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课堂安全

小学课堂安全

时间:2023-06-02 09:23: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课堂安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课堂安全

第1篇

论文摘要: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通过角色转变、合作学习、生活体验、多元参与等方式渗透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趣味化、生活化展现给学生,以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少年儿童正值生机勃勃的花期,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承载着几代人的希望以及家庭对他美好未来的憧憬。可是,生命是如此美好,却又如此脆弱。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意外伤害事故,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夺走了孩子快乐的童年,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甚至有可能是致命的摧毁。据《中国儿童意外伤害现状分析报告》统计,在中国每年有超过20万0~14岁的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死亡率为67.13/10万),即每三位死亡的儿童中就有一位是意外伤害所导致。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

1 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基本保证,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和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谐。对学校来说,抓好安全工作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对教师来说,安全教育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不忍心幼小的生命因安全意外而离去,很想为儿童安全教育贡献一份力量。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很有必要。我充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在课堂上我不仅对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还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是,教师目前的安全教育手段往往以说教为主,缺乏新意和趣味性,学生会逐渐有些厌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如果我们能想办法将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趣味化、生活化,那么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教育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2 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尝试

2.1 角色转变,激发兴趣

如果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带着强迫性,“你们一定要怎样”、“千万不要怎样”,学生会产生逆反情绪,形式缺乏趣味性,学生也不会用心投入。我们可以调整心态,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在教授“sharp”这个单词时,我让学生扮演“小纠察”,找找教室里尖的东西,充分调动学生的新奇感,当学生找到“Sharp pencil、Sharp knife”等东西后,可适时告诉他们,这些物品都很尖,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教授“firefighter”时,当学生听到要来扮演一下消防员时,都非常兴奋,认为是一项神圣而高难度的任务,并伴有一种自豪感,神气地教育其他同学“Don’t play with fire.”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模仿性强,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会身临其境,把任务变成是一项展示自我能力的事业,学生很愿尝试,教育形式变得更有趣,效果也更好。如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受到安全教育呢?必须从教材中充分挖掘安全教育的素材。如在教授“traffic light”时,可让学生扮演“警察”,抓住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通过这一次次的角色扮演,学生不仅学会了英语知识,还逐步培养了安全意识,养成遵守纪律的意识和习惯,对于他们有重要的意义。

2.2 合作学习,注重体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安全,就要立规矩。为了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必须通过制定一些安全条例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如果教师直接将这些条例张贴在教室中,学生只会一看了之,并不能真正记住,并化为实际行动。我根据上海版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rules”后,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设计一下教室中的“signs”。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去发现一些不文明行为,如爬窗、打闹……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并画出相应的“标志”,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以此来调动他们内心渴望展示自己智慧的一面。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反复叮嘱或说教,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而现在,学生每天看到自己设计的标志,真正体验过,他们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让安全教育深入学生的心中,并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在心理上重视安全教育,在实践中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安全意识得到不断巩固和强化。

2.3 学以致用,学会感悟

我们可以将安全教育内容从课本材料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创新模式。许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安全意识薄弱有关,小学生更是事故易发阶段。如,在学习“bicycle”时,我询问学生“Who has a bicycle?”结果很多学生举起了小手,接着我用问“Can you ride a bicycle?”大多数的学生都表示会,当我问“Can you ride a bicycle in the street?”时,竟然部分学生表示同意,为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我马上又问“How old are you?”学生在我的逐步询问下,渐渐明白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骑车上街,这是很危险的行为。并鼓励他们放学后用同样的方式询问一下家附近的小朋友,有没有这种错误举动,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在帮别人改正错误的同时增强了自豪感。学生在活动中,逐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不但要自己重视,还要帮助和督促周围所有人注意安全。学生在理解感悟中,安全知识不断丰富和深化。

2.4 多元参与,培养能力

安全教育的主体可以多元化,从学生一个人增加为多人,并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多元化父母参加的亲子活动,父母和孩子一起,“小手牵大手”,共同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到了暑假,不少学生会和家长去游泳。在五年级“swimming pool”一课中就有相关内容,我请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用句型“Don’t___.”表达,如不要在游泳池内吃东西,喝饮料等,它们有一定的危险性,让学生指导家长,家长可用汉语描述,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的教育形式更贴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全家参与,学生的安全本领得到不断增强。

3 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收效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这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擅于发现和挖掘,学生很容易接受教育。经过不断地尝试和改进,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多样化安全教育在英语课堂中适时渗透,学生乐学、爱学,安全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育效果远胜于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规劝。但是安全教育需要一个长期巩固的过程,需要经常、反复、不断地进行巩固、充实和提高,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则学生难免会放松安全问题。因此,必须要长期坚持不懈地上好这种安全教育渗透型的英语课,确保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他们的未来一定会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预见性  安全事故

 

记得以前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干什么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自从2008年体质监测以来,学生监测的成绩情况每况愈下。体育课中学生猝死、生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也给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敲响了警钟。体育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育课的目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技能和知识。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不利于学生体制的增强。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地艺术性地应对。我们只有充分的“预见性”才能灵活的捕捉、调控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见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见,人性化的预见,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见性。

1.课前安全的预见性

每一节体育课前,老师都要仔细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预设再一次在脑海中进行回放,认真思考教学内容中的安全教育和防范是否预设到,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各方面有无充分的准备和心理认识,这种课前思考也有益于老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烂熟于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师生着装安全的预见性

其次,老师和学生的着装应该加以预见。老师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得体的着装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那么,学生的服装是否规范宽松,鞋带是否松散,提醒学生把佩戴的饰物,钥匙取下等。决不能让学生着奇装异服参加体育课。学生合适的运动着装也给体育课的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3.对学生的预见性

3.1学生精神安全的预见性:小学体育课一般设在上午的第三节开始。学生前两节课是主课精力相对高度集中,下来上体育课,学生的身心都放松下来,,一上体育课学生总是有点“得意忘形”,在走道和楼梯易出安全事故;在操场说不定就有点打打闹闹,有时候上课班级比较多,人多也复杂了,如果老师这个时间段不当有心人,安全事故说不定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

