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58: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欲速则不达的例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明星多则上亿少则千万的身家,怎会甘于寂寞?投资房产、餐饮等是他们钱生钱的惯用手段。在资本喧嚣的时代,一些明星索性下海或做起投资人了。
但像李冰冰、任泉、黄晓明这样公然成立VC基金,当属第一个。三人汇聚的超高人气。让这个基金足够酷炫,引得创业者趋之若鹜,当然不乏那些半为融资半看脸的人。
这种明星合伙人模式,在创投圈和娱乐圈都引起波动。据说,不少明星跃跃欲试。有机构也在考虑整合旗下的艺人资源。对明星来说,在粉丝经济大行其道的当下,他们凭借名气和人脉结识各路神仙。更易打开局面,这将更加充分、自由地释放其个人品牌效应。对创业者来说,有明星的声誉背书和人气助推,在提高知名度、获取用户等方面更加便捷。
尽管李、任、黄看起来都在卖力做投资,但遭到的拍砖似乎比掌声更多,他们无论在专业度还是时间精力、整合能力、股权分配等方面都受到质疑。这是事关成败的挑战。喝彩也好,质疑也罢,他们毕竟趟出一条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总是值得赞赏的。
回归初心
几年前脍炙人口的凡客体和卖到手软的凡客衣。现在几乎被很多消费者相忘于江湖了。这是商业世界的残酷,更是文青商人陈年的尴尬。
融了七轮资还上不了市的凡客,坐过风口,被吹上过天,却还没触摸到云彩就跌落下来。被规模冲昏头脑的陈年盲目扩张,导致凡客失控。如今重新回归一件衬衫,能否咸鱼翻身,还不好说。好在浪漫主义的陈年开始变得务实、专注了。
在力求生存和小富即安阶段,创始人容易保持冷静,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为了速度牺牲质量,最终被拍倒在沙滩上。欲速则不达。在速度为王的互联网时代是一种微妙而深刻的存在,其隐含的前提是,在保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进行扩张。事实上,在垂直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更容易成功,唯品会爆红就是很好的例子,
最近打开久违的凡客网,发现比起以前眼花缭乱的界面,清爽多了,又回到了原来的衬衫、羽绒服、运动鞋等核心产品。如果陈年真能专注、安分,凡客还是有望东山再起的。
将门虎胆
看过中企多篇民国后人报道,一个基本印象是牛逼人物的后代多半有点“衰”。“名人后代都是平常人”这话不假,时代不同,后人难以复制先人的辉煌,但遗憾的是先人骨子里的精髓常常没能很好的传承下来,读后常会发出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叹息。
后人这篇让人为之一振。我一直觉得是个人物。不只因为他参加过,领导过。策动了护国战争,最主要的是他敢于为了正义同、这样的“大人物”叫板。
【关键词】歌唱教学 基本技能 年龄特点 能力训练
歌唱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唱歌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又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唱歌技能训练应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循序渐近,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1.歌唱的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对于歌唱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就象战士射击、运动员赛跑一样,都需要正确的姿势,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歌唱姿势给予正确的指导。首先要结合歌唱教学实践活动,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能够区分正确和不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 势,要求是站立垂直,两脚略微分开站稳,头正、目平视、两肩稍向后移、胸自然挺起张开,腹部顺其自然收缩,下颏收回,感觉到仿佛由小腹到两肩之间形成一条直线。另外精神要饱满,有从容之感。坐式唱歌,要求上身自然垂直,端正,两腿弯曲分开,两手平放在大腿上,看课本唱歌时,要求两手拿课本视唱,划拍时,左手持书,右手用小动作轻轻划拍。总之,指导原则是姿势正确自然美观,有利于歌唱和身心正常发育。同时还应注意,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那些不正确的姿势,其主要毛病是仰头、挺胸过高、腹部过于凹进,肌肉和精神过于紧张,既影响呼吸、发声器官的正常活动和声音的流畅,又不美观,这样就不利于歌唱和学生的正常发育 。
2.歌唱的呼吸方法
首先要使学生懂得呼吸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应掌握好,缓吸缓呼、缓吸快呼、快吸缓呼、快吸快呼的 基本歌唱呼吸练习法。 第二,教师在教学时用正确的呼吸方法示范,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第三,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当今广为采用流行于世的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时空气由口鼻、气管吸入肺中,胸腔随之自然挺起,有向上伸展的感觉。这是由于膈肌下降,加压于腹部器官,所以腰腹部也相应地扩张,但不要过于突起腹部,而要自然适当,颈部肌肉要自然放松,不要紧张,也不要抬肩,吸气要根据需要而决定气量大小,从而控制和运用气息。第四,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歌唱呼吸功能的训练,例如:教唱内蒙民歌《牧歌》时,教师就应当按歌曲乐句 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和掌握比较平稳深沉的缓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又如教唱《游击队歌》就可以按歌曲的 要求,指导学生练习快吸缓呼的歌唱呼吸方法。第五,注意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理特点,对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的少年,不应按成人或专业训练要求进行 训练,要注意教室内的卫生和身体保健教育,保护好少年呼吸系统诸器官。
除上述之外还应注意学生经常发生的毛病,常见有些学生发音时总是唱不够拍,唱高音时吃力,唱不准,喉头负担也比较重等,都是因为气息不足,缺少气息的支持,不会控制和运用歌唱呼吸方法的缘故,故此,必须掌握好科学的呼吸方法。
3.歌唱的发声方法
