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时间:2023-06-02 09:58:01

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第1篇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由此可见,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五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是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其中主要包括集体科学教育活动和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创设或利用区角游戏环境,通过各种游戏设备和丰富多样的材料所进行的科学教育,其中包括在科学发现室、班级的自然角、科学区以及室外的饲养角、种植园地等开展的专门科学探索活动和随机性探究活动。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不足,是一种由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的活动,教师在其中可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本研究立足于南充市两所幼儿园(A园和B园)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发现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从而探索出有效进行幼儿园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对策。

二、幼儿园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

1.区角设置

A园设置的园所科学区角有种植园地,位于幼儿园教学楼后的一块空地,种植面积约为50平方米。在每个班级教室外的阳台上都设置了植物角,上面摆放了芦荟、仙人掌等四季常见植物。每个班级都设置了幼儿用于探索与发现的科学角。幼儿园区内并未设置科学发现室、气象角以及饲养角。

B园设置的园所科学区角有种植园地,一块位于教学楼屋顶的阳台上,另一块位于区角“田园小厨房”旁边。每个班级教室外的阳台上都设置了植物角,摆放了莴笋、仙人掌、草莓、洋葱等蔬菜和植物,还设置了自然角,摆放了红豆、蚕豆和花生等可用于幼儿观察自然的物品。部分班级设置了科学角,大多数班级未设置科学角。园所内没有设置科学发现室、气象角以及饲养角。

2.材料投放

从A园区角设置投放的材料来看,在种植园地种植的蔬菜以小白菜为主;在植物角投放的材料主要是芦荟、仙人掌等常见的盆栽植物;在科学角投放的材料有磁铁、地球仪、数字板等。从B园科学区角设置投放的材料来看,在种植园地种植的主要为芦荟、仙人掌、桂花等观赏性植物;在班级的植物角则投放了各种植物,如草莓、洋葱、菊花、桂花和月季花等;自然角也投放了各种植物,如绿豆、蚕豆、南瓜子等。B园在班级内所设置的科学角较少,投放的材料主要也是以认识颜色、形状、几何图形等数学学习为主。

3.开展状况

从教学计划上来看,A幼儿园每周都会开展两次科学集体教学活动:一次为科学集体教学活动,另一次为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园几乎没有预留出开展专门科学区角活动的时间,区角活动主要以美工、表演和益智类为主。班级内部虽设有科学角,也投放了多种材料,但几乎没有专门的时间开展科学区角活动。园所区内虽设有大面积的种植区,但种植的任务完全由幼儿园的后勤人员所承担,幼儿几乎没有亲手种植的机会。而班级外设置的植物角和自然角更多地用于观赏,教师几乎不会借助材料组织幼儿开展认识植物和自然的活动。

从教学计划来看,B幼儿园每周都会开展两次科学集体教学活动,但开展的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较少。B园每天都会开展班级区角活动,如 “娃娃家” “建构区”和“剪纸”等,多以美工类的区域活动为主,系统的区域科学教学活动较少。教师偶尔会利用散步的时间带领幼儿认识幼儿园的植物,随机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但时间较短,一般只有几分钟。虽然班级外设置有植物角和自然角,但种植植物的任务主要由幼儿园的后勤管理人员承担,幼儿为植物浇水和养育的机会较少。

4.教师指导

在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活动的指导较少。如幼儿在班级设置的科学角尽情地探索与发现时,教师只是在旁边维持纪律,甚至将这一段时间视为“休闲时间”,在一旁闲聊或玩手机。在A园中,虽然园所内设置了大面积的种植园地,但幼儿几乎没有可以亲手种植的机会。无论是种植园、植物角还是自然角的管理皆由后勤人员来执行。B园虽在部分班级设置有科学角,在墙面上也挂有观察指导记录表,但实际上教师对幼儿进行科学区域活动的观察记录几乎没有,或者只观察幼儿是否参加区域活动,而对幼儿参与的具体情况缺少详细的记录。

三、幼儿园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区域教育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教育活动都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幼儿园的科学区域教学活动中还存在重视集体教学活动忽视区域教育活动的现象。从A园和B园的教学计划可以看出,在科学区域活动角,幼儿园安排了一周两次的集体教学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保障。但很少安排专门的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或者所安排的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也是流于形式。老师普遍反映比较重视传统的集体科学教学活动,因为教学计划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不太会重视区域科学教育活动。

2.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内容不完善

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广泛,常见的区角设置包括班级的科学角和自然角,园所内的区角包括种植园地、饲养角、科学发现室和气象角等。从A园和B园的区角设置可以看出, 幼儿园班级通常会设置一些区角和开展一些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但园所内的科学区角却很少设置,如A园和B园都未设置饲养角、科学发现室和气象角等可为全园幼儿提供科学探索与发现的场地,导致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完善。

3.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缺乏

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是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物质保障, A园和B园中虽然都设置了科学角和植物角,但在区角内投放的材料却较为单一。如在科学角所提供的材料大多数为数字板、几何图形板、数学卡片等数学领域的材料,而用于科学发现与探索的材料则相对较少。在植物角的材料投放中,由于幼儿园大部分盆栽植物都是幼儿家长从家中带来,因此A园和B园均只投放了仙人掌和芦荟等常见的观赏性植物,其他可用于幼儿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的植物较少。

4.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流于形式

从A园和B园的教学计划可以看出,在开展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常常流于形式,区域科学教育的活动时间也大幅缩水。如在散步时间,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和认识植物,通常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幼儿园的植物,并不会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植物,导致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时间严重不足,质量不高。

5.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缺乏教师指导

和集体科学教学活动一样,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同样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园所开展的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却缺乏教师的指导。教师往往将区域科学教育活动视为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的活动,认为教师只需要在一旁确保安全即可,不需要提供系统的专业指导。如在A园的科学角墙面上挂有观察记录手册,主要用于教师观察和记录幼儿在科学区域中的表现。但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教师却未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记录册上的内容一片空白,反映出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缺乏教师的指导。

四、幼儿园开展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对策

1.重视区域科学教育活动

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观念上应重视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区域教育活动不仅仅是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与集体科学教育活动一样,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也应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幼教工作者应认识到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将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明确纳入一周教学计划中,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开展活动。在一日活动中预留出一部分时间专门用于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如利用饭后散步的时间观察认识植物,利用休闲的时间进入种植园地开展种植活动,利用过渡环节开展科学角的活动。

2.完善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设置

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广泛,可以开展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幼儿区域科学教育活动需要依靠科学区角的设置才能有效开展。其内容主要包括班级内的科学角、自然角和植物角;园所内的科学发现室、种植园地、饲养角和气象角等。目前两所幼儿园均设置了班级内的区角,如科学角和自然角等,但园所公用的科学区域设置还不完整。因此,幼儿园应完善园所科学区域的设置,新增科学发现室、饲养角和气象角等区角。

3.提高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目前许多幼儿园在进行科学区域材料投放时更多地考虑材料投放的便利性和实惠性,而忽视了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科学角进行材料投放时只投入数学类材料,一般科学类材料投放很少。因此,幼儿园在进行区角布置时应提高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在班级科学角投放材料时可投放磁铁、地球仪、电池、放大镜等用于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材料。在幼儿园园区投放桃花、菊花、桂花、槐树等植物,帮助幼儿认识四季常见的植物。在种植园地除种植观赏性植物外,还可种植白菜、青菜、萝卜等食用性植物。通过投放多样的材料,使幼儿了解更多的科学现象和规律。

第2篇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有效记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36-04

记录是科学探索中一种常用的辅助手段,幼儿用图表、绘画、照片、符号等方式来记录、表达自己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所见、所想、所知、所做,使探索过程具体化、可视化、操作化。我校在开展“院园合作的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课题研究中,重视记录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价值,在与幼儿园的合作研究中采访、记录了大量幼儿园教师科学活动的案例,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科学记录的实践研究,发现了科学记录中内容空洞而缺乏目的性、记录形式单一缺乏年龄的适宜性、注重结果记录缺乏过程性的探究记录、注重对记录结果的个体交流缺乏集体展示、幼儿缺乏一定的科学记录能力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具体的活动个案与教学问题思考,追寻影响有效记录的元素,初步探析促进幼儿有效记录的策略。

一、因年龄而异,考虑记录的针对性

【问题思考】在一次科学领域的学科教研活动中,调研员向幼儿园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都有“自然角”,都在自然区角种植了花、草等植物,饲养了金鱼、乌龟、蚕宝宝等小动物,都培育过玉米、小麦、黄豆等种子的发芽生长过程,并要求小朋友们观察记录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大家有没有想过不同年龄班的小朋友在观察记录上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显然,幼儿不同年龄的发展差异,要求在科学活动的记录内容、记录方式、记录工具及教师的记录指导上也有明显的不同。

1.因年龄而异,明确不同的记录内容。小班幼儿一般只对事物的明显特征和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比较关注。因此,教师可选择小班幼儿感兴趣事物的明显醒目的外在特征去记录。比如,教师可要求小班幼儿在观察了班级自然角的植物后,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中高度的变化和叶子、根茎、色泽等外形特征的改变。

中班幼儿对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感兴趣,能对事物进行初步的观察比较。因此,教师可让中班幼儿在对比中记录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比如,教师引导幼儿对幼儿园“小菜园”中种植的青菜与萝卜在叶子形态、根茎状况、生长条件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观察记录。

大班幼儿已经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重要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发生的变化。因此,教师可针对性地引导大班幼儿去观察记录事物的重要特征,关注事物变化的一些主要原因,比如,水、土壤、温度、阳光对植物的影响。调研幼儿园教师曾指导大班幼儿追踪记录“冬季大蒜在户外和室内的生长”,帮助孩子获得“温度对植物生长影响”这一重要经验。

2.因年龄而异,使用不同的记录工具。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发展到大班幼儿的初步抽象概括水平,这决定了教师为幼儿提供的记录工具、材料及方法一定要考虑和支持幼儿的不同年龄要求。例如,在“植物有多高”的活动中:小班幼儿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了大象鼻标尺,刻度是形象生动的水果图案,下端画着的是长在地上的西瓜,中端画着长在矮树上的西红柿,上端画着长在高处的苹果。幼儿在记录黄豆苗的生长时,非常形象化地了解了黄豆苗从西瓜处长到了西红柿处,又长到了苹果处。对于中班幼儿,教师提供自制的测量标尺是按等距方式排列的卡通图案,他们在记录幼儿园小菜园中的植物时常常这样描述“萝卜菜的高度超过三个小动物啦,小青菜的高度才达到二个小动物”。大班幼儿具有初步的数概念和简单的计数能力,于是教师改进卡通标尺,在上面增加了数字刻度,这样大班幼儿在测量与记录事物时,常常这样描述“菜园中种植的黄豆苗长到10厘米小黄狗处了,旁边种植的茄子苗已长到15厘米大黄狗处了”。

3.因年龄而异,教师不同的介入程度。同年龄幼儿观察记录的经验与能力不同,决定了教师指导的程度要有差异。小班幼儿离不开教师直接参与式的指导,这是因为小班幼儿持续并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缺乏观察与记录的经验,需要教师引领并不断示范与鼓励下进行观察记录。指导中班的老师可适当放手,采用间接参与的方式,当幼儿在探索与记录中遇到困难时再给予及时的指导,这是因为中班幼儿不仅有一定的观察与记录的经验与技能,还有独立学习、自主探索的需求,这样有利于鼓励与推动中班幼儿进行独立探究和记录,逐步培养独立探究的精神。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记录方法上也已具备一定的经验,为了充分发挥大班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创造大班幼儿独立表现的机会,在他们进行独立探究与记录的同时,可通过经验分享活动,间接引导与帮助幼儿整理、提升经验,做到自主与引导的有效结合。

