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23: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渗透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较而言有着诸多的不同,本文就针对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德育渗透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清楚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科学性问题,文章不但从体育课中蕴藏着多种多样的德育机会和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更易被学生所理解和认可两个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还研究了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应注意的三点关键问题,希望能够对体育课教学的开展有所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 德育 体育教学 实施关键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德育教育的贯彻落实对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这一点,在体育课教学中也不例外。鉴于此,本文就针对体育课教学中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探索。试图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学生道德教育重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的方式和途径等问题的研究,希望对道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和实施能够有所借鉴和启发。
一、在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一)体育课中蕴藏着多种多样的德育机会
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体育运动项目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而学生也就能够通过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或者是不同的体育活动组织方式,接触到多种多样的德育机会。例如:长跑运动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足球运动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育竞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等等。
(二)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更易被学生所理解和认可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单纯的说教很难取得学生的接受和认可。而在体育课教学中,由于体育运动具备明确的制度、规则以及规程等等这些约束和规范参与者的约定,学生在学习和参与这些体育运动时,必须要遵守这些相对应的规则和规范。以致于,学生因实际参与过程中,对这些具体的、直观的规则和规范遵守和接触,理解起这些规则和规范,标准要求等内容也更为容易,而相应的蕴含在这些体育运动之中的德育内容,也会因学生的切身体会,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认可。
二、在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一)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 注意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要想在体育课教学中取得理想的德育成效,体育任课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一般来说,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确保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完善性,应注意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针对体育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制定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注意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此时应注意所确定的教育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且必须是具体的、实际的、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确保能够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得以实现。例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或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等等;其次,在针对体育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注意科学的教学计划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安排等常规的内容的简单排列,而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也就是说,能够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内容组织和时间安排,将德育教育贯穿融合在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割裂在体育教学活动之外,乏味的进行说教。
(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感应机制
学生之间的感应机制,通俗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学生因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等行为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形成某种效果的一种方式。这种感应机制也可以描述为学生之间的道德氛围,也就是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以及道德舆论和意识等等多个方面内容的综合。感应机制的形成能够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对于体育课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感应机制。
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要培养学生之间的感应机制,体育任课教师可通过如下这两种方式来进行:首先,注意培养班群动力。一个班级或者是一个群体的风气,是学生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较为普遍和稳定的态度和风尚。良好的班群风气,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促进感应机制的形成。在培养班群动力时,可以通过互动合作、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等方式进行;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动力和情感动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动力和情感动力是促进感应机制形成的前提和关键。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动力时,任课教师应注意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给予学生感召力。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动力时,则应从通过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保持同学间的顺畅交流和沟通等方面做起,让这种氛围逐步的影响到每个学生,以促进德育教育的高效渗透和有效实施。
(三)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绝大多数体育任课教师都认识到了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亦是如此。也就是说,虽然在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育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外因必须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成效,因此,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样十分重要。体育任课教师在针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只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意激发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刘阳,许万林,夏宇.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2] 韩凤芝,孟庆富,李咸英.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5).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因素;渗透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也是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是笔者通过阅读资料、查阅文献,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进行德育渗透后的一点体会: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 特别强调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我国在中小学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中, 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培养能力, 还要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各种年龄的人都需要德育,尤其是处在发育时期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启发诱导,培养出高尚的道德人格。德育教育应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应当通过多渠道的方式来影响人的兴趣、情操与品性。德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启发诱导、潜移默化,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德育应当渗透到各课程之中, 与各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作用。这是学生道德人格成长最自然有效的途径之一。
2.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紧迫性
