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57: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共关系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共关系学又是一个较新的学科,这方面的老师更是缺乏,学校为了维持该学科的正常进行给老师安排了繁重的课时。老师们常常是疲惫不堪的教学,进而会影响到教学的效率。还有很多院校招聘来的教师是一些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没有教学经验,而公共关系学是一个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在高等专科学院的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课,学生在下面小声议论或者呼呼大睡的情况,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学效果的。学生因为该课程的基础较差,就是去了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反应由于没有相关学科的基础,在接受该课程时很吃力,因此,如何提高教学的课堂学习效果是一项重大的责任。
公共关系学教学应采用“师生互动”案例教学法
要实现案例教学首先要明确案例和举例的区别,目前很多院校均提倡课堂上老师要尽量使用举例的形式将学科内容形象的展示在同学面前。和举例不同的是案例是通过实际的实力来启迪同学们的思维,用所学的理论去思考现实中的问题。案例教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以教师为主题,在上课之前选出和本节理论有关的经典案例。当然在上课之前老师是要做很多工作的,因为案例的选择不仅要具有普遍性也要具有典型的特点。因为公共关系在实际的环境中会由于因素的变化发生变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现实中发生一模一样事件的可能性比较小,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思考来启发处理问题的能力。另外,在选择案例时不一定都是成功的案例,失败的案例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以通过对失败案例的反思更好地理解教学的理论,激发他们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2.以学生为主,按照课前老师的安排找出和具体理论相关的案例。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同学们课下亲自去收集相关的资料,课堂上让他们自己去讲解,这样不但使得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有所提高,也能更好地认识公共关系。
3.模拟周密的公共关系环境。模拟类似的环境可以避免学生出现纸上谈兵的学习效果,也通过模拟监测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在模拟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以比赛的方式记下他们的得分,这样也锻炼的他们的策划能力。
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中“师生互动”案例教学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在案例分析时教师要从各个角度全面的引导学生去思考,要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启迪学生思考存在的几种公共关系问题。让同学们逐层的去分析、思考,做到对案例的分析要透彻,达到能够举一反三的效果。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由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的不同,造成他们学习效果有差异也是在所难免的。这时就要教师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看法的行为,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训练。最后,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其他课堂不同的是教师是这里的组织者并非指导者。特别是案例分析的阶段,教师要给学生们充分的发挥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很多实践证明上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课堂上搬出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们亲身处于公共关系的环境之中,这样学习的理论得到应用,更是提高了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使得高等专科学院的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更具成果。
小结
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教师采用特别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等的专科学院中,对于公共关系学的教学改革应积极利用“师生互动”案例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齐丹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经济管理系
公关初印象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社会公共关系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边缘叉学科。这门学科重点研究一个组织机构如何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改善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获得公众的好感,从而顺利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公共关系包括了社会上任何一种组织与公众的关系。除企业外,公共关系还涉及政府、学校、医院等各种组织。正因为其涉及的范围广,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都可以见到公关活动,如时装秀、新品会、新闻会、各行业的剪裁仪式、大型晚会、名流宴会、慈善公益活动等。
千万别认为这个被简称为“公关”的专业是陪人喝喝酒、侃大山的,公共关系学的核心是传播管理,所以具备一种更高级别的管理思维才可能有大的突破。公共关系学的本质是沟通,无论是政府、企事业单位,沟通传播都是组织运转的剂。
大多数同学高考选专业时都是迷茫的,我也不例外,不过四年大学本科读下来,我觉得我不后悔选择这个专业,这个专业除了给我带来能力的提高,还有许多有趣的课程,如演讲与辩论、社会调查、媒介社会学、广告学、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等。
这些课程设置,虽然像“大杂烩”,不过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多方面选择的机会,因为很多课程都会涉及诸如社会学、传播学、公共管理学、市场营销等领域,在一个学术氛围开放的学校,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向深入研究。
青春修炼手册
大一的课程主要是通识课程,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社会科学,因此需要同学们掌握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才有可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进行综合运用。在大一课程安排比较轻松的情况下,很多同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不同的社团活动,一来可以丰富大学生活、拓展人脉,二来可以接触到一些社会问题,增强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大二的课程包括本专业的必修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传播学、公共关系学、新闻学、广告学、市场营销、网络传播、数学媒体导论、社会调查、公关写作、演讲与辩论、市场营销、媒介经营管理等。大二的课程旨在让同学们感受到专业的特色,及早确立自己的学习方向。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有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多以小组讨论、“实践+论文”的形式来完成作业。课程考核的形式不是冷冰冰的试卷,不同科目的老师会根据执教课程的不同特点,设定一些计划目标或题目让同学们分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运用专业知识来解答问题。比如社会调查的课程,每个小组都需要完成一个具体的调查任务,形成一份调查报告,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了,才能掌握好老师教的知识。
大二的课余时间,除参加社团活动外,一些同学开始陆续参加大大小小不同的比赛,可能是策划营销比赛,也可能是社会实践调查,总之都是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公共关系学有个“奥斯卡”级别的全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是公共关系学专业同学操练专业技能、增强综合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到了大三,除要学习一部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外,主要是学习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危机传播与管理、公共关系伦理与法规、传播学研究方法、公共关系案例与实践、公共关系评估、广告策划与策略等。大三这一年应该说是专业课程最多的阶段。这些课程都是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促使大家产生一些做研究的想法,可以自主地完成一部分学习。到了大四,除了论文,同学们就要思考出路,为读研或求职做准备了。
虽然文史哲、社会科学类专业多多少少都有点“虚”,毕竟学的不是实实在在的公式计算、材料合成等,但是经过公共关系学专业四年的学习生活,你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
第一类是去企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政府等的公关宣传部门工作。会设立公关部的通常都是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例如宝洁、西门子、阿里巴巴等。
第二类是成为专业的公关人员。较为出名的公关公司有伟达公关、万博宣伟、蓝色光标、奥美咨询、安可顾问、中国环球等。
第三类是进入传媒行业,如广告公司、出版社、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单位工作。这个方向尤其适合偏向大众传播类方向的学生。
一、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
人际传播是指发生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社会行为。它是构成维持社会的前提,是人际关系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最常见、最普遍渗透于人类生活一切方面的基本传播方式。泛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与彼此往来。人类生活的实践范围很广泛,人类交往的方式和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我们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讲人际交往的艺术尤为重要,现代社会要求人们以与之适应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来指导与人交往的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尊重他人,以长远的眼光来看,交际就会圆满。因此,人际交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随机性和即时性。现代化社会生活是人们奔忙穿梭,匆匆相聚又匆匆分开,形成人际交往频率快、时间短的活跃局面。每个人可能与几位过往密切、相知很深的亲属朋友、师长保持长期的联系,但与成百上千的人只是泛泛之交。现代人际交往的即时性特点体现了人际交往中更大的自由度,亦即相互间的责任、期待和由此带来的负重感都相互减轻,人际传播是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传播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同时还可以根据反馈来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假如对方误解了你的意思,可以随时进行解释和表述。但是,这种性质的交往包括人们交往的偶然性,交往内容的不完整性以及它的短暂性。
广泛性和灵活性。广泛性是指人际交往的视野开阔、人员众多、范围宽广。现代人广交朋友、博采信息,跨越单位、职业、性别、年龄、职务等纵向及横向的障碍,形成了广泛而深刻的人际联系,人际传播一般在小范围进行,在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上很灵活,可以在茶余饭后、工余假日,途中、家里及单位进行。人际交往传播的灵活性是很大的。
