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合同管理精细化

合同管理精细化

时间:2023-06-02 09:57: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合同管理精细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合同管理精细化

第1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精细化;合同管理模式;成效

根据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定,内控体系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作为内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其目标与内控体系的整体目标是一致的,将合同管理作为重要抓手,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驱动管理体制变革,建立规范化管理格局,使医院具备强大的生命力[1]。

一、公立医院传统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归口管理。公立医院各部门根据需要组织采购和签订合同,没有归口管理部门会导致合同分布零散、编号不统一、登记不全面、无专人负责等混乱现象,使合同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指导,医院不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风险和问题,一旦出现纠纷容易陷入被动。2.采购行为不规范。公立医院采购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谈判采购、询价等,要根据采购的种类、金额、资金属性等因素确定。有些部门未经严格的采购程序便确认了合作方,甚至当合作事项正在进行或已完成后才开始着手合同事宜,严重违反了相关采购规定,而且由于缺乏合同条款的约束,部门对合作事项的把控力度不强,难以全面实现工作目标、维护医院利益。3.财务预算、付款等功能难以实现。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付款功能是财务执行出纳和监督职能的关键环节,医院财务部门如未充分参与合同管理工作,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落实乏力、经营情况难以监控、资金使用缺乏计划。4.院内审核流程长。虽然多数医院有内部合同审核流程,但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从采购到最终签订合同,经办人员需要将合同资料分别送达多个管理部门审核签字,大量的时间消耗在审核环节。5.无制式合同。在没有符合医院特点的制式合同文本可供参考的情况下,科室在采购和合同谈判过程中容易被对方单位的思路影响,甚至直接使用对方单位的合同模板,导致合同条款不能有效维护医院权益。6.缺乏法律专业支持。医院合同种类多样,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规定的框架下签订执行,需要专业性强、知识面广的法务人员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把关、及时解决相关纠纷。

二、公立医院精细化合同管理模式的建立

1.组织结构。(1)三级管理、内外联动。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理事会负责决策医院重大事项,医院领导分管各职能管理部门,医院管理研究室为合同的归口管理部门。二是聘请知名医疗行业律师事务所高管作为理事会外部理事,参与医院的重大管理决策。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聘请律师团队担任常年法律顾问,从事具体的法务工作。这样,医院内部明确了职责,外部可以获得多层次、团队式的法律服务,从源头上规避了法律风险,可以及时评估风险并制定应对预案,使防控和解决风险成为医院的常规工作。(2)各部门分工明确、专岗专责。在医院领导总负责下,形成了医院管理研究室为合同管理中心,纪检、审计处和财务处为监督机构,其他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合同事项的权责架构。医院管理研究室设合同管理专员,对接各部门和律师;合同主管部门及会审部门设合同经办人或审核专员,实行“经办人—主任”二级审核制。这样,将责任落实到专部专岗,有利于各部门有效配合、相互牵制,提高相关人员工作责任心。2.制度建设。(1)医院内部规章制度。根据国家法律和厦门市相关规定,出台了医院《采购管理办法》《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和相关解释文件,并适时修订。《采购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采购流程、预算管理、采购方式的选用、标准采购程序、监督检查等相关事项;《经济合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补充、解除、法律责任等事项;解释文件对采购和合同经办涉及的具体名词、程序和工作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和政策提示。(2)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协议。通过招标的方式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双方签订《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协议》,约定常年法律顾问对医院提供合同和规章审改、出具律师意见、参与项目会议和商务谈判、纠纷及诉讼处理、出具律师函、员工法律培训等服务。3.合同审核流程。建立“对外经济合同审批流程”,将合同发起、会审、流转、审批、修改报批、签订、执行等环节纳入流程管理,尤其对风险分值最高的“合同审核”环节进行重点把控[2]。(1)医院管理研究室作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四个重要节点的审核:采购程序符合规定、会审部门按制度审核、律师按约定审改、合同主管部门按会审意见执行。通过关键节点的把控,确保了审批流程满足医院的要求,实现合同管理的目标,即提高合同质量、把控医院风险、促进医院发展、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提高管理水平。(2)财务处、审计处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如有必要)承担了院内会审合同的重要职责,保证了审核的专业性、合理性,使具体的合同条款符合医院实际发展需要。(3)将合同审核与签订流程合并,缩短流程线路,减少合同签订前的不必要环节,提高了管理效率。(4)审计处、纪检监察办公室全面监督采购、合同审核和签订流程,并根据需要组织专题审计,保障合同管理工作满足合规性的要求。(5)常年法律顾问从法务和合规角度对合同逐字逐句进行审核,保证其专业性和独立性,与合同管理工作的周全性、保密性要求密切结合。4.财务全面预算和资金收支管理。(1)全面预算管理是采购和签订合同的“总阀”,医院财务处通过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考核、决算等工作控制经济活动的全程,各部门获批准的预算内采购项目可以按医院采购和合同管理办法执行,预算外项目必须经相应审批流程批准,对符合“三重一大”规定的项目必须经医院党政联席会集体讨论决策后方可执行,从而对各项目严格把关、监督落实[3]。(2)资金收支管理是监督合同履行的重要手段,医院各部门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依照合同条款和财务审批流程,申报付款申请并获得领导批准后,将合同、发票、审批报告等凭据送交财务处,财务处按财务制度和合同条款严格审核其真实性和合法性后,方可办理价款结算和账务处理。5.制式合同库。医院合同虽然数量多、专业广,但总体而言还是可以进行区分。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请各专业部门提供各类型合同过去签订的版本,组织财务处、审计处、其他管理部门(如有必要)、法律顾问会审,建立制式合同库。目前已建立制式合同,涉及医院运营管理及对外合作的各个方面。制式合同充分考虑了涉及的法律法规、双方的权利义务、各项风险、纠纷解决等内容,主管部门与合作方可以就模板进行协商、谈判,撰写具体合同内容。制式合同为经办人员提供了充足的谈判资源、提高了采购等工作效率,为医院避免了大量合同风险,保障了医院的合法权益。6.信息系统OA无纸化审核。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医院OA系统中设计开发电子“对外经济合同审批流程”。各会审部门能同时在线审核,方便快捷,提高了审核速度。签章系统、密钥系统、防篡改系统的搭配使用,使合同审核过程可有效追溯,审核痕迹和附件可永久保存、无法篡改。同时,便于建立合同管理大数据库,对合同管理各节点、时点的行为数据进行大量保存,使精准管理行为分析成为现实,可辅助经营决策[4]。7.存档管理。合同编号及存档工作是医院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便于合同的查找、账目核对和审查审计。首先,对所有合同实行四级编号,即“院区号—部门号—年号—合同号”,编号一经确立不可随意变改;合同发起部门在归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对本部门发起的合同进行编号。其次,存档工作由各部门各司其责,发起部门负责从采购到合同签订、执行的所有文件资料的保管,并且将签订合同的纸质版送往院办、财务处存档,廉洁协议报纪检办公室存档,电子扫描版上传至OA流程永久保存。同时,合同审核经手部门要存储经手环节的相关资料。

三、公立医院精细化合同管理模式的成效

1.推动医院内控建设。通过明确组织、健全制度、梳理流程、严格财务、实施模板、使用信息系统和存档管理,建立了以防范风险管控为核心,归口部门和责任部门为主体,监督监管部门为引导,医院内部管理为基础,法律顾问有效服务为支撑,全业务覆盖、全过程监控的公立医院合同控制实施体系,夯实了医院对业务层面的控制,推动了内控体系的完善。2.保障医院经济活动的开展。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合同管理为重要组成的医院内控体系和外部法务协助为医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通过预防、识别、分析各种风险,制定、实施相应的措施,做好事前防控风险和事中管理风险的工作,提高了医院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的能力,保障了医院日益活跃的对外经济活动。3.稳健保全国有资产。精细化合同管理模式实施以来,在医院合同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通过对合作方资质、资信、履约能力、权利义务、违约条款和纠纷解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落实,保证了医院利益、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张莹,李晓霓.试论如何做好医院经济管理管理工作———以某医院经济合同审查工作为例[J].中国卫生产业,2016,(10):29-31.

[2]龙灼华.如何加强和落实医院经济合同管理风险评估工作[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67-68.

