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钢铁企业发展

钢铁企业发展

时间:2023-06-02 09:57: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钢铁企业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钢铁企业发展

第1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低碳经济;绩效评价

0 引言

随着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各国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性逐渐达成共识,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安全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全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多次提出要将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这一目标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也造成巨大压力。

1 研究的必要性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6亿吨,达到62,665.4万吨,居世界第一。但是,钢铁行业是名符其实的高碳行业,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的CO2排放量已达到全国总排放量的15%左右,占全球钢铁行业CO2总排放量的51%,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现在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关键阶段,资源储备情况的现状已经很难满足整个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资源紧缺、能源燃烧利用不彻底、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伴随着CO2排放量减小的需求,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因此,钢铁企业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其减少钢铁企业碳排放、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应对资源能源问题、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实现减排目标的需要。

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既是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起点,又是其发展低碳经济过程控制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有助于钢铁企业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科学地对企业自身能耗、业绩等进行考核与评估,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并据此制定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自身创新能力、缓解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钢铁企业在碳减排压力下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也有助于为政府管理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适应新经济、社会形势的决策依据,有利于从政府角度、社会角度对于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引导与支持。因此,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企业绩效评价对理论界和实践者来说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但基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研究还比较少见。现将国内外各界专家学者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梳理。

2.1 国外研究现状

企业绩效评价始于19世纪20年代。Taylor提出科学管理思想和标准成本法,变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20世纪初,杜邦公司提出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Alexandriawall(1928)提出了沃尔比重法,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过于重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因素而忽视了外部市场影响因素;20世纪50年代,Modighani和Miller研究了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提出著名的MM理论;1950年,JacksonMartindell提出了包括公司的社会贡献、组织结构收益的健康状况以及对股东的服务、董事会业绩分析、财务政策、生产效率,销售组织、对经理人的评价等指标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公司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同期,PcterrEDrullkerf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公司绩效评价的八项指标;1990年,Stemstewart提出EVA经济增加值概念,从股东利益角度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所有资本成本;20世纪90年代,Roberts.Kaplan和Norton提出了平衡计分卡,通过四个维度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达到全面评价企业绩效的目的。

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建立了绩效评价体系。高前善(2006)从财务绩效、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了三重评价,并论述了三者的关系;张蕊(2007)根据循环经济的特点对企业战略绩效评价进行新的探索;温素彬、黄浩岚(2009)以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为导向,设计应用了基于绩效三棱镜的绩效评价体系。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有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绩效评价进行新的探索。邵庆畅(2010)分析了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提出了结合低碳经济特点的财务评价方法;荣莉(2010)对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开采企业的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肖彦(2011)从产品责任、商业道德、劳动就业、社会影响四个方面构建了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李达,肖彦(2011)结合我国钢铁企业现有生态环境保护和评价方面的实际,建立了钢铁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并利用突变级数法耦合成环境绩效评价模型;任玲,西凤茹(2011)结合钢铁企业的特点和环境状况,采用能源投入效率、综合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三大主要指标来评价钢铁企业环境绩效的目的;许善卿(2011)提出了建立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建立钢铁企业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方法,并在理论上对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从企业绩效评价的当前研究现状上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绩效评价已有了较丰富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企业的不断创新,绩效评价理论也在不断深化。有学者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对企业绩效评价进行了初探,但是多从经济、环境等视角进行单独研究,基于经济、环境、社会等多视角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研究较少,尤其缺少针对钢铁企业这一研究对象的综合绩效评价研究。

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尽管国内外在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这两个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丰富,对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也有一些研究,但是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可能存在一些缺陷。

1)大多数研究成果只是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一些趋势、策略分析,并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一些宏观抽象的措施建议,缺少针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综合绩效评价的具体方案或实现途径的研究。

2)目前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多集中于区域低碳经济的指标评价体系研究,对于企业微观层面的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内容不全,针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绩效评价研究较少。

3)目前对于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仍滞留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模型的推演,缺少实际运用与实证研究,可量化的、具有操作性的基于低碳经济的钢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后续研究可以从现有研究基础出发,针对钢铁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绩效评价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4):98-102.

[2] 李海燕.低碳经济:“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J].中国国情国力,2009(12):7-10.

第2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管理创新对策

1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针对钢铁企业风险程度高、风险类型复杂、风险管控难度大、风险损失大等特点,以及我国钢铁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管理制度化建设水平低、职工安全教育力度不够等问题,一是加强企业全员风险意识的培育,国有钢铁企业要打破员工安于现状的消极思想,树立普遍风险意识及危机意识,居安思危,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于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二是重视钢铁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全方位的风险预警、防范及处理体系,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水平,最大化地转移风险,提高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同时一旦发生风险事故,要快速启动预警方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事后要对风险事故产生的原因、处理效果及最终结果进行及时全面的总结,以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三是要辩证看待钢铁企业风险,风险具有客观性,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只有树立起风险意识,提高对于风险的预测及管理能力,才能保障企业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尤其是钢铁行业具有资金密集的特点,提高企业管理决策者的综合素质,只有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才能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四是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通过对财务信息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提高流动资产的质量和效率。

2重视企业战略管理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正处在企业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重大时期,战略管理成为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战略管理必须能够做出结合自身特色,将自身的战略发展调至可控状态和前瞻状态。首先战略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情况,保证能够执行和真正贯彻,使企业战略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能够真正落地生根的行动,并根据自身特色,设计出符合自身生存发展的产品战略、职能战略和企业战略。其次必须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优惠和指向,对全球的钢铁行业市场进行深度扫描,增强全球视野和战略格局。在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时,充分关注企业的市场环境和变化发展趋势,制定出具有战略预测性的战略规划。再次战略必须清晰,能够使得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充分的领会和把握,必须加强企业的宣传渠道,将企业发展战略使得全体员工都能够及时知晓,从而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优势进行自己的规划,积极贯彻、执行企业的战略。企业战略的最终确定,也需要充分倾听员工的意见,广开言路,使得企业发展能够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拥护并认真贯彻执行。

3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最为活跃的要素,在钢铁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真正建立起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为钢铁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一方面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尤其是人力资源高增值性、可再生性的特点,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使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成为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对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对企业人才需求与供给进行科学预测和规划。另一方面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改变当前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缺什么,补什么”的短视行为,提高员工培训的系统化、前瞻性、适应性、针对性及实效性,在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的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员工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及企业的凝聚力。此外要完善激励机制,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市场化薪资绩效管理、岗位竞聘制度等,达到激励和激发企业人力资源積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4企业文化管理创新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是一个企业的气质和风格。我国钢铁企业一般都是经历了几十年发展的老企业,这些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沉淀了自身文化,具有钢铁人所独有的气质。但是这些气质和文化基本处于无管理状态,是一种自发的和天然的员工心态,面对着企业的发展新格局,这些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企业变革和发展的要求,成为企业继续发展和变革的阻碍。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重视钢铁企业的文化建设能力,使企业文化能够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支撑。在钢铁企业的发展中,首先树立文化的管控意识,对于不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需要进行清理和疏导,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战略的重要辅助,需要将其二者进行结合。钢铁企业竞争中需要的企业文化因子,须进行积极培植和发展,去除企业文化同质化的因素,彰显钢铁企业文化特质,起到实现企业文化的真正差异性和对企业发展的辅作用。对于新的企业文化,必须在企业员工中进行积极宣传,逐步推进渗入人心的战略,将企业文化真正落在实处。

