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村建设成效

乡村建设成效

时间:2023-06-02 09:5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建设成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村建设成效

第1篇

7月3日全县召开了“三城联创”动员会。会后,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认真研究,于7月6日召开了全体乡村干部大会。把县“三城联创”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贯彻和落实。现汇报如下:

一、传达“三城联创”动员会议精神

在全体乡村干部大会上,认真传达了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把我县建设成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市即“三城联创”的重要意义和县委书记、县长在会上提出的“四个重点”、“四项要求”。“四个重点”是:整治环境卫生、改造基础设施、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建立长效机制;“四项要求”是:标准要高、工作要实、把关要严、推进要快。二、结合“三城联创”和环境综合治理,措施如下:

1、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积极参与创建

“三城联创”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乡作为城乡结合部,毗邻县城,加强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创建工作,这是荣誉,是义务,更是责任!会议要求全体乡村干部要深化认识,坚定信念,从我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言行,为创建工作尽一份心、献一份力。为此,乡上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实行包片领导、驻村干部定点联系村和重点路段、河道。各村书记和各单位负责人为专项行动的直接责任人。要求各村、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动员全民参与创建工作,把县委、县政府的“三城联创”精神落实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自觉维护治理成果。2、抓住机遇,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作再上台阶。

2012年,我们要以高速路互通道、六桥、养老社区建设为契机,与“三城联创”相结合,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土桥村、地母垭村、木孔坝村拆迁农户安置小区建设,高规格打造2个新农村综合体。

二是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力发展我乡水利、交通、能源、农村信息化、村级阵地等。改善环境,提升质量。重点抓好病险水库整治,今年将利用项目资金对2座小(二)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整治五小微水利工程4处。维修提灌设施2台套,建集中供水站1处。建设通村通社水泥路22公里,完善公路养护管理50公里。新增沼气池100户,天然气用户100户。发展数字电视用户300户。落实改厕1500户,建地坑式垃圾中转站1处。

三是按照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劲头不松,常抓不懈的原则,深入推进优美乡镇村庄和“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以射盐路、高速路、环库区公路沿线和沿河两岸为整治重点,着力解决新旧“五乱”。逐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户定点、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机制。建管并重,科学治理,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再上台阶。

3、严格督查,逗硬奖惩领导小组成员每一个星期不定期督查至少一次,每季度考核一次,并通报相关情况。同时将专项行动纳入乡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对完成任务和认真履行职责的,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实行倒扣将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总之,“三城联创”机遇难得,4年才评选一次,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贵在坚持,希望通过这次专项行动,能不断改变我乡环境的脏、乱、差的面貌,革除陋习,将整治工作抓深、抓实、抓出成效,把乡建设成环境舒适、优美的乡镇,为“三城联创”和城乡环境综合环境治理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第2篇

一、玉溪在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玉溪是滇中经济圈的重要区域,建设昆玉旅游带,有利于加快玉溪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建设,加快玉溪第三大支柱产业培育,推进玉溪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滇中经济圈的形成。

玉溪是滇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是滇中、滇中南大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良好,经济发展较快,基础设施较好,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广阔的可开发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极大潜力。实施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玉溪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省政府批准设立“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以来,经过全市的积极努力,一批旅游重大项目正在实施或即将启动建设,加之全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之一的帽天山项目的规划建设,玉溪将加快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内陆型国际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成为云南旅游转型升级,实现“二次创业”目标的引爆点和增长极。同时随着中部红塔区中心城区的生态建设、东部试验区的发展、西部民族风情自驾体验区崛起,玉溪旅游产品建设不断加快,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经济快速增长,玉溪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快速上升,在滇中、滇中南大旅游圈及全省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玉溪旅游对昆玉旅游带建设,滇中、滇中南大旅游圈的形成将起到十分关键的支撑作用。

二、玉溪在推进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中的目标任务及总体布局

(一)目标任务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将玉溪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昆玉旅游带核心区。将三湖四城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休闲度假舒适、接待设施完善、服务质量优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休闲度假、康体旅游目的地。将哀牢山—红河谷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民俗文化浓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玉溪市接待旅游者突破3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以上。

(二)总体布局

在现有“一体两翼”的总体布局下,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打造“一核、三湖、四城、三大精品旅游线、五山一河特色旅游产品、十大精品旅游项目、一个生态自然民族风情旅游带”。

