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5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商管理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引言
作为广泛应用在工商管理学科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研究主要是根据实际的案例,通过深入剖析企业中已发生的行为与结果,对企业管理经验进行整理,从而达到提高该专业学生决策及动手实践等能力的目的。但是实际上,由于企业所处环境与外界多种因素,如市场经济、政治制度等联系紧密,有着非常大的变动性,因而在不同的时期与阶段,企业应当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不少专家及学者也正是考虑到这一情况,指出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容易将学生引入思维的误区中,使其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来开展各项企业管理活动。当前,如何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科学地应用案例研究方法,已成为该专业教师及不少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案例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工商管理教学及研究领域,案例研究已被应用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但对于此种研究方法,一直存在质疑的声音。当前,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对案例研究的争议及质疑也愈发激烈,具体分析,一些学者之所以反对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认为这种方法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是在外部有效性方面,案例研究还存在一定缺失,不适宜采取实证的方法来展开研究,只能借助归纳式研究方法及构筑理论来分析工商管理相关理论;其次,此种方法主观性较强,但可靠性及科学性较为缺失,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引发不少的问题。
三、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价值
虽然在运用方面有着一些不足之处,但从客观上分析,案例研究方法还是存在不小的价值的。在笔者看来,为充分发挥出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教学及研究领域中的价值,关键在于采取科学、恰当的运用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此种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作用,使人们对其应用价值产生更深刻的理解。1.案例研究方法的发展。经调查分析得知,经济主义以及教学案例这两个学派为案例研究方法最早代表。人们在上世纪初期,便在商业教育中应用了案例研究方法,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案例教学这一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此外,科波兰德博士在1921年发表了第一本关于案例管理教学的文集,从而为案例研究教学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直到上世纪的中期,才在福特基金会帮助下得到一定推广。而在国内,则是在政府机构的帮助及推动下,案例研究方法才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传播。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国内也愈发重视案例研究方法,并加大了案例培训机构的开办力度,以期推动案例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发展。2.在工商管理发展中案例研究方法的作用。通过对工商管理的发展历程展开深入分析,发现大多数管理理论都是经过案例分析及实践探究得到的,并非所有的理念都是由相关管理思想推导得出的。由此可知,在工商管理这一领域中,案例研究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随着组织领域中比较研究方法的提出及应用,大家也对工商管理产生了新的理解,并借助分析此种方法,意识到要想在工商管理中实现比较研究方法,就需要建立起相关框架系统,并通过明确表述来深入分析组织中的比较内容,进而获得相关结论,为企业各项工商管理活动提供科学可靠的实践经验及信息。
四、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方法的步骤
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方法时,首要任务便是形成基本的构想,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通常来说,案例研究应遵循以下步骤:(1)从企业案例出发,提出相关问题;(2)文献综述研究问题,并提出论文的分析框架及理论命题,或是提出案例分析的视点;(3)认真、规范撰写研究案例;(4)通过对研究案例展开分析,发现企业实践中新的事实及思想,或是从中对(2)步骤中的理论命题进行验证;(5)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今后的课题。通过研究RobertK.Yin所著的相关书籍,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方法时,有关研究步骤应做到有所侧重。其中,研究步骤侧重点会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如图1所示。图1案例研究的具体步骤其中,上面一种研究目的主要侧重于将新的客观事实找出,或实现理论创新,第三步骤(也即研究案例本身)为研究的重点所在。通过案例研究第二步骤(即文献等理论研究)可为案例的收集提供研究的切入点或分析的视角。其中,这类案例研究成果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便是能够透过案例本身找出新的思想与事实。下面一种研究的目的主要侧重于对理论命题的补充或是验证,第二步骤(也即论文分析框架)应当为研究的重心所在。为支持论文的命题或分析框架,就需要将企业案例的素材收集起来,并通过研究案例对理论命题进行验证。其中,评价该研究水平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提出逻辑相符却又不乏创意的理论命题或分析框架,并借助实证分析,实现自圆其说。此种案例研究手法强调了文献研究的价值,并借助研究文献提出论文的命题,且对命题或分析框架的严密性及严谨性非常重视。客观事实找出,或实现理论创新,第三步骤(也即研究案例本身)为研究的重点所在。通过案例研究第二步骤(即文献等理论研究)可为案例的收集提供研究的切入点或分析的视角。其中,这类案例研究成果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便是能够透过案例本身找出新的思想与事实。
五、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方法的建议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案例研究方法尽管有一定的缺陷,但依然存在可取之处,我们应当从发展的角度来对此种研究方法的作用展开深入剖析。只有对案例研究方法做出正确的定位,才能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对工商管理学科中的课题进行研究。现阶段,国内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对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展开分析,主要是我国经典的工商管理案例严重不足,即便调查并研究企业的管理活动,也无法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实际管理情况有一个真正的了解。由于没有展开真实的调研以及确切的求证,使得当前的工商管理案例不具备高水平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成为了一些学者认为在工商管理学科中不适宜应用案例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当做到:在应用案例研究方法时,应从国际化视野出发,采取规范的研究方法,深入到企业内部,并展开实地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采取的研究步骤是科学、规范的,并将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等之间的相同及不同之处严格区分开来,而开展案例研究一项重要的步骤便是将研究案例认真撰写出来。其中,在撰写研究案例过程中,注意采用明确的、客观性的语言,并注重通过访谈、调研等方式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价值。除此之外,还应对案例的细节予以高度重视,通过观察细微地方,能够发现新的事物及事实。作为研究性论文理论的重要依据所在,第一手资料必须具备高度的可信赖性、客观性及真实性,只有通过分析优秀的研究案例,才能找出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及高可信度的研究成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商管理学科中,案例研究这种方法依然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为从案例研究方法中获得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就需要确保选用的研究案例具有比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并与企业外部实际经营环境以及内部具体管理状况相结合,进而展开全面的调研。由此可知,我们应当以端正的、客观的态度来进行各项科研工作,并科学合理地应用案例研究方法,从而促进国内工商管理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任胜钢.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特殊性与思考[J].经济师,2015,9(03):45-46.
