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时间:2023-06-02 09:58: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第1篇

关键词:会计上岗证;教学实施;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4-143-001

对于高职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如果毕业时还未取得从业资格证,就没有资格从事会计方面工作,这无疑会降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机会。因此如何应对考试方式、考试内容的变化,提高学生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上岗证),这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但自从财政部实施无纸化考试以来,各地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都大大降低,很多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前拿不到会计上岗证,这给学生就业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上岗证的通过率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现状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既是会计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岗位专业技能课,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能客观准确地掌握会计专业学生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情况,课题组在本院会计、审计专业学生中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教学现状进行了了解。本次调查共发放了19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180份,分别从课程的难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了调查。对于学习本课程中遇到的难点,主要集中在结算法律制度与税收法律制度两部分内容,大部分学生觉得该知识点较抽象,晦涩难懂。对于在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时遇到的困难,85%的学生认为本课程的“考点太多了,记不住”;45%的学生认为“内容太枯燥了,提不起学习兴趣”;44%的学生认为重点把握不住。对于老师应如何讲授这门课程时,60%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记住”;31%的学生认为“老师授课时应多举案例”;17%的学生认为“应该让学生多做练习”。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的知识点多,内容大多是一些法规条文,理论性极强、内容枯燥,而高职的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不高,不太爱看书做题,理解力又不强,因此教师讲授时如果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学生难免感觉枯燥难懂,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往年的考证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就栽在了本课程上。

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途径

为了提高会计上岗证的考试通过率,并使学生掌握会计工作中应遵守的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应具备的会计职业道德,课题组认为,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适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1.使用实践教学法,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知识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应与考证大纲对接,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直观印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适时鼓励、表扬学生,可以激发学生潜能。比如在结算法律制度中学习支票、汇票等票据的相关法律规定时,可以让学生对照空白票据看一看再自己动手对填一填,最后对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找出自身的错误。除此之外,也可以多采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充分搜集信息。比如在学习发票的种类时,提前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取得的发票,并自己来归归类,判断一下属于哪一种发票。

2.精心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准备相应的案例,它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经济事件,也可以小到一种具体的会计行为;它可以是正面的教育案例,也可以是反面的教训案例。有效地结合案例进行教学,能避免内容空洞抽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和辨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3.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并通过对比来加深学生的记忆

本课程知识点多且分散,选择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清晰、准确地掌握各知识点,归纳总结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将一些细小且零散的知识点归纳成表格的形式,让学生集中记忆,并通过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可以共同记忆,不同点要重点注意。如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的使用范围、开设数量,是否可以存取现金等,归纳成表格记忆,可以一目了然,同时也能很快地记住相互之间的区别。

4.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督促学生进行学习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惰性,课后能主动学习的不多,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大练习的力度。每章节内容讲完后组织学生进行单元测验,并且对测验成绩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使学生充分熟悉考试的难度和题型,提高科目考试的合格率;还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玩手机这个特点,将练习题库通过手机发放大家,学生直接在手机上完成相应的练习,进行自我检测,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既克服了部分学生没有电脑的不足,也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无障碍地进行学习。

5.不定期地开展师生交流活动,搭建互动平台

问卷调查还发现,67%的学生愿意不定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会计专业活动。教研室可以通过已成立的“会计协会”,不定期地由专业老师组织各种形式的辅导、讲座和课题讨论,搭建互动的交流平台,或开展知识对抗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探讨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兴趣。总之,本课程的学习如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讲授过程中,必须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与会计上岗证考试大纲对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慧.论提高高职会计学生上岗证通过率的策略,新课程•教师,2014年11期

第2篇

【关键词】 财经法规 会计职业道德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改革 探讨财经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5-023-01

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是培养既具有潜在发展能力,又具有基本执业技能财经人员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财务文员的重任。会计证是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会计工作岗位的上岗证,其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比较枯燥乏味,而且又要考核实际运用能力,对于几乎没有法学基础的中职学生来况,学习起来感觉非常困难。要使中职学生能够娴熟地掌握财经法规的基本理论,就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更新教学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考证通过率。

1.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因材施教

中职生的来源,多来自成绩中下等的初中毕业生,他们中的大部分属于学习基础较差,自觉性不强的学生,很难适应现行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再加上学生入学时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以前又没有接受过法规方面知识的学习,给《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综合这些情况,我们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找出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并注重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

2. 强化综合素质,加强会计职业素养教育

由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既有素质教育的一般要求,同时又拥有应试教育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重点难点的提炼,还要使学生很好理解和掌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在保证会计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等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强化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会计职业素养的教育――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在今后会计岗位上的实际工作技能,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本质要求。

(1)树立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确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参加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学生普遍感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一科目考试难度大,教学内容涵盖面广,理论性强,知识点分散。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改革非常有必要。教学方法改革要体现“改革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价值观,中职生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方向主要是会计职业,而会计岗位对会计职业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财经法规教师应把握财经理论学习这个有利时机,及时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把提高学生会计职业价值教育作为改进课堂教学的重心。

(3)教师应不断进行专业学习,并加强与各校教师的教学交流与探讨。财经法规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会计实务、法律、金融、税收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就应该充分利用每一时机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实践学,集百家所长,不断充实自己,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3. 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中职生文化素质有差异,为应对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部分学生处于死记硬背的状态,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改进学生学习方法,顺利通过会计证考试,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1)采用自学与指导相贯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中,适宜采用自学与指导相贯通的方法,引导学生精读教材,用“导学”的形式将书本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给出,让学生心中有清晰的轮廓。例如,学习《票据结算方式》时,各结算方式的特点、使用要求等内容应该熟练掌握,其他知识只需一般了解。每章节的学习基本遵循这个规律,这样便于学生抓住教材的完整结构,运用自己的推理,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概括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会计证考试通过率。

(2)课堂应适时使用互动式教学法,将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讨,在教与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例如,在学习《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时,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课堂要探讨的题目、内容和要求,学生通过分组提问、发言和讨论,进行课前准备,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上课时,学生通过提问,教师通过要点讲评、纠错和答疑,师生之间进行互动。

(3)“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娱”,在实行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下,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文字、图形、影像等方式直观再现案例内容,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和立体感,给学生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法律知识世界。例如,在学习《法律责任》时,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将校园教学系统与法院审判庭联系起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案件的发生、发展和处理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开设多媒体课堂,学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开展网络讨论,从而最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

[ 参 考 文 献 ]

[1]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的应用.

《财经界》.2010年第16期.

[2]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

1版.