近些年来,在我国一些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现象,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从浙江金华的中学生徐力杀母,到中央音乐学院的大学生陈果自焚,从北京的14岁男孩残忍地杀害同学的妹妹到江苏徐州的违纪学生疯狂砍杀校长的四位亲人,到盐城中学初三(11)班学生因班主任批评而跳楼身亡……,面对这些令人心痛、令人震惊的事件,作为肩负着“教书育人”重大责任的教师,确实应该真正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真正地行动起来,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回到重视素质教育、以德育为先的新课程轨道上来。
3.英语教育肩负着德育的重任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信息。英语教材中一定包含、渗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认真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提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和教育为己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教师要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如见面时说“Good morning”,打扰别人时说“Excuse me”,别人向你致谢时应说“You’re welcome”,使学生在接受新语言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因素;渗透
作者简介:汤张艳,任教于江苏省吴江市七都中学。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也是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是笔者通过阅读资料、查阅文献,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进行德育渗透后的一点体会: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 特别强调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我国在中小学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中, 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培养能力, 还要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各种年龄的人都需要德育,尤其是处在发育时期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启发诱导,培养出高尚的道德人格。德育教育应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应当通过多渠道的方式来影响人的兴趣、情操与品性。德育最有效的途径是启发诱导、潜移默化,而不是单纯的说教。德育应当渗透到各课程之中, 与各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作用。这是学生道德人格成长最自然有效的途径之一。
2.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紧迫性
近些年来,在我国一些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现象,向全社会敲响了警钟。从浙江金华的中学生徐力杀母,到中央音乐学院的大学生陈果自焚,从北京的14岁男孩残忍地杀害同学的妹妹到江苏徐州的违纪学生疯狂砍杀校长的四位亲人,到盐城中学初三(11)班学生因班主任批评而跳楼身亡……,面对这些令人心痛、令人震惊的事件,作为肩负着“教书育人”重大责任的教师,确实应该真正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真正地行动起来,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回到重视素质教育、以德育为先的新课程轨道上来。
3.英语教育肩负着德育的重任
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信息。英语教材中一定包含、渗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认真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提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和教育为己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教师要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如见面时说“Good morning”,打扰别人时说“Excuse me”,别人向你致谢时应说“You’re welcome”,使学生在接受新语言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二)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内容 ,能否充分获得利用 ,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 ,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话题:A Brave Young Man教育学生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格;The Traffic Accident中学生目睹交通事故,主动救助。教育学生助人为乐,同时要注意交通安全;在学习8A Unit 4 Wild animals和8A Unit 5 Birdwatchers这一单元时,可以提醒学生要热爱大自然,要学会保护动植物,特别是一些受国家保护的稀有动植物;在学习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这一单元时,则可以结合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向学生展示因地震等自然灾害人类生存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以设计问题的方式,科学引导学生增强面临自然灾害的自救意识和环保意识,更教育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应萦⒂镅Э频奶氐悖岷辖滩哪谌荩掠匀坏厣冈谄匠5慕萄е小K媸弊⒁饬瞪钍导剩菅哪炅涮卣饕约吧砗透鲂蕴氐悖捎醚子谔乇鹗抢钟诮邮艿姆绞剑寡魃贫瘛⒅莱蟆⒈缡欠牵谕瓿山萄挝竦耐币沧⒁舛匝械掠逃?br />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1.适宜渗透
在英语教材中,有一些我们进行德育的好素材,可以通过这些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良好品行的养成教育,教师要找准切入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对学生随机进行教育。如在教“nationality”一词时,笔者把一面国旗挂在黑板上,结合教学内容教“We are Chinese. This is our national flag. We love our motherland.”这样在教英语单词的同时,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自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适时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强,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空洞、牵强的说教是必须要杜绝的。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
在学习牛津教材7A Unit 3 Let’s celebrate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时,笔者设计了任务——“演讲比赛,谈谈我最喜欢的节日”。通过比赛,让学生增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节日向学生提问,如:“春节到了,我们除了穿新衣服,得红包等以外,还可以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我们可以给爷爷、奶奶拜年;给老师拜年,问好;可以自己动手包饺子给父母吃;可以帮妈妈干家务;可以通过E-mail向长辈、朋友祝福等等,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美德。教师还可问他们“红包怎样使用更合适?”教育学生要把“红包”用来买文具,买书,剩余的钱应该存起来,为以后做打算,而不能随意挥霍甚至胡乱攀比。
3.适度渗透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来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即学即用”的技能。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每一节英语课给学生布置一个难度适当的任务,并在任务设计中巧妙地和德育渗透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操练、巩固、连贯和提高,使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加强,又使他们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交流、习惯得到培养、道德品质受到影响,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四)开展课外德育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还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可组织学生进行单词接力赛、英语辩论赛、故事接龙、课本剧等课外活动,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英语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优良品质。
学习牛津英语8A Wild animals这一单元时,根据本单元的特殊性,笔者带领学生到动物园进行实地考察,学生带着任务去调查,在得到调查结果的同时,发现有些珍奇动物在世界上仅存很少的数量,而且每天都有为数不少的稀有动物濒临灭绝。学生们意识到保护珍稀动物迫在眉睫。虽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对动物进行描述,阐述其面临的危险并提供对其保护的措施,但是学生在完成任务以后,笔者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畅想动物园里的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对话”,学生们展开理想的翅膀,将各自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同时增强了关爱动物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我们教书的最终目的不是达到了吗? 有一位学生从网上下载了有关熊猫的图片和中文介绍,然后一点点把中文译成英文,虽然翻译上有部分错误,但体现出他对小动物的喜爱,他还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做环保小卫士,这使笔者很感动。
在节日来临之际,笔者还组织学生制作贺卡,画上漂亮的图画,写上亲切的祝福,如“Best wishes for you.”(衷心的祝福你)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尊敬他人、关心他人的美德,提高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将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所创设的各种学习活动,而要将课堂上的德育内容扩展到学生的其它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进入德育实践探索,使教育具有针对性,使情感体验达到最优化。
三、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工作的注意点