[2]姜晓萍.工商管理领域中的案例研究方法理论建构[J].商场现代化,2013,15(22):162.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现阶段,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学生在就业时更具优势,帮助学生快速就业,需要大力实施教学改革,构建并完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这是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从以往的实验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都存在着实验数量少,内容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大大削弱了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对此,高校应打破传统教学桎梏,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采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一、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现阶段,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有了极大的革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愈发彰显出来,在很多高校中都建立了工商管理实验室,专门用于实验教学的开展,这既强调了实验教学的主导地位,又体现了高校教育的先进性和现代性,但是当前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数量少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在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大多将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稍有不足,这表现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比例严重不均,实验项目的数量寥寥无几,致使实验室的利用率较低,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给高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1]。(2)实验课程的关联性差。由于工商管理学科与众多领域和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内容十分广泛,所以需要设计科学完善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涵。然而高校制定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实验课程之间缺乏关联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设计也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大大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3)实验教学体系平台不健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需要打造特定的教学平台,包含硬件、软件和辅助平台三个类别,硬件平台指的是实验所需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器材,软件平台指的是实验项目、目标、任务等,辅助平台是指实验管理制度和实验教学队伍,而高校对实验教学体系平台的认识存在偏颇,往往一味加大硬件平台建设,对软件平台和辅助平台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导致软件平台和辅助平台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因而难以顺利实施[2]。
二、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开展
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重点在于,传授学生先进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这意味着实验教学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唯有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高校才能真正培养出出类拔萃的管理型人才,以满足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需要高校切实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将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融合渗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二)有助于推进实验教学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需要多重支撑和保障,如果教学资金匮乏,教学设施落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合理,将会严重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而这类现象在很多高校中都屡见不鲜。构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不但能够促进实验管理相关制度的健全和落实,保证实验教学的稳定开展,而且能够加强对实验教学流程的监督,严格管控实验教学质量,在此情况下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将会更具有实效性。
三、工商管理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实验硬件平台构建
硬件平台既要有特定的实验场所,又要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室应基于真实环境创建,能够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实验仪器、设备、器材也要符合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实际,不能与现实情况有着较大的出入。因为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在投资建设实验平台时必然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和器材也会在频繁使用之后出现老化和损坏,维护和保养十分不易,而且在新型设备出现以后老旧设备就面临着淘汰的命运,种种因素综合下来硬件平台的损耗将会达到一个较高的数值。我们知道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具有了动态仿真功能,若能够借助计算机来模拟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管理流程,将会节省下大笔的采购费用。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根据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的需求来载入计算机系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促使其更好的为实验教学提供服务,这一理念为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硬件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
(二)实验软件平台构建
工商管理实验软件平台主要包括各种计算机软件、数据及案例库、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相关资料等,为营造一个接近现实的模拟环境,工商管理实验教学必须以强大的数据及案例库为基础。实验室可组织教师和学生通过调查、试验、收集、整理等方式,建立数据及案例库。教师和学生对这类数据及案例的背景比较熟悉,其实际应用性比较强,成本比较低,对提高教师和学生收集、分析数据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有较大作用。工商管理实验可分为体验性认知型实验、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和开放性创新型实验三大类。体验性认知型实验是根据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的需要,设计实验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实验的模拟体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综合性设计型实验以多个相关学科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实验的方法加强学科之间的互通联系,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放性创新型实验中教师只为学生提供咨询与指导服务,学生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内容和过程,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最终对问题予以解决。
(三)实验辅助平台构建
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平台建设中,辅助平台的构建最容易被忽视,直接导致了实验教学在制度和人才方面的缺失,不利于实验教学的长效开展。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高校要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学院的规章制度来拟定实验管理制度,对于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器材维护、实验人员管理、实验教学评价、环境安全控制等等都要加以详细的表述,最大限度的降低实验教学质量和安全风险的发生,保证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这些制度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评价,要把二者置于同等的地位,评价时也要采用多种方法,确保对实验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作为实验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水平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可小觑,教师应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非常熟悉,且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综上所述,工商管理学科与众多的学科与技术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实验教学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对当前实验教学的种种问题分析,了解到高校在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平台建设上的不足和缺陷,需要高校正确认识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辅助平台的功能和作用,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以及高校的师资力量,打造标准完善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伊鹏.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177.
