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村庄规划总结

村庄规划总结

时间:2023-06-02 09:58: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村庄规划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村庄规划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村庄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

1村庄规划建设的意义

新时期村庄规划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整治建设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引导和规范村庄整治工作的手段,对于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村庄布局规划,使现有村庄提升一批、保护一批、改造一批、消纳一批;通过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具体指导村庄本身的发展、改造与保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切实把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整治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当前村庄规划建设的相关问题

近年来,我市各镇的村镇规划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2.1有个别镇对村庄规划建设重视不够。规划意识不强,建设管理松懈,没有完善的规划建设管理制度,未能把村镇规划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措施不力,效果较差。

2.2规划滞后。近年来,农村的楼房建设速度较快,但是规划难于编制,严重滞后。目前我市已基本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但由于村里的空房、闲置房无财力收回,可用的建设用地缺少,规划实施存在一定难度,未能按规划建设,主要原因是“四缺”:①缺少编制资金,编制一个村庄规划,需要资金数万元,但市、镇、村都没有钱,难编制。②缺少编制人力,编制规划需要专业人员,但请设计院费用太大,镇乡建站人力少,没法编制。③缺少权威部门牵头组织,有些村民钱多车多,有按规划建新村的愿望,但无人牵头组织,规划不能实现。④缺少上级政策文件指引,主要是全市未有一个编制规划的硬性规定,未能形成搞规划的氛围。

2.3乡建站人力不足。部分镇对乡建站的工作重视不够,人员配备少,一般只有1-2名。工作人员调动多,不稳定,业务不熟悉,能力不强。同时,乡建站人员未能专职于本身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被用在了其他中心工作上,本职工作成了附带工作,造成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很难抓出成效。

2.4缺少资金。目前镇的财政紧张,拿不出规划建设资金,农民报建和村庄规划又没有政策收费,上级财政也没拨给资金,造成规划建设管理没有经费,缺少资金,工作很难开展。同时,乡建站人员下乡的费用开支大,镇没有补助,工作积极性也不高。

2.5批建不一现象严重。我市乡建站规划员制度已落实了十年,建房审批还比较规范,但由于规划人员缺乏批前放样没做到位批后监管也不够,造成很多批建不一。

2.6对违法违规建设工程执法力度不够。多年来,农民建房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由于部分农民建房工程未报建,无证施工,无人监督管理,造成安全质量无法保证,存在隐患。违法违规工程较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镇的建设管理职能不明确,执法力度不够。有些镇对违法违规工程根本无法制止,执法查处困难重重。

2.7乡镇乡建站与主管部门的业务联系少。自从乡镇乡建站不归建设局直管后,由于职能未理顺,乡镇乡建站与建设局的联系减少了,局组织乡镇乡建站人员开会、培训、参观等活动少了。有些乡镇乡建站人员业务知识缺乏,没有方向目标,工作开展难度大。此外,由于乡建站人员业务不熟悉,有些乡建站的工作不够规范。例如应进行规划的村庄不进行规划,应报建的农民建房不报建,应查处拆除的违法工程不查处拆除,该到建设局办理的证件不到建设局办理,工作不够规范。

3新时期村庄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针对多年来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上的困难和问题,笔者提出如下一些愿望和建议。

3.1应切实加大村镇规划建设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近几年来,我市关于建设规划方面的宣传活动较少,干部群众对规划建设的政策法规和具体做法要求不明确,依法建设意识淡泊,从而出现了不少无规划建设和违规建设等现象。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宣传工作。例如可以利用宣传专栏、宣传牌、宣传车、横幅标语、电视、报纸、图片、会议、文艺晚会等方式方法进行宣传。可以在《建筑法》施行日和《规划法》施行日或者其他时间搞些规划建设宣传活动。大家明确了政策法规和要求,村建工作就能顺利开展。

3.2应该制订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具体方案。现在虽然有《建筑法》、《城乡规划法》和《浙江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但是有关内容不够具体明确,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难于把握,造成有些镇不会管,不敢管,怕告状,怕吃亏。市最好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精神和我市实际,制订出台一个村庄规划建设方案文件。文件对农村的规划和建设管理要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和准则。有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和准则,管理才能有依有据,才能收到好效果。

3.3各镇应该高度重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多年来,有些镇的村镇规划滞后,建设管理效果差,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不够重视。因此,各镇应该高度重视村建工作,把它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领导重视了,工作就好办。同时,上级应把村建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各镇实绩的重要内容,应该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奖项。全市重视了,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3.4乡镇乡建站人员要充足。现在每个镇都有数万人口,每个镇每年的建房户都有200户以上,但多数镇的乡建站人员仅有1-2个,还要做其他工作。人员太少,很难把工作做好。过去乡建站归建设局直管时,乡建分站一般都有5人以上,可以自行对所辖乡镇规划员进行调度,而且都是专职做好规划管理工作,那时的村庄规划、建设和违规工程整治的效果就非常好。要切实做好村建工作,首先各镇乡建站应配备5人以上,还要保持人员相对稳定,不经常调动,最好能单列管理,这样才能使乡建站人员有时间、有精力专职做好村镇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

3.5要有政策收费和财政资金投入。农村地广人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工作量巨大,没有资金投入,能搞好规划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村庄规划建设,应该有一定政策收费,财政应该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该返还的税费应及时返还,该拨付的规划经费应按规定及时拨付。此外,还可采取向上级争取、发动有钱人捐资和群众集资等办法筹集资金。有了资金和经费,村镇的规划建设才好办。

3.6要及早抓好村庄的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90年代起,我市就有几个镇编制了村庄规划,一些规划已经实施了,一些还未实施。未实施的应坚决实施,目前部分早编制的村庄规划已可以修编,操作性差的也应该进行修编,可以和整治规划相结合;针对农民建房速度快,在未能及时作出详细规划时,应首先作出粗线规划,以适应农民建房需要。现在大部分村庄已有70~80%的农民建了新楼,再重新作详细的楼房建设规划作用不大,这些村庄的重点应是作出整治规划,搞好道路、排水、绿化、公益设施等计划。村庄规划要有上级文件决议才有威力,要由上级牵头组织开展才有权威。应由建设局牵头组织、协调、指导各镇编制和实施村庄规划。这样才能确保村庄规划尽快完成和实施。

3.7要切实抓好村庄建设工程管理。要制订完善好全市各镇统一农民建房管理制度。要抓好报建工作,统一报建程序。要加强农村个体工匠管理,工匠要持证上岗,不承接违规工程任务。要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管理,消除质量安全隐患。要争取一定的政策收费,以确保日常工作费用。要充分发挥村民小组和村委会干部的作用,由他们把好农民依法建设关。镇乡建站要与国土所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维护农村建房秩序。要严格查处违法违规工程。建设局应成立一个工程执法监察大队,协助各镇依法严处违法违规工程。要建立农民建房巡查制度,及时督促农民办理报建手续,及时发现和查处违规工程。要建立农民建房汇报制度,定期汇报农村建设情况,作出相应管理措施,确保农民建房依法依规进行。要建立奖罚制度。对村庄规划建设工作做得更好的镇、村委会、村民小组、乡建站和个人,应有表彰奖励措施,对工作抓得差的要有促进措施。建设局和市应每年召开一次村镇规划建设总结表彰大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查找不足,部署新一年的工作,使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切实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

3.8要树立典型。典型的引路作用是巨大的,应树好村庄规划建设的典型,每个镇树立一个村委会,每个村委会树立一条自然村。典型可以是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典型,可以是规划典型、新村建设典型或者是旧村改造典型,特别要树好村庄综合整治的典型。树好典型后,要组织好有关人员参观,做好学习推广工作。此外,为了推动村庄规划建设,还可动员村庄的外出老板、领导干部、党员回村挂钩,负责动员组织村民搞好新村规划建设,将会收到很好效果。

