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老人的心理护理

对老人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3-06-02 09:23: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老人的心理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老人的心理护理

第1篇

【关键词】老年人;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33-1

20世纪60年代后,我国兴建了各种福利机构,对社会上的孤寡老人、无保老人、弃婴等进行不同形式的收养活动,体现了我国的文明和进步。我市老年护理院创建于2000年10月,8年来共收治老人1086人,为进一步了解老人的躯体及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现调查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全部是我市2000年10月创办首家老年护理院以来的院民,排除家庭护理的老人及县级敬老院的老人,共调查1086人,最大104岁,最小14岁(先天病儿代养)。其中男性432人,女性574人。

1.2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老年人临床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个体心理护理及集体心理护理。

2结果

2.1一般资料

1086人中,自愿进住老年护理院占60%,被动进住占40%;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占40%,部分能自理占50%,能自理占10%;对老年护理院生活完全满意占40%,基本满意占60%,不太满意占10%。

2.2躯体疾病及心理问题

进院前后均有各种躯体疾病占98%,其中高血压脑血管病占60%,冠心病占30%,糖尿病占6%,外伤丧失功能占4%。

老人性格内向占40%,外向占60%,轻重失眠症占30%,兴奋、话多占30%,焦虑紧张占20%,情绪不稳占10%,骂人打人占10%,话少懒散占10%,老年痴呆、植物人占2%。

3心理护理方案

老年人住院后,根据医生不同的临床诊断,除给予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外,重点给予心理护理,方法如下:

3.1集体心理护理

由护士长负责,责任护士组织,每周两次,讲解包括老人躯体疾病知识、康复知识、养生知识等内容,帮助老年人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促进康复进度。

3.2个体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心理特点由专业护士对病人进行个体心理疏导,耐心与病人进行沟通,倾听病人内心感受,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对生活的勇气及信心,心情愉快地安度晚年。

3.3对被动住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责任护士及时做好病人家属和亲朋好友的工作,多来探望,支持和关爱老年人,保持家庭关系和谐。

4讨论

4.1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学习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已成为家庭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是老人主动或被动进住护理院的主要原因。从建院8年来,每年进住院民人数可知,老人对护理院养老的认识明显提高。且女性多于男性,这与女性比男性长寿5到10年有关。老人生活满意度取决于家庭状况、生活条件,家居农村的老人进院前家庭生活较差,对目前生活状态很满意;家居城市的老人进院前生活条件富裕,对目前生活状态不太满意。

4.2从调查结果看,患脑血管病占第一,心血管疾病占第二,糖尿病占第三,其他外伤、风湿病次之,这符合我国目前的疾病谱,也是直接导致老人躯体残疾和影响生活功能的大问题。

4.3老人心理问题不容乐观,调查结果分如下几类。

4.3.1老人失眠症

各种躯体疾病均能引起老人出现轻重不同的失眠表现。特点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也有白天嗜睡,晚上难眠,一般不响情绪及进食。

4.3.2焦虑状态

多见于躯体疾病和刚进院对环境不熟悉的老人,整日担心害怕、紧张焦虑,情绪难以稳定。

4.3.3抑郁状态

多见于被动进院老人,由于脱离亲人照顾及家庭环境,无朋友交流机会,他们有一种伤心感、无用感和被遗弃感,从而产生孤独、失落、消沉、抑郁,经常话少无笑脸,重则出现悲观、厌世情绪,甚至出现出走、自杀。

4.3.4兴奋状态

老人多有怀旧心理和不服老心理,近记忆力差,远记忆力尚好,对年轻时做过的事情总是念念不忘,对人说起来兴奋不已,嗦、唠叨,也有脾气变得暴躁、易怒、骂人打人。

4.3.5老年痴呆症

由于年龄和躯体疾病,使部分老人过着木僵、植物人、痴呆的生活,给护理、生活照料带来极大困难。

5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系统的心理护理能提高老年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增强医护患沟通,和谐人际关系,提高老年人住院满意度。增强其日常生活的能力、控制力,缓解老年人的紧张焦虑、抑郁恐怖情绪,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老人护理院是个社会大家庭,针对在院老人,除做好医疗护理、生活保障外,心理护理显得特别重要。呼吁全社会都应献出一片爱心,关心老年人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使他们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危机;心理护理

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其中包括单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妇两人的家庭。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空巢老人。

我院地处劳务输出的大镇,是一个综合性的二级医院,近年来收治的住院老年患者其中空巢老人占了相当一部分,现将空巢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空巢老人心理危机[1]

1.1孤独寂寞感:主要是由于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变和子女独立门户的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孤独是一把刀,它可以杀人,不要小看孤独对健康的影响。

1.2抑郁忧伤感:主要是由过去或目前的不良生活事件所留下的消极影响。例如,失去亲人或老伴、生活上的困难无法解决,不免会让老人感到伤心难过。多数自杀者都是由抑郁症所导致的。

1.3焦虑恐惧感:主要是身心功能退化所引起的不安情绪,或者面对疾病与死亡感到恐惧和害怕。对于有缺乏安全感和恐病恐死症的老人,尤其是残疾或高龄、多病、重病的“空巢”老人,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实验证明,恐惧症就是慢性自杀。

1.4空虚失落感:儿女长大成人、外出打工或独立门户,留下孤独的老人自然会感到不适应,产生一种空虚失落的情绪。这种不良情绪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孤独症、恐惧症或抑郁症等心理障碍。

2空巢老人住院治疗的心理困惑

2.1经济原因:他们担心医药费用昂贵,家庭经济困难不湛重负,担心给子女增加负担,将来生活困难甚至难于养活自己,因此大多老人都不安心住院治疗。只要病情稍有缓解就想出院,导致疾病得不到彻底治疗。

2.2无人照顾:空巢家庭老年人在生病时,主要求助于子女与亲属,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怕影响其工作和生活,不愿意通知儿女。又怕麻烦亲属,因此空巢家庭老年人在生病时,由于无人照顾常常都是拖延或间断治疗。往往使病情加重或急性转为慢性,失去最佳治疗机会。

3空巢老人住院治疗的心理护理

3.1消除孤独与寂寞感:空巢老人住院治疗期间,护士要主动联系身在异地的子女们,除了托人照顾父母,更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让他们尽量回家看看老人,或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等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对于丧失老伴的空巢老人,护士应当尽可能地劝其子女支持老人的求偶需求。另一方面,鼓励老人病愈后,积极而适量地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社会和家人的活动,在活动中扩大社会交往,既可消除孤独与寂寞,更从心理上获得生活价值感的满足,增添生活乐趣。

3.2消除抑郁忧伤感:抑郁病人常会不自觉的对自己或事情保持负向(消极)的看法,护士应协助病人确认这些负向的想法并加以取代和减少,可以帮助病人回顾自己的优点、长处、成就来增加正向(积极)的看法。严重抑郁病人思维过程缓慢,思维量减少,甚至有虚无罪恶妄想,在接触语言反应很少的病人时,应以耐心、缓慢以及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对病人的关心与支持,通过这些活动逐渐引导病人注意外界。同时为病人创造和利用各种个人或团体人际接触的机会,以协助病人改善处理问题、人际互动的方式和增强社交的技巧,识别和鼓励病人的适应性行为,忽视不适应性行为,从而改变病人的应对方式[2]。