互益性和感染性。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有利于缩小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传播者还便于利用语言以外的力量来吸引和感染对方,传者和受者两方面很容易产生亲近感,人际交往的存在既是为了需求得到满足。人与人之间是否有交往关系,交往状态是否良好,取决于双方在交往过程中精神上和物质上是否有所收益,以及双方收益是否公平。现代人际交往的互益性特征是由现代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如果在交往中双方能够为对方提供合理的、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回报,那就会在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交往关系,一旦一方感到对方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资上都不能使自己有所收益时,或感到对方的需求对自己是一种负担时,双方的关系便可能淡化、疏远,直至终止。
技巧性和效能性。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人际交往是为了树立组织形象、传播沟通信息,为了协调、咨询和建议,达到传播的交往的目的,人们要依据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和掌握人际传播的技巧和方法,研究对方各方面的特点和行为特征,采取灵活多变的交往方式,以达到交往的目的,所以说人际传播的针对性是非常强的,在传播时一定要考虑到接受者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文化修养、社会阅历等诸方面的条件和因素,同时还要珍惜时间,注意办事效率是现代人际交往的重要特征,物质生活的丰富多变,文化生活的多彩纷呈,使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到时间的紧迫性,时间与效率以成为指导人际交往行为的信条,因此人际传播要注意它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人际传播与公共关系传播有许多共同点:两者都属于社会范畴,都是能动的交流行为,都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过程,都具有相互作用的功能。而且,人际传播可以作为公共关系传播的辅助手段。但是,它们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人际传播和公共关系传播的主体的含义不同。前者指单个的个人,后者指组织化了的个人;前者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信息交流活动,后者研究的则是代表组织的个人有目的、有计划地传递组织信息的过程。
人际交往的全部要领和最高艺术,在于满足别人的需求,尊重他人的需求。要能够根据别人不同层次的需求,投其所好,舍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尊重他人,要能够让他人随时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让他人能够感觉到你的友善,那么你将是一个受欢迎的人。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莱斯・布吉林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人际交往的法则,即:接受、赞成和重视。接受,是指接受他人。赞成比接受更进一步,要善于挖掘别人的优点,因为赞美能激发人的潜力,能改变人、塑造人,赞美的功效为人际交往增加积极的内涵。重视意味着价值的提高,在人际交往中有许多言行可以体现对他人的重视。美国一位著名的法学家约翰・伊理治曾经在他所著的《交涉的能力》一书中,提到有关交际必须注意的两点:第一,不论何种交际,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行为。第二,交际不是科学,而是一种艺术。
人与机械,人与动物,以及人与自然界,虽各有其沟通的方法,但是不论在何种意见的沟通的情况下,人都是具有绝对主导权的。
二、公众传播及其特点
从社会关系的总体上看,人际关系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而公共关系则是从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较高层次的社会关系。与此相适应,它们所采用的传播手段各不相同。人际传播手段一般比较简单,人际传播是指发生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社会行为。它是构成并维持社会的前提,是人际关系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最常见、最普遍渗透与人类生活一切方面的基本传播方式。公共关系活动中涉及量比公共关系传播手段相对复杂一些。
人际传播的对象可以是一群人,也可以是一个人,而公共关系的传播对象则是有组织的着眼于某种特定联系的群体。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目的是沟通传播者与公众之间的信息联系,使组织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公共关系传播的涵义,传播是作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它的首要作用是传递信息,相互了解,联络感情,影响态度,引发行为,发展关系。了解传播的作用和意义,有助于认识公共关系活动的本质,这对于指导我们的公共关系时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观念为母题,以传播内容的不同性质为基础,可以把传播区分成不同的传播类型,传播的基本原理和观念在公共关系领域的运用,就形成了公共关系传播这一独特的传播形式。公共关系传播的主体是特定的社会组织,不是个人,也不是职业的信息传播机构。公共关系传播的受众是特定社会组织的目标公众,目标公众是一个构成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这样一个群体概括地区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组织的内部公众,另一部分是与组织构成某种特定联系的外部公众。公共关系传播的渠道众多,媒介广泛。由于公众的构成复杂,形态各异,因此,公共关系传播要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渠道和媒介与自己的公众实现信息的交流。公共关系传播有其明确的目标,公共关系传播就是沟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联系,来协调关系、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和声誉。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双向传播,由于工作的理解、支持与合作是社会组织构建良好生存环境的前提,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更应该重视公众对象的能动作用,更强调与公众对象的平等的双向交流,而区别于单项的宣传和灌输。公共关系传播可以利用的媒介很多。比如,各种会议和讲演可以聚集数十、数百人,发传单、贴海报可以让成百上千的人看到,用扩音器做报告可以让成百上千的人听到,举办展览或表演可以吸引成千成万的人。但是在今天的社会里,要想与公众取得广泛的信息交流,最有利的手段莫过于大众传播媒介了。这是由大众传播媒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大众传播媒介,无论是报纸、广播还是电视,几乎家家必备,人人必听、必看,影响面非常广,可以满足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公众的需要。因此,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能够达到与理想的传播对象接近的目的。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公共关系学;教学实践
如何提高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当代大学生课堂上的思考自主性?开放式教学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开放式教学,是指在授课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师生之间“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采取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以课堂教学为原点、以思维为辐射”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探索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其该教学模式的功用,并对其提出实践性反思。
一、《公共关系学》中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必然性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公共关系学》中实行的必然性,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1、《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课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这一学科的特点表明,它的发展必须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适应社会稳定的需要,应当具有迫切的现实人文关怀、思考现实人文社会生活所提出的问题,这门课程应当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2、《公共关系学》的教学目标。《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理论,形成现代公关观念,把握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培养学生的公关实务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力求达到:(1)掌握人的心理、行为、公关的基本理论及其逻辑联系,以推进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2)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无论在上行沟通还是下行沟通中避免沟通障碍的出现,掌握消除组织沟通中存在沟通障碍的策略,在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为社会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3)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培养优秀人才所必备的公关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了实现此目标,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3、《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公共关系学》的教学过程中,多年来始终注重学生对静态的公共关系理论及原理的掌握和了解,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还是讲授法,教师满堂灌,从上课开始滔滔不绝地讲,下课夹本离开教室,忽视与学生们的沟通,忽视学生们的信息反馈,结果是教师周而复始地讲,学生们依然搞不清到底什么是公共关系。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学生被动地听课,老师拉着学生走,学生没有思考的动力。《公共关系学》的开放式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中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辩论赛、专题讨论、工作情景模拟等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二、《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开放式教学实践策略
结合开放式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教授《公共关系学》课程时,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1、教学方法开放。在公共关系学的教学活动中,笔者运用“案例教学式”、“专题讨论式”、“情景模拟式”等方法,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现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和设想,对公共关系活动的意义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探究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思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轻松地获取知识,又可以开拓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在讲授公共关系礼仪时,利用多媒体穿去短片与情景剧,能够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将公共关系礼仪的注意事项以及礼仪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传递给学生,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2、教学环境开放。教学环境主要是从教学过程来分析的,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不单纯是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它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一系列活动。在课前,要求学生运用网络、参考书目以及有关资料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不明白或者是不太理解的地方作下笔记;课中,笔者对学生的纪律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在讲课的过程中,有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随时站起来提出,然后同学们一起讨论,老师再作一下总结,总结也是开放式的,让同学们有思考的空间,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不求统一思想,不求定论,讨论本身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这样通过课前的准备,再加上课堂中深入的讨论,可以达到启发智慧,勤于思考的目的。同时,还经常组织专题,成立讨论小组,以便每个同学都有发言辩论的机会,然后小组之间再进行交流。有时,还结合现实设置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课后,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讨论和交流,深化对当代的公共关系的认识。
