新生班级管理机制更加规范。“同伴导师团”协助新生班级构建的“123”工作模式,制定班级公约、宿舍公约、“三优一好”评选标准,并设立新生班级信息反馈员,定期向辅导员汇报班级动态,切实做到了有制度可依、有规范可循,在提高班级组织建设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班级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据统计,自引入“同伴导师团”以来,新生班级无一起重大违纪案例出现。
(三)新生班级文化建设更加和谐。在“同伴导师团”的积极引导下,各新生班级都建立起了班级日志、班级微博、微信群及QQ群等纸质媒介和网络平台,成为了同学们之间相互交流感情和与辅导员老师传达心语的沟通渠道;与此同时,“同伴导师团”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体育文化活动,丰富新生的业余生活,为同学们提供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加强了新生班级凝聚力。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同伴导师团”组织新生班级相继开展了190余次。
五、“同伴导师团”学生组织的推广价值
(一)“同伴导师团”学生组织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和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建议和指导,对于大学新生而言尤其如此。“同伴导师团”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相互融洽、有信任感的同龄伙伴关系,而非师生关系,比同伴更权威,比导师更亲切,因而便于通过人际交流与反馈,相互分享学习、生活中有用的经验和信息。
(二)“同伴导师团”学生组织是培养学生践行良好日常行为规范的有效载体。对于初人大学的新生群体,任何教育强迫都不可能真正受到教育的效果。“同伴导师团”依靠高年级的优秀“同伴导师”身体力行、垂范引导,能帮助新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目标、规划学业生涯,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经过“同伴导师”较长一段时间的引导和帮助,可以提高新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为新生的大学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三)“同伴导师团”学生组织是凸显教育客体主体地位的有效形式。“同伴导师团”顺应高等教育由传统教育理念向现代教育理念转变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通过平等交往和指导,唤醒新生的主体意识,使新生主动地认同和理解“同伴导师团”所传达的思想道德知识和准则,从而形成自己的道德认知。
(四)“同伴导师团”学生组织是协助和推动辅导员工作深入开展的有效补充。“同伴导师团”延伸了辅导员工作的时间和空间,成为新生和辅导员老师间沟通的桥梁,使新生接受到更加细致、全面的帮助和指导。同时,也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专家化、专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职业能力 校企合作 考核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14-02
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和考核评价是保证实训质量的三个重要方面。X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是按照“2+1”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从第四学期开始进行校企合作的综合实训。在实训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创建了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多元考核”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一、“多元考核”模式的理念
在实训中,不仅要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也要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培养学生以职业人的心态积极工作,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进入顶岗实习打好基础。
多元评价是指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分标准多元化等。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学生是考核评价的参与者,形成多元化的评价网络。[2]
二、“多元考核”模式的构建
基于上述理念,构建了“多元考核”模式。以X校高二年级电子商务专业的校内实训为例。学校把校企合作作为一次单独的课程,邀请多家企业进校园,学生3人或4人为一个小组对接1家企业,结合企业项目,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综合实训。
1.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是由校企共同制定,主要包括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实训成果和其他表现,再根据内容制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并赋予一定的分值。
(1)职业素质考核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制定了五个二级内容:敬业精神、沟通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合作和实训态度,基本可以对学生的责任心、沟通合作能力和道德品质等,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职业素养的考核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2)职业技能考核
该考核分为实训任务和工作业绩两部分。前者根据学生每天完成任务情况评分,后者根据学生的业绩情况,每月进行一次评分,主要包括网络推广的素材、、存货、收录数量,图片制作、视频制作的数量,关键词排名数量等。该考核基本能对学生的网络推广、软文写作、美工、SEO关键词优化等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技能考核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实训成果考核
该专业设定三个实训成果:实训日志、实训心得和实训报告。实训日志是对每天实训情况的总结;实训心得是对一周实训情况和收获的总结;实训报告是对整个实训作全面的总结。该考核是对学生的刚性要求,有助于学生总结经验,提升工作效率。
(4)其他表现考核
从实践经验来看,制定了奖励处罚作为辅助考核内容,考核主要围绕学生出勤和纪律进行加减分。该考核内容不但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实训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考核主体及考核方式
(1)教师考核
在实训中,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能够全面关注学生的工作状态,同时教师能够把握专业知识的难易程度。教师主要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训态度、实训成果和实训表现等内容。教师评价方式是多元化的,包括观察、调查、现场演练,小组讨论,实训日志、实训心得等,力求对学生的考核做到客观全面。
(2)企业导师考核
企业导师由企业选派实干型员工来担任,企业导师需要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其中工作业绩是主要考核内容。