歌唱和说话的重要工具是人的发声器官,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发声和掌握歌唱技能与技巧。首先应了解发声器官的构成、少年的音域声区、变声特点和嗓子保健、发声练习法等。第一,发声器官简介及其功能。一是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腹肌、横隔膜。二是发声器官:喉头、声带等。三是声音调节器官: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鸣腔。四是咬字、吐字器官:唇、齿、舌、上腭、下腭等。上述所说的各发声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而且又是互相联系的,它们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有机发声器官系统。在歌唱时,如能正确的控制和运用这些发声器官,声音就会清晰、动听、悦耳。第二,小学生的音域及声区。小学生能演唱的声音,从最低到最高音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小学生的音域,其总音域一般是从小学1组的a到小学2组的c。小学生的声区是指他们的总音域按不同共鸣腔发声,音色特点分成高、中低三个声区,中声区也叫混合声区,是小学生原来有的自然基础音。从小学1组d到小学1组的a,这几个音容易发出比较优美动听的声音,因此也称自然声区。因为在低高两个音区中间,具有混合音色,故被称为混声区,低声区是从小学组a到小学1组的d,高声区则从小学1组的a到小学2组的c。在这里应当说明的是我们在选择歌曲时,要尽量适于小学生的音域及声区,发声练习时更应如此,不要过低,过低会使学生的声音容易疲劳,也不应过度,过高易使学生的声音造成沙哑、发炎等病变。一是发声和歌唱时,要在学生能够自然唱出的实际音域范围之内,最好用轻声进行短时间的练唱。暂不要求扩展音域和增大音量训练。不要大喊大叫,乱用噪子。二是对于声带嘶哑、充血、水肿、发炎甚至失声的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并给予关照,指导他们听唱或 欣赏,对严重的要请医生及时检查医治。第四、发声练习的要求和方法
发声练习是获得最佳声音的基础,因此,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唱出一些必要的练习曲。 小学发声练习一般都要排在每节课的开头时间,不宜过长,而且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要少而精。唱得正确、熟练、每支练声曲应注意难易程度,一般应当由浅入深,每支练声曲都有自己的要求,必须按要求去做,同时要纠正学生经常发生的喉音、鼻音、颤抖音、漏气、白声等毛病,不断给予引导及纠正,还要加以说明讲解。
4.歌唱吐字、咬字方法
微言大义,在面塑的世界里,同样如此。
一面一世界,一塑一人生,
从面团,到精致的面塑,
只需要一双灵巧的手,和一个爱玩的心灵。
来自湖南的刘洁是一个典型的80后,爱玩、爱时尚、爱挑战自己,在江城武汉,他的面塑技艺小有名气,柔软的面团,在一双巧手的塑造下,化柔为刚的成为一幅幅浓墨重彩、形神兼备的场景:关公舞刀、钟馗捉鬼、霸王举鼎……这些面塑,既有飘然轻盈的衣带,也有细节入微的肌肉描画、还有或淡然、或狰狞、或勇猛的传神神态,这位不到30岁的小伙子,做面塑已经8年时间了。
当网友们还在争论“要不要把爱好当职业”的时候,刘洁就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爱面塑,也以此作为他的职业,只是,他以面塑为业,却不以此为生。在武汉一家餐饮公司工作的他,做的是企业文化推广的工作,责任就是用面塑这门民间传统艺术,唤起大众的认同。刘洁自言:“我不用靠卖面塑养活自己,考虑的更多的是怎样做好作品,面塑这门手艺,要带有‘玩’的心态、放松的心态,才能够做出效果,如果仅仅是为了制造商品而流水线似的作业,就没有意义了。”
雕刻是做减法,面塑是做加法
对于雕塑的爱好,可以追溯到刘洁的童年,他说:“我大伯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根雕艺术家,耳濡目染之下,有了一些基础的积累。”
尽管之后进入了看来与雕塑相隔甚远的餐饮行业,但是刘洁仍然放不下自己的这个爱好,有了雕塑和食材处理的专业知识做基础,他开始琢磨起面塑技艺来,他这样描述自己的选择:“食材的雕和刻都是做减法,而面塑则是在做加法,我更喜欢做加法。”
在最开始做面塑的两年中,刘洁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晚上打烊后,等其他同事下班后,他便把自己关在厨房中做面塑,开始进入面塑的世界……等同事们第二天上班打开厨房门,发现他还在那如痴如醉。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洁的面塑逐渐得到了客人的认可,2009年,他为一道菜搭配的12生肖面塑在食客的一再坚持下被买走,他说,当时特别高兴,因为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但也有些难过,因为他舍不得。
有什么样的心情
才有什么样的面塑
尽管初试锋芒便顺风顺水,但是刘洁却并不满足,在他看来,面塑这门传统艺术不能也不应当作为菜品的附庸,但这个瓶颈却难以破解。
读书万卷,不如高人指路,刘洁辗转打听到了中国面塑大师萧占行,便兴起了拜师的打算,谁知萧大师家传技艺,从不收徒,刘洁并没有放弃,而是递作品、通电话、登门拜访,展示出了最大的诚意,在他的诚心请教的信念和不错的资质条件因素影响下,萧大师终于破了规矩。
师承面塑大师,刘洁实现了自我突破,他最大的感受是,在处理面塑作品时,不再只是关注面塑本身,而是通过面塑传递一种气场,这种气场包括场景故事、人物表情、神态、衣着甚至肌肉纹路。他举了个例子,在做“霸王举鼎”面塑时,他会让自己先“进入角色”,有什么样的心情,才会有什么样的面塑。
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学生对实验都抱有深厚的兴趣,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去探索物理奥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
物理实验又分好多种,其中一种是演示实验。这种实验由教师在一上课来做,若实验做好了,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比如,在讲惯性这一节时,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地给学生做了以下实验。在硬纸片上放一鸡蛋,下面有一水瓶,用一弹射装置将纸片弹出后,鸡蛋仍留在原处,并由于失去了纸片的支持,掉入水怀。在学生的惊呼声中,我即时提出了问题,鸡蛋为什么没有随纸片一起飞出?为什么鸡蛋落入水杯中?接下,我开始切入惯性正题,学生自然而然地聚精会神地听讲。讲完后,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实验提出的问题。当然,学生理解了惯性的定义后,自行设计了一些小实验来验证表明物体具有惯性。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1)把装满水的杯子水平运动一段距离后,突然由运动变为静止,水就向前溢出,说明水具有惯性。(2)用书本压在一张纸上,猛地抽出纸张,书本仍停在原处,保持静止,说明书本具有惯性。当然,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物体具有惯性,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现象中处处都隐含着物理知识,只要我们做有心人。
二、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