二、因内容而异,考虑记录的趣味性

【问题思考】在指导幼儿进行有效记录时,幼儿教师最大的困惑是如何选择合适的科学教育内容,以及如何开展不同科学活动的有效记录。由于前一段时间出现的一次日全食,激发了孩子们对天文现象的浓厚兴趣,于是,调研幼儿园组织了“月亮变变变”的月相观察活动,要求家园配合,让孩子们每天晚上把观察到的月亮形状记录下来。问起组织这次科学活动的原因,教师是这样回答的:我们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是基于幼儿原有经验和兴趣点,考虑对孩子适应生活有没有帮助,能不能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

因此,科学活动应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兴趣点,记录的内容应满足幼儿的探究兴趣。幼儿的特点是好奇、好问、好动、爱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动植物生长、生活现象都能激起幼儿的遐想,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成为幼儿观察、探索、记录的良好素材。

1.记录植物生长,让幼儿趣味萌生。《纲要》与《指南》中明确把“亲近自然”作为科学领域的活动目标,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又是幼儿天性使然最喜欢探究和记录的对象。调研幼儿园利用园区资源,科学规划幼儿观察记录内容。第一,“植物园”的秘密。紫薇是调研幼儿园的攀爬类植物中的一个部分。“紫薇架”上:紫薇叶、花的颜色、形状、气味各是什么?“百草园”里:有哪些种类的草?哪种野草长得快?草叶的形状怎样?“花果园”里:有哪些类鲜花、果树?第二,“种植园”的探密。调研幼儿园利用园内可利用的场地与墙角开辟了各个探索的“种植与水生栽培区”。“种植区”:我们的小菜地里可以种什么?什么时候种下最合适?怎样浇水施肥?“水生区”:铜钱草、菖蒲、水竹、吊兰为什么长在水里?它们吃什么?幼儿在“种植与水培园”里边劳动、边观察、边思考,收获着成功快乐的体验。

2.记录动物生活,让幼儿趣味无限。调研幼儿园创造条件,利用多种途径让幼儿参与饲养多种小动物,在亲身体验中探究记录动物的特点习性以及积累动物成长知识。第一,园部饲养的观察记录。园部利用一定空间统筹饲养了多种小动物,树上是各种鸟和昆虫的家,池里是各种鱼和虾的家,园角是各种兔和鸡鸭等家禽的家,园部老师规划观察主题,带领幼儿进行“小鸟的世界”、“小兔的一日生活”、“会游泳的金鱼”等主题研究记录。第二,班级饲养的观察记录。每班自主确定特色饲养区,由老师和幼儿一起商讨饲养什么,怎么饲养,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并对确定的观察主题进行连续完整的观察和记录。例,“小蝌蚪的成长”、“小乌龟的睡眠”等。第三,日常动物的观察记录。家园配合,结合幼儿的爱好特点,选择观察对象,例:小金鱼、小乌龟、小蝌蚪、小仓鼠、小兔子、蚕宝宝、小蚂蚁等进行持续探究记录。

3.记录周围事物,让幼儿乐趣无穷。“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要达成的活动目标之一。因此,周围事物也成为幼儿探究记录的重要内容。第一,感知自然现象。自然现象中的风、雨、雷、电及季节的变化,事物间的沉与浮、斜坡与速度、植物与阳光、光与影等潜藏着丰富的探究记录价值。例如,调研幼儿园利用园内植物的变化开展“感知春、夏、秋、冬”的活动,让幼儿比较记录四季变化中园内植物的变化过程。第二,关注生活经验。生活中各种经验与常识隐含有丰富的知识,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老师要巧妙利用日常生活去渗透和激发幼儿对其了解与掌握,要鼓励幼儿去了解感受身边熟悉的科技成就对生活的影响。例如,“生活中的垃圾”就是利用活动让幼儿了解与记录生活中的垃圾种类,并学会分类回收,做到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三、因方式而异,考虑记录的适宜性

【案例探析】教师设计了小班科学活动“落下来”。在活动中教师先鼓励幼儿仔细观察餐巾纸、沙包、“丫”字形纸片落下的情景。孩子们纷纷向教师报告:“餐巾纸飘来飘去慢慢地落下来”、“沙包是快快地落下来”、“纸片是转着圈儿落下来”接着,教师在幼儿自由探索、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幼儿填写记录表,当教师发现孩子在记录时发生困难不知如何记录时,教师及时指导与启发,用准备好的三种物体的图片取出,与幼儿一起边交流边贴在记录表空格中,并与幼儿共同探讨用“直线落下”的符号“”帮助幼儿记录沙包快快下落的过程,用“曲线落下”的符号“酢奔锹疾徒碇铰慢飘落的过程,用“螺旋线型”的符号“S”记录“丫”字形纸片转着圈儿飘落的过程。

这次记录活动获得了成功,在活动中教师考虑到小班幼儿独立的个体记录能力欠缺,采用了师幼共同记录。记录中教师指导幼儿用三种物体的图片代替,增加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记录中教师还自编儿歌“沙包落下,直直快快;纸巾落下,摇摇摆摆;丫型纸片落下,转着圈儿”来帮助幼儿提炼整理经验,为幼儿学习用符号记录提供了榜样。因此,教师应本着形象、简明、有效的原则,科学地设计规划适宜的记录活动。

1.恰当运用适宜的记录方法。幼儿科学活动的记录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把实物或实物的图片粘贴到记录表上用于代表记录对象,可以用连线或绘画的方式代表记录对象或记录的现象,更可以用符号、数字或图像表征的方式对观察对象加以记录;按记录时对结果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描述性记录和统计性记录;另外记录表分全封闭式记录表、半封闭式记录表和全开放式记录表;不仅有单人使用的记录表,还有两人、多人合用的记录表,还可以添加“观察记录汇总表”;记录中可只要求记录结果,也可记录过程与结果,更可以先预测再记录过程与结果;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活动目标采用不同类型和不同形式的记录方式和内容,充分考虑记录表的针对性,使幼儿的观察记录更趋于客观、准确。

2.将个人记录、小组记录与集体记录有机结合。科学活动的记录形式有个人记录、小组记录和集体记录。个人记录是以个人的探究为基础的个体记录,表现为幼儿个体对事物、现象及关系的理解。小组记录是以几个人共同实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体现了团队的合作与配合。幼儿的集体记录既可以在个人记录、小组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也可能在个人或小组记录之前,因为有些探究记录不适合以个别或小组记录方式进行,尤其是在幼儿较难自主记录的情况下,主张由教师的帮助下进行集体记录。这三种方法,性质和功能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观察类型及观察要求,灵活机动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发挥记录的真正效用,从而促进观察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

3.关注记录的个性化。科学活动的记录虽然有严谨规范的一面,但是也要体现和追求个性化的一面。这是因为幼儿之间存在着能力、个性、发展水平的差异,记录活动也不可能整齐划一。因此,在科学活动的记录过程中,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自己眼中的世界,要给予幼儿一定的创造想象的空间,满足幼儿个性化记录的需求与表现。例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中,幼儿记录每次吹出的泡泡个数。教师有意识地提醒与鼓励幼儿可以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记录,很快孩子们的记录百花齐放、个性十足,有的用圆点,有的用图画,有的用数字,有的甚至每次画不同的符号来表示泡泡的个数。这种个性化的记录方法为每个幼儿搭建起自主创造的舞台,构建起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了大胆表现的机会,彰显了幼儿个性魅力。

四、记录与探索同步,考虑记录的真实性

【案例探析】中班科学活动“漂浮的蛋”,幼儿将鹌鹑蛋、鸡蛋和鸭蛋分别放入水杯里,然后往水杯里放盐,数一数一共加了几勺盐分别使蛋漂浮起来。教师观察发现,幼儿在操作中只关注几勺盐的数量,一直忽略蛋在水中的细微变化,记录表上也只是单调的几个数字。经过调整后新设计的记录表,注重引导幼儿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于是,记录表上是若干盛水杯子的图案,要求幼儿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每增加一勺盐,蛋在水杯里的位置。

幼儿的科学记录活动往往与探索发现同步进行,幼儿边探索、边发现、边思考、边记录,这时记录为幼儿的观察发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那种没有及时记录,过后补记,或者是回忆记录,都会与具体的活动情境有很大偏差,成为实践探索的一个符号与摆设。因此,强调记录活动与操作活动同时进行,是保证记录活动真实与有效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设计的记录活动往往只强调对实验结果的记录与保留,忽略对科学活动中现象的变化过程作观察记录,正如上述案例,第一次的记录无意中引导幼儿只对盐的数量加以关注,忽略了实验要重点关注的是盐的数量与蛋的漂浮程度的关系。因此,作为科学记录活动设计者的老师,要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精准的把握能力,设计有效的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与探索同步、记录为探索服务。

五、记录为交流提供支架,考虑记录的有效性

【案例探析】大班的科学活动“吸管的测量”,幼儿学习用吸管来测量自己坐的桌子和椅子的长度与高度,目的是让幼儿感知用同一测量工具,长度越短,量的次数就越少;长度越长,测量的次数就多。凯凯用吸管在桌面上随便比画了几下,就开始在自己的记录纸上歪歪扭扭地随意写了几个数字,然后开始这边摸摸,那边弄弄,一副无所事事、心不在焉的样子。在评讲环节中,凯凯也没被老师请出来发言,最后那张错误的记录单还被小组长收走了。

在科学活动中有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讲评活动中,由于时间的原因,老师只能听取部分幼儿的代表性发言,无法充分展示和讨论每个幼儿记录的情况与想法,怎样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更多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呢?