1.渗透德育必须做到计划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根据初中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绝不能脱离课本,或画蛇添足,或空洞说教,努力把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等各方面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德育渗透。对于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应有意识地按教材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学习、尊敬教师、团结同学等一些比较具体化的德育内容。
2.渗透德育要注意实用性
初中英语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只有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有一次笔者走进教室,虽是晴天,但室内日光灯却开着,必是清晨早读后未关掉。笔者就用初中英语说:教室很亮,你们认为我应该继续让灯开着呢,还是把它们关掉?笔者在黑板上写了To save the energy(节约能量)几个词,并用初中英语补充说:我们应该尽量节约能量。有时我们需要电使我们的教室明亮,但不是今天。短短的几句话,虽花费了一分钟时间,却是一次结合实际的思想教育。
3.渗透德育要注意艺术性
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使它化作一股巨大的动力,使学生把暗示转变为自身需要,不断鞭策自己。教育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德育要激起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德育中有无穷的力量。
4.渗透德育要注意针对性
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见识很广。他们的身心处在迅速成长阶段,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独立思考,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对教师观点不再是全盘接受。我们在进行德育时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爱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出高尚的道德人格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要坚持进行德育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使受教育者聪明,使受教育者高尚。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中心任务,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言传身教,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在课堂内外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其思想情感、道德品质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是有着广阔的前景的。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我们要善于挖掘语言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就能走出一条独特的、广阔的英语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顾春.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关键词:职高;英语教育;德育教育;渗透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直接渗透
英语教材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直接渗透的最好素材,英语课文中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挖掘,通过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有计划、有目的、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有效渗透。要注重发现课文中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内容,积极的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在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同时,在英语学习中逐渐树立起正确思想和良好品德。如在学习完祈使句后,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针对“pleas.clean the board,close the door,pleas.open the window”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句子进行练习,还将一些命令式用语进行了引申:“Don’t spit on the floor,Don’t smoke here,Don’t talk in class,etc”。还组织同学们进行现场模拟,创建一个大家在公共场所的教学场景,让学生们试图运用这些句子来阻止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并引导学生们使用“Excuse me.I’m sorry.Thanks a lot.May I do…?What can I do for you?Could I have…?I am glad to help、May I …Could you please”等礼貌用语进行交际,让学生提高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养成了正确的、良好的语言使用习惯。
二、把握教学中的良好契机,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的渗透应该是循序渐进,而不是生硬的、强行的灌输,更不应该是程式化的空洞说教。教师应善于把握一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契机”,于无形之中进行适度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并及时的转化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如在讲到“Travel”时,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制订一个小小的旅游计划,要求计划中要对自己认为我国最美的自然风光进行简单介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在讲“Sports”时,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一些著名运动员的成功历程,让学生们感受到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要经过努力、奋斗、拼搏、坚持,同时通过这些典型事例让学生感受到高尚的体育精神,从而坚定为国争光的信念;在讲“Friends”时,让学生想一想,你身边有几个“great friend”,你们是怎样建立并维持友谊的?鼓励学生们通过“A letter”来表达你对朋友的感谢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交友原则与交友标准的教育引导,告诫他们应慎重交友。
三、学高为师,以身示范
在英语课堂,开展德育教育,不仅仅包括课堂上英语教师的说教,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背诵和记忆,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德育内化到学生的行为。中学生天生好模仿,他们把老师视为学习的榜样和模范,如果英语老师能谦谦君子,言行都符合社会规范,那学生自然而然也就会注重自己的品行和修养了。作为老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为学生做好榜样,要拥有一颗爱心,拥有高尚的品格,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要行为世范,以身作则,以信立人,让学生尊崇自己。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塑造自己的品德和操行。英语教师处理事情一定要公正合理,不能感情用事,不可歧视差生,偏袒优生,批评或表扬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某同学学习成绩好就一俊遮百丑,某同学平时表现差就做好事也无名,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能因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而采取轻重不同的处理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树立正气,坚持正义。
四、组织英语实践活动,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延伸
德育教育的渗透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它应该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课外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语言的机会,还可以使德育教育得到有效延伸。如在讲完三单元关于“天气播报”的相关内容后,在学生对“snow rain wind fog cloud thunderstorm”、“snowy rainy windy foggy cloudy dusty”“low:-7℃ high:28℃”“neither…nor…”这些常用词语表达熟练掌握后,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校园广播进行天气预报的播报,这种活动不但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运用机会,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了英语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都得到有效提高。
五、在课外活动中延伸德育渗透。
当今的职高英语教学也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会话和应用能力,课外活动越来越丰富,我们应在活动中找准衔接点,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比如,许多班级在教室一角设置了“优秀作品展示”专栏,展示学生好的英语文章或诗歌,鼓励学生们积极进取;学院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活动,外教的积极参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在舒适放松的下更容易建立自信;院学生会以系为单位举办英语口语比赛、英语情景剧的表演等,这些活动让学生乐于开口,告别了哑巴英语,更加在比赛和表演中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这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活用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德国家康德说过:“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空的星斗灿烂的天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此话说明了道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国际化,英语作为主要的沟通语言就日趋重要了,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定要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把知识的学习与德育渗透自然的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高尚品德的教育。
