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5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加坡国立大学申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世界一流;新加坡国立大学
知识经济的社会发展模式大大加强了大学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竞争使一流大学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从“985工程”、“211工程”的贯彻实施,到2014年的“五四”讲话,都强调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对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亚洲近邻新加坡也同样重视发展公立高等教育。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作为新加坡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旗舰公办学校,积极应对本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求,通过实现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成为新加坡人才集聚、知识创新的“集成器”,带动了大学本身乃至整个国家的崛起。在2014年OS世界大学排名中,该校的世界排名为第22位,稳居亚洲大学榜首。本文站在历史分析的视角,对新加坡国立大学选择创业型发展道路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尝试厘清该校创业型大学发展的路径及特点,并借鉴其经验提出对于我国世界一流大学转型创新的启示。
一、创业型之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战略选择
伯顿・克拉克认为,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University)中的“创业”是指许多系统的一个特征,即全部大学及其内部系科、科研中心、学部和学院的一个特征。这个概念还带有“事业”的含义――即在需要很多特殊活动和精力的建校工作中的执著努力。埃兹科维茨指出,“从历史角度看,创业型大学是大学延续中世纪保存和传播知识的机构进而发展成为创造新知识并将其转化到实际应用中去以实现知识资本化的多功能机构。”创业型大学兴起于欧洲,沃里克等一批大学探索出的创业型发展之路,掀起了创业型大学发展的热潮。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新加坡国立大学也通过引进创业型大学理念来逐步摆脱困境,在较短时间内跻身世界前列,更成为亚洲大学之首。
(一)新加坡国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背景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一个典型的城市国家,自1965年独立以来,由之前的殖民地前哨成功转型,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新加坡政府实施了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的经济发展政策,强调智力资本的创造及其资本化、企业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价值和就业岗位。
新加坡历来重视教育对于同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其教育政策常常与经济发展的政策相协调。在新加坡发展的过渡时期,大学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帮助国家实现由投资驱动向知识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大学在知识的创造和商业化方面,可有效地把教学、科研以及知识转化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科研与产业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商业化。
(二)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型之路的战略选择
新加坡国立大学创建于1905年,是新加坡历史最为悠久也是最大的公办学校,被认为是创业型大学的典型。该校在其发展愿景中明确提出:“渴望通过‘没有围墙’的文化和一种以教育、研究和服务努力获得积极影响的创业精神,成为一个大胆且精力充沛的社群。”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知识引进、传播和人才培养方面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国家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创业型大学”以其新兴的模式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促使其转变自身定位――走出象牙塔,成为创业的典范,成为知识创新的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中心的Annette Singh等人指出,“学校通过增强工业研究,促进科技创新、知识创造与创新,涉足高精尖领域,吸引海内外学术精英,把创新、创业思想贯穿于每位师生的头脑中,立足亚洲、放眼世界,在国际框架下推展高深优质的教育与科研,促进新加坡经济发展。”如今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教学、研究以及创业发展方面在世界上都居于领先地位。
二、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型之路的战略发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育使命以转型教育为一大核心,力求通过转型教育培养思想活跃、懂得把握时机的青年才俊,以改变社会现状、为社会创造价值。立足使命,新加坡国立大学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实现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呢?
(一)革新一体化创业精神
使命是组织努力的方向,是组织存在的理由。组织使命的变化规定了组织变革的方向与路径。创业型大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是一所成功的创业型大学的灵魂,它反映了大学的理想、追求和信念,引领大学发展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新加坡国立大学前任校长施春风为学校树立了“跻身全球知识企业行列”的愿景,强调了知识创业的发展方向,明确提出了向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转变的目标。首先,转变教职工理念,全面贯彻创业精神。牢固树立“创业、创新”理念,彻底转变之前的官僚管理理念,塑造一个足智多谋、富于创新、勇于开拓的领导团队。因为一个富有成效的集体创新,能够提供资源和基础结构,构筑超出一所大学原本具有的能力,集体的创业行动才是大学转型现象的中心,使它能够资助和攀登高档市场。因此,在整个组织内部营造创业的氛围成为转型的必须。其次,构建无边界院系,即建立一个无国界、无边界的知识社区。新加坡国立大学由亚洲观点出发,以世界级专长为基础,致力于培养学生跨领域、跨学科的全方位新思维,创建一个活力进发、敢于创先的知识社群,塑造无壁垒的求知文化,激发创造革新的精神,立志成为一所具有全球战略视野的大学,跻身世界顶尖大学之列,既充当全球知识集群的一个关键节点,亦发展具有亚洲特质的特殊专长与独到见解,并通过教育、研究及服务,扩大正面影响和效果,真正成为一个主动的创业型大学。生命科学被认为是无边界知识社区的一个典型,需要医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相互支持,以应对学科结合的挑战。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也均指出需要相互发展,为新加坡乃至亚洲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提供重要的分析与洞察。
(二)广泛吸纳国际学术精英
马丁・特罗(Martin A Trow)认为:“要使高等院校的地位得到升迁和变革,无论国家采取什么行动,最终都要由争取著名教授和出类拔萃的年轻教师、争取研究经费、争取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等市场力量来决定。”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师生结构显著表现为国际化和多元化,正是基于学校坚持不懈地在全球范围内招揽优秀师生。
国际化的师资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型道路的发展提供智力资源。为壮大师资队伍,该校建立起专门的国际人力资源小组,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超过一半以上的教职员工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新加坡国立大学高薪招聘各学科的世界顶尖研究学者,高水平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保证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田原、喻恺在对亚洲世界一流大学的师资模式进行的一项研究中,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从师资模式、师资职务结构、师资学位水平、师资世界一流大学学缘、师资外聘比例、师资国际来源、师资科研水平七个维度探究了亚洲世界一流大学的师资特征。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师资发展模式突出体现在师资的国际来源和外聘比例两个方面――该校的师资外聘比例以及师资博士学位授予国为外国的教师在教授中所占比例均在90%以上。国际化的优秀师资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提供了师资保障。
国际化、高素质的学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型道路发展的基础。在2005年召开的大学校长会议上,李显龙总理在演讲中谈道:“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从其他学生那里学到知识,学生可以从多元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受益,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获取更多世界性的观点。”发展到今天,新加坡国立大学拥有来自全世界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如图1所示,该校国际学生的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南2007年的9880名(占全体学生人数的33.71%)发展到2013年的11683名(占全体学生人数的34.98%),年均增长率为3%。在国际学生总量逐年稳步增长的同时,国际学生的结构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如图2所示。2007-2013年,国际研究生数量稳步上升,由2007年的3696人发展到2013年的4856人,首次超过了国际本科生的数量;国际交换生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数据都体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积极招收国际优秀生源,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
(三)变革组织管理核心
新加坡国立大学整合组织结构,创办面向任务的整合式学术生产组织和面向外界的新型组织。各个组织分工明确、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运转效率。经过早期的实践探索,新加坡国立大学创设新的组织结构来应对不断面临的新挑战,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即学术集群、行政集群和企业集群。依据各个集群机构所属性质划分,各个机构各司其职,统一对校长负责。行政集群作为学校的行政组织,为学术集群和企业集群提供行政服务保障,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行政驾驭核心,对不断扩大的变化做出迅速而灵活的反应。
学术集群重视科学研究的跨领域、无疆界协作,同政、产、民、研、学各界建立合作关系,以确保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方向与目标更能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应对挑战,新加坡国立大学成立了众多以研究中心、研究项目、研究计划或实验室等形式存在的跨学科研究组织,并以项目为导向组织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同时,这些跨学科研究组织的运转较为灵活。截至201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共有4所卓越研究中心以及23所大学研究机构与中心。
新加坡国立大学组织结构的鲜明特色,即是对企业集群的深度挖掘和开发。企业集群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中心首席执行官管理,下设新加坡国立大学海外学院、创业中心、工业和科技关系办公室、创业支持单位、咨询服务处和出版社。创新开设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机构旨在激发学校社群的创新与企业精神,通过体验教学、业界实践及合作、争取企业机构支持,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实现资源增值。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中心的创办宗旨是协助该校师生、研究员和校友培养创业精神并落实创业,让新加坡国立大学成为新加坡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科技企业家教育枢纽。专门设立新加坡国立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及工商联络处,对该校的知识产权与科研成果予以保护和管理,协助起步企业及分拆企业进而市场化,促进大学与业界之间的研究合作。
(四)开辟多元的经费来源
经费独立是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物质基础。大学为了实现转型,需要更多的经费资源,并拥有充分的配置自。一般而言,公立高校的经费有三个主要来源。第一,国家分配。作为传统的资金来源,国家分配的资金通常依据学生人数、教师人数以及校舍建筑面积大小的某种结合。第二,来自政府的科学研究委员会的资金。其多寡由大学教授、科系和科研群体在科研补助和合同竞争中的成败来决定。第三,所有其他渠道。新加坡国立大学努力开拓第三渠道的经费来源,包括来自工业界、慈善基金会、学生学费、社会捐赠以及校友捐赠的资金,并且这种开拓的趋势由于创业精神的推动正在加速。同时,新加坡国立大学有效利用该校的国际声誉和日益壮大的校友群体,不断扩充经费来源。
此外,新加坡国立大学尤其重视对科研成果的资本转化。科研具有国际地位,科研也可以是扩大收入的手段。新加坡国立大学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通过发明创造、专利以及与业界的合作,把大学知识更加广泛地运用到“创造财富的事务”上,加强大学科研与特定公司之间的密切合作。通过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同时有效地推进对外联系,这些外扩的工作已经成为学校经费的重要来源,这是创业型发展模式的优势之一。图3显示出新加坡国立大学2003-2010年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由图3可见,在该校稳定的三方经费来源中,政府资助依然是经费来源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积极拓宽的其他经费来源所占比重超过政府资助,有力地保障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发展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五)激活的产学研地带
1.加快知识创造
作为亚洲领先的研究型、创业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致力于开发具有国际顶尖水平且足以影响世界的科研项目,以期拓展知识疆界、促进知识应用。通过营造浓厚的科研文化氛围,为师生提供理想的科研环境。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师生和研究人员坚定地致力于知识创造,使该校的研究成果持续强劲增长。如图4所示,该校发表于国际级期刊的文章数量从2007年的2146篇增长到2013年的8066篇。
2.加快知识转化
新加坡国立大学拥有一套完整的知识资本化转化流程:从理论研究成果到技术披露即可直接孵化为初创企业或衍生企业;亦可通过专利申请,得到专利授权,最终进行创业活动。在知识转化制度的保障下,2007-2013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技术披露、专利申请以及授权专利的数量稳步增长,见图5。
