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利行业的发展

水利行业的发展

时间:2023-06-02 09:57: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行业的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利行业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水利,信息技术,系统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as in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injected catalyst, improve the technology of industry of water level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shorten the our country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ater information gap, a huge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nd broad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system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为了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水利部明确提出走从传统工程水利向现代化资源水利的转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道路。水利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水利信息化,水利信息化就是实现水资源科学管理,能够高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所谓水利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的效率和效能[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水利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广义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软件技术主要有:数据库(DB)、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虚拟现实(VR)、网络(Web)等技术;硬件技术主要包括:电脑、服务器、图形工作站等;通信技术主要有光缆、超短波、微波、GPRS等;传感器信息采集技术,水情模拟分析和水情预测预报技术等仿真计算技术等。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应用就是软件技术的应用,包括GIS、DB、RS、VR、Web等或是软硬件结合的信息技术。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防汛抗旱指挥、水情测报、水务管理、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防汛会商、信息服务等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为水利建设和管理服务。下面重点介绍较为广泛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水利行业中的应用情况。

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通常泛指用于获取、储存、查询、综合、处理、分析、显示和应用地理空间数据及其与之相关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它把空间的逻辑思维延伸到了形象思维。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十分强大,应用十分广泛,遍及各行各业。在水利行业GIS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有10多年了,并且逐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确定、地理信息展示、行业信息展示、信息统计分析及功能集成等方面。主要应用介绍如下: (1)基础地理信息管理。GIS技术基本功能是反映地理坐标,并通过地理坐标确定有关信息的坐标和相对位置。从信息管理方面来说,水利行业与其他许多领域一样,首先要求得到基础地理信息,如地形、地貌、河流、水系、行政区、交通等信息。 (2)水利专题信息展示。在基础GIS平台上展示水利专题信息,主要包括:水库、堤防、蓄滞洪区、水闸、测站等水利工程信息和雨情、水情、灾情等水情信息及水利管理信息。将这些信息在GIS平台中分类、分图层、分区域展示。 (3)统计分析功能运用。GIS技术的分析功能十分强大,在水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降雨分布信息、水资源量统计、洪水淹没面积计算、受灾面积和人口财产统计等。这些分析结果为水情预报、防汛会商决策、水量调度等提供了较为可靠详实的数据支持,初步实现了在水利及防汛工作中对雨情、水情、灾情的粗略估算向定量分析转变。 (4)系统集成功能。GIS作为地理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系统集成功能是其重要的基本功能之一。常用的GIS集成主要有相关功能模块和相关专业模型的集成。集成功能模块包括:信息服务、数据库、图形库、防汛会商、防汛值班及部分办公自动化等功能模块;集成专业模型包括:气象预报、水文预报、水动力学计算、水库调度等模型。

(5)空间三维GIS技术应用。GI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历经了从二维平面GIS平台到三维空间立体GIS平台的转变,三维空间GIS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要特征是在GIS平台中展现空间立体环境和在三维环境中显示与管理相关的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十分强大,应用非常广泛,但其不足是还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地理信息系统存在信息不够详细、图标不完美、分析功能有限等问题,而且国外GIS产品价格较高,国内GIS产品功能不够全面,因此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际应用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网络技术应用

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是网络技术的运用水平,水利信息化建设亦是如此,网络技术为气象、水情、工情、旱情、水质、生态、灾情等信息,以及水利管理信息的传输、共享、分析、管理和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我国水利工作中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的重要手段。根据网络应用范围的需要建设有局域网和广域网;根据网络通讯安全保障的需求分为公共网络和水利专网;根据信息传输是否有线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 宁夏水利厅2008-2009年信息化建设项目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从渠首管理处至秦汉渠管理处自建72芯骨干光缆线路43.18公里,8芯分支线路18.75公里,在秦汉渠管理处与原有铁通2芯光缆连通,形成了从惠农-银川-吴忠-青铜峡主干光纤传输链路。通过租用电路方式,完成了13家厅属单位与水利厅的网络互连,初步形成了全区水利系统广域网络体系。建成覆盖青铜峡、沙坡头和固海三大灌区,涉及17家厅属单位16处二级会商系统,实现了以水利厅为主会场、17家厅属单位为二级分会场的异地会商和多功能会议,可进行音频、视频信号和多媒体会议的实时传输。建成24处包括贺兰山东麓、黄河、爱伊河重要城市水系区域以及青铜峡灌区渠首进水闸等重要建筑物的视频监测系统。其中防汛系统13处、灌溉系统11处。灌溉系统8处视频信号利用骨干网光纤线路进行传输,其余16处视频信号利用双卡CDMA进行无线传输。

第2篇

一、关于水利行业中有关国有资产的概述及现状分析

(一)国有资产限定范围

水利行业中的国有资产指的是水利单位在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以及水利设施的兴建时,获得了社会效益之外的经济效益所产生的一切资产,也包括来自于国家的财政拨款、生产经营收入以及社会馈赠等。通常来讲,水利行业的国有资产以形式来分主要有水利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或非经营性资产以及资源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即水资源,而水资源作为一种具有公共性质的自然资源,既具有其公益性亦具有商品性。这些国有资产主要是来自于水利水电等方面的运营与建设及抗洪防汛安全防护而得来的。

(二)国有资产在水利行业的管理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国家在水利行业投入不断增加,并且财政支持的力度也达近年来新高,但取得的经营效益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水利行业管理体制未完全实现市场化的调整,其国有资产管理处于一种无序和低效的状态,将会影响着水利行业的发展以及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使得水利行业始终难以发挥国有资产在实际应用的优势,导致其收入不仅无法维持其正常的经营与运转,甚至是连员工的基本薪资都难以维持,员工在付出后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以至于其工作的积极性有所降低,进而导致整个单位的执行能力下降。

在财会制度方面,水利行业部分单位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部分单位使用1994年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已不能满足国有资产管理要求,水利行业为了自身的经营发展,在生产经营管理上自主性比较强,国有资产管理比较粗放,经营性资产产生的资金往来挂账时间长,金额大,清理不及时,由于单位领导变动或其他各种原因均会造成坏账损失,特别是行业单位设立下属企业等单位在资金调拨、投资、借贷、固定资产购置、处置等由本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进行管理,政府对国有资产监管也只能停留在财政资金管理的层面。

由于我国的水利无法拥有充足的财政支持用以进行日常的维护以及整修,而政府进行的资金扶持大多集中在重点民生项目及维持现有水利资产功能运行上,在促进水利行业发展方面的投资则无实质性的帮助,一般需要水利行业单位进行自筹,水利行业单位自身运行情况较差,以至于国有资产未能充分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存在着相当大的空白。

