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技项目管理体制

科技项目管理体制

时间:2023-06-02 09:5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项目管理体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技项目管理体制

第1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方向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是经济提高的重要部分,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是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现代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以“科学管理”为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

一、概述

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工程内容越来越复杂,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传统的以工程建设单位(建设指挥部)为主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日益显示出其各主要环节设计、施工、物资供应之间互相分割与脱节,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效率不高,投资效益低下等缺点。很长一段时间来,建设指挥部的官员或企业领导把工程项目管理视作行政管理或一般企业管理,用行政管理手段或一般企业管理的方法去管理项目,建设指挥部的存在使人们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工程项目建设可以由建设指挥部这种方式来组织实施,而不需要有专业化的工程承包公司或管理公司。事实上,已有大量实例和经验证明了建设指挥部的弊端:由于它是临时组建的,所以缺乏项目管理的程序和方法;由于它是非专业化的,所以缺乏项目管理的专门人才和经验;由于它是非专营的,项目建成后即撤消或转业,所以积累了经验或有过的教训也不能作为以后项目的借鉴。从整个国家来看,是年年“交学费”,不断地走“前车之覆”,造成建设项目的巨大浪费和损失,导致建设项目巨额的无效投资,因此传统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呼唤专业管理组织,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就是说,需要有专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为之服务。这种组织应该有与项目管理相应的功能、机构、程序、方法和技术;有相应的资质、人才、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能够为业主创造最大限度的效益。

二、大力推广采用FIDIC项目管理模式和FIDIC合同条件

FIDIC推荐的项目管理模式和FIDIC合同条件,我国已在一些大型工程和国际承包工程中采用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采用还不够普遍,宣传面也不够广泛。1999年,FIDIC出版了一套新的合同条件范本,对老版本从结构上、定义上和适用范围上作了较大改进,这对我国工程项目承包业将起积极作用。我们应尽快组织制定以FIDIC合同条件为基础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同范本,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改变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一些业主单位和部门主管领导观念陈旧,地方和部门条块分割,在项目管理上政企不分,行政干预盛行,保护主义严重的局面。尽快让工程项目管理从传统的自营式管理走向社会化、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实现同国际惯例接轨。

三、大力培育EPC全功能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

目前我国设计力量和施工力量总体过剩,设计队伍和施工队伍都存在“僧多粥少”现象,而专门从事EPC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力量却十分薄弱,能为业主提供全过程项目管理服务和具有EPC承包能力的工程公司寥寥无几,发育不全。以化工行业为例,全行业仅有成达化学工程公司等少数几家公司基本具有EPC全过程总承包能力,其余绝大部分设计、施工单位都还不具备单独进行EPC全过程总承包能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对全过程项目管理能为项目和业主创造可观效益这一点认识不足。实践证明,全过程项目管理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服务活动,是最能为业主创造价值和效益的一种服务。二是对项目管理要求具备较高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项目管理需要专业化这一点认识不足。国内有相当多的业主和主管领导认为项目管理很简单,谁都可以管理,因而不愿意委托专业化的工程承包公司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为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在我国大力培育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或项目管理公司。我国大型设计院最有条件改建为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因为设计在工程建设中起主导作用,设计院人才较集中,人才资源丰富。把一批骨干设计院转变为具有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是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四、加快落实投资项目法人制,组织业主培训

199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并随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今年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又指出:全面实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投资约束机制。这使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二点:一是业主责任问题。业主责任问题的根本还是“真业主”和“假业主”的问题没得到彻底解决。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而由于所有权和机制上的各种原因,业主真正关心的或者在决策时实际上考虑的,往往不是项目的最终效益,在立项阶段,他们往往考虑怎样使项目能被批准,什么时候能被批准;在决定项目管理模式时,他们必须考虑如何附和政府官员的意志;在决策是否推行EPC总承包时,他们更关心本部门人员安排及利益等。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浪费和腐败,最终后果是损害项目的效益,造成大量的无效投资。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项目法人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二是业主素质问题。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最大的决策权,能否正确决策取决于业主的素质。业主不一定必须是项目管理专家,但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应该具备必要的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他们应该了解项目管理费用、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他们应该懂得项目的费用不一定越低越好,费用低到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度,工程就会出质量事故。进度也不一定越快越好,建设周期压缩到不合理程度,就会不得不增加费用或影响质量;质量也不一定越高越好,质量的标准应是适宜和合格,质量过剩是一种浪费。也就是说,应该用最终创造的效益来衡量和决定项目的合理费用,合理周期和合格的质量标准。当业主盲目拍板一个不合理的费用、不合理的周期或不合理的质量标准,实际上往往已适得其反,埋下了项目失败的祸根。业主的项目管理涉及到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设计和承包商的选择、项目的协调和控制、项目的合同管理和接收等诸多方面。业主既不要代替和过多干预专业化的工程公司的项目管理,又不放弃对项目的监督和控制,这要涉及到项目管理方面的许多知识。实践证明,业主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的成败,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以后,对业主(项目法人)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五、组织开展项目管理技术研究开发,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项目设计、采购、施工是分离的。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咨询公司还为数不多。我国现有的工程咨询公司主要业务是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或评估;现有的设计院不负责采购和施工管理,现有的监理公司主要任务实际上是项目施工阶段的现场施工质量监督,因此,对于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EPC全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过程以及项目管理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工具,还缺乏研究、总结和提高。发达国家的某些业主和承包商甚至认为中国的工程公司和承包商目前还不具备独立管理和控制大型工程项目的能力,主要是指我国项目管理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提高项目管理技术水平是我国工程建设界的当务之急。为了提高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应重视和提倡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

结束语

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是经济提高的重要部分,项目管理要坚持科学管理,组织开展项目管理技术研究开发,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管理技术水平是我国工程建设界的当务之急。应重视和提倡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提高管理水平坚持科学项目组织机构管理。系统的学习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不断在实践中琢磨、感悟。为了提高我国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应重视和提倡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提高管理水平坚持科学项目组织机构管理。在我国建筑行业逐步融入国际市场的背景下,正确理解和认识此类项目管理模式技巧和思想,并在它们引入公司的日常管理,使其成为公司组织和管理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学周.论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

第2篇

一、兵团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制约因素

1.科技管理体制僵化。兵团是当前我国唯一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在科研机构管理体制上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色彩,阻碍了兵团科技创新的市场化进程。由于隶属于兵团行政管理部门,许多科研机构承担着行政委托的非科研职能,科技工作的质量由上级领导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推广工作进退两难;同时由于兵团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起步较晚其管理体制改革很不全面,缺少灵活性。当前,兵团主要是在开发类科研机构的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方面尚未真正全面展开。

