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58: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感恩父亲的古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学生感恩教师节古诗朗诵稿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朗诵稿一
《代北州老翁答》原文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朗诵稿二
《七绝•师恩难忘》原文
相逢一见太匆匆,
校内繁花几度红。
厚谊常存魂梦里,
深恩永志我心中。
《七绝•师恩难忘》译文
与老师的相逢如同一面之缘,实在是太匆忙了,
校园内的繁华几度开放,而我却没有再回去探望老师。
但老师们对于我的教育和恩情我将永远寄于心中,
对于老师的感恩我将永世不忘。
朗诵稿三
《送刘师服》原文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蝉声入客耳,惊起不可留。
草草具盘馔,不待酒献酬。
士生为名累,有似鱼中钩。
赍材入市卖,贵者恒难售。
岂不畏憔悴,为功忌中休。
勉哉耘其业,以待岁晚收。
《送刘师服》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朗诵稿四
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您推崇真诚和廉洁,以此视作为人处世的准则。您是我们莘莘学子心目中的楷模。
我崇拜伟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普通的人――我的老师您。
您对我们严格要求,并以自己的行动为榜样。您的规劝、要求,甚至命令,一经提出,便要我们一定做到,然而又总使我们心悦诚服,自觉行动。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最严厉的父亲,又是最慈祥的妈妈;您是无名英雄,又是教坛名师。
您的音容笑貌,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您是品行人格,永远珍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唯有这光辉的名字,才有着像大海一样丰富、蓝天一样深湛的内涵!
一、 利用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新课程的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本身都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教育性。在教学中要很好的利用教材本身的教育性和情感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利用教材内容中的深刻寓意去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体验语文,用语文知识去认识社会和体验社会。
例如,在《背影》的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激发学生对父亲辛勤劳动的理解,理解父亲对子女深情的爱。现在的初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都很优越,没有体会过辛勤劳动的艰辛。他们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娇生惯养。对于家中的生活来源很少去考虑,而父亲基本上长年上班,很少照顾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教学中,可以搜集父亲辛勤上班的情景,搜集父亲对他们默默的爱和关心的情景。课堂上还可以请学生回忆父亲对自己的爱和关心,结合课文中父亲《背影》的描述,使学生明白文中的情感,父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一般都有很强的情感性和教育性,要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比如在学习美的事物时,我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除了书本中美的文字,美的语言,你还能从生活中找到哪些美的事物呢?”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例如女神维纳斯是西方美的化身,但是她却少了一条胳膊,她的美就是一种残缺美。又有学生举例,春天是一种充满了生机勃勃、旺盛生命力的美,而秋天也是美的,是一种凋零、萧瑟的美。
利用课文本身具有的戏剧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文言文时,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学生表演故事,在学生表演中体会晏子的机智、勇敢和捍卫国家尊严的精神品质。文字有的是简短甚至是枯燥的,表演可以使文字成为有声的语言,在枯燥的文言文学习中,通过表演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情境
利用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伴随音乐融进文本。音乐和文学都是艺术,在情感方面是相通、一致的。在学习邹韬奋《我的母亲》一文前,播放了一首阎维文演唱的《母亲》,从悠扬的乐曲中先体味母亲的爱,学习文本时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也帮助学生理解母亲,理解母爱的伟大;并在课结束前倾听由满文军演唱的《懂你》,一首感恩母爱的歌曲,使歌曲、文本与学生的情感紧紧相融,震撼着老师和学生的心灵。学习《七颗钻石》一文,是小女孩的爱心、孝心使其变成了七颗钻石,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让世界万物都沐浴在爱的柔光里;同时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颗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利用音乐情境,促进学生背诵。在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要求背诵的古代诗文。学习这些古诗文时,学生本来就感到十分枯燥乏味,而且要求背诵,学生总是有很强烈的畏难情绪,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乐于背诵出这些古诗文呢?我为此做了些尝试。在教学李煜《相见欢》时,我让学生先欣赏《独上西楼》的MV,有质感的画面再配以悠扬哀愁的旋律,让学生在歌、词、曲中,领悟南唐后主李煜的离乡去国的怆痛。 “无言独上西楼”,尽显凄婉之神。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学生在听过音乐的基础上,再配以文字的赏析,仿佛一位极其孤独的词人就站在自己的眼前。利用学生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创设竞争情境,让学生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学习知识,理解文本掌握知识。《孔乙己》这篇小说,让学生分组互相提问并且回答,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和抢答竞争中,看谁回答既快又准。
利用课文开放性的结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如《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只做了一个手势,利用这样的结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为本文续写结尾。《天上的街市》写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如果你也有机会像“嫦娥一号”卫星一样奔向月球,你有幸来到月球,会发生什么?训练的就是本诗教学目标中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许多场景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肯德基店里,孩子们毫不客气地吃着,家长们欢天喜地地看着;公交车上,孩子们心安理得地坐着,家长们疲惫不堪地站着;放学路上,孩子们两手空空地跑着,家长们背着书包跟着……诸如此类的场景太多太多了。我不停地问着自己:“如今的孩子怎么了?如今的家长怎么了?”
