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2 09:58: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二年级 减负高效 从现在开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A-0063-02

有人认为减负与高效是一组平行线,减负就是减效。“减负容易高效难”,这也是许多教师的切身体会。“减负、高效”实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减负、高效”的根本,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在学校开展的“减负、高效”课例研讨活动中,我校语文年级组经历了“试教―年级组备课、研究改进策略―再上课―反思、评课”的过程,思考颇多。现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从现在开始》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于如何构建扎实、高效课堂的粗浅看法。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高效”的前提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语文课堂找准教学的起点,整体把握本体目标,深入领悟学段目标,准确定位课时目标是“高效”的前提。语文年级组第一次试教课文《从现在开始》时,设置的教学目标如下。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第1、2自然段,理解“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等词,并感情朗读。

第一次试教过后,语文年级组教师们发现这一教学目标设定较笼统,指导性不强,没能准确地反映出第一课时的任务,只体现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缺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设定。一节课下来,感觉教师说得多,学法指导少,学生真正能静下心来动笔写、用心领悟的时间少。为此,语文年级组员对本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修改。

1.会认“之”等9个生字,写好“现、期、轮、路”等4个左右结构的字。

2.学习默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多种方式理解“神气极了、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等词,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初步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这样的目标设定更清晰,更符合第一课时的特点,教师再次上课时,基本能达成以上目标。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是“高效”的关键

(一)懂得取舍,把时间还给学生

第一次试教时,语文年级组设计第1自然段教学如下。

1.师:现在,我们的森林大会要开始了!你们期待吗?请在胸前贴上自己喜爱的动物的彩色图片。(教师在胸前贴上“狮子王”的图片)

2.师(狮子):小动物们,今天,我狮子大王召集你们来,要找个动物接替我的王位。你们谁能胜任“万兽之王”啊?

3.师(狮子):这就是我的决定。

(课件出示:“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

4.师:谁来扮演“万兽之王”给大家宣布这个决定呢?先自己练习一下。

(指名读。师指导模仿帝王口气,读出至高无上的威严感;生齐读)

这样的教学,从课堂效果来看,教师的语言较琐碎,情境的创设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并没有能够入情入境,还比较耗时。经过商讨后,语文组发现其实第1自然段的内容易于理解,很适合以读代讲。为此,我们简化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思路,如下。

1.师:现在,我们的森林大会要开始了!你们期待吗?

2.师: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他是怎么宣布这个决定的?请大家练习读一读狮子大王的话,等会儿请你们来扮演狮子大王宣布这个决定。

3.师(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的语气,看他的表情和动作,待会儿请你评一评,他像不像狮子大王。(模仿帝王口气,读出至高无上的感觉)

再一次上课时,教师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第一自然段的教学,直奔主题,一句“其他同学注意听他的语气,看他的表情和动作,待会儿请你评一评,他像不像狮子大王”,实现对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

(二)教法灵活,激发学习主动性

为了达成这一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在第2自然段内容的教学设计中,语文组将以重点词语为抓手,在理解“神气极了”“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等词语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中实现与阅读材料的深入对话,在想象童话人物的神态、动作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初步体会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于品x词语“议论纷纷”“叫苦连天”,一开始语文组的教学设计如下。

1.师:小动物们,听了猫头鹰的话,你们有什么烦恼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谈烦恼)

2.师:像刚才这样,你们也说我也说,大家说个不停,这就叫做――议论纷纷。

3.(课件出示句子)师(引读):“大家听了议论纷纷,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

4.师:什么叫“熬夜”?一个星期七天,天天熬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5.师:瞧你们刚才,有说怕黑的,有说困的,有说不好玩的……一大堆的烦恼和难过,这就叫――叫苦连天。

这样的设计,虽然让学生理解了“议论纷纷”“叫苦连天”这两个词的意思,但是理解词语的方法相同,都是先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再总结概括,教学方法单一,而且从课堂效果看,教师的语言比较琐碎,牵着学生走,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此,语文组对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如下修改。

1.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动物,听了猫头鹰的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谈,指名说,在学生的发言中相机理解“熬夜”,同桌互相说。)

2.师:像刚才这样,你也说我也说,大家说个不停,这就叫做――议论纷纷。

3.师(引读):可是大家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都――叫苦连天。

4.师:什么叫“叫苦连天”,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不断地叫苦)?你是怎么叫苦连天的?(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想象中理解)

对“议论纷纷”一词的教学,教师先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再总结概括;而对“叫苦连天”一词的理解和品读,教师则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创设情境进一步理解,让学生自主理解、想象、品读,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三、学法指导,是“高效”的保障

小学低年段语文课教学以识字、写字教学为主。课内高效地解决了学生写的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对于写字教学,一开始语文组的教学设计如下。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读。

2.学生观察、思考:你要提醒大家写好哪个字?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跟写,展示“现、轮”二字,互评。

4.生完成生字作业。

在教写生字前,教师先让学生们自己看书,提示学生留意本课生字,而不是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说到哪些字,教师就教写哪些字。教学没有突出重点,没有引导学生们找规律,学生们匆忙地写下三个字就下课了,教师来不及展示和评价。整个写字教学只花了五分钟时间,教学不扎实,没有体现低年段的教学重点,课堂低效。针对这一突出问题,语文组重新设计和调整了写字的教学环节,把它放在认识生字之后进行,具体如下。

1.:小朋友们真能干,生字能读好了,对于要写的字也能写好吗?

2.(课件出示“现、期、轮、路”)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字的结构,你有什么发现?

