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

时间:2023-06-02 09:23: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本教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本教材

第1篇

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材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构成了校本教材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材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和行为方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一、学习意识――陪伴终身的好习惯

编写校本教材不仅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深厚的文字功底,开阔的眼界,还需要关注全国的研究信息和动态,对于很少有机会参与教材编写的一线教师来说,学习意识至关重要,学习环节必不可少。

学习让我们掌握了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为了编写好校本教材,我们系统地研读了《历史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对校本教材的编写原则有了清楚的认识。因此,我们在编写《方寸视界》时,以邮票作为载体,将安庆、安徽、中国和世界的课外历史知识引入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使其逐步养成对社会、家乡和自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习使我们了解了教材编写的步骤和要求。我们特别邀请了安庆市教研室教研员做专题培训,细致地学习了教材的编写步骤,使我们知道了教材的编写不同于我们平时的教学设计或者是上课的讲稿,它是由多项内容组成。正文的编写与我们的历史课本有着很大的区别,知道了栏目的设置要与我们的目标和原则相一致,以满足学生兴趣特长发展为核心,通过实践、活动和探究,让学生在课程之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二、论证意识――学问研究的正航向

校本课程旨在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此,历史老师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既然有这样的优势,我们就要发挥好它,围绕其宗旨做好三个方面的论证。一是编写意义的论证。目标正确往往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编写什么样的校本教材呢?学生的发展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我们通过开发和完善《方寸视界》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形成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二是编写内容的论证。我校的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多以“邮票中的安徽”“邮票中的安庆”为主,内容和形式都不够丰富,因此,我们决定扩大邮票的内涵和外延,增加各种学生的实践活动,如合作探究邮票知识、讲述邮票蕴含的历史故事、用教材中的历史故事作素材来设计邮票等。从开课情况来看,这些内容正是学生感兴趣的。三是编写条件的论证。编写《方寸视界》时,我们从学校文化积淀、办学特色、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我校综合实践特色课程一直在开设,其中的集邮社团一直由历史老师开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工作热情很高,曾经编写过课程讲义,有一定的编写基础和经验;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多方面的认可。

三、创新意识――校本教研的新常态

注重校本研修,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校本教材要做到老师好用,学生爱用。因此,我们在编写的过程中注重校本研修,关注框架的搭建,内容的确立,以及文字表述的精益求精。考虑到教材是依托邮票来开展学习活动的,我们一开始将教材的名称设计为《方寸之间》,后改为《方寸视界》,取意邮票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艺、科技等历史知识的大千世界。对于章节的设置,我们也是围绕主题,经过反复研讨,设置了“驿路春秋”“百族骈阗”“科技阆苑”“安徽风采”“邮说安庆”五章,每章下设三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突出兴趣爱好的养成。

四、反思意识――不断进步的活力源

第3篇

一、美术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所在

我们知道,进行美术校本教材的开发,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生活,获取生活直接经验,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美术校本教材可以弥补美术课程中的不足。并且进行美术校本教材的开发,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美术个性特长。美术校本教材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灵活地将美术内容与学生具体生活环境及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美术个性的发展。

同时,进行美术校本教材的开发,也有利于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在实施中,教师的授课将会更加生动丰富,增加工作的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积极地潜移默化下,将会更有兴趣参与到活动中来。

美术校本教材的开发,还可以丰富每个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好的美术校本教材可以促进学校和学校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学习,能不断地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学校在外界的知名度。

二、本校美术校本教材资源的调查与开发

甘肃省张掖市第五中学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金张掖”,古称“甘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市内名胜古迹众多,有被称为“亚洲第一卧佛”的大佛寺,始建于明代保存至今的木塔寺,还有镇远楼、黑水国、肃南马蹄寺石窟、文殊寺石窟、高台骆驼城遗址、许三湾遗址,民乐圆通塔等。这里的自然景观也是得天独厚,有至今两千多年历史的皇家马场山丹军马场;有风景秀丽的祁连山;还有享誉世界的张掖丹霞景观,险峻神秘的“七一”冰川,美丽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及独具特色的裕固风情,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甘肃省张掖市三闸镇中心学校是一所跨乡镇寄宿学校,位于国道312线旁边,背靠祁连山,紧邻国家湿地公园和神奇丹霞,千年木塔遥遥相望,自然、人文环境得天独厚,可谓育人佳境。学校以“基础扎实,特长明显”为办学宗旨,更为美术校本教材的开发指明方向。

三、美术校本教材资源整合及其运用

为了吸引学生在美术校本教材中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特长,可以将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穿插交替进行。

我认为,在进行美术校本教材的组织实施时,应该突出以下几种美术表现形式:

1. 线描。线描是人们最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对绘画条件(工具、时间、地点等)要求不高,它“对美术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广大中学生,并可成为以后从事各种职业都用得着的一种工具。”因此,线描是美术校本教材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入门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使每一位学生懂得线条在绘画造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能做到触类旁通。

2. 手工制作。手工制作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如剪纸、立体贺卡、立体灯具及废物利用等,因此,它的材料广泛。它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能在具体的亲身实践中感受美术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校所处城乡交界处,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村风情让我们在生活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元素和材料可借鉴,如剪纸、麦杆画,立体手工、布贴等,希望学生在具体教育的过程中,能从美术校本教材的学习中获得一两门实用美术技艺,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4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校本教材;开发原则;策略