第3篇

关键词: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教学策略

本论文为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通过率的教学策略研究》成果。

一、对该课程的定位与所用教材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我校中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和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实践能力。本课程知识点全面,涵盖了“四法一道德”,及会计、结算、税收、财政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按照课程体系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知识掌握的特点,该课程应安排在会计基础和会计基本技能、企业环境认知等会计专业课程之后。因此我校这门课程一般开设在二年级,此时学生已经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和认知,从而较容易切入到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学习中。在教材上使用上,针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政策性强的特点,我们采用的教材根据最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的,于2015年10月修订的最新教材,重点突出,切合学生考证需求。此外,出版社还提供了会计从业资格各科的在线题库,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需求进行有选择的调用,让学生能了解出题方式、考试重点、题型和答题技巧。学生也能在课后进行在线练习,训练自己对相关考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与教材配套的习题集也有助于学生开展强化训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税政策的调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也不断在调整,对学生的应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2016年两会结束后出台的全面营改增税收政策,教材不可能马上进行调整,当然不可能提供配套更新的习题资源,这要求教师要密搜罗整理或者自行编制习题册供学生练习。

二、教学方法探索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繁杂、记忆量大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缺乏主动性,如果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内容,课堂教学就会陷入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要想改变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根本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教学法等方法并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主要以案例为基础开展教学,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点分析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案例中得到启发,从而达到运用知识解决和分析问题的效果。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法律法规条文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参与和讨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选教学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上,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实际,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搜集案例。比如,讲授"会计职业道德"时,设计的案例是,会计人员A刚走上会计工作岗位,认为会计不过是“打打算盘数数钞,写写数字填填表”的琐碎工作,因此,工作中消极懒惰,不进行主动学习,也从不对单位的管理活动提供任何合理化建议。而会计人员B则认为会计是为单位服务的,对于前来办理会计业务的人员,“官大办得快,官小办得慢,无官拖着办”。公司因技术改造,需要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公司董事长指令会计人员C和D,将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进行技术处理。C坚决反对编制虚假财务报告,董事长随命令人事部将C调离了会计工作岗位。D虽然不愿意,但担心自己被炒鱿鱼,因此,仍然编制了一份虚假的会计报告,使公司获得了银行贷款。针对此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ABCDE和董事长,分析六个角色的会计行为是否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违反了哪些会计职业道德。通过真实的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会计职业道德观。学生的参与意识浓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图片和文字展示等方式展示案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案例的内容。

(2)任务驱动法,需要确定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工作任务的驱动,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职业情境中带着任务进入课堂,让学生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工作经验,进而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比如在学习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管理――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教学内容时,设定的任务是:某单位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急需要设立独立的会计部门进行规范的会计核算,需要招聘两个会计岗位,其中一个是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即财务经理,一个是出纳岗位,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会计人员选拔任用方面的知识,为该公司起草一份招聘启事。首先让学生了解任务,认知任务的要求。其次,引导学生如何完成任务,确定完成任务的关键点,即两个会计岗位的任职资格是什么。最后通过认真思考和精心策划,撰写一份完整的招聘启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将班级40个人分成8组,每组5人,每组确定一名组长,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纸板、彩笔、剪刀等教具发放到各组,任务完成后由各组组长讲解任务执行和完成的情况,由其他组学生打分。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看视频、听讲座、查阅需要的资料,或者在网络社区参加互动来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开学之初,笔者鼓励教学班级建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QQ群或微信群,每个学生都是群成员。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个组选举出一名组长。教师在上课前提前布置下节课的任务,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团队自主学习。下次上课时,由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和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成果可以视频或图片、文字报告的形式呈现,教师要对汇报结果进行点评,最后由其他组员和教师进行评比打分。

(4)《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作为考证科目,进行章节测试后的讲评答疑,以及教师平时面授给予重点、难点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测试与提问,能起到复习和强化的效果,教师也可以根据他们反馈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三、学习方法建议

根据我校针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调查问卷中“你认为自己考证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的反馈来看,96%的学生将考证失败归因于没有制定学习计划或虽然制定了计划,并没有按照计划执行,基础知识不牢固,复习时间不充足。因此,在学法方面,我们建议学生排除畏难情绪,重视学习方法,将重难点、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学习,利用口诀法和联想法科学记忆,错题和难题重做,反复记忆、强化训练。

(1)利用归纳总结学习法,讲重难点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成表格,让这些知识点在同一个平面显示,异同点、重难点一目了然,便于有选择的记忆,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口诀法在数据记忆方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可以概括为永久+定期,其中定期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如此分散记忆很容易忘记,教师可以教学生编口诀:3X5=15+10=25。

(3)联想法。在学习消费税的十四个税目时,可以联想小方一家住在铺着实木地板的漂亮别墅里,周末度假,爸爸戴着高档手表开着进口汽车去打高尔夫球,通过联系,将十四个税目串联起来,轻松掌握。

(4)错题重做,反复记忆,强化训练。对于易错、反复错的题目,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难掌握、难理解,建议学生用专门的笔记本进行摘抄,反复翻看,重复训练,直至能透彻掌握为止,这样在下次考试中再出现类似的考题,便能迎刃而解。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点全面、考点范围广,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该科目通过率较低,鉴于此,教师要立足教学大纲,关注最新的财税政策,不断总结重点和难点、探索适合该科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与学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扭转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晶晶.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应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 2015.2(19)

第4篇

 

1“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地位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课程之一,也是专业基本能力课程之一,同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上岗后岗位能力要求其必须具备基本的法规及道德知识。多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该课程的通过率一直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三科中通过率最低的,这就意味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科目是否能通过直接决定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通过率,特别是新《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的出台决定了该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以实现道德教育为目标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这一目标,以对学生进行尊法、守法和遵守职业道德为主线,继而带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脱离实际,要时刻关注市场的需求变化,会计法规体系的完善,企业所得税法、物权法的颁布或调整,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地感受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及相关政策的变化趋势。此外,还要关注对学生良好工作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便快速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2“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现状

 

财经法规涉及面广,以会计法律制度为例,它不仅涉及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还涉及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就造成了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繁杂,知识点之间容易相互混淆,难于记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我们对学过该课程的学生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能够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在回答问题“你在学习该课程时遇到的问题及是否已解决”时,30%的学生认为“知识点太多了,记不往”,60%的学生认为“内容枯燥,没有学习兴趣”,其余的学生选择了多项,有的学生则补充了“教师照本宣科、上课听不懂、教材看不懂”等情况。在回答问题“你认为教师应改进之处”时,70%的学生选择了“教学方法,应多讲解案例,知识点难于理解等选项”。综上,大多数学生学不懂这门课程是由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的知识点相对比较枯燥,教师授课形式单一,学生提不起兴趣。

 

3“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针对以上问卷调查的结果及笔者的教学实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以“会计沙龙”为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应成立由本专业教研室主办的“会计协会”,“会计协会”旨在宣传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等政策,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和课题讨论,开展类似点钞、ERP沙盘、W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手工账务处理、电算化会计技能比武等比赛,组织各种会计专业相关的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高职院校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

 

2以“考证”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新修订会计从业资格证中该课程的“考试大纲”中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职院校应据此修订课程标准、学习指南、教学设计等。职业岗位能力中的会计核算能力、税务处理能力、决策能力等都要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为基础。在校学习的两年时间,院校应当全线贯穿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校外实习中也要全程跟踪学生在会计从业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会计人员的行为及思想,及时帮助学生修正不良行为和端正不良思想。

 

3以“参与教学法”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与式教学法是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与同伴合作、交流,一起寻找、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提高师生的批判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从生理到精神需求逐层过渡,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的需求的最高层次。参与式教学法正是利用了上述原理,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自我实现,在自我实现中获得学习动力。

 

3 1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成为参与者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人,上课就像作报告,学生就像听报告,这一做法造成的结果就是培养了学生的惰性,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课,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因而课堂效率低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转变师生观念,教师要更多的做好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敢于、乐于在课堂上展现自我。