3、学生作业与考核开放。在课堂练习或课后思考题方面,笔者鼓励学生答案的开放性,只要是自己思考与体验的结果,都可以作为答案。同时,笔者还布置各种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利用各种关系、资源和和机会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进入企事业单位见习等,从而亲身接触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考核方式上,既有书面的,如课后习题、调查报告、小论文,也有口头的,课堂上的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课后准备PPT,课堂中与同学们分享,从各方面来培养和训练学生。
4、师生关系开放。在课堂中,笔者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观点,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索和接受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创设出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创新、敢于质疑、敢于问、敢于探讨、敢于发表见解、大胆假设的思考空间。同时,笔者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败,认真发现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三、《公共关系学》开放式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在《公共关系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开放式教学,笔者认为最终要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之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问的探究都需要有兴趣之心。古希腊的名医波克希拉底曾说:“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医生是帮助本能的。”兴趣也是人的本能,老师的天职就是唤起学生的兴趣之心,至少不应熄灭学生的兴趣之火,带着兴趣之心来学习《公共关系学》,开放式教学才能真正地进行下去,否则还是会演变成填鸭式的教学。
2、培养学生的礼仪之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就是对自己对别人的尊重,只有尊重别人,关系才会顺利展开。在《公共关系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做到礼待学生,以身作则,让学生处处感受到礼的重要,现今的学生,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做不到尊重对方,所以笔者认为,老师在教授《公共关系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礼仪之心。
3、培养学生的观察之心。公共关系不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这就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眼睛,时时刻刻观察生活,随时随地把学到的理论与现实相联系,随时随地找到公共关系的例证。
[参考文献]
[1]俐.开放教学浅析[J].山西教育,2003,(1).
[2]赵林.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Abstract Scenario simulation is an experiential teaching method with Strong interest, oper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cenario sim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public relations etiquette and skills .
Keywords scenario simulation; public relations; public relations etiquette and skills
公共关系在知识化、信息化乃至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它表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作用,同时,人们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当代大学生无论是能力还是学习需求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公共关系学”的教学方法也受到了新时代的挑战。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公共关系礼仪与技巧这一章节中的应用,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 公共关系礼仪与技巧教学目的
公共关系礼仪与技巧是“公共关系学”实务部分的一个章节,希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了解人际交往的艺术和礼节,以便在公共关系工作中更好地运用。传统的课堂讲授要求同学们掌握公共关系礼仪的涵义、原则、作用与功能,熟悉公共关系个人形象礼仪、服饰礼仪、语言礼仪、会面礼仪、电话礼仪、宴会礼仪、求职礼仪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相关技巧,了解礼仪的内容、礼仪的类别。①其中,会面礼仪所包含的四个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不容易记忆且突况数不胜数,对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要求高。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职业环境以及实际操作的具体场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使事情的发生、 发展过程虚拟再现,使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获取知识并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的操作性较强、趣味性浓厚、非常注重实效性,可以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②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合当代大学生,他们受互联网的影响,知识面广、思维敏捷、视角开阔,他们渴望以实践为目的地去学习知识,大部分学生比较活跃,乐于表现自己,这都为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将详细展示该教学方法在公共关系礼仪与技巧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实效性。
2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2.1 准备阶段
2.1.1 教师准备
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述重点礼仪要点,提示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需注意的关键点,③同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组队,将74名学生分为12个小组,自行分担角色。设定情景,并提出要求:虚拟重现接待贵宾参观车间的场景,需体现礼仪要点——个人形象、服饰礼仪、会面(称呼、介绍、行礼、名片、交谈)、宴会礼仪。场地选在体育场,各组自备道具,如桌椅、门牌、名牌、文件袋、名片等。
2.1.2学生准备
按照以往的经验,协商分组标准,快速地组成小队,开会讨论策划书,分担角色任务。按照老师提示的要点,自习理论知识,反复修改策划书,简要地进行排练。准备好所需道具。
在学生准备阶段,教师可提供适当的督导,监督计划的顺利进行,对方案的可行性给予建议,学生也可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请求指导。
2.2 实施阶段
学生提前到达事先规定好的情景模拟场地,小组派代表抽签决定出场顺序。各组学生按照该顺序,快速地布置好会场,介绍自己的情景模拟背景以及小组成员的角色任务,以既定的策划书为基础,将事先设定的场景进行“真实”地再现。为不打断学生的思路且不影响后面小组的表现,教师和学生暂不发表任何评论,只是给出一个分数,教师打分占70%,其他小组打分占30%。情景模拟开始前,再次提示学生模拟过程中要突出服饰礼仪、会面礼仪(称呼、介绍、行礼、交换名片)以及宴会礼仪的相关要点,若漏掉了要点将被扣分,若恰当地添加了其它礼仪要点将被加分。同时也要提醒学生留心观察其他同学的各种表现,例如穿着是否得体、称呼是否恰当、介绍的先后顺序是否正确、行礼是否符合双方的民族习惯以及动作是否规范、交换名片的顺序及接收名片的注意事项等等,观看其他同学情景表演时要做好记录,以便在总结分析阶段踊跃发言。
2.3 分析总结
学生和教师要分别进行总结,加深公共关系礼仪与技巧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1)学生自评。学生就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对比其他组的相同角色,谈一下自己做得比较出色的地方或者尚且存在的不足之处;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组内其他角色扮演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2)小组互评。按照不同角色在公共关系礼仪中的具体要求,通过观摩每个同学的具体表现,评定其他同学的礼仪与技巧相关知识的把握、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参与意识等,也可以谈一下其他小组策划书或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可通过小组互评得以提升。
(3)教师点评。在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主要从教学的角度点评学生的表现,如策划书是否涵盖了所有要求的礼仪要点、学生们是否触犯了礼仪禁忌等,既要肯定他们的优点,也要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短处,旨在通过这次模拟训练,增强学生们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注意建立多重评价标准,确保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情景模拟任务,使学生在这种体验式教学方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④
3 情景模拟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3.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人际沟通能力。情景模拟前的准备阶段,需要队员之间不断地沟通,不断地完善策划书,不断地把自己的思想拿出来和别人交换,最终得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剧本;情景模拟实施阶段,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也是一种交流。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2)团队合作能力。以小组为单位的情景模拟教学法,最终得分是小组得分,需要全体队员共同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各展所长,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在各个阶段,队员间难免会产生意见分歧,大家通过磨合渐渐地学会支持、关心队友,宽容、理解他人。
(3)随机应变能力。情景模拟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随机性的问题,分析总结阶段,老师和其他同学也会现场提问,这些都大大考验了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4)组织策划能力。从确定分组、选定组长、讨论策划书、分担角色、现场布置到情景模拟实施,需要多次召集队员开会讨论、多次演练,这对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无疑是一种挑战。
(5)语言表达能力。言语沟通是角色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情景模拟过程中,要求学生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语意明白、用词准确、语句简洁、逻辑顺序合理,这在无形之中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6)信息收集与加工能力。在情景模拟准备阶段,需要学生结合平时对职场礼仪的理解,翻阅相关参考书,熟悉教师提示的模拟过程所包含的礼仪关键点,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还要进行分类、归纳、理解、鉴别、抽象概括并表达出来,这恰好也是信息收集与加工能力得以提升的过程。
