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时间:2023-06-02 09:58: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第1篇

数学概念是由数学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数学关键特征的一类数学对象。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本单位,是打开数学的大门。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推导数学定理和公式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数学家华罗庚说:"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重要。"

初中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判定特征与性质特征双重性质,判定性质有助于理清概念的外延,性质特征有助于认识概念的内涵。

初中数学教材出现的概念根据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

1、具有"过程性"特征概念

此类概念的定义本身就反映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或规定了操作过程。比如合并同类项、平均数等概念,这些概念隐含着运算操作过程。

2、具有"对象"特征概念

此类概念是一类对象的泛指。比如三角形、四边形、有理数等。

3、具有"关系"特征概念

此类概念反映了对象之间的关系。如互为相反数、倒数、垂直、平行、相切等,这些概念都反映了两个对象的相互关系,具有关联性、对称性、相依性。

4、具有"形态"特征的概念

此类概念直接描述了数学对象的形态,从形态上规定了概念的基本属性。一般而言,用"形如…的对象叫…"来表达此概念,比如函数,一次函数等。

概括而言初中数学教材出现的概念总的来说具有以下两种特点:

(一)是从现实生活中来,具有清晰的现实原型或直观模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也就是概念的形成;

(二)是产生于已知的相对初级的概念,是在学生掌握概念基础上抽象而形成的,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也就是概念的同化。

两大类概念也就对应着两种教学方式:

一、 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的过程是发现学习的过程。

1、 准备阶段

(1) 创设情境。

教师设计并提出一些与所要学习的新概念相关的问题或者提供一组所要学习的新概念外延的特例,这些特例中包含共同的本质属性。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个数要适当,既要能显现新概念的所有特征,又不要重复出现。比如讲单项式这个概念时,就设计如下几个问题:

填空,并观察式子的特点:

①边长为m的正方形的周长是_______,面积是_______.

②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行驶t小时所走过的路程为_______千米.

③半径为b的圆的周长为______,面积为________.

④设a表示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__.

观察得到的式子,将知识发生的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使学生对学习本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下一步概念的教学奠定基础.

(2)通过学生实验引入概念。

比如讲圆的概念时,教师指导学生固定钉子在纸板上,同时用铅笔拉紧绳子划线,最终得到圆。学生动手实验,可以在学生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

2、归类阶段

学生独立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准备阶段问题的共同属性,逐步概括出概念的初步定义。

3、抽象阶段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所得出的初步定义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更准确的揭示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再给出准确定义。

4、类比阶段

分析相关概念的异同,明确其联系。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容易混淆的概念的异同点,有助于学生区分概念,获取准确、清晰的认识

5、验证阶段

检验确认概念的本质属性,提供变式材料。通过对变式材料的辨析,可以更鲜明地揭示概念的数学结构,帮助学生摆脱概念的具体情境对概念的数学本质的干扰,促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的"精致化"。同时变式材料还要强调概念"表达形式的可变性和数学结构的不变性"。比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时,就要出示这个变式材料:

下列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么?

2x2+5x=2-x+2x2。。。

6、转化阶段

把数学概念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找出关键词,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

7、框架阶段

把得到的数学概念放在相关的概念系中,建立一个全新的概念体系,帮助学生从宏观上理解概念,比如学完正方形后,就可以给学生建立这样的概念体系:

(1)框架表示,理清关系

(2)集合表示,突出关系

8、应用阶段

巩固概念,利用概念的定义,进行简单的应用活动。

9、升华阶段

用概念解决问题,要注意在概念的正用、逆用和变用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概念同化

1、呈现概念

①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概念。例如,在引入算法概念时,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很熟悉,强调求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就是算法概念,也就容易的多了。

②从概念的历史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时,可以讲笛卡尔的故事,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达到教育的目的。

2、概括概念

刻画定义,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给出概念的名称和符号。

3、解剖概念

采用类比方法,加深概念的了解;使用对比,稳固概念的了解;数形结合,加深概念的了解。抓住概念的重点词进行概念教学。对概念进行特殊分类,揭示概念的外延。

4、联系概念

用概念解决问题,建立所学概念与其他概念间的联系。

5、运用概念

第2篇

依据初中数学教学特点结课方法研究江苏省盐城高新区初级中学陈金宏初中数学学科特点是高度抽象、逻辑严密以及广泛应用三个方面.认识到数学教学的这些特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明确学生学习目的,改进、优化学习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利用数学特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可以从数学结课入手,结课是数学教学的灵魂,通过良好的结课对教学内容抽丝剥茧,能够加深学生对重难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了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依据数学特点恰当选取结课方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依据初中数学教学特点的结课方法谈点体会.

一、归纳结课方法

归纳结课方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引导学生对整堂课内容进行概况,让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刻的总体印象.归纳结课法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认识到课末归纳的重要性,他们觉得课末归纳是对教学内容的再重复,枯燥无趣,听不听无所谓,即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到位,他们也认为是教学中对于数学知识没有充分吸收,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认真复习就可以了.为了发挥出课末总结的重要性,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末归纳形成足够的重视.如何展现归纳法在课末总结的重要性呢?现以“平面图形的认识”为例.本章教学重点是了解线段、射线、直线、角、余角、补角、对顶角、平行以及垂直的概念,且可以利用这些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一个RTABC中,已知∠B=90°,∠C的补角是140°,求∠A和∠C的度数.在这个题中需要引入的概念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由于∠C的补角是140°,所以∠C=180°-140°=40°,在RTABC中,∠A=180°-90°-40°=50°.以此类推,通过例题分析,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结束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对于重要定理进行总结,在教师提到角的时候,学生脑海中会迅速作出反应“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由此可见,如果学生对于课末归纳的参与度不高,就无法在脑海中再次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增强学生在课末总结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参与到课末总结中,引导学生对课末总结形成足够的重视.良好的课末总结,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脑海中的知识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对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二、谈话结课方法