2.科技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且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首先,近几年来,兵团采取各项激励措施,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兵团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总体逐年增加, 但增幅不大。据统计,2006年-2010年兵团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分别是790人、772、817、851和852人,每年增加的人数很少。在2010年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中,科技管理人员133人;课题活动人员571人;科技服务人员148人。科技管理人员占15.61%。其次,兵团科技人员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兵团的科技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工资、事业经费缺乏保障;奖励政策不配套参加产学研项目回报不高。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例,按兵团有关文件规定,师级推广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条件成熟后转为差额拨款,经费纳入师财务预算。但多数师在执行国家和兵团有关文件上存在偏差,部分师推广站定性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有的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因经费不足无法保证人员工资,严重挫伤了农业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运行滞后。目前兵团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有比较大的外部性,兵团应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否则企业缺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创业风险投资、产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二是缺乏支持和促进兵团科技企业实施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三是缺乏针对创业型小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其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兵团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

4.科技立项管理混乱。首先,由于体制原因,兵团面向需求的科研成果供给较少,兵团科技人员的成就主要以立项、、获奖等级和数量来评价,忽略了其市场价值,造成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虽多,但真正在市场上产生效益或得到应用的却很少。项目依法管理的效果不尽人意,项目立项后均需签订任务书,但在实际操作中,兵团部分项目任务书编制不够完整,导致出现合同违约时项目任务书的执行流于形式。其次,项目依托单位与主管部门的联系不够密切。项目实施后,要赋予项目负责人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淡化了依托单位与主管部门的联系,这样不利于项目负责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依托单位的科技资源,提高科学研究效率。

二、兵团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途径

兵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发展机制创新。为加快兵团科技进步、促进兵团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转变兵团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基于兵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要求,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构想:

1.积极推进兵团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第一,逐步改革不利于科技创新的政府管理体制。兵团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必须逐步改革带有计划性色彩的科技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有效”的原则,加快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的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兵团科技管理方式,合理界定科技管理机构职责,强化其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兵团行政对科技创新的宏观调控能力,把工作重点放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以及统筹协调上来。深化科技管理机构改革,理顺职能分工,严格控制编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第二,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管理创新能力。首先,丰富产学研合作形式。为促进“十二五”期间兵团产学研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现有的产学研三方联合申报项目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和丰富兵团产学研合作形式。其次,设立兵团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围绕兵团重大科技专项内容和企业研发需求, 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 鼓励企业与院校联合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再其次,创新兵团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充分考证兵团现有资源优势与不足, 兼顾兵团各师的发展差异, 建立以石河子大学和农垦科学院为中心的北疆产学研战略联盟;同时建立以塔里木大学为中心的南疆产学研战略联盟, 充分发挥南疆资源优势。

2.积极引进培育科技人员逐步完善兵团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第一,健全和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加强高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技术与经营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培育与兵团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相适应,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通过培养、培训、交流与引进,逐步形成总量比较充足、结构相对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建立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激励、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交流、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实行灵活的人才政策,大力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激发现有人才的活力。

第二,完善兵团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首先,转变用人观念,营造良好的氛围。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兵团战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其次,改革薪酬制度, 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转变传统的以岗位和职务为基础的薪酬制度,设计多样化的绩效工资形式,加大绩效工资的比重。再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 满足科技人员的荣誉感。在科技进步奖下,增设二级奖励, 即产学研合作奖或技术创新奖, 增设科学技术普及奖, 其奖励等级、奖金与科技进步奖等同, 颁奖时仍使用科技进步奖的名称, 以进一步强调产学研合作的导向作用。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第一,完善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兵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可依据的政策法规主要有《兵团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兵团火炬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科技成果计划推广办法》、《兵团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及管理办法》等,这些政策法规对兵团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些政策法规的落实层面以及配套措施方面还多多少少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1)完善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和基层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对已经出台的《兵团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科技成果计划推广办法》要在贯彻和落实方面到位,并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如设立成果推广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技术职称评聘制度、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2)对技术市场的优惠政策应进一步放宽。对四技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均实行免税,大力宣传税收减免政策,并尽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3)制定配套政策。诸如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对在与科研部门进行科技合作中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的奖励规定等。

第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建设,加快科技信息、技术商品信息、科技专家信息的流通,使企业非常方便及时通过信息网络获取有效的成果信息和服务。建立技术市场的准入机制,建立一个高素质、权威性、民间性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政府加强对评估机构的指导、监督,让企业对这些评估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获得正确的信息。

4.加强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第一,以人为本并注重“法”的约束。科研项目管理的宗旨是提高科技管理绩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这就要求在实施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和奖惩制度,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运用多元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如参与科研及经费配置决策。

第二,建立“市场―项目”投入方式为主的机制。目前,兵团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的课题项目主要是由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经费的研究项目,这种研究项目,往往缺乏市场的需求论证,对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考虑不够。兵团科技管理部门应优化现有的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市场―项目”方式为主的投入机制,除成果目的性较强的装备类研究项目外,完全由市场对研究项目进行优胜劣汰。

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特别是国家通过扩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建筑企业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内的许多建筑企业在此利好政策下做大做强,无论在市场占有还是领域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拓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由于仍然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已经适应不了新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建筑市场的管理机制出现了不相协调的矛盾,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实行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1、 缺乏建筑工程安全机制上的保障

大多数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未建立与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相对应的组织机构和项目管理体系的监督机制,致使企业承包三方不能与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相互脱节,各行其事,致使建筑工程管理的安全保证被大打折扣,使建筑工程安全从制度上、从监督机制上得不到保障。

2、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耍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我国大部分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残缺, 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3、 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

受建筑环境及传统建筑管理理念的影响,建筑工程管理从人员安排、到用于管理的设备投入等都远远滞后于其它商业、银行业等先进的现代化的管理。他们错误的认为,过去我们的祖先没有计算等先进的设备, 他们也照样盖起了房子,计算机管理有没有无关紧要,致使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与手段较为落后,大多数的设计、施丁、监理单位未建立系统的项目管理工作手册和工作程序,缺乏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

4、工程质量存在问题

建筑材料质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很多工程事故都是由劣质材料引起, 这与材料进场验收松懈不无关系;还有未办理有关许可证擅自开工;施下图未审查;施工及监理人员资质不符任其职; 未执行强制性标准及施丁方案;未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方式监理;未经有关部门验收先售出使用等等;工程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温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霞大的质量事故隐患。

二、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

1、更新观念,转换机制

通过向广大职工反复深入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促进广大职工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清除计划经济影响。以此为基础,改革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能,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从机构上,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市场合同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体,有利于突出合同管理的中心地位,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克服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脱离的弊端。对于施工管理部,赋予其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有利于形成现场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解决现场调度长期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改变“管干的不管算、管算的不管干”的局面,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专设工程技术部, 以适应工程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需要,加强对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超前研究和科研攻关,为建设一流工程和创造最佳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实践证明,机关报的机构设置和职能界定,与我们预期的目标基本一致,新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已初步实现转换,并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2、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

3、严把材料质量关

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 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 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 既要有质保书、合格证, 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 , 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 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 及时清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监理工作的重点, 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 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 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 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 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 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 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哪一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立即通知施工单位质检人员组织整改, 进行管理。

4、进行技术革新,大幅度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提高的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必须应用计算机,计算机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业围绕着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网络计划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逐渐融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加强计算机辅助管理水平,我们通过加强职工培训、普及现代化管理知识等手段,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都应接受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并作为上岗考核的重要内容。企业所有业务人员均应熟练的应用计算机, 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体制改革的日益完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建筑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大项目施工的管控力度,创新管理理念、机制、方法,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分析、总结经验,努力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耀文.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漏洞及其规范化建设[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16) .