3.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有三个方面是要注意的,分别是一看宽窄,二看高低,三看笔画(课件出示要求),请谈谈你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谈发现:三个字左窄右宽,“期”字左右相当,“现”“期”“轮”字有穿插的笔画,“路”字要互相谦让)

4.教师重点范写“轮”字。(提示车字旁的笔顺)

5.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把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各写两次。

(师讲评,指导学生根据要求来点评)

这样教学,把写字环节教学调整到识字教学后面,使得识字和写字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有效避免了打断学生们对课文情感的体验。此外,新的写字教学设计突出了重点,突显了规律性。本次课重点指导写好“现、期、轮、路”四个左右结构的生字,教师先引导学生发现这四个字的相同点,即左右结构,再有意识地引导发现如何把这四个字写得规范又美观。对于左右结构生字的书写规律,学生并不陌生,在复习过程中教师用课件出示方法:一看宽窄,二看高低,三看笔画,更突出方法的指导性。教学中,教师只范写两个字,对于“现”字,在开课板书课题时,就有意识地点拨“王”字旁的写法;“轮”字的车字旁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作为写字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范写时重点指导“车”字作为部首和独体字在笔顺和笔画的异同。而“期、路”两个字,学生根据写字方法自己练习,触类旁通,写的时间更充分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写字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更有针对性。这样举一反三的写字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更突出重点,更扎实、更高效。

第2篇

一、以练代讲知文理

(一)紧扣文眼梳文意。

在教学设计中,以课文中的“命令”这一文眼统摄整个课堂教学,先让学生找出三个小动物上任后所下的命令,然后通过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宣布命令时的不同情绪,以及宣布命令后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引导学生去品味、琢磨语言,去体会、领悟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二)无痕渗透悟学法。

学习方法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讲处于初始阶段,需要老师时时处处注意引导,不断积累丰富。但对学生而言,学习方法的感悟是理解和发现,而不是告诉。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因素,进行学法的渗透。

1.注重读书批注方法的渗透。

在梳理文意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找出猫头鹰和袋鼠的命令,再通过引导点拨,找出命令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在“一读一找一标”中,引领学生把这种阅读批注方法牢记于心。

2.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

由于本文语言浅显,段落结构相似,尤其是第二、三两个自然段,都可分为“谁上任――宣布命令――动物反应”这三个层次,而第四自然段与之相比,仅多了动物们的想法。根据这一文本特点,我有意识地将这一写法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比如:我以“猫头鹰、袋鼠、小猴子”为行,以“万兽之王、命令、动物的反应”为列设计板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补充丰盈,最后将文本内容提炼成表格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对本文的内容一目了然。再如,学完第二、三自然段后,我依托板书,通过引读,引领学生回顾这两段的写法,然后出示第四自然段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写法的不同,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以读代讲促感悟

阅读教学,读是重头戏。只有直接面对文本,潜心读书,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的感受。在训练阅读的时候,我注重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材料,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理解本文内容,加深感悟。

(一)顺学而导巧解词。

这堂课上,“议论纷纷”既是本课词语理解的难点,也是理解猫头鹰命令的不合理的关键所在。于是,我设置情境,让孩子们在设身处地的体验中理解词语:“动物们,猫头鹰大王的这个命令,你们觉得怎么样?”孩子们七嘴八舌,将“议论纷纷”的情境不知不觉地表演了一遍,现场情境成了“议论纷纷”内涵的最好注解。接着以“那你们都在议论什么呢,谁来说一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小动物们”争着说出自己心中的烦恼和不情愿。孩子们的神情、语言为理解这个词作了最精妙的注解,在情境中亲身感受和体验,深刻理解了猫头鹰大王命令的不合理。接下来我就顺学而导,“听出来了,你真的很不喜欢这个命令,那就请你来读一读吧!”让孩子们读一读动物们的反应,读出心声,读出理解,读出感悟。如此以读代讲,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悟出重点词语的含义,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方法。

(二)循序渐进感悟深。

由于二、三两小节结构相似,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扶放结合,把重点放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上。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猫头鹰上任的情境,猫头鹰这个万兽之王可是第一个上任的,这是何等的荣耀,何等的骄傲,因此,重在引导学生感悟猫头鹰上任后的“神气极了”的感觉。但是,“极了”这个词语的意思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我以读代讲,把握训练的层次,循序渐进。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猫头鹰的神气?” 通过图画、语言的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这是体验的第一层次。

其次,在此基础上, 巧妙移情,出示猫头鹰的命令,指名读。这里的“读”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体会猫头鹰强烈的情绪表达。这是体验的第二层次。

第3篇

摘要:“微”为公众提供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新体验。现在各个学校,各个学科都在进行微课的研究。本文从微课的定义、用途、特点及学习资源出发,以小学英语“指导性阅读”为例,从主题、策略、设计等方面来构建一个“短小精湛”的微课。

关键词:微课;知识点;设计;课前

课题项目:福建教育学院科研课题《慕课与翻转课堂视域下学习能力提高的探究》编号JBS14562

【中图分类号】O4-4 ;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04-01

随着学校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学生和教师个人拥有的信息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等)逐步普及,携带自己的信息终端到学校课堂学习(BYOD)兴起,颠倒的课堂、可汗学院等新理念逐步家喻户晓,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 “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教学模式日渐为人们接受。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制作微课成为当下每一位老师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微课的定义

针对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或一个知识点展开教与学,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突破重难点、传授技能的一种视频学习模式,就是微课。

二、微课的用途

1.提供先学的途径

当下兴起一股“翻转课堂”的热潮,“翻转课堂”就是教师事先根据教材将重难点或知识点制作成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老师上传到网上的视频。回到课堂上针对视频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或教师评讲练习,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传统的教学形态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学生在家中通过练习来内化知识。而“翻转课堂”,就是学生课前在教师的视频陪伴下,先学,而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陪伴下,解决先学过程中的困惑。如果想实施翻转课堂,就必须要制作“微课”。

2.解决难点的渠道

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某个问题或某种题型总是无法理解,教师就可以把这个易错点制作成“微课”,让不理解的学生在课后反复听老师讲解并加以练习,针对性地进行补缺补漏,这种“易错点”的微课不仅可以给其他班级的学生分享,也无形中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这种类型的微课不能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如果在课前就让学生观看视频、掌握难点,肯定会给学生增加压力,对此,这种类型的微课适合让学生在课后观看。

3.反复学习的渠道

教师知识讲解的视频能在网络或云端中永久保存,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在课堂上吸收不了的内容,可以多次进入微课加以学习,不仅巩固知识,还能使课堂缺席的学生及时进行补课。可见,微课对于学困生来说是一个再学习的渠道,也可以避免家长们不断送孩子去补习班的现象。

三、微课的特点

1.短――视频时间短。小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是5-8分钟,微课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之内。

2.小――内容主题小。教学内容必须一课一点,主题突出。即突破一个知识点,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典型问题。如果一节课的知识点较多,或者该知识点牵扯到另一个知识点,可以制作系列微课。