二、在水利行业中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革新的意义

国内的水利行业在效益上主要是由上级单位为其制定目标并完成而得来的,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仅仅只能满足内部员工的最基本需要。相较于整个水利市场而言,水利行业国有单位仍未针形成较为系统和规模化的市场管理体制,其资产的运营以及管理尚有极大的开发空间。通过对管理方式进行改革,提高其在市场当中的竞争能力,对水利行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上的调整也可以充分调动国有资产的活跃性,使其能够对水利行业的发展起到正确的促进作用,发挥国有资产对于水利行业发展进行扶持的价值,充分激发国有资产对于水利市场的调节作用,使水利行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以及发展趋势。

三、关于水利行业中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思路

在针对我国水利行业中的国有资产进行创新化管理时,必须要以经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当前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同时要参考一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将其与国内的水利行业管理现状以及发展情况进行结合,进而提出科学化的管理新思路,从而提升我国水利行业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水平,以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国有资产并发挥出更加巨大的价值,进而创造出更大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一)政府扶持与鼓励

1.合理阶梯定价,保证节约用水。我国的水利行业,因为考虑民生等因素,无法对水利市场进行定价,因此在收益上要远不及发达国家。考虑到我国作为一个能源资源消耗的大国,在满足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政府定价机构对于一些非公益性质的用水应当采用分阶定价的形式,公益性质用水可考虑行业或地域平均定额,对超定额的部分采用提高定价的方式,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水资源的合理节约利用,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对于农业用水而言,为了降低农民在粮食种植以及经济作物种植的成本,可以适当的降低在农业方面用水的价格以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用水效率。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灌溉所占的比重在水利行业中占绝对重要的一部分,承担着举足轻重的社会责任,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用地开发,更改用途,渠道毁损等现象较多,较为陈旧的水利工程设施等特别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用以改善工程质量,节约用水,提高渠系水利用效率,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扶持作用尤为重要。另外,开拓城市供水及及工业用水方面经营范围,对提升水利行业生产经营多元化,拓展收入来源作用明显,财政投资建设可考察水利单位实际,优先考虑以农业灌溉为主业的水利单位进行投资建设,这些单位由于其多年的亏损经营,根本无力进行供水类设施改造,政府财政以尽可能少的财政投入,解决水利行业经营应收入政策性亏损,效益倒挂的问题,以利于更好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3.合理实施财政补贴,拓宽效益来源。政府应针对水利行业的特点对其进行相应的补贴以作财政扶持,目前,国内对水利行业的财政补贴主要体现在根据水利单位人员编制的一定比例进行补贴,未考虑水利单位实际产业及生产经营业务构成,灵活性较差,适当倾斜农业灌溉为主的水利单位,包括对生活用水以及工农业用水进行差价上的补贴,同时鼓励其承接一些水利项目以作日常的收益来源,并且要开放其管理模式以及理念,要打破地区的局限性,尝试走出去,与国内其他地区或者是国外进行行业合作,从而拓宽其效益来源。

(二)树立正确的国有资产管理观念

水利行业要准确定位其在现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以新的管理理念充分调整,确保充分发挥社会效益,要以负责任的态度管理好国有资产。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必须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前提,做好对于洪涝等灾害的预防与防护工作,降低因自然因素所带来巨大社会损失,使水利行业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公共价值得以实现。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时不仅需要确保水利行业自身的经营与发展,同时也需要努力维护国有资产的公平与正义,要明白国有资产作为一项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进行管理时必须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保证国有资产的合理有效利用,要坚决避免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牺牲社会效益的情况出现,要尽量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三)内部管理的革新

水利行业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内部管理上的创新,从而实现对于国有资产的合理高效化管理。针对水利行业在经济性与社会性两者兼顾的特点,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对不同时期不同项目国有资产的实际投入以及产出进行总结,并对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率进行评判和分析,从而提升国有资产在水利行业的利用效率。在财会制度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做好对于国有资产的定期审核与管理,水利行业单位要加强对其下属企业的审核管理,明确其任命的企业负责人需要承担的相关责任,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要做好记录工作,并定期清理,以免出现国有资产不明流失的现象。同时要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工作,明确水利行业上级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扩大监管范围,细化监管内容;政府财政管理部门要加强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要尽量避免水利行业内部出现私挪公款等现象,树立公正透明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第3篇

关键词:水利经济;市场开发;探讨

一、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水利行业的优势

要想抓住市场开发,必须要向调大、调优、调高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并且努力去创造产业优势,可以通过有效调整水利经济的产业结构,从而提高水利经济的整体水平。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调整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水土资源开放效益我们要根据现有的水土资源情况加以有效利用,还要强化水利种植业、养殖业与市场农业的协调发展。要充分调整种植业的面积,使其土地面积能够最大化地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要充分发展本地区的特种经济,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以及要合理开发混养植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单位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这样也可以加快本地区水利资源的特色经济发展。

2.调整扩大建筑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要充分组织本地区水土建筑行业的联合发展,充分扩大建筑施工队伍的规模,这样可以加快水利行业支柱产业的发展。还要加快推进水土建筑业的延伸产业的快速发展。

3.调整开发区位优势,提高水利的经营管理水平我们要充分利用水利行业沿江、沿海、沿河的区位优势,努力加快闸口市场经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开展第三产业服务。水利工程的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并且尽可能利用少量资金取得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地区水利资产的运营效率。

二、提高技术水平,努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1.广泛开发水利行业的机械化作业在基层水利行业进行作业时,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依靠现代科技广泛地使用机械化作业的方式,相关水利单位还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多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这样有利于提高施工作业的效率。在每个乡镇的水管站都需要建立一支土方机械施工队伍,使这支队伍可以更加专业化地从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2.开发供水经营市场充分利用水利行业中钻井施工所具有的行业优势,并且要广泛开展乡镇供水经营服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水利单位投资与农户筹资相结合的方式,水利单位可以提供建设以及拟定供水管理的服务办法,发展水利部门的城镇供水经营,还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水资源的全方位的管理。最终可以实现供水的建设、管理与经营的一体化服务,使水利行业成为基层水利单位的支柱经营项目。

3.开发河堤绿色经济带我们要开发河堤青坎的防护林工作,在开发前先要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工程、生态、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先要确定好布局、品种、栽植规格以及任务,要做到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结合,经济林与防护林的结合,短效益与长效益的结合,水利部门还要组织种植银杏等树种,广泛促进水利绿色经济的发展。

三、抓产业政策开发,努力形成良性循环的水利经营管理体系

在水利经济市场的开发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具体要求,充分加强对水利行业的相关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以提高水利经济的效益。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开展相关的工作。

1.加强水利市场的相关管理。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要求以及水利行业的有关规定,要逐渐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以及水利综合经营的相关管理,从而全面加强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要提高对水利工程施工以及乡镇供水市场的全面管理。

2.加强水利规费的征收管理。水利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比如说要宣传水利产业政策中有关收费管理方面的精神等,还有要宣传目前所用的新水新价方面的有关内容,其具体内容主要包含水利工程的运行成本、管理费用以及根据有关成本来确定水价的基本原则等,这样不仅可以使人民群众提高用水节水的意识,还可以提高水利部门制定水价的透明度,这样就可以让水利部门得到人民群众足够的信任,还可以在乡镇营造出一种节水的氛围。水利部门还要加强河道工程登记发证管理和工程临时占用补偿费的征收,要充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合理征收各项水利行政事业的相关费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我国水利经济的发展。

