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个性非主流

个性非主流

时间:2023-06-02 09:58: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个性非主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个性非主流

第1篇

非主流个性伤感句子

1、流逝的流年流淌着流传的留言,流浪的流氓继续着流亡。

2、离别之后,每一个时刻,每一句话,都是最珍贵的回忆与执念。

3、我要你相信,我所说的每句话,我一定能做到。这就是我为什么沉没寡言的原因,我不是不会骗人。我怕我说了我做不到。

4、那些盛开在年华里的遥远夜晚。是无论如何坚持都回不到的过往。

5、她哭了,泪水一滴一滴的落下。她失去了以往的阳光,失去了以往的蓝,天空不满阴霾,灰沉沉的一片,压仰着的心就犹如天空一般。她在轻声抽泣着,用泪水将心中的不愉快释放,阳光总在风雨后,振作吧。哭泣将成历史,新一页也已翻开。

6、让我们含泪微笑好吗?就象“蒙娜丽莎”一样迷人。灿烂!让我们彼此默默深情地凝视好吗?或者紧紧地握住彼此的双手,紧紧地拥抱一次。()彼此道一声珍重,道一声平安,然后,像往常一样,彼此沿着各自的生活轨道前行,逐步走向成熟和坚定!

7、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这样的相遇总会有美好与心碎,或许要相信那句话“世间不曾有过完美,何必苦苦追求,曾经拥有过,就不在乎天长地久。

8、寻了你很久很久,仿若寻了一个世纪;想了你很久很久,仿若将我长长的青春也想到了尽头;念了你很久很久,仿若今生就是如此般念完。一切都可以勇敢,包括我曾迷茫不明的爱情,我曾胆怯错落的爱情,我曾去了不再的爱情,我曾选择失忆的爱情,如过去,若寒秋风。

9、没有人需要牺牲自己的一辈子去证明自己有多么爱一个人。

第2篇

“啊”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声发了出来。

“猴子,昨晚不睡觉,抽什么风?”套躺在床上,一副懒洋洋的姿态。

“抓不住爱情的我…。.”听到了套的诱惑,猴子似乎又开始沉醉在昨夜的猴子演唱会,大放猴声,听得我们是“醉生醉死”,就在这时,枪王使出必杀技,一枪致命。

"呀,惨无猴道”我们将猴子逼到墙角,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向我们扫来,但在猴的眼里,只见有十一个面目狰狞的非人类,在向他......

“哇,猴哥你的唱功好棒呀!”棍在一旁笑嘻嘻的说道。

也就在不到三十秒的时间,我们对猴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转换,“今晚我们来唱通宵吧”套在一旁建议,接下来,恐怕玉皇大帝都睡不成觉了,因为,那歌声,真的称得上时“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有几回长”。说着,演唱会开始了。现在觉得,我们不像在学校,更像在疯人院。

“头上一片青天,心中一个信念......”高阳随性大唱一首,便是掌声连连,呐喊滔滔不绝。

“灯火辉煌的街头,突然袭来一阵寒流......”猴子,套,枪王来了个三合唱,我呕呀,此时真的想死掉,别人唱是要钱,他们不要命,是让人生不如死呀!如果让孙楠听了,肯定把他们仨扒了皮,抽了筋,喝了血,因为,那太难听了。

不知唱了多长时间,唱了多少首歌,听得我昏昏欲睡,就在我准备和梦中情人相见时,又一声河东狮吼,吓得我差点见阎王。把我吓死不要紧,可这次,竟把老管招徕。

“008,真是太过分了,现在几点了,狗都睡了,你们还吵什么!”气的老管蹬鼻子瞪眼。而我们,一个个在装睡,全当他在唱催眠曲。

“你们给我起来”老关似乎更加生气,接着,便把我们的被子掀开,一人一脚,都不知老关吃什么,人到老年,力气比牛都大。

第3篇

为什么我只能是一个人?

舍友的母亲又来给她送饭菜了,我躺在床上,捧着一本小说无力地翻着,无心去看其中的内容。泪,再次顺着脸颊滑落。

我中午经常拒绝食堂的诱惑,选择用一只面包在宿舍打发午餐的时间,因为一进食堂的大门,都能看见家长与孩子悉心交谈的温馨场面。我这颗冰凉的心融不进那个温暖的世界。

我初中做了三年的走读生,不管刮风下雨,我都只能早早地站在空荡荡的站台里,手中握着一枚一元硬币,等着公交车的到来。记得比较清楚的一次,初三要开家长会了,我打电话给父亲,他答应过以后问了一句“你的教室在几楼啊?”我顿了一下,“五楼,503教室。”挂了电话的我已经是泪流满面。

上高中时我选择南校区,我期待着每星期可以回家一趟,因为得让家长来接,我想这样我就可以见到父母了吧。

我想得真美啊!我的周日几乎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没有来接我,我只有月假才可以回家,那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最近不知怎么的,右脚踝一直在痛,有一天痛得受不了便去医务室。脚踝处肿得老高,原来已经扭伤好几天了。我买膏药贴了止痛,并不打算告诉父母。

五一放假回家,我走路时的小动作没有瞒得过母亲的眼睛。她带我去三院检查,拍了片子之后,我坐在走廊里,看着母亲奔波的背影,心里很酸。随后父亲赶来,背起我去各个科室。伏在他的背上,我能听到他的喘息声;听到他的心跳声;听到他的担心;听到他的焦虑。

返校后,我不再拒绝食堂,因为每个星期我和母亲也可以出现在食堂大厅的桌旁。

我的心,在听到一段对话后,被濡湿了。心结,打开。。。。。。

“细丫头终于长大了,她会洗衣、整理,再不是个小公主了。”

“她从来没有让我们担心过,将来她逐梦的时候,不会为分离而太担忧了。”

“她的幸福才是我们的幸福啊!”

