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安全

建筑安全

时间:2023-06-02 09:58: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安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安全

第1篇

1、实施安全生产法,人人事事保安全。

2、依法监管,公正执法,确保安全。

3、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4、掌握安全生产知识,争做遵章守纪职工。

5、安全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6、居安思危除隐患,预防为主保安全。

7、抓好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8、广泛开展安全活动,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

9、开展安全月活动,深入贯彻安全法。

10、生命至高无尚,安全责任为天。

11、安全是效益的保障,安全是幸福的源泉。

12、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13、广泛动员,强化监督,责任到位,常抓不懈。

14、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

15、要认真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稳步促进安全形式好转。

16、安全生产一刻也不能松懈。

17、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

18、广泛动员,狠抓落实,群防群控。

19、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20、安全在心中,生命在手中。

21、留一生安全给自己,送一份平安给家人。

22、见了违章严批评,道是无情却有情。

23、现场施工讲文明,周围居民得安宁。

第2篇

关键词:设计阶段;安全设计;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655(2016)01-0078-04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人们对建筑安全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建筑工程设计安全是整个建筑安全的基础,设计方案的不安全因素决定施工及运行阶段潜在的危害和安全隐患。设计安全对建筑物的施工、运营、维护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有必要加大建筑安全设计的研究。

1国内外建筑安全设计研究现状

1.1国外安全设计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展建筑设计与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研究。英国HSE的研究表明,建筑施工前的决策对建设死亡事故的影响高达60%。欧洲生产安全协会在1991年提出,大约60%的死亡事故是由于设计和施工组织方面的缺陷引起的。澳大利亚NOHSC对2000年7月至2002年6月期间澳洲发生的建筑业工作意外死亡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死亡事故与设计问题相关的高达46.5%[1]。英国1995年《建筑(设计及管理)条例》(Construction(DesignandManagement)Regulations,CDM),明确设计师在设计阶段的安全与健康责任。澳大利亚NOHSC把在设计阶段消除危害作为2002~2012年国家职业健康与安全战略的五大优先领域之一,并于2005年公布《安全设计指南草案》。美国建筑工业协会提出“通过设计预防”(PreventionthroughDesign,PtD)的安全理念。

1.2国内安全设计研究现状

国内针对设计的安全法规主要是2004年颁布实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条例中规定设计单位应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施工安全操作和防护的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2国内建筑安全设计存在的问题

2.1重结构安全轻施工安全

目前国内建筑设计普遍存在设计人员安全设计意识薄弱、重结构轻施工的情况。设计人员主要依据现行的标准、规范,在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设计。设计人员只是片面强调结构安全和建筑物本身的质量,对施工过程人员的安全保障设计缺少系统考虑,导致因设计不当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2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虽然规定设计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但是操作有难度,事故发生后,往往无法界定设计单位责任的大小,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对建筑安全设计实施带来障碍[2]。标准规范是设计安全保证的基础,然而,工程千变万化,设计规范往往针对设计中的共性、普遍性问题,不能照顾到设计者可能遇到的各种特殊问题。客观上标准、规范不利于发挥调动甚至限制设计人员的创造性。建筑工程日新月异,设计规范具有相对滞后性,仅仅符合规范的设计,仍有可能存在安全风险,仍可能是不安全的设计。

2.3缺乏安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现行建筑设计标准、规范各自为政,缺乏总体的监控及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合理的建筑安全设计评价体系。同时标准规范,设计、施工分开订立,没有把设计和施工安全有效整合,形成体系。

2.4设计与施工割裂

目前国内的项目管理模式还是采取设计、施工分开招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各自为政、重点不同,这样的承包模式对建筑安全设计的实施是一种障碍。同时未能实现全寿命周期的项目安全管理。

3建筑阶段安全设计的实施与应用

在设计阶段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审核,达到优化设计,避免施工阶段大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实施“安全设计”管理体系。南京华润•悦府项目作为华润置地在南京推出的首个高端住宅项目,项目业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力推行全过程安全管理。

3.1源头控制

项目公司将安全工作作为重要的招标考核项,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具备较强安全设计能力的设计单位——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并在招标文件明确设计单位的安全责任,同时在合同专项条款中对安全设计提出要求。华润•悦府项目公司设计管理部负责对设计安全的监督管理,督促设计单位对工程设计复杂部位提出安全施工的要求和建议。对涉及后期物业安全管理的地方实行设计风险核查,收集相应的设计规范。安全问题设计风险控制措施汇总表见表1~表2。在施工图审查阶段,华润置地对各专业设计安全风险控制要点建立审核清单,明确审查要点和成果标准。不但对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进行审查,还对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的设计提出建议。建筑专业关于消防安全审核要点表见表3。同时建立建筑工程设计安全评价模型,对设计安全性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通过专家意见、问卷调查、事故分析等确定各准则对于目标的权重,即构造判断矩阵。包括准则层各因素对目标层的重要程度,指标层各因素对准则层相对重要程度。赋以相应的分值,构造出第一层次中的判断矩阵,计算权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各指标层的权重向量,对建筑工程设计安全的所有因素进行总排序,制订安全措施。建筑工程设计安全评级模型示意图见图1。

3.2设计策划

设计单位安全设计按照如下途径进行:预测危害和风险——规避安全风险——降低风险程度——劳动保护。安全设计的内容包括:不安全因素的预测及防护措施,关键部位安全防护的具体设计,重要大型临时设施的设计等。各专业安全设计重点汇总表见表4。

3.3深化设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适时进行二次深化设计。设计单位在南京悦府项目进行二次深化设计时考虑到今后建筑运行的安全,同时考虑物业安全管理的要求。华润•悦府项目高层住宅采用金属瓦,受力通过严密计算,采用专用自攻钉固定,金属瓦整体性强为360°锁缝咬合,相比较普通屋面瓦粘贴或粘挂的形式更为牢固,受力形式更为安全。华润•悦府项目在阳台栏杆的深化设计中,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栏杆垂直杆件间净距<110mm,防止儿童攀登。在室外空调机位的设计过程中,均考虑到室外空调机的安全安装。

3.4施工配合

在施工准备阶段,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交底时,对设计意图、安全生产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以及防范要点做出说明。在施工阶段,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积极配合,根据施工进展情况《施工现场提示函》,对设计复杂部位提出安全施工要求与建议,从设计角度保证工程的可施工性、合理性和安全性。通过安全设计,华润•悦府项目在施工前尽最大可能规避风险,设计过程做到永临结合,减少临建搭设,减少施工安全风险,同时考虑后期运行安全与物业管理,成就了华润•悦府项目高端大平层精品住宅。

4结语

工程设计是项目建设的灵魂,为有效降低工程建设过程及后期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在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应积极推行安全设计。对事故危害的事前分析进行相应设计,实现建设工程的本质安全是未来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目标。应加强安全设计理论体系研究,引进国外先进的建筑安全设计理念,加快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定,建立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业主对安全设计的主导,积极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和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等。

参考文献:

[1]张仕廉,潘承仕.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安全设计与施工安全研究[J].建筑经济,2006(1):77-80.