“一核”即红塔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将城市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相融合,城市跟着景区建,景区围着城市建,建设景区化城市、城市化景区,把红塔区打造为的玉溪旅游核心区和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次集散中心。“三湖”即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好三湖,将抚仙湖建设成为国际知名、中国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聚集区和旅游目的地;将星云湖建设成为以生态湿地旅游、湖钓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滨湖、湿地休闲度假聚集区;将杞麓湖建成为集山—城—湖历史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旅度假旅游、休闲农业旅游聚集区。“四城”即澄江、江川、通海、华宁。围绕“三湖”统筹城市建设、集镇建设与旅游发展,把4城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和城市品牌,联动发展一批特色旅游集镇。“三线”即红塔山—抚仙湖高端休闲度假精品旅游线;中心城区—“五山一河”特色精品旅游线和哀牢山—红河谷生态自然、民族民俗文化特色观光休闲精品旅游线。“五山一河”即帽天山世界自然遗产“生命摇篮”古生物化石主题公园、李家山古滇国青铜文化公园、红塔山工业旅游示范园、龙马山森林公园、秀山“山·城·湖”文化旅游区、玉溪大河生态城市文化旅游区。“十大精品旅游项目”即太阳山国际度假区、国际干细胞暨医疗度假中心、仙湖锦绣休闲度假社区、抚仙湖国际老年康体养生度假中心(樱花谷)、抚仙湖国际养生园、仙湖山水国际度假园、九龙晟景、湖畔圣水-悦椿度假酒店、仟龙湾旅游文化小镇、玉山城度假社区。“一个生态自然、民族风情旅游带”即哀牢山—红河谷生态自然、民族风情旅游带,依托雄山峻岭、高山飞瀑、多样性物种的生态自然资源,花腰傣、哈尼族、彝族为重点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特色观光体验、休闲旅游产品集群,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哀牢山—红河谷生态自然民族风情旅游带。

三、玉溪在推进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中的工作重点

(一)强化规划指导

精心组织实施《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总体规划纲要》和《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玉溪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框架方案》,抓紧启动《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玉溪板块规划》编制工作,尽快完成对澄江、江川、通海、华宁四县县城的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

(二)加快项目建设

继续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旅游重大重点项目、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规模大、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旅游重大项目,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用地供给等方面加大指导扶持力度,做到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优质重大旅游项目。

(三)加大招商引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完善机制,引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参与旅游开发。坚持优质资源向优势开发主体配置的原则,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等投资主体,在遵守法律法规,旅游发展规划等相关建设、保护规划的前提下,以独资、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制等形式,投资开发全市各类旅游资源,建设旅游产品。

(四)完善产业要素

一是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加快推进旅游产品建设。三是打造一批全省知名,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旅游节庆品牌。四是培育一批特色旅游商品。五是加大乡村旅游建设力度,推动全市乡村休闲旅游进一步提升和规范发展。

(五)做好宣传促销

一是进一步拓展营销渠道,打破地区、部门和企业的界限,组织建立旅游联合促销联盟,不断创新宣传促销手段和方法,采取有效方式有针对性地宣传促销,强化昆玉旅游带的整体品牌形象宣传推广。二是整合各方资源,加强与昆明、红河等地区联动整体促销,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形成一批集“宣传、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集群,满足旅游个性化、信息化的需求,持续扩大我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客源市场。

第3篇

2015年以来,辉南县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突破口,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具有长白山门户特色的美丽乡村,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生态文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显成效。实施县级领导和部门包保制度,县级领导每月深入基层指导,促使乡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变化、有发展、有成效,并将包保乡镇的当年建设成果作为包保县领导年终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包保部门对所包保乡镇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一定的资金、物资和协调项目的扶持,以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活动和农村生态建设活动为载体,全县共出动3.4万人次,动用车辆2800余台次,清理沟渠4.6万延长米,清理围墙上的小广告6600余处,清路障700余处,清除玉米楼、柴草垛2310个,清理垃圾4320余吨、粪堆2290个,新砌垃圾池240余处,清理水源地流域垃圾5万立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以村屯道路、排水沟、杖墙、大门、环保厕所等主要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围绕杖墙统一、大门统一、厕所统一、边沟整齐、路面平坦的总体目标。投资430万元,铺设地下管网5880延长米;投资220万元,铺设彩砖2.1万平方米、条石甬路3300延长米;投资1370万元,打造沿河景观带4处;投资195万元,新建广场13个;投资120万元,建设村级卫生室9个;投资2894万元,新修水泥路32.4公里,铺设油渣路面12960平方米;投资360万元,建设高标准村部1个;投资3600万元,河区治理4.37公里;投资1300万元,新建边沟5.75万延长米;投资562万元,新砌围墙1.25万延长米;投资266万元,安装路灯620盏;投资332.5万元,新建户用沼气池950个。

美化绿化全覆盖。全县共投入1100万元,栽植金叶榆、云杉、水蜡球、火炬、金丝柳、白桦、多季玫瑰等高档树种17万棵,种栽植黑心菊、仙人菊、步步高等花草50.4万余株。美化绿化道路240公里,打造花坛45个,摆设花箱和花篮608个,打造景观带54处。以突出“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为抓手,累计投资4800万元,完成朝阳镇郭船口村、楼街乡龙光村、团林镇小城子村、辉发城镇光辉村、样子哨镇太平沟村、庆阳镇向荣村、抚民镇榆树岔村、金川镇金川村等美丽乡村标杆村建设,做到房屋、院墙、大门、边沟、路灯、环保厕所、标准化储粮仓、绿化美化八统一。