第2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1、前言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的造价管理理念、新的管理文化,其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将其应用于工程造价,能确保工程造价管理落到实处,全面提高业主的工程投资效益和施工企业的利润目标。当前,纵观部分建筑业的工程造价,其仍采用粗放型工程造价(成本)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致使工程造价管理中出现“造价一超再超、工期一拖再拖”的现象。为此,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为了能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根本出路就在于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必须进入到全过程精细化新时代。在此,本文就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进行简要阐述,以期能和同行们共勉。

2、在工程上下加强造价控制意识

要想加强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精细化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在工程上下加强造价控制意识,上至经理层,下到各个施工班组,把降低工程造价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还要建立各种激励措施,将施工各项成本与领导层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奖惩严明,充分地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降低造价作为自己的职责之一,逐渐形成全员参与的造价管理体系,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3、建筑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

3.1限额设计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限额设计是在限额设计的基础上,深化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过程,首先由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共同对成本占比较高的项目指标进行分析及量化,由设计人员对量化指标进行逐项落实,并给予适当奖惩的一种造价控制方法。其核心是确定哪些指标可以作为限额设计主线,并决定项目最终造价。

一般,精细化限额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指标分析:在设计初始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应和设计单位就设计的核心指标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以确定限额设计的指标;(2)指标输出:在多方的分析后将确定好的限额设计指标下达给设计单位,并将具体的设计任务书和设计要求以合同的形式予以明确,并做好限额设计的交底,使设计单位能明确限额设计指标的责任;(3)指标核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安排造价师配合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各项指标的计算,然后由设计师向施工企业提交一份完整的指标计算、工程量计算及施工图预算文件,最后施工单位应组织造价师对各项指标进行复核;(4)在限额设计指标设计结束后,对于降低了限额设计指标的设计单位应予以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超出限额设计指标的单位则给予一定的惩罚,以更好的强化设计师的造价意识,使限额设计的精细化管理目标落到实处。

3.2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1.材料采购的精细化管理

由于材料采购涉及材料供应商、业主单位、承包商以及分包商四方,物资流动比较复杂,如果采购流程没有优化,就有可能导致材料采购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相符的现象。因此,优化整个建筑材料的采购流程,对于工程建设而言至关重要。首先,承包商应与业主单位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定期及时报告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材料需求计划,便于业主单位能准时向施工单位提供所需材料。其次,企业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与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减少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中间环节,以减少订货周期,并可减少资金的占用成本。第三,企业内部须有详尽的材料采购计划,具体到各分部分项工程,确保材料能及时、准确的供应。第四,在材料或商品构件订货前,由承包人提供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必要时企业内部人员还应对生产厂家的生产设备、工艺及产品的合格率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或由承包人提供样品进行实验,以确定是否购买。

2.材料供应和使用的精细化管理

材料供应的精细化管理,一般应做到:①建立严格的领发料制度,按施工进度所需的材料实物消耗量领发料,并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同时领料时要求领用人签字确认。②建立健全出入库台帐,保证材料消耗信息准确,从而确保施工中实际材料成本能核算准确。③项目部和施工单位要定期对大宗材料进行盘点核销,计算当期材料的损耗率,将实耗数与预算数进行差异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为成本分析提供充分可靠的资料。④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材料分类别妥善储存,避免因人为因素或天气因素而造成材料浪费。

3.3施工设备的精细化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设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对于建筑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所采购或租赁的施工设备能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对不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增加施工机械,暂停使用不合格的机械。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制定和落实机械设备使用计划、维修制度、操作手册,对建筑施工设备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和维修,减少由于设备损坏而形成的设备维修费用,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

3.4施工合同精细化管理

由于建筑企业所实行的总包、分包、内部承包等生产经营活动均与所签订的合同有关,如果合同管理中不注重经济效益、合同条款不严谨等,均有可能使承包方不能如期履约,或是出现造价增加等现象。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对施工合同进行精细化管理。即:(1)建立完善系统的精细化合同管理保证体系,在整个合同签订和执行的过程中,对其中涉及双方义务、权利、价款和索赔条款等方面都要清楚了解。对于需对分包的合同详细规定分包的工程量及材料等,在数量及价格上严格控制,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指标、工期必须详细写明等。可以说,对于工程中涉及到合同相关的内容均以书面形式进行事件记录保存,确保各工程活动均有根有据的高效实施进行。(2)推行权责利项目合同管理模式,明确项目合同管理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权”“责”“利”关系,贯彻执行“谁控制、谁负责、谁承担、谁受益”的合同管理责任分解责任制和“收益和成本挂钩、分配和上缴挂钩”的合同管理动态监控机制,实现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动态监督管理。(3)高度重视和提倡合同公证管理,以确保合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高效优质的执行。(4)注重合同风险的规避与转移。由于工程施工会因为很多不可抗力的因素而导致工程发生变更,一旦发生工程变更,则很有可能出现索赔事件,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做好变更的签认手续,并收集索赔的相关资料,同时为了能有效转移合同风险,建筑企业应采取与社会保险机构签订保险合同等精细化管理措施,有效化解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5)加强项目施工分包合同管理,认真划清分包合同界面,明确合同双方各自权利和义务,做到合同条文的精细化划分。

3.5人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施工中,劳动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施工的主体;同时人工成本的支出也是资金支出的一大方面,因此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做好人工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人工成本的支出和工人的具体劳动量挂钩,因此人工成本的制定要根据市场的用人行情进行工资的制定,同时要具体结合施工项目以及施工的任务和工作特点,使成本资金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在具体的造价管理时,要精确合理计算项目用工人数,即先计算整个项目的工程量,再将工程量的计算细化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然后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乘以相应的时间定额即可得出劳动量。例如,劳动力数量与生产周期的乘积、机械台班数与生产周期的乘积,由此可以得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具体的劳动量,从而得出用工人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量。另外,为了能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工成本费,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劳动管理,即包括:绘制工程进度图,明确用工数;采用不同用工模式,实现弹性工作制。只有根据工程进度来弹性安排人工,方能在一定程度下降低工程造价。

3.6施工进度的精细化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施工前,应根据合同签订的相关内容,制定相应的的施工进度计划,年、季、月度的施工进度计划和短期的施工作业计划,并经工程项目经理审核后,向管理部门及施工人员进行通报,以保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工程项目的良好执行。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定期开展进度的协调和调整的总结会,以期能在施工进度范围内对进度进行调整和修改。另外,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引进工程建设中,要实行施工进度的精细化管理,还可在工程中引进网络计划以及计算机工程等相应的信息技术,以实现工程项目进度的综合管理和动态控制,使实际的施工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计划进行。

3.7工程竣工结算的精细化管理

在工程造价控制中,项目竣工进行的各项结算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般,工程竣工结算是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方面是和甲方进行的竣工结算,另一方面是和对分包工程单位进行的竣工结算。首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地质等多方面不可抗力的因素,工程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变更,由此就可能会增加造价,因此当工程变更发生后,施工单位要依据合同的相关规定,第一时间和工程监理办理相关手续,并与甲方协调好,让甲方相关负责人进行有法律效力的签章,以获得竣工结算的合理凭证。其次,在工程完工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应对租用的设备、购买的材料、人工费及工程施工的各项费用做好结算工作,同时要认真做好工程质量的验收,尤其是隐蔽性分项工程的验收,以确保工程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项目中进行造价精细化管理,可很好地降低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损耗和时间损耗,达到降低造价的目的。在本文中,只是从7小点来分析探讨了在降低造价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但在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远不只这些,还有很多方面可以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造价控制,也有待于更多的造价人员进行精心的探讨和予以实施。

参考文献:

[1]许利波.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精细化管理探析[J].山西建筑,2011(35).

[2]黄景业,,彭发运.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7).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精细化管理 措施

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在施工项目过程中必需实施科学精细化的管理,这已经成为企业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内部潜力、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选择之一。在施工全过程中,加强施工安全与质量的优化,加强精细化管理,是确保施工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

1、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涵义

精细化管理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可以用精、准、细、严四个字来概括。精:精是精益求精;准:准是准确的信息、方法与决策;细:细是管理与执行细化;严:严是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施工全过程中,对质量、成本、进度和安全的全面、细致的控制与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在建筑施工领域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机制,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构建安全文明施工环境,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创造精品工程。

2、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人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易导致管理较为分散;另外,由于建筑工程涉及诸多专业,许多总包单位为了压缩工程成本,往往实行以包代管的管理模式,引发诸多问题。一般来说,一个项目如果能够真正管细管好,可产生 2%~3%的直接管理效益,所以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十分有利于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实行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首先能够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机构和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改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提高项目施工的执行力;其次能够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各工序间的合理搭配和衔接,降低机械设备的闲置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再次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施工现场适应现代化大生产,能够有效监管施工计划以及标准操作流程,规范施工流程,有利于全面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

3 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的管理

建立完整高效的组织机构,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保证。项目经理部是施工单位为履行合同任务而组建的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应遵循的原则:有利于工程合同管理、有利于施工目标控制、有利于决策指挥和有利于信息沟通。施工单位应当依据合同要求和工程规模、性质、建设阶段等选择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或者矩阵制的项目经理部的组织结构形式。

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员工队伍素质,是能够开展好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项目团队的组建要按照预定的控制目标配备满足合同要求的、专业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各目标控制的组织机构,并确定其各自职责和目标,让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以充分发挥其能力。组织机构中一般设置决策层、中间控制层和作业层三个层次,并配备技术能力出众,专业知识过硬的项目经理以及专业人员。在项目组织机构人员的精细化管理上要做到:

⑴严格施工班组的选用和管理。施工班组精细化管理是施工质量形成的纽带,工程质量优劣与施工班组素质的高低密切相关,对施工班组管理的松紧程度是决定项目成本和成败的关键因素。

⑵提高项目经理的业务技能。项目经理在施工现场要多思考,多学习,多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现场存在的问题;能顾及项目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管理。

⑶施工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选派具有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或已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具有同类项目施工经验、合格的人员。

⑷加强员工岗位精细化管理教育,建立和落实各类施工人员学习和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养成精细的工作作风。

