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灵芝种植技术

灵芝种植技术

时间:2023-06-02 09:58: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灵芝种植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灵芝种植技术

第1篇

走进贵州省黎平县德顺乡,笔者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里的人提到中药材都眉飞色舞,从灵芝、百合、金银花到茯苓,从种植、存储到销售,个个如行家里手般说得头头是道……该乡领导说:“我们这里以山地为主,资源丰富,全乡有森林面积140 649亩,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如今中药材种植已成为老百姓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距离德顺乡政府驻地25公里处的张鲁村,笔者不时看到路边的灵芝种植大棚。一位村干部告诉笔者,前些年张鲁村主要种植玉米等农作物,结构单一,收益也不好,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近年来,该村按照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由村干部带领村民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项目为支撑,自主创业,积极从外地引进效益高、见效快的灵芝大棚椴木栽培技术和百合种植技术。2014年全村灵芝发展到二十多万袋,百合两百余亩,两项产业产值达一千余万元,纯收入72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3950元。

灵芝、百合都是名贵的中药材,有的药典名著将灵芝称为“仙草”。灵芝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和抗癌等作用,对人的血糖、血压和免疫力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百合被人们誉为食中珍品,医药典籍上记载其具有润肺止咳、宁心安神、理脾健胃、补中益气、利大小便、解无名肿毒及止血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百合对人体细胞分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抑制癌细胞生长及急性痛风等均有明显疗效,是集食品、药品于一体的绿色保健食品。

“灵芝当年种植当年有收成,且种1次可收3年,每年能采收3茬,每袋投入成本8元,每袋年均产干灵芝约0.18千克,很有赚头。”张鲁村灵芝种植大户杨通林介绍说。2014年他种植灵芝2万袋,创收三十多万元。他还说,灵芝不但按斤卖,直径60厘米以上的还按朵卖,每朵价值高的可达三千多元。去年他按朵卖的灵芝就有三十多朵,最大的1朵直径达到120厘米。在“第五届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旅游商品展销会上,张鲁村的灵芝特别引人注目,现场被客商以每朵1500~3000元不等的价格抢购一空。该村的灵芝、百合每年都有外地收购商上门收购,主要销往湖南靖县、隆回等县的中药材公司。

在德顺乡,茯苓种植同样十分红火。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功效非常广泛,将茯苓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著名的龟苓膏、茯苓饼就是以茯苓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茯苓能增强人的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德顺乡种植的 “黎平茯苓”,是2014年获取地理标志的保护产品。

“茯苓种植看似简单,其实挺有讲究,需要技术支撑。比如选择在什么地方种植就有很大学问。最好是选择坡度20~60°、向阳背风、土质疏松、排水透气性好的地块,而且下种前三天还要仔细检查有无白蚁……”在德顺村,茯苓种植大户何玉刚一开口就跟笔者念起了茯苓种植经。用他的话说,茯苓虽然像“土疙瘩”似的很难看,但种好了就能变成“金饽饽”。他不仅种植茯苓6万袋,且年制茯苓菌种60万袋,主要销往省内各县和附近各乡镇,每年靠茯苓产业收入达三十多万元。目前,他家盖了洋房、买了汽车,还开办了宾馆,正准备新建一栋占地面积三百多平方米的楼房,扩大茯苓种植。

在德顺乡,像杨通林、何玉刚这样的中药材种植大户有二十多个,例如种植黎平茯苓5万袋、龙明坤种植百合十多亩、杨光林种植灵芝2万袋、潘仕月种植玉竹十多亩、张忠祥种植罗汉果20亩……据了解,德顺全乡有三百多户种植茯苓50万窝,产值可达300万元;百合种植户125个,种植面积415亩,产值可达1000万元;金银花种植户一百多个,面积370亩,产值可达两百多万元;灵芝种植户五十多个,种植23万袋,总产值500万元;玉竹、太子参、天麻及本地野生中药材种植的也不少,年产值约200万元。全乡中药材种植年产值总计可达2200万元。

“明年,我们将鼓励引导更多的农民种植中药材,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的科技含量。”德顺乡领导表示。这位领导还说,他们将出台更积极的政策措施,并在产前、产中、产后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努力做大做强中药材种植产业。

(作者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龙溪武陵路70号重庆法制报 邮编:401147)

第2篇

随着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营养、安全的食用菌产品越来越重视,销量和消费群体也在不断增加。食用菌作为一种健康食品,除了具有人所共知的抗癌和软化血管、增加人体免疫力功能外,还具有多种美容、保健功能,它是国外餐桌上最重要的绿色保健食品。近几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食用菌已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青睐,食用菌栽培也已获得较大发展,但和国外相比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拥有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食用菌的需求将会超过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成为全球消费食用菌的第一大国。

随着食用菌的热销,食用菌栽培技术也受到中小投资者的热捧。普通的特种养殖花费代价高,风险大,而食用菌栽培以其成本低、见效快、无风险成为有识之士的首选创业项目!

技术和实力――有名的大型食用菌种植基地。经验丰富的科研教学队伍

枣庄市食用菌科技园是国内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园区之一,有经验丰富的科研教学队伍、生产场、试验场、种植基地和示范村,已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大量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鲜品空运香港、深圳,在广东、上海设有办事处。先后接受过原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云、原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等领导的视察。2002年食用菌科技园被授予中国农林科学院食用菌良种培育示范基地,被山东省科技厅、《科技信息报》评为星火科技示范基地、枣庄食用菌科普示范基地。是枣庄唯一一家食用菌科研、教学、生产、品种繁育,珍稀品种示范大型科普生产基地,大规模的加工厂也是收购加工销售的集散地。

该园多次承担省市级食用菌科研项目、食用菌全营养加工保鲜,及产业化开发食用菌系列产品,成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十几项,国家专利六项,先后引进开发出金针菇、猴头菇、双孢菇、白灵菇、杏鲍菇、玉珍菇、蟹味菇、虫草、天麻、灵芝等70多个花色品种。公司科研人员曾多次参加国内举办的大型食用菌技术交流、品种展览、反季节产品洽谈等会议。

面对人世后食用菌的发展,科技园正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使品种、技术、产品继续优化,汲取众家之长,开发出更先进的栽培技术,更实用的设备。

培训和支持――40个菌种包教包会 免费提供1000元菌种

本单位保藏菌株中,常规品种40多个,珍稀菇30多个,药用菌10多个,现生产品种有: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木耳、滑子菇、白灵菇、杏鲍菇、姬松茸、双孢菇、鲍鱼菇、秀珍菇、茶薪菇、猴头、姬菇、草菇、灵芝、天麻、虫草等40多个,并长年对外供应。对学员免费提供支持价值1000元一级菌种,终身技术咨询服务。

