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人活动

老年人活动

时间:2023-06-02 09:23: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老年人活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老年人活动

第1篇

【关键字】老年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环境设计,心理需求,生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5.1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已于20世纪末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目前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后,老年人活动需求对城市公园绿地资源提出了新要求。与其它年龄段人群相比,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相对退化,行动及思维敏捷度降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减弱,心理上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因此,老年人对户外环境有着特殊的需求。建设者应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方面去考虑如何创造一个真正地适宜老年人活动的空间,使他们老有所乐。

二.老年人生理特征及心理需求

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项感官能力都会相应下降。老年人视力变差,对光线的感觉迟钝,因此在环境照明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这一生理特征的改变。老年人听力衰退,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社交空间和尺度。老年人更喜欢有围合感,空间相对较小的环境进行交流。老年人容易跌倒,是因为平衡感迟钝,身体不易取得平衡所致。在环境设计上应该注意地面的防滑处理。

2、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一)失落感

老年人在步入离退休生活后,生活节奏一下子由紧张、有序,转为清闲、松散甚至无所事事的状况,如果没有思想准备和妥善安排,心理上就会出现失落感,甚至郁郁寡欢。多到户外活动,陶冶一下情操将有助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焦虑恐惧感

有的老年人担心年老多病,患上“恐癌”症,担心中风瘫痪,顾虑心绞痛、心脏骤变猝死等,以致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通过人际交往空间的创造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心灵交流的活动空间,创造真正属于老年人活动的空间环境。

(三)消沉没落感

这类老年人常为体弱多病或旧病复发,或罹患新病,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对待这些老年人,一方面积极防治老年病,解除实际病痛,另一方面亦要反复给予鼓励,减轻这种对健康有害的消沉没落情绪。通过合理的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增加老年人之间的交往和活动参与积极性,减轻或消除老年人的孤独与空虚感,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度过晚年生活。

(四)孤独感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与同事间接触减少,社会活动和交往不多,以致消息闭塞,信息不灵。若是体力不佳,视听减弱,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时间长久,会出现“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心境。丧偶的老年人这种心境更为显著。创造一个舒适的人际交往空间对老年人的生活将会增添乐趣。

三.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

老年人行为习惯特点是老人活动区规划设计的依据和基础。通过对老年人的调查、分析,老年人的行为习惯主要有5个特点

1、社会性 老年人社会责任心较强,渴望参加社会和集体活动

2、趣味性 返老还童,喜欢热闹,对各种文体活动兴趣较大

3、持久性 由于空闲时间多,对所喜爱的活动(运动)专注力较强,能长期坚持

4、选择性 由于文化修养、身体素质及爱好的不同,对娱乐活动有所选择。主动性游乐的意向强,不愿过多受人牵制

5、局限性 因年龄较大,精力体力不及年轻人,因此,活动的范围、内容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时间、季节、气候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设计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很多地区将收费性公园免费对外开放,这大大提高了公园利用率,使每个市民享受到在公园游乐休憩的机会。根据老年活动场所功能的特殊性以及景观与老年人身心状况的关系,总结归纳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

1、安全性原则

2、生态性原则

3、易达性原则

4、可识别性原则

5、交往性原则

五.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的构成空间的设计要点

1、步行空间

散步或慢跑是老年健身主要方式之一,步行空间的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在进行园路设计时,要把握好道路的尺度,以便安全地集散人流。路线应蜿蜒并富于变化,还应避免高差变化过急,如果有较大的高差变化,一般要设置台阶与无障碍坡道并存。在坡道的入口或醒目地段应安装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坡道与铺装广场材料要求坚实、平整、防滑,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轮椅的老人。

2、坐息空间

通过观察发现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的活动类型主要以体育锻炼、聊天、看报、兴趣小组活动为主。坐息空间要采用多种方式,来满足老年人交流等不同的活动需要。坐息空间设计时,座椅可以延长老年人的滞留时间。设计时首先应考虑座椅的平面构成,摆放方式以及所设置的位置。一般来讲,半封闭的空间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多凹型或凸凹两边形、弧形等形式的内向形空间可以形成一个使老人们使用的小空间,产生领域感,满足他们的交往需求。其次,桌凳组合满足了老龄棋友、牌友的需求;对于一些多人参与的活动,常常有部分老人旁观, 这种主动式与协从式的活动,可以采用亭,廊,花架的设计来满足老年人的活动。座椅的扶手和靠背应按老年人的特点制作,座具的材质以木质为好。

3、庭院空间

庭院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归属感,在公园中设置一些有意义的庭院也是十分必要的,庭院可以由建筑、植物、地形及水体围合而成。庭院的布置设计上较为随意,功能上满足老年人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开展画展,书法展等活动。较为私密的空间也给老年人聊天交谈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六. 城市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设计方法

1、满足老年人活动的功能要求

对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的设计首先要满足老年人活动的功能要求,创造不同的功能空间,足够大的活动场地对老年人开展社交和运动很重要,而小空间,小尺度的活动场所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围合、覆盖、下沉等手法创造相互连接渗透的有边界限定和细部处理的小空间,对老年人之间的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注重公园绿地的人性化细部设计

无障碍设计可以使老年人充分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同时给老年人带来了安全感。因此,在进行空间组织和细部处理时要注意安全性的问题。如地面高差变化应尽量减少,台阶处设置坡道,配置扶手栏杆等。

3、植物景观的营造

植物景观可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方式,注意落叶树与常绿树的搭配,活动场地可以用绿篱的形式对场地进行围和,静态坐息空间要以观赏植物为主,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活动空间。可以在植物配置上创造一些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的类型,构建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户外环境。

七.结束语

老人为城市公园利用率最高的群体,作为设计人员,我们有责任创造一个舒适的户外活动场所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从而帮助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

[1]穆光宗 张 团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期刊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期

[2]孙樱 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系统需求分析与建设对策[期刊论文] 《资源科学》 -2003年3期

[3]郭子一 徐峰 城市老年休闲绿地研究综述[期刊论文] 《城市问题》-2009年8期

[4]王欢 公园绿地中老年人活动特征调查——以南京为例[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5]吴利敏 老年心理与环境设计[期刊论文] 《中国园林》-1989年2期

第2篇

【关键词】合唱;老年人;音乐活动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079-01

一、合唱活动与老年合唱活动的概念

合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组成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形式;它包括混声合唱和同声合唱两种类型;合唱形式既是通过众多人声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一种集体活动,也是利用合唱队各声部之间的长处来创作整体音响,表达思想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艺术形式。合唱活动是以合唱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社会活动。而老年合唱活动即为老年群体的合唱集体活动。