第3篇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地实施意见》(建质[*]47号)和市安委会的统一部署,对*年开展全市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通过全面排查各类隐患,建立全市建设项目安全隐患台账,狠抓隐患整改,推动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和遏制建筑安全事故,促进我市建筑安全生产形式持续保持稳定。

二、排查治理范围

全市所有建筑施工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三、排查治理内容

1、各施工企业落实建筑施工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情况,施工项目执行国家和地方安全强制标准情况;

2、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监理单位是否按工程强制性标准,组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专项施工方案,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实施安全旁站监理情况;

3、建设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提取和企业安全文明施工资金投入保障情况;

4、按照规范、规定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对危险性较大工程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情况;

5、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建立,及安全教育培训采取的方式方法等情况,特别是对新进场、转岗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6、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订及演练情况;

7、事故报告和处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以及“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追究和处理的情况。

四、排查治理方式

1、各施工单位按照排查治理的内容和重点,对所属在施工项目逐一进行自查,对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2、市、区(县)建设安全站按照管理权限,对所管辖的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督查,市、区(县)建委组织对全市建筑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重点抽查。

3、坚持“三结合”:一是坚持把隐患治理工作与建筑安全治理重点结合起来;二是坚持与日常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结合起来,加大日常的检查力度;三是坚持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更新相结合,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五、排查治理重点

以防范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和规范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为重点,主要内容为:

(一)脚手架工程的搭设方案的编制、审批、交底、验收及使用等情况;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专家论证、交底、验收等情况;

(二)建筑起重机械的备案登记、安装、拆卸、检测、验收、使用、维修保养等情况;

(三)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等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查验、使用情况。

依据《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13号)、《建筑施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55号)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等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检查和整改。

六、时间安排

结合全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根据不同时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分四个阶段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第一阶段(3月1日至4月30):围绕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建筑安全生产,部署*年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区、县建委、各集团(总)公司、各施工企业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特点,研究制定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做好部署和落实工作。结合全市开(复)工安全检查,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条件进行重点检查,达不到开工条件的项目,不允许开工建设。

第二阶段(5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各施工企业要全面落实施工现场各项管理的标准化,对所属建筑工地开展自查,建立项目安全隐患台账,定人、定责任、限时进行整改。6月30日前将隐患台账及整改情况,书面报项目所在地建设安全管理部门。6月份,组织开展“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三阶段(7月1日至10月30日):围绕奥运会召开,市、区(县)建设安全站加强对施工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服务、指导和督查。结合夏季施工的特点,各企业重点开展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升降机等机械设备,以及深基坑、管沟(槽)和地下作业的排水、放坡和支护情况的安全隐患排查。

第四阶段(11月1日至12月30日):结合冬季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各施工企业开展冬季施工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市、区(县)建设安全站要对施工现场防火、防冻和防滑等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防一氧化碳中毒、防物体打击、防触电以及恶劣天气室外高空作业伤害等情况进行检查。

七、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区、县安全站,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全国“两会”、奥运会和夏季达沃斯论坛等活动的重大意义,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起来,各区县要建立隐患排查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和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真正做到抓出实际效果。结合所管辖区域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的实际情况,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制订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确实把工作做到位。

2、制订措施,落实责任。对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施工项目,要采取处罚措施,对由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认真,疏漏重大安全隐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加强沟通,上下联动。市建委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会议,加强沟通与配合,共同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市建设安全站要建立全市项目安全隐患排查台帐,各区、县建设安全站要建立分台账,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动态管理。

4、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各区、县建委要加强对本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督促和引导企业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对重大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要坚持抓典型,用典型经验指导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广泛进行安全生产宣传。要建立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强化舆论和群众监督。

5、建立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各区县建委、各集团(总)公司、各有关单位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准确报送有关隐患排查数据、资料,以掌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和掌握形势,指导和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4篇

火灾发生时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人员的安全疏散,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时应重点考虑安全疏散时间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1降低火灾蔓延的时间

要达到降低火灾蔓延的时间的目的,可以通过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机械排烟系统、消防控制系统以及合理的防火分区来实现,具体阐述如下:(1)自动灭火及排烟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幕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卤代烷与二氧化碳等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等及其他自动灭火装置。自动灭火系统在火灾刚发生时期可以进行扑救、降温、消烟以及控制初始火灾的蔓延,同时充分保证人员疏散通道以及相关疏散设施的安全;而机械排烟系统可以及时排除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阻止烟气向防烟分区外扩散,限制火灾烟气的蔓延,保障人员安全疏散和安全避难。为人员安全疏散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自动灭火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的设计,应该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相关设计规范准则严格进行设计。(2)消防控制系统:是建筑物内防火、灭火设施的显示控制中心,是火灾扑救时的信息、指挥中心,便于全面了解建筑内的消防设施运行情况以及火灾时的控制和指挥。在火灾发生后,消防控制系统能保证防火安全门以及其它通道安全门的正常使用;同时通过火灾广播语音系统进行通知诱导疏散。(3)合理的防火分区: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水平以及竖向的防火分区,达到将火灾蔓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制火灾的进一步蔓延和扩散的目的,实现人员的安全撤离。

2缩短进行人员安全疏散的开始时间

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火灾感应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设备对火灾发生后进行紧急警告,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火情,使人员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知道火灾的发生,并开始进行紧急疏散。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相关的消防管理制度,对相关消防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同时进行演习测试,多方面、高难度的掌握火灾发生后进行疏散的熟练程度。对相关的机房设施及器材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火灾发生时能正常使用。

