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雾霾治理方法

雾霾治理方法

时间:2023-06-02 09:57: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雾霾治理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雾霾治理方法

第1篇

[关键词]空气环境治理;雾霾临界状态;治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161-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机动化、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空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差,雾霾天气日益增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基于逾渗理论,当废气排放量低于临界点时,其治理的可行性相对较高,这也给雾霾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而有效的参考和依据。同时,还应该采用各种有效的战略措施、技术措施加强雾霾治理,不断的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因此,文章针对空气治理中雾霾临街状态与治理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雾霾临界状态

基于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理论,可以将大气粒子看做在三维空间中的晶体,相邻晶格的大气粒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大气中还存在一些尘埃,这些尘埃可以随机的附着在大气粒子上,当覆盖的尘埃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大气粒子被称之为烟尘颗粒,并且密度超过特定数值后,便形成雾霾。也就是说,灰尘是随机而不是均匀的覆盖在大气粒子上,当大气粒子上覆盖了一些灰尘之后,会导致其表面积的增加,这样会吸收更多的灰尘,进而产生一种“优先连接机制”,该机制以“强度”为核心。显然,该系统符合无标度系统属性,若采用网络进行描述,可以将该系统描述为无标度、随机、复杂的网络,同时可以将雾霾当做是网络的同步逾渗现象,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假设在二维空间内存在一个排放源,其排除的气体在该空间内自由扩散,最后在空间中“消失”,随着气体排放量的增加,该空间依然保持“纯洁”,但是在某一瞬间,废气排放量达到某一值时,该系统突然变成废气所标记的颜色,此时该空间不再“纯洁”,随着废气排放量的增加,这种污染程度也逐渐的加重。以某城市为例,对该城市1983年-2013年的废气排放量以及空气质量进行调查,值得注意的是PM2.5,该指标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个观测变量,以前并没有该指标,参考PM10和PM2.5平均质量浓度的相关性,Spearman秩相关系数,P小于0.01,两者的比值范围介于0.31-0.96之间,计算平均值为0.72,这样能够大致估算出该城市1983年-2013年的PM2.5值,然后调整与之相对应时间点的空气质量指数差异,能够确定相应的数值,具体如图1所示,

图1中,左边为正常坐标,右边对横坐标进行对数标度,横坐标表示废气排放量,纵坐标为空气质量指数,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其变化状况,将横坐标缩小1000倍,基于PM2.5、PM10获得的数据,该数据小于1。当废气排放量介于15000-17500之间时,出现一个拐点,该拐点后空气质量明显降低,由图1可知,我国空气质量依然处于临界状态,尚未完全形成雾霾。同时也表明,如果废气排放量进一步增加,空气中颗粒数量达到甚至超过该临界点,则会显著的降低空气质量,当废气排放量处于临界区时,空气质量也处于临界状态,一旦超过该临界,系统将会出现显著的二次相变性质。只要出现轻微的震荡,将会导致带起发生突变,该突变出现之后将会呈现非常明显的非线性滞后效应。这也表明,一旦形成雾霾,将会非常顽固,超临界状态的雾霾治理难度也相对较高。但是,基于逾渗理论,当废气排放量低于临界点时,其治理的可行性相对较高,这也给雾霾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而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三、空气环境治理中,加强雾霾治理的有效方法

1.治理雾霾的战略措施

1.1 创新和调整驱动能源结构。通过探索新材料、新型能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铺路,在城市公共设施照明方面推广和应用太阳能,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城市设施的能源消耗量。在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推广和应用小型太阳能供暖系统、蓄电系统,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实现建筑的清洁、节能、环保。工业企业应该不断的改进生产工艺,应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不断的降低单位产值能耗,这样能够显著的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同时,政府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城市环境容量,根据环境容量确定是否承接外来产业,一旦超过环境容量,必须考虑产业转移,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应先。

1.2 全民参与。雾霾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科学家,每一个公民都是治理雾霾的参与者。因此,应该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环境保护和雾霾治理中,这是赢得空气环境保卫战胜利的重要战略决策。在同雾霾战斗时,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从自我做起,如少抽一支烟、少放一点烟花爆竹、少开一天车、少浪费一张纸、少用一盆水、节约一度电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是公民对雾霾治理工作的实际贡献,每天坚持不懈,势必能够获得空气环境保卫战的胜利。

1.3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些作为经济发展支柱的产业,可能存在高污染、高排放以及高能耗等现象,这些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听之任之,将会导致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应该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对上述高污染、高排放以及高污染的产业进行改进,同时大力发展少污染、低排放以及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烟尘的产生与排放,同时还能够降低能源损耗,一举多得。

1.4 增大治理力度,加快环境整治进程。为了增大雾霾治理力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将雾霾治理上升到法律层面,能够做到雾霾治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强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重点突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确定环境保护的优先法律地位,在环境质量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经济建设;其二,加强执法监管,由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以及监管人员,采用分管的方式,明确监管责任,保证相关部门在雾霾治理工作中各司其职,严厉惩治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和个人,进一步加快环境整治进程。

2 治理雾霾的技术措施

2.1 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油烟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造成雾霾的直接因素。加强汽车尾气排放控制,已经成为降低和控制PM2.5排放的主要措施。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技术主要包括:源头控制技术,提高燃油品质,降低含硫量,开发系能源,如甲醇、CH4,改进发动机,改善燃烧过程;尾气净化处理技术,尾气回收处理排放,采用三元催化器处理尾气。

2.2 煤烟污染排放控制技术。煤炭燃烧产生的烟雾,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煤烟污染排放,应该采取以下控制技术:燃煤炉灶改造技术,餐饮行业依然采用燃煤加工食品,针对该种现象,应该对燃煤炉灶进行改进,采用石油、天然气或者电力代替燃煤;燃煤锅炉改造技术,燃煤锅炉的烟雾排放量非常大,通过对燃煤锅炉进行改造,改造成燃气锅炉,能够有效的降低烟雾排放。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空气环境治理中的雾霾治理工作,是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全民参与,集群策群力,采用多种有效的战略、技术措施,坚持不懈的做好雾霾治理工作,才能够见到实效,才能够呼吸道清新、健康的空气。

参考文献

[1] 郑小京,郑君君,李超.雾霾逾渗动力机制及临界态下大气的治理[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6):753-756.

第2篇

关键词:雾霾治理;公众参与;治理理论

近年来,我国多地遭遇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令人担心,雾霾治理成了摆在国人面前的一项重要难题。雾霾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以公共治理理论为视角,探索雾霾治理新机制,积极构建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媒体、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的治理模式,成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公众参与是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提升雾霾治理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公众参与雾霾治理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受到我国政治、社会、法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拟以郑州市为例,对城市雾霾治理问题进行探讨,寻求对策,以期为我国雾霾治理提供参考。

一、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必然性

盖伊・彼得斯[1]认为,当组织更多地考虑受众的特征和需求而不是机械地按照官僚模式办事时,更容易取得成功。公众因其时代需求和自身特点,在雾霾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参与雾霾治理具有必然性。

1.公众是雾霾治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国家的社会治理,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治理主体,社会力量尤其是公民的参与不能被忽视。[2]公众是雾霾治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推进雾霾的有效治理。首先,公众能身体力行,自觉维护环境。比如,在交通出行方面,他们可以选择绿色交通、低碳出行,尽量减少汽车尾气;在行为习惯方面,他们春节可以不燃放烟花爆竹,清明节倡导绿色祭祀等。其次,公众能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参与到治理雾霾的行动中。比如,利用网络的快捷性,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督和举报;通过做环境监察员等形式监督工厂、企业的排污情况;通过参与环境听证会等形式参与环保决策等。

2.公众参与是公共治理的内在要求

公共治理理论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主张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合作互动,改变了政府单一化的行政管理模式。雾霾治理作为公共事务管理,如果缺少了公众参与,很难取得成效,更谈不上实现善治。

3.公众参与雾霾治理具有自身独特优势

公众作为环境的消费者和环境形成的参与者,环境质量好坏与其息息相关。公众参与雾霾治理具有自身独特优势:作为一种民间力量,公众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占有的资源和条件有利于弥补政府在雾霾治理中的不足;公众能通过表达民意诉求,为政府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公众可以通过成立专业性的民间环保组织,成为政府治理雾霾的重要依靠力量。

二、公众参与雾霾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郑州市为例,伴随着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和机动车辆的日益增多,雾霾问题已空前严重,特别是进入秋冬季节,雾霾问题更加突出。为了有效解决雾霾问题,郑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郑州市环保部门不断拓宽环保信息公开渠道,充分利用 “绿色郑州”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推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公众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对雾霾天气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为深入了解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状况,作者通过问卷和访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以二七区、中原区、高新区的常住市民为对象,共发放有效调查问卷200份,围绕公众对雾霾的关注度、对雾霾治理的参与意愿、参与能力、参与信息等主题进行了调查。后期通过SPSS软件,采用基本描述统计量分析、频率分析、表格分析等方法,发现郑州市公众参与雾霾治理存在以下问题。

1.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空气质量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在对雾霾天气的关注度的调查中,75%的公众对PM2.5和雾霾天气表示关注,如表1所示。可见,大部分公众对雾霾天气是有所了解和关注的。在关于参与环保组织意愿的调查中,65%的公众持愿意态度,如表2所示。可见,大多数公众是愿意参与环保组织的。

但是,调查发现还存在一小部分公众对雾霾天气的关注度比较低,对参与环保组织持无所谓甚至拒绝的消极态度。这表明公众的环保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普及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

2.参与形式有待进一步整合

公众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而雾霾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公众参与雾霾治理只有在专业性组织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效力。在对郑州市公众参与行为的调查中发现,公众往往以个人形式参与,缺乏组织,形式分散,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郑州市环保组织总体发展也比较弱,没能起到带领广大市民参与环保的作用。如表2所示,愿意参加环保组织的公众占65.0%,不愿意参与环保组织或持无所谓态度的公众达到35%。真正富有成效地公众参与不是个人层次的参与,而是通过非盈利机构、志愿团体、社区互动组织等社会团体的参与。[3]而在西方国家环境治理中,非政府组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环保组织将分散的公众进行有效整合,运用环保组织的专业性和组织性,通过一系列平台和形式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为环境保护出谋划策,发挥出了公众强大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3.参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除了参与热情和参与意识之外,参与能力也是影响和制约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重要因素,会直接影响到雾霾治理的效果。雾霾及其治理的专业性较强,普通公众对其了解较少。缺乏专业知识影响和制约了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话语权和行动效果。因此,公众要想提高自己参与雾霾治理的能力,需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这一方面需要公众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通过各种形式普及环保专业知识,但是目前这两方面都有所欠缺。如表3所示,在对公众参加环保知识讲座情况的调查中,“没有听说过”和“听说过但没有参加过”的公众占到76%,这说明环保知识普及力度亟待加强。

4.获取相关信息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公众只有掌握大量的、及时的、动态的环保信息,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去。但我们的信息公开机制、共享机制和互动机制都不太完善。信息公开度、信息更新速度、信息的沟通和互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在郑州市环保局网站“政民互动”板块上,信息反馈和跟进较为低效,民意调查的参与环节也较薄弱。另外,公众获取相关信息的方式也较为单一,有待进一步多元化。