第4篇

1、非主流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fēizhǔliú。指一切和当时“主流”相对的观念、行为、以及因此产生改变的事物。这是因多元价值理念兴起,人基于追求个性自我彰显的结果。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2、非主流的产生根源于自我的个性需求,这种需求的意念会外化为非主流的行为,进而带来非主流事物的出现。

3、“大多时候,非主流的主体都难以被大众、社会所接纳。历史其实也正是如此。“非主流”当然是针对“主流”而言的,“主流总想要确认什么,树立什么,划定什么,保持什么。”主流是大多数人的思想,占有统治地位,不会被推翻,因为“非主流”毕竟是少数人。通过“主流”与“非主流”这个问题从而扩大到历史或者是这个世界,就像所说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是这个意思,有些事情能被少数人推翻;但毕竟还有很多事情是不可以的、无奈的。非主流本意指不往一个方向努力,和他人做的不同,后来被变化为在衣着等方面与他人有差异,自认为献出了个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何为非主流?非主流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衣着、言行。

非主流指年轻人打扮穿着方面到了难以被大众接受地步,故用非主流称呼。也就是说人们随着生活发展,追求的物质也因此改变了观念。人们对吃喝穿着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后,从此便对自己进行了物质上的战争,身体上的物质需求不断的在增加。从实际方面讲这个变化我们叫做发展,因为这种不断在变化,所以我们就必须要用一个名词代替,因此才说成非主流。当一个自诩为非主流卫道者去模仿其它非主流的时候,他就不再非主流了,他不再个性了,他只是众多非主流的复制版本,非主流也是现在青年用来表达内心的孤独的一种手段。

非主流特点一:网络上真的很独特,这样可以吸引到更多人的关注。因为自己孤独,所以需要人们的仰望!

感悟一:可在现实生活中,当你在人群中穿梭时,依旧是普普通通,大地并不为你颤抖,人们并不为你欢呼!你就这样走着,从一个孤独的终点,到达另一个孤独的起点!

非主流特点二:把自己的脸蛋涂得红红的,到处ps得只能看见一个脸蛋在黑暗中突兀,想给人一种美丽,可爱的感觉,可没有人知道这一张图片后面那真实的一张脸是怎样!

感悟二:有时候,看似美好的事物,它的后面,其实是一个温柔的陷阱!

非主流特点三:用黑白或其他怀旧的颜色演绎现代的社会!

感悟三:我们生活在现在,可我们总重复着昨天!日子就是这样单调,每天就这样重复演绎一遍昨天的故事!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某一时刻,某一瞬间,忽然感觉到我现在在做的事,在以前已经做过!

借用:成天泡在网上,又不知道做什么好。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无聊”,尽管我们在网络上聊天花去了大把时间。

非主流特点四:血腥。用自残的方式通过红色向人们诉说对爱情或其他事物的忠贞!

感悟四: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有资格去说爱别人吗?

第6篇

头发用夸张的颜去染也是酷,不入流是酷,假深沉也是酷。QQ空间里满是“非主流”风格,男女孩亲密的形象

骷髅、死神等形象随处可见。

前不久,我看到一则报道,吉林杨阿姨在自己刚上初中的女儿房中发现了“自杀”照片,只见一把刀放在女儿手

腕上,鲜血汩汩流出,杨阿姨大惊失色。女儿对妈妈的“落伍”嗤之以鼻,说这是当前中小学生非常流行的“非主流”

照片,不必大惊小怪,这话把杨阿姨听的瞠目结舌。

不少记者采访某些中小学生时问时下的“非主流”是什么意思?

学生们大多回答:血腥颓废的场面,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可爱的男孩、女孩。

其实“非主流”的本义是不流行、不常见,和大众化相冲突,“非主流”意味着另类,与大众不符,喜欢“非主流”

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是不该盲从,喜欢“非主流”等于堕落,低俗,与家长,老师起冲突,过于追求自己的个性。

盲目的跟踪模仿“非主流”一拥而上,一个这样的集体的名称就这样成了众粉丝的一个堕落的理由。“非主流”

第7篇

60后的艾敬在唱着雅皮士的忧郁,70后看村上春树、向往嬉皮士的生活,80后的关键词是小资和奋斗,90后们汹涌而来的是“非主流”,和他们相关的还有奇装异服、非主流照片、空间、签名和火星文。

他们通过这些行为和审美想表达什么?这个答案永远只有非主流自己才能回答。对他们来说,非主流的种种行为、表现其实也是一种创造力。他们并不担心看起来和别人不一样,反而是用尽各种办法表现自我。隐藏起来的另一个我

“我们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哪怕是以挑衅的方式,你们敢吗?”90后的周婷婷说。作为非主流的主要群体,90后们拥有比上一代更优越的生活,同时他们也过度依赖电脑,“呆在电脑前的时间多过和家人、朋友相处,甚至没事也会让电脑开着”是大多数90后的状态。

在生活里,他们一方面渴望受到关注,另外一方面也想隐藏真实的自己。“我想通过外表和行为让别人以为我是这样的人,而把另外一个自己隐藏起来。”周婷婷这样说,“我不希望人们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背着家里去文身,把头发染掉,只是觉得这样更安全,隐藏起来也更好玩。”

他们有自己的审美系统,他们大多喜欢艾薇儿和欧阳靖,也受西方音乐和日本视觉系乐队文化的影响,像上世纪80年代的音乐流派Shoegazing一样,他们的照片视角一般在自己的鞋子,在一张照片里,过度集中了颓废、压抑和迷恋、病痛等情绪。

拍照是一种社交

非主流图片在网络上广泛流传,非主流照片达人往往同时也被称为“社交达人”、“城市达人”。90后的非主流照片达人田桢懿爱自拍,爱修图,这也是一种社交方式,拍了新照片她会立刻在空间里。聚会后,大家还会等着她发照片出来。“这就像会一样有趣。”而空间里的评论自动提醒功能是她所喜欢的。所以她的空间照片也有对话体,“这就像一定要是自己人才明白的暗号,这是我们的小世界、小圈子,我们寻开心的方式。”