3缩短人员进行疏散的行动时间

①在进行高层建筑的平面布置设计时,应该保证建筑内空间布局的规整性及简洁合理的安全疏散线路,减小人员在疏散过程中的模糊性。②安全出口的数量以及设计位置应保证每一个防火分区内的安全出口数量不能少于两个,且安全出口的分布位置应合理均匀,保证每个安全出口的服务面积基本相同。对于安全疏散通道来讲,其设计应尽量保持简单简洁、避免无必要的弯曲折转,同时保证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和安全出口的宽度满足疏散要求,加强相应的维护工作,防止疏散通道内存在障碍,影响人员疏散。

4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

近年来,高层建筑物性能化设计为消防设计开拓了新的设计空间和领域,其中最主要的设计理念则是综合建筑物整体情况,在保证建筑物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合理优化建筑成本、建筑使用功能、安全疏散,从而保证建筑在采取性能化优化设计及评估后,达到更安全更合理的安全疏散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建筑物及相关装饰材料的耐火等级;(2)尽量缩短人员在进行安全疏散过程中的时间;(3)具有明确合理的安全疏散相关设施及标志,减小人员疏散时间;(4)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设备减小火灾的发现时间;(5)建筑物应具有合理且足够的消防设施及设备,保证火灾发生后能第一时间投入使用;(6)保证建筑物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提高人员疏散的快速性。

作者:冉晓艳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799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对施工安全缺乏应有的重视

不管是施工单位的管理层,还是负责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人员,还是在施工工地上具体施工的施工人员,只要有一个人对于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度,那往往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而往往在具体工程项目中,人们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工程的进度;关注的是工程的成本,有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操作要求、规定视而不见,违规操作,或者减少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再加上有时候人们的侥幸心理,形式主义,总认为安全事故那是嘴上讲讲的,所以对于一些安全检查也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往往忽视了存在的安全隐患。

2、施工单位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施工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是专门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的素质。专门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本来就不多,另外,他们的职业道德是高还是低,专业水平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安全事故是否会发生。道德水平高的,为人正直的,工作认真负责的,专业水平高的,在进行安全检查的时候能够用专业的眼光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职业道德或专业水平不够高的,也许根本发现不了问题,或发现了问题也隐瞒了,这些都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其次是具体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许多一线施工的人员是农民工,他们缺乏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安全防范意识和规范操作的意识和水平也都比较低下,在这些因素下往往就会蕴藏着安全隐患。

3、安全管理中“物”的因素

3.1施工中的材料是否合格,是否合乎工程的要求

由于工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这给材料的检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一些承包商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降低成本,提高利润,采用一些不合格或者与工程技术规范不一致的材料,甚至有的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偷工减料,这些都给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3.2施工中机械设备的质量影响着工程的安全

工程施工所采用的施工设备数量多,种类也多,流动性也大,这给机械设备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一些施工单位对安全的不重视,对机械设备的态度是重使用、轻保养。没有专业的人员对接械设备进行专业、有效、定期的保养,在具体工程中,为了追求工程的进度,盲目操作,使一些机械设备长期得不到休息,线路老化或内部零部件长期超负荷运作,成为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3.3对一些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物质的存放管理是否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施工需要一些特殊的物质,尤其是有的时候一些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化学物质等。对于这些物质的存放、管理,都有具体的相关规定。在一些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由于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专业知识的缺乏,没有引起相关的重视,随意处理、放置这些物品,也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

4、安全管理中“环境”因素

这里的环境既有自然环境也有人文环境。由于建筑工程的环境具有露天、高空、水中、涵洞等各种自然因素,有些时候作业施工的场地狭小,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安全事故的产生。人文环境是指施工单位对安全的重视度,施工队全体工作人员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对施工纪律的遵守度。如果整个施工单位能经常进行安全教育,施工队友相互之间能经常提醒严格遵守施工纪律和相关规范,就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1、整肃建筑工程外部环境

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首先要整顿建筑行业的市场环境,给各建筑施工单位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这需要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用国家的强制力量整肃行业内部的不规范行为,比如拖欠工资、价格不合理、随意转包工程等。同时,只有通过法律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才能在行业内形成守信的良性循环,彻底转变行业风气。

2、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2.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施工安全的准备工作,要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首先是做好施工前的调查研究。针对现场的地形、地物、地貌,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以及现场安全警示的工作。其次在施工生产准备阶段,企业管理层,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开展好安全生产的宣教,实施安全技术培训与考核,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2狠抓施工生产安全计划的落实

工程项目部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目标分解到岗,落实到人。并针对不同的建设项目和施工条件,合理地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确保施工生产中的安全。

2.3确保材料供应的质量

材料部门对于各种原材料,应建立健全进场前检验验收和取样送检制度。为此,要求材料员、工程技术人员,要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掌握好常用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性能,熟悉材料在保管和运输的规定,做到分门别类的保管和堆放。凡属不合格的材料不准运到工地,以确保材料不会造成施工安全问题。

2.4电力、机具、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首先规定它们的操作者,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持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颁发的上岗证;其次,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遵守作业制度;第三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管理档案,实现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

2.5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总结以往的安全教训,找出“通病”、“顽疾”,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在日常施工中,发现安全隐患时,要当场剖析原因,即时指正,限期整改。对预防措施和纠正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应跟踪验证,保存验证记录。同时要建立健全奖罚制度,以经济辅助手段,促进施工安全生产。

2.6加强施工安全的事后总结工作

要认真回顾项目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成效及弊病,提高安全素质,增强安全理念,持之以恒地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

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设备及高空作业的重点监管

根据我国当前的施工安全事故调查报告,我们发现设备设施引发的事故和高空作业引发的事故是所有事故中的最主要的两点,几乎占据了所有事故比重的百分之七十。因此,加强施工现场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和高空作业的检查是安全人员的工作的重点内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进行设备设施检查的时候,要求我们的安全人员熟悉施工现场所用设备的拆装,如升降梯的拆装,如果不熟悉,那么安装人员即便是违规操作你也很难发现问题。落实用电规范,严查违规用电行为。对于未经检验或是检验不合格的设备,要及时的清除现场,尤其要加强施工前的设备检查是防范设备事故的最有效措施。

高空作业事故发生往往都会造成人员的死亡,主要是这类事故多是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措施没有做好就进行作业,发生事故也多是坠楼。加强高空作业的安全管理需要从高空作业设备的穿戴规范着手,防止大意麻痹心理而忽视了安全绳以及头盔的作用。尽量避免高温天气下的户外作业,必须进行施工作业的,也不能长时间呆在户外,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户外作业活动。

4、进一步深化房屋建筑现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要想做好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除了相对于问题的解决措施以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的检查,加强施工中安全因素的定期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联系网。需要围绕机械动力、电气线路、高处作业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以防止机械伤人、触电、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发生。另外还需要针对自身施工的特点进行专业的检查,例如:防毒、防爆、防塌、防火、架子平台、高空吊装、深基坑等方面。

探索施工中安全管理的新方法,要积极应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新设备,提安全生产。管理方面也要应用创新的措施、方式、方法,结合安全生产的实际,应用实际可靠的生产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安全管理超前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的管理控制,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既可以更好的实现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保障施工单位的利益,又可以推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为实现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的部门要通力合作,严格施工规范,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确保工程安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林鹏,张屹泽.试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469.

