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09:5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敬畏自然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02年版《现代汉语辞海》这样定义和解释教案:“教师所拟定的教学文案、讲稿。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实施方案。一般分为课时计划和课题计划,是上课的重要依据,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由此可见,传统教案的计划性、定型性、程序化是其基本特点。上课就是执(行)教(案),课堂上的教师也自觉不自觉地把“执行教案”摆在首位而无所用心。长此以往,教师的知识面越来越窄,知识的深度也越来越浅;学生听课成了迎合老师、摸索老师言语中的潜台词的活动,学生们知道老师那里有一个“标准答案”。传统教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成了制约师生思维发展的主因,改革教案对于新形势下搞好教学意义重大。
二、新课程理论与传统教案
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沟通或语言性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也是一种创造,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传统教案具有计划性、程序化、定型性的特征。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理解和分析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来预设课堂的过程,而在执教过程中教师的备课更是完全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教授代替了学生的讨论,以一种所谓教学知识点的方式灌输给了学生,学生缺乏课堂上应有的自主性。在某些课教学比赛中以教案为蓝本师生共演的课堂教学更暴露了师生对话的虚假,师生间共同对话的对象完全只是教案。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组矛盾。教学实践证明,往往教案设计越具体详尽,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创造性就越小。当课堂上出现少有的“对话”和“讨论”,当学生的选择跟自己的“预设”不一致时,教师总能通过巧妙的办法把学生的选择纳入到自己的“预设”(教案)中去。因为,在教师的教案中并没有各种学习走向的应对措施,而是定型性的。心理学家坦思鲍姆这样严肃解剖自己的精神:“我虽然欢迎讨论,但是在一切说完做完之后,我首先还是要求班级得出与我的思路一致的结论。……因此,我带着教学计划来到班上,实际上我把学生当作工具,我掌握情况一步步引出我认为学生应当学习的材料的中心内容。”传统教案规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思路和语言,那么,一堂课也只能是师生和教案的对话,且对话带有欺骗性,欺骗了学生广阔的思维,束缚了学生即兴创造,阻碍了教师丰富思维和增长学养。
2.学生和学生的对话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更加缺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生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的教育因素被忽视和浪费。传统教案简单地以“学生讨论”和“教师明确”概括了学生间的对话和师生间的对话,轻视了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知识的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路更为接近,以教师这个身份理解学生有时很可能造成对学生思维、情感的误解,而学生间却没有这一道天然障碍。而且传统教案的编写无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性也得不到体现,自然体验不到智慧、情感共享的愉悦和体验。
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学生和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不平等的,教师在已掌握的大量专业知识和教学参考书基础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认识必然较之学生有优势可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也是阅读的主体,他有他眼中的哈姆雷特,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对于教师来说无法在教案中一一把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当乐队中的首席,与学生一同奏优美的旋律;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里探幽发微,欣赏险峰绝壁,而不能因为怕游客走散了或走丢了就用一根绳子指示路线牵着他们走。我们提倡学生与文本展开理解和批判的对话,批判和理解毋庸置疑是一个思维的有益过程,但教师的教案不能去以权威的身份去规范。这样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既与作家站在平等的地位上,不敬畏、不盲从,又在教师给予的宽松环境和适时点拨下,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会更深刻、更丰富、更精彩,无数奇思妙想会纷至沓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4.学生自我对话
自己与自己对话,是对话的最高形态。学生的自我对话既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参考了教师对文本的阐释,是一种自我肯定,具有独立性,对于终身学有裨益。目前,课堂外的自我对话主要通过学生的各类练笔为载体进行,课堂内的自我对话因课时的要求和教师的执教显得更少,当然,教师也更无法从教案上加以直接把握。
三、启示
我们总是在纳闷:孔老夫子,你上课时带教案了吗?
教案的编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教师的惰性,不久前我就听说有的教师一本教案用上十年的。
【关键词】教学理想 理想教学 优课 育人教学 素质教学
一、教学理想:触动心灵的育人教学
触动心灵的育人教学,是注重人心地教化与培养,追求人性的真善美;是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出发,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特长、爱好因材施教,其终极目标使教学回归到“育心”“成人”的本位上来。在教学中少一点“控制”与“冷漠”,多一些“解放”与关爱,看轻成绩名次,重视品行修养,教学理想要达到特定的育人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多维价值需求,不仅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还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与升华,以期德才兼备。如何使学生“成人”,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顺应学生的天性,因为天性是人类生生不息、富于创造性的动力,所以教学理想不应致力于去改变学生的天性,而应对学生的天性心存敬畏,把爱深深植根于每个教育者的心底,把育心融入在每个教学的细节中,把育人作为教学理想的价值追求。尊重学生个体,去枷锁、崇个性、尚自由,认同每一个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质、关注每一个学生拥有的学习和发展权利,无三六九等之分,子丑寅卯之别。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的学习条件,如物理课堂,用物理名人自传点燃学生学习的智慧火花,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促进学生有效、快乐地学习。再次,当课堂上出现学生情绪低落或厌学时,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充分展现自己的教育智慧,多一份人文关怀,多一份情感教育;当课堂上出现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困惑甚至争议时,大胆激励学生奇思异想。而现实的物理教学恰恰忽略了物理史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渗透,有背触动心灵的育人教学。
二、理想教学:优质高效的素质教学
众所周知,一堂有效的教学不一定是优质的教学,优质的教学也未必就是理想的教学。理想的教学是什么样,有何标准与依据?在我看来,至少教学内容是深刻的、教学知识是广博的、教学方法是独到的、教学策略是机智的、教学效果是可圈可点的。一堂优质的课堂教学能否达到理想教学的目标,第一,要把教材读懂、看穿、吃透,深挖教材的精髓内涵,精心设计,细心备课,这样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教者自然流畅,听者轻松有味。第二,教师的知识面不应该仅限于某一门学科领域,至少要博览群书,储学积问,纵要深挖知识层,横要拓展知识面,做到知识讲解左右逢源,纵横捭阖,举例探究旁征博引,妙趣M生,答疑解惑见地别具,游刃有余。第三,教法独到,生成有效。一个独具慧眼、具有首创精神而不从众的老师,总会有独到的东西给人特别、难忘的印象,如一句中肯到位的点评,常使学生记忆犹新、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灵活的巧法,常使学生解题思路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一次独特的个别辅导,常使学生获益良多、受益匪浅。第四,一个机智的教师不在乎自己有多少“水”,而在乎能给学生倒多少“水”。一个会教的老师总能善于设疑布惑、诱思导学,依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有些只需抛砖引玉、点拨提示即可;有些还需取喻明理,方可画龙点睛;有些必须精讲细练,方能心领神会。第五,一个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会随机应变,当遇教学突发时,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当遇师生矛盾时,总会欲扬先抑,欲进先退,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以至避其锋芒,以智取胜。当下,物理优课教学至少还缺少五个方面其中之一。
三、实现理想的舞台:做好智慧的课堂导演
有人说教室是个舞台,这个舞台的主角就是学生,老师仅是这个舞台幕后的编剧与台前的总导演。老师为发挥“导”的作用,突出学生“演”的主体,必须做好幕后导“读”,台前导“演”和台下导“思”。课前精心设计教案、练案和导学案,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解读文本,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选好教学内容,设计多元的评价标准使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为学生搭建不同的学习交流平台,在交流中让学生共享合作学习成果。课中选择适当的角色在适当的时段让学生“登台”,具有针对性地“精准扶贫”。当然,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与导演期望值偏差的情况,如表达有误或卡壳,此刻,应及时让其他学生去“补台”,切忌教师随意、无情地“拆台”,打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表达机会。课后,导演要及时对演员的表演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醒演员及时进行反思与小结,肯定成功,总结得失,让课堂不再成为是谁的主场。
教学理想不以牺牲教师成就学生,更不以牺牲学生成就教师。理想的课堂教学要关注人与文本、生活的对话、人与教师、学生、家长的对话、人与自我的对话及反思,以灵性启迪悟性,使课堂教学散发出磁性与魅力,以达到知识的复现和人生命的复活,那样,教学理想离理想教学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专业 生命教育
近年来,国内外兴起一种现代教育理念―生命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逐渐为许多国家、教育机构和学者认同,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向。在护理专业人才人文教育中引入生命教育内容,对提高其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概况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轻生自杀现象的反思,着眼于现代条件下人的生存危机感加剧、生命畏惧感丧失、精神上无家可归的困境,探讨如何回到生命之中,遵循生命之道,陶养生命智慧。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生命价值升华教育,教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培养人际调适、社会能力和道德良心,在奉献中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
西方国家的生命教育研究,以学生的需求和关心的事物为基础,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相关连,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为依据,把社会需求的民族价值观等内容和个人发展的知识、技能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反映个体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政治观点和思想观念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生命教育立体、完整的内容。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生命教育的研究,一是侧重于探讨生命教育的体系,明确生命教育的特征、基础、主题和维度;二是侧重于探讨生命教育的内容,明确生命教育应包含的具体方面和层次;三是探讨生命教育的途径,从课程设置、学校管理、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方法。
二、护理专业生命教育的意义
护理工作的宗旨是帮助病人。与传统的“见病不见人”的生物医学观念不同,今天护理工作的对象已不再仅仅是生物的个体,而是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特性的整体的人,护理工作不仅要为病人提供各种躯体疾病的护理,还要提供精神和心理支持,提供健康指导、咨询和教育,护理人员的职责由原来的仅仅照顾生病的个体,扩展到贯穿于人由出生至死亡的生命全过程。这就要求护理专业人才不仅有良好的生物医学知识、护理专业技能,还要有关爱生命的人文素质。如果没有人文关爱,再完善的整体护理程序可能在实践中仅限于冰冷的形式,而无法达到优质护理效果。开展护理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把人文素质培养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目标,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从而完成整体护理的任务。
生命教育的内涵,正是护理人文教育的最高目标。护理人员首先要豁达乐观,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而生命教育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通过生命教育,使护理学生掌握生命现象本质,领悟生命内涵,学会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成为身心健康、人格高尚、全面均衡发展的人,从而能够正确地处理学习压力、经济压力、情感挫折、工作压力等问题,积极地面对人生,投入护理工作。另一方面,生命教育是能够传递的。护理专业学生把生命的感悟、生命的关爱传递给病人,对病人实施生命教育,就掌握了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的能力,帮助他们克服对死亡的回避和恐惧心理,增强信心,更好地恢复身心健康。通过生命教育,能够让护理专业学生懂得如何在关爱他人生命、做好护理工作中创造生命价值。把生命教育贯穿到护理人文教育中,是护理教育的自然选择。
三、开展护理专业生命教育的几点建议
护理专业高、中级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前人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为基础,从护理学专业特点和护理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专业教育实践,探索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逐步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积累经验,进而为护理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可选方向。
在教育的目标上,要把握现实社会对护理人才人文精神的需求,明确生命教育方向,找准生命教育内容与护理专业知识的结合点,设计生命教育内容,适应护理专业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实际接受能力,探索生命教育方法。
关键词: 中职教师 第一堂课 对策
新任课老师或者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第一次和学生近距离接触是非常关键的。第一堂课若是能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赢得学生对自己教学方法的肯定,下面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第一堂课更加重要。由于学习基础薄弱,部分学生是踏入社会后又返回学校就学的,他们对于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往往一无所知。因此,中职教师应更加重视第一堂课,充分利用第一堂课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激励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就如何上好第一堂课这一问题谈几点对策。
