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时间:2023-06-02 09:57:58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第1篇

(宁夏第二建筑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地基是支撑建筑的基础,地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牢固度、稳定性。本文从土建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特点出发,针对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 土建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base foundation

Li Liang-liang

(Ningxia Second Construction Company LimitedYinchuanNingxia750021)

【Abstract】The foundation is to support the building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the firm foundation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From the basic foundation of civil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iew, to explore in detail th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oundation.

【Key words】Construction technology;Basic foundation;Civil engineering

1. 引言

地基施工是土建施工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基也是影响土建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地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土建后期施工建设进程,必须作为重要施工项目重点施工,特别在当今建筑业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土建施工企业必须积极关注地基处理技术,采用现代化的地基施工技术,引入科学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良好的施工效果,提高施工建设水平,使建筑物结构更加牢固,质量更加安全。

2. 土建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特点

2.1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横跨面积大,从南到北因环境不同,其地质条件也大不相同。我国常见的土地类型有盐碱地、冻土地等,常见的地形类型有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山地多伴有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在地基基础动工前,要充分了解和勘察当地的地质环境,做好充足的施工准备工作,既要分析所处土地类型,又要了解周边的地质状况,将一切可能出现的危险排除在外。

2.2工程的连锁性。

建筑施工是一项整体、系统的工程,并非某一阶段工程完成便能检查出是否存在问题,而往往是后一项开始了才能发现前一项的问题。为杜绝潜在问题的威胁,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施工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在每项工程结束后,下一项工程开始时,及时对上一项工程展开细致检查。工程的连锁性相对比较繁琐,但却是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质量和良好运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2.3多发性。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房屋倒塌现象十分严重,楼脆脆、楼歪歪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大多时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不当所致。由此可见,把好地基基础质量关,对保证房屋建筑整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减少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着眼全局、从小处着手,把好质量关。

2.4重要性。

地基时深埋地下的工程,之于建筑本身而言是其根基,是建筑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撑。地基不稳是导致房屋坍塌的重要因素,加强地基稳定性施工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说极为重要。作为地下工程,地基一旦出现问题,则很难返修,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同时也会影响开发商经济利益和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由此可见,地基基础在建筑物施工中的重要性 [1]。

3. 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

3.1优选地基基础。

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础,整个建筑物重量的施加对象,要确保所选地基基础具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满足未来所建设的建筑物重量所需,地基施工建设过程中应该试着选择独立基础,如果所建设的建筑物规模较大、重量较大,然而所选地基却相对软弱、脆弱时,则应该选择筏形基础。软土地基主要特征为:土壤有空间、富含水分,软土地基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土体成分的分析,参照土质特征来优化选择与处理地基。

3.2预压法。

在建筑建设前,根据施工地址能够承受的重量来施加压力,积极排除工程所在地地质中的一切不利因素,以此确保地基能够满足对建筑物的承重,通过预压处理能够有效排出土壤内部的气体、水分,常见的预压法有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法等等,前者通常用在地面之下的地基施工,通过设计竖井来确保土体中的水分能够全部排出,从而获得最佳预压效果;后者则通常用在软土地基施工中,把其中的软土换成质地较硬的土体,可以是砂石等等,再实施预压,以此夯实地基,提高其承受重量的能力,预压法能够极大地控制地基沉降 [2]。

3.3强夯法。

(1)这一地基施工方法的实施前提是要做好数据调查,也就是要对施工地基的各种数据做出细致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强夯的方法。第一步要对地基场地实施预压、平整处理,再根据已经调查好的数据资料依靠实验的方法来定位夯点。如果地基土壤中有较多的水分,应该引入竖井排水法排除水分,也可以采用砂石填充法来解决问题,预防强夯中的下陷问题,为机器的正常工作运转提供良好环境,科学的强夯法应该从四周开始向中间逐步开展,这样才能减少场地再次平整带来的麻烦。强夯过后,施工场地得到了有效平整,为了提高夯实质量,应该再开展再一次夯击,具体的夯实顺序体现为首先实施深层土牢固,再实施中层土牢固,末尾实施表层土牢固。当所有的牢固工作顺利完成后,可以启动夯锤再次进行夯实,确保整个地基能够平衡地受力,以此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2)例如我公司在承建山西潞安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中,由于该项目临山而建,厂区内各装置施工前需进行土方平衡施工,我单位即采用强夯法对厂区内各个装置的地基进行处理,在强夯施工完成后,通过质量检测单位的静载等检测后,各个强夯区域均满足设计单位要求,达到施工要求。

装置内单位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均未见大幅度不均匀沉降现象。

3.4注浆法。

(1)在注浆前,首先需要对钻孔点实施科学定位,并深入、细致地检查钻孔的深度,从而得出注浆的调配比例,在实际注浆进行中,必须根据预先定好的钻点以及孔的深度来打孔,再把合适容量的浆液注入孔内,为了保证注浆质量,减少漏孔、浆液溢出等问题的出现,为日后复查提供便利。同时,在钻孔注浆过程中,必须着重考虑到土地承受压力的能力,要确保所注浆液量在土地可承受范围内,当临近地区同工程所在地的土壤、土质有着巨大差别时,则需要首先对渗透性强的土体实施加固。在注浆过程中,为了防止浆液溢出,应该在先对土层土方进行硅化加固,而且要在上方添加厚达1米的自然土,或者添加素土来进一步夯实。同时,要特别关注的是,应根据地质情况和施工环境随时抽检浆液性能、调配比例等等,保证注浆的孔位、顺序、孔深、压力值等同事先的登记调查保持一致,确保施工过程达到科学、标准和设计要求,这样才能全面确保注浆施工质量。

(2)在注浆工作进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临近的建筑物发生变形、错位等问题时,则应该立即暂停施工,仔细分析变形的原因,需要的时候要对注浆参数做出科学的变化与调动,以此来提高注浆质量 [3]。

3.5DDC灰土挤密法。

这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地基施工技术,其原理体现为:主要依靠孔内深层强夯法开展施工,凭借螺旋钻机将灰土倾注到孔中,本着分层的原则进行夯实成桩,再进行不断锤击,确保桩径不断扩大,同桩间土共同构建出复合地基,复合地基具有自身的优势特征,例如:改善湿陷性黄土的打孔结构,有效遏制地基土的湿陷性,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地基土的牢固度,改善地基,打造出高质量的坚实地基。我单位在施工山西潞安集团常村煤矿综采检修车间工程中,即可用灰土挤密桩法对地基进行处理,桩基施工前在设计边线外侧5m侧采用钢板桩进行固化处理,防止因桩基强夯造成土层外扩,影响临近建筑物基础。在桩基施工完成后,经检测,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能够有效承载所建建筑物的永久荷载和活荷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土建地基施工正在朝着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地基技术不断发展、日益进步,是建筑行业面临的一大艰巨任务,在我国建筑行业日新月异发展的现代社会,必须积极发展地基施工技术,使地基施工技术朝着复合型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103~104.

[2]覃楠.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6):50+67.

第2篇

关键词:现代房屋;建筑;地基

基础工程虽然建筑地基属于一种隐蔽性工程,但其发挥的实际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它能对整个房屋起到支撑作用。如果没有有效处理地基基础工程,将会对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可能造成一些无法补救的严重情况。

1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其特点主要是复杂性、多发性、潜在性、严重性和困难性。我国具有广阔的土地面积,而每个地区的地形和土质都各有差异,特别在含有杂填土和冻土的土质中,其会导致整个地基基础施工更具复杂性。同时,隐蔽性也是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一大特点,而在进行施工中,前一道工序大多会被后面的工序所覆盖,导致施工质量检查面临诸多阻碍。地基基础工程是整个房屋建筑施工的支撑,如果基础不稳固,不仅会对建筑整体结构造成影响,还可能面临房屋倒塌的严重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相比于房屋建筑的其他施工工序而言,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难度更高,所提出的要求也更为严格。特别是该施工需要在地下进行,将对房屋建筑的整体重力加以承载,故需要提前考虑到很多相关问题,并可能在施工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

2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1勘察地基基础

在正式开展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以前,需要有效的勘察地基施工的基础环境。通常情况下,提前勘察包括了地基基础几个方面的内容。(1)勘察施工现场的地质,全面的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分布情况及其特点,并有效的整合和分析采集到的相关信息,以为施工技术的选择发挥指导作用。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土质不良的情况,一定要避免对其进行地基基础施工,如果无法避免,则需要通过有效的土质改良以后再展开地基基础工程施工。(2)按照房屋建筑的设计目标,有效选择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法。首先,对建筑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形式结构、建筑特点、使用功能和设计需求等,以有效计算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总体承载力,并确保计算数值的高度准确;其次,在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所需承载力充分掌握后,需要对地基进行埋深测定,以有效降低误差值。(3)房屋建筑的栋数,如果单独一栋,则勘察房屋建筑周围的情况,避免对施工造成影响。而在布置勘测点时,需充分考虑到地基的均匀性,并在设置时保证5个以上的勘察点;如果该房屋建筑是大面积建筑群体,则需在勘察现场时对各个建筑群体间的关联性进行了解,充分的了解可能存在群体之间的影响因素,尽量一个建筑布置一个勘察点。(4)在计算地基勘测深度时,必须考虑到起算点的准确位置,并从基础地面开始计算地基的勘测深度,即以基础地面作为起算点。勘测的深度必须以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准,不可低于或超过受力层。另外在地基地面的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要有效保证稳定性,其地基地面宽度应当保持在6m以上,并通过锚杆和抗浮桩作为支护作用,将其在裙房中或者地下室进行合理设置,从而保证锚杆和抗浮桩的使用期限,以避免受到腐蚀的影响,提高现代房屋建筑的安全性。