3.9主管部门应更好发挥职能管理作用。例如应继续发挥好以下职能作用:当好市府参谋,对全市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提出具体的管理方案,作出具体工作部署;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政策法规宣传;牵头组织和协助各镇搞好规划建设管理,具体指导好乡建站的业务工作;组织好有关会议和活动;组织好镇分管领导、乡建站人员、村委会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建设法制意识和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强与各镇的联系,搞好调查研究,更好地指导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加强宣传报道,对村镇规划建设的先进事迹要进行宣传,积极发挥先进的带动作用。

第2篇

县村庄规划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早上好!经县人民政府同意。今天在这里举办全县第一期村庄规划工作培训,目的为了顺利推进我县村庄规划工作,保证村庄规划质量和进度,确保全面完成我县村庄规划的目标任务。村庄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要认真贯彻落实好11月17日召开的全县村庄规划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开展村庄规划与规划实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掌握好村庄规划的基本原则,明确目标任务,为全面开展村庄规划做好准备及时投入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举办本次培训班的重要性

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并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以乡(镇)和村干部为主,新农村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为辅的规划编制队伍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市级已下达我县规划编制的计划数。现在已经是11月下旬,全年的各项工作都接近尾声,年底前各项繁重的工作任务也正加紧落实,而村庄规划的任务刚刚下达,时间紧、任务重、业务性强,这种情况下,决定专门用一周的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举办这次培训班,主要基于三点原因:

(一)村庄规划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经验缺乏的实际情况。县村庄规划工作的目标任务是2012年全面完成个村庄的规划工作。而要完成今年175个村庄的规划任务,只有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了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广大基层干部业务水平又不高。这种情况下,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村庄规划工作,需要各乡(镇)和各有关单位之间协调配合,对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从而加强规划编制队伍建设。因此,组织这次培训非常必要。

(二)村庄规划工作人员新、业务不熟的具体情况。今年。但大多都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各乡(镇)村庄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队员大多从水务、林业、国土所抽调,由于行业的不同,对村庄规划认识不深、业务生疏,开展村庄规划工作存在很大困难。通过组织这次培训班,让各村庄规划工作人员全面掌握规划的具体业务知识,以便各乡(镇)顺利推进本次村庄规划工作,为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工作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三)村庄分布在遥远山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布局不合理,农民发展意识淡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严重滞后。农村中存在村庄规模小,布局散乱;农房占地多,浪费大;基础设施配套难,环境差等问题,要科学、合理规划村庄,改善我县农村现存的问题,总体来说难度较大。如何提高规划水平,切合山区农村实际、符合农民的意愿是本次培训要达到目的

二、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

但光靠培训是不够的大家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这次培训目的于提高我县村庄规划工作队的整体技术水平。争取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明显提高:

(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业务理论水平。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时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途径,提高编制质量和进度。

(二)要不断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本次村庄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才干顺利完成本次村庄规划的工作任务。所以,各学员在培训期间要互相学习、积极主动协助他人,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和规划的基本知识。今后的工作中,各工作队与工作队之间、各队员之间都要全力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村庄规划工作任务。

(三)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由于。所以,熟练掌握村庄规划技术的同时,要充分继承原来好的经验和做法,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科学的进行取舍;要积极用新办法、新举措来处置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时创新,找出一条适合本乡(镇)本村庄的规划方法,争取本次村庄规划的科学、合理,发明性的开展工作,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推广使用。

三、要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实在效果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对培训内容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希望大家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这次培训中来,珍惜为期不长的培训时间,珍惜每一次的授课内容,真正做到静下心,钻下去,使这次培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要严格学习纪律。做到三个保证,确保这次学习培训的严肃性和实效性。一是学习时间要保证。学习培训期间,严格遵守学习培训纪律,没有特殊情况,大家不要请假。二是学习培训内容要保证。大家要依照学习培训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保证学习培训内容能及时地消化吸收。三是学习培训质量要保证。学习培训中,一定要集中精力静心学习,潜心钻研,虚心听课,认真做笔记,力求多学一点,学深一点。

第3篇

为积极推进“美好城乡建设行动”,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改善农民生产居住和自然生态环境,按照《市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要点》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槐泗镇2013年村庄环境整治及长效管护工作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基础,以全面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六整治、六提升”和“三整治、一保障”为主要内容,结合“三拆三整治”工作,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要求。

二、整治目标

1、创建区域规划布点肖胡村葛小组“二星级康居乡村”1个。

2、完成非区域规划布点,13个行政村103个“环境整洁”村庄整治任务。

3、全面提升村庄环境整治管护水平。

三、整治标准

按照市、区村庄环境整治办考核要求,区域规划布点村庄要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非规划布点“三整治、一保障”的整治标准。

四、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从3月20日至3月31日。工作部署阶段,各村制定村庄环境整治计划,按照“一幅图、一张表、一个方案”,组建工作机构,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开展技术培训,及时总结经验,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第二阶段:从4月1日至5月31日。集中整治阶段,利用60天左右的时间,集中整治肖胡村“二星级康居乡村”和103个环境整洁村庄的整治任务。

第三阶段:从6月1日至6月15日。改进提高阶段,对所有整治村庄“回头看”,不足的地方加工补课,完善各项资料、信息归档报送。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加强长效管理,迎接上级领导考核验收。

第四阶段:从6月16日至6月30日。综合验收阶段,一方面认真完成上级验收,另一方面全镇组织整体验收,对全镇所有星级庄台和达标庄台进行评分评定,逐个排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成立的槐泗镇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各村分工人员对各村村庄整治任务推进进行协调指导。

第4篇

关键词:普陀区;村庄布局;城乡统筹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Putuo District village layout planning of Zhoushan c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from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tructure, Putuo District Village village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 village construction land layout and so on,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urban and rural and regional coordina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give full play to the center of town and village leading role, Putuo village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types, and put forward different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s and ideas in island village to achieve overall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o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layout.

Key words: Putuo District; village layout;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概况和特点

1.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研究的范围除普陀山、洛伽山外的普陀行政辖区的本岛及其主要岛屿,总面积423.57平方公里。

1.2、现状村庄基本情况

根据规划调查结果,不包括普陀山镇,普陀区现有新型渔农村社区50个,行政村106个,渔农村经济合作社211 个。至09年12月普陀区农村户籍人口为203970人,外来人口33072人,总人口为236962人。

1.3、现状区域居民点体系

从普陀区域居民点体系来看,可分为中心城区、建制镇镇区、乡集镇、行政村、自然村(经济合作社)五个层次。其中中心城市1个(包括5个街道),建制镇4个,乡集镇3个,106个行政村,211个经济合作社。

1.4、现状村庄发展特征

(1)普陀区地处海岛,现状农村地区受地域条件影响,居民点分布主要沿海岸(港口)或沿山布置。各大小岛屿分布相当不均衡,大岛村民人口聚集相对较高;小岛村民规模较小,且分散。

(2)部分岛屿村庄数量过多,分布过散,不利于岛屿城镇人口的聚集和经济发展。

(3)总体上海岛各村之间特别是与外界的联系受海洋阻隔,交通不够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村的发展。

(4)海岛村庄配套设施仍不齐全,电力、给排水、电信等区域基础设施薄弱。

2规划技术路线

2.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通过对普陀区现状村庄空间布局的调查分析,找出村庄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分门别类,确定规划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2.2、抽样调查,了解民意

在对全区的村庄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基本情况,进行普调的基础上,以街道和乡镇为单位,与各村庄及经济合作社代表详细座谈,并对有特色的村庄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当地村干部和居民座谈走访,之后对样本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掌握村庄更具体的现实情况和民众意见,为规划积累第一手资料。

2.3、借鉴学习,总结经验

目前.全国不少地区都进行了以节约、集约使用用地为目的的村庄土地整治.有的还完成了迁村并点规划.这些都为普陀区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规划本着立足普陀,放眼省内外,充分学习已经完成的类似规划的经验和教训.使本规划更科学合理。