3.2 施工管理体系的管理

项目部应树立“以过程控制为重点,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与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严格贯彻执行上级部门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制定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办公制度》、《工程管理》、《机料管理》、《财务管理》、《科技创新》、《岗位职责》、《质量控制措施及要求》和《项目管理办法》等精细化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精细化管理要点,具体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大家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⑴健全和完善质量、安全自检保证体系。注重施工过程管理,将目标工作细化分解到工序,并突出工作重点。合理设定工作目标,让员工严格按照各种管理细则施工,以规范的施工操作保证工序质量控制指标,以工序质量保证分项工程质量,进而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⑵落实质量责任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将质量目标与责任量化、分解、落实,并进行质量责任登记。重点做好工序质量控制,明确工序质量、安全的目标和责任人,认真做好工序交接,做到每个施工环节均可追溯。

⑶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并认真落实。用量化的指标去衡量和检验工作目标与计划,促使受奖者更积极,受罚者接受教训,提高按规章办事的积极性,保证施工现场管理的有序化与精细化。

第4篇

关键词:成本控制;路桥项目;合同管理;对策

精细化成本控制是近年来工程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管理理念,也是被许多企事业单位广为推崇的管理理念之一。合同是基于相互信任且具有法律效应的双方协议,通过合同管理来精细化项目的成本控制,不仅能够更有效的提升项目工程的利益,还能够一定程度规范化粗放的工程管理流程,在现代路桥项目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许多路桥项目管理实践中,基于成本控制的合同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找出解决对策。合同管理在路桥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在工程项目实践展开之前,业主会与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签订若干合同,以明确相关的责任、权利、利益,规定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完成时间,对合同双方行为进行约束。合同管理则是在法律的基础上,通过合同标明的款项来指引项目管理者和合作方顺利实践项目的一种管理模式。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科学的控制工程造价,增强项目收益,项目成本控制是贯穿工程实践全过程的。而合同管理则是对项目实践全过程是具有约束效用的,因此利用合同管理来进一步约束成本控制是具有理论意义的。在实践过程中,合同管理对成本控制的作用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控制材料费用

材料费,一般是指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有助于建筑体构成的构件成本"摊销费用等,材料费一般会占据整个工程造价的一半以上。在路桥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活动中,控制材料费用可谓是最为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对于材料费用的控制,通过合同管理能够更好的实现。管理人员可以按照材料采购合同来对材料的购买、损耗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2.控制人工费用

人工费,一般是指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对于人力劳动的支出。人工费用通常会占据工程造价三分之一左右,但与材料费用而言,人工费用的成本控制会存在一定的浮动性。对于人工费用的成本控制更需要的是避免掉不必要的支出,而不是一味的降低人工费用预算。在对人工费用的成本控制阶段,合同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按照劳务承包合同就能够规范工资发放程序,特别是在正式职工和农民工的薪资控制上,按照劳动合同可以避免很多的冲突,也能够提升经济性。

3控制间接费用

路桥施工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费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这种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如果控制好各子项目之间的关系,可取的良好的成本控制效果,也能将工程费用控制在预定的范围之内。而合同对于各项施工的约束是贯穿全过程,并且也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因素纳入约束条件之中。因此,项目实施的各个部分均可通过合同管理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由此可见合同管理是科学成本控制的基础。

3.1合同管理意识淡薄

合同是基于法律意义约束合约双方行为的,但许多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实践过程中,对于合同的重视度不足。特别是一些小型的路桥施工单位,由于经验不足,没有很好的利用合同管理来进一步的控制成本,导致成本的增高,而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甚至会出现违背合同规定的现象,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不重视合同管理,不仅会造成经济纠纷,还会一定程度的阻碍工程的顺利进行。

3.2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是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路桥项目施工的盈利是许多承包商的实际追求。而现代我国合同法对于路桥项目合同管理的行为约束尚存在许多漏洞,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许多承包商就恰好的利用这些漏洞,合同表面并没有违背法律法规,但实质却扰乱了路桥项目的市场运作了,久而久之就会反向制约我国合同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许多路桥单位缺乏相关的管理机构。由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理念提出较晚,相关的管理机构建设也不完善,导致我国合同管理规定和程序不明确,合同管理相关制度执行困难。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审查和评估机构,使项目的监督和控制工作受限,以上这些管理上的不完善,造成相关人员利用管理漏洞违背合同规定,阻碍了合同管理的顺利实施,影响成本的有效控制。

3.3忽视合同变更管理

路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因为一些不可抗因素而出现施工变更,继而会产生一些合理的合同变更,合同的变更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改变合同内容或者合同主体,以确保合同更好的履行,保证项目的有序、有效进行,这是十分常见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施工单位缺乏对合同变更管理意识,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产生,而致使成本的增加。

4.相关对策

4.1完善合同管理机制

相关单位应建立有效的考察机制,制定相关的管理细则,有效掌握项目成本情况,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全面审定与核算。而管理人员应根据合同的特点,制定一套合同管理精细化的措施,尽可能对合同执行过程中的各项问题进行细致、明确的规定,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切实落实项目的合同规定。管理者应在合同制定之初,明确认识到合同的法律效益,树立合同管理的意识。首先要确保合同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合同双方都不能够因为自己利益而去违背法律,其次要规范路桥工程项目合同范本,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的工程合同范本来进行合同拟定,明确合同签订双方的权利、责任、奉贤。特别是对于违约赔偿和处罚条款,要让发包方和承包方享受平等待遇,不能够只约束承包方,造成对发包方有漏洞可钻。最后,承包方和发包方都要针对项目本身做出合同管理预案,形成对合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继而能够增强执行过程中合同管理的效率,继而推动项目的成本控制力度。

4.2加强合同实施管理

在合同制定过程中要考虑到合同合理性分析(包括审批手续和资金来源等),双方的资格审查(包括是否具有法人资格、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等)。要处理好施工进度与投资的关系合理,保证路桥项目的成本控制,项目管理者应在合同签署之前严格对人工、材料、设备、管理费等费用进行严格的审查,做好相关成本的预测,以保证合同的合理性和制约性。更重要的是做好合同管理监理工作,对于路桥项目而言,监理直接影响到成本控制,监理方应该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施工进行不定时的多次的观察,对于工程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如果涉及到合同变更项目,应该同时通知承包方和发包方双方,对施工工艺、人员设备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与合同的一致性,及时的纠正错误、降低损失,继而起到良好的控制施工进度和控制成本的作用。

4.3加强合同管理队伍建设

一方面,施工企业应该要进一步的提升对专业合同管理人才引进的意识,有目标的去建设合同管理队伍。建立良好的人才吸引机制以及内部选拔机制,还应该定期的设置内部专业培训,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人才实力。另一方面,国家社会也应该重视对合同管理领域的重视,应大力培养相关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强项目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5.结束语

在路桥项目中合理利用合同管理有利于项目成本的精细化控制,在执行与实施的过程中,相关管理单位应该对合同管理予以充分的重视,进一步的精细化合同管理的流程和内容,从而对成本控制起到有效的协助重要,从而达到现代路桥项目集约化管理的需求。

作者:曾雯莉 单位: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路隧道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马楠,高萍;签订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几个问题的探讨[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第5篇

1.1项目组织的管理分析

一个企业着手公路建设之前一定会对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技术进行详细的规划,这些规划内容包括施工可行性分析,施工过程的技术要点以及施工工序,甚至包括公路工程涉及到质量监管要点都要进行事先定义,在这个方案的起草和设计过程中需要融入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任何施工技术设计方案都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管,对相关的施工要素都要进行适当的规划,同时在企业内部要设定施工部门和质量监督部门,施工工艺和技术需要在质量检测部门的检测执行,质量部门和施工部门同时还要设定项目操作手册,整个手册包括质量体系和管理体系,当监管体系和施工体系完成之后就基本上完成了项目组织工作,另外完善项目组织工作还要注重在施工过程中适当开展技术研讨会,这能够有效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技术问题。

1.2施工技术的管理

目前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多种多样,不同的施工技术会产生不同的质量,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施工技术进行明确规定,并逐渐标准化,当某个地段的公路施工就必须要按照统一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施工技术的精细化管理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施工工艺和流程的标准化,并确保施工安全,从而实现对公路质量的质量管控。

1.3首件管理制度分析

精细化管理是将质量管控和生产施工管控融入一体,这样能够确保施工质量,而公路质量的提升则能够有效降低公路施工企业的质量维护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施工企业要重视首件的监管,在公路施工领域首件工程通常指的是同类项目中的第一个施工的项目,其方案和标准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认定和审判,这样才能够将首件工程逐步转化成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样本,从而为后续的工程提供借鉴,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延续施工品质,进而将整个施工工程变成整体。

1.4公路施工技术的创新管理

公路品质的好坏同样离不开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如果没有良好的精细化管理,就很难将创新的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操作中,因为大多数工程单位都有一个定向思维,当就有的技术能够满足生产施工要求之后就很难再次寻找突破,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如果施工技术还是原地踏步走,那么公路工程的质量自然就很难保障。因此公路工程单位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从而提升其技术的先进性。