在全球范围内,超过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逐年递增,老年人成为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老化领域的学者称:“关注老年人可以引导一个新的科研方向”(科恩,1992)。老年合唱活动是当今老年群体中喜闻乐见的音乐团体活动之一,现阶段我国老年合唱活动主要包括混声合唱和同声合唱两种类型,依据地域不同各省老年合唱团数量不等,以吉林省为例截止到2016年全省在编老年合唱团体约为60个,且吉林省老年合唱的发展程度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二、合唱活动对老年人的益处

(一)参与合唱活动在老年人生理与心理方面产生的益处。有学者指出合唱在调节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在情绪、记忆力、意志力、沟通能力方面有积极作用(李红玲,2015)。合唱活动调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可以在合唱活动中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减轻压力。合唱作为用人声来表现音乐作品的声乐表现形式,在较大、较完整的合唱作品中,还包括除歌剧以外的所有声乐演唱形式;无论是从创作的技巧手段,还是从表现的复杂程度,都可以说它是声乐表演中最高级的形式。

合唱又是一种非常便于实施、易于接受、极具魅力的群体性音乐活动。歌唱的乐器就是每个人的嗓子,既不需要花钱购买,又可以“随身携带”;人数可多可少,场地可大可小;又因为合唱是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音乐情感会比乐器更直接、更细腻,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再加上绝大部分合唱都有歌词,所以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在进行音乐创作,在创作中使自己的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培养人的多声部听觉和音乐思维能力;又是在进行音乐欣赏――让自己深入到音乐内部去找到审美的情感体验。

(二)参与合唱活动在老年人社会方面产生的益处。参与合唱活动对老年人社会环境方面产生影响,这一观点现今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已被学者们认同。我国学者认为老年人参与合唱活动的内因是我国的集体主义集体生活养成的习惯(韦佳,2009),外国学者认为音乐是老年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关键工具,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想获得社会交往的愿望(科夫曼,2002)。参与音乐活动可以提供一种与人建立社会关系的手段,通过合唱活动老年人可以在音乐团体中发现友谊,追忆往昔;通过合唱活动建立老年群体沟通互动的社会平台,促进社会环境的良性循环,减轻老年群体的社会交际压力。

(三)参与合唱活动对老年人整体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上面提到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许多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定义中已被证实。在这方面的整合研究多集中于国外,多篇实证研究中,学者通过总体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参与合唱活动的老人和未参与合唱活动的老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是参与合唱活动的老人在总体生活质量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呈现出更好的健康态势(尤伦,2016)。怀斯等人在(1992)调查养老村的合唱团中,得到参与合唱活动的老年人有近乎相同的生活满意度值。

从上面的实例中,我们可以得知参与合唱活动不仅在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产生极大的益处,而且他们在老年人总体生活质量上的影响并非只是数理的简单相加。每个领域有多重的影响意义,这些意义可以作为一个提高老年人总体生活质量的集合存在,也可以说它们彼此放大了其本身的作用。

三、对音乐教育者的启示

合唱将横向的旋律美与纵向的和声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最美的音乐。老人们参加合唱活动,他们不仅是这音乐美的表现者,自身也是这音乐美的受益者。参加合唱团是老年人群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家庭幸福感的不二之选;合唱减轻了国家医疗保障的压力,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精神需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音反钤匕与希望,关注老年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革顺编.合唱学新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谷玉梅编.合唱与指挥艺术[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LisaJ,Lehmberg.C,VictorFung.Benefits of Music Participation for Senior Citizen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M].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Volume 4,2010:19-30.

第3篇

【单位老年人重阳节活动策划】

一、活动说明

活动主题:重阳节敬老,大润发宜年 备选主题:

大润发店开期年,长寿乡喜迎重阳 敬老、爱老、护老,健康、快乐、长寿 活动目的:

1、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又是敬老节。同时,如皋大润发卖场开业将近一年。这是我们以情感纽带维护客户关系和开发顾客的最好时机。借助节日机会,把握合理主题,聚集人气,联络感情,扩大销售。

2、通过卖场系列活动,倡导尊老爱幼、人心向善、社会和谐,引发消费者享受美好生活,重视身体健康。

3、为店庆一周年铺垫,提升企业形象,推动顾客升级。

二、活动时间

201x年10月23日之前(10月09日重阳节)

三、活动组织

邀约如城镇(或长寿研究会、老龄委)、文化局、文联、如城文化馆、市人民医院等部门、单位和团体为活动提供支持。成立临时组委会,根据活动要求,分项实施。

四、活动重点环节、卖点及亮点

1、根据店堂内空间布局的可能,安排为老年顾客义诊、书写寿联、在休憩区品尝重阳糕、赠饮茶等活动;

2、向60岁以上顾客增送大润发店庆周年,为顾客祝福添寿字样的蛋糕一盒,3名摄影师为子女陪同老人的客户免费在卖场内留影;

3、邀请5名百岁老人逛大润发活动,安排敬老宴,送每位寿星礼品一份;

4、这一天老年顾客购物袋免费赠送;

5、现场促销备敬老套餐,优惠价格;

6、撞星活动,请老龄委和长寿研究会人员在固定时段,现场寻觅与老人一起购物的家庭3户,设敬老明星家庭奖3个,现场颁奖;现场寻找金婚夫妇3对,免费入住润宏商务酒店一宿。

7、店堂前老年武术、舞蹈表演;

8、提高晚间店堂前健身舞活动的组织程度。

五、相关布置

1、在卖场外悬挂中秋节条幅: 人间百善孝为先九九重阳享健康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孝敬天下父母,大润发共同的义务

2、店堂内由美工策划、设计、制作和相关布置;

3、店堂前为表演提供舞台和音响; 4、店堂前租放寿星一对。

六、活动流程:

全天候:在休憩区品尝重阳糕、赠饮茶活动; 全天候:向老年顾客免费赠送购物袋; 全天候:现场促销备敬老套餐,优惠价格; 9:00-11:00:为老年人义诊、书写寿联;

9:00-12:00:邀请5名百岁老人逛大润发活动,安排敬老宴;

9:00-12:00:向60岁以上顾客赠送润发一周年,祝您无限寿字样的蛋糕一盒,3名摄影师为子女陪同老人免费在卖场内留影;

14:00-18:00:星探活动;

15:30-17:00:店堂前老年武术、舞蹈表演; 19:30以后:广场健身操。

七、活动注意事项

1、设专人陪同邀请单位、部门人员;

2、车辆接送百岁老人,配专门医务人员;

3、有专门后勤人员准备桌凳、笔墨纸张、奖品;

4、上午的活动***,为邀请5名百岁老人逛大润发和赠送蛋糕、免费留影;要备足人手;