5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

鉴于科技在钢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钢铁企业管理的改善和改进离不开技术及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讲一是对于科技创新的系列连续性环节,给予明确的制度规范和保障,尤其是要体现出激励倾向,调动与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二是加大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切入点,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集中企业精力和自身的优势巩固企业的核心市场领域。三是创造良好的鼓励创新的企业氛围,对于新设想、新观念等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在充分考察其可行性的基础上,将其真正地落实到实处。四是在加强企业自身科研人才建设的同时,可通过合作研发等形式实现与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企业的合作,继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6结语

企业的发展要依靠管理,而有效的管理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钢铁企业的管理创新对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管理创新是一个充满挑战和高度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钢铁企业在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第3篇

我国工业化城市只有7亿多人口,而今年我国的粗钢消费就已经达到6亿吨,这已经是很高的消费水平了。而今后进入城市和工业化领域的农业人口数量已经延续多年每年只有2000多万人。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粗钢消费在经历了年度快速增长和连续7年的年度增幅回落后,已经从快速增长阶段进入到低增长阶段。未来钢铁需求变化的特点是年度高消费、低增长,持续几年后,我国年度用钢水平将在饱和点附近的高位波动徘徊。

今明两年,中国钢铁消费将历史性地提前进入高消费增长时期。高消费、低增长的时代,决定了今后在我国国内盲目扩大钢铁投资、增加粗钢产量的发展模式已经没有出路了。

近日,国家公布了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意见,规定了两年内国家不批准新建钢铁投资项目,并作出了支持钢铁企业要走出去发展的政策规定。国家这次对钢铁行业的调控有利于钢铁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能够帮助企业以正确的经营战略度过市场困难期,拓宽未来的市场经营领域,做强、做大中国钢铁企业和钢铁物流业。

目前,我国钢铁需求高消费、低增长的趋势已经显现出来。这种趋势的出现将带给钢铁企业、钢铁物流企业新的发展机遇,并引起铁矿石、钢铁市场运行态势发生重大变革。

高消费、低增长趋势的出现使铁矿石市场供需关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国和国际铁矿石市场供需平衡关系进入相持阶段,这种平衡关系仍很脆弱,不过态势正向着有利于中国钢铁企业的方向演变。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世界经济风险的演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至少在一个阶段内难以再现2008年上半年以前的较快增长态势,不过这种情况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

这种重大态势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它既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困难,也给企业带来了特定环境下的时展机遇。

第一,它决定了钢铁企业整体依靠国内投资扩建谋发展已经没有出路。钢铁企业将进入一个发展战略调整的新时期。企业将以重组和走出去为重点,拓疆布局,战略经营管理、战略协调在企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面对发展中国家未来钢铁消费增长的趋势和铁矿石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国内钢铁高消费、低增长时代的到来,钢铁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能否成功不仅关系到未来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地位和命运,也决定着中国经济如何走向世界。

第二,钢铁供需总量关系的相对稳定,决定了市场关系的稳定度增加。中国钢铁市场加快了向发达国家市场服务秩序建设的速度。国内钢铁市场在没有重大国际经济发展影响的背景下,只能在大势平稳中震荡波动。当前我们面临的市场困难将是一种市场常态,这种市场态势也是企业优胜劣汰的发展机遇。钢铁企业和钢铁贸易商需要把握和适应这个大趋势,不能背离市场演变的大趋势,把企业盈利发展模式寄托在市场价格的大涨大跌之中。

第三,国内钢铁高消费、低增长时代的到来,决定了钢铁企业与钢铁贸易商的关系正步入产业链建设中。中国钢铁物流发展模式正面临重大变革,中国贸易商将以发展模式创新为动力、转变钢铁物流经营发展方式为核心内容迎接挑战。这也是做大做强钢铁贸易企业的新机遇。

第4篇

一、钢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一)解决冗员问题,提高企业生产力首先我们必须仔细分析钢铁企业内部岗位情况与人员分布状况,力求定岗定位。对岗位进行分析,找到可以进行技术改革的岗位,引入先进的工艺生产技术,淘汰过去的设备工艺,努力在工艺技术上进心改革,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必须要强化国内钢铁企业之间的联系,将各个企业中的精英人才集中起来,组织进行沟通交流和技术创新;最后应该加大对钢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钢铁企业管理者要善于运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剔除阻碍企业发展的部分业务,开设和钢铁产业相近的业务,比如说劳动密集型的钢铁深加工,将精简出的人员分布于这些业务中,这样一来不但很好的安排了富余人员,也扩展了企业发展业务。

(二)展开专业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员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根本,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率。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一方面是要完善人才培养制度,让各个岗位的员工都有培训提升的机会,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例如说企业管理人员主要培训管理能力,科技研发人员主要培训专业知识,操作人员主要培训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钢铁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必须要有计划性,树立员工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让员工了解到自己参与的培训与企业的发展是一体的;另外我们还应该将培训成绩与员工的福利挂钩,从而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三)合理运用多重激励,增强激励效果就精神激励来说,企业应该让员工形成“企业为家”的主人翁责任感,让员工真正认同企业,关心企业。企业也必须要尊重每一名员工,真正关爱员工,为其提供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对于物质激励来说,企业必须要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薪酬制度,将岗位价值与员工的薪酬高低联系起来,应更加注重主要生产岗位和核心科技部门、关键管理部门;另外要尽可能降低固定工资在员工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岗位工资、工龄工资、福利奖金等多种薪酬科学组合起来,让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最后应该将员工个人的业务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其岗位晋升的主要依据,并将员工平时的表现纳入到评价标准中,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四)创新人才开发管理,更新用人观念钢铁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必须要有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人才队伍来支撑。前文我们说到,现阶段国内钢铁企业在员工晋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企业中普遍有排班论辈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中,必须要积极扩宽人才聘用渠道,面向全社会广泛招聘高精尖人才,当这些人才进入企业之后要想方设法留住他们,挖掘出他们的潜力,让他们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培养人才上,我们应该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规划,引导员工做好他们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可以通过相应的培训学习等手段来帮助其实现自身的职业规划,最终实现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五)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估体系按照不同岗位员工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绩效考核的内容和考核办法,同时把考评结果当作员工晋升、提拔、奖励的重要依据。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要深入研究管理岗位、技术岗位以及操作岗位等不同类型岗位的工作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符合员工工作实际的考评标准,不断完善考评体系。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考核内容主要是经营决策能力、市场敏锐度、经营业绩等;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内容主要是科技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对于操作人员主要考核的是工作效率、工作业绩、工作完成质量等。有了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之后,我们还要将员工岗位评价与绩效评估考核结合起来,从而确保钢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二、结语

总之,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对于钢铁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围绕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做好各项工作,不但要在选拔人才上下功夫,同时还应该在人才的培训开发上做文章,努力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的制度条例。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才能够确保钢铁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杨静单位: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人力资源部

第5篇

【关键词】并购重组 去产能 行业集中度 规模经济 核心竞争力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都通过并购重组确立其钢铁强国的地位。21世纪,世界钢铁结构进一步改革深化,规模较大的跨国钢铁行业的出现已经严重的威胁到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安赛乐米塔尔、新日铁、浦项、美钢联的钢产量都超过3000万吨,其主要钢铁企业钢产量的占比都达到了60%以上,浦项集团等两家公司的钢产量占全韩国的82%。据统计,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占世界粗钢产量的比重为38%,13年来都保持世界第一产钢量。但2000年数据显示,我国前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50%,而且产业集中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产能严重过剩。宝钢和武钢作为我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两者的强强联合将改善我国产业集中度低下、产能过剩的现状。我国要想成为钢铁强国,钢企要想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并购重组是必由之路。