二、公路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主要途径分析

2.1质量体系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公路工程之所以受到不少百姓的诟病关键就在于公路建设好了就修,修好了再坏,坏了再修的不断循环中,这个循环显然就是一个无谓的劳民伤财,而公路质量的提升则明显降低返修率。目前提升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在施工单位的各个施工环节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这个体系将企业的再落实到个人或者管理人员,同时还要建立保障体系,在公路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涉及到管理部门以及施工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责任区分清楚,实现责任到户到人,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采用保证金制度,并对公路工程的项目进行分解,每个分项目同样设立相应的质量保证制度,这个制度甚至可以使用保证金制度,这样才能够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施工工序以及单位工程再到整体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促进公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2.2加强对工程进度的管理

公路工程除了要保障质量之外,另外还要保障进度。可是很多施工企业在进度和质量面前往往会优先选择进度,因为提前完工意味着能够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可是进度一旦提前往往很多企业会在牺牲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因此进度和质量往往会成为反比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除了对整个工程过程采用全面的质量管理,在进度方面同样要采用全面的管理。当企业开展项目之前就要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规划,并按照年度、季度和月度进度进行计划,同时还要制定超短期作业计划,整个项目进度规划在得到相应部门认可之后就需要严格执行,进度管理同样要责任到人和具体的部门,并定期开展总结会,从而解决影响进度的各种问题,为了实现对进度的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内部甚至可以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控制。这对于解决进度问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3进一步加强安全的施工管理

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是针对整个施工工程而言,而安全管理则是对企业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在任何时候安全生产是排在第一位的,警钟长鸣安全第一是公路施工单位最为重要的宗旨。为了实现这个宗旨就需要实现全面而严密的安全责任制。施工企业要针对施工安全制定详细的安全制度,包括每一个技术的安全执行规范,在一些特殊的岗位上一定要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而且这些安全设备必须要使用,否则就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对于那些重视安全管理并应用到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的有关部门要进行适当的奖励,通过奖罚并重的方式来激励施工单位重视安全。事实上企业注重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本身也是一种对安全管理的有效补充,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建立严格的检查机制,这样才能够确保工作人员以及设备的安全。

2.4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和合同管理

公路工程项目所涉金额规模相对较大,因此施工企业和项目需求单位会以合同方式进行相应的约束,合同对于相应的工期和质量会有严格的规定,这就需要施工单位要对合同进行严格的审定,如果由于自身的疏忽导致最后不能够达标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无疑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合同管理实际上也是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当然成本管理不仅仅包括合同管理,还包括物料成本控制、员工成本控制以及施工现场的原料控制等,所有的成本控制都需要建立严格的控制标准并责任到人,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从而提升施工企业的利润水平。

三、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成本管控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从现代管理学视野来看,科学化管理有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三个层次。其中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细化,其实就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落实的过程,并要求每个方面的管理都要到位。因此精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对于房地产企业的项目管理也应遵循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既能确保开发项目的工程质量与进度,又能有效控制成本,从而以最低的项目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主动,从而走向成功。

一、房地产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一)目标管理原则

设定目标成本,明确目标成本形成的核心环节,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实现目标成本的流程优化。

1.根据项目开发的设计、招标、合同管理、施工、竣工等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成本体系。

2.从树立成本管理思想、设置合理的项目成本管理组织、建立必要的成本管理和控制体系,提出组织措施办法。

3.建立房地产企业的全成本管理体系及责任成本体系,将成本责任分解到专业端口,提出分解原则,落实责任成本的动态管控。

(二)动态管理原则

动态管理即成本的过程中管理,依据前期设置的目标成本、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方案,围绕项目合同的实施进行的跟踪管理,随时监控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及时对剩余资金进行合理安排,使领导决策更加准确,实现资金使用效用最大化。

(三)协调管理原则

成本管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效率、资源消耗等。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是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同步进行,同时进行目标管理。做到成本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之间的协调,从而优化实现各项目目标之间的平衡。

二、房地产项目成本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在充分研究建筑学、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学的基础上,采取经济与技术结合的成本控制手段,把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都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其利润最大化。运用扩大内涵和外延的目标成本管理方法,包括市场导向原则、全面成本管理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源流管理原则和顾客满意原则等来进行精细化管理。

(一)加强房地产项目系统化成本管理体系

1.建立成本管理制度体系

包括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动态成本管理体系、成本后评估体系和责任成本体系,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反馈,及责任与激励机制方面进行管理并形成相应制度以便管理更完善。

2.对每一个阶段的数据积累

需要在一定的流程规范基础之上,对项目开发过程的每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和知识、经验进行积累并传承下去,做为后期项目成本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加强房地产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的管理

房地产项目前期、设计工作主要是指项目开工前办理各项手续,委托设计方案,落实及批报项目大市政方案、各项市政管线的方案设计。这一阶段投资决策、设计阶段对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影响最大。

1.对项目总投资来说,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虽然所占的比例较低,一般只占项目总投资的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但工作性质优劣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达到70%以上。所以要成功开发项目,必须提高投资决策的质量。

2.设计阶段是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工程设计中设计费一般只占项目总投资的的3%-10%,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能可达75%以上,因此设计阶段是优化和控制工程质量、造价最重要的阶段。科学、合理、优秀的设计方案能达到建设用地、减少建设工程量的目的,从而提高工程质量,节省建设投资与运营成本,创造良好的使用条件和环境。

(三)加强房地产项目招投标阶段的管理

招投标是有效进行项目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对项目总投资额的影响约为10%。通过招投标:可引进竞争机制,降低工程建设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有助于合理确定工程建设项目价格,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在招标过程中成本控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招标工作要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供应商数据库系统,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合作体系。

2.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造价管理人员莹认真收集、筛选、分析各种数据资料,鉴别、预测、评价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然后编制招标文件。

3.合理低价中标。目前常用的是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合理低价中标为主的中标方式。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不能一味地追求绝对低价中标,避免投标单位用低于成本的价格恶意竞争,而给后期管理带来的巨大隐患。

(四)加强房地产项目合约环节的管理

做好项目的合约规划,不仅是连接目标成本与动态成本的纽带,更是为了有效的确保目标成本的实现,指导招标采购计划、资金计划、合同签订的制订与实施,是项目成本事前管控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结合各项目的实际情况及管理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合约规划,并真正落实到位,按规划要求执行下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五)加强房地产项目施工各环节的管理

施工阶段已完成工程设计,工程量也完全具体化了,施工招标工作也完成了,工程承包合同也签订了。根据有关统计,施工阶段影响工程投资额度的可能性占5%-10%,投资节约可能性不大,但这一阶段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很可能出现浪费投资的问题。因此,房地产企业要重点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的动态管理,杜绝浪费。

(六)加强房地产项目各个环节的审核管理

应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成本审核。不仅要重视项目的事后审核,更要重视事前和事中审核。事前对成本进行审核,有助于更合理的编制工程项目施工方案,为项目管理者超前把关提供参考,从而避免可以预见的失误。事中成本审核,针对性更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房地产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是一门集经济、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全面、动态的管理过程。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应贯穿项目始终,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最大可能的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并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才能保证项目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吴雪迪.浅议集团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管理.

[2] 攀成德.房地产成本管理.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精细化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D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102-01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其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化、系统化以及规范化,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时,需要采用节能环保、耐久安全的施工原则,加强质量监督、安全生产、工程施工以及项目管理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与效益。

一、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作用

精细化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手段,其能够强化管理与施工间的关系,对传统施工管理中管理与施工的空白加以弥补,有效完成工程建设的目标。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必须要对员工收入和企业效益之间的联系加以强调,从而为企业的薪酬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加强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任,有效化解人员矛盾,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与质量[1]。一般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时,需要对各部门人员的分工进行明确划分,保证施工管理工作的细致化、科学化和全面化,并利用岗位责任制来分解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与权力,避免权责不清现象的出现。同时精细化管理能够保证施工人员作业的标准化,强化其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提高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保证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总而言之,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与质量,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一)应用现状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难以有效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其需要较多的施工人员,受施工现场环境复杂等因素的影响,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易出现安全问题。如将杂物随意堆放在升降梯、电梯与配电箱等周围,电动工具与搅拌机等设备周围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警戒线与警示牌等没有设立在显眼位置,安全网老化或破损,施工人员在对安全装置加以佩戴时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的标准[2]。这些都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给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影响建筑企业的效益。二是施工执行力低下。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中进行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往往随意堆放原材料,导致材料管理工作相对混乱,出现施工材料混用情况,降低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在使用机械设备时,由于相关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设备产生故障,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维修与保养,将会增加维修费用和施工成本,不利于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施工质量不高。施工质量水平会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在实施施工过程中,没有选择高强度的钢筋与混凝土,基层处理工作不到位,降低了工程的施工质量,不利于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应用策略

1、完善管理机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时,应对管理机构加以完善,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施工项目,设立质检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和物资管理等部门,总工程师由具有较高经验水平和较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强化合同管理,使管理人员能够对合同管理的重要作用加以充分认识,并利用资金审签制度和计量台账的方式,有效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以及合同管理与资金使用流程的规范性,满足建筑企业的要求[3]。此外,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应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禁止随意施工和管理空位情况的出现,有效控制施工工艺、材料选择及其配比等,保证施工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强化施工材料管理

建筑企业在对钢材与水泥等施工材料进行采购时,应严格检验材料质量,并对厂家的生产资质进行仔细考察,保证其在检验证、合格证与出厂证等方面较为齐全,从而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工程材料,应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要求其将材料从施工现场运走,并对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加以追究。此外,当材料进场后应对其加以抽查,保证其相关参数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从而用于工程施工中,保证施工的质量与水平。

3、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在实际施工管理工作中,应对目标责任加以细化,采用计划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分项与分部工程,对施工流程加以严格控制,并利用质量责任制来强化工程施工质量。同时企业可制定施工质量保障体系,强化质量管理与监督,保证施工质量评定、施工流程与施工技术的标准及规范化,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质量。此外,企业可积极创新管理方式,采用信息化与网络化的管理方式,有效提高资料管理、财务管理和工程管理的水平与效率。

4、 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能够帮助建筑企业了解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加以强化,促进管理水平和施工效率的提高,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4]。因此建筑企业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以施工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为依据,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使管理人员能够全面清晰认识到施工的操作流程、标准和规范,在使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施工的顺利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难以有效落实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执行力低下、施工质量不高等,影响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建筑企业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可以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施工材料管理,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从而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强化工程的整体质量,实现建筑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卢茜,邱浩斌.探析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门窗,2014,11:286.