如,一节英语课可以分别制作成单词、句子、语音、语法等四个类型的微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某个内容学习。

3.精――设计讲解精。

(1)内容精炼,实用

切入课题迅速,不能在导入环节上“绕圈子”。对此,教学环节要砍去冗长的前奏后奏,即去掉复习、巩固、拓展环节,仅保留课堂难点重点内容。教师的讲解要精良、简练,由于是一对一地讲授,教师的语言不能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用语。可见,设计一个精炼的微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基本手段。

如“指导性阅读――Dream Jobs”一课,微课一开始,马上提出教学目标,告知学生学会利用图片猜词义、猜句义、理解短文大意。这也是英语新课标小学生必须达到的一项阅读技能。

(2)策略精辟,易学

微课强调抓住一个知识点或问题,它不像以前的以“教”为中心,以教学内容的讲授、传递为目标。而是在“教”的基础上培养学习策略,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因而微课中教师的讲授线索要清晰,尽可能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可见,设计一个有策略的微课是提高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手段。

(3)设计创意,有趣

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魅力吸引学生点击并且反复观看的欲望。如,幽默的语言输入,让学习更轻松;恰当的情景吸引,使学习更有趣;适时的问题引导,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设计问题时要从易到难,不能马上抛出难题难倒学生,要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思考。

(4)总结完整,启发思考

微课的结尾,应该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总结可以是有引导性的语言或一个引发思考的问题。

微课与真实的课堂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还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学习。学生观看视频进度可以灵活调整,对于学困生来说,不懂的知识可以倒退反复观看,而优秀生在观看视频时,懂了的内容可以快进跳过,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可见,设计一个有效性的微课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四、微课的资源

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应该包括微课视频、微练习、微资源、微简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微反思。

1.微练习――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检测自己的先学,可以是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练习题型尽可能多样,并在练习后面附上参考答案,以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微资源――拓展性阅读材料、延伸性练习或超链接等。文本形式的材料,需要控制字数,确保学生1分钟左右阅读完;影像形式的材料,建议时长不超过3分钟。

3.微简介――为了使学生对教师视频的强烈关注,微简介要简要介绍课程内容、特色与亮点。

4.教学课件――课件的背景不能太花俏,课件的字体、字号合理,要突出本课重难点的文字、图片,以确保容易被学习者辨认、识别;课件有前奏(如微课名称、作者姓名等信息),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结尾还要有谢幕板块。

5.微反思――包括老师的自我反思、同行评价以及具体改进建议。

教师给微课命名时要详细,有微课名称、微课适用对象及微课所属学科、教材、单元、知识点等信息,便于学生在网络上精确地查找学习。可见,一个完整的微课程作品不仅让学生获取更大的学习资源,也让老师受益更多。

如今微博普及与流行推动一股“微”字辈的产物。现在的“微课”热,是对过去传y教学模式的反思和修正,是一场教育的大改革,对此,作为一名教师,从现在开始,从头开始学习,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现状、问题与趋势》. 2014.4.10

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观念颠覆;解构;建构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伴随着基于网络的流媒体技术、网络视频广播组播技术、网络音频传输技术等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给教育增加了新的内容以及新的知识传播途径,大大减少了学生对单一课堂教学资源的依赖,“成功的学校教育过程需要知识渊博教师”的观念逐渐淡化[1]。学习的理念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严峻的挑战,引起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式等发生改变。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带来一场教育的革命。

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课改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解读《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文件精神,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突破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努力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成为学校和教师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需要直面并为之努力的一个课题。为此,江苏省惠山职业教育中心校借力信息化示范校创建的契机,分析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设置、管理模式、师资结构和学生层次,分析学校当下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数字化校园网络信息化发展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拟定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明确以“数据、服务、决策”为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原则,以建设方案为行动纲领,校园网有线、无线覆盖到全校所有的教室、实验实训室、办公室、师生公寓和室外广场。在消除信息孤岛的同时,学校通过举办精品课程资源评选、微课制作评比、优秀教学设计竞赛等系列活动,在各系部教研组普及推动教学资源积累,把学校评出的优质课程资源和优秀微课作品以分布式存储和序列化管理的形式挂到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上供师生浏览使用,并择优推送部分资源和作品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平台上进行角逐,通过较高层级的比赛所提出的较高评价标准进行赛前针对性的培训,参赛老师反复进行修改与完善,较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和作品的质量。这批高质量的资源,为广大教师优化本学科教学设计,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实现信息化技术与教科研的有机整合,进行高效优质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学生通过这个校内外互通的教学资源平台,轻松查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另外,学校在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中要求教师在综合网络学习平台上在线建设课程、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在线学习空间统一管理,理论上师生实现了每天24小时的网络课堂、网上作业、网上测试、网上交流、讨论答疑、实验指导等功能。并且,通过系统间的无缝链接,保证学校购置的虚拟仿真实验实训软件在课上课下都能被师生共享共用。依据“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进行组织业务流程再造以后,学校基本满足了信息化课改的硬件要求,同时,信息化示范校的创建过程推动着学校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以及师生集成个性化服务总体目标的逐步达成。

二、信息化条件下中职课改的思考与探索

“教育信息化”的独特性颠覆了传统的教与学的观念,时间、空间、教学媒体以及我们所能想到的其他任何关键因素,都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现,给学校两课改革的深入开展开辟了广阔的扩展空间。

(一)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打破了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得不到落实的窘境,因为“教师为中心”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在网络环境下,MOOC、微课的逐渐兴起,带动“翻转课堂”“云班课堂”“适时教学”(JiTT)等一些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对学生而言,既可以个性化自主学习,又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或者更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可以肯定的是,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它都是一种夹杂少许解构色彩的、基于建构主义的、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习提供了太多便利的条件,学习者具有更多的自由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教与学的过程可以不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班级授课”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适应网络学习。或许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学习的主宰,而网络信息化环境自然而然的把学习的中心从教师转向学生。甚至,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由原来教师纯粹传授后的理解,转为更多的由学生主观上感知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学生自由的、有目的、主动的学习使学习内涵得以延伸,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革成为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不可逆转的潮流。