一、宝钢、武钢近几年并购重组的基本情况

2007年,宝钢并购八一钢厂和邯钢新区,2008年并购广东钢铁集团,投资建设湛江基地,2009年重组宁波钢铁,经过这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宝钢成就了其华东地区钢铁霸主地位。

武钢继2005年重组鄂钢、2007年重组昆钢后,在2008年重组柳钢,成立广西钢铁集团,并2008年获批接手2000亿广西防城港项目。武钢在华中地区也是独霸一方。

二、宝钢、武钢并购重组的必要性

(一)钢铁行业发展壮大的需求

并购重组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去产能、提高集中度的方法。宝钢、武钢现在都是产能过剩,但国内钢需求又没有与之匹配,产品质量又抑制着我国钢铁出口,这就造成国内钢铁的严重供过于求。国内大小企业的无序竞争造成资源不能优化配置,企业亏损严重。钢铁行业是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的行业,产业规模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宝钢、武钢的并购重组,将会形成国内最大规模钢企,淘汰旧设备,旧技术,集中精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还能起到钢铁行业带头作用。

(二)我国钢铁产业政策调控的需求

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钢铁企业发展政策》,这些年,国家都试图实现大型钢铁国企的并购重组,宝钢、武钢合并也是国家想要积极推进的,《钢铁企业发展政策》指出要提高钢铁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效益差,规模小的钢企,推动大型钢企并购重组,提高集中度,增强我国钢铁国际竞争力。2016年两会也讨论了关于钢铁企业去产能的问题。宝钢武钢将是钢铁产业调整发展政策的重点调控对象。

(三)外资涌入的威胁

2005年以来,国外大型跨国钢铁集团对国内市场虎视眈眈,米塔尔一直都在与我国多个钢铁企业进行并购重组的协商,并成功收购了华菱管线约37%的股权,成为据华菱管线第二大股东。安赛乐也试图溢价购买山东省钢企的股权,但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虽然国家一直都在限制外商投资国内钢企,但安赛乐米塔尔,浦项等国外钢企仍在我国钢铁市场深耕多年,试图以各种方式进驻我国钢铁行业,奥地利的奥钢联也表示要在中国建立特殊钢厂。这些外资进驻严重威胁着国内钢铁的做大做强,政府和企业也都已经有并购重组对抗外资的意识。宝钢武钢作为国内龙头企业,也必须要肩负起这一责任。

三、宝钢、武钢并购重组的可行性

(一)政策支持

就国家层面来看,十几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政策,都是为了促进钢铁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国内钢企规模,减少过剩产能,形成规模经济,提高我国钢铁竞争力。2005年颁布的《钢铁企业发展政策》指出钢铁企业应通过并购重组来调整产业结构。2006、2007年有先后颁布了去产能,淘汰落后技术的“产能等量置换政策”,也就是加快企业整合。由于受到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国家出台了《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计划》和《关于一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再一次强调国内钢企整合这一要义。国家政策导向一直都在致力于钢企整合去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这些都为宝钢武钢之合并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优化产业结构

就行业层面来看,钢铁行业一直处于产品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状态。国内无序竞争造成企业亏损严重,资源不能合理配置。宝钢武钢如果实现并购重组,二者将会有机会实现技术、管理的共享,将有利于整个行业资源重新配置,实现全国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可使资源存量流入经营效益高且好的企业,二者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拳头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加速效益差企业退出,节约国内资源和减小环境污染。

(三)规模经济的实现

就企业层面来看,宝钢地处长江三角洲,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武钢地处内陆,位于湖北省,据勘探,湖北大冶有钢铁所必须的原材料铁矿石。两家钢企都在长江流域,二者的运输可通过长江流域船舶运输,生产成本能大大降低,上海的港口也将有利于二者拳头产品的出口发展。宝钢武钢可以共享资源,先进的产品技术,管理心得。这些都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而且也可达到政府想要去产能和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愿望。

四、对宝钢、武钢并购重组的建议

(一)协调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宝钢和武钢虽然都是国企,直属国家管辖,但他们都是各地的“地标”和“名片”。对并购重组,地方政府的顾虑会较多一些。宝钢之所以成功并购重组八一钢厂是因为宝钢和新疆地方政府就税收问题达成一致。宝钢武钢要想成功合并,要协调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各项利益,二者的并购重组才能真正的实现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

(二)做好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并购后,企业应该大力解决企业文化差异、产品差异以及人员安置问题,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降低企业并购后的运行成本。宝钢武钢若能成功合并成为我国钢铁企业龙头老大,应淘汰旧技术,旧设备,集中精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还可以入资国外铁矿石企业,保证铁矿石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带领我国钢铁行业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刘晖,薛俊.对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思考[J].并购重组.2010(2):28-31.

[2]张立红.钢铁企业竞争力与并购研究[D].复旦大学.2008.

[3]郎莹,王东杰.国内钢铁行业横向并购的形式与动因分析[J].经济纵横.2009(2):78-80.

[4]张述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中国钢铁企业并购研究[D].山东大学.2008.

[5]陶瑞,佘元冠经济转型期中国钢铁企业的并购动因[J].经济纵横.2012(2):48-51.

第6篇

1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1.1供给侧改革的概念

供给侧改革是指通过改革的方式,从供给方面进行改革,调整供给侧结构,促进供给侧的灵活性和更好的适应需求变化,提供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可分为优化产权、产业、产品结构,促进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我调节的作用,以及提高产业和产品质量。

1.2供给侧改革的目的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平衡供给侧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以及适应需求侧的结构,从而掌握和生产市场所需要的服务产品。供给侧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研究和掌握市场的需求变化、市场结构的变化,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2我国钢铁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2.1我国钢铁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我国钢铁企业在起步阶段时,在管理水平上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出现财务管理风险增高的现象,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钢铁企业投资不断扩大,但生产规模与经济效益并不平衡,导致钢铁企业面临财务风险、高产能、高库存的现象,这种现象与钢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不足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财务管理的欠缺主要体现在钢铁企业筹集资金方式的不合理上。钢铁企业为了扩大钢铁生产规模,不惜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进行投资,导致钢铁企业的负债率升高。这种筹集资金的方式导致钢铁企业财务成本增高,增加了企业债务压力,甚至增加了企业破产的可能性。

2.2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根据有关报道,我国钢铁企业的钢铁库存量大、财务管理结构不合理,财务风险高,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库存量、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去产能是我国钢铁企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供给侧改革主要目标就是维持供给与需求平衡,通过改革的形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使供给侧灵活的做出调整以适应需求变化。我国高库存、产能过剩是供给侧典型的问题,钢铁企业在供过于求的形势下,必须推进供给侧改革,调整供给侧结构,适应市场发展新形势,满足市场需求。

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钢铁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

3.1钢铁企业现行财务管理典型问题及其与钢铁企业现状的联系

(1)钢铁企业决策支撑能力不足。企业的决策支持能力是指财务人员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评估能力。财务人员的决策支持能力影响着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营以及企业下一步发展计划等。钢铁企业财务部门的决策支持能力越高,对企业的核算和评估准确度也越高,为企业决策者的决策也提供准确的信息。倘若财务部门决策支持能力低就会影响钢铁企业决策者在进行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无法综合考虑决策的影响因素以及产生的影响。(2)信息共享能力不足。信息共享能力企业财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并共同分享各自所掌握的信息数据能力。如果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忽视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不共享企业信息数据,就很难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信息,制定的方案难以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比如,财务部门不能与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仓库管理部门之间共享信息,就很难掌握到市场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就不了解企业生产活动具体情况;就很难掌握企业具体的库存量。(3)筹资方式不合理。筹资方式是指企业财务部门为进行企业产生、销售等经济活动而筹集资金的具体方式。目前,我国钢铁企业普遍存在筹资方式不合理,缺乏具体有效的筹资方式,负债率高的现象,个别钢铁企业负债率已达到100%,导致我国钢铁企业财务风险高。