 

3 2鼓励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课堂气氛沉闷,究其原因,是缘于学生参与的缺失。因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全程参与,对于课堂效果的提升将大有帮助。这一参与可以从备课开始,让学生参与备课过程;在课堂上,则鼓励学生质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后,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强化学习能力。

 

33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激励机制是人们产生动力的原因之一,对于学生更是如此。激励机制的实施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而在课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财经法规知识抢答赛等方式进行,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4提倡合作型学习,促进互相帮助

 

由于学生个体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学习背景以及不同的智力因素,导致了学生学习情况上的差异。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倡合作型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团体,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抓差补缺,共同参与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5学生参与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传统的学业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往往采用教师一元评价,评价主体单一,不能客观地看到学生的短期进步,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可以让学生参与学业评价,由于学生来自于同一团体,更能关注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将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以“案例教学”为突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可以借鉴其他项目式教学考核的课程考核方式,将主要知识点与案例相结合进行考核。比如,各高职院校可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自建课程题库,每学习完一个主要知识点后可采用案例测试的方式分组进行讨论,由组长对组员在讨论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处理能力、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教师观察每位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以形成平时成绩。对于期末成绩,应由学生进行多次在线测试题库的分数综合构成。该课程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这样既能贴近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时,就可以通过下面一个案例来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检查中发现,某企业会计档案的管理中,其档案的保管年限如下:核算、计划、制度等文件的保管年限为5年;总账、明细账的保管年限为10年;年度会计报表的保管年限为25年。依据相关规定分析其内容设置是否存在错误?学生们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特别是对一些模糊概念的区分,把比较枯燥的会计法律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论

 

综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堂效率,并最终提高该科目的考试通过率,必将是今后该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永恒话题。

第5篇

关键词:有效教学;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小品表演;班主任配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有效教学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23日

近几年,由于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使得有志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报名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也逐年增加。不论对于哪一类考生来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都是必考的。而这门课相对来说是非常枯燥的,理论性很强,又要考核实际应用,加之近几年考试难度逐年增加,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导致考试通过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从近几年笔者从事中职学生《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学科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由于从2010年开始,江苏省全面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证上机考试的形式,财经法规考试就由150道单选、多选、不定项选择以及判断题组成。总体来讲,考点多,题量大,考试难度增加。教材的内容也较以前有所增加。结合中专生的学制和考试时间,这门学科的教学时间安排非常紧张且难以调节。

其次,财经法规课程内容可以结合案例来教学,通过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在将来的会计工作中能够遵纪守法,这才是学习这门课的真正意义。但由于学生要参加会计证的考试,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处于赶进度的状态中。有些内容无法进一步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样一学期下来,老师和学生都感到非常疲惫。

再次,由于时间紧、内容多,任课教师所带班级也比较多,教学中很难有精力照顾到每个学生,而有些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对这门课兴趣不大,这就导致部分学生被落下来。平心而论,这当中的有些学生如果能够再抓得紧一点,还是有希望通过考试的。

以上几点是笔者作为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的比较挠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困难,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分析学生,总结经验,归纳了以下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第一,在每学期第一次财经法规课上为学生介绍从事会计工作遵纪守法的必要性,考取会计上岗证对今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取得会计上岗证),从而引出财经法规这门课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开始就帮助学生明确将来的职业发展轨迹和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

第二,教育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财经法规这门课能否提高学习效率,知识点掌握扎实,好的学习态度是决定性因素。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由于笔者在成教教学中也为社会人员培训财经法规课程,通过观察发现,与在校生相比,参加社会培训人员往往都是已经参加工作,不仅工作时间紧,相当一部分还有家庭负担,但上岗证考试通过率却比学校在校生要高一些。为什么会是这样呢?由于社会已工作人员了解现在工作的竞争激烈以及职业要求,所以他们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可以说不管课上课下,与在校生相比,学习态度更加认真,基础理论知识也更扎实,考试通过率自然就高。结合财经法规这门课的特点,不难得出以上的结论。

第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学科理论性很强,这就要求学生每次课后要配合所学内容进行大量的知识要点记忆,这往往也是这个年龄段学生最感到厌倦的事情。那么,如何让学生克服惰性,有效地督促其进行记忆复习,笔者有以下几点心得:

1、动员全体同学,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的力量。每次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复习内容,下次上课进行全班默写,以此督促学生及时复习。为了提高效率,每次默写前,先由每组的组长就本次课所学的内容,对小组内每个同学先进行检查背诵,并进行打分记录。这样,就在课上默写前先进行一遍预热准备,那么课上默写情况会理想得多。同时,课上默写不及格的同学先由课代表统一组织进行重默,重默依旧不及格或不配合课代表工作的同学再由教师来监督背诵。

2、将每次默写的成绩记录在册,并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重要依据,以引起同学对每次默写成绩的重视,更加努力学习。

3、教会学生识记知识点的窍门,切勿死记硬背。其实在财经法规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记忆量是非常多的,也很是让学生烦恼。比如说,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内容以及每部分内容都由哪些规章制度组成,总结起来一共有20多个与会计相关的法律规章,而这部分几乎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也无有效的记忆方法,只能靠多记忆才行。但就总体而言,财经法规当中很多知识点是可以采用联想记忆和结合实际进行理解的。如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会计人员内部牵制制度中规定: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管理以及收入、支出、费用和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就是这个几乎每年必考的考点,很多学生经常掌握不准确。那么,在课上讲到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帮助学生结合会计工作实际进行分析:我国会计工作管理实行钱账分管,同学们都知道出纳员是专门从事与货币资金打交道的工作,于是引导同学,既然出纳与货币资金打交道,那如果他同时又从事收入、支出等账目的登记,或者同时从事会计档案保管工作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同学们思考后回答道,可能出纳员会利用职务之便用抽换、涂改会计档案等手段进行贪污舞弊。分析到这里,同学就自然理解出纳员为什么不能同时兼管这几项工作,也就无需死记硬背就能牢牢掌握这部分知识了。

第四,班主任的积极配合。有过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班主任在班级里有着极高的权威性。班主任越是重视的事情,学生才会更加的重视。所以,班主任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重视起来,会对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而且由于任课老师负担重,就更需要班主任的支持。那么,班主任如何配合任课老师提高财经法规教学的有效性呢?对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作为任课教师,每次的默写或者考试成绩均认真记录并交由班主任审阅,班主任配合任课教师对成绩经常不理想的同学查找原因并进行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2、班主任可以利用自习课,抽出一小部分时间,视情况对全班同学或者个别同学进行抽背,以此作为对任课老师课堂教学及练习默写的有力补充。

第6篇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以下简称财经法规)是会计从业证书取得的充分必要条件。从历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门课程的通过率不容乐观。2012年全国开始推行会计上岗证无纸化,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通过的难度。笔者试图通过技术分析和教学分析等方法,找到“低通过率”的原因,并以此来改进我们的中职教育教学。

