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57: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乒乓球运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与竞赛规则的修改是紧密联系的,每次规则的修改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技、战术,心理素质,选材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2000年、2001年、2002年,国际乒联连续三年修改乒乓球比赛规则,对运动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研究分析新规则产生的影响,希望为继续维持我国乒乓球运动的优势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乒乓球规则改变
一、前言
乒乓球竞赛规则是乒乓球比赛过程中始终要共同遵守和执行的统一规范性的标准与要求.规则的变化缓解了攻防矛盾,增强了规则的可操作性,提高了乒乓球运动的观赏性,使乒乓球运动更普及。了解并分析乒乓球规则的发展过程,便于从理论上加深对乒乓球运动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促进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近年来,国际乒联连续三次修改乒乓球比赛规则。规则的改变对于技、战术,心理素质,体能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乒乓球规则对把握现代乒乓球运动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乒乓球规则变化对乒乓球技、战术影响的研究
庞中在《浅谈新规则对乒乓球技战术整体产生的影响》中通过查阅文献与总结对乒乓球规则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讨论分析了大球的改变、11分制的改变与有无遮挡发球的改变对乒乓球技战术的影响。提出新规则的实行对乒乓球技术上的影响主要是正手杀伤力的增大以及台内起板技术使用频率的增加。对其战术的影响主要是发球抢攻环节依旧是主要的得分手段,特别是加强发球后侧身抢攻的能力。在接发球阶段,其接发球的手段增多[1]。
(二)乒乓球规则的变化对乒乓球运动发展推动的研究
在兰彤、苏培仁的《乒乓球运动全球化的推广与促进》中通过对乒乓球运动的现状格局,提出了改变乒乓球现状的措施。如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参与对象、扩大乒乓球在世界上的影响、打造中国乒乓球的“NBA”、走业化道路。提出了充分利用媒体传播的优势,加大世界范围内的宣传力度,并提高世界各国的乒乓球运动的发展[2]。
综上所述,每次规则的修改对乒乓球项目本身的技、战术,运动员的心理,体能都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使乒乓球比赛更激烈、壮观、生动,吸引观众,更加益于普及和提高乒乓球运动,使更多的人关心并参与这项运动。
三、分析与讨论
(一)比赛用球的变化对运动员的基本功和体能的影响
乒乓球比赛将使用直径40毫米、重量2.72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表面积的增加使球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球的旋转相对减弱;体积的增加使球在运行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增强,因此球的速度相对减慢。质量的增加使运动员要以更加大的力量和摩擦才能打磨出和以前同样的速度,就对运动员基本功和身体素质有了很高的要求。身体素质通常是指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体能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在运动时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各种运动能力。
(二)分制的变化对比赛的影响
2002年开始实施11分制7局4胜,5分轮换发球法改为现在的2分轮换发球法,每人少发3次球,这样对发球运动员来讲发球的种类、机会,变化少了许多,发球运动员发球得分率会降低,威力减弱。同时,它改变了比赛节奏,使发球变化增多,为发球技术好的运动员创造了得分机会。它使比赛节奏加快、对抗增多、变数加大。从5分轮换发球改为2分轮换发球法后,发球员的发球套路种类将有所减少 ,这对接发球队员判断压力也随之降低,接发球质量将可以提高。进攻是主动创造得分机会最好的手段,自己主动进攻才能获得更多的得分机会。因此,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以及教练员对团体比赛的排兵布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论与建议
乒乓球规则的变化体现了其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了乒乓球的社会价值。比赛用球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运动员对各项竞技能力的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体能要求的加强。分制的变化使比赛更加激烈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教练员对团体比赛的排兵布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遮挡发球使球的回合增多,更加需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为促使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国际乒联对乒乓球的规则不断的进行调整变化。我们也应根据其变化,使教练员改变训练策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运动员和教练员都要提高对规则的适应能力和对规则的重视程度,增加规则教育在运动训练中的比重,让运动员更加深入地了解比赛规则,以适应现在竞技体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一、少儿乒乓球运动员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范围的不断普及,国际、国内高水平运动员越来越多的切磋技艺以及乒乓球技术的国际化共享,对本是乒乓球强国的我国乒乓球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乒乓球运动的后备人才。因此,如何提高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就成为从事专业及业余少儿乒乓球训练的教练员首要的任务。在无形的压力之下,有些教练员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素质训练出现了偏差。如:一味加量,不注意运动员的年龄、性别差异;训练中缺少方式方法的把握,没有掌握少儿运动员的特点;对场地、环境影响认识不够,等等,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二、少儿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应注意科学性
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少儿乒乓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及各个器官系统功能还不完善,训练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因此,少儿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必须注重针对性身体练习的内容和方法的!择。
1、全面练习与专项素质训练相结合
在进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中突出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速度、灵敏和柔韧等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训练之后,再适当增加一些耐力训练和轻负荷的力量训练。
2、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及训练内容
结合少儿运动员“易疲劳、恢复快,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集体意识较差”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有效的安排身体训练内容和时间。内容上,应注重趣味性,合作性。分组跳绳并按小组计分;折返跑,接力赛跑;举哑铃或投实心球;定点多球练习或者进行小组对抗的全能赛等。训练时间安排也很重要,与乒乓球专项练习的交替,训练40-50分钟,要给少儿乒乓球运动员10-15分钟的积极性休息时间。
3、均衡营养,提高对场地和环境的要求
少儿运动员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加上长期、规律的技术、体能训练,因此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饮食提出了更高要求,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并要适当补充营养品。对于训练场地和环境,不要认为少儿运动员的训练较基础,就忽略了场地和环境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影响,场地及器材要规范,环境要轻松、整洁。
4、教练员保持积极态度
摘 要 纵观乒乓球的发展历程,欧洲时期的全盛,日本的称霸,而后中国乒乓球历史性的崛起,欧洲短暂的复兴之后彻底地进入了中国包揽的时期。乒乓球发展的不平衡已经严重影响了它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竞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现状来分析,结果显示:竞技乒乓球运动已经陷入了一个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关键词 竞技运动 乒乓球 不平衡 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目的
中国乒乓球队是名符其实的长盛不衰。而别国的竞技乒乓球运动却在不断地萎缩,在奥运金牌的驱动下,这种被认为只有付出没有收获的运动项目被许多国家所放弃。乒乓球运动的奥运危机已经初见端倪。本文从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现状来分析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体制、制胜规律、技术打法、器材变革、规则变化方面来阐述造成这一失衡局面的根本原因,并探究解决这一局面而行之有效的对策,促进乒乓球的繁荣发展。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竞技乒乓球发展现状、中国乒乓球管理体制进行研究。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尽管学术上还有着不同的认识,但公认的概念是1987年《布伦特兰报告》提出的定义,即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包含的思想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和运用。
四、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现状
乒乓球在中国能拥有“国球”的地位,中国乒乓球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保持世界领先靠的是雄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人才培养体制,靠的是全国乒乓球界的团结奋斗和拥有一支敢于拼搏、不断创新、永不停步的国家乒乓球队。由此而形成的中国自己的乒乓文化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五、影响中国乒乓球运动持续稳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尽管举国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推动中国当代体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这一体育体制的缺陷也逐渐暴露,且已到了不进行改革就无法生存和发展的地步。首先,高度行政主体化的专业竞技体育模式和体制难以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中国国情。其次,由于体育体制是在一个相对封闭和独立的模式中运行,容易形成以行政区划为单位,权力高度集中,利益主体单一,缺乏自我调节机制和活力的层层分割的封闭体。
(二)全运会体制
中国体育竞赛体制的最大特色就是有个全运会,这在世界其它体育大国中是不存在的,国内的比赛目的都是为竞技体育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为参加世界大赛选拔高手。但中国的全运会,属于国家庆典活动。
(三)乒乓球器材变革
器材也是影响乒乓球竞技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拥有先进体育器材在比赛的起点就高,占据着相当的优势。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了一种新胶皮,那就是长胶,对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先进的运动器材同样对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拥有最先进的球拍,并结合以先进的乒乓球技术打法往往也可以开辟一个时期。
(四)规则变化
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规则的改变,其目的就是促进乒乓球运动健康持续的发展,甚至造成了蔡振华等一批运动员的提前退役;但另一方面,它却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增加了观众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爱好。规则的改变只是一个限制条件,它无法改变乒乓球运动的基础,也很难左右世界竞技乒乓球运动的格局,运动员应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的训练水平。
六、解决中国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失衡的主要对策研究
(一)加强各区域各国家的乒乓球技术打法、战术以及科研创新的交流,使各国共享乒乓球资源。在乒乓球世界大赛中合理的划分参赛国家,使更多的国家可以有获得奖牌的机会。
(二)各乒乓球组织应积极宣传乒乓球文化,组织各国乒乓球交流,增设乒乓球创新奖项,进一步巩固乒乓球的奥运会地位。合理对待海外兵团,在一定程度上必须抑制海外兵团的运动员,加强海外兵团的教练员,加强教练员之间的交流,并增设更多的乒乓球赛事。
(三)中国策略,中国作为世界上乒乓球运动最强的国家有权利,也有责任来促进这项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中外交流可以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设立乒乓球运动训练培养基地可以直接的促进外国乒乓球运动的竞技水平,开展教练员的培养、培训才能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乒超联赛才能提高乒乓球运动的世界影响力,最终目的就是要将这项运动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四)对乒乓球运动制胜规律的认知和把握应及时,更应科学及时的认知和把握制胜规律才能比较客观的认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提早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规律,从而可以更早的提出有效的策略。对器材的变革可以将技术打法发挥出更大的威力,形成自己的杀手锏,进而提高竞技水平。在积极创新乒乓球器材的基础上,应该保障乒乓球比赛中器材使用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乒乓球运动青少年成长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身体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衰老,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适当的体育运动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