2.4、理论创新,技术支撑

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是一项新的课题,目前还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和技术路线。城乡空间发展,土地利用模式等方面都面临新的情况和变化.给规划编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以规划编制为契机,结合类似的规划实践和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理论创新.探索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的新方法。

2.5、上位指导、城乡统筹

村庄布局规划除了研究各村庄的发展状况外,还需研究村庄与城市地区的发展关系,区域协调,城乡统筹,设施共享,所以规划需以上位总体规划、区域设施专项规划为指导,并与各乡镇总体规划、各村庄建设规划相衔接,才能使村庄布局合理布局,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

2.6、多部门合作,公众参与

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涉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为使规划更具操作性、更符合本地实际.更科学.规划中多方搜集各部门专业规划和部门意见,多方征求公众意见.做到全过程贯彻多部门合作和公众参与的指导思想。

3规划构思

3.1、规划目标

通过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消除村庄不安全因素,提高渔农村生产效益,增强村庄综合实力,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整合资源,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保护环境.集约.节约使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中心镇村带动作用,加快重点岛屿功能和布局调整,从而推进海岛特色城镇化进程。保障可持续发展。

3.2规划重点

(1)现状调查。走访全部乡镇.实地走访重点及特色村庄.了解一手资料。发放调查表.采集民意,详细分析村民意愿。与市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座谈.掌握发展计划。

{2)针对普陀区地域面积较大,区位条件.经济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差异较大的特点.对资料进行梳理,并分区域对比研究,寻找各区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商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3)确定适用于不同地域特点的村庄撤并迁移标准和分类撤并迁移方案以及实施措施。

(4)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村庄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对市域内生态敏感地区、水源地等重点地区村庄的发展意见。

(6)合理确定村庄建设用地指标.引导村庄集约发展.整合村庄建设用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资源。

(7)统筹安排主要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建设。

(8)提出近期中心村建设规划方案及相关土地用量指标。

4空间布局

4.1布局规划原则

第5篇

【关键词】城市设计;村庄规划与设计;乡土文脉;村庄空间

1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村庄规划设计内容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新农村规划,应该要能将村庄规划成为广大农民理想的生产园地、舒适的居住家园以及放松的栖息场所。其主要内容包括:

1.1 村庄空间格局及形态的营造:应设计出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序列丰富、朴素大方、自然舒适并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村落空间格局。

1.2 村庄和谐社会的构建:通过设计能营造出自由平等、具良好秩序的生活,以及营造合理的社会环境。

1.3 村庄经济的良性发展:通过设计能激活各种形式农业生产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4 村庄自然环境的维护:通过设计,能合理控制新农村发展,保护农田,保护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2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村庄规划设计方法

新农村规划设计的目标主要有:(1)随着社会发展满足村民对经济条件、环境及生活区的需求,并能在可持续的自然环境中受益。(2)建立一个统一的以本土文化为公共领域基础的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法(图1)。

图1 基于城市设计手法的新农村

规划设计方法框架

3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村庄规划设计研究

村庄设计内容主要有:生态风貌特色、开放空间系统、空间脉络布局、重点景观节点、乡土文脉、人文活动体系等设计。

3.1 村庄风貌特色设计分析

中国乡村独特的自然风貌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特色:如黄土高原、江南的水乡等。中国的乡村风貌瑰丽多姿,其风貌特色分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个方面,其中,物质形态方面的内容包括有:(1)村庄本身的自然环境;(2)村庄独具特色的自然形态,也就是其空间布置形式,包括村庄的多种不同的布局形态、空间布局以及交通脉络形态等;(3)村庄的物质组成要素,如村庄的建筑要素,由其组成的旧民居聚落、历史文化遗迹景点仍与新时代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甚至成为农村文化景观特色的最重要部分。

3.1.1村庄选址位置

从中国南方现存的众多古村落选址位置可看出,古村落选址或依山傍水,或枕山面水,或依山跨水,而且设计为开窗见山、槛外是水。即使在平原地区,许多古村落也是溪水穿村(傍村)而过,成为村庄的重要自然构成要素。

3.1.2 村庄布局

村庄的布局,具有如下特点:

(1)依山傍水,靠近自然环境。我国传统的都城是方正规整的布局形态,而村庄却与山群、溪流融为一体,即使是人工的建筑房屋,其屋顶曲线也是与山际线巧妙融合在一起。

(2)大小聚落均是聚族而居,民宅结构严谨。如岭南的古村落,以宗祠为中心,民宅以此中心环围营建(图2)。

图2广州沙湾古镇岭南传统建筑风貌

(3)具有象征意义,意境高远。我国传统的古村落普遍多采用象征手法,一位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考察完中国建筑后,他曾经感慨说:“中国城乡中建筑在田庄中的住宅,常会给人一种宇宙图案的感触,一种节令、方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

3.1.3 村庄的建筑风貌

传统的村庄建筑特点与村民的思想观念、意识等文化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其所属的历史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外部形态及组织模式,村民的传统观念更是反映在传统建筑物质环境上。影响传统建筑文化的因素包括:乡土文脉、地方特色、社会体制、经济结构、文化观念、、风水理念、风俗习惯等,这些影响因素彼此融为一体,呈现在传统建筑文化载体上。

3.1.4 村口特色

村口既是村民进出村落的出入口,同时也象征着一个村庄聚落的盛衰荣败。现今众多村庄的村口,已成为常用来举办大型活动的场地,例如庙会举行、戏剧出演等,甚至还作为小型商品交易的场所。村口特色是影响村民获取记忆村庄的重要要素之一,村口设计好可以大大提高村民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此外,村口的环境面貌也会影响到村庄的整体形象。由此可见,村口形象是由村庄整体建筑风貌特色、整体布局特色等相关环境共同建立而成的主题形象。

3.2 村庄开放空间系统设计与分析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新农村规划设计,应将开放空间的概念引入设计中,运用图底手法,能较好地对村庄建筑空间结构形态作分析,剖析出属于人们共有的生活空间形态和品质。村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共存而成的结晶,需要更贴切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很有必要建立村庄开放空间系统。

村庄开放空间系统主要有:公园绿地、休憩活动场所、交通道路用地等。具体包括:村口开放场地、村庄绿地、村内道路系统、池塘、溪河、湖泊、荒地、农林山地等。

3.3 村庄空间脉络分析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村庄规划设计,对于村庄空间脉络需要重点分析其空间布局、景观轴线、视线通廊等村庄要素的构成。

3.3.1 村庄空间布局

村庄空间布局重点主要在于村庄公共活动开放空间的组织。在公共活动空间规划中运用城市设计理论及图底关系手法,能更好地对进行系统分析,取得公共活动空间的基本要素和构成方法。譬如江南村落空间脉络与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经常呈现出水围村(或村包水)的空间布局。可见,在村庄空间布局中水是占据了主体地位;其次是村庄巷道、院落空间的应用,弯曲有序的巷道和灵活分布的院落,两者构成了人们活动的主体空间,构成了村庄空间系统的网络。

3.3.2 村庄景观轴线

村庄传统景观轴线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在村庄空间及其结构上传统景观轴线是村庄传统文化复兴理念的体现。

村庄景观轴线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风格的定位,建筑形体与村庄的关系,都必须和村庄轴线的时空维度和整体形态形成正向叠加。通过强化村庄的绿化空间,包括风景林、绿色廊道、绿化带等配合村庄建筑形成和完善村庄景观轴线。

3.3.3 村庄视线通廊

新农村规划设计中的村庄视线通廊,需要经过精心的处理,如村口与公共活动空间之间,可以通过绿化区、公共活动场地、设计标识等要素结合而营造出一条主要视线轴。此外,可以充分运用我国以往园林中的造景手法,来建立村庄水景、山景与主视线通廊之间的联系,使村庄景观与大自然环境形成理想呼应。