参考文献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中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就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教学内容。长期以来,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忽视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功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初中体育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且还要强化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意识,只有保证学生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全面提升,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分析
1.全面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摆脱过去高高在上的教师权威地位,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从教学规律角度分析,任何教学行为都是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内因,教师是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决定了外部因素。因此,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过程中,强调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2.教学的全面性原则
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不能将教学重点放在部分学生身上,应该全面涉及所有学生。德育教学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阔的领域,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体育教学活动和德育课程全面结合起来,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对于一些学生思想偏差问题,应该及时进行纠正处理,并要密切观察学习能力不足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做好和学生沟通交流工作,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作出调整,保证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不发生偏离,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发展。
3.教学的系统性原则
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出一个系统性规划,不能在教学过程中随便讲解,毫无教学的规律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规划好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学对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中思想道德素养。
二、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对策分析
1.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逐渐进入到青春期,身体发育十分迅速,学生生理和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热情奔放,思维跳跃,有朝气,但是在情绪方面容易激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教师和学生面前想要更好的展现自我,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容易产生偏激。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这段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健康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竞赛和游戏活动。通过采取分组教学模式,将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相似的学生分成一组,然后让学生以抽签的方式确定采用哪种竞赛形式。通过游戏和竞赛活动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从而让学生养成从集体出发的信念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对成功的帮助,为学生更好适应今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2.结合形式多样的体育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在教材中蕴含着多种德育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挖掘,并加以利用和分析,将其更好的应用到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从而保证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进行跳箱教学过程中,一些胆小学生特别是女生对这项活动会产生畏惧心理,不敢跳,甚至逃避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鼓励学生,并对动作要领进行深入讲解,指导学生科学训练,让学生先从较低位置开始跳跃练习,然后逐渐增加高度,从而更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向学生渗透勇敢、顽强、沉着、冷静的德育教育,让学生逐渐形成勇于面对困难,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品质。
3.结合初中体育活动规范性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规范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规范和科学。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内容十分丰富,学生有着多样性的活动空间和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对学生的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就会导致教学失控,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最终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率不高。任何体育活动项目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则,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教学规则,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意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管从事哪项活动,都需要按照规则开展活动,要服从教师命令,听从体育教师的指挥。遵守纪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导游实务;德育功能;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9 ― 0149 ― 02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以德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工作,其以塑造大学生良好品德为内容,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就教育目的而言,专业教育与德育是相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不仅要“培养学生全面、系统、扎实地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旅游管理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初步具备从事旅游科学研究的能力;熟悉国家关于旅游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法规;具有获取专业知识和信息以及不断创新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旅游服务操作技能;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且要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专业基础课《导游实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其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指导,使学生在初步掌握导游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能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进行表达,将旅游服务技巧全面融入到工作中。旅游专业教育中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就教育目的而言,《导游实务》课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是相通的,要达到通过专业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必须深入开发《导游实务》课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才能实现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互动共进。
一、《导游实务》课具有的德育功能
旅游的过程能够让人心情愉悦、让人倍受启发,让人大开眼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导游运用语言艺术对此加以表现。要使学生在走上导游员工作岗位后能够掌握并运用“畅通的信息”、“协调关系”、“激发游兴”、“提高素质”、“愉悦游客”等方法,必须发挥《导游实务》课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实现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互动共进,达到感染游客、愉悦游客、服务游客的目的。
《导游实务》课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走上导游员工作岗位后,能够掌握标准的行为规范和认真的服务态度。由于导游员具有“政治性”、“社会性”、“文化性”、“服务性”、“经济性”、“涉外性”的特点,使导游实务教育成为富有强烈实战能力的综合应变教育。它对道德观念的评价和道德行为的选择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位优秀的导游员,可以使旅游者在游览景点的同时,通过导游的讲解和介绍、使得游客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心灵得到净化。通过《导游实务》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导游基本技术和服务工作中的应变技巧,在学生在掌握导游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工作实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应变能力。职业道德教育是导游实务课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导游工作的入门阶段学习了《导游实务》课以后,初步解决导游员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行为,增强了学生的道德自觉性,进而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使学生在旅游服务中形成深刻的道德感受。对学生进入导游行业的行为起到定向作用,使学生在独立开展旅游服务后展现积极向上的导游形象,使学生加深对旅游服务工作的感悟,提高自我反思能力和判断力,让学生把书本中抽象的文字变成旅游服务中的对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升华道德情操,使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彰显《导游实务》课和德育之间的相互辅助、内在交融、彼此互化的关系。