5.参与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随着公民参与制度的不断发展,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渠道和途径虽日益增多,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已有的参与渠道没有被充分利用;二是新的参与渠道有待进一步开发。郑州市环保部门虽也在不断地开辟公众参与环保治理的渠道和途径,如开辟新型参与渠道12369热线、环保微博等,但从实际参与效果来看,部分公众仍只是停留在在网络上浏览空气质量报告,或者在微博上抱怨雾霾天气等阶段,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环保部门也只是围绕群众投诉和举报来开展工作。另外,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该贯穿从决策到监督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问题举报和监督污染源这么简单。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就比较成熟,参与的形式多种多样,发放环境咨询调查表、召开专家论证会、公众听证会、研讨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等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三、影响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原因

影响公众参与雾霾有效治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有信息不对称的制约。

1.“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公众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和影响,过分强调政府主导,忽略个人的作用,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愿。长期以来,公众习惯和适应于政府的指令,主要依赖政府部门进行雾霾治理,短期内还没有形成积极参与的观念。与此同时,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我国也形成了以政府为中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模式,社会治理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和临时性的管制手段,雾霾治理效果并不明显。而雾霾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治理,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作用,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上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实现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作互动。

2.受理性“经济人”思想的影响

作为理性“经济人”,公众会权衡利弊进行取舍。而空气属于纯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任何人都会在环境污染中受到损害,也会在环境治理中受益。雾霾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公众自觉维护环境安全,主动监督环境污染源,积极宣传环保理念,这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甚至牺牲自身利益的。如果雾霾治理效果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一样的,那么部分公众就会不愿意参与环境治理,而是更倾向于以“搭便车”的心理去分享别人通过努力换取到的环境收益,甚至有部分公众不惜牺牲环境去获取自己的非法利益,把治污成本和环境危害转嫁给他人。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挫伤其他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积极性,也会导致雾霾治理的低效和无效。

3.受信息不对称的制约

信息是重要的资源,完备的信息是参与雾霾治理的前提,公众对雾霾信息的占有和理解,直接关系到公众参与的效果。雾霾的构成、形成机理、来源、影响、防护与治理、排污企业的状况、监督的途径等,这些具有较强专业性和知识性信息的缺乏,成为制约公众有效参与雾霾治理的一道壁垒。

四、推进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路径

推进公众参与雾霾有效治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政府应做好公众参与的设计者、引领者和推动者

雾霾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需要建立政府、企业、媒体、非政府组织、公民等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让每个主体扮演不同的角色,履行不同的责任。在这个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中,政府依然是雾霾治理的主体,是多元治理模式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只有在政府强有力的引领和推动下,公众才能更积极有序地参与到雾霾治理中去。

首先,应转变治理理念,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参与的新型治理模式。公共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理论和管理方式,强调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密切联系、良性互动,在公共事务的治理上,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改变政府单一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只有政府做好公民参与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做好多元合作模式的设计者,才能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才能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其次,应为公众和社会力量搭建雾霾治理参与平台。在雾霾治理中,政府应转变角色,尊重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积极为公众和社会力量搭建参与平台,建立政府与公众互动机制,建立信息公开透明制度,积极培育和扶持环保组织,加大环保组织参与雾霾治理的力度,加强雾霾治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参与能力。

2.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

环保信息是重要的资源,及时获得环保信息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它会直接影响和制约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为了提高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能力,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环保信息公开力度。首先,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应将空气质量、雾霾形成、雾霾来源、企业排污、政府监管报告等情况公布于众,以便于公众做好自身防护,正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其次,注重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应利用雾霾检测系统,及时、高效、精确地公布信息,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再次,创新信息公开方式。环保信息具有专业性,作为普通公众,有时不能准确地理解和领会环保信息。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信息进行加工,用更形象、更贴切的表达方式使环保信息更加通俗易懂,以便于公众理解和领会,破除信息传递和沟通中的障碍。例如,郑州市环保局不断创新信息公开形式,利用官方网站、媒体、办事窗口、新闻会等形式,做到信息主动公开,全年主动公开各类信息3 577条;利用《郑州日报》每月通报各县(市、区)空气质量排名;在郑州电视台和快速公交站点滚动播放环保公益广告,建立了“绿色郑州”微博、微信、微视“三微一体”政务平台,发表相关微博1.7万余条。[4]

3.大力发展环保非政府组织,提高其参与度

环保非政府组织能通过各种形式倡导环保理念,培养公众环保意识,能够推动公众有序、高效参与雾霾治理。我国环保组织尽管发展较快,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仍然面临着发育不成熟、在公共事务中作用有限的问题。推进公众参与雾霾治理,应当大力发展环保非政府组织。

首先,为环保非政府组织提供参与平台和空间。应处理好政府与环保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加强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为环保非政府组织提供参与平台和空间。环保非政府组织应承接部分雾霾治理职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真正成为雾霾治理主体的一员。

其次,培养和壮大环保非政府组织。环保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因外受体制影响,内受自身制约,其发展十分缓慢。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扶持非政府组织发展。非政府组织也应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强化自身管理体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社会认同度。

4.强化环保意识教育,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首先,推动环保教育走进学校,做到环保教育从孩子抓起。学校教育是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是培养孩子环保意识的重要节点。如郑州市环保局开展的“环保课堂”走进伏牛路小学活动,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小学生们了解各种污染,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收效良好。[5]国外如加拿大、美国政府将环境教育强制性地加入各个阶段的学生教育当中,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将环保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小学教育体系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例开展寓教于乐的环保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其次,综合运用多样化环保教育方式,提高环保教育效果。应大力开展环保知识讲座进社区、环保专家进社区活动和环保公益宣传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探索公众接受环保知识的有效途径,把专业性强的环保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传达给公众,以唤起公众环保意识,提升公众自身环保素养。

5.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合法权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参与雾霾治理的意愿逐渐提高,我国在保障公众参与雾霾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推进,如《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的实施,维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的权益,推动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进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对于推动公众有序、规范和理性参与环境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国在通过相关法律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道路上,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自实施以来,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公开不够明确、界限模糊等诸多问题;《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虽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首个针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而专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对我国公众参与环保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该法有些细则仍需完善,如针对政府购买环保服务问题,需要进一步界定政府购买的形式、内容和范围。另外,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方面,仍需加大力度。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和保障机制提高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盖伊・彼得斯.官僚政治[M].聂路,李姿姿,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2-43.

[2]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5.

[3] 伦纳德・奥托兰诺.环境管理与影响评价[M].郭怀成,梅凤乔,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68.

第3篇

关键词:雾霾污染;非参数检验;多元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F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090-03

引言

近几年雾霾天气频发,可想而知,雾霾给人类的日常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不同程度上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而对于雾霾的认识,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孙亮[1]认为酸雨是由雾霾引起的,会减少农作物产量。刘鸿志[2]认为雾霾会影响很多方面,如人的情绪、社会管理和政府公信力、工农业生产、养殖业、旅游业等。朱成章[3]认为影响雾霾的主要因素是煤和石油。冯少荣、冯康巍[4]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雾霾的影响因素,认为面积大的城市要注意区域间的协调配合;第二产业占比大的工业城市要注意雾霾的防治。

一、黑龙江省各城市雾霾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黑龙江省的12个地级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鸡西市、双鸭山市、伊春市、七台河市、鹤岗市、黑河市、绥化市)进行分析,并建立黑龙江省各城市雾霾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其中被解释变量(Y)的计算方法采取2014年11月份每天的AQI相加反映该月的空气质量水平。所有数据均来自2014年的《黑龙江统计年鉴》。

二、黑龙江省雾霾天气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非参数检验

由于雾霾的测度变量――空气质量指标(AQI)及影响因素的分布事先未知,因此利用person相关系数和非参数检验中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Kendall-相关系数来实现,这三个系数相互印证,共同判断雾霾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数据是选取黑龙江省12个城市的单月数据,并不能以此认为这些数据都服从于正态分布。为了检验AQI与各潜在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取非参数检验的方法;为了使结果更准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Kendall-相关系数同时做检验,与person相关系数进行对比,观察显著性情况,做出准确分析。其中相关性显著的如表2所示。

对表2的结果进行分析,由于取0.05的置信度时,变量的显著性明显,所以下文以0.05置信度的结果进行分析。

从城市规模的角度看,与Y呈显著正相P的是GDP和人口。这一结论很少被有关专家学者发现或者提到。GDP越高,AQI指数越高,说明经济的不断增长,雾霾越来越严重,有悖于常识,但是黑龙江省发展经济的同时可能不重视环境治理,就导致雾霾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就不难解释AQI指数和GDP呈正相关关系了。这仅是笔者个人的观点。AQI指数和人口成正比,是因为人口越多,各种能源消耗就越多,对环境的污染越严重,雾霾指数就越大。

从工业污染排放方面看,与Y呈显著正相关的是第二产业增加值。这就很容易解释,第二产业增加值越大,AQI指数越高,工业产业排放的污染越严重,雾霾污染越严重,这样的城市越需要治理。

从机动车排放污染方面看,与Y呈显著正相关的是X7、X8,即机动车辆和单位面积机动车辆。机动车辆越多,排放的尾气污染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雾霾越严重,这是个影响雾霾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视。

从能源消耗排放方面看,三个因素与AQI指数都无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实际不太相符,对雾霾的影响很大,有直接关系,在这里就不做解释了。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指有多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用于揭示被解释变量与多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5]为:

对上述显著的5个X和Y做多元回归,回归模型为:

y=β0+β1x1+β2x3+β3x5+β4x7+β5x8+ε,其中系数βi为待估参数(i=0,1,2,3,4,5),ε为随机误差项。

根据相应的数据,利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4所示。

回归方程通过F检验,可认为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全体的线性关系显著。调整后的R方为0.756,拟合优度较好。查DW临界值表可得 du

表4反映所有自变量的t检验的p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认为它们与被解释变量的线性关系显著,应该被留在模型当中。由于方差膨胀因子(VIF)均接近1,可判断该模型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再将数据输入Eviews中,利用White检验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性,检验结果如表5、表6所示。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White检验的辅助回归模型F统计量值以及怀特统计量F的P值均大于0.05的显著水平,因此接受同方差的假设,认为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接下来进行随机解释变量检验,将残差与解释变量之间计算相关系数如下:可见解释变量与残差之间的相关系数极小,认为模型不存在随机解释变量问题。最终模型为:

Y=1378.78223198+1.14766531901X1+0.254109331177X3+

2.65182277315X5+7.0788498235X7+240.019927163X8

表示城市生产总值越大,雾霾越严重,即GDP每增加1.148亿元,雾霾的空气指数将会增加1。城市人口越多,雾霾越严重,即人口每增加0.2541万人,雾霾的空气指数将会增加1。单位面积机动车辆越大的城市,雾霾污染的可能性要小。即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加2.652亿元,雾霾的空气指数将会增加1。

三、缓解雾霾污染的政策建议

近几年,雾霾天气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尤其在秋冬季节,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都特别严重,所以雾霾治理迫在眉睫,也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及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绿色经济

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气、粉尘等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污染,也对雾霾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控制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占比很有必要。

(二)交通方面的治理

主要就是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控制机动车辆的保有量,减少单位面积的机动车辆,控制在一个指标上;另一方面,机动车应该使用高质量、绿色环保的汽油,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废气污染成分,从根源上缓解雾霾的产生。

(三)能源消耗使用结构调整

近几年,煤炭消耗不断增加,尤其像黑龙江这样的北方城市,煤炭的使用必不可少,供暖时排放的废气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就要从可实施方面改善这种情况,尽量使用污染小的能源代替煤炭的使用,大力开发天然气、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减少煤炭的使用[6]。

(四)其他政策建议

黑龙江省地域特殊,是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在秋季,秸秆燃烧现象非常严重,农民取暖使用煤炭,也很少养殖大型畜牧类牲畜,所以秸秆对于他们就没有多大的用处,无处放置,大多都就地燃烧了。这种现象对环境污染极其严重,是导致雾霾的原因。应该重视秸秆燃烧的情况,充分利用秸秆,生产出新的能源,既代替煤炭的使用,也能减少环境污染,缓解雾霾污染。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也是缓解雾霾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亮.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10):71-75.