1.交流分享,发挥记录价值。记录活动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交流、分享提供支架。教师应创设条件,给幼儿充分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在幼儿小组记录的过程中,调研幼儿园改变了过去只能静悄悄地记,不能进行轻声地小组商讨的惯例,允许幼儿在小组商讨中形成一致的观点,解决了记录的初步交流与分享。同时在评讲展示环节,为了给每个小组、每个幼儿的记录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教师可以准备一张大纸,尽量把每个幼儿、每个小组的记录结果粘贴在上面,供全班幼儿进行集体交流,也有利于活动后的继续交流、互相纠正和提高。在评讲的时候,老师的评讲要短小精练,节省更多的时间让更多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和展示,让孩子在相互交流与分享中学习与提高,使观察记录不再是一个生硬的数字、一个有限的结论,充分发挥记录的潜在价值。

2.及时展示,提升交流经验。科学活动中的记录表,除了记录观察结果、提升记录能力、加强同伴交流外,我们还可以延伸记录功能,可以将孩子们的记录表在班级中展示出来,既巧妙布置和丰富了班级环境,还方便了学生比较、概括和相互学习。每到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总会三五成群围绕在一起,向别人介绍陈述自己记录的内容,拓展了幼儿学习时间和空间。调研幼儿园还特意在幼儿的记录表上贴上幼儿个体或小组的个性化标签,让学生有荣誉感、自主感与自信感,每当孩子自信满满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记录内容时,那种满足与成功油然而生。

六、单次记录与系统记录结合,考虑记录的系统性

【问题思考】科学的探究是个持续的过程,科学记录也应追随整个探究过程,科学活动的记录怎样随主题探索不断深化?区域活动中的记录又怎样配合、延展主题探索活动?调研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围绕磁铁分别开展了“磁铁走迷宫”、“磁铁能和谁交朋友”、“看看磁铁的力量有多大”等系列主题活动。老师不仅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边实验边记录,甚至在科学区域也设计与安排了相应学具,并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观察记录。

记录应追随幼儿整个探究过程,本身一项科学探究不是一次两次就完成的,有些科学探究还要进行反复的验证性探究,因此,要考虑单次记录与多次记录、多次记录与系统记录之间的系统规划与比较。有些教师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会围绕主题多方面、多层次地展开,科学记录也会随着探究的深化而深化;有些教师会在科学教学活动完成后,又将记录单投放到区域里作为活动的延伸,这样把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中的记录有效连贯起来,可以帮助幼儿有目的、有针对性进行持续系列的科学探索活动,进一步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因为老师知道,单次记录只显示了一次的探究结论而不是全部,单次记录的结果也不代表一定是正确的结论或能从这次记录结果中发现和找到事物的规律,而系统记录可以弥补单次记录的缺陷,成为延续、提升探索兴趣的动力。

总之,通过课题研究,合作幼儿园的教师更加明确:记录是幼儿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合理有效的记录将是自主与个性的,参与记录的幼儿将是投入与愉快的,幼儿的记录虽有方法、技巧可循,但教师对于幼儿的记录指导并非在于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在于科学地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记录去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积极思考、大胆发现科学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左茹.开展幼儿观察记录活动的价值与实施要求[J].学前教育研究,2009,(7).

[2]金波.记录,让科学探究更有效[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3,(1).

[3]应晓玲.大班幼儿科学活动中有效记录的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3,(7).

[4]党刘强.幼儿科学探究中的记录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25).

Effective Use Effective Value

―The Analysis of Children's Effective Records in Scientific Activities

HUANG Mei-rong

(Preschool Education Department,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Wuxi,Jiangsu 214000,China)

第3篇

【关键词】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教育观念不断的转变,游戏活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为提高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质量,我园进行了《平行班区域活动互动的实践》的课题研究,以期通过开展平行班区域活动互动,促使我园区域游戏活动开展正常化,探索适合我园平行班区域互动活动的指导方法与策略。下面是我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几点做法:

一、澄清模糊认识,确立游戏教育观念

在以往的幼儿园活动中,存在许与多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如:认为以分科教学为特征的“上课”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游戏是幼儿园的辅助形式。另外,与教学分离的现象严重,幼儿园规定:上午是上课时间,下午是游戏时间。即使是游戏也往往被用于传递知识,成为巩固与强化知识技能的媒体或载体。所以,我们要求老师们必须以幼儿教育规律、幼儿身心发展需要为基点解决现存弊端,重新认识和审视游戏,理解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内涵,要求老师做到:

1、游戏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途径。游戏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形式,也可以是活动的内容。要把游戏活动纳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范畴。

2、游戏对幼儿园活动来说是内容、形式,对幼儿来说更是一种体验。只有幼儿感到自由、愉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注重幼儿的游戏性体验,让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自主、快乐、幸福。

3、幼儿主动构建经验的游戏是基本的学习活动。坚持游戏就是课程、就是学习的观念,融游戏过程与教学过程为一体,淡化游戏与“上课”之间的界限,改变把游戏与学习分开甚至对立的观念。

4、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游戏于幼儿的一目活动中,就是要把游戏这种主体性活动作为中心,把这种主体性的特点呈放射状扩散到教育活动体系中的所有活动上去,为幼儿创造与他们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幼儿园生活。

二、进行试点实验,促进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进程

为了真正落实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在思想上认识到位的同时,确定四个班级作为试点实验班进行实验,在本班试点实践区域活动的开展,然后向全园进行了开放,让大家观摩学习,为开展《平行班区域游戏活动互动的实践研究》打基础。为此,我们为实验班的老师提供了去南京鼓楼幼儿园参观学习的机会。以往我们组织大家外出去观摩学习,老师学习回来后,克服重重困难,毅然进行了实验,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区域设置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性区域与角色游戏区域的比例恰当,各区域的材料投放充分、有效。在全园观摩实验班区域活动时,让大家觉得眼前一亮,对自己班以后开展游戏活动有了信心。

三、从环境创设抓起,为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奠定物质基础

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时候操作材料的投放。操作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灵魂,是幼儿学习内容的载体。在刚开始的时间里,实验班的老师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发动家长、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并辛苦地进行制作,很快各班区域便初具规模。在投放材料时,各班尽可能多地考虑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科学地投放区域材料。如小班就多投放适合小班幼儿玩的娃娃家的玩具,大班就可投放旗类等益智、操作性强的材料,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到这个最熟悉的区域中玩耍。

四、注重有效指导,为区域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证

教师在组织本班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幼儿生动地开展游戏活动。幼儿在游戏时,当发生困难或危险时,教师要适时的给以恰当的指导;当提供的用具不会使用、整理时,教师要适时的告诉他。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 “教”的程度问题。这种“教”是有必要的,这并不妨碍幼儿的自主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看待“教”,要明白“教”和幼儿的“自发”这两者是相互结合的,要理解什么时候要“教”,什么时候要让幼儿真正的独立自主。教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并给予适时地指导。同时,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引导幼儿怎样接待同伴来本区域活动,为接待平行班幼儿来本班活动作准备。

五、做好观察记录,为区域游戏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资料

我们设计了“区域游戏活动观察记录表”,统一发放到各班,要求老师在区域活动时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设计并布置一些活动区域,制作并投放一些活动材料,只是区域活动的起点,不是区域活动的全部。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区探索活动的同时,通过认真的、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及时做好记录,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的,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教师在活动区中的工作应该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进行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

六、加强过程管理,为区域游戏活动的全面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为使所有班级都能扎实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我们深入班级,了解各班在各阶段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为老师排忧解难。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指导老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中,并要求创造一个能让幼儿主体性得到发挥的精神环境,尊重幼儿的需要、兴趣及愿望,形成师幼互动、合作研究的氛围,使幼儿产生游戏性体验,让幼儿心理上感到安全和放松,敢于大胆探索与创新等;与老师们一起讨论研究怎样观察记录孩子的活动,捕捉有价值的研究信息。

第4篇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家庭成员对幼儿的关爱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在无意中“剥夺”了幼儿学习生活能力的权利,限制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使孩子们成人后,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幼儿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较强;随意性较强,做事缺乏耐心;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同伴之间不会谦让。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对自己的照顾,培养幼儿的自立精神是幼儿时期必须学习的必要能力,教育对象是幼儿本身,受益者是幼儿本身,也是我们整个社会。

一、创设满足幼儿自主发展需要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第四条:“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我们在活动室里投放真实的材料给予孩子,如瓷杯、瓷碗、水壶、刀具、烤箱、平底锅、针线、拖把、扫帚等等,一切生活中能真正使用的物品,都会以方便儿童使用的合适尺寸出现,满足儿童的意愿,使他们的行为动机得到尊重。

通过操作真实的物品使幼儿更趋向社会性,缩短与外界社会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事物的存在并学会懂得珍惜、关爱。

我们向幼儿全面开放生活区,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活动。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了解幼儿的兴趣偏向,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区域活动规则。

教师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这样幼儿能更好的按照自己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能给幼儿提供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区域活动中适时的给予幼儿启发、引导和激励,让孩子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反复练习,以此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发展。

二、通过观察记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使用三套的观察记录,记录幼儿的区域活动情况。一是历时三年的幼儿教具操作完成情况记录表,二是教师有计划的日记录,三是教师随机记录。

另外一种直观的记录方式就是视频记录,我们将摄影机放置在合适的地方,自然摄录下孩子区域活动操作教具的过程。

这些观察记录,都能有利于教师进行反思和分析,为下一步的教具投放、对幼儿的引导、教师的教育举措提供了优良的资源。

三、开展比赛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我们每学期都会开展一些有趣的自理能力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比如:穿鞋子、脱叠衣服、叠浴巾、系鞋带、整理书包等比赛。赛前全力以赴的准备和比赛时的热情参与,孩子们在过程中的收获要大于奖项的获得。

在比赛前后,教师们也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公告引起家长的重视,引导家长明白幼儿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四、通过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家长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忽视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对孩子过分宠爱,事事包办代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少幼儿在家中能做到“独立如厕、漱洗、入睡、进餐、穿脱衣服、洗脸刷牙等”。一些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极为不一致,这表明出家园在教育上的脱节,老师的辛勤劳动因此而事倍功半,甚至被抵消。为此,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的重要性及具体的目标,使家园双方取得共识,还将每项目标的内容、要求与方法也张贴在家园联系栏中,从而促使家园相互配合进行同步教育。

一段时间后,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在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的发展情况,分别进行观察评估。此间,还适时召开家教经验交流会,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他们是怎样有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围绕培养目标开展半日活动,请家长来园观摩,了解孩子在群体活动中的表现,由于家长明确了活动的意义,所以在家里不仅督促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教给幼儿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家长时常与教师商讨教育的办法,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深深感到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的关键。

五、结合日常活动,提高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育内容很多,它不能仅限于区域内的教育,它还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这就要求我们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迁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的教育。

班级开展“我是小帮手”的活动,小朋友早晨来园后可自主选择要承担的班级劳动,如擦桌子、摆放水杯、浇花、喂小动物、切水果、清洁洗手台等等。让幼儿自理能力得以发展的同时,责任心也能提高。

春季,我们会带领幼儿开辟小菜地,松土、播种、施肥、浇水、搭架子、拔草、采摘,幼儿亲力亲为,体验劳动的辛勤与快乐,待到丰收时,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孩子们也拥有从土地获取食物和照顾自己的能力。

无论是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春分这样的节日节气,还是四季、雨天、雪天这样的自然变化,我们都会有仪式或活动去迎接它们的到来,我们带领孩子穿越千年,感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先人们用智慧传递的生机与希望,感受因季节变化而带来的心灵悸动,让我们的生命在这时间的流逝里日渐充实。这才是生活教育赋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

第5篇

【关键词】好习惯 区域活动 有始有终

做事是否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属于心理活动中的意志品质问题。意志是否坚定对长大后学习、工作的成败都有重要影响。在与家长交流时,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耐性,做事虎头蛇尾,半途而废。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把这项习惯的培养重点放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因为觉得在这种环境中,幼儿处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表现更为真实,同时注重挖掘家长资源。课题开展中点滴做法,拿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以便下一步课题工作更好地开展。

一、挖掘家长资源,家园结合,共同树立做事有始有终习惯意识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合作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在课题开展之初,,我们班首先召开了家长会。教师深入浅出地向家长介绍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家长一致认识到,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好的习惯,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可不是朝夕就能养成的,得需要极大的耐心、恒心。孩子较小,自身的自控力差,这就需要家长不停地督促、提醒、激励。