3.加强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经营管理改革。水利部门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探索出一条现代化的水利工程设施的经营管理方式,比如说可以实行股份合作制来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的有效办法,从而提高水利产业的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武芹.水利经济发展的创新思维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

第4篇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发展,贯彻落实“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攻坚时期。水利发展迫切要求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水利人才队伍。水利建设的重点在基层水利,这是水利行业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不少地方基层水管单位和县乡水利部门承担着大量公益性职能,工作条件极为简陋,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特别是面对大规模水利建设的繁重任务,基层水利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尤显薄弱。基层水利队伍素质不高,已成为水利队伍能力建设的“短板”。因此,目前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广大基层水利单位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但基层水利单位职工的岗位多在野外和山区,很分散,集中学习成本较高,各单位经费紧张,只有少部分人能得到机会。另外,基层单位人手紧、任务重,工学矛盾十分突出,加上每年从4月到10月汛期内,都要求坚守岗位,在职职工尤其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很难抽出时间脱产参加集中学习。因此在新的时期,积极探索开展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新途径尤为重要。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通过互联网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互联网+”的发展思路,无疑为破解水利行业继续教育发展困境提供了新的机遇。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继续教育平台就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实现网上授课、在线学习、自主考核、跟踪管理,具有优质课程资源共享、针对性时效性强、覆盖面广的优势,将极大缓解水利职工的工学矛盾,开辟水利人才教育培训的新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培训教育相结合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新模式。

一、“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思考

1.加强规划,做好“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顶层设计基于“互联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理解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须加强整体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加强信息资源整合,落实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应用、评估、安全、支持、保护等方面的相关制度,构建以实用为导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网络应用环境,推行能够解决继续教育资源不足、满足学习者多样需求的应用方案。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质量,缓解基层水利人员的工学矛盾,切实提高水利继续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效益,促进水利现代化。建立督导、评价与奖励机制,建立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制度。应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上级水利部门、继续教育机构、水利基层单位和企业等多方合作,发挥各相关利益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资源优势,形成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局面,满足各自的利益诉求,实现多赢。2.构建线上继续教育云平台,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多时空的学习需求以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APP作为支撑“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和载体,打造水利继续教育云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具有大规模、开放性、低成本、个性化、交互性的优势和特点,将使优质教育资源趋向扁平化,打破教育的时空界限,推动自主学习,从模式、内容、质量等多方面为传统水利继续教育带来全面的变革。水利行业继续教育平台的实现方式,可以组建全国水利高校课程联盟,整合已有的远程教育、在线教育资源,创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新型在线教育体系,将分散的继续教育资源聚集、加工、升级、再造,挖掘潜力,凝练特色,形成标准化的课程资源,并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继续教育平台的制作与运营,保障继续教育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重视移动终端的主要载体作用,加大移动平台的开发力度,与在线课程资源相匹配,在平台解决“有所学”的基础上,实现“方便学”。3.建立学习支持和公共服务机制,促进继续教育资源开放基于“互联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需要有完善的硬件及软件环境提供支撑。要开展基于网络学习的基础设施、应用设备建设;要加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开展相关技能的培训,提高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加强网络后台的管理服务,建立与在线学习前端相呼应的相关制度;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疑问等提供支持与帮助;对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取得的学习成果,提出认证、转换、积累的相关方案,确保学习成果的有效实现。要加强对于参加网络学习的管理,成立由水利主管部门为主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力量捐助和受益者适当出资相结合的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作用,组成服务队伍,为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4.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化继续教育改革“互联网+”平台的打造并非另起炉灶,线上教育也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继续教育发展,应结合现有的继续教育资源,坚持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协调相关部门、高校、水利行业企业等,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实行把实体性面授培训、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师徒传承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等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区域内构建多种层次、条块结合、开放共享、相互协调、虚实结合的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网络。通过制度机制引领,引导开发建设和汇聚各类优质水利行业培训学习资源,为学习者全面接受终身业务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二、“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的实践

1.谋划水利行业人才继续教育顶层设计,做好“互联网+”继续教育平台建设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水利发展人才保障,政府水利主管部门编制了《浙江省水利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水利人才队伍继续教育进行了顶层设计,实施水利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在人才教育培训平台建设方面,提出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构建以“省水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统筹建设“浙江省水利行业人才培养及绩效考核信息化平台”“浙江省水利人事人才信息管理APP”等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全省水利人事人才大数据运行,进一步推动水利人事人才工作规范化、流程化。2.建立并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继续教育过程质量管理目前,已开发建成网上报名注册系统、在线学习系统、职称考评系统等继续教育平台,基本建设了继续教育线上教学环境,实现了各系统的对接集成和数据共享,业务涵盖学员注册报名、自主选学、考试、学分认定、考核利用等各教学环节。网上报名注册系统包括报名注册、信息审核、信息查询与统计等功能。系统建成以来,已完成1841人次的报名注册,人员涉及全省11个地市、厅属机关和直属单位。水利职工在线学习系统是实施水利行业继续教育重要的线上教学平台,在网上实现教、学、考、管等多种功能。学员根据自己从事工作类别,按专业分类确定必修课和自选课,系统记录学员课时学习情况。系统也可选定某一专业、某一区域人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考核。3.构建平台课程体系,丰富线上继续教育资源水利行业在线继续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建设包括水利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两大类。其中,水利专业课程包括水利案例、防汛抗旱、水文等18方面课程;公共课程包括领导讲话、政治经济、政策法规、社会管理、水文化等13个方面课程。至今为止,平台注册学习人数已达43000多人,建成水利各类专业课程和公共类课程共计368门,可满足学员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自主选学、网上学分认定。学员学分成绩通过系统同步给水利职称评审系统,作为学员职称评审中重要的数据。4.推进继续教育制度创新,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将水利干部教育纳入行业继续教育体系,提升水利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新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实施水利人才教育培训工程全面推行水利队伍能力建设的意见》《全省水库海塘工程管理单位人员岗位培训和岗位任职资格学历教育工作方案》《浙江省农村水电站从业人员轮训试点实施方案》《浙江省水利人员在线学习系统运行和使用管理办法》等多项培训制度。以水利队伍专业能力建设为核心,采用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注册资格考试等形式,强化在职人员教育培训,积极推进持证上岗工作,推行网络在线学习学分制,大大提高了继续教育学生网上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全省水利人才队伍的思想素养、专业知识、业务技能,使水利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水利单位形成学习型组织氛围。近年来,厅属培训机构举办培训班464期,共培训59772人次。5.创新线下教育途径,有效提升水利从业人员素养在做好线上平台建设和线上继续培训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线下人才培养学习新途径。结合“五水共治”“千人万项”“百项千亿”专家蹲点指导服务,选派技术专家、院校老师等服务指导员到艰苦环境、施工工地上去锻炼,到重点水利工程上去“实地培训”,开展工程一线蹲点服务。水利院校及有关培训机构开展送教下乡、送教到工地等活动,帮助地方水利排忧解难。引导高层次专业人才利用技术咨询、科研技术合作、现场培训和项目聘用等方式,推广水利实用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普及科学知识。举办“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开展以技能大师等为项目带头人的带徒传艺、技能攻关训练。开展首席水利员的评选工作,组织首席水利员分批次到台湾交流学习,举办基于水利站长和新任水利员等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多层次多途径的水利行业线下教育培训和技术指导,为地方水利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赞赏。