乒乓球运动是集健身、竞技和娱乐为一体的运动,对于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快乐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笔者自7岁开始进行乒乓球训练,受益匪浅,现将乒乓球运动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影响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分析如下。
1乒乓球运动对青少年身体体质和发育的影响
1.1乒乓球运动能促进身高发育。首先按照父母的身高推算孩子的身高,据自己多年来的观察统计,自幼开始不间断训练,训练者比不训练既不从事其他体育运动者,平均身高比自己的推算值增加5~10cm。因为影响身高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和体育运动,训练时,活动量大,消耗体力,特别是少年儿童是长个子、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一生中需要热量最大的时期,通过乒乓球训练能增加食欲,不挑食,营养全面,有利于青少年身高发育。
1.2乒乓球运动能增强体质。长期进行乒乓球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协调性发展,有助于改善青少年体质,身体的抵抗力增强,患感冒和肺炎的几率明显下降,而且能够塑造良好的体型。笔者在进行乒乓球训练之前,身体瘦弱,呈豆芽菜体型,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后,心肌力量变强,体重增加,体型有了明显改善;肥胖型孩子则可以通过训练达到减肥的目的。打球的过程中,需要有跑动、移位、回位的意识,以及需要尽可能制造让对方失误的机会,因此,经常性地打乒乓球,使身体的灵活性、柔韧度得到很大的加强,身体各个关节也得到了充分活动,同时感觉器官变得更加完善,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有效调节,提高大脑分析能力。据统计,打一场乒乓球,两腿要移动1000~2000米,挥拍击球1000多次。在这个过程中,身体各个肌群得到了相应的锻炼,血液循环速度增加,从而使心跳加快,呼吸加深,促进新陈代谢,体质逐渐变得强健。
1.3乒乓球运动可保护视力。近几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少年儿童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用眼不卫生,使视力呈下降趋势,给生活和学习造成了许多困扰。打乒乓球时,由于球的来往速度飞快,旋转变化多端,为了做出准确的判断,多通过眼睛获得球的信息,眼球始终处在高速的运动中,并与大脑进行快速反馈联系,不断使睫状肌放松与收缩,大大促进了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眼神经机能提高。这种对眼睛及视力进行调节的独特体育项目,对课业负担过重、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的青少年来说,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轻视疲劳,对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有积极作用。
2乒乓球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
2.1乒乓球运动可以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和团队意识。乒乓球运动轻快敏捷,很容易使青少年的心跳达到110~130次/分钟,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将体内的污浊之气排出体外。青少年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后打球,可以在打球的过程中宣泄出不良情绪,心态很快发生转变,郁闷转为乐观,消极化为积极。在双打比赛和团体比赛中,互相鼓励,相互协作,斗智斗勇,无形中培养了青少年之间的团结协作和团队意识。
2.2乒乓球运动可以促进交流,增进友谊。乒乓球运动属于隔网对抗性项目,没有身体上的接触,所以有人将乒乓球运动看作是一项文明的运动。比赛中,人们切磋球技,取长补短。比赛后,人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从而达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目的。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聚全家宠爱于一身,导致出现了一些性格不足:独霸、贪占、依赖、怯懦、逆反等心理。乒乓球运动,将会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感受运动的激情与快乐。由于乒乓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很高,所以打球的人来自各行各业,如此一来,就增加了接触不同人群的机会,使自己的社交范围更加广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训练比赛的过程中,青少年之间的交往将变得轻松愉快,交流沟通能力增强,相处更加融洽和谐。
2.3乒乓球运动可以提高心理素质。乒乓球属于竞技体育项目,所以免不了激烈的竞争。比赛中,双方运动员斗智斗勇,争取发挥自己最好的技战术打败对手。但是在比赛的很多时候,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是心理因素。自从改为11分赛制后,比赛的偶然性增加,队员之间的差距缩小,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要求极高。现在比赛,不仅仅是拼技术、拼战术,更多的是拼心理,谁的心理素质更好,谁就在比赛中占得了上风。04年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中王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国人寄托了巨大的希望在王皓身上,致使王皓赛前思想压力过大,背负了沉重的包袱,所以在比赛中完败。赛后王皓自己也说,比赛中紧张到连球拍都拿不住,可见心理素质对比赛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赢得比赛的关键,青少年在打乒乓球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技术的练习,更要注意心理素质的磨练。随着比赛的进行,体验各种心理情绪的变化,心理素质相应的就会得到提高,从而也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2.4乒乓球运动可以缓解青少年的学习压力,促进学习。业余时间学习乒乓球不但不会影响学习,而且可以促进学习,培养自信心,增加更高的求知欲望。据观察,能学好乒乓球的人,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乒乓球既快又转,要求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合理、准确的动作,而这一切需要大脑的调控。我们的身体接收到来自大脑的命令后,迅速做出反应,全身积极运动,以极快的步伐调整到最佳位置击球,完成技术动作,这是一种积极的条件反射。大脑在高速的运转中,可以得到有益的调节。时间一长,大脑便会敏捷,更灵活,能有效缓解学习压力,消除疲劳,使头脑保持清醒,思维敏捷,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的目的。
3小结
乒乓球运动能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对青少年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瑞林.乒乓球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宋绍兴.乒乓球运动对青少儿视力影响对比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11).
摘要:在乒乓球比赛中,战术意识发挥着重要的预判和调节作用,它能够使运动员的战术运用更有方向性与目的性,也有助于运动员把握赛场的主动权,并取得比赛胜利。因而,应将战术意识培养作为日常训练的重要内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目标、训练计划等,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战术意识;技术;比赛
一、乒乓球战术意识的基本内涵
乒乓球运动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它有着精准性高、技术性强、竞争激烈等特点,对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战术意识、心理素质等有着较高要求。乒乓球战术是指在乒乓球比赛中为战胜对手而采用的策略与行动,比如,发球后怎样进行下轮进攻,怎样破解对手的进攻,怎样把握赛场的主动权,等等。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个体对现实世界的心理反应,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的时候,就会反映在人的意识之中,在头脑中产生概念、目标、计划等。战术意识是指在比赛中运动员能够准确判断赛场环境,并能够根据赛场变化做出恰当反应和精准行动的意识活动。简单地说,就是运动员自觉运用战术的能力。在乒乓球比赛中,技术方法、战术手段等复杂多样,而赛场环境瞬息万变,运动员要想有效组织技术、运用战术,就需要有较高的战术意识。比如,发侧上旋短球之后,需要根据对手所站位置,判断用正手进攻或反手进攻。只有当运动员有较强的战术意识,并恰当运用各种技战术,才能把握赛场的主动权,并最终战胜对手。
二、乒乓球运动员必备的战术意识
第一,认识乒乓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乒乓球运动的技术性强,打法复杂多样,有推攻、两面攻、拉攻、拉扣吊结合、搓攻、削中反攻、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等技战法。在乒乓球比赛中,各种战法针锋相对,各有所长,运动员需要根据复杂的赛场环境做出正确判断,采用有效的技战术应对对手。因而,运动员应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种技战术的基本特点,并能够根据乒乓球运动规律自觉运用各种技战术,充分把握赛场的主动权。
第二,正确预判与采用各种战术。在乒乓球比赛中,比赛双方都力求弄清对手的战略意图、战术战法等,同时,又要竭力掩饰自己的战术意识,并通过假动作迷惑对手,以把握比赛的主动权。这就需要运动员有较强的战术意识,有较强的直觉感知能力和快速决断能力,能够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地采取战术,击败对手。比如,在运用“压反手突袭空挡战术”时,如果对手侧身抢攻搏杀,这时运动员应快速变线。
第三,精准反馈战术行动的效果。反馈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活动结果变成信息反映在头脑之中,人能够通过反馈调节自己的行动,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乒乓球运动有着节奏快、速度快、变化多样等特征,对抗双方均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运动员应根据对手的战术变化及时修正和调整战术,这就需要运动员有较高的战术反馈能力,能够随机应变、灵活调整战术。如果运动员将某种战术一用到底,就很容易陷入被动状态之中。
三、乒乓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
乒乓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并未自发产生的,它与乒乓球技术、战术、战法等一样,都是在长期训练和比赛中逐步形成的。因而,在应将战术意识培养融入日常训练和比赛之中,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
第一,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弄清自己的技战术的目的,预判对手可能做出的种种反应,并采取恰当的战术战法,这些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着较高要求。如果运动员心理素质差,在赛场上经常出现心理紧张、精神焦虑、手足无措等问题,在比分失利、对手强大等不利条件下就可能会陷入慌乱和被动状态,无法恰当运用各种技战术,最终导致比赛失败。因而,在日常训练时,应培养运动员的抗干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运动员克服紧张、慌张、骄傲、自负、自卑等不良情绪,使运动员能够以沉着冷静、果断大胆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此外,可以用想象与回忆的方式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训练或比赛结束后,可以让运动员认真回忆和总结比赛,把比赛情景在头脑中演练一遍,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能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在比赛开始前,在大脑中想象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应对方法,这样能使运动员克服心理紧张,也有利于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
第二,在日常训练中培养战术意识。战术训练是培养战术意识的有效途径,在战术训练中,教练员要尽可能模拟真实的比赛环境,让运动员按照实战要求训练,使运动员一拿起球拍球想到比赛,这样有助于培养运动员的实战意识。同时,要针对性地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不同的训练阶段安排不同的战术意识,使战术意识训练与技术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练习“压反手侧身抢攻”时,许多运动员不讲究旋转和力量的变化,容易给对手创造机会,这时应指导运动员树立战术意识,不能为练习战术而练习。
第三,在各种比赛中培养战术意识。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在长期训练和比赛中形成的,在比赛中运动员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对手,经受各种实战的考验,学会应对各种情况的方法,并因此获得实战经验和战术意识。因而,应将比赛当成训练战术意识的重要途径,在比赛中培养运动员独立作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首先,在比分领先时的战术意识训练。在比赛过程中,如果对手的比分落后,为了尽快扳回比分,对手可能会采用上旋、不转、长球等发球方法,用侧身正手进攻,主动上手接发球,等等。这时运动员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比如,接发球时思想准备要充分,战术意图要明确,敢于挑打、反手拧拉或劈长,这样不仅能破解对手的进攻意图,还可以赢得主动权。当对手侧身进攻时,应及时调动对手正手位,破坏对手的侧身进攻。
其次,比分落后时的战术意识训练。在乒乓球比赛中,可能会出现比分落后的情况,这时运动员要克服焦虑、紧张、急躁等情绪,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战术,寻找战机以战胜对手。比如,运动员应敢于搏杀,能够及时改变战术,善于运用发球的时机进行抢攻,这样有助于缩小比分差距。运动员应分析自己和对手的特长与特短,用自己的特长攻击对手的特短,这样就可能扭转比赛的局面。在2010年亚运会上,马龙与日本选手松平健太对决,松平健太用下蹲式发球的战术进行拼杀,导致马龙比分落后,这时马龙果断改变战术,用转球、不转球的发球方式进攻,松平健太尚未适应这种变化,就被马龙打败。
当今世界乒坛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强队之间的实力差距不断缩小,这时乒乓球比赛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要想在激烈的比赛中获胜,不仅要掌握各种技术、战术、战法,还应当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而这些对运动员的战术意识都有着较高要求。因而,应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提高战术意识。(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映春.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乒乓球意识的培养与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1).