(二)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引发了教学媒体和学习媒体的不断创新。在原来课堂中已经广泛应用的广播录音(高保真)、电视录像(高清晰)、CAI、语音实验室等视听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基础上,现在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距离教学,基于Internet及其他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等也逐渐铺开,形成了由视听媒体发展到更多媒体的运用,由单项传递发展到交互作用,并结合计算机向高智能、大容量、快速度、多功能等方向发展。现在高性能的计算机已经能使用“人工智能”程序去适应学生的学习倾向,通过学生眼睛的引导(认知速度、注意力、场依存性等),读取个人的学习偏好和习惯,学生被自动“分类”,学习过程中所传递的信息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相符,这些高科技的交互手段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取长补短的目的。“多媒体”的概念已经不是多种媒体的简单集合,而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人与计算机交互的多种技术的综合。这些教学媒体的使用,实现了从“粉笔加黑板”时代向多媒体教学和交互式网络教学的信息化时代的彻底转变。

(三)教师定位

在以往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教育技术的地位并不重要,因为教育技术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教师始终是衡量学校好坏和课堂教学好坏的最关键因素。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到来,能否为传统课堂的教师留下一席之地或许已经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了。不论是远程、网络教学还是“虚拟现实”“智能化”教学,其最大特点在于开放性、跨地域性和虚拟化。这些教学形式,不仅可以集中最优秀的教师,提供最科学的教学理论、教学策略和智能程序,把学生带入更高水平的学习,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当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增加了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的比重,通过改革学制、学籍和学分管理制度,实现了全日制职业教育和非全日制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之后[3],当学生、家长、甚至教师通过实践,认可了这些新技术对学习过程的支撑作用之后,传统课堂教学的生存空间是否还像现在这般雷打不动?学校和政府主管部门必须考虑决策这个问题了。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的教师将是唯一把这些新技术带给学生并使其发挥作用的人。因此,作为一个当下的合格教师所需要涉及的领域之外,必须再增加一块内容———信息化技术。从现在开始,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立、开发、应用和管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综合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和熟练使用应该成为合格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改什么?先改什么?怎么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什么知识是必须的?学生如何学习?当下课堂教学的形式是不是还能适应信息化技术变革后的形势和需求?我们是否正处于教育调整的关键期?现实逼着我们去回顾思考和重新界定这些老套的问题,去适应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的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如果一个变化的社会坚持学校教育在巨变面前保持传统的形式,可能也是走向倒退和衰落的开始[1]。历史上千载难逢的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时代已经到来,让我们坦然的、微笑着接受它的来临。

作者:徐益清 单位:江苏省惠山职业教育中心校

参考文献:

[1]JonWiles,JosephBondi.课程开发:实践指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第5篇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能力标准

1研究概述

1.1调研目的

调查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主要从5个维度:意识层面、知识与技能层面、应用层面、对教育技术资源方面的需求、学生对教育技术教育方面期望,来了解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

1.2调研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研方法。问卷的设计基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试题。以及笔者设计的有关师范生对教育技术发展期望的几道试题。笔者把试卷按学科进行编制。分别编写出中文、数学、英语、地理4个学科的问卷。这4套问卷都是从5个维度来进行编写。每套题都包括45—50个问题,其中至少有43个封闭或半封闭试题和2个开放性试题。

1.3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中主要选取非教育技术专业的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注意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性别的特点,从学生中抽取研究对象。笔者在东北师范大学主要选取大三、大四的师范生,共调查数学、语文、英语、物理4个专业,这4个专业又均匀分布在文、理两个大类。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4份,有效问卷394份,有效率为98.5%。问卷数据录入计算机并采用excel软件来处理。WWw.133229.coM

2结果分析

2.1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意识现状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不仅对在职教师提出了标准,同时也对在校师范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调查可知。11.17%的师范生对此标准非常了解且十分关注,10.41%的师范生对此标准非常了解但并不关注。53.55%的师范生对此标准不太了解也不关注,24.87%的师范生对此标准一无所知。从这些数据就可看出,3/4的师范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标准并不是很了解,多数都处于未知状态。如果一个师范生对其未来职业要求的了解程度处于半迷茫状态,那么他们也就不能知道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自然当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也是处于迷茫的状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多引导学生去关注这方面内容。让他们懂得一个优秀的教师究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2.2师范生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现状

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很多教育的基础内容,师范生如果能更加积极的学习应用教育技术所必需的教育理论与观念、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方法、资源选择与开发的技术与方法、教学应用的模式与结构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教育技术ⅲ。在调查问卷中,笔者就是通过第二部分试题来了解师范生在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得出以下结论:

2.2.1师范生想多掌握技术,但理论基础不牢

在调查问卷中,为了降低难度,涉及到有关基础知识的内容都是以选择题形式来考察师范生的掌握程度。调查数据显示,师范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却很想学习技术。通过问卷统计得知:在英语的问卷中,师范生对教育技术发展影响较大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的了解不够。在语文问卷中,考察学生对教育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这个题就想看学生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掌握如何,可很多学生都不清楚教育技术的五部分组成,76%的学生答错这道题。太多的学生只关注到实际应片j,他们认为这些技术内容能对今后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忽视了理论的重要性。

2.2.2对常用的教学软件掌握不精确

师范生对word、powerpoint只达到了解的程度,但使用的不精。通过问卷统计得知:在英语问卷中,为了使上课时使用的电子文档中的文字更加醒目,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需要给一些文字加上底纹。只有71%的学生知道选中要加上底纹的文字,点击“格式”菜单中的“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很多学生在平时的时候都只注意一些文字的修改、格式的统一,但是一些很简单的命令不能掌握,往往在最简单的地方犯错误。从问卷中的很多题都能反映出同一个问题,就是每名学生学软件时只是学习些表面上的东西,一旦要深究就不一定会了。这些都是笔者觉得在今后的教育中.老师们一定要注意提醒的地方。

2.3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现状

在教育技术的应用方面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描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择、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评价)、教学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过程的有效组织和管理、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通过问卷统计得知:在语文问卷中,在进行教案设计前,教师要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学习需要指的是学习者的差距和需要.然而只有22%的学生答对.如果师范生在做教学设计时不明确学习需要,那么其最终的教案也是盲目按教学大纲设计的教案,这样的教案是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笔者认为,在适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强化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2.4师范生对教育技术资源方面的需求