3.3消除焦虑恐惧感:认真分析焦虑恐惧的原因和表现,正确对待身心功能退化问题,帮助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疾病,尽量避免使用或慎用可引起焦虑症状的药物,指导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放松,建立规律的活动与睡眠习惯,帮助老人的子女学会谦让和尊重老人,理解老人的焦虑恐惧心理,鼓励和倾听老人的内心宣泄,真正从身心上去关心体贴老人。

4指导空巢老人心理自我护理

空巢老人心理自我护理必须以变“独”为“群”,变“空”为“丰”,变“小家”为“大家”作为基本目标;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作为护理方针[1]。空巢老人心理自我护理,必须通过各种活动和心理的自我调适才能实现。其活动方式主要有:

4.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生活的自信心,笑对人生,正确对待生老病死自然规律;创建家庭娱乐游戏环境,变夫妻为游戏玩耍伴侣。

4.2把现代科技成果和各种媒体变成自己的生活伴侣和朋友,做到常有笑声相随、天天快乐开心;迈出家门探亲访友,不忘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不回避忘年交,融入老年(或年轻人)群体寻找快乐。

4.3加强与亲情(子女和孙辈)的联系,享受“天伦之乐”,坚持适量运动,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活力。

5设立和完善方便、快捷的社区医疗机构

充分发挥社区医院“方便、快捷、温馨”的医疗卫生服务,从建立社区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网和老年人健康状况监测卡片,设置家庭病床、为老年人提供送医送药、定期体检,医疗咨询等多种形式的上门服务。同时社区医务工作人员应定期看望、慰问空巢老年人,为他们解决困难;设立专业的老年人心理咨询场所和服务热线,普及老年人心理知识,及时排除老年人的心理压力。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空巢家庭在社会上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空巢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其健康问题需要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对空巢老人的关心与护理是社区护士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给予空巢老人实际的帮助和必要的情感支持,从而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老年人心理问题护理

作者单位:450007 郑州市中医院心内科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经日趋明显,这已成为各国面临的头等问题。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这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逐渐减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低限度实现其人生价值,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尤其重要。

1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1 孤独与寂寞 日益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让年轻人护士了对家里老人的关心,减少了和家人的来往,使老人去烧绕膝之欢,天伦之乐,与子女难以及时进行情感交流。更有甚者,老人生病住院后,只能请护工照顾,家人极少探视。让老人的心理空虚,变的少言寡语,情绪失落,忧愁联想,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

12 焦虑,抑郁及疑病 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主要来源于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和住院带来的经济压力,家庭因素等原因。老年人怕医院治疗费用高,给家里子女增加负担,往往延误病情,不能及时治疗。有些老人由于长期与子女分居,感到无依无靠,经常吧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疑心有病,神经过敏,焦虑多疑。

2 护理对策

21 关心老人,消除孤独,寂寞感 首先,尽可能的丰富老人的生活,及时分散他们的精力。介绍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聊天,进行唱歌跳舞,书法下棋等娱乐活动,让老人心情愉悦。其次,帮助他们和外界多联系,增加交往,是老人体现自我价值,满足自我需要。再次,子女多与老人沟通,遇事多与老人商量,经常看望老人,让老人了解到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性,慢慢使其孤独寂寞感消失。

22 消除老人焦虑抑郁 家属应通过新闻,报纸,广播等一切传播媒体,让老人了解国家最新医改动向,使老人知道国家在尽一切努力让人人都看的起病,吃的起药,住的起院,减轻老人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心理压力。住院后,护士要与住院老人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的掌握老人的心理状况,让老人产生信任感,通过语言,态度,表情和行为,影响和感染老人。做好健康宣教,让老人对住院环境充分了解,对于文化水平差异,要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消除老人对陌生环境的焦虑。鼓励老人多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疑问,护士要积极,耐心的正面解答,消除老人的疑病心理。

总之,老年人的健康往往在于三分治疗,七分心理,充分尊重并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实施心理护理,达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李浜.福利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当代护士,2010,8:148149.

第4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化要求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我们将对疾病的护理转向对病人的护理,而病人不仅仅是肉体或生理活动,还有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功能。同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病程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忽视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其次,医学的非人性化倾向要求加强心理护理:由于医疗器械的进步,医疗诊断、监护、治疗日益依靠先进的仪器,如CT、MRI、B超、大型x线机、多普勒等。这就造成见物不见人,见病不见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医患关系,这是医学的非人性化倾向。因此,要克服这一倾向,改善医患关系。最后,行为卫生阶段要求心理护理:当前预防疾病已经由环境卫生阶段、个人卫生阶段,步入到当前的行为卫生阶段。这是因为现代多发病多是由于不良行为所引起,只有从小养成健康行为和改变不良行为才能预防现代疾病。心理护理责任之一既是改变不良行为,预防现代疾病。因此。临床护理中急待心理护理的参与。

随着我国经济卫生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60岁)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据有美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到1999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的10.09%,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尽管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一般都希望自己尽量健康长寿。他们自己不服老,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衰老。老年人一般会出现以下常见心理问题:

1 衰弱综合征

1.1 常见原因

长期烦恼、焦虑;脑动脉硬化、脑损伤后遗症;离退休后,生活及居住环境太静,与周围人往少,信息不灵;各种疾病引起的脑缺氧等。

1.2 常有表现

疲乏、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不解乏。有时晨起头痛、眩晕,情绪不稳。

2 焦虑症

经常处于明显的焦虑状态,对心身健康有很大影响。常见因素有: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疑病症;退休后经济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儿孙上班上学时的交通安全;社会治安问题等。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当急性焦虑发作时。可引起脑卒巾、心肌梗死、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3 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躯体不适为主,多发50~60岁,80岁后少见。表现: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4 离退休综合征

是指在离退休后出现的适应。这种应激因素对心理、心身方面的干扰,使一些老年人在一个时期内难以适应现实生活,并且出现一些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由此而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或发作。严重地影响了健康。主要表现: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烦躁、敏感、失眠、心悸。绝大多数人在一年内能基本恢复,对性情急躁而较固执的老年人则所需时间较长。

5 空巢综合征

“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中老年人独守空屋的特点,尤其是老人单身家庭,西方国家称之为“空巢”。这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加重,久之,会减低身体免疫功能,为疾病敞开了大门。

6 高楼住宅综合征

是指一种因长期居住于城市的高层闭合式住宅里,与外界很少接触,也很少在户外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异常反应的一组症候群。多发生于离退休后久住高楼而深居简出的老年人。其主要表现:不爱活动,性情孤僻、急躁,难以与人相处等。它是导致老年肥胖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病及冠心病的常见原因。而老年人一般都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所以当某种疾病较重而就医时。他们对病情估计多为悲观,在此基础上,原有的心理问题凸现,有的甚至发展为严重的心理疾病。老年人在患病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住院后环境的改变都会产生患者特有的心理反应,具体说来,老年病人会有以下的几种心理类型:

6.1 孤独型

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表现情绪低落、忧愁、联想,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寻烦恼,且多自卑。

6.2 失落型

表现为自制力减弱,性格急躁、易怒、心悸、失眠。

6.3 多疑型

表现为毫无根据地怀疑别人,对他人言行爱追根问底,心情闷闷不乐。

6.4 老年性痴呆型

表现为整个心理功能的衰退,智力低下,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精神失常。

6.5 高度健忘型

表现记忆衰退,转眼就忘。

同时,住院治疗又面临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若病人不能适时得到生活需要的满足和精神需要的支持与安慰。这些均会使病人心理压力加重。心理问题增多,不良心境加剧,乃至加重病情。而提供心理援助将有利病人适应新的环境,有利调动病人的良好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因此,在老年患者护理中急需心理护理。总结起来,我们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目的:①帮助老年病人适应新的医院生活环境。②帮助老年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适应新的社会环境。③帮助老年病人接受病人角色,认识疾病,正确对待疾病。