三、小结

水利行业继续教育在国家治水战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将极大地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互联网+”水利行业继续教育平台的建设为水利人才队伍培养提供了一项重要技术手段,线上线下的混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水利专业人才的人文思想和职业技能综合素养,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保障。参考文献:[1]何志祥,傅建江.行业背景下水利人才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2]徐瑛丽,王腾.新形势下基层水利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12(5).[3]邢芳.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和共享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9).(作者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作者:庄朝晖 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第5篇

[关键词]基层水利工程 工程管理 问题

中图分类号:U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167-01

前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水利行业的迅猛发展,现如今,水利工程已经成为了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并在整个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缺失的地位。但是水利工程行业的管理问题也随着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逐渐呈现,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严重落后于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对水利行业的市场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因此,必须改变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现状,同时建立更加完善、具体的解决方案,方能符合水利工程的市场发展需求。

1. 加强基层水利工程项目管理重要意义

1.1 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能够保证施工进度

将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理念应用到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中来,其能够合理的分解整个施工进程,并能够做好节点分析,细化各个节点的工程量,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工作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按照施工规划保证工程项目的有序施工。另外,在工程整体规划的指引下,也能够更具针对性的规划水利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进度,采取施工计划网络图对施工进度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改进和调整,从而保证工程的总体实施进度。

1.2 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能够提高施工质量

水利工程是百年大计,质量安全更是高于一切,其质量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的,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而如果能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用项目管理,科学的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与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质量控制体系,分步骤并且分阶段的进行质量管理工作,明确各方的质量责任,科学的预防建设过程中的各类质量隐患,从而大幅度的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

2.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2.1 基层招标、投标、合同管理不够明确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步伐的加快,水利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使得各建筑行业的竞争逐渐进入白热化的状态,一些地区的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思想泛滥严重,导致一些地区在招标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良现象。以至于真正有实力的建筑行业错失良机,最终降低了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影响了工程质量。

2.2 基层水利工程的安全

第一,现期为止我国基本一半以上的建筑事故均来源于施工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所造成的,这种“三违”的职工人员违章进行操作出现的事故较为重大。第二,随着现代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过于老旧的安全规范已经不能迎合新技术和设备的需求,而对于工作人员来讲,传统的安全操作方法已经过时。

2.3 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

我国的水利行业的工程管理模式过于陈旧,一味的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丝毫没有创新,而且管理模式也相对不够合理。对于员工均是采用硬性的指令和相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进行管理,以至于资产的利用率大大降低,成本成反方向上升。在我国的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存在着一定不健全因素。一个正常健全的管理体制应设立齐全的建筑项目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并依据现期工作的实际需求在各岗位上配备相应的人员,以此解决工程管理各项目工作中的要求。但是大部分水利工程项目大量消减工程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数量,只是单纯为了节约开支,却导致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缺失,有的甚至存在身兼数职的严重现象。

2.4 基层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

基层水利工程行业的具体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源于建设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不够专业化、学历资质不够,对于工程管理工作只是按照自身的经验思路进行管理,在思想上过于陈旧,只关注工程的进度而忽略了质量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为工程管理工作设下了层层阻碍,导致水利工程行业管理名副其实,影响了水利工程行业在市场中的有利发展。

2.5 基层施工现场管理未能按照标准执行

随着水利行业市场的白热化,参与招标、投标的建筑施工单位在预算上得以增加。导致中标后未来弥补这一部分资金,从而消减部分施工设备、工具、材料,使得实际的施工管理走向了不规范、不标准的道路,也为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增加了污点。

3.基层水利管理的解决措施分析

3.1 摒弃传统管理工作理念

现期,水利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促使工作过程中的需求也应相对改变。所以,水利工程行业必须改变现有的不良工作态度问题及传统的管理理念,从问题中找到适合本单位发展的新型工作宗旨,并制定一套完善的工程管理手册,定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习,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3.2 对工程项目实行高校监管

水利行业的工程管理主要是由工程项目出发的,因此,实行有效的工程管理、加强管理力度,是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首先,水利工程行业需从工程的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完工人员的阶段性实现管理计划,严格控制各环节质量及预算成本。其次,必须将具体工作落实到部门管理人员,使得工程管理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找到相关管理人员,在久远的目标下逐渐推进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

3.3 强化人力资源工作,努力打造复合型人才

对于从事水利行业管理工作的人员,自身应具备设计、合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拥有超高技术的业务水平,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迈出了强而有力的重要步骤。目前,在我国这方面的人才较为稀少,这就需要企业重点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同时有关企业还需统筹优化,依据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建筑之间,对现实和潜在的劳动力资源进行认真规划,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得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4 建筑施工管理实行全过程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质量,在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全面管理。对于工程中的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均要求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从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多方面实行重点质量管理,正确落实规章制度,保质保量完成水利工程。

3.5 完善管理项目体系

建设管理组织机构是现场施工有序进行的一大保证,该机构的体制完善可以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完善施工管理项目体系,需要在制定合理的优化体制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健全施工的组织和质量计划,并且在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计划下配合优化后的施工组织计划方案来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完善施工质量计划以及施工管理体系可以及时发现一些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和人员问题,提前制定防范措施,这样可以提前一些施工管理进行中的目标,从而确保水利工程施工有条理地完成。

在项目管理承包单位之外还应设置一个监理单位对项目管理承包单位进行监管,而项目管理单位与监理单位又是相互独立在施工单位之外的工作单位。设计单位主要设置于项目管理单位之下,主要负责工程图纸和设计的工作,而水利工程的施工单位的各个部门也应该彼此独立,各司其职。在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外,还应该将设备供货商和材料供货商两个部门分开,以前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往往将这两个部门合在一起,造成了设备和材料供应商资金统计和审计工作的负担,现在将二者分开,有利于完善监管工作并且便于进行财务清算。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水利工程管理问题是个大的系统,需要大家持之以恒的努力,共同探讨问题的原因,并在问题中不断创新,完善优化措施,按照标准实行工程建设,才能杜绝安全隐患,促进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和平.分析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对策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2] 高建文.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分析[J].新材料新装饰,2014.