3.2钢铁企业现行财务管理典型问题成因分析

(1)财务部门核算与评估不合理,运营评价方案不及时。钢铁企业产能过剩、库存量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大量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导致无效产能过剩。特别是2008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放缓,而钢铁产走向确还是不断扩张产能,直接导致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利润率降低,钢铁企业举步维艰,这与前期钢铁企业财务部门的核算与评估是分不开的。财务部门在核算时,纵向比较做的不到位,在行业利润率直线下滑的前提下,没能提出更科学、更真实的运营评价方案,不能准确有效为管理者提供项目运营的实际情况,没有给公司提出警示,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决策支持能力低。(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足,共享能力低。财务部门信息共享能力受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决定着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共享能力。但从目前我国钢铁企业财务部门信息共享来看,大部分钢铁企业都存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足,信息共享能力低的情况。企业财务人员以及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缺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意识,各部门相互之间的交流少,也导致企业信息共享能力不足。(3)筹资渠道小,财务风险高。钢铁企业对债权融资依赖度过高也会增加钢铁企业财务风险,使财务风险严重性上升。前几年,许多钢铁企业为了扩大钢铁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经济利益,采用不合理的融资渠道,扩大资金筹集。部分钢铁企业在无法通过股权融资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筹资,导致企业债务过高,权益资本比例失调。这些债务超出了企业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从而限制了财务管理水平。除此之外,由于银行大力压缩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导致许多负债率高的钢铁企业难以续贷,企业财务风险加大,直接影响钢铁企业发展。

4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钢铁企业财务管理典型问题解决策略

4.1提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核算与评估能力,运营评价方案及时有效

为了解决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提高钢铁企业财务部门决策支持能力势在必行。首先,要提高财务部门的核算能力,在进行本企业财务核算的同时,还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及时把握钢铁行业的发展走势,提高财务独立评估能力,向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其次,财务部门要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高资产利用率,合理安排企业融资计划。最后,财务管理者对企业的产品和业务要进行了解,分析各项产品、业务的盈利状况,并提出提质增效的方案,供决策者参考。

4.2提高财务部门共享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提高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财务部门信息共享能力。提高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共享意识,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就需要企业管理层意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加资金投入。

4.3推进钢铁企业筹资方式多元化进程

由于钢铁企业普遍存在债务压力大,权益资本比例不合理的现象,因此调整企业筹资方式势在必行。首先,钢铁企业要善于利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机遇,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吸引更多投资商。其次,钢铁企业要降低对债权融资的依赖,加快资本市场融资,尤其是负债率过高的钢铁企业。

5结语

决策支持能力不足、信息共享能力低债权依赖程度高是钢铁企业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钢铁企业要结合供给侧改革,平衡好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减少无效产能,扩张高效产能。加强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能力,扩张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保障钢铁企业健康安全发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凤伟.新形势下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探析[J].中国商论,2017(35):74-75.

第7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环境竞争力;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153-02

1 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环境竞争力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环境竞争力越来越被钢铁企业所重视。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认识到提升钢铁企业环境竞争力不仅是当前权益之时的一个最佳选择,也是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必然选择。钢铁企业是多投入多产出的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不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及能源,而且在废弃物排放中含有大量高污染物,这严重影响着我国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随着全世界对环保问题认识的提高,企业环境竞争力成为了一个主要评价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1.1 钢铁企业提升环境竞争力是下游企业购买需求的必然选择

钢铁企业的下游企业在购买产品时会将环保作为选择购买的标准。下游企业在购买及钢铁企业在生产产品时,由原来的只考虑商品的QCTS(质量、成本、时间、服务)四维竞争模式变成了QCTSE(质量、成本、时间、服务、环境)五维竞争模式,国外有学者将其中的“E”总结为3点:Economic(讲究经济实惠,如少用能源、少用包装、结构比较简单的产品),Ecological(讲究生态效益,如很少污染环境、很少破坏生态自然的产品),Equitable(符合平等、人性的原则,如不严重剥削劳工、不进行非道德的推销、不生产非人道的动物试验产品)。另外,钢铁企业的严重污染成为人们越来越不能忽视的问题,对水、空气等污染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及正常生活,为此人们对钢铁企业有了高标准的要求,力求钢铁企业在生产制造、废弃物排放等环节做到绿色环保。同时,部分钢铁企业出于对社会责任的考虑,开始要求企业实施环境经营。消费者在平时也会关注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注重环境保护,因为消费者自身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他们会热衷于购买环境友好型企业的产品并支持其企业发展,对只为获取眼前利益、不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有着强烈的排斥。可见,我国钢铁企业如果不能认识到生态效率的重要性,最终将被淘汰出局,所以,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环境竞争力,企业才能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1.2 钢铁企业提升环境竞争力是冲破“绿色壁垒”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钢铁企业必须同时兼顾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限制进口,借环境保护的名义在国际贸易中形成“绿色壁垒”,对我国钢铁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面对这一冲击,我国钢铁企业要获取ISO 14000标准的认证、实施环境经营是至关重要的。世界上已有200多个国家或地区引进了ISO 14000标准,上万家企业已经通过了该标准。所以说,我国钢铁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中拥有竞争力,就必须要取得ISO 14000标准的认证,以此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的环境竞争力,更好地增强我国钢铁企业在世界中的竞争力。

1.3 钢铁企业提升环境竞争力是政府导向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政府在全社会中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钢铁企业更是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由原来的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消耗资源和能源,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及技术创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这种转变势必要求我国钢铁企业注重环境保护,进行环境经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环境竞争力,增强我国钢铁企业竞争力。

2 影响我国钢铁企业环境竞争力的因素

2.1 缺乏基本的技术保障

日本及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环保技术十分领先,在开发与生产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上具有垄断优势,并能通过完善的信息网络来扩大其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由于我国钢铁行业技术水平上的限制,对于提升环境竞争力缺乏基本的技术保障。同时,由于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缺少研发绿色产品的能力,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产品绿色生命周期流程。绿色生产、绿色销售及消费者偏好等市场信息网络没有在企业和社会中建立起来,导致环境经营活动的滞后。

2.2 部分钢铁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

目前部分钢铁企业管理者缺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加上其增加的部分投入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经济效益短期没有得到提高,或由于对绿色产品的研发需要很大的投入,造成成本高,减少一部分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失去了对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动力。

2.3 对环境竞争力认识不足

虽然一些钢铁企业对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地增强,但总体上来说对环境竞争力的认识却不够重视。理论界对钢铁企业的政策调整等方面的研究甚多,但对我国钢铁企业环境竞争力问题上的研究少之甚少。面对巨大的绿色浪潮,我国钢铁企业缺乏敏锐性,企业环境创新机制滞后,在绿色产品,环境标准,清洁生产等方面上处于被动和被动接受状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缺少环境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最终会在市场上减弱自身的价格竞争力,甚至没有竞争力。