古云:“孝乃天之精,地之义,德之本也。”孝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也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目前,由于独生子女没有直系血亲相伴,他们冷漠自私、过分依赖,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常常扮演着单打独斗的角色。心理素质和行为素质出现了下滑的现象,多数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和长辈的溺爱下长大。他们只想着自己,从来不替别人着想,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体会不到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也不知孝心为何物。
近些年来忙于应试等原因,忽视了对孩子的孝道教育,孩子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的传统美德已不复存在。大多学生身上呈现出的是冷漠自私、不思进取的“贫孝”状况。他们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爱人。因此,孝道教育迫在眉睫。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呢?经过几年的教育经验,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架起沟通桥梁,赢得家长支持
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庭。如果要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就必须要发挥家庭这一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如果离开了家庭的支持与配合,那么我们的孝道教育将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利用家长会、校讯通、QQ群等形式,向家长进行孝道教育思想的宣传,大力倡导以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使家长深刻认识到“百德孝为本,百善孝为先”的真谛。懂得哪些事情是家长们该做的,哪些事情是孩子该做的。虽然,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如果家长对孩子事事包办,那么孩子的“孝敬之种”就很难发芽。因此,我们要赢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安排孩子们在家时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收拾自己房间;洗洗自己的衣服、鞋袜;帮父母择择菜、推推车……这样,孩子们就能体验到父母对工作的劳心、对自己的关心、对生活的艰辛,知道家长们为他们付出的点点滴滴,从而激发孩子们由心灵深处产生的对父母的体贴、孝敬,进而教育学生还要爱同学、爱家乡、爱祖国,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学习传统文化,开启学生的孝心
那天下班,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一屁股就坐在了沙发上,连声喊着:“潼潼快给大姨拿拖鞋,快点儿!”“马上就来!”五岁的外甥女大声答应着我,可就不见她从卧室出来,我知道肯定又是什么玩具吸引了她。于是我对她说:“潼潼你忘了你们幼儿园学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了吗?”孩子一听这话,飞快地跑了出来将拖鞋摆在了我的面前。我轻轻地摸着她的小脸说:“这才是孝顺的好孩子!”孩子甜甜地笑了。通过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我深深体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为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开启学生的孝心,净化学生内心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让小学生从小学习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是很有必要的。《弟子规》《三字经》《二十四孝故事》等这些传统文化,都是依据至圣先贤的教诲和故事编成的。其中的好多古诗文都是教育孩子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尊老爱幼、如何诚实守信……如:《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小故事“鹿乳奉亲”“卖身葬父”“卧冰求鲤”;古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交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人们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因此,要想开启学生的孝心,必须要学习传统文化。
三、开展各项活动,进行孝道教育
少先队活动是少年儿童成长的主要阵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孝敬长辈活动。有利增强班内的孝敬氛围。比如:利用黑板报、手抄报、走廊营造孝敬氛围;利用班队会开展主题为“学会感恩”的班队活动,让学生自编自演孝敬小品,讲孝敬故事,谈个人孝敬体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懂得孝敬的重要,感受孝敬后的喜悦;利用各种节日,如:“三八妇女节”“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让孩子们唱一首感恩歌,听一个感恩的故事,看一部感恩的电影、写一封感恩的信,给父母端一杯茶,给父母洗一次脚,算一笔亲情账,出一张感恩的手抄报……来表达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感谢之情,使学生的孝心、善心、爱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爱祖国呢?”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像我们地处城中村的学校,从我国传统美德“孝道”入手,塑造学生健全的道德品格,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愿我们的孝道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知道饮水思源、感恩图报,永远铭记父母之恩。
参考文献:
文章名《父亲的爱有多长》《意林》2006年第十期。读了此篇文章,我心中波涛汹涌,泪流满面,感叹这是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父亲,他的一生为丫丫(其女儿)操劳,有听完车祸后丫丫的诊断结果,自己在医院的厕所里抱着她的鞋号啕大哭,铁骨铮铮的他,完全像个无助的孩子。他整整在她的床前守了三个月,给她翻身,喂她吃饭的艰辛,有丫丫文章发表后,上街买完报纸,见人就发的喜悦,有丫丫结婚时,独蹲台阶上,眼神恍惚,目光空洞的无奈,伤感。然而这只是社会,世界的一个缩影,每看至此,都会感叹,为何如今?多不胜数的子女对父母声声殷切的叮嘱,感到厌恶甚至大发雷霆,有的呵斥并大打出手,不仅将父母的养育之恩忘得一干二净还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实属不该。何不站在父母的角度?将心比心,他们有错吗?不,没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父母不谋而合的心愿。
岁月潜移莫测,有您相伴我跨过一座座高山,游过一条条江河,走过一条条小路,无论他们是陡峭,湍急,还是泥泞,握着您粗糙,宽厚的手,我便信心百倍,如今您已两鬓斑白,道道皱纹悄无声息爬上您的额头,请放慢脚步,让我握着您的手走过其余的年华,让你心生暖意。——亲爱的爸爸每读至此,就在脑海中浮现,在我蹒跚学步的时候,您常以童话故事陶冶我的心灵,在我懵懵懂懂的时候,你常以古诗使我沉醉在诗人变幻莫测的情怀中,享受诗文带来的书香之味,在我心慌意乱,焦虑急躁之时,你常以“非宁静无以致远。”戒骄戒躁“等意义非凡的词语来告诫我。每当耳畔萦绕着“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报恩不忘本,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跪羊图》重者句句饱含真情,情真意切的歌词,无不包含着每个子女真挚的心声,每听至此,泪水在眼眶中翻江倒海,来势凶猛。我强忍住,但心中仍升起一股言不清,道不明之感。你是否还记得当你哭泣时,何人为你擦拭眼泪?你是否还记得当你伤心时,何人为你抚慰伤口?你是否还记得当你绝望时,何人为你排忧解难?是您——亲爱的爸爸。我曾多次向抒发感恩之情却欲言又止。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本想撷取一片枫叶,您却给了我整片枫林,我本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本想收获一缕阳光,您却给了我整个太阳。身为儿女的我们,别再让父母为我们落泪,为我们奔波,让我们行动起来,将他们在我们身上倾注的爱还给他们,将他们的手握住,陪伴着他们缓缓走过人生的最终旅程。切勿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地步。希望大家珍惜眼前人,芸芸众生中难得相遇,切勿到失去时,那时已追悔莫及。
初二:小雨
寓教于境
在工作中,我校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抓好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孝德教育氛围。
我校建设了厚德区,分为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八个德目。二层为忠文化,三层为孝文化,是厚德区重点。四层为诚、信、礼、义、廉、耻文化。每个德目包括字的来历、美德意义、教育目标、美德诗词、美德名言、美德小故事等,图文并茂,适合学生阅读、学习。
全镇90多个班级分别设立了中华母亲节教育专栏,张贴孟母、岳母等伟大母亲的教子知识,张贴赞颂母亲的诗歌、名言,张贴学生的绘画、征文、照片,张贴母亲对孩子们的祝福和殷切期盼等。每个学期,我校都开展“中华母亲节班级文化建设展评活动”,让班级成为孝德教育活动的主阵地。
积极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每个完小成立一支古诗文诵读示范表演队,每个班级成立一个古诗文诵读示范表演小组,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古诗文诵读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
寓教于情
情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力,是促成学生认知向行为转化的桥梁。我校组织高年级学生和家长开展亲情互动活动,让家长、学生说出心里话,用沟通、交流来解决矛盾,增进家庭和谐。一个女学生说:“我觉得母亲一点也不了解我,我学习真的很努力了,但每次成绩都排在中游,母亲总是批评我、讽刺我,从来都没给过我支持和鼓励,我感到非常伤心。”说着说着,这个学生轻声哭泣起来。她的母亲也流下了泪水:“孩子,我真是错怪你了,对你要求太高了。从今以后,我一定和你定期沟通,分析你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有针对性地补习。只要你努力了,我一定不会再苛求你了。”母女两人相拥而泣,令人感动。