对于物理实验来说,有一些做演示实验不明显或者根本做不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同样会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讲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一节时,若用实验仪器来做比较困难,而且观察效果也不好,如果不做,学生理解“光是一种波,同时也是一种粒子”这样一个矛盾的研究对象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件来演示,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有少数粒子打到屏上时,并没有什么规律,无法预测它的落点;当有多数粒子打在屏上时,他们明显地看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表现出了光的波动性。通过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轻松,教师轻松,而且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较透。
三、运用物理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1.表扬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应该成为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更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总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在授课过程中,如果教师的语言正确精炼、严谨流畅、幽默含蓄就会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如果语调平淡、啰里啰唆,表达含糊,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在讲课时,既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趣味性,又要注意音速的快慢、音调的变化等。
四、设置适当坡度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当获得成功后的欣慰与满足之时,学生就看到了“自己的聪明与智慧”而大受鼓舞,更增强了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人们爱用“跳一跳,把桃子摘下来”来形象地表达教学中的深度和难度的恰当控制。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困生,教师在设计问题或练习时一定要注意设计的坡度和跨度,平时在课堂上可有意识地增加让学困生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以激发其求知欲。
一、不善于打破沉默
面试开始时,应试者不善“破冰”(英文直译,即打破沉默),而等待面试官打开话匣。面试中,应试者又出于种种顾虑,不愿主动说话,结果使面试出现冷场。即便能勉强打破沉默,语音语调亦极其生硬,使场面更显尴尬。实际上,无论是面试前或面试中,面试者主动致意与交谈,会留给面试官热情和善于与人交谈的良好印象。
二、与面试官“套近乎”
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面试官是忌讳与应试者套近乎的,因为面试中双方关系过于随便或过于紧张都会影响面试官的评判。过分“套近乎”亦会在客观上妨碍应试者在短短的面试时间内,作好专业经验与技能的陈述。聪明的应试者可以例举一至两件有根有据的事情来赞扬招聘单位,从而表现出您对这家公司的兴趣。 三、为偏见或成见所左右
有时候,参加面试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面试官,或该招聘单位的负面评价会左右自己面试中的思维。误认为貌似冷淡的面试官或是严厉或是对应试者不满意,因此十分紧张。还有些时候,面试官是一位看上去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小姐,心中便开始嘀咕:“她怎么能有资格面试我呢 ”其实,在招聘面试这种特殊的采购关系中,应试者作为供方,需要积极面对不同风格的面试官即客户。一个真正的销售员在面对客户的时候,他的态度是无法选择的。
四、慷慨陈词,却举不出例子
应试者大谈个人成就、特长、技能时,聪明的面试官一旦反问:“能举一两个例子吗 ”应试者便无言应对。而面试官恰恰认为:事实胜于雄辩。在面试中,应试者要想以其所谓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取信于人,唯有举例。
五、缺乏积极态势
面试官常常会提出或触及一些让应试者难为情的事情。很多人对此面红耳赤,或躲躲闪闪,或撒谎敷衍,而不是诚实的回答、正面的解释。比方说面试官问:为什么5年中换了3次工作 有人可能就会大谈工作如何困难,上级不支持等,而不是告诉面试官:虽然工作很艰难,自己却因此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六、丧失专业风采
有些应试者面试时各方面表现良好,可一旦被问及现所在公司或以前公司时,就会愤怒地抨击其老板或者公司,甚至大肆谩骂。在众多国际化的大企业中,或是在具备专业素养的面试官面前,这种行为是非常忌讳的。
七、不善于提问
有些人在不该提问时提问,如面试中打断面试官谈话而提问。也有些人面试前对提问没有足够准备,轮到有提问机会时不知说什么好。而事实上,一个好的提问,胜过简历中的无数笔墨,会让面试官刮目相看。
八、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模糊
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很多人只有目标,没有思路。比如当问及“您未来5年事业发展计划如何 ”时,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我希望5年之内做到全国销售总监一职。”如果面试官接着问“为什么 ”应试者常常会觉得莫名其妙。其实,任何一个具体的职业发展目标都离不开您对个人目前技能地评估以及您为胜任职业目标所需拟定的粗线条的技能发展计划。
九、假扮完美
面试官常常会问:您性格上有什么弱点 您在事业上受过挫折吗 有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其实这种回答常常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没有人没有弱点,没有人没有受过挫折。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也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所受的挫折,才能造就真正成熟的人格。
十、被“引君入瓮”
面试官有时会考核应试者的商业判断能力及商业道德方面的素养。比如:面试官在介绍公司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之后或索性什么也不介绍,问:“您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我(总经理)要求您1年之内逃税1000万元,那您会怎么做 ”如果您当场抓耳搔腮地思考逃税计谋,或文思泉涌,立即列举出一大堆方案,都证明您上了他们的圈套。实际上,在几乎所有的国际化大企业中,遵纪守法是员工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十一、主动打探薪酬福利