企业导师每周来学校一次指导学生工作,其余时间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训中X校采用了傲马网络运营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为“系统”)实时管理学生的工作进度。学生每天通过系统查看企业导师的工作任务,完成后在系统中记录工作内容。企业导师利用该系统实时查看学生工作情况,并且根据工作项目每月对学生进行考评。
(3)学生组长考核
学生组长是由教师精心挑选出来,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领导能力。学生组长主要考核组员的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在实训中,学生组长对组员的工作态度、任务完成质量都比较了解,因而学生组长在考核中起到督促的作用。
(4)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之一,参与评价是很有意义的。学生自评能够透析自身存在的不足,促进自我改进和增强自学能力;学生互评是指同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能够以别人作为借鉴,深入了解自己,寻找差距,促进自身的进步。
3.评分标准及分值
(1)评分标准的制定
校企合作背景下,实训评分标准应由教师和企业代表共同商讨,根据科学合理、具体明确、易于操作的原则进行制定,力求能对学生实训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3]
(2)分值比重
对学生实训过程的评价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方式,每一项指标都有指定的考核人,每一项评价的分值大小依据考核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确定。
由于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因此职业技能占据45%的比重;用人单位把应聘者职业能力等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因此职业素养占据35%的比重;实训成果和其他表现分别占据15%和5%的比重,虽然比重较少,但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三、“多元考核”模式的实施
“多元考核”模式的实施流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校企共同制定统一的考核制度、考核标准、考核项目等事宜。
第二阶段,培训和对接阶段。首先由企业导师培训学生专业知识;紧接着企业进行路演,让学生了解各个企业的情况;最后企业与学生团队双向对接。
第三阶段,实训阶段。前期学生到对接的企业参观学习;后期学生在学校进行实训,企业导师负责进行技术性指导,并傲马系统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和考核,学校教师负责过程性考核、反馈和指导工作。
第四阶段,考评阶段。分为期中考评和期末考评。考评内容包括优秀团队评选、实训成果考评、学生工作考评、学生实训奖惩考评和总评成绩评定,实训优秀的学生可在第五学期直接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四、结语
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训考核模式,对提高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该“多元考核”模式成功的运用到我校与某电商产业园多家企业的校企合作中,得到了企业和学生的高度认可,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促进校企合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 李传鸿.校企订单教育中“x+y”教学模式的“y”环节学生就业实训成绩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5):62-63.
[2] 陈红秋.“多元考核、企业评价”模式的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5):57-58.
优化生源结构是保证高质量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前提。湖南省儿童医院研究生主要来自临床医疗、临床医疗(儿科方向)应届本科毕业生。由于研究生的个人经历与阅历不同,基础知识结构和水平各异,往往造成其临床技能水平的参差不齐。在研究生录取上,湖南省儿童医院严格掌握复试标准,注重综合实力的考核(包括理论、技能和英语水平),对于那些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不错,但在临床知识和技能方面欠缺的考生,不宜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另外,为了保证研究生招生质量,严格把关报考资格,对跨专业报考采取了相应限定条件:一是非医学门类不允许填报;二是护理、检验专业2门学科之间允许跨专业报考,但均不允许跨至其他临床医学专业(包括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三是医学影像学专业(影像诊断)允许跨至临床专业,影像技术专业不允许跨至临床专业。同时,在导师选择方面,湖南省儿童医院采取了“研究生-导师双向选择制”,既提高了优秀研究生录取率又保证了其个人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措施充分吸纳优秀生源和提高教学质量。
2强化培养过程提升培养质量
2.1提前进入研究生角色
为学生提供提前入科实施方案。一般而言,从本科毕业至研究生入学近2个月时间,准研究生基本上处于学习、管理的真空状态。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湖南省儿童医院遵循自愿原则,提前为准研究生提供入科实习机会。一方面可以帮助其熟悉科室环境、常见病以及相关诊疗程序;另一方面加强与导师的沟通,以便导师根据学生特点和要求提早拟定临床培训的方案及研究方向,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提前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及课题设计等。当正式开始科室临床轮转时,导师对其研究进展宏观把控,这对研究生培养十分有益。
2.2强化临床能力培养
没有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没有真正的培养质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湖南省儿童医院强调“临床能力培养为主线,科研能力培养为基础,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的原则。在临床方面,从轮科安排、临床能力培养、临床考核要求等方面完善每个细节,医院根据每位研究生专业要求、导师意见,在科教部和医务部参与下制订最佳轮科标准。并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培养研究生临床能力,例如急救专业研究生除在急救系统轮科1年左右外,仍需半年内科轮转培训,轮科过程中在高年资带教老师指导下掌握腰穿、骨穿、高级生命支持等基本技能,并熟悉气管插管、血液净化、呼吸机参数设置等急救技能,同时还运用Semi-nar教学法进行循证医学思维培养。目前湖南省儿童医院有急救、儿童保健、外科等6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根据各自特色制订出严格的考核指标,对基本临床知识、前沿知识、临床诊疗思路、临床技能等做出量化考核。出科考核则由包括该学科教研室主任、科室主任、副教授以上资历在内至少3位老师组成考核小组评审,试题由考核小组随机抽选、选用最新模拟人设备,以保证考核真实有效。
2.3提升科研意识
每位研究生开题均邀请所在专业的专家、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面的专家、所涉及实验领域的技术指导员参与并严格把关。不定期要求院内外专家进行科研学术讲座,对研究生综述、论文及标书写作、科研思维与方法学培养进行指导。医院还要求在指定范围内学术期刊,鼓励参加省部级学术会议,对获得学术及科研成绩的学生予以一定奖励。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筑牢教育发展基石