3.2学生状态安全的预见性:体育课因为学生都很喜欢上。所以经常会有带病坚持上课,老师要酌情对待。对特殊体质的学生要经常了解其情况,关注上课状态。对请病假的学生,要询问病情,如果是大病,安排到合适地点休息。对有些小病如女生例假期可以安排在操场四周做一些轻松的徒手操和散步等,一定要在老师关注的范围内。

3.3.学生安全教育预见性:每一节课适时讲安全,对说比少说好,少说比不说好,说得多了,势必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进而形成习惯。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训练,如在游戏活动中开展逃生避险训练,在素质练习中开展安全知识场景训练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规则意识和常规意识的培养,如游戏规则,准备活动规则,比赛规则等,长期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形成定式。

3.4学生课内安全的预见性:在体育课中,有很多项目要老师加强对学生的保护,例如:技巧练习,老师要教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在练习中加强对学生的保护。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是尊重生命的体现。对学生进行保护生命的教育,能够经受挫折,也要求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情况,教学中也是对生命的一种保护。经常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如出现轻扭伤,教育学生不要摇动扭伤部位,应立即用冷水冲,达到冰敷的效果,可减轻扭伤的程度等。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全场的监控,所有的学生活动应该在自己的掌握中,如跑步下来学生的面容,激烈的游戏竞争等,这些活动老师要一目了然,有敏锐的洞察力,保证学生活动安全进行。现在学校一般会有多个班同时在操场上课,老师一定要做个明白人,关注全体,监控全场,保证学生活动安全。

3.5 天气变化的预见性:天气变化对健康人产生不了多少影响,但对身体存在潜在病因的学生来说就是相当危险了。所以,对天气的预见可以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下雨天体育课在室内进行没问题,如果遇到突然降温的天气,教师也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将室外课调整到室内进行。另外,在进行练习过程中,可以将运动量和难度降低,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3.6不可预见的预见性:体育课在室外,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意外总会发生,老师要做到遇事不慌,沉着应对,如跑步中学生晕倒,篮球赛中碰伤等,这些事件一旦发生,老师怎么指挥,如何参与救护都要做到有序进行,不能忙中出乱。一节课结束了,很多老师总让学生归还器材,很多学生也乐意做这些事,老师不能当“甩手掌柜”,学生可能在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也有可能在器材室玩其他器材而造成伤害等。这些防范措施老师一定要想周全,自己要亲力亲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深深印在老师们的脑海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规避风险比妥善处理事故意义更加重大。在学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组织中,我们要重在事前的防范,考虑的应是尽量避免错误的发生、减少学生受损伤的可能。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的预见性,防患于未然,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强健体魄、愉悦心身、发展个性。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游戏;设计原则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所学内容,同时锻炼并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判断力和思维能力等,为了让游戏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课堂教学中的游戏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的性

小学生喜欢游戏,但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是为了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帮助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是目的,而游戏仅仅是手段,游戏设计者必须牢记这一点。设计者必须清楚,游戏的设计是为了复习旧知识还是操练新知识,是为了掌握重点还是突破难点,是为了营造轻松的氛围还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由目的来决定需不需要游戏、需要哪种游戏、何时开展游戏、游戏时间长短等。总之,游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游戏的一切都必须以服务教学内容为宗旨。

二、安全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加之喜欢游戏,玩起来会很“疯”,这样就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设计者必须考虑到学生做游戏时的安全,确保所设计游戏的安全性和操作游戏过程中的安全,并且一定要在游戏前给学生讲清楚在游戏中如何保护自己,让游戏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让学生在安全的游戏中学习。

三、趣味性

大量事实表明,当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有更大的求知欲,能更好地感知和记忆所学知识和技能,更容易获得学习的喜悦。因此,游戏的设计必须具有有趣的语言环境、有趣的活动、有趣的竞赛等,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从而在快乐中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

四、层次性

游戏设计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要有层次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各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为了给每一个学生都创造机会,设计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个体差异,分层次开展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收获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五、规则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游戏的设计必须兼顾其规则性。小学生天性喜玩好动,玩起来很可能会没有分寸,而课堂游戏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那么课堂中的游戏活动必须有序、组织得当。为了更好地实现游戏的功效,课堂游戏必须受其规则制约,如,安全活动规则、文明活动规则、内容呈现规则、人数限制规则、时间限制规则、角色表演规则、良性竞赛规则和输赢确定规则等。游戏中学生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则,做到收放自如,令行禁止。

六、竞争性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和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者要充分考虑课堂游戏的竞争性。在游戏中比赛谁的学习习惯最好、谁做得又好又快、谁的学习方法最有效、哪个小组合作得更好等,这样,学生不服输的特点都会让他们自己尽力做到最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培养了学生向困难挑战的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气氛、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七、启发性

课堂游戏除了活跃课堂气氛,掌握课堂知识,还应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例如,在课本剧表演中,教师引导学生超越现实把自己置身于课本情境之中,将自己想象成课本中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用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去想象他们眼前不存在的事物,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并且有助于他们想象力的发展。设计者可以在游戏中利用图片、实物、情境、故事等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这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设计者可以在游戏中设置开动脑筋环节,这有助于学生学会团结合作,促进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八、多样性

一个游戏如果玩得久了,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兴趣。为了让学生保持兴趣,游戏的设计必须体现多样性。根据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游戏,如,采用字母类游戏、词汇类游戏、语音类游戏、句型类游戏、对话类游戏和数字类游戏,也可以考记忆、比反应、赛速度、快观察,还可以采用生动的活动,如“课本小品”“字母、单词接力赛”“小配音”“小演员”“猜一猜”“听听画画”“唱唱跳跳”“找朋友”“传话”“开火车接力赛”等,多种游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眼睛、耳朵等感官,通过视、听、说、写、画、唱、表演等活动,满足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泼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九、灵活性