二、发挥《导游实务》课德育功能的意义
作为专业基础课,《导游实务》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技能教育和德育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仅使学生掌握较好的技能技巧,还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初步形成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导游实务》课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专业技巧训练以自觉的、潜移默化的、以理育人的方式把德育工作融合在导游专业技能教育之中,达到提高未来导游员人文素质的目的。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没有明确赋予专业课程教师德育职责,导致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片面强调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了在专业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专业课程的德育教育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专业课教师往往认为只要讲好课、传授了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就是尽到了职责,而极少有在课上进行德育渗透的,认为开展德育工作是“两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缺乏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带来了德育渗透主动意识不强,只传授知识,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严重削弱了德育工作,不仅影响了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且也势必影响旅游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如何发挥专业课程所具有的教学时间长、载体和资源多、空间跨度大等优势,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探索实现这一功能的途径,是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三、增强导游实务课程德育功能的对策
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意义非常重大,积极开发《导游实务》课蕴含的德育资源、探索实现《导游实务》课德育功能的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校要把专业教育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在培养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职业操守、文化素质、专业基础、专业技能及身心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深入开发专业课的德育资源。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要对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教案到课堂教学的德育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专业课程教学中德育目标的落实的情况,促使专业课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中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重视挖掘课程的德育潜力,牢记自身肩负的立德树人的使命,以高超的专业造诣熏陶、感染学生,形成德育合力,使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渗透取得良好效果。
增强《导游实务》课的德育功能必须让教师积极参与德育活动,通过提升教学水平实现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使专业课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相结合,通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使学生掌握导游技能,使其产生敬佩感,以自身缜密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带动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专业教师必须端正品行,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自身高尚道德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正确的行为举止引导学生,实现教书育人的统一。在专业技能实践指导上,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去,亲自示范、认真指导,加强课后与学生的联系,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和实践中的思想变化,实现知识传授和道德引领相结合,做到不仅仅传授学生如何带好旅行团,同时让思想的火花在课堂上闪现,即不仅仅让学生学会怎么带团、怎么跟游客相处,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理念,传授他们良好的职业操守,教他们会理解、感悟、提高,增强学生的应变处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现能力和交流能力,为学生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员打下基础。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导游实务》课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实践环节的指导,其教学模式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特殊性,专业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的影响最为直接, 要始终坚持职业技能与德育的辩证统一,要善于利用教师良好的职业操守来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教师不仅要做学业上的导师,更要做道德上的领路人。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专业教师要及时予以关注,利用心理学和道德发展规律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不失时机地予以指导和纠正。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使他们在旅游服务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存在价值。要使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实现有机融合,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德育渗透的主动性,将德育贯彻于专业课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专业教学和道德教育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将德育目标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实现专业课教学的德育持续性和实效性。首先,要在教学计划中重视德育教育的作用,在教案中体现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以《导游实务》课第三章《导游员职业道德》为例,这一章就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专业课教师要熟悉本章内容的特点,系统研究本章内容蕴含的德育目标,进而合理挖掘课程的德育素材,有意识地进行相关设计,把德育渗透的系列要点有意识地纳入教学计划中,落实到各个章节,具体到每个课时的德育目标的精心设计,使德育渗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专业课教师应该积极地予以鼓励,即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道德规范的学习的同步进行, 在运用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去体现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要及时进行教学效果反馈,以便在新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调整或反复,将德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应包括专业课外实践环节、课外作业创作、毕业创作、专业实习等诸多环节,并实现全程指导和监督,以确保德育渗透实现的完整性和长效机制。
总之,《导游实务》课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既能使专业课程富有生机和灵性,又寻求到了德育工作创新的突破口,只有把专业课程教学与道德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得到思想和人格的升华。
一、体育渗透的特征
“渗透”一词在词典中有双重含义:一是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缝隙中透过。二是一种事物逐渐进入另一种事物中。 德育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渗透具备以下特征
1.统一性。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并不是体育的唯一目标。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体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明确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与德育的密切联系。采用目标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达到德育教育。
2.学科性。体育课中的德育渗透绝不忽视其自身学科的特征。体育课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决定了体育课教与学的主要手段是以各种运动训练方法和体育游戏为主要的身体练习。体育学习的效果是通过自身身体和行为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当然也有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些也主要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并完成的,这是体育课的主要特征。