5、下午的活动***,为店堂前老年武术、舞蹈表演,要与交警、城管联系,做好安全工作;

6、免费赠送的和优惠套餐要数量准备充足,防止不能始终,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7、备轮椅5辆;

8、邀请新闻单位人员。

【附】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第4篇

关于要求维修“老年人活动中心”扶持资金的请示

区民政局:

XXX是革命老区XX市XX区XX镇最大的自然村,是省级相对贫困村,全村共有农户718户3999人, 2012年人均收入2176元,村集体收入28300元,是一个纯农山区相对贫困村。

我村现有老年人820多人,由于受村经济条件制约,没有建设老年人活动设施,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丰富老年人娱乐文化生活,改善老年化人员活动场所,经村“两委”干部研究通过确定建设老年人活动场所,该项目计划投资55万元。

由于我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无能力通过自筹渠道落实建设资金,使老年人活动场所维修建设举步维艰,恳请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帮助解决。 

XX区XX镇XX村民委员会

2013年9月16日

第5篇

【关键词】 牙列缺失; 牙齿重度磨耗; 活动义齿; 烤瓷

doi:10.14033/ki.cfmr.2017.17.0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7-0125-03

Effect of Porcelain Combined with Removable Denture on the Restoration of Severe Tooth Wear and Tooth Loss in the Elderly/XIONG Shi-lo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17):125-127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bined repair of porcelain and active den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tooth wear associated with dentition loss.Method:Sixty eight patients with severe tooth wear were collected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4.The repairing methods were porcelain joint removable dentures,and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observed.Result:After the repair,the satisfaction rate,chewiness and comfor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repair,and the food impaction and tooth sensi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

【Key words】 Missing dentition; Severe tooth wear; Removable denture; Porcelain

First-author’s address:Yuanche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Heyuan City,Heyuan 517000,China

研究@示,老年人的牙列磨耗率达100%,而重度磨耗占1/3以上。此外牙齿重度磨耗者常伴有牙列缺损,此类患者常表现为咀嚼效率低下、咀嚼肌肉疼痛不适、食物嵌塞等,且伴有面下1/3过短,影响美观[1]。本文通过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伴有牙列缺失的老年牙齿重度磨耗者采用烤瓷和活动义齿联合修复的效果,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8例2013年4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伴牙列缺失的老年牙齿重度磨耗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者中,女30例,男38例,年龄62~78岁,平均(68.50±3.63)岁。纳入标准:患牙合面和切缘釉质丧失;连续缺牙数≤2颗,牙列缺失为单侧非游离端缺失;龋病易感性相对较低;无进行性牙周疾病。

1.2 方法

修复前对患者颞颌关节和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对牙体缺损者进行充填,必要时行牙髓治疗,对口腔卫生状况较差者进行牙周洁治。对牙冠过短的固定修复者行龈切术。同时加强口腔卫生宣教。修复过程:确定最适颌位,制作过渡塑料可摘局部义齿,指导患者佩戴3~6个月,观察升高的高度是否合适,如患者不能接受,及时调改,直至患者感觉咀嚼有力、舒适时,以此作为最适颌位。根据最终确定的垂直距离及牙齿缺失状况,对现存牙采用金属(烤瓷)冠(桥)进行修复。同时根据活动义齿的设计,在烤瓷冠上预留颌支托窝,然后行活动义齿修复。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患者的主观感觉,包括舒适度、美观满意度、咀嚼有力及临床表现,包括食物嵌塞、牙齿敏感等进行观察;参照颞下颌关节功能指数(Helkimo)评定关节功能障碍,分数为0~25分,功能障碍与得分呈正比[2]。(2)咀嚼效率测定:采用过筛法测试咀嚼效率。测试者取2.0 g去皮炒花生米在口内咀嚼数次漱口吐出,用咀嚼效能测定专用筛过筛,干燥后称重,计算结果[3]。(3)疗效评定。显效:修复后,患者颌关节不适感消失,义齿固定较好,咀嚼功能改善,且咀嚼硬物时无疼痛;有效:义齿固定较好,上述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颌关节不适感、咀嚼功能未有改善或加重。临床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修复前后患者主观感受及临床表现情况比较

修复后,患者美观满意度、咀嚼有力、舒适度均显著优于修复前,且食物嵌塞及牙齿敏感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修复前后咀嚼效率、关节功能障碍比较

与修复前相比,修复后3个月患者咀嚼效率显著提高,Helkimo评分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疗效评价

本组68例患者,其中有效15例,无效3例,显效50例,临床有效率为95.6%。

3 讨论

牙齿重度磨耗伴缺失是常见的口腔科疾病,以老年人群多l,临床表现为咀嚼疼痛、咀嚼无力、食物嵌塞等,严重影响患者进食及面部美观度。临床修复主要以恢复患者咀嚼功能及颌面部美观度为目的[5]。在进行咬合重建治疗时,主要是恢复面部垂直关系,纠正颌位,调整颞下颌关系。固定修复体由于戴用时间长,戴用舒适,咬合关系在修复后得以重新建立,使咀嚼时的侧向力减小,颌力分布均匀,使咀嚼功能发挥较好,其固位优于可摘义齿,可获得良好的稳定与支持,其修复后与正常牙列的咀嚼能力接近[6]。但牙齿重度磨耗常伴有牙列缺损,且考虑到经济上的原因,常无法采用单一固定方式修复,采用烤瓷固定和活动支架联合,既能恢复牙列的咬合关系,又可恢复垂直距离。牙列重度磨耗是渐进性、慢性的发展过程,在此期间,口颌系统的各个组成元素会做出适应性改变,因此诸多学者认为临时性修复是尤为必要的[7]。口颌系统是由牙齿、牙周组织、关节、神经等组成的复杂系统,咬合突然抬高会引起不适反应,如关节局部疼痛、关节弹响等,经临床研究认为,临时性修复是必要的,且需佩戴3~6个月。咬合重建后垂直距离的确定,要根据颞下颌关节、面部美观等指标,一次性抬高咬合,并对临时性修复体进行多次调整,至患者不适主诉时,再行永久性固定义齿修复。此外,由于咬合重建的修复体是在现存牙的基础上制作的,因此,修复前全面检查基牙,并给予彻底的治疗尤为重要。对余留牙包括残冠、残根、倾斜牙、伸长牙及牙槽骨吸收情况等进行科学评估,确定牙齿的去留,对于保留的牙齿要进行充分的根管治疗。本研究中,修复后,患者美观满意度率、咀嚼有力、舒适度均显著修复前,且食物嵌塞及牙齿敏感均显著改善(P

综上所述,伴有牙列缺失的老年牙齿重度磨耗者采用烤瓷和活动义齿联合修复的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玉兰,陈晓霞.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0):2046-2048.