课堂游戏的灵活性是指游戏在围绕教学内容、服从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设计者要根据教学目的适时、适度地开展相关游戏活动,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和游戏活动的关系,灵活处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灵活处理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游戏形式要灵活,游戏教学包罗万象,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设计者在游戏中应根据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灵活调整,灵活性应贯穿课堂游戏的全过程。

十、全面性

课堂游戏的设计必须注意全面性。首先是学生的全员参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游戏的各个环节,采用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等方式,特别鼓励内向和学习差的学生积极参与,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游戏的乐趣并有所收获。其次是促进学生学会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正确面对竞赛的结果,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同时,还要寓德育于游戏中,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习惯、情操,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培养个人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使他们全面发展。

十一、创造性

小学生天性好奇但注意力不能持久。刚开始学习英语时,由于好奇他们会对英语感兴趣,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内容逐渐增多,难度逐渐加大,有的学生的兴趣会逐步减弱,个别学生甚至可能兴趣全无。若经常做相同或相似的游戏,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会下降,甚至消失。为了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的设计必须有新意,在经典游戏的基础上再加工,利用多媒体推陈出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他们易于参与的、乐于接受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才能在课堂上永葆青春,一直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此外,课堂游戏的设计还必须注意时尚性、公平性、直观性、鼓励性、真实性和针对性。

总之,高质量的课堂游戏离不开科学且精心的设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去灵活应用课堂游戏设计的各种原则,使游戏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正确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红.浅议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学,2007.

第4篇

一、中小学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诱因

1.学生方面

①中小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中小学学生大多数年龄都在6~15岁,处在这个时期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尚未发展成熟,表现出对运动的好胜、逞强心理。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听教师的讲解,不看教师的正确示范,不按照教师的安排行事,就贸然练习。足以说明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安全意识缺乏认识,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②中小学生的体质差异。中小学生的体质差异是导致意外伤害的又一因素。有些学生先天身体素质好,再加上从小喜爱体育活动,故能完成一些有难度的运动动作;有些学生从小身体体质就差,平时又缺乏运动。故完成一些有难度的动作时,表现出对某些运动畏惧、胆小的心理,做动作时缩手缩脚。

③中小学生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在一些具有对抗性强的长时间运动项目中,由于比赛激烈,学生会在运动场上忘我的投入。这时学生往往因在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中消耗大量的体能,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导致动作的变形。大脑对动作的指挥失灵,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发生,如抽筋、跌倒、昏厥等。

④中小学生对课前准备和热身认识不够。中小学生对课前的准备和热身活动认识不够,据相关部门对我县中小学生一年以来在体育教学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表明,有17%的伤害事故均与此有关联。由此可见,很大部分学生是忽略了课前应有的准备工作和课前的热身活动造成的伤害。准备活动可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的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

2.教师方面

①热身活动组织不充分。体育教师在上某节课时,对体育教材不够熟悉,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热身活动。如:在跳跃运动教学中,就要注重活动下肢和腰部。在投掷运动教学中,就要注重活动上肢和腰部。

②课堂纪律要求不严。体育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较低或者任学生违纪行为的出现,学生间的相互逗闹,教学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干扰,导致伤害事故发生。

③教师对动作、规则及要求讲解不清晰。体育教师安排学生活动前,没有对运动动作技术的要领和动作的要求及规则讲清,学生贸然参加活动,导致伤害事故发生。

④课堂教学中保护帮助不到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保护帮助的部位及方法讲明,导致学生在实施保护帮助时出错,导致学生受到伤害。

⑤体育场地器材布置和器材的检修不到位。体育教师在上课前没有根据学校的场地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布置和安排,对部分器材没有进行及时检修。如:课前对场地安排布置不够合理,造成多班拥挤在同一个场地上课,在投掷教学中,易让学生造成伤害。沙坑不平整或沙子过少,跑道凹凸不平,单、双杠螺丝松动、生锈;山羊四肢损坏;篮圈及篮球架的损坏,都会导致学生安全事故发生。

二、预防策略

1.重视生命安全教育

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明白在体育课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要从思想上牢牢树立“生命安全第一”意识,注重避免对安全事故发生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的学习。在体育课中大力实施生命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爱护生命、珍惜生命的安全意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游戏、室内课等方式开展安全的专题教育、专题演练,让学生懂得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他人与自身的安全关系,以及一些常识性的生存技能和自我保护知识。

2.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

上课前首先充分掌握学生基本情况,认真备课。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及运动强度都要合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能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已目标的信心,积极投入到锻炼中去。其次在上课前还应对学校的场地和器械进行有效的检查,加大安全系数。场地的平整度、器械的稳定性、牢固性等都直接影响锻炼时的安全,一旦发现,立即进行排除,切忌侥幸心理。最后还应对学生课堂常规进行检查,学生运动时的“几个不穿”“几个不带”时刻牢记在心,排除一切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的因系。对不适应上课的学生也应做好见习的安排。

3.重视教学中的热身活动环节

上课时应该认真组织学生的热身活动,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及当地当时气候特征,选择有针对性练习和游戏进行热身,不仅能保护学生免受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伤害,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心肺功能,让学生尽快投入锻炼学习中去。

4.重视课堂纪律与气氛调节

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严格的课堂纪律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有序、安全的开展,确保当堂教学任务完成,避免出现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课前、课中要让学生明白课堂纪律,并得到学生的认可;面对调皮捣蛋学生,教师应该采用灵活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给予处理。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锻炼氛围。

5.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和保护与帮助的培养

纵观我们的教学中安全问题的出现,大多是因为学生不良的心理原因造成的,如对支撑跳跃的畏惧和单双杠的恐惧心理,都是受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多次尝试不成功的原因影响,这时让学生参与练习,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还会出现安全事故。古人云:“万事开头难”,让身体素质和基础较好的学生率先做,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励他们的勇气。还可以通过降低难度和要求,教师、学生的有效保护和帮助等措施,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达到消除学生害怕的阴影,提高完成动作的自信心。