改善人居环境促发展。各乡镇以村社为主体,成立专业保洁队伍,主要负责村屯的环境整治工作,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花坛定期除草、道路定期维护等,乡镇成立检查组,做不定期检查,采取工作成果定期通报制。随着时间、条件的不断变化,将继续丰富、发展和完善制度建设,真正做到长效性。今年共投资1.2亿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其中省级投资263万元,重点建设金川镇金川村的7800平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装和路基处理;样子哨镇常兴堡村的5160平方米油渣路面铺装和购置垃圾转运车1辆;抚民镇板石村的3000延长米边沟;楼街朝鲜族乡龙光村的垃圾收集场1处、边沟2500延长米和购置垃圾转运车1辆;朝阳镇郭船口村的高标准村部1个、休闲广场1个;庆阳镇庆阳村的700延长米水泥路、广场石碑1个、硬化广场1500平方米。

第4篇

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创建“美丽和谐乡村”,我们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年度重点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认真组织,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创建美丽和谐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为此我们一方面积极引导,加强宣传,另一方面多次组织部分村民到本市及浙江等地的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激发村民建设美丽和谐家园的热情。广大群众踊跃捐资,自觉投工投劳,即使是在高温酷暑期间也不例外,仅—月份他们就累计投工1000余个,在我镇掀起了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高品位打造美丽和谐乡村样板

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羊毫山脚下,村民组位于山旅游区境内,自然风光优美。为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品味和内涵,让靓村更靓,我们结合景区的特点,按照“整合资源、打造精品”的原则,着眼于长远,立足现实,把村民组确定为首个建设点。为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我们先后组织村组干部、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赴浙江安吉的报福、张村等实地参观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拓宽视野,增强感性认识。同时,我们还专门邀请了规划设计部门实地查看指导,帮助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并由专业施工队伍负责具体施工,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施工,力求将建设成“美丽和谐乡村”的样板村。

三、加大投入,确保工程项目的有效推进

“美丽和谐乡村”建设工作开启以来,镇党委政府给予了全力支持和指导,启动之初就成立了专门的班子,抽调得力人员负责工程项目的指导和协调工作。镇政府投入50余万元资金,帮助兴建32000多平方米的农民休闲文化广场,新建了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实施场地绿化200余平方米,建造了标志性门楼、游客接待中心及天天乐超市,建成休闲凉亭1个,公厕1座,设置健身器材4处,完成了中心村庄内200余米的河道美化改建工程,安装廊柱150余米,添置路灯16盏,铺设户通水泥路1520余米,还建设了许多辅助观赏设施。

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全镇环境卫生整治

我镇坚决按照市统筹城乡发展指挥分部的指示要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了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具体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成立组织,明确任务。按照市统筹办的要求,我们于月初就召开了环境卫生整治专门会议,研究和部署了我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抽调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具体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各项工作,并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各村和镇直各部门,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二是加大宣传,发动群众。我们通过会议、宣传栏、学校劳动技术科和致广大人民群众一封信等有效手段进行宣传,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搞好环境卫生自觉性和责任性。三是加大投入,真抓实干。经过测算,除市投入外,我镇还准备再投入35万元用于环境卫生整治,目前我们已经建成垃圾池100个,购置垃圾桶200个,焚烧炉3个,聘请60名保洁员,此项工作正在进一步落实过程中,预计月底完成。四是加强集镇文明创建工作。我们投入20余万元新建集镇街道路面,组织拆除了30余处沿街乱搭乱建,建设农班车停车场,修建了300余米集镇排污水沟,并积极筹划建设集镇农贸市场。五是制定制度,加强督查。为了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并安排专人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督查。

通过和谐美丽乡村建设,我镇的镇容镇貌得到较大的改善,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老百姓的环境卫生意识、生态环保理念随之增强,居住环境的改观与当地清新的空气、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统一。

第5篇

一、2012年小城镇工作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和完善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近年来,通过多渠道的不断投入,我市小城镇先后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实施,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得到显著加强,不仅推动了城镇经济发展,还改善了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生活质量。2012年我市小城镇计划完成副城区、中心镇和新集镇投资68亿元,力争完成70亿元,重点建设和完善道路、管网、给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配套设施,强化城镇承载综合发展、人口集聚和公共服务的辐射带动功能。

(二)以培育产业特色为支撑,增强小城镇的综合实力

一是抓好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服务功能;二是依托小城镇综合和专业市场兴办各类服务行业,鼓励和吸引商业企业在小城镇开展商业连锁、物资送配,强化小城镇市场服务能力;三是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真正实现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立足农村、服务农业、方便农民。

(三)以实施民生工程为载体,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实施县塘南镇、大陇乡、江心乡,博望新区丹阳镇,金家庄区慈湖乡,县林头镇、清溪镇,香泉镇、姥桥镇等10个乡镇的农村清洁工程,总投资约1300万元,进一步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转运市场化运行试点;二是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12年计划完成3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计划完成投资3000万元,重点改造农村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家庭和其他困难户的危房重建及修缮加固,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三是开展村庄整治。2012年计划在县博望、黄池;县林头、陶厂,白桥、香泉等16个乡镇35个行政村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涉及5000农户,受益人口近20000人,组织实施农房整修、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环境卫生、植树绿化等工作,打造沿高速公路、省道、县道、河道优美乡村、建设美好家园,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各县要出台政策,重点打造3—5个示范点和样板村,以带动我市村庄整治整体推进。四是推进农村卫生室、卫生院、敬老院、文体中心、校舍加固等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四)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提升小城镇管理水平