有些应试者会在面试快要结束时主动向面试官打听该职位的薪酬福利等情况,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具备人力资源专业素养的面试者是忌讳这种行为的。其实,如果招聘单位对某一位应试者感兴趣的话,自然会问及其薪酬情况。
一、不善于打破沉默
面试开始时,应试者不善“破冰”(英文直译,即打破沉默),而等待面试官打开话匣。面试中,应试者又出于种种顾虑,不愿主动说话,结果使面试出现冷场。即便能勉强打破沉默,语音语调亦极其生硬,使场面更显尴尬。实际上,无论是面试前或面试中,面试者主动致意与交谈,会留给面试官热情和善于与人交谈的良好印象。
二、与面试官“套近乎”
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面试官是忌讳与应试者套近乎的,因为面试中双方关系过于随便或过于紧张都会影响面试官的评判。过分“套近乎”亦会在客观上妨碍应试者在短短的面试时间内,作好专业经验与技能的陈述。聪明的应试者可以例举一至两件有根有据的事情来赞扬招聘单位,从而表现出您对这家公司的兴趣。
三、为偏见或成见所左右
有时候,参加面试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面试官,或该招聘单位的负面评价会左右自己面试中的思维。误认为貌似冷淡的面试官或是严厉或是对应试者不满意,因此十分紧张。还有些时候,面试官是一位看上去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小姐,心中便开始嘀咕:“她怎么能有资格面试我呢 ”其实,在招聘面试这种特殊的采购关系中,应试者作为供方,需要积极面对不同风格的面试官即客户。一个真正的销售员在面对客户的时候,他的态度是无法选择的。
四、慷慨陈词,却举不出例子
应试者大谈个人成就、特长、技能时,聪明的面试官一旦反问:“能举一两个例子吗 ”应试者便无言应对。而面试官恰恰认为:事实胜于雄辩。在面试中,应试者要想以其所谓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取信于人,唯有举例。
五、缺乏积极态势
面试官常常会提出或触及一些让应试者难为情的事情。很多人对此面红耳赤,或躲躲闪闪,或撒谎敷衍,而不是诚实的回答、正面的解释。比方说面试官问: 什么5年中换了3次工作 有人可能就会大谈工作如何困难,上级不支持等,而不是告诉面试官:虽然工作很艰难,自己却因此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六、丧失专业风采
有些应试者面试时各方面表现良好,可一旦被问及现所在公司或以前公司时,就会愤怒地抨击其老板或者公司,甚至大肆谩骂。在众多国际化的大企业中,或是在具备专业素养的面试官面前,这种行为是非常忌讳的。
七、不善于提问
有些人在不该提问时提问,如面试中打断面试官谈话而提问。也有些人面试前对提问没有足够准备,轮到有提问机会时不知说什么好。而事实上,一个好的提问,胜过简历中的无数笔墨,会让面试官刮目相看。
八、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模糊
对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很多人只有目标,没有思路。比如当问及“您未来5年事业发展计划如何 ”时,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我希望5年之内做到全国销售总监一职。”如果面试官接着问“为什么 ”应试者常常会觉得莫名其妙。其实,任何一个具体的职业发展目标都离不开您对个人目前技能地评估以及您为胜任职业目标所需拟定的粗线条的技能发展计划。
九、假扮完美
面试官常常会问:您性格上有什么弱点 您在事业上受过挫折吗 有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其实这种回答常常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没有人没有弱点,没有人没有受过挫折。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也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所受的挫折,才能造就真正成熟的人格。
十、被“引君入瓮”
面试官有时会考核应试者的商业判断能力及商业道德方面的素养。比如:面试官在介绍公司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之后或索性什么也不介绍,问:“您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我(总经理)要求您1年之内逃税1000万元,那您会怎么做 ”如果您当场抓耳搔腮地思考逃税计谋,或文思泉涌,立即列举出一大堆方案,都证明您上了他们的圈套。实际上,在几乎所有的国际化大企业中,遵纪守法是员工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十一、主动打探薪酬福利
有些应试者会在面试快要结束时主动向面试官打听该职位的薪酬福利等情况,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具备人力资源专业素养的面试者是忌讳这种行为的。其实,如果招聘单位对某一位应试者感兴趣的话,自然会问及其薪酬情况。
大山,是我十多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一个非常活泼而又调皮至极的学生。
记得那时刚刚参加工作,意气风发的我总想干点名堂出来,当校长表情复杂地把六年级一班交给我时,我受宠若惊地立刻走马上任。哪知才短短几天,我就被班上这群比我矮不了多少的男子汉们搞得焦头烂额,为首的就是大山。这大山,名副其实就像大山一样高大壮实。我和他站到一块,高矮不相上下,但大山却比我壮实多了。说实在的,瘦弱的我面对这样一个调皮的学生自感力不从心。大山很有组织领导能力,以他为首的“金刚”,搅得学校上下不得安宁,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是叫苦不迭。虽然办公室都快被他们站出了坑,检讨书写了一大堆,处分背了一大筐。可东家的瓦上西家的墙上还是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张三刚丢了本子,李四又被他们打哭了。对这样一个“坏”到了极点的学生,我已无计可施,束手无策了。
那年秋天,大山的父亲在严打中被公安局抓捕了,在开公审大会之前,因囚车要经过我们学校门前,有关部门早已通知学校,组织师生在囚车经过时,列队观看,接受一次特别的教育,以警示学生要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公民。对于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当然会好好利用。学校也格外偏袒我班,给了一个最佳位置。当我们列队完毕,我把全班屡教不改的几个学生叫到前排来,然后又让大山站在最前面。对于我这个做法,大山怎么也不能接受,也许他已知道今天他父亲也会在某辆车上。一向脸不红、理直气壮的大山最终在几位老师的推拉下站在了最前面最显眼的位置。他耷拉着脑袋,脸涨得红红的,局促不安地站在那里。我看到他这样,心里想:“这回你该老实了吧!”