3.4 景观重要节点设计分析

景观节点设计应重视保护村庄传统景观节点,充分挖掘村庄原有的景观资源,确定村庄主要节点,包括村口、公共活动中心地带、祠堂周边修复改造、转角位建筑等,创建具有本土地方风格和浓郁传统特色、优美自然景观、良好生活空间的宜人居住环境。

3.5 村庄文脉的分析

农村聚落的的形成与发展是一种历史现象,不同的历史年代都会在村庄发展与演变中遗留下属于自己的轨迹。因此,保留村庄的传统特色,保护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也就等于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村庄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景观。随着历史发展,人们在村庄内建造了很多具有传统特色风貌的建筑及巷道,这些都是维持各个社区结构的重要物质基础。村庄的历史环境及其住区,又把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这些历史环境及住区起到精神纽带作用。保护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保留乡土本身的建筑特色,保存乡村空间的回忆,是真正能够延续历史文脉及实现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村庄历史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应该在村庄规划设计中有效发挥其中重要作用。所以,基于城市理论进行村庄规划设计时,必须要传承村庄的历史文脉。

4 总结

基于城市设计理论及手法进行村庄规划时,必须注重村庄的风貌特色,必须对村庄的空间布局、景观轴线、视线通廊、重要景观节点、开放空间等城市设计要素进行研究和推敲,并且要能传承村庄发展的历史痕迹和文脉,保证规划后村庄景观风貌具有历史延续性。

参考文献:

[1] 王富更. 村庄规划若干问题探讨[J]. 城市规划学刊, 2006,(03) .

[2] 张京祥,张小林,张伟. 试论乡村聚落体系的规划组织[J]. 人文地理, 2002,(01) .

[3] 葛丹东,华晨. 论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技术策略与过程模式[J]. 城市规划, 2010,(06) .

[4] 赵荣明. 成都城市边缘区乡村聚落规划设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

第6篇

关键词 村庄规划;村庄特色;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3-0042-02

《城乡规划法》中确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近些年来,衢州市柯城村区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对新农村的规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柯城区总面积609km2,人口41万,下辖2镇、8乡、7个街道,310个行政村。柯城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辖区内的村庄的各具特色,有城区型、近郊型、远郊型、山区型,类型多样,所以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也各不相同。

那么,如何科学地编制新农村规划呢?这是值得思考与探索的。

1 提高设计者的技术服务水平,使设计真正地融入村庄

1)善于总结村庄存在的问题,正确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综合考虑村庄的用地,发展方向,从节约土地的角度,整合村庄资源。对于旧村改造来说,新村建设的目的,也是为了能给旧村提供调整空间,给旧村内部的梳理提供条件。怎样处理好个中关系,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尤为重要。

2)乡村规划,不同于城市规划,他有他的特点,尤其是村庄规划,一个村庄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他有其自身的历史,有其自身的文化,每个村都各不相同,村庄规划的编制不能笼统地颠倒重来,必须尊重他的发展逻辑,用科学的眼光编制适合于他发展的规划,包括建筑的风格,朝向的布置,市政设施的安排等等,只有这样才利于村庄的向前发展,才利于带动农村奔小康。

3)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上一层次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听取当地村民或者村民代表的意见。村庄规划是与当地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的,涉及到每户农户,涉及到村里的每条道路,每块想要利用的土地,怎么改造才最适合当地人的需求,只有当地人才最有发言权,所以在编制过程中,需要认真了解,在各个阶段都要征求当地村民的意见,及时的给予公示,同样也使村民真正地参与到村庄规划的过程中来。

4)将高质量的服务落到实处。村庄规划应该是动态的,在确定规划方案后,对村内每栋农房的建设,每条路的修建,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都应该做好衔接,及时地把规划中不合理的内容给予修整,使规划不断完善,使其更适应村庄发展的实际。

2 规划如何体现适合当地的村庄风格

2.1 建筑风格的体现

不同地理位置的村庄,建筑风格是各不相同的,如果纯粹地把城市的东西搬到乡村,也许就会与乡村特色格格不入,而且也不能使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得到传承。当然,也不能一味地生搬照抄。因此,在风格体现时,在外立面设计上要抓住当地的特色,在内部布局时要符合现代人的要求。事实上,从城市到郊区,再到山区,整个建筑风格是逐步变化的是有一定的逻辑可循的,也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习惯相联系的。例如,衢州市柯城区的几条生态经济产业带,市区至七里,市区至石室、花园,都是很典型的。好的风格的体现,对于沿线、甚至片区的经济发展都能带来积极的影响。

2.2 文化风格的体现

其实,细究起来,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只不过有些浓一点,容易被人察觉到,有些淡一点,就被人忽视了。但是,在规划时都应该尽力寻找,并且通过规划,使它在村内有所体现,如从建筑方面、配套设施方面、甚至是村民家中,多种渠道都可以。例如,七里乡均良村,培养出了一批国家栋梁,从这个村里出去的博士、硕士就有多名,是一个有着良好传统的耕读文化村;又如华墅乡园林村,当地人多数为宋学家朱熹的后裔,有着兴学重教勒碑禁赌的光荣传统,也是一个特色文化村。规划通过对这类村庄文化的保护、引导和发扬,村庄文化特色的挖掘,和文化风格的体现,不仅能够使其成为村庄的名片,也可以让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3 为基础设施完善提供思路

3.1 电力、电信方面

这两个方面基本上在全区的村庄都得到覆盖,但是线路建设和村庄规划的不同步性,使得村庄建设时,尤其是新村建设时,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因此在规划编制当中,应该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避免土地浪费,或者重复投资。

3.2 给水方面

现状村庄的给水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市政供水;一种是采用压力井。目前,市政供水正在不断地普及,但是建设也有先后,在规划时,对于能够接入市政管网的,一定要考虑接市政管网,对于暂时不能接入的,应提出整治意见,并对水质提出要求。

3.3 排水方面

农村的排水,除了城中村和少量的集镇区村庄有条件接入市政管网外,其他的还是以自由排水和沟渠排水为主,那么,在规划中,就应该确定排水形式,对于以自由排水和沟渠排水为主的,需提出整治疏通意见,避免造成水体污染,并为今后建设留有余地。

3.4 卫生设施方面

新农村建设中,垃圾收集处理、农村卫生状况改善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并且,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增加了很多的卫生设施,农村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规划中应该进一步提出废弃物的收集处理方法,以及转运地点的选择等,为村庄垃圾真正有效地解决提供思路。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村庄规划,一个真正能用的规划,他的编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只有设身处地地、全面地为当地老百姓考虑,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考虑,才有可能成为有用的规划、成为好的规划。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现状分析、规划调整

根据国务院精神,吴江市震泽镇人民政府于06年初开始了新农村的规划调研工作,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在两年后才制定和施行,所以当时编制村庄规划的技术要领、规划手段等都没有国家标准,但江苏省在此前已颁布《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为当时的规划编制工作找到一定的依据。震泽镇根据实际情况出发,由镇建管所负责,配合设计单位按照市规划局初步预定的布点为依据,展开了一场历时近一年的新农村规划工作。

从2006年至今,吴江市规划部门总结了近年的规划建设经验,进行了新农村规划的修编。震泽镇此次修编,在原来19个村43个规划集居点中对7个村进行了适度调整,从力度上来说比4年前的小。且从类型上此次调整的也仅为当时四类中的一类,说明原规划是成功的。通过本次修编,对现状和几年来的建设做出分析和建议。

震泽为古镇,目前城市与农村空间形态发展良好,特别在318国道以北地区,村庄原始形态保留完整,留下了江南水乡特色的记忆。近几年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在震泽形成了便捷的交通体系。为打造吴江市副中心,支撑起西南片区中心镇重担创造了条件。