教育资源是指那些为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的或者能被用于教育目的的服务的各种资源,如果从资源分类理解资源内涵,教育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潜件(观念)。其中,硬件资源的建设是指信息技术设备和设施的建设,硬件建设是基础,它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软件资源的建设是指信息技术课程和教材的建设。软件资源的建设是核心,它提供实际运用上的支持。潜件建设是指信息技术理论和方法的建设。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所设有的硬件设备越来越齐全,但在软件资源建设上表现出很多不足之处。

2.4.1与本专业相关的教育技术网络资源库缺乏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的网络资源开发者还没建设出与各个专业相关的资源,并且各个专业的学生对教育技术方面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如果单单只靠现有网络上的内容来面向各个专业.早已不能满足师范生的专业需要。我们应该开发出更多的与各个专业相关的网络课程。例如:通过与语文专业师范生的沟通.得知他们多喜欢用视频、音频来创设情景,结合情景来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记住所学的古诗、文言文、散文等。因此笔者建议在做语文专业的网络资源时能多考虑这方面的内容。

2.4.2用来讲解硬件设备操作过程的软件资源短缺

师范生对教学中常使用的教学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不精,他们都急需这方面的详尽讲解内容。很多学生认为在学校使用到的教育教学设备很好、很全,不过在他们中的55%,甚至更多的学生不懂得如何使用这些教学设备。因为学校为了简化教学,每次设备开启时都已配置好,老师不需要进行调整,只要按下开关键,然而现在的很多师范生的就业方向都是农村或偏远山区.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才能调整好这些教学设备,如投影器的调整、幕布的收挂等。笔者希望能多拍些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能一步步的按照步骤来进行学习,增加相关的软件资源。

2.5师范生对教育技术教育方面的期望

2.5.1更改课程开设时间

通过调查得知,50%的师范生希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能在大三开设,而不是在大一开设。仓储认为在这样的时间段开设课程才能使她们学到更加切合实际的教育技术内容.并能将学习的内容立刻应用到教育实习中。

2.5-2改革培训方式和内容方面

大多数师范生都希望能边上机边讲授内容,让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利用多媒体、网络学习内容,而不是继续沿用传统授课方式。传统的教学不能实现课程本身的实践要求,所以她们十分期待课程能适当的改革。

2.5_3小班授课或是分专业授课

很多师范生希望《现代教育技术》课能小班授课或是分专业授课目前,许多高等师院校公认《现代教育技术》课是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唯一途径,但是很多院校都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做为公共课开设,由于教师少的限制,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多数的师范院校只能开展大班教学。然而采用大班授课,使得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难度大大增加,学生只是上课听老师讲一些理论知识。根本接触不到一线的教学实践与教育技术的结合点,致使很多学生不能学到如何更好的使用教学媒体来优化教学,使用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更不用说做出更好的、与自己所学专业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所以很多师范生在调查问卷中写道:希望学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教育技术内容,增强针对性、使用性。

2.5.4开设课件制作、多媒体技术课程

很多师范生希望开设课件制作、多媒体技术课程.使师范生能做出更好的课件,提高教学效果。原来的师范生只会使用ptp进行讲课,他们认为只用ppt讲课很单调,所以希望多学些课件制作方面的软件,来填补她们这方面的缺陷。

2.5.5开设有关教学礼仪方面的内容

很多师范生都会参与微格教学的培训,他们在进入微格教室时看到自己讲课时的举止,以前一些不注意的小举动在屏幕上突显出来,如果自己作为学生也会觉得这样不好。所以很多师范生都觉得应适当的开设这方面的内容来提高这方面的意识.

3改进策略

3.1调整现有教育技术相关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在各个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为了能更加有利于师范生的发展.笔者认为该课程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调整。通过问卷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适当改变原来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原来上课讲授的内容多数都过于大纲化、理论化,学生会觉得很枯燥,若是适当的弱化理论,以师范生够用为最低限制,这样会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习这门课程。增加师范生比较关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方面的内容,适当调整这方面的课时.安排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而不再是以前那样使学生一堂课只是坐着干听,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

3.2加强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从2004年到现在,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学完全可以更加的大胆一些,真正的使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例如:可以让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生能以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方式参与到各个学科教学,每天和他们在一起,学他们的专业学科知识,之后把自己的优势与他们的学科知识相结合,做出更能适合教学的东西。笔者最近经常和英语专业的免费师范生在一起.他们从大三就开始进行教学练习,老师上课的每一个细节他们都在练习,通过交谈得知他们上课时只会使用ppt,其它更简单、更适于上课的软件根本不会使用。他们的学识与能力不比我们专业的学生差,但他们没想到用更好的软件来进行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加大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让我们深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去,去教授他们需要的技术来整合教学、优化教学,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3.3提高师范生“两条腿”走路的意识

很多师范生对“两条腿”还不是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仅仅只会一些专业知识,致使很多师范生意识不到教育技术的优越之处。所以对现在的在校师范生要开始有意识的培养“两条腿”走路,这“两条腿”是指:一要有较强的教育技术能力的素质;二要有拿手的中小学科目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两方面内容的师范生才能更快、更好地走向未来。

3.4优化现有的教育技术学习资源

3.4.1与专业挂钩.丰富现有的学习资源

现有网络学习资源不少.不过很多都是以学校为单位,各自建设网络资源,有的还出现了重复建设的现象,但在这些资源中能真正提供给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专业资源却寥寥无几,而且资源内容整理的也不齐全。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对有现有的学习资源进行整理、归纳、优化,最好是跟学科挂钩,分科目来进行,扩大原有的资源内容量,使之更加丰富,更加符合专业要求。

3_4.2使现在的学习资源更加智能化

现有的资源多数都是以文本、图片的格式来展示学习内容,渐渐出现了视频。可现有的资源大多不够人性化,学习者也只能是一页一页的阅读.一点都没有符合人学习思维的跳跃性。如果把现有的学习资源配合超链接,再配合更好的导航、概念图,学习者可以任意的选择他想学习的地方,这样的学习资源才能更加的凸显个性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