为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尽快走上致富之路,公司根据个人条件因地制宜,灵活运用,降低成本,适应市场,长年解决一切疑难问题。

学习期间,技术人员结合20年来规模生产总结出的先进经验,从实验室到生产基地。让学员亲手实际操作,现场授课,同时配合电教,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适应市场发展,保证学员同时掌握几十个品种及生产中运用的相关内容,让学员得到最实惠、实用、完善的全方位技术,根据个人条件灵活运用,让学员不走弯路一步成功。

公司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的生产教学队伍,有20多年食用菌专业生产经验的吴敬芹亲自任教,她曾荣获多次省、市及国家级荣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科研成果十几项,几十篇,国家管理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学习内容:各种食用菌、珍稀菌、药用菌的母种、原种、栽培种与栽培管理的几种制作操作方法及高产栽培技术;灵芝盆景的制作技术;液体菌种的多项制作技术;机械使用及产品加工保鲜技术;利用长稻草、麦秆、玉米秆等其他工农业下脚料,在室内外、大田可生产百吨原料,不用设备,成本低产量高的特殊技术、生料、发酵料、熟料、半熟料综合利用,周年化的种植技术;脱毒菌种的制作及各种食用菌标准化制种,优质高产、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液体种菇、土栽食用菌、段木种植,机械化、工厂化生产,自动化管理,100%无污染的操作方法及仿野生栽培技术。学员在生产基地免费学习,保证学员学会为止,达到技术员专业大户的技术水平。

收费标准:面授每人1960元,随到随学,学会为止。为了满足不能前来实际操作的学员,公司特编了制种、生产、操作一目了然的工艺图本,高产栽培技术,各种食用菌生产管理经验多套。按图操作,一学就会,一看就懂。函授费用680元,包括菌种及物资。函授学员若来面授只补差价。

对于毕业学员可留厂工作,厂价提供器械及物资,回收产品,与有实力的单位及个人联营、协作、设立收购站。对面、函授学员均赠送母种、原种及菌需物质,作为试验生产用种。品种可任选。长年给学员定期发技术信息,免费提供支持价值1000元一级菌种,终身技术咨询服务,解答疑难问题,保价收购产品,厂价提供器械及菌需物质。

枣庄市食用菌研究所

通讯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左庄驻地食用菌科技园

邮编:277313所长:吴敬芹 联系人:李吉刚

电话:0632-7011228

13062073328

邮电局账号:604540704200058957

农行卡号:9559981312100998218

第3篇

1.根据《__县本级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使用管理办法》(__办【2013】66号)、《关于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支持__创新体系建设实施细则》(__办67号)两份文件,加大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组织实施我县本级科技计划项目17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开创了我县科技创新的新局面。

2.紧紧围绕油茶、竹子产业科技重点示范县建设目标,抓好油茶、竹子新品种种植及低产油茶林、八渡笋的改造工作;同时加强油茶、竹笋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完成了八渡笋调味笋新品种开发1项,对延长产业链,为产业发展、财政增收、农民致富提供科技支撑。

3.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十二五期间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产品种18个,其中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3-4等油茶优良品种5个,玉米先达901、高粱“红樱子”农作物新品种8个,山豆根、田七、苦甜参等中药材新品种5个,推广油茶、芒果高接换种、油茶、八渡笋低产林改造、大朵红灵芝种植等实用技术7项;荣获百色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百色市科技创新三等奖1个。

4. 科技惠民能力提升,产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一是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举办油茶、竹子、甘蔗种植,油茶、八渡笋低产改造,中草药金银花、三叶青、田七、山豆根、茯苓、灵芝种植、林下养鸡、养羊、养牛等实用技术培训班70期,培训农民6025人;二是每年都组织开展科技促进春耕生产、全国科技活动周__县活动,十月科普大行动等科技下乡活动,参加单位23个,5年间累计出动科技人员4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参观群众达3万余人;三是围绕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培养了技能型人才693人。其中林下养鸡能手58人,清水鸭养殖能手263人,林下养羊、羊牛能手41人,标准化养猪能手65人,八渡笋种植加工能手219人,油茶嫁接换冠能手41人,加强了产业队伍人才建设。

5.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做好专利专项资金的预算,保证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资金的按时拨付,调动企事业单位、个人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促进我县专利申请量的增长,据广西知识产权网官方统计,__县十二五期间,全县共申请专利 169件,其中发明专利104件,实用新型28件,外观设计37件,获得授权专利24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17件,外观设计5件。这一成绩,在全百色市同类县中排名第一,与全市12个县区相比,仅次于平果县、田东县。目前,按照《__县专利资助及奖励暂行办法》和《__县专利成果产业化项目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全县共兑现2010~2014年专利申请资助及授权奖励50件,经费8.43万元;兑现资助专利成果转化项目2项,经费6万元。

未来五年,__县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思路,一是立足于县情和需求,确定工农业发展重点领域,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二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我县企业积极争创名牌产品,通过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等手段,培育几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展壮大1家在区内外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科技政策措施,增加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为实现创新跨越的战略目标提供保障。

(一)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1.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一是实施专利倍增计划,安排专利倍增专项资金,加大对专利申请、维持、引进的资助和奖励力量,增加我县专利的拥有量,每万人达3件以上;二是强化财政资助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导向,提高科技项目专利的产出率;三是组织专利转化推广活动,选择引进一些技术水平高,产业化前景广阔的专利技术实施转化和产业化。

2.指导、服务和支持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全县开展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加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研究开发,争取多出成果,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加强知识产权权宣传及专利申请工作,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一是专利申请工作要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提高授权率;二是对现有的《__县专利成果产业化项目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让专利成果转化应用惠及自然人的发明创造、试验研究及应用。

4. 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运用和推广。组织有条件的企业申请自治区创新型企业认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着力培育1—2个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龙头骨干企业,支撑引领__县域经济发展。

(二)科技项目申报及科技推广工作

1.加强调研工作,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及特色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挖掘资源优势,掌握全县科技项目申报需要的第一手资料;组织有关企业、合作社申报自治区油茶、八渡笋、芒果、灵芝、野生山楂等特色产业科技园区认定;组织有关企业申请油茶、八渡笋有机食品产地、产品认证,为申报国家、自治区、市科技项目创造条件。