3.拓宽合作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教学研究和知识转化两方面积极拓宽合作、广泛建立伙伴联盟,借此开拓疆界与视野,从而对社会发挥重大影响。在教学研究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哈佛、耶鲁等世界顶尖大学建立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为教学、学习、研发、创新等各个层面带来新观点和新机遇。在知识转化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积极加强与业界的合作与联盟,以便使该校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迈进市场的大门,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实际功效。该校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推行知识产权管理与商品化,包括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社群管理国立研究基金会中的“概念证明”基金,旨在加速推进科技市场化进程;二是与业界伙伴、学术机构以及其他组织加强合作,助力学校的技术发明与科研成果同市场需求更紧密地挂钩,在商业领域确定相应的定位与价值;三是与业界伙伴及主要政府机构合作,将技术发明与研究成果具体贯彻,转化为起步公司。通过努力,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学术社群和业界之间建立起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三、启示与借鉴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转型经历,见证了强有力的创业型发展实践在推进大学全面实现世界一流战略进程中的卓越成效,可以为我国公立研究型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一)全面植入创业精神,重塑大学组织文化
创业文化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践行创业型发展之路的内在核心。伯顿・克拉克认为,“创业型大学很像高科技工业中的企业,开发一种涵盖变革的文化,这些信念在心脏地带传布,就成为整个大学的文化。”我国公立研究型大学长期以来在强政府管制下形成的组织文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知识创新的步伐,迫切需要注入创业精神,促使大学更加主动、迅速且灵活地对内外部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这种创业精神需要全面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价值观和学术价值观中,内化为每个成员的意识和行动,从而重塑整个大学的创业型组织文化。
(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释放大学创新活力
在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创业文化的重塑建立在制度变革的基础之上。新加坡政府给予新加坡国立大学广泛的自,学校得以围绕战略目标自主地开拓和使用经费,开展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学术和服务等活动。而学校内部管理的自主,使每一个基层院系成为了创业型单位,并把创新扩展到校外,激活了每个单位和成员的创新力。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一直是我同高等教育改革讨论的热点议题,但时至今口,现代大学制度仍未真正建立,更未触动和激活传统学术价值观扎根最牢固的学术心脏地带。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来自于大学组织内部主动的、制度化的集体创业行动。因此,若不能赋予高校及其基层学术单位以自主发展权,我国高校将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成为知识创新的集成器
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那些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大学,更是那些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且独具特色的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发展之路的成功,与其把握国家经济的转型发展机遇、致力于成为区域知识经济的集成器、以人才集聚和知识创新为国家和区域建设服务的战略密切相关,从而在人才、信息、知识、技术和产品的跨境流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自身创业发展的平台。我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应该把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若干个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战略机遇,成为吸引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的磁石,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全球化框架中开展高质量的教育和科研,以推进中国乃至区域知识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新加坡最近公布新的国家发展方略,要从当前的450万人口增加到650万人。加速吸纳大量外来精英。
新加坡为了在全球化的战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将主要战略放在人才培养和竞争上。近日,新加坡政府公布至2030年的国家发展蓝图,以650万人口的规模来发展,要与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会看齐。然而,以新加坡日前450万的人口,加上出生率屡屡见低,要建构国际大都会,最关键的就是招揽外来移民,尤其以具竞争力的华人精英为主。
马来西亚华人――新加坡移民的传统来源
47岁的李美花是新加坡的新贵,她在2006年新加坡选举中代表执政的人民行动党上阵,成功当选国会议员。生于马来西亚中部马六甲的李美花,儿时也许从未想过她会成为新加坡的公民,并成为94位国会议员之一。
从1965年建国至今,新加坡一直是移民的国家,而马来西亚华人更是新加坡移民的传统来源。李美花在马来西亚的老家是个小乡村,但贫穷阻挡不了她勤奋求学的决心。她考上马来西亚最著名的国立大学――马来亚大学,但没能就读自己喜爱的工程系,一个月后,她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录取进入工程系,于是离开马大到了新加坡。这个决定改变了她的一生。
大学毕业后,李美花留在新加坡工作、结婚及组织家庭,随后入籍。李美花并不是唯一来自马来西亚却被新加坡吸纳的政治精英,现任卫生部长许文远、国会议员伍碧虹同样在马来西亚出生,并在新加坡留学及工作后成为新加坡公民。在目前新加坡450万人口中,近30%的人口是外来移民。
新加坡对移民人口的需要非常清晰,为了维持种族比例,马来西亚华人、中国人及印度人将是新加坡吸引的主要外来人才。《联合早报》高级执行编辑严孟达认为,马来西亚华人基于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较容易融入新加坡社会。“对于马来西亚人才,新加坡人基本上不会特别意识到他们是‘外国人’。”他认为,除非马来西亚政府通过行政措施阻止华人把子女送到新加坡读书,否则新加坡对马来西亚华人人才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除了种族比例,在人才专业分布上,新加坡也有仔细考量。掌管人口政策的内政部长黄根成表示,新加坡吸引的人才不一定要拥有博士学位,他们可以是拥有特定技能的人才,如飞机维修员。为了接触最广层面、遍布世界各地的各类人才,新加坡政府设立网站“联系新加坡”(.sg),让全球的人才得以从网络世界中了解新加坡的情况。
新加坡政府对吸引马来西亚人才非常积极,除了欢迎马来西亚人才前往工作,甚至派人到马来西亚中小学、提高奖学金吸引学生到新加坡求学。坐落于马来西亚南部柔佛州的宽柔中学是马来西亚著名的民办华文中学之一,该校办学严谨,创校以来一直是柔佛州华裔子弟求学的第一选择。宽柔中学不仅赢得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尊重,也引起只有一水之隔、求才若渴的新加坡政府的注意。
2007年,新加坡仅有的两所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南洋理工学院从宽柔录取了近200名优秀生,该校精英班的学生几乎一个不漏地被这两所大学吸走。过去几年,该校每年都有逾百名学生被吸引到新加坡深造。一般估计,到新加坡留学的马来西亚学生,约70%选择留在新加坡工作、组织家庭,最后变成新加坡的人才。
柔佛不少华族家长也为了让孩子接受高素质教育,不惜花费及舟车劳苦,让孩子从小就每天跨越长堤到新加坡接受教育,新加坡新传媒主播董素华就是其中一人。董素华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在新加坡念书,她追述那段日子每天清晨六时就得出门,通过两国拥挤的关卡才能抵达学校,她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在新加坡完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新加坡度过,她对自己的评价是“了解新加坡多过了解马来西亚。”她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进入新传媒,虽然当时还保留马来西亚国籍,但公司还是给她充分的机会,并支持她在2004年及2006年赢得新加坡广播业最高荣耀――红星大奖(最佳新闻播报及时事主持)。董素华的另一半是新加坡公民。她在1998年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四年后入籍新加坡。她对选择成为新加坡公民的解释是:“我的生活重心、家庭、工作都在新加坡。”拥有新加坡护照让她更方便出国公干,享有更大的便利。
其实,新加坡从1965年建国至今,从未停止从马来西亚吸引人才,而近5年来前往马来西亚搜罗人才更见积极。新加坡政府在马来西亚吸引人才是多管齐下,除了通过提供“亚细安奖学金”吸引优秀生前往该国深造,近年也在马来西亚各主要城市网罗优学秀生。
居住在马国中部雪兰莪州加影的林玉桦在政府开办的国民中学求学,她在高级教育文凭考试中考获全A优秀的成绩,是该校成绩最佳的学生。她信心满满向政府申请奖学金出国深造,结果却让她失望。她前往在吉隆坡举行的教育展以了解各国求学情况时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展览厅,该大学代表在了解她的成绩后当场表示为她提供奖学金,建议她前往新加坡深造。林玉桦感到不解“我在马来西亚申请奖学金却拿不到,我不用申请新加坡却愿意给我奖学金。”
林玉桦的情况并不是偶然,虽然在这两年阿都拉政府采取较包容的政策后情况渐有改善,但还有不少华裔优秀生无法获得政府奖学金及被拒于大学门外。在一方面缺乏深造机会,另一方面则积极拉拢的情况下,无数马来西亚华裔学生走向新加坡完成求学梦想,其中以学术资格不受马来西亚政府承认的私立华文中学(独中)最普遍。
周建平是吉隆坡尊孔华文中学的学生,他在高中毕业后与同学一道以高中统一考试成绩参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入学试,结果成功被录取。他表示:“我很希望能留在马来西亚求学,可是我的文凭不被马来西亚政府承认,只好以最接近的新加坡作为选择。”
新加坡不仅希望马来西亚华人前来念书,更希望他们毕业后能在该国工作、居住,最后入籍成为新加坡公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新加坡也把吸引人才的眼光放得更远,该国进一步派出代表到马来西亚一些华文小学及中学,挑选优秀的小学生及初级中学学生到新加坡留学,让这些学生在更年少的阶段接触新加坡文化,加强这些学生对新加坡的认同感。陈晓薇今年13岁,她在新加坡中学念书,每个假期,都孤身一人乘坐长途巴士回返吉隆坡。陈妈妈表示:“我也不舍得孩子那么小就离开家。可是难得新加坡政府提供奖学金让她到当地求学,新加坡的教育素质也很高,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我多么不舍也要让她过去。”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是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马来西亚则是以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这成为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往新加坡求学的原因之。新加坡1965年脱离马 来西亚独立后,42年来两国发展距离越来越远,教育体制也出现差距,导致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把孩子从小就送到新加坡求学,其中以与新加坡相邻的新山最明显。每天清晨,天还未亮,新山通往新加坡的长堤,挤满了到新加坡工作和念书的人流车流。
狮城欢迎中国精英
除了马来西亚华人,中国精英也是新加坡国家发展方略主要的吸纳对象。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与中国建交后,新加坡对中国移民开放门户,允许中国人到新加坡留学和工作,中国人才成为狮城的主要外来人才之一。新加坡《联合早报》助理编辑主任周兆呈在1998年来到新加坡进入国立大学修读硕士学位,隔年进入《联合早报》工作迄今。老家在中国江苏省的周兆呈去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他与同样是来自中国的太太育有一名孩子,目前一家三口皆是新加坡永久居民。周兆呈说,当年他要到国外深造,考虑到新加坡华人多,跟中国人的关系也密切,因此选择居留新加坡。
目前,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博士生各个阶段的学生总数约达3万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就读并获奖学金的中国学生,则分别有3000多人和2600多人。由于领取大学奖学金需要在新加坡工作6年,因此,这批学生将成为未来新加坡移民的主力军。
新加坡吸引的中国人才主要是企业、高科技、体育及华文人才。由于新加坡华文水平不高,为了与中国接轨,新加坡希望其公民能掌握华文,因此从中国输入大量华文的人才,周兆呈的太太陈颖拥有徐州师范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她目前在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担任中文系讲师,负责培训小学华文教师及华文煤体人才。
由于缺乏华文人才,新加坡的媒体、广播及艺人界吸引不少来自中国的人才,优频道前任主播张海杰是新加坡人所熟悉的名字,当前著名艺人郭亮也具有中国背景。
体育直是新加坡最弱的一环,政府近年来致力于提高体育水平,希望成为区域体育强国,但人口总量不足是它的致命伤。为弥补本身不足,新加坡吸引不少来自中国的体育人才,在国际体坛为新加坡扬名的前任国家乒乓队主力井浚泓,以及当前主力李佳薇都是新加坡从中国挖掘的人才。
中国的高科技人才为致力发展生物科技、生命科学及研发工作的新加坡提供不少精英,新加坡的区域金融中心也吸引不少中国企业进驻,以新加坡作为筹集资金开拓中国市场的据点,在这方面最成功的应是新加坡仁恒置地集团的董事局主席钟声坚。
上海移民名列富豪榜
已经入籍新加坡的钟声坚名列新加坡的富豪榜前列,他以新加坡为总部,积极开拓中国房地产,目前其产业计划遍布上海、南京、苏州、天津、珠海、成都、贵阳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以及西部地区。根据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公布的最新全球富豪排名榜,从上海移居新加坡的仁恒置地主席兼总裁钟声坚,以17亿美元的身家,首次上榜,排在全球的第583位。
吸引外国移民除了是国家人口政策,也是维持国家竞争力与经济成长的要素,就这个问题,新加坡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以美国为例加以说明:报告显示,美国移民人数较多的州,就业机会比国家平均水平高。美国国家科学院在1997年也向国会提呈报告,指外来移民为美国经济带来100亿美元的净收益。移民也为美国带来更高的生育率,根据美国移民研究中心的估计,在2002年,美国的新生婴儿里有23%是由移民妈妈所生。
掌管国家人口政策的黄根成表示,美国的经验让新加坡了解到,人力是新加坡重要及唯一的资源,可是,新加坡没有足够的婴儿,也没有足够的本土人才。他指出,新加坡的晶圆工业在2005年制造了15000个就业机会,其中8000个是生产线工作,7000个是工程师职务。然而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只能填补80%高技能的工程师职位及1/3的生产线空缺。
兼任国家人口委员会主席的副总理黄根成指出,新加坡要达到人口替代水平,每年需要6万名婴儿,但是目前每年出生的婴儿只有35600名,若加上像2006年那样成功吸引13200名外国人成为公民,新加坡仍然需要11200名外来人才填补缺口。新加坡去年的生育率是1.24,远比维持人口所需的2.01的比率来得低,而且这个趋势还是直往下滑。人力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黄永宏指出,新加坡人口若如日本每年都下降,那将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包括新加坡是否还有能力维持制造业、国防及防务机构等的运作。
新加坡《联合早报》助理编辑主任周兆呈指出,新加坡吸引外国移民是“现实的必然”。他表示,从历史角度看,新加坡是个移民的国家,吸引外国人才是长期坚持的国策。从经济角度而言,新加坡是高度全球化的都市,新加坡要在各方面领先,单单依靠本土人才还是不够+而现有的新加坡人口也很难支撑兴旺的市场。此外,新加坡是高生活成本的都市,生活压力大导致国民生育率低,加上本身人才流失也多,吸引外国人才将是补充人力资源及维持竞争力的最经济及最快速方式。
周兆呈表示,新加坡吸引的高收入外国人才拥有广泛的人脉,他们将能为新加坡创造商业机会,提升新加坡作为国际商业中心的形象,而拥有特定技能的专业人才则大量填补新加坡的人才缺口,维持经济的动力。
为了配合可能的人口增长,国内各方面的建设也得同步进行。新加坡以650万人口作为至2030年国家整体发展的规划指标,意味着在未来23年内新加坡人口将增加40%,其中一半将是外来移民。李美花指出,为了容纳这650万人,政府必须为房屋建设、水电供应、医院学校的盖建及交通运输做好规划。新加坡目前土地面积只有692平方公里,人口稠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208人,一旦人口增加至650万,人口密度将超越香港,达到每平方公里9200多人。
新加坡政府也成立由黄根成监督的“新加坡侨民联系署”,加强与在海外留学、工作及长期居住的新加坡人联系,鼓励这些人返国服务。新加坡统计局估计,至2005年,约有14万名新加坡人在海外定居,当局相信这个数字将会越来越高。
除了马来西亚及中国华人精英,新加坡为了吸纳外国人才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在2006年推行一系列新措施,包括改进新移民的申请程序并加强其灵活性和透明度、推出个人化的就业准证及对外加强宣传。此外,政府也将让符合资格而有经济能力可在新加坡自费居留的外国大学毕业生和外国人有更充裕的时间在新加坡寻找工作。
为了方便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国人才成为永久居民或公民,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设计特别网页,让外国人才上网测试是否符合资格。此外,移民事务官员将化被动为主动,找合格的永久居民面谈,询问他们是否有意愿成为公民。根据以往经验,移民局会发函邀请符合资格的永久居民成为公民。