一、做自我介绍,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
对于刚接手的新班,师生彼此陌生,学生对老师充满了好奇,对老师感兴趣的程度大于对教学内容感兴趣的程度。因此,上来就讲课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在第一堂课讲课前必须有开场白,介绍自己的姓名和求学经历。这些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进取之心,从心底喜爱和敬佩老师。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来自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舆论大,很多学生从心底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缺乏自信心,长期以来对学习厌恶,对老师反感。因此,在上第一堂课前,要事先与班主任沟通,提前参阅学生的档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精心设计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的优点,利用自己的特长发挥优势。在学生面前,教师还应表现得亲切自然,即使面对困难生也要有耐心和亲和力。教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它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改正错误,避免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产生。
三、课堂要活而不乱
中职学校的学生自制力不强,学习兴趣不高,有的学生上课喜欢说话,有的学生喜欢睡觉。因此,第一堂课必须立好规矩。一堂好课应当是活而不乱的,也就是说课堂气氛要活跃,但不能没规矩。中职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出现违纪行为必须及时纠正,严格要求。要求学生上课时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老师要不断地提问学生,让学生与老师形成互动,以便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第一堂课一定要严,要树立威信,让学生对老师敬畏,慢慢地良好的课堂习惯就会养成。
四、教学内容要熟练
合格的教师,上课前必须熟悉教案,做到讲课不看教案,还要不断地拓宽知识面,了解一些与专业知识有关但课本上并没有的知识点。因为学生会认为,没有备好课就踏上讲台或讲课照课本念的老师肯定是个不负责任的老师,是个水平不高的老师,从而使老师的威信一落千丈。尤其是第一堂课,老师必须拿出最佳水平讲课,让学生从老师讲课的熟练中看到老师诚恳的态度、精湛的业务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从而对本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讲课要充满激情
上课前教师必须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管课前发生多少烦恼的事,不管身体多么不舒服,只要踏上讲台,教师面貌就应焕然一新。尤其是中职学校的第一堂课,上课时教师要面带微笑,表现得精力充沛、神采飞扬,讲话要幽默风趣,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热情,迅速缩短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达到完美的效果。
六、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面对一门陌生的课程,学生往往对内容会一无所知。因此,第一堂课必须简要介绍本学科的知识结构、重点内容与所学专业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学科内容。教师还应告诉学生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学期学习目标,教师讲课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把自己对本学科的认识、学习方法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学,怎么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老师的讲课,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的重点难点。
中职教师的第一堂课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兴趣的一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第一堂课学生对所教知识产生了兴趣,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就可以顺利展开了。对教师而言,第一堂课必须精心准备,让学生从心底里认知老师所教授课程有可利用价值,承认老师的教学才能,并盼望着第二堂课的到来。
参考文献:
[1]闫向东.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5).
[2]史建华.怎样上好第一堂课.百度文库.
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的高效不在于教师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摒弃以往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1.从自我做起,不断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所起的作用,逐步改变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思想。把自己定位于教学的参与者,只能起到30%左右的作用,必须定位于主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辅助器。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制作好教学所必需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重塑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往的教学,学生过于敬畏老师,老师很少了解学生,这样师生之间无形中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距离,不能很好地沟通,自然也就很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的效率和进步的幅度自然不高。为此,教师平时要多深入学生之中,多亲近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有话敢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真诚相待,从而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中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触动学习的动力之弦。
3.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总想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及具体实例引入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猜想、发现等,通过自身的探讨和研究创造性地获取、掌握知识。
二、应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适时适当地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为此,我们要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既有期望,又有信心,从而越学越带劲,越学越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有启发意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教学是双向的活动,更重要的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就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启发、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教师要有充分的启发意识,树立“教学生学”的观念,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启而有发”。
2.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每一个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上不出现盲区。为此,教师要以一颗公正的心去面向全体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对好学生,以鞭策为主;对中等生,以激励为主;对学困生,以鼓励为主,多给一些简单的问题请他们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同时,“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正如一位名师所说:“教师适当的激励,教师的每一个表扬就像一部助推器,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生龙活虎地跳跃,参与我们的课堂,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机勃勃而富有效率。”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语言,把鼓励的话语挂在嘴边,对学生一举一动中表现得好的地方及时地给予鼓励和奖赏,让学生始终觉得老师在催促着他们不断前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课程的喜好和努力程度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正如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搞好发展创新,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我们要忘却“画地为牢”、“以我为准”、“唯我独尊”的传统模式,确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借助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和创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在巧妙的方法里遨游,轻松、惬意地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 课前预设 文本解读 教师引导 人格培养
课堂生成就像是一朵神秘的花,它悄悄地开放,带着浅浅的幽香和淡淡的光泽,让你敬畏,又想探知这种未知的奥秘。若处理得当,课堂就会绽放魅力,反之则会使课堂毫无生机。所以,教师要善于遵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随时调整教学策略,不唯教案是尊,适当引导,真正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课前预设是课堂生成的“空气”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进行课堂教学的预设,就好比为课堂生成提供了可以呼吸的空气。它为课堂生成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功力,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可能是盲目的、没有价值的。教师只有在备课中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引导课堂的动态生成,让课堂生成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最终形成有效性。
首先,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智慧,选取更有学习价值和思考价值的内容,从而形成有特色和有个性的教案。
其次,教师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整体,但又立足个体,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丰富的、有层次的、有效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教师应设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疑惑,并在可能出现的问题上多下工夫考虑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同时,教师必须结合本班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生发问题、思考和解读。
例如我们在学习关于这一单元的文章时,就要想到这样的历史背景离学生的真实生活遥远,他们肯定会对文章的思想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笔者在备课的时候,就注意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提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和问题,在课堂上跟学生一起探讨,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尽管中吃的苦我们没有体验过,但我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一定的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在解决的过程中你是怎么思考的?解决之后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通过这样的预设,就把课文和学生生活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能够认识到: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想办法去克服,发扬不怕难的精神。
二、文本解读是课堂生成的“土壤”
语文课本中的一切文本内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编辑的,遵循了学生的成长和思维规律。要想获得有效的课堂生成,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能够开花结果,就必须重视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文本内容是催生一切思想的宝贵的土壤资源,为学生的思考和理解提供了一切可能性,既包括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又包括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比如学习《安恩和奶牛》一文时,我在认真解读之后,有了新的感受。作者不仅仅通过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刻画安恩的朴素勤劳,后面几个买牛人的描写实际也起到了一种烘云托月的作用。一个牲易市场,毫无疑问,作者安排这样一个地方作为故事的场景是有他的用意的,在这样的地方,人们想的念的无非就是“交易”二字,所以尽管那几个买牛人的形象有所不同,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即每个人都想买到最好的奶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金钱与利益的市场上,人们几乎是拿金钱引诱着安恩这位看起来并不富裕的老太太。可是安恩每次都是坚定的,毫无商量余地、没有丝毫动心地重复一句话:“它是不卖的。”这句话既是矛盾激化的导火索,同时是安恩内心的真实写照。当她诚恳地解释了不卖奶牛的原因之后,我们不由得为她高尚的人格而鼓掌。一个几乎是贫穷的老太太,只为给自己孤独的奶牛散散心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理由,就能坚守自己的信条,丝毫不为金钱所动。这该让那些交易场的人们何等地羞愧啊!这该让我们这些现实社会中只为利益而驱动的人们何等地无地自容啊!作者不只是在讲述一个人与奶牛的故事,更是在讴歌一种世间博大的爱,一种珍贵的人性的美。老师在解读文本时,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去感染学生。
三、教师引导是课堂生成的“阳光”
教师是不能照搬一切现成的经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应对一切问题的经验和勇气。比如学生突如其来的提问、与众不同的问题,甚至有学生坚持自己错误的认知的时候,教师要善于从这些问题中,捕捉有价值的,使其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高超的评价激励艺术,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并让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因此,老师在课堂的正确和有效的引导是课堂生成的阳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能收获丰富的知识,又能培养正确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首先,巧用问题。在授课中,教师首先需要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但不能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他们有问题、有思考、有疑惑的时候,老师要善于去捕捉,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营造一个动态的语文课堂。如果老师一味地压制学生的问题,那么课堂必将成为一潭死水。
其次,妙用学生的错误。托兰斯说:“要尊重儿童出现的任何问题,甚至是幼稚、荒诞的问题。”课堂上,一位有素养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展示学生优秀的一面,更要懂得巧妙处理学生犯的错误。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错误,教师如果处理得当,影响的不仅是犯错的这位同学,整个班级都会形成一种正确的共识;如果教师仅是简单的、粗暴的批评,那么结果可能会很糟糕,既损伤了犯错同学的自尊心,同时会抑制其他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课堂必然沉闷。