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堂活动;安全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有了新的认知。小学体育课具有普及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重视。国家为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倡导大课间的体育活动,这一顺应时展的举措,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中,笔者主要探究了在小学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作用与意义,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可以激励更多的人重视此项活动,并积极地参与其中,让这项活动发挥其应有的实际作用。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也就是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运动伤残问题及活动安全问题,如果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那大课间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这对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为此,各学校、各相关人员必须想方设法优化大课间活动的管理,提升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一、认识大课堂的意义

小学体育大课堂是相对以前传统的活动课而言的,有教师总结为具有“大”的特色,这样理解也很贴切。但这里“大”的含义很广,如时间上的灵活和延长,内容上的丰富,形式上的多样化,学生的参与性更强等。可以说体育大课堂是应教育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的又一次创新。

小学体育大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体现出很大的优势。其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发展完善的心理,同时能缓解学生学习及考试的焦虑,培养学生竞争、合作、开拓等良好的品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践也让我们教师认识到,要想开展好“大课堂活动”,不仅要注意落实,更要注意其最为重要的完全问题。

二、认识影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安全因素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时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和行为上给予重视,提升大课间的地位,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其安全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小学管理松散和教师的意识淡薄

在很多的学校,由于管理的松散和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大课间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不高,也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小学生的防范意识还较差。

2.场地安全隐患问题

部分小学由于资金等因素,在体育场地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如设备的老化,维修不及时,甚至在购买时存在的质量问题;还有场地的大小,布局是否合理等都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

3.学生的安全意识

实践研究表明,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强弱与安全密切联系,并呈正相关。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对学生安全宣传较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就高,学校出现体育活动伤害的比例也小,反之学生安全意识差,可能出现的伤害也高。

三、针对安全问题的若干措施

1.学校和教师将安全问题提高到一定高度

为了确保大课间活动的安全,学校和学生都必须重视,把大课间活动提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上来。一定要把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摆在突出的位置,实现工作的常态化与科学化。另外,对于大课间活动,主管部门一定要设计好活动方案,不定期开展活动调研,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2.不定期开展场地维护、检修

场地设施产生的伤害,在小学体育大课堂活动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要想避免事故的发生,就要制定维护和检修机制,如制定制度、定期检查等。

3.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小学生天生好动,注意力也不集中,他们经常会逃离老师的视线。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小学生在放松宽敞的场所更容易出现“自由活动”的状况,学生之间拉拉扯扯,不听老师的指挥等,都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为此,要想从根本上剔除安全隐患,老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例如,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告诉学生体育活动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保障每个学生掌握标准的体育动作,教育他们服务老师引导的观念及顾全大局的思想。在日常的班会课中,班主任要强化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遵纪守规的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同时,学校要强化宣传,让学生了解大课间的活动,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对于体育器材,学校要认真检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大课间的活动中,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对于特殊的学生一定要特殊处理,保障学生的安全。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要想真正落实这一教学模式,其安全问题必须受到重视。要提高活动的安全性学校就必须重视,教师提高认识;对场地确立维护和检修机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开展好小学体育大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1]区继润.浅谈小学体育大课间跑步活动的开展[J].新校园:中旬刊,2012(6).

[2]潘学文.如何有效的实现小学体育课的安全[J].体育教学,2012(12).

第6篇

8月31日至9月2日,区教育局组织了由分管领导带队、科室负责同志为组长的5个开学工作检查组,对全区各乡镇、直属和民办中小学开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本次检查组采取现场察看、查阅资料、走访师生、巡视课堂、问卷调查等形式,重点督查了学校的工作部署、环境卫生、师生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和教育收费等方面工作的落实情况。从检查情况来看,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在开学工作中,准备充分,部署周密,成效显著。新学期,新思路、新举措、新面貌,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快,开展有序,开局精彩,势头良好。

(一)精心组织,开学工作稳定有序

全区各中小学开学工作安排早,准备充分,秩序井然,局面稳定。开学前夕,各校都能围绕开学工作,开好三个会:班子会、教师会、班主任会,对本学期工作严密部署;实现三到位:各种计划制定到位、师生返校到位、书本发放到位,让师生员工安下心;各中小学基本做到地面整洁无杂物、教室干净无灰尘、宿舍布置显特色,环境育人效果突出。淮海中学初中部为了做好本学期各项工作,开学前分别召开全体教职工会、班主任会、教研组长会、家长会和学生会五个层面工作会议,组织检查全体教师教案备课情况,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教师进修学校早在8月15日就召开新学期行政会,研究落实新学期各项工作任务,制定细致计划。各校开学第一课生动精彩。开学前一天,北京路小学组织六年级全体师生来到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举行以“勿忘国耻,园梦中华”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__小学、淮师二附小、果林小学、丁集小学、徐溜小学、刘老庄中学、东方双语等学校都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以抗战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教育活动。本学期,区教育系统全面推开农村中小学“5+4”改制和教干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各校积极响应,想办法、创举措,实现了平稳过渡。为有效解决“5+4”推进过程中的矛盾,袁集小学与袁集中学实行对口轮岗交流活动,6名小学教师到中学任教;徐溜小学和徐溜中学实现校长、班主任、宣传政策三对接,目前,六年级有近150名学生到徐溜中学就读。新学期,西宋集中学迎来了近20名轮岗教师,学校安排精心,教师安心任教。吴城小学、刘老庄小学、韩桥中学、韩桥小学、宋集小学、丁集小学等学校交流对接工作安排到位,教师迅速融入。