④帮助老年病人解除或减轻在疾病过程中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以积极态度与疾病作斗争。

同时,在对老年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时候应遵循心理护理的原则:①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人的心理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只盯着疾病的护理是片面的,而患者不良的心理因素又往往是围绕所患疾病而产生的。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可以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是常见的。因此,在进行护理时,要从病人的心身整体来考虑。既对患者进行躯体护理,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减轻情绪对躯体的作用,通过阻断病人的恶性循环链,逐步建立一个心身良性循环链,达到心身整体的协调。②个体化原则:每个病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遗传素质不同。个性特点不同,所以,在护理上应强调心身护理的个性化,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心身反应特殊性及不同性格特征,进行有计划的护理。③治疗性原则:通过对病人心理资料的观察、收集、整理、分析、

实验与研究,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实施心理护理措施,都必须符合病人对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迫切要求,必须与治疗措施紧密配合,决不允许出现任何有损于病人身心健康和有悖于治疗原则与目的的心理护理措施。④抓主要矛盾的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指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其矛盾的主次也有所不同。如在疾病的急性期,其症状和体征虽然为“标”,却是主要矛盾,应首先采取恰当有力的医护措施缓解症状争取治疗护理时间;而在疾病的缓解期,症状体征这个“标”已经下降为次要矛盾,其主要矛盾是解除病因和消除病理变化。所以,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患病的不同阶段极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恰当处理。⑤重视病人亲属影响的原则:病人住院离开他所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断工作,打乱了他日常的生活习惯,陌生的病房环境,满目的陌生人,还要忍受疾病的折磨,甚至会面临死亡的威胁。病人因此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各种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既可能来自对疾病本身的担心,也可能来自于对医院环境的不习惯,或因家庭、经济、事业问题而加重的心理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和需要,注意观察其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适应、对住院的反应、对病友的态度、对家庭亲友探访的态度以及与发病有关社会心理因素等。详细观察和了解病人的情况,能有的放矢地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环境。配合医疗护理过程,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因此,临床上,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人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心理护理的目的,遵循心理护理的原则,设计与其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具体分述如下:

6.6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

由于病房环境陌生、安静,使患者感到焦虑、恐惧、不安,因此,患者进入病房时,责任护士就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搀扶患者到病床,帮助整理用物,亲切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介绍同病室病友,帮助患者建立病友关系。同时向家属了解老人生活习惯、心理特征、性格、爱好等,为患者住院后的心理护理打好基础。并使老人感到受尊重、重视。消除忧虑恐惧心理。

6.7 密切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求

由于患者离开家庭、亲人,感到孤独、失落,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关怀的态度,对患者进行护理,使他们得到慰籍,在感情上得到一定满足。同时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使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倾吐出来,寻求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和帮助,缩短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增加信赖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动员家属经常陪伴,探视患者,避免产生被遗弃感。护理人员应谅解多疑患者的异常行为,应主动关怀体贴他们。并适时组织老年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转移情绪,活跃精神生活。

6.8 满足患者了解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需求

患病后患者最关心的是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下,根据患者个人承受能力,向老人解释说明,同时介绍同种疾病患者恢复较好的情况。消除思想顾虑,并及时告诉患者治疗效果及身体恢复情况,使他们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9 注重治疗与心理护理的有效结合

在平时的护理操作过程中有效运用心理护理的技巧。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增进护理效果。

6.10 注重精心的生活护理

护士对老人应主动问寒问暖,在生活上提供方便,对痴呆、健忘患者应加强生活护理,不应急于求成和粗暴的督促。应协助完成特殊检查和服药,日常生活用品如:手纸、眼镜、水杯等,随时准备妥当,放在伸手可取的地方。对能自理的患者,鼓励适当活动,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6.11 注重环境因素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环境是支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注意病室清清幽静的基础上,注意病房的安排,尽量将同一社会层次的患者安排在一病室,使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心灵容易沟通,保持心情舒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把病房布置成家庭模样,使患者有住在家里的感觉。

6.12 注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调查,修正具体措施

护士必须注意护理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护理的价值。应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听取家属意见等。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

6.13 注重出院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疾病和文化层次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并向家属交待老人住院期间心理活动及护理效果,以及出院后护理措施。使心理护理不间断。有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

6.14 护理人员应继续学习,扩大知识面,达到和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交流目的

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发展很快,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内涵不再仅仅是对疾病本身的护理,而是涉及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广泛知识,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以便能与不同层次的患者进行沟通,才能达到应有的护理效果。如护理人员在心理、自然科学、艺术、人文科学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知识。

第5篇

【关键词】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心理护理;一般治疗阶段;内镜检查阶段;手术阶段;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54-02

自我国1994年引进系统化整体护理开始,护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辩证和统一得到了充分重视,尤其在近年来,真正实现整体护理更成为了众多医院向国内甚至国际一流迈进的重要课题。心理护理主要是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医护心理学理论,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促进疾病康复。心理护理的特点决定了其根本原则必然是“以人为本”,即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计划。而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通常具有以下一些心理特点:

1.更加要求被重视、被尊敬;

2.容易感到孤独和无价值感;

3.情绪不稳定,多有衰老感;

这些特点决定了老人在患病治疗过程中更加的敏感,更容易对治疗产生排斥心理,甚至缺乏对生活的兴趣,从而对康复治疗产生巨大不利影响。

而对于消化道疾病的护理而言,心理护理更具有其特殊意义。人体消化道功能受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协同支配、调节,其所拥有的神经细胞数量仅次于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十分敏感。甚至可以说胃肠道是人类最大的“情绪器官”。由是可见,心理护理对于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而言,具有极为特殊和重要的意义。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通过反复实践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总结出了包括一般治疗期、消化内镜检查前和检查中、术前和术后等几方面的较为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现将其分述如下:

1 一般治疗期心理护理

对于各种消化道疾病的患者而言,疾病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都十分巨大。此外,消化道疾病中有相当大部分是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治疗见效慢的特点,更易令病人产生焦虑、悲观和抑郁的情绪。所以,在普通治疗期间,对患者需要加以有效的心理护理。

1.1融洽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其他各种心理护理的重要基础,如果能够令患者产生充分的信任感和温暖感,对于治疗的展开和其他各种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如术前术后和检查时的心理护理)的有效进行具有决定性意义。具体到老人而言,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除了各种心理护理共同要求的主动关心、温和、耐心之外,还必须要考虑到老人的特点,根据我们的临床护理实践,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1.1.1 对老人要表现充分的尊重,由于老年患者经历的年代跨度较大,在一些习惯上难免与护理人员不同,从称呼到生活习惯,都应尽量事先了解给予充分的尊敬和重视。

1.1.2 老人通常在听力上有所衰退,因此在交谈时尽量用较大的合适音量,并减慢语速;老年人有时说话会比较繁琐,但在其说话时应保持专心。

1.2 亲切而温暖的环境

在中国常有“叶落归根”的说法。老年患者往往更需要一个亲切的环境。我们通过与老人的交流,在不影响治疗和其他病人的前提下,适当的将环境增加老人的个人色彩,例如摆放绿色植物和鱼缸等、改变病房色调、布置字画、增加老人的娱乐方式和与外界的交流渠道(电视、报纸)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减轻了患者焦虑,提高了信任感和配合治疗的愿望。