在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时,笔者将“五律”板书在黑板上,等讲到“风烟望五津”这一句的时候,一位同学抬头看了一会黑板,突然对笔者说:“老师,你的‘津’写错了,应该是三点水旁的。”笔者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他刚才没有认真听讲,现在才回过神来,其他同学也是一阵轻笑。这位同学平时基础比较薄弱,经常有默写不过关的情况,如果这时笔者忽略他这句话,或者批评他不认真听讲,他自己跟其他同学都可以接受,但笔者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棒的契机。于是,笔者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微笑着表示认可:“大家看,顾露露同学基础掌握得很牢固。确实,如果是‘五津’的话,就一定要写成三点水了。不过这里我写的‘五律’是指――”笔者停顿了一下,示意大家回答,“这首诗是五言律诗。”这样的处理,让同学们在辨错、改错中获得了知识,同时,没有伤害犯错同学的尊严,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使课堂具有一种人性之美。
四、人格培养是课堂生成的“花朵”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是叫人变的,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叫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关注课堂生成并灵活处理的课堂即是这种“活教育”。生成性理念的当代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对话、互动,并且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有效活动。语文课堂,允许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对话中,对文本进行生成性的解读。这样的课堂必然是一个活的、流动的、充满灵性的“新鲜世界”,是一个充满人的情感,有着独特审美情趣的,有时会“出人意料”的探险过程。这样的课堂,因为关注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语言、形象、变通等因素,而变得充满生命的活力。长此以往,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必然会培养出健康的人格。有效的课堂生成,让语文课堂上开出了美丽的智慧花朵。
首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课堂上之所以会出现一些生成性的问题,除了教师的课前预设之外,学生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都是来自于他们自己的思考。所以,教师重视了课堂生成,再加上有效指导,必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培养了学生勇于表达的习惯。语文课堂上,往往学生积极发言的不多,这是由语文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它往往强调的是学生的书写、思考习惯,却经常忽略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训练。如果教师讲得多,或者忽略课堂生成,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自由表达的机会就不多。教师一旦重视了课堂的许多生成性的东西,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必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势必能够培养学生勇于说话,勇于表达的习惯。
综上所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捕捉课堂生成,催生智慧花朵、课前下足研究的工夫,课堂上才能不拘泥于形式,把握课堂中的闪光点,灵活调整,形成灵动的课堂,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追求生成性的课堂,使语文课堂迸发出真正的生命力和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大放异彩,用他们的智慧成就精彩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雷玲.好课是怎样炼成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78-80,170-172.
[2]万伟.动态生成的理论解读与案例剖析[J].江苏教育研究,2003,(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09-01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种。教学艺术就是受制于教师个性风格,具有美学价值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艺术的个人才华的体现。课堂教学艺术实质上是教师本人的教学技巧与他或她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倾向相结合的产物。教学艺术依教学性质,可分为课堂教学艺术和非课堂教学艺术。这里我们只讲课堂教学艺术。
一、课堂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教学艺术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进行艺术表现和科学再现的优化教学,是一种艺术化的教学。在这里需要遵循其科学性和艺术性,又要求教师通过灵活娴熟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巧对教学进行优化处理,且教学的过程充满个性和创造性,使其别具风格。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1、形象性。教师借助语言、表情、体态、技巧、图像、音响等方式来表现和传播教学内容的思想感情,变枯燥的、抽象的教学内容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刺激、震撼、滋润、陶冶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情理性。教师的态度以及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是建立在科学再现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的,也是需要师生关系融洽方可的,无论是教还是学,对待客观事物的情感都是理智的。
3、审美性。教师的审美价值或教学的美主要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教师仪态、语言以及板书等都属于外在美,而内在美主要是指教学的风格、意境等,例如鲜明独创、稳定成熟。只有这两种美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显示出教学魅力或审美价值。
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课堂教学艺术化,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教师也认识到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锤炼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更新教学观念,把语文课堂营造为艺术的舞台。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课堂导入艺术。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开头好了,自然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否精彩,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在一起讨论分析,达成共识,就是上课开始,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一节成功的课的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2、师生交流艺术。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3、课堂提问艺术。教师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提问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不同的影响,为了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好,教师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提问机制。具体来说,教师的提问必须是适当的、适时的,切不可整堂课都在提问,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很有压力;也不可以整节课没怎么提问,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不专心状态。所以,提问就是一种艺术,教师如何正确地提问呢?举个例子,在教学《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时,教师可以在读完寓言之后,提问学生:“大家可以从‘掩耳盗铃’这四个字猜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学生便会根据词义来进行猜测,有学生说:“是捂着耳朵,然后偷铃铛。”教师便可以顺势将这个答案与课文结合,看看学生说得对不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思维得到发散,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
4、教学语言艺术。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课堂语言还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嗦嗦,开宗明义,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5、板书设计艺术。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堂课都离不开它。板书就像一个“微型的教案”,把知识很简明、形象和直观地传达给学生,不仅可以在缩短教学时间的前提下,快速地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整个框架结构的理解,方便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所以板书的设计要具有明确性、直观性、整体性和实用性,最好是图文并茂,无论是文字或线条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在构思板书设计时可以从人和物的关系出发,也可以以文章结构顺序为线索,还可以以时间顺序为依据。但是一定要避免板书过程中的随意性,避免五颜六色的标识,让学生眼花缭乱。
三、结束语
总之,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方法,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方法,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掌握运用教学科学的基础上,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应届生找工作时,企业面试官看重的不仅仅是大学生的毕业院校、专业、校园经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实习经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应届生实习工作总结报告模板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应届生实习工作总结报告1时光飞逝,转眼间我的工作试用期已接近尾声。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完美的回忆。在这段时间里大家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支持、鼓励和帮忙,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坚定的信念,和同事们用心乐观的精神。在对大家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为我有机会成为公司正式员工而感到光荣和兴奋。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必须的进步。
记得初到公司时,我对公司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公司网站的简单介绍,除此之外,便一无所知了。所以,试用期中如何去认识、了解并熟悉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便成了我的当务之急。
到公司的一天,我有幸参加了公司召开的工作会议,受益匪浅,感觉这是一份关荣而附有挑战的工作。学习是取得一切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学习了公司各相关资料,并从网络上摄取了超多的有用素材,日常工作的积累使我对公司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意识到了公司的壮大对中国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兢兢业业做好本职业工作,不迟到不早退,并用心自觉利用节假日参与公司的加班工作。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工作潜力得到了必须的提高。
我所在的技术部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挑战的部门,我要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克服不足,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透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
2、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并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用心、热情、细致地的对待每一项工作。
2021应届生实习工作总结报告2这次实习为期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却让我觉得如此短暂,意犹未尽。从一个懵懵懂懂、谨慎执行着指导老师给出了任务的师范生到一个可以独当一面、主动给予建议的实习教师,这两个月对我来说是一种化茧成蝶般的蜕变。我的实习内容包括两大部分: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原任任课指导老师赵老师和班主任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很好的完成了教育实习的任务。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积极听课,吸取各种不同风格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经验,认真备课,用心修改教案,与指导老师赵老师仔细核对教案,保证教案、教学课件规范、内容准确、课堂可以顺利进行。在进行了课堂教学后,虚心听取指导老师对我的课堂教学的建议,并配合给予改正,争取在下堂课中进行改善。在课后能够主动积极的帮助原任课老师批改作业,并且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把关测试,帮助他们及时消化所学的知识,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热心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班级管理方面,我积极主动投身到班级各个方面中,小到自修课、眼保健操的监督工作,大到运动会、合唱、阳光体育,以及班队课的重要班级事务中去。对每项工作,事无巨细,都能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保证班级能够稳步前进。并且,在面对学生英语过关拖沓的问题时,能不辞辛劳的早起为他们把关,不厌其烦的耐心讲解与开导。在两个星期的督促、劝解拖沓的学生过关之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懒散的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来过关,并在期中考试中取得明显的进步。
在实习过程中,由于两位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学校老师们的热情帮助和学生们的热切配合,我非常圆满的结束了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但是,同时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比如上课时的小紧张,课堂上对一些小细节的疏忽,语音语调不够生动、有些平淡,板书书写过慢等问题,都是我在今后需要加紧解决的问题。
实习对于每位走向教育事业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但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也学习到很多为人师长所需要明白的道理以及许许多多与学生相处、与老师们相处应该有的态度和行为。感谢这两个月里所有老师与学生对我的无限包容和帮助,我想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力求做一个受人爱戴的好老师。
2021应届生实习工作总结报告3实习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了解了教师的伟大,教师工作的神在,实习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了解了教师的伟大,教师工作的神圣,他真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在教授他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这才是教师工作最伟大的意义所在!