为此,我们特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和家长布置了“家庭作业”,目的在于增加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以更好提醒家长树立榜样作用,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我们设计了观察记录表格,观察记录分两项:一项是家长帮助幼儿确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日常生活行为;(注:家务劳动内容和日常生活行为内容根据幼儿养成习惯情况可随时调整)第二项是幼儿为家长复述当天所学本领。观察指标是幼儿能主动完成的用红绿点表示;需要家长提醒才能完成的用黄点表示;不能按时完成的用红点表示。这项活动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大力支持。比如:杨慕涵小朋友给自己最初确定的观察内容是日常生活行为刷牙,洗脸,一个月后换成叠被子,之后是洗袜子、扫地。每项活动都能认真完成,家长也坚持做好观察记录,到了最后还鼓励幼儿自己作记录,以调动幼儿积极性(杨慕涵认字、写字的能力都较同龄幼儿较强)。在学期末,家长反馈时这样说:杨慕涵这学期的表现有非常大的进步,从一个胆小不爱说话的小朋友到勇敢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胆小到自信,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由衷地感到高兴,其中老师为孩子们做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每天复述学习到的内容的观察记录,对孩子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孩子每天会非常自觉完成自己给自己布置的任务,作为家长也起到榜样作用。孩子做事有始有终习惯逐渐养成,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基础。

当然,也不尽然是自理、自立能力较强的孩子,还有一部分幼儿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例如:佳佳爸爸在和我交流中谈中,佳佳有了一定的进步,在自理方面由原来家长帮助做,到现在完全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但在学习上主要还是贪玩,做一会就跑掉,做事不专心,督促时才做,在以后是需要改正的最大问题,希望活动的开展能使幼儿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活动的开展带来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让家长重新约束自己,审视自己,为幼儿树立一面镜子。同时也为家园之间的沟通搭建了一个和谐的桥梁。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要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从而造成时间上的浪费,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可见,幼儿良好习惯的建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呢?经过深思,我把落脚点放在区域活动中。因为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这种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更有利于教师指导幼儿形成良好习惯。

在这个环节中我也建立了一张观察记录表,内容分为幼儿做事的观察记录及收拾材料的观察记录。提笔写道这时,脑海里出现了最初孩子做事习惯的一些片段。

镜头一:图书区里,周昱昊和赵子豪把所有的图书都取下来,铺了一地,俩人争抢看谁面前的书多,看到我过来,赵子豪告状:于老师,周昱昊抢我的书。还没等我解决,他似乎已经满足了,看到益智区的小朋友在用打气筒打气球,便又跑去抢打气筒。

镜头二:结构区里,铎铎,霖霖在专心地用积塑搭建新式立交桥。壮观的桥加上各式新型汽车引来许多小伙伴驻足观看,我也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当区域活动的结束音乐时这两个小家伙却让我大跌眼镜,霖霖用脚踢积塑玩,看到他踢,赵睿桀过来推波助澜。而铎铎呢,把积塑放在倒过来的椅子里,推着到处乱跑,发出了刺耳的噪音。

第6篇

一、整体观察

整体观察主要是为了解各个区域中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中幼儿的情绪、规则的遵守以及物品的整理等。常用的方法是扫视和巡视,所花费的时间较少。在区域游戏的起始和结尾两段,教师常采用整体观察,因为活动开始时经常会有幼儿对操作要求不了解和对自己活动目的不明确,教师要对全体幼儿逐一蜻蜓点水式地关心一下,即可了解幼儿的活动状况了。活动结束时,也应整体了解一下,以便确定结束的时间,并注意个别幼儿的活动进程,以帮助他们做好结束活动的心理准备。

二、局部观察

1、局部观察的主要内容。1)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或特别弱的幼儿。留意他们学习的动机、目标和困难,在适当的时候提出建议,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如:幼儿在美工区中做帽子。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掌握不好帽子开口大小和头围的关系。面对幼儿的困惑,教师请幼儿尝试桌上的工具和材料,能力强的幼儿有的用双面胶在开口反面的地方粘住,有的用胶水涂在纸条上把开口大的地方粘小一点,还有的用小订书机把开口的两头订掉一些。能力弱的幼儿大部分是模仿别人的做法,也有小部分孩子会请求他人的帮助。教师细致、深入的观察,适时的引导,使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2)对新投放的操作材料。观察孩子操作材料的情形是否和教师的预计相符,进展的步骤、递进的层次是否和计划相同,尤其要对那些意料之外的现象进行收集。如:在家政区活动中小朋友自己制作奶油蛋糕。奶油是新投放的操作材料,当然要作为教师局部观察的重中之重。在观察中发现,虽然教师示范时强调手要捏在三角包的最上面往下挤奶油,可是大部分孩子由于的手劲不够,都捏在中间挤,使奶油从三角包的上面溢出,这是教师在活动前没有考虑到的。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教师及时调整了操作材料,把三角包的顶端用牛皮筋扣紧,这样孩子操作起来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担心奶油就会溢出来。解决了后顾之忧后孩子的创造更大胆了,他们有的在蛋糕上裱出了漂亮的花纹,还有的裱出了小兔、娃娃脸、小猫等动物形象。3)对和最近主题教育教学目标紧密相扣的活动内容。区域游戏活动往往受到阶段主题活动内容的影响,会爆发出一些共同的关注热点,所以教师一旦发现,即可注意观察有可能作为讲评或讨论内容的素材。如:有一阶段开展“化装舞会”的主题活动,美工区中动作快的小朋友做好帽子、服装后自己拿了彩色纸条串成项链戴到了脖子上,有的孩子见了还模仿着做手链,当教师观察到这一情况后,在讲评时组织幼儿讨论:“我们除了做帽子、服装,还能怎样装扮自己呢?做好这些服饰后又可以玩些什么游戏呢?”小朋友提出可以做包、串项链、手链,做腰带等,还有的小朋友说我们待会儿把这些做好的东西卖给别人或者装扮好区小舞台表演吧。于是教师调整了环境,根据幼儿的谈论热点和创造性的建议,投放了相关的各种材料,供幼儿下一次游戏使用,并且鼓励幼儿和小舞台、超市等其他区域进行互动。

2、局部观察的主要方法。1)旁观:教师不直接参与孩子的活动,不给予指导、建议,只是观看孩子的操作过程或静听孩子的交谈,必要时可进行书面记录。2)参与式观察:教师以观看孩子的活动为主,在孩子需要时才给予指导。3)实验式观察:教师有目的地布置一定的场景,在其中施加一定的持续、稳定的影响,以观察某些材料或因素的作用,或观察某种教学手段的效果。

三、作好观察记录

记录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它是观察的一个辅助环节,是观察的必要延续。教师要观察什么,就要记什么,从中可以获得新的观察发现。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的记录,本身隐含着教师对于其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师生互动过程中所达成的理解。这既可以帮助教师检验活动目的是否明确、手段和目的是否相符合,又可以看到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幼儿的反应是否合乎教育教学的预期、幼儿在活动中有无创新等等问题。观察记录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主要采用的记录形式有:

1、按记录结构分:开放的日记式(表格记录):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对场景中的内容进行反应和判断。轶事性记录(个案记录):教师在观察过程中敏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随机进行跟踪了解。

2、按观察的时间分:现场记录:这使我们所获得的完全是第一手的资料。我们常用拍照、录像、表格记录等方法。事后记录:由于教师采取深入的参与式观察,要求完全投入到当前的事件中,不能分心去做观察记录,或为了避免对记录对象产生不必要的干扰,事后记录下一些突发事件、有价值的信息以及幼儿创造性活动的事例。现场和事后相结合

第7篇

关键词 生态式教育;区域活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2)11-0044-03

区域活动(area activities),也叫“活动区活动”,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在我国多被称为“区角活动”。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始更加关注幼儿个体的发展,倡导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的环境。区域活动以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与指导间接性的特点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但在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对区域活动缺乏清晰的理解,使得活动常常流于形式,从而影响了区域活动价值的发挥。基于此,我们借鉴生态式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分析当前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

一、从生态式教育的视角审视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生态式教育借用生态学术语,强调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照、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开展教育实践。生态式教育既是教育理念,也是教育实施策略,是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教育,是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教育。在生态式教育思想下反思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现状,存在如下问题。

(一)区域活动目标设置固化、单一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些幼儿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严格地按照预设的活动目标组织活动,缺少灵活性;各个区域之间的活动目标彼此孤立,缺乏整合性。缺乏灵活性的区域活动目标,不但会限制教师在活动中的关注点,还易使教师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发产生的蕴含教育价值的新内容。

(二)区域活动内容选择缺乏连贯性

在实践中,区域活动常被视为集体活动的补充或作为小组学习活动,未能与集体活动间建立积极互动、动态变化的关系,因而难以发挥区域活动的自身价值。区域活动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及集体活动之间缺乏连续性,使得各个区域之间无法建立起有机的生态关系,在这样的区域活动中幼儿获取的经验是不全面的、片段的和静止的。

(三)区域活动的场地、时间固定

在布置区域活动场地时,教师易将场地看作是固定的,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忽略动静交替的原则。教师对班级区域的布置,蕴含着教师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如何有效地利用和组织班级内的各个小区域,最大限度地利用班级空间,避免不同活动区域间的相互干扰等都是教师在布置环境中应考虑的问题。

在区域活动的时间安排方面,教师也会受到班级管理的影响,有时在班级管理规定的活动结束时,幼儿才刚刚找到适合自己的区域,并准备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幼儿看似自由、充足的活动时间实际仍是断续、分割的。

(四)区域活动中师幼关系易出现两种极端

在区域活动的管理中,师幼关系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教师的高控制,教师担心如果完全让幼儿享有自由的活动时间,会导致他们无法习得新的知识,于是,对幼儿的自主活动严格控制,使区域活动成为另一种变相的教学活动;二是教师完全放手,使得区域活动成为幼儿的游乐场所,仅具有娱乐性,这不仅使幼儿难以在活动中获得新经验、提升原有经验,并且削弱了区域活动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二、生态式教育思想下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

在生态式教育的视野中,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目标、内容、开展方式,还有活动中的师幼关系,以及环境的设置都应保持良好的生态关系。在生态式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幼儿园开展的区域活动应该蕴含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生态智慧,并能提供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活动机会。

(一)区域活动的目标设置体现生成性、动态化

将生态式教育的思想渗透进区域活动中,应强调区域活动目标设置的生成性、动态化,避免预设性过强的活动目标。在生态式教育看来,“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儿童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进一步获得知识经验、发展自己的潜能。这些潜力是由一定的知识经验、探究能力和欲望、良好的身体状况、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性、较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感觉等因素构成的生态因子共同支撑的”。许卓娅教授也曾指出:“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最有价值、最永恒的快乐应该是‘成长快乐’,即意识到自身生命价值不断自我实现的快乐。”预设性较强的活动目标违背了区域活动的基本理念,违背了让儿童在自由的情境中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出发点。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目标设置生态化,教师的关注点就不再仅停留于单一的区域活动目标,而会将目标的设定指向儿童内部发展的良好生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区域活动的目标设置需要在充分考虑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明确该年龄段幼儿发展的规律与特点,随着活动开展的深入,教师可在观察幼儿活动、与幼儿进行对话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幼儿和活动的理解,灵活地对活动目标进行调整。