[2]李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之我见[J].中华建设,2014,01:122-123.

第6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安全,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建筑需求量巨大。什么样的建筑形式可以以最便捷,最高效,最环保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建筑就具有市场,具有优势,装配式建筑就是这种建筑。2016年国务院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建筑企业迅速做出方向调整,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建设面积由2016年的1亿m2猛增到2018年年末的2.9亿m2[1,2]。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本科院校应将装配式建筑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使相关的教学课程和现代产业相融合,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

1建筑安全课程现状

1.1教材建设相对滞后。建筑安全课程主要在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安全工程等少数专业中开设,选用此类教材的人数较少。出于发行量的考虑,市面上针对建筑安全的教材不多。教材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滞后,较少体现新规范、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等,如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与技术要点。1.2教学大纲缺乏针对性。作为应用型的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应能体现该专业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应用性、针对性、实用性,倘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缺乏特色,这势必难以制定出对本专业具有针对性的建筑安全教学大纲,直接影响到建筑安全课程的教学效果。1.3跨度大、综合性强,课时数有限。建筑安全课程跨度大、综合性强。建筑安全课程与“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息息相关,是这些课程的后续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开设建筑安全课程之前,学生一般要先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倘若开设的这些课程课时少(如工程管理专业和安全工程专业),将直接影响着建筑安全课程的教学质量。皖江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安全课程共32学时,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安全课程才24学时,课时数有限、内容多,涉及面广,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大了该门课程的教学难度。1.4课程实践性强。建筑安全管理与技术来源于工程,又服务于工程,是对广泛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通过长期的总结和汇编,形成了相应的规范和规程,并随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可见,该课程实践性很强。

2传统建筑项目与装配式建筑项目安全管理的区别

传统建筑项目是在当地组建项目部,通过现场搭架、支模浇筑混凝土等实现的建设项目,装配式建筑项目是采用工厂预制的部件和构件(如墙体、板、阳台、屋面、楼梯)等现场拼接的形式建设工程。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虽然不需要太多的设备和工人,没有大量的高空作业,但是从施工安全管理方面来讲,管理空间有所加大,不仅要管理施工现场,还要管控预制构件厂家;管理时间也有所前移,在分解预制部件和构件阶段就要参与管理;管理的内容也不少,不仅需要管理本单位施工人员、外来施工人员、参观者,还要管理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机械最大的差异在于塔吊,预制构件块重体积大,预制构件所用塔吊起重量要比传统施工所用塔吊起重量大得多,塔吊的基础相应增大,塔吊布置的位置选择性减少,塔吊所用钢丝绳,挂钩要求高。可见,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也马虎不得,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也存在大量的安全风险(如钢丝绳断裂,塔吊倾斜),可能影响到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威胁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需要进行体系化的安全管理,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3课程教学改革要点

3.1教学大纲的改革。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选择,授课安排,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的依据。教学大纲应依据学科的知识系统与有关先行课、后继课之间的联系,确定各章、节的知识要点、重点和难点,并能反映出本学科的新成就和学科发展的方向。教学大纲不仅是授课大纲,还是指导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纲要。因此,应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进行改革。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设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建筑业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使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面临新的洗牌和重构。为了培养与现代产业相融合,具有高素质的建筑安全专业人才,应首先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岗位需求。根据岗位需求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3],再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针对当前建筑业发展趋势,建筑安全课程教学大纲中应增设装配式建筑所涉及到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知识要点、重点和难点。此外,建筑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还应体现装配式建筑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应用性、实用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建筑安全课程教学大纲是该课程教学及其改革的关键。3.2结合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工具,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建筑安全课程教材出版的局限性,教师仅依靠教材进行授课很难使学生掌握当前建筑安全的知识要点,难于达到把知识要点由点到线再提高到面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依赖于教材,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最新规范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增删,不把教材当做指挥棒,牢记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要让学生掌握当前建筑安全的知识要点,又能融会贯通,不仅需要结合教材改革教学内容,还需要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合理安排好课堂教学内容。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好地为建筑业服务的建筑安全技术人才,教师首先自己要深入建筑行业,了解建筑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建造方式及其工艺,安全管理与技术的知识要点、重点和难点,对书本上未有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使教学有所依。例如,在建筑安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BIM等[4]现代技术简短展示装配式构件工厂化生产、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及重点难点,了解装配式建筑需新增的PC模具工、PC套筒灌浆工、PC构件装配工等工种,为讲解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知识要点、重点和难点打下良好的基础。3.3教学方式的改革。建筑安全课程本来就跨度大、实践性强,而装配式建筑又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在有限课时的基础上增加装配式建筑安全知识,毫无疑问地增大了建筑安全课程的教学难度。为了提高其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应根据建筑安全课程内容及其特点,不断改进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5]。应用启发式、研讨式、互动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借助多种媒体,利用学习通或建筑云等平台进行教学。这些教学方法、手段、平台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丰富,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建筑安全相关安全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些教学方法、手段、平台促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建筑安全的热情。比如对于安全工程基本原理、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法规等叙述性内容除了采用PPT课件进行讲解,还可以组织安全知识竞答,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安全基础知识的印象。对于钢筋切割,吊装作业、预制构件堆放等安全知识点,如果仅凭教师用语言来描述,比较枯燥,难于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同学们也难于接受,采用BIM和flash的形式将整个过程演示出来,将变得非常生动直观且易于接受。对于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等知识的讲解,可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深入其中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VR教学,给学生提供“身临其境”般体验,从而让他们沉浸其中,让学生感受在建筑行业里进行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使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对于脚手架、模板的组成,脚手架、模板的荷载传递路线及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等内容,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模拟表达或者播放教学演示录像,形象生动地理解该部分内容,既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节约授课学时。对教学内容中的灭火器、电动设备等的类型、组成与构造也可结合实物案例作现场讲解,通过现场参观实物并讲解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掌握该部分内容。3.4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激发学生学习建筑安全这门课的热情,就不能仅将学习局限在课堂范围内,而应该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实践活动中去[6,7]。首先,在可能的情况下,联系就近的传统建筑工地和装配式建筑工地,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现场参观,这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传统建筑施工工艺与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安全管理及安全技术等知识,甚至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的制定[7],而不是只停留在对书本上建筑安全知识的认识。