2.2施工方案和地基基础类型的选择

在设计房屋建筑施工方案时,相关人员需要仔细的研究现场勘察回来的相关报告,必要时还需到场地进行核实和进一步考察,以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状况有大致掌握,并能充分考虑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提前采取处理措施,利于施工的顺利开展。同时,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到各项参数,必须进行精准的设置,特别是其中的地基基础承载力,其作为房屋建筑的关键,一定要参照实际的土压力和房屋建筑的整体压力数值来进行有效计算。在计算地基基础承载力时,如果出现勘察数据失真,或者存在其它问题的情况,则需要再次复查地基基础荷载力,并重新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出的结果,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并根据该次房屋建筑的施工要求确定施工方案,而地基基础类型的选择也需要根据施工方案来决定。只有在保证施工方案高度准确和合理的情况下,才能顺利的实施地基基础工程,并保证整个现代房屋建筑的质量和稳定性。

2.3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

通过水泥砂浆护坡是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主要支护方法,其支护设计技术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首先,清除地基基础需要挖方区域的全部障碍物,搬迁区域内的排水管和电缆等,对施工现场平面图进行详细绘制,以保证土方开挖路线和边坡坡度的有效性。为了避免建筑施工场地出现积水,所设置的临水排水沟应当大于0.003;其次,使用反铲挖掘机挖掘比较硬的土质,并使用岩石粉碎机对岩石进行处理。在对基坑边角位置进行挖掘时,需要采用人工结合挖掘机的方式开挖,并对挖掘的深度进行严格控制。另外,为了避免扰动到基地土,需要预留基地12cm左右,并利用人工清底实现找平。

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的主要事项

3.1充分考虑刚度和强度

地基出现的不均匀沉降现象,是现代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初期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并需在建筑施工中,对该问题的解决预定处理措施。同时在进行地基浇筑中,重视地基刚度和强度的处理方式,以确保现代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

3.2施工的土质问题

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现代房屋建筑地基需要使用不同的施工方法,两者之间是具有相互关系的,并需要合理考虑到施工环境。比如在对淤泥和较薄土层进行施工时,需要重视到淤泥对施工带来的影响。即使是土质比较好的情况下,也要充分注意到周围环境可能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并结合地质条件和水文特征等,对施工方案进行最恰当的选择。

4结束语

由于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困难性和多发性,必须重视每个施工要点,特别是基础勘察、施工方案选择和地基选择等方面,以有效提高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为现代房屋建筑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琛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190.

[2]毛裕国.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工程技术研究,2016,(6):37.

[3]刘越文.探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时代农机,2016,(12):160-161.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房屋建筑的基础性施工,也是最为关键的施工环节。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作为万丈高楼的重要支撑,控制好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完工并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的前提条件。但建筑地基在建筑学领域所指的是工程建筑的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可能会受到地质因素等影响给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比如地震频发地区,对建筑地基的施工则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技术标准,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一旦因为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出现问题而没有及时的通过技术措施给予改进和解决,而是遗留在后期工程,将对建筑工程的后期投入使用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有可能因为建筑物地基问题遭受地震灾害而导致建筑物倒塌,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我们要将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重视起来,细化施工过程中每一施工环节的技术措施,使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的技术都满足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技术规范标准。但对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房屋质量水平来讲,同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物质量水平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尤其是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还存在许多亟需改进的问题,所以为了提升我国的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水平,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下文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实践经验,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进行浅显的分析。

2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2.1 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不管是任何工程建设,对于建筑地基基础进行勘察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其中,地基基础勘察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收集建筑工程设计的总平面图,分析建筑物建筑地形及平面图坐标,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构造及基础的形式来分析建筑的荷载力,根据荷载力来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及地基允许变形范围。

2) 建筑物地基基础勘察后,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地质类型、分布情况及工程特性进行查明,继而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能和均匀性,找出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因地质情况,如软土层、砂石层地质等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治处理方案。

3) 对于单栋高层的建筑物,一般勘探点要设置四个以上,并且勘探点要均匀地分布在勘探现场;对于密集型的高层建筑群,其中每栋建筑物至少要设置一个关键的勘探点。

4) 详实地勘探深度进行勘察。从基础的地面算起,勘探深度主要控制在地基的受力层上,地基的地面宽度不得小于五米,同时设置地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确保勘探孔的深度符合抗拔承载力的评价要求。

5) 在进行地基土取样测试时,要根据地层结构和地基土的均匀性来合理确定勘探点数量;如果地基土质性质不均与,可采取原位测试的方式进行取样测试。

2.2 支护设计与土方开挖

针对建筑物地基基础的支护设计,可采用小放坡、水泥砂浆护坡等支护设计技术,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1) 将待要开挖的建筑物地基现场的杂物清理干净,同时对地基下面的排水管道及电缆等供水供电设施搬迁,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勘察绘制出施工现场平面图,平面图内容包括确定开挖的路线、边坡坡度、排水管及集水井位置等。设置测量控制网,找准并控制好基线、轴线和水准点,经反复审核后确定施工的控制方案。值得提出的是临时性排水设施的排水沟方向不得小于0.002,以免造成场地积水,对施工造成影响。此外,对于进场的机械设备,要进行必要的维护检查工作,以免因机械设备故障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精度。

2) 施工过程中首先要用反铲挖掘机挖除较硬的土质,遇到岩石层要通过岩石粉碎机进行粉碎处理。其中,反铲挖掘机在进行分层挖掘土层时或者挖掘较深区域时,运载基坑土的汽车要停靠在反铲挖掘机的一侧,减少反铲挖掘机回转角度,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基坑的边角位置,难以通过挖掘机来完成开挖时,可通过人工对其开挖,确保基坑开挖的各项要求都符合设计标准。

3) 待基坑开完施工完成后,要加强对基坑的保护工作,可在基坑周围设置防护装置,以免施工现场的挖掘机碰坏基坑边缘或者是其它施工运输设备破坏基坑。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渠和集水井,并对场地设置一定的坡度,以防因下雨天气场地积水或者是水侵入基坑,基坑遭水浸泡后破坏土层强度,待基坑回填后发生沉降影响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2.3 地下水的控制

地下水是影响地基基础施工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为了控制好因地下水位过高而破坏地基影响施工可通过管井降水法来处理。

1) 承压的含水层渗透系数通常是自上而下呈递增变化,降幅相同,降水井越深,单井出水量也越大。但是如果井深超标则会消弱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正面影响,一般情况下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六米左右。

2) 地基含水层的土质一般分为粉质粘土、粉土及粉砂交互层,土质渗透性差,影响管井出水。所以管井井深要穿透含水层至基岩底部。通过地基底部的砂层、卵石层等提高渗透系数,形成完整井,便于出水。

3) 假如建筑开挖基坑较大并符合基坑内甚至管井的条件,可在基坑内设置管井排水,可有效地减少管井数量和对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基坑开挖面积较小的情况,可考虑基坑内外设置管井的方式,通过控制降幅来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

参考文献:

[1] 樊桂花.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J] . 江西建材, 2011( 4) : 107- 108.

[2] 黄玉兴. 试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 J]科技讯,2006( 20) : 63- 64.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导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保证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水平,从而确保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符合国家质量的标准。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我国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特点

2.1复杂性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形环境复杂,特别是山地、丘陵以及高原等地区的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多为季节性冻土、淤泥质土或者杂填土等。这给建筑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在地基基础施工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往往会采取相关的地基基础处理技术措施来提升地基基础的稳定性,施工难度大,工序多。

2.2多发性

在建筑工程工程设计过程中因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导致建筑工程工程施工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比如建筑工程工程设计方案的不合理,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规范标准施工,施工过程中受到恶劣天气或者突发性自然灾害影响都会影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2.3潜在性

基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为地下工程,一旦地基基础施工完毕后很难发现各个施工工序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多数为隐蔽性工程,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各工序,尤其是重点施工工序的质量问题,将会对下一道工序施工造成严重影响。

2.4严重性

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通常地下环境比较复杂,施工空间范围比较狭小,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引发工程事故,很难及时对施工人员进行抢救,造成施工人员伤亡恶性事故。同时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存在质量问题,是无法进行补救的,必须要返工,给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2.5困难性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涉及的专业领域多,并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旦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对地下操作施工人员的救援难度大;加之地基基础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支撑结构,构造工艺比较复杂,如果对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不当,可能会对整个上部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3建筑地基基础性工程常见问题及原因

3.1混凝土出现裂痕

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混凝土的使用量很大。在混凝土完成浇筑以后,也经常会出现裂缝的情况。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饿鬼,没有把混凝土的重量平均放在垂直线上,这样使得力量之间存在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第二,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没有做到位,外力作用使得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太快,大大减少了混凝土内部的拉力,最终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3.2施工材料质量低下