[2]苏丕仁.现代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87.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 速度训练 灵敏训练
乒乓球运动是我国在国际体坛上具有明显优势的体育项目之一,誉有“国球”之称。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我国乒乓球运动一直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原因在于国内长期有一批勤于探索、乐于奉献、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乒乓球事业的人才。他们在不断地转变教学和训练的观念,改进技战术,更新器材和打法,从事理论科学研究,正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从而推进了我国乒乓球运动的持续和稳定的发展。随着当今的乒乓球运动越来越趋向于力量大、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对抗性强的特点,这种发展趋势不仅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加强技战术和心理素质训练,更要加强体能训练。此外,国际乒联陆续出台并实施的关于乒乓球比赛的新规则,更加突出的强调了运动员的体能在比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 21世纪乒乓球规则变化情况及对运动员体能的新要求
1.1规则变化
2000年10月1日起,国际乒联把乒乓球的直径由38毫米扩大为40毫米,球的重量由原来的2.49克增加为2.72克,比赛正式使用“大球”;在2001年9月1日起,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将原来的每局21分赛制改为11分赛制,发球也由原来每方发5个球后轮换改为现在的每方发2个球轮换;从2002年9月1日起,国际乒联又对运动员的发球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制,实行“无遮挡”发球,无遮挡发球是当球与球拍接触时,发球的运动员或者他的双打队友身体的任何部位和衣服,都不能在球网以及两侧网柱顶端与球进行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或上方的高度,以不遮挡接发球员的视线为限。也就是说,运动员发球时,不能用肘臂挡住球,应当让裁判员和副裁判员看得见球和球拍;2008年9月1日,执行“挥发性快干胶水的禁用令”,采用无机胶水。
1.2体能要求
进入21世纪,国际乒联针对乒乓球运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堪称“大刀阔斧”,既对于提倡“绿色乒乓”、促进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又对乒乓球运动的自身发展产生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影响。直径40毫米“大球”替换38毫米“小球”,据研究表明:质量由2.49g增加到2.72g,增加了9.24%,直径增加了5.26%,球的表面积增大了10.8%,球的体积增大了16.6%,大球比小球旋转也降低了13%,速度减少4%,由于限制了速度与旋转的威力,增加了击球的回合数,所以要想达到以往击球效果,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在大球时代所起作用明显增大;11分制的改革不仅仅是比赛分值的减少,同时打乱了原有每5个换发球的轮次,改为每2个换发球,比赛时间缩短,比赛间歇增加,运动量相对减少,运动强度随之加大,要求运动员进入比赛状态快、拼得凶,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所具备的竞技能力,要求平时注重改变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中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比例分配,适应11分制的比赛节奏;实行“无遮挡”发球后,发球质量下降,很少能靠假动作或隐蔽姿势直接发球得分,对于发球者抢攻造成一定削弱,发抢段实力指数降低,相对相持段比重可能会上升,要求运动员进一步提升自身相持段的专项耐力;无机胶水的使用虽然保证了运动员的健康,但球拍胶皮性能的下降直接导致速度与旋转的下降,降低了回球质量,比赛中经常出现一板球相持十几个回合的情况,运动员的专项力量与相持能力占总体竞技能力的比例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运动员努力实现原有的击球效果,需要在专项力量与专项耐力上付出更多努力。
2体能训练的释义、作用和意义
2.1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及其构成
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就是指乒乓球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既包括机体的一般运动能力,也包括机体的专项运动能力。
任何运动员的体能发展水平都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乒乓球运动员也不例外。身体形态是指机体内外部的形状。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等。三种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每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体能的整体水平。因身体形态、机能受遗传影响关系比较大,外界因素影响相对较小。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运动素质为身体训练的内容。
2.2体能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体能训练能够对运动员自身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具有进一步优化过程,对于其他种类与专项相关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促进作用。越发的人们注意到,体能训练是任何项目运动员通往职业巅峰的必经之路,没有良好的、系统的体能训练作为保障,一切将变成空谈。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都力求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的机能水平,增进健康和发展运动素质。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3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3.1体能训练的分类
在体能训练中,由于专项的原因,把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两类。一般体能训练旨在采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练习,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身体机能和全面发展运动素质。专项体能训练的目的是,根据专项需要采用与专项有密切直接关系的专门性身体练习,来发展和改善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关的专项运动素质和专项所必需的身体形态和机能。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专项体能训练是建立在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上,是一般体能训练的拓展和延伸。两者互为独立,又有着密切关系,共同发展。
3.2速度和灵敏训练
由于乒乓球运动的球台面积较小,比赛场地范围有限,通常乒乓球运动员比赛或训练时与对手之间的距离较近,约4米左右,令有球小速度快的特点,球在空中飞行时间约为0.3~0.5秒,比赛情况复杂多变。要求运动员在瞬间迅速判断来球的速度、落点以及旋转,并根据对手的站位迅速做出相应的对策,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的灵敏反应、步伐移动和挥拍击球速度。
关于乒乓球运动员一般的速度、灵敏训练,可以通过提高快速移动能力、协调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来实现。例如:加速跑、变速跑、接力跑、各种姿势的突然性起跑、各种的快速跳绳练习、贴人游戏、追逐跑游戏、蛇形跑、小场地的足、篮、橄榄球比赛、各种听口令的快速反应练习,等等。
关于乒乓球运动员专项速度、灵敏的训练可以从提高步伐移动速度的练习、挥拍速度的练习、反应速度的练习来着手。无论哪种练习力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实战动作。譬如:可以用定时(30s~1min)左右移动的步法练习,以球台宽度为界限、定时(30s~1min)左右跨跳练习,以1/2球台宽度为界限、定时(30s~1min)交叉步移动练习,以球台长度为界限、定时(30s~1min)摸球台端线两角、定时(30s~1min)推、侧、扑步法练习、定时(30s~1min)长短球步伐练习、基本线路结合步法练习(两点打一点、不同落点打一点等)、以及多球练习提高步伐移动速度,等等;可以通过单一技术或结合技术徒手会拍练习、在保证动作幅度及正确性的前提下,做定时(30s ~1min)或定量(50~100次)的练习、加快多球供球的速度迫使运动员提高前后摆速,左右摆速和击球速率;可以采用二人想象比赛法(要求观察对手做出击球动作后,在作出反应和动作)、相持球突然变线的练习、根据教练员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上旋球做扣杀动作,下旋球做拉球或搓球动作、弧圈球做快带或推挤动作)、运用多球做接发球练习(根据对方发球动作迅速判断旋转和落点,做出相应反应)、不定点的正反手回击球练习、在行进中听信号,迅速做滑步、侧身、交叉步等练习来提高运动员瞬间的反应速度和灵敏性。
3.3力量训练
在乒乓球运动中,运动员使用快速力量相对较多,在大球和无机胶水到来的时代更要求运动员重点放在力量素质练习上,具备突出的快速力量。力量训练时应注意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结合练习,注意把发展速度与爆发力结合起来。快速力量训练的负荷强度和负荷数量以及间歇时间,应以不降低练习的速度为原则,既要保证运动员完全恢复又要避免运动员的兴奋性降低。宜采用少次、短时、多组的安排方式,以确保练习动作能够在快速中完成。同时还要考虑到由于个人的特点、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的问题以及参加训练的年限和程度不同,在选择联系的内容上应有所侧重。少年运动员应注重发展基本力量结合专项力量,训练水平高且年限较长的运动员则应以发展专项力量为主,配合基本力量练习。
一般力量训练的内容主要以发展运动员的上、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为主。通常采用俯卧撑、引体向上、哑铃、双杠臂屈伸、两人推小车游戏等来发展上肢力量;采用单、双腿跳、台阶跳、蛙跳、跳深等超等长练习以及杠铃半深、蹲练习发展下肢力量;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举退、两头起等背肌练习以及实心球练习(坐姿双手头上传球、坐姿转体传球、仰卧起坐同时向两侧交替传球等等)来发展腰腹力量。