从改善卫生、美化环境、整顿秩序入手,制定和完善物业管理、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等管理制度和办法,着力解决小城镇脏、乱、差现象,努力推进小城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农村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二、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小城镇加快发展

一是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按照“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先发展基础设施较好、产业特色明显的乡镇,重点支持林头、运漕,香泉,黄池、石桥等乡镇加快发展,提升中心镇、示范镇承载发展、集聚人口、公共服务的带动和辐射功能;二是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乡良性互动”的指导思想,加大小城镇“以奖代补”力度;三是整合资源,加强协作。加强小城镇工作领导,强化工作协作,形成发展合力;四是完善小城镇发展政策,探索和创新小城镇发展体制、机制。

(二)加强项目研究,精心组织实施

一是按照研究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要求,继续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为小城镇建设有序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加强项目推进。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议,研究和解决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确保年度工作目标的实现;三是加强信息报送和沟通。各乡镇每月要及时报送小城镇投资完成情况和项目推进进度,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和沟通机制,增强相互沟通和协调;四是加强小城镇工作领导。各乡镇要建立村镇建设网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全力抓,确保村镇建设有人管,有人负责,有人干事。

第6篇

领导和支持下做好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退役军人做好服务和宣传工作,主要服务内容有:业务办理、来访接待、信息管理、思想引导、就业创业指导、党建联系、政策宣传、帮扶解困走访慰问权益维护等内容。

我村退役军人信息采集112人,其中老复员1人、伤残军人3人、带病回乡12人、参战军人5人,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有序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和光荣牌悬挂,为我村退役军人59周岁农村籍户口申请生活补贴工作、尤其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把各项工作和主题教育有机结合,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今年我村6月29日,7.1节慰问困难退役军人**,县委**亲自到**家慰问、了解他的生活状况,并拿了慰问金,**县长还传达了党政府和县政府、镇政府对他的关爱。二是,在70周年时,我村有1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复员军人,**,在政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下,由我村党委书记,代政党委政府给老复员军人送去节日慰问和祝福,并且还颁发了“抗美援朝勋功纪念章”。并合影留念。三是,6月18日内江举办了一次退役军人推荐就业会,我村推荐了4人参加,通过这次推荐会,即将解决退役军人就业难等问题。

回顾一年的工作,还有很多做的不足,在今后1年工作中我将把**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服务工作做细、做好、强化服务意识,细化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模式、改进服务作风上下功夫、面对未来的工作,我们将积极适应新型势,争取全面完成的各项任务,将我村建设成为一个,平安和谐的新面貌,为乡村振兴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

第7篇

根据《市倡导绿色生活一揽子计划》(委发〔〕14号)要求,市旅游局高度重视,切实把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来抓,全面实施《绿色旅游计划》,着力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积极倡导绿色生活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绿色旅游需求。现将绿色旅游发展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市旅游局按照《绿色旅游计划》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把实施绿色旅游计划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招大引强、项目攻坚、线路统筹和节能减排,加快推进旅游品牌打造,进一步强化宣传营销和行业管理,旅游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有力提升。

同时,多项工作得到省政府、省旅游局充分肯定,市政府作为先进代表先后在年初全省旅游工作会和月份全省旅游线路统筹工作现场会上交流经验,市旅游局作为先进代表先后在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景区工作会、全省旅游宣传营销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先进经验在全省交流、学习。经省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推荐,我市将作为全省唯一的市州代表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

(二)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1.旅游经济实现快速发展。通过实施绿色旅游计划,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75.7亿元,名列全省第六位,同比增长33.98%,增速位列全省第七位。实现接待游客1011万人次,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位列全省第十位,同比增长11%。

2.绿色旅游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年全市新创(增)国省绿色旅游品牌56个。新增A级旅游景区3个、星级饭店4家,其中,中华侏罗纪公园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蓬溪万和大酒店创建为四星级饭店,全市A级旅游景区和星级饭店总数分别达到9家和20家。新增绿色旅游商品企业4家,总数达44家,新增旅游商品品种100余种,产品参加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第六届四川旅游商品博览会等国省级旅游商品大赛,获得银奖2个、铜奖2个、特别奖2个。新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镇4个、示范村8个,省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25家。

3.旅游行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年市旅游局建立了旅游企业用能统计监测体系,编制了《星级饭店合理用能指南》,各旅游企业制定了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在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减少废弃物等方面,严格标准,科学管控。全市星级饭店、旅游景区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1%,全市旅游企业节能减排量在年基础上减少3%,实现节约用水1.37万吨、用电22.1万千瓦时、用气5.91万立方米。其中,星级饭店能耗比为12%,比年下降1.7%,比全省节能目标任务多下降0.7个百分点。