施工选用的材料极大的影响着施工工程的质量。可是,在最近这几年,施工队伍选择的建筑施工材料的抗压性能都比较差,不能和很好的满足建筑工程的需要。施工过程中,导致施工材料无法达到施工标准的原有下面这几个。第一,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职业操守不高,为了获得高额经济利利益,选择并使用了质量低下的施工材料。第二设计人员按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施工材料进行明确的标注,导致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用错了材料。

4现代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地基结构是特殊的结构,是整个上部建筑的应力承载载体,同时可以抵抗强震的缓冲载体,尤其是当发生地震时,地基基础可以维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避免由于纵向和横向应力的作用导致建筑的坍落,因此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要求做好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4.1做好地基勘察以及设计工作

在对现代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现代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受到影响,而所谓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来自建筑施工水平以及相关设计等,因此,要想保障现代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就需要施工人员能够在施工开始之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从而做出一份详细的施工设计方案,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来进行施工,以保障地基工程施工的质量。

4.2建筑地基基础的勘察

就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来说,其要想保障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就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建筑地基在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勘察和分析,将相关的地基工程勘察规章制度作为地基勘察的基础。在勘察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勘察的情况来对建筑工程地基工程进行平面图的绘制,在绘制的过程中,需要对地基的具体坐标点进行准确的标记处理,同时要根据地形情况以及建筑工程的建设类型来进行具体的考虑,通过对建筑整体情况的分析,来对建筑工程的荷载能力进行明确的计算,同时也对建筑工程地基的埋深度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4.3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

4.3.1清除挖方区域的障碍物,搬迁区域内的地下排水管道和电缆等,同时绘制出现场地的平面图,以确定开挖的路线、边坡坡度、排水渠道和集水井位置等。同时设置测量控制网,把握控制的基线、轴线和水准点,经过反复审核后,确定是否可以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同时还要保证场地内不会积水。

4.3.2施工工艺方面,采用反铲挖掘机挖掘较硬的土质,并用岩石粉碎机处理岩石。反铲挖掘机分层挖掘较深区域,运土的汽车放置于反铲的一侧,减少回转的角度,开挖面积较大的基坑,反铲机应该呈"之"字型移动,而自卸汽车数量应该结合挖掘机的大小进行确定,并按照生产效率和工期的要求,保证挖掘工作的连续进行。

4.3.3在土方开挖完成后,基坑形成后,需要做好适当的保护工作,特别是需要做好测量控制桩的保护工作,同时还要避免基坑受到挖掘机的撞击破坏。利用设置排水渠道和集水井来避免基坑周边存有积水,同时在场地还要保持一定的坡度,避免基坑和场地受到积水的浸泡。对于夜间施工时,则需要确保照明设施的完好性,避免出现超挖现象。

4.4强夯法

应用强夯法时,需先预压用推土机预压和平整地基场地,之后结合详细的施工材料和试验方式,准确测量定位夯点。若地基中间水量较高,可通过竖井排水、砂石填充等方法,砂石填充即在表面铺0.5~2.0 m厚中(粗)砂或砂石垫层,避免应用强夯法时地基和设备下陷,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并消除强夯所产生的孔隙水压。此外,为避免强夯后再次平整场地,强夯时需从四周向中间,夯击结束后,必须用夯锤进行再次夯击,确保地基均匀受力,有效增加承载力。

5结论

综上所述,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地基基础工程对建筑工程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对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要求,施工单位需全面了解并熟练掌握施工的技术要点,提高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提升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度,保障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玉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103-104.

第5篇

【关键词】 房屋建筑 地基基础工程 施工技术

前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最主要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两个方面就是工程实体的质量和施工的管理质量。工程实体的质量是指建筑工程的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性,要具有较稳固的建筑地基基础,也要同时满足业主对于通风采光等方面的要求。施工的管理质量主要是指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工程的施工人员所具备的素质水平以及管理水平。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性的增长,人们对于所居住地方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更加重视起建筑工程的质量的高低水平,这对于工程施工人员在重视建筑工程的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方面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1 地基基础施工的概念

地基指的是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基底的下方产生的变形的不能忽略的部分地层,基础是指把建筑物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分的结构。地基支撑建筑物荷载,要能够防止强度破坏以及失稳。也必须能够控制地基的沉降低于低级的变形允许值。以满足以上的条件为前提,尽量使用相对埋深不太大,通过普通的施工程序就可以建造起来的基础类型,也称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如果地基不能够满足以上的条件,就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处理之后在作为建造基础的被称为人工地基上的浅基础。如果以上的地基基础形式都不能满足要求,就要考虑借助特殊一点的施工手段埋深大的基础形式,也就是深基础(常用桩基),来达到把荷载更多的传到深部的坚实的土层里面的目的。

2 影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的主要因素

1) 地基基础缺陷种类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安全以及耐久性等等方面的影响。

2) 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度以及使用要求等等的具体情况对于地基基础变形的实用性。

3) 地基的基础变形和结构变形的数值以及发展速度和趋势。

4) 地基基础缺陷与加固上部结构的可能性以及经济性。

3 基础性工程的常见问题和成因分析

3.1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房屋建筑工程里面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中的一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分为两点: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混凝土在施工之前没有把枕木摆放在同一条垂直线上面,造成了力量分布不均导致的裂缝;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外部原因导致的混凝土水分蒸发太快而导致的拉力过大而形成的裂缝。

3.2 结构漏水

檐口和山墙与变形缝处也是常见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漏水地点。产生这种漏水的原因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外界的温度变化太大导致的,这就属于自然原因了;另一个方面是因为施工的人员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错误的操作导致的,这就是属于是人为的因素了。

3.3 施工材料质量低劣

施工材料的使用对于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是有着关键的作用的。一般施工材料质量达不到要求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在施工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没有把标准的施工材料要求标注出来,这就导致了施工材料的使用错误;第二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方自己降低了施工材料的标准,把次品作为材料偷工减料而导致了工程质量低劣。

3.4 通风孔道阻塞

通风孔道阻塞的原因是因为施工设计过程当中没有做出合理的设计而导致的,或者,也可能是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人员不小心把杂物堆积在了通风的孔道中,这也就导致了通风孔道的阻塞。

虽然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工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除了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也是最为主要的。不合理的地基基础和地基施工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房屋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缺陷甚至事故。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基础性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提高施工人员和监管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加强公司内部员工的道德修养教育,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4 加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有效措施

4.1 对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做准确的勘查

建筑工程是一种对施工技术要求较强的工程,必须对工程进行勘查。要提供出准确的工程勘查报告来更好的更全面的反应建筑施工选址的地质水文情况,此外,想要对建筑施工的地基基础质量和缺陷做有效的预防,必须先详细的了解到整个工程的施工的现场所处的地形和地质水文条件等等,与此同时,也要对地质情况做勘查。在施工过程当中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征,详细的分析它应该具有的功能,科学并合理的做建筑工程勘查工作,来完成勘察的最基本目的。勘查工作为工程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可靠地资料,这可以作为整个工程的参考,在建筑工程中的勘查工作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都是很重要的,不同忽视并且无法被其他方式取代,所以要保证勘查的准确性,对勘查工作保持高度的重视。

4.2 合理的设计工程地基基础的施工方案以及流程

在施工方案的设计过程当中,设计工作者要首先了解工程的勘察报告里面的所有内容,对其中提供的所有参数建议,以地基承载力为最重要,将其作为参考依据,详细计算地基基础实际的土压力,为了验证工程前期勘察报告的真实性,可采用荷载试验做个验证。工作人员在进行大中型的工程的建造时,若是地基类型是天然地基,要对它的地基承载力设计的科学性与否进行审核。若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地基沉降,要立即停止施工,召集有关部门,一起来研讨,及时的调整工程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或者弥补。避免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尽量防止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4.3 选择合适的地基基础类型

工程施工的地基基础作为与地基的连接结构,它承载着很大的压力,其中包括地基以及上部间距物给其施加的压力。当建筑物的竖向体系向地基传递的时候,如果地基的本身承载能力没有办法达到标准,就要采用独立性的基础,若是建筑物比较的软而上部的建筑物又比较高,就要采用筏形的地基基础。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扩大地基接触面积,也可以得到比独立性地基更好的稳固性。对于比较好的建筑图纸,例如粘土土质,可以选用钢筋混凝土人工灌制来做地基连接。若是地基的承载能力不够就是属于松软的地基,可以先做地基处理,准确的计算了他的承载能力后,选用桩基和沉井基的方法来做地基基础施工。

5 小结

总之,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房屋建筑的质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命、财产安全都息息相关。随着现在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业越来越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房屋建筑工程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且他的地位也逐渐突显,现在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是现在建筑的一个主要的技术之一,它关系着现代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性,也影响着现代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发展。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质量管理是其中的关键以及核心。一定要做好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以及管理。所以,要积极地加大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技术的科技以及成本投入,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质量,提高房屋建筑的耐久性,这是推动现代文明社会的需求,也是重要措施的一部分,这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以及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 谢咏峰.浅析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22):134-136

[2] 杨舟海.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2,18(22):54-56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施工造价管理论述

市场经济下,业主、承包商等单位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加强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对企业自身的工程质量、建设资金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重点探讨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的施工造价管理。