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主要是结合乒乓球实战动作来练习上、下肢力量以及专门的身体核心部位稳定性力量。关于结合实战动作发展运动员上、下肢力量练习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多采用较轻的哑铃、杠铃片或铁质球拍(250g),做定时定量的各种挥拍练习、负重持拍手进行多球练习以及连续扣杀高球练习等等来发展专项上肢力量;采用负重较轻重量的杠铃做半蹲滑步练习、负重较轻重量的杠铃向前或向侧方向的跨步练习、负重较轻重量的杠铃做两侧的蹬地转髋练习、练习者身穿砂背心或绑砂护腿的各种套路的步法练习等来发展专项下肢力量;那么对于身体核心部位稳定性力量练习比较陌生,其实人体的双肩和双髋关节之间的躯干和骨盆区域被称为人体“核心”部位。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中心一般位于这个区域,它是人体环节动作运动链接最基本的环节。同时,它为人体各种肢体动作提供了稳固的支撑和附着点,直接影响着人体各种技能性身体动作的质量。因此,分析乒乓球运动员动作特点来看,身体核心部位稳定性力量练习是伴随力量训练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辅助练习。身体核心部位稳定性力量练多为静力性练习,具体方法有:俯姿平撑、俯姿桥撑、仰姿桥撑、侧姿臂撑、坐瑞士球单腿离地、仰卧瑞士球体前驱、坐瑞士球踏步走、头枕瑞士球横桥单腿撑,等等。
3.4耐力训练
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肌肉耐力也称为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分为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依耐力素质对专项的影响,耐力素质又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对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起间接作用的基础性耐力,专项耐力是指对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耐力,具体的讲是机体坚持长时间持续完成专项动作的能力。乒乓球运动员所需的耐力是一种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混合的与速度、灵敏紧密结合的耐力,是一种专属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
在发展一般耐力时,要特别注意运动员的年龄、性别,不同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应该有所区别。由于儿童较成年人的每搏输出量少,因此,这一时期耐力素质发展有所限制;青春发育期之前,男孩与女孩耐力方面几乎无明显差别;成年之后,女子较男子的耐力素质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表现出明显差异。有关研究证明:进行中等强度的训练时,耐力素质可以提高40倍,而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时,耐力只提高3.5倍。发展乒乓球运动员一般耐力时可采用中长距离的跑步,如:1500m、3000m、5000m,也可采用中长距离的变速跑;3min计时的跳绳练习、3min的原地高抬腿、1min立卧撑练习;足球、篮球40min以上的比赛等来提高一般耐力素质。
关于专项耐力训练,一般应安排在技术、战术训练结束后,这样取得的效果会比较明显。无疑定时或定量的多球练习或各种组合徒手挥拍的步法练习是发展运动员专项耐力的有效手段,可根据不同运动员、不同性别、年龄、训练年限、所具备的水平、特点,有所区别的侧重发展上肢的速度耐力、力量耐力或下肢步伐移动的速度耐力、力量耐力以及腰腹肌、背肌的专项耐力。发展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多采用多球的组合练习或步法练习,3min左推-右攻练习、3min推挡-侧身攻-扑正手练习、3min长短球练习、3min~5min连续扣杀练习、3min~5min拉后扣杀练习、3min交叉步练习、3min跳步练习、3min各种组合步伐练习、3min徒手挥拍结合各种组合步法练习等。
参考文献:
[1]于庆川.乒乓球规则的演变对乒乓球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3):425-427.
[2]尚志强.乒乓球规则变化对乒乓球运动产生影响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报,2005,21(1):66-67.
[3]汤建文.新规则、新赛制后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新特征[J].安徽体育科技,2006,(1):48
[4]程云峰.乒乓球国际比赛规则的变化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推动[J].四川体育科学,2004(03):66-67.
[5]汪杰.乒乓球改大球后技术动作和打法的变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7):66-67.
[6]刘建和.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7]张英波.现代体能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1现状研究
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有许多学者对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过研究,其中大多主要还是从中国乒乓球一家独大和乒乓球观赏性较差这两个出发点来阐述世界乒乓球的危机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如:胡宇泽提到1980年到2008年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的所有金牌均产生在亚欧地区,总共产生的165块金牌,欧洲占金牌总数的16%,亚洲占金牌总数的84%,中国获得的金牌数量占金牌总数的78%[1]。如:王杰所说随着乒乓球器材的改进,使乒乓球运行的速度和旋转有了根本的变化,乒乓球的球速和旋转的提高使乒乓球运动的观赏性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球速过快和旋转过强导致了乒乓球回合数的减少,许多球只有一两个回合,几秒就结束了,这样不利于观众对乒乓球运动的欣赏,特别是当今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没有了观众就没有了生命力[2]。
2相关概念界定
2.1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它是指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它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2.2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乒乓球的运动水平在世界均衡发展,且长期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力,以及能够使之永久作为奥运会竞赛项目的一种发展模式。
3当前世界乒乓球运动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世界乒乓球发展不平衡问题
中国乒乓球队自首次参加世乒赛至今,尽管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但是,无论是世界锦标赛、奥运会、世界杯、世界挑战赛,世界职业巡回赛、还是中国公开赛,中国乒乓球始终保持着长盛不衰的态势,称霸世界乒坛。北京第29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国队包揽了所有金牌,以及第50届、第53届世乒赛中国队“满堂红”的战绩都再一次证明了中国乒乓球的强大实力,与此同时也再一次暴露了世界各国与中国实力的悬殊差距。如:今欧洲乒乓球的后备人才严重不足,运动员水平青黄不接。瑞典、德国、奥地利、法国、比利时等一些乒乓球传统强国,随着一批老队员的陆续退役,水平也逐渐降到了历史低点。而亚洲“东亚集团”的崛起,实力得到了极大增强,因此欧洲与亚洲的距离越来越大[3]。长期以往,将导致世界乒乓球运动陷入一个区域化或国家化的境地,这必将阻碍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3.2乒乓球赛事观赏性差的问题
由于乒乓球球小台子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乒乓球比赛时只有少数坐在离球台比较近的观众能够看清赛况,离球较远处的观众根本就看不清赛况,而视力较差的观众看到的更是只有两个运动员不断的挥拍动作,连乒乓球都看不到。因此,乒乓球比赛本身所能容纳能够清晰看清赛况的人数从这一客观条件上就受到了限制。其次由于乒乓球在运动时球速快球体小且在比赛时乒乓球运动员采用的大多都是“前三板”战术(即速战速决的战术),导致乒乓球在比赛时双方运动员没打几板比赛就结束了,而观众普遍喜欢看的比赛都是双方运动员能够不断相持的比赛,这就使得运动员的比赛风格与观众的观赛需求之间产生了一个极大的矛盾。
3.3乒乓球人口锐减
随着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的影响力的扩大以及世界乒乓球运动影响力的衰退,世界乒乓球人口数量遭遇了一个急速的下降。乒乓球的强度由于只接近“热身”和“休闲”,性质类似于跳绳、踢毽子、举哑铃、呼啦圈,它使得参与者缺少团队意识,缺少全面磨砺,缺少尚武精神,并不利于国民性塑造。在很多人的眼里,乒乓球就是一项适合“随便玩玩”的娱乐竞技运动,只是在特殊年代由于特殊原因才被奉为国球。但随着中华复兴、大国崛起的趋势来临,敝帚自珍、闭门自嗨的乒乓球也就愈发不合时宜了。
4促进世界乒乓球可持续性发展的措施
4.1国际乒联要转变“限制中国谋发展”的观念
近些年来,国际乒联针对乒乓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难发现无论是由以前的21分制改为现在的11分制,还是由以前直径为38mm的小球改为直径为40mm的大球再到现在40mm+的新材料球,这些改革无疑都是针对中国量身定制的。这种“限制中国谋发展”的观念可以说是一种不思进取向下看的错误观念。可喜的是现在国际乒联终于认识到不能限制中国球员参赛,而是应该通过中国队来帮助其他国家的队伍来不断成长,实现一个中国队与世界队伍的共赢局面,让“世界打中国”,变成“世界学中国”。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端正了思想,改变了观念,才会产生实际可靠有效的行动。所以,国际乒联转变它的原有错误观念对世界乒乓球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领头羊般的导向作用。
4.2以中国为核心更大胆地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
所谓“引进来”方针就是让世界各国的优秀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来中国学习和训练,最后再输送回各自国家的方针。事实证明这一方针是非常有效的,如瑞典的瓦尔德内尔青年时期就来中国训练过,为他日后成为世界冠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本的福原爱一直在中国训练和比赛,现已是当今世界女子优秀运动员[4]。所谓“走出去”方针就是中国现正在实行的“养狼计划”就是让我国更多的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走出国们去交流,帮助别的国家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尽管我国在2009年就开始实施了“养狼计划”,但是效果却似乎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外国球员的基础技术水平相对较差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实施“养狼计划”时还不够大胆,过于保守,从我国乒乓球国家一队的训练至今还是对外保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因此,要想养出正真能够构成威胁的狼,除了中国自己核心的东西不能给外,其他的应该大胆地与其他国家进行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养出硕壮的狼,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赢。