第6篇

关键词:水利;经济体制;现状;改革对策

我国对于水利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但考虑到国情问题,实施的水利经济体制与应用的经济核算方式有很大差异。因此,我国水利工作人员应加大对水利经济的研究力度,建立与我国国情相符合的水利经济体制。

1水利经济体制现状

1.1投资力度不足

我国水利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存在技术落后、经费不足或工程设施老化的现象。此外,水利部门具有公益性,其获得的收益是十分有限的,某些时候都不能保证员工的薪资,这导致企业职工队伍不断缩小,长期下去影响到水利工作的正常开展。

1.2思想观念落后

与其他行业相比,水利经济体制改革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水利工作人员并未彻底转变思想观念,过分担心水利行业属于某些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从而很难进入市场进行有效的竞争,更担心改革不成功对“国计民生”产生影响。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依靠民工投工投劳建成,被人们错误的认为属于群众共同所有,因而并未征收水费;一些中型工程也很少征收税费,给工程正常运行管理带来诸多难度,因此很难进入市场。可见,我国仍然普遍存在水利吃国家“大锅饭”,社会喝水利“大锅水”的问题。

1.3缺乏专业性管理人才

水利行业的管理者多数属于水利系统技术人员,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具有诸多学识与经验。但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后并不适应新的管理模式,甚至对其比较陌生,因而很难进入到角色中。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水利企业对以往的“计划水”到现在的“商品水”的认识不足,很难改变管理模式,因此管理水平并不高,对水利行业的发展前景并无远瞻性。

2水利经济体制改革对策

2.1认真贯彻相关政策,促进水利经济市场化建设

应认真贯彻我国水利产业的相关政策,保证水利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高度融合,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做好水利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按照甲乙类水利项目的性质差异理顺投资主体,积极引进竞争机制,不断规范公司化改造,保证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符合。

2.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水利产业的发展与运转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其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并引用高水平技术与设备,并解决在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2.3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

要想实现水利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目标,还应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这就需要水利工作人员在改革过程中严格遵循以上三个原则,通过水利经济体制改革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促进我国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2.4积极改革水利产业体制

国家应该对水利产业进行体制改革,明确该行业的职责,保证工作分配的合理性以及司法过程的统一性,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我国水利产业的满意度,进而为实现水利经济体制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2.5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

建设水利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与资金,因此需要动员多方力量,实施多元化的投入主体。政府部门、水利产业经营单位、农民个人、社会各方面都应明确自身职权,做好协调配合工作,积极承担应该承担的投资责任。在机制上应积极改革“大锅水”投资、无效益投资等现象,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等要求形成主动投入的新机制。在投资来源方面应增加渠道,如银行贷款、财政拨款、社会集资等。严格遵循“谁建设、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积极打破各方面限制,如行业、地域、体制等界限,积极鼓励外商、单位以及个人严格按照产业规划要求合资、独资与合作经营水利产业。

第7篇

【关键词】 视频监控 水利行业 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技术普遍应用到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中。水利工程建设也充分发挥着视频监控技术的先进性。通过视频监控技术对水库、河道、闸站等区域进行监控,在监控中心掌握各个部位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水利行业的工作效率,同时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对视频监控系统在水利行业的应用实践以及水利视频监控系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水利行业应用特点

水利是指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防治水旱灾害,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各项事业和活动的总称。所以,水利行业是水力资源的开发及防止水灾的水利事业。水利行业包括供水预测、防水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水库工程水利计算、水电站动能设计、经济评价等方面。因此,监控系统在水电行业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各种关于水利方面的建设,其应用具有复杂性、针对性性、重要性。复杂性体现在水利行业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如防水工程的各种建设、设计方面的内容,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水资源的运用等方面,这些都使得整个水利行业本身的运作系统非常复杂。而在水利行业发展进程中,水利建设是最基本的方面,包括工程建设、工程设计、水利工程建设经济评估等重要方面,水利行业应用实践体现在能够通过有效利用水资源,对水灾水患起到重要的防治作用,能够解决人们用水问题,还可以降低居住环境受洪水侵袭的几率。

二、水利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在水利行业中的意义重大,可以有效推动水利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水利工程发展中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可以为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直观的图像信息,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人力资源的浪费,也可以逐渐改变水利工作人员的观测工作内容和测量工作的环境,减少了从事水利工程监督工作人员的数量,提高了劳动的效率,基本可以实现自动控制与监测工作。视频监控系统在水利行业主要应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水库智能化管理。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在水库的管理中,可以实现工作人员对水库的智能化管理,在水库中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借此对水库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包括各个闸门、水库蓄水库、大坝周边环境等相关部位实施实时监控,并统一连接到视频监控中心,促使水库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地掌握水库各个部分的实际运行情况。水库处于稳定的状态下,无需工作人员的监管,不会给工作人员增加工作量。在水库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视频监控系统将会发起报警信号,提醒水库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能够在监控中心迅速掌握水库出现问题的部分,并分析问题是如何出现的。工作人员能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管理水库。水库中应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水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河道实时监控 水利行业中河道存在很多不良的因素对河道进行整治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作项目之一。河道整治工作包括调整和稳定主流位置、改善水流条件、泥沙运动、调整河床冲淤泥部位等。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对河道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有效地掌握河道运行情况,对于河道整治工作的效用显著。将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在河道两侧较高的位置,对整个河道的各个部分进行全面监控,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准确地分析河流主流位置偏移情况。

三、水利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趋势

视频监控系统的在水利行业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应用方面不断扩大。视频监控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水利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前景愈加广阔,发展趋势朝着流域型或属地型联网监控、水利专用的智能视频检测技术、3G视频监控业务三大方向发展。

3.1 流域型或属地型联网监控

以往水利视频监控以单个水利工程设施监控为主,往往附属在闸门控制系统中,为本地工作人员服务。而流域性或属地型联网监控能够进行长远的、大区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便于工作人员了解整个区域内水利的实际情况。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流域型或属地型联网监控的服务器功能更加全面、系统结构更加完善,实现服务器分布式部署,服务器级联和备份等可以实现有效的控制,提高服务器的转发效率以满足大流量视频数据的转发和分发,并确保不堵塞现有水利专网的正常运行。

3.2 水利专用的智能视频检测技术

水利专用的视频检测技术的应用是水利行业中未来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技术,视频检测更加地准确及有效,并针对检测结果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水利专用的智能视频检测技术作为水利行业未来的重要应用技术,在使用上注意几个方面:其一,在应用前应当先充分适应所使用的场景,采用视频处理算法设定最佳的特定场景,并对实际场景进行优化。其二,应用水利专用的智能视频检测技术需要选用最为适合的测量方式。当前的两种测量方式包括集中检测方式和分布检测方式,集中检测方式是在软件平台上处理检测,分布式检测方式是在摄像机视频处以镶嵌的方式进行检测,此种方式能够应用和水利专用的智能视频检测技术相结合。