一、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中对施工前的造价需要进行必要的成本管理。

在建筑地基基础上进行施工,要把握好总承包合同的签订,对工程成本进行合理预测。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很多情况下的总承包合同中的大部分条款都会涉及到工程中的造价。在条款中要明确规定,施工过程中可能的索赔和反索赔的因素,力求在合同中转化风险和限制风险,为今后索赔建立一定的理论根据。

在招投标时标志的技术标以及商务标是为了中标。在为了不影响中标,应采取技术措施。商务标编制时,可以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同时要保证能够不提高总报价,以便有利于资金的周转和工程成本的卓有成效的改善。

进行必要的成本管理要对工程成本要进行合理预算。对工程成本进行预测是项目追求经济最大化的一项手段。在工程开工前,要以定额标准为依据,探索能够使成本降低的途径,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所要进行工程项目的目标的成本核算。

在工程开工之前,要签订合理周密的分包合同和包清工合同。单项合同签订完成后,要对有关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责任成本目标具体到每一个人,确保成本指标的完全实现,并且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完成最优化的工程质量。

二、 进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造价管理要在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中控制造价。

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运营成本越来越高,但是与之相反的却是利润越来越低。那么,通过加强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的合同以及造价的管理,是让企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的重要以及核心的内容。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性、政策性都很强,其中动态管理要让工程造价的变化始终处于合理而有效的范围之内,不要出现忽视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以及控制,使工程造价不断增高。在合同签订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对工程的造价也要加强相应的管理,要重点把握工程实施的预算和实际产生的造价之间的平衡关系。

2、 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控制设备材料价格、人工工资等造价。

目前工程造价管理是国家直接参与管理的经济活动。企业在不同的阶段的概算以及预算要对政府负责。在施工进行阶段,这些主要因素工程管理者要做好事中控制。对建制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可以进一步减低返修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控制造价管理要能有效控制进度计划、进度检测等。

针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在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要通过动员一切积极的因素,保证总的工期的目标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合理的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是关键。对于进度计划要提前编制,若发现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与计划进度不一致的时候,要能够及时调整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工程的实施阶段,要以项目的竣工投产甚至是交付顾客使用为目标进行恰当的安排。

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进度要进行必要的检测,以便能有效弄清项目的进展。对个别施工工序以及分项工程要能够及时平衡,采用流水作业等辅助功能来检查纠正偏差,还可以适当调整施工内容、增减工作量、修改施工技术或者方案、弹性工作时间甚至改变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法,以达到及时调整进度计划达到按期完工的目的。

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进度可以以网络的形式呈现,单位内组织局域网,在整个项目实施中,可以通过对各部门的施工活动纳入网络计划,以便能够及时分析,并果断采取恰当措施,保证全面执行计划。

4、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管理的体系。

法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施工能够不超越造价的重要保障。在施工过程中,按程序办事,明确工程质量必须依靠法律法规,依法管理,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与监督。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法律法规的文件认真履行。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领导层与全体员工的认识,进行岗位技能的培训工作,要将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的符合性以及可操作性尽量简化和标准化,并为体系的高质量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实行经理负责制,要制定与质量体系配套的奖惩制度。

在建筑过程中,对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确定好要点,包括项目的质量策划工作,把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关,技术人员要对项目经理部人员交底,使项目经理部人员熟悉并领会施工意识。对施工的设备,要认真保养、维护以及管理。操作人员要严格遵照操作规程,重视施工设备的维护。

管理人员要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造价的现场监督以及检查工作。确保施工人员按技术和作业要求施工,确保管理人员管理到位,不得缺岗运行。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是把地基基础的工程设计变为硬件产品的一种过程,它需要通过产品的检验和实验来完成验证。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为了避免在使用后或者后期工序中出现问题,就要确保施工质量。质量有了保证,施工造价自然就会降低。只有严格控制住这些问题,才能确保地基基础工程的严格性。

总之,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进行造价管理,管理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工期上,不能拖延,在技术上、组织上要采取加快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按期完成,同时在不增加施工强度的情况下,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叶伟胜.价值工程在地基处理方案比选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08,31(2):50-53.

[2]刘钟莹.工程估价(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第7篇

一、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特点

1 多发性

在施工地基基础性工程中,一些不合理的作业规范会导致事故频发,多发性的事故导致建筑工程成本的提升,更带来了社会的负面效应。

2 复杂性

国内整体的地质情况决定了房屋地基基础性工程的复杂性。我国幅员辽阔,地质较为复杂,特别是高原、丘陵、平原等地质的差异性较大。因此在建设房屋的工程中一般均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质问题,这给工程施工带来严重的困扰和阻碍。

3 潜在性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性工程的隐蔽性较强,一般后一道工序会很快的覆盖前一道工序,当被覆盖后质量检测很难进行,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质量隐患,极大的影响着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

4 困难性

由于该工程的隐蔽性较强,同时牵扯的领域较多,所以,有很多诱发事故的因素,对这些因素又很难处理。总体上来看,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其一,因为地基基础性工程在地下施工,所以,处理事故的时候需要较强的操作工艺,造成难度的提升。

其二,因为整栋房屋建筑的荷载均被地基基础性工程承担,所以,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必然会影响到上部结构,连锁反应极易出现。

5 严重性

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为地基基础性工程,由于工程全部位于地下,隐蔽性较强,因此一旦发生事故,几乎没有有效的补救方法,这给工程建设单位带来严重的影响,轻则经济损失,重则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严重影响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房屋建筑其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要点

1 注重工程地质勘探的准确度

尚未施工房屋地基基础性工程的时候,要仔细并严密的勘察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对地下的水文情况、土层情况等有全方位的了解,以便于后续的地基基础性工程的建设有科学的依据。如果建筑项目位于城市区域内,要对施工区域内的管线安排给予重视,有效的规避施工中损坏供水、供电、通信的情况。

因为地质勘查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要以建筑特性、建筑使用、项目所在地地质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的确定勘察的目标和方法。坚决杜绝为省时间、赶工期而不勘探或者不仔细勘探的情况。进行勘探时要全方位的了解土质情况,基础施工方法的选择和土质情况息息相关,如果施工方法选择错误会给施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要想把土质的真实情况全面的反应,钻孔应该与设计的需求相符,选择的钻孔地点应科学而不应随意,唯有如此才能全方位的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情况,为后续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提升房屋结构的设计合理性

满足上层建筑的实际需求是建筑地基基础性施工的根本目的,但是也要和项目所在地土质的实际情况相符,使用合理的方式获得最优的施工效果。为了让房屋的主体性结构能够满足日常使用,不出现裂缝等情况,设计者要慎重的对待提供的地基荷载受重能力,严格的计算地基土的承载能力,要想保障勘察报告的有效性,必须二次进行荷载试验。要是地基沉降幅度过大或者发生倾斜,要马上停止施工,和勘察、设计等人员一起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避免地基和建筑结构出现毁灭性的损坏。对房屋建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后续的施工中才会避免出现建筑沉降或者倾斜,以此保障建筑的稳定和其正常的使用。

3 地基基础工程选型

地基基础施工是地基工程的衔接结构,其承受来自地基及其以上部位房屋结构的重量。与此同时,当建筑结构把来自竖向系统的压力向基础转向的时候,如果地基设计的承载力不足,就必须使用独立的地基基础,如果房屋结构基础比较软,同时又具有相对较高的上部结构,选用的基础形式为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增大基础接触面,同时和其它类型的地基基础型工程相比,这种类型的地基基础性工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4 基础工程施工的措施和技术

并非所有的地质条件、建筑形式均使用相同的房屋建筑施工技术,钻孔灌注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沉管灌注桩等地基技术常使用于普通地基施工中,深层搅拌法在复合地基中普遍使用,常见的地质条件可以使用普通的地基施工技术和方法。如果房屋项目所在地的土质属于淤泥性,为了把原土的承载力充分的利用一般会使用复合地基,但是我们要注意,高层建筑不能使用复合地基,因为该地基的承载力有限。究竟选用何种地基需要我们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综合的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科学的选择地基基础性施工技术,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资金,更会提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建设质量,为房屋建设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8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房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现阶段的房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常常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日常活动。在房屋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地基的建造。地基是房屋建筑的基础,在实际施工中,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地形、不同情况具体分析,解决在地基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为开发商争取更大的利益,为群众建造高质量的住房。

1 地基项目的建设特征

1.1 自然环境对地基的影响

我国国土范围广阔,陆地范围非常大,但地质条件不是很好,例如一些地区存在淤泥土质,我国西南地区存在的熔岩地质等,为地基建设带来不小的困难。而且我国不少地区位于地震带上,经常性发生地质灾害,对地基的损害非常大。这些自然因素给工程开始前的勘察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1.2 人为因素对地基的影响

由于在施工时没有按照施工标准或建设规划不合理,会导致建筑塌陷,进而引发非常严重的问题,给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损失。在施工过程中,监察部门没有按规定仔细谨慎的对施工过程中的隐患进行排查,也会导致住房建筑发生质量问题。此时导致的不利现象时很恶劣的。