4教学改革的实践

4.1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皖江工学院建筑安全教师在全国各地收集了大量工程案例,并进行了分类整理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鲜活的实例将书本上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知识的含义。在讲解高处作业时,结合实际建筑工程部位,讲解哪些地方是临边作业,哪些地方是洞口作业,哪些地方是悬空作业。在讲解起重伤害时,结合吊装作业实例,举例说明哪些事故是属于起重伤害事故,哪些事故虽然与起重吊装有关,但不属于起重伤害,方便学生进行区分。在讲解装配式构件的临时支撑要点时,引入装配式墙体安装的案例,重点强调墙体预制件斜撑埋件位置,墙体临时斜支撑角度的要求等。4.2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教学和管理。利用网络平台教学是一种便捷而又高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皖江学院某专业2019年—2020年第二学期开展了建筑安全课程的网络教学,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创建建筑安全课程的教学空间,进行课程建设、教学视频录制、教学资源上传以及课程教学管理。对于教学内容的发放,教师设置了闯关模式,让线上上课变得有趣。学生利用移动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在线浏览储存的建筑安全课程学习资源进行实时回放,加深了印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习通实现了学习互动全过程的数据记录分析,方便老师了解每个学生某个章节的学习情况,统计所有学生的平时成绩(权重设置可包括视频学习、签到、作业等),见表1,统计效率非常高。可见,采用学习通等平台进行的线上教学是线下教学的良好补充。但是网络教学也存在缺陷,对学生是否认真上课不能实时监控,对学生是否独立作业无法监督,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解决。所以,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要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结语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在这种趋势下建筑安全课程教育必须立足于市场重新进行建筑安全知识体系的构建,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适当补充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与技术的相关内容,并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建筑安全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通过和企业深度合作,将学习置于更为广阔的实践活动中去,拓展学生的工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皖江工学院建筑安全教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建筑安全课程部分内容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林,朱伶俐,庄小央.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建筑,2020(3):14-16.

[2]孙莉.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大众标准化,2020(7):24-26.

[3]李秋娜,何培斌.发展装配式建筑背景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246.

[4]蒙媚.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智能城市,2019(9):73-74.

[5]史美东.建筑结构教学中多种媒体组合式教学法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1):73-77.

[6]侯建华,李倩,刘雯雯,等.安全工程专业的《建筑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20-21.

第7篇

安全监管

对策建议

一、建筑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2005年建筑业伤亡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11.4%和6.5%。但当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安全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政府行业安全管理不到位,监管责任不落实。目前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其它各类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实施依法监管工作,尚未做到位;有关交通、铁道、水利、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在本职责范围内,对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界定不清,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还未完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的综合监管职责不明确,缺乏有效手段,其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难度大;有些建设工程(如化工、冶金及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等)的政府行业安全管理职责不明,行政监管主体缺失,建筑施工安全处于失控状态,存在管理盲区。

(二)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诸多责任主体,从历次安全检查特别是重特大建筑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看,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执行安全法规和标准规范意识差,“三违”

死亡16人的特大跨塌事故,施工企业没有大桥拱架施工安装组织方案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北京市西单西西工程“9.5”死亡8人的施工坍塌事故,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等。这些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很好汲取。

(三)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执法监督乏力。目前与建筑安全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如1997年颁布的现行《建筑法》,关于建筑领域调整的范围和对象,特别是有关建设管理和责任主体各方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许可、职责定位、行政处罚等方面的规定不明确或缺失,有的内容与有关法律法规不一致;有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已明显落后,特别是由于缺乏强制性、可操作性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造成企业在招投标中,不规范竞争,为保证低价中标,压减应有的安全投入,埋下大量事故隐患。执法监督不力,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未制定明确、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从严执法不到位,动态监管不及时;此外,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的企业和责任人处罚力度不够等。

(四)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滞后,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量农民工涌向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建筑业。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000万人,80%为农民工,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不务实、不严格,也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往往流于形式,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这也是造成建筑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对策措施和建议

建筑施工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从其特点看,点多面广,劳动密集,流动作业,层次较多,事故易发,属高危行业;从建设工程各方主体看,涉及建设、施工、监理,以及勘察、设计、设备供应等多个环节;从政府监管主体看,涉及建设、铁道、交通、水利、电监和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式应积极推进“四个转变”:一是由对单一部门管理转向对全行业统一监管;二是由治标为主转向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三是由施工现场的应急管理转向强化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四是工作重心由事后管理转向隐患治理和事故预防。为此,提出以下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依法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加强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政府是安全生产监管主体。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权、责统一的原则,依法全面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各类建设工程实施监督管理,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负全责;铁道、交通、水利、电监等专业建设工程主管部门,应负责有关专业监管,并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管,指导、协调和监督各有关部门加强相应的全管理工作。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细化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的职责定位,形成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统一监管,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调运转的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格局和工作机制。

(二)强化安全基础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保障安全投入,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要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班组、岗位、项目经理和施工人员。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履职尽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劳动组织管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作业,大力推进建筑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打牢安全管理基础,确保施工企业本质安全。工程建设、监理、设计、勘察等单位要依法认真履行有关安全职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定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各方相关安全责任。

(三)研究和实施建筑安全生产的治本质之策。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基本途径。一是要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及安全标准、规范的修订、制定工作。当前应加快《建筑法》的修订工作,增加有关安全生产内容,特别是要明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行政管理主体地位,明确其对建筑安全生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在从业资格和施工许可前置条件中应补充有关安全生产许可的规定;修订、完善“两个责任主体”安全职责、责任和行为等方面的内容;研究制定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处罚办法等。二是研究制定建筑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制定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意外伤害保险、工伤保险及建筑事故死亡、伤害的经济赔付标准和实施办法,发挥经济政策对建筑安全生产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四)认真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有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本行业建设工程的特点,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提出的以预防坍塌、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总体目标和各项要求,细化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监督,严格督查,相互配合,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严重或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企业,责令停业整顿。对整改不合格的,应暂扣或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直至取消相关资质。通过专项整治,坚决遏止重特大坍塌、高处坠落事故以及隧道坍塌、透水、瓦斯爆炸、桥梁坍塌、塔吊坍塌、深基坑坍塌、高大棚架坍塌、拆除工程坍塌事故多发的势头,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确保实现建筑业事故死亡人数较2005年总体下降3%的目标。