3.3 3G视频监控业务

3G视频监控业务是当前应用发展的一种新的技术随着社会上很多行业开始应用3G网络技术,水利视频监控系统也逐渐采用3G技术。3G视频监控系统通过采用摄像头将监控对象的进行视频数据的采集,并对其正确地编码,将编码通过3G传输到控制中心,无任何线路的传输,依旧能够实现监控作用,并具有多种功能。3G视频监控系统中应用多种软件,具有多种功能,如集中管理,能够进行集中用户认证,通过认证服务器对用户进行认证,从而保证仅为用户提供浏览控制权限;集中目录管理,系统摄像机、报警设备统一编号授权及优先级管理;虚拟网络矩阵技术,此项技术能够将视频监控的图像进行切换及显示解码等,从而进行报警、调用图像等工作。因此,3G视频监控业务是水利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四、结语

水利行业在我国水资源的运用和防治洪水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水利行业中的相关技术水平,是水利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加强水患灾害控制防治力度的必然要求。对此,采用视频监控技术对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控制,促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水库、河道等区域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可以对水利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地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改善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蔡江宇,林宏基. 基于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监控中心的设计与实现[J]. 福建电脑2007,(01)

[2] 董红召,周海淞,王辉,李晓明,张建跃. 基于Unix平台的视频监控存储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 交通与计算机,2004,06:103-106

第8篇

关键词:水利职工;培训理念;模式

科技促进发展,水利作为社会经济的命脉,进行水利科技的创新,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科技在于人才,水利科技要创新,就需要一批批高素质的水利人才,这些高素质人才一方面来自于学校的专业教育,另一方面要靠水利企业的岗后培训。21世纪的竞争悄然来临,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改变的不仅仅是世界的经济结构,也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是行业的任务,更是社会的任务,终生教育体系当中也应当包含了在职的教育培训,这是一种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是人们发展自身价值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生产方式的攻坚发展时期,也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关键时期。要想发挥水利科技创新的充分作用,促进水利发展,就要通过在职培训来全面提升水利职工的综合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

1、水利职工培训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生态和人们发展的需要,并开始向资源节约型和科技创新型经济模式转变,这就需要大量的创新型知识型人才。知识,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的核心和代名词,代表了社会革新和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对于21世纪的社会经济来说,知识就是一种最有力的资本,是一种最可靠的生产要素,也是最迫切需要的资源。而反过来说,如果作为社会劳动者,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劳动技能,单凭资源来发展经济,发展资源密集型经济,即便短时间能可以获得发展,但是必定不能长久,只有积累无形的资本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的无形资本,指的就是人的知识、素质和技能。要增加无形资本,就要依赖知识的传递、生产技能的培训和创新的应用,这是社会经济的潜在生产力。人才是发展水利事业之本,是事业发展的推动力量,水利职工作为重要的社会劳动者,他们的整体素质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必须要加强对水利职工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培训,牢牢把握住水利行业的先进技术,做好职工的后续教育工作。

2、水利职工培训的思路和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思想,也是人才强国战略主导思想。人才是当前社会经济的竞争核心,企业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外部人才,二是内部人才。外部人才主要是通过招聘录用,而内部人才则是通过挖掘和培养。水利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组织,其职工队伍人数众多,如果仅仅依赖外部招聘,无法解决迫切的人才需求,再加上现在的高素质人才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因而只能通过加强内部职工的培训,从“选人”的发展模式向“育人”转变,充分挖掘行业内部人才资源,培养职工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以及职业责任感,提升职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培训,让职工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努力成长,进而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本和人才素质,这应该作为21世纪水利行业的基本发展和培训理念。

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水利职工的培训思路:

2.1水利职工队伍由于受地域、工作性质和经费影响,在培训方法上应注重多种形式相结合如采取就地培训,即对于一线水利职工,可以就地建立水利工地临时课堂,结合职工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根据职工的知识素质和文化层次来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以解决技术难题为主,通过聘请水利方面的专家教授到现场进行先进知识的传授,拓展职工的视野,提高他们创新热情。对有条件一线水利职工则由培训机构和职工学校负责,根据水利工作的实际需要,有争对性开展培训,应当开设水利工程的施工、预算、水库运行管理、防汛抗旱以及河道修防和水政监察等培训项目,把岗位培训和终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每一位水利职工都能得到学习深造的机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

2.2严格抓好教育质量,结合技能培训和教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以及水利职工的技能水平。同时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教育培训队伍,队伍要从学历、人数以及质量上做到三位一体,教育者要具备良好的育人理念和教学水平,并能开拓进取,努力拓展教学培训技能。

3、水利职工培训的模式

3.1建立学习组织

美国的彼得・圣吉博士曾经说过:九十年代之后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只有将整个企业化作一个学习组织,才能让企业走的更远、更好。这里所说的学习组织是以“学习”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强调“人”对于企业发展的主导作用,通过精简、弹性和创新,让企业职工在不断地学习和工作中领悟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更加善于学习、善于自主管理。通过建立“学习――激励”的管理模式,激励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团队学习理念,通过博取众长,取长补短,将个人智慧汇集起来,形成强大的集体智慧,促进团队的成长和个人的成长。

对于水利行业的职工培训,也应当参照这种思路和模式,必须要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动员全体职工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先进的生产工作技能,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让每一位水利职工都善于学习,并养成学会怎样去创新,如何去工作的好习惯,从而促进水利行业的发展。

3.2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机制

完善的培训管理机制,对于职工培训来说至关重要,我们从主要宏观和微观这两个角度去讨论:

3.2.1宏观机制

宏观上要加强水利行业协会的建设,要重视水利行业协会对于培训工作的作用,并指导协调培训工作的展开。强化培训与资格考评紧密结合的机制,培训是基础,考评是手段,促进更多的水利人才快速成长是目的。通过建立水利职工的教育培训制度、政策来规范化职工培训的内容,并充分发挥培训资格考评对于岗位培训的主导作用,加强考评对于水利行业的指导作用。同时,相关培训部门和教育单位要加大对水利职工培训工作支持力度,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强相关的制度保障,利用水利专业培训机构和学校来展开水利职工的培训工作。

3.2.2微观机制

微观机制指的是建立一种水利行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推行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让奖金、培训费向高技能高素质职工倾斜,提高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劳动积极性,最终实现不同职工不同岗位统一的人才价值和劳动价值;同时建立各个职业岗位的目标责任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并落实到户,逐渐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并将岗位责任和培训利益挂钩。最后还需要完善职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考核评定方法,并加强对实用性教材和考核试题的建设。

3.3立足岗位、科学培训

水利职工的培训更注重的是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应该针对职工现状来制定培训计划。一是要把握住市场需求,以职工个人价值需求为中心,结合岗位培训和终生教育,以岗位培训位点,终生教育为面,以点带面,最终实现职工的人生价值。二是要以岗位培训为基础,将职工个人发展和行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定明确的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采用科学的培训方法,最后促进职工和行业的共同进步。

4、结语

在时代变迁迅猛的今天,没有人可以仅凭在学校里的一次性教育而终生受用,必须要不断学习、终生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不断更新补充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利职工作为我国重要的社会劳动群体,也必须要在工作中不断接受培训,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展现出更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企业培训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培训,2011(5):20-21.