[2] 项民生.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13) .

[3] 雷勇.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J]. 技术与市场, 2012,(07) .

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管理 方案

水利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着民生问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我国经济产值上升,水利工程建设也在逐年增加。社会发展需要水利工程有高标准、高质量的效果,增加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难度,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一项严密复杂的工作,需要各项科学技术支持,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给出合理的策略来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加强我国水利工程事业发展,推动我国水利建设项目质量水平走向世界前沿。

1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普遍存在执行力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规范的管理工作,在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控制力不足,导致产生各种各样工程问题,没有相对应的管理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管理,导致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操作不当,产生失误,造成资源损失,缺乏对机械设备维护管理,在材料采购过程中监管力度不足,使得一些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工程,存在偷工减料现象,造成水利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对工程质量控制不力。

1.2 管理体制不完善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不完善,在各方面管理制度建立不健全,例如在招标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守公平原则进行招标,存在暗箱操作现象,导致一些优秀施工企业不能公平中标,影响了施工工程市场管理体系,施工现场安全设施建立不完整,工作人员安全得不到保障,管理体制落后,管理人员对有关的工程工作人员监督不力,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方式传统,相关的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降低了施工效率。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对法律法规不重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需要政府机构参与协调管理,但相关部门没有完整的管理体制,不能清晰地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各部门工作之间的关联程度较高,相互混杂,无法协调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不能合理有效进行项目管理。

1.3 管理人才不足

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进行工作指导,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较大,管理工作难度较高,需要有经验、熟练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许多施工企业有关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高,不能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疏忽了对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培养,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足。我国工程管理人才缺乏,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需求,缺乏创新思想,不能对水利工程建设提出建设性建议,导致水利工程发展的落后。

2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方案

2.1 规范管理执行制度

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执行力度,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现场管理施工、质量监督、工程验收等执行标准,对于不规范的行为进行严格治理,保障管理制度的合理、有效,设立有关的监督制度,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定期抽查,加强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全程监控,根据各项管理制度处理各项管理问题,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确切到位,相关的工作人员按照各项制度严格执行管理工作,重视项目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设立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工程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对施工现场安全设施进行严格缜密地检查,保证施工工作人员安全,建立材料采购标准制度,对施工材料进行测验检查,确保材料的合格标准,对不合格材料进行销毁处理。

2.2 完善工程管理体制

完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对工程各方面进行全方面管理,在水利工程招标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招标工作,设立相关的监督部门对招标过程进行监控管理,严厉打击不正当行为,对违法行为严惩不怠。在成本投入过程中进行合理分配,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通过成本管理对资源进行高效安排运用,避免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有利于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政府应该通过法律对水利工程设立监督部门,加强监管水利工程各部分质量建设,确保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力度,利用法律对各部门进行工作分配,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责任与范围,避免出现各部门之间工作混杂交缠的现象,协调工作,共同进行高效有序的管理工作。利用高科技信息化科学力量进行项目管理,通过计算机建立项目管理数据系统,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各部门之间的管理信息分享,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避免管理不正确而产生工程失误。

2.3 提高人力资源储备

如今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必须加大相关人才的引进,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树立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指导,对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对机械设备操作进行指导,积极聘用优秀专家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知识讲座,设立奖罚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对工程建设管理变化进行及时了解学习,避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3 结语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进行社会基础建设,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进行改进,加强项目管理力度,规范水利工程管理执行制度,完善工程管理体制,对水利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管理,提高相关管理人才的储备、培训、引进,改进项目管理方式,优化传统工作人员管理模式,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保障水利工程质量安全,扩大水利工程建设规模,鼓励水利工程管理进行科学技术建设,推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已经由早期的粗放型向现代项目管理进行转变,但是与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发展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适应国际国内建筑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把我国的建筑市场培育发展得更加完善,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必须要实现科学化。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新的工程建设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与工程建设的目的相一致,是以工程项目为出发点、为中心、为归宿的管理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政府集中管理为中心的计划管理方式。这一改革极大地解放和提高了我国工程建设的生产力。

一、我国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现状

1.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意识薄弱

中国的发展和复兴需要大量的基础工程建设,建筑业仍然是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观念都很淡薄,没有足够认识到项目管理的优势。因此项目管理的作用没有被完全认识到,更多的是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项目。管理者认为在技术上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需要额外的支出来进行项目管理。所以很多项目是在没有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团队专业人士进行项目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还没有形成非常完善的体系,缺少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目前我国还没有全国性、专业性、系统性的专业工程项目管理组织,只是一部分高等院校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和活动。推动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发展的也只是这些高等院校以及我国的建筑学会。但是这样的推动必定缓慢,必须要社会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整个社会一起推动管理体制的发展才能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的一些等院校也在部分专业中开设项目管理课程和培训, 但是基本上是作为课程进行,很少开设独立的工程项目管理专业。

3.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缺乏竞争力,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单位总体水平不高,竞争力弱,不能适应建筑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现有的设计单位多为综合性设计单位,包含着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工种。由于组织过于庞大,使得这些设计单位不适应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体制。监理单位人员素质不高,对监理的性质、任务、机制认识不够,监理不力,局限于对施工质量的监控。

4.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尽管我国2002 年颁发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还颁发了其他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法律法规还相当不完善,也没有和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标准。还不能做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在工程管理中,执法不严、等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所以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约束还不够严格。

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科学化的策略

1.创新管理观念

更新管理的观念,不断创新,敢于尝试,不断探索新的管理理念,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到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来,力争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差距。在工程实践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

2.建立科学的工程项日管理体系

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在工程项目中是非常重要的,当前许多发达国家都有自己完善的管理体系,可是当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还处在发展阶段,缺少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因此,要加强企业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项目管理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十分复杂的工作,要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项目管理必须标准化、规范化。这样项目管理工作才有通用性,才能专业化、社会化、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3.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手段的科学化

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管理业务又十分复杂,有大量的数据需要计算,有各种复杂的关系需要处理,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处理手段是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管理的。利用互联网能促进建设项目参与各方突破时间和距离的限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4.建立完善的法律法系和制度

国家和政府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系和制度,为项目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增加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强制推行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硬性规定管理的范围,严格控制和考核项目管理企业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以克服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困难,逐步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三、小结

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在工程建设中不断发展完善,只有在管理当中不断更新思想,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管理技术,一定会在很短时间内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李新芳,陈玉梅. 浅析项目经理如何做好工程管理[J].科技风,2010(12).

[2]岳飞宇.浅析现代工程管理的思维方式及检验标准[J].中国经贸导刊,2010(08).

[3]姚珊妹. 谈对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几点看法[J].四川建材,2010(02).

[4]周志国.浅谈如何做好工程管理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7).