2.4 现有环保法规及标准不完善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与欧美等国家钢铁企业相关标准相比,其覆盖面、规范性、操作匹配等方面上存在较大的差距。昂贵的检查、认证等费用,使许多企业采取消极态度,并抱有侥幸心理。我国较低的环保标准诱导排污单位不去努力治理污染而是购买排污权,并且在破坏环境的代价下进一步降低了我国钢铁企业环境竞争力。较低的环保标准让大量外国投资者将一些污染企业投资到我国,造成外国投资者与我国企业合作时使用双重环境标准。我国一些地方性的环保法律法规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现行法律法规不仅不与国际环保法接轨,并且处罚力度不够、可操作性差。我国部分钢铁企业虽已开展有关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研究,但有些封闭做法仍未改变。

3 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环境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3.1 提高环保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于企业来说,环境因素已经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提升企业环境竞争力进而加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放眼世界,企业界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基本实施战略,通过这样来加大企业竞争优势。我国钢铁企业势必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认识到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环境竞争力的必要性及严重性。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环境竞争力势在必行。

3.2 积极推行ISO 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国际上提升企业环境竞争力、应对“绿色壁垒”的最有效的办法。对于出口产品,尤其是钢铁产品,拥有ISO 14000认证就意味着可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因此,要突破“绿色壁垒”,获得出口通行证,我国钢铁企业必须未雨绸缪,获得ISO 14000认证书,提升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环境竞争力。

3.3 快速提高我国钢铁企业技术水平

加快我国钢铁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提高钢铁企业节能环保水平,集中力量和资金重点扶持企业设备的升级改造,在引进设备上严格把关,禁止达不到绿色环保要求的设备进入企业,加大数字化技术应用,引进电子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科学化、智能化。

3.4 加快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

开展清洁生产是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环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清洁生产是一种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我国于2002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在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企业可以通过清洁生产降低产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改进工艺流程、改变企业管理。钢铁企业必须将清洁生产作为战略理念运用于生产实践中。

3.5 实施绿色营销战略

钢铁企业需通过绿色品牌提升提高产品附加值,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市场的拓展,积极打造品牌,强化品牌意识,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绿色品牌形象。积极开展市场营销调研,从市场需求出发,通过绿色信息系统,对绿色需求、绿色价格、绿色营销做出预测,调整策略,保持竞争优势。加强绿色产品销售,引导绿色消费。一方面在广告和公关活动中宣传企业绿色营销观念,让公众了解企业的绿色营销宗旨,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另一方面,宣传企业在绿色观念知道下的营销活动。我国钢铁企业还要通过绿色营销使消费者把眼界从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大范围,确定绿色消费方式,让企业界的绿色产品和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巩固企业市场地位。

参考文献:

[1]倪武帆.环境竞争力的地位、现状及提升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2):72-73.

[2]倪武帆.环境竞争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及整合[J].商场现代化,2005(12):29-30.

[3]倪武帆.如何提升纺织品贸易环境竞争力[J].商业时代,2005(27):19-23.

[4]施用海.关于环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J].和平与发展,1999(4):50-54.

第8篇

P键词:供给侧改革;财务管理;钢铁企业

一、供给侧改革的涵义

(一)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供给侧改革一般是指从供给端入手,通过改革的方式,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供出真正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及服务。具体可分为通过优化产权结构,使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自动调节相互促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不断提高产业质量;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来提升产品的质量。

(二)供给侧改革的目的

供给侧改革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在减少无效供给的同时扩大有效供给、提高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与其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来提高供给的质量,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及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研究市场变化、理解需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钢铁企业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一)我国钢铁企业库存、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1.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近三年钢坯库存的统计分析

以图1折线图为本课题组成员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官网所公布的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间各月会员企业营销概况进行统计处理而得。从以上折线图可以看出自2013年11月起至2014年5月我国主要钢铁企业的钢坯库存量显著上升并以较高的水平保持至2015年7月。钢铁企业是我国目前存在产能过剩、库存过高等问题的企业的典型代表。从以上三年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在供给侧改革提出后我国钢铁企业的库存量较供给侧改革提出前确实有较大的下降,其中以2016年7月的库存量近乎为三年来最低最为明显。

2.简述我国钢铁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我国钢铁企业较成立之处不论是在管理水平上还是在企业发展水平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从近几年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财务风险都呈现出偏高的现象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的欠缺,很多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甚至存在一定的欠缺。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虽然在不断投资扩大,但其产能和规模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却没有带来收益上的大幅增长,甚至造成了近两年钢铁企业财务风险高、产能高、库存高的现状,这与我国钢铁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上存在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种欠缺主要就体现在钢铁企业筹资方式不合理上。近十几年来很多钢铁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在原有投资者无法进一步投资又没有吸引到新的投资者的情况下,只能向银行借款。这直接导致我国钢铁企业总体资产负债率偏高,部分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甚至达到了100%,而杠杆过高使得钢铁企业财务成本过高也是导致钢铁企业近些年收益率不高得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这种不健康的筹资方式也加大了钢铁企业的偿债压力,尤其是近期大多数金融机构重点加强了对钢铁企业得贷款规模得控制,使得钢铁企业承受着可能由债务危机导致破产得巨大压力,进一步降低了钢铁企业财务管理得主动性和灵活性,增大了其财务风险。

(二)钢铁企业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从以上对钢铁企业库存、财务风险现状的简单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目前库存量持续较高、财务风险较大的情况下,我国钢铁企业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去产能、去库存以及去杠杆。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就要促使需求与供给相均衡,以改革的方式促进结构的调整,使供给结构能够感知需求的变化并据此做出合理、灵活的调整,具体目标与任务就是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等。因此,作为我国存在产能过剩、库存过高等问题的典型代表,钢铁企业在面对着市场需求严重小于供给的形势时,必须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尽快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对供给结构进行调整并努力提高供给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才能有效解决因市场需求与供给不平衡所带来的钢铁企业发展危机。

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钢铁企业现行财务管理典型问题剖析

(一)钢铁企业现行财务管理典型问题及其与钢铁企业现状的联系

1.决策支持能力不高导致钢铁企业产能过剩

财务部门的决策支持能力主要是指企业的财会人员对本企业计划进行和正在进行的经济业务进行独立核算和评估并提出运营评价方案的能力。企业财会人员核算和评估的独立性对正确预测及分析企业经济业务运营的可行性有着重要影响,财务人员所提出的项目运营评价方案对保证经济业务的正常进行也具有重要作用。在钢铁企业财务部门决策支持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其为决策者提供的信息的有效性会降低,必然会使钢铁企业的决策者在做出扩大产能的决策时无法考虑到更多的与该项决策可行性相关的因素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2.信息共享能力不足导致钢铁企业库存过高

信息共享能力主要是指财务部门借助管理信息系统,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联系,共享与企业运营有关数据的能力。如果财务管理者缺乏借助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相关部门联系以共享与企业运营有关数据的能力,就无法及时掌握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动态,所制定的运营评价方案也无法及时、有效的反映经济业务运营的真实情况。比如说,如果财务部门不能积极与销售部门联合分析销售情况,就无法感知最新的市场需求;如果财务部门不能实时与生产部门共享信息,就无法准确的掌握企业最新的生产情况;如果财务部门不能和负责管理企业仓库的部门实时共享信息,就无法准确、及时的掌握企业现有商品库存量的最新动态。

3.筹资方式不合理导致钢铁企业财务风险过高

筹资方式主要是指财务部门在为企业筹措资金时所采用的具体形式。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筹资方式存在欠缺,钢铁企业整体平均资产负债率偏高,个别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甚至高达百分之百,直接导致我国钢铁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增大、杠杆率偏高。

