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时间:2023-06-02 09:58: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第1篇

关键字:三本;NCRE;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7—0067—02

一、前言

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熟练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代人们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一些单位已经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录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 ,是经现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查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式样按国际通行证书式样设计,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证书编号全国统一,证书上印有持有人身份证号码,该证书全国通用,是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证明,也可供用人部门录用和考核工作人员时参考。因此,对于三本院校的学生而言,NCRE的合格证书成为与其他批次高校毕业生同台竞争的一个必备的条件。

二、现状及分析

近几年,独立学院紧跟公立高校,NCRE成绩已经不与学位挂钩,随着教学计划的修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的学时都进行了压缩,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降低,有的学生想学,但感觉课堂的时间不充分,课后与老师交流的时间短。为了拿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证书,有的学生去参加各种强化班,效果不是很理想。

对于那些参加辅导班的学生来说,其学习的主动性是很高的,怎么才能帮助他们都拿到证书呢?通过了解得知,在课间,有些学生拷贝老师的课件,准备在课后看看或者在考试前作为复习资料。

从考试内容上看,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在堂课上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们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而学生们要拿到证书,这部分的内容还非常重要。

三本院校的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遇到问题勇于找老师沟通,由于时间的原因,以及条件的限制,有时学生们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答。有些院校的VB课程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而学生们在大学二年级或者大学三年级时还要参加NCRE的考试。如果在考前遇到问题,能够被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给予回答,对学生拿到合格证书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上现象的出现,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以及老师的解答不能同步,也就是说,由于时间、地点以及条件的限制,在课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疑惑不能及时的得到满足和解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更多的学生拿到NCRE的合格证书,我们建立了基于网络的NCRE自主学习平台。能够帮助学生们通过NCRE二级VB的笔试和上机,以便于学生们拿到相应的证书。

三、基于网络的NCRE自主学习平台

1.建立和使用的条件

网络平台制作的条件是要有服务器和相关的技术人员。我院有些老师熟练掌握ASP、PHP,他们有制作过类似系统的经验,具有实现此功能的技术条件。我院的网络中心具有实现网络平台的硬件基础和网络环境。

现在各高校的校园网已经完成,很多学生在寝室就能上网。这为基于网络的NCRE自主学习平台的使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因此,具有建立和使用该平台的条件。

2.功能介绍

根据学生们课上和课后的需求情况,我们在基于网络的NCRE自主学习平台上建立了课件下载、例题下载、基础知识、在线测试、历年真题下载、交流平台六个部分。

课件下载是老师们把自己的上课时使用的课件,经过完善后,上传到网站上,可以供学生们下载。

例题下载是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典型例题,经过筛选后,上传到网站上。这些例题对学生们掌握课程内容有明显的帮助。尤其是对那些因某原因不能及时来上课的学生们,帮助他们在课后自学。

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和数据库应用。这部分内容在笔试中占30分,这些内容理论性很强,经过整理、压缩和精炼后,上传到网站上,这对学生们笔试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课件下载、例题下载、基础知识三个部分,是课堂的延伸,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基础内容。

在线测试需要学生们注册成用户后,自己根据章节设置的内容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以分数的形式体现出来。在测试时间结束后,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哪些题目做错了,并可以进行反复测试,直到测试成绩满意为止。这些测试主要是让学生们评价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把每章的最高分数作为期末成绩的参考部分。

历年真题下载部分,提供了从2002年到现在,VB作为NCRE的考试科目的20套笔试真题,学生们可以自由下载,并可以在考前作为自测的内容。

交流平台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方式。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当学生们在做笔试真题时或者在课后遇到一些问题时,可以在留言板上留言,我们将及时给予回复。

3.使用的效果

下面以2011级学生的使用数据来介绍使用效果。

第五章是VB二级考试中常考的内容。要求学生们记忆的东西多一些,我们以这章为例,来谈谈学生使用的效果。

本章有效的测试人次为109人次。其中重复测试人次为12人次。本章有97人参加了测试。这章试卷设置了50道选择题,总分100分。在109个考卷中,有7张试卷及格,及格率为6.4%。

第三章是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常量变量、运算符、表达式、函数四个部分。也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这一章的100张考卷中, 有10个学生进行了2次以上的测试,对比这是十个学生的多次测试结果,能够给出我们满意的答案。即经过多次的测试,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会越来越熟练,分数在增加。

从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测试的次数增多,分数呈上升趋势。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不断发展,还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思路,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应对他们的变化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使三本院校的学生能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达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并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参考文献:

[1]刘敏昆,李莉.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教学的导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6):71—74.

[2]许丽娟,陈庆海,王爱继.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23):28—30.

[3]尚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群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3):645—646.

[4]凌 翌.计算机等级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21):138—141.

第2篇

关键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重点与难点;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5-11457-03

1 引言

200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的考试科目设置、考核内容、考试形式进行了全面调整,编制了新大纲。二级考试除了考试科目有所增减外,还统一增加了公共基础知识部分。

新大纲出台后,从2005年开始,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是所有二级考试科目必考的内容,考试大纲、试题内容完全相同。本文将根据新大纲的要求,结合近年来的考题,归纳总结了公共基础知识部分涉及的每一章的考核重点和难点,阐述了顺利通过考试的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以供考生参考。

2 考试内容及题型分布

公共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和数据库设计基础等四方面内容,采用笔试形式,占二级笔试全卷的30分,其中选择题10题20分,填空题5空10分。近两年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题型及分值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2005-2006年公共基础知识题型及分值分布

3 复习方法及应试对策

3.1 紧扣新大纲,选好复习资料

从整体上分析,新大纲规定的公共基础知识涉及面广,但难度不大,考试涉及的内容都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运算,考核以概念和认识性内容为主,理解性、应用性内容极少,考点也相对集中些。往往有考生认为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只占30分,而涉及的面太广,花了时间也不一定能有好的收效,与其这样,还不如放弃,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