[2]郑宝华.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2):124.
中欧工商管理学院主校区位于上海,另在北京、深圳、设有分校区,并在瑞士苏黎世、非洲加纳阿克拉设有教研基地。
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简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一所由中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共同创办的世界顶级商学院。2018年《金融时报》全球排名第8位,亚洲第1位。是国内率先获得国际管理教育协会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双认证的商学院。是中国大陆MBA及EMBA课程的开创者。
学院下设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课程、金融MBA课程、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博士课程。 在近几年《福布斯》的世界商学院排名中,中欧则两次位列美国以外的全世界所有商学院的前五位。《福布斯》中文版2014年中国最佳商学院排行榜中,中欧国际商学院在EMBA项目高居榜首。
(来源:文章屋网 )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网络的普及,使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这就对市场营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对市场营销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1电子商务对市场营销的积极影响
首先,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提供了便利条件,在传统的市场营销发展中,需要经过较多的程序,环节复杂且人力资源的投入较大,但是电子商务下的市场营销摆脱了这一束缚,通过互联网直接实现了厂家与客户的联系,这就大大的缩短了工时,进而节约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成本。同时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客户可以及时的了解厂家的信息动态,进而为有效的交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通过网络上产品信息的和推广,会对潜在客户的挖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电子商务有效的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企业营销活动范围的扩大,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各个中小企业能够快速的进入全球市场,进而实现与全球经济的接轨。例如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服务,实现了企业与厂家在网络上的实时联系和交流,这样企业可以明确的了解客户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的组织生产和营销,进而提高了对客户服务的质量,拓展了客户的价值空间。与此同时,企业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生产,可以有效的控制生产量,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不仅降低了企业营销成本,而且还降低了客户的投入费用,如各种交通费用等。再次,对电子商务改变了市场营销的观念,为市场营销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与传统的市场营销不同,电子商务下的市场营销改变了过去仅仅围绕四个因素进营销的观念,而是从各个因素着手,去对营销方法和模式分析,进而建立新型的企业与客户关系,大大的拓展了市场营销的范围。总之,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市场营销提供了一个全球化的市场,成就了网络营销,有效的推动了市场营销发展的速度,提高了市场营销的质量,对企业以及客户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带来的挑战
首先,市场营销的竞争加剧。电子商务为各个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这就加剧了企业市场营销竞争压力。就我国市场营销而言,企业、市场以及科技的需求,需要市场营销改变策略和发展方案。其次,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市场营销面临着财政和税收方面的问题,引发了金融风险,一方面,税务部门未指定完善的网络营销规定,进而导致了网络税收的流失,另一方面,网上交易的透明度大大加强,并表现出实时性和交互性,这就增加了网络交易的数量,简化了交易的环节,容易引起支付清算风险,再加上电子货币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加剧了金融风险。再次,加剧了企业管理风险,鉴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完善,企业未制定完善的电子商务下的市场营销发展规定,这就为市场营销了发展带来了风险和威胁,例如信息的延误风险和信息泄露风险。与此同时,企业还面临着市场营销的技术和信息风险,这主要是因为网络硬件措施以及网络安全不够完善,特别是黑客的袭击,给企业的市场营销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加上互联网上信息的真实性控制不完善,容易出现虚假信息,一些企业违背网络市场营销发展的相应规定,虚假信息,严重的影响了市场营销的市场秩序,严重时,会有不法分子借助电子商务进行经济犯罪。
1.3我国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为市场营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企业的现代化程度不高,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其次是市场不够成熟,未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体系,致使出现虚假信息。此外,人员素质不高,作为一个新型的技术类服务,电子商务的发展依赖大量的工作人员,但是部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不高也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和市场营销创新的一个关键因素。
2发展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的有效途径
鉴于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应该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关键,加快对电子商务的推进,并对营销策略进行改进和创新,进而实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为各个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优化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的市场环境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的,因此需要优化市场,进而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这就需要针对电子市场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电子市场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与此同时,对危害市场安全和影响市场秩序的行为予以严厉的打击,最终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2.2企业制度的创新和改革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定位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s-0201-01
多数地方师范院校涉足工商管理学科领域始于1999年的高校扩招,以及由此引发的高校合并与升格浪潮。由于被认为学科进入门槛低,学生就业前景好,工商管理学科一度在地方师范院校升格初期拼规模、上层次的外延式增长之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加剧,转入内涵式发展之路的地方师范院校,在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中,面对综合性重点高校以及财经类院校工商管理学科的竞争压力,普遍存在着学科定位不明确,研究方向不清晰、专业设置无特色的问题。
一、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定位缺失分析
为了立足地方,不断扩大影响,从而求得生存和发展,地方师范院校必须对工商管理学科定位缺失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盲目贪大求全,缺乏重点和特色
多数地方性师范院校认为学科专业门类齐全、规模扩大就是发展,因此在学校工商管理学科规划过程中往往盲目攀比、相互模仿,学科建设定位不准确。在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的过程中,盲目追求专业的齐全,竞相增设热门专业,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针对已有基础和条件重点建设一批专业,也没有在根据高校内外环境要求的基础上发展特色专业,而是片面追求规模的扩大,不仅忽视了工商管理学科内涵的丰富和质量的提高,而且将有限的资源分散到各个专业的建设之中,使得学科建设无法突破原有的平台,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缺乏长远眼光,注重近期效益