[2]李平,周崇阳,冯海兰,等.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咬合重建中髁突位置的调整[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46(5):297-299.

[3]王东.烤瓷联合活动义齿修复老年人牙齿重度磨耗伴缺失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5):180.

[4]张涛,梁虹.垫式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1,9(5):293-294,298.

[5]张建华,夏金星,薛昌敖,等.垫式义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26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8):1298-1299.

[6]余海云.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在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4):76-77.

第6篇

摘 要 本文首先指出当前老年人的问题已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问题,然后通过对老年人退休后的心理行为及其适应社会的行为分析,提出展开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及展开对其适应社会的行为研究的必要性,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老年人的问题,并努力探索治疗和矫正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行为的方法,以使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并得出如下结论:人到老年期仍然是大有作为;老年人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心的问题;展开对老年人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及其适应社会的行为研究;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行为及其适应社会的行为分析、而提出对不良行为的治疗和矫正方法。

关键词 老年人;健康教育;行为研究

按照我们国家的标准,六十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这个单纯就年龄为划分的标准,是作为一种退休年龄的制度而言,却并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事实表明,许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如科学家、发明家等,在他们的老年期仍然大有作为。因此,人到退休年龄时充分注意个别差异与个别需要而作适当的留任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在上几个年代,我国的老年人少,而且社会变迁也少,大多数的家庭生活稳定,家庭关系和睦,老年问题尚未成为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深刻变化,人生价值观念的更新,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也发生了变化,如失去了配偶,结了婚的子女离开家庭等等。更有甚者,有的子女照顾老人,其目的是为谋取老人的遗产;或虐待老人,使其无法生存。这样,就使老人价值观降低、孤独、无人照料,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近年由于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老年人占的比例逐年升高,国内外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研究。例如兴起的科学有老年学,老年病学,老年心理学等等。作为与老年人健康问题接触机会颇多的医护人员,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与其心理因素有关,而心理因素能直接地反映到心理行为及其适应社会的行为。因此,大家都多些关心老年人,为使其能够在祥和的气氛中生活,展开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及对老年人适应社会的行为(简称适应行为)研究,是很必要的。本文就个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老年人的心理行为及其适应行为作粗略分析与体会,供同行们参考,以期作抛砖引玉之用。

人生经历了六十余年,此时老年人的心理行为最为不平衡,是人们常说的退休的休克时期。此时子女已长大成人,纷纷离开,配偶年老多病,或丧偶,因而形成了孤独感;放下了职位的重担,让出了权力地位,丧失了社会角色;社会地位有所改变,因而产生了无用感或遗忘感;退休这后停止职业活动,收入减少;因而失去了安全感;停止社会活动这后,体力逐渐减弱,形成了严重的健康问题等等。如何使老年人尽快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就老年人本身而言,一般退休几年这后,只要适应了生活变迁,心理行为与社会环境就能达到平衡。至于适应行为,老年人除了主动地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这外,同时要重新选择自已的兴趣。将要退休的应作好思想上、感情上一生活上的充分准备,即使接到退休的命令,也能愉快地离去。

作为心理咨询人员,除了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之外,还要经常作老年人的心理辅导,要使老年人肯定自己为人类献身数十载,历史上是不会把自己忘却的,因而自豪、自尊和自爱,珍惜余年光阴,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老年勤奋,多用脑,使脑血管调节适宜,大脑细胞得到充分养分,内环境协调,心理与生理平衡,社会与心理平衡,减少老年心理障碍;要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慢性疾病和不治之病。老年人主要困扰是配偶分离,儿女他去,无人照料。这时应启发他们“还我当初”,即原来只有自己,经过几十年的生活变迁,又回到“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离开自己多变幻的小家庭,融入社会、人群,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不必过多地要求子女;还要教育老人家莫羡慕、莫嫉妒,不要怨已,更不使自己情绪多变,应该自豪,因为自己在几十年的逆境中能够生存下来,所以不必余年叹息命苦,要教育老年人学会苦中求乐。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其适应社会行为问题应着重于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心理治疗及行为矫正当然要在明确诊断之后才开始.要得出明确的诊断就必须展开调查研究,这是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及其适应行为研究意义之所在。要遵循那些具体的方法,除了治疗者个人的努力与体验之外,仍需各社会人士不断探索,这是也正是本文的用意。但应该特别指出,治疗或矫正的主导思想是整个人的概念,就是说既治病,也要治人,将疾病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治疗人的病,也治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既用药物,也用物理和心理行为矫正,以使老年人达到身心健康。

第7篇

名师带头,玩咱自己的文化

说到北海五龙亭朗诵乐缘,要先从刘燮昌老师说起,刘老师走下七尺讲台,爬山、结伴郊游、上网、做易拉罐画,退休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

2004年春天,刘老师在北海公园看到一群朗诵爱好者聚会,大家热情很高,便也忍不住高声朗诵自己的诗作――《颂七尺讲台》,博得阵阵喝彩。

事隔月余,刘老师仍旧在结伴爬山、郊游、制作易拉罐手工画的忙碌中,很多天没去北海公园散步。一次,他背着大包小包,站在拥挤的公交车里,感觉有个人总是盯着自己,此人身材高大、强健。随着车上乘客渐少,他换了位置。可是那个“高人”似乎还是盯着他目不转睛,微笑的表情很令他疑惑。刘老师想,我包里只有几个空易拉罐和一瓶水,你老盯着啥?

刘老师到了家门口下车,还没站稳,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别走,我盯你半天了。”刘老师一回头,看是车上那位“高人”,心想,我脸上又没有蜜,你老盯(叮)着啥?怪吓人的!不想,那人握住刘老师的手,欣喜地喊:“高人!可找到您了,缘分啊!”刘老师愣住了,心想:你高我一头,我得仰视你,怎么我成了高人?

原来身材高大的老王是北海公园朗诵爱好者之一,那天刘老师朗诵一诗,匆匆离去,众多朗诵爱好者赞叹不已,老王痴迷朗诵,一直期待再次与朗诵“高人”相见,谁知事后再也寻遇不到,没想到今天在公交车上偶遇,老王很兴奋,竟然一路“追星”而来,跟随了刘老师一路。

热情豪爽的刘老师得知此情,十分感动,邀请老王到家,老哥儿俩聊兴更浓,相见恨晚。此后,北海朗诵者中多了一位“高人”刘老师。说起这老王真是做了件好事,刘老师的加入,给北海公园“朗诵乐缘”朗诵群增加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朗诵好友,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老师加入朗诵乐缘之后,对大家热情指导,毫不保留,深得群友热爱。他热情邀请老同学臧丽莉也加入朗诵队伍。高人有高人的玩法,由刘老师、臧老师带领,趣友一起出资,编辑制作内刊朗诵集,朗诵乐缘的成员越来越多了,趣友都说:“在这儿,玩得开心,因为有人带着玩儿!”