有人认为他们自认为张扬个性其实毫无个性。支持的人认为这是一种青年体验型文化,是这一代年轻人时尚的代名词。更多的人持观望态度,“我们也穿过喇叭裤,热爱过大卫・鲍伊,连《猜火车》的伊万最后都要穿上西装去上班,我相信90后会成长起来的”。

一切为了非主流

曾莹比照片上还要瘦,穿一条磨破边的短裤和白衬衣,像从少女杂志上走下来的,165公分的她不到90斤。她坦承自己真的是在刻意减肥,“瘦了才有气场,一胖了就拍照好难看,自己看着都厌恶”。才18岁的她已经花很多时间来保养了,不光是朋友眼中的照片达人,也是美白达人、瘦身达人。

数码单反、卡片机、LOMO、傻瓜机和宝丽来,曾莹都有。她最常用的却是傻瓜机,“因为必须要洗,我下手就没那么狠,不然要拍出一堆照片出来像病毒,而且有时冲出来的照片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

她的每个相册都有100多张照片,最多的就是去旅行的照片,巴厘岛、冲绳或者别的地方。“我喜欢那种安静的照片,喜欢日本摄影师川内伦子的照片,还有韩国的女摄影师YeRin Mok,因为看《水果硬糖》而知道了这个摄影师,后来就疯狂地搜集她的照片。

“我不喜欢没有感情的照片,主流也好,非主流也好,只要让我觉得有感情的照片就是我所喜欢的。”

马上要上大学的曾莹希望自己看起来更成熟一些。“我就这点爱好了,说我非主流,也要非主流得有范儿才行。”

什么是非主流?

非主流(FzL),本来是西方国家对于与主流生活方式不同现象的称呼,尤其体现在音乐领域,如乐队The Smiths、Depeche Mode、R.E.M的音乐风格都曾被定义为非主流。曾经嬉皮士风潮也被视为非主流,现在已成为各大设计师的灵感来源和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还有一种说法是“非主流”起源于TOKYO HOT(东京热)。东京热是日本最大的一家AV电影电视台,位于东京的涉谷地区,是自称为非主流一族最向往的地方。

90后导演艾水水 不要在工作时把我当小孩

13岁便出道拍广告片,16岁时用Dv拍了一部《他叫苏格》的短片,参加多个电影节,一个“姬系”(公主之意)的导演,一个爱看老男人书的18岁少女。她像一个偶像明星一样站在监视器前的照片也符合很多人对于90后的某种预设:不按常理出牌。艾水水很早就知道“以商养艺”。艾水水说自己曾经做过一个测试,测出来心理年龄很大。“其实我希望一直保存一颗纯真的心,有一个孩子的心态。”她13岁便开始化妆了,她说打扮得漂亮一点,也可以让别人愉快。至于《他叫苏格》,有些人看得头晕,她说去参加国外电影节的那个版本更“极端”。她的下一部电影叫《黑桃之夜》。名字都跟《蓝莓之夜》像。

Q:你的90后宣言是什么? A:成长是一个让自己平静如水的过程,我18岁了,希望安安静静读些书、拍电影。我的青春不张狂。

Q:你喜欢跟什么样的人做朋友? A:志同道合的人、心理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有独特审美观的人。

Q:你如何看待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生人? A:60年代的人是五粮液,70年代人是长城干红,80年代人是燕京啤酒,我是长岛冰茶。

第8篇

论文摘要:非主流校园文化是指各种游离于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题之外的,以非正式的方式自发形成的各种行为及思维方式的总和。和谐的校园文化应是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和谐。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科学地看待非主流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在校园内部长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是一种产生于大学、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等校园中的特殊文化现象,它依附于学校这个载体,并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从内容上分,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根据所呈现的方式不同,校园文化可分为主流校园文化与非主流校园文化。

1 主流校园文化与非主流校园文化

主流校园文化是指由学校基于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支持和倡导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它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的高品位的群体文化。主流校园文化体现着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成果,代表着时代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目前我国学校的主流文化生活主要表现为:学术文化活动、道德修养文化活动、健康娱乐文化活动、社团文化活动等。

非主流校园文化是指各种游离于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题之外的,以非正式的方式自发形成的,广泛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中,以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的各种行为及思维方式的总和。非主流校园文化依其存在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传统的非主流文化和新生的非主流文化两大类。传统的校园非主流文化大致包括“课桌文化”、“宿舍文化” 、“厕所文化”等;新生的非主流文化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诸如“影碟文化”、“网络文化” 、“洋节文化”、“新新人类文化”、“手机短信文化”等。

主流校园文化和非主流校园文化同时存在于校园生活中,是校园文化中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从目的性上看,主流校园文化有明确的目的,它与国家的教育方针一致,以学校的教育目标为方向,以课时目标或群体活动为表现方式;而非主流校园文化缺少明确的目的性,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其最终效果或与国家的教育方针一致,或与教育方针背离。从表现方式上看,主流校园文化有较为严谨的组织形式,如学术文化活动、道德修养文化活动等,是学校文化生活的主体;而非主流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较为松散或隐蔽,既可能是课桌上随意的涂画,也可能是同学之间互发的一条调侃短信等。

2 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具有原创性、综合性、独特性等重要特征,而和谐性是优良的校园文化表现出来的总体特征,它是校园文化成熟的标志,是衡量校园文化是否发挥其功能的检测标准。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应包括:(1)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学校中的群体主要有领导群体、教职员工群体和学生群体,这三个群体之间应相互协调、互谅互助、团结友善,共同构成学校和谐的人文环境。(2)人与校园物质文化的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校园建筑、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及校园网络平台等。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使师生身处其中能增强对美的感受,陶冶积极的情感。(3)人与校园精神文化的和谐。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集体舆论、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及校风、学风、教风、校训等,它反映出学校的个性和风貌。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能加强集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4)人与校园制度文化的和谐。校园制度文化既包含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非正式群体,也包括固定和物化了的校徽、校标、校歌等,是学校基本特点和基本精神的历史沉积和总结。统一协调,步调一致的校园制度,会使学生对校园文化产生信赖感和威严感。