[2] 刘鸿志.雾霾影响及近期治理措施分析[J].环境保护,2013,(15):30-32.

[3] 朱成章.我国防止雾霾污染的对策与建议[J].中外能源,2013,(6):18-22.

[4] T少荣,冯康巍.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的雾霾影响因素及治理措施[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14-121.

第4篇

关键词:雾霾;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2012年11月以来,中国中东部大部分省区陷入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之中,空气质量严重下降,特别是2013年1月,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共发生了5次强霾污染。PM2.5成为了公众严重非常熟悉的词语,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m细小颗粒物,它是气象部分用来监控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他的大小大概相当于人体头发直径的1/20,PM2.5是空气中非常不容易被发现的一种有害物质,所以需要我们去认识并且有意识的去防范。PM2.5在大气中也聚集体的最常见的非恒定的化学组合物,其可制作成的污染空气是有害的颗粒或污染物,可以向增强的毒性及太阳光的散射,导致大气的能见度减少。所以,天气环境对我们生存和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健康,这是我们需要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雾霾中的有害物质必须要值得我们重点防范。

1、雾霾含义

雾霾顾名思义为雾和霾的统称,两者有很大区别。雾是由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它是一种空气中的水汽产生凝结的自然天气现象;霾是空气中的灰尘、硝酸、硫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颗粒物形成的造成视觉障碍的气溶胶系统,即灰霾,它是由大气污染导致的;霾在水汽凝结、空气湿度变大的情况下就转化成了雾,通常可从空气湿度上对两者判断,当相对湿度大于90%时称为雾,80%--90%之间为雾霾混合物,小于80%时称为霾。

雾霾主要由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组成。其中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气态污染物,而可吸入颗粒物才是加剧雾霾大气的元凶。近几年PM2.5,PM10等专业名词成为了热点词汇、PM为颗粒物的英文缩写、PM2.5,即为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它是雾霾大气的主要控制指标。它既是一种污染物质,也是许多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多环芳烃等的载体、

2、雾霎的危害

雾霾带来的危害有很多、第一,雾霾天气时,天空灰蒙蒙,能见度低,易引起交通事故。第二,雾霾天气会导致近地层紫外线辐射减弱,使得空气中传染性的病菌活性增强,增多患传染病的可能性性。第三,雾霾由数百种大气颗粒物组成,其中危害比较大的则是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2.5微米的颗粒,即PM10和PM2.5。它们能直接进入并吸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支气管炎、鼻炎等疾病,若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会诱发肺癌。PM2.5还可以进入血液,损害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从而引发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各种疾病。第四,雾霾天气时气压比较低,空气中含氧量下降易让人感到胸闷。同时,阴沉沉的雾霾天气会影响人的心情,易产生悲观情绪甚至失控。第五,雾霾会对太阳光进行吸收和散射,从而会减弱太阳辐射强度和减少日照时间,进而影响到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这将对农业的产量、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可见,雾霾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3、雾霾产生的原因分析

3.1、污染物的排放

导致雾霾天气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工矿企业和汽车尾气。天津重工业并不发达,但为了弥补旅游季节性的缺点,同时促进就业,像水泥、玻璃、石化、化工等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近些年在原有基础上也有了快速发展,尽管国家出台了节能减排政策,粗放型经营的模式有所改善,但短期之内这些企业的污染贡献值仍不容忽视。近年来,天津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而交通道路条件发展相对滞后,早晚交通高峰时道路大范围拥堵,有资料表明,机动车频繁熄火起步和低速行驶时,PM2.5排放量远高于持续高速行驶。可见,机动车尾气也是导致天津雾霾天气的主要根源之一。

3.2、地表形貌的改变

随着近些年来城市人口的增长、城镇化的建设和旅游立市目标的确立,在房地产开发中兴起一股海景高层建设浪潮,大量靠近海岸的高楼拔地而起。这些高楼阻挡了几乎是每日的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空气流动,减弱了海风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作用,加剧了城市雾霾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3.3、气象条件

雾霾原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气象参数中的气温、风速、湿度、大气稳定度等均会影响雾霾天气的出现。在一些典型的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城市,雾霾天气原本多会出现在昼夜温差明显、湿度较大的季节,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污染物的排放和地表形貌的改变,使得雾霾天气在全年均可发生,只是在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时,雾霾天气的危害性更加严重团。

4、欧美等发达国家雾霾治理的有效措施与经验

4.1、法律手段

欧美各国均制定法律保障大气污染治理。1956年英国国会就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为加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使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之后,英国又出台一系列空气污染防治法案,对各种废弃排放制定严格的限值及明确的处罚措施,1976年英国烟尘控制区的范围达到90%,空气污染和黑烟浓度在不到10年时间降幅超过80%,整个城市空气质量有明显改观。美国在1955年至1970年,陆续出台四部与空气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体系,确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原则。如:联邦政府制定国家空气质量标准原则、州政府独立实施原则、新建项目污染源控制原则等。美国《清洁空气法》还为法律的有效实施设定了一些保障措施。例如:行政保障措施、民事诉讼和刑事保障措施等。

4.2、政治手段

首先,实施综合治理。在对主要污染源分类的基础上,日本政府采取制定标准、严格监管、技术防控、信息公开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并依据社会发展情况变化,及时修改标准,成效比较显著。其次,跨区域实施治理。美国南加州是全美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为实现跨区域协作应对空气污染,1977年由位于南加州的部分地区联合成立了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制定区域空气质量管理规划和政策,成为区域联防联控的典范。1979年欧洲多个国家签署长距离跨国界空气污染条约。2001年,欧盟还通过了国家排放限额指令,限定各成员国在2010年几种重要空气污染物排放的限额。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必须少于35天,不然将面临1.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

4.3、经济手段

多数研究表明,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排污权交易是实现不同目标污染物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经美国环保署批准,1993年,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世界上首个区域空气污染排放交易计划,允许企业买卖排放配额,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减排。此外,美国州政府还利用财政与税收政策治理空气污染,取得显著效果。1978年,美国国家环保局就开始根据不同的情况对设置各种废气资源回收系统的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州政府大都还要求优先购买使用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并设立专项基金,对治理空气污染产业提供优惠贷款,以促使该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为治理空气污染,美国对税制进行多次调整,许多有利于治理空气污染的收费项目改革为规范的税收。例如:新鲜材料税、生态税及税收优惠等政策。

4.4、科技手段

在环境监测通报方面,英国充分利用现代利一技手段加强公众对环境治理信息的了解。英国政府开设的“英国空气质量档案”网站,民间组织与研究机构成立的“空气检测网络”,可以伦敦地区的空气质量数据,政府对此不能以任何理由指责民间检测的“非法”、“违规”,而应该对这种正当行为给予保护。为方便公众了解空气质量最新情况,开发环境治理信息专业系统软件,如:通过3S技术应用,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伦敦所有监测点各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和趋势变化图。2010年,伦敦国工学院通过多个手机操作平台,推出“伦敦空气”手机软件,定期向每个用户免费发送伦敦空气质量状况,让城市居民对整个城市空气质量有进一步了解,随时掌握每小时环境污染的浓度和一周曲线图。

4.5、环境措施

欧美发达国家治理空气污染采取的环境措施,一方面是加强城市绿化。英国伦敦虽人口稠密,但人均绿化面积却高达21万平方米,1131平力公里的大型环形绿地面积环绕城市,几乎是伦敦城市面积的3倍。如今,伦敦的大雾天气己经从100余年前的每年90天,减少为不到10天。另一方面,严控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推动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2003年伦敦推出交通拥堵费,限制私家车进入市区。计划到2023年把伦敦私车流量减少9%,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鼓励市民选择地铁或公交系统出行,伦敦市市长鲍里斯就坚持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美国采取了分类管理移动空气污染物质排放源,设置轻型、重型管理项目和非陆上交通使用发动机管理项目。联邦环境保护总署立足从源头上防止超标排放车辆的生产,制定了认证制度、检测制度、减排配件应用制度等多项制度,保证各类管理项目的落实,较好地控制了移动空气污染物质的排放,标志着对机动车辆尾气排放管理进入到较高层次。

5、雾霾防治未来展望

5.1、从法律入手

大量现实表明,雾霾污染的根源是“人祸”,因此需要制定健全的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等,应当基于生态利益优先的理念,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使各级政府树立绿色GDP的发展思路,从而在源头上控制雾霾的产生。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使法律法规能够执行到位。

5.2、从技术入手

从国外治理雾霾的经验来看,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和污染物的监测预警都离不开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司长马燕合认为,在更加严格有效的环境管理要求及现代科技支撑下,雾霾可治,且需时短于欧美国家他认为近年来,973计划支持取得了一系列研究结果,使科技界对雾霾的主要成因有了基本定论环境监测方面,科技部支持研制了批在线与现场大气环境监测设各,应用于对雾霾的监测排放控制技术方面,针对燃煤、机动车、扬尘等污染源,实现了除尘、脱硫、脱硝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5.3、从公众意识入手

公众是工业产品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者,他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影响着工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发展方向,而这些消费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可能会成为雾霾污染源,比如豪华大排量汽车等。因而公众树立绿色的消费意识并践行低碳消费方式,对雾霾防治的实现具有决定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是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的长远举措要鼓励年轻人走出校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与到社会公众事务中,倡导低碳减排生活理念,引领全社会关注环境保护、参与环境保护,传递环保正能量。

总言之,雾霾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难以在短期内取得治理成效。治理雾霾既是迫切的也是长期的重大任务,必须要同城市发展、经济转型和能源变革、环境治理统一考虑,作为一项重大国家任务,纳入总体规划之中。其中转变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和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利用方式是解决雾霾问题的关键。而要治雾霾,先治思想。思想雾霾不除,环境雾霾也难消除,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官员、企业,也包括一般的民众。如果没有从思想深处刮起一场风暴,雾霾还将继续停留在“等风靠雨”中。实践充分证明,在治理大气污染问题上,法治并非唯一的良药,综合利用政治、经济、财税、法律等多种杠杆,才能更好地赶走拦路虎。伴随着中国的发展,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我们已实现不了过去20年所讲的“不能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了,现实告诉我们,要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任重而道远,面对雾霾,我们再也不能束手无策地等待北风救驾了,要重视它并采取合理有效措施,相信不需要太久,我国必将成为一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尤晓彤.秦皇岛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对策刍议[J].科技与企业,2014,13:154.

[2]江洁妮.关于我国雾霾天气防治措施之探讨[J].河南科技,2014,15:172-173.

[3]季鸣童,张春迎.秦皇岛市雾霾成因及应对措施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4,13:32-33+47.

[4]巩倩汝.北京市雾霾治理政策措施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128-129.