在五龙亭,还长期活跃着一群“听朗诵爱好者”,年龄、知识层次不等,但无疑都是热爱诗文、热爱朗诵的人,他们被乐缘的气氛所吸引,分享着大家的乐趣。刘老师知道,从听朗诵到开口展示,是一个心理上战胜自我的过程,需要温暖和鼓励。

爱好者老张听朗诵越听越入迷,经常在那儿出神,琢磨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当众朗诵,博得掌声多好啊。正当发呆之际,一只手拉住了他,抬头一看,正是大家都称会长的刘燮昌老师,刘老师递过话筒说:“您也来一首吧,大家一起玩,多好。”张先生又惊又喜,未曾开口脸色微红,终于在刘老师鼓励下,拿起话筒,朗诵了一首抒情短诗,脸烫心跳自是难免,但是内心的激动,真可以算激情新体验,妙不可言。刘老师带头鼓掌,趣友们纷纷鼓励,臧老师还为他选诗一首,老张被这种温暖感动,成为朗诵乐缘的铁杆儿趣友。

北京电视台生活家栏目、北京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刘老师展示朗诵才艺、诗文会友的事迹,他带着大家玩得更起劲了。他把朗诵乐缘的活动、聚会照片发到老年论坛,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和参与。应老教协、北京各中小学教师节联欢、社区、民营学校、关爱中心邀请,他带着五龙亭的乐缘趣友们频频参加朗诵活动……

很多网友来到五龙亭,追寻、参与朗诵乐缘的活动,他们来自北京各区,来自天津、河北……朗诵爱好者、网友邵今春自幼性格内向,而今成为北海五龙亭活跃的趣友,自2007年起,他上电视、参加朗诵大赛,成为央视朗诵活动嘉宾,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今,开朗豪爽的他说:“朗诵让我在50岁之后找回了青春,有如重生。”

五龙亭朗诵乐缘“后勤部长”王丽娅,几年如一日负责搬运音响设备,汇集趣友信息,每逢季节变换,大家总是能收到她发来的短信:“亲爱的朋友,天气转凉,愿我的朋友身体健康……”、“各位老师,今天气温较低,来五龙亭请多穿衣服……”

第8篇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部署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结合我镇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镇基层老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强化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落实老年人的养老、医疗、优待等政策,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文化、教育等服务都要不断加强。因此,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优良传统,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老龄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牢牢把握推进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三大主题,进一步加强我镇老龄工作机构建设,使各项涉老优待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得到进一步提升。我镇老龄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全力打造与我镇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老龄工作新格局中。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老人。以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老龄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紧密结合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老年人需求,满腔热情为老年人服务。二是坚持宣传教育,营造环境。充分利用广播、报刊、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广泛宣传敬老养老助老的典型事迹。把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爱护老年人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依托社区、村的阵地因地制宜开展活动。立足实际,以社区为平台,开展居家养老、爱心护理等为老服务工作,建立与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与老年人需求相一致的居家养老服务机制。

(三)目标要求。一是努力构建社会化养老机制,老年人的问题在基层得到基本解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二是动员和组织老年人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激发老年人的生活情趣,使他们成为社区、村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三是着力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促进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及其他人群之间的代际和谐、和睦相处,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

三、把握基层老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有一所功能较为齐全的老年活动中心,村、社区有老年活动室。不断加强老年人活动阵地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形式多样、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不断满足城乡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

(二)高度关注特困老年人基本生活。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解决城市“三无”老人、下岗失业人员家庭老人、零就业家庭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特困老人的生活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社区、村要加强老年人的动态管理,准确掌握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建立特困老年人档案,落实各项救助措施。对特困老年人被告定点定人定时的探视救助制定,要把特困老人家庭及时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予以重点保障。在危房改造和灾民建房项目上要优先考虑特困老年人的住房。鼓励社会人士送温暖、献爱心,向特困老年人提供物质捐赠,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养帮扶活动。

(三)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强化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道德意识,增强自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意识。要维护好老年人的财产权利,在涉及家庭财产分割、继承等问题上维护好老年人应得份额。村、社区老年人协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听取老年人意见,反映老年人诉求,解决老年人问题,维护好老年人的民利。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制止,为城乡困难老人提供法律援助。基层调解组织对涉及老年人权益的纠纷要及时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深入组织开展“银龄行动”。老年人的优良传统、良好作风、崇高精神、丰富经验,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宝贵资源。要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支持老年人参与关心教育下一代、宣传科学知识、宣讲法律政策等和谐社会建设活动。支持老年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服务业等经济活动。要不断拓展活动领域,为老年人创造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重点组织老年知识分子、老年科技人才参与科技扶贫、医疗救助、教育后代等活动,推动“银龄行动”深入开展,促进老有所为。要搞好调查摸底,做好老年人才数据库建设工作。

(五)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老年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保证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要在开展好经常性社区、村老年文艺活动的基础上,把老年人凝聚在一起,让老年人带动老年人,互相帮助,自娱自乐,充分展示广大老年人与时俱进、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基础老年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站点的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老年大学要拓宽办学专业,提高实用性和趣味性,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培养一批老年文体骨干,创作一批优秀作品,提升老年文体娱乐活动的水平。

(六)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坚持“巩固、提高、发展”的原则,按照“广泛、深入、持久、规范”的要求,深入开展老龄工作创先活动。要积极探索新路子,寻求新载体,创造新特色,争取老龄工作的新进步和老龄事业的新发展。要认真做好创建“敬老模范乡镇(村、社区)”的自查评估和完善提高工作。表彰奖励一批“敬老好儿(女)”、“好公婆”、“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及老龄工作先进集体。通过争先创优活动,树立和推广典型,推动老龄工作上台阶。