1.3 后续活动对地基的影响

在施工时房屋建筑的每一部分的都是在前一部分完成后才开始进行施工,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后续活动在很大的层次上会遮挡之前的部分,有着很高的隐蔽性特征,地基是支撑整个房屋的基础,如果在对地基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或隐患,那么后续的操作将进行的很困难,后期的建设也无法保证。而且地基一旦建好投入使用,即使在后期施工建设过程中发现问题也无法较好的处理,并且给后续工程的操作带来难度。所以在工程检查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开展综合化的检测,保证建筑的品质和质量。

1.4 存在的难度

通常来说,项目如果建成之后,基础处的不利现象是不能够有效地应对的,因为其而导致的不利现象,会较之于基础建设花费的资金也多很多。不论是选取场地亦或是设计和建设活动,只要其中的一个步骤开展不好的话,就会导致非常恶劣的问题,由于基础的品质不好,就会使得地基不具有稳定性,进而总的构造就会受到干扰,导致项目面对非常多的不利现象,不但使得资金得不到有效的使用,同时还干扰到群众的生命以及财产等的稳定。因为基础要承受上方的力,所以如果发生了问题的话,它的不利现象就会变严重,但是问题的出现都是非常快速的,一般不会被察觉,此时就导致其问题更加的恶劣。

2 保证地基建设有效进行

2.1 积极地开展地质勘查活动

工程开展前要进行有效地勘察,勘察时要注意体现项目的地址及水文等综合特征,认真的对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和探讨,积极开展侦查活动,这样才能避免地基建设中的问题。在勘察中要结合场地的具体特征和建筑的运行规定等来明确勘查的意义,不能忽略那些非常繁琐和脆弱的基础,为勘查活动和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防止地基中隐蔽事故的发生。对于建筑物地基的隐蔽事故是可以提前的预知和发现的,若想做到事前对事故的预知,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就要在事前进行全面、准确勘察,并详细的记录具体的数据,分析数据。我们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范围和途径,确定不同的实地勘察方法。要重视勘察结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不得隐瞒不报,不能忽视勘测中的任何问题。

除此之外,在勘查的时候要关注钻孔的尺寸。要保证尺寸合乎规定,假如不合乎相关的规定的话,就无法得到下沉数值,也就不无法实现设计的规定。所以要切实的结合规定的来明确钻孔的尺寸。假如勘查的总数较少的话,同时又因为尺寸太低,就会导致土不匀称,进而引发缝隙问题,导致非常恶劣的品质不良现象发生。

2.2 确保设计合理性

地基的基础设计必须要经过专业设计师的设计,在设计时要考虑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还要参考建筑物的具体用途,在经济与实用中间找到最合理的均衡点,在保证质量提供足够使用要求的基础上找到既经济又能节省资金的方案。设计人员要谨慎对待勘测数据,要经过精确科学的推算来设计建筑。若发现不明确的数据要进行验算,有必要时要进行重新勘测并且重新计算,保证工程中各个数据的准确性。

3 提升基础稳定性建设

下面以某住宅工程为例,该工程为框架结构7层,下设架空层,层高2.1m,上层层高均为3.0m。场地内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淤泥、粉质粘土、含泥中粗沙和砂质粘土。

3.1 合理的选取类型

我们将建筑物与地基的连接地带称之为基础。建筑物的所有承受负荷都是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分为独立基础和筏形基础。每一种类型都有自身的使用缺点和优势,要结合实际的情况来确定使用哪种地基基础。独立基础的使用成本低,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不高,如果地基承载力足够,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适宜采用这种方式;而筏形基础有较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是造价更高,如果工程的地基相对较差但建筑物较高的建筑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这样可以加大接触面积,提高建筑稳定程度。如果施工单位因为经济的因素在地基较差建筑较高的工程中使用筏形基础,必定达不到质量标准,给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但是施工单位也要避免浪费。

如果受力性较差的话,就判定其为软基,要使用相应的方法对其设置。软基一般是由淤泥和杂土等构成的,此时在勘查的时候要明确其组成要素,布局领域等等,进而便于后续的地基处理活动的开展。当开展计算的时候,要认真地分析构造的受力性,如果它均匀的存在于整个的区域之中的话,从而得到平均的荷载位,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

3.2 地基的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地基是指建筑的基础持力层及下卧层,基础部分包括土方开挖、排水施工、基础钢筋工程、基础模板工程、回填土施工;主体部分包括主体模板工程、主体砼工程、墙体工程、装修工程、楼地面工程、屋面工程以及门窗工程。主体工程与基础工程联系紧密,相辅相成。

如果是淤泥,上方的土层没有达到一定厚度的时候,要注意尽量避免出现扰动问题,要运用一定技术和手段减少扰动。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可利用其作为持力层。如果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没有经过人工处理不能用于持力层,若想将含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作为持力层,就要使其经过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才可使用。每一种对地基的处理措施和对处理手段的选择都要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环境条件、物质的供应状况、建筑物使用途径、施工的技术条件等等,经过比较对比,最终确定最优秀合理的方案。

在设置地基的时候,要使用强度和刚度较大的材料,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升材料的强度,进而加强建筑对地基的适应性。要明确各种问题的处理措施,并且开展综合性的监督制度,为提升建筑工程的品质打好基础。对地基进行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其刚度和强度,这样对于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也就有相对的提高,同时也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能。当处理好地基后,要检查地堑的变形程度,保证地堑的变形程度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在建设时还要仔细分析地堑的下沉状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保证工程质量。在施工中,建筑单位还要重视对工程的质量检测,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部分必须停工整改。另外对于符合标准的要准确记录,为其他的建筑提供模范案例。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房屋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形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本工程结合地基的实际情况,施工前应增强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为满足地基和沉降要求,可以采用桩基础或人工处理地基,而人工挖孔桩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深,且持力层以上无流动性淤泥质土,因此采取桩基础作为本建筑的基础比较理想。方案中我们要着重考虑超长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要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最大间隙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通用的减少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们一般采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子中就存在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并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采取措施。在施工中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在采用天然基础,埋深一般应大于裙房基础埋深至少2m,不满足要求时,应计算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并与高层建筑的架空层贯通,期间设置沉降缝,基础埋深基本相同,沉降缝间采用硬质材料填充,如果处理不好,出现高屋建筑层与地下架空层互质问题,建筑投入使用后,会发现沉降缝两侧墙开裂,造成渗漏。

最近一段时间中,那种复合形式的地基得到了显著地发展。其能够提升受力性特征,能够掌控好下沉问题,进而处理主体以及裙房处出现的不利现象。不管是使用何种措施,假如使用后浇带但是不设置变形缝的话,就会使得建筑体出现倒塌问题,所以怎样确保建筑体的稳定性,确保其使用时间长久,就成为了当前时间段要认真分析的事项。

地基处理就是将原来脆弱的地方进行改善,使其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提供的支持力的需求。不论是什么样的建筑工程,都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坚实基础的支持,再坚固的结构都不能长久的存在。坚固的地基是保证房屋建筑质量的基础,为整个建筑提供良好的安全性。良好的地基基础可以减少后期的人工处理,从而节约人力物力,节省工程成本,减少工程造价。在工程结束后,还要加强对建筑的监控,防止出现在施工时没有被发现的隐患造成更大的损失。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品质是项目的关键,房屋建筑的质量关乎于人得生活和日常活动,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首先要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提高房屋建筑质量的基础就是提高地基的质量。在施工前要仔细计算,精确测量,分析处理数据,提出科学的施工计划,然后在具有施工条件和实力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地基的质量问题,间隔的监督检查工程的施工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解决,这样才可以保证项目的安全性高,进而让群众住上放心房。

参考文献

[1]樊桂花.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 江西建材. 2011(04)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基础工程;基坑支护;淤泥质地基换填;基础桩施工;探讨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广东省某房屋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283606m2,地下建筑面积68107m2,地上建筑面积213921m2;地下一层,地上结构为17栋小高层住宅楼(15F、18F、22F)。该工程基坑周长约1320m,基底面积约为73960m2,基坑开挖深度约5.73m,土方工程开挖量约42万m3,回填工程量约8万m3。该工程桩基础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HPC-AB桩,基坑支护主要采用格构式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支护形式,部分区域坑内基底被动土体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

该工程地质概况:按成因类型自上而下发育地层有1、人工填土层;2、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3、第四系冲洪积相沉积层;4、第四系残积层;5、基岩风化层。场地范围内未揭示有明显的断层、构造破碎带、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质现象,开挖范围内主要为人工填土层和海陆交互相沉积层中的淤泥层。人工填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和耕土,平均层厚1.54m,层底埋深0.60m~2.40m;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厚度较大,主要有淤泥层、软塑~可塑状粉质粘土层、硬塑状粉质粘土层、粉土层、淤泥质土层,其中淤泥层平均厚度为5.18m,层顶埋深0.50m~13.00m,层底埋深2.80m~15.60m。淤泥层呈流塑状、淤泥质土层呈软塑状,二者均为中~高灵敏土层,施工中易产生流泥、触变、蠕变及振陷,且其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工程性质不良。按土工试验指标,根据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中的表查得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44kPa。

二、基坑整体施工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大面积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顺序有两个方案,方案一:先进行支护搅拌桩和工程桩的施工,再进行土方开挖;方案二:先施工支护搅拌桩,再进行土方开挖,最后进行工程桩的施工。