情景模拟教学法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这些能力近则可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远则可以为以后踏入社会储备社会竞争力。
3.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1)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无论情景模拟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还是总评阶段,走下讲台的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群体,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更具有亲和力,讲授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学生们的表演可以不同程度地展现他们的个性,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2)丰富教学方式的选择。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已经不可取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待改革,教学方式越多,显然越受欢迎,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尝试,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大大改善教学效果。
(3)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公共关系学”的实践性较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性较强,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处理“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理论知识也可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式的革新,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法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注意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导的统一。在整个实施过程,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要坚持学生的“主角”地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角色中。其次,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表演只是一种形式,重点不是让学生去表演角色,而是让学生参与角色,体会角色的任务,将自己置身于情景之中。最后,要注意其他教学方法与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并用。理论知识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基础,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才能得到提升,实践过程通过模拟来实现可以节约一定的学习时间和成本,情景模拟教学法结合适当的理论传授教学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注释
① 王悦.公共关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76-304.
② 戴国良,周永平.情景模拟教学研究与实践[J].南方论刊,2010(3):106-107.
【关键词】大学生 公共关系 就业能力 形象意识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87-02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端正自己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的态度,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社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公共关系学》从多方面系统地让学生认识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帮助学生学习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及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了要塑造自己的形象,要有服务公众的意识,要有很强的沟通交流能力,要有创新审美的意识和立足长远的意识,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公关能力,使自己能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一名专门教授《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大学教师,本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于公共关系知识的认识和学习,下面谈一下本人对于《公关关系学》这门课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的一些初浅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公共关系学》对大学生形象意识的培养
面对激烈的就业压力,大学生首先要在形象上给用人单位耳目一新的感觉,使用人单位在看到毕业生的时候能够眼前一亮。公关关系学教会了学生要注意个人的穿着打扮,塑造自身的完美形象。注重形象是公关的核心,所以,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用微笑、尊重、真诚的态度去展现个人风采。学生个人卫生的整洁,着装的规范和风格,发型的设计,表情和举止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就业时需要关注的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细小的方面都会决定着学生是否会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而这些良好细节的养成全都需要平时的培养。通过《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会改变自己对“形象”一词的认识,用恰当的方式去展现自己的个人形象,尽量做到尽善尽美。
二、《公共关系学》丰富大学生的社交礼仪知识
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总有很多的礼貌和礼节性的知识是需要学生们掌握的,这既是一名大学生的的基本素养,也是一名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公共关系学》为学生们介绍了见面礼仪、接待礼仪、乘车礼仪、拜访礼仪、电话礼仪、名片礼仪等多方面的礼仪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待人接物的知识。例如在接待客人的时候,学生需要知道如何请客人入坐、奉茶烟;面对客人,出于礼貌,学生需要放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来陪同客人;在陪同客人的时候学生需要注意谁的客人由谁陪,其余的人问候后可回避……这些都是学生在今后职场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的情况。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可以做到胸有成足,面对一些实际情况的时候也能够沉着应对,运筹帷幄。
三、《公共关系学》促进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社会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也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拼。合作和竞争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而《公共关系学》就其宗旨来说,就是实现组织和公众的“双赢”。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不仅要学会竞争,也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尤其是在组织内部,这种团队意识是需要强化的,以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调。任何组织内部和谐关系的营造,是需要每一名员工的真诚合作,并且互帮互助的。只有所有的员工都具有了主人翁意识后,组织才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和方向,让学生们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从而积极参与组织的工作,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公共关系学》教会大学生危机处理的知识
在生活以及职场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机事件,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该知道面对危机事件该如何处理,以期能够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很好地处理和解决危机;把“危”转变为组织发展的机遇,这便是《公共关系学》在危机处理中的最高境界。但是,危机事件往往是突然发生的,会严重损害组织形象,甚至造成人、财、物的重大损失。面对危机事件时,大学生首先要懂得积极预防,做到防患未然。如果危机事件已经发生,大学生要能够正视危机、认真对待、及时处理、争取主动。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公共关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学生应该学会在危机阶段,任何公关决策都应该是以向公众负责的原则为基础的,采取坦诚的态度来面对危机。公共关系教会了学生面对危机事件的正确方法,有利于学生们在面对危机的时候采取恰当的方式来解决危机。
五、《公共关系学》提高大学生创新策划的能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落后就会被淘汰。大学生也要与时俱进,用新的理念和观点来武装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公共关系学》中学生学习了企业公关策划的模式,例如维系型公共关系,这样的关系可以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巩固企业的形象。企业可以采取多种传播活动,使公众能够保持对企业的记忆,给公众提供一些优惠服务。还有就是针对组织发展的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公关发展目标。例如经典的“三菱娃娃”案例:1988年元旦,上海三菱电梯公司成立一周年,寻找1987年1月1日出生的上海市区婴儿,称为“三菱娃娃”。给他们拍照留念,举办“三菱娃娃”健、优、美评比活动,促进了公众对它的记忆,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公共关系学》中还有建设型公共关系、进攻型公共关系、防御型公共关系、宣传型公共关系……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公共关系策划,并且结合时展的元素,不断地进行创新,使自己成为一个受用人单位青睐的人才。
总之,《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开设,为当代大学生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具备了形象意识、组织意识、公众意识等,使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懂得尊重、平等和真诚,让学生具备了就业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从而让学生可以顺利地融入社会,走向成功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251-02
一、公共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分析比较
公共关系学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建立在传播学、管理学、行为科学三大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揭示组织公关状态、公关活动规律的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公共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范畴,它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我们运用相关的公关知识和方法开展人力资源工作吸引优秀的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保留住人才。
二、公共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