(二)钢铁企业现行财务管理典型问题成因分析

1.财务部门核算与评估不独立,项目运营评价方案提出不及时

钢铁企业近几年所出现的产能过剩等问题无疑是由于其进行了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能扩张。虽然这些产能扩张计划在实施前和实施后都必然要经过企业财务部门对其合理性等因素的评估,但从钢铁企业近几年所面临的困境可以看出当时钢铁企业的财务部门对这些产能扩张计划的评估核算以及所提出的运营评价方案并没有使钢铁企业认识到大幅扩张产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加之在08年以后的大环境下,钢铁企业总体的走向是扩张产能,财务部门的核算与评估工作必然会受到企业整体发展方向与思路的影响,使得其独立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其无法为管理层提供更真实、更合理的项目运营评价方案。此外,部分钢铁企业的财务部门所提出的项目运营中期评价方案存在着不及时等问题,使其无法为决策者提供及时有效有关项目运营情况的信息,也是致使其财务管理者决策支持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2.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足,多部门信息共享能力、意识存在欠缺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足,是导致财务部门信息共享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善程度等对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能否更好的进行信息共享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包括钢铁企业在类的各行各业里的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足的问题。虽然很多企业都在努力的去完善这一系统,但是目前由于其早年建设不足而带来的问题已经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职员,不论是财会人员还是营销人员等,尤其是年长的工作者都缺乏一定的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去实现信息共享的意识,这也是导致信息共享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

3.对债权融资依赖程度过高,权益资本比例不合理

对债权融资依赖程度过高是导致钢铁企业现阶段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08年以后,许多钢铁企业为了达到扩大产能与扩大企业规模等目的而大量的筹措资金。甚至有部分钢铁企业在短期内无法通过股权融资筹措到所需资金的情况下,大量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债,导致近几年企业背负着高额的负债,权益资本比例严重失调。而高额的负债使得钢铁企业财务成本较高,财务管理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此外由于目前银行对钢铁企业放款规模的控制日益严格,许多资产负债率偏高的钢铁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续贷困难等问题,使得钢铁企业财务风险较高,严重影响了近几年钢铁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钢铁企业财务管理典型问题解决策略

(一)提高财务部门核算与评估的独立性,实时提出项目运营评价方案

为应对过去十几年来由于钢铁企业基础建设投资快速增长而积累的低端产能过剩与高 端产能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钢铁企业财务管理者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决策支持能力。首先要提高财务部门核算与评估的独立性,使财务部门的核算与评估不受企业高层或是其他部门的影响,并提高财务部门的地位使其在进行财务核算与评估时不会受到可能影响核算与评估结果的压力。其次,财务部门要积极独立得对企业现有资产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资产周转率,对无法改善效益的企业提出清算方案。最后,财务管理者还要对企业正在进行的经济业务提出更为及时的运营评价方案,对已经不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在建项目给出暂停进行的建议并提出一定的替代方案供决策者参考,以保证企业合理健康得发展。

(二)提高财务部门与相关部门信息连动,加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提高财务部门信息连动,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得建设是提升钢铁企业财务部门信息共享能力得重要措施。提高财务部门与相关部门得信息连动要提高财会人员与其他相关人员得信息共享意识,并要加强对其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得培训。而加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得建设则要求企业得管理层在充分意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发展得重要性得前提下投入更多得资金去开发或是购买适用得、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得信息系统。

(三)加快转向资本市场融资,推进钢铁企业筹资方式多元化进程

由于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得资产负债率总体偏高、权益资本比例得失调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其健康发展,因此加快钢铁企业筹资方式的转变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钢铁企业要借助目前国家重点在本行业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契机,通过取得政府机构的支持,来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的投入并使其成为权益资本,以在积极增加内源资本的同时加快企业产权多元化进程。其次,钢铁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在逐步减小对债权融资依赖程度同时,加快转向资本市场的融资,尤其是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部分钢铁企业更要尽量避免为了筹资而再度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债,以促进本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炜,黄明明.中央企业应发挥表率作用和引领作用[J]. 现代国企研究,2016(09):27-31.

[2] S剑.论创新驱动理念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 (05):12-17.

[3] 张慧芳,朱雅玲.供需双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05):22-29.

[4] 张舒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投资行为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2014.

第9篇

首先,能源和资源日益紧张,使得钢铁企业的原燃料价格日益上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战略上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企业。目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资源的“瓶颈”日渐突出,原燃料价格长势迅猛。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煤、电、油、运输全面紧张的局面严重制约了钢铁行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由于钢铁行业是耗电大户,电力短缺的矛盾同样会制约钢铁行业的发展。所以说,面对目前的严峻形势,钢铁企业要想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不断地降低消耗、挖掘投入产出潜能,以维持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利润空间。

其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行业相关政策和环境保护等因素要求钢铁企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那些消耗大、产能低、装备水平不高、污染严重的企业最终必将被国家列为限期整改和关停的对象。这就从客观上要求钢铁企业必须加快淘汰落后的步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用装备大型化、结构最优化、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个过程实质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

再次,钢铁行业承担了重要的能源与资源转换与循环利用的责任,这同样要求钢铁行业必须重视发展循环经济。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是资源和能源消耗和产生大户,目前钢铁行业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0%以上,钢铁行业水耗占到全国工业水耗的9%以上,而且我国钢铁行业的能耗和水耗指标大大高于国外先进水平,所以钢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能源和资源平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后,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目前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迫使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户钢铁企业必须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

2要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建立生态化的绿色钢铁企业

而清洁生产作为循环经济模式链上一个重要环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3]。而按照生态学理论,发展生态化钢铁企业首先要拓展钢铁生产功能,使其不仅具有钢铁生产功能,而且还应具有能源转换为社会部分大宗废弃物处理及为相关行业提供原料的功能。对钢铁工业系统而言,其生态化的核心就是物质和能源的循环,整个系统实现闭循环,不向外界排放废弃物,使整个废弃物都实现循环利用。按照生态系统循环过程,所有输入系统的物质与能量都在循环中转化,且都在循环中被利用。

生态化的绿色钢铁企业的内涵是生态学和绿色制造业的概念在钢铁工业中的具体体现。

具体而言,生态化的绿色钢铁企业应当包括以下一些方面:①原料:多用可再生资源,如焦炉、转炉煤气利用和废水串级使用与处理回用等。少用铁矿石及其他天然矿物资源;少用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多用再生水、串级水、综合处理废水等,少用新水和淡水资源。②生产过程:不用有毒物质。多用企业废弃物如废钢尘泥等。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能源,少排废弃物,污染和含有毒物质。③产品: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产品及其副产品对环境污染负荷。实现产品对环境污染最少量化。报废后产品及时回收循环利用。④与其他行业和社会关系是友好型。充分发挥能源转换与处理利用社会废弃物的功能。利用企业优势,生产清洁能源,如低硫煤气、高氢煤气,高CO煤气、除自循环利用外,可用于发电、化工原料等,为社会和其他行业提供能源或化工原料。利用冶金炉燃烧能力,为社会处理废钢、废型料、废轮胎和焚烧城市垃圾等,以减少社会污染负担,营造与周边地区和社会友好环境。

3营造社会友好型的钢铁企业绿色生态环境

生态科学认为:绿色植物是自养型生命形式,是生态系统的灵魂与生产者,没有绿色植物的生产与转化作用,也就不可能创造各种有机生命的形态[4]。因此绿色植物是调节各类生态系统的最积极的因素,蓬勃旺盛的绿色植物是高水平生态平衡和人类等生物体生存适宜性的重要标志。钢铁企业是一种特定的人工生态系统,人们在这里组织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大规模生产消耗氧气,排出CO,CO2,氮化物和二氧化硫、氢化物等气体,以及劳动者本身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全部靠系统内部的绿色植物的转换、调节,创造局部环境予以弥补,才能把工厂建成适宜于劳动者生存的绿色生态环境。