随着呼啸而来的警笛声,几辆警车后面跟着一长串囚车,说是囚车,实际上是敞篷车,所有的犯人都被反剪着双手,胸前挂上牌子,写明所犯的罪行,后面紧挨着的是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警笛长鸣不止,车队停下来了,公路两旁人山人海,大家议论纷纷,指指点点,拍手称快。我一直站在大山的后面,突然不知是哪位同学喊:“快看,大山的爸爸在那儿!”于是全班同学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向大山的父亲,又不约而同地射向大山。大山始终耷拉着头,这下低得不能再低了。大山的父亲向我投来了乞求的目光,而我只想说:“这就是你教育的孩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大山在同学们的议论声中终于憋不住了,哭了起来,眼泪和着鼻涕大把大把地滴落下来,地下的沙土湿了一大片,我心里终于有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畅觉,想想过去的大山,我觉得还不够。警灯闪烁,警笛呼啸,我“命令”大山把头抬起来,一遍,两遍他都没有听,第三遍,只见他用力擦干眼泪,猛地把头一扬,望了望他的父亲,然后一甩手,头也不回地向教室跑去。
当我带领学生重新回到教室,大山早已伏在桌子上大声地哭着。我去劝他,他反而哭得更响了。接下来,我不失时机地针对班上的现状作了一节课的纪律教育,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学生,不然就会像囚车上的他们一样。这节课上我再没提及大山及其父亲,我怕大山受不了。接下来的几天,大山彻头彻尾地变了个人,他经常一个人望着窗外发愣,沉默寡言。班上安静多了,纪律也自然地好了。我见大山与过去迥然不同,曾多次去开导帮助他,但收效不大,他只是莫名地望着我,我心里隐隐有了担忧。
周末过后,我的担忧终于变成了现实,周一早上大山没来上课。我赶紧上他家去打听,才知道因不能容忍左邻右舍的大人、小孩都把他和他父亲拿来做教育的例子,他把邻家一个小孩子狠揍了一顿后离家出走了。他的母亲和姐姐都在四下寻找他。听到这个消息。说实在的,我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丝丝愧疚涌上心头。
后来,他的母亲收到了来自某个监狱寄来的有关大山的函……
我们都真诚地付出过,尤其是对有缺点的学生,我们会倾尽心力使其转化,但常常欲速则不达,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比如对比较顽固的学生予以惩戒,以发泄老师积郁的苦闷,树立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但其结果往往走向了期望的反面,以致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大山这个学生,便让我终生愧疚。
对大山的教育,我并未走进其心灵世界,只是做了表层的批评和惩罚,对他看囚车时的反常表现,对他父亲乞求的目光,我并没有挖掘其背后的内涵。如果我能走进大山的内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或许大山将有另外一种人生。
由于我校在普通高中招生批次上列在最后,因此所招的新生大多初中基础知识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意志不够坚定,学习经验不丰富,学习方法不适当。在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上,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更多的时候没有耐心,随着高中知识难度的加深,这一现象更加明显。
伴随新课改的进行,学生逐步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所以审题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人在其整个一生中,都会享受它所带来的利息。”为了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审题习惯,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发现效果不错。
为了引起学生对于审题的重视,我先对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让自己和学生都对于数学的审题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数学的小谜语,和高中知识相关的,学生的热情非常高,其中“剑穿楚霸王(猜数学名词)――通项;查账(猜数学名词)――对数;小小的房子(猜数学名词)――区间”。学生讨论非常激烈,感受到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之后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数学家的名人逸事。例如牛顿、莱布尼茨和微积分定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只要肯钻研,就都会出成绩。然后,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数学问题的建模,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赵丽娜同学的数列建模就做得非常精彩。
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之后,我进入对于学生细致有序的审题习惯的培养中,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认真研读课题,全面理解题意,养成指读两遍的习惯。
拿到题后,先不要凭经验盲目做题,这样往往会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或者出现本质错误,达不到正确解题的目的。有时解题过程出现曲折,欲速则不达。正确的方法是首先认真研读课题,弄清题意,理解题目的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特别是一些关键字、词、句,至少要读两遍。只有这样解题才能心中有数,不会出现遗漏问题的现象,找到正确途径。多找一些文字较多的题让他们分析,这一练习可以在概率章节部分重点进行。
二、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养成边读边画的习惯。
三、建立数学模式,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服务于生活,只有从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让数学直接服务于生活、生产建设等领域,才能体现数学的真实价值。在排列和组合中就有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为了更好地审题,就需要我们采取正难则反的思考方式,把解题难度降到最低。例如购房中的数学就应用了数列的知识。某地一位居民为了改善家庭的住房条件,决定2006年重新购房,来到房屋交易市场。面对众多的宣传广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家庭每月总收入3000元,也就是年收入3.6万元。现有存款6万元,但是必须预留2~3万元以备急用。预选方案:1.买商品房:一套面积为80平方米的住宅,每平方米售价1500元。2.买二手房:一套面积为110平方米的二手房,售价为14.2万元,要求首付4万元。购房想要还贷,这位居民选择了一家银行申请贷款。贷款评估员给出意见:申请商业贷款,期限为15年,年利率为5.04%,购房的首期付款应不低于实际购房总额的20%,贷款额应不高于实际购房总额的80%。还款方式为等额本金还款,如果按季还款,则每季还款额可以分为本金部分和利息部分,其计算公式分别为本金部分=贷款本金贷款期季数,利息部分=(贷款本金-已归还贷款本金累计额)季利率。同学们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自己解决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列知识帮这位居民算一算,学生兴趣高涨,分组讨论特别激烈,结果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将结论展现出来。
四、注意公式、定理成立的前提,发现隐蔽条件。
关键词:汉英习语 共性 差异性
习语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语言中的固定表达,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习语,在某种程度上说,习语是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因此习语一般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形式。汉英两种语言历史悠久,都有大量丰富多彩、脍炙人口的习语,这些习语是两个民族各自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它们生动形象,机智幽默,寓意深刻,韵味隽永,既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又闪耀着语言艺术的光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语言中的精华,只有了解、掌握一种语言的精华,才能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语言。通常所说的习语主要包括:成语(idioms)、谚语(proverb)、俗语(colloquialisms)、俚语(slang)、箴言(mottoes)以及典故(allusions)等。本文主要以汉英语言中的这些习语为例展开分析。
一、汉英习语的共性
习语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各个民族在原始时期认识客观事物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一致性,反映在语言中就是习语表达上的近似,比如音律上的和谐,语义上的趋同,结构搭配上的稳定。
(一)音律上的和谐
习语之所以为人们广泛使用,主要原因就在于它言简意赅,易懂易记。例如汉语中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习语,英语中的“No pains no gains(不劳无获)”,“Haste makes waste(欲速则不达)”等习语都富有节奏,琅琅上口。并且,习语中还经常通过押韵、重叠、对偶等修辞手法以达到追求语音和谐的效果。
1.押韵。汉语历来追求声韵,押韵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点灯省油,耕田爱牛”。英语中也有很多押韵的习语。“Money makes the mare go.(有钱能使鬼推磨)”“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
2.重叠。汉语重叠现象也很多,如有形容词“恶狠很”“气冲冲”“红扑扑”;还有成语如“洋洋洒洒”“风风火火”“熙熙攘攘”等。英语中有些习语通过重叠的方法来构成。如“step by step(逐步的)”“neck and neck(并驾齐驱)”“to call a spade a spade(直言不讳)”“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等。
3.对偶。汉语中的对偶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不管是诗歌、成语,还是俗语中都存在大量的对偶现象。如 “物转星移”“横七竖八”“南来北往”“厚此薄彼”“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等;英语中的对偶结构也很多,如“far and near(四面八方)”“more or less(或多或少)”“sooner or later(迟早)”“ups and downs(三起三落)”“more haste,less speed(欲速则不达)”等。
(二)语义上的趋同
习语是意义独立的完整结构,汉英两个民族的人民虽然处于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是由于人类都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都受着共同的客观规律的制约,加上人类思维和情感的通性决定了汉英语言表达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这也是人类理解和文化交流的最根本的基础。举例说明汉英习语语义上的对应关系。
汉语:趁热打铁 英语: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有其父必有其子 Like father ,like son.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三思而后行。 Look before you leap.