一门科学学科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社会对它的需求程度。同样,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程度也取决于其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同时也决定了该学科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即该学科的社会地位。目前,社会对工商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为拥有工商管理学科的院校带来了一定的利益,但只注重近期效益不图谋长远发展,不但对工商管理学科本身成长不利,而且可能会影响院校的品牌形象,最终必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三)忽视学科内部专业之间的联系与渗透
工商管理学学科的应用性很强,其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构成跨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不同领域,研究对象涵盖了企业经济运作中的财务管理、资金筹措、投资分析、市场营销和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注重实用方法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工商管理学科的鲜明特点。目前多数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忽视学科内部专业之间的联系与渗透,导致学生各方面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四)追随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模式,使得学科建设特色缺失
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同综合性大学相比,在层次上有一定的差距。如果盲目追随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模式,会使得自身学科建设特色缺失。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最终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质量的人才,人才的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一个成熟的学科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术评价体系以及队伍的培养体系。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应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资源和生源质量,突出应用技能训练,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
二、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定位的依据
(一)工商管理学科定位以学校定位为基础
高等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的特色,应该以学校的定位为导向,以特色学科的建设为基础,形成自身的教学和科研特色,从而才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例如,近年来某师范学院按照“扬优、保特、创新”的原则,认真贯彻“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完善条件、提高质量、创建特色”的20字办学思路,重点实施基础实验室评估、优秀校风建设评估、学士学位评估、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申报硕士点的“五大战役”和人才强校、学科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教育国际化和校园精神塑造的“五大战略”,积极推行“扩大规模、加大投入、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占领市场”的六大举措,采取优化整合、交叉渗透等形式,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同类一流”办学目标。因此,该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的定位必须以学校的总体定位为前提和基础,才能具有可行性。
(二)工商管理学科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
地方师范院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在与综合性大学竞争中无学科优势,与地处中心城市高校相比无地域优势的情况下,首先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地方实际,并以此为导向,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术为先导、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理念,将教学科研、学生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正确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学科发展的方向,对学校发展、特别是工商管理学科发展作出准确定位,对师资队伍中各学科专业教师的比例做出相应调整,并要求各系和大多数教师都要从市县甚至乡镇找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积极搭建有特色的工商管理学科办学模式。
(三)利用师范传统专业优势,充实定位内涵
地方师范类院校要发挥传统专业优势,利用师范类基础学科过硬,如语文、数学、教育学等的优势,通过培养学生较好的文字功底、数学功底等,在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中体现出优势。特别是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大力提升工商管理学科下各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利用师范院校教育类优秀学科的先进知识和理念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提升工商管理学科教学理念,培养出应用型、学习型、复合型的人才。
三、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定位的内容
(一)明确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目标
明确学科建设目标,既是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定位的起点,也是其重要依据。地方师范院校的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应该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为目的。可进一步概括为:培养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区域、服务生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二)凝炼学科发展方向
在学科发展方向上,主要是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特色,进行凝练。地方师范院校要在调查研究工商管理学科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时代要求,体现地方师范院校特色的工商管理学科发展思路。在制定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国内外同学科的发展趋势,国家和学校所处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应考虑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
(三)优化专业结构配置
地方师范院校科学地构建工商管理学科专业结构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发展。地方师范院校进行专业结构配,一方面不能追高求全,盲目攀比老牌重点本科院校,而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已有的工商管理学科结构框架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模式,重点抓好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努力建设国内同类型院校中有影响的重点工商管理专业。
(四)完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完善是地方师范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定位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针对培养中教学计划落伍,实践性教学课时较少的情况,应该提高实践性教学比例,大力构建实习基地。针对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没有充分体现应用性特点情况,要改变目前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面广、量大、交叉严重,不精不专的情况;要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工商管理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权变性的状况。使得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紧跟国内国际学科前;要强化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实习教学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侯剑华.工商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热点的可视化分析[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7)
[2] 杨忠泰.崇术重用 服务地方――一般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院系办学目标定位的思考与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08(01).
[3] 孙建京.应用性大学的学科与专业建设思考[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9月.