在06年的规划中,我们把整个震泽镇村庄按照现状和布点规划归纳为以下四种布局形式:

一、 以花木桥村为代表的一个中心规划点(这里把它称作“中

心村”)附带一个或多个规划点(这里把它称作“自然村”)的多规划点行政村布局形态。在布置中,村委会、活动室、医疗卫生站等行政建筑和商业等公共建筑布置于中心村,行政村中其余自然村仅布置少许简单的商业及辅助用房。这样的布局形式节省土地,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目的。这类村庄的特点就是原生态较好,基础设施需要加强建设,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二、 以前港为代表的一个行政村只设置一个规划点的形态。这

些自然村落,本身形态较集中,人口较少,集中于交通条件较好的现有自然村位置上设置一个较大的规划点。这类村庄的特点是村域建筑相对密集,人口较少,基础设施配套较少。

三、 以曹村为代表靠近原八都镇镇区的行政村,这部分村庄经

济较发达,但因村域内土地大部分已经划为工业用地,能作为规划安置居民点的土地较少。这类村庄的特点就是规划点少,规划面积小,规划基础设施完善。

四、 勤幸村,村庄的公寓安置点在整个镇区规划点上比较特殊,

因从镇区总体规划的角度,不设置中心城区的新农村点,这些村庄的人口搬迁就考虑使用城市小区的形式解决。

根据四年来的建设和总体规划的推进,四种村庄形态中后三种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论证。这三种形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分散土地的规整、生活设施的配置等公共配套工作,都能方便完成或已有部分配套。一个村庄仅一个点,本身村庄规模有限,基础设施等容易集中,村庄管理上方便易行,交通配套直截了当。靠近原八都镇区或要建公寓安置点的村庄,更是方便易行,所以在这几年的建设中,均取得不小的收获。特别是在318国道两侧的村庄,这些年来利用交通便利条件经济得以飞速发展,下面从2005年和2008年震泽镇部分村庄经济收入表格可以反映出新农村建设来几年内的村庄经济状况:

震泽镇部分行政村经济情况比较

村名

2005年 2008年 2005年 2008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人)

勤幸 2769 3250 8230 11788

朱家浜 11982 14648 8861 12850

三扇 11931 14606 8820 12690

众安桥 6381 7252 8687 12284

兴华 12813 16084 8698 12700

大船港 15660 24347 8258 14858

贯桥 6923 8206 8984 12479

曹村 9179 10513 8940 12293

夏家斗 11120 3436 8568 11950

龙降桥 20912 29517 9019 13000

花木桥 9485 12749 8644 12175

数据来源:《吴江统计年鉴2005》、震泽村镇统计卡片2008.

经济建设得到大力发展之后,06年编制的规划就和现有的经济发展出现了矛盾。比如工业用地和规划点的矛盾、村民经济条件提高而要求改善居住条件和宅基地审批的矛盾,所以修编工作势在必行。

2010年的修编中主要针对第一种规划形态进行调整。在06年规划过程中,考虑目前震泽镇村庄历史上进行过合并,大部分村庄都为原来2个或2个以上村庄合并而成,在居住区域感、耕地区域划分、村庄现有交通等方面都形成一定的分区和模式。所以在规划形态是一个中心规划点,然后根据村庄规模和组织形态附带一个或多个规划点的发展模式。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发现,这样分散布点的模式,和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有矛盾,且管理上存在缺点,镇村两级政府推进缓慢,特别是新建宅居地的审批上更是困难。并发现在有限的建设资金条件下,多点规划布局模式难以做好多点的交通、市政、环境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修编工作开始,震泽镇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与村委会多次调研协商后,上报吴江市规划局并根据规划局组织修编的布点规划,在原部分村庄多规划点的基础上做如下调整:1、中心点调整为规划点,其余布点适度减少并调整为保留点。2、加强或调整规划点的建设力度和规划力度,其中包括适度扩大规划点范围,加强规划点连接城市交通道路的建设,加强规划点基础设置的建设。3、对其余布点从规划点变为保留点后。保留点不允许新批宅基地,仅同意村民翻建现有住房。4、行政村范围内村民达到新建住房标准的,一律在规划点内安排宅基地。5、远期发展上,保留点逐步取消,村庄都形成一个大集居点形态。

第8篇

一、涉农专项资金到位情况

2013年以来,我局涉农专项资金为村庄环境整治省级引导资金、XX省村庄规划建设示范奖补资金、XX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奖补资金、村庄环境整治建筑物立面出新补助资金、五条主干道村庄环境整治补助资金和村庄环境全域整治市级补助资金。具体情况:2013年度村庄环境整治省级引导资金1635万元,2014年度村庄环境整治省级引导资金845万元,2013年度村庄规划建设示范村省级奖补资金240万元(新桥镇德胜村),2014年度XX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省级奖补资金240万元(东兴镇海镇村),村庄环境整治建筑物立面出新市级补助资金1635.39万元,五条主干道村庄环境整治市级补助资金500万元和村庄环境全域整治市级补助资金850万元。

二、专项资金拨付情况

专项资金到位后,我局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使用程序全额拨付到镇村,没有发生截留、挪用、侵占、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1、村庄环境整治省级引导资金:由市村庄环境整治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资金拨付方案,经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核,报市分管领导审批,市财政局通过直接支付的方式将资金拨付到相关镇村(2014年第一批省级引导资金剩余7万元和2014年第二批省级引导资金430万元经市分管领导同意暂未拨付)。

2、XX省村庄规划建设示范奖补资金:市财政局通过直接支付的方式将资金的80%拨付到新桥镇财政所,实行报帐制,考核评估小组对德胜村村庄规划建设示范项目进行考核评估,验收合格后,余额全部拨付到村。

3、XX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奖补资金:市财政局通过直接支付的方式将资金的80%拨付到东兴镇财政所,实行报帐制,考核评估小组对海镇村美丽乡村示范建设项目进行考核评估,验收合格后,余额全部拨付到村。

4、村庄环境整治建筑物立面出新补助资金:我市对位于城镇主要出入口、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可视范围内以及“三星级康居乡村”的村庄建筑物进行了立面出新,镇村为实施主体,全市共有城南办事处、XX街道、XX镇、XX镇、XX镇、XX镇、XX镇等7个乡镇的23个村庄4495户,出新面积1635385平方米,市财政按照每平方米出新面积10元补助给各个乡镇累计1635.385万元。2013年1月,由市财政将上述专项资金以指标形式下达到我局。我局于2013年2月和2014年1月分两次1470.06万元和165.325万元拨付到相关镇村(市审计局于2013年6月和2015年4月分2次进行了审计)。

5、五条主干道村庄环境整治补助资金:由市村庄环境整治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资金拨付方案,经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核,报市分管领导审批,市财政局通过直接支付的方式足额将资金拨付到相关镇村。

6、村庄环境全域整治市级补助资金:由市村庄环境整治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资金拨付方案,经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核,报市分管领导审批,市财政局通过直接支付的方式足额将资金拨付到相关镇村。

三、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

村庄环境整治、XX省村庄规划建设示范、XX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庄环境整治建筑物立面出新、五条主干道村庄环境整治和村庄环境全域整治是一项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通过上述项目的实施,全市农村呈现环境美化、河塘净化、道路硬化,农民群众对村庄环境的满意率和支持度大大提高。

第9篇

关键词:城乡统筹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镇村体系规划

1 前言

顺应中央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指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要求,全国各地纷纷着手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并点规划以及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等,并对镇村体系规划也提出了明确的技术导则。

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建设水平及城镇化水平等差异较大,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规划的策略及方法也应各有不同。本文在城乡统筹视角下,以广西北流市市域镇村体系规划为例,探索基于城乡建设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点。

2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吴良镛先生将人居环境定义为“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1]”农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里的一个子系统,它由农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组成,是对农村的生态、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反映。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对于指导农村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人居环境体系建设