总理李显龙是新加坡最佳的促销员,他在去年的国庆庆典公开提及在马来西亚出生、但在2005年入籍新加坡的发型师颜天发,指他是新加坡未来应该吸引的人才。颜天发在新加坡工作已有23年,初到新加坡时,在发廊当洗发工人,每个月工资只有30新元(约合20美元),但凭借吃苦精神及勤奋,终于成为著名的发型师。若根据新加坡移民局的标准,学历不高的颜天发完全不符合该局的移民标准,但李显龙认为,颜天发具备了该国多数人所缺乏的才干与技能,就是新加坡所要的人才。
本地人对移民政策忧虑
然而,新加坡大量与快速引入外来人才的政策也引起本地人民的忧虑,他们担忧外来人才夺走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与机遇。根据英文《星期日时报》在今年初进行的一项调查,新加坡人对外来人才的出现总体上是持正面态度,但触及外来人才是否会抢走他们的就业机会时,绝大部分受调查者表示担忧。
不仅部分新加坡人对政府的移民政策有所疑虑,不少在新加坡留学、工作的马来西亚人在新加坡居住一段日子后选择返回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第八电视台主播陈嘉荣就是一个例子。陈嘉荣于1997年到新加坡新传媒担任主播,2004年电视业生态的转变导致发挥空间受压缩,他选择离开。返马后,他与朋友合作从事培养传播人才的工作。
中马互认学历工作始于1997年,由时任马来西亚教育部长、现任大马首相的纳吉布提出,结果一拖15年。此前,马官方只承认北大、清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四所学校的中文专业学历。
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证实,马来西亚最终将承认800余所中国大学的学位学历,同时,中国将承认64所马来西亚大学的学位学历。
此外,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两国在2009年也与中国签订了学位学历互认协议,但进展远不如马来西亚,协义签署前后差别不大,仍处于高校自己参差不齐的认可状态中。
不过,除新加坡外,东南亚并非中国学子留学热点地区。而新加坡秉承着大陆精尖学“为己所用”的思维,门槛设置较高。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高校硕士课程的中国本科生,必须拥有“985工程”或“211工程”学校的本科文凭,大学平均成绩82分以上并要附有雅思、托福成绩。
相对而言,大陆人更关心发达国家是否承认大陆学历。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高校在海外被认可的学历分为两种,一种是官方认可的学历,一种是海外高校认可的学历。
留学热点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及香港,虽然多与中国有学历互认协议,但各大学多自行制定认可标准,对中国学历并无统一的所谓“官方认可”。
以本港为例。自2004年7月11日陆港学历互认文件签订后,来本港留学的内地高校人数急剧上升,尽管如此,本港未正式公布具体承认内地哪些大学学历。而其多年英语思维环境,往往令内地学生无形中受不公平待遇。
据澳际留学香港部负责人介绍,相比英美澳加等西方国家申请者,香港大学对内地申硕者的门槛特别高,录取时把名额先给本科在欧美完成的申请者,然后让内地本科生竞争余下名额。此外,对欧美国家本科生的硕士申请表里没有最低均分要求,仅要求提交官方成绩单和毕业证明。
而台湾则有官方统一的认可标准,据台湾教育部门2010年9月18日通过的《陆生三法》,正式承认大陆41所高校的学历。
美国是中国学生留学的优先选择,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统计,2010年至2011年,中国已连续2年成为美国海外留学生最大来源国,留美学生总数达到157558人,约占美国海外留学生总数的22%。
拥有最多中国留学生的美国从未与中国签订官方学位学历互认协议。主要因为美国教育部不参与高校管理,美国也没有高教管理机构。美国高校,一半民办,一半州属和少量市属院校,美国教育部只能管中小学公立教育。
由于美国政府没有承认高校学历权限,故中国学历是否被承认,无法通过官方的双边协议解决。
不过,美国各大学对中国留学生本科学历的要求,并不比香港、新加坡、台湾苛刻,这让许多二本的大学生有机会申请攻读美国硕士。
至于对中国学生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的认可则麻烦得多。中国国内的博士有两种,本科起点读博,叫直博或者硕博连读,要读5年左右;硕士起点读博,要读3年左右,美国学制规定,不管以前什么学历,学制一律五年,因此中国人到美国读博要重头读起。
吸纳中国留学生居第二位的英国,虽然2003年已与中国签订双方学位互认协议,由于教育文化差异,大陆高校成绩无法也不能转化为英国承认的标准,因此申请英国读研一般只需提供国内本科毕业证书、雅思成绩和推荐信。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对中国高校学历要求普遍较“仁慈”,中国官方承认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一般都有资格申请。澳大利亚甚至已有14所大学认可中国高考成绩,意味着内地高中生可向这14所大学申请读本科。
加拿大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制度,没有联邦教育部或类似机构。依据加拿大宪法,各省政府负责制定各自的教育制度。目前,已有9个加拿大省份正式和中国教育部签署了互相承认学历的协议。
东西方融合
“说到优势,首先新加坡是一个东西方融合的国家,华人占了75%,且一直沿用英国的教育体制。跟其他欧美国家相比,新加坡东西方融合的特点十分明显。”张赣民介绍说。
谈起新加坡留学的优势,张赣民如数家珍:新加坡的很多课程,包括各个院校都把实践看得很重要,学生在学校期间,有很多实践课程,容易让他们更早地接触社会。再有,新加坡的综合环境很安全,社会治安很好,新加坡犯罪率低这一点非常著名。交通十分便利,广州到新加坡3小时,上海4个多小时,北京6个小时,算是近邻。还有,新加坡的旅游签证特别简便,学生签证也很容易,如果家长想去看望孩子,北京户口当天就能拿到签证,这些是新加坡与其他留学热门国家的区别。
当然,对留学生来讲,最看重的还是留学目的国的教育。从这个角度看,新加坡的教育体制非常严格,教育品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比如,新加坡有4所大学在国际上非常知名,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每年在泰晤士报的综合排名都在世界前50名之内,与清华北大齐名。
在政府“环球校园”的大方针下,新加坡积极引进国际上的知名学校在新加坡设立分校,或者引进国际学校在新加坡授课的硕士或本科课程。如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学院等在新加坡大学里都有课程,学生可以在新加坡读书拿到这些名校的文凭。张赣民说,国外名校在新加坡开办的分校,这次展会上来了三家。它们是内华达拉斯维加斯大学新加坡校园,提供酒店与旅游管理学士学位和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雷蒙德市的DigiPen科技学院是美国率先在海外设立分校的大学,长久以来都是数字娱乐高等教育的其中一个先行者,学院提供游戏开发、游戏设计和动画制作等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课程。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于去年初设立新加坡校区,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公立大学,JCU在科学研究及高等教育方面都位于澳洲高等院校前列。
新加坡的做法是,将国际最先进的科学理念与传统的东方文化相结合,为留学生们创造了了解世界,提升自我的广阔空间。他们希望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们以个人兴趣和就业前景选择留学专业,瞄准新兴专业的巨大潜力,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地努力。
合力推进教育品质
从“环球校园”到“新加坡教育”,今天的口碑是新加坡政府与机构合力推进、多年打造的结果。
林玉玲介绍说,参与推广“新加坡教育”品牌的有5家政府机构,它们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新加坡教育部、新加坡旅游局和新加坡生产力标准创新局。在这5个部门里,新加坡教育部负责整个的教育结构,各个部门又有各自的功能,承担不同的角色。企业发展局负责把新加坡最好的课程或学校介绍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局负责将国外的优质教育“引进来”,教育部负责整个教育体制的制定和监管,旅游局专门负责新加坡教育在海外的推广,标准局负责制定相应标准。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呈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产品:新加坡教育。
在保证教育品质方面,应该说新加坡堪称完善。“素质级体制标志”和“消协保证标志”的双重认证,是新加坡教育口碑的关键。所谓“素质级体制标志”就是对学校教学水平考核的政府级认证,而“消协保证标志”则是由消费者协会为新加坡教育业特别设定的对国际学生学费保护政策的认证,自2005年9月1日起,只有获得“消协保证标志”教育认证计划认可的学校才可以接受国际学生。它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学生的学费不受影响。
除了公立院校,新加坡还有76所获得新加坡政府双资格认证的私立大学,各个层次都有,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很不错,新加坡政府网站上都有这些学校的名单。对此,张赣民说,新加坡在保护国际学生方面一直走在前面,已经做得很完善了。至于去年中国教育部发出与新加坡有关的预警,张赣民解释说,那是有点误会。那一所工程学院和一所金融学院在合并整合时,到生产力标准局申请注销原有的两个名称,同时申请新的学校名称为“高等教育High Education”,由于在网站上挂出来“注销”, 引起了一些误会,学校接到了很多家长关心的电话,一段时间后,就没事了。“这所学校也来参加了今年的教育展。”
针对中国政府目前对新加坡私立学校认证不多的情况,张赣民特别解释说,认不认证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对于新加坡教育部来讲,只是希望两国政府早点达成协议。他们认为,新加坡有相当一些私立院校的水平很高。作为一个学生或家长,更看重的应该是从学校所学的东西,和能够胜任工作的实际本事。比如管理学院就是私立院校,但它的口碑很好,升学率、就业率非常高,国外也很认它的毕业生。还有拉舍尔艺术学院也是私立院校,它的学生的就业率接近100%。
选择新兴专业
参加今年国际教育展的21所新加坡院校各具特色,而且都在不同领域中具有代表性。他们结合时下的潮流特点和新加坡自身的发展特点,突出一些比较擅长的特色专业,以展现新加坡院校的与众不同之处。
目前,新加坡教育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在专业设计上推陈出新,同时积极与就业市场相结合,以细节优势取胜。着眼于行业发展前景,除了传统的强势课程外,新加坡政府还积极支持新加坡教育机构开设和开拓设计(平面设计、时装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新媒体(动漫设计、数码设计、网络设计、多媒体设计、电子游戏设计、数码动漫行业),旅游及酒店管理(酒店管理、景点管理、商务旅游和活动筹划)方面的课程。
8月15日,淘宝教育平台产品“淘宝同学”正式上线。与此同时,Google也计划在下半年推出C2C教育产品Helpouts。互联网巨头进军在线教育引发了人们对该领域的高度关注。
教育是刚性需求,各个层次、各个年龄的人群都需要接受教育,足够庞大的市场驱动着互联网公司和传统教育机构纷纷投入该领域。可以预知的是,其对传统课堂教育以及培训机构带来的“革命”是不言而喻的。
以国内教育培训老大新东方为例,尽管新东方的在线教育产品——新东方在线已有十年以上的历史,但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新东方做在线教育不得不面临左右手互搏的尴尬,新东方的核心课程是出国英语培训,但事实上很多名师是不愿意在上面讲课的,线上的低价策略难免会影响到线下业务”。
据了解,新东方在线除了外语,还正积极拓展中小学、考研、医师、职业教育等领域。新东方在线副总裁潘欣在谈到考研产品时曾表示,新东方在线为避免和线下机构直接竞争,主要做线下培训的补充,以形成竞争差异化。由此可见,新东方想方设法要在在线教育领域扎稳马步。确实,从在线教育已是大势所趋来看,自己不“革命”,就会被“革命”。
除了培训机构“被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也同样有着“革命”的意味。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都采用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包括录制的讲座和网上作业。如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了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
MOOC通常是由知名大学提供的大学水平课程,它们通常是免费的,并且随时可以享用,他们共同的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人有机会学习。MOOC的重要好处之一在于,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可以继续工作,而且想要或需要上几堂课,可以自行决定。最后,职业发展和知识储备变得更快速、更高效。另外,MOOC可以让无力承担高昂教育学费的人们,或是普通大学的学生们有机会享受最优质的教育。
大规模在线学习正处于关键的上升轨道,最终会给教育界带来一场极其广泛的转型。在今后几个月乃至几年,MOOC会迅速而全面地颠覆教育行业、得到更广泛受众的积极接受,值得世人关注。不过,MOOC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在看到MOOC诸多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应想到各大公立大学过分采用在线教育也有可能会危及学生。
对于还未接触社会的学生们来说,大学是他们必须捍卫立场、积极参加学术讨论的地方。对于来自低收入家庭、设法克服困难来上学的学生来说,大学更可能是他们必须不断地与其他学生和教授交流、接触中产阶层社会规范的地方。大学教育不仅赋予认知技能,如数学、历史和科学知识,还赋予实际技能,如社交、情感和行为能力。坚韧、自信,又有社交能力的员工比拥有同等认知技能,但缺少那些实际技能的员工更有优势。学生在网上无法学到的正是那些社交技能。
那些学生拿到学位后申请工作时,他们更有可能让雇主觉得:他们缺少在“很适合”其公司工作的社交能力。如果对于那些还不属于中产阶层学生普遍采用MOOC,那么教育系统的社会经济隔离现象会蔓延到高等教育,我们会看到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之间的差距将拉大,而不是缩小。
关键词:韩国高校;浦项工业大学;国际化战略;问题
20世纪80年代,韩国制定了《面向2000年国家长期发展构想——教育部门报告书》,其中提出“培养主导信息化、开放化和国际化的韩国人目标”[1]。此举意味着韩国正式确立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韩国的大学纷纷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签订交流协议,以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为主要特征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步成为促进韩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进入21世纪后,韩国政府加大了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力度,先后实施了“留学韩国计划”(Study Korea Project)和“世界一流大学计划”(World—Class University Program)等一系列措施,旨在扩大韩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提高韩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韩国各大学普遍实施国际化战略,推动以学生国际流动、课程国际化建设、招收外国留学生、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在韩国各大院校全面展开,韩国大学的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
浦项工业大学(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成立于1986年,是一所十分年轻的大学。该校目前拥有10个本科系,1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包括系、学科、研究生院等),2012年在校本科生1422名,研究生2190名。浦项工业大学规模虽小,但科研实力却不容小觑。该校拥有多个一流的研究中心,如韩国唯一的同步辐射光源——浦项光源、韩国最大的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浦项生物技术中心、韩国唯一的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浦项智能机器人技术院,以及世界唯一的钢铁技术研究院等。[2]
近年来,浦项工大发展势头迅猛,已一跃成为亚洲最优秀的工科大学。在2011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浦项工大名列第53位,全亚洲排名第6位。在2012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浦项工大名列第9位。年轻的浦项工大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一、浦项工业大学国际化办学举措
浦项工大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快的发展,除了有比较清晰的办学思路、不断的改革创新以及雄厚的资金支持外,还归功于其开放性。为了实现在2020年之前进入世界研究型大学前20强的目标,浦项工大在各方面都努力与国际接轨,向世界名校看齐。[3]
浦项工大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广泛建立校际合作伙伴关系