三年来持之不断地学习学科教育知识和一般性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除了了解“教育是什么、学生怎么学习”这些根本问题外,还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力提高自身的师范技能。然而,这些来自文本阅读、个人思辨和微格培训的教育信条、意识取向和行为习惯,在面对真实的教学场景中能够适用吗?我们难道真的明白什么是教育吗?以往或许只是凭借对教育的一时热情而努力拼搏,但是在这个夏末初秋也该真的为自己日后的教育事业路途做好筹谋。
一、实习学校
在三个多月的实习生活里,我一直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和班级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力做好实习工作;同时,作为实习生一员,一直紧记实习守则,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学习他们的经验,主动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的任务,塑造了良好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好的印象,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对此,本人甚感欣慰。在这短暂的实习期间,我主要进行了教学工作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
二、教学工作方面
1、听课
怎样上好每一节课,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点。刚开始的一个礼拜的任务是听课和自己进行试讲工作。在这期间我听了3个课任老师共8节课。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则事前认真做完题目,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并内心盘算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听课时,认真记好笔记,重点注意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讲。
2、备课与上课
一周时间转眼即逝,在科任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开始进行备课。备课不是简单地看教材,而是认真地梳理教材的内容和想方设法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单是这个重新复述的过程就已经很考验我们的能力。要用严谨但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来描述枯燥的数学知识,颇让我觉得头痛。
广东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试点,已经全面铺开各种实验活动。对于老师而言,最大的疑惑应该是“教师要教到什么程度”。以前作为学生听课,目的是学习知识;现在作为教师上课,是为了学生学习。目的不一样,我们的注意点就不一样。刚看教材的时候,觉得40分钟怎么就说一页书;后来备课,发现要讲解的问题很多,一节课能说完几页书就已经很不错了。或许是知之越多,越是觉得难以着手。由于缺乏经验,在华南师大的时候也缺乏必要的训练,我们对教材的处理、对讲授内容的把握做得并不到位。对于科任指导老师陈文华老师的提示,我像是如获至宝,尽量根据陈老师的安排来备课。陈老师对教案进行反复修改,我也经常与另一位数学实习老师互相提问题,大家都期待真正上课那一刻的到来。
带给我们最初、最大的感受是,讲台下坐着的不再是与我们一起在微格教室训练的同学,而是真正的学生。他们不会像自己的同学那样随意附和、快捷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着我们的解答。他们在听不明白的时候会突然提问,或者干脆就趴在桌子上看书和睡觉。
教师既要讲授知识,又要管理课堂纪律,并且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刚开始时因为心情特别紧张,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教学思路不流畅,师生配合不够默契”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陈老师老师会细心讲解哪些是重点,怎样突破难点,怎样自然过度,并提议要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多研究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料,并且面对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时存在的缺点。他态度温和,经常面带笑容,即使是批评,我也能欣然接受。
过几次实战的磨练,现在的我已经基本能够驾驭课堂,胜任教师的角色了。虽然我还有很多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但这次实习真的让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劳,也深刻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内涵,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成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等都是很重要的,站在教育的最前线,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我更加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负责,认真到位,事事留心。从早晨的卫生监督,仪表检查,作业上交,早读到课间纪律,课间操,课堂纪律,午休管理,眼保健操,自习课等等,每样事物都负责到底,细致监督。当然,在监督他们的同时不忘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1、奖罚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65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
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2、主题班会
在实习期间,我一共开了两次主题班会。经过一天的准备,我主持了我实习的第一次班会,这也是我第一次主持的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学习态度”。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安全常识。例如,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交通安全,地震、台风来袭需要注意哪些等等,他们都回答的头头是道。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学期初就定下新学期的大体计划,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
3、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小记者的报名与舞蹈班训练与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开动员大会,一起与学生训练。告诉他们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们:在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4、师生间的关系
当看见那些十六、七岁青春活泼的学生时,我们都感觉自己似乎时光倒流回到四年前的高中时代。高中的学生还不失去童真,善于思考问题,但是在道德、情感方面还有待发展。也许我们的年龄与之相近,他们既把我们当作老师,还当作朋友,许多心里的问题都愿意与我们交流。
四、几点思考
面对着真实的教学场景,个人有如下几点思考:
(1)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建立要满足三个条件,除了学习内容是有逻辑意义的,还要求学习者能够联系新旧知识和对学习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和强烈动机。有些队员在做个别辅导时发现,个别学生对学习存在认知困难;这既有原理性的认知困难,也有符号性的认知困难。习以为常的有价值的知识是高度形式化和价值无涉的,而且可能远离学生的生活。我们存在着疑问,学科教育原本应是学生对知识的享有,但是现在却无可奈何地沦为对知识的占有,而且还是粗浅的占有。教育应该要怎么样做才能让学生明白知识的价值,思考和敬畏自己的生命,乃至于满含诗意地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2)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主要关注学科知识的教育和一般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教育,但是却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把学到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进行整合。国外的教师本体知识研究提出,教师在学科知识和教育(课程)知识的基础上,会逐步形成一种特有的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对教学主题的理解、教学顺序的设计、各种教学策略的使用、多重表征的呈现以及学生认知结构的了解。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和深化对教师发展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而它的获得,也就是说,教师专长的获得至少要有五年教学经验,或10000小时的课堂教学时间。对于这个目标,我们实习生无疑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3)对于教学的过程,我们都以尽可能有效的逻辑思路来设计,进行的教学也是以这些线索来联系的。队员们组织课堂教学大多以完成教学目标为首要任务,而不是像有教师专长的教师那样合理性地、随机性地根据与学生的互动来调整教学内容。换而言之,队员们遵循预设主义的线性思路,忽视突发的提问和意外;有教师专长的教师更多地遵循生成主义的非线性思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师的高明之处,似乎不在于他的教学设计是如何地完美,而是他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这真的是值得我们实习生细致观察和揣摩的地方。
2021应届生实习工作总结报告4实习工作圆满结束了,回顾这一个多月的生活,感慨良多,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后面的应付自如,从刚开始的困惑到后面的豁然开朗,从刚开始的辛苦到后面的轻松,可以说我们在不断地历练,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成熟,我们学习东西很快,短短的一个多月,我们都已初具教师风范,能很好的处理班级事务,能很好地驾驭一堂课,有点甚至不逊于高级教师。可以说实习让我们学到了太多东西,我们对教师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我们以后从事教育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分几项内容详细谈一下我的实习工作过程。
一、教学工作
教学是实习中最主要的一个内容,实习的最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通过这两个月的实践,让我们在教学方面有一定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首先是及时地向朱老师汇报各组的教学安排,以便她来听课和指导。全班同学的课,朱老师都仔细地听过,耐心地点评和指导过。对于我们来说,朱老师的意见是十分重要和宝贵的,往往会让我们有种"一针见血"和"恍然大悟"的感觉,顿时就明白了自己的缺点和漏洞在哪里。
其次,安排好各组公开课的开展情况。在实习的这段日子,语文,数学,英语各门学科的教学我们都得到了体验。可以说,各方面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最后的公开课,通过老师同学的共同听课,选拔,选出最后三位同学代表我们班上了最后三节汇报课,也得到了对方学校和大家的一致肯定。
再次,及时地将学校一些教研活动和公开课的情况通知给同学。金师附小每周都有教师上公开课,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我们可以从老师们那里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借鉴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完成学校安排的一些额外的教学任务。在正常教学之外,学校还会临时安排给我们一些额外的教学任务,到别的年级代课,帮出差在外的老师上课等等,我们都及时将任务分配到各组,由组内协调安排好人员过去上课,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二、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进展总体比较顺利,主要包括是负责实习中的文稿,照片收集,实习刊物和实习报告会的相关工作。每隔一段时间上传实习日志,每个人至少上传了4篇实习日志,都是每个人在实习期间自己的心得体会。
照片收集方面。基本上在校活动照片都比较齐全,每一组专门有负责照片的同学,每周至少会上交每个人4张不同类型的照片。尽管一开始由于相机缺乏,个别小组的照片比较缺乏。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马上重新安排工作,由各小组宣传人员各自负责自己组的照片,最后问题迎刃而解。
实习刊物方面。主要收集实习期间各个小组上传的文稿及各类活动照片,记录了我们实习中的酸甜苦辣,再现一张张充满童真的笑脸,让那精彩一刻成为永恒。