理财能力就是生存能力,财商已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又一被广泛认同的现代社会人的基本素质之一,理财能力对于工商管理类学生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也是理财意识、责任感和习惯的综合体现。
理财能力通常表现为财商。财商是用以表示个人的理财水平,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在理财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指个人理解、认识和应用资本及资本运动规律的能力,它是由观念、知识和能力三个层次所构成的。清崎和莱希特认为,财商是由四个方面的专门知识所构成的:第一是会计,也就是财务知识;第二是投资,即钱生钱的科学;第三是了解市场,它是供给与需求的科学;第四是法律,它可以帮助有效运营一个进入会计、投资和市场领域的企业,并实现爆炸性地增长。笔者认为,理财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以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以竞争意识、协作能力、评价能力为保障,把握资本供给与需求变动的规律,洞察资本市场的瞬息万变,捕捉最佳的投资渠道和时机,具有使资本保值和增值的能力。
2工商管理类学生理财能力培养对策
2.1引入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岗位驱动设置核心专业模块
将现行的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去除一些落后于时代的课程,保留以前课程体系的核心精华部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理财能力培养为基础,培养目标是企业管理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整个课程体系由两大模块组成:基础能力培养模块和创新能力进阶模块,各模块又由诸多小模块组成,将实践环节贯穿于两大模块之中,每一模块内容选择的依据是:教学内容应该体现适应学生个性的不同。兼顾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还顾及工商管理教学的能级累进特点。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应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各门理财的专业课程中。比如,网络财务就是适应网络技术对传统财务管理的推进而设置的前沿性、交叉性课程,鼓励大多数财经和综合类院校本科阶段都开设此课程。财务会计、审计学等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涵盖网络会计、网络审计等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和新理念。课程内容增加信息技术对理财的作用和影响,适应国际理财大环境的发展,直接面向职业岗位。
2.2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立体交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竞争意识、协作能力,突出理财个性
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内容涉及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二级学科专业的核心知识。较宽的知识面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较为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较为注重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进行分析的能力,不够重视培养学生针对问题提出独到见解的能力;较为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采取稳定可靠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对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则不够重视。
从知识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既要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较宽的学术视野,又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既要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从能力结构上看,工商管理人才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必须是多元复合型人才。既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又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市场经济的生命线,竞争能激活人的活力,是开拓创新的动力。竞争离不开协作,现代工业与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学科交叉、知识融通、技术集成”,这种特征告诉人们,发展需要超越个人知识的局限性。团队合作已经成为竞争取胜的必要手段。所以,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竞争意识、协作能力,突出理财个性,已迫在眉捷。
2.3推行“协同式”理财能力培养模式,建立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协同式”理财能力培养模式是在借鉴加拿大“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独具特色的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依据“协同论”的思想形成的。“协同式”理财能力培养模式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求协同发展,并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学生专业成绩和素质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作全面而系统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从单一的关注成绩,转变成对自身理财能力与素质的重视与全面提高。
2.4搭建“专业、产业、职业三业对接,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提升三轨并行”的人才培养平台学校可根据理财目标灵活设计实训教学方案,并在有利于理财收益增长的前提下组织实施;学生可在此平台上扮演学习者和职业人的双重角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在认知性岗位实习阶段,每个实习班有一名实训教师负责带队,基地工作人员和兼职教师负责讲解和指导。在适应性岗位实习阶段,学生由实训教师指导,在实训中心进行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岗位指导和其他任职培训。在目标性顶岗实习阶段,根据企业实际的理财目标任务设定实习内容,并根据任务需要组织安排理财顶岗实习。
“三业对接”和“三轨并行”拓展的途径,可选择针对具有理财需求、遇到理财困惑、以及对理财领域具有浓厚兴趣的受众,从具体的理财故事切入,小切口、大背景,围绕赚钱、存钱、花钱、借钱、省钱、护钱展开话题。为他们带来及时、深入、贴心的理财服务,风格轻松愉悦,通过互联网拓展受众范围,实现全民参与,真正让他们会理财、懂理财,实现家庭财务的平稳发展,增加生活幸福感。
2.5开设系统的就业指导相关课程,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狭义的知识传授上,而应将视野拓展到更远。课程设置应包括广义的行为科学和技能培养,应建立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体系。目前一些高校已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和高度。学校应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的教师配置,探索这方面的教材建设、教法研究以及教育教学手段的改进。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开设如职业生涯设计、时间管理、人际交往、仪表与礼仪、演讲与口才、求职技巧、管理沟通等一系列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切实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近年来,职业资格化进程在我国不断地推进和发展,国家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已经对很多职业实行了认证考核体系。工商管理专业的资产评估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会展管理师、公关管理师、物业管理员等也都有了资格考试。
学校和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确定就业方向后参加资格认证考证,并将其视为理性的规划,高校可以为学生的考证提供便利条件,通过理财管理与实务专业“课证合一”的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就学期间能够考取保险、证券、期货、会计等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具体有会计电算化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证券分析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人资格证书,提高职业资格认证的合格率,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胜任理财工作岗位,提高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6产学结合,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程度,促使理财教育与理财工作岗位零距离,培养“订单式”人才工商管理涉及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如供应、生产、销售、财务、质量控制、战略规划等,安排学生完成企业全部的管理实习工作非常困难。实习常常流于形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难以在就业后短时间内适应工作。表现为实训内容窄,往往选择工商企业中常见的具有典型性的几十笔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训练,其他行业业务以及网上纳税申报、工商年审、审计等业务基本不涉及;实训形式单一,人手一册实训资料,独立完成,学生对整个会计信息如何生成无法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的认识。