第5篇

[关键词]雾霾天气 治理办法 污染源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外界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以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一月份以来这种似云非云,似雾非雾,整天都是雾蒙蒙的天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就是雾霾天气,它也是一种很严重的大气污染。

一、雾霾的基本特征

雾霾,顾名思义就是雾和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而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比较两者的成分,雾本身不是污染物,然而由于雾霾主要成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均是污染物,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很身体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水量的多少,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然而在近些年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地净化循环不能解决大量污染的排放,这也是城市阴霾天之所以范围广、程度深的关键所在。

据2011年11月21日《经济参考报》“环保”板块报道,环保部有关官员指出,我国大气污染防控主要有三大污染源---煤、油和基建。一是火电、钢铁、水泥行业为主的煤炭消费;二是使用非清洁油品的的机动车辆;三是今年以来“大上快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而且有研究称:上下班高峰期时PM2.5浓度较大,这也表明移动排放源已经成为北京市城市污染重要源头。除春节因短暂放鞭炮使PM2.5浓度显著增大外,休假中的北京市细颗粒浓度降到最低,说明人们的活动对细颗粒的主导作用。[2]

二、雾霾天的危害

雾霾天气不仅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国外有研究表明,雾霾天空气中的有毒颗粒物,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心脏病重要原因,此外,老慢支、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鼻炎、上下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也可能被雾霾天气急性触发。雾是由我们看不见的水滴构成的,但是霾是由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及飞扬的尘埃物构成的,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1]若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每上升10ug/立方米,呼吸系统疾病上升 3.4%,心血管病上升1.4%,每日总死亡率上升1%。

自2012年秋冬季节以来,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仅2012年,我国100°E以东地区的平均雾霾日数为16天,较常年偏多7.2天,为1961年以来第4多,而局部地区的雾霾天气达80天之多。雾霾天气频发,已经成为我国近期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之一,频繁的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产生较大影响,并引发多起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三、我国阴霾污染防治对策

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引发了各方面的强烈关注,中国气象局已建立常规雾霾天气网络化监测体系,主要包括能见度、相对湿度、雾霾天气现象等观测,这些也是气象部门基本观测预报服务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加强对雾霾天气的治理,近些年来气象局进行了对雾霾有重要影响的大气气溶胶的观测,从而初步形成了业务化的运行保障体系,为更好的检测雾霾天气提供了更高的安全可靠度。与此同时各地区纷纷出台相应措施进行日常业务预报,加强对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的研究,这些都为决策提供了有效的预报预警服务。

1)加快研究雾霾成因及相应技术措施的步伐。因为我国对雾霾现象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不甚显著,而近年雾霾灾害日趋加重,多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积极迎战,决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条件,分析各类污染源分布、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发展趋势,针对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来源复杂的现状,分析城市工业煤烟尘、民用煤烟尘、钢铁工业尘、燃油飞尘、汽车扬尘、大陆风沙扬尘、生物尘和海风烟尘等污染排放源、排放量、依据大气自净规律,分析核算,向大气定量、定点、定形、定时排放污染物数据及时提出大气环境问题,并积极研究应对措施,尤其是加快科研步伐,减少污染物排放。[3]

2)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国民环保意识。虽然我国的环保宣传力度在逐年加大,但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城市和乡村,污染物乱排放的现象依然严峻,很多人都无视环境保护,或者出于各种困难而得过且过。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做到全方位的覆盖,上至各级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3)必须加大立法执法的力度,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针对这一措施,我们应当借鉴国际上治理雾霾的经验。英美日德等国都曾出现过严重的雾霾现象,在治理方面有着较丰富的经验,他们除了加大科技研发以减少车辆及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污染源,更重要的是执行了严格的法律规范,在这样的措施之下,他们也还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再现碧水蓝天。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的法律都在逐步健全之中,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同步实施好环境方面的法律手段,逐步改善环境状况,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们不仅要制定国家统一规范,而且要支持各地方政府依据当地情况积极出台地方法律法规,做到既统一规范又因地制宜,也同时要求各行业出台相关标准,敦促行业改革创新,真正做到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北京市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周涛,汝小龙.华北电力大学 核热工安全与标准化研究生所,北京102206

[2]雾霾天气,警惕PM2.5污染.李艳鸣,食品与健康,2012年02期

第6篇

明明是白天,从窗户望出去,却阴沉得仿佛傍晚。走在路上,天地间笼罩了一片浓雾,却又比浓雾更加暗沉。这样的天气可真是糟糕啊,然而在过去的2013年中,它袭击了我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就是雾霾。

在这样的天气中,细微尘粒和雾气仿佛凝固成了一团,人走在路上,即使只有几米远的地方却都看不见了。从2013年1月开始到12月,雾霾一直恋栈不去,其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气象局消息称,自2013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气日数较常年同期增长了2.3天,称得上是自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

其实,雾霾天气每年都会有,但由于我国近几年空气污染严重、气候变暖等原因造成雾霾加重,出现越发频繁。尤其是一些重工业城市,几乎每天都在遭受雾霾的困扰。

雾与霾的结合

雾与霾有很大差别,雾是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产物。出现雾时,空气比较潮湿,透明度降低,能见度恶化。霾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气溶胶粒子)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浑浊的现象,出现时空气相对干燥。当下中国部分地区遭遇的空气普遍浑浊的现象,既有雾的“功劳”,也有霾的“贡献”。当空气中的气溶胶粒子遇到较多水汽时,某些吸水性强的粒子会吸水、长大,产生更多更小的云雾滴,使能见度进一步降低。这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雾霾。

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即PM10)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一旦它与雾气结合,瞬间就让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了。PM10中的PM2.5是可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影响更大,引起了广泛关注。

污染带来的雾霾天

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会出现雾霾天气,而我国目前的雾霾天气,主要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汽车尾气的排放、工业废气的排放、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本来雾霾天气多出现在秋冬季节,而如今,空气质量的恶化使雾霾天气在春夏季节也开始横行起来,我国不少地区已经把雾霾天气作为灾害性天气进行预警预报。

对人体的危害 雾霾天气对健康危害很大。空气中的可吸入性颗粒被人体吸入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易引发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而且,雾霾天气还会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将直接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并使得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易活性增强。

对交通的影响 雾霾天气能见度低,给航空、铁路、海运、公路等各类交通运输行业造成影响,容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扰乱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同时,对建筑物、车辆等固体物也有一定的腐蚀性。

对农业的危害 雾霾天气造成空气流动性差,同时遮挡阳光,进而影响到植株的光合作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Tips

国外治理雾霾的方法

英国在1956年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减少煤炭用量,倡导市民用自行车代替汽车。近年来,他们还加强了绿化,将空气质量信息实时向民众通报,使市民通过手机就可以查污染情况。

第7篇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工矿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也在加剧,雾霾天气的产生就是环境污染带来的恶果。从雾霾的形成原因来看,雾霾主要是由工业排放、民用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等几个方面组成的,要想有效减少甚至消除雾霾天气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环境治理效果。从目前雾霾的出现来看,雾霾天气对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经济产生了现实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正确分析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制定具体的雾霾治理方案,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雾霾天气的概念及形成原因分析

霾也叫雾霾,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雾霾的形成原因可以总结为;

第一,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这些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此次空气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质难以扩散,导致空气质量显著下降。从城市发展来看,城市规模的扩大不但使城市人口数量猛增,同时机动车数量、工矿企业数量和城市基础设施数量也出现了大幅增加,对城市的空气造成了严重影响。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和工矿企业数量的增加,都增加了废气的排放,对城市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使城市空气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在这一情况下,一旦遇到大雾天气或者其他恶劣天气,就容易产生雾霾,给居民出行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从目前城市雾霾的产生来看,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和冬季取暖是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应有准确的认识。

第二,扩散条件不利。近期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是形成本次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低;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从雾霾的形成过程来看,缺少大风天气是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没有大风天气将雾气吹散,城市上空的污浊空气来不及交换排走,在特定情况下就容易形成雾霾,其中的颗粒可以被认定为烟尘等污染物,会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同时也给城市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从最近几年的雾霾来看,雾霾的形成主要以雾为载体,污染物借助雾这个载体附着在雾上面,加重了雾中水滴的重量,一旦遇到扩散不利的情况,很容易形成重度雾霾。因此,在雾霾原因分析过程中,扩散条件不利是重要原因。

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PM2.5是比PM10更小的细颗粒物,它的一次生成,基本来源于工业排放和面源污染。建设项目增多,也是造成PM2.5浓度居高不下的原因。另外,PM2.5污染区域性以及相关联区域污染传输,也是形成本次重污染的重要因素。在目前城市空气污染中,PM2.5是主要的污染指标,空气中的颗粒物数量较过去有了显著增加,使得雾霾的危害性进一步增加。在城市空气循环中,随着大气流通,城市间的空气污染会逐渐流动,由本地污染变成区域污染。同时,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会产生叠加,在城市上空形成污染云团,一旦遇到大雾,就会与大雾附着在一起形成雾霾天气,对城市空气造成严重污染。所以,在城市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中,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对此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雾霾天气的具体影响和危害

从雾霾天气的形成来看,雾霾天气除了具有较强的毒性之外,对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运输影响

因大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常见,高速公路、民航机场因强浓雾的出现而实施封路和停班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甚至还造成恶通事故。在雾霾天气下,交通运输受到的影响最大。首先,雾霾天气出现之后,航空、铁路、公路运输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能见度低使得航班停运,铁路延误,高速公路封闭,给运输业造成了严重打击,许多对运输时限有较高的要求的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交通运输有自身的时效性要求,受到雾霾影响而滞留的民航、铁路和公路旅客,会给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带来较大的压力,不但无法实现快速运送人流的目的,同时影响了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的正常秩序,使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面临严重的工作压力。在雾霾天气下,交通事故的发生频次和数量也较正常天气有大幅增加,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所以,我们应对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在雾霾天气下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方案,降低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运输安全。

2、电力设施影响

大雾也是导致电力供应而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线路输电过程中,吊瓶、瓷瓶等绝缘设备表面若附有大量雾滴则会大大降低绝缘的性能和安全系数。

从最近几年的雾霾天气来看,不但对城市供电设施产生了严重影响,对长距离输电线路也造成了严重危害。通过对输电线路了解后发现,雾霾天气对输电线路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容易附着在输电线路上,危害输电安全性。由于雾霾主要是由水滴和颗粒物组成的,因此在雾霾中的输电线路上的水滴和颗粒物必然增多,会给输电线路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电力传输。

(2)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会增加输电线路质量,对输电效果产生影响。由于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会附着在输电线路上,因此会加重输电线路的质量,使输电线路的下垂度增加,加重输电线路支架的负担,存在安全隐患。

(3)雾霾中的水滴和颗粒物会减弱输电线路的绝缘性,使其绝缘性变差

对于输电线路来讲,水滴和颗粒物的增多会使输电线路处于潮湿状态,难以保持理想的绝缘性,使输电线路的绝缘性变差,影响整体输电效果。

3、农业生产影响

雾天对于农业生产同样有着危害,其主要表现:农作物光合作用减弱,光照

时间减少。在农业生产中,光合作用是保证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雾霾天气的出现遮蔽了阳光,使阳关难以直射植物,使农作物的日照时间缩短,难以保证充足的日照量,严重时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从目前雾霾天气的出现来看,由于雾霾中的颗粒物含有毒素,不但对城市居民的呼吸系统产生危害,也给农作物带来了现实影响,使农作物难以取得丰产丰收的效果。在我国容易爆发雾霾天气的地方,农作物产量普遍要低于气候正常地区的产量。所以,对于农业生产而言,雾霾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不但使农作物减产,还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所以,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我们要正确认识到雾霾天气造成的影响,应在雾霾天气下,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雾霾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证农业生产能够在产量上和作物生长上满足实际要求,做到不因为雾霾而减产,促进农业生产需要,全面消除雾霾影响。