[2] 黄晶华.精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2015,02:98-99.

第8篇

关键字:高速公路 精细化 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公路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之上,并把其引向深入,通过规范流程、系统运作、量化责任、细化目标、监督控制、绩效考核,实现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和效率。简言之,公路养护精细化管理,就是想办法把公路养护管理做到最好。

一、现场作业的精细化

在现场养护作业中,由以前的“不拘小节”的规范化管理,向“细节决定成败”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转变。精细化作业重点落实到路基、路面、桥梁、绿化、标志、标线及附属设施养护等各项工作中去,具体到养护作业的每个工艺、每道工序、每一个细节中去。大力倡导和推行高速公路精细化养护理念,把精细化养护作业分为“日常保养求精细,小修工程重精细,专项工程强精细”三个层面。坚持把精细化养护理念融入到每位员工的意识中,融入到每个项目的实施中,融入到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时时想精细,事事搞精细,处处体现精细。

1、日常保养中要精细化的养护

日常保养推行自我运作模式,从“精心呵护、重点维护、尽力维持”理念上大力推行预防性养护,全面推行养护预算管理,实现资金的优化分配,根据所学专业特长,实行养护技术人员分段分项管理。路面日常保洁根据路段所处村庄位置,采取劳务派遣的形式聘用当地农民工,按段分配,精耕细作,责任到人。

2、要注重精细化养护小修工程

小修保养工程实行专业化和机械化作业,根据技术含量高低及投入金额大小等因素,划分为一般小修和路面小修。按照“管养分离”的原则,一般小修实行“费用包干”制度,养护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现场监督、合同管理,要求每项小修保养工程必须做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养护部门培养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专用机械设备和专业操作人员,便于路面病害处治、路基整修、设施抢修及桥梁维护等项目实施。实行路面养护机械化,坑槽挖补精细规范,设施抢险及时高效,严格落实一坑一请示,一坑一档案制度,设施抢险前后留存照片,全面建立抢修档案,坚持灌一条缝也要详细记录桩号及开裂程度,补一个坑槽也是一个精品,清理一道涵洞也要达到“内空外美”。

3、专项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专项工程实行“四项制度”管理模式,落实业主负责制度、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推行“精细化施工”和“零质量缺陷”的理念,每项工程都要精雕细琢。从设计的方面入手,选择有资质和能力的设计单位,在方案上做深、做透、做细,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标,选取优秀的施工、监理队伍,以合同为依据,以规范为尺度,强化对施工、监理单位的监管,加强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资金控制,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完成,工程合格率 100%,努力创建精品工程。

二、公路养护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公路养护精细化管理是对公路进行维修与加固管理的每个环节,每项内容,进行全过程的精细化控制和管理,使各个环节有精细的标准,在实践中严格的按标准执行。

1、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

公路养护管理要时刻的贯彻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工作方针,坚持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原则。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转变服务的观念,以科学的态度及手段研究公路养护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外延,构建科学管理体系,各项标准要高,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实现管理的精细,效益的双赢。

2、完善公路养护的精细化管理的制度

对原有的管理制度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和“科学、创新、高效”的思路进行梳理和完善,突出主要目标,突出精细化,突出简洁性,以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为建立全局良性互动、职能协作的精细管理机制,把公路养护目标、养护责任、责任追究三项内容细化、量化,分解到每个单位、每个人、每个环节,形成目标逐级细化、责任层层深化、责任追究逐级明朗化的良好格局。

3、人员管理的精细化

通过岗前的培训、参观学习的交流、技术练兵等手段,精心的培养一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公路养护管理人才和一支技术相对娴熟、操作相对熟练、责任心比较强的公路养护的职工队伍,通过精心做好每一天的养护工作,精心做好每一项公路养护工程,精心做好每一环节的衔接,从整体上提高公路养护的水平、效益水平、管理的水平、质量的水平和服务的水平。

4、资金管理的精细化

每一项养护资金的使用都要发挥其长远的效益,公路全寿命的周期内进行一定的衡量,充分的考虑日常性的养护、预防性的养护、及时性的养护、工程性的养护措施对延长公路使用的寿命和提高安全的功能、提高服务功能的作用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安全生产管理的精细化

公路安全是十分重要的,公路养护管理的工作中安全生产是头等重要的。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能进一步的减少或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在公路的养护管理中,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进一步的加强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做到安全管理细节到位。严格安全的操作规程,对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养护操作规程不折不扣地执行,不放过任何异常的细节,尽可能的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可以确保安全生产。

三、成本控制精细化

养护费用是公司整个运营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对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精细施工工艺,提高养护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是提高公路养护向节约型转变的重要基础。在日常保养和小修工程中,应进行费用统计、分析、核算,使各项养护费做到精打细算。养护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及现场经费等。这些项目的实际支出和计划支出的差异,可以通过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进行差异分析。

对于超过定额的用量,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按养护成本计划指标予以奖罚。其中,材料费分析,主要分析材料差价与材料用量差两个因素,人工费分析,主要分析日工差与日平均工资差两个因素,施工机械使用费分析,主要分析台班量差和台班费差这两个因素,现场经费包括临时设施费、现场管理费及辅助现场经费等。路产设施抢修严格按照恢复通知单项目,做到每个通知单进行单独核算,并与实际理赔额进行对比,分析费用超支或结余的根本原因,并在下次养护施工过程中精细控制。要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必须把路况评定 MQI 指标、养护计划、养护经费、养护施工四者紧密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和落实措施,必须进行目标细化、考核量化,进一步加强养护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精细化养护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长期的细化,使其根植于管理创新之中,渗透到日常养护管理之中,融会于养护施工之中,才能营造出一种无形的约束力。精细化养护需要用发展的思维继承和改进。敢于从旧的制度和管理体系中站出来,开拓思路,创新手段,优化方法,出亮点、出特色、出经验,为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推动今后公路养护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增权. 给山乡路最精致的呵护——浙江省桐庐县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精细化养护[J]. 中国公路,2013,09:122-123.

第9篇

Key words: lean management;housing construction project;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2-0229-03

0 引言

在传统的项目成本控制中是用不同方法管理其成本、进度和质量的。项目成本应用成本会计的分析方法,把项目进展过程中成本的预计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在项目进程的终点应用该方法是可行的,能够准确表明最终的费用是节约还是超支。然而,项目控制实际上是对项目发展过程的控制。实际上每个项目周期都存在差别,有的项目甚至长达数年,很多的因素都可能会影响最终的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项目按规定的方向发展,但通过比较项目进展过程中成本的预计值与实际值,只能说明费用在该时刻的差异,无法确切知道该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能给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信息依据,以使项目进展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需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精细化的成本控制,保障项目最终的成本支出及施工企业利润。

1 目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局限性分析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是会计成本核算控制,会计成本核算控制是对已经发生过的成本进行归集和计算,实质上是一种事后控制。项目成本管理应当不仅仅包含成本核算,作为事后控制主要内容的成本核算只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记录、归类和计算,反映实际执行的结果,并作为对下一循环成本控制的依据(原理如图1所示)。

由于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成本的管理重心应当移向事前的预控和事中的过程控制。当前很多项目成本控制的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发现这些项目都是在项目结束或者快结束的时候才核算已发生的成本,严重影响了成本控制的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1 控制对象与决策对象不配比 在承接工程项目之前,施工企业往往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工程所在地的预算定额和收费标准计算工程造价,决定工程项目的报价、预计工程项目未来成本。而在项目成本控制中却只把工程项目所消耗的直接费用作为成本考核对象,将与项目直接相关的经营费用、管理费用等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使项目核算的成本与预算费用不能相互对比,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准确了解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真实情况。

1.2 控制范围狭窄 当前很多企业对项目控制范围的理解非常狭窄,认为成本控制的范围应主要集中在财务成本上,没有把与工程项目有直接关系且能够按受益对象进行划分的期间费用、风险成本、安全成本和质量成本纳入项目成本控制的范围。使一些企业将管理费在工程项目上随意列支,歪曲了工程项目的实际盈亏状况,不利于企业在宏观上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水平进行考核与控制。

1.3 控制手段落后 由于目前的成本控制对象仅限于产品的直接成本进行控制,因此其相应的手段,也仅限于采用制定标准成本和财务预算、成本预测、差异分析等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此时依然采用传统的落后控制方法显然无法实现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

