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2 09:57: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

第1篇

[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双边的交往程度和合作水平的差异,会造成不同的课堂氛围,或欢乐,或沉闷,或高昂,或压抑等,它制约着学生和教师学与教学的情绪,并对学习动机、态度、效果产生影响。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是否有积极饱满的教学情绪,这是创造课堂氛围的首要条件。同时,教师能否以妥善、新颖的教学设计,去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乐趣,使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积极情绪,也就难以建立欢快的情绪气氛。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对良好课堂氛围构建具有决定作用。教学的导入,以语文课为例,谈以下几方面入手点:

1.从玩入手。爱玩是孩子的天怀,有些课的导入,如能配合新课内容设计游戏,从玩入手,右以很快唤起学生热烈、高昂的欢快情绪。此方法多动用于低年级。如教学《小猴子下山》一主果,让小学生戴上饰按书上内容进行表演,在表演中让学生准确表现出“扛”、“捧”、“抱”的几个动作,通过表演,学生在玩乐中把语言文字化为具体可感的情景,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2.从七入手。教师巧妙的解题,往往可以引人入胜,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致,从而为整堂课带来积极情绪。如讲《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可设计这样问题:①这课主要围绕题目的哪一个字写的?②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③它向认借尾巴,借到了没有?这样围绕一个“借”字,层层深入追问,用意巧妙,恰到好处。

3.从奇入手。奇异的事物容易激起学生的求和欲望,产生浓厚的探求兴趣。教师若能从教学内容出发,提出奇异处作为导入新课的着手点,可以使课堂教学增添情趣。如讲《蓝树叶》一课,教师出示课题后问学生:“①树叶本来呈绿色的,怎么会有蓝树叶呢?②这些树叶是怎么变成蓝色的呢?”这时学生好奇心理促使他们急切地想知道变成蓝树叶的原因,从而激发了阅读的欲望。

4.从趣入手。“趣”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心境充满愉快,这无疑会唤起投入学习的积极情绪。如讲《小猫种鱼》一课,教师板书课题后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想法?”学生纷纷说:“菜是可以种出来,鱼怎么可以种呢?”有的说:“庄稼是种得长起来,鱼怎么种得起来?我觉得很有趣。”教师接着说:“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好好读读《小猫种鱼》这篇课文吧?”教师短短的几句话,就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从疑入手。读书须有疑有疑才会有探求真知的意趣。如讲《瀑布》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这段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两句,前一句已经说出这般景象没法比喻了,可是后一句紧接着用一个比喻句子“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是不是前后矛盾呢?教师这一设题,学生求知欲就更高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意趣,是十分重要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它影响并制约着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情绪氛围的构建,正是这种“激厣、唤醒和鼓舞”的具体实施。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改进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灵魂,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载体。可是如何开展好实验课的教学,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旧教材中把实验严格分成老师完成的实验――演示实验和学生完成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现行教材对这种区分已经非常模糊了,这就说明如果我们有条件的话,完全可以让学生来进行实验。由于准备让学生来完成实验,因此我们必要考虑周全些,比如优化我们的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等,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而且重视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

下面结合我多年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实验的改进及辅助教学,提出个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能对你有所启迪。

一、考虑实验的成功性和准确性

比如说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教材中提供的装置来进行测定,由于现在器材的关系,我们化学组的老师,基本没有一次就做成功这个实验的,查找原因,都认为主要是气密性和操作速度的关系。针对这种情况,我把这个实验改在试管中来完成,具体做法是:用一只试管,在试管外面可以比较精确的标出五等分的刻度(除去燃烧匙和试管塞后,用量筒量水体积来标注),用一橡皮塞塞住试管口,橡皮塞上插一燃烧匙,如果燃烧匙过大,也可改用一铁丝,在铁丝上系一铝簿,里面放足量的白磷并用放大镜聚焦点燃白磷,或者加热空气点燃白磷来完成该实验。如果试管大,易把试管塞冲出,可在试管口系一瘪的气球,用透明胶缠系气球的效果特别好。用改进的实验来测定能一次就成功,在教学中有节省时间,同时,严谨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考虑实验药品的用量、对环境的影响

如常见的酸和碱知识学习中,酸和碱与指示剂作用,在试管中,酸碱的用量比较大,不节约,我们可以改在滴定台上进行,每个实验都只需2-3滴就够了,节约简便,每个学生都可以自己动手实验,而且滴定台是白色的,观察效果也非常好。再如化学肥料中,铵盐的鉴别,也可以再滴定台中进行,用笔头进行研磨,学生可分组进行实验,而且量小节约,同时氨气产生也少,对空气污染也小。当然,如果是实验展示,可以把实验用摄像头投影到白板或幕布上观察。