(二)区域活动的内容考虑儿童经验的完整性、连贯性

根据生态式教育思想,区域活动的内容应符合儿童经验的完整性、连贯性。这意味着在安排区域活动内容时,应考虑到幼儿园内集体活动、日常活动与区域活动间的联系,还应考虑到各种形式区域活动之间的联系。活动的内容应能够帮助幼儿将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向更广泛的空间延伸、扩展,将学习从“教师要求”转变为“儿童主动”。区域活动的内容趋向生态化,使得区域活动不再是集体活动的补充,而成为激发儿童新的兴趣点和经验提升点的来源。教师通过提高区域活动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将各个区域活动的内容相互渗透,打破区域各行其是的状态,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够更加自由、自主地进行活动,也让幼儿的活动经验更加完整、连贯。

(三)区域活动的组织安排遵循空间连续性、时间灵活性

当前我国幼儿园区域活动一般分为:语言区、美工区、泥塑区、表演区、炊事区、种植区、建构区、饲养区等。在设置区域时,位置相对固定,彼此间没有实质性的对话与交流,一般被布局在班级的四周并以装饰物进行隔断,形成不同的区角。而班级的集体活动则主要被安排在班级的中心位置,幼儿以u型围坐在教师周围。这种空间布局不但违背了现代儿童教育理念,也不符合生态教育的观点。依据生态式教育思想,幼儿园区域活动在空间安排上应打破传统区角布置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及时地连接与分隔不同的区域,并且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划分空间位置。每个班级的总体空间是相对固定的,但可使用不同的方式改变班级的相对空间。如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某些区域安排在走廊上进行,或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将一些区域安排在户外进行,这都将会扩大班级的实际活动空间。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间上,教师应遵循幼儿的“内部时间表”,保证幼儿自身内部生态的健康发展。对于幼儿来说,区域活动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和玩伴。因此,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首先应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需要。比如当教师发现在集体活动中大多数幼儿缺乏对于某个主题活动的经验,就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继续丰富和积累幼儿同类的经验。当本班幼儿在探索区域活动中,对于某一现象或问题产生了集中的兴趣,教师也可以灵活调整原计划,安排特定的集体活动,提升幼儿的活动经验。区域活动开展的时间应是灵活的,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获得有意义的经验。

(四)区域活动中的师幼关系倡导平等性、对话者

在生态式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与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该是对立的,而应成为平等对话的“朋友”。当师幼关系成为一种生态式的人际关系时,师幼之间就会摒弃传统教育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进入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形成和谐、宽松、自由、快乐的生态关系。区域活动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游戏观及他们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技能等。生态式教育鼓励教师在区域互动开展过程中,扮演好以下角色。

1 区域活动材料的准备者

区域活动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以材料为依托的,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去发现、思考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实现成长与发展。材料作为儿童与主动学习之间的桥梁,是幼儿获得进一步成长的支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提供材料时,首先应依据各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准备区域活动的材料时,既要考虑到材料的丰富性也要把握材料的层次性。丰富的材料能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还能满足班级内不同幼儿发展的需求。但丰富的材料并不一定能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经验。教师如果只是将材料盲目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只会为幼儿提供一种混乱的活动环境,势必影响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所以,在投放材料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层次性,可以分阶段的投放新材料,当发现幼儿对某种材料已经非常熟悉时,则可增加新的活动材料从而激发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

2 区域活动过程的观察者、记录者

第8篇

关键词 指南 自主性 角色定位 区域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37-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中提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指南》颁布与实施之后,我园组织教师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与实践,积极地践行《指南》精神。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观察记录,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存在的常见问题做了梳理总结,改进这些问题,要求我们遵循《指南》精神,从传统的主导者转换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

一、幼儿区域活动常见问题的思考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可见“自由、自主、自愿”对成人来说是如此珍贵,对幼儿来说又何尝不是呢?然而,即便在弱化了教师主导作用的今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的自主性依然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唯有区域活动,才能真正给幼儿带来“自由、自主、自愿”的快乐体验。在区域活动里,他们可以在指定的时间段内,不必考虑成人的意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与同伴进行游戏。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主空间,因而成为最受幼儿欢迎的游戏活动。

作为最受幼儿欢迎的区域活动,应是教师们较为得心应手的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依然出现诸多的困惑:游戏材料更新的时间到了,教师却没有新思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总是容易出现过度干预的状态;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偏离预设玩法,教师却缺乏有效的引导。

我在本班的区域游戏开展过程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总结,发现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在游戏指导过程中所应扮演的角色,试图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继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游戏开展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常常执着于预设发展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的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常常扮演着疲惫的活动组织者与环境提供者,却依然无法有效地实现幼儿区域活动的自主性。

二、以教师为主导的区域活动对幼儿造成的潜在危害

教师主导的区域活动,常常要求幼儿按照材料预设的玩法,在指定的位置进行游戏,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能随意走动、交流,不同区域之间的材料也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能轻易混淆。我们的教师会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根据幼儿近期的发展情况以及课程安排的需求,定期更新游戏内容,并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为游戏的有序开展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

在我们的教师费尽耗力组织、创设的游戏环境中,我们的幼儿只能选择活动区中已有的游戏材料,使用预设的玩法进行游戏,不需要动脑就可以拥有新的玩具,无法产生主动设计、生成游戏活动的动力,不能在一次次的游戏冲突中学会自主协商解决问题。他们就像教师们手中的提线木偶,被动地、按部就班地在“操作”中度过他们的“自由”时光。我们充满无限可能的幼儿们,就这样在教师们的保驾护航中错过了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宝贵机会。

三、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正确定位

只有在充分实现幼儿游戏自主性的前提下,才能为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创设条件。那么,教师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以提高幼儿的游戏自主性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梳理总结认为,教师以观察者、游戏伙伴、困难制造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区域活动中,有利于挖掘幼儿自主学习的品质。

(一)观察者

当幼儿正专注地进行游戏时,教师可以在不干扰幼夯疃的情况下,以观察者的身份来关注幼儿的游戏活动,并用心做好记录,经常能收获许多“意外之喜”。

案例1

菲菲将娃娃家里的小布偶塞到了裙子里的肚子上,模仿妈妈怀孕的样子。当菲菲挺着肚子到超市买东西时,发现自己忘记带钱了,于是一路小跑回娃娃家取钱。娃娃家里的小伙伴们看见了,婷婷冲着菲菲大喊:“你怀孕了,不能跑!”凝凝抱着娃娃在一边说:“你要多吃饭,吃完饭要去散步。”菲菲取完钱就离开娃娃家了,但是娃娃家对于怀孕的话题却并没有结束,“生孩子要去医院开刀”“生完宝宝都要在医院里住几天再回家,我妈妈就是这样的”“我妈妈也是”……

观察是游戏推进的基础,案例1中,教师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在一旁观察着发生的这一片段,可以了解幼儿对于“怀孕”这一现象的理解,并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为之后的游戏情节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满足幼儿出于好奇发起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对记录内容的整理和分析,了解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和发展需求,为之后的活动开展提供依据。

第9篇

课题《“玩中学”科学项目活动的实践研究》,以《纲要》《指南》精神为指导,基于四大关注(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游戏、关注经验),以“玩中学”为核心,以“科学项目活动”为课程组织形式。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持续性探究的科学活动。旨在使幼儿爱玩的天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顺应,在自由、愉悦的心态中主动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梳理以往经验,统计和分析“玩中学”科学项目活动的现状,来把握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及内容。

二、调查的对象

以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幼儿园四个园区的所有老师作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共发放爱德园区28份,城中园区25份,本部园区36份,苏州湾园区7份,回收率均为100%。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法和访谈法。问卷法的研究工具采用自编问卷,搜索相关资料,选出与本课题相关的内容。主要包含“玩中学”科学项目活动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内容选择与构建、成长故事三大方面。访谈法则主要围绕问卷内容中有价值的内容做进一步的了解,是问卷调查的延伸和补充。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玩中学”科学项目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调查分析

“玩中学”科学项目活动的资源较为丰富,经梳理归类为三个部分:物质资源、人文资源和信息资源。

已利用的物质资源包括各个专用教室,种植园地、户外场地,以及春秋游等。人文资源包括家长、司机、导游,公园、菜场,有吴江特色的垂虹塔遗址、同里古镇等。信息资源包括园本课程的资料库、视频、多媒体课件、幼儿园网站、吴江电台等。

今后可开发的物质资源可以有动物的饲养区、低结构开放性材料等。可开发的人文资源有黎里柳亚子故居、博物馆、印刷厂、丝绸厂、交警体验馆等,以及非物质文化,如剪纸、苏州评弹,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可开发的信息资源有微信平台、“玩中学”资源库建设、网络专家培训等。

(二)“玩中学”科学项目活动“内容选择与建构”调查分析

“玩中学”科学项目活动“内容选择与建构”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经梳理统计归类为五个方面:日常种植和日常饲养、春秋游活动、园本课程、专用教室、科技节活动。

1.日常种植和饲养

我园日常种植中向日葵、蚕豆、胡萝卜的选择人数比例高,分别为94%,84%,75%。这几种植物从种子播种、发芽,到长叶、开花、成熟,这一系列的生长过程变化明显,适合幼儿观察,并开展科学探索活动。日常饲养中蚕宝宝选择人数比例最高为78%,蚕宝宝从孵卵,到蜕皮长大,到吐丝结茧,最后破茧成蛾,生长周期短,变化明显,并且能与吴江地方特色蚕丝相结合,非常适合作为“玩中学”科学项目活动的内容进行实践研究。

2.春秋游

有50%以上人数比例选择小班去上方山,那里有品N繁多的动植物,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喜好。有50%左右的人数比例选择中班去绿光农场或尚湖,绿光农场以采摘、游乐为主,尚湖以观赏牡丹为主,各有特色。有74%的人数比例选择大班去天平山,可以围绕枫叶、天平山等进行活动。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在春秋游前、中、后,分别挖掘适合科学探索的内容,建构科学项目方案,让幼儿“玩中学”。

3.园本课程

选择人数比例最高的主题分别是《好吃的水果》《好玩的水》《我的家乡一吴江》《好玩的小实验》《虫儿大世界》《水的秘密》。这些内容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有着浓厚兴趣。可以选择一个切入点,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开展科学项目活动,包含教学活动、区域游戏、亲子游戏等,建构项目体系。通过“玩”来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4.专用教室

有79%的人数比例选择《科学工作室》,在不同的区域中开展磁、电、力、水、光影、连接等小实验,探究各种科学现象,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有65%的人数比例选择《生活工作室》,从生活烹饪中观察食物的变化及营养,制作食物时的科学现象,了解食物的特征,真正体现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和生活化。

5.科技节活动

有85%的人数比例选择“奔驰”,该主题与幼儿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认识各种车,了解其特点,种类及用途,车牌、路、交通规则等。探索与车相关的轮子滚动、车的动力、速度等。

(三)“玩中学”科学项目活动“成长故事”的调查分析

“玩中学”科学项目活动“成长故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以写“成长故事”的方式,观察、记录、收集、整理幼儿在“玩中学”科学项目活动中的有意义和真实的信息,反思实践。另一方面,幼儿根据个人的兴趣和能力,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记录“玩中学”科学项目活动中真实的、有意义的过程和发现。

1.教师撰写“玩中学”成长故事

大部教师都赞成轶事记录法与表格记录法相结合的记录方法。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过程性的记录中可采用前者,在一些计量的活动中,比如说“完成没有”等情况则可以表格简单记录。