2.以科技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结合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八渡笋产业示范县建设、油茶产业示范县建设,加强竹笋、油茶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引进培育一家规模竹产品加工企业及规模油茶加工企业作为龙头企业来带动,延长产业链,提高八渡笋、油茶产品附加值,为产业发展、财政增收、农民致富提供科技支撑。

3. 加大县本级科技投入。一是全社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地方gdp的比重达1%以上,二是用好用活__县科技发展基金。在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新项目引进、新成果的转化等工作上力争给予支持。重点支持与我县八渡笋产业、油茶产业低产林改造、竹林下仿野生栽培竹荪技术等延长产业链相关的新技术推广应用。

4.大力推广应用科技新成果。一是抓好何首乌种植技术推广;二是抓好油茶、八渡笋高效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科技合作工作

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解决我县油茶、八渡笋、何首乌、山楂,灵芝、芒果种植、

加工技术瓶颈,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四)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及管理。

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重心下移,把科技人才资源直接导入农村,加快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制定__县科技特派员工作方案,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制定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各项工作机制,落实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并支持和鼓励科技特派员有偿服务,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员培训体系,建立县级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项经费,为科技特派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和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保障。

2.挖掘资源,做好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把科技特派员的选派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为扶贫村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

3.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建立科技特派员督查考核制度。

第4篇

回乡创业,挖掘“西山药库”

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海纳百川”不仅是陈昌会为人气度的写照,也是他生活工作经历的写照。1988年,不到20岁的陈昌会离开金寨大山外出打工,经营过汽车租赁、装饰工程、建筑工程,还创办过2家工程服务类公司,在外地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他的经历比一般同龄人都要丰富。

点滴的积累让陈昌会把事业干得红红火火,但随着经历的越多,他的社会责任感也越来越强,尤其是在自己春风得意的同时看到家乡金寨仍处于贫困状态,他毅然决定放弃在外面大城市的优越条件和发展机会,回到故乡开始新的创业。

2013年,陈昌会认准老家金寨“西山药库”的自身优势,在金寨县青山镇投资5000万元成立了集农副产品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生态农业企业――安徽汇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和农业”),带动家乡人民一起创业,以求带领父老乡亲把家乡的农副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一起脱贫致富。而他为企业树立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带动农民致富,壮大企业发展”。

汇和农业成立后,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致力于天麻、百合、灵芝、石斛、茯苓、竹笋、瓜蒌、茶叶、山核桃、猕猴桃等大别山特色农副产品的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及技术服务等,并以天麻的初加工及销售为主。现已有农副产品种植基地2000余亩,带动当地农户500多户一起增收致富。

注重创新,引进无硫化生产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陈昌会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现代化管理,不断引入新技术,积极推进新跨越。并在基地种植、产品加工过程中植入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经过2年的发展壮大和对市场上天麻产品的销售分析,汇和农业于2015年开始大胆尝试无硫化加工工艺,响应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的政策号召。通过金寨县委、县政府的引荐,汇和农业与中国科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为中科院低温热泵烘干技术试验基地之一。中科院教授杨鲁伟携团队针对天麻加工工艺,对汇和农业的部分工序、工艺进行了优化和改良,摒弃以往的加工工艺,全程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及防腐剂。

新型无硫化加工与传统的加工方式对比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环保、无尘、无污染。传统工艺采用煤炭等燃料产生大量灰尘,同时煤炭在燃烧的时候会释放出部分的二氧化硫渲染到产品之中,并且会排出烟雾到大气中,对空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而汇和农业采用新型低温热泵烘干设备,无需燃料,依靠电力运行,避免了对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加工后的产品天然无硫,更有品质上的保证。

第二,天麻素含量更高。传统工艺采用煮制天麻和煤炭烘干,让部分天麻素在加工过程中流失,导致进入市场后含量不达标,失去市场竞争力。新型工艺通过蒸制和低温烘干工艺不会造成对天麻素含量的损伤,加工后天麻素含量基本不会丢失。天麻素含量高达0.9%-1.2%,远超过《中国药典》2015版的0.25%的标准,二氧化硫残留量每千克8毫克左右,远低于《中国药典》2015版的每千克400毫克的标准,价格高于有硫产品20%甚至更多。

第三,保存时间长。新型加工采用无硫加工工艺,制干后放入冷库,在正常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保存时间更长,且不变色、不霉变、不虫蛀。

优质的产品,创新的技术,让汇和农业在今年4月成功列入六安市龙头企业行列。

心怀感恩,不忘社会责任

陈昌会在管理公司的过程中,一直把感恩挂在嘴边。他常说“感恩是最大的财富。”感恩的心让他比常人看到了更多的细节,铭记了更多的感动。陈昌会回忆说,他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家庭条件很差,能从贫困的状况一路走到现在,离不开身边人的关心和帮助。他先后资助数个困难家庭,给困难户的孩子捐助学费,他说不能因为经济问题让孩子失去读书的机会。

陈昌会一直秉承着“诚信立足,创新致远”的理念,带领公司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更新加工工艺,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用感恩的心做人,用专业的心做事”自然贴合地融入了公司的企业文化。

2015年后,陈昌会带领汇和农业积极响应“十三五”规划纲要里提出“生态旅游和劳务输出扶贫”的政策号召,同时也是响应金寨县青山镇“青山在,人不老”的生态旅游主题,以“优质、绿色、天然”为产品的生命线,带动农户积极打造绿色健康食品,带动生态旅游和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为金寨的生态旅游与养生保健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5篇

记者:方所长,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目前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情况。

方金山: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分适合食用菌生产。据商务网等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中国食用菌栽培品种达53个,食用菌(鲜品)总产量达2370万吨,总产值达1463亿元。在中国,食用菌产区遍及31个省(市、区),主产县634个,产值超过亿元的县有117个,从业人员达2600万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4500个。食用菌是一个比较适合农民种植的项目,因此发展速度很快。如今,食用菌种植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门路。尤其是“南菇北移”后,北方农村发展神速,辽宁省岫岩县2007年仅有前营镇西老爷庙村开始生产香菇、滑菇,当时的生产量只有30万袋。由于效益好,2013年已发展到全镇种植,生产量达到了300万袋;现在,已经实现了全县种植食用菌。

记者:看来食用菌的种植前景很好,那么农村发展食用菌种植究竟有哪些优势?