另外,建议考生选用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定,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2004年版)》,该教程按考点进行复习,针对性强,配套的课后习题,非常实用。

3.2 考试重点与难点剖析

复习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和掌握常见考点,结合教材,回顾历年试题,总结出公共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至关重要。

3.2.1 数据结构与算法

数据结构与算法是公共基础部分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试题比较灵活,所占分值较大。复习本章的内容必须进行理解,死记硬背是无效的,要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2.1.1 数据结构

3.2.1.1.1 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的概念及其区别

逻辑结构是反映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存储结构,也称物理结构,可分为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数据的存储结构不一定相同。该考点一般以两种方式出现:

(1)直接考概念,例:2005年4月(1),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

。A)存储在外存中的数据;B)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量;C)数据在计算机中的顺序存储方式;D)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另外,2005年9月(4),要求考生判断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的区别;

(2)数据结构分类问题。这一考点出现的频率较高,先后出现在2005年9月[5],2006年4月[5],2006年9月[5]。

3.2.1.1.2 栈和队列

栈和队列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要深刻理解和掌握栈和队列的特点,包括逻辑结构特点和不同的存储结构的特点,了解进栈、退栈和入队、退队时指针的变化。

2005年4月[2],2005年9月[3],2006年4月[4]及2006年9月[4]都涉及到了这一考点,4次的考题非常相似,主要考查栈的特点:(1)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只能在一端插入或删除元素;(2)按照“先进后出”(“后进先出”)原则组织数据。

3.2.1.1.3 树

二叉树是考核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二叉树的性质和遍历规则要牢记并灵活运用。

(1)二叉树的性质,即二叉树的结点问题。例:2005年4月[1],某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有18个,则该二叉树中有____个叶子结点;2006年4月(7),在深度为7的满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为____。两道试题都是给出条件然后求叶子结点个数,考生只要掌握了二叉树性质,就可以轻松答题;

(2)二叉树的遍历问题:给图求遍历序列,给出两种遍历求第三种遍历等。例:2006年4月(6)和2006年9月(10)给出一棵二叉树后,分别要求后序遍历和前序遍历的结果。

3.2.2 算法

3.2.2.1 算法的基本概念

包括算法的定义、特征、组成要素、算法复杂度,其中算法复杂度是考试重点。这一考点分布在2005年4月[5],2005年9月[2],2006年9月[7],此处不再累述。

3.2.2.2 查找:顺序查找和二分法查找

主要以计算最好/最坏/平均查找次数的方式进行考核。例:2005年4月[4]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进行顺序查找,在最坏情况下所需要的比较次数为_____。A)log2n;B)n/2;C)n;D)n+1。而2005年9月(8)的考题与此基本相似。

3.2.2.3 排序

掌握教材中涉及的几种常用排序方法,主要以比较各种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的比较次数的形式考核。例:2005年4月(3)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在最坏情况下,下列各排序法所对应的比较次数中正确的是。A)冒泡排序为n/2;B)冒泡排序为n;C)快速排序为n;D)快速排序为n(n-1)/2。相似的题目出现在2006年4月【1】。

考生对查找和排序往往无从下手,实际上,在复习过程中,只要牢记各种排序和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学会比较,真正答题时,还是能轻松应付的。

3.2.3 程序设计基础

程序设计基础主要是一些记忆性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在历年的考试中所占比分很小,复习时只要对这部分内容细读后理解即可。

3.2.3.1 面向过程设计方法

熟悉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等。该考点出现在2006年4月(1),2006年9月(1)中。

3.2.3.2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对象(类的实例)及其特点、属性、方法、事件、消息、类(对象的抽象)、封装、继承、多态等。例:2005年4月[2]在面向对象方法中,类的实例称为_____。2006年4月[2]在面向对象方法中,_____描述的是具有相似属性与操作的一组对象。

3.2.4 软件工程基础

软件工程基础的知识点以记忆为主,但不同于其他科目的记忆;专业的名词术语要牢记,而相关的技术和概念解释则应理解并熟记。

3.2.4.1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主要考查软件的定义;软件工程的定义、要素、核心思想;软件生命周期及其三个阶段的主要活动和任务。这一考点,在每次的考试中都有涉及,具体分布在2005年4月(8),2005年9月(5),2005年9月(7),2006年4月(3),2006年9月(3)。

3.2.4.2 结构化分析方法

了解结构化分析的几种常用工具,重点掌握结构化数据流程图(DFD)的表示方法及主要图形元素的功能含义。

3.2.4.3 结构化设计方法

(1)软件设计的原则:抽象、模块化、信息隐蔽、模块独立性。其中模块独立性是重点,耦合性和内聚性是两个度量标准。一般的优秀软件应做到高内聚,低耦合(2005年4月(7)的考点);

(2)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熟悉结构图的基本图符含义;掌握结构图的相关术语:深度、宽度(2006年9月【1】的考点)、扇入与扇出等;了解常用的设计过程设计工具(流程图、N-S图、PAD图及PDL)的表示法。

3.2.4.4 软件测试和程序调试

(1)测试与调试的区别: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错误,这一过程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而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并改正程序中的错误,主要在开发阶段。例,2005年4月(6)与【3】就分别涉及到了测试的目的与调试的任务。同一考点又出现在2006年9月【2】;

(2)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例:2006年4月【4】程序测试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其中____是指不执行程序,而只是对程序文本进行检查,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和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3)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是内部的结构测试,黑盒测试是外部接口的功能测试。这一知识点,尽管在历年试卷中未曾出现,但考生也应引起重视。