实习报告会方面。实习报告会主要是向学院领导,老师和学弟学妹们汇报我们的实习成果,交流我们这三十多天来的实习经验。因此,我们宣传组要做的主要是将我们这三十多天来的实习体会浓缩在一起,以最简洁的言语汇报出我们最充实的实习生活。
三、调研工作
在调研这一方面,各个实习小组按照实际情况帮助实习学校的老师做课题,帮助实习学校教科室整理相关的科研材料,获得了老师和教科室主任的一致好评。另外,我们还做了教育调查,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每人设计一份关于《小学生家访态度》的问卷,由组长整理综合成一份问卷,然后再由组员修改,最后形成一份正式问卷。接着我们做了问卷发放,统计,分析的工作。这份调查报告是应实习学校的具体需要而做的,因为学校在作关于《家校合作》的课题,因此,我们也做了这个调查。
四、后勤工作
在后勤工作这一块,由于我们不住在实习学校,所以要处理的事情就相对少了很多,主要包括伙食,"办公室",收费和报销四方面。
伙食问题。一到实习学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大家的吃饭问题。我们咨询总务处后,了解到我们实习生是跟班吃饭。由于实习学校特殊的就餐方式,我们都是上午最后一节课匆匆赶到食堂,拿好工具,帮全班四十几位学生和指导老师分好饭菜,等待学生和老师前来就餐。
办公室问题。由于我们的各项活动基本上要在自己班的教室进行,且学校也不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办公室,所以教室后面的空地就成了我们的临时办公室了,改作业,听课,备课,与学生,指导老师交流都在那里进行。
收费问题。最后两天和学校总务处核对了整个实习小组的午餐费用,根据每顿的餐费和实习填数,每人大约130元,最后汇总向金师附小财务处上交了2290元。
报销问题。平时有许多杂事,如打复印教材,筹备实习答谢会等等。一般先由同学向班长和生活委员"申请"开支,有了口头"批示"后采购,并开出发票或收据,到实习结束后汇总报销。
在工作期间,没有一个实习同学擅自离开自己岗位的。请假的人数和次数都很少,而且请假都是由于生病和其它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此期间,只有一个同学请过病假,是由于发高烧,实在坚持不住了。五六位同学请过事假,是由于要参加农村教育硕士推免的考核。很多同学虽然感冒了,嗓子哑了,但都坚持完成自己每天的实习任务。
在实习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搞了一个"展望未来,放飞希望"的主题答谢会,同学们抓紧一切空闲时间进行排演,虽然很辛苦,但大家没有一点怨言,最后给金师附小和教师教育学院的领导教师们呈现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晚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给实习学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1应届生实习工作总结报告5匆匆的两个月在手指间轻松地滑过,回头翻看这一个月的每一天,满满的全是充实忙碌的身影和沉甸甸的收获,感悟。很幸运选择了顶岗实习,不仅锻炼了自己,也使生活充满乐趣,惊喜,有滋有味!
记得第一次面对五六十个调皮可爱的孩子时,我慌了神,手足无措。之前学的一些方法根本没办法在他们面前实施,只想逃开。最希望其他老师让我去干别的工作只要别让我面对孩子。我实在没有什么好方法让那么多小孩子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我的身上。工作的前两天指导老师让我先干保育工作,一边让我熟悉工作流程,一边指导我工作。孩子离园了还跟我交流教我一些管理孩子的好方法,在她们身上我受益匪浅。
近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已经结束了,这短短的一个多月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体会到了一个作为老师的责任。同时,也使我的教学理论变成为教学实践,使虚拟的教学变成为真正的教学。近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已经结束了,这短短的一个多月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体会到了一个作为老师的责任。同时,也使我的教学理论变成为教学实践,使虚拟的教学变成为真正的教学。刚来到学校,首先是对实习学校有初步的了解,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基本作息有所了解。其次是对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初步了解,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的学习情况(通过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到班上去了解)。其次是听课。现在的听课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听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再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程度备课,试讲。做好上讲台的准备。经过几天的准备,终于把我的第一节课备出来了,并且通过了指导老师的审阅,可是在试讲并不成功,因为教学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合理地教学,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并没有把知识点讲清楚。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严格按照学校和指导老师的要求,认真仔细地备好课,写好教案,积极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学习,多多向人请教,在老师的指导下,并在听了同类课程的公开课之后,修改自己的课件和教案,终于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肯定准备走上课堂。经过一周的备课之后,开始走上讲台。刚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由于讲课太快,没有给学生留下作笔记的时间;由于讲课不熟练,上课时没有好好关注学生,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求讲到重要内容时候要留下时间给学生作笔记,上课要多关注学生,对于不专心的学生要注意提醒,并且还指出了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的很多细节问题。每一节课指导老师都认真地听我讲课,并且提出了很多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的宝贵意见。每节课结束,我都根据老师的建议修改课件和教案,不断地完善。
班主任工作篇:做一名好的班主任的确很难。不但教学工作复杂而又繁琐,而且还要管理好整个集体,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又要顾及班中每一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多关心留意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给予学生帮助,让他们感觉老师是在关心他,照顾他。如何形成亦师亦友,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和团结的'集体关系,对于实习的新班主任来说是具有很大的挑战的。
刚到学校时,原任班主任梁老师就给我大概的讲了一下班上学生的整体情况,我只是大概的了解了一下,后来在梁老师的安排下,我第一次与学生们正是认识了,学生们对我们很热情,对我的工作也很配合,经过将近一周的跟班与相处,我逐渐和班上的学生熟络起来,对班主任工作也逐渐得心应手。
1、1,每天坚持7:30之前到教室督促学生读书和做卫生,监督早读纪律及做好考勤工作。
2、在课间操和做眼保健操时,到班上监督学生做操。
3、每天中午到教室与学生聊天解答疑难问题,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指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辅导,鼓励学生。
4、大扫除期间,安排,监督学生做好大扫除工作。
5、班会期间去看班主任组织班会,学习班主任如何组织班会,并组织一次主题班会
班级活动方面:在班主任费老师的支持下,我们策划了一个主题班会。通过组织一次融知识、趣味于一体的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收获快乐。
当实习班主任的期间,我意识到,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管理好日常秩序,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内心情感世界,这些并不容易做到。对学生要贯注了班主任浓浓的爱心。“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唯一秘诀,只要用心去做,没有做不好的。在这里也要感谢费老师,他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教书育人,真的是要用自身去感化别人,不是单凭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功夫。
关键词:课堂教学 惊喜 空间 预设 生成 反思
教师上课为什么越来越没有了激情?学生为什么越来越不喜欢听课了?师生关系为何日趋紧张?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讲台上的‘独语者’,课堂生活实际上是一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学生只有‘听话’的权力,他们在课堂上实际上成了知识的回收站”[1]教师的绝对权威,使学生丧失了话语权,缺乏师生对话的课堂只能是一潭死水。而倡导以生为本的高中新课程无疑想在此问题上有所突破,实事求是地说,五年多的高中新课程实验确实使我们的课堂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随着教师对新课程从“仰视”到“平视”再到“俯视”;随着一次次高考的检验,教师对新课程的敬畏的心理逐渐消退,代之而来的是探索热情的减退,新课程也不过如此,与旧课程也没什么太大差异,于是乎,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又有所抬头,文前所提现象再次出现。原因有很多,关键还是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令人振奋的“惊喜”。“好的教学要能够给学生以‘惊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彭钢老师如是说。让师生在课堂中收获“惊喜”,这不仅能保持教师的职业激情,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最终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理想境界。“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已不再是传播人类已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把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诱导出来,焕发人的生命精神和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活动中掌握学科的知识成果不再是教与学的终点,而应该是人的发展的起点。”[2]
一、基于教育视角下的“惊喜”
什么叫惊喜?百度百科解释为:惊喜是毫不加节制地表露欢乐、热情和惊奇。这里的惊喜显然是一种自然地、发自内心的情感状态。而教育领域里的“惊喜”则赋予其更多的内涵,彭钢认为:惊喜应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评价的尺度,“说到底,教育教学其实就是给学生以惊喜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惊喜中获得更多发展可能性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惊喜’就是教育教学打开精神成长的明亮之窗的隐喻,它要求教师打开丰富的现实世界、知识世界和精神世界之窗,让学生在惊喜中看到一个更开阔、更丰富、更遥远的世界。”[3]基于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惊喜应是师生在一种自然状态下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意外收获。换句话说,这种收获应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首先,收获惊喜的应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师生。惊喜在学与教过程中产生,收获这种惊喜有可能是学生,也有可能是教师,还有可能是师生双方共同的体验;收获这种惊喜有可能是个体,也有可能是一个群体。其次,惊喜应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的。一般而言,惊喜是预料之外,无法预估的。当然,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引导让学生获得教师所期盼的惊喜,但前提是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惊喜应该是有意义的。课堂教学中的惊喜与一般意义上的惊喜是有所区别的。一般意义上的惊喜有可能只是一种感官上的刺激,没有太多意义存在。而课堂中的惊喜追求的是有助于师生成长的惊喜,它既可能是来自于认知和方法方面的,也可能是来自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4]从一定意义上讲,把惊喜做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尺度之一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课堂教学中的惊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显然我们不可能让师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收获惊喜,但至少它应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积极追求的目标。唯有如此,课堂“不但要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得到积极发挥,而且要使过程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活力。”[5]