方案一属于常规做法,优点在于可以在原状土平面上施工工程桩,柴油打桩机的移动、预制管桩的运输以及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各项检测都可以在原状土上进行。另外,基坑支护搅拌桩可以与工程桩同时施工,在理论上更有利于缩短施工工期,既可节约施工成本,又便于施工。但对于本工程而言,最后进行土方开挖时,对于工程桩的成品质量保护可能无法实施。

方案二着重考虑到本工程基坑面积有约70000m2,平均开挖深度为5.8m,其中淤泥层平均厚度为5.18m,为含深厚淤泥层的大面积基坑工程。由于淤泥层为流塑状,局部软塑状,为中~高灵敏土层,施工中易产生流泥、触变、蠕变及振陷,且其压缩性高、承载力底,工程性质不良。若采取常规方案,首先土方开挖时,土方开挖机械的施工、土方运输车辆的行走以及管桩材料的堆载等皆会对已施打的桩基产生侧向扰动,管桩极易偏移和移位,桩基础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其次,本工程含有17栋高层建筑,该部分桩基础相对密集,为减少对桩基础的扰动,特别是在开挖桩与桩之间土方时,土方机械需改成小功率机械或人工开挖,土方开挖机械的功效将受很大影响,存在工期上的风险;再者,先施打桩基,若要做到将管桩施打到设计深度,管桩的送桩深度将达到6m上,送桩深度过大,桩基础质量很难保证,若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送桩深度控制在2m以内则造成管桩的大量浪费,对工程造价控制十分不利,所以先进行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消除淤泥层对工程桩的影响后再进行工程桩的施工。经过对比和分析,通过专家论证讨论,本工程采用方案二,确保桩基础的施工质量。

三、基坑支护和基础采用的型式

本工程场地内为一整体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5.8m,需对基坑壁进行防护和防渗处理。基坑支护主要采用格构式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支护形式,部分区域基坑内基底被动土体区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水泥土搅拌桩既作基坑的临时支护又起到止水的作用。水泥搅拌桩的桩径为550mm,桩间的搭接长度为150mm,桩间距和排距均为400mm。搅拌桩采用42.5R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做固化剂,水泥掺量为18%,水灰比0.5~0.6,采用四搅四喷的施工工艺。水泥搅拌桩的长度根据地质条件的差异,长度有8.3m~15.0m不等,格构形式也略有变化,格构的宽度有4.95m~6.55m。

本工程住宅楼均为高层建筑,对变形的要求较高,而建筑场地浅部地基土均为低-中等强度土,承载力较低,不能满足建筑荷载的要求,因此需采用桩基础。桩基础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HPC-AB桩),桩径为φ500,壁厚为125m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800KN,抗拔桩单桩竖向抗拔力特征值为300KN,采用锤击法进行施工,柴油锤型号为D62,桩靴采用B型,有效桩长为18m~40m。桩型为端承桩,桩端嵌入强风化岩内1米。

四、地基处理方法-碎石换填技术

采用先进行开挖土方再施打工程桩的方案,桩基础的施工在已开挖完成的基坑底上,基底土体为淤泥和淤泥质土,承载力低,需进行地基处理方可满足管桩施打和管桩运输的需要。

针对该工程的不良地质,采用碎石换填的处理方法。碎石换填技术的工艺原理就是将基础底部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将一定级配的碎石垫层材料按一定的要求分层回填碾压,使回填碎石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可使下部土层加速固结提高承载力。为了检验换填做法、换填材料的选择、换填厚度能否满足锤击桩机施工操作的地基承载力要求,在现场做出一个试验段,对试验段的换填进行了平板荷载试验,在现场选取两点,分别在铺土工布处和不铺土工布处进行检测。经理论上计算和现场压板试验,确定碎石换填的厚度,换填材料选用粒径40mm~70mm混合碎石,基坑底换填松铺86cm碎石(松铺系数为1.326),经压路机碾压密实后达65cm,碎石上表面松铺16cm石屑(虚方),实际换填经压路机碾压后实测换填断面厚度为75cm(实方),因为碎石粒径空隙比大,碾压后石屑挤密空隙造成回填厚度减少。

图 1 地基承载力压板试验

五、土方开挖和桩基施工

本工程基坑面积较大,为了缩短施工工期,土方开挖与搅拌桩支护同时施工,土方开挖采用中心岛盆式开挖,从基坑中心向基坑四周开挖,为保证支护结构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性,先预留基坑周边20米宽的土体,预留土体开挖必须等支护结构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

在大面积土方开挖之前,在现场进行了试挖,原来考虑基坑土体绝大部分为淤泥,施工机械难以操作,拟采用长臂挖掘机一次挖到基底标高;在试挖过程中,一次挖到基底标高,基底标高控制难度较大,所以改为二级开挖,挖掘机在二级平台操作时下铺钢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挖掘机在淤泥层中无较大下沉,挖机可在淤泥层上作业。

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单体楼部分的桩较为密集,施打过程中,挤土效应较明显,已施打完成的桩有可能在相近的工程桩施打过程中被挤出上浮。针对这种情况,在合理安排施打顺序,科学组织桩机行走路线,尽量减少挤土效应的基础上,对已经施打完成的每根桩进行了上浮监测。记录每根桩施打完成后的原始标高,以后定期对其进行测量,监测其标高变化情况。根据监测所得上浮记录,按照设计单位给出的复打意见和要求进行了复打。

六、结论

综上所述,含深厚淤泥层大面积的地基基础工程与一般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基础工程有所不同,结合工程实例,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供类似工程参考:

1、含深厚淤泥层大面积地基基础工程由于其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其施工顺序应充分考虑淤泥层的特性对桩基础施工质量的影响,不宜按照常规的施工方法来做,宜采取先开挖后打桩的施工方法,以更好的保证桩基础的施工质量。

2、采取先开挖后打桩的施工做法时,基坑底有淤泥层,应考虑在其上行走锤击桩机械,运输管桩等的需要,对基坑底进行地基处理,提高基底的承载力,例如本工程中采取的换填碎石方法。

3、大面积基坑工程的开挖,可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区段,采取灵活措施,以缩短工期。

第10篇

关键词:地基;施工;造价管理;工程

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前的成本管理

(1)技术标和商务标的编制。

招投标时编制的商务标和技术标,其目的与实施阶段有所区别。前者是为了中标,而后者是为了盈利,但在投标过程中,不能“饥不择食”,在不影响中标前提下,应采取“技术措施”,为今后的成本管理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以得到理想的经济效益。技术标的编制内容要涵盖施工中的方方面面,但要注意重点突出和留有适当变更的余地。由于编制时时间仓促和资料不全,技术标不同于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可避免存在不确定和不确切因素。为避免中标后的被动局面,在制定方案时,进行适当的“文字处理”,为今后的施工措施和造价调整打下伏笔。商务标编制时,在不提高总报价的前提下,可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对早期完成的和预计工程量将增加的分项工程适当调增单价,对后期完成的和预计实际工程量将减少的分项工程适当调减单价,以有利于压价工程成本的改善和资金周转,减轻资金使用成本。

(2)总承包合同的签定。

地基基础施工工程很多情况下都采用总承包合同,在总承包合同中的多数条款都涉及工程造价,因此合同条款的签定是工程成本的重要环节。在签定过程中,既要按招投标文件中的承诺办事,又要对招标文件和设计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内容,本着平等互惠的原则,通过谈判,争取到合理的合同条款。预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索赔和反索赔的因素,对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避免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彻,并在相应的条款中明确,力求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化风险;尽量避免在合同中出现发展商“开脱责任条款”,对发展商指定的分包项目应明确双方职责,以此约束其违约行为;在合同中加进不可预见因素条款和双方约束条款;总之在合同中应为今后索赔建立理论根据。

(3)工程成本的合理预测。

工程成本的预测是项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项重要手段。它克服了传统意义上成本管理依靠财务部门决算报表所带来的时效性滞后的弊端,避免了一旦反映在财务账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实的现象。工程开工前,应以定额标准为依据,搞好施工图预算,同时依据企业内部的施工定额测算出按工种,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耗用标准;对各种技术方案、措施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探索降低成本的各种途径,从而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

(4)签定合理周密的分包和包清工合同。

工程成本的确定,最终通过合同形式来实现。在签定分包和包清工合同时,要进行竞争承包,以调动项目最基层的积极性。在签定合同时要考虑全面、细致。对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都要有相应经济制约手段;工作范围及价格要封闭;一些大宗主材(水泥、砂厂料二钢筋)、易耗材料(铁丝、铁钉、扣件、回形销、螺杆)经测算后均要有量化指标并列入合同。单项合同签定后,要对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和会签,建立考核制度,将合同细化,责任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做到层层把关,人人控制,以确保成本指标的完全实现。

2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中控制造价

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各地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尤其突出的是深基坑工程、公路建设中的地基基础工程、地基处理与加固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给整体建设工程造成很大损失,拖延了工期,增加了工程造价,甚至严重影响工程质量。近年来,随着建设市场秩序日趋好转,依法加强对建设市场的管理,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技术的进步,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有所提高,但质量形势仍十分严峻,需要地基基础工程界同仁继续努力。质量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企业内部质量体系的建立、完善和持续有效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加强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可降低返修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1 建立法制化的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1)以法制建设的高度认识贯标认证工作;目前,许多企业的习惯做法还是主要靠长官意志的决断,领导说了算,而贯标认证是要转到按程序文件办、按科学民主决策办,也就是说,贯标认证工作实际是一个企业的法制化建设。首先要求领导层认可这一观点,明确:①工程质量必须依靠法律法规来保证;②质量管理必须依法实施管理;③工程质量不仅是个人或单位的行为,还必须接受质量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督;④质量体系文件就是法规性文件,必须认真履行。