1.4 责任部门范围太窄 工程项目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生产的各个环节,而这些问题对企业生产成本也将具有影响。目前,成本控制的职责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和项目部,未能充分发挥技术部门、安全部门、经营部门、人事部门等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因此,在成本控制中应当将技术部门、安全部门、经营部门、人事部门都吸纳进来,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1.5 时间跨度的局限性 当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只涉及到从项目开工到项目竣工这一段时间和范围。但事实上,除了项目的直接成本外,工程项目成本的内涵还包括企业在承接工程项目之前所投入的经营开拓费用、在工程开工前投入的开办费用、项目竣工后一段时间内对工程进行维护和质量保修所需的服务费用等。所以,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时间跨度范围应包含整个工程项目生命周期,而不仅仅是施工生产阶段。

1.6 未建立灵活的成本控制体系 目前许多施工企业一旦采用某种控制方法和控制标准,就长期保持不变,没有考虑到市场环境的改变对成本控制的影响。事实上,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原先所采取的控制方法和控制标准有可能不太适应。企业应当不断地对目前所采用的各种标准进行可行性和符合性评审,以确保这些标准一直保持合理有效。适应工程建设需要,探讨成本控制,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2 房建工程项目精细化成本控制的优势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工程项目的利润越来越少,施工企业一定要加大对成本的控制力度,才能得到稳定发展。怎样加大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关键在于采取精细化管理,对于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都要采用精细化管理,从而有效地控制成本。

2.1 精细化成本控制能够促使成本控制意识的增强 以往,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薄弱,很多人员只重视手头的工作,而忽视了成本,从而造成成本控制难度加大,成本控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工程项目精细化成本控制能够促使管理人员成本控制意识的增强,并能够促使其管理能力的提高,最终能够确保管理人员根据有关要求办事。

2.2 精细化成本控制能够促使成本控制更加科学合理 精细化管理能够科学地制定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业务流程以及实行的方法,并能够明确成本控制整个流程,更好地划分部门的责任,最终使精细化成本控制顺利进行。

2.3 精细化成本控制能够促使施工企业稳定发展 实行精细化管理能够推进企业内部管理手段的不断优化,不断对项目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同时也能加大对工程项目的控制力度,更好地促使企业管理执行力度的提高,最终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3 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3.1 全面的成本管理 企业在对成本进行管理的时候,要采用全面地成本管理,要对全体员工和整个项目进行管理,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都要对成本进行管理,确保施工的各个阶段都能够合理的控制成本,实现成本的不间断控制。一般来说,施工项目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所以,在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控制的时候,要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动态的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就要对成本进行核算,以免在工程竣工后核算,会产生很大的误差。

3.2 工程成本管理的集成性 在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管理时,对项目成本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对劳务的分包、材料的采购、机械设备的使用和各类管理使用的资金等,这些因素共同共同构成了成本管理的因素,都需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管理。

3.3 企业定额制度的形成 企业的定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企业对成本的运用,使企业对成本的管理有据可依,现在,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都认识到对定额管理的重要性,然而,我国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够形成内部的定额,在对定额进行编制的时候都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在定额的编制过程中没有准确而周全的数据来支撑,定额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

4 精细化管理过程分析

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是将构成建筑施工成本的各个方面进行精确定位、细化分工、分解目标、量化考核指标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精细化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具有更强调全过程管理、强调成本效益观念、强调全员参与管理的特点。工程成本管理程序如图2所示。

5 房建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方案分析

5.1 成本的控制 对成本进行控制是对工程进行管理的基础,所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施工的特点,制定成本控制方法。成本控制应该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得以落实,按照企业项目自身的特点和工程需要,科学的设置成本控制方案。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对工程的成本进行预算,然后对成本进行核算和跟踪控制,在成本控制的执行阶段,应该完善成本控制的目标,切实根据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方案的变更。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时,应该将工程项目的成本、施工的进度和工程的质量结合在一起,三者不能偏颇,要综合的考虑,从而能够让企业知道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从而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程的成本,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从而能够降低成本,使工程施工的效率提高。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数据体系,从而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分析,得出准确的数据。

5.2 合同管理 合同是现代工程施工的主要载体,在对施工的合同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从工程的性质出发,制定工程量清单,建立合同档案,对定量和变量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能够确定支付的流程,对施工的成本进行精确地管理。按照总包和分包的需要,建立不同形式的合同清单,建立起合同风险的防范机制,当合同出现变更的是偶,应该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审批。在对合同进行履行的过程中,应该按照计量、支付、结算等方式对合同进行循环管理。合同如果需要变更,就需要制定严密的变更流程,明确管理的责任。在对合同的趋势分析,合同的管理人员能够对合同进行动态的管理,从而能够完善合同审批的流程,从而能够简化合同的审批步骤,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

5.3 进度管理 在对工程的进度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结合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确定工期,确保施工能够按时完成。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工程进度问题,找出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原因,通过多方参与,共同制定出施工的计划,对施工的计算编制、计划执行、计划优化等进行分析,从而能够确保施工的进度。在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工作的结构进行分解,可以运用不同的网络计划和评审功能,实现对施工进度的动态化管理。对施工的组织、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

5.4 对施工机械的精细化管理 在对施工的机械进行管理时,要按照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对设备进行周期化的管理,从生命周期的理念出发,建立完善的机械管理流程,使机械的管理能够融入项目管理的整个流程之中,从而实现机械工程的全面化管理。制定科学的机械管理制度,对管理进行优化,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防止设备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故障,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对设备的维护进行计划,减少设备在维护过程中消耗的资金。

6 工程案例

朔黄发展大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西区5#地块,大厦占地面积0.47公顷,总建筑面积59285m2,建筑高75m,地下4层,地上18层;工程结构类型为钢骨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基础类型为按板基础。该项目是北京市重点工程、海淀区重点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中关村核心地带的标志形建筑之一。该项目于2008年2月开工,2011年4月竣工验收。由于工程场地狭小、工期紧张、结构形式复杂等施工困难,该项目合同要求质量目标为确保结构长城杯、建筑长城杯、北京市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争创?胗拧⒙嘲嘟钡墓芾砟勘辍9こ炭?工前由项目部对成本进行预测,将成本与收入对照,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土建成本预测分析亏损2526万元。这使得项目部在面临项目巨大亏损和施工难题的情况下面临着更大的成本压力。具体亏损原因见表1所示。针对项目面临巨额亏损的不利局面及巨大的成本管理压力,如何实现扭亏为盈将成为贯穿施工全过程管理的重点工作。

6.1 依托精细管理,在过程管理中实现多方位创效

6.1.1 在施工图设计方面:项目部在土方支护与地基处理工程施工中,在原有设计单位土方支护工程及地基处理图纸的基础上,项目部联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对工程CFG桩工程进行了深化设计,在原有土方及CFG桩工程中标价902万的基础上,最终业主方认定价1140万,为项目部创造了200余万的利润。

6.1.2 在施工图深化设计方面:项目部针对钢结构工程施工中施工节点繁杂、钢筋与钢结构节点施工复杂的特点,采用施工图深化设计的方法对原有钢结构工程施工图纸进行了优化。最终该项目钢结构工程中标价2814万元,合同内分包结算价2200万,增加收入610万元。

6.1.3 在施工方案优化方面:项目部在原有的顶板模板施工方案的基础上,采用新工艺降低成本,应用了新型数字化刚性模板支撑体系代替了传统顶板模板,由于新型模板支撑体系为全钢构造,连接方式操作简单易行,工作效率及材料周转率较传统支撑体系在时间成本及资源浪费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可以极大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施工成本。应用该项工艺,项目部使用钢龙骨74吨,租费7.1万元,经测算,该材料比使用传统木方要节约50%左右。若使用传统木方共需800m3,项目实际使用477m3,减少木方使用323m3,节约成本60万余元。

6.2 经济效益 通过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朔黄发展大厦工程最终实现扭亏为盈,由施工前测算的预亏2500万元变为实现盈利586万元,在成本管理上完成了巨大的突破。通过施工深化设计,强化过程管理等手段,累计节约工程造价近300万元,加快结构工期33天。(最终结算与成本测算对比情况如表2所示)。

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经费; 精细化管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立国之本、强国之道。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的加大,高校每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及筹措的经费呈大幅上升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其规模也逐渐成为一个大学实力的象征。然而高校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导致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导向上的管理松懈

长期以来,高校对科研经费实行的是“重申报轻管理”的粗放式总额管理。管理层为了鼓励科研人员争项目,对项目的申报非常重视,对各个院系开会动员、定任务;对获批项目进行匹配奖励。而对科研经费的日常使用则疏于管理,学校提完管理费后经费就由课题负责人随意支配。科研人员认为自己凭实力争取的项目,给学校带来了经费,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只要完成科研任务,科研经费的使用就不应受到过多的监管。政策导向上的鼓励、认知上的差异导致科研经费管理松懈。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1.各类管理制度比较笼统。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广、层次多,不同项目的主管部门有不同的管理办法,在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虽明确规定以服从项目主管部门经费管理办法为优先原则,却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项目费用的开支范围及标准、规范使用流程,实际执行过程中操作性不强。