方金山:在农村发展食用菌生产主要具有四大优势:一是原料充足。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农作物秸秆和林业产生的枝桠、碎屑等资源都很丰富,它们均可用来栽培不同品种的菇菌,不仅可使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减少了环境污染。二是自然气候适宜栽培。现有进入人工栽培成功并列入商品化生产的食用菌品种有53种,只要种植者根据当地气候选择合适的品种,全国各地都可以种植食用菌。三是生产成本低廉。栽培原料就地取材,菇棚自建,劳动力自我投入,男女老少均可参与,生产设备一般种植户只需购买一台装袋机即可,原料粉碎和灭菌灶,小种植户多向专业户租用,只需付租用费。四是经济效益可观。一般食用菌品种的投入与产出比为1U3。

记者:食用菌的消费渠道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方金山:食用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山珍美味,历史上诸如香菇、银耳、猴头菇、竹荪、黑木耳等曾被列为“宫廷贡品”。清朝闻名于世的“满汉全席”,其菜谱中以菇为料,包括主料和调味料的菜肴就有5道。在民间婚喜庆典的宴席上,也离不开菇菜。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菇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不断被发现,其富含的蛋白质、脂肪、菌糖、多种维生素以及矿质元素,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尤其是现现,从菇菌中提取的多糖具有防癌、抗癌的特殊功效。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民众对菇菌产生了独特的好感,成为百姓日常餐饮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据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酒楼、饭店的抽样调查,在调查当天的食谱中,以食用菌为主料的菜肴最多的有32个,最少的也有12个,平均在20个左右。

近年来,从菇菌中提取特殊成分制成的保健品、药用品达30多种。如猴头菇健胃饼干、银耳美容茶、竹荪养生酒、香菇健身露等产品,备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前景也十分可观。

记者:食用菌出口外销情况如何?

方金山:食用菌是中国传统出口的名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以香菇出口为例,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亚洲、中东、大洋洲、非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每年出口干品3万多吨,占亚洲市场的85%。此外,用于出口的还有黑木耳、银耳、竹荪、姬松茸、草菇以及双孢蘑菇(罐头制品)和野生菌等20多个品种。2014年,中国食用菌出口56万吨,创汇达22.3亿美元,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中的一枝独秀。

记者:适合农村发展的食用菌品种有哪些?

方金山:食用菌的品种较多,适合农村商品化栽培的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木生菌,如香菇、黑木耳、滑菇、毛木耳、银耳、榆耳、金针菇等;二类是草生菌,如双孢蘑菇、草菇、平菇、凤尾菇、姬松茸、鲍鱼菇、秀珍菇、榆黄蘑、香白蘑等;三类是药用菌,如灵芝、云芝、桑黄、猪苓、天麻等。

记者:在选择品种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方金山:栽培品种的选定,应以栽培地的海拔高度为依据,选择适合栽培的品种。食用菌有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3种温型品种,每个品种里又有不同温型的菌株。以香菇为例,中低温型菌株有Cr-62、Cr-66等,中温型菌株有L26、农七等,高温型菌株有广香47、武香1号、Cr-04、兴隆1号等。如果种植地在海拔300米以下,则宜选种高温型菌株;在海拔300~500米的地方,则宜选种中温型菌株;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地方秋栽,则宜选种低温型菌株;夏季反季节栽培则应选种高温型菌株。因此,在购买菌种时,首先要查明菌种品性的温型,再根据栽培地的海拔高度确定引进的菌种,防止误引栽培而造成损失。在选择品种上除了要考虑地理条件外,还要考虑市场销售问题。有些农户在选择栽培品种上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产品的市场销路和营养价值。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只有市场菇价好,生产效益才能高。反之,即使产量很高,如果菇价低也不能获得好的效益。一般来说,平菇、金针菇由于栽培技术容易掌握,生物转化率高,100公斤原料可产鲜菇150~200公斤,生物转化率高达150%~200%,但市场价位偏低。价位较高的品种有白灵菇、姬松茸、草菇、长根菇、鸡腿蘑、大球盖菇等。如果种植面积大的话,为了防止出现效益大起大落,要注意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与收购商签订收购合同,以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二是在农贸市场设立自己的零售供货点,生产者与消费者产销直接见面;三是自己建立加工厂,除鲜品应市外,在盛产期进行脱水干燥或盐渍加工,作为随时应市的干品。

记者:栽培季节如何安排?

方金山:不同的食用菌品种栽培季节不同,同一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栽培季节也有不同。从整体上来说,一般品种适宜春、秋两季栽培,春栽3―5月、秋栽8―11月为最佳生产季节;高温型品种如竹荪、草菇等,出菇温度要求在25℃以上,故多选择夏季6―9月栽培;高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银耳以5―8月为最佳季节。低海拔地区反季节栽培香菇,以高温型菌株为宜,2月接种、5月下田埋筒覆土长菇。

记者:各种培养料如何配方与制作?

方金山:培养料通用的配方为:主料(杂木屑或棉籽壳之类)80%,配合辅料(麦皮或米糠)18%,添加料2%(石膏粉或碳酸钙占1%,食糖1%)。料与水的比例为1U(1.0~1.2),也就是100公斤料配清水100~120公斤。拌匀后其含水量在60%左右,其酸碱度pH值灭菌前为6~7。

配制方法:各种原、辅料先混合拌匀,再调水搅拌。现在栽培食用菌大多数品种都是采用塑料袋作为长菇载体,装料方式大多数用装袋机装袋,小批量生产也可手工装袋。装完袋后,将袋料置于常压灭菌灶上进行高温蒸汽灭菌,经过18~20小时灭菌后,御袋冷却至28℃,再转入接种环节。

记者:料包接种培养有哪些技术要求?

方金山:无论什么品种,接种这一关都必须严格把关,许多栽培者经常遇到菌袋被霉菌污染、菌袋成品率不高、成本增加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把好接种关。为此,接种要求做到“三消毒”:一是接种室或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空间用3~5克气雾消毒粉进行消毒,以净化接种环境;二是菌种进入接种场所后,用报纸盖住菌种表面进行保护,然后打开紫外线灯照射接种环境20分钟;三是接种完成后,要对接种场所进行清理、消毒,做到无药物残留。

菌袋接种后进入培养室之前,应先对培养室及其四周环境进行消毒净化。所有食用菌品种的发菌培养温度均要求在20~26℃,最佳温度为23~25℃。发菌室要求干燥、避光,并要适时通风换气。

记者:在出菇管理上怎样才能获得高产优质,是否有什么秘诀?

方金山:出菇期间管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所栽培品种的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在管理上重点应抓好四个关键:一是控制好出菇温度。根据所栽培品种出菇温度要求,人为调控成适温环境;一般平菇、香菇、银耳等以15~25℃为最佳温度。二是适量喷水调节空间相对湿度。幼菇期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发育生长期控制在85%~95%,成菇采收期控制在80%左右。三是通风换气。长菇期每天要求通风2~3次,以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四是调节光线。长菇需要散射光线,俗称“三分阳七分阴,花花阳光照得进”,即为最适宜的光线。

记者:食用菌采收有什么要求?