三、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的现实影响

从上述分析可知,雾霾天气对交通运输、电力设施和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及时解决雾霾问题,将会产生更大危害。在这些危害之外,雾霾天气还对经济产生的了现实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雾霾天气的产生倒逼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从雾霾天气产生原因来看,工业污染是主要原因。在我国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工业增速的加快却成为了雾霾天气的诱因,使工业发展成果大打折扣。从目前我国工业产业结构来看,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数量依然很多,对环境的危害也较大,如果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在这雾霾天气的现实影响下,只有进行合理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关停重度污染企业,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治理和改造,才能达到改善空气质量,消除雾霾天气的目的。所以,雾霾天气的产生倒逼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同时对我国的工业结构布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应对雾霾天气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有正确认识。

2、雾霾天气的出现,使绿色环保经济成为主要发展理念

雾霾天气的出现,无论是给决策者还是给普通居民都好好上了一课。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思路发展传统工业,最终的结局是短期的效益却带来了长期的隐患,以破坏环境为基础的破坏性发展手段和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通过对国外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后发现,绿色环保经济应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理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必须从过去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耗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利用环保经济理念,确立现代化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思路,满足国家发展要求,努力改善环境、保护环境,最终达到消除雾霾天气的目的。为此,我们应从雾霾天气的出现,引发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积极建立绿色环保经济理念,保证绿色环境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3、雾霾天气的产生,使经济发展在目标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

雾霾天气的出现,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彻底行不通了。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来看,雾霾天气的出现,使经济发展在目标和内容上都要发生变化。首先,在经济发展目标上,我们要确立明确的绿色环保发展目标,将环境保护写到经济发展目标中,保证经济发展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在经济发展内容上,我们应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机制和体系,保证经济发展中能够合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正确运用环境保护手段,提升环境保护能力,使经济发展符合环境保护需求,最终达到减少雾霾天气及治理雾霾天气的目的。

4、雾霾天气的出现,成为了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的发展模式为主的。这一发展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随着雾霾天气的出现,曾经的优势及发展效果已经被恶劣的天气所取代,经济转型的呼声越来越高。从经济发展实际来看,绿色环保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理念,考虑到我国实际国情以及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只有经济转型,改变传统的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轻工业,努力发展低碳环保的高科技企业,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做到加快经济转型,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从而减少雾霾天气,加快经济发展。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雾霾天气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电力设施和农业生产等方面。同时,雾霾天气对经济的影响更加深刻,不但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发展理念产生了具体影响,还对经济发展目标和内容以及经济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对雾霾天气产生的影响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正确分析雾霾天气对经济产生的现实影响,做到根据雾霾天气产生的影响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发展思路,保证经济快速发展,达到有效治理雾霾天气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晓明.环保牵手发展才能冲破雾霾[J].学周刊,2012(5).

[2]赵俊平,李亚军.如何积极有效地防御雾霾天气[J].科学之友,2009(2).

[3]王文林.试论中国灰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J].绿色科技,2013(4).

[4]吴庆梅,张胜军.一次雾霾天气过程的污染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1).

第8篇

关键词雾霾污染;动态关联;社会网络分析;协同治理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7)03-0074-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7.03.009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以及长中游等地区已经成为中国大气污染的重点区域。2015年12月以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大面积的严重雾霾天气,多个城市连续启动了霾红色预警。更为严峻的是,雾霾污染边界的不断扩张使得在一个污染严重的区域内部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能够独善其身,多个城市之间的动态关联构成了一个以城市为节点的复杂网络。城市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网络给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严峻挑战,按照行政区域边界的环境管理模式与雾霾污染区域性特征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仅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考虑单个城市雾霾污染防治的“各自为战”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模式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当前愈加严重的区域雾霾污染问题[1],加强区域联防联控以形成跨区域协同治污合力势在必行。

从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看,大量文献基于空气质量模型证实了污染物可以实现跨界传输[2-5],部分研究基于空间统计技术刻画了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联特征[6-9],或者应用时间序列统计和计量经济技术描述污染物的时间变动规律[10-12]。然而,受样本数据及研究方法的限制,现有研究尚未揭示出雾霾污染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的动态关联。在此背景下,揭示雾霾污染的动态关联特征,并深入探究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对于完善雾霾污染的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中游等五大地区的96个城市为样本,采用2015年环保部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 AQI)以及PM2.5、PM10、SO2、CO、NO2、O3等六种分项污染物日报数据,从时间序列数据“预测能力”的视角,在向量自回归框架下构建了区域雾霾污染的动态交互影响模型,实证考察雾霾污染的动态关联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方法刻画其结构特征。在揭示雾霾污染动态关联效应的基础上,运用二次指派程序(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 QAP)方法从分项污染物视角揭示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关键诱因,并利用双变量Moran指数揭示雾霾污染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最终为雾霾污染的跨区域协同治理提供对策建议。

刘华军等:雾霾污染的城市间动态关联及其成因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3期1模型构建与样本数据

1.1雾霾污染的区域间动态交互影响模型

伴随区域开放不断深化,区域(城市、城市群)之间的空间关联愈发紧密,这已经被大量经验研究文献所证实,而且区域之间的空间关联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在能源、环境领域的联系也日趋紧密[13-14]。对于雾霾污染的空间联系,基于空气质量模型的研究已经表明污染物可以实现跨界传输。在大气环流以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作用下,雾霾污染的相互影响不仅体现在排放量巨大的一次污染物在距离较近的城市之间输送、转化和耦合,某些污染物尤其是形成PM2.5的污染物可以跨越城市甚至省际的行政边界而实现远距离输送,这就意味着雾霾污染不再是发生在单个区域的孤立的污染现象,区域雾霾污染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15]。在大气环流等自然条件的作用下,雾霾污染往往会在区域间传导,某个区域的雾霾污染可能会成为另一区域雾霾污染的诱因,或加剧另一区域雾霾污染的程度,这为从时间序列研究视角探索区域雾霾污染的动态关联提供了新的契机。

从时间序列数据角度,一个区域雾霾污染的变动可能引起其他区域雾霾污染的变动,换言之,某个区域雾霾污染可能“领先”(preceding)于其他区域,因此该区域对其他区域的雾霾污染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本文通过构造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揭示区域雾霾污染之间的动态关联。

考虑两个区域x、y雾霾污染的时间序列分别为{xt}{yt},为了检验两个区域雾霾污染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和交互影响,构造下面两个VAR模型:

其中,αj、βj、γj(j=1,2)为待估参数,{εj,t}(j=1,2)为残差项,满足{εj,t}~N(0,1)。m、n、p、q为自回归项的滞后阶数。方程(1)检验区域x的雾霾污染是否受到自身以及区域y雾霾污染滞后期的影响;方程(2)则检验区域y的雾霾污染是否受到自身以及区域x雾霾污染滞后期的影响。在VAR模型框架下,可以通过检验自回归项系数的联合显著性来识别变量间的动态关联效应。具体的,若方程(1)中虚拟假设H0:γ1,1=γ1,2=…=γ1,n=0被拒绝,则意味着y的滞后值有助于解释x,即y“领先”于x,两个区域雾霾污染的动态关联关系可以直观的表示为“yx”。同理,若方程(2)中虚拟假设H0:γ2,1=γ2,2=…=γ2,q=0被拒绝,则意味着x的历史值有助于解释y,即x “领先”于y,两个区域雾霾污染的动态关联关系可以表示为“xy”。若上述两个方程中的虚拟假设均被拒绝,表明x和y存在双向关联关系,则两个区域雾霾污染的关联关系可以表示为“xy”。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检验均适用于平稳序列,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需要进行差分直至平稳后再进行检验。

1.2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在区域内部,雾霾污染在多个城市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将形成多线程的复杂网络。社会网络分析(SNA)为揭示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提供了可行工具。社会网络分析以“关系”作为基本分析单位,以图论工具、代数模型技术描述关系模式,是一种针对“关系数据”的跨学科分析方法,近年来其应用领域已经逐渐从社会学向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拓展[16-17],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18-19]。本文将借助SNA工具来刻画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并利用SNA中的QAP方法从分项污染物的角度揭示城市雾霾污染动态关联的成因。

1.3样本数据

本文以AQI作为衡量城市雾霾污染的综合指标。同时也考虑了PM2.5、PM10、SO2、CO、NO2、O3等六种分项污染物。本文以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中游等五个地区96个城市为研究样本。选择这五个地区的原因在于,它们是中国济规模最大、人口最为密集的国家级城市群所在区域,其雾霾污染形势相比其他地区更为严峻。上述96个样本城市的污染数据全部来源于环保部数据中心,分项污染物数据则根据当天环保部环境监测总站每小时数据的均值计算而得。数据时期跨度为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全部观测值为365×96×7=245 280个。此外,区域雾霾污染根据该地区内部所有城市污染物数据的算术平均测得。

2雾霾污染的城市间动态关联及其网络结构特征在对城市雾霾污染的空间动态关联关系进行识别之前,首先对城市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日报数据构成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满足VAR变量平稳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本文在VAR模型框架下对两两城市之间雾霾污染的动态关联关系进行了识别,并通过构建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复杂网络模型来揭示其网络结构特征。节点、关系、连线是复杂网络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本文选择城市作为节点;按照5%的显著性水平作为阈值来确定城市节点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进而确定城市节点之间的连线。依据上述方法,针对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本文分别构建了五个地区以及全部96个样本城市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网络,表1报告了网络结构特征指标的测算结果。图1则以京津冀的AQI为例对雾霾污染的动态关联进行了可视化。由图1可以发现,雾霾污染之间呈现多线程的复杂网络结构形态。

2.1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的整体紧密程度

(1)从AQI的网络密度看,不论五大地区内部还是全部样本城市,AQI的网络密度均超过了0.65,这意味着雾霾污染在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均存在非常紧密的空间关联,而且空间关联已不仅仅局限于地区内部的临近城市之间,

而是呈现出多线程、多城市、跨地区的网络分布态势。在五大地区中,京津冀和长中游地区AQI的网络密度超过0.70,京津冀地区AQI的网络密度最高,而长中游地区AQI的网络密度略低于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AQI的网络密度最低,不过也达到0.67以上,长三角和成渝地区AQI的网络密度略高于珠三角地区。而全部样本城市AQI的网络密度均低于五大地区,这说明雾霾污染在地区内部城市之间的关联要比全部样本城市之间的关联更为紧密。

(2)从分项污染物的网络密度看,除了珠三角地区的CO和O3的网络密度低于0.50之外,五大地区及全部样本城市六种分项污染物的网络密度均超过了0.50,这意味着不同的污染物在城市之间也存在非常紧密的关联关系。相对于其他四种分项污染物,PM2.5和PM10的网络密度在地区之间的差别不大,说明两种污染物在不同地区的空间关联特征比较一致,因此不同地区在防控PM2.5和PM10方面可以采取类似的防控措施。而对于其他四种分项污染物,因为它们的网络密度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制定具有地区特点的防控措施就显得非常必要。