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建议通过比较来掌握。

3.2.5 数据库设计基础

数据库设计基础也是考核的一个重点,涉及面较广,但除了关系运算会考一些简单的计算问题外,其余的都是以概念题的形式考核。

3.2.5.1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分析历年试卷发现这一部分内容涉及的考题量较大,考点也是面面俱到。

(1)数据库系统组成。例:2006年4月(10):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____ 。2005年9月(10):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____。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标则分别出现在2005年9月(8)和2006年9月(9)中;

(2)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考生要熟知数据库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了解不同阶段的特点。例:2005年9月【1】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经过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其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阶段是____;

(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在2005年4月(9)和2006年4月(5)的考题都考了数据独立性这一特点;

(4)数据库的内部体系结构。三级模式与二级映射构成了数据库系统内部的抽象结构体系。例:2006年9月(4)在数据库系统中,用户所见的数据模式为____。A)概念模式;B)外模式;C)内模式;D)物理模式;

3.2.5.2 数据模型

(1)E-R模型。要会分析两个实体集间的联系并会E-R图示法。对于这一考点,不能死记硬背,考生应通过分析大量实例,通过练习来理解并掌握。考生可参见2006年9月(4),2006年4月(9)考题;

(2)层次模型与网状模型。了解这两种模型的基本结构即可。例:2005年4月(10)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是____;

(3)关系模型。这是考核的重点,要求掌握关系模型中的一些常用概念,例:2005年4月【4】,2006年4月【3】的考题相似:每一个二维表称为___。2006年9月【3】一个关系表的行称为____。

3.2.5.3 关系运算

包括关系模型的基本运算和扩充运算。应熟悉各种运算的过程和结果,重点掌握交、并、笛卡尔积、除等运算。例如,2006年9月(6)和2005年9月(9)的试题,就分别涉及了交、笛卡尔积运算。对于以上信息,考生应引起充分重视,复习时应通过多次练习掌握各种操作间的规律。

3.2.5.4 数据库设计

重点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即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具体过程了解即可。这一考点在历年试题中只出现在2006年9月(5)的试题中。

3.3 把“知识点”连成“知识链”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内容零散,知识点之间的跳跃性大,似乎没有连续性。考生往往觉得难以掌握,似懂非懂,对知识点处于模糊认知状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把“知识点”连成“知识链”。例如,在复习数据结构这部分内容时,应将每种逻辑结构和其对应的不同存储结构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将内容零散,跳跃性大的知识点串成“知识链”。

3.4 切忌题海战术

对二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没有必要做大量的题目,更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记住一大堆错误答案。

3.5 答题时,不要拖延时间

公共基础知识考题的难度不大,一道题在两分钟内如果没有任何思路,就应该跳过此题,把时间让给后面的题目,这是考生应该考虑的一个“成本/效果”关系。

4 结束语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应用能力为主,划分等级,分别考核,用于提供最具权威的资质证明。本文介绍的二级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能够为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各类二级)的考生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2004年版)[M].教育部考试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2]黄庆宏,丁为民.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真题(笔试+上机)详解与样题精选(二级公共基础知识+Visual Basic).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

第3篇

    关键词:刑法思维训练;案例教学法;讲授法

    刑法总则规定的是犯罪与刑罚的一般性、共性的问题,刑法分则则是对具体犯罪和具体刑罚的规定。刑法总则与分则内容的不同决定了二者教学上的差异。现就刑法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做一粗浅的探讨。

    一、注重刑法思维训练环节

    在我国传统的刑法教学中,“满堂灌”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刑法教育者注重的是刑法具体知识的传授、讲解。或许,讲授教学在当时效果良好,然时过境迁,新的时代特点和受教育者的变化让我们不得不扬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系统性、体系性讲解的同时,更要着力于学生刑法思维训练环节。

    应用性、服务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必须对受教育者进行刑法思维训练。大学生不断扩招,大学教育已不再是以前的精英教育。关于法学教育目标曾有两种讨论:一是法学教育应是以培养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者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二是认为法学教育应以培养法学家或法学学者的研究型教育。【1】

    我校的法学教育虽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但却置于理工科为主的二本院校的大环境下,因而确立了应用性、服务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方案,这相当于前述讨论中的职业教育。教师只有注重刑法思维训练环节,受教育者才会具备更高的司法实践能力。比如,将瘫痪老母亲带出去丢在深山老林与丢在市政府门口,定性是否相同?此时就要注意分析的思路:从犯罪客体入手,看破坏的是家庭秩序还是生命健康权?

    国家实行“三合一”的司法考试制度后,法科学生要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法官、检察官、律师)仅仅有学历和学位是不够的,还需取得资格证,也因此司法考试是否通过直接与就业挂钩。从我校法学专业学生来看,他们一进入大学大多都能迅速看清这一形势,从而较快确定自己的目标:考研还是司考?极少部分同学会选择同时考。在司法考试的压力之下,他们也更有学习的动力。刑法作为重要的部门法之一,在司法考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刑法的学习,学生通常会预习会复习。这种情形下,如果再坚持传统的“满堂灌”,学生不但容易走神,况且这种纯粹知识的讲授意义不大(学生都是认识汉字的)。因此,学生的变化和新的时代背景需要改革刑法教学方法。

    改革传统的刑法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刑法思维训练并非是老师完全不讲,而是要有取舍的讲,不要面面俱到。学生讲、老师点评的方式对那些已有基础知识的学生适用,所以这种方式针对研究生开展较有效。对于学生能够自学的,不讲或略讲,对于法学本科初学法律的学生来说,有些刑法条文没有明确,特别一些教材中也未提及的知识延伸部分,则不但要讲,还要讲透。如犯罪预备终止犯罪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刑法第 22 条对此并未明确规定。作为初学者恐怕很难读出这样的问题与答案,作为老师则必须讲授:预备与未遂犯终止的原因是相同的,这可从处理的方法推导出来,即为意志以外的原因。(预备: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可从中止的概念推出来: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刑法思维训练,应贯穿于刑法总分则的教学中。刑法总则与分则的内容决定着二者教学模式的选择。现行刑法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还有大量的教改文章研究案例教学法。笔者认为,培养时代需要的法律职业人才,在注重刑法思维训练的总原则下,教学改革的思路须首先立足于教学内容,着力于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前者据刑法总分则内容配备不同教学方法;后者主要指善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师的教学技能等。