3 非主流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是主流校园文化与非主流校园文化的和谐。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科学地看待非主流校园文化的作用。

3.1 正确看待非主流校园文化

对于非主流校园文化,有些教育者持贬斥态度,认为是市场经济下道德滑坡及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的结果;也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这不过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文化趋同趋势在校园中的反映。应该说,二者的认识和判断都有失偏颇。我们应该看到,社会变革不仅给校园文化注入了主流文化健康、清新的活力,同时也正是在社会的转型、经济体制的变革和转换过程中,又使学生群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一时难以适应,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行为反叛,道德失落与思想困惑、混乱,非主流校园文化现象正是这种状态的折射和投影。对于非主流校园文化中的不合谐内容,我们不能简单以其不符合健康向上的道德要求就粗暴地加以打压,而是要科学客观地分析其形成、发展的原因,积极加以引导,使之与主流文化生活互相协调,从而推动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3.2 强化主流校园文化的作用

主流校园文化对非主流校园文化有替代、引导与升华的作用。教育者应有意识地用丰富多彩、高雅、乐观、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生活占据学生的文化生活阵地,从而使消极的、不健康的非主流文化无立足之地。教育者可以通过主流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宽容态度、健康心理、竞争意识、坚强意志等,从而对非主流文化生活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另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主流文化的高尚情操、价值观念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的高尚情感,改造非主流文化生活中的低级趣味,使真善美的德行和品质逐步向各类非主流文化生活中渗透,这样就能通过高尚情操的内化,促使学生种种非主流文化品位的提升。

3.3 充分利用非主流校园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就其所产生的效应来划分,校园文化可分正效应文化和负效应文化。正效应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健康向上地成长;负效应的校园文化则使人陷入迷惘、颓唐,或情趣、格调不高。应该说,主流校园文化和非主流校园文化只是校园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一个运行良好的学校的主流校园文化通常是正效应文化,但这并不等于说其非主流校园文化就都是负效应文化。非主流校园文化中仍有许多积极的因素,如果教育者注意挖掘和利用,依然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针对校园内的某一不文明现象,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各个网民的各抒已见,激烈争论,学生们最终对这一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后也更加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这种非正式的教育方式收到的效果往往比正式刻板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参考文献

[1] 薛丽.隐性课程德育功能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

第9篇

非主流,顾名思意,那就是它不是主流文化,也非物质文化,是当今不成熟的青少年们浮躁情绪下的“另类美”的追求。非主流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衣着、言行。譬如,喜欢带一个没有镜片的镜框,喜欢一些通常是手机拍摄的自拍照片,以斜上方拍摄的脸部特写为主,多为微笑,嘟嘴或面无表情。多读点圣贤书或是多出外运动运动这样不好吗,非要学猩猩嘟着个嘴,要是没事做,那就对着天扔石头,去河边洗煤,对着墙打呵欠啊,都比自拍一张突眼学猩猩眼睛睁不大还戴隐形眼镜强吧,还不要说后期觉得自己丑还ps了的。这就是非主流拍照的特点。

QQ的昵称也被非主流侵蚀过,好比“给你我的爱~罗~我爱你”,“此人网名空白”,“放肆?A、悲伤”等。这些全都是非主流的昵称之一,是全然不顾的追新求异,不分天昏地暗的说“寂寞”,“悲伤”,“时光”,“爱情”等。事实上,都是子虚乌有,从最开始的只是昵称,到发泄情感,直至只是一种随波远逐的追求,我觉得这只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就好比“寂寞”,他们有同学有亲人有朋友,何来寂寞?人本身是群居动物,如果让某人离开所有的亲朋好友,或许一段时间后他会感到孤独无助,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心里是灰暗的,开始下起心灰意冷的小雪,从而感到寂寞;又或许是找不到志同道合,臭味相投的为谋之友。不知追求“非主流”的人们是否是在无人孤岛独自生活了数十年,开口闭口就是寂寞。再说到“悲伤”和“时光”,完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这么多亲朋好友疼爱他们,心痛他们,他们却以为这是在害他,和亲朋好友有深仇大恨一般,他们怀着这样的心态面对友人亲属自然不快乐,不快乐就会悲伤,伤感,但也犯不着又说到“时光”啊,总是说什么的时光匆匆地流逝,想要抓住什么。我说这只是一种后悔不甘心的表现,这就是所谓没有失去不知珍惜,失去过后方才悔恨。90后的人最大不过二十,最小也才11岁,以后时光还长得很,够得这些“非主流”们倾诉。“爱情”?!恐怕也是当今早恋现象的罪魁祸首吧。

这些非主流们学习就不可能太好。家庭肯定也不怎么好,好的家庭背景人家,品位绝对不会如此低俗,既然他们学习不好,家庭也不太好,所以他们将来估计都没有出息,有出息的人不会做这些无聊的事。他们以为听几首韩文歌就是懂音乐懂品位,就是高尚,他们身为中国人,不哈中,反而去哈日哈韩,我说的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崇洋媚外,他们以这种方式来鄙夷中国的文化,迅速腐蚀中国文化。要知道,许多年前韩国不过只是我国的附属国而已,我不想谈现在,因为我想让非主流们认清历史,我从不见得别人发达国家美国来哈韩哈日,所以,我姑且认为,中国还只是发展中国家的原因之一,就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被外来文化和本地俗气的带动,沦为所谓的“脑残”,这真是一大悲哀。

非主流的个人签名一般都喜欢先打了无数的空格,才开始打自己的话,认为这样能有一种飘逸美,而且一般人是看不懂的,在汉语之后又自创一门语言——非主流语言。仅次于曾经的电波系一族的“火星文”,几千年来的古国文化就被非主流们给糟蹋了。我想说的就如同周星驰在《少林足球》里说的一句话,“地球是很危险滴!你还是回火星去吧!”