(二)创新思路,科学谋划教育发展

开学前夕,各校都注重谋划新学期工作思路,纷纷出新招出实招,注重以创新的思路、新颖的特色、科学的决策引领学校新发展。淮州中学制定“创优拔尖”培养计划,以名师培养、学科突破、学生拔尖、校际交流等方面具体实施全力打造最优品牌教育。淮海中学高中部开展“真备课,争高效”教学活动月活动。__中等专业学校重点强势项目实现“保姆式”贴身服务、对口高考实行“七加强”措施。徐溜中学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凝聚团队精神,提升师能水平。古寨中学实行级部——小组——尖子生管理模式,全力做好磨尖纠偏工作。渔沟中学教干、教师共签管理质量承诺书。蒋集九年制学校加大“慕课引导下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学习和探索。吴集中学开设了课前预习课,实行辅导员和班主任双线管理。渔沟小学采用“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韩圩九年制学校明确了“初中保先进,小学求突破”发展思路。赵集中学自加压力,制定进位争先倒逼措施。王兴中学开展“抓两头,促中间”活动。

(三)完善机制,深挖教育教学潜力

用科学的制度管理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从而激发教育教学活力成为新学期许多学校的共识。淮州中学对教辅后勤岗位定编定岗,校内合理分流。徐溜小学制定“131”质量工程评价体系,在五位分管校长评比中第一名为一等奖,最后一名为三等奖,其余为二等奖 ;建设荣耀墙、明星路,挖掘人的内因,实现教职工从“要”到“我要干”的转变。城北开明中学实行民

主管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学校封闭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封闭不封心,体现管理人性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王营实验学校对教学管理实行“六抓六考核”机制,突出过程管理,对“备、上、批、辅、考、学”六个环节跟踪检查评价。码头小学教师实行双向选择、一年一聘、建立档案、跟踪管理,新学期,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汤集九年制学校大力推行开放课堂,同组互听、异组兼听,开展校内大教研。五里九年制学校明确教干分工,建立“条块”管理机制,形成清晰的管理网络,实行每日汇报制度。棉花九年制学校建立学校、级部和班级三级管理制度,实行每日教学全监控,每日安全全交叉,每日问题全公布,全力规范教学秩序、堵住安全漏洞。新北城实验小学中层干部实行公开竞聘、择优上岗,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新渡小学建立学习例会制,定期让教师结合实际,分享成功,反思不足。吴集小学、大兴九年制等学校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方案,突出以质量为核心。(四)培养特色,推动学校个性发展

各中小学挖掘资源优势,注重特色建设。“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个性校园前景看好。淮海中学初中部、城北开明中学组建课改专业团队,构建五大体系,全面推进课改。__小学全力推进生命化教育改革,创编40套“生命成长”校本教材。王营实验学校、袁集小学、刘老庄小学推进校园足球教学,成立足球班。聘请专职教练,实现规范化、专业化训练。淮师二附小丰富活动课内涵,开设表演课。长江东路小学强化教育环境建设,形成既有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气息的书香校园。古寨小学开展师生同步阅读半小时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南陈集小学注重足球与艺术融合发展,挖掘校园内涵的广度和深度。

一是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第一是危房隐患。长江西路小学后院有危房、破旧的停车棚以及校外人搭建的违章建筑。教师进修学校的校舍陈旧,部分房屋属C级危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第二是住校隐患。5+4改制后,许多中学学生宿舍不足、床铺不足,学生住校困难,家长反映强烈。第三是交通隐患。淮海中学、淮师二附小周边环境较差,严重影响学生上学放学通畅。长江东路小学幼儿园因学生数骤增,校门拥挤。第四是安保隐患。多数学校保安年龄偏大,普遍在60岁左右。

二是开学氛围营造不够。部分学校管理乏力,教师主动意识不强。工作懒散、消极颓废、信心缺乏,缺少对学校认同感。部分轮岗交流教师未按时到岗,负面影响大。部分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有待提高。学生有乱丢乱扔现象,垃圾筒垃圾外溢,厕所保洁差。部分学校环境整治力度不够。办公室、教室、宿舍、实验室物放凌乱、窗户玻璃落满灰尘;车辆停放不整齐,存在乱停乱放现象。

三是影响发展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学校师资数量不足。__小学、淮师二附小、长江东路小学、淮北路小学、王兴中学、王兴小学、新渡中学、吴城中学、吴城小学、韩桥小学等学校教师严重短缺,班级生数多达60至70人。部分学校学科不配套,年龄结构老化。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淮北路小学,45周岁以下的教师只有1人。个别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新渡中、小学,长江西路小学教学设备落后;杨庄小学功能室严重不足。

希望有关各校对通报的问题能引起重视,对照先进典型,认真学习借鉴,促进全面提高;正视不足,寻求对策,及时整改。为促进下一步工作开展,特提出以下意见和要求。

一是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意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明确安全职责,完善安全机制,细化安全措施。对各校的危房违章建筑坚决拆除;对于安保人员的使用上,拟重新聘用、聘齐年轻人员作为保安,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特别是担负起学生上学、放学时学校门前人员疏导工作;对于校车的使用,协调多部门齐抓共管,严查违规接送车辆。认真组织安全逃生演练,定期排查安全隐患,提高“三防”水平。

二是强化教学管理。关注教育质量,追求课堂高效。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提升课堂效益,实现课堂高效。切忌课堂表面热闹,内容缺失。要把精力用到引导教师学课标、研课标、用课标上,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学业务检查中,强化备课环节管理。课堂上,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做到精讲、讲通、理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布置作业要精心挑选,分层布置,让每道题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真正达到减负增效。要做到“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巩固在课堂、提高在课堂”。

三是要注重养成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是各校必须坚守的办学原则。德育是学校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和保证,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规范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保证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要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着力构建科学的德育工作序列。全区各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针,进一步深层次推进养成教育,上好养成教育课,切实加强养成教育学科渗透,广泛开展喜闻乐见的养成教育活动。

第7篇

关键词:体育游戏;引导作用;学生注意力;学生兴奋度;安全意识

小学体育课肩负着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使命,要上好体育课,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深化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作为一线教师,我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进行过很多尝试和改革,现就“充分利用体育游戏,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课改话题从以下两方面谈谈我的认识,以及充分利用体育游戏的具体做法。