谈话结课法就是教师将课末总结以对话的形式进行.这种数学结课,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内容,在梳理本课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印象.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谈话结课时,需要展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以“平面图形的认识”为例.师:根据教材内容“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和“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是平行就是相交”两个定理,判断“两条直线要么平行要么相交”命题的对错.生:根据定义可以知道,证明两条直线要么平行要么相交的前缀条件是“同一平面内”,所以命题是错误的.师:为什么要强调“同一个平面内”?生:因为如果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有可能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师:在同一平面内,除了平行,相交两种情况外,直线还存在什么位置关系?生:两条直线也可能存在重合的位置关系.由此可见,以谈话法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层次剖析教学重难点知识,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层层递进分析时,发现知识点存在的漏洞,再用所学内容弥补漏洞,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

三、过渡结课方法

过渡结课方法,重在能够对教学内容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在一节课教学结束时为下一节课开始作铺垫.初中数学教学有逻辑性强的特点,初中生学习数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了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忘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知识的联系性和逻辑性不强.如何增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过渡法进行课末总结.现以“分式”为例.在讲“分式的加减”后,学生发现分式加减需要将分母化为相同数值,即同分母相加减.下一课的教学内容为“分式的乘除”,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分式进行加减时,需要将分母化为相同的数值,那么对于分式的乘除是否需要同分母?总之,初中数学教师为了增强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引导学生掌握具有逻辑性的教学内容,需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结课.结课作为数学教学的灵魂,必须将结课环节做到位.

作者:陈金宏 单位:江苏省盐城高新区初级中学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试卷讲评 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一、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地位

讲评课的特殊性体现在它是以试题为对象,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解读、分析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分数和学生的学科素养,实现学生的自身发展。

数学试卷讲评课是重要的数学课型之一。特别是到每个学期末,做试卷,评讲试卷几乎成了课堂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复习某个专题知识或系统复习了整个知识架构后,一方面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试题来巩固熟练,另一方面就是要通过考试来检测一下自己的复习效果。学生们对于考试一般都持着认真的态度,我们从学生在考完之后积极讨论答案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出。目前初中数学试卷评析教学重讲解、轻参与、多批评、少鼓励,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样的数学试卷讲评课不利于提高初中数学试卷讲评的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所以,研究初中数学试卷讲评的策略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二、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行为的原则

1.选择性

低效或无效讲评的一个表现就是面面俱到,学生抓不住重点,一节课下来好像老师说得不少,可真正的收获不多,所以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教师在课前应该确定好讲评的重点和难点,找出共性问题,集中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加以解决重点和难点。

2.规律性

教师在讲评课上应该侧重于点评规律与方法,“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解题和应试方法能节约大量课堂时间,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

3.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讲评不能搞一言堂,教师能做得出来的试题,学生不一定能做出;教师能想出来的方法,学生不一定能想出;教师讲题时,更多得是从自身的思路出发进行解释,往往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理解水平缺乏一个足够的认识,所以让学生先自己讲评,在充分暴露问题,引起学生之间的分歧和共鸣之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点评,效果自然很好。

4.发散性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不能就题论题,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发散。注意点出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关数学概念的外延和拓展。

5.规范性

根据中考阅卷所暴露的问题和中考命题特点,教师在讲评中要让学生自己讲评时有所说、有所想、有所思、有所获,同时对一些解题的规范性问题进行强调和规范,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三、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的目标

1.提高中考分数

中考是关系到一个学生前途的大事,能否提高学生的分数肯定是衡量讲评课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回避,也不能回避这个现实而实在的问题。

2.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当然也不能一味只追求分数,在以提高数学分数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应用数学意识;让学生学会数学表达,包括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让学生学会建构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初步的创新和实践,敢于质疑与批判,理解“没有知识是可靠的,只有探寻知识的过程才是最可靠的”。

四、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

1.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的流程与思路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的流程首先是教师在阅卷的基础上对试题情况、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有效、详细的分析和统计,确定好讲评的重点、方法、内容和研制好变式练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再进入课堂。

教师科学、合理、适时地公布试题答案,并对考试情况的数据作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公布,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的答题进行反思,进行分组合作探究,自查自纠,自力更生,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学生在没有外在监督之下的交流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很高,教师必须对这一个过程进行认真观察并努力参与其中,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

2.课前准备策略

(1)统计、分析数据。通过学生在考试中的错因分析。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对每一类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时的统计更具有针对性,可以针对以下类型的题目进行统计、分析。

(2)定内容。根据学生考试的情况和数据分析,找出学生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属于相同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整合,做为典型问题重点讲;对学生粗心造成且全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讲评时教师进行做题的策略与方法指导;学生已经会的内容不讲,不讲也会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讲,考试说明外的内容不讲,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坚决不讲。

(3)定方法。通过试卷分析确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都是哪些学生错,他们的成绩是什么水平,以此来确定在讲解时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最好、最容易接受。评讲时,不按照题号顺序对全卷一一进行讲评,一般宜采用分类化归,集中讲评的方法。

3.答案呈现策略

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的实现更依赖于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状况与思维状态的理解程度。答案呈现,既是结果,也是蕴含了过程的;换言之,任何答案的呈现,不仅是思维结果的呈现,也潜在地体现着某种思维的过程及其认知的水平。训练之后的评讲,恰当选用答案呈现的策略,这是提高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效能不可或缺的途径。