3.潜在性。指教师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德育功能,利用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两大载体让学生领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德育的存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渐进性。德育渗透是一种以景入情、动情之理、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要根据每个目标中对应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安排有计划、有层次的渗透德育内容,做到切合实际,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二、德育渗透的“点”、“时”、“度”
(一)体育课德育渗透的结合点
1.结合教材特点渗透
体育教材的内涵包括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学校体育包括田径、体操、武术、球类和体育游戏等各项内容。体育教材本身的内容都能够培养学生朝气蓬勃、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教师在备课时,抓住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作密切考虑,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班级具体情况安排德育的内容和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完成任务时活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有关跑的内容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这就需要在教学手段上下功夫,让他们通过多媒体观看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场面,激发起刻苦训练,克服困难的精神;而在上武术课时,一定让学生了解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增加学生民族意识、民族感情。
2.结合典型随时渗透
体育课中学生活动状态多变、情感、个性往往随时展现,教师不仅要为开发学生禀赋和潜能创造宽松环境,同时还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抓住典型加以鼓励和表扬,有效地渗透创新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渗透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对事物积极、热情、敢于自我表现的思想,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二)把握好德育渗透的时机
德育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里。例如:有些需要在地上做的练习,学生怕脏,不愿做,教师应先做示范带动完成动作。教师这种以身立教的渗透点,就会改变学生心里状态,这种渗透的"氛围"结合最佳"时机"就会产生积极效应。
(三)掌握好德育渗透的"度"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不可偏任何一方,又要抑扬有节,调度有方。例如:在韵律体操和舞蹈教材内容中应具体安排培养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内容;在民族传统体育里安排加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具体内容。
三、实践应用
1.任务讲解。每次上体育课时,教师应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对目的和意义做出简明扼要的阐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或在思想上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或需要加强组织纪律、团结互助等,为顺利实施教学做好铺垫。
2.区别对待。按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安排不同的难度和标准来加强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超越,从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3.严格执教,积极诱导。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更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更能懂得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更能体现出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要采用诱导方式,把学生向团结、进取、向上的方面转化,形成良好的学风。
【摘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德育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任务。学校是对未成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小学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对策,对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所谓体育教学,就是按照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其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以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与技术,增强其体质,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品质等为任务。它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1]小学体育教学是以1-6年级的儿童为对象,将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集体观念,提高学生的协作和交际能力,促进儿童活泼健康地生长发育。
一、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现有国内研究文献资料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国内研究主要从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意义,在渗透的内容、渗透的现状、渗透的途径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研究,并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总体来看,上海市大部分小学学校都设立了专门的主要负责德育教育的管理机构;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树立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将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不断提高。具体而言,通过对上海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情况的调查,在学校管理机构设立及功能方面,100%的小学都成立了专门负责学生德育教育的管理机构,如专门的德育工作机构或小组、学科教研组等。在德育理念上,有95%的体育教师认为德育教育和体育技能同等重要,应该统一于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在《体育之研究》中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2]”。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体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在德育内容上,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主要从团队精神、协作意识、规则意识、民族精神、敬业精神、竞争意识等几个方面进行教育。在渗透途缴希调查显示,体育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学校运动会、项目比赛等途径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在德育评价体系上,调查显示,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多数学校都是将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情况的评价融入到教师的业务能力、业务技能、科研能力等方面一起评价,缺乏统一明确的要求。
二、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上海市10所小学的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尽管主流上各学校都高度重视将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但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一)学校缺乏监督执行力度
通过调查,尽管各学校都建立了专门负责德育的管理机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个别学校没有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有个别学校虽然制定了严格的职责要求,但缺乏督导,造成实际监管不到位,导致德育渗透成效不显著。
(二)体育教师德育渗透理念不强
虽然绝大部分体育教师都认为要将德育和体育技能统一于体育教学之中,并树立了坚定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但调查结果显示,仍有5%的教师对在体育教学中要贯穿德育的认识还存在不足。
(三)德育渗透的方法简单
选取合适、有效的方法是达到德育渗透目标的关键。然而,从目前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来看,部分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德育的方法主要采用单一的说教,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接地气,不仅达不到德育的目标,而且使学生产生排斥、厌烦的心理。
(四)学校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从调查访谈中发现,尽管各学校都设置了专门的德育管理部门,并按照相关文件制定了严格的制度,但很多文件制度都从宏观层面进行了规定,缺乏微观层面的具体的评价体系。因而,很多小学在考核体育教师对学生德育教育绩效时,多将其放入教师的业务技能、科研成绩中进行合并评价,造成任课教师重教学、科研,轻视育人。同时,由于学校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致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少统一的执行标准,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到成效。
三、制约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因
(一)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禁锢的影响,学校重视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尽管如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并不尽如人意。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顾学生的知识学习、考试成绩,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问题,不考虑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由于体育课不作为小升初的必考科目,造成学校、教师不重视体育课程的德育教育,很多课程都是走过场。