导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关键,研究生导师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湖南省儿童医院十分重视导师遴选、考评及培养,以“理想的导师=高尚的政治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出色的临床能力+丰厚的科研成果”为准则,在研究生导师遴选时严格按照思想品德、临床能力、学历、经费、论文等综合条件进行,克服重业务、轻品德,重经费、轻能力的做法。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条件,安排选拔的导师参加学校及国内外举办的师资培训。鼓励导师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及省部级学术活动,吸取各种学术营养,博采众长,使导师不断更新知识,拓宽专业面,了解科学发展趋势。定期由科教部、教研室、研究生对研究生导师综合考核,对优秀导师实行奖励,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停招直至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医院还从导师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学术水平;研究生的临床、科研、教学实践等培养情况;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论文交流、专业技能及学位论文答辩等研究成果三大方面建立了有效的导师复审考核制度,不断调整学术梯队,提高导师质量,真正实现研究生培养过程量和质的双重飞跃。
4创造英语交流环境强化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我们69.2%的研究生通过定期翻译专业外文文字的方法提高外语水平。英语能力的培养也是湖南省儿童医院研究生培养的关注点,湖南省儿童医院不仅对研究生译文翻译有量化指标,还通过以下4个途径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平台:一是每周二举行全院英语角活动,每周由不同的研究生主持英语角,在英语角上可与本院职工及国际班学员进行口语交流;二是英语查房:每月开展英语查房,部分科室每天英语查房及交接班,要求研究生参与英语学习,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系统研究生还参与系统内读书报告,定期翻译专业最前沿的英语文章;三是在国际班担任辅导员:湖南省儿童医院每年承办4~5期由商务部组织的国际班,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友人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学习,通过自主选拔由研究生担任辅导员,部分研究生在科室中担任带教老师或者翻译,极大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四是拥有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湖南省儿童医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基础研究院合作的儿童孤独症研究中心,及与洛杉矶儿童医院合作的儿童肿瘤合作中心均为研究生提供出国学习机会,不仅极大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也提供英语学习的机会,促进研究生全方位素质的发展。
5规范日常管理凸显研究生培养特色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专业学位;临床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内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自29年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调整和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使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统称"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招生规模和生源结构上发生了显著改变。临床技能培训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核心问题[汀,如何在新形势下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质量,己成为当前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天津市15所承担着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三级医院进行调查,了解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现状和需求,探讨现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过程提供依据。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天津市15所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三级医院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为调查对象。被调查医院中,高校附属医院7家,非高校附属医院8家。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
向当前承担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任务的176名导师发放调查问卷,对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质量的各环节,如导师指导方式、临床实践安排、考核方式及科室管理措施(培养机制)等内容进行调查。
1.2.2数据分析与处理
采用Epidata3.02完成数据录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x:t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
2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76份,收回问卷162份,其中有效问卷15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9.20%,各单位有效问卷回收率均在80.80%以上。
2.1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情况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年龄分布于35至60岁,以36-55岁年龄段的导师为主;职称结构上,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导师占87.26%,是导师队伍的主体;学历结构上,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占64.97%,硕士以上学位的导师超过98.73%。目前,每位导师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tl)名,67.52%的导师指导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有应届本科毕业生源的学生,87.90%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同时还承担着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导师指导研究生年限以4-6年为多,超过10年的占17.84%0157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同时具有博士研究生指导资格的导师有23名,占导师总数的14.65%。
2.2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现状