(2)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领导层和全体员工的认识,强调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二是岗位与技能的培训。

(3)质量体系文件要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特点来制定,要增强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记录和表格尽量简化和标准化,这将为质量体系的高质量运行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具有管理和执行的双重职责,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负责人。

(5)制定与质量体系配套的奖惩制度,这很重要,是加大质量体系实施力度,提高职工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最终做到“言其行、行其言、行必果”的有力保证。

2.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首先做好项目的质量策划工作,包括项目经理部的建立、施工所需资源的准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核。

(2)把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关。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涉及的材料主要有水泥、钢筋、钢绞线、砂石等,要做到:①优选供货厂家,最好从厂家直接供货;②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③加强现场原材料的复试工作,以防现场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原材料采用供应部门集中供货到现场,项目经理部验收、检查、送检的方式,保证现场材料的可靠性。

(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是保证施工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是设计人员对项目经理部人员交底,目的是让项目经理部人员熟悉领会施工图意图,二是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交底,目的是让施工班组掌握如何按规定要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有哪些。技术交底要清楚易懂,必要时应附图,记录要有责任人签字。

(4)施工参数的确定。由于各场地地基基础工程条件的差异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正式施工前都应进行试桩、试打工作,以确定有关施工参数、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5)控制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关键过程是指技术含量高,过程结果质量对最终工程质量有较大影响,过程对整个工程具有制约作用。特殊过程是指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其后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应按标准严格控制。对于每一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都应首先明确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规定这些过程的控制手段和方法,并严格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应由具备有资格和有经验的人员完成,应对过程参数进行连续的监视和控制,并对设备、人员和过程要有鉴定合格的纪录。

(6)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施工设备的能力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企业的机构化和现代化程度。施工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设备操作和保养规程,重视施工设备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保障过程能力。

(7)加强现场监督和检查工作。这是企业质量检查部门的任务,主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检查,以促使各工程的有关责任人员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严禁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缺岗运行和管理不到位,严禁施工作业人员不按技术交底和作业文件要求施工。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工期控制中的造价管理

所谓工期控制,就是针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手段,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目标,从而保证总的工期目标的实现。工期控制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

(1)进度计划的编制。

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没有计划就谈不上控制。根据工程进度目标,编制经济合理的进度计划,并据此检查执行情况。若发现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进度不一致,应根据分析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原项目进度计划进行调整或修正。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地规定各项工作的顺序、开竣工时间和相互衔接关系的计划即为进度计划。从工程实施阶段来说,通常以项目的竣工投产或交付使用时间为目标来进行安排。进度计划编制的步骤是:①利用工作分解结构的方法划分基本工作单元;②确定各单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画出逻辑关系网络图;③测算各单项工作的时间参数,并标注在网络图上;④调整、优化进度计划。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还需考虑资源用量的平衡和寻求选用成本最低的施工组织方案等。

(2)进度的监测。

对地基基础工程项目进行监测的目的在于弄清整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以便预计何时能达到目标。监测的方法是将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分析所产生的偏差原因,从中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监测内容包括项目准备、设计图纸的审定、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材料及设备的采购、加工件及现场施工的进展情况等。

(3)进度的检查与分析。

对实际进度进行记录、检查,以此作为掌握工程进度和进行动态分析、决策的依据。进度检查记录的是各工序的分项工程实际完成的工程量。

根据检查各分项工程在“检查日期”内所完成的工程量,分析各工序在本工序中是“提前或延误”,在项目(总任务)中“影响总工期的天数”。管理人员应灵活掌握施工进度计划,并为延误了工期的施工工序或分项工程提供决策依据。

(4)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施工进度计划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施工的进展,外部条件不断地变化,势必影响到工程项目本身,使施工计划体系从平衡状态变得不平衡。工程施工进度要在检查中及时发现不平衡的因素,并运用系统中提供的工期优化、流水作业等辅助功能来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解决由于外部条件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影响计划执行的问题,以确保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目标实现。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以下内容(尤其是关键线路上工序的内容)而达到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的目的:

①增减施工内容;②增减工程量;③改变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④修改施工方案或技术;⑤增减施工人员和机械,提高工作效率;⑥增减工作时间;⑦改变作业材料等。

对施工进度的控制,要以工程施工总进度一一网络计划为依据,在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要把全体人员、参加单位、各部门的活动严密地纳入网络计划,随时了解各施工工序完成工程量的状况,及时进行分析,检查各施工工序是否按进度计划执行,检查每一施工工序自身的执行情况和对总工期是否有影响及影响程度,并果断地采取纠偏措施,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全面执行。

在地基基础工程项目建设中,进度拖延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作为项目经理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即使拖延一天也不应忽视,防止由于许多小拖延的积累而达到无法接受的地步。根据合同规定,项目竣工日期是不能任意改变的。为保证按期完成,就得从技术上、组织上采取加快措施。这样不仅会增加施工强度,还会增加直接费,从而也提高了成本。故工期对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工程成本是密切相关的。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 地基基础 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基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房屋的安全性问题,如果地基的质量不过关,那么将会导致建筑物失稳,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又有提高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水平,才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才能是人们的生活更加稳定。

1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地基是房屋建筑的核心,其施工质量是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而在房屋建筑中地基主要是指基础持力层和下卧层,都属于隐蔽性的工程,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危,尤其是频发地质灾害的我国,滑坡、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提出了高标准的施工要求。关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问题,最有名的是意大利比萨斜塔,因为该塔高55 m。是由1173年开始建设,但建至一半后,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逐渐向南倾斜,因此被迫停工,在1730年竣工后,塔身还是不断向南倾斜,经过多次的纠偏和地基加固,才保住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建筑物。我国国土范围宽广,地质条件差异性较大,有盐碱地、冻土地、塌陷地,加之滑坡、泥砂石等灾害的侵袭,要求我们对房屋建筑工程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应对这些复杂的地质危害因素。我国房屋整体质量水平低,尤其是地基基础工程,有些潜在性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被及时发现,致使很多地基基础工程问题被忽略。

2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要点

2.1 地基基础的勘察技术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必须对地基基础进行勘察。地基勘察以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6为依据。

1)收集建筑总平面图,分析平面图的坐标和地形,结合房屋建筑的性质、规模、结构和基础形式,判断建筑的荷载力,从而确定地基的埋置深度和允许变形范围。

2)通过勘察,查明地质的类型、分布、工程特性,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作出分析评价,以便初步判断不良地质的类型、成因和分布范围,为提出整治方案提供数据资料。

3)单栋高层建筑物勘探点的布置,一方面满足地基均匀性的要求,将勘探点设置在4个以上,而对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体,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必须有1个控制性的勘探点。

4)从基础的地面算起,详细勘察勘探的深度,将勘探深度控制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层上,地基的底面宽度大于5 m,设置地下室或者裙房的抗浮桩和锚杆,保证勘探孔的深度达到抗拔承载力的评价需求。

2.2 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支护设计技术,可以采用小放坡、水泥砂浆护坡支护,具体的设计技术包括:

1)清除挖方区域的障碍物,搬迁区域内的地下排水管道和电缆等,同时绘制出现场场地的平面图,以确定开挖的路线、边坡坡度、排水渠道和集水井位置等。同时设置测量控制网,把握控制的基线、轴线和水准点,经过反复审核后,确定是否可以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其中临时性排水设施的排水沟方向要大于0.002,保证场地内不会积水。

2)施工工艺方面,采用反铲挖掘机挖掘较硬的土质,并用岩石粉碎机处理岩石。反铲挖掘机挖掘分层挖掘较深区域,运土的汽车放置于反铲的一侧,减少回转的角度,开挖面积较大的基坑,反铲机应该呈/之0字型移动,而自卸汽车数量应该结合挖掘机的大小进行确定,并按照生产效率和工期的要求,保证挖掘工作的连续进行。针对基坑的边角位置,挖掘机难以开挖之处,要采用人工方式配合开挖,并将沙土清除到在挖掘机作业范围之外,与此同时,控制好挖掘机的深浅程度,在基地预留10 cm左右的人工清底找平,避免超挖时基地土被扰动。

3)质量标准的提出,1保证基坑地基土质符合设计的要求;2是控制允许的偏差项目,首先标高是利用水准仪检查或者拉线尺量检查,允许偏差为±0~50;3由设计中心用经纬仪、拉线尺量检查长度和宽度,允许偏差为±0~20;4用坡度尺检查边坡坡度,允许偏差为±0~30。

4)土方开挖形成基坑之后,加强成品的保护工作。1注意保护测量控制桩,防止挖掘机撞坏基坑;2在基坑的周边设置排水渠道和集水井,并保持场地适当的坡度,防止积水浸泡基坑和场地,在夜间施工的时候,也要保证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地基和边坡的超挖。