近几年来,全国各大技工院校在省、部级有关部门的策划下,根据各自的特色专业,研究和开发了大量的一体化教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增加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与应用性、实践性相结合。与此相比,英语教材改革滞后不前,仍然延续普通教育学科式教学体系,完全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将是一个重大课题。根据专业需求,开发校本教材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校本教材能够面向学生,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服务专业,解决实际困难,满足企业需求,提升学生的能力。

因此,开发和编写校本教材,是考虑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明确教学目的、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现结合本人在英语教学工作中的经验,联系技工院校的发展,就校本教材的编写谈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一、开发英语校本教材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教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成为改革的方向。技工院校如何增强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满足区域经济的特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才显得愈加重要。校本教材的开发,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其服务于专业,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更好地为社会、企业服务,打造专业品牌。同时,能挖掘教师的“潜力”,打造一支“全能型”和“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二、开发校本教材应遵循的原则

结合技工院校英语教学工作的经验和对技工院校教育发展的认识,认为在编制校本教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创新性原则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补充,是为了能更好地面向学生,不断提高英语实际教学水平,所选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乐于学习的感觉。校本教材的开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就业中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2.实用性原则

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要选择具有实际价值的知识,教学内容要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英语校本教材应由两部分组成: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基础英语教材的编写应以教学大纲为标准,将英语的音标、时态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情景会话融合起来,再结合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补充一些相关的阅读文章,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结

合本校所开设的专业,主要介绍相关的专业英语供学生学习。比如,对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应系统介绍常见的简单机械、复合机械、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则重点介绍会计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一些会计专业术语。

3.科学性原则

校本教材是部级教材的补充,因而英语校本教材的结构脉络要与国家课程有所联系,相互融合,结构更为合理、内容实用的课程体系;同时,校本教材要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能的发展。因此,教材所选择的资源应来源于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4.就业导向原则

校本教材应联系学生将来的职业定位和职业需求。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开发—使用—再开发的反复循环,教材中的内容体现所教即所需、所教即有用、所教即时尚的原则。在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及时更新、充实教材,以提高办学特色和教育竞争力。

5.稳定性原则

校本教材的编写要始终与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保持一致,要考虑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既要关心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要给较好的学生以发展提高的空间,使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沟通能力;同时,又能满足各自不同的专业需要。因此,校本教材的内容编排要按照难易程度循序渐进。

三、校本教材开发应注意的方面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部级教材的补充,是由学校教师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兴趣、专业特色、职业需求等方面编写的教材。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在开发校本教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编出具有办学特色的教材。

1.注重学生知识、爱好、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在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英语已经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就看不懂设备说明、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的选用等生产文件,更无法操作尖端设备。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基础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对英语的深层认识,结合学校开设的专业,给学生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空间。

2.注重分层教学,挖掘学生潜能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技工院校7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音

标、单词、语法几乎不会;20%的学生英语基础一般,但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1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并有学好英语的想法。这样的学习群体,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因此,教师一定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在英语校本教材的使用中,教师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思想,开展教学研究,注意分层次教学,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励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注重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构筑网状知识结构

技工院校的英语教学应注意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必然渗透政治、历史、时事、地理、经济等领域。教材要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开阔眼界;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为专业技能服务,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注重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重视过程性评价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材要不断更新,同时教师要重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使校本教材更具时代性和科学性。过程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能力发展所进行的评价。是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考查、书面作业、调查报告、言语表达、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等作出评价。这样的评价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

技工院校英语教材的开发和研究,不仅对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有理论指导及实践操作价值,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校本教材的开发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教材。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技工院校英语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学校、地区特色的英语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钱瑛.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3(5).

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本教材;职业性;先进性;立体化

教材是体现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具体教育目的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教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校本教材是教材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搞好高职校本教材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一、林业技术专业高职教育教材使用现状

我院的前身为广西林业学校,有50年的办学历史,2000年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回顾我院林业技术专业高职教育历史,使用的教材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借用本科教材

办高职教育之初,由于没有相应层次的教材,所用教材多为这一类。实践证明,这类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实践内容明显不足,不太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

(二)沿用中专教材

在没有较适合的本科教材可供借用的情况下,部分课程沿用中专教材。相对而言,中专教材比较注重职业性和实践性。但高职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中专教材也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三)使用校本教材

在教材匮乏的情况下,校本教材应运而生。2002年以来,学院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了林业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建设工作,至2006年底共开发校本教材7本,极大地满足了林业技术专业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现在回头看,所开发的校本教材存在两方面的不足:(1)部分教材没有按照“能力本位”和“必须够用”的思想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拼凑痕迹明显,质量不高;(2)多数教材仅是文本教材,品种(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使用统编高职教材

2006年下半年,林业技术专业高职统编教材在教学中陆续使用。但统编教材目前也仅是文本教材,品种(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开发时间仓促,部分教材没有真正贯彻“能力本位”和“必须够用”思想,没有按“工作过程导向”(生产流程)进行设计编排,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校本教材建设的探索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我院是较早开发的林业技术专业的校本教材之一,教材开发过程中在突出职业性、体现先进性、形成立体化方面进行了探索,对拓宽林业技术专业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得到同行教师和学生的好评,2007年该教材列入“十一五”期间第一批广西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立项建设项目。我们的做法是:

(一)学习高职教育理论

办高职教育之初,我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为此,课程组加强了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学习周济部长《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 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讲话和张尧学司长《坚持就业导向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讲话,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理念和经验,领会高职教育的精神实质,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