2012年,我校开展了“精美贺卡送母亲”活动,学生们积极参加,每人都上交了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心中的中国情更深了。
寓教于常
在中华母亲节教育中,我校注重让教育活动经常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学生都应该把自己的生日变成家庭中的母亲节。中华母亲节教育的步骤是: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写上班级、姓名以及学生的生日;在每位同学过生日的时候,班集体发给他一张承诺卡,让他通过班会向全班学生承诺在过生日时为母亲做好2―3件事;学生记录自己过生日的过程,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学生所在班集体共同为学生及其母亲制作一张生日贺卡,每位学生写上对同学及母亲的祝福。生日后,请家长写出自己的感受,班主任写出活动评语并向全班学生进行宣示,让每一个母亲节都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的档案袋,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统一管理,学生毕业后统一发给学生作为留念。在一个班级里,每2―3周就有一个学生过生日,通过开展家庭母亲节,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常感受到这种浓浓的亲情氛围,让他们把这种最真挚、最纯朴的爱永远留在心中。
寓教于乐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向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是培养他们团结友爱、诚实、勇敢、不怕困难、有礼貌、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文明行为和可爱的性格。曾经有一位记者问过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你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位获奖者回答:“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这虽不是什么新的话题,但却说明了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么的重要。下面,着重研究幼儿园如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一、经典诵读活动,“渗透”文明礼仪
幼儿的心灵是纯净的,是文明礼仪培养的最佳时期。在幼儿还不具备对经典古诗词充分理解的时候,把经典礼仪内容渗透给他们,能让经典内容成为幼儿一生的礼仪规范。在常规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都会教幼儿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诗、童谣、经典儿歌等,如《弟子规》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每天让他们学上一两句内容,让他们理解并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中,都会组织全体幼儿一起学习经典文学,让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其中,时间一长就见到了效果。幼儿们在经典古诗词中渐渐地懂得了一些基本的文明礼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实施,这样不仅让他们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同时影响着家长们的行为,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通过经典诵读,学生变得有礼貌,懂得尊敬人了。只要教师时刻把弘扬中华美德文化的礼仪教育放在心上,再结合经典诵读活动,持之以恒,礼仪教育就会取得很大和成效。
二、各种节日活动,“渗透”文明礼仪
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五一”劳动节、父亲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对幼儿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亲人、爱同伴等感恩教育。通过制作贺卡、家人的角色表演、我爱劳动等活动,使幼儿知道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人,学会与他人分享,了解到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礼仪要求。文明礼仪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在学生的各种活动之中渗透礼仪教育,学生的文明礼仪一定会有提高。
三、礼貌天使活动,“传递”文明礼仪
幼儿园的广播每天清晨都会播放一些有关文明礼仪的经典文章陪伴幼儿入园。幼儿园每周都安排一个班的小朋友轮流当礼貌小天使,当礼貌小天使的幼儿会笑着和老师、家长、小朋友们问好。有的班级还在班里开展“礼貌小天使”的选拔,让学生渐渐地明白有礼貌的幼儿才能胜任,慢慢也都会问好了,礼仪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微笑问早中感受文明礼仪的魅力。同时,要求值班教师、保健医生和班级教师都用热情的微笑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以身作则,感染家长,影响幼儿,在无形中传递文明礼仪,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日常生活运用,“实践”文明礼仪
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让他们自己做,因为只有动手实践操作中,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中,使幼儿的行为实践与文明礼仪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
1. 一日生活中的文明礼仪运用
孩子的心灵就像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变好还是变坏就需要教师去正确引导。教师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入园时,要求幼儿仪表整洁大方,进园时能主动与老师、伙伴打招呼,并主动会和父母说再见等;进餐时保持桌面整洁,知道要爱惜粮食、餐后自己收拾餐具、饭后漱口等好习惯;入厕时懂得互相礼让,便后洗手,知道节约用水是美德;喝水时,按照需要喝多少取多少;午睡时,知道要安静入睡,不打扰小朋友,将衣服、裤子、鞋子摆放整齐;起床时,能自觉整理自己的床铺,整理衣服、裤子和鞋子。礼仪的养成,没有比实践这个方式来得快、来得实际。
2. 各种场所中的文明礼仪运用
在幼儿园的丫丫电视台“小鬼当家”节目中,通过组织幼儿上超市购物,为幼儿提供独立购物的机会,在购物中引导幼儿遇到困难能主动有礼貌地询问工作人员;同时,引导幼儿心中有他人,学会合作,知道购得食物要与他人一起分享。为了让幼儿了解公共场所的礼仪,教师组织幼儿到义乌剧院看演出,让幼儿亲临剧场体验观看演出时的文明礼仪,如安静地观看演出、演出结束时要鼓掌致谢等。
五、结束语
讲文明、懂礼貌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幼儿的礼仪教育问题已经慢慢地进入了公众的视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播下一颗好种子,就能长出一颗好芽;播下一种好习惯,将会收获一个成功的明天。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坚持不懈地引导,启迪幼儿幼小的心灵,从而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凝聚了前贤圣哲的大智大慧,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成为我们中国人共有的精神家园。然而,受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的侵袭,当今社会变得日益急功近利,这种负面文化深深地影响了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使得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被冷落,学生们出现了浮躁、自私、好逸恶劳、急功近利等不良心态。为此,人们开始关注国学经典教育,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各地的读经班、诵经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各校弘扬传统文化的举措更是层出不穷。社会上,从于丹、易中天、钱文忠成为“学术明星”,到各大书店各类国学经典著作的热卖,都折射出整个社会对国学经典价值的重新认识。
然而,各地的诵经活动所涉及的对象多是中小学生,如“北京圣陶实验学校”的创办、“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却忽略了作为未来教师的本专科院校的师范学子们,而他们才是今后国学经典教育的中坚力量,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所以,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幼专院校,我们从2009年以来,对全市公办幼儿园进行调研和论证,从各幼儿园把《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内容融入学前教育课程这一实际情况出发,从未来职业发展诉求和提高幼专素质教育的迫切性出发,学校组织本校专家和教师为学前教育专业师生编写了国学教材——《国学经典选读:大学·中庸·三字经》,并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同时决定从2010级新生开始,学前教育专业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设“国学经典诵读”公共必修课。其目的就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借此,使繁浩灿烂、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正式进入学校课堂,“读千古美文,做淑女君子”。所以,作为国学文化传播者的教师,应该认真扎实地做好国学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完成育人目标。为此,笔者就“国学经典诵读”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索和思考。
一、诵读引领课堂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学者提出的重要读书方法。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重视“诵读”,无论是古代的蒙学教育、经学教育还是现代的语文教育,它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关于读书,《三字经》中有“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的教诲,《弟子规》中也谈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如果在阅读时将眼、耳、口、心、手一齐来配合,学习的效率一下子就可以提高好几倍。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仍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由此可见,“诵读”在我国古诗文教学方法中的重要地位。笔者在课堂教学时以诵读为主线,在多种形式的听读、个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领读、师生对读的展开下,将书面文字变成可感、可听的立体文字,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字里行间的语言节奏,形成语感。在充分诵读之后,教师再适时采取其它教学方法,使学生感悟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修养精神道德、经世致用。