    二、刑法总则: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

    刑法总则的内容决定了应对其采取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刑法总则包括犯罪论与刑罚论,相对而言,犯罪论涉及的刑法理论较多较难。法律条文对总则规定得并不复杂,但有时判断起来却很难。如只有对故意与过失规定的深刻理解,才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准确判断。如问,在江河大堤指挥防汛的政府官员,在当班雨夜擅离职守去和他人打麻将,结果没有及时发现险情并采取防范措施,致使江河堤岸溃口,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其主观罪过是什么?是故意、过失、故意和过失还是故意或过失?作为刑法教师,除了简单讲解何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间接故意),何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外,还要重点强调“故意或过失的心态是真针对行为人的行为所可能产生的结果而非行为人的行为而言的”——许多学生自己看书是很难看出这层意思的。据此不难判断上述政府官员的主观形态,其对自己的行为是故意的,但对自己行为所可能产生的结果是过失的。可见,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其中的理论精髓(教科书中未曾提及的)的获取离不开教师的讲授。总则的理论知识需要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

    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旨在实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其理论精髓的目标,案例教学是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辅助手段。这种方法在教学上可作如下安排:首先通过举例子引出问题,然后讲解基础知识及理论,最后运用所讲知识回答问题。如果先讲理论再辅以案例说明,学生在听理论时容易走神,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理论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效果也更好。另外,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对刑法总则理论也不能采取案例教学为主的方法。

    三、刑法分则:案例教学为主讲授为辅

    从内容上看,刑法分则规定的 400 多个罪名按照其所侵犯的客体可分为十章,即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侵犯财产的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贪污贿赂的犯罪,渎职的犯罪,军人违反职责的犯罪。刑法分则的罪名之多,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应根据不同类罪的特点因材施教,如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具有相似性:法条多、罪名多,罪状描述详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与侵犯财产的犯罪也具有相同特点:法条少,罪名少,罪状大多是简单罪状。刑法分则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准确界定罪与非罪、区分此罪与彼罪。案例教学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扮演着主要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但不同章节教学方法应有所区别。

    对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重点在于掌握法条本身的规定,重在记忆,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怎样事半功倍的记忆。对于这两章,作为辅助教学方法的讲授部分应注意:(1)化整为零,分节记忆,节内比较。这两部分都各自有 8、9 节,每节内的犯罪均侵犯同一子客体,分节记忆能分解记忆内容,在 10 个(左右)罪之间进行比较容易记忆;(2)掌握重点犯罪;(3)掌握一般犯罪的罪名:这两章叙明罪状较多,掌握罪名也就掌握了该罪特征;(4)把握选择性罪名的定罪:这两章选择性罪名很多,行为人进行了哪种犯罪,就定哪种罪名。在案例教学部分,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通过多媒体展示,再辅以现实中的典型案例。前者如王某某日在路上捡到一包假币,他数了一下,有 2 万多元。房东来催他交房租时,王某用其中的 l 万元交了房租。剩余 1 万多元,王某藏在箱底。四天后,房东去存钱时,被银行发现是假币。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某不构成犯罪 b、王某构成出售假币罪 c、王某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 d、房东构成持有假币罪。这两章罪名多,选择题形式(也可以是司考真题)的案例出现可以涉及多个罪名,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可以更快的掌握个罪特征,从而准确区分此罪与彼罪。后者如马尧海案件,现实案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深刻掌握所涉罪名,还能了解案件在现实中的处断情况。对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与侵犯财产罪的罪名,学生往往都比较熟悉。教学中,除了强调法条之外,还需要求学生“精读”相关司法解释以及理论教材。为把握个罪的实质特征以更准确区分此罪与彼罪,案例应是被选择的主要教学方法。在选择案例时,须做到真实案例与虚拟案例相结合。真实案例是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于学生更有亲近感,容易激发兴趣引起共鸣;虚拟案例则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可根据教授内容进行展开与创作,并且它还可以关涉到一些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疑难案件。【2】

    在案例出现的形式方面,应以典型个案(包括真实案例和虚拟案例)为主,选择题(主要是司考真题)形式为辅。案例教学并非是为了让学生听故事吸引其注意力,而是为了更深入掌握深刻记住所涉罪名。如从“高速公路抛人致死”第一案可引导学生如何界定罪与非罪,怎样区分直接故意杀人、间接故意杀人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作为辅助教学的讲授方法,主要是抛出案例,学生思考之后的教师点评归纳部分,点评归纳的内容,可以是对法条或司法解释的理解,如归纳“入户抢劫”的认定时,须强调 “户”的范围,“入户”目的的非法性以及暴力或者暴力胁迫行为必须发生在户内。也可以是法条、司法解释甚至理论教材中未曾提及却对现实案例判断行之有效的理论,如关于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分,理论上的区别在于有无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这个标准能够区分现实中的典型案例,对于不那么典型的案例却无能为力,因为人的主观方面很难证明。主观方面是故意还是过失,是杀人的故意还是伤害的故意,只能通过客观的情形去反推,如通过实施行为时的情景(犯罪工具、现场位置、打击部位与力度等)来判断是杀人还是伤害,通过犯罪行为实施时特定的外部条件是否为行为人认识来判断是否具有故意与过失的心理态度等等。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受教育者的培养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坚持这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方法,将会使刑法教学有的放矢,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