一、高度认识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重要作用

1.利用体育游戏对小学生能起到引导作用

由于小学生处在身体发育阶段,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存在很大差异,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有一些学生不容易完成的体育动作,在习这些动作之前,可以借助“游戏”对学生进行辅助引导。比如,体育教师在教授某些动作前,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进行相似游戏的设计,这些游戏可以是练习方法,也可以是练习形式,这样就为学生熟练掌握新动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对学生起到了引导作用。

2.利用体育游戏能提高小学生兴奋度,能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体育教学中要想让小学生熟练掌握某个体育动作,就必须针对此动作进行反复练习,而学生在进行这一重复动作时,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造成注意力的分散,对体育动作的练习密度、强度有直接的影响,因而会导致整堂课达不到所预期的效果。针对此种情况,体育教师可以将游戏适宜地穿插在其中,学生就会将这些复杂并重复的动作当作一种游戏来继续练习,他们不仅不会感觉枯燥无味,反而能提高他们的兴奋度,并辅助他们尽快地熟练掌握运动技巧。

3.利用体育游戏能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

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教育合理地融入体育游戏的过程当中,使学生的思维、情感都能得到更好的拓展,并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和高尚品德落到实处。小学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净化小学生的幼小心灵,在体育教师的带领、鼓动下,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体育老师创设的体育游戏不仅要有严格的道德规范,还要有严格的道德准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认真地参与到游戏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学生将个人情绪或个性带到游戏中来,以免给其他同学带来负面的影响。另外,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意志、自制力以及组织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还能够针对学生的自觉、独立和方向性进行有效的强化,并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认识,改造世界。

4.利用体育游戏能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身体虽然发展得很快,但生理和心理的机能普遍很低,导致不能承受过大的负荷和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动作的练习,而体育游戏能弥补这些不足。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并有效地利用各式各样的体育器材练习多种动作,帮助小学生尽快地学习和掌握跑步、跳跃、钻爬、攀爬和踢打等,以此来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

5.利用体育游戏能开发小学生的智力

据相关资料显示,人体大脑的发育与人自身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有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小学体育游戏凭借多样境界和情调的自身特点,不但能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而且还给他们进行多方面的才能发展及智力活动提供了先天条件。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歌舞相间、动静交替和试听统一等有效的结合以及多种体育知识、经验和技能等的综合运用,不仅能够充分发展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还能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发展,进而促进他们潜在能力的开发,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慧和精神。

二、关注小学生全面发展,科学设计体育游戏

1.强化安全意识,科学设计体育游戏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比赛中,由于小学生普遍存在“求胜心切”的心理,往往忽略了自身安全。鉴于此,体育教师在针对体育游戏进行设计、选择和组织时,要把学生的安全摆在第一位。除此之外,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和接受能力等生理特点,并将游戏的时间、强度和密度及学生的运动量等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为有效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作基本的保障。

2.注重小学生全面性,科学设计体育游戏

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设计、选择体育游戏时,要坚持“适合所有学生发展”的原则。例如,某些游戏只适合女生,但个别教师为了实现课堂的整体性、组织纪律性,就让女生和男生共同进行游戏,这样游戏效果不理想,反而影响整堂体育课,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体育游戏要和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第8篇

关键词:小学;品德教育;策略

《小学品德教育论》中说到,在小学品德教育课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我国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模式是传统的教师讲授法,即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课程标准备课,在课堂上根据备课内容讲授新课。这套教学方式无疑扼杀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用说学习成绩。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改善小学品德教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三种小学品德教育高效课堂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品德教育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课堂

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被引进到小学课堂教学中。它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们展示动态的图画、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点,活跃整个课堂气氛,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一课《美丽的生命》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白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教会学生从不同方面去认识动植物,从而体会动植物生命的美丽。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动态的“蜜蜂、蝴蝶、小狗、小草、迎春花、柳树、苹果树”等动物和植物,让学生从动态中感受到这些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个体,它们也都会成长,会让大自然变得更美丽。之后教师继续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草儿生长,花朵开放,小鸟孵化”等的动态图片,让学生进行更深刻的了解。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课文上的教学内容,就很轻松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了高效教学。

二、设置具体教学情境,构建高效课堂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具体的、可观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理解,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例如,在讲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一课《春天来了》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春天的不同特点,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逐渐形成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带领学生把教室的各个角落布置成春天的景色,如“柳树发芽、碧绿的小草,和煦的春风,苏醒的小动物和公园一角美景”等,同时给学生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春天的魅力。教师给学生进行情境渲染之后,再进行本课的教学,给学生讲述有关春天的故事,并且鼓励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们“画画、唱歌、照相、写作”等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美好习惯。

三、理论联系实际,构建高效课堂

我们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所以在小学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例如,在讲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它们很重要》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学会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进而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前给学生搜集好各种交通安全的标志图以及各类的交通安全常识,如“红灯、绿灯、黄灯的基本含义,人行道、车行道的基本常识,不能横跨马路护栏,如何安全过马路”等,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普及教育。由于这些基本的常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些小学生交通事故的视频,如“学生横穿马路导致车祸,不遵守交通灯而致死亡”等,让学生自我反省,看看自己生活中有哪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从而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在小学品德教育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室内教学;课程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58-02

国家对于青少年的成长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同步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综合素质强、身心健康的青少年。体育课的展开促进了小学生身心成长,而在体育课程中,由于受到天气、场地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小学体育课程中包含了比较多的室内体育课。室内体育课作为日常体育课的补充,对于学生丰富日常安全知识、体育知识、健康知识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体育课开展的必要性

现阶段,就大部分小学室内体育课开展情况来看,基本上室内体育课都成为小学生自习、娱乐或者休息的课程,大量的课堂时间由于学生散漫而被浪费。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和家长对于体育课或者说室内体育课的不重视或错误的认识,因而也不能有效的利用体育课的室内时间,导致现阶段室内体育课被无端浪费。

室内体育课的开展对于学生身心发展有着与室外体育课相当的作用,在室内体育课的课堂内,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室内教学传授安全知识、体育理论知识、体育课准备知识、体育历史与体育精神等,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技能以及我们国家的体育精神和发展历史。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又为室外体育课的安全规范展开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室内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方式