(二)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认识
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是思想品德课讲授的内容,应该由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课教师进行传授,而与体育课没有太大关系,体育教师只需要认真地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就行了。
(三)深入研究不够,教材内容过于单一,缺乏符合实际需要的德育内容
从调查访谈的结果来看,被调查学校使用的体育教材大都是同一套教材,个别学校没有教材,完全是体育教师自编的教案。而教材编写的内容主要是相关体育项目的专技能知识,很少有单独章节讲授德育相关的知识。具体德育内容,教师主要以个人的好恶来讲授。
(四)学校只重视体育技能教学质量,缺乏对德育渗透的有效监督
什么是教育质量?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但现实生活中,从学校到教师、家长都认为升学率就是质量,考试成绩就是质量,此标准和教育方针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从调查访谈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学校、教师只注重学生体育比赛的结果,对于学生如何看待体育的结果,如何理解竞争等问题并不关注。体育教师的升职、奖励也都和学生体育比赛的结果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注重体育课堂是否有教学事故,是否讲授专业技能知识,对于是否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讲授德育知识,讲授多少等并不强制和监督。
四、上海市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对策
根据对上述问题及原因的分析,结合金桥中心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已取得的有益经验,提出以下对策。
(一)完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体制
首先,要注重教材内容的编写。在体育教材编写中,要将德育内容纳入体育教材。同时,还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的实际,选取合适的内容、案例。在教材的科学指导下,体育教师就可以按照教材认真编写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将德育内容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其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责任制。学校要将德育教学内容纳入到学校教学监督职责之中,或者建立专门的责任部门,负责对德育渗透情况的考核。如金桥中心小学设立了学生部,专门负责学校德育工作整体策划推进,组织落实学校各项德育工作、德育课程建设等。再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学校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同时要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师师德工作评价体系,既要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又要有自己的特色。如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程序,设置三色评价体系(优良中差)的等级标准等。
(二)强化体育教师师德、育人理论的学习,提高师德修养,增强育人观念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能够安身立命的知识,而且要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强壮的身体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师德修养、较强的育人观念。为了提高体育课教师的师德修养,增强体育教师的育人理念,金桥中心小学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注重理论学习。学校要求体育教师加强对党的思想理论政治学习,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文件精神的学习,重温教师誓词。其次,积极推进体育教师对“三修(修德、修、修身)”精神的学习。“三修”精神已成为金桥中心小学百年来始终坚持的目标。它不仅教育和激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国家和人民,而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领悟该精神的实质,将其与工作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
(三)创新路径,探索德育渗透新方法
好的方法能够让我们做事事半功倍。金桥中心小学紧跟时代步伐,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径方法。首先,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军营,并开展“三修”“游学”特色课堂,以及各种小型体育比赛,如跳绳、踢毽子、拔河、推铁环、抽旋螺等,向学生宣传“三修”精神。其次,运用案例法。一是充分挖掘体坛名人,讲述名人故事,学习名人精神。二是向学生宣传学校已获得的荣誉,激励学生继续前进。再次,要将网络技术与德育渗透相结合,学校、体育教师通过网络将德育渗透要求、内容、制度等传送给学生家长,让其了解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实现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同时,还通过公众QQ、微信、网站等途径各种有益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经典案例、文章、视频等,实现与学生家长的互动与共享。
【参考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思想开始逐渐渗透,并且成了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思想。小学是学生快速成长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其更加全面理解体育精神,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指的就是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将正确的思想观念传达给学生,以此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德育德行的重要途径,以此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因此,为了德育的有效渗透,小学体育教师就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同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不断强化教学效果,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二、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发挥教师示范性作用,进行德育渗透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方式以及思维习惯。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因此教师在学生心中有绝对权威,同时对于教师也是极其的信赖和崇拜,并且会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有意无意的模仿。为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时候,教师就需要以身作则,以此起到表率以及榜样的作用,从而使德育教育深入人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进行德育的渗透,比如,体育课会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运动鞋,同时女生还要将头发扎起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遵守相关规则,教师就需要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而使学生明确规则重要性。此外,与室内教学的教师不同,体育教师不仅需要严格、严谨,同时还应该阳光、活泼,从而向学生展现不一样的精神面貌,使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充满向往。因此,为了更好地展现这些特征,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的规范性,同时还需要注重声音的张弛有度,语调要上扬,从而为学生展现一个阳光活泼、积极向上的教师形象,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生活态度。
(二)围绕教学内容,挖掘德育素材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体育教学中对于小学生的要求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学生不仅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懂得一些体育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意识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满足教学要求,教师就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进行篮球、长跑等项目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德育素材,以此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比如在长跑的训练过程中,速度的控制以及呼吸的调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但是这些并不是全部,跑步者的信心、意志以及周围人的支持对于跑步者完成项目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激励学生,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奥运冠军刻苦训练、坚持完成比赛的故事,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与此同时,在训练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体育精神,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一个人跑步的时候,其他组员在一旁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增进感情。
(三)游戏中渗透德育
在小学的所有科目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十分喜爱体育课,这是因为在体育课中学生可以自由的伸展身体,同时教学过程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小游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为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爱玩的这一特点,在体育游戏中渗透德育,以此强化教学效果,为学生的不断成长带来积极影响。为此,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勇敢之路”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跑道上摆设一些障碍,比如跳马、跨栏等,然后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越过障碍到达终点。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刚才的表现进行总结,同时告诉学生人生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但是我们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拼搏。