2014年陕西高考数学理科试题解析

2014陕西高考数学试卷,整体遵循考纲,体现新课标改革精神,考查内容全面,考查方式灵活,在稳定中追求创新,在新而不难中考查能力,命题风格体现了新课标侧重能力考查,鼓励探索创新的特点。整卷来看,前半部分自然平稳,后半部分略显新奇,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试卷整体难度有所降低,有利于平时学习稳打稳扎的同学脱颖而出。

今年的数学试题设计,从“四基”出发,追求简约,抛弃了往年某些试题的“偏、难、怪”现象,试题给人以熟悉感;为考生着想,落实减负,试题给人亲和感,真正体现了关注学生,爱护学生,从学生成长的基点出发设计试题。

2014年陕西高考理科数学试题总体结构稍有改变,虽然仍然是10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6道大题。但是,往年的三角函数大题没有出现,却出现了三角恒等变换和数列的综合题,而平面向量和线性规划的综合给出了一道大题,放在了18题的位置。压轴题21题依然是函数、导数、不等式。全卷的第10题、第20题、21题是相对较难的题,其中解析几何大题的难度与去年相比稍有降低。

今年高考数学试题,整体上呈现以下特点:

1. 试题整体规范、遵循考纲,体现新课标改革精神。

纵观整套试卷,没有偏题、难题、怪题,依旧着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思维方法的考查,题型结构延续以往常规,比如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图象、简易逻辑、算法与程序框图、复数、排列组合、平面向量,解析几何、数列,立体几何等题型都是考纲范围内的重点,试题的前5个选择题,分别考查了集合的交集,三角函数的周期,定积分计算,程序框图的识别,立几中组合体的体积计算,第7题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别,第8题的复数命题真假的判断,这些试题很基础常规,可以说,不用动笔心算就可“一望而选”。至于第6题,对概率的计算和选择题的第10题函数解136析式的选择,都附以简约的实际或抽象意义。这些考点都着重考查知识点原理,试卷整体难度稍有降低,尤其是15题的A题,运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值,更是考纲明确强调的内容,考查简洁明了。

2. 知识点考查综合性增强。

第8题,再次将复数和命题交汇,综合考查复数概念和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第16题,以等差、等比数列作为条件考查三角恒等变换,以及三角形中边角关系与不等式结合求最值。第17题,通过三视图给定几何体中的线面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考查空间图形特征判断与线面角的计算;第18题,将平面向量与线性规划含蓄的综合。第20题将椭圆与抛物线合在一起考查,特别是第21题函数压轴题,以考生熟悉的函数求导为切入点,进行组题,综合运用了数学归纳法,分来讨论求函数最值、数列求和与特值转换等数学技能,试题的知识点浓度不断增强,把能力的考查推向了。凸显在知识交汇处命制试题的指导思想。

3. 试题情景更贴近生活。

2014陕西高考试题,情景设计生活味浓厚,诸如:第10题飞行器飞行问题,考查对三次函数的理解和应用;第19题耕地种植作物问题,考查对随机变量的理解和应用。这些试题着力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而试题选材设计,紧扣高中数学教材核心内容,虽有新意,但学生只要冷静思考,很快就能找到解题思路,避免了往年出现的学生一看就怕,无处下手的窘境。试题呈现设计简单、基础、基本,重视算理,强调思维,体现人文关怀,力求凸现核心内容。

4. 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步步高。

推理论证梯次增高。陕西数学试题从余弦定理的叙述与证明开始,到2012年对三垂线定理的及其逆定理的变形考查,到去年已经发展到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到今年发展到三角恒等变换的简单证明。全卷涉及到证明的试题有第16题的第1问、第17题的证明矩形和第21题的第3问,并且第21题第一问求函数解析式也涉及到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体现出加强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

5.试卷特色鲜明,亮点光彩夺目。

(1)第16题新在将三角恒等变换和数列综合起来考查,与以往对三角函数和数列分别考查方式不同。

(2)第18题破天荒的出现了平面向量的大题,综合考查了向量的坐标运算和线性规划求二元函数的最值,往年平面向量都是附着在其他知识点中综合考查,今年单独成体考查。

(3)第20题圆锥曲线以椭圆和抛物线两个圆锥曲线作为载体,与往年只有一个载体不同。这一变化一方面防止了“回归教材变成死记硬背”的风险,另外一方面加大了知识和方法的覆盖面,突出了主干知识,注意知识之间的综合应用。这些都凸显稳中求变,锐意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

6. 压轴题考点固定、思维灵活。

2011年到2014年导数压轴题的载体分别是对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第21题的第一问求N次复合函数表达式,需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第二问用已知函数大小关系求参数范围的方式考察函数知识的综合应用,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和差积商的导数求法,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第三问函数大小比较进行探索,一题多解,符合压轴题的特色,区分度很大。考生须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以及灵活的处理问题方法,才能突破难关,到达胜利彼岸。体现出灵动考素质,选拔真人才的命题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2014陕西高考数学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个性品质,主要体现在知识组合的多样性上,体现在难度的渐进性上,体现在考生的数学视野及思维习惯上,体现在考生的考试心态上。这些都需要考生具有较强韧的个性支撑,也必将对下一年的高三数学复习提供积极的导向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5年高考备考复习策略

每年的高考真题,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每一道优秀的高考试题都是命题者灵感与智慧的结晶,善待真题,我们才可以把握高考的脉搏,在复习中多走捷径,少走弯路。2014年陕西高考数学试题,在许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给高三数学复习指明了新的方向,启发我们要有新的学习和工作思路,妥善处理好教与学中存在的几个矛盾。