第4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优秀的课堂建设已经成为了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为了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初中数学教师应借鉴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并从中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就是创新,数学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学设计的思路,将开放教学、问题情境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等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中,以增强教学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用动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

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标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对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新的思考和设计,将教学的重点由传授知识变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灵活运用、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等。为了能够顺应新课程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三个原则。

首先要遵循建构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主要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积极自主探索,并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倡导建构性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能够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其次要遵循问题情景创设的教学设计原则,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重要的途径之一。数学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想达到高效和准确的效果,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是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和观察才能慢慢培养的;而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情境创设或者进行一些实例的列举,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遵循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要遵循交互式的教学设计原则,交互式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以往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交流者与合作者,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问题,最终积极解决问题。交互式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可以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对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为了使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大量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当前教学方法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地总结和改进,进而探索出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有效地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实例,为学生创建灵活多变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是原型创设,即老师将问题创设在现实的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就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到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对折一次,它的厚度会变为多少呢?如果将它对折两次之后它的厚度会是多少?对折三次呢?对折二十次呢?在教师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所用的纸对折不了二十次,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教师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这张纸足够大,能对折超过二十次,那么对折完之后它和一座高山相比谁更高呢?问题提出后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也就引入了有理数乘方的教学。

其次是多媒体创设,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领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动画、各种计算机软件等,将数学知识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到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在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如蜻蜓、蝴蝶、枫叶、天平、飞机、风车等。通过展示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由于这些事物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中,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通过这些事物的展示,不仅可以增加整个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审美情趣。

(二)进行实践操作,加强交流感悟

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设置实践活动,将活动的内容与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性和人性化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一个好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地掌握原本枯燥难懂的数学理论,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勾股定理的时候,可以设置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真正领会勾股定理的概念。具体内容为:将班里所有学生按照前后四人为一组的规则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动手将准备好的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模型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分别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和b,斜边为c。(1)每个小组用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将大正方形的面积表述出来。(2)由此可以推导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最终将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为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图1。

经过讨论交流之后提出自己的猜想为:a2+b2=c2,图1中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述为:(a2+b2)或者c2+ab×4。经过实践操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三)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主动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然后让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最后教师再进行指导和纠正,通过整个过程开发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思维和对问题的自主探索能力。例如,在讲到一元二次方程组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租的概念,进而能够掌握相关的解法,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

第5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中也逐渐广泛应用微课堂。微课堂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有效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重点分析微课堂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课堂;初中数学;翻转课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目前微课教学及翻转课堂教学是教育界热议的焦点。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基础,翻转课堂教学离不开微课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也是微课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基于微课模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是目前教育中全新的教学手段。那么,对其进行研究,也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微课堂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一)微课堂

顾名思义,微课就是课程的微视频,是为了满足新课标及教学实践的需求创建的教学模式。微课主要是以教学视频为基础,教师针对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及某个知识点制作的教学资源及视频。微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视频和片段,其中主要包括与教学相关的设计、课件、教学反思、测试及反馈等资源,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主题分明的应用资源。微课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较大的区别,也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制定的。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指的是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观看微课视频,并且自主学习其中的知识进行练习,教师通过课堂为学生答疑解惑。这种教学形式是将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完成,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帮助学生消化知识的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创新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家中通过练习消化知识。这个过程有“翻转”的意思,所以也叫做“颠倒课堂”。

二、微课堂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微课堂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且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都各不相同,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照顾到每个学生。使用微课模式,能够使学生在上课之前预习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独立完成练习,对于一些困难的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及教师辅导,以此解决问题。翻转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够忙起来及动起来,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翻转课堂承认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通过微课视频,能够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实现分层教学的目的。

(二)提高学习的互动性

通过微课模式教学,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者变为了合作者。教师能够参与到学生小组学习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还可创建学习合作小组,使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及学习。翻转课堂使学生有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文化:将学习当作一种实现自我需求的活动。

(三)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使用微课视频,为学生传授教学知识,节约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时间,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创建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及问题进行有效讨论。教师还可以抽空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巡视,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对数学教学中学生不理解的内容,教师不用反复进行讲解,学生可以观看微课视频进行消化和理解,有效的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三、微课堂在初中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微课模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型—设计并制作微课—设计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任务—收集和分析学习数据—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在课堂活动中,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辅导并且对教学计划进行反馈。其中在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微课堂的应用则可以从概念教学、例题教学以及复习教学几方面着手:

(一)概念教学

对初中生来说,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及能力都各不相同,数学知识又相对比较抽象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学生讲述概念性知识,学生对于这些知识难以理解和消化,那么学生的学习质量就不理想。使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将数学中的概念转化为通俗易通的语言,便于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及巩固。比如,在对学生进行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浅述二次根式的定义,然后播放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使学生能够再一次的理解二次根式定义,通过小视频,学生就能够深入了解并认知二次根式的定义。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微课视频中的语言尽量通俗,教师可以使用图片、符号或者幽默的语言为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

(二)典型例题教学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例题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及巩固数学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典型例题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选取比较典型的例题,并且还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具备知识迁移能力。比如,在对学生进行三角形知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学生无法一些三角形的例题,如“在ABC中,AB与AC相等,AD是BC中的线段,BE与AB相平行,那么请证明AE=EC。”教师首先还是要先制作微课小视频,为学生进行动态教学,引导学习,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自己来证明AE=EC。在此过程中,教师针对知识内容对例题进行讲解,能够使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在之后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这类题目,能够回顾视频中内容,以此解决问题。视频的动态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记忆力。

(三)复习指导教学

初中生由于学业比较紧张,通常都是复习的内容较多,但是时间却很少,那么如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是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辅导学习的时候,可以提起为学生录制微视频,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和情况选择性的观看视频,并且自主完成练习。之后,教师通过学生对学习及练习中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课堂为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

四、结语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创造出了许多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微课主要以课程教学视频或者片段为主,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获取知识,教师帮助学生消化这些知识,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微课模式以满足不了教师教学需求,那么就要加入辅助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总而言之,将微课模式应用到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面对较难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以此来巩固知识及加深自己对知识的了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黄尤田 单位: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晓红.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设计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6,(03):65-67.