一、课程考试低通过率的原因分析

1、考试内容特点及客观题型变化

相对其它专业性较强的科目来说,《财经法规》的知识点非常庞杂,所学内容包括《会计法》、《税法》、《支付结算法》、《财政法律制度》等近十几部法律法规。教材内容也多数以法规、条文、概念、程序等形式出现,知识点分散且枯燥,增加了学习难度。与此同时,《财经法规》考试中增加了案例分析和不定项选择,出现了税法和预算法的内容,使得客观题部分的难度增加。

2、中职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低

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入学年龄基本上在15岁左右,入校分数普遍低于普通高中,使得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相对来说,自控、自制能力不强,这些因素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学习不是他们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取而代之的上网、早恋、游戏等。对于这样一些学生我们要抓好其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还要促进他自主学习,这样才能解决考试通过率低下的矛盾。

二、提高课程通过率的有效途径

1、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能力

根据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热情,进而在“自动、自觉”的情形下提高日常学习能力。在现阶段中较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运用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中职学生没有法律功底,通过案例诠释法律,使抽象枯燥的法律条文和法学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从而使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在选用案例教学法时,首先应注意案例的质量。案例的选择要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同时所选的案例必须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案例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其次,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若选用过时的案例,缺乏时代特色,就会挫伤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案例选择的研究,不断更新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准备。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还可以辅之以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互动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与合作伙伴、教师进行探讨,在教与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前将课堂要探讨的题目、内容和要求告知学生,学生通过分组提问、发言和讨论,课前进行准备,生生之间进行互动,上课后学生通过提问,教师通过要点讲授、纠错和答疑,师生之间进行互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应用性教学课程的比重,融洽师生的关系,加强师生的能动流。

2、促进“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决定着认识。记忆作为认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也与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财经法规作为法律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联系异常密切,也非常复杂,所以要真正得心应手地运用,单纯地死记硬背法规的有关条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理解财经法规的有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才能将掌握的具体知识灵活运用。没有坚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奠基石,就无法准确理解法律。坚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业务知识,良好的感悟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正确运用法律知识的基本素质。从历届考试真题分析,我们发现《财经法规》考试的知识点很多都属于记忆类的,这些“纯记忆”的内容很多都是僵硬的、枯燥乏味的。“工学结合”思想为核心的实习及实践活动则能赋予这些内容以生命,让它们鲜活起来。实践中的认知具有“记忆性”,实践中的学习具有“诱导性”。而中职学生恰恰缺少的是知识的记忆和学习的兴趣。譬如“银行结算账户”一节中涉及的账户开立、变更和撤销,“基本存款账户的程序”等内容,如果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亲自办理过类似业务,一定能够加强记忆,加深印象,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3、分析题型,掌握考试重点

考试重点的研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简化学习内容,减轻学生的记忆压力,让他们做到有的放矢,题型的分析能够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以轻松的心态面对考试。从近年来的考试题来看《财经法规》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会计法、内部会计工作、审计结果处理、会计人员管理、银行结算账户、支票、税收分类等内容上。而部分考核细节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消费税的计税”部分中的以“烟酒”为代表的从价从量复合征税制度。这些细节内容只需让学生理解、记忆即可,但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些细节,则它们极有可能成为“关键失分点” 。

第7篇

Key words: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financial regulations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ethics course;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121-03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各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展开研究。然而,该课程现阶段仍以理论为主,缺少职业引导,难以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反思完善,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与该课程,通过工作任务驱动来设置实际会计岗位情境,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据此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1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认知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职业院校会计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本课程紧扣考试大纲,针对会计岗位能力分析,强调从业要求,突出会计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重视财经法规基础知识的介绍和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然而,本课程教学存在较多难题,如理论、概念、法律、法规、条款多,内容抽象、繁琐,需要精确记忆的内容多,理论性极强,比较枯燥乏味;章节之间没有系统性,教学时内容较分散,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且涉及面广,显得比较庞杂,往往是课程学完,只知其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本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内容是枯燥的。只有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形式才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相应任务而存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融合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动”起来,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加深知识点记忆,最终强化授课效果。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应用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虽被各级各类教师广泛接受以及推崇,但将其运用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类理论性为主的课程的教师仍然凤毛麟角。笔者大胆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2.1 结合会计工作岗位需要,紧扣《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知识点及要点,有效设置驱动任务

驱动任务的设置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及质量。教师在深入研究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后,将本单元教学目标及知识点尽量清晰明了地表述出来,并结合实际工作任务呈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而且也要联系学生的理解与感知能力,根据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结合会计工作岗位实际要求,创造具有探究性、生活性、易操作性的驱动任务。使学生首先明确目标,然后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本节知识要点,最后完成任务,尽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内容时,设置驱动任务:招聘启事。任务背景:某企业由于扩大经营的需要,急需招聘一名出纳,请结合所学“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中的相关知识点,为该企业起草一份招聘启事。知识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会计工作交接、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与职务。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任务成果:出纳岗位招聘启事。

2.2 以学生为中心,选取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相互引导,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操作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不单要设置好驱动任务,更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好相关情景,交互引导学生认识会计活动中的具体法规和职业道德问题。同时,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操作性。设置简单易懂的任务,逻辑清晰、一目了然,方便学生操作和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与构成”内容时,设置驱动任务:会计法律制度知多少。任务背景:利用校园网、电脑、手机等媒介上网查询与会计相关的法律制度,讨论“什么是会计法律制度?”“它由哪几个层次构成?”并结合思维导图法绘制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图。知识点: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和构成内容。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思维导图法、口诀记忆法、列表归纳法。任务成果:绘制会计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

2.3 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综合评价方式,师生共同评价任务成果

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启示。评价过程中,不要否决学生的做法,而多应以鼓励为主,注重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闪光点,不仅仅是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可以对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任务分工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发现同伴的优点,看到自身的不足,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综合评价方式共同评价任务成果。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尤为注重学生自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课前合理设计评价量表;学生参照评论量表内各项目,逐项给自己打分;各小组之间相互评定。评价量表中应适当留有空白,学生可以附上简短的自我评语或改进建议,以便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习惯。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获得成就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不能为“设计任务”而组织教学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辅助教学,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而准备。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能仅仅考虑方法的运用,而忽略实际教学内容,这样只会本末倒置。例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中重点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可以设计任务,但该任务却无法贴近学生生活,这样的任务就不应该去设计。教师可以选择运用导入案例或提问的方式组织教学,而不要仅仅纠结与如何体现“驱动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单一存在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而是需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2 避免设计过大的驱动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区别于项目教学法,不是将整个章节项目化去完成一个整体项目,而是紧扣每个单元的重点或难点,设计最好不超过2节课时中完成的任务,以驱动课程的展开。任务设计也应该简单易懂,便于学生操作,以提高学生学习、思考、动手的兴趣;如果任务过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抵触教学内容。

3.3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思想,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处理,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自始至终参与其中,把握方向,适时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寻找方法、完成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采取相应的检查和监督措施,充当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融入到学生的任务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取得切实有效的教学效果。

4 应用的部分成果

经过两年深入扎实的研究和探索,本教改项目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4.1 创建并运用“学习包”