第6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体制

一、引言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日趋大型化、复杂化和国际化,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日趋频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已引起国家、政府部门和许多企业的高度重视,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使得近年来我国建设管理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实际应用状况却并不乐观,对建设项目管理的促进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既不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方面,也不是在项目管理系统技术和方法上,而是在项目管理的系统的运行、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协调、企业的项目组织文化和人们的习惯势力等方面。所以亟待解决的问题已不是管理技术方面的障碍和计算机系统方面的障碍,而越来越集中在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障碍。有必要分析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研究,采取一定的策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施。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含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从而使信息交流速度可以大大加快,减轻了项目参与人日常管理工作地负担,加快了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系统的反应速度,人们能够及时查询工程进展情况的信息,进而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决策,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由于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强、发展快,以及工程项目自身的复杂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内涵极为丰富,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检索工具化及信息利用科学化等特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不仅意味着利用信息设备替代手工方式的信息处理作业,更重要的是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工程项目增值的目的。

2.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已引起国家、政府部门和许多企业的高度重视,大部分大型企业建立了信息网络,并将其作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交流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有的企业开发应用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有少数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了监测和自动控制技术,更多的企业则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使用了各类专业软件、进度计划管理软件、合同管理软件、材料管理软件等。具体而言,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体现在几个方面:(1)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2)信息门户PIP(ProjectInformationPortal)的应用。(3)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4)先进检测系统的应用。(5)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应用。

2.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现代项目管理的推进,我国的许多企业尽管在企业内引进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项目管理系统。国内许多大型的企业,以及大型、特大型项目也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投入,购置了很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项目管理的应用软件,并应用了很先进的信息技术。但据笔者调查和与一些房地产公司、设计院、施工企业一起研究开发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其中成功的,即能够有效运行的并不多。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有的设计院有完备的内部网络系统,有很强的项目管理与业务管理应用软件(如P3,EXP等),但管理状况依然落后。网络系统的基本作用仍然是邮路的功能,许多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后仍需要人工处理。院内的职能部门之间依然相对封闭。在网络平台上项目管理的各个职能并没有被集成起来,许多信息依然混乱。(2)有的大型建设项目投资近千万美元与国外某项目管理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系统的功能是先进的、完备的,但目前仅有约20%功能获得使用,而且仅有一些单个功能的使用,并没有在相应程度上提高项目管理水平。(3)一些房地产公司、设计院、施工企业在开始时,对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充满信心,但在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又不能接受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企业管理方式方法和对企业组织文化改进的要求。结果有些企业在途中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有的企业虽然努力向前走,投资购置了设备、软件系统,但效果不显着。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最终仅成为一种形式。所以,在现代社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问题已不是管理技术方面的障碍和计算机系统方面的障碍,而越来越集中在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的障碍。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1)许多领导对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存在偏见。他们认为,项目管理信息化就是高级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以及购买高级的项目管理的应用软件。而在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有效运作、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等方面不愿意花时间和费用。(2)在企业内和工程项目上尚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项目管理系统。许多企业在业务管理上只引进项目的管理模式,但在企业管理方面仍采用过去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方式运行,企图在企业组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引进现代项目管理。(3)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没有标准化,包括工作流程、组织责任、信息的整合等。(4)企业缺少现代项目组织运作所必须的组织文化,如公开化、公平、民主管理、透明度等。(5)人们缺乏对项目管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没有养成项目管理信息化运行所必须的认真的、按程序、按规定工作的习惯。

三、达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对策略在现代高科技时代,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成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项目管理系统技术等已不是主要的因素。

在我国经济体制、人们的组织行为、传统文化方面的障碍反而影响更大。所以,更应注重体制和组织文化方面的改进。

3.1重构企业管理系统,使之符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由于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在一定的行业和企业中运作的,特别是为企业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多项目的管理系统和大型特大型项目的管理系统,必须解决企业的管理系统对项目的影响问题,并且要将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纳入企业管理系统中通盘考虑。那么就必须在企业内和在大型项目内推行现代项目管理信息化方法和制度;必须改革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改革企业的管理组织和管理职能的分配,明确分离部门业务与项目业务,使之符合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必须对企业的管理系统最新构造。

3.2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包括项目管理模式的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项目管理组织职能分解、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信息流程。在网络平台上的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还必须解决企业和项目的信息交换、企业和项目信息整合与标准化(如WBS、CBS、OBS编码的标准化)问题。这套系统有效的运作是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而不仅仅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项目管理的应用软件。过于追求计算机、网络和项目管理应用软件的先进性,而不在项目管理系统上花时间和费用是无法实现项目管理现代化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目标的。

3.3建设项目管理的标准化。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问题已是抑制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抑制网络平台项目管理的效率的主要因素。在发达国家,建设工程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已经有许多年的历史,例如德国的国家标准DIN273是建设工程费用结构的分解,它是德国最早颁布的国家标准。现在不仅形成了国家标准,而且有几个国家统一的地区标准,如北美有统一的工程分项标准,并将更进一步地逐渐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如由ISO开发建设信息分类系统(CICS)的基准体系的UNICLASS系统。而在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连一些基础性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标准都没有,如建设工程费用分解结构、全国统一的建筑工程项目划分方法和编码标准都是没有的。

3.4建立适合现代项目管理的组织文化。在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的组织文化必须作相应的改变。现代项目管理的模式、组织和运作模式是基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文化和法律背景形成的,它们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这种不相适应已形成我国发展现代项目管理的最大障碍,而人们在这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虽然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但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已不是管理技术应用、计算机系统等信息资源方面的障碍,而越来越集中在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的障碍。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越来越集中在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因此,有必要分析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就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管理的基础工作、组织和组织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研究,采取一定的策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从而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国际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准接轨。高标准、高效能地达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进度;费用;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52

在管道工程中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进度控制管理要面对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两者之间存在着的偏差,这就需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措施促使工程能在计划工期前将费用压缩到最小。从这个层面出发,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对管道工程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1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概述

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指的是在既定的工程工期内,在最优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的基础上,把项目施工的实际进度情况和计划进度两者进行比较,对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偏差对工程工期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合理的调整措施,修改工程项目的原计划,其本身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工程,到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时为止。工程项目的费用通常指的是支付给承包商的工程款以及甲方供料体制下的材料设备费等,主要包括一些必要的管理费用以及检测费用,这些费用通常会在工程投资中核销,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成本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直接施工所产生的直接施工费用。工程项目费用管理则指的是在工程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对工程项目费用所实施的费用预测、费用计划、费用执行、费用检查、费用协调以及费用控制等的总称。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在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管道工程管理也不例外,对工程项目投资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2管道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管道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本文只对常见问题进行如下的分析。

2.1管道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协调性问题

在管道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项目进度与项目费用这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协调性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在施工进度计划与费用实施两者存在矛盾,就会导致管道工程的施工计划无法开展,进而影响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管道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所涉及的工作人员范围也较为广泛,协调性问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严重的甚至导致工程停工。

2.2管理体制方面存在问题

现有的管道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结合上缺少完善的管理体制,表现为管理体制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对责权利关注不足,管理体制的操作性与执行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管道工程项目中将费用管理只归责到费用管理工作上,而没有强调费用控制应与工程项目进度进行有效的结合,割裂了两者的联系,进而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控制与管理水平。