第8篇

【关键词】建筑行业;“0”事故;文化;安全事故问题;构建方式

1探析“0”事故的安全文化构建原则

一是全员参与的原则。这主要是因为“0”事故安全文化构建进程复杂化,内容多样化,整体性较强,所以其建立健全需要全体成员的协调配合。二是目标明确原则。即明确安全生产目标,例如安全生产精神、职员的安全生产责任等;三是安全价值原则[1]。共性安全价值标准的建设,有助于培育与稳固全部施工人员安全价值观,此时其行为与企业安全价值标准整合为一;四是“三结合”原则,即企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结合以及安全文化构建与现代安全施工技术应用相结合。

2分析建筑行业安全事故问题的成因

2.1管理者安全生产意识相对淡薄。管理者对施工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安全工作运行的质量。现阶段,很多施工单位管理者没有全面贯彻落实与建筑安全施工相关的法律法规;安全文明施工监管力度薄弱化,监察工作没有全方位落实;重视施工进度,不重视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培养与技能培训工作;安全防护用具配置上缺乏齐全性。种种因素的叠加,为“0”事故安全文化体系构建活动的运行设置了障碍。

2.2安全环境气氛相对缺乏。现阶段,建筑施工环境色彩多以混凝土的青灰色以及建材的土黄色、深红色为主。基于建筑施工工序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高强度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中施工人员易产生负面情绪,在施工压力与日俱增的局势中,受焦躁情绪的干扰,在设备操作等环节上很可能出现失误,从而加大了施工事故的发生率。

2.3施工方案完善性缺乏,施工手段应用不当。具体体现在很多施工单位针对高危险系数的项目工程没有预先编制专项施工规划,以及部分专项施工规划未经专家论证批准就投入使用等方面。施工手段应用不当在很多环节上体现出来,例如黄土隧道没有依照七步开挖法施工;钢筋混凝土浇筑技术以及支架施工技术应用环节中缺乏规范性等。此外偷工减料等技术质量问题若得不到根治,不仅会使建筑项目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也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3探究构建“0”事故安全文化的形式

3.1准备工作充分,保证施工作业的顺畅性。应该明确的内容是安全文化构建的始发点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其也是维持安全生产的关键,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在于建设良好环境、科学设置职位施工标准、管控人的危险行为,维持机械设备安全状态等,最终确保建筑项目施工处于顺畅性生产模式中。

3.2落实施工环节管理工作,强化防患意识。科学的管理,是建筑行业达到安全生产目标的关键,也是“0”事故的安全文化建设健全的关键。为了实现构建安全文化这一大目标,应该重点落实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构建并完善安全管理机制。机制的推行务必要使施工人员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将会获得怎样的惩罚,在安全管理机制的协助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有规可寻,有据可查。同时强化对重要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与施工技术培训工作力度,鼓励他们积极学习规章体制,强化自律性;二是积极开展多样化安全文化活动,达到强化行业人员聚合力的目标,从而强化全部施工人员对安全文化体系的肯定度,此时他们将会拥有一致化的价值取向。

3.3总结“0”事故的安全文化体系构建程序。“0”事故的建筑安全文化构建过程应该按部就班的落实以下步骤:承认—启动—执行—监督—更新。对安全文化施以这样的构建策略,在协助施工人员强化对安全生产认知水平、稳固安全信念、培养与规范安全生产态度与行为等众多方面体现出巨大优越性。以下本文对“0”事故的安全文化构建程序进行详细的解析:首先,使目标明确化是“0”事故的安全文化建设的根基,建筑企业内部以及与建筑项目相关者均要对安全文化理念与工作持有肯定的态度,即承认;其次,在“0”事故的安全文化理念明确以后,“0”事故安全文化构建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启动为安全文化构建的基点;再次,在运行过程中,对其运转情况进行动态化监管。值得重视的是所有监察结果均要被详实的记录进企业整体事故报考体系内,对于监察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与总结出的新经验,可以与行业人员进行交流分享;最后,基于个体信念不断变化这一实况,上述与“0”事故安全文化构建工作程序不是一层不变的,其很可能与预期规划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0”事故安全文化体系在构建进程中每一环节实际运行状况应该呈现在企业安全知识系统内,且具有时效性,对各类新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确保安全知识系统更新的科学性,编制并推行有效的建筑安全施工管理手段,协助有关人员强化安全理念,从而使“0”事故安全文化体系在行业中的地位永垂不朽。

4结束语

综合全文论述的内容,认识到目前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0”事故安全文化构建的可行对策与流程安全文化的建立健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需要施工单位不断的应用新兴管理手段,不断的学习成功的管理经验,将风险管理、知识管理、技术管理融入进“0”事故安全文化体系构建进程中,为“0”事故目标的实现注入能量。

参考文献

第9篇

1.1是建筑企业提高各项效益的重要保证

对建筑安全事故进行预测与预控,首先能够减少建筑伤亡事故的发生概率,而且也能够从侧面扭转企业中对安全意识的错误观念。对安全事故的预测与预控,在减少企业损失的同时,也能够改善企业文化,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长期的发展实践表明,建筑安全事故的预测以及预控,还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1.2实现自我发展与家庭幸福的重要保证

建筑行业是高危行业之一,对建筑安全问题的研究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家庭与社会人士的关注。安全问题事关人的生命以及很多家庭的幸福,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若出现了安全事故,那么很可能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终结以及一个家庭幸福的毁灭。心理学家表明,一大部分安全事故不仅会给受害人带来物质与精神上的损失,而且很可能会给受害人留下心理上的创伤。因而,做好建筑安全事故预测与预控工作,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建筑伤亡事故率,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和谐。

1.3国家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从整体上看,建筑安全事故的预测与预控,一方面有助于国家完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进而为更好的指导建筑安全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安全事故的预测以及预控也能够为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实践上的理论依据,使得安全管理意识深入到整个建筑项目实施中。进入新时期,建筑行业的负责人应尽可能的完善建筑安全生产体制,进而为促使建筑行业朝规范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需要我们明确的一点是,建筑安全事故的预测以及预控也是国家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建筑安全事故预测与预控的对策