笔者在实施过程中以“驱动任务”为主线创建“学习包”(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案、驱动任务、案例、视频、习题集、试卷等)。紧扣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及会计岗位需求,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精心设计驱动任务和任务背景,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学习环境;选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实物演示法、思维导图法、口诀记忆法、列表归纳法、视频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交互引导学生,认识会计活动中的具体法规和职业道德问题;组织适当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素养;利用考试复习资料及练习题以较好的成绩通过资格考试。并将“学习包”运用于实际教学,最终反思、完善、修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研究及实践。

4.2 改革期中考核考试方式

因为该课程为考证课,考试成绩尤为重要,所以没有改变原有考核模式,仍按“平时(10%)+期中(20%)+期末(70%)”计算总评成绩。但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采用任务讨论、分角色扮演等方法,加大了学生参与的力度,需要凸显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故,笔者将期中成绩(20%)从笔试成绩调整为过程评定=学生作品展示(15%)+研讨式评定(5%)。学生作品展示,即设计开放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展示作品;研讨式评定,则根据课堂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评定。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3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本项目在课堂运用过程中,利用驱动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角色扮演、案例设计、学生互评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受到一致好评。学生评价:“角色扮演使我更能了解实际工作,并对课本中不懂的问题通过真实的情景去掌握,印象深刻,比传统教学法中的满堂灌要好的多”;“我非常喜欢小组互评的方式,为了对别的小组负责,评分客观,我们只能认真扣知识点,逼迫自己去掌握弄清楚一些模糊的概念,再一次复习了重难点”;“与传统教学法的灌输模式相比,任务驱动教学法使我更为深刻的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老师的事,老师知道的再多,也不可能帮我考试,只能自己掌握”等等对本项目的肯定。

第8篇

关键词: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57-02

为了客观、准确地掌握我校会计群专业学生学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情况,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手段,提高“财法”课程教学效果,经济与管理系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小组设计了调查问卷。该问卷于2012年9月20日在2010级和2012级会计专业群各班级进行。其中,2010级和2011级分别发放50份和60份,问卷合计发放110份,有效回收110份,有效率100%。

一、问卷调查内容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旨在通过学生的反馈确定学生学习“财法”课程的难点,找出任课老师教学方式的缺点和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提升教学效果。鉴于此,本问卷调查设计了10题客观题,内容涉及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学习难点、教学手段的认识和期望。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财法”课程的重要性认识明确。就问题“你认为学习‘财法’的重要性如何?”,选择“很重要,因为这是考证必考课和专业基础课”的人数合计为92人,占调查人数的84%。上述数据说明,学生能明确认识到该课程在职业生涯和专业知识结构中的重要性。

2.学生对“财法”课程的学习难点较为集中。根据问题“以下哪些是你学习中的难点”的选择人次来看,学生普遍认为第二章的第四节内容(票据结算方式)难度最大,接下来难度较大的四部分依次为:第三章的第二节(主要税种)、第四章的第一节(预算法律制度)、第一章的第三节(会计核算)和第二章的第三节(银行结算账户)。

3.“财法”课程难在何处。就问题“你在学习‘财法’时遇到的困难有哪些”,98人选择“内容太多了,记不住”,87人选择“内容太枯燥了,没有学习兴趣”,74人选择“缺少一本好的参考资料,无法把握重点”,68人选择“老师照本宣科,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发现,“财法”课程之所以难学,既有课程本身知识点繁杂、内容较为枯燥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之处。

4.学生的诉求。调查问卷就学生的诉求设置了三道题,主要涉及教学手段。结果显示,就问题“你认为老师应如何教授(可多选)?”,选择“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了解各章节对应的知识点和考点”、“让学生多做练习”、“多举案例”的人数分别为89、85、72、83。就问题“教师以下做法,哪些可以提高你的学习兴趣(可多选)?”,选择“补充课本之外的知识”、“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故事”、“经常提问学生”、“通过比赛等方式,营造全班共同学习的氛围”的人数分别为53、92、76、65。就问题“如果成立一个专门的协会,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活动,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你会参与吗?”,选择“会”、“不会”、“不一定”的人数分别为67、18、25。

三、对现存问题的分析

1.课程本身原因。该课程共五章内容,各章节内容独立、法律条文多且枯燥,知识点和考点较为繁杂。同时,部分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很难形成感性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

2.学情原因。在目前注册入学的情况下,我院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薄弱、自控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等现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多为文科生,归纳和总结能力不强,很多学生过于依赖死记硬背等单一方式进行记忆,学习效率低。

3.教学方法的思考。①课证融合度有待提高。该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课程,因此有必要将其与考证进行紧密联系。②单纯的课堂教学场所较为封闭。目前,该课程主要采取课堂讲授方式,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方式固然可以提高教师的集中教学效率,但是易于导致课堂气氛单调、沉闷现象。此外,师生之间缺乏充分的互动。③教学方法仍需完善。近年来,任课教师一直在努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但总体而言,仍存在填鸭式教学的痕迹。一方面,多媒体课件不够形象化,课件文字过多,大多是教材内容的罗列化。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面对枯燥的理论讲授,学生难免产生厌学情绪。

四、建议

针对上述问卷调查分析,需从多方面着手解决。

1.以课证融合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①实行集体备课制度。鉴于本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较多的特点,从集中优势的角度出发,财法课程小组可探索实施集体备课制。通过集中制定备课计划、确定备课分工、小组定期研讨活动等方式,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集体打磨,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源库。在实行集体备课的同时,课程组各位任课教师可根据本授课班级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教学优势和特色,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整,从而实现集体优势和个性特色的统一,提升教学效果。②自编课堂配套考点练习、指导书等教学资源。课程组应在认真研习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确定各章节的考点并将其细化,自编配套的考点练习。同时,可以探索自编一份指导书。该指导书可按章节进行组织,突出重、难点。上述成果既可以作为任课教师的有效教学资料,也是学生学习的得力工具。

2.以“课赛融合”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热情。①利用技能大赛平台,提高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在本系每年一届的会计岗位技能大赛中,针对该课程的内容设置相应的比赛项目。通过大赛,既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实现考证知识点记忆和技能提高“双赢”的效果。②组织班级课堂知识竞赛,营造班级自主学习氛围。利用学生喜欢挑战、网游等特点,可选择某班试行课堂知识竞赛。通过自行分组、选举组长等程序,组建团队。知识竞赛至少应包括个人必答和小组必答两种方式,每个学生的最后得分由个人必答得分和本组小组必答得分按照一定的权重计算得出。由于最终得分由个人和小组成绩组成,小组内成员会互帮互助,进而营造整个班级学习该课程的浓厚氛围。

3.以教学改革为手段,提升教学效果。①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采取多种科学记忆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上述教情和学情分析,可以探索多种记忆方法,力求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教师选择案例、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同时调动学生课程参与的积极性。②完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突破多媒体课件目前形式单一、枯燥的状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课件形式和内容。课件应以图、文、表相结合的方式呈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课件的内容上,应包括任务导入、知识点讲授、课堂练习、任务解决等。③拓宽师生互动途径,实现师生无障碍交流。充分发挥现有的“经济与管理系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平台功能,通过兴趣小组组织学生与教师之间座谈等形式,实现师生的充分沟通和交流。此外,可充分发挥QQ等现代聊天工具,通过建立“财法学习QQ群”,加强师生在线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势,据此调整教学手段,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严晓云.高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信息,2012,(12).