二、“惊喜”需要空间
为何传统课堂缺乏“惊喜”? 关键是教师占据了课堂,“一言堂”,“满堂灌”,学生没有参与课堂活动的实践与空间,课堂生活中缺乏交流与碰撞,“惊喜”丧失了呈现的“土壤”。“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既是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追求,也是传统教育观念在我们教学生活中的一个反映――注重的是给予。这就造成:老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迷糊;老师“给力”,学生抗拒,师生关系日趋紧张。因此,只有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师生在对话中交流、碰撞,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涌动。2004年5月19日中国教育报的记者采访了正在吉林大学访问的两位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费舍尔教授和麦克德尔米德教授。就教育问题,费舍尔认为,“‘给学生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空间’,才可能有想像力,才可以进行创造。他举了牛顿的例子:牛顿在剑桥大学读书时并不是最好的学生,因为有流行病,学校放假两年。这两年,牛顿在英国北部一个小镇进行他的研究,两年后回到学校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因为在北部小镇的自由空间里,他的想像力提高了。”他还说,“他读书时并不是特别好的学生,是不上不下。他特别强调‘基础教育’时期的‘空间’很重要,他说,比较看,美国的中学教育确实不太好,但学生到大学的学习是处在研究生学习的状态,这种学习状态比欧洲任何国家都好,主要是中学时期他们的想像力没有被限制,这是中学时代打下的基础。”麦克德尔米德也认为,“在美国,当老师要求学生做什么的时候,有更多的学生会问‘为什么’,中国学生往往不会,好像学生不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怀疑。”还特别追加了一句:“教师与学生要‘互教互交’,学生要‘向一切发问’,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可见,给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空间是激活课堂的关键,也是师生能否收获惊喜的前提。“教育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生命意义的发生、创造与凝聚过程,是生命力量的呈现与发展过程,是个体对于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6]反思我们的教学实践,与其抱着学生学、逼着学生学,何不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也许我们会受到更多的惊喜。在引进郭思乐教授生本理念初期,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让初一年数学备课组找一个中等难度单元,布置学生利用假期回家自学,教师给予相应的导学案,开学第一天测试,结果令人十分吃惊,有个别学生考了满分,及格人数占了80%。怎么办?还是按老一套教学?显然已不可行。为此,学校提出了“以生为本,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把“教”堂变成“学”堂,把教学变成帮学。一方面,严守课时标准,不随意增删课时,如自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历史课每周两节;另一方面,以导学案为抓手,采用“前置启思,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会的不讲,经过教师点播后学生能懂的,教师少讲,不得不讲的才讲,但是教师的讲一定要控制在30分钟左右。经过摸索、总结,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力逐渐显现,讨论、师生互动、学生做小老师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课时少了,作业精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多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潜能有了发展的空间。教师讲得越来越少,而学生却学得越来越多,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惊喜。就历史学科而言,在导学案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校本课程,提升了学与教的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在新课程高考中,历史学科成绩稳步提升。同时,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显著,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社科类)屡获佳绩。
因此,要让师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惊喜”,教师就必须从讲台上走下来,把活动的空间还给学生,把机会留给每一个孩子。当然,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无所作为,相反,生本课堂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你不仅要给孩子学习的扶手――导学案,还要随时面对许多生成问题的解决。
三、“惊喜”需要“扶手”
1.在预设中期盼“惊喜”。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不可能有教学。预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指南,直接指向结果。正如黑格尔所言:假如一个人的人生之舟不知驶向何方,那么它的航行将会是痛苦并徒劳的。好的预设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可行可检,并且彰显着好的生成时空。预设下的生成,具有明确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其所产生的惊喜因而更具有意义。因此,追求课堂教学中的惊喜并不是要淡化预设,相反是要更加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尤其是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老师应如何点拨引导等,只有多维、灵活、开放的预设,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胸有成竹,才能为的“惊喜”的呈现预留足够的空间与时间。以问题情境创设为例,应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问题的设计不要完全落入学生的预期,要想办法超出学生一点点,而这个超出的部分,就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期盼已久的惊喜,而这种惊喜对于学生的成长的价值也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当然,预设中所期盼的惊喜仍然要坚持顺其自然原则,要把握好度,切不可为达到惊喜而拔高教学要求,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2.在对话中生成“惊喜”。不言而喻,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既是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对话情境,为学生打开一个宽阔的生活空间,让师生、生生在平等的对话中去体验、去感受、去收获惊喜。 “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7]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拘泥于展示详尽教案或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不经意出现、稍纵即逝的顿悟,要善于分辨、引导、把握、调控,不要让其白白地溜走,还要设法让它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增添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的作用。因此,在实施教学活动预案时,当学生的活动偏离了教师的“预设”时,教师不要惧怕“节外生枝”或是“倒行逆施”,尽管这些“事件”可能会打乱教学节奏,背离课前预设,但教师如果能够有意识从具体情境出发,积极捕捉学生回答中有意义的“接话茬”,突破原先预设,就完全有可能变“事件”为活的生成性教学资源。真正有生命力的课堂体现在解决课堂中的生成问题过程,教师如果能机智巧妙地解决了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惊喜就有可能出现。叶澜教授认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当然,生成固然重要,但它毕竟是师生的“即席创造”,是“无法预约的美丽”,是“不期而遇的精彩”,并不是所有的课堂在所有时候都能够产生有意义的惊喜。关注生成是新课程实施的亮点,也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考验。促进生成,善用生成,对于教师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惊喜呢?
3.在反思中寻求“惊喜”。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具有总结性和批判性,如能从反思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本身就是一种“惊喜”。 对于师生的反思,我们倡导及时反思。因为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苏霍姆林斯基说:在经验丰富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教学和教育的这一方向性体现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课堂教学凝聚着师生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一旦进入“角色”,往往“灵感”顿生,坚持及时反思是师生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收获惊喜的重要途径。就教师而言,“教,然后而知困”, 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或惊喜,并将这些问题或惊喜作为分析和反思的对象,考察这些问题或惊喜产生的原因,一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产生新的惊喜;另一方面,把课堂中出现的惊喜规范化、程序化,这些都将成为教师今后宝贵的教学资源,也可能成为产生新的惊喜的起点,教师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反思应建立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如我这样讲学生能不能懂?我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答?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喜不喜欢?……惟有如此,教师的反思才更具有针对性和生命力。就学生而言,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供给学生学习反思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反思行为,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师应把“学习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给学生创造“学习反思”的时间和时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课堂小结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得失,我们倡导至少每节课要预留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结反思,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学习,在追寻得失中固化已有的惊喜,寻求新的惊喜,进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一堂好课未必都会有惊喜,但有惊喜的课堂一定会是一堂好课。课堂中的惊喜虽然可遇而不可求,但积极追求惊喜的课堂理应成为我们的理想。马克斯・范梅南说:教育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有“获得”的惊喜和“成功”的惊喜,心灵和精神的惊喜。这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努力的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明高.论课堂教学的十大关系[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2] 谢利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1,(7).