2.2.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由前述可知,87.90%的研究生导师同时承担着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在临床实践培养工作中,12.10%的导师对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研究生采用了显著不同的培养模式,77.07%的导师对两种不同学位类别的研究生采用的培养模式区别不大,10.83%的导师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培养模式。
2.2.2导师指导方式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采用的指导方式情况见表1068.15"岛的导师采用了单一导师制,30.57%的导师在培养中分别采用了双导师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的方式进行指导,而更多的导师认为指导小组的方式更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表明导师认同的指导方式与目前实际采用的指导方式并不完全一致。
临床培养过程的调查结果显示,73.88%的导师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既往是否有临床工作经历对培养质量有较大影响,21.02%的导师认为影响一般,仅5.10%的导师认为研究生既往是否有过工作经历对培养质量影响不大。导师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天从事临床工作超过4小时的占89.17%,表明绝大多数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给予了足够重视。临床实践中,16.56%的导师允许研究生在本科室独立管理床位;79.62%的导师允许研究生在导师或其他老师的指导下管理床位;3.82"岛的导师则认为不适宜让研究生直接管理床位。在导师指导方面,69.43%的导师表示每周用于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时间在一次以上,29.30%的导师表示可以保证两周一次的指导,1.27"岛的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不足每月一次。I临床病例讨论作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医院科室统一组织每周一次或多次病例分析讨论会的占67.51%,而10.20%的导师表示能提供给研究生的集中病例讨论机会不足每月一次。临床科室轮科作为全国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有效途径,73.25%的导师根据本学科专业的需要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安排了1-3个本专业外的相关临床科室的轮转,轮转时间在6个月到12个月不等,其中37.39%的轮转科室采用了指定专门教师对其进行培养的方式,25.22"毛采用了所在科室医师轮流指导的方式,37.39%的科室对指导教师没有明确规定。
2.2.4临床技能考核在l临床技能考核方面,70.06%的导师表示医院及科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组织了全面的阶段性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了有力的监管,29.94%的导师表示医院及科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质量的考核尚有待进一步提升。开放性问题调查结果,导师普遍认为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的问题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匹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不能考取执业医师资格,受医院管理制度和当前医患环境制约,研究生不能以医师的身份从事临床工作,缺乏系统而规范的临床技能训练成为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质量的主要原因;三级学科轮转中,存在轮转科室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监督和培训工作重视不足的问题,实践机会有限、没有专门教师指导和部分科室管理不严成为影响三级学科轮转培养效果的主要因素。
2.3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导师普遍认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1临床训练和科研工作的时间分配以2:1最为合理。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上,1.28%的导师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基础研究类课题, 47.13"岛的导师倾向于让专业学位研究生从事结合临床的基础研究,40.76%的导师要求从事临床应用研究,10.83%的导师要求从事临床病例分析研究。其中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和临床病例分析研究的研究生通常可在4-8个月内完成课题研究,结合临床的基础研究通常需要6-18个月,而进行基础研究类课题的研究生则要在课题科研上花费1-2年的时间。
2.4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仅52.879岛的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持肯定态度。在各分项培养质量的评价中,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职业素质、外语水平方面的培养质量给予了较高评价,而普遍认为在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3讨论
3.1增设临床技能相关课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帮助研究生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临床技能的提升具有辅作用,对提高培养质量至关重要。高校和医院应增强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根据学科专长和师资情况增设临床技能相关课程,进一步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所开设的临床课程应围绕职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与临床能力培养直接相关、工作领域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组成教学内容,强化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职业态度的培训,增设职业道德、法律、医患关系等课程内容。推行更灵活的授课方式,采用案例教学、调查报告等形式,与各科室定期组织的教学 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等临床学术活动相结合,以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处理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的能力,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提供保障。