(二)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为了使校本教材体现当地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反映当地林业建设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科学技术应用的现状,我们在开发校本教材前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首先,通过走访或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了林业技术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群)能力素质要求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和本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对课程进行科学定位;其次,对广西林木种苗生产中的热点问题和适用新技术进行调研;再次,检索相关科技文献,了解林木种苗生产领域的科技发展现状和技术规程。

(三)制订教学基本文件

教学基本文件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改革、实施考核和开发教材的基础。课程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林业生产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和课程定位,制订了理论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等教学基本文件,为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校本教材建设提供了依据和规范。

(四)开发文本教材

为了顺应林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应教学改革的趋势,课程组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大胆革新,历经多年反复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开发了文本教材。在开发教材的过程中注意根据“职业性”、“必须够用”和“先进性”原则整合教学内容,同时以“程序化”的方式编排教材。

首先,根据林业生产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和课程定位,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20个实训项目,增加了技能训练内容;再以为实践技能培养服务为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次,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融入适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如增加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内容、引用了最新的林木种子品质检验规程等。

再次,在教材的编排上,打破以往教材的编写模式,采用了“程序化”设计编排。即以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宗旨,按生产流程或工作过程的顺序、以“程序化”的方式编排教材。如扦插育苗顺序为:插穗采集基质选择消毒处理催根处理扦插插后管理。

(五)建设立体化教材

在文本教材开发的基础上,课程组于2005年开始尝试建立课程试题库、研发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音像制品,以及建设网络教学平台,逐步实现了教材的立体化。

1.建立课程试题库。为便于学生巩固学习效果,建立了理论知识试题库,提供了参考答案;同时,为促进学生自觉地加强技能训练,建立了技能考核试题库,并制订了详细的量化评分标准。试题库紧紧结合林业行业《林木种苗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开展建设,增强其针对性和应用性。

2.研发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音像制品。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音像制品是教材立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手段现代化变革的需要。为适应这一需要,课程组在总结以往经验和认真研究教学基本文件与文本教材的基础上,拍摄了大量苗木生产过程的影像,精心制作了与纸质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音像制品,并在教学中应用和不断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现代的学生,对网络和视屏上的“东西”往往有浓厚兴趣,而对纯文本的“东西”兴趣较低。为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组利用校园网站,建立了课程教与学的网络平台,将教学基本文件、文本教材(含实训内容)、多媒体课件、教学音像制品和课程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上网,并建立了网上答疑信箱和学习效果自测栏目。这样,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学习,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学习时间和方式更加机动灵活,学习情景仿佛身临其境。

三、校本教材建设的体会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教材建设的先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仍然是制约高职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应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质量观。首先,应树立以“选择性、个性化、立体化”为主要特点的现代课程观,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和课程资源的多样化;其次,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注重教师释疑解惑和学生质疑相统一,注重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再次,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的质量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核心。

(二)摸清社会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是教材建设的基础

校本教材要真正做到突出职业性、体现先进性,必须摸清当地社会发展对相关专业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当地相关产业建设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及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现状。为此,在开发校本教材前,应开展广泛的调研,掌握充分的第一手资料。

(三)“工作过程导向”是设计编排教材和整合教学内容的途径

“工作过程导向”旨在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校本教材开发应把“工作过程导向”作为设计编排教材和整合教学内容的基本途径,以对应工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技术理论和技能训练为主,必需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知识为主,“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辅。即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为实践技能培养服务为原则构建理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按照职业工作过程和学生认知的心理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和组合。

(四)网络教学平台是立体化教材的标志性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是立体化教材的标志性建设,是校本教材建设最终应达到的目标。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有3方面:(1)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间相互交流和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平台;(2)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和空间,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学习地点、时间、方式灵活,学习情景仿佛身临其境,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提高学习的效果;(3)师生间互动交流不再局限于“课内”,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成为师生交流的有效平台。

(五)组建一个“能战斗”的团队是建设高质量教材的保证

校本教材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和更新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没有一个“能战斗”的团队为之长期奋斗是难以达到目标的。首先,要有一个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具有项目管理能力的负责人,全面负责教材开发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其次,要有一支讲奉献、能吃苦、肯协作、会钻研、敢创新、善总结的教师群体,分工负责教材建设的各项工作并不断地创新与完善;最后,要有熟悉网络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音像制品的摄制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与维护、升级。

校本教材开发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性、先进性、立体化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故教材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和更新完善。校本教材更新周期短,能及时地不断改革创新和更新完善,这是统编教材无法比拟的,是校本教材的优势所在,也是校本教材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清华.试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创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3).