方金山:采收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最后一道环节,如果这个环节把关不好,就可能将要到手的钱白白地从自己指缝中溜走。采收要掌握两点:一是把握成熟期。成熟标准是菇体七八成成熟即可开采,过熟则孢子散射不仅品质下降,而且组织蓬松,重量减轻。七八成成熟的标志为菌盖尚未完全开伞、盖边略有内卷、菇体弹性感好、颜色正常且有光泽,此时开采最适宜。二是鲜菇采收后,要及时进行保鲜并送货上市交易。

记者:有许多人想从事食用菌种植,但又苦于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您能为他们提点建议吗?

方金山: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关于这个问题的电话、手机微信咨询。我给出的回答是:食用菌生产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初次种植者在种植前一定要先系统学习食用菌的基础知识和生产上的实用技术,不可无知盲干,以免走弯路。学习技术的路径很多,比如:可向食用菌科研部门咨询;也可参加有关单位专门举办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的培训,有条件的最好参加面授,没条件的就参加函授;还可以到食用菌种植基地跟班实习。在有选择地参加培训、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再选择容易栽培的1~2个品种进行小规模试种,等种植成功有了经验后再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记者: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如何进行试种?

第6篇

关键词:巨菌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茎秆;力学特性;强度;弹性模量

中图分类号:S23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8-2031-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8.028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vari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ennisetum sinese Roxb stalks is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aterial mechanics model and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P. sinese stalk. Stretching test, compressing test and bending test on the bottom stalks of maturity P. sinese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SNAS computer-controlled electronic universal testing instru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analyzed in form of stress-strain curves. The stalks with an average moisture content of 75% were used as meteri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maximum of pulling resistance intensity along veins is 93.2 MPa; and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is 593.8 MPa. The average maximum of stress resistance intensity along veins is 10.1 MPa; and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is 126.4 MPa. The average maximum of bend resistance intensity along veins is 11.3 MPa; and modulus of elasticity is 610.5 MPa.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tensile breaking stress parameters of the P. sinese is similar to Medicago L. and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cv.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 but is far less than the compression and bend breaking stress parameters of Arundo donax L. Therefore, the parameter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ure bottom stalk of P. sinese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and basic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the guidance for the designing of the Pennisetum sp. mechanical cutting machines.

Key words: Pennisetum sinese Roxb; stalk; mechanical properties; strength; elastic modulus

巨菌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是多年生直立丛生型植物,属于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能耐受短期的干旱,但不耐涝,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1]。其外观似芦竹(Arundo donax L.),植株高大,最高可达7.08 m,抗逆性强,茎粗可达3.5 cm,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根系发达。从1983年引进中国后,经过20多年的人工培育,已形成适合国内气候土壤环境的高产优质草种。同时,以草为原料栽培食用菌也可以有效解决“菌林矛盾”。巨菌草的茎秆木质纤维可作为生物能源与工业原料,从2008年开始已应用于生物质发电、纤维板生产、制造燃料乙醇等新能源用途[2],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巨大。

目前巨菌草已在福建、宁夏、广西、浙江、新疆等省(自治区)和非洲、美洲的许多国家推广种植[2]。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实施巨菌草机械化收割已经成为生产上迫在眉睫的问题,这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巨菌草茎秆力学特性展开研究。巨菌草茎秆的力学性能参数是研制高效、低耗茎秆切割器的重要参数依据,有利于在农业机械设计阶段中减少研发成本与缩短研发周期。目前,已有学者研究了芦竹、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玉米(Zea mays L.)等作物茎秆的力学性能[3-5],而国内外对巨菌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6,7]、栽培技术[8,9]、经济效益[10,11]方面,对巨菌草茎秆的力学性能研究国内文献尚未见相关报道。巨菌草的生物结构与竹木等禾本科植物材料类似[12],其力学性能上呈现各种向异性、非均性、非线性等[3]。巨菌草在收割过程中,其茎秆的力学特性对切割刀具的切割损耗、切割角度、切割效率都会产生影响[13]。对巨菌草底部茎秆进行力学特性研究,获得其最大破坏应力、弹性模量等力学特性参数,将为巨菌草的切割仿真分析以及切割刀具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基础技术参数,这对于提高切割效率、降低能耗,实现巨菌草收割机械一体化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试验借鉴木竹材料的试验标准,选取成熟期的巨菌草底部茎秆,测试了其拉伸、压缩、弯曲的破坏应力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采集

采用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山种植基地的巨菌草茎秆为试验材料,通过巨菌草种植技术人员了解巨菌草生长周期与生长情况,选取生长良好、直径18~23 mm内的成熟期巨菌草茎秆。巨菌草收割时,对其留茬高度为18~50 mm左右,故采集距离地面18~200 mm的巨菌草茎秆作为试样。试样采回后去苞叶,外部擦拭干净,切勿用清水浸泡。试样要求通直、无虫害、无明显缺陷及表皮完整无损伤。

1.2 试样的制作

对采集来的巨菌草茎秆去顶、剥皮、锯掉结隔,并编号,测量巨菌草茎秆直径,参照木材和竹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14,15]制作试样。拉伸试样如图1-a所示,规格为120.0 mm ×15.0 mm×t mm(长×宽×茎秆壁厚),试验中间有效部分规格为60.0 mm×2.0 mm×t mm,与两端夹持部分圆弧平滑过渡;压缩试样如图1-b所示,试样规格为30.0 mm×d mm×t mm(高×茎秆外径×茎秆壁厚),两端需要用砂纸打磨平整;弯曲试样如图1-c所示,规格为100 mm×d mm×t mm(长×宽×茎秆壁厚)。为防止茎秆在粘有胶垫的两个夹头中脱落,通过自制模具,采取将拉伸试样两端以牙托粉固定的方法[16]。经测定,所选巨菌草茎秆试样的种植密度为8~9簇/m2,巨菌草平均高度为3~5 m,底部茎秆试样含水率平均值为75%。试样的试验环境温度为19 ℃,室内的相对湿度为48%。