1.3 帮助舒缓情绪,调整生活节奏

老年人易于感到焦虑、孤独甚至抑郁,而离退休综合症的存在更有可能加剧这些状况,护士应该在了解老人情况的条件下,帮助老人调整生活节奏,如读书、看报、与病友聊天、适当活动等。同时应该注意避免让患者接触易感因素。当老人感到情绪波动时,可以引导老人进行自我放松:端坐闭目,为自己下达自头颈至手指到脚趾的放松指令。

1.4 好懂易记的自我护理

消化道疾病通常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较多,各方面禁忌也较多。老年患者通常容易忘记一些事项。我们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为每个病人单独制作了自我护理单,用好懂易记、一目了然的自我护理清单让每个患者及其家属都清楚的知道自我护理的注意事项,这一措施使病人和家属能够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了不良习惯,提高了治疗效率。

1.5 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

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与患者子女亲人的联系,鼓励其多对老人探望、陪伴,及时与家属沟通,交流情况,让他们对老人的治疗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此外,还可以提倡病友间的自我保健和治疗心得的交流,从而提高其治疗信心。

2 消化内镜检查前及检查中心理护理

消化道疾病患者在治疗中经常要进行消化内镜检查。消化内镜检查通常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不适与痛苦。而由于病人对检查的不了解和其他一些方面的心理原因,往往会降低其在检查中的配合度,从而妨碍检查的顺利进行,甚至可能会发生创伤,增加患者的痛苦。在消化内镜检查前及检查中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从而顺利完成检查。

2.1 建立对检查过程的正确认识(不夸大,不缩小,引导,启迪)

在进行消化内镜检查前,首先要对病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评估,然后以此为依据,利用心理学知识原理,讨论制定心理护理方案,为患者将消化内镜检查的过程用适当而易于接受的语言进行描述,通过引导的方式以多种方法(视频,图片,示范等)详细指导配合技巧及注意事项,用恰当的语言交待必随的痛苦,让患者通过充分的了解消除紧张甚至恐惧的心理,从而以较为平和的心态等待内镜检查。

2.2 临近检查时的跟踪关怀

在临近检查时(通常为提前一天),通过为患者制作“检查准备单”,将注意事项和配合过程等再按序为患者简单明了的叙述。在即将检查前的一段时间(通常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护理人员在协助检查准备工作的同时,利用心理学知识,适当增加与患者的交谈,轻松和活跃气氛。

2.3 检查环境的改善

与病房的布置类似,内镜室的环境在不影响检查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改变色彩、增加摆设等起到调节气氛,舒缓情绪的作用。

2.4 检查中的陪同与支持(择机分散注意力,安慰、鼓励)

鼓励病人家属陪同病人进行内镜检查。临床实践证明家属的陪同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紧张,并且在遇到不适时给患者提供更大的心理支持。而护士应尽量进行全程陪同,并在检查过程中通过交谈择机分散注意力,给予病人安慰和鼓励。

2.5 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适当暂停休息等等)

对于病人在检查中的一些合理要求,可以配合检查医生予以满足,例如病人出现较重不适症状时,可以暂停操作,之后根据情况择机恢复检查。

3 术前及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心理护理与内镜检查的心理护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有:

3.1 使患者建立对手术过程的正确认识

通过对对病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了解和评估,讨论制定心理护理方案,用易懂的语言简明介绍手术,同样也要用恰当的语言交待必随的痛苦,同时介绍相关专家怎样反复研究患者病情并已研究出最佳方案,最后还要突出患者本人手术的有利条件,从而消除恐惧心理。

3.2 术前跟踪关怀

在术前一天,通过为患者制作“准备单”,将注意事项为患者简述。术前的一段时间(通常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护士可以在协助检查准备工作的同时,利用心理学知识,适当增加与患者的交谈,轻松和活跃气氛。

3.3 术后及时告知结果

在手术后应及时告知结果,以减轻家属或患者的思想负担。遇到手术结果不理想的,需采取谨慎态度,由家属配合,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况,以向病人传达有利信息为原则,逐步告知或不告知。

3.4 术前与术后患者的家庭支持

在手术前后尤其应争取患者的家庭支持,在特殊时刻家人的支持往往会给患者带来配合治疗的强大动力。应该在术前术后积极联系患者子女,鼓励其多陪伴老人,避免老人可能会产生的孤独感和无价值感,从而建立起更大的战胜疾病的信心。

3.5术后的心理护理

对于术后伴随的疼痛和不适,应通过主动关心和适当语言作出心理暗示,综上所述,对老年消化道病人而言,在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对于治疗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心理护理能够极大的促进老年消化道病人的疾病向康复方向进展。

参考文献:

[1] 郭争鸣主编,心理与精神护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24-231.

[2] 隋树杰,董国思主编,护理人际沟通,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28.

[3] 张瑞丽,章稼主编,老年护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32.

[4] 刘晓红主编,护理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50-190,291-312.

第6篇

胆囊结石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建立信心,调整心态,增强对手术的耐受力,让家属及患者以获得最大的心理支持为目的,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用科学的护理方法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习惯的修正,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加强,以预防急性事件的发生。由于老年人身体各器官生理功能下降,免疫力低下,自理能力差,针对老年人的这一特点,注重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最低55岁,最高79岁,平均65岁。

1.2手术方式本组全麻下行LC,手术历时30-120min。

1.3患者的心理问题

1.3.1焦虑、烦躁有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很容易出现有病乱投医的心理,对医院的治疗有过多的疑问和不信任。

1.3.2情绪不稳定胆囊结石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疾病,患者一般都深受结石的影响,生活工作出现了过多的不便,长期的病痛折磨使部分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1.3.3对治疗不信任腔镜技术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发展的新兴产物,还不被大部分人理解和接纳,患者对这种治疗持有怀疑态度,担心疾病不能被很好的治疗,甚至担心这种治疗会增加新的不适[1]。

2心理护理

2.1有效沟通①与患者有效沟通要建立在充分了解患者的基础上,对不同教育程度、工作环境、生活习惯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技巧。②非语言性沟通也十分有必要,即用表情、眼神、姿势、动作等进行交流,对一些心情不平静的患者很有效,可以帮助他们接触过多的担心,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支持,也能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为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2以诚相待患者在倾诉时要耐心听取他们的讲述,不时迎合患者,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使患者得到尊重,同时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更加信任护士,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告诉护士,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2.3稳定情绪患者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到血压、心率的变化,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所有的稳定情绪对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时候要及时发现,解决患者的问题,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察言观色为患者普及相关疾病知识,是患者理解自己被关心、照顾,能够得到积极优秀的治疗。

2.4环境和饮食护理环境和自身的调节对积极抵御不良情绪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结石患者应该适当的多运动,平时饮食中要注意多食一些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2]。

2.5心理护理在手术前各项护理中的应用①老年人入院后多数无子女直接陪护,而是护工陪护,老人会感到孤独,情绪低落,多疑易怒,护士需多于这样的老年人沟通,平静他们的情绪,让老人觉得自己被关心。老人反应能力下降,护士们的关心为老人安心住院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②老年人的记忆力、理解力差,在平时的工作中较难积极配合,护士应该有耐心,对患者交代事宜时要多说几遍,及时检查,发现不对及时纠正,不可粗心大意。宣教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这类患者要加强巡视。③老年人除了生理功能、免疫力下降以外,合并症也增加了。他们大多都有其他的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比较复杂,要加强护理,在观察患者结石相关表现时对于出现的其他情况也要积极记录,发现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争取尽早的得到治疗。针对老人的这一特点,护士要多一份细心和耐心。④术前准备:护士为老人备皮时,告诉老人家:“因为您岁数大了肌肉松弛,不好处置,忍耐点。”动作轻柔、态度和蔼,老人出现较差的卫生条件时,护理中要细心,细致的术前护理能避免手术中较复杂的一些情况,如术中感染。对这类老年人要更多的理解,不要抱怨。