[2]胡爱萍.例说初中数学翻转课堂[J].新课程,2014,(11):99.

[3]杨丽娟.“微课”让初中数学课堂“翻转”出高效率[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02):31-33.

[4]刘海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16,(06):67-70.

第6篇

1.数学概念教学的本质 数学概念课的根本任务是正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理解概念的定义,并会运用概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现况 学生方面: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不容易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学生花大量时间学数学,但数学基础仍很弱。教师方面:把握不准中学数学概念的核心,对概念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的理解水平较低;不知如何教概念或忽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教学缺乏必要的根基。

3.时代背景 广东实施新课改以来,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案例剖析

下面以省骨干培训名师工作室赵连华老师主讲《圆的有关概念》“圆的定义”一课教学为载体,谈谈笔者对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分析。

圆的两种定义:

(1)(动态定义)如图,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2)(静态定义)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组成的图形。

1.恰当的教学手段,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的形成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大量典型、丰富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活动,揭示概念的本质。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实现对概念的理解。

为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赵老师要学生课前准备了小图钉、铅笔和一条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在课上,老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圆的形成过程,得到圆的第一个定义(动态定义)。

赵老师为了得出圆的第二个定义(静态定义),采用了探究发现法,设计如下: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所画的圆中还发现了什么?(赵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学生发言)

学生甲:老师,我发现,圆是由圆心与半径决定的。

学生乙:老师,圆上有很多点,这些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学生丙:老师,圆心到圆上的点距离都相等,而且都等于半径。

学生丁:老师,我发现,圆外、圆内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不等于半径。

……

赵老师在总结了学生的发言后,指导学生得出了圆的第二个定义。

老师通过学生探究、讨论、发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和发现过程以及认知主体作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淡化概念表述,抓住概念内涵

赵老师在让学生充分感受圆的形成过程都是直接给出圆的两个定义,而没有让学生自发表述。

新课标指出,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有些数学概念表述需淡化,抓住概念内涵才是关键。对于圆的第二个定义,初中生所储备的知识结构中缺乏“定点”、“定长”和“集合”等观点,也不知道这些词语在定义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如果太强调概念表述,就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信心。概念教学的本质不是低水平的概念言语连锁学习,而是要帮助学生获得概念的心理意义,即形成概念内涵的心理表象,或者说建构起良好的概念图式。

3.应用概念,巩固“双基”,提升数学能力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是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的基础和依据。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才能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反过来,通过一定的双基训练和综合训练,对理解概念、巩固概念,挖掘概念内涵和外延有重要的作用。

三、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处理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并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以下四个方法处理:

1.剖析法

有些数学概念是借助于数学语言符号来表达的,其用语、用词非常精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对这些概念,教师必须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解剖分析,揭示词、句、符号、式子的内在含义,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2.变式法

变式是指概念例证在非本质属性方面的变化。利用变式的目的是通过非本质属性的变化突出本质属性,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精确、更稳定。

3.类比法

数学中有许多是平行相关的概念,如果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类比,就可以收到由此及彼的效果;有些概念之间,联系紧密,差别较小容易被学生混淆。对这些概念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内涵和外延,在比较中加以鉴别,澄清模糊。

例如,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概念;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定义;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概念;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的概念;等式■=|a|与(■)2=a的含义;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等。

4.体系建构法

第7篇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融合;教学策略

一、前 言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强调更多的是实用性和有效性,多种学习模式也成为创新教学理念的新方法之一.在信息化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能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将微课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之中,在传授知识理论的同时,教师应该把教育重点转向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及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观念和态度[1].传统的教师讲授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教育需求,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初中数学教育须进行创新和改革,有必要改变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微课,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指的是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教师在课堂内绕知识的重难点借助多媒体,以视频为主要的载体开展丰富而又精彩的教学活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特别是在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的背景下,微课能进行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甚至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进行远程学习.微课成为网络web2.0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能提供学生深入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平台.微课是根据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发设计的以视频类、图文类以及数字故事类三种类型相结合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作为教师,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积极创新和变革传统的讲评课教学方式,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平台进行电子备课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得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学生,可以在微课上获取公开丰富的教学资源,能满足学生对不同教学资源信息的需求,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科知识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不仅能强化和巩固重要的知识点,还有助于学生查缺补漏,补充课外知识点,拓展学生的视野.便捷高效的微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讨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特点主要有四个大点:第一,时间短,内容精炼.微课主要是对一个知识点或者实验等教学环节做一个简化的、细分的教学,相对于一般的教学模式来说,它是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小课程,它的教学内容少、时间短,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容易掌握,是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新模式.第二,突出重难点.微课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实验而展开的教学,所以它的目标非常明确,重难点很突出,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知识.第三,灵活的教学模式.微课的教学方式非常新颖,学生可以在上课前或者上课中以及上课后观看微课视频,不受课堂的局限,自主学习空间比较大.第四,资源很丰富.微课的主要载体是视频,在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些优秀的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把自己设计好的微课教学视频进行上传,而学生或者教师在这些丰富的资源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借鉴运用,优化了教学模式,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范围,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加强学习能力[2].