虽然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具有易于组织、计划性强、时间安排紧凑、实习效率高等优点,但功能缺陷也很明显,即情景不真实、业务不全面,学生只是沙场演兵,与实际工作有较大的差距,到实际工作岗位单位难以适应。
针对校内模拟实训仿真度不高的状况,应走产学结合的途径。每年在毕业实习结束后,召开“毕业实习交流会”,组织学生与教师参加,让学生畅谈在理财岗位实习、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同时反馈用人单位对理财能力培养的要求。可以通过学生反馈,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理财实务能力的要求,增加这些方面的相关实务课,同时聘请有关专业人士担任这些课程的主讲教师。通过这样的活动,加强课程建设,使开设的课程紧扣职业岗位的理财工作需要,促进理财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企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指路标,只有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才能培养出“订单式”人才。
庄新田,男,汉族,1956年生,吉林四平人,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系主任。曾先后获得东北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武汉理工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管理学硕士学位、东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博士学位,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后。1992―1993年公派日本关西大学经济学部留学,2003年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辽宁省理财规划师协会副会长、辽宁省金融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金融会计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和沈阳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二、研究领域
庄新田教授近年主要从事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研究工作,涉及证券市场投资与管理、结构化金融产品设计、行为金融、资本市场复杂网络、供应链金融优化等领域。
三、研究成果
庄新田教授近年在中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10篇,SSCI检索2篇,EI检索25篇,CSSCI检索80篇;主持国际学术会议一次,率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三次,特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辽宁省软科学计划重点项目1项、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计划项目1项,企业横向课题9项;出版专著7部,主编教材6部,翻译教材3部;东北大学精品课《金融工程学》负责人、辽宁省精品课《金融工程学》负责人;东北大学优秀教师、东北大学教学名师。
四、主要论著
1、金融工程――预测、优化与控制(合著),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商务与管理统计(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3、证券市场分形结构及其复杂性(合著),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
4、投资管理(21世纪高等院校专业课系列教材)(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5、金融工程学(新编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6、证券投资分析(新编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专业课系列)(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7、商务与经济统计(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8、金融工程学――原理、工具与应用(新编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
9、金融与精算数学(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10、证券投资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11、我国股票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研究(合著),东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
12、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习题集(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13、金融企业激励与风险管理(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
14、基于多重分形的金融市场复杂特性分析及应用(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
15、复杂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创新合作与创新扩散(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
16、金融市场投资激励机制(合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
17、基于动态知识互补的企业集群创新网络演化研究,科学研究,2001年第10期。
18、基于心理契约的基金经理激励机制分类设计,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第3期。
19、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domestic mutual investment of China based on the cross-share-
holding networks of the listed companies,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2011(4).
20、复杂网络视角下的我国股票之间信息溢出研究,运筹与管理,2012年第5期。
邓爱民,男,1971年10月生,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委委员、旅游管理系主任/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旅游管理研究生导师组组长,MTA导师组组长。1990年9月―1997年6月湖北大学旅游学院本科和硕士生学习;1997年7月―2002年6月湖北省旅游局工作;2002年6月至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工作;2006年9月―201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获得湖北省“两访两创”先进个人;武汉市江夏区旅游局顾问、武汉市东西湖区旅游局顾问、黄冈市旅游局顾问;同时还兼任多家酒店、旅行社和房地产公司投资与经营顾问。
二、研究领域
邓爱民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有旅游管理、旅游开发、旅游规划、饭店管理,长期从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地产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在各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邓教授主讲课程包括博士生课程:《旅游哲学研究》;硕士生课程:《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旅游规划与开发实务》;本科生课程《酒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世界遗产与旅游》。
三、研究成果
邓教授出版专著7部;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经济管理》等权威刊物上100多篇;获省部级奖励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主持修订了《湖北省旅游条例》、《武汉市旅游条例》和《武汉市旅游标准化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主持了《武汉市宗教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武汉水乡旅游城总体规划》、《新疆博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各级政府和企业委托的旅游规划100多项,课题费累计达600余万元,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
主要承担课题包括:《武汉城市圈旅游联动机制研究》(2011LJ042,湖北省社科);《低碳经济背景下武汉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研究》(11047,武汉市社科);《基于低碳视角下武汉城市圈生态旅游综合体联动机制研究》(13021,武汉市社科);《湖北省旅游条例》修订,湖北省旅游局;《武汉市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武汉市旅游局;《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湖北省旅游局;《武汉市宗教旅游总体规划》,武汉市旅游局;《武汉水乡城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武汉楚都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市东西湖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武汉市东西湖区旅游局;《湖北省武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武穴市旅游局;《湖北省黄梅县旅游发展规划》,黄梅县旅游局;《武汉市江夏区乡村休闲游发展规划》,武汉市江夏区旅游局;《武汉市新洲区乡村休闲游专题规划》,武汉市新洲区旅游局。