小事聪明,大事糊涂。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三)结构搭配上的稳定
所谓结构搭配上的稳定性,指的是组成习语的各个部分(即单词)是固定的,不可随意拆开或调换位置。无论汉英语都存在着这样的特点。
汉语中的“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可以改为“八上七下”;“雪中送炭”,不可以改为“雪中送煤”;“打退堂鼓”,不可改为“打退堂锣”。
同样,英语中的“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不可换为“at sevens and eights”;“fish in the air(海底捞月)”,不可改为“fish moon in the water”;“neither fish,flesh nor fowl (非驴非马)”,即不能颠倒词序改为“neither flesh,fish nor fowl”,也不可改为“neither donkey nor horse”。习语搭配的稳定性不仅体现在不能随意拆开或更换这一点上,有时还体现在不遵守语法规则和逻辑推理上。如英语中的“Diamond cut diamond(棋逢对手)”按照现代英语的语法规则,谓语动词cut应该加上-s,这一点是与语法规则相违背的。
二、汉英习语的差异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反映了与其相应的文化,一个民族的语言势必反映该民族的文化,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交流上的障碍,即文化差异。习语是一种经过历史浓缩后携带大量文化信息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思维特征的部分。习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比其他语言成分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一)生存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差异
1.生产农耕方面。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居住地域环境密切相关。中国地处亚欧大陆,是地域辽阔的内陆国家,千百年来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很大比例,人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汉语习语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民以食为天”“面朝黄土背朝天”。
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濒海,航海业自古以来是其经济发展的命脉,故有大量与航海渔业有关的习语。为了生存,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相关的习语。如“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生活没有目的就像航海没罗盘)”“He that would sail without danger must never come on the main sea(谁在航行时不冒险,他就永远不要来到大海上)”,“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要趁风顺时)”,“Many drops of water will sink the ship (涓涓流水沉大船)”。
2.自然环境方面。汉英两个民族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也有不同。如对“东风”和“西风”的理解,汉语中的“东风”象征着进步,蓬勃向上,如“东风夜放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汉语中的“西风”象征着寒冷荒凉,如“东风压倒西风”。但是英语中,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吹绿了英伦诸岛,所以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里就有对春的讴歌“If wind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又如对夏天的理解,在中国,夏天常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和“骄阳似火”都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属北温带,夏季正是温暖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联系。莎士比亚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就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汉英两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自己的历史条件和具体情况。
1.对数字的运用。不同民族对数字的偏好有巨大的差异。西方人崇尚单数,忌讳双数。如“三”被认为是一个幸运数字,英语中有“It takes three generations to make a gentleman”的说法。“七”在西方也是一个神秘的数字。美国著名的波音航空公司的客机都冠以7X7。而在汉语中“三”是很普通的数字,汉语中的“六”“八”被认为是吉祥数字。
2.对颜色词的运用。颜色词更清楚地反映了两种语言的差异。汉语中的“红茶”,英语却用“black tea”表示,这是因为中国人着眼于茶水的颜色,而英美人着眼于茶叶的颜色。“红色”是汉民族喜欢的颜色,节庆日挂红灯,党旗、国旗也是红色,习语中也有“红红火火”“红光满面”“红装素裹”等。西方文化中“红色”意味着危险,意味着流血,英语中有“be in the red (负债)”等习语。
3.以动物为喻体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表现出思维上的极大的不同。“龙”在中国古代是汉民族的图腾,是神的化身,象征吉祥高贵。因而有“望子成龙”“龙腾虎跃”“龙飞凤舞”等习语。而在西方人眼里,“龙”是一种灾难凶残的怪兽。英语中有这样的话:“She is a real dragon.(她凶神恶煞)”。“狗”在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中是一种为人钟爱的动物,是忠实的象征。因此英语中带狗的习语都含褒义。如“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得意日)”“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汉语中的“狗”含有贬义,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4.中西方对植物的认知也有不同之处。中国传统文化对“松、竹、梅”的评价特别高,认为它们高风亮节,不屈不挠,相关习语都给人美好感觉。如“青梅竹马”“雨后春笋”“松鹤延年”“踏雪寻梅”等。而西方人大多数喜欢玫瑰花,在历史上有著名的“the Wars of the Roses( 红白玫瑰之战)”;凡事顺利用“roses all the way”表示;并非尽如人意用“be not all roses”表示。
(三)的差异
汉英两个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因此不同的宗教文化就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汉英两种语言中,反映在宗教文化的习语上。中华民族的宗教文化主要是佛教文化,佛教传入我国两千年的历史,人们相信人世间的一切都由佛祖安排,因此有“五体投地”“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汉语受道教思想影响的习语也不少,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昏极则乱”。以孔子为祖师的儒家学派在思想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儒家思想在汉语习语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如“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恭敬不如从命”等。而西方许多国家,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强调的是平等。因此西方流行信仰基督教。英语中的很多习语与“God”“Devil”“Hell”“Church”有关。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 is where he was(上帝无所不在)”“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Hell and Tommy(彻底毁灭)”“The devil take the hindmost(落后者遭殃)”。
(四)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造成了中西方社会对个人的价值取向存在巨大的差异。相对来说,中国人性格内向,含蓄,习惯容忍;西方人性格外露,好动,直率,富有冒险精神,性格独立,崇尚抗争。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人们形成了一种以中庸、明哲保身为特点的处世哲学。在语言中的表现是“安分守己”“知足常乐”“死生由命”“富贵在天”。而西方人则喜欢“变、新、动、异”。他们说“I’ll try”;“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在爱情和战争中,采取任何手段都是可以的)”;“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bush (抓到比没抓到强一倍)”。
三、结语
英汉习语纷繁浩瀚,其共性和差异性归根到底是认知的相似和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习语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被打上了深深的民族文化烙印。语言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文化的交融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这语言,研究承载了大量民族文化积淀的习语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对英汉习语异同的对比,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有助于我们顺利地学习语言,更好地交流。
参考文献:
[1]王福祥.对比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
[2]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9,(3).