2.6手术后护理

2.6.1及生命体征监护患者回到病房,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给予低流量吸氧,接心电监测仪。护士做这些操作时,柔声对老人解释吸氧、心电监护是每个术后患者必须做的,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无关,解除患者的担心。叮嘱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出现呼吸受阻,6h后拔掉氧气,患者会有轻松的感觉。

2.6.2加强巡视和病情观察老人多数有:“我老了,没用了,我多余,我累赘等不良想法”护士必须加强巡视,除去老人的一切顾虑。老人身体各器官反应能力、应激能力下降,护士必须加强巡视,防止意外的发生。

2.6.3并发症的护理手术和麻醉对心脏和血压影响较大,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果老人本身就存在高血压、心脏病一类的基础疾病,护士则要提高警惕,做好血压、心率的监测。若有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给予雾化吸入、叩背排痰,帮助患者做深呼吸、吹气球等锻炼肺功能的运动。

3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于3天后痊愈出院,无一并发症,无一意外情况。总之,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解决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并在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没有出现患者较大的情绪波动和不良的护患纠纷。能帮助患者解决病痛,同时保持一个良好心态,以提高生活质量。

4讨论

老年人身体素质差,反应能力、应激力下降,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高于一般患者。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利于术后患者恢复,同时重视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的运用,能建立老人的自信心,营造快乐的心情,使老人积极热心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益处,大大地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第7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医疗水平及医保体制的不断完善,老年人的健康与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人口老龄化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因此,关爱老人、了解老人、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就成为当今护士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自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187例老年患者。其中,6l~70岁102例,71~80岁73例,80岁以上12例。治愈178例,占95.2%。回访102例,功能恢复良好。

2老年患者常见心理问题

2.1焦虑老年人住院后对疾病过分担心,能否治愈,手术是否成功,有无并发症及后遗症,昂贵的医疗费以及对家庭、子女带来的影响等使他们忧心忡忡,常表现出焦虑、抑郁情绪,往往要求放弃治疗。

2.2对治疗存在恐惧感老人大都是因为车祸或不慎摔倒致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对医院环境生疏,骨牵引、打石膏、穿刺等都易产生恐惧感。

2.3担心出院后无人照顾多数老年人对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恢复过程不了解。担心出院后不能正确功能锻炼,又加上出院后身边无人给予指导,因此,患者不愿意出院。

2.4多疑对别人的言语表情及周围环境敏感多疑,老以为别人在议论他的病情。一再追问医生:病情严不严重,能不能治愈,今后生活能不能自理等。怀疑亲友及医生隐瞒病情,怀疑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水平与治疗效果,始终处于焦躁不安状态。

2.5过分敏感希望受到周围人员的关心重视,认为自己年长,社会、生活经验丰富,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一旦自尊心受挫,往往迁怒于医护人员,百般挑剔。

2.6被动依赖、悲伤自怜部分老年患者入院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愿意做,变得软弱无力,希望更多的亲友探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

3护理方法与经验

3.1健康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老人的心理需要,观察其心理反应,收集分析心理信息;主动与老人打招呼,迎合老人心理给予适当的称呼,问寒问暖,耐心倾听老人的陈述,不可表现为不耐烦的情绪,对老人的健忘和哕嗦给予谅解。指导鼓励老人正确看待疾病,介绍比他(她)年龄更大的同类型成功病例,增强其治疗信心。心理护理必须贯穿于整个治疗阶段的始终。教育内容以患者需要了解的健康知识及自我护理技巧为主。由于老年人记忆力较差,每次讲解的内容不宜过多,时间不可过长,要简单易懂,反复多次。

3.2适宜环境环境性质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它关系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所以,要为康复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因老年人喜欢静,要尽力消除噪音和恶性刺激,保持光线充足、室温恒定、温度适宜、定时通风。舒适美好的感受有利于心身保持最佳状态,以利康复。

3.3文明礼貌,亲切体贴在患者心中留下好印象,尤其患者刚入院时。由于病房环境陌生,使患者感到焦虑、恐惧、不安,因此,护士应主动热情地与患者打招呼,自我介绍,亲切自然地介绍病房环境、作息制度、探视时间,耐心倾听患者询问,对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尽量予以满足。这样,可使老年人感到受重视、被尊重,产生信任感,减轻紧张、恐惧的心理。

选择形式多样、适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如形象生动及图文并茂的小卡片、幻灯、电视、宣传册等,图片和宣传册的字迹要略大一些,方便患者阅读。在口头讲解的同时配合动作示范,对于文化素质较低的患者一般采取语言教育方法,口头进行教育讲课、解释、讨论和开导,还可使用视听教育方法.如广播、录音、电视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老年人害怕孤独。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和关心,因此,聊天是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一种沟通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还可以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使不良健康行为得以纠正。

3.4合理饮食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胃肠功能紊乱,加上活动减少,对饮食常有特别要求。饮食多样化,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少食多餐,低脂高钙,如瘦肉、蛋类、鱼虾、牛奶等,并铺以钙类药物治疗。少辛酸麻辣,多补充水果蔬菜,以利大便通畅。饮食营养护理有支持性和治疗性的作用,科学、适宜的平衡膳食有利于疾病治疗与康复。

3.5预防并发症很多老年人自述平时身体健康。但是,老年人本身功能减退,许多合并症未被发现。加上卧床的不良刺激、抗病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具体措施是保持床铺的整洁,注意翻身,定时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用防褥垫,以防褥疮发生。鼓励患者咳嗽、排痰,经常拍叩背部,嘱咐患者做深呼吸和上肢扩胸运动,可以防止肺部感染。保持外清洁卫生,预防泌尿道逆行感染,嘱患者多饮水,以保持尿液的机械冲洗作用。对触觉不敏感的患肢要注意防止烫伤和压伤。

3.6做好家庭、社会支持工作老年骨科患者一般恢复期较长,需要长时间被人照顾,给亲属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个别患者家属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此时。护理人员除了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并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外,还要做好亲属的心理工作和健康知识的宣传,让家属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耐心、周到的护理,给患者带来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消除自卑感、孤独感,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实。良好的家庭环境、亲戚朋友的真情关怀,常常能使老年患者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在院期间,让家属及周围朋友经常来探望患者,使患者感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关心、照顾,而不再依赖医护人员,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生活自理。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家庭负担。

3.7恢复性训练恢复性训练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没有正确、积极的功能训练,即使是骨折治疗复位很理想,也往往不能很好地恢复功能。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不同的骨折类型,在不影响病情恢复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恢复性训练。要按照循序渐进、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原则进行。

老人体质差而懒于活动,每天要督促患者训练,给予指导和协助,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凡是未被固定的关节及未被制动部位,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卧床功能训练,促进周身血液循环,防止肌萎缩或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要注意训练时的安全,穿平底鞋,地面不宜太滑,室内设置扶手.减少障碍物,防止跌倒。在进行康复指导时要告知患者,平时要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以增加体力,但要避免过快或突然用力的动作和在雪地上快步行走,并注意多晒太阳、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态。新晨

3.8注重出院心理护理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疾病和文化层次讲解治疗和康复保健知识,并向家属交待老人住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及护理效果。针对每位老年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发放爱心联系卡,交待具体复查时间、咨询电话,使患者和家属感到出院后仍能随时得到专业的护理指导。打消患者担心出院后无人指导的顾虑。

4总结

老年骨伤患者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导致护理难度大,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老年护理知识及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以绝对的耐心帮助老年患者。采取以上护理方法后,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的自护力,解决了后顾之忧,使老年患者的身心尽可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这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康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院骨科护理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

参考文献

[1]吕志瑶.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0):1356一1357.