3.1 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是在我国特定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统一规划城市与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针对城乡关系失调的领域,通过制度创新和一系列的政策,理顺城乡融通的渠道,填补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为城乡协调发展创造条件。城乡统筹发展的直接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统筹城乡发展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一是城市与乡村无障碍的经济社会联系,二是农村地区本身的发展[2]。

城乡统筹是以城市和农村一体发展思维为指导,以打破历史和制度设计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为出发点,立足城市发展,着眼农村建设,以最终实现城乡差距最小化、城市和农村共同富裕文明为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

3.2 北流市镇村体系规划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运行,玉贵经济走廊及玉州-北流-福绵一体化概念规划的提出使北流市区域间合作更加紧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桂台经贸合作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经贸交流的深入推进,使得玉林获得更多外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机会;随着北流市工业区:民安工业园和大里-独木岗-西垠—民乐工业带,以及兽药生产工业区和城西工业区建设投产,继续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及南宁至梧州(通往广州)高速公路、洛湛铁路段等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兴建,北流市城镇空间面临新的调整,因此迫切需要从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的角度进行镇村体系的重新规划、整合,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发展。

3.3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人居环境体系建设思路

城乡统筹下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引导,其核心作用是引导政府公共财政资源在农村建设中的投入方向,依据规划所确定村庄类型,确定政府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和投入强度,并通过政策扶持和策略设施引导改善农村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和方向,农村人居环境体系建设发展有两种发展思路:

(1)村庄等级层次

依据村庄现状的等级层次、人口、经济、发展条件等要素,按照村庄的等级层次可将农村人居环境体系可以分为中心村(行政村)和基层村(自然村)。中心村是行政村村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居住中心,为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益性基础设施配置比较齐全,村庄生产生活功能相对完善的人居环境。基层村是指村域内除中心村以外保留的居民点,主要功能为居住,仅配置为村民服务的简单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此外,还有一些在城镇和村庄之间起联系作用,而在中心村层次但作用发挥超过中心村范围的集镇,它是介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过渡型居民点,是在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

(2)村庄规模层次

按照村庄的规模层次,可以将乡镇以下的村庄分为小型村,中型村、大型村。分类的主要依据为规划村庄的人口规模,同时,这个分类可以根据不同规模层次、用地构成标准、公共设施配置标准、产业发展状况等内容会有相应的浮动。

4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

4.1 农村村庄发展策略

农村人居环境发展,依据村庄区位条件、人口规模登记、经济实力、产业发展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前景等要素,和农村人居环境体系与城乡体系的发展关系,从引导性的发展策略角度,制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的发展策略。

(1)中心村发展策略

各乡镇的中心村在市域镇村体系当中担当着经济带动附近村屯,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辐射村域及附近村屯的角色。

中心村在规划期内加强道路、环卫、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服务全村及附近村屯,逐步形成农村新型社区。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投入,重视农业技术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经济发展走在乡镇域村庄的前列,起到带动基层村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重视历史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积极开展村庄整治规划,改善人居环境。

(2)基层村发展策略

基层村立足于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参与附近中心村针对农业技术及外出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依据村庄规模配套一定的公共服务设施。重视村庄环境、消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4.2 村庄并点规划

在迁村并点计划中,根据村庄未来发展方向,可将北流市市域范围内的村庄分为城镇化整理型村庄、迁建型村庄和保留发展型村庄3种。

(1)城镇化整理型村庄

城镇化整理型村庄指现状紧邻镇区或位于镇区内部的“城中村”,近期或远期将被纳入到镇区当中。这类村庄发展策略为:迁村入城(镇),临近镇区周边的发展较好的村庄与镇区联合发展带动周边村庄逐步城镇化;以城镇标准进行建设,提高建设质量,避免大量以农村模式建设投资的浪费;在村庄未纳入城市(镇)之前,保持原有的村庄形态,以改善村庄生活条件的设施投入为主,不宜进行大规模建设投入。

北流镇甘村村、松花村、环城村、印塘村、六地坡、鸭埌村、丛义村,西埌镇西埌村,民乐镇民乐村,隆盛镇隆盛村,六靖镇六靖村等属于改类型,未来随着城镇建设用地的发展,这些村庄将纳入到城镇当中,逐步建立社区,实施城市建设标准,集约土地利用,与城镇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迁建型村庄

迁建型村庄指位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各种自然保护区、大型水利设施建设、生存条件恶劣地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发展困难、零散布局)的村庄。这类村庄发展策略为:采取多种移民政策,原则上由政府主导,引导这类村庄搬迁到生活生产条件比较好的区域,在实现村庄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同时,采取多种途径,改善生态环境。

(3)保留发展型村庄

保留发展型村庄指现状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发展趋势良好的村庄。这类村庄发展策略为: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宜农产业;提高发展质量,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扩张;整合现有资源,加强村庄人居环境治理,重点进行环境整治和市政、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部分特大或大型村庄应调整优化布局,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型社区,同时带动周围村庄的发展。

北流市域范围内大部分村庄属于保留发展型村庄。将这些村庄划分为114个中心村和166个基层村,依据实际情况,分别实施中心村发展策略和基层村发展策略。

4.3 村庄整治要点

村庄整治规划是指导和规范村庄人居环境建设与治理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通过实施村庄整治可以逐步实现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创收创造良好的条件,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村庄整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村民住宅

村民住宅遵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节能的原则,积极推广新型建筑材料,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新住宅设计统一协调,住宅内部功能布局充分尊重村民风俗,体现当地特色和传统风格。进行村庄规划时可结合本地实际,编制农村住宅通用图集供村民选用。

对农房进行分类(一、二、三类) ,一类住宅多为砖混结构,质量较好,规划尽量保留,并进行适当的立面改造,使之与周边传统建筑风貌相协调;二类住宅多为砖混、木结构建筑,建筑立面有部分精美装饰,质量一般,规划以保留为主,但外墙需进行修饰改造;三类住宅多为1层木结构或棚户,外墙破旧,质量较差,需拆除重建。

(2)公用工程基础设施

交通规划:强化镇(乡)、村庄之间的交通联系,在县域、镇(乡)域内要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电力规划:统一布局县域内电厂、变电所(站)、配电网络及高压走廊。

能源规划:合理确定供气(天然气、液化气)的站点和规模,提出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规划建议。

供排水规划:合理确定县域内镇(乡)、村集中供水的水源、规模、水厂位置、服务人口等以及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和原则要求等。

环卫规划:合理确定镇(乡)、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垃圾收集、储运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标准。

(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按照国家标准,合理确定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为中心村及人口较多的基层村配套小学(教学点)、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球场、五保户单位等公共设施。

(5)环境卫生

结合各村实际情况,规划切实可行、经济环保的垃圾收集处理措施,建设公共垃圾池、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逐渐改变村庄脏、乱、差的卫生环境。

(6)绿化景观

村庄绿化布局充分体现与现状园地、耕地、水的结合,提升村庄田园山水自然景观环境。

公共绿地应尽量少用硬质铺地,选用材料应简朴、经济,体现乡土气息和田园风光。尽量保留原有树木,并重点在宅院、建筑山墙、不布置建筑的滨水地区、村庄主要出入口、主路以及不适宜建设地段布置绿化,绿化材料应选用具有地方特色、易生长、抗病害、生态效应好的树木品种。

5 结语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旨在统筹呈现发展,通过农村基础设施、住房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等的建设,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和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并协调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的规划来引导建设发展,避免农村有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增加农民负担。因此,在不同的规划层面应有针对性的提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思路、策略和整治要点,以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循序渐进的转化发展和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10篇

县国土资源局关于村庄规划修编工作汇报材料

我县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坚持“以节约耕地为目标,以方便群众出行为出发点,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按照“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已完成了村庄规划修编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完成情况