[3]张若兰.英汉习语的特点及其文化差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2).
[4]李海燕.论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存异与认同现象[J].内蒙古大学学
——谈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重庆市垫江三中(408309)李昌德
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智力因素包括智力、知识和能力属于心理结构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属于心理动力系统。人的智力因素是有限的,如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在小时候有智力并不高,但经过后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动机的培养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因而在化学教学中要经常穿插一些中国化学史和当代的化学成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激情,让他们感觉到学习不是为我,而是为民族和国家而学。例如讲石油时介绍我国石油资源丰富,但在解放前帝国主义顷销“洋油”,说中国是“贫油国”,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先后开发和建设了大庆、华北、中原等石油基地,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而且每年还出口大量的石油。在讲到蛋白质时,可介绍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从而为生命的起源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教学中通过这些实例的讲述,可激起学生求知欲的高涨,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情感的培养
情感是开发人智力的源泉。没有情感的发展思维就不会发展;没有持久的热情思维就不能深化;没有成功感和失败感往往不能推动学生的智力发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首先用大量化学科学观念和知识水平。备课时精心准备教案;讲课时注意表达的艺术性;实验时注意语言科学性与形象性相结合。其次要正确对待“好、中、差”三类学生。对“好”的要严,“中”的要引,“差”的要补。特别是对待差生不但要热情关怀还要循循善诱,具体帮助。这样才能使学习集体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感情平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我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素质差,以前没有做过实验,但经我们分门别类耐心指导,他们的成绩及实验技能进步很快。
三、兴趣的培养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因而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具、实验板书、板画模型、比喻等来描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实验上下功夫,提高实验的艺术性,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励学生热爱化学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贯穿讲一些化学家的故事和化学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苯”的结构时,介绍凯库勒通过梦的启示发现苯的环状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讲究授课的艺术。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听课感到是一种艺术享受。化学上常有一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若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学生很难理解,如“电子云”。在教学中也可让所教知识与现行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如讲物质的稳定性,某村组农民不懂化学知识,见到NH4NO3结块,不好施肥,就用铁锤去砸,结果引起爆炸。讲到铝盐明矾举炸油条的例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意志的培养
坚强的意志对学生会产生惊人的效果。因而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知识勇于追求,善于探索的精神。对那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决不能扼杀他们的探索欲。教学中可讲有关科学家为完成一个实验或一个课题,往往需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有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付出血的代价。如讲甘油可制烈性炸药——硝化甘油,诺贝尔为研究它,进行了几百次试验,几次炸飞了实验室,他就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解决了硝化甘油的储运和引爆问题。在讲镭元素时,居里夫人为寻求这种元素购进几吨铀矿渣,终日用一根大铁棒在一口沸腾的大锅中搅拌,经过四年艰辛提炼,终于获得1克纯铀。为促进原子科学的发展作出具大的贡献。通过这些例子培养学生为科学和真理献身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意志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对胆小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大胆做实验,不要怕失败;对好冒失的学生要培养他的耐心细致的品质,可以教导他“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激发和培养他的坚韧精神,遇到化学难题不轻易告诉他如何解答,可让他冥思苦想,然后才加以提示。
键盘有什么好处?稳固、大小适中、不易移动、触觉舒适……当然最重要的是操作方便、打字速度快。为什么这个18世纪便诞生的老古董能够长青不老,确实值得小小地探讨一番。
早在1714年,各种形式的打字机在欧美等国家已经开始出现。这些国家使用的语言都是字母系统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每一个单词,都可以用少数的字母一个个简单地拼凑起来。相反的例子便是中文。如果没有后来发明的拼音系统,我们要用键盘快捷便利地打出中文是很难的:笔画输入慢,组合困难,还不符合“嘴里念着,手里打着”的输入习惯。而对于这些几十个字母统治天下的国家来说,一个附有字母键盘的打字机是非常实用的。随着工业进程,打字机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各大生产商开始勾心斗角,力图制造出最优的打字机,好趁着这段黄金时期抢占市场份额。
首先我们来了解机械式打字机的构造:就像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一样,它内置了每个字母的大小写的字模,在手指敲击相应的字锤(类似于按钮)时,便压向色带(类似于复写纸),在白纸上印出字来。手打字的同时,放纸的机架会自动地向左移动,你就可以连续地打出一行字来。每打完一行字,你就要手动把纸往上挪挪,实现换行。
这样的机械打字机打出来的字美观而紧凑,还能区分大小写,但是缺点也不少。用商家们喜欢的字眼“人体工学”来说:它不可以同时按下两个字锤,因为它对应的字模不可能同时移动到需要印字的那个位置。熟练的打字员的速度都是会越来越快的,那么这些手速极快的人就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困扰:正因为打字速度太快,他们打出的两个连续字母的字模很容易“狭路相逢”地卡在一起。一旦字模卡了,就需要打开打字机维修,这大大影响了打字员的工作效率。
该从哪方面着手改进打字机呢?专家们耗费了许多的精力去研究打字机中的物理因素――他们加强打磨的工艺使字模的摩擦力更小、移动更顺畅,他们严格规定字模的距离与大小避免输入与输出的字母顺序造成错位,他们还研制更容易打开的打字机后盖,增添撬动字模的小工具……专家们的努力让操作更加人性化了,但是当面对后起之秀肖尔斯的挑战时,长江的前浪瞬间被秒杀。
1868年,美国人肖尔斯推出了全新的QWERTY键盘,也就是我们现在电脑手机上都有的全键盘。在他之前,所有的键盘排列都是从A到Z的,没有人对他杂乱的键盘有兴趣。于是肖尔斯寻求他妹夫的帮助,传闻这位妹夫是一位十分有名气却又没有留下具体姓名的统计学家。
有名气的统计学家妹夫是这样宣传的:这种QWERTY键盘是在统计了英文字母出现频率的基础上设计的,非常科学,非常符合英语输入的习惯,能够大大提升打字的速度。
由此可见“专家效应”在一百多年前已经很强大了,大众都是愿意相信权威人物的话。幸亏当时也没有人对于重复“英文字母出现频率”的研究感兴趣。在妹夫的帮助下,肖尔斯拿到了专利证书,还拿到了厂商的投资金和大量订单。