2.《幼儿成长故事书》记录

以照片记录和图文结合记录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可引导孩子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并辅助文字和符号记录,帮助解读记录内容。成长故事呈现幼儿的观察足迹,应引导幼儿每日观察,但记录方式各年龄段可以有所不同,小班更适合集体观察,中大班可以是个体、小组观察的基础上记录。大部分人赞成每周一次或是随机,原因是变化不明显。作为科学探究来说,最好是每日观察,可以用符号等表示没有变化。

五、调查研究的反思

第10篇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去主动练习、操作、巩固已有知识,获取新的知识经验,满足兴趣、好奇心的场所。区域活动的开展效果决定了区域活动是否达到了提高幼儿技能的效果。但是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通过观察发现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区域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一:区域设置形式化

有的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来设置区域和主题,没有考虑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因此,无法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区域活动。

(二)问题二:材料投放的随意性

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无法引起幼儿的操作、探索;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具体发展情况,无难易差异。

(三)问题三:教师指导欠恰当

有的教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清楚,仍旧以自己为主导进行指导,完全失去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精神;有的教师为了自己的引导而打断幼儿,反而让幼儿产生逃避之心。

二、解决方法

1.策略一:设置动态式区域

措施一:围绕幼儿的兴趣爱好,设置区域

蒙台梭利提出:孩子内在有很多资源,一直想要找机会表达,但总是困难重重,这是由于环境不顺,使自己的能力受到限制。

例如:我发现幼儿都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于是我把娃娃家游戏和生活区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小班幼儿在生活区中给娃娃穿衣服、扣纽扣、拉拉链,给妈妈串项链;中班的幼儿在生活区榨果汁、做水果沙拉、剥玉米;大班的幼儿在生活区系鞋带、编辫子。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大大增加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措施二:根据幼儿能力的发展,增加区域

幼儿经过一阶段的学习,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就增添反映幼儿园活动内容的区域。同时小班幼儿非常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事物,对于手部的动作感兴趣,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碗、杯子,让幼儿练习用勺子、倒水等日常生活技能,还提供大大小小的娃娃及配套的衣服、裙子,让幼儿练习穿衣服、扣纽扣、系鞋带等。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并能将学到的技能为生活服务。

措施三: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调整区域

区域活动并不是独立的教育活动,它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将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幼儿园的主题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爱我家”的过程中,我们布置了“我们的家”的主题墙,提供了很多操作材料,孩子们可自主选择来摆放家长的物品和人物等活动,由此来丰富娃娃家游戏的内容。

2.策略二: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

措施一:明确材料投放的目的

材料投放的目的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把握孩子的基本特点,考虑孩子在活动中对材料的需求,并以孩子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机会,发展其大、小肌肉的动作,从而促进身心整体发展。比如提供木珠、纽扣等,让孩子进行串珠、扣纽扣的练习,提高手眼协调性,同时我们还将幼儿的发展目标与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较确切地对应起来,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进入到区域活动中,并挖掘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教育作用,进一步提高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措施二:体现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要注意材料的层次性,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考虑到孩子年龄越小,存在的差异越大。我们在给孩子提供的材料更直观地体现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不同层次,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幼儿在循序渐进的操作过程中,手眼协调能力和手部精细动作的正确性在不同层次上有了提高,也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措施三:挖掘投放材料的引导性

蒙台梭利强调教具设计要具有能够在视觉与触觉方面进行检验的属性――“错误控制”,引导幼儿在自主的操作中发现错误,进行自我纠正。

例如:我们在科学区开展“造雪实验”活动,需要幼儿用造雪粉配适当比例的水做出雪花。一开始,我们怕幼儿会把玻璃量杯打碎,因此投放的是一次性塑料杯。为了知道到底加多少水才能成功,我设计了记录纸。可是幼儿尝试了几次以后跟我反映说不知道怎么记录、记录不精确。于是我开始反思,大班的小朋友是不是可以尝试使用正规的玻璃量杯来做实验呢。接着我在科学区投放了玻璃量杯,虽然玻璃制品容易被打碎,但是我事先通过小故事、谈话等活动来引导幼儿知道做实验时要轻拿轻放、爱惜实验用品。通过实践,我发现大班的幼儿其实也能做的很好,如果有幼儿用的时候不小心、没有轻拿轻放,其他幼儿会马上提醒他“这是玻璃做的,要轻轻地拿,不然会碎的”。这样幼儿会引导纠正自己、提醒同伴,使自己的行为更小心、准确,不碰撞、不打翻,逐渐地幼儿各种动作更加协调,科学实验也更准确了。

3.策略三: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措施一:观察在先,针对性强

区域活动中,应改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职能,教师不应只是在教室中忙碌地穿梭,不应成为施令的权威者,而应站在幼儿的角度沉静、慈爱而耐心地观察,真正地从观察中获取幼儿个体与群体、h境与材料等准确信息,做启发者、引导者。幼儿在区角活动的时候,我们就注意观察,幼儿是否对所提供的材料有兴趣;材料所呈现的坡度是否适合孩子的心智水平等,分析孩子达到哪种心智水平,教师如何为该幼儿提供适合的引导帮助或合适他的“最近发展区”的材料。

措施二:把握尺度,指导适恰

在以个别、小组活动为主要特点的区域活动中,我们采用了适时适度的间接指导。如:当幼儿在缺少材料、探索的问题难以深化或发生纠纷等情况下,我们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如: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兴趣疲劳或没有成就感时,我们就给予及时的提示和鼓励。这样会激起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和欲望。

措施三:及时评价,调整适度

第11篇

关键词:区域活动;观察策略;指导策略;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3-0070-02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校学习的重要模块,对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语言发展、艺术特长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自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实施以来,幼儿教师的区域活动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指南》的出台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指导与促进意义,如何在《指南》背景下充分发挥观察与指导作用,灵活高效开展区域活动,是目前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棘手任务。诚然,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对幼儿健康目标、语言目标、艺术目标等的实现都很重要,在《指南》背景下优化观察与指导策略,促进区域活动高质高效开展已然迫在眉睫。

一、善用多元观察策略,以“观察”促“指导”

1. 幼儿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要求

观察是指导的前提,想实现区域活动的优化开展,要重视多元观察策略,做好观察工作,从而实现以“观察”促“指导”。而想做好基于观察的活动指导,了解观察与指导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步。也就是说,教师要遵循以下观察要求:一是观察要具有计划性。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即观察对象是个别还是全班,观察的时机、观察方法的选择等都要有秩序地列出来。二是遵循目的性原则。观察必须有一定的目的,不可盲目随意观察,即教师要根据区域活动主题、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等确立观察重点、难点等。三是观察要有客观性。观察要尊重事实,不能靠主观臆想以及自身经验。四是观察要有系统性。也就是说,观察要反复、系统、科学进行。

2. 教师要巧用多元化的观察策略

观察是指导的基础,对指导的实施具有促进作用,具体来说,科学有效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直接观察法。这个方法是最普遍的观察方式,它简单易操作,十分随意,所获信息较为直接、原始。该观察方式主要包括两种观察策略,即个别扫描法及全班扫描法。前者是指教师对全班幼儿学习状况进行观察,后者主要是针对某一个幼儿进行观察。例如,幼儿A总是在区域活动中萎靡不振,参与性差,这时教师便可通过对幼儿A的直接观察,找到科学的指导与促进策略,帮助其提升活动自信。二是清单观察法。该方法是指通过列清单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观察,目的性较强且全面。三是系统观察法。该策略需要做记录,并通过记录进行系统观察,达到观察与指导的目的。

二、善用接受指导策略,推动活动高效开展

1. 基于区域活动的规则强化常规指导

所谓接受指导策略,就是对学生进行“讲解――接受”式的活动指导,这一指导策略能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作用,帮助幼儿实现语言组织、语言优化、语言运用、语言智力等语言发展目标。诚然,接受指导策略的第一步便是制定活动准则,制定迎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规则,以此来强化常规性指导。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活动规则不仅包括基本物质活动规则,也包括幼儿人际相处规则。鉴于此,教师在制定区域活动指导规则时,既要处理好幼儿与活动材料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以及幼儿与整个区域活动的关系。例如,在幼儿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教师可以制定尊重他人、互相谦让、共同分享等活动指导规则;在幼儿与活动材料关系处理方面,可基于不同材料的用途进行系统讲解,使幼儿正确使用,杜绝浪费。

2. 巧用随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

随机指导是幼儿区域活动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指导策略,它属于语言类的接受性指导策略。巧用随机指导策略,可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及探索求知欲。具体方法是:一是巧设疑问,提高幼儿探索的深度。幼儿的探索属于浅层次的,教师可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导幼儿进行深层次探索。二是帮助幼儿解决活动难题,激发幼儿探索信心。教师的指导与激励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当幼儿的自主活动遭遇瓶颈时,教师要及时出现,并通过恰当指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提升自信。当然,教师可以巧用启发式与建议式的指导策略,对幼儿的探究活动“点到为止”,以此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信心与勇气。三是巧用评价,确保活动质量。评价是提升幼儿活动质量的一种指导策略,有助于活动的高效开展。

三、借助暗示指导策略,构建自由活动场景

1. 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进行暗示指导

幼儿区域活动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重要载体,它给予了幼儿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习与活动的自由度也更大,但自主探究并不等于教师要“作壁上观”,任由幼儿“自由”活动,而是需要进行一些暗示性指导,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投放活动材料时,要关注材料的层次性,使其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求;选择的活动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以促使幼儿进行科学的、有价值的不同操作;活动材料要尽可能丰富多彩,以吸引幼儿眼光,持久地保持对区域活动的兴趣与信心。例如,关于层次性,教师在放置材料前要对材料进行科学、系统的长期观察,将材料按照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细化”,凸显材料的层次性。这样,不同认知能力的幼儿便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能力等选择合适的活动材料。

2. 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强化引导

鼓励幼儿对自身区域活动的过程进行系统化、有效记录,不仅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控幼儿探索活动中的诸多事宜,还能促使教师基于幼儿活动情况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提高幼儿的活动质量。由于幼儿数量较多,教师对幼儿进行一一指导明显不现实,通过引导幼儿对过程进行记录是帮助幼儿留下活动痕迹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幼儿对自身活动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更有利于幼儿自主建构知识、提升能力,还为教师以后的区域活动研究提供可行性的资料与数据,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四、无痕整合观察策略,实现灵活化指导

1. 观察幼儿学习能力,实施引导式指导策略

《指南》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应高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基于此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众所周知,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发展能力、工具操作能力、探索求知能力以及信息记录能力不尽相同,教师要对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系统、有意识的观察。当然,在具体的观察中,教师应切忌面面俱到,而是要基于区域活动内容、学习探究的特点等找准观察点进行观察,这样系统有效的观察方式才能使教师逐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特征,继而对其进行引导式的指导,提高幼儿活动质量。例如,在“不倒翁的秘密”探究中,一些幼儿只是停留在对不倒翁娃娃的肆意玩耍上,而并没有探究意识与能力,这时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式指导:“娃娃为什么不倒呢?大家可以拆开娃娃看看……”这样的指导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求知欲,提升其探究能力。

2.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巧用针对性指导策略

《指南》要求,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要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及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等原则,特别对“关注幼儿个体差异”进行了强调。鉴于此,教师要时刻观察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认知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强化,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区域活动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诚然,在同一个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都有所不同,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观察其活动现状,并对不同情况的幼儿实施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与信心。例如,在制作万花筒的活动中,有的幼儿拿到几片载玻片,很快就能顺利粘贴,而有些幼儿尽管很认真地在制作,但半个小时过去了依然一无所获。针对这些幼儿,教师可以为其制定步骤图,让其照图一步步完成。