2.间接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高校对科研项目间接成本的核算普遍通过计提管理费来进行管理,而对固定资产使用费、公共资源占用费没有建立内部核算制度。一方面科研活动支出挤占教育事业经费,事业支出成本得不到补偿;另一方面科研项目中燃料动力费、测试化验费、计算费,有预算却花不出去,加大了结余的可能性。

(三)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分配缺失、预算执行不力

科研人员预算意识淡薄,认为编制预算只是为了获得项目,经费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博弈心理,未能按预算执行。决算审计时才想起与预算对照,也已相差甚远,结题前忙于找会计人员调账,预算的严肃性得不到保证。财务人员受现有软件预算控制的局限,对需要预算控制的项目未按合同要求进行预算分配,只是在项目总额控制下进行报账,支出随意性大,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四)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脱节

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是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申报、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管理和核算控制。由于两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导致管合同的不管经费,管经费的不管合同。科研管理部门不知道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财务部门不知道项目预算内容、项目的进展情况,有的课题早已结题通过验收,而财务部门仍作为在研课题进行管理,课题结题后不结账,报销一些与科研无多大关系的费用,科研资金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加大了财务管理成本。

(五)监督乏力

由于科研项目来源渠道复杂,具体的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预算、不同的执行期限,少则一年,多则三五年甚至更长;而会计人员配备较少,且要对全校会计业务进行核算,面对支付频繁的不同项目经费,会计人员在报销过程中只能审查票据的合理合法性,根本无暇顾及支出的科目有没有超预算或支出内容是不是预算内的;而校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基本上处于盲区。

因此高校要解决上述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推行精细化管理,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二、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它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中“精”就是要善于抓关键,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投入主要精力优先配置各类资源,增加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化”就是要把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就是借鉴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原有科研经费课题制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科技项目主管部门经费管理的要求,针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预算管理作为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找出实施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节点。健全精细化管理执行环境,对不同的科研项目细化具体的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管理,明确职责分工,规范业务流程,加强协调配合、强调实践执行,完善有关机制,将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率。

三、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形势发展及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政府拨款是高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国家科技经费利用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水平的提高,也影响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经费投入的加大,国家对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监管在加强,国家科技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课题结题必须先进行财务验收,财务验收是项目验收的前提条件。高校作为科研项目管理的依托方如何顺应形势的发展,在资助方、科研人员、学校三者之间实现共赢,是科研经费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保证高校科研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内在要求

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重要性的管理工作,高质量的管理工作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保障,促进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要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不足和难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利用精细化管理引导科研人员规范、科学、合理地使用经费,解决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预算执行力薄弱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预决算要求,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让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的效能。

四、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一)转变观念,培植意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势必对管理层和广大科研人员的已有观念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科研经费推行精细化管理,首先必须得到校领导的支持,只有当领导们真正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并着手采取相应的措施,精细化管理才有实施的可能。其次要解决管理人员及广大科研人员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让大家认识到推行精细化管理并不是要限制使用经费,而是引导规范科研人员在使用经费时,既符合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又有利于科研活动的开展。只有从思想源头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并在实践中逐步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才能让精细化管理逐渐成为人们自觉接受的行为。

(二)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以健全的制度规范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1.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分管财务、科研工作的校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并对其负责,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审计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审计部门要定期对科研经费实施监察审计,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跟踪审计制度,对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纪行为,要进行相应的处理;项目负责人负责科研项目预算和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和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各部门要加强管理,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共同推进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

2.建立健全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完善服务流程。目前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指导性较强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因此高校在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时,应全面梳理各级各类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在符合项目归口单位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不同科研工作的需求差异,根据课题的性质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制定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逐步建立科研成本核算制度,建立健全结题结账制度。进一步细化费用性支出标准;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的领取要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及程序,从制度上规范人员费的开支,防止虚报冒领套取科研经费。制定规范的服务流程,项目申报立项,预算编制、经费到账查询、项目经费入账、票据开立、外协费转拨、项目验收、结题结账等一系列的过程都要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不断规范和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使各项管理活动有制度、有流程、有标准、有控制、有监督,最终使管理基础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为精细化管理的成功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细化预算管理,加强过程控制――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1.预算编制精细化。预算编制是预算执行的基础,预算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实施,也影响着国家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科研人员对预算的编制必须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细化编制内容,详细说明预算编制的依据和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此外国家对财政投入科技经费必须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预算评审,建立预算评审专家库,完善评审专家的遴选、回避、信用、问责制度,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审核公示,从源头上控制经费申请的盲目性。

2.预算分配精细化。由于高校科研经费核算系统目前仍采用政府收支分类中教育事业费会计核算科目,与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内容不能一一对接,不利于按项目预算内容进行核算。对预算分配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应重新构建一套新的科研管理核算系统,按项目预算内容设置支出科目代码,对各项目预算金额进行分配。在对国家各类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归类分析汇总的基础上,按大类设立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其他等12个基本预算科目,与项目预算内容相衔接,考虑到项目的复杂性,可根据有些项目的性质适当增列一些核算科目,使核算内容更加完整。

3.预算执行精细化。预算执行精细化管理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操作层面的预算执行精细化,完善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控制功能。在财务软件中增加一个“项目预算管理控制”的辅助核算功能,构建好项目与支出科目的对应关系,对科研项目的受控方式进行选择,对需要预算控制的科研项目按批复的合同预设预算金额,这样当发生支出科目时,系统就知道它有金额控制而加以约束;当支出科目超过预算时,系统就会提示“某类支出科目控制金额出现超支,不能支出”以实现对项目的每一笔支出进行控制,实时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项目预算管理控制”应具有汇总功能,记录每个项目、每项科目的年初数、发生额和余额,对科研周期较长的项目,在“年终转账”前做一次科目支出分类汇总计算,保证让科目额度结余结转到下一年,实现控制的延续性。彻底改变财务人员报账无依据、科研人员支出随意、支出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4.预算监督精细化。监督是保障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得以全面落实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科技经费进行全过程监督。高校审计部门要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制度,将日常监督制度化,对于数额巨大的科研项目要加大监督力度,进行跟踪审计,未经审计的项目不应办理结题验收业务。国家层面要通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报告、中期检查,专项审计、财务验收、绩效评价、受理举报等多种方法开展专项监督,并组织专家评议,从质量、进度、财务支出预算等方面跟踪控制,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并将中期检查的结果和下一年度的经费预算额度相挂钩。双管齐下,共同推进监督关口前移。

(四)借助信息化管理,创新精细化管理手段,完善管理薄弱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保障

科研经费管理精细化必须借助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大力推进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立科研管理、财务、院系部门互联互通一体化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在所有科研项目入账前必须通过校园门户网,先登录科研管理系统,完善相关信息,建立包括项目性质、项目完成期限、项目预算、项目组成员、项目协作单位、项目合同经费、项目所在院系等科研信息数据库。对合同需要预算管理和控制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批复的合同填写预算提交至院系初审,最后由科研管理部门审核通过,财务部门根据审核通过的预算信息才能办理经费使用。通过校园网管理平台,实现了科研经费相关信息与财务的对接,对接后财务处能够实时获取每个科研项目的相关情况,从源头上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利用网上财务查询平台,项目负责人随时了解各个项目的到款情况,支出明细及结余,实现由静态控制转变为动态的实时过程控制。解决了由于事前管理不到位,事中控制不力,预决算相脱离,结题前忙于调账的被动局面,为全面、准确、及时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五)以人为本,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科研经费管理队伍――促进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实施

科研经费实施精细化管理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标准:一方面要建立一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职业化财会管理队伍,积极协助项目负责人参与预算的编制,主动与科研人员沟通、增强为科研人员服务的意识,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较为复杂财务问题的能力,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建议。另一方面广大科研人员需要真正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调整,特别是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认真领会相关文件政策要求,并在科研经费使用的过程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只有这样,精细化管理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S].2005.

[2] 张喜爱.试论精细化管理思想及其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9(6).

[3] 刘勇,王茜.关于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8(5).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精细化管理

1 精细化管理基本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也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将科学化管理划分为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三个层次,这三者之间是层层深入递进的关系,而精细化管理则是建立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之上的,它是管理者深化管理思想,提高管理水平的外在体现。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精细化管理是整个企业运行的核心,精细化管理之“精”体现在精华(包括文化精华、技术精华、智慧精华等等)、精髓、精品、精通(即精致打造畅通于市场的渠道,精致建好畅通于客户的管道)和精密(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以及企业与外部客户、各个机构之间精密的关系等等);精细化管理之“细”体现在:细分市场和客户,全面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企业发展战略和产品定位准;细分企业组织机构中的职能和岗位,企业管理体系健全,责权利明确、到位;细化分解每一个战略、决策、目标、任务、计划、指令,使之落实到人;细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编制、实施、控制、检查、激励等程序、环节,做到制度到位。总之,只有将精细化管理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企业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2 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人员复杂,施工现场的环境存在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在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难度,极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引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因素有许多,如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时不正确戴安全帽和安全带、安全网出现老化破损的情况、未设立警示标牌或设置的位置不当、在防护栏和洞口处没有设置警戒线、临时配电箱、现场搅拌机、现场使用的电动工具未正确设置安全保护设施、配电箱旁随意堆积杂物,货运电梯、施工电梯和物料提升机混淆使用等等诸多的方面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不小心就会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2.2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筑工程的基础与主体施工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基层处理的不够好、钢筋混凝土的强度不够、混凝土表面裂纹等问题都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持续发展。