时至今日,肖尔斯他们的这个说法已经被英国打字机发展史方面的权威人士认定为“有史以来最大的欺骗活动之一”,是“彻头彻尾的谎言”,更有人戏谑肖尔斯当初是闭着眼睛乱排的。肖尔斯的新键盘并不是在使打字速度加快,反而是在人为地把常用的字母分开,使击键的速度变慢。击键的速度变慢之后,就会减少字模之间的物理故障,从而节约时间。看来肖尔斯深谙“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不过,也许因为这个“为了避免发生故障而不得不把字母随机打乱排列”的说法听上去难免让人觉得不甚高明,所以他们就巧妙地耍了一个文字花招。
用QWERTY键盘打字,降速效果相当明显。因为大多数打字员习惯使用右手,但是在QWERTY键盘中左手负担了57%的工作;两个小指和左手无名指是最没有力气的指头,却频频要用到;排在中间的字母使用率还不到全部打字工作的30%,因此,为了多打一个字母,时常要上上下下移动。
摘要:任何一部经典的解读从不同角度去研究都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受,《论语》也是如此。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论语》在帮助人修身治国的同时,还蕴涵了丰富的教学思想,它那简明精要的言语给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指明了方向,其中包括教者与学者的素质、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养成等等。
关键词:论语;孔子;现代教育
《论语》,仅仅一万多字,却包含着说不尽的奥妙。它可以用来修身,从古至今《论语》塑造了无数个人格模范;它可以用来治国资政,北宋名臣赵普曾用半部《论语》来治天下,新加坡至今仍以《论语》来治国;它更可用于教育教学,时至今日,其中的教育思想仍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读《论语》也似乎慢慢的成为一种风尚。我不是什么专家,也不是什么学者,也没有很深入的去研读过《论语》,在此只是从我读《论语》中体会到的一些做简单的阐述。《论语》的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语句言简意赅,哲理深蕴,发人深省。不少语句历代沿用,已成为格言或成语,如:见义勇为、既往不咎、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举一反三、任重而道远、欲速则不达等。《论语》教了我们许多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本文,就从《论语》中蕴涵的教育思想出发,分以下四个方面对《论语》稍微进行解读。
一、由什么人来教?
1.身正,而后正人。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篇》)。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如果你立下一个规范制度,你万万不能成为这个制度的最大破坏者。让学生不乱扔杂物,自己却随手丢垃圾等等,如此就失去了教育的全部前提与效益。
“身正,而后正人”。我想这应成为教育工作者们时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话。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作为一名老师,孔子是这样要求自己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篇》)这简单的十二个字,便是一个学习型与奉献型教师的全部体现。而这里的先“学”后“诲”,也正显示出孔子那种一丝不苟,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人格。
3.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述而篇》记述过这么一件事情:“子与人歌而善,必使人反之,而后和之”。意思是孔子与别人一道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一定虚心请教他,让他再唱一遍,然后自己跟着他唱和。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善于学习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如今的时代正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好多东西我们要具备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品质,而不是打肿脸充胖子,不懂装懂,结果什么也学不到。老师也一样,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传播错误的知识最终只会失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也亵渎了老师这个职业的价值。
4.心存“浮云之志”。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述而篇》)我个人向往的职业便是教师,而我认为,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必须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细心认真、坐得了冷板凳也受得了寂寞的人才能干好的职业。带着一颗功利心去从事它,你的一生都不会收获事业的快乐。所以当时光飞逝,也一定要坚守住那份执著与淡泊,坚守住那份“浮云之志”。我认为教师所获得的财富,是在那一页页厚重的文字上,在学生们对你的尊重与敬爱上,这是无价的。
二、教什么人?
《论语》中所归纳的好学生应具备的特质有三:一、不贰过。二、止于至善。三、举一反三。在孔子的眼中理想学生是什么样呢?孔子在《雍也篇》中给了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人无完人,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这是一种了不得的境界修养。简单的六个字,却是人格的完善。好学生颜回对学习有这样一番感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由此看,有志于学习的人总是有一颗坚定的、务实的、止于至善的探索之心。
此外,《论语》中多次强调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类似的思想有多次表达。如《述而篇》中孔子有言:“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又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见知识迁移的重要性。
时至今日,这些学习方法对我们学生的素质培养都起到一个启发性的作用。如果我们学生都能自觉地以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那么教育也就实现了它的价值。
三、教什么?
对这一点,《论语》以一言蔽之,即:文、行、忠、信。文,指文化;行,行为规范;忠信,即为诚信。这里说的与中国当代教育的大体目标是基本吻合的。这个道理说得更直白些,就像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讲的那样:“给学生一张大学门票的同时,给他一粒人文精神的种子。”
四、怎么教?
这就是涉及到教育方法的层面了,《论语》中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所具有的不同品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鲁莽的子路,上课喜欢抢嘴甚至插嘴,但效益是最低的,对待这样的学生,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很率性直接的。《述而篇》有这样一个例子: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由此可见,孔子对待像子路这样的学生批评是很严厉直接的,然而却有中庸之效。
教学是有法则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可灵活变通。孔子深信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教学方法太单一化就无法适应个性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了解学生个性,又通过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反作用于教学,如此,教学工作必将在良性循环下向前发展进步。
《论语》作为一部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它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这一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研究《论语》,体会《论语》的精华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天和往后的教育教学,让中华古老的文化精粹,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就像易中天先生所说,集结《论语》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孔子,是大众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