生态园林绿化工厂,是最好的治理环境的生物工程,以治理环境、保障工厂不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但是,工厂的生态园林绿化,不只是把工厂绿化得更漂亮一点,供人们观赏而己,也不只是使工厂象一座美丽的花园,保证一年四季有花。钢铁企业的生态园林绿化,必须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排污染情况和环境条件,有针对地选择植物品种实现绿化,保护工厂生产过程中渗漏出来的污染物被绿色植物吸收过滤,而不会给周边地区的大气、水体等造成污染危害。

所谓生态型园林绿化工厂,是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整体规律,以植物主体,在掌握植物间竞争优胜劣汰、共生循环、相生相克、植物种群生态学等理论的基础上而设计优化的人工植物群落。建造这种生态型园林工厂的目标,是提高绿地率与绿视率,提高叶面面积系数,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分解和合成作用提高循环能力,提高景观质量,发挥园林绿化的多种功能,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统一,从而创造出无污染、高效能、优美文明整洁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更好地为生产、为职工和为社会服务。

对生态园林的营造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植物吸收、净化功能,保护厂区绿色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对周围地区环境友好效应。因此,要遵循生态学原理选择生态学上共生互利植物,把乔木、灌木、藤木、草木、地被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作好阴性植物与阳性植物、长效植物与短效植物、高、中、低的植物相结合,并做到有层次、有厚度、有色彩、既能使黄土不见天,又能防止粉尘再次飞扬,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既能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料、水分,又能相互间共生互利的合理的健全的植物群落,达到优美整洁生态环境,高净化的生态效益,形成对周围地区与社会的友好环境。

4结语

总之,钢铁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就必须建立生态化的企业生产过程,以及生态环境,其目的在于就是使企业从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和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从而真正实现企业全过程、全方位的循环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河北省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

[2]窦全勇.关于我国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9(2).

[3]何泉.从循环经济视角看企业绿色营销体系培育[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4).

[4]陈建华.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价值链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第10篇

【关键词】 电气设备 故障诊断 维护

引言:钢铁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钢铁企业的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嗵岣撸钢铁企业的智能化、现代化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钢铁企业发展的同时,同样存在着电气设备的故障问题,为了促进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设备故障进行诊断和维护。

一、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

1.1故障原因

首先,电气设备的故障可能是由工作人员导致的。许多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没有遵循国家标准,存在随意性大、盲目性大的缺点,影响了设备的安全性能。工作人员是使用设备的主体,也是维修设备和保养设备的主体,如果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较低,就会导致设备发生故障[1]。我国当前的钢铁企业中,一些设备的操作人员素质较低,致使故障问题屡见不鲜。

其次,电气设备的故障问题可能是由于设备的质量导致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为了谋求巨大的经济效益,选择引进质量低劣、价格低廉的设备,这些设备的安全性能非常差,在运转了一定时间后就会出现故障问题。

1.2诊断内容

在对电气设备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以下的三个方面进行诊断:第一,检查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之前的运行参数进行比对,看电气设备是否出现了运转失常的情况。第二,检查电气设备的识别情况,看电气设备与规定的额度是否出现了偏差。第三,检查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判断电气设备在之后可能会出现的故障问题,并提前制定应对举措。

随着我国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机械设备进行诊断的技艺也越来越先进,我国大多数的钢铁企业都设立了电气设备的检测维护部门,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避免电气设备出现问题影响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的预测故障技术还有待提高,对电气设备的温度检验、信号监测水平还有待提升。

1.3诊断步骤

首先,工作人员在对电气设备进行诊断时,要进行简单诊断。所谓的简单诊断,就是工作人员观察电气设备的外观、听电气设备运转的声音、闻电气设备是否产生异味等等。如果电气设备发生了形变,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了杂音,而且产生了焦糊的异味等,工作人员要立刻拆换电气设备,对其深层的故障问题进行检测。

其次,工作人员在对电气设备进行诊断时,要进行精确诊断。所谓的精确诊断,就是检测人员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对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工作人员对电气设备的参数进行分析,并对比之前的故障数据,判断电气设备的故障问题。在发现故障设备之后,企业聘请相关的专家对故障进行处理,并教授给工作人员专业的检测技能,让工作人员掌握专业的检测技术。

二、电气设备的故障维护

2.1进行定期检查

首先,想要提高故障维护的效率,就要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钢铁企业的生产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电气设备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其发生的故障具有变化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因此工作人员必须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进行故障维护。比如,工作人员可以每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电气设备的电流电压、温度变化、运行参数等等[2]。工作人员把这几项指标和规定指标进行对比,如果电气设备出现问题,要立刻制定检修计划,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

2.2科学管理设备

其次,想要提高故障维护的效率,就要对电气设备进行科学管理。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比较复杂,其电气设备的种类很多,而且电气设备的结构非常复杂。一般来说,钢铁企业的电气设备按照重要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为了优化电气设备的故障维护,钢铁企业要成立一个管理部门,对电气设备进行分级管理。比如,企业应该让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去管理重要设备,让业务水平较好的人员去管理主要设备,让普通的工作人员去管理一般设备,以此优化人员结构配置,提高维护水平。

结论:综上所述,在钢铁企业中,电气设备是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促进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提高设备的故障诊断及维护水平。

参 考 文 献

第11篇

关键词:钢铁行业;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04

1 低碳经济对钢铁行业的冲击

第一,国内钢铁行业的钢铁比重过高是国内单位钢产量中的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根本原因。截至当下,欧美等众多发达国家中的电炉钢比例都很大,所以冶炼钢铁的比例总体较低。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的钢铁单位中的钢铁比分别为:<0.4、0.65、0.73。中国的钢铁储备量总体不大,由于资源匮乏,所以在电炉钢这一块的比例相对较小,这也是国内钢铁行业比例一直不能有效降低的原因,2000年、2005年、2008年的铁钢比分别为:1.02、0.97、0.94.在这期间,高炉冶炼的碳排放是电炉的5倍左右,甚至更多,所以中国的钢产量二氧化碳排放一直偏高。

第二,将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的中国钢铁行业也是国内钢产量二氧化碳总体排放较多的原因。在欧洲钢铁生产中,他们大多使用石油、天然气等碳含量较小的材料作为燃料,使用的电能大多数是燃油、天然气、风能、核能以及太阳能发电。和国外相比,国内钢铁业使用最多的是碳含量为主的燃料,在整体流程中,煤炭消耗占整体材料消耗的90%以上,煤炭发电是国内发电的主要元素。所以,欧洲钢铁单位的钢产量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总体不高,电炉与高炉流程分别为:0.4t与1.7t,与之相反的是,国内钢铁企业的单位钢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并不高。在日本与韩国的钢铁企业中,他们所使用的一次能源主要也是煤炭,和我国钢铁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来看:日本与韩国的碳排放明显比中国偏低,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国内钢铁企业的能效总体偏小。

第三,国内钢铁企业的能效偏低也是国内钢铁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大的原因。综上所述:日本与韩国的能源构造和中国的钢铁企业总体相似,由于国内钢铁企业能耗总体不大,这让中国钢铁单位的产品以及碳排放总强度明显超过日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政府的重视,国内也加大了对减排节能投入,很多新技术与装备被应用到生产中,随着其生产能效的改善,二氧化碳单位产品的强度也在逐渐减小。