4.3在比赛中解禁跨国组合
在2015年举办的第53届世乒赛上出现了一道久违的风景:不同皮肤、不同种族、说着不同语言的选手,站在球台同一侧携手出战,并且最后的混双冠军由中国的许昕和韩国的梁夏银这一对跨国组合夺得。也就是说此次世乒赛韩国选手通过与中国选手的配对夺得了世乒赛上0.5枚金牌,打破了往常中国包揽全部金牌的惯例,让别的国家尝到了拿金牌的甜头。所谓跨国组合,就是指不同国籍的运动员配对参加比赛的一种组合方式。在乒乓球运动历史上,跨国组合并不新鲜。中国甚至早在1977年的伯明翰世乒赛上,就有过与外国选手配对双打夺冠的先例[5]。时至今日,在乒乓球随时可能被国际奥委会踢出奥运会比赛项目和中国队独霸乒坛的局面难以被打破的双重背景下,解禁跨国组合或许是无奈之举中的明智之举。因为跨国组合使得那些单兵作战很厉害的选手有了合纵连横、叫板中国的可能性,对中国的乒乓球霸主地位发出了挑战。同时,通过与中国选手的配对,可以让外国选手对中国选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大大增进中外乒乓球技术之间的交流。
4.4提高乒乓球比赛观赏性
4.4.1以观众为主体,提供相应的观赛设备由于乒乓球球小台子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乒乓球比赛时坐在远处的观众难以看清精彩的赛况,因此,赛事主办方可以像电影院看电影一样为观众配备相应的观赛设备,使距球台较远的观众也能够看清赛况,这样就能够使更多的观众愿意到现场去看身临其境的比赛了。至于为观众配备的观赛设备,也可以像电影院一样等观众看完比赛后进行回收多次利用,这样既可以节省赛事主办方的成本,同时也可以使比赛门票不至于涨太多。4.4.2从乒乓球球体的外观入手,改变乒乓球的外观颜色样式现在的乒乓球体积小,外观颜色一般以纯白或橙色为主,这样的外观设计很难使观众看清乒乓球在快速运动时的旋转状况。而乒乓球运动中“转”的技术又是十分具有魅力的且在其他体育运动中所少有的。因此,当前的乒乓球外观设计使得很多外行观众在观赛时难以感受到乒乓球运动当中“转”的技术魅力。据此我们可以将乒乓球的外观颜色设计由原来的纯白或纯黄改为红白相间的条纹设计。这样,乒乓球在运动时的旋转状况就可以清晰地被观众感受到,以至于不管是内行观众还是外行观众在观赛时都能深切地感受到乒乓球”转“的魅力了,以便吸引更多的观众观赛。4.4.3从乒乓球技术,打法入手,举办不同类型技术打法之间的对抗赛乒乓球的技术打法多样,每个类型的技术打法都有各自的魅力与独到之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类型的技术打法正在走向衰退,甚至有消亡的趋势,例如:现在的削球打法,以及直握球拍的打法。而这些正在衰退的技术打法又恰恰极具观赏性,因此,我们可以举办一些不同类型技术打法的之间的对抗赛来激起观众心中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整个乒乓球技术的完整性。在实际执行方面我们可以举办一些例如:削球打法与弧圈球打法之间的对抗赛,以及直握球拍打法与横握球拍打法之间的对抗赛等。
5结语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这项运动是集健身、竞技和娱乐为一体的运动。笔者从事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多年,深感这项运动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训练中队员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智力水平较高,操作能力优于普通学生,情绪稳定,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思维敏捷性均较强,各方面发展协调。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机敏过人、动作灵活、协调。总之,乒乓球运动的确具有其它运动所不具有的某些独特功能,令参与者获益终身。经常打乒乓球,能够加强上下肢和腰部的力量及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增强内脏器官各系统的功能,培养沉着、机智、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
一、学习乒乓球可以培养人坚忍不拔的韧性,培养团队精神。乒乓球运动轻快敏捷,很容易使孩子的心跳达到110~130次/分钟,使孩子在单位时间内吸入更多的氧,大脑也释放出更多的“快乐因子”。指导孩子在委屈、沉闷、生气时去打一局球,可以使其很快宣泄不良情绪,产生兴奋、乐观的心态。情绪的起落对手上的感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一个在与伙伴对决中率先镇定下来的孩子,其心理必将更有韧性,更百折不挠,心智更加坚强。打败别人或被别人打败,会品尝到胜利与失败的滋味,在反复的过程中,磨练了球员的意志,增强了抗打击的能力。打球不仅可培养人们勇敢,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还能产生兴奋,愉快,热情、乐观的感觉,产生积极向上心理。在受了委屈感觉沉闷时,打上一局球,人的情绪得到宣泄,能化消极为积极。在对局中,搏杀里,开动脑筋,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这样才可获胜。这无形培养了孩子机敏,多变的性格。打得好球扣得好板,会使人更加兴奋,激昂。有敌无我有我无敌,挥拍而上,无形中培养了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比分低的情况下,不慌不忙地沉着应战,甩掉包袱轻装上阵,一板一板地打,一分一分地争,找出对方的破绽,攻破对方的防线,夺取最终胜利。无形中培养了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机智多变拼搏向上的精神。
二、学习乒乓球能提高身体协调性、反应灵敏度,促进新陈代谢。打乒乓球可以密切眼、手、脑之间的配合,需要敏捷的反应和当机立断的行动,需要身体的整体配合,对节奏的把握。因此,打乒乓球能使孩子的自信心、自制力、独立判断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得到同步增强。让孩子变得更爱动脑筋思考问题。在打球的过程中,为了打败对手,会仔细研究进攻、防守的方法,会想一切办法学习、模仿对手的打球技术。经常打乒乓球可以提高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从而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学习乒乓球可以强身健体。乒乓球运动要求全身性的协调与配合,可极大程度地改善孩子的体质,增强其心肺功能,并完善其不均衡的体型。豆芽菜体型的瘦弱孩子通过三四个月的乒乓球训练,心肌力量变强,感冒和肺炎发生次数减少,体重增加。胖墩型孩子则可以通过训练减去肚腩。打球的过程中,需要有跑动、移位、回位的意识,以及需要尽可能制造让对方失误的机会。因此,经常性地打球,使灵活性、柔韧度得到很大的加强。经常打乒乓球可以活动全身的关节和肌肉,同时使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等)变得敏锐,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调节,提高大脑分析能力。打乒乓球还能使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打球时不但持拍手要用力打,非持拍手要保持身体平衡,肩和腰要带动小臂发力,而且身体和两腿也要根据球的方向来回移动。据研究,打一场乒乓球,两腿要移动1000~2000米,挥拍击球1000多次。这样就使全身各个肌肉群得到锻炼,加速了全身的血液循环,使心跳加快,呼吸加深,新陈代谢旺盛,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体质逐渐增强。
四、学习乒乓球,将会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感受运动的激情与快乐,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结交许多朋友。任何年龄都可以健身、比赛等,受益终生。让人生更加积极,心情更加愉快,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在练球的过程中有机会与同龄的伙伴接触,在共同训练比赛过程中,交往变得更加主动,更加放松。使自己变得更加擅于沟通。对青少年交朋结友,延续友谊更重要。通过比赛、交流球技,在乒乓球的快乐中,传递着友谊。
五、学习乒乓球可以增强体质,特别是对保护视力、恢复视力有很大帮助。打乒乓球时,睫状肌随乒乓球的来往穿梭不停地放松和收缩,眼睛须快速追随乒乓球这类灵活性很强的“小球运动”轨迹变化,这对5~9岁的孩子的眼球功能完善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可促进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从而使眼睛的疲劳消除或减轻,有效改善视力,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同时,眼睛紧跟着小球忽远忽近、起起落落,对晶状体周围悬韧带的强健是一种很好的锻炼,长期坚持可预防儿童近视眼。
六、学习乒乓球可以树立自信心,调节情绪,缓解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打乒乓球首先能培养人们机智灵活的性格。在对方将球打过来的一瞬间,既要判断对方来球的方向、路线、速度、落点,又要根据对方的站位和准备姿势,攻其不备。这就需要大脑在很短的时间内认真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打球时,既要勇敢向前,主动进攻,又要机智沉着,小心应战,所以打乒乓球对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敏锐性、判断性有很强的锻炼作用。每一次成功的发球、扣杀都能使人变得自信。打乒乓球能增强人的快速力量。当我们打球挥拍的一刹那,就要把全身的力量打在很轻的乒乓球上,挥拍的速度越快,打在球上的力量越大。还得有巧劲,不能打得过高过远,使球出台。所以必须做到动作灵活,身手敏捷,这样锻炼下去,就能提高手臂的快速力量和身体的爆发力,对以后从事各种工作有很大帮助。
七、业余时间学习乒乓球不但不会影响学习,而且可以促进学习,培养自信心,增加更强的求知欲望。能学好乒乓球的人,绝大多数成绩都很优秀。在激烈的乒乓球运动中,球员一秒钟击球2~3次,球向前的速度达到每秒钟16米。这也就是每小时54公里的速度,旋转要达到160次/秒。乒乓球既快又转,在极短的时间内,大脑要及时、准确、迅速地指挥全身动起来,跑步到位挥手击球,完成击球动作,这是一种积极的条件反射。大脑在高速运转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时间一长,大脑便会更敏捷,更灵活。
乒乓球容易入门,但要提高水平却非常困难,这也为爱好者提供了无限的探讨,研究,努力的空间。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训练;训练方法;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8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253-03