1.3 试验设备与方法

试验设备采用深圳市新三思材料检测有限公司制造的SNAS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其精度级别为1级,试验力准确度与变形准确度均在1%以内。利用该设备进行拉伸、压缩和弯曲试验,分别采用井字纹夹头(图2-a)、圆盘形平面专用压头(图2-b)和三点弯曲试验装置(图2-c)进行试验。该系统由试验机主机、RG控制器、计算机控制系统3部分组成,在试验运行过程中能动态显示载荷值、变形值、试台速度和应力-应变曲线等试验状态、试验结果。3个分试验都重复4次,采用精度为0.01 mm的数显卡尺测量试样直径、标距等。试验方法参照文献[15]的方法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拉伸试验与分析

将井字纹夹头夹紧巨菌草试样的两端,以10 mm/min的加载速度施加拉伸载荷,得到试样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具体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巨菌草茎秆被拉伸直至破坏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试样在拉伸载荷下逐步达到破坏极限,其关系近似线性关系;第二个阶段是当拉伸应力达到巨菌草茎秆最大拉伸强度后,抵抗力迅速降低,巨菌草茎秆被拉断,试验曲线表现为非线性,再继续施加载荷,应力震荡下降。从图3还可以看出,试验过程中拉伸应力达到巨菌草茎秆最大拉伸强度后,巨菌草茎秆被拉断,应力瞬时急剧下降。试验测得的巨菌草最大抗拉强度的最大值为109.5 MPa,最小值为67.5 MPa,平均值为93.2 MPa,抗拉弹性模量为 491.1~672.2 MPa,平均值是593.8 MPa。

2.2 压缩试验与分析

将压缩试样置于平面压头的承载平面,设置材料压缩弹性模量控制程序,以10 mm/min的加速度施加压缩载荷,设置压缩位移为1 mm,得到试样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具体见图4。由图4可以看出,巨菌草茎秆沿轴向的压缩试验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是初始变形阶段,该曲线呈近似线性形变;第二为一次屈服阶段,当压块的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再之后就几乎不再增加,茎秆变形迅速增快,巨菌草茎秆的横截面形状开始由圆形变为不规则椭圆,茎秆的抵抗能力开始下降;第三则抗力恢复阶段开始,在此阶段中的变形达到最大时,茎秆又迅速恢复了抵抗能力,压力迅速增加;第四是二次屈服阶段,此阶段的抗压应力将达到一定数值水平,而此阶段的压力几乎不增加,巨菌草茎秆的变形继续加大,直至完全变形;第五为彻底破坏阶段,在经历过二次屈服后,茎秆的抗压能力稍微有了一定恢复,此时的巨菌草茎秆压力上升到了最大值,抗压应力也达到了最大值,巨菌草茎秆在沿着直径方向上的纵向对称面开始被破坏。

试验测得的巨菌草最大抗压强度最大值为10.71 MPa,最小值为9.46 MPa,平均值为10.1 MPa,抗压弹性模量为100.51~153.21 MPa,平均值为126.4 MPa。

2.3 弯曲试验与分析

试验采用三点弯曲法,将弯曲试样作为板材处理[14],选用材料弯曲弹性模量试验控制程序,定义相应的巨菌草试样截面积,弯曲跨度为80 mm,预加载荷10 N(保证压头与试样密切接触),弯曲压力加载速度10 mm/min。得到试样弯曲应力-应变曲线,具体见图5。由图5可以看出,弯曲应力超过最大抗弯强度后巨菌草茎秆断裂,应力下降。试验测得巨菌草茎秆最大抗弯强度的最大值为32.7 MPa,最小值为13.3 MPa,平均值为11.3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为610.5 MPa。

3 小结

1)在试验条件下,选用成熟期巨菌草底部茎秆为试验材料,测得巨菌草最大抗拉强度的最大值为109.5 MPa,最小值为67.5 MPa,抗拉强度的平均值为93.2 MPa,弹性模量为 491.1~672.2 MPa,平均值是593.8 MPa;最大抗压强度最大值为10.71 MPa,最小值为9.46 MPa,平均值为10.1 MPa,弹性模量100.51~153.21 MPa,平均值为126.4 MPa;最大抗弯强度的最大值为32.7 MPa,最小值为13.3 MPa,平均值为11.3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为610.5 MPa。

2)试验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弯曲应力-应变曲线均显现出一定的非线性特征。拉伸试验中,拉伸应力达到巨菌草最大抗拉强度后,试样被瞬时拉断,其应变与延伸率都较小,巨菌草拉伸力学特性表现为一定脆性;压缩试验中,当载荷超过巨菌草最大抗压强度后,试样进入紧密压缩阶段,应力基本不变,直至试样压裂;弯曲试验中,当载荷超过巨菌草最大抗弯强度时,试样瞬间被弯曲折断,表现为明显的脆断性。

3)巨菌草茎秆的拉伸力学特性与苜蓿(Medicago L.)、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Mitford cv.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相近,而压缩与弯曲力学特性远小于芦竹。因此,试验所获成熟期巨菌草底部茎秆力学特性参数可为巨菌草机械切割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基础技术参数。

参考文献:

[1] 谢焰锋,许 林,戢小梅,等.巨菌草单宁成分的提取和测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7):4250-4252.

[2] 林兴生,林占纾林冬梅,等.菌草作为生物质燃料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3(1):82-86.

[3] 廖宜涛,廖庆喜,田波平,等.收割期芦竹底部茎秆机械物理特性参数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4):124-129.

[4] 晏科满,苏工兵,邵运果,等.苎麻茎叶的力学特性测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0):2489-2493.

[5] 黄海东,李继波,廖庆喜.收割期甜玉米底部茎秆机械物理特性参数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3):343-345.

[6] 师 静,林占纾林冬梅,等.巨菌草纤维素的酶解条件[J].草业科学,2014,31(4):760-765.

[7] MENEGOL D,SCHOLL A L,FONTANA R C,et al. Increased release of fermentable sugars from elephant grass by enzymatic hydrolysis in the presence of surfactants [J].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2014,88:1252-1256.

[8] 黄 静,颜海锋,郑 燕.巨菌草诱导培养基的筛选及优化[J].草业科学,2015,32(5):725-730.

[9] 董晓娜,陈喜蓉,钟剑锋,等.巨菌草栽培灵芝试验初探[J].热带林业,2013,41(1):39-40.

[10] 郑金英,陈丽凤,林占.菌草产业成长及其多功能性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304-308.

[11] 黄茂富.菌草是我县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息资源[J].福建农业,2010(6):8.

[12] 鲁 南,沈 锋,王胜丹,等.巨菌草的生物结构及制浆造纸性能[J].纸和造纸,2015,34(30:27-30.

[13] SHAHBAZI F, GALEDAR M N. Bending and shearing properties of safflower stalk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14(4):743-754.

[14] GB/T 1927-1943-91,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S].