二、引入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师范教育、师资培训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中,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班级交流,师生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在讲授《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内容时,就尝试运用这种教法,在教学时将史例材料、历史故事、名人轶事及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入课堂,优化课堂教学。如《弟子规》中针对孩子的
转贴于
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内容都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内容浅显易懂,但如何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德行这是不容易的。为此,在《弟子规·入则孝》的讲授中,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播放flash视频《当你还很小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任务情境,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然后呈现《父亲的信》和小品《父亲》两个案例,引导学生析案例、评案例、结案例。在整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最后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学生感悟到要“孝”,要感恩,这是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收获的内容。最后再通过经典原文的解读与导引,学生理解了“孝”的深刻内涵,并且反思自己的行为。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解决问题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注重自主学习
“国学经典诵读”课为公共必修课,授课计划为每周2学时,共32学时。由于国学内容博大精深,只凭课堂90分钟面面俱到地讲解每部经典,显然时间是不允许的,因此,笔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能力,在开课伊始,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任务的督促及分工。每组的任务:一方面从国学经典著作中选取成员共同感兴趣的经典著作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制作ppt课件,然后利用课前10分钟,选取一名代表把研究成果进行全班性的读书汇报。另一方面检查督促组内成员背诵和作业完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辨析材料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多媒体和制作课件的能力。读书汇报虽只10分钟,却使学生对国学经典有了更丰富的认识和理解,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优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课堂的含量和效果。
四、创新评价机制
考核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
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其中课堂表现占10%:包括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参与程度、与小组同学的协作能力、出勤等。国学经典读书汇报占30%:在汇报时根据内容准备得是否充分、课件是否清晰美观、语言是否自然流畅,教师最后以小组合作综合完成情况及每人分工情况给定成绩、评定成绩。“诵读经典,感悟生命”相关论文占10%:根据文章质量评定成绩。
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50%,采取口试形式进行经典篇目的背诵和相关国学知识的问答。
关键词:国际班 “动”态管理
根据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我校重点专业特色校建设精神,我对国际班学生实行了“动”态管理,所谓“动”即让学生动起来。正如选拔时竞争激烈一样,“动”的管理班级的理念接受者调战,中职大多数学生本来就爱动,好动,巴不得不要静下来学习,而我的“动”的管理理念是,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要保证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动”练好技能,学会做人。难度可想而知。但我下定决心,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用耐心以一贯之,坚持不懈。
第一动、笔下之动
9月份一开学,我在班级开展了汉字书写和英语书写比赛活动,学生每天一页的汉字和英语书写作业均由我亲自批改,,你一定会疑惑,上中职的学生爱动笔吗,答曰“不爱”,但是我的批改与众不同,让学生欲罢不能,那就是“我在批改时与学生对话”,说些心里话、赞同他、理解他、点拨他。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我不仅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心,也让学生觉得有人懂他,从向我敞开心扉。当然“笔下之动”带来了学生书写上的明显进步和更多展示的机会,班级汉字书写比赛获奖学生郝B珂,被学校书法老师发掘,获得了参加市级书法大赛的机会,并最终获得郑州市技能大赛书法比赛的二等奖。在校级英语书写大赛酒馆专业的比赛中,我班的获奖人数也高居榜首,这与平时学生的勤奋练笔是分不开的,学生从中收获了自信,更愿意动笔了。
第二动、口中之动
中职学校的课堂组织一工作在课改前后都不容易,学生上课喜欢乱说话,俗称“接话把儿”,老师们屡禁不止,深恶痛绝。为防止学生上课乱说话,我提前布局,防患于未然,,引导学生学说话,说有用的话。2017年我组织本班学生联合1608班贺清华老师一起为学生开展了“超级演说家”演讲比赛,共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环节,全体同学均参加预赛,参赛题目涵盖面广,符合学生最关注的“学业、友情和青春懵懂的爱情等”。例如《我最敬佩的人》,《我在为谁读书》,《追逐梦想》,《朋友伴我行》,《我的青春我做主》,《当明星不在是明星》《责任伴我成长》等。学生大多数积极参与,并能结合自身情况写出署名自己的稿件,也有极个别学生说较内向,不爱上台的,但在我对班级的各种激励、加量化分,发奖状,发证书等“甜言蜜语”的攻势下,30个学生全部或欣然或忸怩上台。预赛历时两周,选出了张奥湘、荆亚茹就等10个愿说、敢说的代表班级的学生参讲稿评析,加了演讲不是的决赛。10名同学脱颖而出,惹得学校掀起了一股关于青春和梦想的演讲热。顺势而为,为增强学生青春期的感恩教育,我在我班又组织了“My family”英语演讲比赛,在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方面,我特邀请了我班英语老师给予同学们演讲稿和英语口语表达的指导。同学们不仅在“动”中找到了自信,学生的血液沸腾了。我不敢说,是我的举动带动自己了整个酒馆专业的活动,但在整个演讲比赛的程序、学生组织、省大赛获奖作品的观摩、现场互动、以及学生现场主持、计分、算分、发奖等,都檠生提供了大量“动”起来的空间,话说得多了,是有需要才说,说得精彩,说得到位,说得有智慧,学生的思路开阔,表达能力自然提升了。
第三动、身体之“动”
学生爱动是天性,每一个悦动的灵魂后面都有一副有创造力的大脑。我是舞蹈专业出身,知道舞台对一个人自信心磨炼的分量,“让我的学生多上舞台”便成了我提升学生气场的法宝,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我为学生们量身打造了一下集体剧目《三句半:夸夸俺学校》、古诗词朗诵《母亲》、《木兰辞》、群舞《进城》等,其中获得古诗词朗诵《母亲》和《木兰诗》均获校级一等奖,群舞《进城》获市级技能竞赛二等奖。参与节目人数达到100%。从班级节目中脱颖而出入选学校主持人的有三位同学,表现均可圈可点。在每个《动》中,大家受到的是“德育、美育、爱的教育”,正如舞蹈《进城》中所唱的“人人都要立大志,艰苦创业记心上,等到咱创业成功时,再风风光光回家乡”。当每个演员含着热泪跳完这支舞蹈,学生在身体之“动”中受到心灵的震动与成长。
第四动、心灵之动
职教专家余国良老师说过,职业教育最终是人的教育,要把学生当成人,教育不是要把人的心灌满,而是把人的心点亮。当我的学生一次次的“动”中,唤醒着自己封闭的、麻木的或自卑的心,就是光照进“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兔子洞的时候,心亮了,就会“动”起来了。用尊重、诚心、爱心面对这颗已经“动”起来的心的时候,学生就原因跟着我是的步调向自己的梦想迈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是一个永远趋向于完美却永远达不到完美的群体,只有我给予学生所需要的,做到了自己要做的,付出了子自己该付出的,学生的心灵才会真正随你而“动”。班里有的学生因父母离异而性情敏感自闭,我便将他们引向活动中,看他们的心灵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朗;有的学生爱歌唱偏不爱读书,我便为他排练歌曲《追梦赤子心》登上校园元旦晚会的舞台,优秀是一种习惯,由此及彼树立梦想;有的学生花钱无节制,爱吃零食,我便在演讲比赛中设置题目《我父亲的手》,在感恩中明白生活的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心灵成长。我惊叹于学生身体里蕴藏的无穷智慧,惊叹于学生脸上绽放的笑容如花般灿烂,同时我也在“动”中悄悄缓解这了他们心中暗涌的叛逆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阅读是心灵感悟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审美的过程。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放飞学生的激情,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还原生活,让学生走进文本,准确地把握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阅读教学是一个审美过程,而审美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是伴随着主体对审美对象的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具体到某篇课文,就涉及如何准确认识、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学生要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我记得我学《与陈伯之书》一课时,老师告诉我们,南梁朝野为了召回叛事北魏的陈伯之,大家费尽脑筋,用名利去诱惑,用大道理去说服,都没有用。后来,丘迟修了一封书信,告诉他“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寥寥十几个字传达出陈伯之所熟悉的家乡的春天的气息,唤起了他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的疼痛,深深打动了他的思乡之情,故国之情,促使他终于率众回国。这说明体验与情感密不可分,有了体验,人与人深入地交流和共鸣才能成为可能。