不得不说,中国独有的方块文字就这样被玩弄在这些非主流的手中。中国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其中之一,为什么你们不能引以为傲呢?

有人会以为非主流固然有可取之处,例如他们的文笔功夫底子深厚,鼓励人们从生活中的细小事物中获得启示,但非主流的文笔就好比言情书籍,大多是细腻矫情的心理描写,是将对恋爱的想法刻画得栩栩如生,是少女们对幸福爱情的渴望及向往,是一片痴人说梦的鬼话。我视非主流同言情一般,是文学中的败笔,不管有多么的感情细腻,文笔优美,其意义都是不可取的,是腐败的象征。从上面下面左面右面背面……反正就是不从正面说出来,造成自己一种空虚,寂寞的美。我以为他们会觉得很婉转。

说到底,非主流就是颓废文化。

话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60无法容忍70,70唾弃80,80反对90,90教育00,00不服90。

宽容面对,未来是下一代的。话说这么说,但我不想就让中国一代比一代差,这样就没有未来可讲,中国的未来就变成了白日做梦了,只能说,在没有成功达到目的前,梦是需要的,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那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

第10篇

还来不及卸妆,“90后”就匆匆登场。

“90后”,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80后”锋芒毕露的时候,“90后”的孩子们还正处在默默无闻的成长期,很少引起关注。今年“五四”,最大的“90后”们刚刚举行了成人宣誓,正式宣告自己已18岁成人。当社会中的“保守派”还在把“80后”看作问题扎堆的小孩,为寻找解决他们“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等毛病的解决方案而头痛时,“90后”的突然登台让他们瞠目结舌。

“90后”的非主流行为

“90后”崇尚非主流。什么是非主流呢?在他们看来,非主流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总之,与时下流行的和主流的格格不入的,便是非主流。

火星文便是在“90后”非主流的追捧下而发扬光大的。如果你留心身边朋友的QQ、MSN签名、Blog以及电子相册,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火星文在受到越来越多“90后”的追捧下,也在迅速发展演变:由最初的“弓虽”“丁页”,发展到现在“taxi”(太可惜)“①”(一点点)等掺杂着怪异符号、繁体字、冷僻字,甚至英语、日语、韩语统统上阵的网络符号。这些文字最后发展到甚至连与他们年龄最近的“80后”也不太认识。所以“90后”说,“70后”拜拜,“80后”慎入,这里是“90后”的语言时态。

“90后”女生喜欢用手机和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大头照。她们的招牌动作是瞪眼、嘟嘴、剪刀手,于是网络上全部是她们大眼撅嘴的粉粉可爱照。她们喜欢“卡哇伊”的东西,用“亲嗳哒”“宝贝”“乖”称呼自己或朋友。

“90后”喜欢另类装扮,如果你在街上发现鸡窝头、韩版装的男生,身上颜色在5种以上、穿鲜艳筒袜、脚蹬匡威鞋的女生,不用说,一定是“90后”。

“90后”的孩子们绝对热爱网络,他们不屑于MSN、博客,喜欢挂QQ、踩空间,QQ名字和QQ空间一定要弄得非常花哨,并且一天一换,一律用火星文:2005年他们喜欢叫“D调的华丽”;2006年他们喜欢& .o.灬ξ等符号,因为这样有飘逸感;2007年他们喜欢称自己为X女子、X男子、某、伤女子。

他们经常容易伤感,常自顾自地吟唱:“为什么90后的我们还没经历人生的太多折磨,眼里、心里却充满了忧伤?为什么在别人眼里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的我们,还没来得及年轻就已经苍老?”

“90后”常通宵达旦地聊QQ,最常玩的游戏是劲舞团,这里也是他们集中的大本营。

……

“90后”继承了“80后”的个性张扬,并且比他们更张扬。

“90后”挑战“80后”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90后”一代,已经开始慢慢接近于18岁这个有权争夺社会话语权的年龄界限,而与“80后”的网络舌战就像是他们对大众文化的第一次逆袭。

当“80后”终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时,“90后”的表现让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上一代人会对他们当年的行为张目结舌。他们同样对“90后”的行为嗤之以鼻。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对火星文的讨伐。

创造了第一代网络语言的“80后”认为,“90后”“宁愿花上1个小时去拼凑一些连神经病都看不懂的文字”,是脑残的行为。火星文随之被叫做“脑残文”,“90后”也被称为“脑残的一代”。这些名词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而不甘示弱的“90后”也进行了反击。就此,两个时代生人的网络言论PK迅猛展开。

一位自称“90后”的非主流美女kululu,录下真人视频对网络上对非主流文化的批判进行反击。言语间多次挑衅“80后”网民,嘲笑“80后”为“宅男”“腐女”“死大学生”,并不服气地说:“你们不就是欺负我们年龄小吗”,并放言“等我们长大了,那不就是主流了吗?”