[3] 彭刚.惊喜:一种课堂教学评价的尺度[J].江苏教育,2009,(16).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48.
三年来持之不断地学习学科教育知识和一般性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除了了解“教育是什么、学生怎么学习”这些根本问题外,还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力提高自身的师范技能。然而,这些来自文本阅读、个人思辨和微格培训的教育信条、意识取向和行为习惯,在面对真实的教学场景中能够适用吗?我们难道真的明白什么是教育吗?以往或许只是凭借对教育的一时热情而努力拼搏,但是在这个夏末初秋也该真的为自己日后的教育事业路途做好筹谋。
一、实习学校
在三个多月的实习生活里,我一直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和班级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力做好实习工作;同时,作为实习生一员,一直紧记实习守则,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学习他们的经验,主动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的任务,塑造了良好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好的印象,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对此,本人甚感欣慰。在这短暂的实习期间,我主要进行了教学工作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
二、教学工作方面
1、听课
怎样上好每一节课,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点。刚开始的一个礼拜的任务是听课和自己进行试讲工作。在这期间我听了3个课任老师共8节课。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则事前认真做完题目,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并内心盘算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听课时,认真记好笔记,重点注意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讲。
2、备课与上课
一周时间转眼即逝,在科任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开始进行备课。备课不是简单地看教材,而是认真地梳理教材的内容和想方设法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单是这个重新复述的过程就已经很考验我们的能力。要用严谨但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来描述枯燥的数学知识,颇让我觉得头痛。
广东作为新课程改革的试点,已经全面铺开各种实验活动。对于老师而言,最大的疑惑应该是“教师要教到什么程度”。以前作为学生听课,目的是学习知识;现在作为教师上课,是为了学生学习。目的不一样,我们的注意点就不一样。刚看教材的时候,觉得40分钟怎么就说一页书;后来备课,发现要讲解的问题很多,一节课能说完几页书就已经很不错了。或许是知之越多,越是觉得难以着手。由于缺乏经验,在华南师大的时候也缺乏必要的训练,我们对教材的处理、对讲授内容的把握做得并不到位。对于科任指导老师陈文华老师的提示,我像是如获至宝,尽量根据陈老师的安排来备课。陈老师对教案进行反复修改,我也经常与另一位数学实习老师互相提问题,大家都期待真正上课那一刻的到来。
带给我们最初、最大的感受是,讲台下坐着的不再是与我们一起在微格教室训练的同学,而是真正的学生。他们不会像自己的同学那样随意附和、快捷地回答我们提出的问题,而是真正地思考和等待着我们的解答。他们在听不明白的时候会突然提问,或者干脆就趴在桌子上看书和睡觉。
教师既要讲授知识,又要管理课堂纪律,并且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刚开始时因为心情特别紧张,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教学思路不流畅,师生配合不够默契”等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陈老师老师会细心讲解哪些是重点,怎样突破难点,怎样自然过度,并提议要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多研究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料,并且面对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时存在的缺点。他态度温和,经常面带笑容,即使是批评,我也能欣然接受。
过几次实战的磨练,现在的我已经基本能够驾驭课堂,胜任教师的角色了。虽然我还有很多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但这次实习真的让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劳,也深刻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内涵,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成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等都是很重要的,站在教育的最前线,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我更加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负责,认真到位,事事留心。从早晨的卫生监督,仪表检查,作业上交,早读到课间纪律,课间操,课堂纪律,午休管理,眼保健操,自习课等等,每样事物都负责到底,细致监督。当然,在监督他们的同时不忘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1、奖罚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65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2、主题班会
在实习期间,我一共开了两次主题班会。经过一天的准备,我主持了我实习的第一次班会,这也是我第一次主持的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学习态度”。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安全常识。例如,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交通安全,地震、台风来袭需要注意哪些等等,他们都回答的头头是道。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学期初就定下新学期的大体计划,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
3、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小记者的报名与舞蹈班训练与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开动员大会,一起与学生训练。告诉他们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们:在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4、师生间的关系
当看见那些十六、七岁青春活泼的学生时,我们都感觉自己似乎时光倒流回到四年前的高中时代。高中的学生还不失去童真,善于思考问题,但是在道德、情感方面还有待发展。也许我们的年龄与之相近,他们既把我们当作老师,还当作朋友,许多心里的问题都愿意与我们交流。
四、几点思考
面对着真实的教学场景,个人有如下几点思考:
(1)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建立要满足三个条件,除了学习内容是有逻辑意义的,还要求学习者能够联系新旧知识和对学习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和强烈动机。有些队员在做个别辅导时发现,个别学生对学习存在认知困难;这既有原理性的认知困难,也有符号性的认知困难。习以为常的有价值的知识是高度形式化和价值无涉的,而且可能远离学生的生活。我们存在着疑问,学科教育原本应是学生对知识的享有,但是现在却无可奈何地沦为对知识的占有,而且还是粗浅的占有。教育应该要怎么样做才能让学生明白知识的价值,思考和敬畏自己的生命,乃至于满含诗意地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专业;技术课程;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7)05-0670-03
1现状描述:问题与成因
长期以来,各高校体育专业武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局限在初级套路上。这些内容是根据《武 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规定的技术部分中选取的,如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少年拳、械 ,初级拳、械,简化太极拳和散手攻防动作等。作为体育专业的9门主干课程之一,在实际 的教学实践中,不尽人意。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学分而敷衍了事,普遍存在着 “身顺而心违,体动而人烦”的不和谐现象。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武术教学中存在着诸 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少攻防技击的内容,不能体现武术运动的本质特征 武术最早起源于狩猎、战争中的实用技术,尽管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发展,它从形式到内容都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技击这一精髓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是对抗性的搏斗运动,还是世 代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技击方法为其技术核心的。然而在现行教材中,武术 的基本功、基本技术和初级套路的教学占据了绝对比重,缺乏技击实效的套路组合,使颇具 技击实效的武术运动向肢体练习的“武舞”演化。
1.2课程内容繁杂,难学难记 武术套路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多,动作包含的因素多,对于大多数从未接触过武术的 体教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大。为了能够获得学分,学生只能按教师的示范死记硬背,反复练 习,毫无乐趣可言。这些情况造成了学生学了记不住、考完全忘光的窘境,无法掌握武术运 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更不能实现课程的衍生功能:武德、意志、教师专业 性成长等。
1.3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功能受阻 由于上述原因,体育专业的学生一方面对现行武术教学内容的价值缺乏认同感,另一方面又难以熟练掌握武术技能,这样又进一步阻碍了在学习兴趣上培养。在这种情 形下要求学生养成“拳不离手”习惯,似乎不太可能。因此,在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往往不 能胜任基层武术 教学的需要,也极少有人能自觉习武或学习新的武术内容,这使得学校传承中国武术文化的 教育功能明显萎缩。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与反思。
2课程论专家的课程观思考
2.14位专家课程观
2.1.1从“化人”到“人化”:20世纪课程价值取向的演变脉络 20世纪世界范围的课程发展,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课程研究运动的蓬勃发展、20世纪50年代 课程改革运动的失败、以及20世纪70年代课程研究领域的反思之后,课程领域的变革随之呈 现出日渐加剧之势,从“化人”的课程向“人化”的课程的演绎构成了这一时期课程变革的 主线,同时也昭示着今后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1]
2.1.2从知识到意义:课程价值取向重心的必要转移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0世纪西方哲学观从知识认识论到知识价值论、由关注知识世界到 关注人的意义世界的转换给了教育以新的启示。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理应顺应这 一时代主题。课程价值取向的重心也需要作必要的转移,进行内在超越,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 注儿童生存的意义,实现教育由外在目的向自身意义世界的回归。[2]
2.1.3课程价值的三种取向:个体的、社会的与知识的发展 “两种取向论”(即“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并没有全面地表达 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的现实,也不利于协调各种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包括“知识本位的价值 取向”在内的“三种取向论”则改变了审视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框架,使不同价值取向之间 形成了一个合理、整体的结构。协调大学课程价值取向之间关系的核心,是恰当地处理人的 发展、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关系。[4]
我们无论如何都应该意识到,当“科学”逐步成为一种价值观、世界观的时候,知识自身发展 的要求也越来越鲜明地在大学课程中反映出来。随着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中心地位的扩张, 知识本身也赫然成为大学课程的一种价值取向。“三种取向论”应是关于大学课程价值取向 的更为全面的观点。
2.1.4课程的价值取向主要受5种张力的拉动 课程改革总是反映一定的价值取向,当今世界课程改革在基本的价值取向上主要受五对张力 的拉动: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平等与高质量之间的张 力,由此产生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的理念;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主体性 教育观;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生态伦理观;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个性发 展观。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民主与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观、生态伦理观、个 性发展观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5] 2.2对4位专家其课程观的读解 对于“化人”的课程观,其预设就是把课程看作是文化的传载工具,并通过文化的力量,使 对学习者成为主流社会或意识形态所期望的公民。对应于武术课程,就是让下一代能继承渊 源流长的中华武术文化。而“人化”的课程观,就是追求课程对文化的超越,让学习者与课 程一起成长,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对应武术课程而言,就是让习武者在活动的过程中生 成意义与价值,而不是为了技能与继承本身。对于“实现教育由外在目的向自身意义世界的回归”,本文的读解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心灵 丰富、乐于学习、注重体验、珍惜自然、敬畏历史的的生命主体。而这一价值分析与学术判 断,对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武术素材与追求何样的教学目标,带来的一定的思考维度与学理基 础。