基于此,语文课堂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提高兴趣,提高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单调的课堂变得活泼,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运用知识。如我在教《核舟记》一课时,采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我当导演,学生当主角,让学生根据特点选出3个同学演船头3人,两个同学演船尾舟子,一个同学朗读课文,6个同学担当评委,其余同学当观众。表演时同学们沉浸在剧情之中,显得异常兴奋。6个评委竞相评说,这个说演得好,逼真;那个说读得好,有感染力。这堂课不仅形象地再现了文言文中的词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好胜心、上进心和参与意识,唤起了学生成功的欲望。阅读教学,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走进文本,快乐地走进文本,充分走进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链接生活,让学生走出文本,使学生的审美活动充满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仅仅能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审美活动必须有情感的参与,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作品中的形象产生共鸣,这比一般的文学欣赏更进一步,要求学生要对作品内在情感有自己的领悟和体验,并让这种情感体验具体出来,产生相应的情感活动。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思考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在学习《背影》时,我这样问:父亲穿一身布衣,而儿子却穿紫毛大衣的事,文章对此不大写特写,却偏偏在买桔子上大做文章,这是为什么?这样就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弄懂事情不大不小,主要看感人不感人。同时还要明白作者写此文时的背景和家庭情况:祖母去世,父子奔丧;父亲失业,变卖典质。在这样的困难中,父亲把成年的儿子仍当小孩似的百般照顾,连乘车需要吃的桔子都想到了。这事虽小却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无限的爱。在学生受到作品的强烈感染的基础上,我趁势让学生回忆搜集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比如,母亲每天为自己做饭,父亲每日的起早贪黑劳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回家拿出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并观察父母的反应,书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升华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仍然不够,它只是进入了作品,还没有从作品中走出来。我们不能让学生只是沉湎在作品的情感氛围里,还要让他们从作品中体味到一种对人生更高的认识,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感,使他们由品文而悟道,从而把审美与育人结合起来。如今过度的视屏生活和过重的课业负担已经破坏了学生敏锐的感觉和明澈的心性,使学生无法体验直接、丰富、鲜活的生活,真实生活的声色味、韵致、气息已渐渐离学生远去。少了对生活的直接体验,有时人活着,仿佛只是一种观念上的活着,与真实的自我——有着健康欲念、感受力的自我,仿佛隔了一层玻璃罩。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就像无土栽培的植物,离开了肥沃坚实的土壤,吸着科学配制的营养液,功利地成长着。
我记得在教朱自清的《春》时,一开始在教室里放了一段《牧童短笛》的优美旋律。我满怀激情地说:“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春风和煦,鸟语花香,姹紫嫣红,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们在诗句里是如何描绘的。大家找出很多,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阳春,也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暮春。其中重点提到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就在同学们背诵古诗、初步进入“春”的意境时,把学生的回忆和联想收回来,因势利导加以点拨,学生被这诗一般的意境所感染,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一、整体情况:
各题正确人数和正确率:
二、卷面分析:
从卷面来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具体表现为看拼音写词语、改正错别字、选择加点字的意思、补充诗句、默写古诗等正确率较高。对课文内容较为熟知,但是自主思考能力稍有不足,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题正确率不高。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础知识部分
1、看拼音,写词语(正确人数:165,正确率46、9%)
本题考查的八个词语均为比较复杂而且容易写错的词语,学生能根据拼音正确写出大部分的词语,正确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个别词语出错,主要是“上腭”误为“善恶”、“沮丧”的“丧”多了一撇、“嫌疑”的“疑”少了一点,反映出学生读拼音不仔细、易错字巩固不足。
2、改正错别字(正确人数:191,正确率53、97%)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辨别错别字并且改正,其中“悲欢离合、珍贵、轻松自在”三个词中的错别字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改正确,“博物馆”一词学生能找到错字,但改正中有部分学生误为“官、倌”等,部分学生“辩、辫”不分、“建、健”不分,反映出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不太准确。
3、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意思(正确人数:290,正确率82、4%)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意思,但个别学生对“赤胆忠心”中“赤”字的意思不理解,选择错误。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不足和读句子不仔细。
4、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两个词语造句(正确人数:134,正确率38、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识记和运用,学生能正确写出“藕断丝连、依依不舍”,会用“颇负盛名、依依不舍”造句,但有部分学生将“不求甚解、颇负盛名”写错,误为“湛、甚、什、堪”和“复、付”,有个别学生用“不求甚解”和“藕断丝连”造句错误,反映出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不够准确、运用不足。
5、写出句子的修辞手法(正确人数:141,正确率40、1%)
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判断“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但有一部分学生对“夸张”的修辞手法不能正确判断,有少数学生区分不清反问与设问、比喻与拟人的不同,个别学生将“拟人”写成了“似人”。
(二)积累与扩展
1、日积月累(正确人数:69,正确率19、6%)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句的理解、巩固情况,绝大部分学生能补全诗句,但是由于要解释的诗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准确说出意思,所以此处错的较多。此外,错别字也是本题失分的一个原因,学生出错较多的是:冻(动)、裙裾(部首误为“礻”)、滴(右半边误为“商”)。反映出学生基础字词巩固不足。
2、默写《泊船瓜洲》(正确人数:193,正确率54、8%)
学生能正确默写这首古诗,全年级仅有一人诗句背诵错误,写成了“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错别字,部分学生将“间”写成了“涧”,“隔”多了一横。个别学生有少字现象,如“春风”写成了“春”,“照我还”少了“我”等。反映出学生心态的浮躁。
3、将作者和书名连线(正确人数:189,正确率53、7%)
本题中的书名和作者均出现在第三单元“回顾·拓展”的“课外书屋”中,这些都是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的,但是学生有将近一半不能将书名和作者完全连正确,反映出学生课外阅读的不足,也反映出教学中对这一方面的忽视。
(三)阅读
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判断文中的说明方法,并概括出鲸的特点、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花生的可贵之处,但是个别学生未能将作比较和打比方两种说明方法区分清楚,部分学生在概括内容时把鲸的“进化”写成了“退化”,有部分学生不能判断出父亲是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花生的可贵之处。此外,错别字也是本题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如:列数字(例数字)、举例子(举列子)、作比较(做比较)。
2、课外阅读(正确人数:60,正确率17、1%)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判断短文的说明方法,并能简要概括黄果树瀑布的特点,想象的内容符合短文的描述,语句通顺、情感真实。但是部分学生审题不够细心,两问只答一问或者答非所问,不少学生的答案不够完整,导致正确率不高。
(四)附加题(正确人数:11,正确率3、1%)