公共关系和人力资源的职能,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多的共同点:搜集信息可使企业对人力资源状况有一个更为细致的了解,咨询决策与传播沟通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开发中是必不可少的,员工间的关系及员工与企业间的关系都需要协调好。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公共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公共关系之所以能够创造效益,是因为它是一种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一般被认为有两种类型:一是体力,二是脑力。在我国,“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明脑力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已经得到社会公认。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体力和脑力相当的情况下,社会关系广的人往往办事能力强,甚至有的人在体力和脑力都不及于人的情况下却因其社会关系广而胜人一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实力相当或者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往往凭借成功的公共关系活动却一举成为引入注目的明星企业,而另一些企业虽实力雄厚,但因不注意开发公共关系资源而终归业绩平平、名不经传。这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呢?这就是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和公共关系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
三、公共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
公共关系既不是体力,也不是脑力,而是游离于人体本身以外的人的社会关系,它与人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和杜会经历密切相关,属于文化的范畴。公共关系是社团或企业法人的全部成员围绕其整体利益在社会活动中所建立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企业利用公共关系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业务发展,就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的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各行各业的人才辈出,但同样也出现了人才得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公共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做好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成为了各大企业的重大问题之一。公共关系从人才的素质和角度出发,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有效的培养人才的方法。
(一)在招聘中运用公关知识
人才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可以说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与人的竞争。谁能获得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建立畅通的人才信息渠道就成了人才招聘的当务之急。企业要求得外部公众的理解、喜爱、支持与合作,首先必须求得外部公众对企业的了解,为此,企业有必要通过各种沟通方式,向外部公众宣传本企业的基本情况,本企业对人才的态度、对人才的关心、使用、培养和需求情况,以此求得外部公众对本企业的理解、支持与合作,并进而吸引优秀人才为本企业服务。
公共关系是双向信息交流,企业不仅应将本企业的情况和人才需求信息告诉外部公众,还应掌握外部公众的有关情况,掌握人才分布状况、流动趋向、对企业的要求、人才市场的竞争情况等。这就需要正确运用有效的信息搜集方法,通过各种渠道,建立人才信息网络和人才信息库,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提供可靠的信息保证。企业应充分把握内外两个招聘渠道来招聘人才。在内部渠道方面,应积极通过企业内部的广播电台,厂报或宣传栏等公关媒体公开招聘职位,还可以通过内部员工的引荐,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来招聘。在外部渠道方面,企业也应积极利用电视广告,互联网等大众公共关系传播媒体来公开招聘职位,还可以通过猪头公司或直接进校园招聘。
将优秀的人员招聘到公司,是每一个企业都希望的。员工的招聘,其实是企业和员工彼此的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即优秀的人才会得到企业的争宠,形象良好的企业也是优秀人才所向往的。所以企业为了能够招聘到更优秀的人才,首先应该树立好自己的形象,这就需要运用公关策略。在对外招聘信息时,应该做好有关企业形象的宣传工作。可以强调一下员工所关心的,如工作环境、福利制度、企业的信念、精神等,这些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应聘者,影响应聘者对企业的态度,同时也能够促使应聘者为进入该企业而不断提高自己。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最先接触到的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他们的形象和素质代表着整个的形象,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
对于已录取的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应做好相应的通知工作,引导、帮助员工顺利进入企业;对于未被录取的应聘者,应该通过电话等方式表达对其能力的肯定,并表示感谢,这是一个体现企业良好形象和负责的态度,也许他们正是企业未来的潜在客户。这样一个小小的举措,会让应聘者感到温馨,对企业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有助于提升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认可度。
(二)在培训中运用公关知识
新员工入职时,由于他们对企业的环境和人员构成不熟悉,人力资源部门应做好相应的指引,引导员工把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结合起来,为实现其个人利益而更好地服务企业,让新员工能够在组织中找到归属感。公关的人情性告知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讲人情味,要有感情的投入,这是人的根本属性;公关的双向性告知我们在做任何决策或下发政策前,应注意倾听他人的心声,不要主观臆断;公关的广泛性提醒我们,“任何一个公司的工作人员都是事实上的公关人员”,他们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如企业在给新员工培训时,人力资源部门在制定培训方案之前应该是有针对性的,能够做到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知识,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不应是一个形式化的过程。这就需要人力资源部在培训之前调查一下员工的需求,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尽可能的满足每个员工的需求,做出合理的培训方案,达到培训的根本目的。
(三)在激励中运用公关知识
良好的员工关系和激励制度对促使企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就是运用公关理论,建立良好的内部企业氛围,开展人力资源工作。首先,加强内部信息的沟通。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既是企业内部公关的重要工作,也是人力资源得以稳定的基础。涉及到员工利益时,要保证有员工代表的参与,及时的把企业的事件、政策、措施等与员工进行沟通商量;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的摩擦时,应该及时解决,做好上下级之间的沟通。我们不仅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其次,关心员工的生活,关注内部情感联络。若企业遇到突发事件,那么必须在黄金24小时里做好对外的声明和对内的安抚,否则企业就会承受很大的损失。
人力资源部门就是一个“大姐”的角色,要兼顾好各方面的关系,切实保证员工的根本利益。员工的切身利益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知识如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而且包括精神方面如组织认同、民主权利等。再次,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领导层应该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进行心里和行为的分析,挖掘出员工真正的、深层次的需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每位职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分配好相应的激励制度。
(四)在绩效考核中运用公关知识
人力资源工作中,绩效考核是最难做的一项工作,因为绩效考核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影响员工的工作心情,如果实施得不好,会引起影响员工的不满和抵制,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组织的凝聚力。有效的公共关系工作可以帮助企业顺利的实施绩效考核,并能够安抚员工的情绪,避免由考核带来的问题。我们可以做好前期的沟通和宣传工作,与大家共同商量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考核制度,并形成明文规定,作为以后的考核依据。形成明文政策后,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发放工作手册、电子邮件群发,企业内部会议等方式告知全体员工,保证每位员工都知晓。尽管有了明确的规定,但也有可能出现特殊情况,人力资源部应做好相应的备注,有一定的公关意识。
(五)在稳住人才中运用公关知识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在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争取突破。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必须结合中国实际,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行政管理的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和配套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要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于不同专业的公共关系学的示范教材,鼓励教材多样化,不仅采用书本教材,还要采用影音教材等多媒体手段,能够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在教学方法上,要鼓励教师之间互相交流,还要充分注意到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点,有意识地将说教式教育转变成实践式教育[4],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开展案例讨论,举办学生模拟创业大赛、商务洽谈策划、新闻会等情景模拟[5]。这需要公共关系学教师不懈努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挖掘学科潜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多设计、安排课堂技能训练,灵活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重视公共关系学理论研究,鼓励创新性成果。国家和学校应对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给予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创造学术交流机会,争取我国的公共关系学研究与国际上接轨和对话。同时,又要保持自身的特色,发挥优势。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中国特色非常强的学科,相对应的公共关系学自然也不例外,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发展,必然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摘要]公共关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其所处的地位却很尴尬。本文指出了公共关系教学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认为其举足轻重;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其所处之现状,最后给出了几条可能走出困境的道路。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行政管理专业;意义;现状;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杨晓峰.把“公共关系学”课作为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人点[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
[2]张克非.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1994(4).