第9篇

关键词: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更新

一、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1.财务会计体系制定不到位,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各行各业的管理制度更新变化多,与国际接轨步伐快,同时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提出较高要求。但从目前的水利行业来看,制度更新相对滞后,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素养普遍存在相对偏低的现象,无论是财务会计的核算,还是财务会计档案的整理,都仅局限于传统的手法。存在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简单培训后就上岗现象,间接导致财务会计信息管理水平不高。另外,在实际的水利行业的监督、管理中,也存在兼职现象,造成一些工作人员未能在具体的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财务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国家鼓励有效结合市场经济、政府经济,也鼓励将社会资本投入到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各级也将加大了对水利行业资金的投入力度,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水利建设将出现相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多数基层水管单位财务会计机构还不尽完善,在日常的工作中并未能进行相对严格的管理和监督,致使其出现财务会计核算与监督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相应的水管单位虽能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但针对该制度所应发挥的职能,仍无法进行统一、彻底有效的开展,一定程度降低行业的管理水平。

3.缺乏健全的财务投入回报机制

因水利行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涉及面较广,导致结构相对复杂,无法很好落实上级投入资金信息的反馈工作。并且,对于社会投入资金回报等问题,也不能及时的进行反馈,上述现象的出现,导致整个行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职能无法充分发挥,进而影响水利工程的投入建设进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投入回报机制不健全,投资回报期过长,资金发挥效益和投资变现能力差。

二、新形势下水利行业财务管理制度更新的途径

1.加快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

随着国家经济管理制度的更新和水利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水利行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自身财务体系的更新建设。进一步推进与国家准则的全面趋同,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更新要以服务于市场经济,明晰产权关系,保护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为重点,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而开展,同时必须在充分了解水利行业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健全制度的监督机制,明确划分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核算机制与监督机制同步进行,确保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得到有效保障,提高行业资金的使用率,最大限度的服务于水利行业的建设之中。在实际的财务会计管理中,还需有效发挥媒体、公众的监督作用,构建相对完善的公开信息制度,一体融入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监督目标,将此作为管理水利行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依据,实现相应管理工作良好落实和信息公开透明的目标。

2.建立健全水利投入多元化和合理的回蠡制,加快提升水利发展

过去,我国水利行业的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以国家的专项投入为主,没有较好的回报反馈机制,但目前国家鼓励多元化发展,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向社会投资敞开大门,建立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和合理的投资收益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运营,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建立健全水利投入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有利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水利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有利于加快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和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财务会计机构,提高人员工作能力

在国家发展新形势下,根据水利行业现存的财务会计机构合理设置岗位,保证相应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落实到底,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健全奖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每位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际中去,更好落实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保证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需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借助专业化的财务会计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保证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借助先进性的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将最终的考核结果作为评定标准,只有考核符合要求者才能继续上岗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第10篇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企业管理;物业管理;水利

目前,水利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防洪抗灾以及水环境保护的技术关键。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是我国水利行业顺应全球信息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水利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水利为人民和社会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水利信息化技术及其在我国水利管理中的不足

1.水利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水利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并广泛利用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以及处理和服务等资源,以便使得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及其效能得到全面提升的过程。

2.水利信息化特点

融合:水利信息化是水利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集成:是各种高新技术包括远程自动化监控、3S(GIS、GPS、RS)系统、通讯网络、数据库、数学模型、系统集成等技术的相互融合集成

共享: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

创新: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创新

3.水利信息化在我国水利管理中存在不足

首先,信息资源不足:一是时效较差、种类不全、内容不丰富、基准不一、时空搭配不合理;二是众多急需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源建设还极不完善,服务于多层次业务需求的各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全面启动。三是信息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过低。动态信息采集环节薄弱,信息积累未能全面规范化。与相关行业的信息交流不畅。

其次,信息共享困难:主要表现为服务目标单一,导致条块分割;标准规范不全,形成数字鸿沟;共享机制缺乏,产生信息壁垒;基础设施不足,阻碍信息交流。

最后,应用基础薄弱:软件功能单一、系统性、标准化程度低;资源开发层次低、成本高、维护困难

二、信息化技术建设的主要内容

(1)水利信息基础设施是水利业务应用的支撑平台,是实现水利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的基础,由水利信息采集、水利信息网、水利数据中心三大部分构成

(2)水利数据中心是水利信息汇集、存储与管理、交换和服务的中心。由信息汇集与存贮、信息服务和支撑应用组成。

(3)支撑应用是将水利业务中的共同业务逻辑作为公共业务处理逻辑提取出来,形成业务应用开发所需的基本组件集,减少重复开发,提高业务应用的规范程度与技术水平。

(4)保障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水利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支撑。 保障环境包括: 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政策,资金,人才队伍。

三、信息化建设在水利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是新时期治水的新思路和新理念的需求。当前,水利行业已经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探索,水利行业的中心任务逐渐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向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水利是一个信息十分密集的行业,无论是工程建设还是资源管理都离不开建立在对各类水利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大量科学分析处理基础之上的科学决策。

(2)在我国水利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水利行业的公共服务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在水利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建立相互沟通的渠道,及时并准确地向社会传递水利管理的信息;其次,通过与人民群众及时沟通,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政府治理水利的效率,还能保证水利公共服务的公正与公平,并由群众监督并传递的反馈信息,合理更正治理措施【3】。

四、信息化技术在我国水利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1)制定目标。基于未来水利管理向着竞争与合作共存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水利管理应该综合参照电子商务以及虚拟企业等表现形式,分析水利业务在水资源、水土保持、河道、水利工程、滩涂围垦、农村水利以及水政执法监督等领域的应用,从而在水利管理的总体目标和整体规划基础上,建立电子政务、水利数据中心、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等,以便对水利管理信息化技术做出适当的规划。

(2)培养专业人才。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是水利污水管理能否成功实现信息化的关键。其中要求管理人才一方面能够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水利加以管理,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信息化真正为水利管理服务。为了满足着两方面的要求,信息化技术人员需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准确地掌握水管理的全部含义,并要将信息化管理的观念牢记在心。水利管理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让专业人员、普通管理人员以及中高层领导都要转变以往的观念,不断学习应用新的信息化知识技术【4】。

(3)管理体制的建立。水利的管理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坚持管理制度规范。水利管理需要建立水政执法监督管理平台,对各方面的项目流程包括水政巡查、水事纠纷、水行政处罚、水政监察队伍等进行合理的更新以及调整,以便保证各个水政管理流程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实施和顺利进行。

(4)信息化系统的合理选择。由系统开发专家、电脑技术专家、水利管理专家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信息化联合开发小组,建立局部监控中心、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江海图像监控点、江海基础数据库等具体信息化实施方案,并在调研以及系统分析得出的调研报告基础上制定一个信息化的具体实施方案,从而完成水利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实现【5】。

此外,水利信息化还可以让管理制度、方式以及理念等各种资源实现共享,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政府的水利管理成本。同时,利用水利信息化实现水利管理工作,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保证国民经济能够协调发展【5】。

五、结束语

水利管理的信息化需要我们在管理思想、建设思路以及行业理念等多方向努力,争取令水利管理在体制方面取得创新性的进步,全面提高水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我国社会信息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增长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邹轶君.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实现及意义刍议[J].商场现代化,2010(05):11-13.