3.4-3使学习资源更加多样、多元化

第6篇

关键词:Photoshop 兴趣 教学方法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11-01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都要开设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课。对于电美专业的学生来说,Photoshop更是要学而且要学好的一门课程。但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个人兴趣、审美能力差异很大,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把学生吸引进来,达到乐学、好学的目的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不断研究摸索,总结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才能较好Photoshop课,才能培养出实用型技术人才。

1 Photoshop课程开设之初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主体的主动性发挥不出来,对学习的兴趣调动不起来,教学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带领学生接触这门学科之初就要打消学生学习的顾虑,培养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第一节课在整个Photoshop课程教学中起着提纲挈领的关键作用,所以一定要上好第一节课,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首先,在上课之初为学生展示一些用Photoshop处理后的、新鲜有趣又具有实用性的各类平面设计作品(包括极富感染力的图像广告、海报、招贴画;婚纱影楼里的漂亮照片;人和动物亲密的图片等),巧妙地把学生引入Photoshop的艺术殿堂,学生一边欣赏着让人赏心悦目的作品,教师一边带领学生探寻其中的奥妙,简单的向学生介绍色彩在各类作品的处理中的作用,把涉及到的Photoshop的功能交待一下,为以后的学习做个铺垫,开阔他们的视野,有助于加深学生对Photoshop重要性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求知欲。其次,还向他们展示往届优秀毕业生的作品,包括入学之初的拙劣作品和毕业之前的优秀作品,通过这样鲜明的对比,学生们看到以前的学生学前学后作品的天壤之别,产生亲切感的同时,也会产生“通过学习我们是否也能实现这样跨度大的跨越?”的疑问,教师要很肯定地告诉他们“能!”,而且还能超过他们,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Photoshop的信心,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调动起来。教师还宣布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Photoshop学完之后我们在座的同学谁的作品能够成为老师的骄傲,也能有出色的作品呈现给下一届学生。把学生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儿都挖掘出来,让他们跃跃欲试,暗自较劲,坚信自己在完成Photoshop的学习后也会榜上有名。

2 案例教学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在Photoshop课堂上,讲授式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学到的都是“零件”,不会“组装”,不但学生不感兴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得不到锻炼。而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经典案例为线索,以具体的、独立的实际案例的形式显示出来,收效极佳,这就是案例教学法。一个案例的完全掌握,不仅可以让学生迅速学会里面用到的各种工具,还能全面了解各种工具叠加所产生的综合性效果,在制作中即动脑去记,又动手去操作,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产生厌学心理。教师课下多方查找资料,选用既包含和使用本节课要讲授的知识点的,又要来自生活,生动有趣的案例,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对制作的案例进行剖析,用案例引出工具的使用,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熟悉和掌握Photoshop的各种功能。教师分析完案例,接着趁热打铁,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所讲的案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自己的想象,设计出独特的风格的实用又漂亮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很快就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享受美的作品。

3 采用考核评价的方式,学生自己寻找艺术点

考试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检测、反馈功能,即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又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根据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况,Photoshop课程注重基本技法的训练及创意思维的培养,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主要的是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靠通常的考试是达不到考核的效果的,反而还会使很多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抑制了学生内在求知欲的发展,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以“评”促“学”是保持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我们根据Photoshop的学科特点,采用课程设计考核评价的方式,脱离理论试卷的束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能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平时考核,一部分是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就是随堂上课随堂考,以项目案例为依托,锻炼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能力,多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时间,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创作作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念强加给学生,只做从旁辅导,放开手脚,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获取,真正掌握Photoshop的运用。不妨把考核的结果公布出来,使学生们都能看到教师对每个学生作品的点评,目的不是对学生作品优劣的甄别,而是帮助学生指出问题所在,让其他同学也能引以为戒,不要犯类似的错误,激励学生不断的前进。师生共同设计课题,开放考题,规定完成期限。考核作品公开,成绩由学生之间互相点评结果(占50%)和教师的点评结果(占50%)共同组成,保证考核的结果公正、公开,大家心服口服。

教师要拿出十足的耐性,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充分挖掘由于长期不主动学习而被埋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愿望,通过适用性强的教学案例加强学生的专业设计技艺的锻炼,轻松突破教学的难点,大胆尝试新的评价手段,打破传统考试方式的束缚,创造一个集“趣味性”、“适用性”和“开放性”于一体的Photoshop教学全过程。这样的教学即能着重培育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增长才干。

参考文献

[1] 程格佳.《Photoshop平面图像设计》案例教学的创新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9(8):125-129.

第7篇

一、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

(一)课程整合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量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辨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狭义的课程整合指的是,考虑到各门课程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广义的课程整合,即课程标准不变,但是相关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包括例子、练习等)、学习的手段等课程要素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当这些互相渗透和补充的重要性并不突出,或者已经非常自然,到了潜移默化的程度,就没有必要提“整合”了,反之,就需要强调“整合”。

(二)当今世界对课程整合的研究

目前,国内对课程整合比较主流的理解是“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这种观点将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上。它突出计算机作为工具,去辅助各传统学科的教学。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目前是第一种模式占主流地位,第二种模式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不发达国家的教育也积极加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行列中来。可以肯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课程整合的探究和实践

课堂教学向着多媒体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必将大大促进对未来一代化学的教育。如果说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能力和化学素质上的作用是不可低估、不可代替的教学手段,那么从现在开始,使用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将会异军突起,在体现和实现教学目的观、结构观、质量观和发展观方面将成为不可多得的形式。。

(一)利用多媒体软件解决物质结构教学中的难点

在《离子键与共价键》、《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两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模拟核外电子运动、化学键的形成和分子模型就会很成功。这一内容抽象、枯燥、难度大,用一般模型演示不能给学生以动感,而且容易使学生概念模糊。计算机的二维及三维的图象与动画模拟达到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形成离子键时电子的转移、阴阳离子的形成、离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平衡等都表示的清清楚楚。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并且能科学准确地理解化学键的实质和特征。

(二)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改进实验教学

对于药品太贵、装置复杂、反应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应用计算机模拟整个过程,并且将各步实验操作进行分解,反复演练,直到学生掌握为止。