三、微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和制作水平高的微课课件

微课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生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微课上可以将讲授、问答、启发、讨论以及演示类等教学类型进行综合运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微课时间的限制,一般情况下一节微课只能使用一种或两种微课类型的组合教学,但分类并不是唯一性的,而是具有开放性的.随着现代教学理念和授课形式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微课类型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进行发展和完善.在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之中,教师可以用微课把讲授类和合作探究类相互融合,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任务和课时来划分两种形式不同的小组,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讲解,通过视频将课程内容展现出来.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效果,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立体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理解.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可以以微课的形式适当增加课外知识,教师要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分工探讨微课中的内容,突破重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中深刻体会到就业的意义.教师善于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突破常规的学习思维,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能消除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课程产生的排斥心理,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思考和探究.

(二)把握好课堂中各个因素的作用和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要把握好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作用和关系,这是使得微课能有效应用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师角色已经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通过亲身实践,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运用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材是联系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桥梁,教师借助教材这一桥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教材进行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首先,考虑学生学什么,教师要教什么,学生怎样学,教师要怎么教等问题.教师、学生和教材,他们所具备的教学功能以及作用虽然不同,但是三者之间却是相辅相成的[3].要将微课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就应该要把握好学生、教材以及教师之间的关系.〖HJ1.1mm〗

(三)分散知识点,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特点是知识点多、记忆量大,这也是让广大初中学生学习数学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会因为知识点多、记忆量大而产生知识点混乱的情况.微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宽泛的数学知识体系分为小块的知识点,采用分段式的方式来理解和记忆,同时,对于不同章节中的知识点采用分散记忆且反复记忆.微课的这个突出特c同样也是解决初中数学知识点多、记忆量大的最好的方法,教师通过运用微课,把知识点分散开来讲解,不仅方便学生进行记忆,还能将知识点分析清楚、讲解透彻,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得他们更容易掌握和记忆知识.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把每个版块分成3个教学任务,每个任务包括3~4个微课,教师要有选择性地对课程重难点和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教师课前制作ppt或者录制相关的视频,在微课上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将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不同通过微课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以“二元一次方程”为例,通过课前学习,学生可以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听取教师的课程教学,使得自己的知识得到不断完善和丰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在学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时,学生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用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等相关知识,学生会很容易将知识点记错,容易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用微课形式进行数学教学,将二元一次方程分为多个知识点,让学生分段式地学习和记忆,并通过微课视频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力.久而久之,学生对相关知识肯定能有效理解、掌握以及灵活运用.

四、结束语

微课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围绕某个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以移动媒体的形式而开展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微课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深入实践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有效渠道,微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索能力,使学生树立人生的目标,进行科学的就业规划.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设计课堂内容,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樊雅琴,解月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352(05):65-71.

第8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 地位 原则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试卷讲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对于试卷讲评课的研究,历来是一个空白区域,很少有人对该课作专门的研究。本文拟探讨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地位、原则、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同行关注其课堂教学。

一、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地位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试卷讲评课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以试卷题目作为授课内容的,主要是使学生的应试能力及解读分析试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在提高考试分数的同时提高数学学科素养。在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试卷讲评课往往被定性为应试教育的产物,所以很少有老师愿意讨论它,尽管教师经常需要进行试卷讲评。

把试卷讲评课定性为应试教育产物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初中数学教学都不少了试卷讲评课。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技能获得是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由外向内转化的。数学分析和解题能力本质上是一种技能,当然也需要反复训练。考试,无非是对学生这种技能掌握情况的一个考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最终目标不同,前者把学生考高分作为目标,后者则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目标。素质教育并非不准考试,而是把考试作为过程中检验阶段性成果的一种手段。数学考试中,试题答题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前阶段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和对问题的解析能力水平,事后对试题进行讲评,可以有效弥补学生之前的欠缺,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由于这个原因,初中数学讲评课应该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得到重视。

二、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原则

1.选择性

试卷讲评要有选择性,即不可能整张试卷面面俱到。如果整张试卷全面开讲,则不但占用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遍地瞎忙而抓不住重点。如此,讲评的教师滔滔不绝,说得口干舌燥,倍感疲倦,而听讲评的学生也听得睡意蒙眬。为了提高讲评效率,在讲评课之前,教师应当划定讲评的具体范围,哪些要讲,哪些不讲,哪些详讲,哪些略讲,课前应有一个数。如此执行试卷讲评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规律性

试卷讲评的重点应在析题解题的思路和规律上,而不能注重正确答案的告知。在初中数学试题中,很多题目可谓是经典的,蕴含深刻的思维规律,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从试题入手,提示题目中蕴藏的其本规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析题和解题的方法。

3.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活动中心。试卷讲评课也不能超越这个规则,即教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切忌“一言堂”,要注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思考和分析之中。对于一些题目,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并得出解决的方法。对于试卷上学生做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宜直接定性,要让学生先自己分析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再作适当点评并给予纠错指导。这样可使点评有针对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4.发散性

在讲评题目的过程中,不能为讲题而讲题,还应当从所讲题目出发,适当进行思维发散,引导学生进行概念拓展,实现数学知识的联系,强化学习效果。

5.规范性

试卷答题是有规范的,教师在进行试卷讲评时,一定要让学生清楚各种题型的具体解题规范,适当通过训练,养成习惯。这样训练时间长了,有助于学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规范意识。

三、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目标

1.提高考试适应能力

应试教育阶段,试卷讲评课只以提升考试成绩为目标;素质教育阶段,试卷讲评课不再以分数作为目标,重点要把适应考试作为目标。当今社会,学生升学和就业都要面临考试,几乎成了凡有上升性的改变,就必须参加考试。所以,适应考试的能力应当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试卷讲评课应对学生的这种素质的提高承担相应的责任。