2.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项目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对管道工程实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中也不例外,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会导致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水平较低,影响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项目管理者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管道工程进度计划的安排、工期的确定、费用计划的实施与调整等多个方面。这些多个方面中就包含了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

2.4不注重项目质量、项目工期以及项目费用的相互约束

在现有的管道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全过程中,忽视了工程项目质量、项目工期以及项目费用三者之间所存在的相互约束关系。虽然我国现有的管道工程建设对项目质量、项目工期以及项目费用的关注力度呈逐渐深入的发展趋势,但对三者之间相互约束关系的关注还较为有限。由于对三者关系的关注力度较低,导致在管道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盲目赶工期要质量,加班加点导致管道工程费用增加,影响了工程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3优化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的对策

结合上文所提出的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的对策。

3.1强化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的协调性

对于管道工程来说,把工程现场的协调和调度工作做好就能确保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实施。以涪陵―王场输气管道工程为例,该工程提前8天达到投产条件,仅用不到8个月时间圆满完成,实现了建设周期短,工程质量优,安全无事故的预定目标。该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关注了如何有效的使用现场中的有限资源,对施工过程中的弱项进行了强化,对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变更情况进行了有效的协调,对出现的情况相关部门和单位立即进行交流沟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3.2优化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体制

受管道工程所具有的复杂性影响,优化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体制时应重点关注不同单位的协调与配合。在管道工程实施过程中,优化工程项目与费用控制管理体制时,应关注管理体制中对责权利的

强化,提高管理体制的操作性与执行性。仍以涪陵―王场输气管道工程为例,在该工程节能环保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对项目施工降本增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优化现场施工资源配置,强化工作岗位的责权利,减少机械设备约30台套,创造经济效益50余万元,便是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体制的结果。

3.3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在管道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过程中,应针对实际情况不断地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是由管道工程本身所具有的复杂化、工期长、沿线地形变化大等特点决定的,对从业人员要求高。在具体的项目中,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优化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具体可通过培训制度与规范行为等方式来实现,仍以涪陵―王场输气管道工程的环保工作为例,加强施工队伍环保教育,规范施工人员行为,在环保敏感地区施工中,把人员的活动、作业范围严格限制在规定的作业区内,采取“谁作业、谁清扫、谁保持”的原则。

3.4关注项目质量、项目工期以及项目费用的相互约束

在管道工程建设中,关注项目质量、项目工期以及项目费用的相互约束可以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各类措施施工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来实现。以采用新工艺、新理念、新材料为例,在涪陵―王场输气管道工程中,为确保龙河跨越施工工期,合理调整施工工序,采取了旋挖钻替代传统打桩机、船舶运输大型吊车至现场吊装方案代替架设贝雷梁过渡平台方案等措施。仅采用水上船舶运输配合安装的施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循环索及缆索吊机行走时间,较通常的施工方法节约了近15天工期,最大化的减少了费用支出。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管道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的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本身是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存在的。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工程项目进度与费用控制的管理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管道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丘佳俭.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主要方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5,(16):163.

[2]武德任.管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J].化工设计通讯,2016,(9):9596.

[3]潘飞.浅谈长输管道工程项目施工重点管理要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9):115.

[4]优路教育一级建造师考试命题研究委员会组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116119.

第8篇

关键词 科技;管理;机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008-02

0引言

科技管理是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控制、领导等系列工作,整合并有效利用各方面资源,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它关系到科技政策能否得到认真正确贯彻,科研机构和队伍的潜力能否充分发挥,科技规划、计划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科技评估暂行办法》、《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等办法,旨在提高我国科研管理水平,为自主创新工作提供良好培育土壤,构建创新型国家。然而,受到传统管理理念与方式的制约,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目前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只有逐步探索、研究和解决好科技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走一条适合自主创新的科技管理之路,我国的科技与经济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健康、稳定的发展基础。

1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定位,自主创新成为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推动力。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过程中,在现有机制下,政府要为自主创新搭建平台,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2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顶层体制设计有待优化

当前我国在科技管理机制上,没有突破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行政色彩浓厚,体制性的障碍仍是制约科技发展的“瓶颈”。如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仍然存在;没有建立起适应科研和技术开发规律的研发、评价和监管机制;对如何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鼓励创新的环境等探索不够。结果造成科技资源分散、组织动员能力与协调能力不足,甚至影响到科技发展目标和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科技宏观管理体制亟待改革深化。

2.2科技管理工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引进市场经济机制,并走进全球化浪潮之中,但相比之下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显滞后。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应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指导性作用,然而,目前科技项目的设置并未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导致项目研究开发与成果应用分离普遍,科技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有“脱节”现象。这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科技成果转化难,“走不出去”,在市场上产生的经济效益少;二是科技管理部门作为“智囊团”的作用发挥不够,实业界与科研机构、高校的研发联系不够紧密。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而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速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还存在许多科技成果“含金量低”、离市场及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等现象.造成了我国有限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降低了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化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3科技投入低,使用效率不高

根据200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公报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R&D经费支出4616亿元,R&D与GDP的比值为1.54%.这个比值较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大的距离,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R&D经费强度都在2%以上,以色列甚至超过4%.而且,我国科技投入管理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往往造成重复立项与支持不足同在、投入不足与浪费低效并存。

3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3.1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方向

当前,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政府科技管理活动应该遵循公共管理的规律,在行政体系、市场体系和社会资源3个维度上考虑定位,对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不同层面上的科研活动分层管理,并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突显地方特色,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管理体制。具体来说,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就是要厘清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配置的多方关系,例如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观念转变、科学引导、激励机制等举措,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价值链,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分工合作、联系紧密的创新体系。

3.2具体措施

3.2.1创新科技管理观念,转变政府职能

科技要创新,科技管理必须创新;科技管理创新,科技管理理念必须首先创新。现有科技管理主要思路仍是决策权与执行权一体,政府科技部门一方面负责科技投入的规划、计划、使用方向,一方面安排项目经费的预算决策,甚至肩负科技投入经费使用的监督职能,容易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科技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节。只有转变这种管理思路,才能转变政府职能,应该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方分立的科技投入管理机制。

首先,是决策权和执行权的分离。建议参考国外科研体制,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项目的管理,包括经费预算与分配,遵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项目的审批、管理和组织实施。这样,科技管理部门从日常的繁重的项目管理事务性工作中剥离出来,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实施一线调研,深入思考各领域科技计划和科技投入使用的合理性及效率.同时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咨询机制,让来自政府、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战略专家提供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方面的决策咨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地方创新资源与宏观发展趋势,更科学地设置项目计划,成功引导科研发展方向。

其次,是建立多层次的监督问责机制。应由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项目的评估,并评价与监督项目承担者的信用,依法处理各种违规行为.再由政府科技部门、科研机构、高校等科研部门共同监督、考核基金管理委员会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促使基金委提高项目的筛选、管理和转化水平。