1.各种制备反应的装置、演示实验一般比较复杂、现象不明显,可按教学要求设计一定的操作步骤、模拟演示实验装置和过程,尤其可以针对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设计一定的解释指导内容,及时反馈,比通过实验报告的反馈要及时、全面。例如,《原电池》利用计算机把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电极反应的微观变化模拟成宏观图景加以演示,弥补了化学实验为难以展现的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和教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使学生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2.对于一些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运用计算机辅助之后,可以更广泛的选材,扩大书本内容,提高对比度。例如:在《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这节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用计算机预先设计出每种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现象,这样学生可以在段时间内看到多个实验,对比记忆印象深刻,而且毒性较大的物质的反应现象也可以课堂上演示。可见,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不仅扩大了学习内容的范围,缩短了学习时间,节省了实验场地和药品仪器,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尽管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化学实验室中的实验,对于有条件做的化学实验我们应该尽量多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第8篇

关键词:数学语言能力;数学教学

近几年来,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说:“学生的逻推理能力太差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太差了”“有些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考试成绩总不理想”。并且,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生因表述不当引起失分相当严重。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成了一个困扰学生数学成绩的问题。

一、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组织、应用数学语言的原因

1.数学教师教学是影响数学语言的一个原因

数学教学是影响数学学习的关键。数学教师的教学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更是有很深影响,有些教师在上课时经常以这样的问题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等等,只留给学生回答“是与对”的时间,这样的问题与回答恰好扼杀了学生数学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当然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创设了好的情景与问题,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的思路偏离了教师预想好的答案,教师怕耽误时间,怕影响了教学进度或是扰乱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师在学生回答了一点的时候就取而代之了,没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敢于辩论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就得不到锻炼,得不到开发,达不到高中生该具备的能力。

2.周围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总是在班级集体中进行的,他们随时都会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由于同班同学之间,心理发展水平相近,学习基础类同,思维的方式方法相似,在进行相互帮助讨论时,就更切合实际,显得交友成效。所以班集体的学习气氛,会无形的影响其成员的学习与能力。如果某个班级的同学在数学学习方面不善交流、不善讨论问题,只是埋头苦学,在课堂上不善于积极回答问题等等现象,都不利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3.书面表达不严谨、不规范

现在有些高中生对数学的学习仅限于听得懂,却忽略了逻辑推理与运算能力的提高,以及规范的表达。把浓厚的兴趣放在解题方法及难题辅导方面。平时缺少书面表达规范化的锻炼和巩固,在真正综合应用时,又由于基本功不过过,运算能力不够强,而影响了正确的解法,在考试的时候,经常感觉这个体会做,在解题过程中没有认真演算,也不会规范表达,考试的时候不是计算出错就是做到一半的时候就会卡壳。

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1.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数学教师通过教学,极大的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且影响着每位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帮助,能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教师在上课时问题的提法要有艺术性。也就是说,问题的提出要符合教学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感兴趣,让学生有一种欲解而后快的感觉。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当学生的问题教师认为比较幼稚时,也许是学生灵感乍现,教师要多一些容忍,少一点讥笑;当学生的问题让教师难堪时,要多一点理解,少一些责备;当学生为了表达一个问题急得面红耳赤的时候,要多一些鼓励,少一点不耐烦;只要这样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踊跃的思考,积极的回答问题,在思考与回答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培养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使学生释放个性,迸射出创造的火花。教师要对学生的答案细心听解,耐心讲解,对学生的大胆猜想给与鼓励,使学生形成敢于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的风气,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典型例题的讲解,课后作业的即使反馈

例题的解答过程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例题的作用不仅仅是复习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的范例。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做到,仔细的分析问题,不仅要讲解问题的解法,更要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与表达,教师要给出详细的具体的解题过程。教师规范的表达能给学生带来好的表率,能给学生树立模仿的榜样;准确的、严格的数学语言写出题目的答案,不仅能让学生弄清解题思路,弄清解题方法和步骤,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后作业的反馈也是要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后作业能及时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问题。教师要要求学生解题过程给出合理文字说明和必要的逻辑推理,数学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实际教学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以能反映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为基本要求。教师要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学生解题过程的批改,不要仅仅关注题目的答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教师就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了解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依据,能做到数学教学有的放矢,更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当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每时每刻的努力,需要每位数学教师的努力,需要每位学生的努力。要在一点一滴中形成好的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起,努力提高我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第9篇

关键词:地理;追梦;幸福;成长

现在的你是自己喜欢的样子吗?是否对工作满意?是否在地理教师这个岗位找到了新的努力目标?是否偶尔也会迷茫:到底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地理教师?这个职业能带来幸福感吗?今天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对地理教师职业的感悟。

一、培育职业幸福感

作为一名从教已24年的地理教师,在现阶段感觉是幸福的,这些幸福来源于工作、家庭和生活。从来不认为教师的幸福建立在牺牲健康、牺牲家庭的基础上。如果大家在工作之初就确定生活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上班、上课、学习和家庭生活都安排妥当,让它达到一种平衡,并且有能力让这种平衡更高级一些,那么你的身心都是愉悦的,这就是笔者理解的幸福。它的具体表现是心中无怨言、脸上有笑容、能拥有一颗为一件小事而欢欣的心,也能拥有很快忘却烦恼的心态。

职业带给我的幸福是其它幸福的基础。试想如果工作一团糟,得不到领导与同事的赏识;和学生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所带班级的地理成绩总是和别人有着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心情能好、工作能好、生活能好?显然会受到很大影响。笔者非常赞成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对教师幸福的诠释:人生要有目标;如果有更多的教师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就会把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唤起全社会珍惜生活、热爱生活、悦纳自己和他人;优质的教育一定源于善好生活。优质的教育一定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又好又善的高品质校园生活之上,这也是自己生活的奋斗目标。

二、具备努力拼搏精神

从第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开始,到如今的教研组长、年级主任,工作量都很大,最多的时候担任过十二个班的地理课,每周二十四节课。有付出就有收获,先后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教师、银川市优秀教师、银川市首届“凤城名师”、银川市职工岗位能手称号,两次获全国地理优质课一等奖,先后有二十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发表或获奖,公开出版发行校本教材《宁夏旅游地理》,多次在全国和全区进行专题讲座,连续多年获得各种校级先进,现在有“凤城名师”工作室。回顾成长历程,感觉自己胜在以下方面。