这一视频一经网上流传,引来大批“80后”网友的痛骂,并疯狂反击。但后经证实,这一视频秀有幕后操作,但这场战争已正式从文字层面的痛批发展到了视频中的互相对骂。现实中或许从无交集,而网络中,“80后”与“90后”已经水火不容。

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版主说:“90后”的小朋友请注意,这里不欢迎火星文;

“90后”说,我们自己写的自己能看懂,你看不懂也不想想自己是不是脑残。

看不惯“90后”45度仰角、撅着嘴拍照的“80后”说,用手机和摄像头拍照吧,分辨率低,完了照片整体抠图,全选,打20个像素的羽化,背景做个高斯模糊;

“90后”说,每个时代都有这样一批人,一边偷偷羡慕和嫉妒下一代的优越生活,一边捏造事端。

总之,“80后”骂“90后”是脑残,“90后”骂“80后”是老土;

“80后”瞧不起“90后”装“卡哇伊”,“90后”看不惯“80后”倚老卖老的姿态……

在“90后”的眼中,“80后”已经老了:“谢谢‘80后’提供的许多前车之鉴,老妈经常说,‘你再不好好学习,就像你表哥一样,毕业就失业’,表哥就是‘80后’”;“‘80后’是反叛的过去时,我们是反叛的现在进行时,谁年轻的时候不反叛?但要看谁反叛得更有个性、更有自己的主张”;他们立誓:“我们一定会超过‘80后’!”

而在“80后”眼中,“90后”还是些10多岁的孩子,而自己已经正式步入社会,为前途和理想,为生活和家庭拼搏,现实更值得关注。所以,有人不屑――“我无所谓和‘90后’比较。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超过我们。但肯定他们会比我们死得晚一些。”也有人会缅怀青春――“很羡慕他们的年轻啊。看着他们,也会想起曾经年轻而不够成熟的自己。”更多的人,是漠然――“两代人,没有可比性。”

“90后”会是又一个“垮掉的一代”吗

相较于狂放不羁的“80后”,“90后”的怪异行为或许更刺激“60后”“70后”的神经。一些极端事例的出现更让他们对“90后”同样是“垮掉一代”深信不疑。

网上曾出现过一段视频,在视频中,一个女孩声称自己是“高贵、有品位的高级白领”,开着“豪华、高贵的本田雅阁轿车”。一天,一辆QQ车把她超了,她就把QQ车拦下来,砸烂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女子很快遭到大量网友的抨击,网友们给她取了个绰号――“雅阁女”。

几乎在同时,一个上海男青年在博客上了一张用大把钞票点烟的图片,炫耀自己的奢侈生活、鄙视穷人,遭到网友炮轰,他被称作“烧钱男”。

而近日,一自称“90后”的女孩,在一门户网站上贴出自己的照片鼓励网民为四川捐款,并称“愿意多发照片来鼓励大家捐款”。 由“雅阁女”到“烧钱男”,再到“90后美女发鼓励捐款”,“90后”留给大众的印象是浮躁、炫富、爱炒作。

“90后”普遍被人们认为是空前幸福的一代,他们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彻底享用者,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是教育体制和方向改革的教育和保护对象。改革开放10年后,父辈积攒的财富让他们享受了比前几代人更丰富的物质生活,4+2+1的家庭结构让6份爱和娇宠都倾斜到他们身上。这样被娇惯的他们会是又一个“垮掉一代”吗?

如果我们戴上有色眼镜看,会发现,“90后”没有信仰,缺乏理想,自私自利,没有爱心,注重名利。在他们的世界里,不知道什么叫帮助,什么叫奉献,想在他们身上找“孔融让梨”“扶贫济困”“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是很难的。

然而,就此下结论说,他们是没有精神寄托的一代,是垮掉的一代,似乎还为时过早。

诚然,“90后”的身上有许多“70后”“80后”们不太喜欢的东西,他们迷电脑游戏,玩早恋跟嚼口香糖一样容易,他们吃奶片,穿暴走鞋,写火星文,想要一夜成名……这些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课程;非主流性;内容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1-0070-03

网络课程是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课程展现形式,是网络教育资源的核心。它作为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正以其特殊的魅力影响着教育界,使得传统的教与学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试点现代远程教育至今,全国已有67所普通高等院校建立了网络教育学院。随着网络教育试点实践的实施,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但是网络课程的现实境遇似乎在说明其作为一种新兴教育途径发展的曲折与艰难,事先过度张扬愈发反衬出现状的不理想。

一、困窘的现实处境

从表面看,学校政策不支持,硬件设施不完善,校园网建设不健全,网络技术跟不上等等,是目前阻碍网络课程发展存在的根源所在。还有学者总结造成网络课程发展障碍的七点因素为:网络课程、网络课件、网络教材的混淆;课程体系大而全;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单一;自主学习资源不足:导航系统不强;缺少评价与反馈,缺乏教学活动设计。但是拨开层层迷雾,仔细观察,却探究出根本因素不在于此。

网络课程发展缓慢、格局混乱的另一方面是网络平台设计者和从教人员及课程研究专家们对网络课程的高度关注。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10年12月,以“网络课程”为题的论文数量达到2850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论文数量也有454篇;以“网络课程”为关键词在“谷歌”,中搜索到的网页有734万个。数量的庞大可见其受关注度之高。

与此同时,人们还为网络课程的发展勾勒出种种过誉的前景:“网络课程展现了清晰的课程内容,将成为教师主要的授课手段”,“只要有了网络课程,学生将不再需要书本。不必在课堂上学习”……对于目前存在问题较多且频频出现新问题的传统课程来说,如此美妙的前景怎会不诱人。对建设者而言,如此重要的教育途径,自然是要万分谨慎地对待和细心地规划。正是过高的期望、过度的重视、过分的谨慎,使得各个网络教育学院不肯放手前行,从而束缚了网络课程的发展。网络课程的缓慢发展,主要源于人们对主流教育途径的错误定位。

事实上,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网络课程教学还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也就是说,网络课程相对于主流的教育途径而言,始终都是非主流的。无论是从网络课程目前的发展和建设状况来看,还是对其本身特点的分析都表明,相对于传统课堂的课程教学来说,网络课程只是一种大众化的非主流教育途径。

二、主流教育与非主流教育

1.主流教育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途径日渐变得多样化。无论是哪种教育途径,其教育目的都没有发生改变。18世纪中叶,卢梭首次在《爱弥儿》中提出了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造就人,不是政治人,不是社会人,而仅仅是“人”。如何造就人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取得好的考试结果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高考就是最好的证明。最终素质教育并未得到真正的实现,因材施教也只是空口说说。在此情形之下,目前的主流教育大大增加了其他教育思想和实践出现的难度。于是,非主流教育的兴起对主流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