3.2.2构建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

目前,科研单位对科研人才的评估、考核存在简单量化的倾向,也是导致科研工作脱离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因素之一。科技管理部门应该在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而实现合理、科学的人才评估,切实推动科研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是科研管理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制度安排,其目的是双管齐下、奖罚分明,对科研劳动及成果进行奖励和褒贬,从而调节和控制科研人员的行为,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值得重视的是,虽然科技部门、科研单位正日益重视激励制度的构建,但是容易忽视个体差异性.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需求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因此一些部门如果没有考虑人才的工作特征和需求的差异性,“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2.3推动精细化管理,倡导成果转化后的“售”后服务

确立全面、规范的制度体系是成功实施科技管理的重要前提。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的精细化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充分重视和抓好科技管理制度建设,把精细化管理理念体现到制度化的文件中去,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努力做到因为有制度规定而确保精细化管理不因人员变动而不再精细,并且不断把逐渐形成的好的做法、经验,进行整理、提炼,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制度,从而保证科技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只有关注细节服务、加强细节管理,才能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只有不断从细节中提炼经验、完善制度,才能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一个从细节到全盘、再由全盘到细节、再全盘这样一个螺旋式循环往复上升的过程。

4结论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旧制度遗留问题以及制度变迁引起的。但是,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管理体制必须克服体制、理念上的束缚,在新的环境下改革和创新,从管理理念、政府职能、激励机制、人才体制、精细管理等方面着手,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科技人才成长提供自由的土壤,形成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形成激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利益导向,为我国的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帆.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与信息化建设[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3).

第9篇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在规模、工程内容、建设要求以及涉及面等方面都与传统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日益显示出其缺点。合理地规避风险,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就是特别重要的举措。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成熟并且优点很多的项目管理模式,当然每一种都有其局限性。如何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自身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和项目业主来说是最重要的。下面介绍几种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1首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EPC模式的项目管理有以下内容:一是能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降低成本;二是使工程周期缩短;三是增加科技含量,使工程质量得到优化。当前最有效的管理模式就是EPC模式。为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首先建立项目目标计划,分解之后对子目标进行分散控制。要想合理管理,掌握项目管理核心内容的内在规律是基础,合理的组织和管理是重点。

1.2积极推行风险型建设管理(CM)模式。积极推行风险型建设管理(CM)模式比较适用于我国水电建设的实际情况。有几点值得考虑:(1)CM模式根据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确定CM承包商来协助业主;(2)CM承包商的早期介入使设计与施工结合,可以减少水电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变更,避免了不必要的合同索赔;(3)CM承包商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节约支出并且合同公开透明。

1.3大胆采用项目管理承包商(PMC)模式。在我国,可以选择PMC代之管理项目,在一些水电工程项目业主对工程技术和管理不熟悉的情况之下。在我国还没形成具备全面管理能力的综合性公司之前,选择涵盖项目建设所有阶段的PMC服务是比较明智的。向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转化是我国的相关企业正在努力的方向。目前我国具备综合能力的管理类公司比较缺乏,为了提高PMC的管理效率,使公司的效益与工程本身的建设效益结合起来,可以按照工时、利润和奖励相加的方式来计取费用。

2.我国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分析

为保证工程项目总目标的实现,业主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都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下面对现行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

2.1参与方关系复杂,内部存在利益冲突。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当中的参与方众多,涉及投资人、建设单位、承包商等。各参与方利益矛盾与冲突十分复杂。建设过程中任何一方的过错可能对整个工程造成损失。

2.2管理体制不健全。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机构大多没有固定性,由政府插手投资和管理。人员的权责不够明确,因为项目完成之后,人员会调走,那么谁来承担风险?这是不明确的。由于分工不明确,政府部门既审批又直接参与建设,这样一来,监督作用完全是形同虚设,整个管路水平都得不到提高。

2.3项目管理不规范,造成“三超”。存在着一些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致使项目实施并未与规划相统一的后果,直接增加了造价。参建人员随机组合在一起,责任心不强,不能实现投资、建设、管理的统一,容易造成“三超”现象,即“超投资、超规模、超标准”。

2.4施工单位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有些施工企业内部造价估算定额体系不够完整,在不了解自己生产成本的情况下为了中标而盲目报价。工单位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毫无察觉或者是存在侥幸心理。

2.5缺乏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是工程能否安全有效建成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可以实现科学合理的人事分配,各尽其用,各司其职。

第10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困境;优化路径

建筑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施工企业要想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就要做好项目管理的相关工作,不断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建筑企业要将项目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在实践活动中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切实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效果,并间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使用性能。

一、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困境溯源

1.1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的建筑行业起步较晚,现阶段发展的还不算成熟,加之其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诸多困难,因此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并且我国整个建筑行业的体制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困境,诸如负责人不清晰、活动责任与权利划分不明确等,这些问题对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造成了较大的阻碍。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功能发挥,间接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使用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比如,一些单位为了减少成本支出,往往将很多管理事项交予一个部门处理,缺乏专门的各项专门负责的部门与专业人员,阻碍了房屋建筑工程的正常经营管理。

1.2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要求不断增多,这就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对经营管理提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然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房屋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即便是制定了一些经营管理当面的规则,其中也依然存在较多的漏洞,造成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没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同时也不能有效的规范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使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中出现一系列的漏洞,同时一些房屋建筑单位还抱有一些侥幸心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房屋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给人们带来的社会贡献,对于政府出台的一些相关政策提不起应有的重视,表面上服从制度的管理,事实上却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导致房屋建筑工程经营管理方法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较低。

1.3经营管理方法科学性较低

当前社会,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方法比较广泛,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三类,包括承包企业、施工企业与劳务作业,这三种之中,第一种的地位最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管理起来比较复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第二种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被运用的最多,第三种最重要的作用是辅助作用。现阶段这三种经营管理管理方法在我国建筑工程的运用中依然存在比较大的缺陷与漏洞,系统性与专业性就更加无从谈起。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充斥着大量综合素质较低的施工人员,他们通常责任心较差,文化程度较低,技术操作水平也不能满足工程施工要求,这都是经营管理方法不善造成的消极问题。

1.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房屋建筑企业对安全管理提不起应有的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同时对房屋建筑工程中的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与处理能力较差,更有甚者,对安全管理工作没有针对性的设立专门负责的部门,同时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这些安全管理人员难以胜任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不能落实,导致施工现场频频出现一些突发的安全事故,延缓了施工进度,同时给工程施工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化路径

2.1加快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说,拥有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是极为必要的,尤其是施工管理方面,因此,加快建筑单位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极为必要。在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体制中,组织结构与管理方式构成了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房屋建筑项目部需要对工程的经营管理方式根据具体的工程进行调整与改进,同时制定一系列可行性与科学性较高的规章制度,为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并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各种部门进行完善,尤其是针对施工管理部门,包括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台合同部门等,并为这些部门选拔、培养专业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