2.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数学素养。所谓数学素养,即以数学的思维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并懂得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试卷讲评课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解题析题过程中加强数学思维训练,建构起网络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为提高数学素养奠定基础。

四、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策略

(1)定内容。试卷讲评课之前,要根据学生考试的情况和数据分析,找出学生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属于相同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整合,作为典型问题重点讲,对学生粗心造成且全班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讲评时教师进行做题的策略与方法指导,学生已经会的内容不讲,不讲也会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内容不讲,考试说明外的内容不讲,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坚决不讲。

(2)定方法。通过试卷分析确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都是哪些学生错,他们的成绩如何,以此确定在讲解时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最好、最容易接受。评讲时,不按照题号顺序对全卷一一进行讲评,一般宜采用分类化归,集中讲评的方法。

2.答案呈现策略

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对试题的答案呈现要有策略性,具体说来有:

(1)正误对照法。即将正确答案与学生的错误答案并列展示出来,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对在哪里,加强思维反省训练。

第9篇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01-01

所谓的游戏教学法,就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游戏活动,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不仅要体现出游戏性,更要体现出数学知识,这样才能同时兼备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游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游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更有利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游戏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抽象概念和知识,而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能够将这些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而且,游戏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游戏中,学生在亲自体验之下能够将其带入到一个意境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通过科学的实施游戏教学法还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比较爱玩,游戏教学法能够满足学生的爱玩心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也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兴趣逐渐提升的关键,在满足学生乐趣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摆正学习的态度,长期以往也会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未来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增加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表达的能力,通过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通过游戏的环节来养成自主表达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出游戏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有着重大的作用。

二、游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在初中数学绪论教学中的应用

绪论是每一个学期、每一章、每一节课的前期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极大的作用。通过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在初中数学绪论教学中引入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整堂课的教学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受到好奇心的影响,处在亢奋状态下他们的思维运转会非常快,更有利于快速的接纳知识。例如,在《平面图形》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绪论的环节引入恰当的七巧板游戏,众所周知,七巧板是一种平面拼图的游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识别图形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效果。

2、在初中新概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接触的社会事物比较少,尤其是刚入初中的学生,对很多新鲜事物都不熟知,再加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都是学生所不能理解的,因此,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对学生的教学[3]。游戏教学法是将学习的知识转变成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在学习中得到乐趣,通过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新概念的认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例如,在《正方体展开图》的教学中,正方体是我们日常经常见到的,而将正方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的话,对初中生学习来说是有着一定的难度,毕竟是一种空间抽象知识,可以引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剪棱游戏,将正方体沿着几条棱剪开并展开形成一个平面图形,可以让学生多试着剪几个,并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正方体如果展开平面图形的话有多少种形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正方体展开平面图形的知识,同时也得出平面展开图的概念,提高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

3、在初中数学考试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有很多计算都是直接给出的题目,如,x+3-(x+1)+(x-3)=4,像这类的题目学生不用多加思索,只是按照正常的解题规则来计算就能得出结果,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挖掘[4]。通过游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数学的计算式转变成题目,让学生自己分析计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小红前面有三个水果篮,在每个篮子里放入相同个数且大于3个苹果的数量,分别命名为L1、L2、L3,如果从L1篮子里面拿出3个苹果放入L2框里,再从L3篮子里拿出2个苹果放入L2框里,然后再从L2框里拿出与L1框里苹果同等个数的苹果放入L1框里,问现在L2框里还有几个苹果?这是一道游戏的题目,从整体来说是从一个数学式衍变而成,通过这样的题目能够让学生融入到数苹果的游戏中,让学生充分利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L1、L2、L3框中初期的苹果数量是相同的设为x,x+3是第一步放入L2框里的3个苹果,x+3+2是前两步放入L2框里的苹果,x+3+2-(x-2)是这几步操作之后L2框里剩下的苹果,从x+3+2-(x-2)计算式中得出L2框里还有7个苹果。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计算式都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将这种数学化的过程衍变成游戏的形式,再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不仅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道路中更有新奇性、趣味性,将学生的最大潜能激发出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游戏是伴随着学生成长的,而且,游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这件事情产生好奇心,积极的对其进行探索和学习,游戏教学法正是抓住了这个规律,将其应用到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在学习中得到乐趣,虽然教学方法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要发挥出辅助手段的功能,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中数学教学亦是如此,数学知识很多都是抽象概念,通过合理利用数学教学法能够将这些抽象知识具体化,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有效的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维忠.一种益智数学游戏――七巧板[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07).

[2] 陈建金.让数学游戏走进数学课堂[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3).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结课;研究

初中数学是居于基础课程与教学改革最前沿的学科之一。从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笔者发现,优秀教师一般说来都能恰到好处地处理“结课”,显示出了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对结课的处理巧妙与否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以此同时,也有不少数学教师并不善于正确的对待和巧妙的处理课堂结尾,从而抑制了教学效果的应有发挥。

一、初中数学课堂“结课”概述

1.结课的内涵

结课又称课堂小结或课堂结尾,是教师在课堂任务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数学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本堂课的总结和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数学结课既可以使学生对已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又可以拓展思维,使学生温故而知新,构成了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结课的意义