五、结束语

总之,在《指南》背景下,幼儿区域活动不再是一种教育摆设,而是一种能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推动幼儿智力发展以及陶冶幼儿情操,使其进行自主科学探索,并形成独立人格的一种绝佳教育途径,理应受到教师的关注与重视。想让区域活动更有效地开展,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组织、观察与指导的作用,用自己的慧眼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并实现精准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区域活动中实现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让区域活动成为幼儿学习与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第12篇

新的一年,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和家长一样期待着孩子们的成长和变化。那么关于2020年幼儿园第一学期班务工作计划该怎样制定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幼儿园第一学期班务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年幼儿园第一学期班务计划范文一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和家长一样期待着孩子们的成长和变化。中班这个时期已经开始有自我意识了,这个时候我们鼓励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去尝试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这个时期,作为老师完全可以先做一个观察者和协助者,来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在哪里,适时的帮助他,让他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幼儿31人,其中插班生2人。幼儿有了小班一年的基础,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一定的进步,大部分幼儿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如:喜欢上幼儿园,有了初步的自理能力,基本上有良好的卫生习惯,玩好玩具能分类摆放等。

二、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1.开学初的环境创设

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更换,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做到有班级特色,环境中应以孩子为主体,留有相应的空白,在教学活动中及时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家长在接送的过程中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状况。

2.加强幼儿的常规培养。

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秩序,从而影响孩子的发展。平常通过晨间谈话、随机谈话、离园前谈话等,向幼儿讲清常规、要求,并采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训练,严格检查常规执行情况,逐步培养幼儿能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之间的友爱、谦让、协作精神。根据每周活动目标,及时在各区域有层次地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中认真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在活动遇到的问题。

2.提高幼儿的阅读、讲述能力。

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方法,能逐页翻读、学习用完整的话表达每一页的大致内容。训练幼儿讲述故事的能力,在餐前活动时间开展故事比赛活动。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一年小班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对美工等操作活动非常感兴趣。幼儿一有空就会拿手工纸折各种东西。本学期我们将在折的同时增加一些剪贴等技能训练,尽量使手工在学期末的展示中真正成为班级特色。

4.继续开展区域和主题相结合的活动。

(1)班本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班本课程内容应来源于本班的实际情况,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根据孩子的兴趣,开展班本课程活动。

(2)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方面,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必须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本学期我班共设置七大区域:(1)阅读区(2)美工区(3)益智区(4)角色区(5)建构区,(6)科学区(7)生活区。在主题进行过程中根据各主题生成相应的区域活动。

5.结合节日开展好各个庆祝主题活动。

本学期的节日很多: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等,结合幼儿园跟年级组的安排,我们将根据不同的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主题活动和亲子活动,积极鼓励家长参与我们的活动。

6.结合积极开展种植活动。

根据本学期的季节特点,引导幼儿进行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尝试、探究、实验的机会,通过亲自观察、动手种植获得知识,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丰富自然科学知识,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

7.严格按园里的要求认真实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定期消毒、灭蚊等。

给幼儿提供一个清洁舒适的活动环境,在工作中加强对幼儿的生活照顾,将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三、家长工作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利用各种QQ群、微信群,电话等与家长联系,沟通交流,我们还将利用宣传栏向家长公开我们的各项活动、育儿经验,根据年级组安排开展家长半日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有关制度。向家长介绍园内的制定,分析班级存在的不足,希望得到家长的谅解与支持。同时,还鼓励家长大胆提合理化意见,以便本班保教工作的改进。

四、逐月安排

九月份:

1.创设适宜的班级环境,迎接幼儿的到来;

2.制定教学计划、班务计划、主题实施路径表、完善集体备课形式等;

3.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排早操;

4.和幼儿共同收集废旧材料,丰富班级区域游戏;

5.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6.结合中秋节,开展“中秋家家乐”主题活动;

7.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8.跟随幼儿的兴趣,生成班本课程主题;

9.和幼儿共同商讨、创设班级自然角;

10.及时将幼儿活动剪影、观察记录等上传至班级网站;

11.和幼儿共同规划园内种植角,对种植角进行整理、播种等;

12.结合《指南》中的健康领域,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评价、总结。

十月份:

1.开展“庆国庆”主题活动;

2.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3.继续开展班本课程活动;

4.开展“浪花节”园本特色活动;

5.开展“九九重阳节”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爱身边的老人;

6.开展“美丽的秋天”亲子秋游活动;

7.对照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找出薄弱环节,进行改进;

8.及时更新区域游戏材料,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必要的条件;

9.班级开展“读书漂流”活动;

10.结合《指南》中的语言领域,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评价。

十一月份:

1.开展“

11.9”幼儿逃生演练及安全教育活动;

2.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

3.结合“感恩节”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幼儿知道家人、老师等对自己的爱,学会感恩;

4.结合班级情况,继续开展班本课程;

5.为每位幼儿建立成长档案;

6.结合《指南》中的艺术领域,对幼儿的一日活动环节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评价;

7.开展“升国旗”主题活动。

十二月份:

1.继续为幼儿建立成长档案;

2.积极参加幼儿园的课程叙事展示活动;

3.结合《指南》中的科学领域,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分析、评价;

4.撰写“我的成长故事”,参加幼儿园的师德宣讲活动。

一月份:

1.开展“庆元旦”庆祝活动;

2.撰写评语,填写幼儿素质报告书;

3.对幼儿进行发展评价;

4.对幼儿进行假期前安全教育工作;

5.归还、清理班级物品;

6.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2020年幼儿园第一学期班务计划范文二一、指导思想:

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参照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状况,在新《纲要》、《指南》和《园务计划》指导思想的引导下,贯彻、落实“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发展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发展个别化教育。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安全为首要目标,尊重幼儿的兴趣,加强日常观察;创设良好的环境,优化一日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二、班况分析:

我班共有幼儿35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15人。经过一学年的中班生活, 大多数幼儿已建立了比较有序的生活作息;在园能保持愉快的情绪,对周围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感兴趣;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懂得合作分享,乐意为集体和同伴服务,初步养成了规则意识。但是,幼儿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幼儿不能主动表现自己,个别幼儿缺乏谦让意识,挑食现象仍存在,个别幼儿规则意识不强,各项活动我行我素。本学期,我们将针对这些现象,采取相应措施,注意个别指导,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三、工作思路:

(一)班级文化:

营造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幼儿产生归属感,触动孩子自发加入创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创设与幼儿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皮皮鼠》故事中小老鼠们的活泼可爱、机智勇敢是小朋友们努力的方向,班名皮皮鼠由此而来,它引领幼儿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嘴角微笑、用小手帮忙、用心灵感悟。

(二)课程特色

1.本学期拟开展《我是大班小朋友》、《自信的中国人》、《丰收的季节》、《我喜欢的动物》、《拥抱冬天》等主题活动。

2.开展班本剧《筷乐童年》,围绕筷子开展主题活动,和幼儿一起讨论剧本确定角色、动作、对话等,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提高幼儿的参与性,做到班上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表演。

充分利用幼儿园多功能厅剧场排演班本剧,让幼儿在演一演、说一说的过程中锻炼胆识、增强自信。

3.开展生成性课程《家乡的大海》,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自然界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感受家乡大海的壮阔与美丽,激发幼儿对海洋文化和大自然的浓厚兴趣,萌发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海洋的意识。

4.开展每月的“生日课程活动”,在集体生日中感受温暖。

5.开展“我和音乐一起玩”课程活动,精心挑选韵律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幼儿感受乐曲的能力,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三)班级日常管理

1.班级常规常抓不懈。

与幼儿共同商讨、制定班级公约,并督促幼儿自觉遵守,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衔接,保证一日活动环节的正常有序地进行,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

3.建立“值日生”制度,每天5人轮流当值日生,鼓励幼儿主动完成每天的值日任务,在生活中培养劳动习惯,在为他人和自己服务中加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发展动手能力。

4.认真观察幼儿,用照片、文字等对幼儿的游戏、学习和生活进行记录,认真完成每日班级日记。

5.全班幼儿参与竞选升旗仪式主持人的活动,锻炼孩子们的胆量,培养民主意识。

6.每天正常开展阅读活动,积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感受文学作品的无限魅力,开展亲子阅读表演,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7.班级老师及时交流沟通,反思一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商讨最佳的教育方案,不断增强班组成员的默契度。

8.注重班级网站的管理,将收集的幼儿活动照片、作品,及时上传,并通过特定栏目向家长宣传家园共育知识,将班级的活动情况及时在班级网站上公布,使家长能第一时间了解班级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真正做到网络信息化。

(四)环境创设

1.创设安全舒适的环境,鼓励幼儿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并懂得爱护班级的各项物品。

鼓励幼儿与老师完成主题墙的布置与更新,体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让环境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

2.优化班级教育环境,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定期更换主题及活动区材料,注重幼儿与环境的互动。

在美工区设立美术作品栏,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展示作品及欣赏作品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

3.在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中,美丽的种植区始终都是班级环境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因为它不仅具有绿化班级,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蕴涵着很大的教育价值。在当今的都市生活中,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他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它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因此我们利用自然角开展有趣的种植养殖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4.幼儿园种植园地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在创设教育环境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让幼儿在园体验田园生活,回归自然,同时也让幼儿体验劳动收获的快乐,根据新《纲要》的精神要求,我班会充分利用种植园地作为教育资源对幼儿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认真考察,合理布局,规划管理种植园地。通过种植活动,不仅让幼儿学会了种植管理、简单的田间劳作,更让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看到了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亲历了种植这一感性经验,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从而更直观地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种植园地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五)游戏活动

1.深入开展课程游戏化,结合主题活动及本班特色,创设适宜的活动区,设计适合大班幼儿的一系列区域游戏内容。

2.结合主题活动、根据幼儿的水平、能力和需要设置合理的区域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有效地观察幼儿,从幼儿行为中反思活动中的各项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

3.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提供各种不同的操作材料,注重更新升级,实现区域游戏常态化。

注重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小组学习”、“区域学习”。

(六)家长工作

1.本班外地家长较多,一些家长由于语言的不流利和老师交流较少,我们要利用接送机会主动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在园外的表现,加强家园联系、沟通。

2.及时更新家长园地及班级网站,介绍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反映班内一些情况和每周教学内容。

指导家长创设教环境与生活环境,营造幼儿良好的家庭氛围。向家长提供幼儿生活、教育常识给予指导,定期了解家庭教育的情况。宣传正确的保教思想,争取家长对班级管理的理解,使家长能够自觉抵制社会错误的教育舆论。

3.利用信息化家园联系方式,电话、家校通、QQ群、幼儿园网站中的大三班网页等,鼓励家长积极留言,主动与老师联系沟通。

4.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

尝试挖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家长更深入的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使家长与教师间、家长与家长间形成互相探讨、沟通、学习的良好家园互动气氛。

5.充分利用家长、社区等资源丰富主题活动,鼓励幼儿与家长收集活动资料、废旧物品来园,充实教学、游戏资源,寻找有职业特色与个人特长的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逐步构建与实施适合孩子成长的课程模式。

亲子活动:

1.开展“亲子一日游”,感受家乡大海的壮阔与美丽,体验与爸爸妈妈一起游玩的快乐。

2.开展班级亲子讲故事比赛。

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熟悉并讲述自己最喜爱的故事,在每天的餐前阅读活动中与老师、小朋友们分享故事内容,结合生成活动开展“亲子绘本剧”展演。

3.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日常活动照片、作品的收集,认真观察幼儿记录成长故事,制作“亲子档案”。

(七)安全教育:

1.科学摆放室内物品,创设干净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坚持对教室早、午检,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

2.加强安全教育,采用谈话、讨论等形式,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幼儿尝试记住父母工作单位、家里的电话号码。

3.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园地,开展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增强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

4.做好接送安全工作,教育幼儿不跟陌生人离开或擅自离园。

5.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记,主动遵守社会基本规则。

6.带领幼儿参加户外活动,保证活动量。

通过教育,使幼儿知道在所有的活动中不要互相推挤。尤其是玩大型玩具时做到不推不挤,不从上往下跳。

(八)卫生保健:

1.严格执行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卫生消毒工作,做到每天早晨来园开窗通风,玩具定期消毒,认真彻底地做好班级卫生工作,做到教室无杂物,厕所无异味,睡眠室整洁干净。

2.给生病的幼儿以特殊的关爱,观察孩子身体的细微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加强自主点心和自主午餐的管理,尽可能的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指导幼儿做好值日生工作,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良好的劳动习惯,知道爱护劳动成果。

4.加强幼儿的户外活动的管理,及时提醒幼儿增减衣服,为出汗的幼儿及时擦汗、换衣、垫汗巾,督促幼儿多喝水,提醒孩子管理好自己的保温杯,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的侵扰。

2020年幼儿园第一学期班务计划范文三学期初,我们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共同讨论并制定了本学期的班务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幼儿33名,其中男生17名,女生16名,刚来的新生1名。有了小班一年的基础,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一定的进步,大部分幼儿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仍有个别幼儿不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因此今年孩子入园哭闹的现象仍然有,有2个孩子在入园的头两天哭闹得比较厉害,即使在老师的安抚下,安静下来也比较慢。本学期将在培养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基础上认真规范幼儿的一日常规,努力做好保教工作,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本学期的工作重点:

1.加强幼儿的常规培养。

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活动秩序,从而影响孩子的发展。通过晨间谈话、随机谈话、离园前谈话等,向幼儿讲清常规、要求,并采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训练,严格检查常规执行情况,逐步培养幼儿能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之间的友爱、谦让、协作精神。根据每周活动目标,及时在各区域有层次地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在活动中认真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自主解决在活动遇到的问题。

2.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幼儿的讲述能力。

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方法,能逐页翻读、学习用完整的话表达每一页的大致内容。训练幼儿讲述故事的能力,利用空余时间开展故事比赛活动。

3.班本课程的开展。

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和学习愿望有效开展班本课程。

4.继续开展区域和主题相结合的活动。

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方面,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必须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本学期我班共设置六大区域:(1)阅读区,(2)益智区(3) 阅读区(4)、美工区。(5)建构区,(6)角色区(娃娃家、理发店、医院)。

5.结合季节特征,收集废旧泡沫箱带领幼儿进行种植豌豆活动,让幼儿从认识豌豆种子开始,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种植的过程和豌豆的生长过程。

并尝试进行观察记录。

6.积极有效的开展户外活动。

幼儿的户外活动是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的重要活动。要确保幼儿活动的时间,保证活动的质量,增强幼儿的体质。结合我园“运动特色”的办园宗旨,有目标的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

7.做好家长工作。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利用各种网络平台QQ群,电话等主动家长联系沟通交流,我们还将利用向家长园地公开我们的各项活班本课程的实施动,包括一些育儿经验和针对问题幼儿采取的促使。同时,教师还鼓励家长大胆提合理化意见,以便本班保教工作的改进。

8.安全工作。

把安全放在首位,从细微处着手,确保幼儿健康安全。本学期我园正在进行施工建设,园内环境比较复杂,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教师需要高度警惕,加大力度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责任意识,时刻关注每一名幼儿,确保孩子们在安全的范围内活动。本学期我们搬到了二楼,在前两个月内,要每天叮嘱孩子们正确的上下楼梯方法,不在楼道内追逐玩耍,不扒栏杆,通过故事、情境表演、观看动画片等多种生动的形式,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教育幼儿不玩火、不玩电,不到水池或池塘边玩耍。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安全逃生方法和自救办法。

三、逐月安排:

九月份:

1.创设适宜的班级环境,迎接幼儿的到来;

2.制定教学计划、班务计划、主题实施路径表、完善集体备课形式等;

3.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排早操;

4.和幼儿共同收集废旧材料,丰富班级区域游戏;

5.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6.结合中秋节,开展“中秋家家乐”主题活动;

7.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8.跟随幼儿的兴趣,生成班本课程主题;

9.和幼儿共同商讨、创设班级自然角;

10.及时将幼儿活动剪影、观察记录等上传至班级网站;

11.和幼儿共同规划园内种植角,对种植角进行整理、播种等;

12.结合《指南》中的健康领域,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评价、总结。

十月份:

1.开展“庆国庆”主题活动;

2.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3.继续开展班本课程活动;

4.开展“浪花节”园本特色活动;

5.开展“九九重阳节”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关爱身边的老人;

6.开展“美丽的秋天”亲子秋游活动;

7.对照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找出薄弱环节,进行改进;

8.及时更新区域游戏材料,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必要的条件;

9.班级开展“读书漂流”活动;

10.结合《指南》中的语言领域,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评价。

十一月份:

1.开展“

11.9”幼儿逃生演练及安全教育活动;

2.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

3.结合“感恩节”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幼儿知道家人、老师等对自己的爱,学会感恩;

4.结合班级情况,继续开展班本课程;

5.为每位幼儿建立成长档案;

6.结合《指南》中的艺术领域,对幼儿的一日活动环节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评价;

7.开展“升国旗”主题活动。

十二月份:

1.继续为幼儿建立成长档案;

2.积极参加幼儿园的课程叙事展示活动;

3.结合《指南》中的科学领域,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分析、评价;

4.撰写“我的成长故事”,参加幼儿园的师德宣讲活动。

一月份:

1.开展“庆元旦”庆祝活动;

2.撰写评语,填写幼儿素质报告书;

3.对幼儿进行发展评价;

4.对幼儿进行假期前安全教育工作;

5.归还、清理班级物品;

6.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2020年幼儿园第一学期班务计划范文四为了使自己本学期 能够更好地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特拟定工作计划如下 :

一、班级工作重点及具体要求

这一学年是孩子进入小学的最后一年,是关键性的一年,我们会对孩子继续进行一日常规的要求与管理,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1.班级集体日备课方面:

每天下班后,班级的三位老师在一起回顾当天班级孩子的生活、游戏、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并反思,提出有效的次日指导事项。同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好第二天的活动计划。

户外活动:包括体能锻炼、集体游戏、户外早操、户外劳动、户外散步等等。在这里着重介绍两点,体能锻炼与集体游戏。体能锻炼: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场地情况,开展不同的游戏活动。每天以一项体能锻炼为主,如走:首先我们会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练平衡走,跨越障碍物走等等。集体游戏:以运动量小、放松游戏为主。

区域游戏:我们会根据主题活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结合季节特点开展相关的游戏活动。

集体备课:我们会结合主题开展相关活动,并根据孩子的兴趣与需要随机生成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

生活活动:结合前一天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小组活动:根据活动延伸或《操作》进行活动,主要以数学操作与绘画为主。

阅读、律动:每周我们会不定期的安排绘本阅读、律动活动,同时也每周开展一至二次“我是故事大王”的讲述故事活动,提前做好安排,做到人人轮到参与,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胆量。

2.种植活动

种植角:结合本班特色,和幼儿一起布置植物角。分班级特色种植区、观赏区(观赏、实验)。

户外种植:根据季节及场地特点,组织幼儿进行种植。

3.幼儿阅读

(1) 开学初,要求每位幼儿自带1——2本绘本,丰富阅读区。

(2) 家园互动,进行亲子阅读。

(3) 每周的阅读时间,开展1——2次的“故事大会”活动,让孩子提前做好准备,进行讲述。

4.环境创设

本学期,我们以蓝印花布与纸板为主材料进行班级特色布置。

5.班本课程实施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制定班本课程计划,并付诸于实施。我们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家长参与到课程活动中,真正意义上做到家园互动。

6.亲子活动

我们将结合“重阳节”,邀请爷爷奶奶走进教室,开展“重阳情”亲子活动,另外,我们还将开展亲子运动会、亲子郊游等活动,进一步增进亲子之情。

7.安全保育工作方面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的首要工作,孩子健康,是一切目标实现的关键。本学期我们会更加做好班级幼儿安全卫生工作,合理组织好幼儿一日活动,加强室外体育锻炼 :

(1) 做好班级的各项消毒,以防病毒感染。班级保育员必须要按消毒制度来开展工作,按时消毒幼儿活动室、午睡室、水杯、毛巾等,班级物品要摆放整齐,保持桌面、活动室的四角无杂物,让幼儿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2)培养好幼儿的各种生活习惯,以防幼儿病从口入。教育幼儿要注意个人的 卫生,不要玩水,不要把手指含在嘴里,不要把脏东西放进嘴里,不要随便把东西塞在鼻子或耳朵里等等。

(3) 保证幼儿的活动安全,活动前检查活动器械的安全,活动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等等。

8.家长工作

利用家长园地,早晚入园、放学等方法与家长交流、沟通,使家长及时了解班级动态、教学活动、幼儿在园情况。继续充分挖掘家长、注意发现与利用家长特有的教育优势,对幼儿进行教育,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及我们的教学。

二、逐月安排:

九月:

1.制定各类计划。

2.创设班级环境、收集区域游戏材料。

3.结合孩子的换牙期,开展爱牙日活动。

4.开展《中秋乐》、《迎国庆》等主题活动。

5.制定班本计划,开展班本课程活动。

6.丰富班级种植角,进行户外种植。

7.学习新早操。

8.开展“增强防范能力”为主题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月。

9.迎接插班生入园,稳定新生情绪,热情接待家长来访,积极做好家长工作。

做好常规的规范工作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建立良好的教育教学常规。

十月:

1.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

2.结合重阳节,开展“重阳情”亲子活动。

3.结合主题活动调整班级环境创设和游戏材料的提供。

4.结合金秋时节的季节特点,开展“秋游”活动,培养幼儿的游览之礼。

5.继续开展班本课程活动。

6.做好秋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7.加强安全常规教育、文明纪律养成教育,形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乐于帮助别人。

8.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避火演习、避震演习)。

9.结合秋游在幼儿中开展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十一月

1.开展亲子运动会。

2.加强幼儿班级常规教育。

3.做好班本课程的工作,完善班本课程资料,准备参加年级组、园课程叙事评比。

4.积极准备参加消防日(119)活动—

—“安全在我心中”,进行“119”防火演练。

5.开展家庭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并进行防拐演练。

十二月:

1.开展自理能力—

—“叠被子”比赛。

2.结合“庆元旦”主题,与幼儿共同创设迎新年的班级环境。

3.鼓励幼儿不怕寒冷,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身方式,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

一月:

1.开展“冬天”主题活动,结合主题活动调整班级环境创设和游戏材料的提供。

2.做好寒假班级整理工作。

3.做好学期结束各项总结工作。

4.做好幼儿离园工作,加强假期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