2.1安全教育对策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安全教育在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建筑行业的负责人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学习以及培养方式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素养,进而使得建筑从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常会使用安全的思维意识去思考问题,并学会处理一些问题。总而言之,建筑行业的安全教育是十分关键的,应将安全教育意识从管理层贯彻到作业层,尤其注重是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只有安全意识增强了,建筑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才会得到提升,从而减少了安全事故的伤亡率。建筑行业中的安全教育可以分两大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建筑安全知识教育,第二部分是建筑安全培训,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将有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进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奠定基础。

2.2采取强制性的安全管理对策

如若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安全事故的出现往往是由于人与物的不安全因素导致的,然而从深层次上看,我们能够发现其实很多安全事故出现的根源是由于管理方面的不到位所致。因此,在建筑业的安全管理上应采取一些强制性的对策,利用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生产作业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而为建筑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而不断探索。

2.3强化对安全事故的监管

建筑行业发展现在,其中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是施工单位对安全预防的不重视,一些责任落实不到位。目前,一些建筑企业为了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安全的监管,致使建筑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然而从深层次上分析,我们能够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政府的监管不利所致。因而,政府相关的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安全的监管力度,在监管的过程中,制定一些相应的惩罚机制,以督促企业加大对安全的投入。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是,对安全事故的监管,还应做好对建筑工地的安全检查工作,进而为建筑工程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装修装饰,建筑安全,安全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6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护产品生产者的健康与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免受损失,必须强化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一、行业高危现状严峻,定性意义积极深远

高危行业通常是指生产危险性系数较高、容易对人身造成伤害、对生产造成危害的行业。包括建筑装饰工程--内装和外装(幕墙)。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2006年12月8日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共同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中明确认定,建筑施工,包括新建、扩建和改建的装修工程,属于“高危行业”。2006年12月25日,建设部发出“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质函[2006]366号)。

2008年3月6日,建设部《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7年度)》(建质函[2008]53号),从发生事故的五个形象进度统计中,装饰装修阶段发生事故264起,占事故起数的30.73%;死亡283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7.96%,仅次于主体结构(发生事故414起,占事故起数的48.2%;死亡50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49.9%),位居第二,远高于基础施工、拆除阶段和施工准备。

在建筑装饰工程中,除了在投标时不要忘记将2%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列入工程造价中,还要格外注重安全施工。建筑装饰行业被国家认定为高危行业的意义还在于:应按高危行业重新制订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日常工作安排。

二、统筹安全措施,收益大于成本

众所周知,安全是需要进行成本投入的,只有在达到一定的投入后才可能直观地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正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中最直接的不安全因素。一方面安全需要投入(投资),另一方面成本须严格控制。安全与成本如何统筹,以实现用最少投资,得到最佳的安全效果?如果仅仅停留在凭经验、主观意志和思想意识进行安全投入的层次,没有统一的标准、目标,就容易使工程项目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难以做到安全与成本的统筹兼顾。安全投入应是经济、技术、安全的合理统一。安全投入与成本控制在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实现效益这一共同基点上是统一的。

安全生产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企业安全生产做得好,可以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如果事故频发,且不说造成的巨大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对企业形象损坏和生产经营、市场行为的限制是真正致命的。如2008年3月19日上午,北京市丰台区韩庄子住宅小区二号楼在施工中发生高空坠亡事故,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卸料平台的制作、安装和使用,未按方案投入、实施。北京市建委依法对事故责任单位和事故责任人作出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停止投标资格和停止执业资格的严肃处理。安全投入不足,酿成了“损失大、影响坏、教训深”的苦果。

三、辨识危险源,落实防范措施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是滋生事故的土壤,也是安全生产各种矛盾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在实际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设备故障或缺陷、人为失误和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条件和可能性的主要因素。

搞好辨识危险源和落实安全事故防范措施,是一项事前控制。只有系统辨识危险源,以认真、科学、积极的态度去实施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在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强化检查与整治,促进稳定及好转

安全检查是发现、消除事故隐患,预防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改善劳动条件比较有效和直接的方法之一,是主动性的安全防范。深入生产的现场,采用问、看、量、测、运转试验的方法,重点查安全思想、查安全责任、查安全制度、查安全措施、查安全防护、查安全设备设施、查安全教育培训、查操作行为、查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和查伤亡事故处理等十项工作的现场情况。其中的查安全设备设施工作的现场情况,需全面查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职业卫生方面的设施及生产辅设施。根据检查的目的、内容,进行定期、经常性、季节性、节假日安全检查以及开复工、专业性安全检查与设备设施安全验收检查,搞好安全检查即主动性安全防范。

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 号)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开展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强化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落实;促进各级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合理投入,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水平;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坚决杜绝因高处坠落、坍塌和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管理等导致的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稳定及好转的局面。

五、按“目标管理”方法,实行安全问责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安全不是理论、技术、能力的问题,而是实践、管理、责任心的问题。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按“目标管理”方法,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系统内进行分解,并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项目经理对项目安全生产控制负责,过程安全控制由每一道工序和岗位的责任人负责。同时成立项目工会安全监督小组,设立工会安全监督检查员,履行工会监督职责。项目经理部每周至少一次,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工程、安全部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对重要生产设施和重点作业部位加大巡查密度。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巡查制度,对于高危险性的作业实行旁站监督,并做好记录。工长对所负责的施工区域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做到不违章指挥,制止违章作业或冒险作业。

六、培育文化脉,促进执行力

培育项目安全管理文化,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一堂必修课,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先进性,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项目安全管理文化是施工企业的成功之本、活力之源之一,经历逐步完善、定型、深化的过程。广泛宣传,反复灌输,项目安全管理文化逐步被员工所接受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能够强有力促进安全生产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发展力,继而达到争创平安项目、构建和谐项目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致因;防控;管理对策

作者简介:樊春霞(1990—),女,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建筑安全事故也不容乐观,虽然近几年安全事故发生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但从事故的统计来看,仍然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不少学者进行了探究。姜慧[1]等人通过绘制建筑施工事故树分析了建筑安全事故的内部致因;陆福春[2]等通过建模把故障树分析技术运用到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管理中,从系统安全理论角度分析了该技术对建筑安全事故管理的益处;林文剑[3]把模糊数学法运用于安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方面,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了多层次的评价。对于建筑安全系统的优化问题研究较少,本文旨在通过对建筑安全事故的进一步细化,提出系统的防控措施,从而更好的优化建筑安全系统。