浦项工大积极与外国高水平大学建立校际合作伙伴关系,至今已与24个国家的92所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在开展校际合作交流过程中,浦项工大逐步形成了分层次、有重点的校际合作架构。在学生交流方面,浦项工大主要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的一流大学开展合作,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华盛顿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及我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科研方面,主要与具有世界高水平工程教育的德国、法国名校开展合作,如德国马克斯·布朗克学院(Max Planck Institute)、法国巴黎高等理工学院(?魪cole Polytechnique)等。在留学生招生方面,主要与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大学开展合作。在教育培训方面,主要与巴西和智利等南美州国家的大学合作。在教育援外方面,则与非洲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的大学开展合作。[4]
(二)全面实施学生海外学习计划
浦项工大始终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人才作为办学宗旨。为了实现这一宗旨,浦项工大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去海外交流学习,获取海外学习经历。目前由学校组织实施的学生海外学习项目有: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East Asian Research Universities,AEARU)夏令营项目,该夏令营每年在协会成员校间轮流举办,浦项工大的学生可自由报名参加;夏季课程项目(Summer Session),学生可申请赴海外名牌大学参加夏季专业课程或语言课程学习;学生交换项目(Exchange Program),该项目针对已经完成两年学业的学生,为其提供赴海外合作院校学习和体验的机会;海外学习项目(Study Abroad Program),该项目于2007年设立,学生可通过此项目申请赴英国和北美等地的海外学习基金成员学校进行学习和体验;海外实习项目(Internship Program),浦项工大与爱因斯特国际大学生实习交流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xchange of Student for Technical Experience,IAESTE)合作,选派学生赴IAESTE成员国家的知名大学或知名企业实习。[5]
目前,全校有80%以上的学生能够获得赴海外学习交流的各类资助。
(三)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
为何选择在海外置业?
如果你有移民倾向
移民的增加带来海外置业的兴起,这一趋势在今天变得越来越明显。随着富裕阶层的增加,中产阶级为了寻觅更多的发展机会、追求更优质的生活质量,以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纷纷将目光盯在了海外,由此带来了新一波的移民潮。
据SOHI了解,早前中国内地富豪移民多选择香港、澳门等临近地方,而近年来逐步向外扩展,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成为中国移民选择的主要目的地。有调查显示,我国可投资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中,约27%的人已经完成投资移民,而正在考虑投资移民的比例高达47%。如果你有移民倾向,就可以开始考虑购置海外房产。
如果你的儿女在国外读书
在国内,好学校附近的学位房总是被炒出天价。这种现象在国外也毫不例外,拥有好学校的居住片区往往也会有很好的环境和交通,因此很多人极力寻找学校区周边的房屋,好学区的住房除了方便以外,也非常保值。
所谓学区房,主要是指区域内有好的公立高中,另外还包括拥有好的公立或者私立大学。以美国为例,所有居住区都有相应的学区划分,学校的名声不仅决定学区的好快,也决定了学区所在地房价的高低。同样的房子,如果属于好与差的两个学区,价格甚至可能差一倍。这一点和国内的学位房的状况也十分相似。
据了解,在美国18岁以下获得绿卡的孩子,就能免费就读美国任何一所公立中小学校,每年只需交纳很少的书本费:上大学则可申请到各种类型的学生贷款以及奖学金:甚至在毕业后也可获得相关部门免费帮忙找工作或者免费进行技能培训,这些诱人条件也是很多人为将来儿女的前途而选择在海外置业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想投资国外房产
国内的通胀导致资金流向海外避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今后的海外养老准备,特别是自去年以来,限购政策的不断出台,迫使海外置业风潮尤盛。在投资回报方面,海外置业的投资回报率丝毫不逊于国内楼市,而土地使用权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澳大利亚、阿联酋都是土地私有化的国家,在此类国家投资可以取得永久的土地和房屋的所有权,这与中国内地70年的土地使用权有着很大的差异。去海外买房,正在成为一种新兴的投资趋势。
现在,很多海外资产的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回落,而且未来房价还有可能进一步下降的趋势,有投资倾向的读者可以先做好准备,等时机成熟时去海外购房。许多成功案例已经表明,在危机发生过后购入那些有潜力的不动产,往往会在日后产生丰厚的回报。
TIPS:
海外的房地产项目都非常复杂,许多不同领域的问题都需要注意,包括购买房地产、投资、海外学习以及移民程序等。
很多热门的海外置业地周边都是市内最热闹繁华的地区,如果有充足时间,最好多去周边逛下,了解周围的大环境。对于日后房产是否能升值,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如果你是现金一次行付全款就可以省却许多麻烦,如果需要贷款,可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耐心。
SOHI建议,对于外行买家来说,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了解海外房地产开发商的信誉并不容易。买家还必须承担移民政策与房地产购买程序存在冲突的风险,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你在海外拥有房产,你也无权管理你的投资。最好提前了解形势,或者从业内人士和专家那里咨询意见,而不要自己盲目置业
海外置业6要点
SOHI特别提醒:海外有一部分物业都是先买地,后建房,因此整个置业过程非常繁琐,选择值得信赖的中介或专家能够让你更省心,不过基本的购房要点还是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加点小元素,比如什么指南针啊之类的)
地点选择
即选择在海外的什么国家、城市、区位买房,这需要投资者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有所了解,最终选择适合自身或家庭情况的地点。美国对非本国公民的购房条件设有相应的门槛,如要么取得美国绿卡,要么具有时间期限超过3个月的签证,如工作签证、学习签证均可。在马来西亚购房,必须在当地银行开户,并存入一定数额的资金,同时非本国公民(包括永久居民)投资房地产需要得到当地外来投资委员会的批准,而且当局也不允许非公民购买当地的低成本房屋。新加坡不允许境外投资者购买当地的租屋和别墅。当然,还有更为严厉的国家,如越南根本就不允许非本国公民买卖房产。
贷款方式
不同地区的贷款政策大不相同,首付比例也不尽相同,这显然会对投资者的资金运用带来影响。例如,阿拉伯的迪拜,目前当地银行依然提供高达9成的按揭贷款。
汇率变动
置业海外,除了提防楼价下跌,还需留意汇率浮动的可能性。成熟的投资者应当随时留意汇率市场的变动,适当的时候买入或卖出海外物业所在国的货币,以抵消汇率升跌带来的影响。
购房流程
不同地区的购房流程也是千差万别,对于购房者来说,必要时可聘请当地的律师来提供帮助,这样也可以少走许多弯路。
税收
不少海外地区的税收体系相当复杂,与房产有关的税赋主要有契税、土地税、印花税(印花税吧)以及增值税等。如美国的物业税根据市场房价征收,所以房价涨税亦涨,且据不同地域、不同用途而有很大差异,自用住宅和非自用住宅也有差别,这对于投资者收益影响还是很大的,购买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
海外部分城市购房税费表
物业管理
政府向购房者卖出土地之后,会每年征收土地税费以及服务费,用于社区的清洁卫生、垃圾处理及上下水道的维修,这是一项必须长期支付的税费,并随着土地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收房之后,你可以选择有信誉的中介服务机构帮助自己管理房产,否则如果你的房屋疏于打理,很有可能触犯当地的管理条例和规定,面临罚款的风险。对于那些不能时时去打理海外物业的投资者来说,找到一家合适的服务机构替自己管理房产,显得尤为重要。
热门置业城市推荐:
澳大利亚
深受中国房地产买家青睐的澳大利亚,那里大多数地区的房价约为每平方米2万元人民币,这与中国一线城市的平均房价基本相近,澳洲丰沛的阳光和宜人的风景更是让很多人流连忘返。
新加坡
在新加坡最繁华也是亚洲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乌节路、环境最为优美的新加坡东海岸等地,楼盘均价虽达10万元/平方米左右,但是由于新加坡房产100%实用面积而且还带有车位等,折算成中国面积计算方式约在7~8万元/平方米左右。这一价格水平与国内一线城市中心区豪宅价格相当,但是在环境、资源的方面的差距却是相当大的。
加拿大
加拿大的优质生活环境是吸引买家在此置业的主要原因,以悉尼市中心一个50平方米的公寓房屋来说,折合人民币均价在6万元/平方米左右,出租收益为4.8%;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的豪宅,售价约12万人民币/平方米(使用面积)。
美国
美国的房子一般包含土地价格,地段较好的房产投资回报率也相当高,以洛杉矶的圣马力诺学区为例,该学区洛杉矶地区排名第一,加州排名第三,在洛杉矶整体房价跌幅达40%之时,该学区的房价跌幅仅为16.7%。从长期来看,美国房地产是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品种。
泰国
非泰国人一般情况下无法购买别墅,但可以购买公寓套房,泰国风景优美,物价水平不高,房价低廉且没有房产税,很适合养老居住。泰国的养老政策十分宽松,50岁以后你就可以和泰国政府申请养老签证了,只要你自己在银行里有抵押,你可以得到一年多次的养老签证,养老就不受限制了。
海外置业参考方案(1p)
(达人装饰)
选择物业之前,明确自己的需求,你想要公寓还是别墅,是用作住宅还是打算租出去。另外,最最重要的当然是数数自己口袋里的钱,定好预算才方便你确定大概在什么地区选择何种房子,SOHI特别为你甄选出几个热门城市的在售房屋,你可以参考地区位置和价位考虑自己所能接受的范围。
如果你的预算100万以上
泰国
Rythm Ratchada Huaikwang
价格:465 万泰铢\约95万人民币
面积:45平方米
该公寓位于Huaikwang天铁站2号出口附近,靠近Rama9路高架桥,交通方便,靠近Cyber World,Robinson,Central Plaza,Carefore等大型购物商场超市,同时附近围绕着多家医院,中、小学学校,居家生活十分方便。公寓内部全精致格局,现代化精装修,配备齐全高档家具,居住使用方便舒适。公寓楼配套设施齐全,是居家生活的好选择。
泰国
SV CITY CONDO
价格:410 万泰铢\约90万人民币
面积:112平方米
SV CITY CONDO 位于市中心Sathorn附近Rama3路上,公寓大楼门口紧接BRT车站(WAT DAN),且靠近SaphanTaksin天铁站,交通十分便捷。公寓内部全装修,配备全套家具,且位于室内可看到CHAOPRAYA江美丽自然的风景,生活十分舒适。公寓楼内部公共设施齐全,配备游泳池,健身房,饮食中心,儿童游乐场等等,居家休闲一体化。该地段靠近CENTRAL PLAZA RAMA 3 商场和 LOTUS超市,生活交通十分舒适便捷。
多伦多
国王大街单身公寓
价格:约135 万人民币
面积:40平方米
该物业位于多伦多市CBD核心,公寓配备健身房,游泳池,台球室等娱乐设施,并从楼下直通地铁。物业管理费包括24小时冷热水供应,电和冷暖空调,无限制使用。若投资,每月月租金收入为1440加元,约为人民币9650元,若自住,便利的生活和交通能满足日常生活的所有需求。
新西兰
Proximity公寓:12 Osterley Way, Manukau City, Auckland
价格: 193,000新币起/ 约100万人民币
面积:42.5平方米
整栋公寓大楼彰显刚毅不凡的大都会流丽设计,建材和颜色的选择都非常精细,使即将入住的业主感到优越自豪。所有公寓单位都有1个亮丽透明的玻璃窗封闭式观景阳台。除此之外,1房和2房公寓还有1个开放式露台,而单位隔音设计更符合Manukau市政厅的严格规定。所有公寓单位都配有空调,设计讲求充足的光线、清新空气满溢及开扬的景致。
如果你的预算500万以上
澳大利亚
悉尼 星堤海岸(期房,2012年初交房)
价格:645000澳元/约421万人民币
面积:约70-80平方左右
星堤海岸有通往悉尼的便捷交通通路包括公路,铁路和水路,门口就是60公顷的比森第内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和水上中心。附近有高尔夫球场,新建的水上公园和已经提议的艺术中心。附近的罗兹购物中心包括科尔斯超市,宜家家居商场,电影院以及零售商店,咖啡店,餐厅等。
加拿大
多伦多 斯巴蒂娜\都彭大道联排别墅
价格:643万人民币
面积:101 平方米
该联排别墅位于多伦多市区,难得的城市中心位置,购物极为方便,离餐馆、超市、购物中心都是步行即到,社区居民多为都市大亨,公司老板和高收入白领,教育程度高。
纽约
曼哈顿845 2nd Avenue
价格:639,000美元/4,153,500人民币
面积 61.10平方米/657.68平方英尺
卧室和客厅的落地窗使屋内阳光充足,并且可以观赏到美丽的城市景色。该建筑内每层仅有两家,有很好的私密性。楼顶还有个非常棒的全景楼台。无论是投资还是自住,此处房产都是不二之选。因为它每月的维持费用和大楼的共同费用还有税费都很有竞争力。
纽约
曼哈顿248 East 31st Street #3B
价格:987,000美元/6,415,500人民币
面积 117.00平方米/1259.39平方英尺
这间建于于1902年的公寓提供24小时安保巡逻及私人货仓,附近有便利商店及餐馆,几个街区之外就是纽约大学中心医院。虽然房子不是全新,但在纽约曼哈顿区位置显然占尽了优势。
伦敦
伦敦中心区河岸公寓
价格:60万英镑/约600万人民币
面积:50平方
这里是伦敦最古老、最核心的地区,恐怕也是地价最贵的地区,临近地区非常繁华,海德公园附近都是皇亲国戚贵族们和中东石油国的公子哥才有钱住的。这间公寓配有托儿所、汽车俱乐部、餐馆、咖啡厅及健身房,户型以一房和二房公寓为主。
泰国
Patana Garden
价格:1998 万泰铢/420万人民币
面积:350平方米
该别墅位于素坤威63/6巷的商业闹市繁华区内,为高级商住两用公寓,面积约350平米。17层,一层一户,豪华装修。带四室两厅五卫,佣人房。宽大花园凉台,风景宜人。安保泳池健身房一应俱全。楼下国际幼儿园和国际学校。巷口超市中西泰餐馆俱全,居家办公首选。
泰国
The Emporio Place
价格:2064 万泰铢/433万人民币
面积:160平方米
该间复式3个卧室公寓。该间公寓面向sukhumvit24巷,可步行到Phronpom捷运站及Emporium商场。有6米高的屋顶。整套公寓若简单装修费用仅仅是1.5万每平米,不含电器费。
新加坡
史蒂文:6B Stevens Close(期房,2014年交房)
价格:150万新币起/约750万人民币
面积:76平方米
此项目位于新加坡最受欢迎的富人住宅区第10区,是出名的学园区,区内名校林立,特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 也被称为新加坡的绿色之地,武吉知马自然保护区和新加坡植物园位于区内。
香港
新时代广场:香港新界元朗街
价格:600万港元起/约490万人民币
面积:约80平方
龙州市政协委员、山东信得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信得药业有限公司是1999年4月由原龙州市动物药厂改制创建的。公司现有员工268人,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90以上,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60,在公司担任实职的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利税20__万元,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企的经营理念,公司内部充满了兄弟般的情谊、家庭似的温情、学校一样的氛围,企业也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长足的发展后劲。
一、精心培育员工队伍
我们一直认为,人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把人培训成高素质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只有公司的员工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公司才能有大的发展。在信得药业,从董事长到部门主管,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为公司的发展培养人才。主要做法,一是内训,就是由总经理、文化总监、人力资源总监以及相关部门的主管对公司的全体员工进行业务、企业文化、心态理念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正确处理公司利益和个人价值观的关系,变“为企业干活”为“给自己干活”,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为工作原动力,从而自觉去努力工作。我们为每位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推荐经我签名的必读书目,以此激发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二是外训,邀请外面的权威人士对员工进行培训。我们曾经花费15万元邀请了美国富兰克林大学的柯维教授给公司员工讲解了成功人士的7个习惯,花费12万元与客户一起在青岛接受外籍专家的培训等,这些使我们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教益。三是对高层主管的培训,就是企业出钱,把有培养前途的高级管理人才送到相关大学进行深造。我本人正在攻读中欧国际商学院的MBA,今年即将毕业。公司副总以及地区总经理后备人选中,有3人正在攻读新加坡国立大学的MBA,还有4人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等国内大学攻读。攻读结束以后,就要让他们负责更重要的工作。在加强人才培训的同时,我们也注重解决了高科技人才的留用问题,凡是在信得公司工作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工作满一年即可申请认购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的股东。这给了他们很强的归属感,使他们感觉到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自己,从而能够自觉自愿的主动工作。