第7篇

农林类专业实训基地产业化路径

走实训基地产业化发展之路,依据专业优势、师资团队水平、学院资源和历史积淀等元素的特点,丽水职院进行了有益和必须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按“四大板块”理念“引领产业,科技致富;融入产业,美化生活;孵化产业,开发创新;支撑产业,服务‘三农’”来建设基地。1.引领产业,科技致富食用菌产业是丽水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丽水职院园艺专业食用菌教研室师资一流、投身产业,对整个产业可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以食用菌基地为载体创办公司、组建研究所,提升基地实力和影响力,培养培训食用菌产业技术人才,引领食用菌产业发展,助推菌农致富。创办丽水市瑞芝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凝练内力。公司与北京房山食用菌协会、江苏省规模最大的食用菌基地———连云港灌云食用菌园区、鄂尔多斯青海木业食用菌基地等10多家机构和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和技术指导。与丽水鼎宏农林公司合作开发的牛樟芝栽培项目已启动,与丽水东吴樟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着力于开发食用菌科技产品,灵芝孢子粉、香菇等产品供不应求。微生物研究所致力于食用菌实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已开发出具国内领先技术的中温灭菌剂、食用菌大棚黑白膜、根艺灵芝。开发了具国家专利的菌棒透气钉、食用菌菌棒接种机等产品。与国家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等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单位联合研发利用杨树下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研究取得成功,并已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丽水职院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浙江省突贡专家陈俏彪研究员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香菇生产技术规范》(GB26587-2011),引领食用菌产业发展。国家科技部食用菌浙江培训基地落户丽水职院,为食用菌人才队伍的建设搭建了一个全新的、高效的平台,促进了食用菌技术的普及、创新和推广,助推食用菌产业的高速发展。基地常年开办食用菌技术培训班,培养食用菌产业一线技术骨干;师资团队经常深入企业、走进农家,为菇农释疑解惑,为生产问诊把脉,助推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致富一方百姓。与职业高中合作建成联合学院———庆元食用菌学院。培养地方产业亟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2.融入产业,美化生活以相关专业为依托,建设校内实体,成为学生校内实训的重要基地。基地承接项目,提升学生真实情境下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丽水职院阳林绿化工程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服务美丽家园。公司主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室内绿化租摆、花木生产、盆景制作与销售等业务。近年来共计承接完成了丽水经济开发区绿化工程、丽水市花园路绿化工程、丽水市职业中学新校区绿化和中心区景观工程、丽水移动分公司整体绿化工程、市检察院绿化工程、市财政局绿化工程等10多个绿化工程项目,取得了丽水市行政中心、市建设局、工商银行、泰隆银行、宝马4S店等6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室内绿化租摆;承担了丽水市花园路、卢镗街、方正电机、市国土局、白云生态林场等10多个单位的草花种植和养护业务。丽水职院四维规划建筑设计公司主动出击,努力作为,建设美丽乡村。近年来,承担了森林城镇规划、村庄绿化规划设计、村庄环境整治等项目50多项,承担了城镇规划、村庄规划项目100多项,为非洲利比里亚国首都蒙罗维亚一个居民安置小区、一所学校等项目提供了设计服务,承担了援疆村庄规划项目10项。项目的承接为师生专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新农村建设、生态示范区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1年,应邀参加了“浙江省园林工程施工规范编制委员会”。与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工程研究所、杭州大通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同编制《浙江省园林工程施工规范》,为浙江的园林行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贡献,也大大提升了丽水职院在园林行业及园林教育界的影响力。3.孵化产业,开发创新针对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学院支持学生创业、教学团队科研攻关,攻克技术难关,开发新型产品。支持学生创业,创办润生苔藓科技有限公司。园艺0908班学生温从发对苔藓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展苔藓小品、苔藓景观、苔藓地毯及苔藓主题园研发的探索与实践,在父亲支持下,注资100万元,创办了苔藓科技专业公司,成为国内首家由在校高职生创办的、注资过百万的实体公司。2012年,其网店在淘宝网苔藓工艺品类业务排名一直处在领先地位,业务量高居榜首。创新发展林下经济是丽水林区将生态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苔鲜林下种植与生俱来,是助推林农增收的生态模式,更能彰显养生丽水的生态品质。公司掌握了大灰藓、大羽藓、细疣小金发藓等40多种苔藓的栽培技术,开发出苔藓盆景、苔藓球、苔藓瓶园、苔藓饰品等多种苔藓园艺产品。目前,正在与区域特色优势产品如龙泉青瓷、青田石雕融合渗透,开发高品位的苔藓园艺产品,将丽水苔藓产业做大做强。集成蓝莓生产技术,成为区域蓝莓产业技术推广的示范。蓝莓鲜果因其保健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随着蓝莓在我国引种驯化成功,丽水也掀起了“蓝莓热”。潘芝梅教授带领的园艺专业教学团队经过反复试验,获得了蓝莓生产的丽水参数,建成蓝莓生产示范园,成为丽水蓝莓产业的窗口。在企业主的邀请下,团队成员深入松阳、遂昌、龙泉等地传授蓝莓生产技术,指导果农从事蓝莓生产,为丽水蓝莓产业的崛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支撑产业,服务“三农”依托名特优果园、鸟巢大棚等生产性实训基地练就本领、强化技能,围绕地方主导产业,主动介入,服务“三农”。挽救改造中华名果云和雪梨,致富一方百姓。云和雪梨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以个大、皮薄、味甜、松脆可口成为浙江省三大名梨之一,曾被誉为梨中珍品,尔后,一度濒临淘汰衰败。丽水职院以潘芝梅教授为负责人的省级教学团队———园艺技术教学团队,立足区域传统果业,以丽水职院校外基地,为依托,转型云和雪梨产业研究,成功破解技术难题,挽救和改造了云和雪梨,使得云和雪梨起死回生,致富一方百姓。潘教授主持的项目《云和雪梨高效栽培技术和产业化研究》获丽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她还走进中央电视台在绿色时空报道《多穿“衣服”的雪梨更值钱》中接受专题采访。此案例也被麦可思研究院、上海教科院收入《2012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学院连续三年应邀参加红提产业发展论坛,为红提产业提升献计献策。胡德华、朱向秋、潘芝梅、佘德松四位教授分别被二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聘为生产、销售顾问,为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储藏与保鲜、有机生产、病虫草害防治问诊把脉。团队发挥科研优势,践行“心中有‘三农’、术业有专攻、身上有泥巴、农民有口碑”的理念,在科技、智力、人脉等多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服务立足丽水林区,学院积极开展林业技术服务与推广工作。每年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油茶苗嫁接技术服务,以项目形式参加产业服务工作,在林权信息化、食用菌产业化、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园林绿化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农林类专业实训基地产业化形式