第8篇

【关键词】高龄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护理;压疮预防;启示

Inspirations obtain while administrating post-operation care and prevention of bedsores for elderly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surgery

LI PingQIU Dao-xiang.

Author’s addressLuojiang People’s Hospital,Deyang,Sichuan 618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fer on Post-operation care and prevention of bedsores for elderly who have been throug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Surgery,preventive measures for complications,thus promoting a speedy recovery for the elderly.Methods Enhance post-operation care,daily living care,psychological care,prevention of bedsores and undergo 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s.Results Post-operation elderly,who had been through the meticulous care during the treatment,increases their compliance and consciousl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discipline themselves to the treatment.Conclusions The period of time spent taking care of these elderly had inspired,to not only intensify the treatment of injuries to strengthen elderly,provide care and concern,carrying out of safety education to the elderly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Advocate establishing a secure and elderly-friendly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and facilities in the society for the elderly,so as to prevent unnecessary injuries of the elderly from falls,thus effectively avoid bringing excessive burden to the elderly,their families and the society.

【Key words】Elderl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Post-operation care; Preventive measures; Inspire

随着人口的结构改变,高龄老人比例增高。据报道,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3亿,老龄化率为11.6%。老年人的护理和医疗服务需求日趋重要,特别是高龄老人骨折术后护理及压疮预防就更加重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男42例,女21例,年龄25~96岁,60岁以上56例,60岁以下的7例,平均69岁。内固定术61例,牵引2例。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骨折后,惧怕手术和担心术后功能恢复而出现焦虑,护士应给予老人人性化护理,耐心详细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危险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轻老人的恐惧心理,使其愉快配合,顺利完成手术。

2.2 做好基础护理,避免并发症发生

2.2.1 加强呼吸道护理 老年患者术后因伤口疼痛及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粘稠难咳。因此在麻醉清醒病情允许时,早期抬高床头,鼓励老人有效咳嗽排痰,定时翻身拍背,少量多次饮水、保持呼吸道湿化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肺不张及肺栓塞发生。

2.2.2 口腔护理 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食物残留均适合细菌生长繁殖,易引起口垢口臭、口腔炎、喉炎,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口腔并发症,促进食欲。

2.2.3 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老年人皮下脂肪少,弹性及抵抗力差,感觉迟钝,对痛觉不敏感,极易引起皮肤破损而形成压疮。压疮常因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而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尤其好发于老年、危急重症、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具有高患病率及高昂的治疗费用,并且与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据美国卫生保健研究委员会(AH-PCR)估计,美国用于压疮的费用每年为13亿美元,治疗1例压疮约花费500~5000美元,花费金额与压疮程度正相关[1]。

压疮给老人带来巨大痛苦并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因此,要加强老人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完整,防止护理不当发生压疮。如有一位高龄老人内固术后,高度紧张,怕解便时污染床单、被褥,给护理人员添麻烦,趁陪护不在时,自己放便盆解小便,不慎将尾骶部多处擦伤。为了防止擦伤扩大和感染形成压疮,护理人员及时给予碘伏消毒处理,待干后涂上紫草油,再用电吹风吹干擦伤处,4次/d。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观察,并悬空擦伤处,避免受压,同时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经过认真的防压疮护理,老人的尾骶部擦伤不到1周结痂愈合,也无新的压疮形成。

2.2.4 预防泌尿道感染 高龄老人肾和膀胱功能减退,可发生尿潴留或尿失禁,卧床易引起泌尿道感染。因此对老人要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怕喝水致小便多,给陪护者添麻烦的顾虑,嘱老人多喝水不要憋尿,协助老人按摩腹部,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小便便意过多时采取分散注意力,如看电视聊天等,夜间给服用地西泮,促进老人睡眠,减少排尿次数,防止多次放便盆擦伤尾骶部。

2.2.5 预防消化系统并发症 老年人胃肠蠕动减慢,卧床易引起腹胀、食欲减退,便秘,应指导老人多吃蔬菜、水果、喝蜂蜜水,变换食物种类,合理搭配营养,保证营养供给。但本组病例仍有一位老人因年龄大,卧床排便不习惯而出现便秘。经口服潘泻叶、石腊油及开塞露塞肛等效果均不好,为及时解除老人便秘,护理人员戴上手套,耐心为老人掏大便,几次后终于解除便秘。以后每天督促排便,有效防止便秘的再次发生。

2.2.6 早期患肢训练,预防深静脉血栓 术后保持下肢外展中立位,抬高患肢20°~30°,利用重力原理,促进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在麻醉消失后指导老人早期行足趾及踝关节伸屈运动,并按摩下肢。术后2~3 d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等长收缩运动,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程度、肤色温度感觉、浅静脉充盈情况、伤口渗液渗血、引流液量颜色、伤口有无感染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保持髋部稳定情况下,将双上肢置于前胸作前伸外展上举扩胸运动,同时作深呼吸,10~20 min/次,2次/d。指导老人加强患肢训练,逐渐由被动锻炼过渡到主动锻炼,鼓励老人尽可能日常生活自理,促进老人早日康复。

3 讨论

3.1 加强老年人安全教育,防止跌倒受伤 老年人骨质疏松,常因轻微跌倒而受伤骨折。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国至少2000万老年人跌倒,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人民币[2]。跌倒已成为美国社会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6位死因[3]。因此,在全社会应加强老年人防跌倒安全教育宣传,增强防范意识,倡导在公共场所和居住空间尽量为老年人营造舒适、安全、方便的无障碍空间。厨房、卧室、卫生间等应保证老人行走方便,无门槛,便于轮椅进出,在墙壁设置不同高度的扶手,便于老年人从蹲位到站位时扶手;楼梯设置牢固扶手;老人睡的床高度要稍低,防止老人坠床受伤;老年人要穿防滑鞋,走路做事小心防跌倒;有老人的家人要处处关心老人,上楼梯爬坡上坎、过街道时尽量搀扶老人,防止老人跌伤。

3.2 温馨亲情护理,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从本组病例护理体会到,对高龄老人护理要特别尊重,充满爱心和耐心,实施温馨的亲情护理,处处关心老人,尽量满足老人的需要,以真情换取老人的信任和配合。如不厌其烦的为老人接大小便;不怕脏臭为老人掏大便,解除便秘痛苦;认真处理擦伤,避免形成压疮;指导老人早期训练,鼓励老人生活自理等。有效避免老年人骨折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预防高龄老人骨折后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英,蒙张敏,黄丹莉.压疮评估和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37-39.