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总人口53万,农业人口51万,占全县总人口的93.8%,人均耕地面积只有3.4亩,是全市人均耕地最少的县(区)之一,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对比较突出,去年“5.12”地震后,灾后重建量大面广,为了解决乱修滥建,节约耕地,我局及早动手,从去年8月份开始到今年5月份利用9个月时间狠抓村庄规划修编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安排得当。为了有领导、有组织、有部署、扎扎实实地搞好这次村庄规划修编工作,县局及时召开会议,对村庄规划修编工作进行了认真讨论,并结合我县前两次村庄规划修编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制订了村庄规划修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并及时向县政府做了汇报,在征得县政府同意之后,我局抽调2名科级干部,16名一般干部,分赴乡镇开展工作,各乡镇都成立了领导小组,组成了强有力的工作组,县政府督查室每月监察 一次,从而为此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培训骨干,明确任务。能否使村庄规划修编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取决于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程度,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为此,工作刚一开始,就利用各种传媒大张旗鼓的宣传村庄规划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搞好此项工作是保护耕地,方便群众,建设文明、整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措施。同时,县局撰写教材,对广大工作队员进行培训,要求每个队员必须明确这次村庄规划修编工作的主要任务,明确这次规划修编就是以一个或多个自然村为单位统一预留庄基地,并做到修编、兑地、规划一次到位,且保证10-20年农村住宅用地需求。

3、先重点后一般,先塬面后山区,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我县重点农田保护区域是“三塬一川”,即平泉、屯字、孟坝塬。茹河川。涉及到平泉、新城、中原、屯字、上肖、临泾、太平、孟坝、城关、开边10个乡镇,这10个乡镇的规划修编工作搞的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全县的规划修编工作,因此我们将这10个乡镇定为重点乡镇,并在一个乡镇选择2个群众基础好,规划工作有一定基础的村做为示范村先行开展,这样做不但统一了工作人员的口径,而且为整个规划工作的开展取得了经验,从而使整个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截止6月,全县19个乡镇,除三岔、方山、殷家城3个山区乡镇外,已有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1034个自然村,完成了村庄规划修编任务,现已规划居民点876处,规划面积11734亩,已兑地9104.18亩,占规划面积的77.59%,平均每处居民点占地13.39亩,规划户数15068户,平均每户占地0.78亩,每处居民点实际可安排农户17.16户。08-安排灾后重建5100户,用地3200亩。

二、破解难题,落实兑地。

落实兑地是解决村庄规划修编工作的重中之重,前两次修编工作之所以走了形式,主要原因就是仅仅将修编工作落实在图纸上,落实在文件上,这次吸取以往的教训,从一开始就把兑地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做为验收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依据,经过总结、探讨、实践,我们从以下三点破解兑地难的问题。一是自愿兑地,指有公用地的行政村、自然村,以产量为平衡,规划修编占用谁的地,由行政村、自然村按产量计算,召开群众会议进行评议,将公用地兑付给被占的农户;二是租地。指没有公用地的行政村、自然村,乡(镇)政府统一把规划用地从农户手里租回来,租期50年,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一次性付清租金。三是复垦废弃地。这是目前主要采取的一种形式,就是将旧庄老院、废弃村部、搬迁学校、已停工的乡村企业,利用县上制订的优惠政策,实施统一复垦后规划成居民点。

三、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把规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我县村庄规划修编工作5月底已全面完成任务,并经汇报县政府原则同意,已将修编文件下发各乡镇及有关部门执行。能否制止乱修滥建,打击土地违法行为,成为落实规划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全力落实规划到位。一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停止审批零星庄基,所有新批庄基必须进入规划区。二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打击乱修滥建行为,局里规定凡违法庄基,建筑高度未超过2米的由县局执法队组织拆除,一年来共拆除非法庄基12处,按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立案3起,法院依法拆除1起,从而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三是认真贯彻15号令,严肃查处干部的违法批地行为。县上几次召开会议学习15号令,并把15号令印成小册子,发放到乡、村、组三级干部手中,对违法批地的2名行政村干部按15号令进行了处理。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广大群众入住,对灾后重建户,有些乡镇政府对入住规划区的免收地皮费;对告别窖洞工程入住规划区的减半征收地皮费。同时,对进入规划区的农户,原旧庄基复垦后归自己所有,这些措施大大的调动了农户入住的积极性。

第11篇

“”以来,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国家和省上扶持政策支持引导下,农村住房建设积极性普遍提高,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同时,也存在村庄规划不尽合理、设计施工监管不规范、农房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加强农房建设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加强全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扩大投资、满足需求、改善民生为主线,以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坚持政府统筹、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程,节约集约用地,协同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农村扶贫开发,加快改善农村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1、村庄规划。坚持规划先行,用规划规范和推进农村住房建设,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结合城镇体系规划,利用2-3年时间完成全区所有行政村村级规划编制和修编。重点做好县城所在地、乡镇所在地、旅游点以及交通沿线村庄规划和整治。优先安排年度实施整村建设、异地新建、整体搬迁和布局调整村的规划编制和修编。村庄建设遵循规划,实现一村一策、彰显特色的要求。

2、农村住房建设。在总结近年来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和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经验基础上,按照全省实施“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安排和统筹兼顾、点面结合、整村建设和既要见新房也要见新村的要求,从年起,用五年时间实施整村建设工程,到“十二五”末,整村建设村达到1000个以上。新一轮农房建设的任务全部改造完成,实现整合资金、整村推进的要求。

3、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坚持填平补齐、统筹安排原则,配套建设完善村庄道路、供水、电网、垃圾收集处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容整洁、环境卫生、进出通畅的要求。

(三)基本原则。

1、政府统筹。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资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村环境相结合、与“百企联百村”工程相结合,与城市化发展相结合、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相结合、与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相结合。切实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凡涉及农村住房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都要有效整合。整合捆绑使用农村各项资金,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有关政策,统筹安排农村住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及环境建设,做到资金集中投入、政策配套运用、效果尽快显现。

2、政策引导。按照统一规划、集约用地、布局调整、相对集中、配套建设的要求,在落实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同时,立足有利于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按照有利于工作推进、有利于发挥资金最大效益、有利于改善村容村貌、有利于改善农村群众居住条件的原则,创新推进整村建设和农村住房建设资金、用地、信贷、行政收费和农房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民生工程和资金项目货币化政策路子,并有所突破;鼓励农民个人既建新房又建新院。打破条块分割和注重部门利益的局面,完善规范运作程序和监管制度,扎实搞好配套服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农民居住由分散向相对集中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传统老旧住房向特色现代民居转变,大力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3、群众自愿。农民是农村住房建设的主体,实施“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必须尊重民意,充分调动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农户在符合规划和执行规划的前提下改善居住条件。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优先安排经济条件好、村级班子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以及交通沿线、县城周边、乡镇所在地、旅游景区(点)优先实施整村建设,逐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体现多样化,不搞大拆大建,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

4、市场运作。对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乡镇驻地村庄及经济强村,探索运用市场机制加以改造建设。综合运用土地、信贷、资金、费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房地产开发、工程设计、土建施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参与农村住房建设。

(四)总体要求。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立足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房质量、节能和防灾抗灾能力,完善村镇公共设施配套,促进农村建新房、建新村。建立农房建设管理体制,优化农房建设规划布局,规范农民建房行为。加强农房建设技术服务和市场管理,着力提高农房设计、施工水平,促进农房建设走上科学、规范、有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突出抓好农房建设管理的重点环节