四、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保障措施

第9篇

【关键词】北京市;老年人;闲暇生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1-014-02

一、问题的提出

闲暇时间,即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人们,其闲暇实践的利用情况截然不同,闲暇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身心健康状况,因而研究闲暇生活状况对于认识和解决一些人口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全面到来,老年人数量在社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强化对其闲暇生活状态的研究,关注其闲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效的解决,对于健康老龄化社会的构建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纵观国内外学界关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及心理问题的研究成果,关于闲暇活动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但对于老年人幸福感和满意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却少之又少。仅从闲暇生活的质量和对老年人的影响来看,国内外许多文献综述和调研报告一致表明:闲暇生活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学者郭晋武曾经提出“闲暇生活与老年人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可归类为互为因果的关系”美国人口学家N.R.霍曼曾经就老年人闲暇生活问题发表过这样的看法“闲暇活动与老年人的幸福感之间有着积极的联系”此外,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那些对生活满意度高,幸福感较为明显的老年人,多是积极参与各种休闲活动,闲暇生活丰富多彩的老年人,而心情愉快,心理健康的状态下,这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他老年人。但有些时候,老年人对生活满意,却未必幸福。生活满意度是否等同于幸福感在此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面对的问题。满意,是对现状感到基本符合期望值,是一个相对平和没有过多情绪起伏的状态;而幸福,是在对生活满足的基础上,感到极大乐趣并愿意持续这种状态的一种感觉。老年人是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幸福感会给社会整体带来积极向上的氛围,因此,了解生活满意度较高的老年人但幸福感不明显的原因,会帮助人们了解老人的需要,从而使他们度过愉悦的晚年。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心理和身体健康、婚姻状况、闲暇时间参与活动等因素均对老年人的幸福感起到重要影响。

对国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关于老年人闲暇生活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小,且大多是从疾病预防、社区护理等问题为切入点的,对老年人闲暇生活现状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见,与此同时,针对中小城市、农村地区老年人闲暇生活的研究成果要多于针对大城市老年人闲暇生活的研究成果。大城市老年人虽然通常有用良好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生活压力较小,但其身心健康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分析了解大城市老年人生活闲暇状况,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对策,本文以北京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对其闲暇生活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期望为政府、社区及相关社会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从北京市随机选取了8个社区、2个公园、2所养老院,共计走访调查了220位老年人。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两种调查方法。首先,结合老年人闲暇生活实际情况,以及本调查的出发点和目的,设计了“老年人闲暇生活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计17题,主要包括以下问题:老年人的闲暇实践、家务劳动时间及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长短或频率;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高低;老年人是否愿意参与社会活动、娱乐活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老年人对街道、社区工作的满意度;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经济来源、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

此外,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老年人对闲暇生活相关问题的看法,笔者还进行了一定的采访调查,将采访所得信息作为分析现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调查时间:本次调查的实施时间为2013年8月10日到2013年9月30日。

调查的实施:本次调查中,首先取得了社区及相关街道办事处的允许,并向其寻求支持和帮助,通过这些部门提供的资料对所调查的每个社区的老年人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并在相关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开展对老年人的问卷调查与采访调查。共发放220份问卷,由于问卷当场回收,因而全部回收并有效,对部分老年人就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并将采访所得信息进行如实记录。

三、北京市老年人闲暇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将本次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到以下结果,能够较为直观的反映出老年人对闲暇生活状况及幸福感的态度:

(一)健康状况

过半数老年人对自我身体状况较为满意,与此同时73%的老年人也在相当程度上关注身体健康。适当关心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加强老年人多加锻炼、增强体质的意识。但有些老人由于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了心理层面的过度焦虑。

(二)人际交往

通过数据分析,近90%的老年人经常与朋友来往,此现象与同一群组中的大部分老年人的意愿相符。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工作岗位,与社会的接触变少,存在感和价值感降低。而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一起往往会使老年人们产生共鸣,重新回归社会。人际交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和心情愉悦度,从而影响幸福感。

(三)社会参与

问卷结果表明,47%的老年人比较或十分愿意参与社会活动。但也有接近一半的老年人对社会参与的兴趣一般或不愿意。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个人偏好所导致。参与社会活动一方面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归属感,另一方面可以使老年人继续发挥自我价值,帮助老年人重新回归社会。这对其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影响。

(四)经济条件

数据统计显示,在所调查的北京市老年人中,绝大多数老年人经济状况一般,占到调查比例的72%,另外有23%的老年人经济宽裕,其余较少的5%的老年人存在经济困难的问题。不难理解,经济状况无疑是衡量生活满意度的指标之一。

(五)主观感受

数据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北京市老年人中,67%的老年人自我主观感受良好,所占比重较大,另外33%的被调查者对自我表示质疑。主观感受主要包括对自我以及自己所做事情是否认同,对未来生活是否充满希望等等。其属于精神层面上的反应,影响一个人的心理,与幸福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抛开其他因素考虑,主观感受良好者幸福感相对更强。

(六)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方面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着重分析:一是社区/街道服务,二是政府养老工作。从上图可以看出,对社区/街道服务及政府养老工作表示满意的老年人均只占到被调查者的43%,不足一半。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于社区/街道服务不满意;38%的老年人对于政府养老相关工作满意度一般。由此可以看出,社区和政府对老年人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社区,作为能直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机构,更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注与支持,为其组织更多活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外,有8%的老年人对于政府养老的相关政策并不了解,以至于老年人可能会因此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感受不到来自社会的支持。这便会使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大打折扣。所以政府还应加强对于养老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个老年人能够了解并体会到政府对其的关心。综上,社会支持这一部分需受到足够重视,加快改善。

(七)家庭环境

无论是从生活满意度还是幸福感方面推断,家庭环境这一因素对两者都具有很强的影响。从上图不难看出,81%的老年人子女对父母较为关心,72%的老年人对家庭是否和谐这一问题表示认同。此结果对老年人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安慰,对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的增强都是一个正向因素。

四、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

以上图表信息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北京市老年人中,对生活表示满意的占到74%,然而在这74%的人群中,感觉幸福的却只有64%。显然,生活满意不代表一定会幸福。然而,生活满意度低,几乎不存在幸福的可能。也就是说,生活满意是感到幸福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在生活满意、物质富足的基础上,诸如社会参与等因素也在精神层面上影响着老年人的幸福感。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得到以下结论:1.北京市老年人闲暇生活较为充足;2.北京市老年人多数愿意参与社会活动、娱乐活动而不愿再次从事社会工作,但部分老年人因身体、心理原因对参与闲暇活动存有疑虑;3.多数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高,但少数幸福感不强烈。

对此,社区和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老年人闲暇生活状态的关注,密切注意其身心健康状态,并组织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娱乐活动或体育活动,强化活动前的心理辅导和活动后的反馈调查,不断优化闲暇活动设计质量同时提升老年人参与度,以此丰富老年人的闲暇生活,使其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耿立军,王芳珍.提升社区老年人精神生活质量的调查与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2(35):156.

[2]夏园洁.老年人情感生活现状调查及对策――以溆浦县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3):127-129.

[3]郝振君.试析老年人的闲暇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 2008(3): 65-66.

[4]王莉莉.中国老年人闲暇活动参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人口,2011(3):35-42.