第9篇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门理论性相当强的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分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简介、考核与教学现状,提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应采取灵活多样且具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考证的通过率。

关键词: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教学方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简介、考核、教学现状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财经法规的具体规定,扎实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强化“准会计人”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和良好习惯。从近期看,学习此课是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备的条件;从长远看,此课程将为学生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并严格执行会计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有会计、金融、法律、税收、职业道德等知识,考核的知识点不但全面,而且很细致。比如:除申请设立会计师事务所的记账机构,必须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查批准,并领取由财政部统一印制的记账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记账业务。这句话中注意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记账业务是不需要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查批准,并领取由财政部统一印制的记账许可证。近年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难度增大,考试题型中的案例分析题,考核内容的多元化与综合性,需要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对各章节内容的融会贯通。对于案例分析题存在逻辑较混乱、思路不够清晰的问题,所以在案例分析题失分严重。从课程内容定位来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对知识更多的是死记硬背,理解与掌握较差。比如:学习“预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这些内容的时候,由于内容较为抽象,和学生现实生活相距较远,很难形成感性认识,多数学生虽闻其事,不知其详,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老师会失望的发现课堂的付出没有得到学生相应的回报,学生的积极性会遭受到很大的打击,最后考试时遇到这些内容仍然会焦头烂额。

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案例教学,重视双向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的教学方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明确的教学目的,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经过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教师讲授—布置案例—小组分析讨论—教师点评总结。例如:在讲解企业所得税时,需要先讲授企业所得税的相关知识点,然后笔者选取如下案例:近期,千度公司2014年度实现税前收入总额2000万元,其中包括产品销售收入1500万元,国库券利息收入200万元,发生各项成本费用共计1300万元,其中:合理的工资薪金总额175万元,业务招待费100万元,职工福利费45万元,职工教育经费3万元,工会经费10万元,税收滞纳金15万元,提取的各项准备金支出100万元,均未经税务部门批准,其他成本费用支出均符合税法规定。已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①千度公司允许税前业务招待费多少?②千度公司允许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是多少?③千度公司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是多少?请计算说明。小组同学通过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在听到不同的意见的时候应给予点评和指导,对正确的观点要肯定,对错误的观点予以纠正,作出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及时获取正确的知识。

(二)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采用情景教学方法中,我们可以采用实物演示、模拟实训、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应用形式。所谓实物演示就是教师采用有关实物、教具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这一章中,学生会遇到支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等票据,结算凭证、印章等这些与课程相关的物品,教师可以把这些物品展示给学生看,并亲身演示如何在票据上签章,通过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内容多而且较抽象,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将枯燥的内容用图形、影像、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得教材中部分枯燥无味的法律法规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比如:在讲解支票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支票的种类及各自的用途,同时可向学生出示仿真的支票模板,加深学生对各类支票的感官认识。同时,讲授支票票面各项内容设置的理由,把空白支票发放给学生,使学生在关于支票填写内容视频的指导下完成支票的填写并向同学介绍各项内容的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填写正确的支票,学生自行检查,从而掌握支票的填写技能及理解支票的作用。

(三)讲练结合,组织学生做习题和进行模拟测试,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庞杂,在纵向层次上,每一章的内容各自成为一个结构独立的专题知识,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知识点,学生们只能囫囵吞枣,教师可以根据从业资格考试的特点,结合知识点的内容,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第一,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掌握知识点,可以找出哪些知识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比较模糊,以此调整复习内容和时间。对于做题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总结,积极思考考核的知识点。第二,能够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此外,还可以由学院购买模拟无纸化考试的软件,安装到机房或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定期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提高考试通过率。微信也有类似的模拟题库,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行购买安装,引导学生多途径参与学习和模拟考试,有利于学生尽早通过从业考试。

三、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证,通过率

根据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毕业生取得 “双证书” 的人数应达到80%以上。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简称“会计证”,下同)是财会类专业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敲门砖。对于财会类专业来说,会计证就自然被列为专业核心岗位职业资格证书。高职学生若能在校期间考取会计证,竞争时就更有可能脱颖而出,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将提高财会类专业核心岗位会计证通过率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而如今结合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目前的会计证通过率并不理想。本文在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证考证情况,并提出提高会计证通过率的具体对策,以切实提高高职学生会计证通过率。

一、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要求

根据最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当前会计证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学生通过计算机答题的方式进行,与本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规定具体如下:

(一)会计证考试报名条件

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报考次数规定

根据笔者所在的省份,会计证考试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可以通过网络报名1次,每个考生一年最多可以报考4次。

(三)考试科目及题型

会计证考试科目分别为《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考试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题型分别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案例分析题。《会计电算化》课程考试题型分为理论、实务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组成,实务操作部分为财务软件的操作。三科成绩需要一次性同时合格才能取得会计证。

(四)考试时间规定

会计证考试实行三科连续考试,总时间180分钟,中途不设休息时间。

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证考证情况分析

(一)财会类专业生源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学生生源结构有财会类中职、普通高中文科和普通高中理科学生。根据统计,有些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的中职学生录取比例达46%,而普通高中文科、理科学生的比例各占27%左右。学生生源录取比例对高职教学和会计证通过率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首先,中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会计基础,个别学生也已经在高中阶段通过会计证考试。按理这部分学生的会计证通过率应该高些,但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相对弱些,也存在通过率不理想的现状。普高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前基本没有会计基础,尽管学生综合能力较强,但要一次通过会计证考试也存在难度。其次,在教学方面,老师既要兼顾中职学生,又要考虑普高学生。中职学生会认为自己有了会计基础,自我感觉什么都会,上课就出现不认真听讲现象,同时对会计证考前复习也不够重视。而对于普高学生,会计入门尤其重要。不能很好入门的学生,就会感觉会计好难,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财会类专业学生生源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证通过率。

(二)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现在入学学生基本为95后出生。95后的学生受成长环境等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特点。而高职学生是第三批入取专科类学生。相比本科学生,高职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学习兴趣不浓,成绩相对较差。当前高职学生基本上只要达到录取分数线就能被录取。而有些学生怕高考考试考不上,就会选择在提前招生环节完成录取。这些学生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而部分学生只是为了混个文凭或迫于父母的压力而来高职读书。因此在高职阶段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2、自控能力较差,手机依赖现象普遍。随着互联网、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基本上都拥有人手1台以上智能手机。虽然手机有查阅资料、开展在线做题等学习功能。但大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无法抵制住手机娱乐功能的诱惑,沉迷于游戏、在线视频等,依赖手机现象严重。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学习氛围的建设产生了极大不利影响,使学生无心认真进行考前复习。会计证考通不过也在预料之中。

(三)会计证考试课程情况分析

当前会计证考试学生需要考《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三门课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会计基础》课程分析

《会计基础》课程涵盖总论、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等十章内容,主要围绕会计记账、如何记账、记账的三项工具进行编排。该门课虽是会计入门课程,但这门课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要求学生理解记忆账户、记账规则等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熟练运用会计实务中必要的理论知识。其单选、多选、判断题的题量分别为20题,多选题每题2分,其他题型每题1分;计算分析题为10小题,主要是会计分录题和填表题。