对于课程价值取向的“三维结构”, 笔者以为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是课程的 终极关怀,而能否着眼于学生成长,其标志就是学习的兴趣与快乐、知识的增长与提升和情 感的滋长与丰富。以社会为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其内隐的价值诉求就是“教师的专业性成 长”,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知识(或学科)为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其内在的要求就 是,学生必须要理解与应用其“学科结构”或“学科思维”。
对于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5种基本价值取向,笔者觉得,这是宏观上的课程发展趋向,在我 们的思维时空中,应感觉到这5种张力的存在,这对于课程编制的总体把握是至关重要的。 对武术课程而言,就是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一般与特殊、认知与行为等一系列问题。
2.3需要理清4个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从学理上,必须厘清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 标、教学目标的联系与区别,否则,目的与目标、课程与教学这些概念,常要纠缠在一起而 迷惑人们的视线,浑淆人们的判断。
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它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 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 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 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已学校的性 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是指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确定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课程与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其次要在对学生的特 点、社会性的需求、学科的发展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的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制定教学 目标是为了客观地评价,而不是表述理想的愿望。教学目标一般由三个构件组成:学生外显 的行为、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最低的(基本的)合格标准。
3本文的思考与主张
通过以上4种文本的解读与4个相关概念的分析,我们就能发现武术课程许多内隐的问题以及 它的症结所在。1) 大凡技术课程,在其教材内容体系中,很少有该课程目标的描述,最新版本的《武术 》教材(2005年7月),有关本课程的目标,一字未提。
2) 术科教师,在评估同行的教学水平时,多以示范能力或 技能水准,作为主要的判别,以致于当下的术科教学与上世纪80年代状况,基本上是大同小 异。至于为什么要学A套路而不学B组合?在学练中培养学生哪些专业素质?通常是模糊不清 的。这种现象的存在,笔者认为,跟执教者的课程知识与现念的缺乏是紧密相关的。3) 就是课 程内容的选择,没有考虑眼下学生这一代人的喜好,即技击性与对抗性。缺少以学生为本位 的价值选择。绝大部分学生只为学分与考试而学记,除了与后续的教学方式有关外,与被选 教材内容的不合理、不合适难脱干系。
4)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究竟采纳哪些套路和拳种作素材?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筛选标准 。如何对素材作教材化的处理,因受多元课程观的影响,使教师对文本课程(教材)的修剪 与改造,各行其道,进一步得出的实施课程(教案)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或随意性。在课程的 实施过程中,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真实需求,受预设方案的制约,常被虚拟与悬置。在 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师傅带徒弟式的教法与照样画胡芦式的学法,是武术课程实施过程中, 最鲜明的特征。
5) 业内人士都有知道,当武术教师最累,一节课基本上示范做到底。上武术教材最难, 这是因为武术动作的路线、方向变化不断,再加上套路本身有内在的连贯性与整体感,一旦 分解学练,很难让学生体验到武术的神韵和美感。然而,正是这种难度,给体育专业的学生 ,造就了发展教师教育能力(示范面、教态、)的机会,而人们往往忽视了武术课程的这一 价值。只以为让学生出队带准备活动,就算是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素质的挖掘。
发现这些内隐问题以及对它的成因分析,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提出以下5点主张:
1) 教材编制者,应清晰课程的内在价值,明确本课程的目标,规定最低的合格标准;
2) 要体现“知识”的价值,应选取技击性与对抗性强的课程内容,如5~6个动作组合以激 发动机与培养兴趣;3) 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应在课程的目标中,注重教师的角色扮演,促进学生的专业性 成长;以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4)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应让学生体会或体验到攻防的机智与套路的美感;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1.1理论教学
在解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讲解解剖学发展史的内容,组织学生观看宣传教育片,或聘请解剖学专家开展讲座等,潜移默化地将人文教育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解剖学家的思想和业绩,旨在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病人、追求真理、求知创新的精神[3].PBL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案例进行自主学习.我们在解剖学教学中也开设了PBL课程.教案选用临床的真实案例,并结合社会、伦理、心理以及医患关系等问题,在探讨案例时,引导学生从医生的角度展开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1.2实验教学
1.2.1改善实验室环境解剖学实验课主要是解剖尸体及触摸观察器官结构.尸体常用防腐剂福尔马林,杀菌效果好,防腐作用强,对各组织的固定硬化效果也好,但对人体的皮肤、感官、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均有严重的毒害.我们在建设解剖实验室时,注重优化实验室环境,营造人文教育氛围.比如在实验室摆放了具有吸附甲醛功能的花草;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虚拟实验系统、通风系统等先进的教学设备;用无色、无味、无刺激性、不易腐烂的塑化标本替代传统的解剖学标本教学.以上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福尔马林的毒副作用,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1.2.2心理疏导医学新生初次接触尸体标本会有恐惧心理,刺鼻的甲醛气味会使他们产生厌恶心理.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加强对初学解剖学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性,逐渐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2.3宣誓仪式“是谁告诉了我们真实的人体结构,是谁在默默的为我们传承着医学知识,这就是我们的无语体师.”虽然尸体已经没有了物质生命,但是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好的阐释了人文精神的内涵[4].因此,在每学期开学初,学生第一次进入解剖学实验室接触人体标本之际,我们解剖实验室要求:所有教师和学生均必须身穿白大褂,整齐肃立,向这些为医学解剖教育献身的遗体致哀,并进行课前宣誓.通过举行宣誓仪式,引导学生对尸体标本有了正确科学的认识,也真正的能够带着感恩的心去理解和掌握人体的正常结构,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也更深切感悟“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内涵[5],从而更加尊重生命,敬畏生命.1.2.4磨难教育我们要求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清理尸体及残件的工作,并定期参加从尸体池内取送、搬运尸体等劳动,鼓励学生克服娇气,勇敢面对甲醛的刺鼻气味和尸体臭味,引导学生将来在临床一线工作时,不能因为怕脏、怕累、怕麻烦而贻误患者的病情.1.2.5临床医生参与带教我们定期邀请临床医生参与实验课的教学,临床医生在尸体标本上模拟手术操作,耐心讲解重点步骤,并指导学生具体操作,引导学生明确医务工作者应肩负的职责和义务,树立以人为本,患者为本,呵护生命,尊重患者人格和权利的理念,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1.2.6小组尸体解剖在分组解剖和观察标本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小组尸体解剖”形式,要求学生“以实验室为手术室”,对待尸体像对待具有鲜活生命的人,模拟手术操作和讲解时务必科学严谨,在解剖操作过程发生失误时,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查找分析失误的原因以及失误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1.2.7实验室开放我们注重解剖实验室的有效利用,不断挖掘解剖实验室的可利用资源,增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既满足学生继续学习课堂上未掌握的内容,又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验室里设计和开发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从而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创新意识.
2构建人文素质考核体系
我们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构建人文素质的考核评估标准.即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除了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占比重以外,也加入了人文素养方面的考核,从而形成人人讲人文,处处讲人文的新局面.
3培养“社会—学校—社团”三位一体的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的社会性、广泛性、大众性、互动性,有重要的价值引导和行为驱动作用.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暑假“三下乡”医疗卫生服务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民族地区.近年来,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先后前往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乡镇卫生院、自治区拉萨市、日喀则市、青海乐都县、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等民族地区.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健康知识宣传、医疗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医疗实践,培养科研和专业兴趣,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从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教师们通过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既教书又育人,既传业又传道,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既陶冶了情操,又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总之,解剖学处处体现了丰富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我们将继续挖掘解剖学课程在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中所起到的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作出努力.
作者:白静雅 海向军 汪玉堂 何进全 何烨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李方,张宏等.解剖学教学中的医学人文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4):3692-3693.
[2]赵振富,金哲,谢苗等.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解剖学研究,2012,34(5):376-378.
[3]王守安,车艳,钟震亚等.解剖学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素质培育的体会[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26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