2.2落实责任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市场竞争逐日激烈,因此整个社会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要求不断增多,这就要求房屋建筑工程的经营管理落实责任制。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说,其工程规模较大、分工程较多、全程操控困难、合同管理难度大,基于这些特点,只有将整个工程进行简化与分类,并对各个分支的权利与责任进行明确,才能为后续工程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并杜绝一些责任不明确、责任人逃避责任、越权等问题的出现,最终提高了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效果,提高了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使用性能。

2.3改进经营管理方法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说,经营管理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及使用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的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经营管理方法。对各种经营管理方法进行考察与分析,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条件与具体情况对这些方法进行选择与结合,最终构建出一套适用于本工程的经营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除此之外,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挑选,并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组织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及技术操作水平,保证各种规章制度与管理方法的贯彻与落实。

2.4实现安全管理的科学化

房屋建筑工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综合性与复杂性较强,这就造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潜藏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问题不仅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会对社会稳定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于房屋建筑工程建设来说,最重要的是安全,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应贯彻“安全第一”的理念,并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化。首先,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部应要求工程管理部门规范其安全管理制度,摒弃以往事后处理的方式,构建事前处理、事中处理、事后处理的综合性安全管理方式,要求安全管理部门对工程的安全危险源进行排除,将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还要任用安全管理技能较高的管理人员,一旦工程建设中出现安全事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结论: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我国房屋建筑事业的繁荣,然而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频频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降低了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危害着社会稳定,因此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优化是当前我国建筑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房屋建筑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牛万千.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探讨[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412.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建筑工程质量,只有通过质量才能强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更好地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因而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必须在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总结不足,才能强化管理成效。

1不足表现

1.1管理理念方面

管理理念科学与否,是直接决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效的关键,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意识较为缺乏,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建设而忽视管理,导致很多建筑工程项目难以将全面管理理念落实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之中,而这就难以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难以得到高效的控制,进而因此导致工程进度被延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1.2管理体制方面

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管理理念,而且需要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就实际来看,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在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甚至缺乏专业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而这就会使得管理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1.3制度实施方面

当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更好地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成效,虽然制定了很多管理制度,但是在实施制度时,往往难以确保各项制度得到高效的落实,导师制度应起的制约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尤其是在责任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落实尤为缺乏,导致很多时候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往往出现问题后无法追责。

1.4管理人员方面

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管理人员是参与管理的主体,所以其素质水平的高低与整个工程建设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就实际来看,目前很多管理人员由于在日常工作中不思进取,缺乏强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在工程管理中往往忽视对细节的处理,所以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难以高效的开展,而这就极大的影响工程质量的提升[1]。

2关于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开展的几点策略探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目前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有了一定的认识,因而为了更好地强化对其的管理,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以不断的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效的提升,为整个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1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先进管理理念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针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完善,促进工程建设效益的提升,必须充分意识到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并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切实加强先进管理理念的应用,尤其是应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建设管理理念的应用,并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程贯彻全过程的管理理念,紧密结合工程质量需要的同时,注重施工安全、进度和成本的管理,尤其是应注重环保工作的开展,在管理工作中将环保理念与现代化的施工管理理念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避免施工中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同时,还能在较大程度上从源头控制工程管理水平,夯实工程质量[2]。

2.2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切实加强管理体制的完善

为了更好地确保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致力于管理机构的构件,并切实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企业全员和管理人员一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中来,并对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将管理人员的带头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从而更好地对整个工程建设全程实施动态化的管理,通过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为整个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建筑项目管理要严格落实工程管理制度

提高工程项目的综合开发管理水平,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只有在实施工程管理开发过程中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管理规范”。首先要落实项目公示制,在项目申报前、实施中和竣工后,均应采取设立公示栏、公布咨询电话等方式,对项目的政策、计划规模及资金使用、监管单位等情况,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公示。其次要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度,实行项目监理总监负责制。工程监理是保证项目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要认真制定监理计划和监理工作实施细则,按照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建档的原则,明确监理的职责范围和监管工作重点。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通报影响工程项目质量与进度的不良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整改。

2.4培养高素质的建筑行业工程管理人员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复杂的技术活动,需要统筹兼顾,高效的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而人的资源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项目管理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如何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武装头脑,并指导实际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协调好各方关系,积极推动项目顺利进展。我们要在工程建设中实行全新的项目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就必须按照精干高效、优化组合、动态管理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提升项目生产力水平和质量,注重引导、注重过程、注重落实,实行建筑行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3]。

3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促进工程质量提升的重大举措。所以在进行管理时,不仅要认真分析和总结不足,还要采取相应对策,才能更好地促进整个工程项目得到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李大鹏,李虹.关于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探究[J].建筑与预算,2013,07:1-2.

第12篇

关键词:高新区 高新技术 项目成本管理

1 问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高新技术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力和契机,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目前我国技术创新尚处于初级阶段,高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到40%,而有的发达国家已经达到90%左右。面对差距,我国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把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发展之本和发展的第一增长点,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获得国际市场和生存空间。我国实施的高新区发展高新技术政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我国高新区高新项目的资金投入普遍存在效益不高、达不到预期成效的问题。因此,本文作者试图如何改善高新区高新技术项目的成本管理做一个认真的探索。

2 基本范畴的定义

2.1 高新开发区 高新开发区全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常是指与技术和经济发展相关连的一个区域。它的创立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为适应新技术革命的需要,以知识、技术、人才的高度集中及科研、教育、生产等融为一体为共同特征的新的区域性科研和生产单位,是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体。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自80年代出现以来,已相继建立了120多个,其中国家级的54个。这些开发区的管理体制是在新旧体制交替中建立的,它明显优于传统的管理体制。

2.2 高新技术项目 高新技术项目是作为高新技术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载体,是一种技术创新的项目管理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企业将高新技术转化为产品和服务,或是更新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或服务亦或者是为市场提供新产品和服务的。与传统的项目相比较而言,高新技术项目所具有的自身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技术特性。高新技术项目本身具有技术的领先性、集成性、跳跃性、时效性和衍生性等特征。第二,经济特性。高新技术项目自身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垄断性强等特点。

高新技术项目分为开发型和生产型两种:见下图。

2.3 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指管理者为了确保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相关项目而进行的一系列计划、预测、分析、控制、调整、核算、考核等管理工作。具体的项目则需要通过制定成本估计、成本预算、成本控制、资源计划四个重要的过程来完成。

3 高新区在高新技术项目在成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高新区在高技术项目的成本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下面简述四个主要的问题。

3.1 管理部门重视项目资金的投入、不重视资金使用 在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高新区管理部门习惯于关心项目资金的引入,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关注不够。这与地方政府对高新区项目引进的显性激励力度大而对项目资金的使用忽视物质激励与严格考核有关。我国很多地方对招商引资明面上都有奖励办法,暗地里实际还有提成与提干的激励。高新区管理层的主要工作重心放在了更重要的项目引进任务。因此,高新区的领导将主要精力放在项目资金的到位工作上也是情理中的必然现象了。