一是好的结课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数学课堂进行到结尾时刻,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发表见解的机会,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二是好的结课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数学课堂上的结课使本节课的内容得到归纳概括,重点得到强化,突出知识的难点,从整体上掌握知识的重点,使知识更系统化。同时,提出下节课将要解决的问题,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本节课与上、下节课之间架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三是好的结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结课技能的提升能让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帮助教师积累越来越多的教学智慧,让课堂教学进入良性循环;四是好的结课可以完善课堂教学系统,结课与情景导入、例题讲解、练习巩固、作业布置与教学后记等诸多重要步骤并列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环节,它的存在使得课堂教学要素趋于完备,对课堂结尾部分的恰当处理必然让整个课堂教学系统更加完善。

二、初中数学结课存在的问题及消极因素

1.存在的问题

无结课或结题意识淡薄,特别是讲完一个问题后,不进行及时的归纳小结,不能使新知识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结课方法单调,往往在课题结尾时宣读一遍板书各纲目的标题或复述一遍所讲内容。结课的教学组织不够紧凑,拖泥带水,用时过多,甚至下课铃响了还在总结,效果极差。只进行数学知识的总结,不重视数学方法、思想的归纳。初中数学解题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是学习好数学的法宝。教师在课堂上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意识的让学生体验数学方法好处并掌握和学会熟练应用各种数学思想。结课流于形式,收效欠佳,达不到突出重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目的。前有设疑伏笔,后无释疑照应,使一节课显得有头无尾,有始无终,支离破碎,留下缺憾。

2.影响教师结课教学的消极因素

一是传统教学思维的惯性,在实际数学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都会形成自己对数学、对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固有的看法和理解,这严重影响了结课教学的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二是教学理念与践行存在偏差,教师“学到的理论”虽然已经形成,但是实际上,到了课堂上,教师还在用老一套,“践行的理论”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教学中,基本上仍以教师或教材为主线,教学实践中将发挥学生主动性自主性单纯理解为课堂气氛好,缺少主动参与的实质。三是工作负担及时间的限制,新课程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这本身就需要足够的时间来保证,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学任务量并没有减少,这一矛盾就给老师们教学行为的转变带来了阻碍。四是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干扰,社会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约束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的选择,评教者过于注意课堂教学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教师过分追求“形似”,从而使教学的本质被异化、扭曲。五是各级各类考试的影响,在平时的交流、课堂上的言语中,几乎每位老师的话语中都透露出了考试对他们的影响。

三、改善初中数学结课的有效方法

对于数学课的结尾的方法,虽有多种但却不是孤立的,各种方法都在不同的教学课堂上交叉使用着,只要使用的时间恰当,问题紧扣学生,就必定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的课堂小结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喜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初中数学课堂结课的参考原则

及时性原则,结题要及时,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结束时,都应及时小结、巩固;概括性原则,结课或结题要简明扼要,提纲掣领,突出重点,提炼概括;强化性原则,结课或结题应能强化动机、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固化;多维性原则,结课时应站在知识的相对“至高点”上,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活化知识、点拨思维,使知识得到活化和升华;学生主体性原则,结课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讨论、归纳、总结,通过他们的思维加工,构建其知识结构;紧凑性原则,结课时要突出重点,抓好关键,在内容和时间上要紧凑,更不能听到课铃后还在总结。

2.数学课堂教学结课的模式、方法

概括总结式,对于新知识密度较大的课型,结课时可引导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掣领地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既可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提炼升华式,结课时引导学生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提炼,使学生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由知识的学习升华为方法的掌握,实现学习的理性飞跃。讨论加深式有些概念、规律得出后,不应是教学的结束,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辩论、争论,以明确其物理意义、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及其与有关概念、规律的关系,从而加深理解。首尾照应式,如果课题引入时用了“设疑立障法”,那么在课题结尾时应启发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导入时提出的问题,使悬念不悬,做到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设疑伏笔式,对于上下两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均有密切联系的课型,在总结上节课的基础上提出后续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期待,为下节课做好铺垫。[3]

四、结论

课堂小结作为一节课的缩影,综合了反思、评价等教学功能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有利于教师剖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有助于把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的内在知识结构和内在的感受与思维活动外显出来,进而发现他们的心智活动规律。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策略,使得教学能够成为发展学生智慧的最佳外部诱因,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思维,并逐步领悟、形成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源.让课堂小结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杠杆解[J].教育科学论坛,2008,(5).

第11篇

关键词:电教;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电教技术逐渐在初中校园里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初中教师喜欢利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发挥电教技术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电教技术的运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既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得到快乐。在初中数学课堂运用电教技术有利于将繁琐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将枯燥的数学定理趣味化,从而给初中生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初中数学教师要合理利用电教技术,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情境,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思想,结合学情和教学实际,打造特色的初中数学课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数学教师过分夸大了电教技术的辅助作用,往往将电教技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使初中生在课堂学习中找不到学习的重点,渐渐对数学感到厌烦。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电教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满足初中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成为了每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实际的数学教学经验,主要阐述了运用电教技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为数学教学同仁提供参考。

一、创设轻松的数学课堂氛围,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认为“数学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扎实,数学学习无方法,解题缺乏技巧,等等,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我利用电教技术为初中生创设轻松的数学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有发挥的空间,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收到快乐。比如在讲《全等三角形》的时候,我先利用电教设备给学生播放了庐山风景图片并配上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做新课引导:“同学们,大自然中的庐山具有唯一性,我们可以通过摄影把庐山的美景拍下来,可以洗出千万张一模一样的庐山相片。像这样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图片你还能说出一些吗?”然后我给学生演示在白纸上任意撕一个图形,观察这个图形和纸上的空心部分的图形有什么关系?经过探究,最后给这样的图形起个名称叫全等形。接下来进行全等三角形的新课讲解。