高职学生一般一入学,就会学习《会计基础》等入门类课程,具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只要学生稍加努力就能考过。但在考试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计算分析题忘记保存、多选题失分较多等现象。因此该门课通过率居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后。

2、《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分析

课程涵盖会计、结算、税收、财政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等内容,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较多。会计法律制度这章整体难度虽不大,是学生拿分的章节,但考点比较多,考题以单选题、多选题为主。结算法律制度以结算方式为主线展开,重点为票据部分,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税收法律制度为该门课程最难但也最有用的一章,尤其是新增的“营改增”内容,与工作联系紧密。 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最怕学、最难学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出现放弃该部分内容的想法。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财政法律制度内容相对抽象,而且考点比较分散,需要学生把握重点进行记忆。会计职业道德这章内容比较通俗易懂,重点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学生需要在理解“32个字”的基础上能进行案例分析。该门课的题量分别为单选20题、多选20题、判断20题,案例分析题两大题,每题5小题。虽然判断题不倒扣分,但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具备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从调查分析来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考试通过率最低。

3、《会计电算化》课程分析

课程考试理论部分分值比例占40%,实务财务软件操作部分分值比例占60%。高职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较浓的操作计算机兴趣,再加上高职阶段学习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通过率最高,大部分学生都能一次通过该门课的考试。

(四)当前学生考证情况分析

笔者在任教的大二班级中抽取20个学生开展了考试情况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通过会计证考试学生5人,通过率占25%,其中第1次、第2次、第5次通过会计证的分别为1人,第三次通过会计证的为2人。在未通过会计证考试的15人中,三门课均未合格1人,《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2门课程同时未合格2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未合格的11人,《会计电算化》未合格1人。调查对象20个同学一致认为三个科目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最难。从调查结果来看,《会计电算化》课程通过率最高,为95%,《会计基础》通过率85%,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通过率最低,只有35%。

三、提高会计证通过率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转变考试观念

1、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

会计证无纸化考试不同于纸质考试。首先无纸化考试三门课程的题库量相当大,每个学生通过随机生成试卷进行答题。其次三门课程要求一起联考,中间没有休息时间。另外学生通过计算机答题,也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应变能力。根据会计证考试的各项要求,当前学生们持有“临时抱佛脚”、看两三天书就想通过的想法已经“out”了。因此,老师们首先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引导学生明确考试目标,制订系统地复习计划,围绕大纲,开展全面系统地复习,消除侥幸心理,积极为备考做好充分地准备。其次要让学生明白会计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具备抵制手机娱乐等诱惑的能力,能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积极牺牲其他时间来备考。再次,老师们要引导学生根据复习计划持之以恒地开展复习,复习要到位,不到最后绝不轻易放弃。最后,引导学生明白考试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把知识学扎实了,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2、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复习方法

在会计证考试中,学生需要一次性通过三门课程的考试。可见学生的复习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如果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优缺点,采用正确的复习方法,那么学生就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复习效率和复习效果。因此,正确的复习方法,对一次通过会计证考试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环节,老师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一是,在复习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要学会抓“大”放“小”;二是,对于分值比重比较大的多选题,引导学生端正态度,不求捷径,脚踏实地的学习,老老实实的做题,才是做好多选题的关键;三是,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莫死记硬背。

3、引导学生掌握巧妙的答题技巧

有的学生平时复习表现不错,但一到考试就感到恐慌,导致在考场发挥失常。因此,首先要引导学生端正考试心态,在考试现场碰到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知识点时,不要惊慌,学会先易后难的答题思路。其次引导学生熟悉答题要求,每种题型都有不同的答题要求,不答题肯定不得分,对于不存在倒扣分的判断题,引导学生不要放弃答题机会。再次,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考试技巧,排除法、猜测法、比较法等考试技巧能有效提高选对的机会。最后,引导学生熟悉考试规则,《会计基础》课程的计算分析题要点保存按钮后才能提交;虽然三门课程联考,但三门课程的考试时间可以相互挪用,引导学生先做自己强项课程,然后把考试时间挪给自己薄弱的课程;另外为了便于检查答题情况,引导学生一门课程做完不要急着交卷,等三门课程都考完后再点交卷按钮。可见,掌握巧妙的答题技巧,能较好地避免不当失分,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做对题目。

(二)采用课证融合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面,高职院校财会类专业应将开设的《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与会计证无纸化考试课程进行融合设计,可以分别从教学考试大纲、课程考核评价以及免试认定等方面进行设计。首先,在制订高职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时,财会类专业可以结合会计证考试大纲进行制订。其次,高职相关课程的考核方案可以参考会计证无纸化要求进行设计。最后,高职院校可以制订课程免试制度,对于通过会计证考试的学生,可以对相关课程成绩实行免试认定。通过课证融合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和考证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会计证通过率。

同时,对于学生反馈最难考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高职院校应重点加强该门课程的教学,平时多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重点加强薄弱知识点的学习,并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改进复习方法,从多角度提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考证通过率。

(三)利用APP开展仿真化练习

现在各种APP会计学习软件越来越多。APP会计学习软件借助手机开展学习,是一种携带方便,以考试为目的,以题库为学习形式的在线学习软件。同时APP软件可以在线分章节学习,还有强化练习、随机练习、错题练习和模拟练习等功能。对当前有手机依赖症的学生来说,APP会计学习软件无疑是一款比较实用的软件。高职院校可以借助APP会计学习软件,引导学生正确开展仿真化练习。学生可以利用APP软件随时随地学习,还可以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复习。通过模拟练习,学生能及时了解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开展错题练习,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这种新型的学习形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会计证通过率。

参考文献:

[1]徐 慧,论提高高职会计学生上岗证通过率的策略,《新课

程》,2014(11)

[2]朱晓蓉,提高高职会计学生会计证通过率的教学改革研

究,《科学大众》,2014(10)

[3]谢姝,关于提升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证通过率的探讨,《中小

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4]陈 玲,无纸化考试模式下提高会计证通过率的探索,行政

第11篇

会计信息资源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生产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的行为是否适当,将影响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分配,会计信息质量对其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如何规范、优化会计人员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 完善会计人员行为规范体系的意义

会计人员行为规范就是通过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和限制,抑制其将不良动机和可能的操纵空间转化为现实的操纵行为。它是来自会计人员之外的约束力量,完善会计人员行为规范体系的能够提供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活动时所应遵守、执行的标准;提供了对会计人员行为优化的一种激励机制;协调会计人员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的关系;确立了对会计人员行为进行评价、监督的依据。

新《会计法》第二章第九条就明确指出:“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这就对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技术活动提出了要求。我国新老《会计法》除了对一系列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关罚则和法律责任外,还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奖励与惩罚的合并适用,无疑增强了该项行为规范的激励功能。会计人员行为规范可以协调会计人员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机关、社会公众、单位领导者的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会计人员与这些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只有通过规范会计行为,才能使这些关系达到协调,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利益冲突,使各种关系得到巩固与发展。会计人员行为在不正当利益动机驱使下常常导致不正当行为的发生。一种会计人员行为的发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需要有一个判断的标准。会计人员行为规范就是判断的依据或标准。