四、主要论著
1、武汉城市圈旅游联动机制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
2、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理论与实务,化工出版社,2012年。
3、世界遗产旅游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4、长江流域的文庙书院――长江文明之旅,长江出版社,2015年。
5、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年。
6、关于“三结合”旅游教育体系的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2期。
7、中国大城市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财贸经济,2003年第12期。
8、对城市旅游形象的思考――兼论武汉城市旅游形象的设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10期。
9、武汉市发展会展旅游的SWOT分析与对策,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10、对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财贸经济,2006年第5期。
11、我国旅游投资研究综述与展望,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8期。
12、旅游企业的投资环境层次比较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7期。
13、我国乡村体验式旅游项目开发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7期。
14、武汉城市圈旅游联动及其策略研究,管理世界,2010年第9期。
15、中国出境旅游需求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
16、旅游规划“创新内核”的一个探究,经济管理,2011年第7期。
17、武汉市乡村休闲游产品体系深度拓展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10期。
18、中国出境旅游需求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
1 公共关系教学在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中的意义
高校中公共关系学的意义,我们首先应该从其课程内容入手,寻找课程中的共同点与相似之处,通过系统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公共关系学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的意义。
管理学科是一项综合性高,研究广泛并且学科跨度较大的专业学科。是系统的进行管理学研究的学科体系。管理学是现代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内容,对管理学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对提升管理水平与层次的办法,我们通过对管理学的研究,可以有效的促进行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其管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我们对其进行概括可知,管理学的内容,包含有管理的职能、企业管理内容、组织管理内容、虚拟的企业管理等。所以,管理学是众多学科共同组成的一项课程,其所涉及的内容广泛,但是其真正的作用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学习与沟通。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管理学的相关内容。
公共关系学主要是研究组织与公共之间的关系的学科,其主要内容涉及公共的行为、法律内容、方式方法等。通过使用一些传播手段,使得组织与公众之间可以有效的进行沟通,实现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理解与认同,并且加深彼此间的合作,通过公共关系学,组织可以在公众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公共关系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所以在进行公共关系的学习时应该将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我们进行管理学的学习时公共关系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我们以管理学的角对其进行分析可知,对组织进行管理时,公共关系是重要的辅助工具,但是在运用过程中需要加入管理学的内容,但是只运用管理学的内容不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所以需要二者结合进行问题解决。因此,在进行工商管理课程的设置时, 必须增加公共关系学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得工商管理学能够达到一定的极致。
2 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公共关系学的困境
公共关系学在工商管理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公共关系学在工商管理课程中了重视性不足,存在一定的困境,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发展速度较慢,学科规模较小
我国的高校开展工商管理课程较早,而且都包含有公共管理课程,学生与教师的数量不断的增加,为我国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输送了许多有用的人才,但是公共关系学科却始终没有做为独立学科进行发展,所以增长速这度较慢,总体规模较小。
2.2 工商管理与公共关系的关注点不同
由于工商管理学科的内容,是需要不同学科间相互促进与结合的,共同的进行发展形成学科间的互补关系,但是现在高校工商管理学科中,对于管理课程的侧重较高,而对于公共关系的内容重视较小,这就造成了现在公供关系学的内容教学时,其管理的水平较低,进行课程教学时的相关教学材料,与一些基础设施都达不到相关的要求,无法与管理学进行相比。
2.3 二者的培养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
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的快速发展,在高校内外,都得到了较大的认可,在学生就业的时候也会受到一定的认可与承认,由于现在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工商管理的学生需求不断的上升,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内容得到了认可,但是与工商管理学科相比较,公共关系学只是工商管理学的组成,二者的培养方向存在差异性。
综上所述,由于高校不断的进行公共关系的优秀学生,但是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
首先,国内的高校内公共关系的专职教师较小,对于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而且由于没有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机制,造成了公共关系学的理论知识与研究进行的较少。其次,高校对于公共关系课程的认识不足,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投入较少,而且由于缺少一定的学术交流机会。很多的公共关系学教师进行研究的机会较少,对于一些国外的先进理念与新的教学经验无法掌握。理论是对实践的最好指导,如果公共关系学的教师缺少一定的理论水平,那么其实践水平一定会有所影响,这样就使得学科的水平发展不足,形成了对日常教学的影响。
3 公共关系教学脱离困境的对策
3.1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科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高校应该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公共关系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会提升公共关系学科的内容。并且,高校应该加强对公共关系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的促进,定期与不定期的举办一些教师的培训与再教育工作。提升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高校内部如果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引入一些具有公共关系学经验的相关资深学者,公共关系教师的引进应该是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与具有综合素质的人员。对自身的师资队伍进行补充,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再教育的条件转化。
3.2 加强公共关系学的教材建设
相关的高校应该组织出一批具有经验的相关学者,根据国内外的教材模式,进行公共关系学的教材编写,其内容应该是具有多样性的,不仅是课程使用书面教材,应该包含有多媒体视听材料的教师内容,将一些抽象的内容普通得具体化。
3.3 加强公共关系的理论课程内容的创新
高校应该加强对公共关系课程的重视,加强其基本理论课程建设的投入,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强化,多创造一些有利的学术交流条件,并且高校对于自身的学科优势应该进行保持,发挥自身的优势。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公共理论课程的推动。
参考文献
[1]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济・社会,1994(4).