三、考虑实验操作和实验效果

如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有一定的污染,在做这个实验时作了以下改进,并将模拟酸雨的危害一起作,具体是:把一个小燃烧匙的柄固定在橡皮塞上,在集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倒入少量的水,放入一粒锌、一小块大理石和一片树叶。将少量的硫在燃烧匙内点燃,马上观察火焰的颜色后,伸入集气瓶,塞上橡皮塞,观察火焰颜色变化,熄灭后振荡,一会儿,就可以看见锌和大理石表明有少量气泡冒出,树叶发黄。该实验集几个实验于一体,验证了氧气的性质,酸雨的成因和危害,同时也消除了实验中二氧化硫对空气的多次污染。再如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可以先准备好一瓶氢气或一氧化碳,然后用一绕成螺旋状的光亮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一段时间后拿出观察,等全部变成黑色后,继续加热到红热,然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可观察到变黑的铜丝又变成了光亮的红色,装氢气的集气瓶内壁有水雾出现,装一气化碳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现象非常明显,便于学生观察和描述,效果非常好。再如,教材中氢气和天然气的燃烧实验,我们通常用的现场制气或实验室专用的贮气装置和尖嘴玻璃管来进行,往往火焰带黄色,而且我感觉操作不方便也耽搁时间,我就用两塑料瓶和乳胶管以及医用针头改进这个实验,一个塑料瓶贮气,另外一个塑料瓶装水排气,既操作方便又节省时间,而且火焰呈蓝色且稳定,现象正确又明显,装置便宜且不会摔坏。我上课一直在使用,效果很好。我们学校化学组的老师都喜欢用这个装置来上课。

四、考虑实验的时间差距

如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金属和酸的反应实验,我们用几只试管加入不同的金属,然后分别加入稀酸,这个实验一个是酸的用量较大,第二是我们加入酸不是在同一时间,有点影响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我们可以给予改进。具体做法是用有一层乳胶膜的啤酒瓶盖、或差不多大小的一个塑料瓶盖、或倒过来的矿泉水瓶底、或者用实验室的一个表面皿,中间用两塑料片搭成“十”字架,把其表面分成四格,分别放四种不同的金属片,然后向十字架中央加入稀酸,基本上四种金属都能在同一时间接触到稀酸,又在同一容器上,学生操作和观察非常容易,而且又在同一时间发生反应,不会产生时间差,效果明显,同时严谨又科学,而且药品的用量又少。但若做成演示实验,观察效果就不太好了,我们就用摄像头把这个实验投影到白板或幕布上,这样观察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第3篇

关键词:高职;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进步,社会对于教师队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小学教师,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如今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优秀小学教师的基地,它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也一直备受关注。2015年,江西省颁布《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高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语文教育专业作为高职的重要专业,毫无疑问要扛起改革之大旗。外国文学作为语文教育的专业主干课程,无论是对于教师资格的考试及认定,还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要。但是,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外国文学课程普遍存在着目标不清晰、缺乏实践、方法落后等问题,这就需要在新形势下,对语文教育专业的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改革。

一、教学目标

外国文学教学长期肩负着多种任务,在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的新背景下,外国文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三大类:

(一)知识目标

外国文学课程的知识目标可概括为:掌握世界文学史发展过程及规律,识记重要知识点。高职院校的外国文学教学要找准定位,应该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主要外国文学相关的思潮、流派、文学创作,了解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审美心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专业知识要求”这一栏中有“通识性知识”,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外国文学课程由于课程的性质与内容,也要承担起扩展教学对象知识面的任务;另一方面,高职业院校也要密切关注就业这一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识记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编制考试的重要知识点,当然,识记要在系统的掌握学科知识脉络之上,不可本末倒置。

(二)能力目标

外国文学课程的能力目标可概括为:开阔文化视野,培养现代思维,提高鉴赏能力与写作水平。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鼓励不同的视角与观念,所以学习不同文化的精髓,吸收世界优秀文学作品精华,提高鉴赏能力成为外国文学课程重要的目标。另外,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目标为语文教师,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应成为开设外国文学课程的重要能力目标之一;教学中应利用世界经典名著的阅读,学习作品写作意义与特色,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外国文学课程的能力目标可概括为:提升人文素养,陶冶道德情操。新形势下,应该将小学语文教师所要求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操和外国文学教学的情感目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可以通过作品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高尚的意志和品质。例如在讲到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卢梭《爱弥儿》等作品时,可以有意识地将主题进行升华,让学生理解爱心与责任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师风师德。讲到重点作家如列夫•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的时候,可重点介绍作家生平经历,展现作家奋斗不息的人生道路,敦促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学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

(一)联系《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及认定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即“以中小学教师职业标准和考试评价体系引领师范类院校教师教育改革,推进中小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养,促进教师素质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申请教师资格证者,不仅要通过《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两科笔试科目;还要参加面试,面试主要考核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所以在教授语文专业主干课外国文学时,也要有意识对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方式。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多提供展现的平台,例如在讲解希腊神话时,可以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希腊神话故事,然后在课堂上讲述给其他同学听,借此不仅使学生能够掌握希腊神话的内容与特色,更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心理素质,端正仪表仪态。