会计人员行为规范包括会计技术行为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会计法律行为规范。作为会计人员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其具有公认性、权威性、技术性和统一性的特点。我国的会计人员行为规范主要在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中规定的,如会计技术行为规范和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主要体现在财政部制定的有关会计规章中,包括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会计法律行为规范主要是在会计法、税收征管法、审计法、公司法、刑法等法律中规定。

2006年财政部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此次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会计技术行为规范。

二、会计人员行为规范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尽管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会计规范和制度,但还存在许多不足。

1.现行的会计人员行为规范体系在具体内容上与国际会计规范体系有一定的差异,会计基本准则较为笼统,不能直接指导会计业务处理,使会计操作人员常常无所适从。

2.不能完全满足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日益发展的要求,有必要按照国际规范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

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我国还没有颁布一套标准的会计职业道德标准。只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有相关的规定,总括来说,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保守秘密和强化服务。在完善会计人员行为规范体系时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健全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它只是单纯地提出了要求,而没有为这些要求的达成提供保证,也就是缺乏道德冲突解决的框架。一个完整的职业道德标准不仅仅是提出各种道德原则和规则,更重要的是在承认会计人员道德困境不可避免的前提下,为会计人员衡量利弊得失和解决道德冲突提供可行的框架和指导。

三、完善会计人员行为规范体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品质、职业作风、职业纪律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是用来约束会计人员的不良行为的隐性制度。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除了必须对会计程序、方法通过诸如会计准则等进行规范外,还必须对会计人员进行第二次规范。这种规范就包括在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它是会计人员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监督评价机制,优化会计人员行为

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监督评价机制的建立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实践中不断摸索。

针对我国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监管不力的事实,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督考评机制。目前,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可以依法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监督检查,但效果并不理想。企业财会人员诚信从业管理是一个盲区,税务部门能够发现财会人员的违法行为但没有处理、处罚的法律权限,财政部门能够依照《会计法》实施处理、处罚,但缺乏有效的渠道及时掌握财会人员的违法行为。

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监督评价机制的一种办法是学习国外经验,可以在中国会计学会下可以考虑设立道德委员会,专门负责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另外还应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的追踪评价体系,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进行评价以达到抑恶扬善的目的。目前,财政部门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这为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提供了便利。因为会计人员的流动、晋升、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表彰、奖励以及违法违纪处罚等情况都输入电子档案。这样不仅可以作为政府监管会计人员的依据,还可以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开放,可通过舆论媒体等形成和维护一种健康道德文化的支持系统,这对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尤为必要。

利用诚信档案对会计人员的诚信情况进行评价,将诚信评价结果作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年检的重要依据。对于诚信的会计人员可以简化年检手续、晋升和职称的评定要优先考虑,通过激励措施使会计人员讲诚信,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环境。对于失信的会计人员可以采取取消晋升和评级资格、不予年检、在相关网站上点名批评及严重违法的驱逐出会计行业等惩罚措施。只有对失信者给予严厉的惩罚,使会计人员的失信成本上升到难以接受的程度,才能有效地遏制会计失信行为的发生。采用这种方法使那些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诚信会计人员得到褒奖,有不正当行为的会计人员付出惨痛的代价,督促、约束和激励会计人员严格自律,从而规范和优化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

(二)构建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群体氛围,优化会计人员行为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人员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必须从抵制不良环境影响、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开始。净化会计行为环境还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各行各业都应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当然,我们也不能坐等外部环境净化之后,再来谈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会计人员也绝不应因环境差而放弃道德修养。“出污泥而不染”仍应是会计职业界的一种高尚追求,这也是最终赢得社会尊重、提高行业信誉的重要保证。构建会计职业道德的群体氛围,可以采取在公司的治理机制中建设有利于会计人员执行道德机制的环境的方法。如在董事会下设立道德委员会,建立会计人员申诉制度,避免从会计人员个体角度来强调职业道德来维护公众利益而形成“孤岛现象”。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优化会计人员行为

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是规范会计人员行为的目标,但还必须加强会计道德主体的配套建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要求会计人员从自身作起,开展自我批评,严于剖析自己。会计人员要在会计职业活动活动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同时要精心的保持自己的善心和善行,使其聚集起来,并发扬光大,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蓄过程。会计领域是充满各种“诱惑”的地方。某些人为了非法的谋求一己私利,往往把会计人员作为攻击的目标,会计人员应当努力作到自我警戒、自我克制。在履行职责时要自律谨慎,不管财经法规、制度是否有漏洞,也不管是否有人监督,领导管理是否严格,都要按职业道德的要求去办。会计人员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经常进行反省检查用会计道德原则和规范严格剖析自己,从剖析中找到自己在职业道德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并努力加以克服,逐步提高自己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要使自己在道德上不断进步,就不能没有勇于接受批评的精神。运用这些方法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优化会计人员自身的行为。

总之,知识经济下我国会计人员行为规范体系的建立应该是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与会计法相配套的会计法规、制度及其实施细则,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的会计人员行为规范体系,使各项法规更具有可操作性,使会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保证会计法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陈汉文等.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341-342 528-529

2.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256-264

3.叶陈刚等.商务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80

第12篇

关键词:会计证培训 高职 会计职业道德

1 当前社会对高职会计学生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的精神,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即可达到上岗能力。另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根据该规定,学生毕业直接上岗必须持有会计证,对应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须取得该证书。从2005年起,财政部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取得提出新的要求,即要求只有通过考试才能取得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并要求“2005届及以后的大、中专院校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原有免考申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基础上,也必须加试一科《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可见,当前形势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财会专业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作为向社会输送大量会计人才的高职院校已经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期望会计职业道德能成为学生未来职业活动中遵循的信念和标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未能达到美好预期。

大部分高职院校未能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摆在应有的位置,基本采用的是将其纳入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却更侧重于应试教育,内容基本局限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而这些内容很少涉及学生将来工作中面临的道德困镜,多是在讨论由专业机构制定的道德准则,学生学习也只是牢记那些准则而不去对准则涉及的问题进行思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也成为为考试成绩而死记硬背的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

3 实现通过会计证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社会对会计职业人才所要求的,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关键的是还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进入社会后,在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时候,如缺乏坚韧的“职业道德铠甲”难免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伤害使用会计报表的国家、单位和个人,同时也使自己受到伤害。考虑到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学生在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区别,可以以会计证考证为契机,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

3.1 会计证培训课程的目标定位

会计证培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高技能,高素养的会计人员上,在进行高技能的培养的同时,不能弱化职业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的会计人员在上岗后,能够严格的遵守会计工作的各项职业操守。

3.2 会计证培训课程的教学方法

会计证培训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方向应将传授知识与进行法规、道德的实践相结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仿真的环境中学习。

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对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模拟情景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通过对组织讨论和分析探讨问题的解决,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容易理解,而且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时刻提醒着学生遇到问题该怎么做。

3.3 会计证培训课程的授课内容

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应适当调整理论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增加实践教学模块。教学内容可以会计工作中常见的典型案例为主,以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领会会计法规的精神实质,强化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依法办事的习惯。课程开发中的教学任务应充分考虑实际工作的需要,也兼顾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内容。

参考文献:

[1]许娟.《会计行业发展与会计高职教育》,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10.

[2]李杏梅,《浅析高校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消费导刊,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