学生能准确地将成语和意思相近的谚语相连接,但是,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写出常见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部分学生可以写出自己的做法但总结归纳不足,个别学生将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与读书的方法、预习的方法、说明方法混淆,反映出学生对平时的学习方法不留心以及学生学习心态的浮躁,也反映出教学中对这一方面的引导不足。
大部分学生能够抓住所介绍事物的特点进行写作,作文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能使用学过的说明方法。但是个别学生审题有误,写成了想象作文,还有部分学生内容不够具体,不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少数学困生的作文语句不通,没有条理,标点混乱,内容简单,需要加强辅导。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字词教学只注重教而忽视了巩固,学生在当堂学习中就没有消灭错别字,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遗忘更严重,回生现象多。主要表现为书写中错别字多。
2、词语教学只注重识记,忽视了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也很少进行运用,导致了学生会写不会用。
3、语文知识教学中规则讲解多但实践运用少,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知识,难以在语文实践中正确运用。比如修辞手法、说明方法等,学生能说出方法却不会正确判断和运用于写作。
4、阅读教学关注结论多,注重教给学生“是什么”,忽视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和促进学生的思考,即“怎么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在阅读中不会抓要点,思维不灵活,回答问题片面甚至完全脱离文本答题。
5、课外阅读落实不足,主要表现为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阅读题做得多但读整本书少,阅读书目大多是依任课教师的个人喜好而定,与学生的需要、教材的内容关联不大,缺乏科学而系统的计划与实施。
6、作文教学比较传统,视野不够开阔,学生的作文相似度较高,个性不足。学困生的作文辅导仍是个难题,四等作文有19人,这些学生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帮助和指导。
7、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培养,学生普遍心态浮躁,主要表现在书写不够工整、审题不够细心,尤其是“概括出写读书笔记的三种方法”,这是学生日常学习中非常熟悉的,但却仅有11人全对,反映出学生对于学习的浮躁心态。
四、反思及改进:
1、加强字词的巩固,每隔两至三周进行一次字词复习,防止回生和遗忘现象。同时,在每次的字词初次教学时尽量做到当堂巩固,将错别字尽量减少甚至消灭在第一次的学习中,给学生心中留下一个正确的记忆。
2、加强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练习,利用造句、口语交际、小练笔、作文等多种途径进行词语的运用,结合阅读教学增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在大量的语文实例中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适当进行专项的语文实践。
4、多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将“促进学生思考”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边读边思考,学会抓住要点,学会根据文本回答问题。
5、依据学生需要和教材的内容制定学生课外阅读计划,有系统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6、深入开展作文教学的研究工作,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有自己个性的作文。
7、真正了解学困生的现有基础,了解学困生学习中的障碍是什么,立足于学困生的现有基础,逐步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习自觉性,不过分要求也不放任自流。
8、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静”气,从“写好每一个字、读清每一道题”入手,从每一次作业、每一次小测试抓起,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语文考试质量分析(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四个学段的分目标,并从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由此我们尝试从三个方面对十一册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做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一)成绩概况
由小学教研室命题的试卷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兼顾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考试成绩统计如下:
学生总数 考试人数 到考率 平均分优秀率 及格率 待合格率39分以下
(二)各板块分析
整张试卷分为识字写字、积累·阅读、语文实践和作文四个板块。现逐个板块分析如下:
1、识字写字
试题包括看拼音写词语(写在田字格里)、把词语补充完整和改正下列句子中的别字三个题型。从卷面看,学生识字掌握较好,正确率在92%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写字还是比较薄弱的,字写得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多用涂改液的试卷不在少数。
2、积累·阅读
试题包括词语配搭、写出含有“思考”意思的词语、默写、填空、写出文言句子的意思和读短作业等题型。
从卷面看,积累部分做得较好,默写、填空很少失分,失分较多的是要求学生写出不少于六个含有“思考”意思的词语。此题课本和期末练习中没有出现,全凭学生平时个体的积累,不少同学写不出6个。究其原因,一是词汇量积累不够,二是受思维定势影响,一看到“思考”就想到必须写双音节的词,或“思”字打头的词语,因而一时想不出6个。
考查阅读能力的共有3个小题,一是写反义词,二是用提问题的方法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或表达方法),三是体会文章的道理。从整体上看,此题得分率大致在40%左右。不能理解语句和短文深层意思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三)语文实践
题目是给母亲或父亲写几句表示感恩和祝福的话,多数同学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写,但能做到情真意切打动人的不多。
(四)作文
考查形式是命题作文《我的一次感动》,从学生作文来看,以写事的居多,能写出使自己感动的某件事。但能写出自己在某个场景中的感动,或面对某种景色所受的感动非常少,可见学生思路还不够开阔。事情叙述还清楚,但能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不多。对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还未真正掌握。
综上分析,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基本技能(读写技能)掌握较差。
二、过程与方法
第九题(读短作业)第2题“读带横线的句子,自己提一个问题,自己回答问题”,意在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能力。从此题的作答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过程与方法。一是问题范围的确定,在哪个范围内提问题,这是提问题时要把握的一个思路,题目要求是“读带横线的句子”,可见,问题只能就这一带横线的句子提,而不能想怎么提就怎么提;二是问题深度的把握,读句子,回答问题,当然是用这种方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或所运用的表达方法,而不仅仅是字面意思。从卷面看,有这几种情况,一是从理解字面意思的角度提问,还可以分字面的主要意思和次要意思;二是从理解句子里含着的意思或表达方法提问。从卷面看,能就带横线的句子提问题的约70%左右,就字面意思提问的近60%,就句子里含着的意思提问的40%左右,能就句子的表达方法提问的4%左右。
必须指出,学生的阅读过程与方法同学生成绩是正相关的,能就划线的句子提问,就句子含义或表达方法提问,得分率就高,否则失分严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用一张卷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在还缺乏可操作办法。但在某种程度上从卷面分析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还是可以尝试的。
学生识字掌握较好,写字较差,可见学生对识字是重视的,对写字就不那么重视,究其原因,一是可能认为识字重要,写字漂亮与否就不那么重要,能让人看懂就可以了。积累部分学生也掌握较好,说明学生对读与背是重视的,是下了一番苦工的,从作文看,学生对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是有较明确的认识,所选择的事例都是自己感动过的也会使别人感动的。从“给母亲或父亲写几句表示感恩和祝福的话”的答题情况看,学生的人文素养有所提升,孝心感人。
四、反思与建议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本次考试中,识字和积累部分得分率最高,说明学生掌握得最好。对此我们不能有所松懈,而是必须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在十二册教学与复习中要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办法,检查学生对2500个常用字的掌握程度,要鼓励学生背大段的课文,整篇的课文。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这是常识,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精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更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习作教学要在文从字顺上即“通顺”上下功夫,面上的要求,绝大多数同学要达到的要求是“不少于400字的文从字顺的作文”,“通顺”,即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没有明显的毛病。重点还是写好记实文,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十二册安排的6次作文,后4次带有复习的意思,在复习的基础上提高,应先复习后作文。
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年春季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重,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
本届毕业教学质量将受到更为严格的检验,让我们在十六大精神的激励下,提高教学质量,使我们学校的生命线得到更牢固的保障。