[2]刘彩琴,路建彩.“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建设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第6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琅琅的诵读声回荡在北京东路小学操场的上空,越过了教学楼,传到了大街上。这是我校正在举行的千人诵读活动。孩子们诵读的都是我校《情智语文校本教材》上的内容,《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老子》《论语》、唐诗、宋词……说起我们的校本教材,首先要说说我们的孙校长。因为,这套校本教材是孙校长带领我校的语文教师编写而成的。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09年暑假前夕,孙校长给我们全校语文教师“洗脑”的情景。他说,我校的“情智教育”已研究多年了,那么,情智语文当追求什么呢?他认为情智语文当有两大追求:其一,追求教给孩子最好的语文;其二,追求让孩子们乐学语文。

什么该是教给孩子最好的语文呢?他说道,我们祖先留下的国学经典灿若明珠。诵读这些经典,可以修身养性正德,可以丰富人的底蕴、改变人的气质,他觉得这就是最好的。除了国学经典之外,经典的古体诗歌、现代诗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所以我们要建设好我们的情智语文校本教材,内容要精选适合孩子诵读的“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儿童文学经典”。编好这套教材,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在编写的过程中,教师们越来越发现经典实在太多了,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究竟选用哪些给孩子们呢?孙校长的要求是:一定要选适合孩子的,一定要选最好的。于是孙校长请来了国学专家、教育教学专家、儿童文学家,帮我们论证。一次次修改,一次次论证,这套《情智语文校本教材》终于在2009年国庆节期间诞生了。

为了使教师们更好地用好校本教材,孙校长亲自指导大家。“儿童论语”“走近李白”……这些讲座、示范课至今还历历在目。他还组织教师开展国学、儿童文学课堂教学比赛,并且请来了方素珍、梅子涵等专家指导。通过两年校本教材的使用,孩子们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个家长说:我的孩子以前买衣服非名牌不要,自从读了校本教材上的“衣贵洁,不贵华”之后,再也不要买名牌了。赵司令员说:“我的孙子赵闻达自从学了校本教材后,对背诵诗词有了浓厚的兴趣,现在在家非要背诵诗词呢。”

第7篇

 

关键词:校本教材 有效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所农村普通完全中学,学生英语基础差,对英语不感兴趣。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校组织高中英语老师编写了校本教材。目前校本教材已经全面进入我校的选修课堂。然而,在实施校本教材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地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发现:进入高中后学生的自我中心感更强,他们一直觉得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经常受到他人监视”的感觉,从而不大愿意抛头露面。因此,学生选择英语校本教材作为他们的选修课程的积极性不高。我校高二级实施校本教材一个学期后,教与学方面均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教学内容机械固定,学生缺乏竞争性 

校本教材教学内容模式单调,学习方式不够灵活。在编写校本教材过程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作业的设置都统一按照固定的模式来编排。在教学时基本是按部就班,先教后练,一灌到底,少有变通,学生积极性也就调动不起来。例如:要求学生就某个词组造句,学生就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没有创造性。由于学生的水平都不高,基础更差的学生不知怎样模仿运用,于是没有竞争性,兴趣也难调动起来。由于课时相对较少,在校本教材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把重点放在完成教学进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技能等方面的指导,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也降低了对校本教材的学习兴趣及信心。另外,课前设计的“想教学生什么”,课堂反馈的“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的“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能做到完全统一。 

(二)教师课后练习布置随意,缺乏可操作性 

在校本教材编写时,没有严格的作业量化标准。有的章节后面甚至没有具体练习。这就造成了在使用校本教材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布置课后练习较随意,缺乏针对性。学生对作业没有心理准备。有的教师对作业的难易程度分析不够透彻,布置作业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能力,造成任务太难,学生只是敷衍了事,甚至不了了之。这样不仅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而且还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对校本教材的学习热情恐怕也会消失殆尽。 

(三)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目标不能有效完成 

教师在使用校本教材教学过程中,由于手中教参资料少,完全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教师难免会出现教学内容没“吃”透,重点和难点不突出等问题。如:有些内容不需要进行操练的却进行反复操练;有些需要详细操练的却草草了之。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情,使得任务缺少梯度,不能确保人人有事可做。课前准备缺乏“备学生”这一必要环节,在知识点的处理和把握上,没能有效地取舍、组合、拓展,学生原有的知识没有得到及时、适时地活化,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课堂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导致教学目标不能有效完成。 

(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率低 

有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低,独立思考的能力有限,加之校本教材权威性不够,这些学生把校本教材学习课当成了自由活动的“避风港”。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优生和差生的距离越拉越大,结果优的更优,差的更差。表面上看起来课堂很热闹,实际上学习效率不高。 

二、如何提高校本教材使用的有效性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作为教师,该如何提高校本教材使用的有效性呢? 

(一)改进完善校本教材 

改变校本教材教学内容模式的单一性,严格作业量化标准,改进评价方式,同时给老师足够的教学参考资料。

(二)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因材施教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主张“体验、实践、参与”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进行校本教材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教师一定要做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做到动态的管理,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加以指导。如:期

中考试后,本人根据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成长记录,为学生选择校本学习内容,和学生一起制定校本学习计划。本人在所教的不同班级里,理科班的目标生和非目标生,文科班的目标生和非目标生,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别制定了不同教学计划。分配各学生独特的任务,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校本教材学习任务。本人在这四类学生中各选了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召集管理本小组的学习进展,同时把学生的学习动态反馈给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任务设置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操作性强且富有趣味性。如小组讨论、互评作业、采集信息、小组互查、小组竞赛、角色表演、演讲、复述等,这样可进一步促进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及时指导到位 

在进行校本教材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任务都要合理制定,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明确重点和难点,注意知识的整体性,顺序性。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水平来制定任务,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实践经历,不同的结论”的展示过程中来发现问题,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实践完成任务。因为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为此,我为这部分同学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例如在进行第四章《英语五种基本句型》的教学时,我根据理科班学生的英语水平,把他们分为3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惰不愿动脑筋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就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满足了获取知识的需要,启迪思维,培养学习能力,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形象转变为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新课程实施中的直接参与者,正在研究者和努力学习者。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校本教材的使用是英语课程改革的大势所趋,教师只要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潜心探究,寻找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教材使用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z].(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朱纯. 外语教学心理学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3. 周小山.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材;校本教研