2.3 地下水的控制

地下水是基础地基质量隐患因素之一,如果地下水位过高,腐蚀了地基基础,很有可能引起地下沉陷。为了控制地下水,可考虑采用管井降水法:

1)承压的含水层渗透系数从上至下呈现逐渐加大变化,如果降幅相同,则降水井越深,单井的出水量就越大,而井深超标,则会削弱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正面影响。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6 m左右。

2)含水层的土质通常为粉质黏土、粉土和粉砂交互层,这些土质的渗透性差,不利于出水,井深可打至基岩底部,利用底部的砂层、卵石层,提高渗透系数,形成完整井。

3)如果基坑的面积较大,具备在坑内布井的条件,则可以采用在坑内布井的方式,减少管井的数量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4 基坑监测技术

基坑监测技术是为了防止基坑施工发生意外,确保工程的安全,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基坑边坡变形观测,了解基坑支护的变化状态,以监测数据为依据,结合开挖的地质情况,对支护参数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如果发现基坑支护存在异常情况,则应该采用支撑或者回填等方法,提高基坑边坡的安全系数。

2)监测的内容除了量测基层位移情况和观察地表开裂的位置和列宽,还要对基坑的渗水情况和漏水情况变化进行观察。

3)布置监测点,选择在基坑支护变化最大的地段,或者局部地质条件不利的地段。

4)监测技术的施工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施工单位为主体,量测基坑的位移,如果基坑支护工程已竣工,则由建设单位负责测量,将测量点布置在基坑支护的施工图纸上;2施工单位的质检人员定期负责观察地表开裂状况、基坑渗漏水情况、基坑内外地下水位变化情况;3在支护的施工期间,保持每天监测一次的密度,在完成基坑开挖或者基坑变形稳定后,再适当减少监测的次数;4雨水季节的监测和支护安全水害来源的监测,要查明渗水的原因,譬如生产排水、生活排水、管道渗水、贮水池、化粪池渗漏水等,以便及时采取排水措施;5在施工开挖期间,加强基坑顶部侧面位移和开挖深度比值的观察,及时分析原因,为提出适当支护方法和加固措施提供基本条件。

3 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的地基是支撑荷载建筑物的,其质量一直是地基中的重要部分,不合理的基础和地基施工的质量问题,往往会导致基础工程质量缺陷与事故。因此,有必要对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从地基基础勘察技术、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技术、地下水的控制技术和基坑监测技术等角度,提出具体的工程施工技术建议,以提高房屋建筑的地基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 樊桂花.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1.

[2] 黄玉兴.试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J].科技资讯,2006.

第12篇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施工;旁站监理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旁站监理是指监理人员在对基础工程混凝土施工时进行监理的过程中,对一些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现场跟班,并进行监督的活动。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地基基础工程越来越成为建筑工程在监理方面的重点部位。所以,加强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旁站监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旁站监理控制要点

1、在混凝土的配置中应合理按照设计的配合比来加强对混凝土配制的控制,依据对骨料的含水率进行检测,并得出施工配合比,并对材料的用量进行逐步分配,分配时注意组成每盘混凝土的材料用量都要符合设计的要求,不能够出现偏差。

在混凝土的施工现场,投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其顺序应按照:粗骨料细骨料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施工时在投入料后应先干拌0.5-1分钟,然后分三次将水加入其中。

混凝土搅拌主要是通过机械化,搅拌时应注意加入其中的外加剂种类,并且要按照技术要

来完成,合理分配搅拌时间。

2、混凝土施工中旁站监理的控制

(1)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内部是否干净,并且用水湿润模板。混凝土在浇筑时,如果进入模板的高度高于1.5米,就必须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比如串筒将混凝土送入,保证其施工的质量。

(2)混凝土结构中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预埋件或钢筋稠密处、密集管群穿过处、浇筑混凝土有困难时,一般是利用抗渗等级相同的细石混凝土对其进行浇筑;在对大面积的金属板和管径大的套管进行预埋时,在其底部应开设浇筑振捣孔,可以有利于浇筑和排气。

(3)在混凝土运输、浇筑或者间歇的所有时间都应该按照设计规范来完成。

(4)由于混凝土时间的延长,水泥不断被水化,其内部冻结的水减少,还伴随着水中的溶解盐的浓度不断增加,所以混凝土水冰点会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抗渗性也会随之加强。混凝土浇筑不能够在冬季进行施工,冬季会遭受到冻害,施工宜选择在15℃以上环境中进行施工。由于气温在4℃时强度增长速度仅为15℃时的50%,而混凝土表面温度降到–4℃时,水泥水化作用停止,强度也停止增长。如果此时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的50%时,冻胀使内部结构破坏,造成强度、抗渗性急剧下降。北方地区在混凝土早期受冻季节的安排十分的关键。

(5)在混凝土振捣时应用混凝土振动器来完成,混凝土振动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①插入式: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其插入点的间隔不能高于振动棒半径的1.5倍,而振动棒与模板的间距也不能够大于半径的0.5倍。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振动棒,其深度不小于50mm,每次振点必须应快插慢拔进行,使得振动棒在拔出混凝土时,混凝土的插孔会被填满。②表面式:使用表面式混凝土振动器应注意保持振动器平板的覆盖面能够将振实部分的边缘覆盖。其振动时振动点应延续时间,使混凝土的表面不再沉落或出现浮浆。

(6)保证混凝土密实的关键在于施工时的混凝土的振捣,混凝土浇灌时应分层并按顺序进行振捣。如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其分层的厚度不能超过30cm;如果采用表面式振捣器,其分层的厚度不能超过20cm。下层混凝土浇灌前应先对上一层混凝土进行浇灌。

一般在浇灌进行分层的时间间隔不要超过2小时。浇灌的高度不要超过1.5米,不然就必须使用溜槽或者侧壁开孔的方法来进行振捣。在振捣过程中,人工不能进行振动,必须使用机械化来完成,以防漏振、欠振、重振、多振等现象的出现。而在混凝土密实度方面要求很高,振捣时间必须控制在10-30秒,从混凝土泛浆到不冒气泡即可停止。使用高频的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时应加入水气剂及减水剂。振捣器的插入间距不得大于500mm,并灌下层不小于50mm;这些都有利于混凝土的抗渗性及抗冻性。

三、地基基础工程旁站监理的控制重点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是指其混凝土结构尺寸大于温度的差值,必须得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进行妥善处理,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展开和温度应力的扩大。可是因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施工过程较复杂,为了顺利完成工程,需要与监理单位进行联系,保证对工程中承包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理质量。监理单位是对工程质量的主要负责方,要及时的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并在施工中发挥很好的作用。

旁站监理主要指的是监理施工中是不是按照技术规范和设计文件来进行施工;检测材料和机械设备是否合格;施工方的管理人员和质检员是否尽责,是否有上岗证。混凝土施工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原材料的配合比例进行配量,尤其是准确的对外加剂进行投放。大体积混凝土在监理时应该要求监理单位对其混凝土的搅拌单位的计量器进行考察,确保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实施监理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投放及其搅拌的质量要求。

2、控制建筑施工的塌落度。施工时监理单位应对每车混凝土的坍塌状况进行抽查,并记录好车号、时间和浇筑的部位,对一些不合理的混凝土应该及时对其进行管理。

3、处理施工缝的留置及其接槎。混凝土结构浇筑要求的整体性,是由于技术和组织结构的原因而导致其不能够连续进行浇筑。当混凝土初凝阶段低于停顿时间,混凝土浇筑阶段的前后的接槎部位就会形成施工缝。混凝土构件的薄弱部位就在于其施工缝,依据其构件的受力情况其位置就会发生改变,事先确定好施工方案,不能够任意变换位置。

4、控制混凝土振捣的质量。依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施工单位对其进行监督,并做好施工方案,及时与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交流,防止因为其振捣方式的不合理而导致混凝土的分层、表面的浮浆、离析等质量问题的出现,并且尽最大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硬化后变裂缝的几率,增强混凝土的耐性。

5、二次振捣或多次搓压表面。大体积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掺加多种外加剂及掺和料,一般情况下缓凝4h左右,这段时间已浇筑混凝土表面因环境及水泥水化作用失水较多,容易产生收缩裂缝,经初凝前二次振捣或多次搓压表面,能有效防止表层裂纹,且通过留置的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提高5%左右。

6、对混凝土的保养。由于水化热大,大体积混凝土如果不及时保养,容易导致混凝土干缩,并出现裂缝。在前七天使用塑料薄膜上覆盖麻袋共计两层,防止表面散热过快,以防因为气温的降低而影响裂缝的产生,并随时观察混凝土表面的湿度情况,浇水养护。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施工作为一项涉及多方面,如建设、承包、监理、设计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对其施工质量的监理关键还要取决于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因为地基基础工程生产出建筑产品,所以监理单位要及时合理对其进行监督,并配合施工单位,借鉴一些国内外混凝土施工成功的实例并进行探讨,制定出详细合理的施工方案,并采取一些积极高效的组织措施,顺利地完成基础工程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参考文献:

[1] 翟子意.《浅析基础工程旁站监理方法》,《广东土木与建筑》,2008年02期

[2] 马维江.《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实施监理的必要性》,《石河子科技》,2008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