4.城市旅游功能更加完善。年全市以九大旅游度假区、五大特色旅游镇、5个五星级酒店为核心,实施项目攻坚,创新督查机制,强化督促指导,加速推进全市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年30个文化旅游特别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1.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2.1%,完成投资额是去年旅游项目投资总额的2.2倍。其中,蓬溪万里阳光乡村旅游区、中华侏罗纪公园4D影院、射洪欢乐谷、东方贵族商务会所等9个项目已竣工营业。景区化城市建设一期22处景点已基本完成,二期28处景点正由发展投资公司编制规划,将在“巴蜀1660”项目中集中体现。开发区五星级酒店、东旭锦江国际分别于年月2日、月30日动工建设;莲花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已完成酒店内部功能设计和二装方案设计,正在进行土建施工;太阳城酒店改建五星级酒店,已于今年月底竣工营业。

5、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年市旅游局积极开展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不断强化行业管理,优化行业服务,实现旅游环境、服务质量新提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以专家讲、现场练、考察学等形式开展行业培训教育培训。年共开展酒店管理、导游讲解、乡村旅游、统计信息、旅游安全等各类业务技能培训7期,培训400余人次,并成功举行全市首届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年市导游讲解员大赛暨景区形象大使选拔赛,以赛促学,进一步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标准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有效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6、游客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以旅游环境综合整治“进景区”活动为契机,加大对旅游企业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安全管理、服务质量等问题的执法检查和综合整治力度,重点治理欺客宰客、尾随拉客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年共实施联合执法检查、专项检查等旅游执法检查6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150余人次,有效促进旅游经营秩序的好转,不断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全年共受理旅游投诉案件26件,涉案当事人20人,调解结案率100%,投诉满意率100%,依法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树立旅游良好形象。

第8篇

:春节小长假刚刚结束,请你介绍一下我省春节黄金周期间的旅游情况。

傅迎春:这个春节黄金周由于各地及早部署谋划,旅游活动精彩纷呈,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全省旅游接待799.73万人次,同比增长24.57%;旅游总收入33.06亿元,同比增长30.51%,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 四统一目标。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春节旅游市场有哪些特点?

傅迎春:第一,旅游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各地重点推出了自驾游、乡村生态游、民俗体验游、康体养身游、温泉体验游等主题旅游文化系列活动,提升了假日文化气息,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氛围,激活了假日旅游市场,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消费需求。第二,中短程自驾自助游成为主流,自助游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春节七天,全省累计有131.3万辆7座以下(含)小型客车从收费站免费通道行驶通过。第三,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多元。近年来,通过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强化设施建设、加大产品结构调整,我省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格局逐步形成,重点景区游人如织,乡村旅游持续火爆,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康体养生体验成“热宠”,春节黄金周呈现出冬季旅游“休闲、康体、疗养、健身”的特色。第四,省内外媒体更加关注我省假日旅游。央视新闻频道黄金时间多次连线直播铜仁石阡推出的旅游文化活动,新华社、人民网、凤凰网等媒体网站对我省黄金周假日旅游进行报道。省旅游局官方微博网友访问覆盖量超过162万,旅游宣传推介效应凸显。

:纵观近年来我省春节假日期间的旅游成绩,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更是出现了较大增幅,取得了“开门红”。

傅迎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当前各种机遇、发展动力和工作举措叠加催生的结果。从旅游发展的大环境来看,我们正处于国家支持贵州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旅游业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全省上下营造了支持旅游、参与旅游、助推旅游的良好社会氛围。加上交通、航空等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可进入条件大为改善,为旅游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提供了强力支撑。由于今年春节继续执行“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惠民措施,自驾车游客已成为来黔旅游主体,重庆、四川、广西、云南等周边省(区市)大量自驾车涌入我省,成为我省长假旅游一大“亮点”。假日前期,我们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创新旅游营销方式,“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旅游品牌形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贵州旅游市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在假日旅游协调部署上,省政府召开春节黄金周假日旅游协调会议,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传递正能量,创造舒适便捷的旅游条件,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为广大游客市民献上节日“盛宴”,吸引游客深度参与体验。

旅游发展的重要机遇

:2月18日,国务院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而从我省旅游市场来看,休闲游正逐渐成为主流,你怎样看待《纲要》的颁布与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傅迎春:《纲要》,意味着大众旅游和休闲旅游时代的真正开启,对于旅游休闲资源禀赋绝佳的贵州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为推动和加快贵州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休闲度假成为主要旅游方式,贵州的山地度假、乡村度假、气候度假资源优势彰显;随着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贵州的后发优势充分展露,这必将促进全省保健康体、休闲养生、度假体验、娱乐购物、文化审美、运动健身等旅游新业态的迅速崛起,带动住宿、会展、特色餐饮、旅游地产、旅游装备制造等现代服务产业体系的全面繁荣。

:结合《纲要》的要求,贵州旅游发展之路将怎样走?