中图分类号:C43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材的质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为了实现教材的高质量和多样化,《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导编写适合本地特点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

深圳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主要由深圳电化教育馆、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编写,充分考虑到深圳不断发展的经济水平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自笔者参加工作以来,接触过4套《信息技术》教材,涉及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电脑绘画、Office办公软件(Word\ppt等)、图形处理、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等,这些内容囊括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初中阶段教学目标,并有配套的教学光盘,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很多时候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性、授课教师对学生整体评价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此,笔者有如下三点想法。

一、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堂上最常用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热点与焦点,作为信息技术老师的我们,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去把握这方向呢?要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融为一体,要求我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托新的教学环境,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实施新的教学过程,开展新的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发展、应用与教育教学改革中新的研究方向和新的实践领域,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现阶段,我们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到信息技术课程中来,把学科知识作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根据课程安排,学生在三、四年级学习Office软件中的Word、ppt,学生兴趣高,部分学生接触电脑时间较早,对部分知识已经有所掌握,如果单纯以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会出现学生吃不饱或不感兴趣的情况,为此,笔者尝试将语文、数学等教材中的内容整合到信息技术课堂上,而语文、数学中的教材内容几乎是不变的。如:在学习Word表格制作时,学生的数学课本上就可能有关于表格的内容,在我们的课堂上,能否提出这样的任务:请同学们完成数学课本第几面的表格!在打字学习时,我们能否就设计让学生去输入语文课本后面的生字表,然后将知识点以出现问题的形式给予讲解。这样老师教学的目的性更明确,学生学习也就更有积极性了!

二、开发教学模式系统、积件、课件,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机制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靠一张试卷完成理论知识的评价,靠一个具体的操作完成技能的考核,这样的考试形式并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甚至容易让学生“临时抱拂脚”,靠突出记忆和高强度操作练习的方法,完成“过关式”考核,对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掌握很不扎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笔者最近使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模拟考试系统进行了简单的测试,其虽然是以考试为名义,但很多方面还是值得借鉴,如将知识点以试题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提供相关的帮助,每做完一道题,就会给你一个成功的提示,这对学生有很好的鼓励作用,我们能否在每一节课上给学生这样的练习并提交呢?那么到期末阶段,就可以结合平时的成绩,给学生一个最为总体的评价,这样,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Flash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软件,但其涉及的步骤多,场景设置难,又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在老师讲解后,还是有一大部分学生因为忘记操作方法的原因而无法做出预期效果,因此,结合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开发一些教学实例积件、课件等,搭建好相关的场景,提供帮助,注重培养学生整体知识结构。从而掌握软件的基本知识点。

三、开发好第二课堂教材,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

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信息技能和信息创新能力的重要战场。目前,深圳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其涉及内容也非常广泛:电脑绘画、电子报制作、信息学、机器人等等。上课内容一般由任课老师自由确定或在网上下载,有的则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都围绕一个活动展开,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不起来,未达到第二课堂设置的预期效果。

在全国各种信息技术比赛上,我们都能看到深圳老师的身影,他们很多都是征战“战场”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比赛经验的老师,其培养学生的方法也是很值得推广。因此,能否将他们组织起来,编写一些关于信息技术第二课堂的教材或教学提纲,以达到共享、共发展的效果。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名词、新软件、新设备不断出现,如果根据这些来编写教材,可能年年需要修改,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连贯性都是不利的。对学生也就无法做出总体的评价,因此,提供相关教学材料,并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展现给学生,达到培养信息素养的目的。

国家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为学校开发和建设适合地方发展特色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要努力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紧紧围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教育的主线,走教学实践和校本教研紧密结合之路,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路子,促进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发展,共同创造信息技术教育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校本教材构建

在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国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对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挑战和变革,符合“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物理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从学习内容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本人承担了我校高二年级组物理选修3系列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我意识到,新的研究性课程的实施和开展,有赖于强大的教育系统资源(如课程、教材、教学目标与内容,教师与学生的理念,教育管理,多媒体技术、家庭、学校、社会)的支持。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初期,构建有开放性、综合性的校本教材,以牵引学生沿科学正确的途径步入研究性学习的大课堂是必要和可行的。为此,我对校本教材的构建进行了长久的思考和设想,以期同仁交流指正。

一、本课程的教育目标

现行中学的各门课程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任务,它们分工合作共同构建了一个整体的课程结构,作为其重要补充形式的校本课程应着眼于学生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这一教学目标。凸现从知识本位走向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文化的统一,从物理的学科本位走向将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统一,由地域资源的本源性走向探究方式及课题选择开放性的统一。

二、校本教材的构建理念

校本教材辅助于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理应体现全新的编排理念,发挥其学习工具、媒介、资源和引导催化的功能。编写过程中,不仅应注重现行物理学科知识内容按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有序构建,更应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启迪学生的思维灵感及创造性。既要方便教师组织活动,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帮助和引导,更应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同时,还应提供完整的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指导及丰富多彩的活动资源,以引导学生探索并体验物理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受到情感和态度方面的锤炼。与传统的学科教材相比,应注重突出探究过程,强调知识与过程的统一,体现知识的有机整合;强调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合理设置阶梯,突出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思想。合理设置版面,力求生动并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注意评价要求多元性与教育目标一致性。