二、诚心凝聚发展合力
公司就是一个大家庭,它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我们把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看成企业的主人,诚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位员工,形成了发展的合力。
一是锻造创业精神。公司为每个员工的发展提供最宽松的环境,只要努力工作,就有升职加薪的机会。公司的规模每年都在逐步扩大,每年都会出现许多新的职位,每年都会有一批员工走上领导岗位。任何一个有上进心的人,看到与自己在同一起点的同事都在不断升职,不需要别人多说,都会努力工作,争取自身的更大进步。
二是营造亲本稿件版权属517878秘书网情氛围。每逢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我们都举行盛大的聚餐宴会,邀请公司的全体员工及其家属参加,并赠送给家属每人一份礼物。尽管礼物很小,但却表达了公司对他们的尊重,使他们把公司看成自己的家,进一步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
三是倡导真情服务。我们公司作为兽药生产企业,是直接为农民服务的。我们认为,当前农民是最大的弱势群体,更需要我们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因此,我们要求每一个员工都要热情真诚地为农民搞好服务。为了给农民解决畜禽养殖中的实际问题,我们邀请高校的专家和公司内部的博士、专家实行逢6、逢7坐诊制度,开通了免费咨询热线,举办了电视讲座,利用乡村季风栏目、山东卫视及地方电视台等渠道,宣传新的养殖理念、提供科学的养殖方案、传递各种产品信息。
三、爱心打造企业文化
一是塑造“良知文化”。为了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让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与一个贫困户结对子,资助一名贫困学生,为他们做一定的事情。我们要求被资助的学生每年要给员工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员工必须给他们回信,使他们相互沟通,从而使每一个员工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至于普通员工的帮扶费用,最终会转给公司负担,只有年薪10万元以上的员工才由自己负担帮扶费用。我们不仅要求员工这样做,而且公司也身体力行。我们公司曾多次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 捐物、先后资助了100多名贫困高校生、救助了300多名贫困失学儿童。今年4月,为防“非典”,我们又捐献了12多万元的消毒剂。这些举动,也让员工真切感受到了“良知”的真正内涵。
一、加强创业教育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将创新和创业作为精神传统,富有创业精神和创业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获取创业经验、增强创业精神作用积极,推动了大批高素质青年人才积极参与创新和创业。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校师生年均创建数百家新企业。该校创业中心执行主任威廉•奥莱教授介绍,截至2012年,麻省理工学院各级校友在美国创办了2万余家企业,年均收益总计超过2万亿美元。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层认为,从创新到创业的产学研转化主要包括7个阶段,即创意阶段、技术发展阶段、商业化计划阶段、企业计划阶段、形成企业阶段、早期成长阶段以及高速增长阶段。为迎合不同阶段的需求,该校先后建立了6个独立运行、有效互补的机构。早在上世纪60年代,该院就开设“新企业课程”,为高技术人才提供与创业相关的培训。上世纪90年代,该课程进一步发展为跨学院的创业教育项目。1996年创业中心正式成立,校方提供固定办公地点。2011年,该中心接受马丁信托基金赞助及冠名,升级中心运作系统、扩大和更新办公区域。[9]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英国政府首次于1987年发起“高等教育创业”计划(EnterpriseinHigherEducationInitiative,EHE)。英国政府(主要是贸工部)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任何学科背景的大学生开展创业项目。1998年专为18~25岁在校大学生启动创业项目(TheGraduateEnterpriseProgramme),不仅可让创业者得到志愿企业顾问(VolunteerBusinessConsultant)和创业导师(EnterpriseTutor)的咨询指导,按自己的商业构想开办公司,还可参加研讨班(seminar)、创业课堂(EntrepreneurshipMasterClasses),与企业家或创业者面对面交流。2004年,贸工部下属机构“小企业服务”(SmallBusinessServices,SBS)拨款15万英镑,协调英国一流商业组织与其他创业教育、培训机构设立“创业远见”(EnterpriseInsight),鼓励全国14~30岁青年的创业。2004年1月财政部、“小企业服务”和“创业远见”共同发表《创建创业文化》的报告,旨在推广创业活动;并于同年六月发起英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创业竞赛活动“显示你的成功———开始谈论创意”(MakeYourMark-StartTalkingIdeas)。[10]
二、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发展机制与路径
(一)转变观念,政策支持。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有益尝试,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学校多方筹资,为地方高校提供高等教育产业与社会服务基金、高等教育创新基金、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支持,不断促进地方高校与产业界的相互联系,加强技术和知识转化,为提升区域发展水平提供更多动力机制。威尔士政府将国家战略性资金重点支持数字经济、卫生和生物科学、先进制造技术、低碳经济、光电、印刷技术和先进材料等,这不仅维持其在该领域全球认可的领导地位,而且大幅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1]地方高校职能部门也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专职与商界和政界沟通的工作人员、成立专家咨询团,充分调研,对产学研密切结合的社会服务资金投入比例适当调整,向与区域发展更密切的研究或专业适当倾斜。同时,地方高校可借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推出的“5%,和平转让”(fivepercent,goinpeace)政策,明确学校在技术成果商业化中只拿5%的提成,且直接用于科研项目启动配套经费或技术装让管理费。另一方面,如有可能,经个人申请,税收部门同意减扣个人所得税,申请人可以适当提高“和平转让”比例(如5%提高到10%),为地方高校提供更过融资渠道,促进科研转化力度、速度,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二)成立专门机构,加快科技转化。英国、美国政府或高校的有益尝试值得地方政府、高校借鉴。为鼓励大学生创业、促进科技转化,受益于英国政府(贸工部)科学创业挑战基金赞助,英国于1999年成立科学创业中心(UKScienceEnterpriseCentres,UKSEC),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提供种子基金、天使资本、创业孵化和科学园区服务等,鼓励技术转化;后建立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ationalCouncilforGrad-uateEntrepreneurship,NCGE),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10]麻省理工学院专门成立技术许可办公室为学生创业提供服务,仅2011财年该办公室共产生632项发明、153项专利认证,发放79家企业许可证、110项商标许可证。亦可借鉴青岛科技大学的不懈探索,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该校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三个。地方政府可尝试成立校、企、政府联合区域发展协会,高校派科研代表到区域发展机构任职;开辟区域发展论坛,完善知识交流中心网络;鼓励各级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渠道筹资,创设区域发展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鼓励产学研创新,规范财政支出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促进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发展。地方高校可成立专利管理和转化机构,负责全校师生专利申请和对外技术转让;成立区域发展高科技孵化中心,协助高校寻找校企深度合作伙伴,加速科技转化力度。
(三)鼓励跨学科研究。地方高校可借鉴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尝试,不仅特别鼓励跨学科研究并为之提供专家和研究条件,而且非常重视学术研究和工业生产之间的联系,通过应用研究公司、工业推进中心、工业合作中心和技术协作计划与工业部门进行合作。地方高校应围绕区域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环境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等相关问题,拓展校内合作、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的深度,不断进行跨学科研究。海南地方高校应深化校内合作(例如,旅游学院与法学院可联合开发热带海洋旅游与生态保护立法研究);亦可充分利用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的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海南—东盟科技合作基地是跨学科的研究平台,深化校际合作(例如,海南医学院可联合开展热带海洋旅游危机预防与处理机制研究);还可强化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力度,实现热带海洋生物制药、热带海洋旅游、热带海洋生态保护等研究,使之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四)加强创业创新教育。美国、韩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创业教育日臻完善,地方高校应积极借鉴并将其付诸实践。美国至少有400所学院和大学提供一种或多种创业课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更是高达24门。美国创业教育无论在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还是师资队伍、评价体系等方面均非常完善。Intel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现任董事长AndrewS.Grove,从1991年开始,就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兼职讲师,每年秋季为学生开1—2门课程。韩国2012年选定的50所产学合作先导大学,都设置创业教育中心,负责讲授创业理论与方法,支持以大学及研究所为基础的风险创业,支持有竞争优势的创业计划,对学校的创业教育提供全面的支持,极大促进高校职能转变与区域发展良性互动。[4]中国香港高校通过创建创业教育制度(香港政府财政司提供资金、教育局提供教育方案、香港贸易发展局提供协助、香港高校提供教育平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及香港应用科学院等非政府机构配合),因材施教,构建具有商业实战经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设立创业教育论坛及创业大赛,确定科学的创业教育考核指标体系等,极大强化了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12]地方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应联合政府及高校的多个职能部门、拟定完整的授课与实践方案、实施动态过程考核,真正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和新职业能力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飞跃发展。
(五)拓宽服务内容。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发展的服务内容应逐步实现由相对单一型向全方位转变。本世纪初,南非高等教育白皮书即提出,高等教育的目的必须是“支持适应社会转型的政府的重构和发展计划,引导市民提高生活质量”[1]。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亦提出,“服务应该是大学唯一的理想”。该校通过开展短期课程培训、将各学科专家引进政府、让研究生及本科生积极兼任某些部门工作等方式,积极融入区域发展。高等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还应强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既重视经济效益又重视社会效益。地方高校应不断拓宽其服务内容:可举办更多类似海南大学“东方经典”、“西方经典”、“社科经典”等系列讲座,构建“没有围墙的大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可开展更多企业化活动,如提供人才培训服务、信息咨询、对企业进行高技术改造、为企事业单位解决各种管理难题等;可鼓励各学院或系部开展更多社会服务,如艺术学院应举办文化下乡活动,支持所在区域或偏远落后山区的文化生活;教育学院“传道授业解惑”,为当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更多免费指导;外国语学院可与涉外公司或个人免费提供外语培训,提高地方涉外服务从业人员外语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低碳生活逐渐深入人心,高等教育应不断调整以适应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并与之形成良性互动。借鉴国外高校融入区域发展的政策与实践,取其精华,洋为中用,对促进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制订合理的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地方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刘士祥 朱兵艳 单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1ECC的技术优势
1.1 安全性能高
自1985年,Neal Koblitz和Victor Miller提出基于ECDLP(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ECC以来,ECC引起了密码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兴趣,二十多年的广泛研究表面,其安全性所基于的ECDLP较RSA所基于的IFP(大整数因子分解问题)更难解,目前人们只能找到指数级时间复杂度的算法来解ECDLP(IFP存在亚指数破解算法)。下图是ECC、RSA和DSA(NIST公布的美国数字签名标准算法)的安全性对照图,图中横坐标表示破译密码所需的计算量,纵坐标表示密码所使用的私钥的二进制长度图中,1 MIPS YEARS表示运算速度为1百万次/秒的计算机连续运行一年。
从图中可以看出ECC和其它几种公钥密码相比,其抗攻击性具有绝对的优势,为提高安全性所需增加的密钥长度的增长幅度远远小于RSA和DSA,如160 位 ECC与1024 位 RSA、DSA有相同的安全强度,而210 位 ECC则与2048 位 RSA、DSA具有相同的安全强度。
表1列出了这几种公钥密码的同等安全强度下的模长的比较。
1.2 实现性能优
同样由于在相同安全强度下ECC比RSA的密钥尺寸及系统参数小得多,这意味着ECC所需的存贮空间要小得多,传输所用的带宽要求更低,硬件实现ECC所需逻辑电路的逻辑门数要较RSA少得多,功耗更低。所有这些优势,使得ECC能实现到许多RSA无法实现的环境中,如低功耗要求的移动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和智能卡等。
ECC体现在实现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节省实现成本
由于椭圆曲线密码的密钥较短,在硬件实现方面体现的直接优势就是可以用模长比RSA小得多的协处理器,一般ECC协处理器的模长仅为RSA的1/6.4左右,从而大大降低了电路面积和功耗,降低了产品成本。
节省存储空间
由于椭圆曲线密码的密钥较短(如160位ECC的私钥长度仅为1024位RSA的1/6.4,160位公钥长度仅为1024位RSA的1/3.2),这可以为智能卡这类资源极度受限的嵌入式系统节省较多的存储空间,使得其它程序可利用更多的存储器来完成复杂的任务。
节省占用带宽
采用ECC所设计的安全服务能使用相对较短的密钥和数据。较短的密钥可以减小对EEPROM的需求量,而较短的数据可以减少在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传送的数据,从而减少了传送的时间,提高了实用性。
节省处理时间
由于ECC的单位安全强度高于RSA,即要达到同样的安全强度,ECC所需的密钥长度远比RSA短,这就有效地解决了为提高安全强度必须增加密钥长度所带来的工程实现难度的问题。
虽然在RSA中可以通过选取较小的公钥(可以小到3)的方法提高公钥处理速度,即提高加密和签名验证的速度,使其在加密和签名验证速度上与ECC有可比性,但在私钥的处理速度上(解密和签名),ECC远比RSA、DSA快得多。因此ECC总的速度比RSA、DSA要快得多,在相同的安全强度下,用160位 ECC进行加解密或数字签名要比用1024 位 RSA、DSA要快大约5-8倍。
表2为Certicom公司公布的ECC与RSA软件实现速度的比较。