第9篇

1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

1.1 精神状态方面 主要表现为脑功能减低:出现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有的还可产生幻觉、人格解体、疑病观念等症状。

1.2 情感方面 主要表现为感情淡漠、悲观绝望、忧心忡忡、愁眉不展、消极厌世、丧失自信;常常紧张不安、疑神疑鬼、杞人忧天;有的甚至有自伤、自杀的企图。

1.3 躯体状况方面 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少言寡语;有的还有睡眠障碍。

2 老年抑郁症的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根据老人的症状特点,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思想有顾虑、精神紧张的患者应多加安慰,使其情绪稳定,消除顾虑,克服自卑情绪,消除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人际交往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引导老人多与患者、医生及护士进行心理语言沟通,适时倾诉苦闷心情,随时注意老人的心理动态,多关心,多问候,耐心倾听老人的叙述,掌握其症状、思维、信念、情绪和行为,让老人最大限度倾诉内心的痛苦,起到情感宣泄的作用。

1.2 生活护理 病房里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给老人创造安静、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劝导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起居定时的习惯,且不可嗜烟酒,下午和晚上不喝浓茶或咖啡,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搭配饮食,晚餐不宜过饱,少食肥肉及不宜消化的食物,忌食油炸食品,保证营养供给,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1.3 安全护理 因老年抑郁症患者多有自杀的念头或行为,在患者情绪恢复以前,家属必须24 h陪护在患者身边。如患者有企图自杀的历史,情绪低落,表现为紧张、无助、无望、经常哭泣、失眠、体质量减轻以及害怕夜晚的来临,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对现实中的或想象中的事物有负罪感,觉得自己不配生活在世界上。在抑郁了较长一段时间后,突然显得很开心,且无任何理由,问一些可疑的问题,议论死亡与自杀,表示想死的意念,常常发呆,对将自己的事情处理得有条不紊表现出异常的兴趣,收集和储藏绳子,玻璃片,刀具或其他可用来自杀的物品时,最好不要让患者独自活动,不能有丝毫懈怠,甚至患者上厕所时间长了都要进厕所看看。不要将水果刀等危险品放在患者身边,以防发生不测。凡能成为自杀、自伤的工具、药品都妥善保管,不可大意。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1.3 服药护理 老年抑郁症患者服用药物时,要倍加注意,由家属保存,以确保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按时定量服药,避免患者一次吞服。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这类患者反应欠敏感,年龄较大,主动性较差,又不能用强制手段,所以对于他们应对护理人员强调更多的是耐心和献身精神[2,3]。

4 加强体育锻炼

帮助老人协调与病房患者之间的关系,平时锻炼老人收拾床铺、清洗衣物,保持室内卫生,让老人活动起来,分散患者对消极想法的注意力,并增强患者的毅力,提高自信心,让患者意识到在病房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应负的责任。要鼓励督促患者坚持锻炼,如散步、打扑克、玩麻将、棋类等,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身体健康,减轻疲劳,增加愉,从而产生对生的渴望。

总之,护理过程中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老年人有效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包括积极与患者沟通、重视心理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和加强生活护理等。患者抑郁症状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治疗过程中鼓励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配合临床护理,指导患者控制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改善睡眠,缓解焦虑情绪,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心理功能的整体水平,增强老年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可以降低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护理过程中同时显现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素质起着关键性作用,护理人员应具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临床护理患者同时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针对引起老年人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在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预防性护理上下工夫,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将在老年抑郁症的预防、诊疗、护理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张明园.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36.

第10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及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老年人占患病人群的比例逐渐增加。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形成了老年人比较特殊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状态,成为护理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面临新的挑战。患者的护理应做到腿跑勤一点,观察细一点,关心多一点,行动不便时多帮一点,做到对每一个病人心中有数。

1 生理特点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机能的减退,智力、记忆力、感觉均减退,呼吸消化功能、代谢功能、排泄循环功能均下降,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且病程长,康复慢,并发症多。

2 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及疾病的原因导致身体各种功能受限以及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的变化易产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且敏感多疑。有的因资历大、经验足,喜欢得到周围人的尊敬,所以对护理的要求高,一不如意就产生急躁情绪,甚至不服老,固执己见。住院以后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就倍感孤独、寂寞或循环重复诉说一件事情,情绪反复无常,像常说的老小孩。

3 护理措施

3.1 基础护理

3.1.1 生活护理

是各项护理的基础,病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房间清洁安静,使患者心情舒适,保证充足睡眠。

3.1.2 护理操作

操作前耐心细致做好解释,操作时尽量做到轻柔,准确熟练,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

3.1.3 饮食护理

老人牙齿脱落,嚼而无味,消化能力减弱,食欲缺乏,因此饮食要适量,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食多餐,营养丰富,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多的饮食,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3.1.4 安全护理

患者身体不适时,如头晕、头痛时应卧床,避免走动防止跌倒受伤,并发其他疾病,需有人陪护,交代改变动作宜慢,防止性低血压而摔倒。

3.1.5 用药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机体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肝肾功能降低,药物清除缓慢,血药浓度增高,易蓄积致毒性作用。因此,必须特别慎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间隔时间根据肝肾功能作相应调整,用药前严格查对,正确给药,尽量让老人熟悉用法,用药时密切观察,避免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

3.1.6 锻炼指导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适当进行活动以老年人能耐受为原则。

3.2 心理护理

3.2.1 加强舒适护理

老年人就诊最大的希望就是要求得到最舒适的医疗护理服务,因此应将舒适护理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始终,使他们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降低因疾病带来的不愉快程度。

3.2.2 理解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始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热情中添几分平静的表情来接待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紧张陌生感;尊重患者,让患者信任,需经常与其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全面沟通,使病人感受到温暖、诚恳以及自己被尊重[1]。

3.2.3 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有些老年患者对疾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护理人员要鼓励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面对及认识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不服老心理,患者对自己机体功能产生恐惧失望,对周围人的言语举止非常敏感,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病情密切观察的同时,要做到给予病人积极的暗示,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给予指导,解除精神上的压力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治疗的目的。

3.2.4 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服务

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从老年患者的需求出发,让护士有足够时间贴近患者,使护理观察被动变为主动。

3.2.5 关心老年患者

关心老年患者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老年患者因病住院,可因原有生活方式改变而倍感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他人,因此老年患者的住院生活更需要得到护士的细心关照。护理老年患者除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外,还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护理,既要遵循医学护理原则,又要用个人心理特点和规律来指导工作,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使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90-01

人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将会逐渐衰老。机体的衰老表现在头发变白、皱纹增多、老花眼、听力下降、行动不便等等,还有一些隐形的影响,例如:体力下降、记忆力下降、食欲下降、免疫力下降等等。随之而来的疾病更加增加了老年人的痛苦。生理上的不适,会引起心理的不稳定,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暴躁,甚至是心理产生阴影,这直接影响了老年朋友的晚年生活。这时候,我们就应该针对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心理维护,已达到减轻老年人心理负担的目的,让老年朋友都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

1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国内外有资料显示,高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受经济因素和社会支持影响,而且影响老年的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的第一需要就是老有所养,这是最基本的心理需求。缺乏劳动力和经济来源的老年人,需要儿女的照顾和赡养,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尤其是健康状况比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和经济状况比较差的老年人,生病时不能及时就医,或者因为家庭经济负担过重,使原本和谐的家庭关系失去平衡,增加其心理负担。