本研究的目的为:1) 在对优秀乒乓球青少年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各个层面、对目前乒乓球运动发展趋势和运动训练理念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训练模式。2) 封闭训练期间,在全体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及基地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实施并严密监控该训练模式的实施效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参加本次封闭训练的28名运动员,监控新的训练模式。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于2006年11月对参加封闭训练的28名运动员就新训练模式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8份,共收回问卷27份,其中有效率达96%,符合统计学要求,对实验效果的检验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1.2.2实验法于2006年10月至2006年11月,在国家女二队封闭训练期间进行了新训练模式的实验,为训练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1.2.3访谈法在封闭训练期间,对国家女二队5名教练员就新的训练模式及其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的影响进行了访谈,为实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依据。
2结果与讨论
2.1新的训练模式
1) 一日三练(8:15-11:15,1:40-3:20,4:30-6:20),目的与国际比赛的竞赛时间相吻合。
2) 详细的安排每日活动内容(技术训练+体能训练比赛多球训练文化学习或业务学习),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文化水平。
3) 周密的安排每一项训练内容,突出实战、突出创新、突出女性技术男性化,目的是使我国新一代的女子运动员的技战术发展更符合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保证我国乒乓事业的长盛不衰。
4) 科学的细化每一项练习内容的要求:发球抢攻练习要求在精练1~2套发球的基础上,强调变化,要敢于发长球,并注意发长球后的抢攻和攻防转换;接发球练习要求运动员增强抢攻意识,树立正手接发球的意识,实现接发球控制、抢攻、防守、衔接及攻防转换一体化;相持练习与发长球及抢攻抢冲出台的接发球练习相结合,在意识、细节、手段上做到女性技术男性化等。
5) 不仅在每日的训练中安排比赛,而且在战术练习上引入比赛机制,增强双方竞争意识,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女运动员心理上想赢怕输、不敢竞争,以及性格上的软弱和娇骄二气,为早日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领军人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6) 在每日的训练中由主管教练根据每位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技战术风格及中国乒乓球队后备人才的全盘考虑,为每位运动员量身打造不同的训练计划和要求,以弥补特短技术和突出特长技术,使运动员能够更好的沿着既定的目标良好的发展。
2.2教练员主观评价
1) 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较快,特别是重点强化的内容。
2)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打法特征更符合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3) 运动员伤病情况较少,没有因伤因病而停训事情发生。
4) 使运动员更加适应国际比赛的时间安排,在今后的比赛中能更快更好地进入比赛状态发挥竞技水平。
2.3新训练模式的适应
2.3.1一日三练的训练方法有助于运动员适应比赛赛制,有利于运动员提高比赛成绩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是否合理是保证运动训练能否正常进行,运动员能否持续提高成绩的保证。
从表1可以看出:除一人认为一日三练的运动量过大,不合理之外,其她运动员都认为她们能够承受一日三练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从表2可以看出:85%的运动员都能承受一日三练的身体负荷,3人因运动量较大而影响第二天的训练,1人甚至影响下一周的训练。
从表3可以看出:78%的运动员能够承受一日三练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并保持愉快的心情。2人认为一日三练影响了她们的心情,但并不影响第二天的训练,4人从心理上对一日三练的认同程度较差。
从表4可以看出:45%的运动员较快、较好的适应了一日三练的训练方法,说明一日三练的训练方法一方面说明这些运动员的适应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一日三练的训练方法基本适合于国家女二队运动员的身心发展水平。此外还有56%的运动员坦言她们在训练开始时并不适应一日三练的训练方法,但她们充分的认识到一日三练有利于她们适应比赛,特别是国际比赛的比赛节奏,有助于她们在比赛中更好的发挥竞技能力,取得优异成绩,因此,她们积极调整状态,努力适应这一崭新的训练方法,同时也间接的证明了一日三练是从实战出发的、符合运动训练学要求的举措。
从表5可以看出:100%的运动员都认为这种训练方法符合目前国际乒乓球发展的要求,但有1名运动员认为一日三练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应该加大中午的休息时间,以保证下午的正常训练。
从表6可以看出:52%的运动员认为每次1 h20 min的训练效果较好,能够保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41%的运动员认为每次2.5 h的训练效果好,能都练到更多的内容。
2.3.2封闭训练的训练变化符合运动训练学的原理,符合当今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符合女二队运动员的身心及竞技能力发展特点封闭训练开始前,教练员组对参加训练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次训练的练习内容、练习手段、练习要求、运动量的节奏及比赛和训练时间的具体比例等训练细节。
从表7可以看出:在训练中淡化主练和陪练的关系,在每项练习中无论是主练还是陪练在每一项训练内容上如何配合、怎样制约、通过练习双方要达到的目的都有明确的规定,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竞争机制,对负者有惩罚,使练习更接近与实战,对于此举措运动员中有85%对持肯定态度,15%持中立态度,且从训练中运动员的表现来看,此举措有效的提高了练习的效率,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每项训练内容;此外,有97%的运动员对封闭训练的练习内容持肯定态度,有85%的运动员对封闭训练的训练手段持肯定态度,有89%的运动员对每项训练的具体要求持肯定态度,有78%的运动员对训练节奏持肯定态度,有85%的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时间的安排持肯定态度,这些都表明本次封闭训练的训练计划符合女二队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被决大多数的运动员接收、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训练计划和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从表8可以看出:经过封闭训练只有1名运动员在发球和发抢的环节上没有任何进步,而96%的运动员在此技术环节上均有了不同程度上的进步,特别是30%的运动员达到了提高发球一轮得分率的最终目的。
从表9可以看出:除一名运动员之外,其他运动员的接发球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相对于发球和发球抢攻能力的提高还有距离,仅是大多数的运动员在接发球的控制能力上有了提高,还应在下一阶段的训练中加强次方面的练习。
综上所述,本次封闭训练本着突出创新、突出实战、突出女性技术男性化的原则,在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手段、训练要求等细节上进行了改革,特别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淡化了主练和陪练的关系,使运动员在前三板、相持衔接能力和竞争意识上都取得了进步,说明这些改革措施符合运动训练学的原理、符合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符合女二队运动员身心发展和竞技能力水平。
2.3.3提出女性技术男性化是中国乒协高瞻远瞩的结果,应该在女运动员的意识、打法细节上下功夫,以便更好的引领世界女子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女性技术男性化是中国乒协领导提出的具有前瞻性意义的建议,但长期以来其仅仅停留在口号的层面上,并得到较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表11可以看出:81%的运动员对此持积极的态度,15%的运动员对此持中立态度,1名运动员没有回答这一问题,说明年轻运动员对此还是认同的。
从表12可以看出:运动员对女性技术男性化包括什么?回答各项内容的人数依次为:意识、技术细节、步法、心理、身体素质、回球质量、打法等,说明这些运动员对女性技术男性化的理解基本正确,但女性技术男性化问题目前继续深入细致的研究。
3结论与建议
1) 一日三练的训练方法不仅能够与国际比赛接轨,还符合目前国际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及其对运动员生理、心理的要求,有助于运动员更好的适应国际比赛的节奏,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快地进入比赛状态,更好的发挥竞技水平,从而保证获得比赛的胜利。此外,国家女二队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和身心发展现状使她们具备了一日三练的竞技能力基础,可以在女二队实行一日三练,但一日三练的运动强度较大,不宜经常采用,建议在大、中、小训练节奏的大运动量时期或比赛前的适应期使用。
2) 本次封闭训练本着突出创新、突出实战、突出女性技术男性化的原则,在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手段、训练要求等细节上进行了改革,特别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淡化了主练和陪练的关系,使运动员在前三板、相持衔接能力和竞争意识上都取得了进步,说明这些改革措施符合运动训练学的原理、符合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符合女二队运动员身心发展和竞技能力水平,但从运动员的反馈来看在此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力争在冬训期间继续完善训练体系,使年轻运动员尽快的成长为中国乒乓球队的领军人物。
3) 提出女性技术男性化是中国乒协高瞻远瞩的结果,受试者认为应重点在女运动员的意识、打法细节上下功夫,但目前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来深化其思想,丰富其内容,以便更好的引领世界女子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焕群.中国乒乓训练原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
[2] 国家体育总局《乒乓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 李克非.女子+?=男子[J].乒乓世界,2004(11).
[4]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5] 刘凤岩,张晓蓬.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3(1).