三、校本教材的内容框架

校本教材担负着使学生获得知识,体验情感,掌握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提高文化素质等多项任务。其内容理应包括: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指导,典型的研究性学习成功案例及评价,课题资源(研究性作业)等。

1.研究性学习理论

长期以来,传统应试教育使学生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在研究性学习实践伊始,面对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常会感到盲然无措。可见,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前期,让学生从心理上了解必要的研究理论,渗透吸收部分基本的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研究性学习及相关理论理应成为校本教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特点;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程序;研究性学习与现行物理学科教学的关系等。

2.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指导

研究性学习作为全新的学习方式,有其综合性和开放性特点。校本教材理应对学生的参与过程及教师的指导环节提供可资参考的资料。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组织形式,课题选择策略,方案设计策略,信息采集处理策略,研究方法指导,成果的呈现形式及交流与评价,学生参与过程的情绪体验,自主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教师主动参与者、自我探索者、学习促进者、组织指导者的多角色辩证统一等。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校本教材对研究过程中教师、学生、教育环境间互动关系的理论界定,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它只是一种理念上的导引,并不意味着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程序化和教条化。

3.研究性学习典型案例的评析与专题作业

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场所、课题内容、研究方式及成果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在高中初始年级借助教材实施典型案例的分类评析,有极其重要的宣教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探究方式。典型案例评析篇应包括:案例的问题背景,案例选题评析,方案设计评价,信息处理评价,成果呈现评析及案例整体性实施程序科评析等。通过个案评析,能够使学生对如何确定恰当的课题范围和研究角度,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如何明确表述课题,如何查找资料并做相应处理,如何理解样本的代表性并恰当确定取样范围,如何排除无关因素利用前人的研究技巧设计实验并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并获取准确的反馈信息,如何选择访谈对象及时间、场所,如何确切记录实验现象、原始数据并进行处理,如何提交研究报告并作相应的交流评价等问题有直观亲身的感受,借以提升学生的研究素养,进一步指引学生进行科学调研,参与实践活动,获取新知。典型案例评析对应以相关专题作业,使学生模拟眼前案例的实施程序、研究方式,亲身实践并吸收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思维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专题作业的设计应结合生活,融合物理“双基”知识,突现综合能力。作业的呈现既可以是研究报告,亦可是论文,科技制作等,其评价多元而不惟一,重过程而不重结果,评价的目的重在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培养其积极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4.课题资源篇

校本教材不仅是支持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载体,也是学生了解科技、生活与社会的信息资源,构建过程中应据现有物理学科知识的系统序列和学生认知结合心理发展规律,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相关学科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背景材料,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焦点、热点问题的背景资料,使学生在获取广泛信息资料的同时,激发探索求知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与自然的人文精神,善于发现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第10篇

关键词: 校本教材 预科英语 藏维哈

在国外,最早在1973年的“国际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上,由两位学者菲吕马克(Furumark,A.M)和麦克米伦(McMullen,I)提出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这一概念。之后,引起国内教育界对校本课程的广泛深入研究。首都师大的徐玉珍老师将其定义为: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1]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兴趣,,展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趣味性、民族性、可持续性、可应用性的把握,体现了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的意义,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一、预科教学对象特点

来自不同民族地区的预科生,由于各地区教育水平不齐,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平衡的,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在所难免。学时少、师资缺,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英语学习,学生的英语语音、英语词汇等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积累,英语课程的开设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

(一)调查显示,藏维哈语类学生的英语基础基本上属于零起点。民族院校零起点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如下:一是由于学生的语言学习焦虑情绪(王银泉,2001),对英语学习产生恐惧和排斥的心理。二是由于民族学生固有的抗同化性(时蓉华,1993),对一门新的语言产生保守心理,不愿意深入地进行学习和了解。三是学生在进校后正在各自适应和熟悉藏语言和汉语言,而英语的介入使得学生的接受难度加大。

(二)非藏维哈语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态度不够积极,英语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做到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练习。还没有形成比较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少数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多学多练,全面发展能力,多数学生只满足于完成和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或者平时懒散,考试碰运气。

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现状

在国家民委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努力下,一大批适应预科英语教育的教材脱颖而出。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上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随着课程设置的调整,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目前使用的一些教材在内容上还有待进一步修订。民族预科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思考,一些新的教学理论的创立,使我们的一些语言教材亟待修改和补充。

现行的预科英语教材是由国家教委和民委组织编写的,分为《精读》和《听力训练》两大部分,配有教师用书及磁带。《精读》每课分有课文与练习、语法与练习、阅读与练习、语音练习四大项,《听力训练》既有单音和单词训练,又有短句和短文练习,还配有英语歌曲。这为学生巩固基础的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这套英语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在一定程度上只反映出面上的共同特点和需求,反映不出各民族地区点上的需求。分级分类,合理编班,是好事,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可是,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不同,教材却一刀切地只用一套,显然并不能适用于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

因此,在符合大纲的统一要求下,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补充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特点的新内容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以外,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要有针对性地介绍文化点、词汇文化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为教学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三、拟开发英语校本教材特点

在“素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思想的指导下,北方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计划未来三年有针对性地开发一套英语校本课程。我校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生源优良,英语教师多年工作在教学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极其熟悉教学对象特点,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具备很好的条件,当然也是对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基本保障。