傅迎春: 对接国发2号文件“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定位,去年我省组织编制了《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8年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统筹考虑、整体研究和顶层设计。结合大众休闲旅游的产业发展趋势,“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的目标,贵州旅游市场供给将从浅层观光旅游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变,进一步凸显贵州多姿多彩的历史和文化优势;区域旅游竞争从点线突破向旅游目的地竞争转变,进一步凸显贵州原生态的整体优势;旅游产品从观光产品向多业态转变,进一步凸显贵州多样化的资源和产品优势;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转变,进一步凸显贵州旅游跨越发展的后发优势,真正把贵州建设成为“国家公园省·国民休闲地”。

:除了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要求外,贵州省委省政府还明确提出要重点打造100个旅游景区。

傅迎春:目前,省旅游局牵头制定的《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2013年推进工作方案》已报省政府审定,相关工作正抓紧推进落实。

100个旅游景区总体要求是,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做新做实现代服务业”要求,以《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引,加快建设符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努力把旅游业做特、做优、做强,让游客坐下来、住下来、静下来深度体验。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将100个旅游景区打造成为产业特色突出、示范效应明显、基础设施完备、配套服务齐全、综合效益显著的精品旅游景区,其中进入全国一流旅游景区达到20%,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80%,力求打造出一批符合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遗产性项目。

力争旅游发展势头如虹

第9篇

论文关键词: 经济 与 环境 城市化 和谐

论文摘要:地级威海市建立以来,在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威海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 ,有力地促进了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威海市生产总值以年均18%的速度递增,先后荣获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优秀 旅游 城市群、联合国“人居奖”等称号。坚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一、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坚持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生态建设,二者相互促进和互利双赢。主要抓四个重点。建立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和节约型产业结构。按照“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发展思路,通过建设现代制造业、旅游度假和海产品加工出口“三大基地”,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积极培育 运输 设备、 电子 信息等“五大产业群”,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层次。优化生产要素投向。从资源小市的市情出发,优先把土地、淡水等要素向投入产出率高的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知名品牌集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加大技术创新,推行清洁生产,集约利用资源,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为避免陷入“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在产业项目审批上,坚决实行环境一票否决制,所辖三市综合经济实力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在经济长足发展的同时,城市空气质量全年有一半时间达到一级,达到了国家自然风景区标准。

二、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世界精品城市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 管理 、高水平经营,促进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相得益彰,努力打造“居住在威海、创业在威海、成功在威海”的城市品牌。突出抓了五方面工作。提升规划的龙头地位。树立“一体化威海”发展理念,编制覆盖全市范围的城市总体规划,促进中心市区与所辖市区间的对接,建设组团式的城市群。大力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围绕打造世界精品城市,以公路升级、铁路提速、港口扩建、机场开放为重点,展开了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坚持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推动城市的 公共 服务向 农村 覆盖,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形成空间结构融为一体、基础设施系统配套、生态环境相互融合、环境面貌各具特色、城乡 人口 素质优化的城乡发展新格局。积极稳妥地调整镇级区划。根据发展的需要,将原有的72个镇合并为50个,鼓励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聚集、转移,努力把乡村建设成城市的生态圈。优化整合 工业 园区。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原则,采取“小园拼大园、大园接大区”等方式,对全市的工业园区进行整合,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避免要素分散、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 投资 强度和产出水平。

三、生态改善与 环境 保护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威海得以扬名、聚集人气、创造商机的重要优势。这一优势既要靠现有的环境资源在利用中不受破坏,同时又要不断改善和培育。多年来,以创建生态市为目标,将改善生态与保护环境摆上同等地位,同步推进。重点做到“三个提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广泛开展了“碧海、蓝天、青山”行动,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五小” 工业 、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强化滩涂、湿地和海岛的保护。实施“绿化、美化、精品工程”,提升城市的精美程度。搞好城市绿化立体化、园林化、森林化和城郊一体化,从在城市里建花园,转变为在花园中建城市;先后实施了“换新装”、“戴红帽”、“改门脸”和“光亮工程”,城市旧貌换新颜;坚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雕细琢,精挑细选,努力做到件件是精品,处处有 文化 。围绕建设现代人居城市和 旅游 目的地,提升城市的生态优势。中心市区体现“海在城中、城在山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风格,形成高处山头翠绿、中间红瓦淡墙、低处碧波荡漾,山衬水托、交相辉映,全年有花、四季常青的城市整体风貌。

四、政府推动与 社会 行动的关系。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公益性、社会性强,必须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主要建立完善了“五个机制”。政策协调机制。把生态市建设纳入 经济 社会总体规划,在实施中坚持做到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建立起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领导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纳入考核体系,与经济建设成效同等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干部政绩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多元化投入机制。在保障 财政 资金投入的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生态建设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上。舆论宣传机制。充分利用各类 新闻 媒体加大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环境安全和生态忧患意识。社会化参与机制。建立了城市容貌义务清洁日、生态绿化包山头等制度,设立了多渠道的监督网络,调动社会公众积极投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伟大事业。