1建队的设想
一个队伍是否合理是一个整体最优化、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强队主要有以下特征:体质的特征(包括身体素
质、速度等方面)雪;全队技战术运用,即以高水平运动员和专长技术作为支柱;队伍的比赛经验;精神因素(精神面貌,指导思想明确)雪;集体配合的特点,即队员相互配合与合作能力;整体具有的综合实力,即身体形态、运动速度、技战术水平、临场经验、作风意志、健康状况。可以看出,许多的特征必须通过长期的训练获得,但这些因素又与一个队员原始状况有很大关系,因此在选拔队员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1.1运动队的组建
在队员选拔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一是各个不同项目和项群都有着自己特定的要求,乒乓球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身材适中(男170cm、女160cm,体态匀称)雪、身体健康;二是精神面貌好,充满信心,意志顽强,在艰苦训练中,能表现出一种顽强拚搏精神。
身体素质特点:儿童、少年时期运动素质的发展是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的基础。运动素质的训练如能同遗传、自然生长发育配合得体,并注意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地进行安排,就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从现代乒乓球比赛成绩看,大多数取得优异成绩的男女运动员,身高处于160-170cm之间。因此,身高因素并不是乒乓球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灵敏素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拔运动员时,我们没有过多注意其身体的高度,而是着重放在反应能力、动作变化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性灵敏的素质,在此基础上选拔那些在身体具有优势的运动员。
一个队伍组建以后精神面貌与训练的效果好坏有直接联系,因此在选拔过程中应注意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方式以及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
1.2队伍的合理配备
1.2.1新老运动员
以老带新,这是教练员必须考虑的问题,那些能够和教练员积极配合,并且在行动上给予新队员影响的“老”运动员应当留用。这样便于使新运动员更快地适应训练的环境,了解教练员的意图,从而更容易使教练的训练思想迅速地贯彻到整个队伍中。
1.2.2运动员来源结构
选拔运动员不能仅从那些条件良好的家庭条件中选拔,因为在现实中家庭条件较好的儿童大多娇生惯养,将使队伍的管理造成更多的困难。因此,在选拔运动员和组建队伍时应注意运动员的来源问题。每个家庭对儿童的管理都有独到之处,比如:干部子女反应能力和对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快,但吃苦耐劳的精神相对较差;工人和农民的子女接受能力相对较差,但思想朴实,具有较好的吃苦耐劳精神。只要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就能获得
良好的风格。
2少儿运动员行为特征及管理
2.1制度的建立
我们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建立了较完整的制度,全体队员共同讨论制订公约、队伍的行为规范条例、生活管理制度、卫生制度等,使每个运动员不论训练、学习、生活都在集体的约束之下,使他们在这个有限的范围(集体)雪内得到约束。
2.2重视发展和培养核心队员
核心队员在生活中是整个队伍的骨干,在训练中是教练员的助手,核心队员应是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双重队员。核心队员不是自封也不是任命的,而是需要教练员的精心培养和运动员的主观努力,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教练员应做到“严出于爱,爱富于严”,敢于严格要求核心队员,核心队员也要严于律己,身体力行,这样的核心队员,才能在队伍中树立威信。
2.3建立良好的队内环境
建立良好的队内环境,是队伍取得优异成绩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练员必须对集体要有责任感,在训练安排上要使队员获得乐趣,在训练的方法、内容、手段上要有新颖性、独创性,从而使运动员乐于训练。
一、步法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步法中所需要的动作速度,速度耐力,动作的力量都是靠肌肉的拉长与收缩而完成的。这种人体机能的能力,只有通过积极有效的身体素质训练去获得和提高。因此,身体素质是步法的基础,是步法的生命线,它作用着步法,而步法又体现着身体素质的机能。所以从专项素质角度练步法,可采用距离或规定时间内冲刺跑、跳、滑、转、蹲等训练,增强腿部爆发力和脚步移动的灵活性、协调性。
二、步法与重心的关系
移动步法首先是移动重心。支撑重心的这条腿可以做蹬、踏、跳跃动作,却不便于做移动动作;不支持重心的这条腿脚,可以做抬步动作,却不能做蹬踏动作。在乒乓球运动的此起彼落的快速运行中,重心的交换是步法的核心。重心交换得快则轻松,敏捷导致着步法的灵活、准确、快速,因此,不注重重心交换的运动员步法是不会好的。
三、步法的训练
1、原地步法:就是腿和脚不向前、后、左、右跨出去,只在原地进行着快速、轻松而又时刻准备着发力的左、右脚重心的交换。这是初学打乒乓球时掌握步法要领、打好步法基础的基本功训练。只有掌握了原地步法训练的基本功才能为今后步法的迅速起动,连续跑动打下坚定的基础。
方法:正手斜线对攻,侧身斜线对攻,攻挡,然后交换进行。要求击球的力量发力轻匀,而击球的命中率则要求每球击50回合之上,因为训练的侧重点在于步法的训练。
2、单步:一脚为轴,另一脚向前、后、左、右不同方向移动,重心随之跟上,具有移步简单、灵活、重心平稳的特点,一般在来球离身体不远的小范围内使用。
方法:喂多球练习,根据单步的要领,前、后、左、右的步法移动,而进行击球。先慢后快,先有规律,后无规律,逐渐加大喂多球的难度变化。
3、跨步:一脚蹬地,另一脚向移动方向跨一大步。多用于进攻型选手扑打正手球和削球选手左、右、移动救球。
方法:①造型训练:掌握动作要领后,配合腰髋上肢动作,由徒手训练开始。②多球练习:左右交叉喂球,喂球者要注意喂球难度准确地掌握恰到好处,难度太大,使运动员经过努力仍达不到目的,会觉得高不可攀,从而失望;难度太小,达不到提高的目的。
4、跳步:以来球同方向脚蹬地为主,双足有瞬间的腾空,离来球较远的脚先落地,另只脚跟着落地。移动范围比跨步大,利于发力攻。攻球选手在左右移动时常用。
方法:这种步法的造型结构与跨步有所区别,但训练的手段、程序基本相同。
5、交叉步:是一种跨出远距离的步法。是由两步交叉着运行组成;特点是异向跨步,由左往右时,先跨出左脚,并且超出右脚;由右向左时,先跨出右脚并横出左脚。侧身攻后扑打右方空当、或再从右大角回到反手攻时常用。
方法:这种步法动作的造型和结构有异于其它种类的步法,但其训练的手段、程序大致与之相同。
四、步法训练的注意事项
1、抓住速度发展的“敏感期”,6―12岁阶段,是少年儿童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发展较快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素质,提高步法能力的最佳时期。
2、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应符合乒乓球步法的特点和要求。多球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运动潜力,对提高运动员的步法等专项身体素质效果显著。
3、恰当的身体训练手段对提高步法所需要的专项速度也是十分有效的。但手段和方法必须尽量符合专项速度的特点和要求,否则将达不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如:各种姿势的突然起跑、绕球台听哨音变向抓人跑、短距离的冲刺跑等,都是发展专项速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竞赛与训练;乒乓球;衔接技术;线路变化意识;主动防守战术;交互式多点多球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lO)08-0090-04
业余运动员常常抱怨,为什么我打了多年的乒乓球,可是球打到某种程度以后技术水平就停滞不前了呢?反观专业运动员比赛时的对抗能力很强,好象还能预判对方的来球。他们相持球为何能打这么多回合?其实,存在这种想法的业余运动员很普遍,他们主要缺乏的是专业运动员的“衔接”意识。
所谓“衔接”,就是运动员要按照乒乓球“线路变化”的规律预判对方的回球线路,并提前移动到最佳的击球点击球。如专业运动员打反手位时,B运动员第2板反手接发球抢拉斜线与A运动员第3板反手形成斜线相持;当B第4板变直线,A就会第5板习惯性正手打斜线(这种机率的出现很高)。这时B第6板已经等在正手位打直线了。这叫反手变直线保正手。B第4与第6板为什么能配合得如此默契呢?道理很简单,B这个线路变化意识是利用了A打球的习惯性思维定势(逢直变斜)来实现的。打正手位时类似。
再有,专业运动员第2板接正手位短球回摆到对方正手位(或对方反手位)近网是事先已设下了其反手位有空档这个圈套,诱对方回其反手位,然后第4板迅速侧身发力冲直线(或侧身拉斜线),再交叉扑右拉第6板直线(或冲斜线)等等。这是“运动员事先设计好套路,有意给对方进攻的机会,预测对方的回球线路,提前移动到最佳的击球点击球,在防守中谋求胜利或为转攻创造更大的可能性”,这种打法叫主动防守战术。从衔接这个意义来讲,它与“线路变化”规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专业运动员就是依靠这种“线路变化”和“主动防守”意识来预判对方下一板的回球路线。再如,打中路球时,对方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如果用正手接球,回中路或中路偏正手位较常见,回正手位大角的可能性较少(用反手接球时类似)。