2.3 施工现场管理执行不到位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所要用到的材料种类非常多,施工现场难免会出现建材的堆放混乱、材料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材料存放不当,有时会出现材料混用,造成质量隐患。另外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上,经常会因为操作不当或其它原因,造成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加上施工企业没有及时进行维修保养,造成机械设备损坏,无形之中增加了维修费用,提高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

3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 建立精细化管理的目标体系

细节决定成败,那么又是什么又决定细节呢?那就是方向,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战略、目标。方向错了,再多的细节也只能越偏越远。没有明确的目标,管理根本无从下手,精细化管理也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因此,只有建立了完整的企业管理目标体系,才能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构建整个企业的发展规划,这是第一个层次的远景目标;其次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项或单项工作规划,也就是中级管理层的管理目标;最后是将计划目标进行分解,并落实到到每个人,从而下发操作层的工作目标,以确保终极目标的实现。

3.2 提高对合同的管理能力

项目合同管理是提高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通过使用分包合同的方法来提高成本的控制力度。在选择分包商的时候,要从具有分包资质的分包商中进行选择,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分包队伍进场施工。所有分包工程使用到的材料都由项目经理进行采购,对分包单价进行测算,作为分包合同中的主要因素,单价是分包商和承包商博弈的重点,通过单价不仅可以将具体的工效反映出来,而且还可以达到质量要求。对于分包工程来说,首先要确定具体的分包类型,当前,大多数工程的单价是利用降百分比的方法来确定单价,而部分包料、劳务包工主要是利用工效水平对分包单价进行确定。通过实践,主要使用以下方法对分包单价进行确定:1.根据定额对内部预算中的成本控制指标进行预算;2.测算分包队伍的工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进行考虑,对初步分包单价进行确定,然后由工程科、材料科以及主管领导进行确定;3.合同是分包商和承包商的根本依据,在施工时,如果有争议或纠纷出现,就会使用合同条款进行约束,于此同时,合同还是索赔付款的主要依据。因此合同的严密性会直接对合同的执行效果造成影响。

3.3 执行过程的精细化

再好的目标、再健全的制度,如果不能执行到位,终究一切皆空,因此,对于制度和流程的执行和落实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项工作,如果只是制定了目标,就好像给了你一张白纸,具体该怎么画,画的最后效果如何,关键完全在于执行。因此,执行过程是目标完成和制度落实的保障。首先要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精细化管理中“精”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要善于抓住问题关键来解决主要问题。其次是执行过程中要进行方案的比选和优化,寻求最佳方案。对施工方案、技术工艺和机械设备等进行比选和优化,是项目经营和管理的源头性工作。只有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多种方案并优化比选、优中选优,精益求“精”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第三,就是检查考核要严格。精心规划是事先的准备,工作的正式展开是从布置以后才开始的,工作的内容贯穿着执行始终的全过程。

3.4 准确及时的做好分包结算

为了提高结算工作对成本的控制作用,将结算工作做好,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1.收集分包结算资料。在进行预算时,为了将项目的真实成本反映出来,组织各个主办技术员对其负责的工程量进行结算,有效的避免了重复结算的情况出现,此外,技术员和经营人员要保持沟通;2.全面了解分包中的具体施工情况和特殊情况。例如对于没有列项的零星项目,相关经营人员要找主办方了解情况,对于一些在施工过程中改变工艺的项目,工程费用发生了变化,在结算时要对其进行考虑。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对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建筑建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质量要求的提高,精细化管理成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模式。因此,为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对其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方向转变。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生命力,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主体企业,具有历史较长、规模大、项目分散、以项目核算为利润中心与成本中心的特征。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粗放式、分散化管理模式,为在建筑施工行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在管理中贯穿精细化理念,落实到项目管理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理顺工作流程、充分发挥企业内外部的系统协作效果,提升员工的素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成本控制与费用节约提供有利依据,从整体上提升项目效益。如京港澳高速公路(原称京珠高速公路)安新改扩建项目、陕西神府高速、深圳田厦国际中心工程项目就是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典型案例。

二、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是建筑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创建现代企业的需要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理念在我国被众多的行业、众多的企业追求与实践。毫无疑问,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道路将是众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施工企业要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应从目标管理、制度建设、成本管理、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管理、考核体系、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使精细化管理深入到企业的每个方面,并产生实效。它和项目管理一样,是事先的、能动性的、自发的,具有实时监督性,而且可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

2.是建筑企业支持社会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产品是事关国民经济、生产生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如城市基础设施、工业与民用建筑等。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精品工程”、“百年大计”,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与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促进社会进步与建设和谐社会。各级住房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对施工企业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2009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现场会上提出,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实现三年大变样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法,要以精细化管理努力创建精品工程”。

3.是建筑企业拓展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筑企业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社会、生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说到底就是对细节的关注。这也充分说明了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具体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对于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性。

三、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1.对项目工序与关键环节进行精细化分析,确定各项目的管理关键点

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首先应确定关键工序、关键线路,其次再考虑各关键点的主要问题,只要抓住了各环节的“主要矛盾”,对于各环节关键点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就抓住了精细化管理的“牛鼻子”,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水到渠成了。一般情况下,这些关键工序、关键线路如下:

(1)确定关键工序时,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预先设计替代工序,避免窝工浪费。

(2)负责各关键工序与关键环节的施工队,重点分析这些施工队对应这些环节的优势、弱点,事前做好预案。

(3)重点节点的不同时期进度、质量的完成比率。工序交接的时间节点的准点率。

(4)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排查数量,以及对进度的影响程度;

(5)施工中的监理通知单数量和质量整改数量,对进度造成的影响程度。

2.以经营成本管理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1)做好项目总造价成本控制

当前,建筑市场利润水平较低,对于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事前、事中、事后都需要精打细算。在投标阶段,要对项目进行科学、严谨的测算,确定投标总价。施工过程中,对于投标数据进行复核,依据复核、调整后的相关数据开展工作,进行相关质量、进度、成本的把握。特别对于工程量的变更要相当谨慎,这关系到对于施工队、分包方、发包方的利益关系。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设计变更,将对施工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设计图、料源、土石调配情况等,现场摸底、核实、超前规划,对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增减工程量的变更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施工技术方案的变更应遵循技术先进、便于操作、施工安全、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原则,对于工程量增减的变更应遵循先算账后变更和结合当地料源供应权衡综合考虑。及时办理变更处理卡四方会签、变更设计审报和跟踪审批。

(2)结合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期间费用的特点加以控制

①材料成本的控制。据测算,一般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60%~7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选用材料是否经济合理,对降低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理论计算、实验试验、实地考察等方法计算、确定材料的净用量和损耗量,从而拟定企业的材料定额指标。企业制定定额时要注意包含成熟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经验,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工艺特点、环境条件等综合考虑成本的最优化。同时注重对于边角料、库存的保管,防止流失和浪费。

②人工成本的控制。首先,企业要根据项目情况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其次,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劳动量精确合理计算项目用工人数。再次,企业在工作分解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成本考核制度。施工项目的成本考核应包括两方面的考核,即项目成本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和成本管理工作职责完成情况的考核。公司对项目经理的考核、项目经理对各个中级管理层一的考核。

③期间费用的控制。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及项目运营过程中,用于日常经营、市场推广、融资等方面发生的管理成本。日常费用的管理主要是结合企业的历史数据,编制年度预算予以执行。同时,企业可考虑根据未来会计年度工程项目总额的一定比例对期间费用做出合理预计。

3.做好项目的过程控制

(1)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计量支付工作

合同的计量支付问题是建筑施工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施工企业与业主、第三方等相关合同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项目能否正确运营。做好这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一是每份合同在签订前都必须经过评审与成本盈亏分析,且作为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使决策者及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心中有数,以便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相应对策。其次,要实行合同的会签、会审、交底制度,建立明细的工程计算合帐和计量合帐,熟悉利用《技术规范》和单价分析资料,并定期与相关方面对账。再次,严格根据合同规定与进度、质量情况,及时办理现场签证,向业主方请款以及向分包方、材料供应商等第三方支付款项,以避免出现资金积压或资金缺口,影响正常工程进度与企业信誉。

(2)做好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

管理中的控制包括确立控制标准、衡量控制绩效以及纠正偏差三个步骤。首先确立控制标准,以目标成本为成本控制的标准,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监测。其次衡量控制绩效,对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记录,并绘制实际成本图,并以工序为基本单位,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最后纠正偏差,比较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如有偏差,则分析偏差程度以及对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影响程度,对影响较大的因素要进行重点分析。

4.重视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做好风险防范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谋发展,以安全为保障应该成为企业一贯严守的指导思想。将质量责任制扩展到每一个相关部门、每一个相关岗位,落实为每一项工作程序的标准要求去适应质量管理的需要。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安全责任制层层制定,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量化细化、奖惩分明。

四、结论

建筑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以获得更高效率和更多效益。日前,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组织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高分专项应用示范系统项目工作会议暨城市数字化发展论坛在扬州召开。对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我国城市发展模式,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服务的精细化水平进行了探讨。这说明,建设事业的精细化管理正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不仅保证了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而且从长远来看更能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