第10篇

2012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三大工程”,打造“四大平台”,创建“四大中心”。即:围绕“全省首批优秀司法局”的目标定位,按照一线实战单位要求,实施全民法律素养培育工程、司法行政系统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创优开拓工程;积极打造大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四大平台”;加快建设阳光社工服务中心,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教育中心、心理咨询指导中心,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技能培训中心。(一)以提升全市法治化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法治通州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强”字当头抓创新,提高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性。一要创新普法理念。要把教育群众与培养群众、塑造群众结合起来,把对群众单纯的法律知识普及与培养广大群众的法律素养、法律信仰结合起来,把解决群众法律缺失问题与解决群众实际涉法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二要创新普法方式。要切实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推进普法工作的“倍增器”,运用文化的特有功效,使群众的法治素质和群众的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同步提升。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等现代传媒,开展普法宣传。要继续办好《平安法治通州》电视专栏,使之成为普法特色品牌栏目。要充分利用童子戏、通剧等传统特色剧种开展法制宣传,开发通州法治文化地方特色。要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探索建立法治文化展览馆。要加强法制文艺团(队)的建设,引导基层创作出富有乡村特色,喜闻乐见,农民想看、爱看的法制文艺节目,继续组织文艺下乡活动。要组织开展通州民俗法治论坛活动,挖掘通州法治文化特色。8月份,开展优秀法治书画评选。三要创新普法手段。要在完善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宣传媒体的基础上,努力适应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积极依托普法网站、法制短信、车载电视、法制动漫等形式开展普法工作,扩大覆盖面,增强渗透力。

“深”字当头抓落实,提高法治通州创建实效性。要深入开展创建“法治县(市、区)”活动,扎实推进法治通州建设。要严格依法行政,推行“权力阳光工程”。要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健全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有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丰富法治建设载体,进一步巩固基层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成果。要认真组织参加省、南通市第五批民主法治村(社区)评选活动,不断提升我市法治建设的整体水平。要结合法治镇(区)、法治学校、法治医院、诚信守法企业、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等创建工作,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培育一批机关、村(居)、学校、企业法制宣传的典型示范单位。要继续开展“法律六进”、“一学三讲”等主题普法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基层民主法治实践中来,进一步增强维权意识和履行义务的理念,不断提升法律素质,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深化。

(二)以维护社会治安持续安全稳定为重点,不断深化平安通州建设成效

坚持调解优先原则,不断放大大调解工作的效能,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一要加强调解组织建设。要按照“六有”(有牌子、有章子、有调解庭(室)、有档案柜、有四薄两表、有工作台帐)、“四规范”(规范组织网络、规范调解程序、规范调解卷宗、规范工作制度)、“三化”(场所固定化、队伍职业化、业务专业化)的要求,加强市、镇、村三级调解组织建设。上半年,各镇(区)专职调解员的配备要达到“三个二”的要求。二要做强品牌特色。各地要以提高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为中心,进一步规范运行机制,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努力发挥好调处中心的实战功能。要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多解决一些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疑难纠纷,树立司法行政部门的权威,赢得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要以“三站一中心”建设为载体,发挥优势,做强品牌,进一步拓宽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公调对接等衔接渠道,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3月上旬,在市人民法院设立人民调解窗口。三要提高调解工作实效。要切实加强对矛盾纠纷的研判分析,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调处制度。要重点做好因金融危机和农村改革发展引发的新型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加大对事关民生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及时发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努力促进群众关心问题的解决,做到矛盾纠纷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切实防止矛盾积聚、风险叠加、局面失控。

第11篇

近年来,蒲江县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现代农业持续升级、旅游服务业借力跃进,一、三产业互动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的新路!

突出生态保护,夯实环境承载能力

县城的污水经过管网引流到污水处理厂净化后排放,各乡镇公路沿线是一座座标准的垃圾收集房,乡村垃圾集中后统一处置。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老百姓深切感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

一项项惠及子孙的工程开始实施,使森林覆盖率持续增加、环境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宁静”工程,开展了扬尘污染整治、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燃煤污染整治、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等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以水污染整治、工业污染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整治为重点,对蒲江河、临溪河重点流域进行水环境专项整治,严格采砂管理,疏浚清淤河床、整治河堰,兴修生态河堤等水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对涉水企业的配套治理设施,并对日排放100吨以上废水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设施。

――加快场镇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和农村“改厨、改厕、改水”工程,加大农村环保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推行“畜、茶、果、蔬”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

――整治建筑噪声、交通运输噪声、文化娱乐业噪声及工业生产噪声,坚持公安、交通、城管、文化、建设、工商等职能部门联合开展环境噪声综合整治制度,对超标的噪声排污单位给予整顿,整顿不达标的予以坚决取缔。

――切实推进节能减排,通过采取产业结构调整、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屠宰场压缩整顿、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等措施,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规范污染源监督管理,切实削减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抓好“细胞工程”,彰显宜居城市魅力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关键。正是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蒲江县全面实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城乡一体化、“生态细胞工程”和能力支撑体系的建设,加强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的生态建设就是要从最细小的事抓起,把“生态细胞工程”抓好抓实,同时以“三湖一阁”核心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切实提升创建成效。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公路养护

L、养护体制改革带来的成效

1.1事企分开,减轻了公路管理机构负担,通过合并重组,股份制改造,承包经营等方式,使其彻底与公路管理机构脱钩,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公路养护生产单位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参与市场竞争,并在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过程中,不断壮大自己,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另一方面,公路管理机构也可以摆脱巨大的包袱,使有限的养护资金更多的用于养护工程.