使用ECC可以减少处理时间的事实使它能很好地适应智能卡等资源受限的平台,这个特点是相当重要的,使得ECC在智能卡等资源受限平台的应用中能获得更快的处理速度,提高了实用性。
生成密钥对方便
在私钥公钥对生成方面,ECC也具有独特的优点,要较RSA快两个数量级。经我们在带大整数运算协处理器的SLE66+智能卡中测试发现:1024位RSA的概率性密钥对生产时间是八秒左右;而同等安全强度的160位的ECC只需要50毫秒。
所有ECC密钥短对所带来的各优点恰好弥补了智能卡等资源受限平台的的各种局限,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智能卡的生产成本,也能提高智能卡的实用性。
2ECC的应用现状
2.1 ECC相关标准
由于ECC相对于RSA全方面的技术优势(更强的安全性、更高的实现效率、更省的实现代价),吸引了大批密码学工作者就其安全性和实现方法作了大量的研究,并已逐渐被诸多国际和国家标准组织采纳为公钥密码标准(IEEE P1363、ANSI X9、ISO/IEC和IETF等),ECC已经被信息安全产业界视为下一代的公钥密码算法,其逐步取代RSA的趋势不可避免。表3列出了国际上诸多的ECC相关标准。
除美国和加拿大外,日本、欧洲、韩国和俄罗斯等也在纷纷进行ECC技术研发,并推出了一些重要成果或ECC标准(如日本的PSEC、韩国的EC-KDSA和欧洲的NESSIE)。我国已经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CC算法标准-SM2。
2.2 国际应用现状
1985年,以Scott Vanstone博士为首的加拿大Waterloo大学的几个世界级密码学家成立了Certicom研究小组,经过多年的努力,Certicom探索出了如何在商界高效、安全、低成本来实现和推广ECC 技术和产品的方法。由于开发出了一系列ECC的核心技术,并开始在商界得到广泛应用,Certicom一举成名。
从1997年开始,全球各大公司和机构开始竞相采用Certicom的ECC技术或与之建立战略联盟。其中包括Motorola 、Pitney Bowes、 3Com/Palm Computing、NTT、CyberCash、 HP、American Express、Visa International、AvantGo、Newcom Technology、Puma Technology、Schlumberger、CyberSafe、Compaq、Rainbow、Oracle、Siemens、Cisco、Sony、NEC、FAA、NAVAIR、NSA等几百家全球性大公司以及美国政府等政府机构和团体。
2005年3月2日,Certicom公司的网站(省略)上消息:NSA指定ECC为用于美国政府部门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的排他性的公钥密码技术(NSA Names ECC as the Exclusive Technology for Key Agreement and Digital Signature Standards for the U.S. Government,请见附件)。这是美国政府对ECC产业的一次重大政策支持,意味着ECC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
RSA公司也在极力推动ECC技术的应用。RSA正在考虑制定ECC应用标准PKCS#13,希望能象PKCS#1对规范和推广RSA的应用那样在国际上广泛形成统一的ECC应用标准,RSA公司也在研究属于自己的ECC技术并已有专利申请(请参考RSA公司的信息:RSA Receives Patent for Elliptic Curve (ECC) Interoperability)。RSA公司的首席密码学家巴登・S・卡里斯基在接受《日经电脑》记者的采访时预测:“ECC技术将从移动设备通信等新领域开始逐步普及。”
夏普将M-Systems加密技术并入安全性半导体产品(电子工程专辑2004-6-8)M-Systems近日宣布,将与夏普集团的集成电路事业部签署合作计划。夏普预计将M-Systems的SuperMAP密码辅助处理器(cryptographic coprocessor)并入其安全性半导体产品,并生产此项产品以供应不同市场。M-Systems的SuperMAP密码核辅助处理器系列产品,采用RSA和ECC等复杂的公钥加密算法(利用单步骤乘除)和传统的数据加密算法。这些具有专利的独特核心,可以在软件的驱动下,在硬件执行加密功能。
SET的发展商GlobeSet公司则计划将ECC用于付费应用当中。SET协议的创立者Visa和Mastercard组织对ECC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RSA数据安全公司也在他们的BSAFE工具包中提供了ECC。智能卡销售商Gemplus SA已同Stardard Chartered银行及新加坡国立大学达成协议,共同研究基于芯片的用于银行和电子商务产品及服务的新一代技术。该联盟将研究ECC的技术并在基于芯片的产品和服务中采用这项技术。
Entrust提供一系列全面的软件产品,使PKI可以用于多种应用。产品线包括Entrust Authority、TruePass和Entelligence。
Entrust Authority的最新版本是6.0,它是该公司解决方案的核心,以前名为Entrust/PKI。Authority产品的主要部分是Security Manager,该CA可以颁发、管理及废除X.509证书。负责密钥备份及恢复、更新密钥对及支持交叉认证,能够与竞争对手如VeriSign的证书兼容。它还为证书库支持活动目录、X.500和LDAP目录。
Authority的更新特性包括支持通常用于无线应用的椭圆曲线加密(ECC)。版本6.0还支持双密钥对,以分开加密和签名功能。备份密钥可以借助先进加密标准(AES)进行存放及加密,美国政府利用AES取代了日益老化的三重数据加密标准(Triple DES)加密算法。最近据Entrust声称,一个CA最多可以支持2000万个用户。
Entelligence的最后一个模块是文件插件。它可以对存放在台式机、便携式机和网络驱动器上的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加密及解密。用户只须选择要加密的文件,然后从菜单上选择加密选项即可。模块还可以进行配置,以便自动加密保存在指定文件夹中的文件。该模块支持众多加密算法,包括Triple DES和ECC。
Sun公司计划推出支持ECC的7.0版Sun Java系统网络服务器。 Sun公司还打算将其传统的Solaris操作系统分为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版本面向大众消费者,另一个版本新增了许多安全功能,是面向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保健组织推出的。Sun公司网络产品营销主管Brian Leonard说:“从此,我们的Sun Java网络服务器将具备更多的安全功能。这并不是说用ECC加密技术来替换现有的RSA加密技术,而是同时使用这两种加密技术。”ECC在加密的时候使用的公钥较小,这样在保证安全处理网络事务时,就可以在进行更快速的运算时降低对系统处理能力的要求。
2.3 国内应用现状
ECC在我国的产业化正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商用密码管理政策规定商用核心密码算法和技术必须采用国内自主研究的成果而不得采用国外的,我国应当开发和应用属于自己的商用ECC技术和产品。国家政策对ECC技术的重视将使得ECC在未来几年内迅速成为我国密码市场的主流公钥密码技术。
我国已经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ECC算法标准-SM2,完整实现ECC国家标准算法的芯片已经研发成功,我国ECC算法标准的推出将规范和推动ECC技术和产品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正式揭开ECC在我国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序幕。
伴随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而不断增强的信息安全需求,伴随网络信息发展而不断扩展的网上业务的保密和认证需求,使得ECC在我国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 如我国正在建设的PKI系统及其上的各种应用系统,将是ECC技术广泛应用的天地,必将成为ECC产品市场迅速成长主要牵引力。
2003 年5 月12 日中国颁布的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GB15629. 11 中也采用了ECC算法,并包含了全新的WAPI(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安全机制。WAPI结合ECC技术和对称密码技术非常完美的解决了无线局域网安全中的两大核心问题:一是身份的认证问题,二是信息的保密传输问题。WAPI是WAI和WPI两个协议统称:其中WAI协议解决无线局域网中的身份识别问题,WPI协议解决无线局域网中信息的保密传输问题。
ECC技术已经用于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系统,第二代身份证中存储的个人信息是经过ECC签名的,而基于第二代身份证的诸多应用系统建设必将带动对ECC相关产品的巨大需求。
在国家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基于ECC的电子政务、可信计算、数字电视CA等密码应用系统已经或正在建设,揭开了ECC在我国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大幕。
北京华大信安科技有限公司是ECC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推广的国内领先者,在ECC核心技术研发、关键芯片产品开发和应用市场推广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2.4 RSA向ECC过渡的必然性
最近十几年来密码技术的发展尤其值得人们关注。随着人们所掌握的密码破译理论的日渐成熟、计算机等辅助破译工具功能的不断强大、网络计算能力的迅速提高,人们被迫通过不断增加密钥的长度来保证密码应用的安全性,如:56位密钥长度的DES如今已被128位密钥长度的AES替代;160位
(下转第21页)
[关键词]香港高校;精英教育理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1)06-0113-04
人类漫长的教育发展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一部精英教育史。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地区近百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史(1911年香港创办第一所大学--香港大学)也是一部精英教育史。香港高校0的精英教育虽与英国高校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相关联,但在世纪之交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析香港高校精英教育的理念及其成果,了解中国香港地区高校精英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对于中国大陆更好的确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精英与精英教育
对于“精英教育”,首先要明确“精英”的涵义。“精英”的涵义早期主要是指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阶层,而这个阶层又多由其出身来决定。当“精英”作为一个专门概念进入社会科学领域之后,精英的定义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理论中虽略有差异,但仍不乏共识,即“精英意味着特定社会单位中的最高层次部分,而不论这种社会单位是一个阶级还是整个社会,也不论是按人们所选择的什么样的标准所排列的,精英是由经过了某种挑选程序的少数优秀者组成。”由此看来,“精英”一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精英”是指那些在社会等级和社会地位上拥有特权的人。在一些社会形态中,人们往往希望这些有特权的人去统治、领导或者管理社会其他阶层的人。另一方面“精英”也包含了托马斯-杰斐逊所称的“天才的贵族”(aristocracy of talent)。所谓“天才的贵族”即他们天生就极具才华,无论出生于何种社会背景中,他们都拥有一种在其所从事的职业中脱颖而出的个性品质和领导他人的能力。
基于对“精英”概念的理解,对于“精英教育”的解释也包含两个方面,即对精英开展的教育和培养精英的教育。从几个世纪以来对“精英”的定义可以看出,自身禀赋是决定一个人是否为精英的关键因素。然而“精英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只是提供了“精英”产生的一种途径,或者是促进精英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绝非是唯一的途径和全部的因素。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有了精英的潜质并不能保证就可以成为精英,而如何选择精英,并对精英们进行教育,这才是精英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香港高校的精英教育
香港高校的精英教育历史悠久,成效显著,其精英教育的形成机制主要体现在学生精选、教师竞聘及服务理念三个方面。
(一)学生精选
香港高校的精英教育首先体现为对优质生源的精选上。在对精英学生的选择审核上,香港高校采用了非常严谨的程序以落实严格的标准。香港大学教务长韦永庚说:“十年前和十年后,我们坚守同一个信念:港大招生的过程,绝不马虎。学校会派教授到各省市去做面试,因此招生成本相当高。我们坚持面试,因为通过面试,我们可以挑选到我们认为最适合在港大学习的学生”。香港大学2008年的本科生面试题目为:“赌博是否应该在中国推广?”“建‘鸟巢’是不是太浪费材料?”等。这类考题宽泛新颖,具有开放性,完全是脱离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直面社会的具体问题。事实上,正是这种没有预设正确答案的、具有思辨性的问题,才能真正考察出学生的思维灵活程度和创造性潜质,以及逻辑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据“大学收生遴选委员会主席”史秉士教授提供的材料显示:“在2008年,香港大学收到12000份内地本科生申请表,但只能录取其中的250位,这真可谓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本科生甄选率之一。令人感受至深的是,这12000名学生都成绩卓越,足以人读内地最高等的学府。而在1998年,当香港大学内地省市招生计划开始时,学校只能从百多位顶尖申请者里取录30名。精英无异,规模远逊今日。”。据香港大学1998年至2008年《十年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之发展》文件所述,2008年该校已在内地25个省市招收本科生。2010年,香港大学本科入学新生总数为2179人,其中,内地本科新生入学人数总计已达1287人,欧洲、北美、澳洲及纽西兰学生人数总和为657人,本科新人学学生国际化的比例达到27.6%,本科在校生国际化比例也达到18.8%,加上所有的研究式及修课式研究生,两个比例分别高达34.8%及28.9%。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主任陆炎辉博士在接受专访中说:“鉴于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要求严格,到港内地学生的平均成绩比较好。对于香港本地的学生来说,内地同学人数的增加,使得大学同学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一点,在开始招收内地学生前就能预见。可是这并不是令人担心的事情。相反,这种大学里香港学生和内地学生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氛围,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两地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市场的逐步融合是同步的。思想的碰撞打破思维的边界,开放的大学环境让本地的同学在更早就开始学习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正是这种精英教育的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使得香港大学网罗了世界各地的精英学生。在香港高级程度会考3-6科A级成绩学生人数、英语运用平均成绩、英语运用、中国语文和文化及三科高级程度会考科目之总平均成绩、非本地生人数、交换生人数、2010年度中国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等18项指标中,香港大学成为受香港“教资会”资助院校中最佳、最高及人数最多者。同时在2010年度中国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中,香港大学获取入学的内地本科生之国家高考成绩也成为受香港“教资会”资助院校中的最高者。
(二)教师竞聘
衡量一流大学的标准,在于看其是否具备世界一流的学者,是否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是否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的影响。香港高校的精英教育所依赖的是它杰出的教育团队:首先,香港各大学不分种族、信仰、文化,面向世界招聘优秀教师。这些教师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背景,他们把世界各地的文化带进香港高校,并以自身一流的学术水平和优秀素质从整体上提升了香港高等教育的水准。如香港科技大学教师100%具有海外名校博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95%的教师拥有国外名校学历,香港大学94%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或以上专业学历。据“2010年香港大学数据一览”显示,香港大学国际化程度高达55.4%。根据香港大学的官网主页材料显示,香港大学从世界各地聘请了最优秀的教师,教师们都是在各自领域顶尖的研究者,这些领域包括:人力资源和发展、
生物技术与制药、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建筑及自然环境、理论与计算科学、公共法律和公共政策、中国研究、通信等