[3]肖丽萌.改进高校公关教学之我见[J].公关世界,1996(1).
一、公共关系教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
考察公共关系教学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意义,首先应该从两者的研究内容入手,寻找它们的共同区间,找到了这个区间,意义就显而易见了。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随着这门学科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地说,包括政府自身的结构、功能及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规律,具体地说,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环境、行政组织、行政首长与领导群体、国家公务员、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行政法制、行政机关管理、行政管理的方法与技术、行政效率与改革等等。由此可见,行政管理学关注的面极其广泛,但它不可能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公共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和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旨在通过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利用有效的传播和沟通手段,达成公众对组织的了解、认可与合作[1]。公共关系学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应用性,这就决定了学习这门学科必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公共关系学所关心的内容恰恰是行政管理学所需要的,在行政管理学看来,公共关系学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工具,行政管理学只需要提出需要的内容,公共关系学则根据需要去完成。所以,在管理类专业设置这门课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没有了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就如同断了一臂。归纳起来,公共关系学使攻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公共关系在现代管理中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学习和理解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组织与公众沟通的过程、手段和方法,最终的目的是努力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的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
公共关系学是行政管理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部分是对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其实务部分是行政管理学生所必备的技能。
二、在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教学的现状
既然公共关系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就处于这么一个良好的现状呢?当然,成绩首先是不应该被回避的。应该说,通过努力,高校公关教学成绩显著,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的速度快、规模大。全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公共关系课程,教师和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长,为我国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
二是与行政管理学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公共关系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已经开始,师资水平也直线上升。
三是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公共关系的教学效果已得到普遍认可和重视,培养出的学生在人才市场受到欢迎,而社会和企业对高层次公关人才的需要正呈现上升趋势[2]。
当然,高校公关教学虽然成绩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必须下决心、花力气尽快解决,这也是本文写作的意义之所在。
第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上的问题,基本上就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这就使得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种情况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尤其明显。因为一般院校都没有公共关系专业,公关教师大多是由其他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转而从事公关教学,主要精力仍用于原来的专业研究,所以行政管理专业中公共关系的教学任务实际上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承担,这必然会对整个公共关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问题重重。
目前的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上乘者则少之又少,况且,大部分教材是为公共关系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服务,很少有适合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使用者[3]。虽然公共关系专业教材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区别对待,毕竟不同专业对于同一门课的要求不一样。
第三,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水平亟待加强。
一方面,学习公关专业的教师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关系理论研究的进行;另一方面,国家在该学科的研究经费投入较少,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机会寥寥,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切磋的机会太少,也不利于学习借鉴国外的新理论和新经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理论水平的欠缺自然也会导致实践水平的降低。整个学科的研究水平欠缺,对于日常教学来讲,受到制约和影响也是必然的了。
三、走出公共关系教学的困境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渐完善公关教师队伍,可以以院系的名义聘请一些公关经验丰富、长期从事公关活动的资深专家作为校(院)系外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每年给学生开课,由此也带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条件的话可以引进一些既有公关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素养的公关人才,补充到高校公关师资队伍中来。同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定期或者定期地举行一些针对教师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水平。要注意对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一、公共关系学能够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公共关系学能够使毕业生树立形象意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软实力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通过形象意识的培养,能够促使高校毕业生的形象更加符合公司的要求,气质与公司的形象和内涵更加符合等,从而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形象意识培养作为公共关系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使高校毕业生更加了解公司的形象,从而不断地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使自己的形象与公司和公司内组织的形象相吻合,从而提升自己的择业机会和就业率。
(二)公共关系学能够促使毕业生树立双赢意识在现代社会竞争中,绝大多数竞争都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能够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我们通过公共关系的培训,能够促使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和就业之后不断地树立双赢思维,努力地通过把蛋公共关系学对高校毕业生择业的影响陈瑛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作为一门以研究公共活动规律为对象的学科,高校公共关系课程的开设对高校学生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有着非常重大的积极意义。我们通过研究公共关系对高校毕业生择业的影响,充分了解了公共关系教学在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希望能够引起各高校对于公共关系课程的重视。关键词:公共关系高校毕业生择业糕做大和合理分配蛋糕来实现竞争各方的双赢。在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需要树立双赢意识,明白自己的能力和企业的要求,在使自己的能力与企业要求向吻合的过程中,也要选择能够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企业。只有如此,在日后的工作中才能够通过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更好地为企业效力,同时,在符合自己发展要求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双赢。而非在择业的过程中选择高薪,但不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企业,给双方都带来损失。
(三)公共关系学能够培养毕业生诚信的品质公共关系课程要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诚信品质教育,并进行必要的培训,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坚持诚信的原则,抱着坦诚的心态寻找工作,避免影响自身的择业和最终的就业。随着现代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开始注重自己给招聘企业的留下的印象,因而在招聘过程中通过阐明自己获得的荣誉,以及担任过的职务来引起招聘企业的重视,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但有很多人自己本身没有获得过那么多的荣誉,没有担任过社团干部,却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在自己简历和面试的过程中添加了这些东西,给招聘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公共关系课程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杜绝这种行为,通过公共关系课程的培训,我们能够让学生明白诚信是最重要的东西,不诚信迟早会被拆穿,让同学们在择业的过程中秉承诚信的理念,以自己的真实能力获得公司的青睐。
二、公共关系学能够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一)公共关系学能够提高毕业生的礼仪素质礼仪培训是公共关系课程中重要的内容,它包含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人际交往过程中应该如何不卑不亢、人际交往中应该如何应对各种场合等方面。通过进行人际关系中的礼仪培训,高校毕业生能够掌握一定的为人处世知识,在面对择业的过程中能够以周备的礼仪获得招聘公司的青睐,从而获得面试的成功。