1.处理好基础与综合之间的矛盾。

2014年的试题设计符合陕西的考情,有利于广大考生数学水平的正常发挥,为今后高三复课教学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从今年的试卷中不难看出,命题重在考查双基应用,着重依据新教材的知识分布而设置命题,许多考题均能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的影子,相当数量的考题就是教材中基础知识的组合、加工和深化。所以教材是基础, 是学生智能的生长点,是高考命题的源泉,只有回到对教材的深层理解上,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上,才能提高数学能力,掌握数学思想。

然而高考命题,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课本单一而零散的知识章节上,而应加强对知识的横向联系的认识上,有目的有步骤的强化综合性训练,如同不是只看一条道路,而应看到多条道路形成的网络,即应该高度重视把课本由厚变薄的认识和训练。当然,同时要防止走向偏难怪的不良倾向,千万不要以为“高考以能力立意”,就是要去钻难题、偏题、怪题. 要明确:能力是指思维能力,即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探究性实验动手能力,理解运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创新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应变理解能力,其重点仍然是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而这些往往蕴藏在最简单、最基础的题目之中.一味地钻研综合题、难题,知识的熟练程度达不到,最后又会制约思维的发展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所以,要两相兼顾,要把章节内的基础训练与章节外的综合训练邮寄结合起来,关键是在基础的综合上下功夫。这就需要高三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学生带进课本,又要使学生走出课本,做好分层级训练。先做章节内的的训练,再做综合性训练,要善于在一个题的基础上,做发散性指导和变式训练,尤其要加强融合知识横向联系的技能训练,如平面向量与线性规划,三视图与线面位置关系,空间角的计算,三角函数与数列、球体与多面体的组合体,具体函数与抽象函数等基础性的综合训练。

2.处理好通性通法与特殊技巧之间的矛盾。

2014陕西高考数学试题。重视高中数学的通性通法,倡导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如第9题,若从平均数和方差的实际意义理解和作用认识来思考,可以得到巧解;而若只满足于基本公式计算,则计算较繁,用时较多。而大多数同学对前者,可能掌握不力。第10题,由于课本中没有明确给出三次函数的概念,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其认识模糊,图象生疏,这样就不能快速理解题意,进而运用选择题技巧而得到巧解.

这些都启示我们,在复习中要从头激活已学过的各个知识点,并适当深入一点,要以清晰的线索重新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含糊不清的地方多一些思考和研究性练习和探究,对产生的错误要究根问底,要反思感悟,回到正确的认知上来。在复习解题时,首先应从基本方法上去探索,而不是死用公式,死记结论;再者,还要思考能否用特殊技巧来完成,要养成多一手准备的解题习惯。 对于每一种方法,要深入思考它的适用范围,思考它的推广发展,尽可能多地找出它在不同模块问题的应用题型,即举一反三。 如分式函数的最值,在函数,数列,圆锥曲线,不等式等模块中就以不同的面目出现,或是恒成立,或是范围、最值等,但实质没有大的改变,解法过程基本相似,但许多学生往往因为一叶障目而顾此失彼,这就是没有处理好通性通法与特殊情景和技巧之间的矛盾。

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于具体问题模型中的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 、错位相减法、迭代法、割补法、特值法等;第二类则是用于指导解题的逻辑思维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探索法、归纳法、解析法等;第三类则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于数学解题甚至于对于其它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规律性方法,称为数学思想,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复习中要关注它们的应用,细心体会,能把抽象的方法和思想通过具体问题模型化,储存在自己的认知结构里。

3.处理好掌握公式定理与知识产生过程之间的矛盾。

2014年陕西高考试题,重视考查知识的产生过程。如第14题,取材于选修教材2-2的“归纳推理”第一节的例1,将著名的欧拉公式设计为考题,但不是直接考公式,而是让学生体验定理的发现与产生过程,考查了学生探索与发现的精神和归纳推理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与直接考定理相比,这一方面要有趣得多,另一方面又能给考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与平时教学的良好感觉是一致的,这就是给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和警示。再联系到近几年陕西数学试题中,2011年的余弦定理的叙述与证明,2012年的三垂线定理的及其逆定理的变形考查,2013年对等比(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都是回归课本,但都是回归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去,而不是现搬现用,为回归课本指明了广阔的道路和正确的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在复习阶段的综合训练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错误,这正是基础不牢固的表现,而根本原因就是对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不清楚,甚至张冠李戴、混淆是非所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既要让学生明确公式定理的结论是重要的,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知识的过程是更根本的,也就是最有价值的,要培养学生对知识过程的探索精神和发现的兴趣,为学生学习高一级的知识贮藏潜力。

只有回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才能从根本上纠正错误,弥补漏洞,而不是把错误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大意。认真纠错,积极反思,是复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比多做几个题的价值更大;认真纠错,就能达到稳定发挥,稳步提高。

4.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诚然,2014高考,对广大师生会有诸多的启示,但要把一种新的理念付诸实践,也不是轻而易举能完成的。学生是学习和课堂的主体,老师是学习和课堂的主导。在实际教学中,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难,也许有些学生会不习惯,也许课时会紧张,也许训练成绩会不理想。

因此,在高中教学实践中,要树立全程备考的思想认识,在高三复课教学中,要立足于教材,辅之以资料书籍,落实在训练和纠错中。要培养学生做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预习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在课堂上应注意师生的交流,把平时的学习变成师生协作与奋进的快乐旅行;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在课外练习中应注意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不但要做得整体、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培养逻辑能力,同时作业必须独立完成,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严密思维的能力和正确解题的责任感。

2014年陕西高考数学理科试题逐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则 ( )

A. [0,1] B.[0,1) C. (0,1] D. (0,1)

答案 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意在考查考生求解不等式和进行集合运算的能力。

【解析】 化简集合

【梳理总结】集合代表元素的识别是确定集合关系与运算的关键,常与函数和不等式交汇,一般不具有难度,但易疏忽代表元素,把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或求函数图像的交点相混淆而导致出错.本题给出的两个较为简单的不等式,但对每个集合元素的确定非常关键。

2.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B. π C. 2π D. 4π

答案 B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三角类复合函数周期的计算方法,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公式求解运算的能力.