其次,国际化的师资,也带来了国际化的联系网络。香港各大学非常积极地建立与世界各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国际战略联盟。以香港大学为例,它与300多家海外大学建立了学术联系,并选拔了大约5300名中国大陆和外国学生。与此同时,它在致力于建立国际化的校园,支持各级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国际流动性项目上也做出了很大努力:香港大学是“Universitas21组织”的建立者。Universitas21组织成立于1997年,是一个包括十五个国家23个顶尖级研究型大学的国际网络。所有Universitas21的成员机构均为以研究为主导,具有优秀科研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包括香港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这些学校都为该网络提供了强有力的质量保证。总的来说,“Universitas21组织”学生成员超过70万名,雇用员工超过145,000名,并已有接近250万的校友。该组织的集体预算金额超过130亿美元,并且有一项每年30亿美元收入以上的研究经费,它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其成员成为全球化国际化的高等院校。
第三,香港高校也具有非常严格的人才招聘机制。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香港科大在人才招聘中强调两个字,即“人”和“法”。所谓“人”即“以人为本”。从事香港科大人事管理的孔宪铎校长对“以人为本”给予了更人性的诠释“recruit the best peopleand keep them happy’,延聘一流人才,并使他们快乐”。香港高校采用的高薪教师聘任机制便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据“香港各大学各级教授基本月薪一览表”数据显示,香港的各所高校是目前世界上教师聘用待遇最高的学校。
香港科技大学在人才招聘中另一个强调的就是“法”。所谓“法”就是强调人才招聘中的制度体系建设要完善,执行过程要严明。香港大学也有同样严格的筛选程序:“杰出的教员由非常严格的筛选程序选出,这些程序包括内部同行审查和相关领域国际著名专家进行外部评估”嘲。对于教授的晋升,丁学良教授曾用“六不准原则”来描述:不可以是你原来学位论文的指导教授们;不可以是与你共同发表过论文、论著的人;不可以是与你共同主持一个研究项目的人;不可以是你过去单位的同事;不可以是你现在单位的同事;当然不可以是你的亲属。所以,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曾经说过:“我深知香港科技大学在聘用和升迁上所用的学术水准,是国际上最高的学术水准。
正是由于有如此杰出的教师科研团队的聚合,为香港高校的科研跻身世界一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香港大学为例,从1996年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卓越学科领域计划获资助项目设立至今,以首席研究员及合作研究员形式所获资助项目共有13项,总拨款额达港币八亿八千四百五十二万元。从1989年至今,全香港获得“国家级别奖”得奖科学家总数为55人,其中15人为港大成员,共获17个奖,包括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首位香港科学家。2008-2009年,有3319篇研究项目申请到了研究基金;2007-2008年,有接近7500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2009年,香港大学获得了研究资助局14亿港币的研究基金资助,并以203篇研究计划获得了2009-2010年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金(前称角逐研究用途补助金)中获资助项目的最高奖。据2010年统计数字显示,110名香港大学教授人员,以其著作被引用之次数计算,被ISI评为世界首1%顶级科学家(注:位居榜首的意思),充分显示了香港大学学术著作之影响力。
(三)服务理念
有了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教师队伍,还必须有一流的教育管理作为精英教育成功的保障。香港各大学为了实现一流教育资源的最高成效,在整个管理模式上无条件地实现了为教育一线师生服务的教育管理理念。
1.教授自主,行政服务
香港高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学术自由,教授自主。学术范围内的工作都由教授们来决定。所以,香港高校使用的教科书并不是由行政指定,而永远是由教授决定的。教材采用世界最新版本,因而其中的教学案例也颇具针对性。
在香港高校,很难感受到行政人员对教授的教学和研究造成干扰,极少的行政人员只是本着全力以赴为教授和学生服务的理念,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校有专门为学生服务的发展及资源中心(cedars),涉及住房、健康、医疗、工作、奖学金等与学生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一切事务。机构的完善和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予了学生们最大程度的帮助。
2.引导式教学,自主式学习
香港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来说也是服务式的,即全力以赴为学生获取知识,尤其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毫无疑问,港大的教授们学问渊博,大多是世界顶级学者,但他们并不以满堂灌的方式讲授知识,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遗余力所做的就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思考和分析问题,非常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教授们一般会提出很多问题,而不是直接授课,这些问题需要学生们分组讨论去寻找答案。这种“解题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及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将知识更全面、更深入的掌握,比直接授课的效果明显很多。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是如何探讨问题、追根寻源的能力。
3.服务他人,自我完善
精英教育的核心是成才成人。“成才”是知识层面的,能力层面的,而“成人”则是人格层面的,心理层面的。人格的健全、心理的健康都取决于在与他人的交往、与社会的互动和对自我的认同上的完善、和谐。在这一点上,香港高校自我服务、服务他人的学生管理理念值得借鉴。和中国大陆许多大学不同的是,港大的宿舍分配不是按照院系或班级,而是打乱系别、届别、甚至国别来随机分配的。这样的分配让学生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自己专业以外的同学,大家互相交流信息,从对方身上学到许多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和文化。
在“成人”教育上,香港大学的“舍堂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英国文学学士郭倩说,舍堂活动让她感受到了家的味道。经济金融学士历肖洋说:“从舍堂生活中能学到如何与人相处,也能知道社会对你的期望;每个舍堂都有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不同文化,舍堂就是把一群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不用费太多力气,他们也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国家特色专业;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规划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055X(2013)02-0118-05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是按专业来培养人才的, 专业是大学学术组织存在的本质特征。高校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 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 在于建立一批高水平的、 有特色的专业。
“特色”就意味着“与众不同”, 专业特色指的是专业的特别或出色之处。大学的生命力在于专业水平的高低, 而专业的生命力则在于专业特色是否鲜明。
华南理工大学是立足于华南面向全国建设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国家重点大学。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型显示产业、 半导体照明产业、 太阳能电池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的背景下, 主动适应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满足社会经济建设的急需, 我校结合自身光电学科的优势, 于2007年向教育部申请, 开始建设“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本科专业。经过近5年的规划和建设, 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室建设、 专业教材建设、 学生课外社会实践、 课外科研活动等方面, 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步。于2011年获批成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目前, 该专业已经成为一个师资队伍充满活力、 专业特色鲜明、 广受学生欢迎的国家级特色专业。
一、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人才需求现状
信息显示与光电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 有“朝阳产业”之称, 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根据世界知名调研公司Standford Research的报道,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在全球已形成了年产值愈1000多亿美元的庞大产业群[1]。我国是一个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产业大国, 近年来相关产业和新技术发展迅速, 并已将其列为国家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广东省作为我国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产业最大的省份, 更是明确在“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高端新型电子信息、 新能源汽车、 半导体照明”确立为三大率先突破的产业。在这三大产业中, “高端新型电子信息、 半导体照明”这两个产业是与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密切相关的。
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中, 其重点之一是发展新型显示技术产业。新型的液晶平板显示产业, 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彩电、 手机、 电脑等显示器产业最为关注的产业经济领域。全球主要面板厂商普遍看好液晶电视市场的巨大商机, 并将此作为大尺寸TFT-LCD产业的下一个爆炸性增长契机。另外, 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AM-OLED显示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广东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 拥有一批诸如创维、 康佳、 TCL等知名电视生产厂商, 其电视产量约占到中国电视总产量的60%, 在信息显示技术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及产业基础。目前已建成及在建的大型新型显示器件项目超过十个, 其中包括深圳华星光电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广东中显科技有限公司的OLED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彩虹集团的OLED生产项目等等。
半导体照明由于具有节能、 环保、 寿命长等优点, 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我国面对世界照明产业的重大转型和LED的兴起, 2003年底紧急启动“半导体(LED)照明产业化技术开发重大项目”, 并从2009年开始通过“十城万盏”等示范工程, 使得我国LED照明产业发展迅速。其中, 广东省在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 2011年广东省LED产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 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增长。企业3000多家, 从业人员55万人, 带动就业220万人, 产值和规模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在目前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产业背景下, 必然引发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高度需求。遗憾的是, 在相关技术领域, 国内企业中掌握核心技术的本地化人才很少, 国内企业的核心技术部门大多被外籍工程师控制, 国内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不足以支撑国内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 这成为阻碍国内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给我国尤其是广东省的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产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我校于2007年成立了“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 是广东省第一个针对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产业的本科专业。
二、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的专业背景与特色
华南理工大学“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 是依托材料学院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 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在新型发光材料的设计与合成、 稀土离子发光、 发光薄膜制备及结构调控、 发光器件物理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原始创新的工作, 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是国际知名的光电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专业只有办出特色, 才能有牢固的立足之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 我们根据依托单位的科研优势凝练和培育专业特色, 提出了以“材料与器件为基础, 突出信息显示、 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电池三大应用技术”为特色建设“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雄厚的师资力量、 一流的科研设备资源, 为建设特色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鲜明科研特色的本科毕业生, 又为科研工作输送优质的研究生源。专业建设与科研工作的互动效应十分明显。
三、 课程体系建设
有深厚基础知识的学生, 未来将具有深远的发展潜力; 有宽泛学科知识的学生, 未来将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 培养具有更强大适应能力、 更深远发展潜力的学生, 是重点高校的办学宗旨[2-3]。本专业按照厚基础、 宽口径的指导思想来设计课程体系, 培养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新型工科人才。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 是材料学、 光学、 电学、 信息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在专业教学计划方面, 设置了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等三个层次的课程, 各层次的课程又开设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课程。在专业选修课设置上, 根据专业特色, 按照跟踪学科前沿、 掌握先进技术的原则设置一定学时的选修课, 增加教学计划的柔性,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不同专业方向感兴趣的学生, 所学习的必修课相同, 差异仅体现在选修课上。这样的课程设置, 体现了强化学科基础、 淡化专业方向, 可提高毕业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
在基础课程方面, 开设了大学物理、 大学化学、 量子力学、 固体物理等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程, 夯实学科基础, 使毕业学生将来具备自行扩展光电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在专业基础课程方面, 除了开设一些必修基础课程外, 还开设了材料科学导论、 有机电子学基础、 光度学、 发光学与发光材料、 激光技术、 光电子器件与工艺、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平板显示技术和现代薄膜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