第10篇

在樟树市鹿江街道大路口村,全村60多位老人总会述说晚年的快乐和幸福。82岁的老党员、老村支书邹汪茂,每天坚持参加村老年人协会娱乐活动,常常被人看成刚到70岁的老年人。

地处樟树市东大门的鹿江街道大路口村,属城郊结合部。全村共1235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24人,近半数是老干部。近年来,该村村党支部、村委会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老龄工作列入《村民自治章程》之中,并长年保障老年人活动经费。党员干部按照各自的分工和分管小组,深入各家各户加大敬老爱老宣传,在全村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正气、立新风”活动。多年来。该村在春节、重阳节等节日期间,都积极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和80岁以上的老年人,并形成工作制度;结合民政救助,为40多位老年人落实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村委会还为全村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办理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给全村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补助800元,给满40年党龄的老党员每人每年再补助400元。如今,在村里,老年人病了,村老年人协会及时带着礼物去看望;老年人去世,只要符合丧事简办的规定,村干部会前去吊唁:对赡养纠纷导致老人生活无着落的,村委会及老年人协会立即出面调解,并组织其家人签订赡养协议,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该村老年人协会深入村组、屋场和学校,利用板报、墙报、电视和广播等多种形式,在全村广泛开展老龄工作的宣传和敬老爱老的传统道德教育,及时向上级报道反映敬老、爱老、养老的先进典型。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路,全村形成了浓厚的尊老爱老氛围。该村还建立了村老年人协会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了协会办公和活动经费;建立先进典型表彰激励机制,每年开展一次“敬老爱幼模范家庭”和“好媳妇”评比活动,已先后对10多个模范家庭进行了表彰:建立老年维权工作机制,督促各家庭签订赡养协议,确保老有所养。2007年起,该村通过多方筹资。陆续投入10多万元改造了老年人活动场所,成立了老年人学校,添置了彩电、影碟机、播放机、桌椅、象棋、围棋、乒乓球等娱乐设施和用具,从而使协会有了一个舒适、规范的工作和活动场所,为全村老年人精心营造了一个温馨的精神乐园。村委会及老年人协会经常联系医疗专家来村里为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健全老年人健康档案,同时还发动老年人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老年人参合率达100%。该村把老年人看作一笔财富,因势利导,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发挥优势的平台。村班子聘请老干部、老党员为顾问,让老年人发挥助手作用,老同志也从中感受到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

由于村里重视老年人工作,该村2012年被省老龄委评为“江西省十大敬老模范村”。

责编/易水

第11篇

关键词:河北省;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调查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全国特别是城市地区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潮不断高涨,但农村地区的体育锻炼状况则不容乐观,本研究主要探讨河北省农村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行为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从河北省张家口、廊坊、秦皇岛、沧州、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9个地区随机抽取60岁以上老年人1588人,回收有效问卷1522份,被试分布如表1。调查员采取入户调查,当面填写问卷。对不识字或视力差的被试,由调查员解释清楚后,被试回答,调查员帮助填写。

2.研究工具

依据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卡片的问卷指标和研究需要,遵循社会学问卷设计原理设计调查问卷,于2009年4―8月间施测。

二、结果与分析

1.我省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

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比例是62.0%,每周参加三次以上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为38.4%,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老年人是52.1%,根据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我们以“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为30分钟以上”作为体育人口的评价标准,本次调查中符合此标准的老年人比例是27.1%,高于2000年我国农村体育人口7.13%和全国体育人口18.3%的比例,但远低于国家提出的2005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达到37%的比例。

从性别看,男性老年人体育人口的比例是26.1%,女性是28.5%,差异不大。从年龄看,60-69岁的老年人体育人口比例是28.3%,70-79岁是27.1%,80岁以上为19.7%,高龄老人下降幅度较大,与其体力和户外活动能力有关。

从身体锻炼的时间分配看,29.1%的老年人是“有时间就练,没时间就不练”,25.7%的老年人是“每周有固定的锻炼时间和次数”,21.0%的老年人“每周锻炼的次数和时间不确定”,13.1%的老年人是“主要在农闲季节练”,11.1%的老年人是“心情好就练,心情不好就不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省农村老年人的体育锻炼状况发展态势较好,但仍然有很大的待发展空间,并且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与农村生活条件紧密相关,有些老年人忙于农活或家务而没有时间锻炼。

2.我省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项目、场所和方式

老年人选择的活动项目依次是长走为41.2%(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之比,以下同),慢跑为16.1%,气功6.4%,武术6.2%,舞蹈5.5%,健身操5.3%,健身器活动3.3%,球类2.8%,游泳1.3%,登山1.1%,10.8%的老年人选择“其它项目”。活动项目以长走和慢跑为主。选择其它项目的人数比较少。

老年人选择的活动场所主要是公路或街道的为36.7%,空地的23.2%,自家庭院的21.0%,选择公共体育场所和收费体育场馆的非常少,分别是7.0%和1.8%,另外有5.3%的老年人选择“其它场所”。

老年人选择个人锻炼的活动方式的比例最大,占44.2%,其次是与朋友一起占21.4%,与老伴一起占20.3%,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和参加体育辅导站或俱乐部活动的人数很少,分别为7.6%和3.8%,另外选择“其它活动方式”的为2.7%。

从老年人的活动项目、活动场所、活动方式看,老年人选择的都是一些简单,易行,不需经济投入的项目和场所,活动方式单调,缺乏趣味性。很多农村老年人尤其经济落后地区,缺乏经济收入保障,这是制约他们参加和选择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另外,农村体育设施欠缺,缺乏必要的组织和指导也使得老年人只能选择单一的活动项目、场所和方式。

3.我省农村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认知

包括对体育锻炼的目的和体育锻炼的意义的认识,在体育锻炼目的的选择上,依次是增强体质占29.9%,提高活动能力占18.9%,散心解闷占15.8%,消谴娱乐占15.2%,治疗疾病占10.3%,与朋友、同伴交流占5.2%,参加比赛占1.8%,减肥健美占1.5%,其它占1.2%。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散心解闷、消谴娱乐和治疗疾病,这反映出已有一部分老年人正追求体育活动在满足精神需求方面的意义,如散心解闷、消谴娱乐、与朋友交流等。社会体育工作应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和开发,提高体育活动在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效益。

在体育锻炼的观念上,55.0%的老年人认为“可以促进身心健康,防病强身,应该经常参加”,15.3%的老年人认为“可以减少喝酒、赌博等不良行为”,但有12.9%的老年人认为“农民只要参加生产劳动就可以,不用参加体育锻炼”,5.2%的老年人认为“身体好不在于是不是参加体育锻炼”,另有11.5%的老年人选择“其它”。说明老年人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片面的、错误的看法。