“线路变化”和“主动防守”的战例还有很多,以上都是较典型的、在实战中常常能看到且出现机率较高具有普遍性的技战术。因此可以说,这就是规律。专业运动员正是运用这种规律来掌握衔接技术的,从而实现多个回合的较量。
1 专业运动员“线路变化”的规律
“线路变化”规律是人们对乒乓球的5条基本线路(正手位斜、直线;反手位斜、直线;中间位直线)反复进行练习,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首先人们使用同方向的技术来打球叫“同线回接”技术,再摸索出能调动对方为自己创造有利局面的“异线回接”技术叫“逢斜变直”和“逢直变斜”技术。可以说,这是乒乓球最原始的战术。通过它能演变出各种各样的战术。如“调右压左”、“打中间杀两角”、“打两角杀中路”等。人们在长期使用“逢斜变直”和“逢直变斜”战术过程中发现它很实用且有规律可循,因此可以把它固化为一种思维定势(形成了一种意识)。可以说,这就是“线路变化”规律之一。不管运动员使用何种技战术,都是围绕着“逢斜变直”和“逢直变斜”两种基本技战术来打线路变化。所以,专业运动员在此基础上已经将“正手斜线相持变直线转反手打、反手斜线相持变直线转正手打”、“正手位或反手位相持时打中路再杀两大角”、“反手斜线相持侧身攻再扑右打”当作线路变化的规律来运用。实际上,这是利用了对方的思维定势的同时,自己也把它变成一种规律性的、固定的打球模式,是一体化概念的体现。熟练掌握它就会形成“线路变化”的意识。为了方便今后训练“线路变化”意识,笔者把这3种技战术的前两项称为“近台相持”技战术。
从乒乓球战术角度来看,“近台相持”是明的战术,运用得较多。而“主动防守”则是暗的战术,它虽具有前后两板的衔接效果。但要冒一定风险,不能常用。运动员在使用衔接技术时可考虑首选前者,次选后者。两者结合使用是明智之举,形成优势互补。
应该指出,“线路变化”这个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用“同线回接”技术来打破它。如上例的B运动员反手斜线相持变直线保正手用多了,A运动员就会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势而运用“同线回接”令B运动员在正手位扑空,这对A运动员而言就能产生反常规的战术效果。
2 业余运动员的“线路变化”和“主动防守”意识的培养
2.1 交互式多点多球训练法
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与训练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交互式多点多球训练法。
传统的多点多球训练法是教练为主,设计好定点内容连续供球让运动员跟着打。而交互式多点多球是教练按照乒乓球比赛线路变化规律设计的线路,以运动员为主:当运动员变化线路时,教练按照比赛规律跟着变化(供球),或者教练供球变化线路时运动员按照比赛规律跟着变化(打球)。这种训练法就是教练用多球与运动员比赛,比供定点的多点多球训练来得真实且效果好,能使运动员有自己击球后反馈来球,教练员所供的球与球之间有内在的联系,球的变化不小,非常适合用于培养运动员线路变化意识的训练。以下是用交互式多点多球训练法为运动员设计的处方。
1)近台相持技术训练处方。
范例1:
器材:一张球台,100个球,一个纸盒。
训练方法:运动员A与B轮换着一个供多球,另一个打多球。
训练内容:A运动员连续不断地供球到B运动员反手位,让B近台相持,当B变化线路时,A按照比赛规律跟着变化供球,让B从反手位打到全台。
训练要求:B按上面的“近台相持”技术内容来发挥。先局部,再整体一起打。
单球练习:B做陪练并规定用“同线回接+逢直变斜”有限制地来打单球,让A主练。
训练方法:以反手位练习为例,规定发球只发斜线,A发球后,B必须“同线回接”直至A反手变直线,B必须“逢直变斜”以便让A转正手打斜线,双方形成正手相持。A通过这样的练习就能达到强化该内容的目的。正手位类似,双方要交换角色。
训练目的:培养运动员反手斜线相持变直线就要有保正手的意识。正手斜线相持类似。
范例分析:从表1来看,业余运动员应该把它当做基本功内容来练。尤其步法训练是业余运动员的软肋(普遍重手法而轻步法),没有好的步法如何去打好近台相持技术(左右步法为主),更不用说后面的相持(左右包括侧身后交叉扑右打步法+前后步法)和中远台相持(同相持步法)技术了。所以,业余运动员要打好衔接技术,就要同步练好近台相持技术和步法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近台相持技术。为后面的相持和中远台相持技术训练打下基础。
2)“4+2侧身扑右打主动防守”技术和“2+4侧身
扑右打攻防转换”技术训练处方()。
以前面介绍过的主动防守战术两个例子为例,其一,有时运动员侧身接发球抢攻虽然抢在最佳的击球点(第2点)上,但被对方借力打回头(空档位)时,交叉扑右不可能再打上升点,只能打下降点(第4点)来过渡一板,形成攻防转换的局面(由主动相持变为被动相持),这就是“2+4侧身扑右打”技术。其二,有时运动员侧身来不及在最佳点(第2点)冲斜线,就只能拉加转(下降第4点)过渡,由于对方贴直线的可能性最大(运动员已估计到对方回球线路),故可提前迅速交叉扑右打最佳的第2点,形成主动防守局面(由被动相持变为主动相持),这就是“4+2侧身扑右打”技术。
范例2:
器材:一张球台,100个球,一个纸盒。
训练方法:运动员A与B轮换着一个供多球;另一个打多球。
训练内容:两个交互式5点多球练习(见表2、表3)。
训练分析:业余运动员普遍反手相持侧身正手打运用得很少或只会侧身打,但不常用,比赛时更不敢用。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受过正统的步法训练,侧身正手打涉及到正手位空档的风险问题,如果不会交叉扑右打就会直接影响侧身打的质量(心虚怕对方变直线)。所以业余运动员一定要学会交叉扑右打,才能有侧身打的底气,才能体会到反手相持要多侧身使用正手打的好处,这是提高反手相持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正手的力量比反手大得多,能起到强烈的节奏变化作用而令对方失误。反手相持侧身正手打还有与扑右打的衔接问题,笔者认为反手相持侧身正手打不一定要扑右,如果侧身能找到发力点击球,那回球的质量一定高。对方不失误的话,同线回接的机率大于变直线,因此不必扑右打。同理,如果侧身不能找到发力点击球,那么,这球的质量一定不高。对方变直线的机率就很高,因此必须扑右打,这是预判反手相持侧身正手打后是否交叉扑右打的衔接方法。
训练要点:交叉扑右打对业余运动员来说是一个难题,首先要认识交叉扑右打有两种技法,“4+2侧身扑右打”与“2+4侧身扑右打”的区别。再通过交互式多点多球的训练,这个难题就能迎刃而解。前者交叉扑右冲时是迎前冲台内球,左脚踏地的同时,右手要同步冲在球的上升后期(第2点),甚至手比脚快,有个凌空的瞬间,然后右脚才落地。后者交叉扑右拉时是稍微离台拉球的下降点(第4点),右手和左脚可不同步,但右手拉球要比右脚落地要早或同步,技术要求低于前者。常用于攻防转换时的过渡板(侧身抢冲直线,但被对方打回斜线空档位)。
单球练习:两位运动员A与B轮换角色练习以上两个内容。
范例分析:“4+2侧身扑右打”和“2+4侧身扑右打”的第2板摆短都是接发球抢攻者事先设下的圈套(接抢者反手位有空档),诱对方回我反手位,然后第4板迅速侧身,前者在第4点(被动)挂起加转斜线;后者在第2点(主动)冲直线。表面看来后者比前者优势明显,但假如被对方打回头(空档位)时,到了第6板两者的战况就大不一样了,前者形成主动防守的局面(主动相持)而后者形成攻防转换的局面(被动相持)。这说明了比赛场上是瞬息万变的,如果说第2与第4板的衔接充分体现了主动防守意识的话,那么,第6与第8板的衔接靠的就是第6板打线路变化意识起的作用。打中路是最佳选择,为第8板创造有利条件;打斜线(反调右)次之;打直线最被动。可见主动防守意识在比赛中,尤其是接发球抢攻第2板控制球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第4板创造有利条件。而线路变化这种意识也贯穿于整个比赛当中,如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段(前段)及形成攻防转换后的相持段(后段)都离不开它。两者的结合效果更佳。
2.2 “多球单练”训练法
在以上交互式多点多球训练的基础上,再施以“多球单练”的手段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多球单练这种练习对抗性很强,能和实战相结合,训练的难度和强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比赛,是提高技术水平阶段的运动员不可多得的训练手段。
所谓多球单练就是采取一对一,有一方队员进行防守,由第三者供球双方按照技术或战术的要求,从实战出发,进行反复练习,队员自己不需要检球,一个球打完后接着进行下一个球的练习。
提高近台反拉对方从下旋拉起的加转弧圈球及其后的中远台相持球能力训练处方(中远台)。
范例3:
器材:一张球台,100个球,一个纸盒。
训练方法:多球单练(C供短下旋不定点球至A全台,A全正手劈长对方B正手位,使双方正手形成一拉加转一反拉加转一正手相持对拉的局面),3人没有主次之分,A、B、C必须轮换着一个供多球;另外两个打单球,直至球死再接着下一轮的练习。这个训练内容实质是过弧圈关的练习内容(见表4)。
单球练习:运动员A、B、C轮换角色练习以上内容。
范例分析:这是个综合能力的训练,通过这个训练可以熟练掌握劈长、拉加转、反拉对方从下旋拉起的加转弧圈球及提高正手近、中、远台相持能力。这个训练的重点在A运动员反拉对方从下旋拉起的加转弧圈球,练好这项技术(反拉第2点即上升期),后面的连续对拉能力也会迎刃而解。运动员不要被这个练习内容吓倒了,一开始练习时可能很快就失误了,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就能对拉到更多。这是成为乒乓球业余高手必须掌握的衔接技术。
多球训练只是乒乓球教学与训练中的辅助练习方法,业余运动员还应以单球练习为主。多球训练与单球训练的时间安排应是1:2。通常在多球训练之后,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常规的单球训练,例如在3个训练处方的后面都有“单球练习”,以弥补多球训练的不足。而上述所有训练处方均可变化,例如在每一个训练处方中打斜杠“,”后面的内容都设计了“可变形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