(一)教材特点

在本套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操作过程中,编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个体的选择,大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了解学生真正关心的主题,真正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编写,这样教材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充分考虑本土可实践可应用原则。在教材编写方面,逐步淡化英语学科的独特性,使得学生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感知英语是一门语言,一种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

3.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民族特色。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应当利用一切可用的教材资源,结合藏族、维吾尔族、哈族、回族等节日文化特点,从而提升教材的真实可用性。

(二)教材开发模式的选择及内容

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主要可以采取两类模式,即课堂精读类和课外拓展类。

1.课堂精读类。主要是提高先生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保证有效课堂教学。具体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自我介绍”、“家庭”、“爱情”、“房子”、“吸烟”等主题。好的主题,可以使每个学生都结合自己具体真实的情况来表达自我、了解他人。这样的主题可以弥补学生因为不熟悉陌生主题而难以参与交流的不足,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让听者了解自己的兴趣。

2.课外拓展类。主要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能力为目的而进行教材设计。这类教材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技巧等。具体说来,可以采取原声电影推荐、经典英语歌曲赏析、英语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英语歌曲是西方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英语歌曲不仅能领略到西方独特的人文气息,而且能学习到发音、词汇和语法的知识。此外,英语角也是较好的一种操作模式。英语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而且可以给学生以说的空间。而以上这两点正是中国学生所欠缺的。这些超出国家统一课本内容设置的知识,为学生升入本科学习奠定了文化基础,内化了学生的英语知识。

3.综合文化类。英语国家文化,包括节日习俗,和中国藏族、维吾尔族、哈族、回族等节日文化特点等简介。学习一门语言,不仅仅要学其语言,还要学其文化。欧美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差异。通过电影片段、故事民族音乐等的播放,学生深刻亲身体验明白中美文化之间、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一些差异。在文化差异学习过程中,比如节日的起源、现今的影响力及节日的一些注意事项,学生逐步明白,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使得多民族学生能够,和谐共处。

另外,作为一名生活在开放性旅游城市的学生,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很多。因此在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利用宁夏旅游特色,才能算上一套完整的校本教材。为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借鉴英文版的宁夏旅游指南,筛选出一些宁夏名胜,在校本课程实施中让学生学习掌握,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

四、结语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仅仅靠我校的几名教师是难以完善的。所以必须保证三方面。

(一)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套教材的开发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教师的态度及其素质决定了校本教材开发的水平和质量。为此,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一线教师团结协作,实事求是,扎实细致,选好主题,设计好教学过程,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外拓展需要学校的支持。学校应能提供相应的开发条件和实施基础,学校能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教材开发的最优化。

(三)宁夏旅游部门的支持。如在我校进行“宁夏十景”的英文教学时,如果能结合景区实景,以英语导游的角色参与实践活动,必将为未来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创建实习经验机会。

校本教材的开发,其根本宗旨是体现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04).

[2]沈家驹,马卓.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含义、原则及其步骤[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12).

[3]刘正伟.杨林.关于地方文化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J].福建教育(小学版),2009(03).

第11篇

关键词:校本建设;学习现状与特点;教学模式

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人们已提出各种改进方案,然而,大部分的改革成果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及学生的动机与兴趣的探讨上,很少有人论及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

目前,我院现行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经问卷调查,学生学习使用这套教材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难易度方面,理论性相对偏重、偏难,与艺术类院校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不符;在教材内容方面,缺少艺术特色,应用性不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缺乏吸引力;在教材编写体系方面,忽略艺术类学生认知特点,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等。我认为,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中,一定要结合自身院校的学生特点与需求,结合学校的教学模式,要有创新点与特色。

一、教材编写结合学生特点与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材的内容与形式设计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更要满足艺术专业学生的心理与感官需求,调动艺术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来说,艺术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弱,很多人发音不标准,基本的语法知识模糊,基本的词汇量也达不到,因此基本的英语学习都成问题。此外,由于本身基础差,容易对英语学习产生一种挫败感和压抑感,会进一步失去对英语的兴趣,很多时候英语学习只是一种被动学习。例如,我校在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过程中结合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专业情结浓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的、符合学院实际情况、体现动漫特色的主题单元:动漫世界、游戏星空、艺术设计、广告沙龙、新闻媒体等;内容涉及人见人爱的史努比、日本的微型住宅、西方游戏、广告设计理念与趣味文化,增加普通英语教材上没有的“语音、词性列表、基础语法”等;形式上图文并茂,使用学院师生优秀作品,包括《幸福大街一号》等,做到语言新颖,体例独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结构轻松明快的同时,达到层次性与系统性相统一、语言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统一,使学生在趣味快乐中不知不觉地进行着语言知识的学习。

二、教材编写结合艺术学院教学模式

成功的教材要有利于教学法的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采用交际式等教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考虑学生有多少东西可以用,可以参与。在编写教材时,要多选择与艺术专业相关或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或者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文章素材,所选文章不但简单有趣而且实用,这样学生读起来会提高对英语的兴趣,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题材与学生专业或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最终达到用英语表达思想的目标。例如我们在教材编写中选取以动漫为主题类型的《我不只是一只狗》、以设计为主题类型的《大城市里的微型住宅》等;在写作环节,加强广告、海报等应用文知识,不仅有知识的讲解,还加入了与艺术专业相关的词汇与句式表达,如Art Director美术指导;在集锦环节内容设置上,加入了国外艺术专业相关内容,如以游戏为主题的集锦“网游语言”、以人物为主题的“艺术家猜猜看”等。