[2]刘增.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实现及意义[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22-25.

[3]丁宏.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企业管理的进步[J].山西财税,2009(02):35-37.

第11篇

    在国内监理行业现行的组织模式与管理体系中,监理单位普遍只具备辅助施工单位进行监督与管理的职责,但是难以实现对于工程项目实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和控制,这是国内监理行业科学化管理中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水利施工监理与项目管理模式在本质上都是针对于水利施工中具体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在管理层次、角度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同,这是需要进行科学处理和协调的。

    (1)监理人员综合素质较差,专业知识及能力难以胜任

    目前,水利施工监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差,难以满足现代水利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工作对于专业化、技术化、正规化的新型要求。另外,国内水利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工作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监理人员只有具备监理行业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个人能力,才能承担开张此项目管理模式的职责。

    (2)监理制度相对落后,难以符合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要求

    随着监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标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国内监理单位现行的监理制度并且缺乏专业的分析和理论指导,只有依靠监理人员在工作中进行探索和总结。针对于国内监理行业的现状而言,尚难以承担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管理的需求。另外,监理单位在国内监理行业中多处于参与协助地位,难以得到社会及行业内部的认可,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以上因素都限制了监理单位在项目管理模式中作用的发挥。(3)监理单位定位出现误差,限制了发展的进程随着国内监理行业的不断创新发展,监理单位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监理单位自身资历、技术力量、管理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其定位往往局限于水利施工项目的监理工作上。在水利监理单位的中远期发展目标中,也没有注意到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业务的开拓与分析,这就无形中导致国内监理单位与实施项目管理模式的综合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如何通过水利施工监理实现项目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强化

    (1)加大对监理单位的监管与扶持力度

    监理单位是一个服务性的社会机构,监理单位的工作主要是服务于水利施工项目参与各方。而各级监理行业主管部门则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具备依法管理的权利,并担负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管的义务。各级监理行业主管部门应通过下发文件、公告等形式,以强制手段使水利施工项目实施监理制度,并积极配合监理单位开展各项本职工作。各级监理行业主管部门还要组织监理单位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是监理人员具备更高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并与监理单位监理“点对点”的直线联系模式,及时协助解决监理单位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2)实现建立制度向现代项目管理模式体制的过渡

    监理行业全面实施监理制度的时间相对较短,监理制度难免会存在某些弊端和问题,与水利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体制的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是必须及时得到解决的,也是实现建立制度向现代项目管理模式体制的过渡的基础条件之一。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对于工程监理制度的分析较为深入,已基本实现完成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融合的过程,其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部分很多。同时,国内水利专业专家、学者也要加到对监理制度革新与完善的力度,实现建立制度向现代项目管理模式体制的过渡,进而实现国内水利施工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与进步。

    (3)逐步提升监理行业的社会地位

    由于国内部分监理单位在工作中片面注重经济效益,而漠视国家相关法律及制度规定,难以真正发挥监理单位应具备的职责,最终导致国内监理行业的整体社会地位受到恶劣的影响。水利施工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理念在客观上起到规范监理行业的作用,也是实现水利监理单位整体工作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条件,进而促进监理单位及人员严格按照工作制度开展工作,进而彻底改变人们心中对监理行业的固有观点,从而全面提升监理行业的社会地位。

第12篇

    【论文摘要】本文基于工作经验,分析了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指出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着重介绍了改变管理模式,加强质量监管,完善管理制度等多种解决方案及其具体运用。希望给相关人员一些启迪和思考,在这方面深入探索和研究,已解决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水利建筑工程的整体复杂度越来越高,其建筑的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的扩大和提高,因此,如何加强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成为了水利建筑工程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管理模式落后、质量监管不力,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等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

    一、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重视和关注。管理模式是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针对所在工程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和约束的方法保障,更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工作人员的安全情况,并且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成本。但是反观当前我国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落后是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与国外水利建筑行业相比,国内的水利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制约了对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探讨和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管理的方法不得当,对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不能有效的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创新能力,管理人员的思路比较陈旧,观念比较落后,不利于水利建筑业的发展。

    (二)质量监管不力

    加强对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影响着工程的长远使用功能。然而,目前在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中,质量监管不力是水利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更是整个国内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管理人员管理方法不得当,不能根据施工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比较有效的管理措施,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部分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监理等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工作责任心不强,出现玩忽职守、偷工减料以及工程监理监督不力等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最终导致整个工程质量相对较差,影响着我国水利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缺乏制度保障

    就目前我国的水利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缺乏相关的制度性保障,是制约水利建筑行业发展的另一大瓶颈。主要表现在在整个项目工程建设中,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水利管理体系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在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督体制,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在工程进度控制方面不够科学合理,安全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着不少漏洞,安全事故频发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反映出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相关人员对这方面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如何改善我国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一)改变管理模式

    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水利建筑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关系着整个水利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整体发展质量的提高。相关工作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管理模式。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加强管理理念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没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就不能形成一个比较创新的管理模式,因而相关的水利建筑企业要注重对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多多创新,及时更新理念,提高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对国内外现金管理方式的引进和学习。及时紧跟水利建筑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把握好水利建筑行业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及其热点,及时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人才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企业的发展特点,加强管理方式的改革,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加强质量监管

    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是本行业所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整个建筑行业的核心问题,影响质量监管的因素有很多,不仅有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方面的因素,更与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以及管理能力息息相关。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管理工作,提高质量监管能力是提高我国水利建筑行业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一,要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工程施工不仅要注重工程质量的监管,更重要的是要盈利,既要重质量,又不能忽视效益,两者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在进行工程监管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程质量监管,是兼顾工程质量与效益的根本。管理者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要采取动态的成本控制手段,实时检测工程的成本去向,工程的施工进度,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施工成本控制。第二,也要注重管理者自身管理素质的提高。管理人员是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更是把握工程施工大局的重要载体,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够在处理工程施工突况时有条不紊,并且能在工程监管方面方法得当,提高效率。因而,企业在派遣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时要注意对管理者管理能力的考察。

    (三)完善管理制度

    水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不仅需要所有管理人员的全力配合,更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进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有利的约束和管理机制。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离不开管理制度的保障。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从提高管理水平着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的工程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关系着水利建筑企业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更是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总体水平的重要措施。水利建筑企业要建立一个比较有创新意识的团队,加强对管理制度的研究,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及时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制度保障平台,从工作环境、工作效率、员工工作业绩考核模式、奖惩措施以及生产责任制等方面优化管理体系,建立起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水利建筑行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制度的改革以及工程监管水平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要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从创新能力、工作思路等方面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完善,推动我国水利建筑业的规模、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我国水利建筑业的长足进步做出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