(二)公共关系学能够提升毕业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之间公共交往行为的学科,是在对人类活动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对人类活动规律进行的总结,是一门社会科学。通过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公共关系的培训,能够使其掌握人类活动的规律,从而对其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进行指导,使其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使团队中每个人的作用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都能够为工作目的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效果。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公共关系培训的目的还在于,在各类型公司关系和利益复杂化的环境下每个个体都能够,实现公司的不断发展。
作者:陈瑛单位: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公关教育;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改革;公共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46-04
一、“微课”建设与公共关系专业教学改革
公共关系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中的特色课程和特色专业,时代性和应用性强、专业知识与应用培训相结合、重视中外行业资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都是我国目前公共关系教育的特点和重点。胡淑芳(2001)认为公共关系的学科教育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尤其是实践这一环节应该被突出,而具体到《公共关系学》这一门课程的教学里,兼职了企业工作的教师、公关业界人员等都可以作为授课者,从而体现公关教学的“实践性”要求。自专业成立以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管理系的公共关系学学生的课程教学以传统的课堂授课为主,结合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加上部分课程包含的实训和实验项目,但主要还是基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尽管在基础理论和课本知识的教授方面卓有成效,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数字传播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深入应用,加上学生新媒介素养水平逐渐提高,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都有了明显地进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认为对公共关系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的。随着公共关系专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公共关系专业人才需求的日益提升,对公共关系学生的培养已经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授课与理论知识的传授,公共关系的教学内容也不仅局限于对公共管理问题的关注,包括新媒体发展、在线营销、品牌管理等内容,都将是未来公共关系人才培养中的重点问题。而事实上,限于教学资源、老师知识结构、教学时间、教学场地等现实条件因素,完全地依靠传统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当前公共关系行业对公共关系学生所提出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只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获取的资源和条件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公共关系专业的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其专业特点和专业优势,公共关系学生才能通过学校教育获取未来进入公共关系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思维能力。“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调整教学中课堂内外的时间安排,将大部分的学习权从教室向学生转移,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和个性化安排学习内容的机会,课堂时间不再只关注传统的理论教学与教师授课,更多的是基于学生主动的、聚焦的、有针对性的案例研究和项目学习,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共同研究公共关系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的角色在这一教学模式里将发生重要变化,我们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解者或传授者,更多的是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大大的提升,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也能得以增强。“微课”是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普及,越来越多高校尤其是面向媒体管理、传播、新闻、公共管理等专业的高校会引入“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基于上述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概念,笔者主持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教学改革项目,主题是“基于‘翻转课堂’的公共关系教学微课建设”,这一教改项目主要面向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管理系,尤其是公共关系学生的课程规划,具体来看,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新媒体前沿技术的创新性应用。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不罕见,但随着过去几年多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将新的互联网传播特点、大学生的网络应用习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高度结合,是我们还在探索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次项目的改革主要会设计一些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通过“微课”进行授课的课程,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对包括教案和学案在内的内容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全方面的设计,包括课堂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都将以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并且通过APP、微信公众号等新的网络传播形式,进行推广和宣传,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2.多样化的课程种类,全方位融入“微课”理念。“微课”具有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特点,结合本系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本次课程改革计划设计适合以“引导探究”为主的课程作为试点项目,并分为以下三大类型的“微课”:
①自主学习类:主要针对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程,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如《公共关系研究与评估》、《市场营销》这一类的课程,就可以结合“微课”,鼓励学生多参与自主学习,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疑惑点。②合作学习类: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进行如小组讨论、小组调研、小组模拟演练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塑造适合自己的团队角色,对他们进入工作以后的团队合作有很大的帮助。如《传播学》、《社会研究方法》这类型的课,就可以在“微课”的帮助下提高合作程度,强化小组的作用。③探究学习类: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N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模式适用于如《电视新闻》、《政府公关》等课程建设“微课”体系。
3.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重点打造“职业教育”型“微课”。作为独立学院的特色专业之一,公共关系学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公共关系、公共管理、传播、新闻、市场营销、管理等多种行业发展的人才,因此,在这次的课程改革项目中,我们会立足于新华学院对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两方面培养目标,并重点打造以下几方面符合“职业教育”要求和特点的“微课”项目:①以我系教师为主的公共关系课程:首先,本项目将主要通过以《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研究与评估》、《广告学院里》、《演讲与口才》、《政府公关》等为主的课程作为公共关系学“微课”建设的试水点,这些课程都是公共关系学生课程设计里应用面较广的、实践内容较多的、案例研究涉及面比较广的,选择这些课程作为“微课”的建设试点,主要为了打造真正能提升公共关系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微课”。②以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传媒机构等管理人员为主导的课程:除了由本系老师主导的课程,我们还将邀请在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媒体机构如电视台和报社等的管理人员作为我们拍摄“微课”材料,通过他们对公关业界新点、热点、难点、疑点的把握,为公共关系学生提供更多有助于他们未来在公共行业就业的职业素养准备。③以政府宣传部门人员为主导的课程:公共关系学生还有一个重要的职业发展方向就是政府部门里的公关、传播和宣传工作,如政府公关、危机管理、新闻会等都是公共关系学生在政府部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为了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和培养,我们也会在第二阶段邀请一些政府宣传部门的管理人员参与“微课”拍摄,丰富本次项目的内容和提升职业训练方面的含金量。
本次课程改革立足公共关系人才培养需求,结合未来公共关系学界和业界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目标和意义:①通过整合公共关系课程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起以“翻转课堂”为平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开发、收集、组织一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形成教学资源库。②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基于“翻转课堂”,开展教育教学、在线学习及习题解答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③通过研究制定基于“翻转课堂”的公共关系课程MOOT(Massive Open Online Textbook,大范围开放式在线教科书)资源,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
二、公共关系专业“微课”建设项目过程与重点工作