3.2 管理部门在对项目承担单位成本管理的监督上失责 与上述情况类似,由于高新区内争项目、出成果的工作主要由开发区管委会以及主管科技部门开展,但是,项目实施单位又必须是科研单位或企业研发中心。因此,项目立项后经费管理完全由企事业单位或其项目负责人负责,承担高新技术项目的企业、科研等财务部门对项目资金监管不力或失去监管,高新区和科技部门对对项目资金更加无力监管或监管缺失。企业领导认为,项目资金甚至完全由项目负责人个人支配;行政部门属于公共服务,因而顶多在项目验收中进行一些事后惩处;其实,事后惩处也往往因验收过程的流于形式而不了了之。这种项目管理与成本管理的脱节容易导致高新区在高新项目的资金使用上出现资金的使用不当、浪费甚至挪用、贪污等成本管理问题。

3.3 高新区重视跑项目忽视项目成本管理 众多周知,项目设计以及预算对成本的影响权重一般要占到70%以上,所以,项目申请的预算编制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我国高新项目立项支持具有行政审批特点。项目行政审批制度的不合理性导致高新区项目申请人对“跑”项目较内行,而对“做”项目就不怎么内行了。具体到项目预算上常常犯下如下错误,如:预算支出金额虚报计算方法,列支比例限制不合理;项目经费预算缺乏科学性,根据个人的意愿进行经费划分,并没有进行正确的经费预算;即便是经过经费预算的项目,也由于申请者对相关设备等投入情况不熟悉,只是大概估计出入很大,因此,往往以提供虚假配套承诺来应付。这种一开始就漏洞多多的成本预算管理必然导致项目无法按质按量成功完成既定目标,经费使用过程中不是偏紧就是过松,也不能有效防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3.4 高新区在项目审核上未能推行严格的全成本管理上核算 所谓全成本控制就是全过程成本控制。全过程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对作业活动的控制,减少非增值活动的成本;对于资源消耗的控制,从投入上保证对约束性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能力利用水平,使整体的业务成本水平控制在最佳状态;对于有效产出的控制,系统的反馈产出信息。

我们在研究调查工作中发现高新技术项目承担单位一般都没有实行严格的全成本核算,项目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如项目开发中所用的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在项目资金使用中均存在分摊不够详细、甚至一笔糊涂账的问题。此外,许多高新技术项目承担单位没有建立企业ERP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做到有效的协调各项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没有合理有效的资金使用信息和数据反映系统,问题自然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处理。高新区在高新技术项目的申报服务和初步审核工作中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粗糙的问题,这种不重视全成本管理的传统审核制度导致部分高新区承担高新技术项目的企业、科研等单位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水平不高,未能实行全成本核算。

4 改进高新区高新技术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管理问题既是一个激励机制和决策机制的问题,也是思想问题和职业道德问题,同时,还是财务技术问题。下面是作者针对如何改进高新区高新技术项目的成本管理的一个简要探索。

4.1 改进高新区高新技术项目的激励与决策机制 由于我国多数高新区的管理体制是实行政区合一的管理体制,高新区管理委员会长期以来吃的是财政饭,因而能努力拿项目、跑项目已属工作努力,要求高新区对项目成本加强管理实在是加重负担且管理“越位”了;况且,高新项目本身具有的高风险性和高失败率使得高新区行政管理部门也没有能力承担成本管理之风险。总之,目前这种“跑部钱进”的项目投资体制注定项目成本管理的“软约束性”。因此,解决这种体制涉及到财税体制乃至中央与地方之财政分配关系,但本小论文无力论述。当然,在现有背景下,我们仍然可以在项目管理上尽可能的完善一些相关的管理措施。

第一,将高新区高新项目的立项与项目完成、资金投入与资金使用、申请项目的服务与完成项目的服务同等的列入主管干部的政绩考核中,实行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协同参与资金使用监督的机制,改变高新区管理部门 “重立项、轻跟踪”的传统。第二,提高各政府部门与高新区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的协调性,克服项目资金管理上的多头领导导致的混乱,减少项目开发活动中重复配置资源的问题,保障一些跨行业的大型研究项目有一个部门负责总体规划和协调,防止财政支持的项目过于分散,集中有限的资金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从而加速高新技术项目成果产业化的进程,提高项目成功率就是最大的成本节约。

4.2 敦促企事业单位提高财会部门的项目成本控制责任 高新技术项目的主管部门可以借鉴税务部门在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上对企事业财务部门的激励办法,制定一套办法提高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对项目资金的成本控制责任,以便于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和内部财务监控。

第一,明确财务部门对高新技术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成本控制责任。单位领导要克服项目人负责制等同于项目人完全自治的错误思想,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出效益的理念。第二,明确财务部门对高新项目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全过程信息统计和信息申报责任。高新区管委会要责成企业在实行高新项目专户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项目所在单位的财务部门当然责无旁贷。

4.3 高新区管委会应该发挥高新区的资源集聚优势做好高新项目立项申报上的成本预算管理服务 项目成本管理中控制成本的关键在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成本预算是资源配置系统的关键。我国高新区一般均建立有金融、外贸、法律、审计、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人才交流与培训等服务体系,因而具有能从事专业的人财物集聚优势。因此,高新区管委会完全有能力发挥高新区的资源集聚优势做好高新项目立项申报上的成本预算管理服务。例如:健全项目成本预算,包括:业务或作业环节的预算;在能力测评的基础上建立的能力成本预算;责任部门或责任单元的成本预算;项目产出预算,等等。

4.4 帮助高新技术项目承担单位提高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水平 国外对科技项目成本管理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较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其中以美国、英国和德国最为完善。例如:在200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提出,联邦政府应要求高等学校对其科技经费进行项目的作业成本核算,以便于事后可采取项目的绩效审计;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学者对科技的全部经济成本进行研究得出了全部经济成本(Full Economic Cost)包括三个部分:直接产生的成本(direct incurred cost)、直接归结的成本(direct attributed cost)以及辅助成本或间接成本(support cost/indirect cost);在1998至2005年的八年间,英国成本与定价联合指导小组(Joint Costing and Pricing Steering Group,JCPSG)研究出了一种代表了最新的科技间接成本分摊方法即透明成本计算法(Transparent Approach to Costing,TRAC);德国政府对国立科技机构的经费投入分为按单位拨款和按项目资助两种。1999年,我国科技部和财政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顼经费财务管理办法》,此办法明确规定对项目进行全成本核算。

我们经过检索发现,我国高新区企事业单位在对高新技术项目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方面还刚刚起步。因此,我们建议,高新区应该通过引进人才、专项培训等措施提高高新技术项目承担单位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志敏.中国高技术计划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2007(10).

[2]田荣斌.对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研究的初步思考与若干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6(7):1-3,6.

[3]黄锦成,杨颂阳,陈启源.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的监督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7):46-8.

[4]黄肇和.从现代项目管理角度谈科技项目的管理创新[J].广东科技,2010(9)第245期.

[5]傅家骥,雷家,程源.技术经济学前沿问题[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4)第一版.

[6]罗轶,刘涛,陈省平.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16-17.

[7]Jeff Saperstein,Dr.Daniel Rouach.区域财富世界九大高科技园区的经验[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0)第一版.

[8]张鑫伟.基于PDCA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2010(6).

[9]郭娜.公共财政框架下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管问题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