(3)在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的空间关联网络中,均不存在孤立的城市节点,这意味着面对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独善其身,均受到来自地区内部和地区以外其他城市以及它们构成的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换言之,当前中国的雾霾污染问题已成为所有城市共同面对的困境,虽然部分地区如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已初步构建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但上述机制仅仅局限于地区内部,这种局部的大气污染治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整体上的雾霾污染问题。因此,要跳出“单个地区”的空间概念,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实施大气污染的协同防控,为此,在局部地区雾霾污染已经实施联防联控的基础上,中国亟需加快建立跨区域的雾霾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2.2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的稳定性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通常采用网络效率来刻画网络稳定性。网络效率越低,网络中就存在越多的冗余连线,网络的稳定性就越强。表1报告了五大地区和全部城市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的网络效率。①从AQI的网络效率看,五大地区及全部城市样本AQI的网络效率均小于0.10,这表明不论在五大地区内部还是在全部样本城市中,90%以上的连线是“冗余”的,也就是说,城市雾霾污染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存在严重的多重叠加现象,说明雾霾污染动态关联均具有较强的网络稳定性。同时,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五大地区内部AQI的网络效率均低于全部样本城市AQI的网络效率,说明AQI在五大地区内部的关联网络相对于全部样本来说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这就进一步为地区内部率先开展雾霾污染的联防联控进而构建跨区域的联防联控体系提供了科学依据。②从分项污染物的网络效率看,PM2.5和PM10具有较低的网络效率。因此,单个城市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所能取得的效果必然受到关联网络的制约,亟需加快构建以细微颗粒物为重点的雾霾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2.3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的小世界特征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通常采用“平均距离”来定量揭示网络的小世界特征。根据表1的测度结果,五大地区内部及全部样本城市的AQI及六种污染物空间关联的平均距离均处于1―2之间,即使平均距离最大的珠三角地区的CO,其关联网络的平均距离也只有1.679 0。这一结果表明,不论是地区内部还是全部样本城市,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在任意两个城市节点之间通过1―2个中间城市就完全可以建立联系,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呈现明显的小世界特征。空间关联网络的小世界特征促进了雾霾污染之间的联系和交互影响,实施雾霾污染联防联控的必要性更加凸显。

3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分析

3.1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基于分项污染物视角

为了从分项污染物角度揭示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本文以AQI的空间关联网络(矩阵形式)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六种分项污染物的空间关联网络作为解释变量,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定量考察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由于计量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都是矩阵形式的“关系数据”,而传统的统计分析和回归估计方法对于关系数据的回归分析和统计检验将失效,因此,本文转向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二次指派程序(QAP)。QAP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研究关系数据之间关系的特定方法,以重复抽样和对矩阵数据的置换为基础,利用非参数方法对系数进行统计检验。

(1)QAP相关分析。根据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QAP相关分析结果,在五大地区内部及全部样本城市中,所有相关系数均为正值;除了几个少数变量之外,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表明不论是五大地区内部还是全部样本城市,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与六种污染物之间的空间关联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从分项污染物角度,通过对比发现,不论是五大地区内部还是全部样本城市,PM2.5空间关联与AQI空间关联的相关系数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而且其数值在六种污染物中都是最高的,基本保持在0.80左右;PM10的相关系数略低于PM2.5,保持在0.60-0.70左右;而其他四种分项污染物的空间关联与AQI空间关联的相关系数远低于PM2.5和PM10。这一结果表明,细微颗粒物尤其是PM2.5的空间关联是导致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最为关键的成因。

(2)QAP回归分析。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进行了QAP回归分析,表2报告了QAP回归结果。①模型总体上的解释能力。根据表2的回归结果,在五大地区及全部城市的6个回归结果中,调整后的R2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从数值上看,京津冀的R2最高,达到0.764 0,表明六种分项污染物的空间关联对京津冀地区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的解释能力达到76.40%。τ诔と角、珠三角、成渝和长中游四个地区,六种分项污染物的空间关联对各自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的解释能力则分别达到66.90%、67.60%、64.50%和70.30%。对于全部样本城市来说,这种解释能力也达到70%以上。这一结果表明,不论是五大地区还是全部样本城市,六种分项污染物的空间关联对雾霾污染空间关联在总体上具有非常良好的解释能力。②回归系数与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成因分析。根据表2的回归结果,PM2.5空间关联矩阵的回归系数在每一列回归结果中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其数值均远高于所在列的其他变量的回归系数,这一结果清晰地表明,PM2.5的空间关联是导致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主要成因。与PM2.5空间关联矩阵的回归系数相比,PM10空间关联的回归系数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中游及全部城市样本中的回归系数也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其数值远低于PM2.5的回归系数,保持在0.20-0.30左右;而在成渝地区,PM10空间关联的回归系数仅为0.103 5,在统计上却并不显著。而对于其他四种分项污染物,它们的回归系数不仅数值非常小,而且在多数回归中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例如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SO2、NO2和O3、珠三角地区的CO和NO2、长中游地区的CO、NO2和O3、全部城市样本中的SO2和NO2,它们的空间关联矩阵的回归系数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而在成渝地区,只有PM2.5空间关联的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他五种分项污染物空间关联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上述回归结果表明,尽管雾霾污染空间关联在不同地区受到不同污染物空间关联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但却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即PM2.5的空间关联是导致大气污染空间关联的主要成因。因此,PM2.5的跨城市、跨区域协同防控构成了雾霾污染联防联控的重中之重。

3.2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关联

为了探寻雾霾污染的跨区域协同治理的途径,在实证考察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空间统计中的双变量Moran’s I指数来刻画雾霾污染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进而揭示一个地区的雾霾污染与其他地区影响因素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影响因素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在时间上的累积性,本文分别考察经济规模(以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表示)、人口规模(以城市年平均人口数表示)、人口密度(以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表示)、工业规模(以城市工业总产值表示)、建设用地规模(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表示)、投资规模(以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表示)、投资密度(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城市行政面积之比表示)、工业排放规模(以城市工业SO2排放量表示)等八个因素与雾霾污染之间的关系。影响因素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城市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数据按年度均值处理。表3报告了雾霾污染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双变量Moran’s I指数测度结果。

在不考虑空间关联情形下,AQI与PM2.5、PM10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基本一致,三者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投资规模、投资密度及工业排放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而与经济规模、工业规模和建设用地之间尽管存在正的相关关系,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在其他分项污染物中,O3仅与工业规模之间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人口密度、工业排放与SO2、CO、NO2之间均存在

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而NO2与所有影响因素之间均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这一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并非城市雾霾污染的主要诱因,因为在城市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因此,经济规模不断扩张以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不会加重大气污染,反而有助于改善大气污染状况。而城市人口因素尤其是人口密度、城市投资扩张规模和强度、工业排放规模则成为影响城市雾霾污染的关键因素。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给城市雾霾污染带来了巨大压力,这与当前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完全一致的,即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大气污染就越严重。同时,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型城市发展模式,在推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城市开发强度不断增强和投资规模快速扩张,而缺少科学的空间结构规划和合理的内部空间布局,大量人口的涌入以及工业排放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扭转,导致城市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就是这一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最主要表现之一。

在考虑空间关联的情形下,雾霾污染与其影响因素的双变量Moran’s I指数测度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影响因素与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这表明某个地区的雾霾污染受到其他地区影响因素的制约。对比不同影响因素Moran’s I指数的测度结果,可以发现,在八个影响因素当中,投资密度、人口密度与雾霾污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最强,这意味着某个地区的城市投资强度和人口密度越大,则其邻近地区的雾霾污染就越严重。此外,投资规模、工业排放和人口规模与雾霾污染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也比较强,而经济总量、工业规模和建设用地尽管在多数情况下显著为正,但其数值相对较低,与雾霾污染的空间相关性相对较弱。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针对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区域之间要在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投资强度以及工业减排等方面加强协同性。更进一步地,在加快构建并不断完善雾霾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同时,将雾霾污染的联防联控融入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当中,促进区域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协同发展,与雾霾污染联防联控实现良性互动。

4结论与政策启示

4.1研究结论

(1)城市雾霾污染在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均存在普遍的动态关联关系,而且这种关联关系已经超越了地理距离的限制并交织在一起,呈现出联系紧密的多线程复杂网络分布态势。相对于全部样本城市,雾霾污染在五大地区内部的关联网络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而在分项污染物中,PM2.5和PM10的空间关联网络的稳定性明显强于其他四种分项污染物。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网络不仅联系紧密,而且带有明显的小世界特征,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在任意两个城市节点之间通过1―2个中间城市就可以建立联系,进一步促进了城市雾霾污染之间的联系。

(2)AQI的空间关联与六种污染物之间的空间关联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其中,PM2.5空间关联与AQI空间P联的相关性最强,基本保持在0.80左右;PM10的相关系数略低于PM2.5,保持在0.60―0.70左右;而其他四种分项污染物的空间关联与AQI空间关联的相关系数远低于PM2.5和PM10。QAP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尽管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在不同地区受到不同污染物空间关联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但细微颗粒物尤其是PM2.5的空间关联是导致城市雾霾污染空间关联最为关键的成因。

(3)在雾霾污染的诸多因素当中,城市人口密度、城市投资扩张规模和强度、工业排放规模是影响城市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在空间关联上,所有的影响因素与AQI及六种分项污染物之间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意味着某个地区的雾霾污染将受到其他地区影响因素的制约。其中,城市投资密度、人口密度、投资规模、工业排放和人口规模等五个影响因素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而经济总量、工业规模和建设用地在多数情况下与雾霾污染的空间相关性相对较弱。

4.2政策启示

(1)面对雾霾大气污染的空间关联网络和动态交互影响,创新雾霾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形成跨区域治污合力势在必行。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经初步构建起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而且上海、天津、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也陆续制定实施了省级层面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面对城市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及其网络结构,在一个地区内部,没有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能够独善其身,即使某个城市做出了治理雾霾污染的努力,尽管在短期内可能会使当地的空气质量略有好转,但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网络将很快抵消它所做出的努力。因此,在地区内部率先开展雾霾污染的联防联控,进而构建跨区域的联防联控体系,是从整体上解决当前雾霾污染问题的必然选择。

(2)雾霾污染已成为所有城市共同面对的困境,局部的雾霾污染治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国雾霾污染问题,建立跨地区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尤显紧迫。“不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面对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网络和动态交互影响,要树立全局意识,从更大格局重新审视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建立雾霾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控体系的一个可行思路是,依托于五大国家级城市群所在地区,以上述地区中心城市为中心,在各个地区内部建立雾霾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拓展雾霾污染联防联控的区域边界,并逐步将多个地区雾霾污染联防联控体系有效地联接在一起,最终构建一个以地区中心城市为中心的、以PM2.5为协同防控重点的跨区域雾霾污染联防联控体系。在雾霾污染联防联控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的基础上,形成强有力的治污合力,加快实现雾霾污染的协同治理。

(3)在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为了有效应对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区域之间要在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投资强度以及工业减排等方面加强协同性。更进一步的,在加快构建并不断完善雾霾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同时,将雾霾污染的联防联控融入到城市群发展战略以及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之中,不断促进区域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协同发展与雾霾污染联防联控之间的互动,最终在最大限度提升协同治污效果的同时,实现更大空间范围内的全方位区域协同发展。然而,要确保雾霾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取得成效,仍面临诸多困难。为此,要落实好雾霾污染在城市间、地区之间的联防联控,必须要求网络中的所有城市和地区要首先做好自身的雾霾污染治理,否则在缺少一个协调机制和考核机制的前提下,多个个体之间最终博弈的结果是没有哪个城市和地区愿意做出更多的污染防治努力,最终降低联防联控的效果。此外,雾霾污染联防联控强调的“联”,在一定程度上仍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措施,要确保空气质量的彻底改善,最根本的途径是要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实现绿色发展,换言之,绿色发展是雾霾污染治理的必经之路和最终选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BAI X, SHI P, LIU Y. Society: realizing China’s urban dream [J]. Nature, 2014, 509:158-160.