要想上好一堂高质量的室内体育课,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合理的方法,认真备好每一次课,并将教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室内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良好的主题和有效的教学形式,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堂丰富的教育课程。

1、安全教育与室内演练

安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包括了日常安全、课堂安全、应急对策等内容的教育。在室内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应当做好备课工作,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生理疾病防护、日常生活安全、户外出游与运动安全、安全应急等内容,同时利用教室空间,邀请学生展开实际演练活动,如人工呼吸、漏电解救等基础的防护内容,在演练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性以及错误行为的纠正和指导,加强学生的直接印象。在课堂最后,教师应当做好课程总结,与学生共同回顾课程知识,让学生牢牢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

2、体育技能的理论传授

良好的理论指导对于开展体育运动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由于学习范围有限,实际经验缺乏,往往存在着盲目运动或者无效运动的情况。体育教师利用室内课的机会,向学生讲授人体主要的肌肉部位以及锻炼方法,人的生理构造以及防护措施等,让学生根据实际的需要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并在室外体育课堂上加以实践,此时体育老师只需简单指导,学生便可以掌握练习技能,既节约了时间,又增强了运动的效果。

体育技能的理论传授应当讲求严谨性,防止知识传授的扭曲导致小学生后期不当的练习。通常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比较欠缺、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在教室内的实际演练来传授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通过短片介绍、图片演示或者收看一场实际的运动比赛,来直观的了解准确的运动技能以及其必要性。

3、开展良好的心理体育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始期,良好的心理教育有利于小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室内体育课的课堂上,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健康心理的讲述、娱乐小游戏等方式,为小学生开展心理体育运动,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智。同时可以开展励志教育,帮助小学生在少年时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其实现理想的信心,增强小学生的斗志,为祖国培养心智健全的优秀青少年。

三、室内体育课实践教学----以某小学排球运动规则传授课程为例

要想在室外开展好小学生排球运动,排球运动的发展历史和规则是必不可少的理论知识,在室内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我国某小学以排球运动为主题开展了一堂丰富而有意义的室内体育课程。

课堂学习目标是为了了解排球运动的发展历史,知道排球比赛的具体规则,并能让小学生对排球运动感兴趣,认真地学习此项运动。此次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为排球的体育常识,学习的重点在于排球运动规则的掌握。

首先,体育老师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大致了解排球运动的概况,课堂上教师介绍排球运动起源于1895年美国人威廉・摩根,此人从海滩上渔民架起渔网的抛球游戏设计出了最初的排球,起初以16人制为标准,四人一排,故得名排球,后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又改为9人制,直到五十年代改为6人制。第二,师生互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排球的简单规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了解的规则由学生自己介绍,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由老师来补充,相互交流来学习掌握排球的简单规则。第三,教师介绍主要的排球明星,了解我国女排的辉煌历史,通过几位排坛明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女排辉煌的五连冠等战绩。例如袁伟民、郎平、孙晋芳等明星排球运动员;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比赛、1986年第十届世界排球锦标赛等辉煌的五连冠比赛。

通过整堂课程的学习以及师生互动,学生不仅了解了排球发展的历史以及在排球发展历史过程中我国运动员的主要辉煌战绩,同时还掌握了排球运动的规则以及人员架构知识,不少的小学生听了明星运动员的故事后都跃跃欲试,希望能在之后的室外体育课上一显身手。

显然,上述以排球为主题的室内体育课,不仅丰富了小学生的体育知识,拓展了其知识面,而且也提高了小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规则的掌握加上后期室外的实际演练,排球课程的开展更加高质、便捷。上述这些效果是室外体育课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小学体育课由于受到天气、场地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在室内进行,而由于现阶段学校和教师对于室内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大量室内体育课的浪费。小学室内体育课有利于培育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同时通过心理体育运动的展开培育小学生健康的心智。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室内体育课的研究学习,掌握安全教育、体育规则、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技能,为小学生带来丰富的室内课程。

参考文献:

[1] 任志林.奚卫兵等.谈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J].体育教学,2012,(11):47-47.

第10篇

作为小学课程中的一门基本学科的小学体育课,是以通过有效的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一门关键课程,学生身体的健康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保障。在我们现在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的存在是与新课程的要求相违背的,当然这也与我们的体育课自身的一些特点有关系。体育课是所有小学学科中唯一需要在室外上课的学科,也是需要学生亲身参与或动手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上课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分外地关注,首先是安全问题,学生们都喜欢玩,但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学生之间在进行某些活动时极易出现一些问题,甚至造成对学生身体的伤害,这不但对学校来说是极大地问题,也会给孩子自身造成伤害。很多教师因为害怕学生出现问题,上课就非常的死板,把学生约束的非常苛刻,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失去了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当然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教学效果就大大下降了。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树立安全意识,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人的生命和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是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这是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要树立并时刻警醒自己的认识。小学生由于年龄阶段的关系,在体育课上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特别是当学生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活动中以后,往往就把安全抛离脑后,一些意外状况就极易发生。

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每位教师不仅要时刻紧绷安全之弦,更要充分地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做好安全防范。从上课学生站队开始就要不断强调、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警告学生不要相互间拥挤、推搡,否则极易发生意外。在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开展之前,教师一定要把规范动作和注意事项讲到位,同时要认真地再次检查所用器械,杜绝安全隐患。在学生活动期间,教师一定要随时关注、观察学生,特别是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一定要特别关注。如果学生发生意外,教师一定要按体育课规定流程来处理,千万不要擅做主张,防止问题恶化。

二、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教师现在都有这样的发现,经常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懒了,对于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不如以前高了。究其原因,教师不能单纯地去抱怨学生,还是应该从自身上多找原因。事实上,很多学生还是非常喜欢上体育课的,特别是体育课作为唯一的室外活动的课程是很多学生所期望的。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上对学生情况关注不够,在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缺乏针对性,这就使很多学生的上课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大受打击,从而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下降。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上课的热情与他们的兴趣是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就喜欢参与,喜欢在活动中展示自己,也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针对学生这样的实际,体育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对于教学内容及时地进行安排和调整,来达到学生的要求,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会非常好。