非主流教育是相对于主流教育的概念,什么是非主流教育,目前似乎还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是有人认为现行的主流教育是坚持着师范大学和教育部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实践着相同的或相似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或行使统一的教育方针政策等的公立和私立教育。归纳一下,主流教育的特征是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相同的教育方式、方法或教育方针政策。于是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口标的社会活动。在中国,学校教育有上千年的历史,可谓底蕴丰厚,但是即使是这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形式依然发展不够完善,加上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非主流教育才有了发展的机会与空间。

2.非主流教育

非主流教育不必追寻上述主流教育的特征,因为“非主流”一词的解释是不跟随潮流,追求个性与另类。那么,非主流教育就很容易被理解为个性化的教育或另类的教育。非主流教育是从英文alternative education意译过来的,ahernative直译的意思是“有选择的,另一类的,或其他的”,笔者认为,用非主流教育来代替“有选择的,另一类的,或其他的”教育是非常合适的。

与当下的主流教育相比,非主流教育种类较多,比如家庭教育、通过大众传媒如报纸、广播、电视等进行的宣传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等等。纵观这些非主流的教育途径,我们发现非主流教育与主流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影响受教育者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家庭教育主要是在孩子成长初期教育孩子为人之道、为生之道、为学之道;大众传媒主要是对大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意识进行宣传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重点在提高学员的某项技能。主流教育长久而持续地影响学习者,其深度直达受教育者灵魂,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广度普及受教育者的任何生命阶段,而非主流教育相对较弱的影响力,既是弱势,也是其生存空间所在――边缘化生存。

三、非主流的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之所以被定位为非主流的教育途径,是相对于传统课程教育而言的。有学者总结出了网络课程的特征:自主性、技术性、经验性、虚拟性、交互性、视觉性、情境性和开放性。网络课程的非主流性也体现在这些特征中。很多人认为网络课程是在“课程”的基础上加上“网络”这一元素。是课程的网络化,其实不然,正所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课程系统中融入新的要素必然会发展出与之相应的新结构,而新结构必然表现出新特征。网络课程基于“网络技术”这一时代最时尚、最能动的要素,使得网络课程成为一个补偿性的、辅的教育途径。

作为一种补偿性的教育途径,网络课程的建设就是对传统课程的一种补救措施。从书本到广播、电视,再到网络,网络课程补偿了传统课程视听双重要素的缺失。正如吴刚所言,“比之以往的印本(纸笔)文化,信息时代的学习文化借助于赛伯文化(eyber eultu,e),更强调‘视象素养(visual litelacy)’”这里的视像就是视觉和感官。传统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们常问学生一句话:“同学们,听明白了吗?”这句话道出了传统课程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征――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大多通过听觉接受教学信

息。学牛学得被动,在不喜欢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睡觉也是正常现象。网络课程因为其虚拟性、交互性、视觉性和情境性等的特征补偿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不仅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师生、生生和人机的交互模式,加强了学生刘课程形象化的接受,教师不再绞尽脑汁地表达仅仅一幅图片或一个动画等就能表达的含义。再者,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知识的意义建构者,形象化教学、模拟真实事物或环境的教学更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

同时,网络课程是一种辅的教育途径。一开始许多教师没有认清网络课程的真实面目,将其理解成网络教材或网络课件,此时的网络课程就是传统课程网络化辅助的教育途径。有些网校或网络学院就把某些章节、某些知识点的材料作为网络课程了。然而,课程与课件的出发点不同,课件是从教学活动出发,课程是从社会需求出发,但他们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和学会与人共事。课件把课程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用软件的方式实现出来,但缺失了很多课程的内涵,如社会需求分析、课程规划等。另外,调查显示,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网络课程始终处于非主流的辅助地位,主要功能是协助传统课堂教学,在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功能的基础上,向学习者提供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环境与手段,实现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实现的无时空限制的师生、生生充分学习交流。撇开一些不能实现网络没备连接的贫困地区不讨论,即使在各项设备和技术都支持的地区,学习者还是习惯或信任传统课堂教学,他们认为传统课堂的学习环境及模式便于接受,重要的是学生需要教师的存在。教师作为长者可以给学生情感上的安全意识,学生也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批评,而不是面对冷冷的机器、文字或是视频格式的图像。再者,网络课程的自主性特征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于是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学习者,如少年儿童,网络课程还不是首选的受教育途径。综上所述,在网络课程的初级阶段,辅是一个现实的态度。

网络课程的非主流性说明,它的出现使得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组成成分由原来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变为网络课程、学习材料库和学习者的关系。因此网络课程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大热点是不足为奇的。

四、网络课程的内容建设

教育一直追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网络课程作为一利,教育途径,其内容也自然因为学习者的不同而不同。网络课程的内容建设没有统一的原则或格式,有学者将网络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和取代传统课堂教学,这一观点笔者也较为肯定。然而,一切的网络课程都是为学习者服务的,因此笔者从学习者的角度结合网络课程的三个层次对网络课程的内容建设进行分述:

1.全日制学生学习用的网络课程

顾名思义,该种网络课程的学习者就是广大的全日制学生。这类学习者的特征是完全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网络课程只是作为辅助学习的途径。这类网络课程一般由学校教师个人提供,特别是在高校里,很多教师都提供个人课程教学网站。教师们的个人课程教学网站就是网络课程的一种,它被用来补充教师的课堂教学,即丰富和拓展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让学习者可以在课堂外继续学习或与教师保持联系。由此,该网络课程创建时是相对简单的,只要在上课前课程说明;课后上传课堂讲稿(有必要时还有授课的视频),并且按一定的方式有序组织,便于学生课后继续学习课堂上没有掌握的内容:最后要及时回复学生反馈的意见和问题。