2 低碳视角下钢铁行业发展对策

2.1 优化政府策略,提高相关制度的驱动与导向力

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作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是推动国民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从当前的国内发展来看:我国的低碳经济不管是法律体系,还是政府策略都还处于弱势状态,很多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对此,除了要完善政府策略,确保立法,在信贷政策、策略、退税以及出口上都必须给予相应的优惠,对于传统、落后的重复性项目,给予良好的调控。

缺乏有效的节能减排奖励制度,是推广技能减排一大障碍。针对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与有效的建议,然后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国节能减排的策略与法规。具体如:资源综合性规划、需求的侧面管理、能源单位服务、系统收费、能源标识和标准等。

2.2 重视观念进化,促进低碳节能经济建设

从当前的局势来看:让钢铁行业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转变,对改善钢铁经济效益与运行质量具有重大影响。为了处理好人文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完全依赖高污染的环境、高消耗的资源,在牺牲自然生态的背景下赢得工业建设与社会发展,而是将低碳节能放到新科技、新能源以及新生活变革中,这样才能促进生态发展与现代化建设。

2.3 完善产能构造,提高产品竞争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内钢铁行业在能耗上有所控制,虽然环境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事实上,它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尤其是很多大中型企业并没有真正放弃落后的产能,很多都被转移到中小或者偏远企业。对此,在钢铁企业发展与转型中,必须搞好减排节能与淘汰陈旧的工作,通过切实贯彻《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以确保相关工作切实得到实施。在认真做好二次建设、产能过剩、促进企业发展意见中,通过完善钢铁企业产业策略,帮助钢铁单位在环保、能耗以及综合应用资源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对于调整能源结构,相关单位必须尽快转变以煤为主的构造,使用新型的清洁能源,以更好的发挥核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作用,通过提高资源运用率和循环使用过程,促进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2.4 促进技术发展,推动产业进化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节能技术不管在扩散还是管理、资金与体系创新中都有很多障碍,最显著的问题是:其节能技术以及研究成果缺乏,节能技术在改进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当前,国内钢铁企业在创新技术发展上的投入只占销售的0.8%左右,发达的工业国家在5%左右。而资金匮乏,则是造成钢铁行业总体匮乏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与设备,知识产权较少,过于依赖进口,在缺乏管理与规划的过程中,对产业也构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此,除了要增强科技投入,还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应用和开发,通过做好二氧化碳炼钢技术与集团储存,从而落实能源消耗,改善能源发展与科技建设,用较低的能源消耗促进经济建设与发展,促进环境资源、自然消费和谐发展;通过改善产业含量以及产品附加值,从源头上推动产业进化,改善产出。

参考文献:

[1]高成康,陈杉,王申川,秦威.中国钢铁行业低碳模式及其相关政策分析[J].中国冶金,2015(01):50-53+57.

[2]叶婷婷.低碳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价值链会计成本研究[J].会计之友,2014(04):36-40.

第12篇

摘要:作为耗用煤炭最多行业之一的钢铁企业,为了其未来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改变原来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向低碳发展模式,只有这样,钢铁企业才能长期存续、长期发展。目前,全球都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特别是我国现在资源已经进入了约束期,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

虽然国家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我们以前从未考虑过的后果,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枯竭以及环境质量下降等,过去这些问题都出现在发达国家中,但是,近年来这些问题已经波及到了我国,并正威胁着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到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发展,工业化进程得以不断深入,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这种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能源高投入,特别是煤炭高投入基础上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

企业为了寻求自身的高速发展,无限制地投入化石能源,这种企业典型的例子就是钢铁企业。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依靠化石资源的高投入,而化石能源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会对地球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产生很大影响,进而使得地球上的平均气温升高,有关研究指出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原来升高2.4度左右,这将对地球上的生物产生严重影响。例如,两级冰川融化使得海平面上升,进而导致很多陆地将会被淹没,干旱、洪涝灾害等极端气候问题频繁出现等。

同时,由于对化石能源利用光的不充分,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被排放到自然界中,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大量研究证明,这种污染已经威胁到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种罕见的流行疾病频繁袭击着人类,如非典、猪流感等,通过对这些疾病的分析,说明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才导致了这么多流行疾病的产生和传播。面对这些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实行节能减排已是刻不容缓。

能源长期的高投入同时还产生了资源枯竭问题,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化石能源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上亿甚至更长时间的沉淀才可以做到。但是,自从我们人类学会了使用这些能源开始,就一直在源源不断地消耗着这些很难再生的资源,人们也为了各自的利益,无限制地开发使用这些资源,逐渐导致了今天必须面对的能源枯竭问题。

上述的这些问题并不是单独产生的,而是一步步发生的。无疑,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会加大对化石能源的投入,但却没有考虑由此而产生的一连串反应,首先是化石能源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向空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势必将产生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同时燃烧后的化石能源会变成废弃物,被排放到自然界中,长此以往,就产生了今天环境质量恶化的问题,由于企业都有逐利的特性,因此会投入更多的能源,以寻求更大的物质利益,使上述问题更加突出。这样下去,企业发展必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中。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资源约束期,钢铁企业的发展开始面临如何解决能源问题以保证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已经证实了这种依靠化石能源的高投入来寻求发展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的上述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社会开始经历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巨大变革,开始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开始要求企业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并将其作为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气候之间关系的一条基本途径。

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尽量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以使严重的温室效应得到有效控制,并达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目的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状态。

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需要快速发展,但按照我们过去那种消耗能源的速度来寻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行不通了,因为我们国家本来就是一个能源储备量不多的国家,人均能源拥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51%,本来能源储备量就少,再加上我们以前的大量开采使用,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我国的能源分布状况决定了我国钢铁企业必须以煤碳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虽然我国的资源含量中,煤炭还是相对较多的一种,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开采,已经很难维持以往钢铁企业对煤炭的需求量了。所以,钢铁企业为了自身以后的长期发展,必须进行一次低碳革命,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我国能源枯竭的问题,更重要是为了实现自身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低碳经济下,钢铁企业会加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技术的研究以及加快开发新的清洁能源的研究,只有这样,钢铁企业才能从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采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也是由我国的基本状况决定的。由于过去长期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得我国近年来的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很多极端天气出现在我国,还有生态环境恶化、粮食生产安全危险增加、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威胁等。在出现这些问题的背景下,我国也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毫无疑问,作为耗用煤炭最大的钢铁企业也必须要转变它的发展方式,以缓解这些由于煤炭使用过多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所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是用最少的能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物质产出,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单位产出量的煤炭资源使用量,而且可以循环利用那些废热和一些废弃物。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向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又可以降低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避免产生更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可以达到节约使用资源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要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虽然我们可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但这些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总有用尽的一天,到时候钢铁企业也就可以不用太担心它的长期发展问题,因为有新的更清洁的能源可以替代那些化石能源,这将直接缓解我国现在能源枯竭问题。

低碳经济将成为我国钢铁企业未来长期的一种发展方式,会大大推动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并将带动社会的发展,因为低碳经济要求企业时刻要有创新的意识。要创新就需要有新的研发团队,研发出的新方案要有人去实施,可以增加就业,使社会更加安定,并且可以激发更多人的创新热情,最后直接增加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缓解经济危机对企业的不良影响,在这种机制下,低碳经济的选择将成为钢铁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动力。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低碳经济选择与践行科学发展[J].中外能源,2009(1).

2、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8(5).

3、鲍健强.用循环经济理念重构传统经济流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4).

4、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J].新华文摘,2009(1).

5、谢军安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