1.派驻农村工作指导员,结对乡村,助推农户增收致富近年来,丽水职院先后选派9位教师到景宁县、龙泉市、缙云县、松阳县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他们注重在实地调研中理清工作思路,在不断学习中宣传落实政策,在服务为民中力求工作实效,在主动融入中排解农户纠纷,在搞好民主监督中加强制度建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率先示范,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新农村建设尽心尽力,深受广大农户好评。2.派驻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攻克农业技术难题近年来,丽水职院先后选派20多人到青田县、景宁县、松阳县担任科技特派员。《畲药种质资源保护》、《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青田山区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布鲁诺”猕猴桃病虫害防治》、《青田红柚示范基地建设与栽培技术推广》、《茶与括楼立体高效种植技术应用与推广》、《畲药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护》等30多项科技扶贫项目获得立项资助。他们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与创新等各种形式,服务三农、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产业的发展。3.派驻产业联络员,走进田间地头,破解生态农业难题丽水职院组建服务“三农”教授团队、产业服务团队,与龙泉市屏南镇、遂昌县北界镇在高山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生产、农产品营销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把培养人才、服务产业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送技术、送服务、送文化到产业一线,在大地上写论文,在农户家留成果,走出了一条“校农共建”的新路子。4.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地方经济建设亟需的产业技术专门人才丽水职院牵头组建的丽水职教集团已建成丽水旅游养生学院、丽威IT学院等新型自由体学院,培养实用性人才,服务地方产业。与丽水市农办联合创办了丽水市农民学院,开通丽水市农民学院网站,在线、即时接受农户咨询。创办丽水市青年就业创业学院培训实用人才。开展了“服务创业感动丽商”系列活动,千里送教,情暖丽商,先后赴昆明市、西安市等市举办丽水籍超市经营创业人才培训班,数百名在外创业的丽商获得培训。5.创建省级高职园林园艺师资培训基地,构建起了以学院为辐射源的合作服务平台丽水职院高度重视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工作,构建起了以学院为辐射源,与政府、企业、农村、校(所)四方携手的合作服务平台。2012年浙江省高职园林园艺师资培训基地落户我院,该基地首先是高职教育实际训练实施的场所,同时又是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通过师资培训的实施,有效促进同行在专业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方面的互动交流、双赢合作,并借助这个平台提升学院在行业中的地位,扩大影响力。6.成立各类研究所,为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开展专项研究丽水职院成立了丽水微生物研究所、丽水苔藓植物研究所、丽水园林研究院、丽水山地经济研究所、丽水林业资源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处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丽水产业经济研究所等10所特色鲜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研究所,围绕地方主导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和核心产品开展技术攻关和生产实践工作,为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范式。

农林类专业实训基地产业化成效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近产业人才需求实训基地产业化让教师有了更多的企业经历(经验),开始用产业化、市场化的视野重新审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原有的高职教育思想进行纠偏。因此,丽水职院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重新明确了农林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在校内基地完成典型实训项目,在校内基地(校办企业)参与真实项目,在校外基地完成真实项目,在合作企业中融入真实项目,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近产业人才需求,服务岗位及专业核心能力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要。园艺专业为园艺行业培养具有园艺产品生产、贮运加工和营销管理岗位相应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园林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及园林审美情趣,掌握园林植物识别与配置技艺、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园林工程预结算与招投标、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园林工程实践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岗位适应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紧贴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产业链,确定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检验与质量管理两大岗位群,为绿色食品行业的生产、检验、质量管理等岗位,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产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提升了学院办学实力、提高了学院社会声誉、练就了学生过硬的专业本领,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近三年来,在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学院农林类专业就业率每年都在95%以上、签约率每年都在90%以上。上海伊利爱贝食品有限公司、丽水丽人木业集团等企业每年都来学院召开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0多家企业在学院设立了专业奖学金。2.产学研合作教育水平与社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依托职教集团,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引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对接区域龙头企业、地方支柱产业,先后成立了庆元食用菌学院和旅游养生学院等新型自由体学院,创新了政府、企业、学校合作办学的体制。增设技能鉴定所(站),拓展鉴定功能,职业技能鉴定5000多人次。探索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制度建设。拓宽成人学历教育面,提高社会认可度,成教年培训7000人次。3.产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农林类专业积极对接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服务,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为社会、行业、企业的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明显提高。各专业充分利用师资力量和技术骨干,以下企业、挂职锻炼、派驻农村指导员等各种形式开展技术服务,服务三农、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助推行业产业发展,显著提升了服务社会能力,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省级行业标准1项、地方规章4项、企业标准1项,在行业中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学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丽水职业教育集团已成功入选2012年《职业技术教育》集团化办学十大案例。4.实训条件明显改善,示范辐射作用显著充分利用企业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新模式,建了开放式、具有农林特色的“专业—基地—农户”产学合作专业教学平台,设立了校企共建、教师入股、农户应用等平台建设机制;以平台为载体,开展了“校内学技能、基地练技能、农户用技能”的链式教学,形成了开放式合作育人格局,实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

对实训基地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1.实训基地产业化层次性问题实训基地建设立足点是适应产业发展还是引领产业发展?如何适应或引领?如何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和核心产品建设实训基地?如何提升基地的科技实力和产业化水平?这些都是实训基地产业化前期必须思考的问题,关乎实训基地产业化的定位及内涵,寻求切合自身实际的解决办法成为当务之急。2.实训基地管理复杂性问题如何选择实训基地产业化的主体?如何赋予实训基地产业化主体更多的?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保证实训基地高效运转?是按企业标准管理实训基地还是按专业建设要求管理实训基地?这些都是实训基地产业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关乎实训基地产业化的运行及成效,科学决策、果断处理尤为重要。3.实训基地作用多样性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实训基地专业实践、产业服务、人才培训的多种作用?在实训基地产业化进程中如何开发更多的真实岗位更好地服务专业建设?如何将实训基地建成集约区域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的示范样板,进一步提升实训基地产业服务能力?如何进一步提升实训基地的示范辐射影响力发挥实训基地人才回炉的作用?如何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同类型高职院校基地建设的重要参照?这些都是实训基地产业化能力提升的难点,关乎实训基地产业化的影响力及可持续性,辩证对待、智慧选择、稳步推进才是破解难点的根本办法。

作者:汪建云 陈兵 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