1.建筑安全事故种类及致因

建筑安全需要人的安全、物的安全、环境的安全都得到保障。建筑安全事故主要有四类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还有机具伤害、触电及其他伤害。发生这些安全事故的原因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内部原因有四个方面人、物、环境、管理,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失误是间接原因,社会因素是基础原因。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的,管理是最本质的原因,正是由于管理不当,使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成为安全事故的诱因。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有

1.1安全意识淡薄

施工企业高层重生产,轻安全,因为安全设施购置齐全、安全相关人员安排到位,需要不少资金的投入,侥幸心理的存在使得安全设施没能按计划配备到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所以施工人员也会放松警惕,安全意识不强是常态。但是,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管1理层和施工人员的思想意识里要时刻绷紧安全防范的弦,注重安全,才能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1.2安全监督管理薄弱

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落实方面存在拖延、力度弱、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建筑安全管理分四个层次项目层———工程建设项目内部,近外层———建筑业企业、中介机构和保险机构,中外层———政府建设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行业组织,远外层———法律法规和社会大众。各层严格按照规程尽职尽责,落实到位,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减少很多。

1.3安全培训没成效,专职安全人员不到位

不少企业安全培训搞形式,走过程,致使安全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没有受到重视,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大体上源于常识,这远不能保证安全生产。安全培训,是对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再教育,即使费时费事,也得落实到位,以便遇到安全事故时,能正确处理、自救、及时上报等,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小。部分施工企业安全人员配备不到位,没有安全员、人数不足,或者施工现场安全员、安全监督人员有的懒于一直坚守在施工现场,心存侥幸,疏于在岗监督。专职安全人员不到位是安全事故隐患之一。

1.4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不按要求执行

现场施工人员施工经验丰富,对工程有第一线的经验和直觉,但是工程建设要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执行,否则,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责任难以准确划分。

2.建筑安全事故防控

建筑安全事故的致因主要是人—机—环境系统未能充分协调、未能发挥一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加之,管理不善,因此,针对性的防控系统来应对不安全的情况十分必要。防控系统既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机械的安全运行,同时,实现人—机与环境有机配合,协调运作,从而保证建筑安全。对于人而言,一方面,做好施工人员的进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同时,配备齐全安全保护设施;另一方面,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管理人员的管控能力,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避免“错位”、“越位”、“缺位”现象。多方共同努力,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定期对机械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3.建筑安全系统优化

建筑安全系统的优化,包括建筑安全管理效率的提高,建筑安全制度的完善,建筑安全防控措施的合理化等。建筑安全管理效率的提高需要合理划分责任,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职责,同时兼顾各方的配合。建筑安全制度完善有三种优化方案建设单位推动安全生产管理,解决监理单位承担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压力无动力和有责任无权利的问题;政府部门推动安全生产管理,解决其责任大而力量薄弱的问题;激励施工单位主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由被动向主动转变[4]。同时,可以研发实时测量、监控、数据处理系统,预测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状态,解决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及危险源的问题,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防范措施,及时矫正安全隐患和确保安全施工。

4.总结

建筑安全关系到施工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建筑的优劣、企业业绩、社会和谐,安全无小事,容不得半点懈怠。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绩效,优化建筑安全体制,做好建筑安全防控,达到建筑安全事故尽少发生,甚至零事故的目标。建筑安全系统的优化还有待于提出量化的方法,开发出能够全面管控建筑安全施工现场的监测系统,从而实现杜绝安全事故的目标。(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姜慧,殷惠光,梁化强,等.建筑工程安全事故致因分析[J].建筑经济,2013(12)10-13.

[2]陆福春,张洪尧,张兴才.故障树分析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6,9(2)4-6.

[3]林文剑.安全评价方法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D].重庆重庆大学,200745-62.

第12篇

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当中,专业性的施工队伍较少,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是在进行施工前临时招聘施工人员,这部分人员多为农民工,这些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安全意识,同时企业在进行生产前也缺少对这部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有些企业即使进行了临时的培训,但由于人员流动性较大,所以培训工作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部分施工人员由于没有相关的安全知识,所以成为导致施工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在大部分的施工伤亡事故中,伤亡人员以这部分缺乏必要安全意识的农民工居多。

2缺乏有效的事故应急机制

在大部分施工中,都缺乏相应的应急预案,也没有专业的应急队伍,从而导致在发生事故时无法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没有应急队伍对事故进行有效的处置,从而导致事态的扩大,增回绕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建筑安全问题的对策

3.1隔离物的不安全状态

施工现场情况较为复杂,不仅有较多的施工机械设备,同时还有工人的生产用具、大量的施工材料等。这些以物的形态存在于现场的施工器材需要时刻保持在安全的状态中,这就需要在施工现场配备专业的检查人员,对设备及用具的安全状态进行巡查,对各种安全防护用具及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从而保证现场中物的安全性,不留有安全隐患。3.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对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乃至追究刑事责任。加强对新工人的技术培训,实行老工人带新工人的制度,避免技术不熟练的新工人独自上场操作。尽量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工作中危险性较大、技术性较强的工序,安排工人时要综合考虑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性格和气质等方面的因素。其次要加强对建筑工人的安全管理。要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包括向工人说明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风险、个人劳动保护器具的使用方法、安全事故的一般急救措施及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要尽量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经常了解工人在家庭生活、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帮助,使他们能够专心从事工作。

3.3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在于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企业的生产安全、顺利地进行。具体来说,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将企业中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办法制定成统一标准,纳入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安全标准体系;在企业中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明确企业各部门、各级人员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权限,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责任制体系;严格执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稽查体系。

3.4建立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一个庞大的、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现实,当然,该系统必须由专门的全国性行业管理机构建立并控制。该系统建立之后,由行业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将全国所有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信息录入系统,这样施工企业的安全事故及优秀的安全管理方法都能在系统中得以体现,有助于加强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对整个建筑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该系统的建立也使得发包人或者招标机构能够真实、准确地获得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情况,不至于被投标书里面的虚假安全管理资料所蒙蔽。这样既有助于发包人或者招标机构选择合格的施工企业,也有助于建筑业招标投标市场的有序、公平发展。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