(二)关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与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发展一直是相辅相成的。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师资力量;而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变化,又会要求高职语文教育专业及时收到反馈、与时俱进。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要求小学生要“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在小学语文课上加强外国文学的学习,无疑可以更好地促进目标的达成。以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学普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为例,涉及外国文学的课文多达四十余篇,文章选择范围广泛、视野开阔。不仅有儿童文学家瓦•奥谢叶娃的《小伙伴》、《蓝色树叶》、《三个儿子》,还有自然学家法布尔的《蜜蜂》和《蟋蟀的住宅》,乔伊•亚当逊的《小狮子爱尔莎》,甚至有服装设计师伊尔莎•斯奇培尔莉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编剧巴德•舒尔伯格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还包括名家名篇:古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伊索寓言》,亚米契斯的《争吵》、《小抄写员》、《卡罗纳》,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穷人》,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屠格涅夫的《麻雀》,马克•吐温的《金钱的魔力》、《威尼斯的小艇》,等等。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上,还专门开设了外国文学单元,着力安排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契科夫的《凡卡》,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四篇课文,并且在“回顾拓展”环节里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新课标还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提出建议包含了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高尔基的《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等在内的大量外国文学名著。这些外国文学作品的加入,不仅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更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小学语文中外国文学教学已成为整个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容易流于表面,不能很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兴趣,甚至造成其理解上的障碍。这就对高职语文教育专业提出了要求,讲到小学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家时,如契科夫、马克•吐温等,一定要联系小学教材,让学生既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学以致用,为踏上小学讲台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打下基础。

(三)融会《江西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目标为中小学教师,江西省从2011年开始实行全省教师编制统一考试,《江西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从此成为高职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参考。其中《小学语文学科知识考试大纲》对语文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重点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小学语文学科知识考试大纲》中,外国文学部分占有一定的比例,考纲涉及重点作家、作品广泛:从上古文学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到二十世纪的卡夫卡、艾略特,不仅有欧美名家歌德、巴尔扎克等,还涉及东方著名作家泰戈尔、川端康成等;不仅有人物形象分析,还有艺术特色研究。这就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抓住重点与脉络,让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理解与识记知识点融汇贯通。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涉及大量课外知识,有些甚至突破了学科的界限,传统的讲授方法早已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和保证学科内容的丰富完整,新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手段的更新提供了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包括PPT展示、音像资料播放等多种形式,可根据需要,应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在学习古希腊文学的产生背景时,可以通过PPT展示古希腊的地理位置,从而引出古希腊的社会背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化繁为简,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讲授雨果的经典作品《巴黎圣母》、《悲惨世界》时,可以播放相关影片的经典片段,可以让学生将电影与文本相对比,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二)第二课堂的延伸

以第二课堂活动作为教学的延伸,不同文学类型开展不同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兴趣。例如学习莎士比亚戏剧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莎士比亚戏剧进行表演,学生在选择莎士比亚戏剧的时候,一定会阅读相关文本;在进行角色分配和台词背诵的时候,又要求学生了解人物性格,领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的特点;在布置戏剧场景时,又可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写作的背景。类似活动的开展,可以巩固莎士比亚戏剧的教学效果。再例如,学习18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时候,可以组织相关的诗歌朗诵大赛,学生在对雪莱、济慈、海涅等著名诗人的名篇进行诵读的时候,不知不觉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大力辅助第一课堂的目的。

(三)中外比较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外国文学作品比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要更难理解,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是社会历史背景不同,外国文学不仅在时间上跨度巨大,从公元前9世纪的古希腊文学到20世纪以后的现代、后现代主义文学,时间跨越千年,而且在地域上涉及欧洲、北美、东亚、拉美等广大国家与地区,社会历史背景复杂多样,给理解作品意义带来一定困难。例如在讲到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时,必须让学生理解19世纪俄国专制农奴制度等背景,学生才能更好理解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契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师们作品表现的民主意识、人道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二是文化心理不同,文化心理涉及人文风俗、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非常抽象。在学习但丁《神曲》、歌德《浮士德》、霍桑《红字》等涉及西方信仰与精神的作品时,由于文化心理不同,会削弱对作品的理解。三是翻译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外国文学作品涉及多种语言,不同国家语言习惯不同,尤其是诗歌这一特殊体材,翻译文本可能更难体会到原文的语言结构与韵味。对于这些偏差,中外比较学习无非是一种很高效率的学习方法,通过中外文学的比较,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作品,更能牢固掌握中外文学史知识点,树立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例如在学习古希腊神话时,可以和中国古代神话相比较;在学习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可以和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比较;在学习马尔克斯作品时可与莫言的作品相比较。通过这些比较,可以拉近与这些作家作品的距离,并且让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观念,掌握中外文学史脉络。总之,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改革,不仅对高职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对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一次挑战,作为专业主干课程的外国文学,也必须根据新形势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与方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01.

[2]李萍.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