1.2管养分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结合实际,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点的要求,对现有的道班、厂、队进行合并、重组、扩大规模,改变了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加强了对市场的规划和管理。采取招投标制度,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转变。

1.3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公路养护投资方式公路管理机构在实施公路养护工程时,要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养护生产单位进行养护生产作业,全面推进定额养护,养护工程费用的支付要按工程计量支付,以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公路管理机构对养护生产单位的管理,也要从行政领导管理转变为合同管理。

2、我国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

2.1养护所需资金不足

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农村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虽然国家对农村公路养护每年给予一定补助,但地方配套资金少。另外存在地方政府重建轻养以致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长期不足,部分农村公路因此处于失养状态。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没有稳定的渠道来源,导致公路养管资金普遍短缺,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公路养护缺乏强有力的保障。由于受到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也给公路养护造成了难度,增加了养护的压力。

2.2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管理办法缺乏强制力和具体实施细则,致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主体不明确。县级道路养护管理主要是县交通局来实施,但是乡村两级都没有把乡村道路管理养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更没有引入考核奖惩机制,导致农村公路管养缺乏动力和活力,效率较低,效果极差。目前,各县基本建立了地方道路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县级及以下的地方道路。县级公路的养护资金由省负责拨付,养管人员也按编制配齐。而乡、村级公路的里程约是县级公路里程的2.4倍左右,却无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养管。这也是乡村公路损坏严重的根本原因。

2.3超限车辆随意在农村公路上行驶,损害严重目前在农村公路上,经常看到有的载荷20t的货车拉30t,40t,甚至拉着70t、80t的重型货车也在村道上行驶。车轮一辗,农村公路伤痕累累:路面龟裂、路基沉陷、坑槽连绵等,给农村公路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虽然每年交通部门都对其进行维修养护,但也只是杯水车薪。使农村公路的通行质量每况愈下,服务水平大大下降。超限车辆已经成为最大的“农村公路杀手”。

3、提高农村公路使用质量的养护措施

3.1制定规章制度

要根据有关公路养护的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结合实际工作,制定路基、桥涵、构造物、路面、绿化等养护技术规程以及路况巡

查制度,规范养护作业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保证公路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3.2做好招投标管理,实行合同化管理

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有关养护管理办法,将养护工程划分为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改善工程。所有工程都委托专业公司养护,签订合同,按照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对养护质量进行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承包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加强计划与核算,有效地降低了养护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3落实资金渠道交通主管部门要逐步提高县、乡道养护费补助标准,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区政府每年制定年度财政预算草案时,将县、乡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村道的日常养护经费由乡(镇)人民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养护经费的基金存人农村公路养护专用帐户,不足部分由县级人民政府安排财政资金予以补助,县乡道路的日常养护经费由县级人民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和拖拉机养路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人农村公路养护专用帐户,用于县乡道路养护及补助乡、村道路的日常养护。县、乡两级政府财政列支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统一纳入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立的专用帐户进行管理。

3.4加强经常性、预防性养日常养护工作贯彻经常性养护,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做到“六修、六清”。六修即路面要修补、设施要修复、边坡要修整、路树要修剪、段容要修饰、设备要修理;六清为路面要清扫、设备要清洗、边沟要清理、路障要清除、桥涵要清淤、路况要清整。达到“六无”,即路面平整无坑、设施完好无损、边沟通畅无阻、标志清晰无污、桥涵完整无损、绿化齐整无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并且实现了“三大转变”,即由跟踪性养护转变为预防性养护、突击性养护转变为经常性养护、单一路面养护转变为全面养护。坚持实行路况巡视制度,加强预防性养护,按照“早

检查、早发现、早测设、早施工”的方针,积极主动做好水毁预防和治理工作。支持以路面养护为中心,加强公路全面养护。

3.5 坚持机构化养护

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养护质量要求高、技术含量高、配置完备的养护机械设备,实行机械化养护势在必行。

3.6 科学养护

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观点,及时了解国内外养护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并且加以应用推广。提高养护的科技含量。

3.7 坚持预防性养护

结合经静陛、不同季节、不同路段以及特殊气候环境下的路况调查巡视工作,农村公路质量相对较低,应坚持进行预防性养护,发现病害或隐患,及时处理,做到防微杜渐,确保养护工作的效果。 我们更应重视农村公路的养护,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改革力度,使农村公路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只要各级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好有关措施,做到建养并重,养护优先,就一定能更好地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上良好发展的轨道,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

结语

总之,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养护是关键,“三分建,七分养”反映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规律和关系。公路养护可持续发展是公路建设成果的巩固、完善和提高的延伸,是保证和维护公路质量,保障车辆正常通行发挥公路服务功能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赵宝平;我国现行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弊端及其改革方向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2年01期

[2]张雁;西北地区高速公路养护对策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