二、合理调整数学教学的节奏,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

应用电教技术改变了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依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现象,而是通过新颖独特的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实现了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合理运用电教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保障初中生的主体性,并且合理调整数学教学的节奏,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探究与实践的乐园。比如在讲有理数中的《正数和负数》一节时,因为初中生已经有了当数不够用时用字母代替数(非负有理数)的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数学教师主要应从实际出发,引导初中生正确认识负数,鼓励初中生自主探究,从而轻松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为了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我利用电教设备给初中生播放了某天的天气预报,白天和夜间的气温分别为10°C和零下10°C。 为了书写方便,通常将气温写成10°C和-10°C,然后再引入新课教学,初中生就很容易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了。

三、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提高师生互动交流的效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实践,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比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时候,我利用电教手段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大屏幕上出现一则通知,大致内容是明天上午9点30分在教室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可是班里刚刚调整座位,还没有画出座位表。教师提问:“同学们你将如何向父母描述你的座位,让父母快速准确地找到座位?”数学教师可以由此引出有序实数对和坐标的概念,从而做到活学活用,灵活掌握。

四、设计个性十足的课堂提问,巩固初中生的数学基础

实践证明,具有个性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兴趣,降低初中生对数学的恐惧,巩固初中生的数学基础。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的时候要做到与时俱进和统筹兼顾,问题既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又要体现出层次和差异,这样才有利于水平不同的学生都得到进步。我经常利用电教技术进行教学提问,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通过电教技术向初中生渗透创新思想,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素养。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在引入新课以后,我利用电教技术首先给学生展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满足条件以及解法等。然后我设置这样的问题: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现两个学生的对话,小李说方程(x-2)x=3x的解法是方程两边都除以x,得x-2=3,然后x=5,可是小明说小李的做法不对。然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小李的解法是否正确,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五、组织“探究式”数学实践,贴近生活挖掘数学灵感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要想焕发活力,就必须积极进行探究式的数学实践活动,鼓励初中生勇于参与,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找到学习数学的灵感,从而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数学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并且通过电教手段为数学实践增光添彩。比如在讲《轴对称》的时候,由于这部分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所以我制作了PPT电子课件,在课件上我首先给初中生播放了蝴蝶、窗花、奥迪车标等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找出规律。通过探究和分组互动,初中生能够总结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然后我在课件中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图形,让学生去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这时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高涨,都能够积极地与数学教师互动。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103-01

复习课是对前一阶段学习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总结,也可以说复习课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为后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的。做好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方法、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具有较为关键的作用。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实施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因此,教师应结合细化知识、构建框架复习教学方案,打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理清思路到全真模拟的初中数学复习教学模式。

一、实施单元复习,逐步细化知识

单元复习是知识细化、归纳、总结的阶段,也是知识系统形成的阶段。单元复习阶段是整个复习课教学的基础,但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部分学生认为单元复习阶段可以放松,任由教师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注意力却不集中,没有跟随教师的思维来主动思考与分析。这样的课堂无疑是低效的。基于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单元复习课堂教学也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让学生自主归纳、细化与总结单元知识。既需要阐述整个单元的每节的内容,细致入微地进行分析,也需要点明重难点内容,与考试大纲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站在思维、方法与考试的角度,全方位进行自主的单元复习。

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的复习,教师引导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将整个单元分成三部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特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平分线的性质,结合这三个部分,让学生自主理清思路,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教师再科学介入和指导。立足于课本内容,让学生们查阅资料,收集平时讲课的内容,借助知识网络图的形式,将全章内容囊括到知识框架中,以此更好地展开复习。实践“立足课本、细化知识、强化重点、突出难点、学习方法、掌握规律、纠正错误、掌握答题技巧、加强方法运用”等复习步骤,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以学生为本,拓展的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在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上重点点拨和指导,鼓励学生完善知识网络。

二、经典习题讲评,重视学生反馈

经典习题讲评,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对学生进行数学技能、数学方法与数学技巧的传授和点拨,突破重点内容,攻克难点内容。以习题形式进行讲评,使得概念、公式、方法与技能的讲述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与直接化,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并且记忆更加深刻。习题讲评是对单元复习方法的补充与完善,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反馈,结合学生的疑惑与现存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内容选择、补充与完善。同时,习题讲评也要遵循下面一些原则:扎实基础、重点突出、阶段拔高、难点释疑、方法对比、技能提升,避免题海战术,以阶梯性、对比性和关联性的习题讲述方式,鼓励学生自我实践、参与和交流。

如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这一单元习题讲评,要突出“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方法的推导、总结”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到多边形可以拆分成(n-2)个三角形,并且适用于解题过程中,得出多边形内角和为180°×(n-2)。对“全等三角形”的习题讲评,需要重视对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教学,结合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在题目给定时,哪种判定方法更适用,如何构建判定时的已知条件,以此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反馈,学生不懂的知识点和方法,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如“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学习,都可以结合正比例函数例题进行对比讲解,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全真模拟练习,促进综合提升

全真模拟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单元模拟、专题模拟、易错题模拟、阶段性考试真题模拟等。结合不同的模拟形式,教师要科学设定模拟内容与时间,有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打好有准备之仗。全真模拟是考前热身,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方法与技巧为目标,实施阶梯性、思维性、限时性训练,引导学生不断掌握方法与技能,储备答题技巧,积累考试经验;全真模拟要结合教学需要,符合新课改的命题特点与规律,适度安排具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以选择题、开放题、压轴题等不同形式的题目为指导,鼓励学生拓展思维,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并逐步提升。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后,教师组织全真模拟训练,以基础题、基本计算、实际应用题、思维拓展题、开放题为依托,展开全真模拟练习。学生通过模拟训练,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与方法,不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