语文考试质量分析(三)
一、命题的原则
本次试题的命题是以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为依据,试题的内容力求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重点;力求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多元性、开放性、情趣性;力求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接轨,力求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题量适中,难易结合。
二、试题分析
1、将知识考查融于情景之中
2、将能力与知识考查有机融合
(1)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主要成绩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第一大题“字词大观园”考查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在看拼音写字、组词、词语搭配上失分很少,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在96%左右,这说明字词句教学在平时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2、学生的积累能力在提高。从第二大题“知识万花筒”看,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寓言和课文题目掌握比较扎实,同时也看出学生对成语、寓言、古诗等的积累面在增宽,个别学生还写出了课外的古诗和寓言,1、3、4小题正确率达到98%。
四、存在问题
1、尖子生还需提。
2、基础知识教学还需要夯。
3、知识运用还要灵。
4、作文指导和讲评不够到位。
作文中出现错别字现象有,标点使用不正确,有的学生只是在每一段的结尾处用上一个句号。标点的书写位置欠规范,一般情况下,标点符号占一个汉字的单位格,有个别学生使用的标点只是紧缩在汉字的右下角;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出现在行首的情况也是有的。还有没写题目的。看出我们教师对学生作文批改、讲评做的不细。
5、审题能力和学习习惯还要加强
另外从卷面上看,有3本卷学生完全用铅笔答卷,还有三本卷个别学生也用的铅笔。还有的卷纸中出现两种颜色笔答卷,有黑笔还有蓝油笔,卷面较乱,勾勾抹抹,字迹也不够工整。我们三年级学生是刚刚学写钢笔字,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用钢笔书写习惯,这也是课标所要求的,打好扎实写字基本功。
五、改进建议
1、关注课堂,讲究实效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二是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三是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准确把握、巧妙设计好教材中的训练点,应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
2、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素养。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把读和写并重,让学生在写、读、交流、修改的过程中提高正确用字的能力。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此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课内外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体验,内化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这本书是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好书,内容是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里面有许多小伙伴,虽然有的贫穷,有的富有,有的残疾,有的学习落后,但安利柯从不计较,与他们玩得很开心,并从快乐中得到了教育。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爱的教育读后感,请您阅读。
爱的教育读后感1书是我们人类永远的朋友。我爱读书,因为从书中我可以得到很多快乐、很多知识。
今天我要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大家看!就是我手中拿的这本《爱的教育》,它是一本流传世界各国的儿童名著,是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才完成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
爱贯穿了整篇小说,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而且整部小说都是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来写的,相信同学们都能读懂,因为整本书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有《扫烟窗的孩子》、《班长》、《感恩》等等,有安利柯的好朋友卡隆的侠义之举,有品学兼优的班长代洛西的助人为乐;也有诺琵斯的傲慢无礼;还有朴实可爱的“小石匠”,坚强不息的克洛西……
小安利柯和他周围的人们追求的是一个至善至美至爱的世界,难怪夏丏尊先生一边流泪一边翻译这本书。他当时就许下心愿,一定要把这部小说译出来,“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还要介绍给父母们和老师们读,让大人们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感动的眼泪”。
刚刚升入三年级,老师就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立即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那一个个爱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它使我懂得了怎样去爱伙伴、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总之,是《爱的教育》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也来读读这本书吧,相信你们也一定会爱上它!
爱的教育读后感2我爱读书,书香陪伴着我,曾今读过许多好书,其中一本让我记忆犹新——《爱的教育》。在《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有两篇小故事值得我们学习。这两篇故分别讲得是两个不同的人,但他们有着相同的勤奋,相同的努力获得了相同的奖项。
一位是父亲说他是都不懂的学生——科达尔迪。科达尔迪坚韧心,说着“死而后已”的话,他不管身处何处都在学习,无论是打扰他学习,科达尔迪都会毫不留情地推开对方。经过他的刻苦学习,科达尔迪终于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获得了二等奖的奖项,真令人难以置信啊!
还有一位跟科达尔迪十分相似的学生,他是波列科西。他努力和他善良的品质也获得了二等奖。
他们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不少见,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上都会有。
比如说在我的班级里,有位叫胡慧玲的同学,她原本阅读题很差,每次都会扣掉十几,可是她不灰心,凭者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每次看作文时总是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什么,经过她的努力和奋斗,在一次测试中脱颖而出,取得了比平常高许多的分数,正是因为了解了阅读题,才取得了高分,并且夺取了全班第一的桂冠。
我们班还有一位名为詹杰的同学,他在古诗文比赛前一首诗也不会背,老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他靠着努力地死记硬背,最后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呢!
《爱的教育》中讲得这两个故事虽然小,但都包含着一个大道理——凡事只要尽了最大的可能,付出最大的努力就能有所成功,有所收获。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可贵精神!好书伴我成长,书香随风飘荡。让我们读起书来,读起好书来!
爱的教育读后感3爱,无处不在。我曾经看过一本名著——《爱的教育》,它是一本以爱为主旨的小说。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恩利科的眼光,讲述了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其间还包括父母他写的许多劝戒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是感人肺腑的。通过塑造一个个看似渺小,实是不平凡的人的形象,在我的心中荡起一阵阵情感波澜,让爱的美德永驻我的心中。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我们生活中,这些爱都是存在的,它需要我们去用心发现、去寻找,同时,也需要我们去创造。《爱的教育》这本书就是为了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爱,无处不在。读完着本书后,我曾想过:我,是否也得到过别人的爱,而我,也是否去爱过别人呢?现在,我终于明白:爱,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关心同学是一种爱,帮助有困难的人也是一种爱。我们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去“爱”别人,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加光明,更加美好。
爱,无处不在。《爱的教育》一书,让我学会了去爱别人,也明白了每个人都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4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就是《爱的教育》了。它讲的是:有一个小男孩,他叫安利柯,在他的身边发生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他把它们都用日记记录了下来。
其中,我最喜欢安利柯的老师讲的每月故事:《爸爸的看护者》这篇文章,它讲了农村少年西西洛听说爸爸病了,一大早起来冒着雨,从农村赶到城市的医院里,看望他生病的爸爸。他看到自己的“爸爸”病得重极了,禁不住哭了起来。他无微不至的照料着“爸爸”,或是给他整理被子呀,或是给他赶苍蝇呀,或是用手摸摸他的头呀,或是给他喂汤药呀等等。直到有一天,西西洛正真的爸爸来了,他才发现认错了人,原来那个病人不是西西洛的爸爸,但是西西洛还是守护在那个病人身边,后来,因为他病的太重了,最终还是死了,西西洛才依依不舍地走了。我非常佩服他,他听说爸爸病了,急着想找到爸爸认错了人都不知道。他还关心他人,后来他明明知道病人不是爸爸了,还热情的服侍着他,直到他死了才离开他。我想:一定要学习西西洛关心父母的品质,我爸爸工作也十分辛苦,他常常是我睡着了才回来,我早上起来后他就去上班了。于是,晚上睡觉前,我给爸爸热了一杯牛奶,下面有一张纸条,写着:“爸爸辛苦了!”