[2]薛文博, 付飞, 王金南, 等. 中国PM2.5跨区域传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6): 1361-1368. [XUE Wenbo, FU Fei, WANG Jinnan,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transport of PM2.5 in China [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4, 34(6): 1361-1368.]

[3]QIN M, WANG X, HU Y, et al. Formation of particulate sulfate and Nitrate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 the fall: diagnostic analysis using the 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euality model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5, 112: 81-89.

[4]胡晓宇, 李云鹏, 李金凤, 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PM10的相互影响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 2011, 47(3): 519-524. [HU Xiaoyu, LI Yunpeng, LI Jinfeng, et al. Interraction of ambient PM10 among the cities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 [J]. Acta scientiarun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es pekinesis, 2011, 47(3): 519-524.]

[5]LI L, HUANG C, HUANG H, et al. An integrated process rate analysis of a regional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episode over Yangtze River Delta in 2010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4, 91: 60-70.

[6]向遥 宋德勇.中省域PM2.5污染的空间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2015, 25(9): 153-159. [XIANG Kun, SONG Deyong. Spatial analysis of China’s PM2.5 pollution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5, 25(9): 153-159.]

[7]YANG N, JI D, LI S. The application of pearson cor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 in air quality analysi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16(3): 590-593.

[8]马丽梅, 张晓. 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J].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4): 19-31. [MA Limei, ZHANG Xiao. The spatial effect of China’s haze pollution and the impact from economic change and energy structure [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2014 (4): 19-31.]

[9]张殷俊, 陈曦, 谢高地, 等. 中国细颗粒物(PM2.5)污染状况和空间分布[J]. 资源科学, 2015, 37(7): 1339-1346. [ZHANG Yinjun, CHEN Xi, XIE Gaodi, et al. Pollution status and spaital distribution of PM2.5 in China [J]. Resources science, 2015, 37(7): 1339-1346.]

[10]WANG Y, YING Q, HU J,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six criteria air pollutants in 31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in China during 2013-2014 [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4, 73: 413-422.

[11]任婉侠, 薛冰, 张琳, 等. 中国特大型城市空气污染指数的时空变化[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10): 2788-2796. [REN Wanxia, XUE Bing, ZHANG Lin, et al.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air pollution index in China’s megacities [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3, 32(10): 2788-2796.]

[12]李婕, 腾丽. 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城市观察, 2014 (5): 85-95. [LI Jie, TENG Li. The timespace Characteristics and determinants of urban air quality in Pearl River Delta [J]. Urban insight, 2014 (5): 85-95.]

[13]刘华军, 刘传明, 孙亚男. 中国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5): 83-95. [LIU Huajun, LIU Chuanming, SUN Ya’nan. Spatial correlation network structure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ts effect in China [J].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 2015(5): 83-95.]

[14]刘华军, 刘传明, 杨骞. 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及其来源――基于网络分析视角的实证研究[J]. 经济学家, 2015 (10): 28-35. [LIU Huajun, LIU ChuanMing, YANG Qian. Spatial spillover and the source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empirical study on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analysis [J]. Economist, 2015 (10): 28-35.]

[15]HU J, WANG Y, YING Q,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PM2.5 and PM10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J].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4, 95: 598-609.

[16]刘华军, 何礼伟.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基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的再考察[J]. 财经研究, 2016, 42(2): 97-107. [LIU Huajun, HE Liwei. The 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 of China’s provincial economic growth: reexamination based on nonlinear granger causality test [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6, 42(2): 97-107.]

[17]李敬, 陈澍, 万广华, 等.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基于网络分析方法[J]. 经济研究, 2014, 49(11): 4-16. [LI Jing, CHEN Shu, WAN Guanghua, et al. Study on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explan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ased on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4, 49(11): 4-16.]

[18]DUCRUET C, BEAUGUITTE L. Spatial science and network science: review and outcomes of a complex relationship [J]. Networks and spatial economics, 2014, 14(3-4): 297-316.

[19]SCOTT J.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 handbook[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2013.

收稿日期:2016-09-27

第9篇

周四晚上,小编收到一条“来者不善”的短信,10086告诉我从周五开始北京又要开始单双号限行了。Excuse me?从手机运营商那里接到这种短信,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不过年不过节的,又在闹什么幺蛾子?笔者当时开着新能源汽车,在无比顺畅的四环路上大骂了一句。

每次有雾霾出现的时候,背锅的都是这群开车的,真的是没有一次例外!“今天雾霾太大,都是因为车太多”。“今天空气不好,都是因为汽车尾气排的太多”。请问,这些车上路之前不都是经过国家允许的吗?车是正经,油是正经油,那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如果真的想要把原因归咎在汽车上,那是不是应该先去反思一下汽油有没有问题呢?凡事都要讲证据,这样大家也都心服口服。耍无赖了这么久也该够了吧,自己扔下的烂摊子,老是让老百姓去收拾。老百姓就这么好欺负吗?买车就是为了出行方便,尤其在大冬天,有车的谁不愿意开车出门?大周末,说限行就限行,简直是“有权任性”!服!

马路上正常走车的时候,天是蓝的,这完全说明,现有的车流完全不足以引起雾霾的形成。这么简单的道理没有人懂吗?北京的雾霾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都没有讨论出解决办法?花着纳税人的钱,到底每天都在干着什么事?英国政府为了治理伦敦的雾霾,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工厂迁移、冬季集中供热等等。政府所付出的努力远远超过老百姓的那一点点牺牲。所有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北京的雾霾仅靠限行是无法解决的”。无论是单双号,还是尾号限行,这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不公平的,这是一种侵犯人们出行自由权的行为。

人口老龄化严重,开放二胎政策。道路拥堵,开始摇号上牌。等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让人愈发对这个世界无爱。

假如在单双号限行的同时,不允许汽车买卖,不允许外地车进京。那OK!所有人都是服气的。一边不让人开车出门, 另一边又鼓励卖车,试问这其中的意义何在?要么就像新加坡一样,大幅增加车辆购置税,让买车成为少数有钱人专享的“福利”。要么就像欧美买车一样便宜,随便你怎么限。卡在中间,双方都为难。

谁都不希望每天一睁眼看到的就是灰蒙蒙的一片,谁都想要没有负担的出门,这也是限行、摇号政策出台这么久,没有被老百姓大骂特骂的原因之一。一再忍让,步步紧逼。这绝不是一个城市正常发展下去的好现象,是该需要改变了。

几年前,为缓解交通拥堵,北京市政府第一次用简单的行政指令开始限行,老百姓并没有太多怨言。而几年过去了,交通状况的旧病未得到根本治理,又凭添了雾霾的新疾。老百姓需要的是一个真正为人民着想的政府,当懒政庸政一再横行于我们的社会上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改变治理雾霾的有效的方法,我们需要的是政府能够用一段足够长的时间去改变思维,勤政为民,立法必公、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北京的蓝天并不在人民手里,而在政府手中。盼蓝天、恐雾霾,望作为、多勤政,少限行。你想怎样?你能怎样?等风来。

第10篇

与人们日常生活感受结论不同,在经济学意义上,雾霾级污染和经济发展,尤其和施工建设工地多少的关系是二阶而不是一阶引申关系。将雾霾成源归结为经济发展太快和施工实点太多,是将经济发展和雾霾成源设定为线性关系的思维方式。这种充斥于媒体报刊的常识性结论,如果不是匪夷所思的话,也是对“麻利媳妇经常是干净媳妇,拖沓媳妇经常是埋汰媳妇”日常惯象的一种“弱暴式”嘲笑。

其实,黄土平高原地区作为雾霾颗粒产生重要源头之一,其城市人口密集区的行为方式应该是以防范颗粒型扬尘污染为环境保护的第一要义。但遗憾的是,纵观我国黄土平高原大中城市区域,防范扬尘构造的有意识设计几乎为零。仅举一个实例证明之。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城市环境设计违背抑制扬尘第一原则:最大限度降低市区高速车轮和路面尘埃的接触频率和面积——将花圃和马路牙子做得比高速轮子通行的路面低。如果说老祖宗留下来的祖制有美学意义,一个做成视错觉——中间观感区比路面高但边际结合区比路面低的构造,这样,雨浆水和污染洒水就会从马路中间向花圃下的土壤流而不是相反。非常遗憾,350座城市没有发现一个这样的观察现象,更不用说关联过渡地带的城市有这样的关联过渡防范污染的设计了。

上述违背原则的治理方法求,只有无需动脑子的三岁小儿都能看出其中不妥。这种政府发包和民间承包经济人之间的目标缺失行为构成污染的第一源头,施工实点和经济发展数量及规模仅仅是二阶污染而已。

长期以来,我们在环境治污方面惯于向西方看齐。比如,多年来把欧2、欧3、欧4甚至欧5标准付诸监管细则,没有上述排污尾管标准的车辆不能出厂,没有达标的烟囱推倒、迁移或整改,但这些只是对气体性污染有效的目标管理细则。关于颗粒性污染大户——黄土平高原地区污染构造形成的任何科学理性认识,几乎在我们管理部门和城市政府的理解能力之外。多年来的治理实践经验成果,在环境治理方面还仅仅停留在环境治理那些规划的最前面400个字上,规划的通则和细则几乎是教科书、工程原理和向外学习的杂拌。

坏消息远不止这些,一些人为的因素加速了这场环境悲剧的发展进程。长期以来,我国城建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招投标过程都是“手拉手”式的场外交易,而在公共资源平台交易上仅仅是履行认证手续。招来招去都是那几个关系实体,外部管理和竞争技术根本进不到这种半公开式的双边交易过程中来。基建工程招标中的透明缺失事实上是要素及关联市场长期不许开放的后果。雾霾只是这种深层制度缺失后长期累积的外观现象。

不过,还没有到对症无药的局面。

解决雾霾污染问题的第一要务,是要在意识上明白,雾霾颗粒性污染不能单是环境保护部门的任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第一责任。应该尽快建立雾霾颗粒型污染的中国(地理)版式的通则和落实到经济人实体行为的细则。

与此同时,应当尽快将上述细则落实到城建招投标过程的合约书中,并启动关联要素市场由双边交易向第三方市场交易过渡。

此外,应当在人大等机构中,让更多清楚一线事物以及百姓现实生活状况的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能够提出一些真正关系到人民生活命脉的好建议。

如果城市雾霾治理目标和流程设计能够在上述建议下对症下药,我们相信,今日的雾霾率和严重程度在35年内将可下降85%左右。否则,网上嘲笑我们“中国没有一个合格城市”,抱怨“连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都没有,何来幸福”的文字将会铺天盖地而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环境经济系教授张政对本文亦有贡献)