整个编写研究过程都强化课堂英语语言应用与专业只是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教材编写有创新和特色

特色和创新是一部教材的生命力,无论是教材内容的组织思路、还是内容的表现形式或是练习题的设置,一套英语教材都应形成自己的特色,有所创新。

首先,我认为要有针对性,例如针对艺术类院校学生特点而编写的,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生活或专业,或者他们感兴趣的,或针对学生来英语水平或学习特点,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其次,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与适用性,教材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是教与学的重要源泉,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一本适合艺术院校学生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可以帮助艺术专业的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基础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他们的英语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最后,要有现实意义,有推广价值。校本教材使用之后是否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是否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是否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推动作用等等,这些都是衡量一套校本教材是否成功的标准。

总之,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一本真正适合艺术类院校学生使用的英语校本教材,必定能强化艺术类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高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 钱瑛.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3(5):31.

第12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校本教材 教改 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13-02

数学学科的成功教育改革是学科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其在中职阶段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决定了这门学科在中职教学学科的作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不少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没有完全从“升学教育”中解脱出来,忽视了学生素质和习惯的培养,采取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手段,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没有归纳出搞好薄弱的中职数学教学的一般规律。这就迫使我们对中职的数学教材进行一种新的探索。

因此,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校本的教材改革就有其存在的必要。下面我就先对中职数学校本教材改革的思考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现有中职数学教材的特点

对中职的数学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了现有的中职数学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目标不合理

在数学教学中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没有突出数学知识与专业的联系,多专业一体化的教学体现不了专业特点,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如果按照数学课本的一贯编排,从集合开始学习数学,就未免太过僵化,如(1)汽车专业应多强调与汽车专业有关的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着重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讲解。对于这个项目,我校已经开始了尝试;从2004年第一学期开始就尝试以汽车班为试点,自行组织讲课内容,灵活选取不同书本的内容,针对汽车专业具体需要进行讲解。先从和汽车专业学习密切相关的立体几何一章开讲,重点讲解物体三视图及直观图的画法,让学生先来锻炼空间想像能力、绘图能力、计算能力。(2)面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加强或提调一些与统计相关的知识,如指数函数的学习等。(3)电子专业着重简谐振动和简谐交流电的知识。

2.数学教学要求一刀切

教学内容没有多与生活实际情况接轨。教学要求只考虑进度,不考虑效益。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增加与生活有关,与工作有关的数学知识,数学例子。如在学习直线的点向式方程时,我在课件中就增加了卫星向地球发射信息的例子;学习中心投影平行投影时,我增加了太阳照耀、电影投影、手影、国粹皮影戏、手电筒、路灯的比较;学习排列组合时可用于揭示生活中各种彩票活动的实质等。中职学习应更贴近生活实质。

3.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中职学生的数学程度一般来说学习基础和能力较薄弱,在读中职的学生中,由于基础薄弱,刚入学时的成绩比较低,偏科情况比较严重,所以数学学习目的应该更加具有有效性,适当调整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可降低和调整某一些利用程度少的教学要求,以满足学生、职业的要求,达到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学与需的统一。

从以上看原有教材的各个特点,发现其结构体系和中职学生有比较大的需求差异。而教材是按知识本身体系组织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教材中各章节进行一些新的探讨和编排。

二、具体的实施方案

1.规划

分析国家中职数学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研究学生学习需求,从业要求需求,学校整体发展需求,草拟数学校本教材改革的方案, 成立教材研究小组,选择教材改编策略。

2.校本教材编写

(1)根据大纲排出教材中各章节的教学的理想教学目标。适当删节或增加相应的专业意识浓的知识。以适应专业需求。如原有教材中第一章数理逻辑用语,就考虑删节。

(2)以章节为单位编制整章知识的主、支链结构,调整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

(3)以章为单位编制知识网络结构。

(4)根据知识的主、支链结构和知识网络结构编制各章节的“知识题库“。

(5)增加相关的定向阅读,关乎经典数学知识、数学趣题的阅读内容。例: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更精确地计算出“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三、实施方案的思考

1.调整教学目标,以适应校本教材的针对性强的特点。可采取按专业分模块的方法。如番禺工贸职业技术学校现就把数学教育模块暂时分为(1)高职班:专门为高职考试培训;(2)汽车专业;(3)电子信息专业;(4)其它对数学要求差别不大的一些专业。模块式教学会存在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进度。教材的需求就有很大差别,使得大家不断地尝试选用不同的教材,这样倒不如我们按所需,编一套合乎我们要求的教材更来得得心应手。

2.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除了常用的教师灌输法;还可采用观察法:直接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相关的数学现象如银行利率变化;实验法:如学概率时,可以以丢硬币来研究字向上的次数与丢的次数的关系作为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对概率的感性认识。

3.多实践,多活动,多与其它专业接轨,如汽车专业班学生学习三视图时可借用某些真汽车零件或汽车模型要求学生画三视图。

4.可通过校本教材改革评价方法,实施多渠道评价,除了常见的考试评价,可提倡当堂实践,由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价。如番禺工贸职业技术学校22006年对汽车班立体几何的评价均是采取课堂小组合作动手做模型的方式进行评测,让学生每4人一组进行合作制作立体模型,可分工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