第二天,爸爸表扬了我,因为纸条上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它代表了我对爸爸的心意,我高兴极了!
爱的教育读后感5爱的教育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
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爱的教育读后感6《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精神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爱的教育读后感7《爱的教育》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写作方法,讲述了一个叫恩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我最喜欢的是每月故事——撒丁岛的鼓手。
它讲的是意大利1848年7月24日古斯托战役的第一天,一个步兵兵团的团长被派到一个高地去占领一个小房子,可是,他们遭到了敌人的猛烈攻击,于是,他们派一个14岁的小鼓手去送请援兵的纸条,小鼓手下到房子底下,去请援兵,可是敌人发现他了,他的腿中弹了,但他还是把纸条送到了。援军把敌人打败了,让他去送纸条的上尉也负伤了,他俩在军医处相遇了,令上尉惊讶的是,小鼓手的一条腿没了,上尉说:“我只是个上尉,而你是个英雄!”
一、实施情商教育的目标
依据学校“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的办学宗旨,我校着眼于孩子未来,立足于孩子现在,从点滴做起,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情商,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心理、道德素质。其总体目标是:使每一个孩子拥有博大的爱心、乐观的情绪、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力、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而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按学生年龄高低和生理、心理特点,将教育目标分解至各年级,各年级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分重点实施目的性更强的专题教育:
一年级:实施礼仪与乐观教育,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让学生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自我、面对他人、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二年级:实施感恩与博爱教育,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亲人、对师长、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尊重与理解、宽容与关爱等情感。
三年级:实施意志与信心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具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树立对自己、对学习、对生活的信心,用强大的意志和信心确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年级:实施自控与协作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教育孩子自尊、自律,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并能加以调节控制,学会自我觉察和自我反思。能够体察和感知他人情绪,并能够给予宽容与理解、体贴与关怀,很好地与他人沟通与协作。
五年级:实施诚信与分享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和体验真诚相待,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并进一步学会与人沟通,懂得体谅他人的感受,互相理解,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分享意识。
六年级:实施理想与创新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为祖国、为社会、为家乡贡献毕生的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之具有高尚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并具备为了理想而不懈追求的探索精神和不拘泥于现状勇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二、实施情商教育的原则
1.借助课程实施教育
正规课程指学校教育中有完整体系的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非正规课程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表现为活动课程,如班会活动、主题活动、兴趣小组、社会活动日活动课等:也可以是乡土教材课程、校本教材课程。教师在正规课程中应渗透情商教育,非正规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另一个主要渠道,也是通往目标的必由之路。
2.借助校园文化实施教育
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小视,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着人的心灵。创设具有特色的校园育人环境,不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的需要。因此,学校通过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以情商教育的实施为中心,加强人文环境的塑造,实现校园文化与情商教育的有机统一。
3.借助社会力量实施教育
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决定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信息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4.将人文教育理念贯穿其中
人文教育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它提倡以人为本的,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因此是启动情感体验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三、实施情商教育的过程
1.启动阶段(2010年9月到2011年8月):全面铺开,感知情商
(1)教师情商教育的感知。每学月一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让教师掌握情商教育的基本理念:每学期组织一、两次相关讲座,通过专家讲,使教师明确如何实施情商教育,掌握在实际教育中实施情商教育的方法。
(2)创设情商教育的氛围。学校总体的环境布置上要处处体现情商教育,张挂古今中外的情商教育故事、名人格言等,让学生随时受到情商教育的感染。各教室也要以年级教育重点为主题,进行室内小环境的文化妆饰,张贴有关的书画,教室板报要体现有关教育主题的内容,使学生在校园里的室内室外随处可见情商教育。
(3)学生情商教育的实施。各年级按其教育主题,收集有关的故事、格言,作为教育的课程,在每周周会课上进行学习、诵读、谈感受、谈启示。教师对每次学习的内容要加以登记(如下表),积累资料。
各年级按其教育主题开展活动:一年级学生开展“叠衣、系(鞋)带我能行”活动;二年级的学生结合父亲节、母亲节、教师开展感恩活动;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开展“硬笔书法我能行”“手抄报我能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磨练意志,学会合作,确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五、六年级的学生可开展作文竞赛,内容要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六一”节、元旦通过游园活动及文艺表演演绎学生的素质,展示学生的风采;开展书法、国画、古筝、扬琴、乒乓球等兴趣班,培养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
(4)学生情商的评价。各年级按其教育主题,制定家、校评比条例,并注明操作细则。操作细则:①测评结果用“A”“B”“c”“D”表示。“A”表示做到:“B”表示基本做到;“C”表示做得不够好,需要努力;“D”表示做得差,要重视,并给予改正。②校外测评由学生自评、父母评,教师再根据其测评情况得出校外总评。校内测评表先由学生自评、小组评、师评,再根据学生校外测评的情况得到学月总评。③每学月测评一次。一学期测评保持4个“A”以上的学生将被评为本学期校级“阳光少年”。
2.成长阶段(2011年9月到2012年8月):继续探索,提升教育
(1)教师情商教育的再学习。每两个学月教师上交一份教育反思;每两个学月组织教师上网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书写心得体会,定期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掌握实施情商教育的基本技能。
(2)学生情商教育的提升。各年级除按教育主题学习故事、名言外,将另外选择一本课外读物以加强自身修养,陶冶性情。一、二年级:《弟子规》;三、四年级:《古诗七十首》;五、六年级:《增广贤文》。学校在第二学期期中后开展一、二年级《弟子规》诵读活动;开展三、四年级古诗词诵读活动;开展五、六年级《增广贤文》读后感的征文比赛。
(3)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加强。①家庭教育方面:第一学期期初家长会向家长汇报情商教育启动阶段取得的初步成效,让家长认识情商教育这一理念,认同情商教育;动员家长将这一理念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并请专家介绍方法。对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实施情商教育的情况进行留意跟踪。第二学期期中考后请个别家长畅谈体会、经验。②社会教育方面:第一学期,聘请法制校长到校为学生开设法制讲座,由3至6年级的学生参加。第二学期组织三、四年级的学生到农科所参加学农实践;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到塔山历史纪念馆参观。
(4)学生情商的评价条例、方法的探究。学生情商测评的方法是否能科学、公平、全面评价出学生的情商,测评的条例是否需要修改,这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3.结题阶段(2012年9月到2013年7月):回顾反思。收获硕果。
(1)教师情商教育的经验总结。教师收集两年来的活动反思,针对这一教育活动的可行性、实效性、科学性,提出自己的见解,撰写有价值性的论文。交流总结研究成果,将各成果加以汇总、分析,撰写比较系统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