第11篇

关键词:灰霾天气;PM2.5;监测预警;绿化;气体排放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ncreasing quickly, and the air pollution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 ash haze weather and environ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prominent,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The ash haze weath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visibility phenomenon, has caused our country people and the high attention of the multimedia. This article first to the ash haze weather were summarized, and then analyzes the forming reason and harm of the ash haze weather, finally discusses from six aspects the ash haze weather governance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 the ash haze weather; PM2.5;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Greening; Gas (GHG) emissions

中图分类号:E8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灰霾天气概述

(一)定义分级

霾是一种天气现象,又称灰霾、阴霾、烟霞、大气棕色云,是指大量极细微干性尘粒、烟粒、盐粒等(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均匀悬浮于空中,使空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低于10.0km、相对湿度小于80%时,排除降水、扬沙、浮尘、烟雾、吹雪、雪暴、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视程障碍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色、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相对湿度小于80%时,排除降水、扬沙、浮尘、烟雾、吹雪、雪暴、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视程障碍,按能见度大小划分为四级,依次表示为轻微霾、轻度霾、中度霾、重度霾。

(二)分布特征

一年中冬春季(当年11月至次年3月)采暖季灰霾天气日数较多,约占全年50%以上,这是因为采暖季人们取暖和做饭燃烧大量化石燃料,加之冬春季气温低、气压高、降水稀少、气候干燥、风速较小、日照时数少、大气层结稳定、大气逆温出现频率和强度较高,大气污染物不易稀释和沉降,致使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SO2、NOX等污染物大量堆积,容易形成灰霾天气。

一年中夏秋季(当年6月至10月)炎热季灰霾天气日数较少这是因为炎热季人们较少使用化石燃料,加之夏秋季气温高,太阳辐射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大气层结不稳定,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同时大量降水沉降和稀释作用,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大量减少,不易形成灰霾天气。

(三)雾霾比较

雾和霾是两种天气现象,世界气象组织(WMO)和中国观测规范等对此都有明确界定。雾和霾共同点都是能够造成能见度下降,对于雾来说,造成能见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中水汽凝结形成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造成;对于霾来讲,造成能见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中大量干性悬浮细颗粒污染物存在造成。雾和霾异同点主要在于组分类型、水分含量、可见厚度、外观颜色、边界特征和水平能见度等。雾霾异同点比较见下表。

表雾霾的异同点比较

灰霾天气的形成原因

灰霾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硫酸盐和硝酸盐等。灰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大气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近年来,城市高楼越来越多,使得城区水平方向静风现象也逐渐增多,高楼的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与扩散,污染物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聚。

(二)大气垂直方向出现逆温现象

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出现灰霾天气的城市逆温现象一般为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使得大气层低空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导致污染物难以向高空飘散,反而沉积并聚集于地面。

(三)悬浮细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增加

悬浮细颗粒物PM2.5中可溶性粒子具强吸水性,它们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形成灰霾天气,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灰霾污染爆发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居高不下,机动车燃油品质不高,冒黑烟的车辆并不鲜见,以及高能耗、高排放长期积累所致。

灰霾天气的危害

(一)灰霾天气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灰霾天气可对人类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

1、灰霾天气中大气颗粒物尤其是PM2.5浓度较高,颗粒物表面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能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并粘附在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诱发呼吸道疾病,长期积累还会诱发肺癌。

2、灰霾

天气还会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由于太阳中的紫外线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唯一途径,紫外线辐射的减弱可能直接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同时,紫外线也是自然界杀灭大气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主要武器,紫外线的降低易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增加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

灰霾天气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灰霾天气容易导致人的情绪低落,让人产生悲观情绪,如不及时调节,很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二)灰霾天气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灰霾天气导致空气质量差、大气能见度降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直接威胁海、陆、空的交通安全。

(三)影响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

灰霾通过对太阳光的吸收与散射,导致太阳辐射强度减弱与日照时数减少,从而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这可造成农业减产、绿地生态系统生长受阻等。研究表明,灰霾天气太多,农作物减产可达25%。

(四)加大了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

大量细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在太阳辐射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淡蓝色的烟雾,它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里含大量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这些气体在阳光和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系列氧化剂,如臭氧、醛类、酮等,毒性很大,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时会使人出现呼吸困难、视力衰退、手足抽搐等现象。灰霾天气会加大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可能性。

四、灰霾天气的治理对策

(一)建立灰霾监测和预报预警机制

1、建立灰霾天气的监测机制

灰霾天气监测方法是建立区域灰霾监测站,站内除配备常规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仪器外,还包含水份监测仪、浊度监测仪、黑碳监测仪、气溶胶监测仪、能见度监测仪、有机碳监测仪、元素碳监测仪、VOCS 监测仪、UV 辐射计等灰霾监测专用仪器,如需满足预警预报,还应配备大气稳定度监测仪,可实现PM10、PM2.5、黑碳、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大气稳定度及气象参数,包括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水、大气压、能见度、太阳辐射等指标监测,能够较好监测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物质成分。

(1)标准型站

对灰霾天气基本参量实施测量,主要监测参数包括: 臭氧、PM10、PM2.5、PM1、浑浊度、能见度、消光系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黑碳浓度、气象参数、气溶胶光学厚度等。

(2)扩展型站

对灰霾天气高级参量实施测量,主要监测参数包括: 标准型灰霾监测站所有参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颗粒物粒径分布、颗粒物化学成分、硫酸盐、OC /EC、硝酸盐、铵盐等。

2、建立灰霾预警机制

在灰霾严重地区尽快制定和出台多种等级的灰霾预警机制。在灰霾发生程度一般时,发出黄色信号,告知市民减少室外运动;在灰霾程度中等时,发出红色信号,引导市民尽量使用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在灰霾程度严重时,发出黑色信号,采取措施限制车辆上路的种类和数量。在灰霾严重地区设地基光学观测点,在周边地区建设水平能见度观测站和垂直能见度观测站,开展水平能见度和垂直能见度的观测并直接进行灰霾天气公众服务。

(二)开展PM2.5防治

一是开展城市PM2.5成因和对策研究,推进科学治理政策法规建设,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责任,制定防治规划和应急方案。

二是加快城市PM2.5监测体系建设。

三是建立PM2.5评价考核机制,借鉴国际国内经验,建立健全包括PM2.5在内环境评价、监管考核制度,并列入政府及环保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

四是加强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时下,PM2.5污染已呈区域性、复合性、扩散性特征,需要相关城市联防联控、同心协力综合治理。

(三)坚持清洁能源发展战略,积极推广清洁能源

制定并实施更加严格的火电、石化、钢铁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对动力煤洗选,以及水泥、电力和钢铁行业的除尘,及施工场所扬尘及喷涂等领域的一次性颗粒物排放进行控制,大力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总量,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防止二次污染的形成。

(四)推进城区绿化

各类植物是净化大自然的最好帮手,不仅能有效吸附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还可绿化美化环境。因此协力推进城区立体绿化、道路绿化、屋顶绿化、居室绿化,让城市绿地发挥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及美化环境等环境效益,从而净化城市大气,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五)严格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气体排放

1、汽车尾气的控制

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气体排放量日益加剧, 是灰霾产生的因素, 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发可再生、高效、洁净、低排放能源, 有效走出能源匮乏的困境,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减轻灰霾对城市的危害。

另外, 城市群之间应统筹考虑灰霾的防治工作。作为地区性的气候灾害现象, 治理时也要加强地区联手,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2、治理工业气体排放

采取措施治理工业废气已是当务之急,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不但要做到达标排放,而且应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还有加强燃煤电厂烟气脱硝工作,使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逐步削减。同时环保部门要加大监测和环境执法的力度。

(六)推进区域协调治理

随着城市群区域大气污染的加剧,靠单个城市进行污染防治难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实施区域联合防控与联合治理。联防联控的具体任务包括:一是统筹区域环境容量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与布局;二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三是深化与完善区域联防联控管理机制与手段。

结语

综上,灰霾天气的成因比较复杂,灰霾天气的防控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过程。政府和公众都必须对灰霾天气的污染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级政府和决策部门须进一步加强灰霾天气监测预报,控制污染排放,调整工业能源结构,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尽可能减少灰霾天气的出现,降低灰霾天气的危害,以确保城市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园园,周连,陈晓东.灰霾对人体健康研究进展[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

[2]卢照方.灰霾天气的形成与灰霾监测[J].绿色科技,2011.9.

[3]楚惠萍.灰霾天气为啥频频出现[N].中国环境报,2012.1.

[4]赵俊平,李亚军.如何积极有效地防御雾霾天气[J].科学之友,2009.5.

第12篇

关键词:雾霾 成因 危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X131.1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恶化,雾霾现象出现增多且危害加重。由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弱;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风力较小;大气层结稳定;一些地区有降水和地面水汽蒸发的影响,使得近地面空气的相对湿度越来越大;在这种稳定的天气形势下,空气中的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容易向外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大气的浅层积聚,从而导致污染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是自然方面的因素。而从人为因素来说,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雾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埋下伏笔。

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第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式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第二,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雾霾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不良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使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雾霾一旦被人体吸入,就会刺激并破坏呼吸道黏膜,是鼻腔变得干燥,破坏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细菌进入呼吸道,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雾霾天气还会加大支气管哮喘群体的发病率,尤其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雾霾的防治主要可以从一下六方面入手:

1.治理汽车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近年以来,全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车辆通行不通畅又进一步加剧了汽车尾气污染。限购限行是不得已采取的措施。治堵需要治本。要控制全国人口的扩张,人口规模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控制人口扩张的办法是产业配比选择要符合国家发展的定位,不应盲目追求经济总量的排名位次而扩张产业,必须改变企业和事业单位空间布局过趋向于权力集中的地方。还要注重城市改造,打通建筑群之间的循环通道,使城市微循环系统畅通,以减少废气排放,间接减少了雾霾对人们的影响。

2. 从能源消耗不产业结构的关系考察,2011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34.8亿吨标准煤,其中70%是工业部门消耗的,24.3亿吨,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为61.9亿吨。其中,冶金、建材、火力发电、石油炼化、化工、重型装备制造等六大行业消耗的能源又占工业总能耗的79%。所以工业废气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源头。为此,国家一定要加大对工业部门的监管力度,在保证经济高效快速发展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使用,或加大对燃料燃烧废气的加工和处理,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增加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

3. 戴口罩。最好使用N95口罩,对0.3微米的颗粒能挡住95%。

4. 减少户外锻炼。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更要少出门。雾霾天气气压低,能见度低,空气中悬浮大量尘埃等有毒颗粒,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户外锻炼,以免诱发慢性病得发作或加重。中等和重度霾天气易对人体呼吸循环系统造成刺激,尤其是在早晨空气质量较差。

5. 尽量戒烟。卷烟、雪茄和烟斗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多微小的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有害物质就附着在这些细颗粒物上。这是烟草烟雾的主要成分。这些颗粒绝大部分直径只有1微米左右,属于PM2.5的范畴。

6. 关闭门窗。由于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在大雾的天气应紧闭门窗,避免室外雾气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7. 注意饮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要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时要补充维生素D。

8. 行车走路要倍加小心。中等和重度雾霾天气下,能见度较低,视线差,驾车、骑车和步行的人们都应多加小心,特别是通过交叉路口时,要减速慢行,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