三、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更要理解个性发展。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充分理解教学目标,充分发掘学生价值,充分运用教学方法,不是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的进行自我表现,而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此,体育教师要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教学后的评价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用“好”“坏”来片面地评价学生。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评价也进行了相应的新的改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全面实施评价机制,应该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互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相互评价的提高,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方法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安全;应对策略;运动创伤预防;自救技巧

体育运动本来是一件全民皆欢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太过投入,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尤其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多数学生在家里都是备受呵护的“小霸王”“小公主”,抵抗挫折能力比较差,也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更容易在运动中受到伤害。教师在组织小学生开展体育运动时,要在运动前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可靠,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安全,有效规避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学生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

一、传授预防运动创伤的方法,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没有良好的纪律性和自制能力,尤其到了体育课堂,更容易放松,难以约束,掌握不好度的话,很容易在运动时玩过头,受到伤害。教师在上课前要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时的竞赛规则,带领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热身运动,向学生传授预防运动创伤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例如,在球类运动时,教师要告诫学生争抢“球”时动作不要过大,避免伤到其他同学或者伤到自己;跳跃运动时,要用正确的方式落地,不小心摔倒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跑步运动后要做放松活动,帮助疲劳的身体快速恢复,出现抽筋等问题要及时报告教师。

体育运动中有效规避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学会自己保护自己,不伤害到他人。教师在运动前要向学生说清楚哪些运动方式是安全的,哪些有危险性,这样学生才能在运动中有意识规避危险行为,学会用所学知识躲避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预防教育,使学生了解运动特点或那些容易出现的损伤,以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安全问题。

二、教会学生自我急救的方法,掌握正确的自救技巧

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向学生传授预防知识,课堂上也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我急救,提高学生处理运动事故的能力。课前“预防针”打得再好,课堂上学生一“疯”起来,难免忘乎所以,有突况出现。教师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很难保证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为学生处理问题。利用课堂时间,向学生传授自我急救的方式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可用模拟课堂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一次运动损伤实战练习。例如,球类运动中出现韧带损伤时,需要对伤者进行闭合性软组织处理。教师可假设不同的情境,分别请班级学生上台参与急救课堂,让学生掌握包扎、外敷处理、伤部按摩等急救损伤处理。教师可以请学生分别扮演伤者和医务人员,进行损伤处理技巧练习。

体育运动中,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应急自救技巧,可以使学生学会应付常见的运动创伤,以备在发生运动损伤时,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简易处理,导致伤患问题加重。如果出现较严重的运动事故,教师还是要让学生及时就医,在医务室得到更专业的处理,不能盲目迷信自救。

三、教师要做好安全工作,采取有效方法减少安全事故

小学生思想还不成熟,有时候对学生说得再多,也难免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小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问题的有效规避,需要体育教师多多费心。

新生入学前,教师要协同学校做好小学生体检工作,为学生建立卫生档案卡,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健康状况。开展体育活动时,对患有疾患的学生应区别对待,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近年来,由于运动不善导致学生猝死的情况偶有发生,教师一定要做好建立个案的工作。上室外课前,教师要认真检查场地和各种器械,检查过程中发现体育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消除事故隐患,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伤。小学生体育素质还在发展当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安排体育活动,一些危险性较大的体育项目,如铅球、铁饼和标枪等都不适合小学生开展。武术和健美操等体育活动,对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大有裨益,安全隐患也比较小,教师可组织学生适当开展此类活动。

体育运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校园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能从小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但是如果没有做好安全问题的规避,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伤害,也会打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做好体育运动安全问题的规避,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确保在教学中准确无误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探索――思品生态课堂的基石

每进行一个章节的教学,教师应向学生提出该课时的探索目标,安排时间自读教材。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学习目标的制定和阅读时间的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思品课本中编排了大量的图画,没有大段的文字。这些图画和只言片语既是学习的引子,也是学习的内容。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或回忆,或思考,同时进行自我知识体系的初次建构。

例如,在教学“读懂爸爸、妈妈的心”这一课时中,我首先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下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写的过程是学生再体验当时情景的过程,在回顾的过程中可能自己已经能够接受当时的情景。完成之后,我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将刚才写的内容进行口头交流,说说生活中与父母之间产生的不愉快的事。要求学生说说当时的想法,然后让组员有秩序地谈谈自己的体会,并且出谋划策。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与父母交往的策略:想与父母交流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让父母感觉到自己学习的主动,避免父母给自己加作业;有事和父母商量,征得同意后方可去做。

二、真情――思品生态课堂的本源

建构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就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明确好一节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之后,就要从中充分地挖掘出教材背后蕴含的情感背景,并通过教学方法的设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会,引发学生对思想道德品质的内心认同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摆脱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的桎梏,将生态课堂与社会的大背景有机地集合在一起,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

例如,在进行“我的成长与家庭”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一周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体现家庭亲情的事例,以便于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法,到了思想品德课堂上,学生就会积极踊跃地进行交流,有的列举出女孩火海救母的感人事迹;也有人列举出父母感情破裂,影响到子女正常成长的悲剧故事。这些发生在社会上的真实故事,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身边的亲情的宝贵。在学生的感情流露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然地投入到对学习的探索过程中来,为提升学习效果发挥出重要作用。

三、生活――思品生态课堂的回归

在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脱离了生活,就会失去思想品德教育的应有之义。采用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吸取生活元素之中的有效内容。

例如,在进行“我要安全地成长”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活动的开展――调查“你居住的小区周围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根据调查的情况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出你的解决方案。”等。学生完成调查工作之后,就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并筛选出可行性高的方案来。例如,“充分利用小区物业的宣传栏进行对安全知识的普及”“学校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活动”“给主管部门写信”等,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