结合上述提出的课程改革目标,以及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管理系关于公共关系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计,笔者计划并主持的本次教学改革项目的实施步骤包括:
1.结合“翻转课堂”理念确定公共关系专业里首先试水进行“微课”建设的课程。根据公共关系专业课程大纲,笔者与团队成员选择了《大众媒体研究》、《公共关系研究与评估》、《电视新闻》以及《城市营销》四门课程作为“微课”建设的重点课程,选择的标准主要是:首先,这些课程都是公共关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公共关系专业学生来说是影响他们专业能力和知识视野的主要课程;其次,这四门课程在实践和应用方面的要求要高于理论的介绍和认识,而且新媒体的部分本身就是这些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因此选择这些课程进行“微课”开发,可以减轻项目实施的难度和阻力。
2.结合公共关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本项目中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围绕所选课程,笔者与团队成员进行了全方面的教学设计和方案规划,包括: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取舍、授课计划的编制、授课人员安排等,而本次教学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这些“微课”的内容不仅由本系公共关系专业老师提供,更邀请了公共关系业界、媒体以及政府等工作人员参与,从不同的视角来帮助学生了解公共关系知识和实践工作,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结合“翻转课堂”理念进行课程教学课件制作。前文已经提到,《大众媒体研究》、《公共关系研究与评估》、《电视新闻》以及《城市营销》是本次公共关系“微课”建设教学改革项目的首批开发课程,因此在实践过程的第三步,笔者和工作团队共同对这些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开发,并着手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材料。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以来网络视频直播模式的兴起和流行为本次课题实践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尽管由于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本次教改并没有将网络视频直播作为“微课”的一种重点形式,但是在一些课堂活动和体验项目中我们要求学生在每个课程中都至少有一次观看视频直播的练习,在视频直播中,教师作为“主播”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而这里的教师主要指的是笔者和团队邀请回来为学生进行培训和讲课的专家,他们来自包括网易游戏、爱德曼公关公司、《南方都市报》和关键点公关顾问公司等,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体验到如“专题讲座”一般的行业知识介绍,同时可以通过即时互动的模式来提问主讲者,大大提高“教―学”互动的效率。
4.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基于项目、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本次项目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班一个项目、每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工协作、有步骤有计划地共同完成该班的项目。以《电视新闻》课程为例,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和工作包括:(1)根据“微课”内容撰写学习心得和学习体会;(2)以小组为单位,拍摄一个新闻节目视频,形式可以是专题类新闻、访谈类新闻、消息类新闻、直播类新闻等等;(3)至少参加一次课程组织的网络视频直播活动,并归纳主讲的主要观点;(4)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课程中提到的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案例分析。
5.项目完成后,在相关的APP、公众号、系网站等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尽管本次公共关系教学改革是一个阶段性的项目,但笔者相信这将是公共关系高校教学的一种大方向和大趋势,而品牌传播和品牌管理本身就是公共关系学科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项目准备、开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里,笔者和团队都非常重视项目宣传工作的开展,通过学校公共关系协会公众号、公共管理系网站、教师个人微博主页等渠道对项目进行大范围的介绍和宣传,以提高目的知名度和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度,扩大这一教学改革项目在全校中的受惠人群。
三、公共关系专业“微课”项目创新点分析
1.教学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过程。当前的公共关系教学模式主要以传统的“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参与为辅”方式进行,尽管在知识普及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且学习积极性不容易调动起来。
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魍车难生学习,以在教学课堂听教师讲课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仅学习的积极性不大,互动性不够强,更使得学习的效果不够好,学生的对知识的印象不够强烈。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利用“翻转课堂”使得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并能主动参与到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能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公共关系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在公共关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2.灵活考核:以项目答辩代替传统笔试。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因此,对学生的课程考核也将不再是简单的考试或者写论文形式。目前公共关系专业的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平时作业评测为辅的方式进行。公共关系是一种思想,一种解决方案,仅仅以理论考试的方式无法考核出学生真正的能力,达不到考核学生素质的最终目的。本项目拟在课程中使用更全面的考核方式,综合平时的案例分析、问题思考、批判思维、作品呈现等方式,有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学生专注进行公共关系理论应用的同时,还能将书本上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并予以创新、加以总结,以答辩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一项突破与进步。
3.翻转课堂:资源导向的新课程体系建设。本次项目是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思维的教学“微课”资源素材库建设,在这一模式之下,教师不再占用大量的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理论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等。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丰富、适用、易用,从服务高校教师为主到服务学生、高校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并重。用基本资源实录真实的教学过程,以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展示课程的进化,分类指导的课程设计+教学团队的教学过程。
4.校企合作:针对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内容设计。在本次项目规划里,“微课”的内容主要由我系教师及项目团队成员进行规划,但具体的“微课”拍摄内容不会局限于理论知识和老师的案例介绍,还会有我们邀请的来自公共关系行业各类型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最前沿的话题讨论,目标是通过建设公共关系课程的“微课”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成为独立学院公共关系专业培养的新尝试和新亮点。
参考文献:
[1]胡淑芳.实现《公共关系学》教学实践性特点的方法[J].中国高教研究,2001,(5).
[2]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
[3]杨斌,王以宁,任建四,张海.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02).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
作为一个高智力行业,公共关系发展至今,正面临多种挑战。人才问题、管理问题、创新问题、国际化问题等,都实实在在地摆在了行业管理者和全体公关从业人员面前。如果处理得好,行业将快速健康地向前迈进,但如果应对不力,那就可能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导致整个行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众所周知,公关行业是为企业打造品牌,塑造品牌美誉度,因此我们也不妨用公关的手段来打造我们的行业,提升行业的服务品质和美誉度。这样思考问题,或许我们的思路更清晰,执行起来也会更专业。由此我们会思考我们对公共关系行业的宣传是否给力,策划是否精准,执行是否到位,评估效果到底怎样,客户是否满意等等指标,就可以清晰地显现出来。
公关人才问题长期以来困扰行业的发展。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外部内部多种渠道,形成合力。高等院校无疑是培养公共关系人才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公共关系专业影响日增,高等院校公共关系科目发展更受重视。前不久,华中科技大学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公共关系学博士点,通过了专家评审,这是中国公共关系学科建设的一个重大进步和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公共关系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链的初步健全和完善。
公关公司和一些行业机构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公关公司的培训机制针对性更强,输出的人才更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则一直为公关人才的培养奔走,同时呼吁加强行业自律,倡导人才有序流动。
像打造品牌—样去发展公共关系行业,还要做到创新。行业要发展,创新是根本。目前公共关系行业所处的时代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化媒体蜂拥而起,互联网、微博、微信让人目不暇接,危机公关、网络公关、大数据营销、整合营销,各种公关手段层出不穷。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创新理念必须贯穿行业发展始终。曾经的手机帝国诺基亚的衰落,令人嘘唏不已。但市场是残酷的,一个品牌发展到了巅峰往往就是其衰落的开始,这时候,只有创新才能让企业走出困境。
行业发展也如此,必须将创新融入其发展的始终。人才培养和使用要创新,公司内部管理机制要创新,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手段要创新。那么,全体公关人行动起来吧,像创品牌一样,去打造公共关系行业这个巨型品牌。
就像服务企业—样,要打造这样的品牌,需要各部门的鼎力合作,前期调研、项目策划、活动执行、效果评估等,每个环节都要做好,做到位,做到家,让客户满意。相信通过全体公关人的共同努力,中国公共关系行业一定能克服目前制约行业发展的诸多问题,迈向一个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