三、结论
【关键词】学科教学 德育渗透 教学方法 实效性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最有效的,最经常的形式,这是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学校的工作特点决定的。学校大量的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他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各学科教师的艺术挖掘,融会贯通渗透,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
德育教育是个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性较强的学科,在阐述德育自身所特有的基本要领、基本思想内容的时候,几乎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且需要诸多知识点的支撑。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现德育工作枯燥无味,苍白无力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德育工作者的人文知识较低,教师不善于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艺术性渗透,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德育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教育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因此,要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渗透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怎样有效的进行德育渗透管理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1.牢固树立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教师。要使学校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各学科课程标准等相关文件。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师从培养新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以及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阵地,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更好地教书育人。
2.保证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识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德育渗透的具体要求。我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成立“学科渗透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编写《我校德育内容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各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三,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等问题,以期提高德育效果。
3.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师在教唱《国歌》、《歌唱祖国》等歌曲时,要在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就会达到知情统一。
4.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教学的“四个转变”――“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技术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单一的、枯燥的、抽象的学习内容趣味化形象化。因此说,在学科渗透德育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有催化剂的作用。
5.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采用激励法、调节法、识别法和排除法,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性格。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是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并持之以恒。
几年来,小学生不良行为呈现上升的发展态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德育工作环节的薄弱。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改革的热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呢?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一谈我的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用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学习的榜样,是他们的师长。学生在学校里要靠教师的传授、指导来获取知识,提高觉悟,形成能力。因此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对教师言听计从,十分崇敬,教师的世界观、情感、品行及教态都会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教师首先要敬业爱岗,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延伸到对生活的爱。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成为学生道德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于人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所以教师要用美好的人生理念和信念去启迪学生,这才是德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另外作为教师,还必须注意“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每一细小的言行都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比如说,老师要求学生爱护环境见到纸屑主动捡起来,教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做到预备铃前到教室;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别人,教师首先要学会关心学生……。只有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才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
二、科学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学校的各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前提。在教学中要想使德育教育有效地实施,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的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力争做到见缝插针点滴渗透,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的,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特点,发挥学科优势,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巧妙地寓德育于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比如社会课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及中国历史,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数学课的定律、原理比较多,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这些定律的发明人以及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的感人故事,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每一学科每一课时都有,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身心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放到首位。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比如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表演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需要。在研究寓德于教的探讨中,要特别重视将学生性格和意志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的信心,还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使其在战胜困难中萌发出能力、毅力和动力。这个过程正是开发智力、塑造性格、培养意志的过程,也是学生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习惯的培养”。可见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历来如此。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要靠教师的渗透和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总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一个重要开端,这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在课堂训练、课后作业和试题中渗透德育
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在选编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育人功能。比如语文作业:可以写赞美祖国、家乡变化的文章;数学作业:可以让学生统计家中一年的水、电的使用情况;社会作业:可以让学生调查家乡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调查周边环境污染状况;音乐美术作业:可以开展唱歌比赛、器乐比赛、书画比赛、“变废为宝”小制作比赛、剪纸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总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德育的渗透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记得有一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应该说这首诗最能揭示学科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即渗透的内容、渗透的时机、渗透的媒介、渗透的方式方法,同时不可忽视渗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