3.2建立团队指导的导师模式,健全导师管理体制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增长,导师数量的增幅远不能满足培养需要,研究生"个性化培养"与"规模化招生"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带教水平及效果呈下降趋势[2]。特别是部分导师承担着繁重的医疗、科研任务,或兼任医院重要的领导职务,没有时间对研究生进行临床指导。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和医院应通过选聘兼具科研或临床实践经验的合作导师,建立团队指导的导师模式[3]。研究生导师从宏观角度对整个培养过程给予把握,制定落实研究生总体培养计划,掌控培养工作中的主要环节。合作导师则主要配合完成对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科研方法以及临床实践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强化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弥补导师在培养指导工作中的不足,缓解研究生规模扩大和导师数量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团队形式的培养模式可发挥团队指导成员的各自所长,使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在临床实践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方面得到更全面的指导,也可大大增强其临床实践和科研实践的机会和能力[4]。此外,当前国内高校的导师考核机制普遍缺乏有效性和全面性,片面侧重科研能力的考核,导致部分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重视不足。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导师培训,建立更为系统的导师培训和考核体系,使专业学位导师的指导能力不断提升。
3.3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定位,制定合理的科研计划在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中,部分高校和医院在管理制度上存在培养目标的混淆问题[呈]。部分医院和研究生导师为提升本单位科研水平和高质量的论文数量,在科研能力的培养上,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了与科学学位相同的要求,研究生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实验室研究,使临床技能训练受到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毕业时除了具备科研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临床知识和技能应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因此培养单位必须明确培养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让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研工作的流程,包括如何选题、如何规划合理的技术路线、如何有效地利用研究数据和结果等。其研究课题以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研究为宜,研究结果应当能够应用于临床[刑。坚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临床训练为主,科研不脱离临床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3.4加强医院科室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非本学科轮转培养质量为使研究生具有全面系统的临床诊疗能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了9-12个月临床相关科室轮转要求,但由于部分轮转科室疏于管理,没有安排专门医师指导,缺乏实践机会严重影响着专业学位研究生三级学科轮转的培养质量。为保证轮.528.转培养的质量,应充分发挥相关专业导师和导师组的群体指导作用,要求临床科室选派临床业务熟练、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高年资医师担当研究生的带教指导工作,并成立导师指导小组,对研究生轮转情况进行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并安排研究生教学秘书,负责各学科研究生的具体管理,落实人员考勤制度,对研究生的整个临床训练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3.5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机会,完善临床技能考核体系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地市级医院医务人员,入学时临床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尚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受相关法规政策和医院管理制度制约,临床技能培养中无法以医师身份独立开展临床工作,如何让专业学位研究生尽多的通过接触患者,提高临床技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先天不足的现状,采用实施岗前培训的方式使其对临床工作中各方面要求有初步而全面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培训内容涉及临床实践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个重要环节,包括临床管理流程、岗位职责、医疗规范、护理常规、科研方法、沟通技能、纠纷防范等[1]。其次,在医疗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通过对手术分级管理的方式,让不同级别的医生诊治不同难度的疾病,节约人力资源,为研究生及年轻医师创造锻炼机会。各临床教学医院需做好宣传工作,建立教学示教知情同意书制度,既尊重患者的权利,又主动获取患者的理解[8]。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有更多机会进行临床实践,提高诊疗水平。
此外,针对国内尚未建立具有示范作用的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的现状,各培养医院应建立起符合本单位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能够对临床培养和考核起指导作用的评估体系。具体考核手段可借助研究生平时的手术记录、典型病例手术或疑难病例讨论录像,全面了解掌握研究生参与手术的难度、质量及程度,对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J周健,田宝鹏,叶五梅.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与管理[J].中国医院.2∞812,(8):32-33.
[2J刁承湘.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1].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6(4):68-71.
[3J当时、莉,王耀刚.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研究生培养分析与实证[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1):69-71.
[4J羌建峰,王晓冬,戴正庆.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导师制[J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9):74-75.
[5J赵嘉芸.影响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与对策建议[1].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141-142.
[6J李杰,郝宗山,葛数建培养高质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J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的:3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