【解析】由余弦函数的复合函数周期公式得 T=■=π;

【梳理总结】形如 的函数求周期的公式为 ,形如 的函数求周期的公式为

3.定积分 的值为( )

A.e+2 B.e+1 C.e D.e-1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应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计算定积分的基本方法。

【梳理总结】熟记公式,掌握一些常见函数的导函数和原函数。若函数f(x)的导函数为f'(x),则有

虽然原函数不唯一,但不影响结果。

4.根据右边框图,对大于2的整数N,得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

A.an=2n B.an=2(n-1) C.an=2n D.an=2n-1

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程序框图的功能理解,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程序框图进行计算和归纳的能力.

【解析1】 特殊化和等比数列定义验证

a1=2,a2=4,a3=8,an是a1=2,q=2的等比例数列,选C。

【解析2】 注意初始值的特征可知,输出的数列首项为2,把握3个赋值语句ai=2×S,S=ai,i=i+1,■=2则输出的数列为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通项公式an=2n;

【方法技巧】程序框图题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完整的程序框图计算;一种是根据题意补全程序框图.程序框图一般与函数知识和数列知识相结合,一般结合数列比较多见,认真探究程序运行的过程,通过特值探索可发现结构特征和规律。经过多年的高考,更趋成熟,时常新颖。

5 .已知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则正四棱柱的各顶点均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体积为( )

A. ■ B. 4π C. 2π D.■

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简单几何体的理解和计算,要求掌握棱柱与球的组合体中的数量关系,以此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不是单纯的依靠空间向量坐标的计算。

解析:正四棱柱的外接球的直径是其对角线的长,即 2R=■=2,r=1,v-■πR3=■π;

【方法技巧】球的内接多面体,可仿照球的内接正方体来思考,即抓住球的直径与多面体的高或其对角线等之间的关系。新课标对简单几何体的要求与传统教材相比,有所降低,但球的组合体却是一个重点,不能忽视。

6.从正方形四个顶点及其中心这5个点中,任取2个点,则这2个点的距离不小于该正方形边长的概率为( )

A. ■ B.■ C.■ D. ■

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古典概型和对立事件的计算概率的方法,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概率的方法解决实际几何问题的能力.

【解析】 5个点中任取2个点有C52=10种方法,而每两点之间的距离小于边长的点必须取中心点和其它4个顶点,有4种方法,于是所求概率P=1-■= ■;

【梳理总结】概率计算关键是依据互斥事件合理分类,同时设计简单可行的计数的方法。

7.下列函数中,满足“f(x+y)=f(x)f(y)”的单调递增函数是( ) A. f(x)=x ■ B. f(x)=x3 C.f(x)=(■)x D.f(x)=3x

答案D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抽象函数的对应法则和函数单调性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法则和单调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1】 把握和的函数值等于函数值的积的特征,则典型代表函数为指数函数,再由所求函数为增函数,则选D;

【解析2】只有C不是递增函数,对D而言,f(x+y)=3x+y,f(x)・f(y)=3x・3y=3x+y,选D

【梳理总结】抽象函数关键是对对应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常常依据法则特殊化处理赋值寻求解题的切入点。

15.(考生注意:请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评分)

A.(不等式选做题)设a,b,m,n∈R,且a2+b2=5,ma+nb=5,则■的最小值为

答案■ 【命题意图】 考查对柯西不等式的理解和求最值的技巧和方法。

【解析】a2+b2=5,设a=■sinθ,b=■cosθ, 则ma+nb=m■sinθ+n■cosθ=■■sin(θ+φ)=5,■sin(θ+φ)=■≤■。

所以,■的最小值是■

【梳理总结】直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值简单且避免了繁杂变形,这正是陕西高考不等式考点的新增要求;B(几何证明选做题)如图,ABC中,BC=6,以BC为直径的半圆分别交AB,AC于点E,F,若AC=2AE,则EF=

答案 3 【命题意图】 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几何中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图形背景新颖,重点考查考生灵活应用平几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能力.

【解析】注意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特征可得到∠AEF=∠ACB,ACB相似,■=■=■=■,EF=3.

【梳理总结】平面几何中圆的有关问题,充分利用圆和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和方法求解;

C.(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极坐标系中,点(2,■)到直线ρsin(θ-■)=1的距离是

答案 1 【命题意图】考查把极坐标的点和方程化成直角坐标的点和方程,并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能力。

【解析】极坐标点(2,■)对应直角坐标点(■,1),直线ρsin(θ-■)=ρsinθ・■-ρcosθ・■=1即对应■y-x=2,点(■,1)到直线x-■y+2=0的距离

d=|■|=1

【梳理总结】把极坐标化成直角坐标,化生为熟,是数学解题方法中熟悉化的要求。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 (本小题满分12分)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I)若a,b,c成等差数列,证明:sinA+sinC=2sin(A+C);

(II)若a,b,c成等比数列,求cosB的最小值.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方法,意在考查考生运用三角形中边角互化,以及正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能力.

【解题思路】 (1) 由等差数列得到三边满足的齐次式,利用正弦定理和互补角的关系,借助三角变换证明恒等式 (2)利用边之间的等比数列关系,结合余弦定理求角,基本不等式求得最值.