4.我省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感觉

在“您是否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这一问题上,不喜欢的人数比例是10.6%,不太喜欢的是21.7%,喜欢的是50.3%,很喜欢的为17.4%。在“您参加体育锻炼时的心情”这一问题上,不愉快的为9.3%,不太愉快的为16.2%,愉快的为52.9%,很愉快的为21.6%。大部分老年人喜欢体育活动,并且其体育活动在改善心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其心理健康。

5.我省农村老年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老年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依次是:农活或家务忙无时间的占30.7%,感觉疲劳不想运动的占20.6%,没兴趣的占8.7%,身体不好、不适合参加体育锻炼的占7.1%,没有或缺乏体育锻炼的场所和设施的占6.7%,身体好不用锻炼的占4.6%,怕人笑话或不理解的占4.4%,想参加一些项目的锻炼,但不懂或不会、没人教的占4.3%,不知道什么锻炼项目好的占3.4%,另外,选择“其它理由”的人数比例是9.5%。

总体看,老年人不参加体育锻炼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条件有关,一些老年人仍然忙于农活或家务而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另外,缺乏体育事业投入如场地和设施建设、必要的组织和指导等,使得一些老年人无法合理、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而影响其体育参与,还有一些老年人存在观念上的问题,如身体好不用锻炼,怕人笑话等。

三、加强我省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各级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使老年人了解体育锻炼知识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消除老年人及家属对体育锻炼的偏见和错误认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开展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社会对农村老年人的尊重和关心,支持并帮助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培养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自觉追求身心健康,掀起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潮。

2.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创建适合老年人参加的体育锻炼场地、设施和项目,提高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利用率,促进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的系统化和正规化。加强对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的指导,让农村老年人选择科学的体育锻炼内容和方法,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保证良好的体育锻炼效果。

3.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成立民间的老年人体育组织,为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提供切实服务

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农村老年人全民健身活动,根据老年人特点,定期组织各种老年人体育健身培训,调动农村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丰富老年人的体育生活,推动老年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1、中国老年人口体育消费市场的前景

中国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人口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加上生物技术、医疗水平和保健事业的高速发展,中国人口寿命不断的提高,使得老年人口数量猛增。中国从年轻型到老年型人口社会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按国际标准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量比重在30%以下,65岁以上人口数量在7%以上,年龄中位数超过30岁,老少比在30%以上的社会称老年型结构。中国在2000年到2030年期间是高速老龄化时期,2030-2050年将进入高水平人口老化阶段。以城市老年人为例:据保守估计仅退休金一项,他们手中在2000年已经控制了2.099亿元,2010年可以控制8.400亿元,2020年将达到28.150亿元,2030年高达73,200亿元。而老年人生活处于一个家庭生命的空巢期,子女成家立业后老人自己的各项收入基本是用于自我消费。一些发达国家统计资料显示.在人均开支上,老人消费要超过年轻人。2000年日本老年市场消费占总体消费的24%,仅仅老年服务产业产值就达到了6.000亿美元。美国、法国老年人消费也在这一水平上。如此庞大的消费,体育产业能在里面占多大的份额,老年人的需求和整体购买力将构成未来市场重大消费群体 这是任何企业和商家都不能忽视的问题。

2、中国老年人消费的特点

2.1传统儒家文化和品牌效应是中国城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的文化基础

2.1.1儒家传统文化导向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儒家文化,其思想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重和谐、轻竞争的倾向。一味重和谐、中庸,强调“过犹不及”,久而久之,陷入了害怕矛盾;中突和竞争的消极求“和”状态;二是重统一轻多样,并不注重提倡和保护个性鲜明的气质,三是喜含蓄、重谦逊,也常常造成模棱两可、是非含混的性格,四为处世应变的方式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而中国老年人又是传统文化最坚强的支持者,他们消费活动时节俭、谨慎、平衡、适度、和谐和集体导向等儒家思想严重,而在体育消费时这样的思想尤其严重,是老年人体育消费的文化基石。

2.1.2品牌效应导向

中国老年人消费行为的核心文化价值观体现在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和他人取向,在中国现有的特殊社会环境下,中国老年人体育消费行为更依赖于家庭其他成员和社会群体获取消费的信息,他们抵制创新,因而品牌是他们进行体育消费的前导,口头宣传、广告深入人心、习惯性消费和官方权威就是导引老年人进行体育消费的最佳方法。

2.2中国城市老年人有自己的体育消费的四大特征

2.2.1求实性与合理性体育消费

老年人在进行体育消费时最注重的就是求实性消费,体现在第一获取的消费有什么使用性,第二服务的可靠性,第三是付出的合理性。合理性体育消费才能使老年人参与到某项体育活动。

2.2.2群体性与参与性体育消费

老年人喜静,但更喜欢热闹。因而人气较旺的体育活动更能让老年人参与进来。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老年人参与这项体育活动不是他热爱这项体育活动,他们之所以参与,是重在参与,是图个热闹。

2.2.3方便性与习惯性体育消费

第一作者:女,1968年生,大学高级讲师。第二作者,井冈山学院副教授。

老年人进行体育活动求方便是老年人生理变化促成的消费生活变化,方便性消费是生理变化的必然结果。而且人到老年后,其行为表现往往怀旧,喜欢沿袭旧俗的心态强于接受对新事物的学习。

2.2.4情趣性与健身性体育消费

老年人情趣性体育消费和年轻人不同,老年人情趣性体育消费主要是习惯性消费,是接受自己生理条件变化而参与休闲体育消费的升华。

3、江西的地域文化决定江西城市老年人进行体育消费的行为

表1 江西省老年人参加8项体育活动人数与耗费资金调查统计表(1000人)

江西是内陆省份,其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在老年人头脑中较开放城市老年人更加根深蒂固。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参与体育活动消费少的项目参与的人数就多,而是趣味性较强、人气比较旺的、更容易展示老年人精神风貌和调节老年人生活节奏的体育项目,则容易引起老年人参与的兴趣,同时,当某项体育运动受到新闻媒体批评、社会指责和政府干涉时会让老年人感到困惑,该项目前景不看好,另外不少老年人参加2-3项体育活动,也有28.9%的老年人从来不参加体育活动。因而江西老年人进行体育消费活动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老年人体育消费特征的。

4、结论与建议

4.1打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老年人体育消费牌

2008年是北京举办奥运会一年,体育产业界应该抓住契机,利用奥运会的巨大影响力着手用多种宣传形式,使老年体育用品的消费概念深入人心。体育产业界要把“销售一种生活方式,推广一种奥运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在拓展自己的营销空间的同时,积极为国产运动品牌的推广工作出把力,最后使老年人体育消费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老年体育运动的文化新概念。

4.2促进老年人体育消费要依赖家里年轻人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