在专业课程方面, 主要围绕平板显示、 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电池三个方向, 开设液晶材料与显示技术、 有机半导体材料、 TFT技术及其应用、 半导体照明技术、 LED光学设计技术、 LED驱动设计技术、 LED散热设计技术、 太阳能电池技术、 显示器件驱动技术等课程。坚持基础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将经典与现代有机结合, 及时将科研成果引入课程教学; 坚持分析与综合并重、 经典与现代并重、 软件实现与硬件实现并重的原则, 合理分配学时和内容。
新材料是新器件的基础, 新器件是新技术的基础, 我们开设的基础性、 专业基础性以及专业性等三个层次的课程, 都是围绕着材料、 器件和技术等三个方面来安排的。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模块, 厚基础宽口径设置教学计划, 将为培养基础扎实、 能力突出的新型工科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四、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人才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建设一支年龄、 职称、 学历、 学科结构合理, 学术水平高, 发展潜力大的师资队伍, 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经过近五年的发展, 本专业已形成了以著名高分子光电材料专家曹镛院士、 彭俊彪教授等为核心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一)坚持“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育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注重因材施教,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 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快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促进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把教师作为办学的主体, 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4]。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 提出“人事相宜、 和谐发展”的队伍建设理念, 从师资培养、 岗位设置、 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改革, 建立有效的队伍建设机制, 体现教师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和谐促进。
(二)围绕核心课程, 建设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教学团队
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 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积极为教学团队提供多种服务、 指导和支持, 确立教学团队的学术主导地位, 将教学团队的管理权力进一步下放, 扩大团队的管理自, 积极整合教师资源, 为教学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构建坚实的平台。在团队内部管理方面, 实行专业总负责人、 专业方向负责人、 团队成员三级管理机制。专业总负责人提出总体建设目标, 分解到专业方向负责人和团队成员, 做到五个有: 有明确的建设目标, 有具体的推进措施, 有合理的工作授权, 有全程的检查督促, 有良好的思想沟通。
围绕专业核心课程, 依据专业方向, 建设教学团队。实施岗位责任制, 分为信息显示技术、 半导体照明技术、 太阳能电池技术三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有带头人, 负责相关课程群(包括教学人员的安排、 课堂教学、 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 实验体系建设等), 并依托相关的科研平台组建教学小组。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 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
(三)建设“传、 帮、 带”的工作培训机制, 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实行“传、 帮、 带”的培训体系。对新入职教师进行正规的培训, 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岗前培训班, 取得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才能加入教学团队; 注重中青年教师能力的提升, 定期参加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中心等国内权威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学习; 加强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鼓励教师参加企事业单位中组织的工程技术类培训, 及时更新对光电产业的了解; 由专人整理优秀老教师的宝贵经验, 作为培训教材; 加强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 由英语表达流利、 具有国外学习和进修的教师担任双语课程的教学, 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还可选派出国研修以拓展视野。
五、 教学条件建设
(一)重视专业教材编写, 建设一套切合新专业技术实际需求的教材体系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 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素, 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 由于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没有或者很少有传统的、 经典的教材和讲义可供借鉴和使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在积极引进兄弟院校优秀教材和讲义的基础上, 成立专业主干教材编写组, 着手编写切合新专业实际、 切合我校课程体系实际的“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系列教材。包括《有机半导体电子学》、 《TFT技术及应用》、 《半导体照明技术》、 《平板显示器驱动技术》、 《太阳能电池技术》等。同时, 还采取一些激励措施, 鼓励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特点, 紧密结合科研实际, 编写高水平的选修课程教材, 加快新办专业教材体系建设和完善。在努力保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先进性和前沿性前提下, 在教材内容的取舍和教材编写风格上下功夫, 力争将学生从教材繁复的公式推导迷魂阵中解放出来。形成文字教材、 电子教材、 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相配套的系列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 适应多样化的教学需要。
(二)精选专业实验内容, 构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是具有“新材料、 新器件、 新技术”鲜明应用特色的工科专业。专业实验教学是其本科培养计划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专业实验内容主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开设。
为了体现“新材料”特色, 我们开设了有机发光材料合成、 液晶材料综合性能测试、 有机材料热性能测试、 薄膜材料形貌观测与分析、 有机发光材料分子量测量等相关的专业实验课程。
为了体现“新器件”特色, 我们开设了发光器件阻抗测试、 发光器件EL测试、 发光器件PL测试、 发光器件吸收光谱测试、 发光器件加速老化寿命测试、 发光器件载流子迁移率测试、 发光器件显色指数测试、 发光器件发光效率测试等专业实验课程。
为了体现“新技术”特色, 我们开设了太阳能电池综合性能测试、 平板显示器驱动电路编程实验、 发光二极管光电综合性能测试、 OLED显示屏综合性能测试、 OLED显示屏激光修复实验、 激光器功率测试、 LED配光设计实验等专业实验课程。
我们遵循“实践性、 开放性、 自主性和创新性”(四性)和“教学与科研、 理论与实践、 经典与现代、 虚拟与实训”(四结合)来精心选择专业实验内容, 通过基本实验、 综合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 科学小实践等来组成四级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中, 充分应用各种最新的硬件和仿真软件, 能硬则硬, 能软则软, 或软硬结合。另外, 我们还注意淡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界限, 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
通过近五年的努力, 我们初步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了专业实验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概念、 定理和定律的理解, 降低了学习过程中的难度,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 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有力地保障了专业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寓教于研, 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平台对教学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国家特色专业, 所依托的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 拥有“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引智基地”、 “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三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多个省级、 校级科研平台。本学科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 为了将其转化为优质的本科教学资源, 我们遵循“寓教于研, 教学科研相长、 学科专业并进、 教师学生共赢”的理念, 采取多项举措来建设国家特色新专业。
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 提炼可供大学生参与的研究题目, 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华南理工大学SRP(大学生研究计划)、 华南理工大学攀登计划以及省级、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项目[5], 使特色专业的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期间, 人人有机会参与学生科研项目, 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对有继续读研深造的优秀本科生, 在大学三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多个国家级的科研平台, 提供了本科生大量从事辅助研究的机会。教师是学生创新实践的领路人, 学生是教师科学研究的好帮手。在教师眼里学生不再是累赘和负担, 在学生眼里教师永远严谨慈祥。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辅助机制, 让本科生直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 在实践中进行锻炼, 帮助学生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本科阶段, 顺利过渡到以知识创新为主的研究生阶段, 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 精选适合本科生实际能力的题目, 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这种基于教师科研实际的题目, 使学生的毕业设计不会流于形式走过场, 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四)以产学研基地为依托, 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华南理工大学是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重点工科大学, 建校60年来, 为国家特别是华南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工程型技术人才, 素有工程师摇篮之美誉。华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最大的光电产业基地。据权威部门统计, 广东省的信息显示产业、 半导体照明产业占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市场份额。巨大的产业市场、 广泛的产业界校友人脉资源, 为“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的“产业化”办学理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聘请校外企业家担任专业兼职教授, 多人次不定期来校进行专题产业技术讲座, 拉近学生与知名企业家的距离, 近距离感受企业家的人格魅力和榜样的力量。带领大一新生在开学之初期, 到知名企业参观学习, 进行专业认知教育, 认识、 感知新专业, 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每个寒暑假到企业去实习, 走进车间走进生产线, 融入产业工人角色,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产业意识。
四年来, 我们跟TCL集团、 创维集团、 康佳集团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 以及大族激光、 国星光电、 鸿利光电、 木林森、 雷曼光电、 勤上光电等光电产业上市公司, 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为培养研究应用型人才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五)以国际友好学校为纽带,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一代大学生
本专业依托单位是2006年教育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 在全国首次设立的“111计划”50个引智基地之一, 聘请了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教授、 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A.J.Heeger教授在内的十多位海外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 每年来学校进行学术讲座、 研究与交流, 让普通的本科大学生近距离感受到国际学术大师的魅力。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珠江三角洲, 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与海外与港台有悠久的、 广泛的历史渊源。本专业借助于地缘优势以及本单位的海外学术交流优势, 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美国加州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多所海外高校建立了科研合作以及学生互换计划。基于科研合作基础上的海外交流, 使本专业与海外友好学校的关系更密切, 有助于互相借鉴建设经验, 积极发挥专业品牌的辐射作用, 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开放性的新一代大学生。
专业建设旨在培养满足社会需要、 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的人才, 专业的特色尤为重要。我们根据战略新兴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形势, 结合本单位的学科优势, 凝练“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的特色为“以材料与器件为基础, 突出信息显示、 半导体照明与太阳能电池三大技术”的专业特色, 培养“科研化、 国际化、 产业化”的工科人才。
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为了探索国家特色新专业的建设经验, 我们还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与企业界的联系, 不断优化专业建设理念, 努力使专业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童林夙. 2012年后的平板显示世界[J].现代显示, 2007, (77): 6-16.
[2]牛大伟.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10): 153-154.
[3]林健.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5):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