(一)大力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必须符合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按照改造城中村、整合城边村、建设中心村、合并弱小村、治理空心村、创建生态村、培育特色村、搬迁不宜居住村的要求,结合实施“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依据规划布局建设农房。村庄规划编制要以县为主,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地区规划办组织审定。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要坚持科学、民主,广泛听取村民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实行必要的听证和公示制度。要坚持控制增量、合理布局、保护耕地、集约用地、保护生态的原则,科学安排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按生产、生活、生态等不同功能实现合理分区,积极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聚建房。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村庄建设规划,应先对规划用地范围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划定建设用地时要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带,特别是存在洪涝、山体滑坡及地质条件不稳定等隐患的区域。确实无法避让的,采取移民搬迁安置等措施,确保安全。规划要注意保护和利用生态特征、地域风貌、民族特色及历史文化遗迹。要注重与产业的结合,使村落布局、院落的布置既方便生活、又利于生产。要突出村级公共活动场所和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做到规划合理、功能齐备、设施配套。要强化村庄建设规划对农房建设的基础性指导地位,农房建设必须依据村庄建设规划实施。旅游景点村庄必须编制修建性详规。已划入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村庄,应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村庄改造和住房建设。

(二)严格执行农房建设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地区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农房建设的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管理。所有农房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各地要依据规划,从严控制农房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层次和总建设高度,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建新必须拆旧。新建农房要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严格依照村庄建设规划选址,尽可能建到中心村的居住区。凡是规划要撤并的自然村点的新建农房必须建到规划的中心村居住区内。保留村农户新建、改建、扩建住宅,也要依据村庄建设规划选址,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鼓励以集中联建的形式建设农民新村。

(三)大力推行农房勘察设计制度。各县要加强农房勘察设计工作,农房集中建设应进行工程勘察和施工图设计,农房设计要彰显居民建筑的地方、民族文化风格,体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保温和环保原则,满足农房抗震、防火等标准规范要求。农房建设使用图纸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农民居住生活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组织编制农房建筑设计图集,标准图集建筑面积宜控制在60-150m2之间,无偿提供并指导建房户使用。

(四)切实加强农房施工管理。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和乡镇政府应当切实加强对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建立农房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切实加强农房施工质量安全监管。农房施工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或具备相应建筑施工技能的农村建筑工匠承担。农村建房户应与施工承包人(或建筑工匠)签订施工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施工承包人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施工操作规范和施工技术标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农村建房户和施工承包人应根据合同约定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防止人员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农房建设完工后,建房户应组织竣工验收,对建房质量情况签署书面意见,并在15日内到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乡镇政府办理备案手续。建房户组织竣工验收确有困难的,所在地乡镇政府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完善农房建设管理体制

(一)明确农房建设监管职责。从年起,将农村住房建设任务纳入县乡镇和各相关部门的岗位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与各县政府的绩效挂钩,建立农村住房建设考核机制。各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是农村住房建设的责任主体。民政、国土资源等部门和乡镇政府要按照国家和省、地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辖区内农房建设实施监督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住房建设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监督,要会同乡镇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履行农房规划建设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职能;民政部门负责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的对象确定、资金落实并配合实施;发改、财政、扶贫、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编制、资金整合和监管;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规划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和土地使用的监督管理;监察部门负责规划的执行和监管;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城乡建材市场的监管,切实防止不合格、劣质建筑材料流向农村。要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将农房建设日常监管和技术服务延伸到村。积极开展农村房屋产权户籍管理,加强对农房建设各个环节的监管,规范农房建设行为。

(二)健全农房建设管理机构。各县政府要根据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实际需要,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规划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制。要积极推行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必须成立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公室,配备2-4名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村庄规划管理、建设项目选址定点、住房建设审批、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监督、施工承包人和农村工匠管理、住房建设档案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其对农房规划建设管理的协调和服务作用。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公室与人员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三)加强农房建设施工队伍管理。农村建筑工匠从事农房建设施工,应具备相应的建筑施工技能,并到工程所在地乡镇政府或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组建农村建筑工匠行业协会组织,引导农村建筑工匠加入行业协会,指导行业协会制定自律公约,加强行为监管,规范农村建筑工匠从业行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有计划地开展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对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出具培训合格证书。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编制农村建筑工匠施工技能培训教材,加强对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的业务指导。各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县域内建筑工匠培训工作。鼓励不同工种的农村建筑工匠合伙组建建筑业劳务承包企业,专业从事农房建筑施工。

四、落实农房建设管理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人民政府是农村住房建设的责任主体,各级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需要出发,高度重视农房建设管理工作。成立地、县两级领导机构,强化乡镇管理职责。要切实保障农房建设管理特别是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农房设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所需的经费。各级发改、财政、住房建设、民政、国土资源、监察、新农办、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落实责任,确保监管措施到位。

第12篇

年全镇新农村工作建设工作组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创新方法、扎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营造新农村建设工作良好氛围,创新帮扶机制。经镇党委研究,决定选派年度新农村建设工作组,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组主要任务

1、宣传发动群众。充分利用宣传栏、墙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上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宣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和省委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五新一好”目标、任务和要求,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家喻户晓,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2、指导村民理事会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把有威信、有奉献精神,愿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老复员军人和农村能人充实到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成员模范带头作用。各相关村要加强对村民理事会的指导,协助制定村规民约、理事会章程等,使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形成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推行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两委”班子与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党小组、合作经济组织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模式,并结合实际制定严格的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兼职干部的工作职责,建立村“两委”干部工资与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挂钩的考核机制。

3、突出抓好“三清”工作。要始终把“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作为新农村建设一项长效机制来抓,逐步改变农村生活陋习,保持村容村貌。清垃圾,每个新农村建设点按30—50户建1个垃圾屋、配1名保洁员,每家每户配“两桶一袋”(分别用于投放厨余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做到村庄内乱堆乱倒的生活垃圾、绿化林带的杂草垃圾集中处理,房前屋后的堆放物品整齐清洁;清污泥,做到村庄内沟渠排放畅通、池塘水清无污染;清路障,做到村庄道路、巷道旁无乱堆乱放的杂物。结合农村低保政策,建立新农村建设点卫生保洁队伍。积极开展“三村十星”文明创评活动,努力提升广大村民文化素质。

4、积极抓好“三绿七改五普及”工作(六月底前基本完成)。要立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扎实做好新农村建设点村旁绿化、道路绿化、庭院绿化等“三绿”工作。要把“七改”作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一件大事来抓。改水,做到厨房水管能放出卫生安全的自来水;改厕,做到村庄内无旱厕,每家每户使用三格式或沼气式水冲厕;改路,做到进村主干道、村内主干道和户间便道硬化;改沟,做到村庄内沟渠排放畅通;改房,做到无空心房,房屋四面出新,整洁亮丽;改栏,做到人畜分离;改环境,做到林果成荫,环境优美。同时做好村落社区、“农家书屋”、“五普及”(普及太阳能、沼气、有线电视、电话、宽带)和“五个一”(一个宣传橱窗、一处户外活动场所、一间文体活动室、一支文艺活动队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有特色的文艺活动)等建设工作;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着眼点,着力打造文化“一村一品”。

5、实施好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组织群众学习遵守村庄建设规划,防止违章建筑行为。产业发展规划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发展“一村一品”,要将产业发展规划细化到户,努力形成主导产业,使农民致富有项目、有目标。要围绕服务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民创建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产业支持。农民培训规划要以提高农民的发展致富能力为目标,落实到人,切实组织好。各新农村建设点要制定好村庄整治项目资金筹集使用计划,加大资金筹措力度。通过“一事一议”群众投资投劳、社会各界捐助等用于村庄公共设施项目建设资金与上级政府直接统筹资金比例达到1:1以上。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经镇党委研究决定成立各新农村建设点工作组(名单见附件1)。各工作组要协助所驻点村庄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督导村庄开展“三清三绿七改五普及一处理”工作。在各相关村实行村“两委”班子、村民小组、党小组与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合作经济组织的交叉任职(名单见附件2)。

三、强化督促检查

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新农村建设点,对各驻点工作组的履行职责情况和各建设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随时掌握全镇新农村建设展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实行半月一调度、一季度一检查一通报,对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将此项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对各村(社区)的年度综合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