1.1情绪改变。老年人,一般情况下出现的突发性情绪不稳定,主要是由于生理上的不适而引起的。由于身体机能老化,导致机体出现不适感,这很容易引起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就像婴儿一样,婴儿哭闹,一般是身体不舒服。这种突绪主要表现为暴躁、愤怒等等。当然,还有很多原因同样会导致老年人情绪变化。突然改变的生活环境,也容易引起老年人的情绪不稳定。不熟悉的生活环境、不熟悉的邻里街坊、不熟悉的周边道路,限制了老年人的行动。大多数老年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能选择呆在家里。久而久之,就容易闷出心理疾病。出现心理疾病之后,情绪就会出现变化,例如不爱说话,情绪低落,没精神等等。有一种情况和上诉情况很相似,刚刚退休的老年人,少了同事之间的交流,一下子没有了生活重心,整天在家无所事事,孤独感倍增,也会出现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的状态。儿女长时间不回家看父母,导致父母心理空虚、寂寞,缺乏亲情的滋润,同样也会引起心理疾病。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老年人情绪变化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孤独。老年人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导致凡事都憋在心理,这就是引发老年人心理疾病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1.2情绪变化时该如何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对于老年人情绪变化的护理,初期不需要进入医院接受治疗,我们可以采用亲情疗法。简单来说,家人、儿女需要多抽出一些时间陪陪老人,让老人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将心理的想法全部说出来,苦闷全部倾吐出来,心理没有积压,自然心情就会感到舒畅,心理自然就会很健康。老年人在很多时候不能够很好的和人沟通,亲人们就应该学会包容,用亲情温暖老人的心灵,老人感到家庭的温暖,自然而然,心情就会变得开朗起来。亲情们应该想办法突出老人在家里的重要性,凡事多与老人沟通沟通,适当听取老人的意见。当老人认为自己还有作用,对家庭还有贡献的时候,他们会有很强烈的成就感,这对于老人心理健康同样有很大的帮助。

1.3智力衰退。智力衰退不仅仅是生理机能退化导致的,老年人的心理对于智力也很有影响。心理健康的老年人,通常智力都比较正常,这是因为心理因素会直接反映在生理上。据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有助于减缓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退化。身体机能退化减缓,智力衰退也会变得缓慢,间接帮助老人稳固智力。

2老年患者心理护理

2.1患病初期或新入院时的心理护理。医院陌生的环境加上受疾病的煎熬,病人首先易产生孤独感,缺乏安全感而感到焦虑,担心工作和经济负担,而病人的“角色”使病人处于被动地位,因此病人变得拘谨、沉默,而病人此时需要安慰。老年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一旦被打乱会影响老年人情绪,因此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应多给予照顾和谅解。医护人员应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院规,使其心理上有安全感。学会谈话技巧,主动接触病人,要多了解老年患者的思想变化和情绪波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经常与患者交流,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温柔,处处尊重老人,以获得患者信任。

2.2恢复期的心理护理。一些病人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他们仍不放心下床活动和出院,我们就应通过适当的科普宣传和交谈给病人指导,鼓励其恢复病前的生活习惯,减少依赖性,增强病人恢复健康的信心。我们也应该让老人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以维持生活自理能力。

2.3出院时的心理护理。当患者出院时,一方面将有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家属,另一方面要写好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以保证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得到延续。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首先要使其理解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应由于身体机能减退而惶惶不安,进而产生不必要焦虑,子女及周围人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应给予谅解。对性格改变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们不应讨厌而应帮助他们,使其愉快地安度晚年。

第12篇

关键词 聘用护理员 思想 问题 决策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选择入住社会福利院养老的老人日益增多。社会福利院作为服务性事业单位,其编制数有限,为更好的提高养老服务品质,福利院只能通过聘用部分护理员来满足入住老人的需求。所以福利院聘用护理员队伍也是职工队伍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服务好老人,必须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福利院老人的切身利益,是福利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社会福利院聘用护理员思想政治问题分析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护理员工作就是对不同护理等级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进行照料,但目前由于实际工作情况出现以下问题:

从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看:没有处理好护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抓护理质量比较积极,抓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较弱,导致护理工作与基础工作、护理员素质提升不同步。其原因: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社会福利院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虚的,是软任务,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是实的,是硬任务,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相关思想政治培训和时政新闻漠不关心或者敷衍了事,这严重阻碍了护理员整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从护理员思想动态中反映的共性问题分析看:当前影响护理员思想稳定的主要因素:一是收入水平低。近几年,在福利事业的改革进程中,增加了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薪资体系和岗位晋升上得到了保障,而忽视了聘用工作待遇和相关机制的建立,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消极应付,缺乏对社会福利院的归属感,影响了护理员思想的稳定。二是工作任务重。随着养老事业的不断推进,服务对象的家属都希望老人在社会福利院里能得到好的照顾和护理,对护理员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个案化、服务亲情化、操作规范化,加之社会福利院运营成本有限,有的护理员一人兼多岗,部分业务岗位人员除要认真完成本职岗位工作以外,还要兼顾其他工作,从而造成工作忙于应付,质量有所下降,造成这部分护理员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较大。三是护理员的心理压力大,情绪化较严重。入住福利院的老人中卧床和老年痴呆老人所占比例较大,护理员要照顾好他们的日常生活,并要求护理员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被认为是“伺候人”的工作,其他行业人员投来异样的眼光,加之由于痴呆老人的特殊性,有的护理员甚至不公平待遇,对员工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工作中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这种思想虽不是主流,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聘用护理员思想政治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聘用护理员学习,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聘用护理员整体年龄层次偏大,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可以通过青年职工带动护理员学习的形式,采用看报、看新闻、读书等通熟易懂的方式了解时政,学习党的思想方针、政策以及党的十大会议精神,用知识武装头脑,与时俱进,才能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只有学好科学理论,不断更新思维方法和工作思路,才能做好老年人的服务工作。其次,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鼓励聘用护理员参加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考试,既能对护理员职业道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所了解,还能规范实际操作流程,掌握护理技能,让他们学以致用,更好的为老人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建立健全机制,稳定聘用护理员队伍。

1、建立领导机制,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为使想想政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成立专门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有专门的分管领导负责护理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不消弱,抓思想政治工作的劲头不放松,抓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不空缺,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放在同等的位置,齐抓齐管。

2、健全考评考核等相关机制,将护理员工作根据福利院相关规章制度,对护理员岗位工作进行量化、细化,对于日常护理工作勤抓勤考核,并可以建立一些激励机制,例如,工龄增长机制,在护理员工资中增加工龄补贴,即对于工作时间超过1年的人员每年递增工龄补贴;多带多拿机制,即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鼓励护理员服务于更多的老人,给予额外的工作补贴;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机制,即对于取得不同级别的护理员给予不同的岗位工资等等多方面鼓励护理员,促使他们主观上去改变自己不足的地方,充实自己,以此来稳定护理员队伍。

(三)丰富护理员生活,做好正确引导。

1、成立心理咨询室,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聘用护理员长期在福利院面对老弱病残的人员,有的老人甚至是老年痴呆,除了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外,有的护理员可能会被老年痴呆老人无故打伤,他们会感到压抑,受到情绪困扰,成立心理咨询室,请专业人员帮助他们理顺情绪,疏导他们的情绪,积极引导他们向积极的方面去看问题,不仅能增进护理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还能提高护理员的心理素质。

2、开展娱乐活动,丰富护理员的文化生活。比如护理员联欢会、运动会等,让他们再活动中放松自己,同时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一批活动的积极分子,也是帮助他们解压的一种方式。

3、定期开展评优评先活动,为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护理员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用制度来激励,督促护理员认真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定期表彰一批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的先进典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护理人员队伍,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院的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