【解析】

(1)a,b,c成等差,2b=a+c,即2sinB=sinA+sinC.

sinB=sin(A+C).,inA+sinC=sin(A+C)

(2)a,b,c成等比,b2=ac,又cosB=■≥■=■=■

仅当a=c=b时,cosB取最小值■,这时三角形为正三角形。

【梳理总结】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是高考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客观题和在解答题都有出现,解三角形所涉及的知识点要掌握,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 常见的三角函数题型有:(1)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与化简;(2)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综合;(3)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交汇;(4) 三角函数恒等变形,与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交汇;(5)三角形中的边角互化与数列、不等式的交汇.2014陕西高考此题与往年相比,难度稍高。

17 (本小题满分12分)

四面体ABCD及其三视图如图所示,过被AB的中点E作平行于AD,BC的平面分别交四面体的棱BD,DC,CA于点F,G,H.

(I)证明:四边形EFGH是矩形。

(II)求直线AB与平面EFGH夹角的θ正弦值。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利用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的几何关系与数量关系,求证空间图形的形状特征与线面角的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进行计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解题思路】 (1)由三视图得到特殊的四面体:DA,DB,DC两两垂直,进而得到线面垂直,再借助平行关系可证所求。(2)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坐标运算求出线面角;或者做辅助线,由几何法求出线面角。

【解析】

(1)

(2)

【梳理总结】 立体几何寻找解题思路:一是要有转化与化归的意识,即将线线关系、线面关系、面面关系三者之间的问题相互转化,二是要有平面化的思想,即将空间问题利用定义和性质定理转化到某一平面内处理.而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及其坐标运算,可降低难度。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在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1,1),B(2,3),C(3,2),点P(x,y)在ABC三边围成的区域(含边界)上

(1)若■+■+■=■,求OP;

(2)设■=m■+n■(m,n∈R),用x,y表示m-n,并求m-n的最大值.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线性运算以及坐标运算,考查二元变量在约束条件下的最值问题的求解方法。

【解题思路】由向量关系可求出点P的坐标,则可得OP;再由向量关系求m和n,得到m-n的表达式,认识其意义,由线性规划求二元函数式的最值。

解析:(1)

(2)

【梳理总结】借助向量的线性表示和坐标运算可以沟通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目标指引下可得所求向量问题,向量条件下的最值问题,借助向量沟通,化归函数,而二元一次函数通过线性规划求解,凸显向量的工具性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应用,使得向量和线性规划有机地网络交汇,新而不难,值得回味。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在一块耕地上种植一种作物,每季种植成本为1000元,此作物的市场价格和这块地上的产量具有随机性,且互不影响,其具体情况如下表:

(1)设X表示在这块地上种植1季此作物的利润,求X的分布列。

(2)若在这块地上连续3季种植此作物,求这3季中至少有2季的利润不少于2000元的概率。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实际生活中随机事件的理解和随机变量的应用,独立事件求概率及其分布列的计算。

【解题思路】由利润x=产量价格-成本入手,同时注意价格与成本都是随机变量,分别计算可得x的分布列;认识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易求得概率。

【解析】注意随机变量的意义为利润, 而利润x=产量价格-成本,确定随机变量的取值

(1)

X的分布列如下表:

X 800 2000 4000

P 0.2 0.5 0.3

(2)构建二项分布的模型,确定每一次独立实验的概率。

【梳理总结】 实际生活中的概率问题,关键是要认清随机事件,抓住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选择合理的概率计算方法。本题中要抓住关键字句“作物的市场价格和这块地上的产量具有随机性,且互不影响”,则思路豁然,运用独立事件概率的乘法公式即可。本题具有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是生活数学化的极好典范。

20. (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曲线C由上半椭圆C1:■+■=1(a>b>0,y≥0)和部分抛物线C2:y=-x2+1(y≤0)连接而成,C1,C2的公共点为A,B,其中C1的离心率为■.

(1) 求a,b的值;

(2) 过点B的直线l与C1,C2分别交于P,Q(均异于点A,B),若APAQ,求直线l的方程.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待定系数法求解方程的方法,重点考查直线和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研究方法。

【解题思路】(1)依据题设和几何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方程组求解;(2)联立方程组降元化归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借助弦长和题设条件构建方程确定直线方程,注意直线和椭圆相交条件的验证,和直线垂直用向量数量积解决的具体方法运用;

【解析】

(1)抛物线y=-x2+1交于点(-1,0),(1,0),b=1,又■=■,a2=b2+c2

(2)

【梳理总结】解析几何大题第(1)问一般考查圆锥曲线的基本知识,常考待定系数法确定方程的方法.第(2)问对不少考生来说,运算量较大,但写出直线与曲线方程联立,写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这都是常规的方法步骤.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范围、最值、定点、定值、存在性等问题,直线与多种曲线的位置关系的综合问题已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近两年高考题中经常出现了以函数、平面向量、导数、数列、不等式、平面几何、数学思想方法等知识为背景,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而向量的坐标运算在圆锥曲线问题中往往是一个有力的工具,是建立函数、不等式,方程的必须途径 。主要题型:(1)考查解析几何基本知识、方法;(2)向量渗透于圆锥曲线中;(3)求曲线方程或求轨迹;(4)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涉及弦长、中点、轨迹、范围、定值、最值等问题。

21.(本小题满分14分)

设函数 ,其中f'(x)是f(x)的导函数。

(1) ,求gn(x)的表达式。

(2) 若f(x)≥ag(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设n∈N+,比较g(1)+g(2)+…g(n)与n-f(n)的大小,并加以证明。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及其导数的有关运算和归纳猜测函数表达式,函数与不等式综合,求解不等式恒成立下的参数范围问题的求解,构造函数,运用导数探索性质,求解数列求和与不等式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全面深入、合理转化,应用导数解决函数综合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1)特值计算,不完全归纳法猜测gn(x)的表达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 不等式恒成立合理变形转化为函数值满足的关系式,构建新函数,探索其单调,函数观点,借助分离参数化归二次函数区间上的最值或值域求得参数范围。(3)分析比较化归构造函数,利用导数研究其单调性求解。

【解析】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