2.非学历教育用的网络课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非学历教育是指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专业进修等,即学习者大多是工作者或即将工作的人。这类学习者是因为工作需要而选择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他们要求学习的内容要有实际性和实用性。该类网络课程使用时会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课程内容贴近学习者工作实际,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习者学有所用。在此网络课程中,教师常常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有充分的解说性和示范性,为理论转化为实践提供样板。此外,在线答疑也是就工作中的某一课题或经常碰到的疑难问题给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3.远程学历教育用的网络课程

远程学历教育的学生基本是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家,因此网络课程就取代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此时的网络课程作为远程学历教育的载体,特别强调课程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教学质量的可靠性,其不仅包括讲课、自学、辅导、答疑、作业、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所有的内容,还包括与这些内容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另外,在远程教育中,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支持服务是制约其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还要考虑采用什么策略促使学习者参与到学习过程和讨论中来,如何对学生进行监控和管理,如何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全方位的学习辅导、答疑和咨询服务等问题。

综上所述,网络课程的内容建设会因受用的学习者的不同而不同,同时,除了远程学历教育使用的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内容建设也体现了网络课程的辅和补偿性地位。至此,这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网络课程是作为非主流的教育途径存在的。

五、总结

主流教育是相对于非主流教育而言的,但是非主流教育与主流教育之间是可以转换的。

黑格尔说“存在及合理”,网络课程的出现必然有其合理之处。目前全国各院校校园网的建设参差不齐,加上网络技术如网络传输速率、虚拟现实技术等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实现存在较大的难题,使得网络课程不一定适合每一种类型的课程。同时,传统的课程教学沿袭了几千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许多教学方法在网络课程教学中仍能觅其踪迹,因此网络课程教学在目前是不会代替课堂教学而成为主流的教育途径的。但网络化、信息化的进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决定着网络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空间,甚至将来会成为主流的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梁林梅,焦建利我国网络课程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反思[J].开放教育研究,2002(6):13.

[2]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1(1):56-58.

[3]赵燕,胡瑛隽.论高校助教型网络课程建设[J].教育评论,2010(5).

[4]曾飚非主流教育走进我们[N].中关村,2003(4).

[5]黄晓星从主流教育和非主流教育谈起[N].茶座,2004(3):68.

[6]叶澜著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

[7]百厦百科[DB/OL]baike baidu corn/view/2809646.htm.

[8]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33.

[9]吴刚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及课程改革[J].全球教育展望,2001(1).

[10]雍花.网络时代下实体学校教育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4).

第12篇

关键词:精神环境;心理相容;创新求实;暗示渗透

学校的精神环境以学校精神的形式表现出来。

良好的学校精神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力量,它作为学校普遍认可、接受和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以制度形式,依存于学校校风,又以价值观念形式存在于个体身上,体现在学校全体成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即校风的人格化。

一、选拔高素质的校长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所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我们坚信:“只有最差的领导,没有最差的职工。”校长素质越高、越独特,越容易造就学校精神。因此,校长必须文化知识渊博,个性特征完善,思维品质独特,办学思想成熟,管理才能出众。

二、爱国、爱民、爱家、爱校

学校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培养道德的、理性的、审美的高尚情操。这首先就要爱国、爱民、爱家、爱校。尊重本国每个同胞和世界上每个诚实人的人格,对劳动人民的友爱,同志和兄弟情意,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快乐,以及对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的无私享用。一个真正的人不能没有爱心。教育就是从培养真诚的关切之情——对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会由衷地做出思想和情感上的反响开始的。真诚地关切——这是和谐发展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人的多种品质——智慧、勤勉、天才——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得到最光辉的发扬。

三、勤奋、刻苦、严谨、求实

勤奋、刻苦、严谨、求实应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前提。首先,教师要精通所教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其次,要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懂得而且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科学知识就无法实事求是,无法做好工作。再次,教师集体要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要有多样化的兴趣,广阔的眼界,顽强的钻研精神和对科学新事物的敏感性。同时要加强阅读,集体的智力财富是个体的智力财富汇集而成的,学校求实的精神赖以确立的基础就是每个教师多样化的知识,丰富的智力活动,宽阔的眼界,学识上的不断提高和积极主动而又严肃活泼的劳动。为此,学校要尽可能给全体成员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图书资料、报刊杂志以及多渠道,多方位学习与交流的机会。第四,每个人都要讲究工作效率,注重内容而不是看重形式。

四、开拓进取,创造革新

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首先给他自己带来深刻的美感体验。其次,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愉快。教师创造性的劳动价值应当成为每一个现代教师在教学中孜孜以求的目标。其实质是在于教师能够在整个教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创造的态度和精神,显示出敏锐的教学感受力,丰富的教学想象力和深刻的教学思维能力,并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不应当只是一两次偶然的表现,不是某个教学片段,而应当体现于一切教的行为中。

五、民主意识,学术自由

准确的决策只有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真正理解、接受才能变为巨大的创造力。因此,决策者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民主参与决策的原则,充分发挥广大干部、教职工、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聪明才智。

学校浓厚的学术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应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百家争鸣,鼓励积极研讨。

六、生活丰富,心理相容

学校重视主流文化的同时,还必须重视非主流文化。校园里非主流文化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是多种多样的:课余时间、生活之中、同伴之间的交流方式,班风,相同或相近年龄段的类似活动兴趣与方式。在学校的不同群体中,教师、学生、干部都有不同的爱好、兴趣或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方式。学校不可只容许主流文化存在,处理恰当的非主流文化不但不会冲击主流文化,而且会用各自的特殊方式折射、补充、丰富主流文化,构成学校文化多彩的生动局面。

丰富的校园生活还可使人的价值观念、校园舆论、集体意识、集体目标、人际交往各方面达到合理、和谐,因此,必须发挥党委、团委、学生会、工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