[2]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
关键词:工商管理;管理学;教学改革
在工商管理这一学科中,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基本理论的掌握都很重要,只有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让所学知识发挥极致,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中展现出杰出的素质。所以,改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努力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管理教学点重要发展方向。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的不明确
在高职院校管理学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清晰分割普通本科教育和高职教学目标界限。第一、教师没有很好的理解高职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仍然在以往的思维习惯下教学,尽管教师将旧知识和新知识理论进行联系,但是在实践教学上做的还是很欠缺。第二、尽管对一些专业技能训练有培养,但是整体的职业综合素质培养还很欠缺,导致很多高职毕业生不能很好的协调实践能力及专业知识理论。
1.2教学缺乏互动性
在当今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上教师板书,同学笔记,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关系,虽然,这与管理学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关系,在管理学课程中,当前存在这样的问题,第一、学生已经对管理学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这其中有很多是不准确,不全面的,对管理学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第二、管理学本身就是抽象性的,当学生在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时遇见困难的同时也会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受挫,比如在管理的主动方与被动方的行为、心理和管理过程中的及结果的展示也许并很明朗,大多情况下需要合理的思考整理才能掌握其中原理。
1.3教学教材不符合中职要求
在中职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及学生对教材的崇拜还很明显,教师对按照教材教学,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教师只是关心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中是否有难以理解的然后在与学生沟通交流,学生只是在成绩确保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再回顾。社会迅猛的发展使管理学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当旧知识再去统一当前管理场面时往往已经不合时宜。所以当前这种管理学教学方法不仅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对管理学产生兴趣,对教师的教育方式培养会受到影响。
1.4教学方法单一
在管理学教学中,教师按照讲授为主,尽管以其他方式作为辅助,但也都是形式上的。即使将讨论法添加到课堂中,通常也是教师掌握课程中的主体,教学内容不够全面,仍旧局限在认知性问题的理解、感知及应用方面。教师对哲理的领悟、潜能的开发及自身能力培养上做的还很不够,而其思维方式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只是将课本转述,对学生的再教育,也只是把课本内容复述给学生而已,同时学生的疑问权利也渐渐被取代。相反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反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能力真正提高。
2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2.1更新教学内容。职业教育工商管理的重点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提供中基层管理人才的储备干部,在经过任职考核后掌控这一工作。《管理学》作为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的重要学科,通过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展现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设计,适应社会、管理组织、文字概括、沟通协调、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只有合理的安排统筹教学手段及内容才能使这些能力的增长得到保证。
2.2正确处理教材与讲授。高职院校的《管理学》的教学大纲虽然出自权威部门,但是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为灵活运用这些教材,保证学生学习的内容既有方向又有质量。展现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
2.3注重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渐渐形成以“启发式教学”辅以其他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参与式、交互式、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例如:案例解析,它是工商管理中管理学的实践特色形式,教师要更加重视。头脑风暴,是将案例、授课及管理统一整理后,学生用开放思路对学到的知识展开各种分析、提问及处理方法。
2.4加强实训教学。对于学生的培养要多方面入手,其既要接受管理培训也要面临管理他人角色。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也要结合企业发展及社会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使学生对中国企业的商业环境及管理行为有更加充分地了解。
3结束语。高职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要在改革中不断前行,教师方面更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及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有价值。为社会输入更加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 李红英,李立新,李远辉.工商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0,(6):133-135.
[2] 杨英.地方高校创办特色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9):80-81.
[3] 易建华.项目导向型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块体系设计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6):117-120.
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广,可以选择报考该专业,以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介绍:
1、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
2、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
3、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
5、这个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等多种课程。
(来源:文章屋网 )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小伙伴比较关心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哪些就业方向?下面是由本站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学什么的 有哪些就业方向”。
工商企业管理学什么 工商企业管理主要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能熟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管理技术。例如:开拓公司业务、进行销售统计、对客户关系进行维护,合理规划人员安排、为公司节省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公共关系理论与策划》、《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电子商务概论》、《商务谈判》、《连锁经营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组织行为学》、《企业文化与形象策划》。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1、企业管理:各类工商企业、银行、证劵公司等金融机构,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已经征服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已经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2、市场营销:到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决策、营销管理、销售、公关、品牌传播、理论研究与教学,或者是实际操作与管理性工作。
3、会计小额:主要导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事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4、财务管理: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征服与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从事财务管理、咨询服务及其他相关经济管理工作。
5、人力资源管理:到企业、事务单位及征服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工商管理学专业介绍 工商管理专业(英文:Industry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简单的说,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范围比较广。工商管理所学的专业知识大致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市场营销,二是人力资源管理,三是财务管理,四是生产管理。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工商管理专业虽然就业范围较泛,但还是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类岗位、物流管理类岗位、一般传统管理类岗位、人力资源管理类岗位等。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