一是具有强烈上进心。主要表现在守时,时间观念很强,包括上班、上课、开会、集会都会略有提前;爱学习,强化专业知识,锤炼技能技巧,充实新理念、新观念等;有初步的职业理想,如成为一个有潜力的班主任、能获得同事和学生的认可、敢于参加优质课比赛、能够尝试撰写论文等。

二是具备认真品质。认真的初级阶段是能认真备课,提前写出环节齐全的教案,能进行无明显知识错误的教学,能认真批改作业,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掌控课堂。认真的中级阶段是能坚持经常听同学科同年级教师的课,能及时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能在反省的基础上纠正不足。认真的高级阶段就是经常有人对你的评价是有悟性,这说明你的认真已经到了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你能找到努力的方向,而且是有效努力。

三是富有管理能力。即管理学生和课堂的能力,两者密不可分。在管理学生方面,一定不能情绪化,不能走极端。除了管好学生,还要有管好自己的能力,如在规定的时间里必须有质量不拖延地完成一件事,把娱乐和工作分清,对自己有要求,任何事情都力求比别人多做一点点。

四是情商高。高情商的教师具备以下特征:自我认识能力强;移情能力强,擅长认识他人的情绪,事事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得关心、理解和尊重人;自控自律能力强,一言一行都要做到为人师表;有积极、高层次的心理,能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周围的事物;善于沟通,协调能力强。高情商的教师善于理解学生,对学生有情感,把他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会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成才的角度策划自己的工作,因而深受学生喜欢。

三、树立先进发展理念

教师的发展理念决定了他对别人的影响程度,建立影响最简单的方式是帮助别人,你不仅会收获友谊,更会得到同等份额的快乐!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最重要的场所莫过于课堂。优质的地理课堂不仅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能传播价值观、思维观、行为观,更能启迪学生心智,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理教师要想打造优质地理课堂,首先必须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地理教师。在成长路上可从以下四方面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做有思考力的教师。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思想上的差异,而思想主要来自思考。教师的思考力主要体现在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上。首先,愿意拿出一定的时间集中在某个问题上,思考选取最佳的方法达到目标;其次,长时间集中关注某一主题的研究,持续推进,尽量寻找创新点;最后,在常态的教学活动中融入自己的思考,习惯性地课前为每一节课做设计,课后为每一堂课做反思。

做有创造力的教师。教师的创造力往往表现为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方法都是新颖、简单、有效的。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把经验、阅历、智力、想象力以及知识等重要资源整合转化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要求极高,这也是优秀教师的发展理念。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常常缺少创造力,如有的人同一个教案用几年,既抹杀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又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师的工作质量需要通过创造去提高,教师的生活状态需要通过创造去改善,没有创造力就不可能成就一名优秀的教师。

做有执行力的教师。任何事只有行动才会有结果,如果只停留在计划和设想的层面,就永远成就不了自己。执行力是指要有主动意识,并且按质按量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优秀的教师更有实现构想的能力,这也是一般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区别。然而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都有严重的拖延症,往往到了事情必须要做的时候,才匆匆忙忙应付,不但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整个过程心理负担也会很大。与其这样不如先把事情做好,再利用相对充足的时间优化提高。

第10篇

2014年11月26—27日,我校成功举办了省“教学新时空·名校课程”现场推进会暨江苏省海门中学第30届教学“百花奖”全国展示活动(江苏教育网进行了网络直播)。笔者有幸执教《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一课。三角函数的周期性作为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起始课,概念性强,本节课是笔者基于“给学生需要的数学概念课堂”的需求进行的一次实践和尝试。

一、课堂实录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作为一个海门人,我们身处长江边,你有没有在长江边看过日出,今天老师请大家看一段长江边日出的视频。

下面是两个同学看完视频后的对话

甲:日出美吗?

乙:美。

甲:那我们去长江边看日出去?

乙:明天不行,我要上学。

甲:后天?

乙:不行,我要上学。

甲:没关系,日出天天可以看,等你放假后一起去?

乙:好的。

师:从两同学的对话中,你认为日出这一自然现象具有什么规律?

生:过了一定时间现象重复出现(定期重现),可用成语“周而复始”。

师:自然界和生活有许多“周而复始”的现象,我们的课前音乐《花心》的歌词中也有类似周而复始现象的描述,你发现了吗?

生:“春去春回来”“花谢花会再开”“黑夜又白昼”“潮起又潮落”。

师:很好,那我们最近研究的三角函数中有没有这种“周而复始”的现象?

生:有,三角函数线。

2.概念生成

那我们一起研究一下三角函数线的变化,以正弦线为例,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正弦线的变化(如图1)。

师:正弦线的变化有什么特征?

图1每转过一圈,函数值就重复出现。

师:很好,如果用代数式表示?

生:sinx=sin(x+2π)=sin(x+4π)=。。。

师:上述等式成立与x的取值有关系吗?

生:没有。

师:如果我们记f(x)=sinx,那么上式就可以表示成f(x)=f(x+2π)=f(x+4π)=。。。

那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生:任意角。

师:很好,那么你能用语言表述一下吗?

生:自变量每增加2π,函数值不断重复出现。

师:非常棒,这是不是和我们刚才研究的“日出”的周而复始现象很像,那么是不是只有正弦函数具有这一特征?如果还有其他函数,那么它增加的量是多少?

生:余弦函数也有这一特征,也是自变量每增加2π,函数值不断重复出现。

师:还有么?

生:正切函数也有这一特征,不过增量为π。

师:三角函数具有的这种自变量每增加一定的量,函数值重复出现的性质称为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板书课题: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师:如果有一个函数,自变量每增加1,函数值就重复出现,你认为它是否具有周期性?

生:有周期性。

师:也就是说,定量并不一定是“2π,π”,那么对于这些一般函数的周期性我们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刻画?

沉默

师: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约2分钟后。

师:你们有结论么?

生:我们组的结论是“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常数T,使f(x+T)=f(x),那么函数f(x)叫做周期函数,常数T叫做周期函数的周期”。

师:很好,对这一小组的结论,大伙还有没有补充?

生:我们认为,应当是非零常数T。

师:理由?

生:若T为0,则自变量就没有增量。

师:非常好。还有么?

生:自变量x应为定义域内的任意值。

师:太棒了,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周期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非零常数T,使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值,都满足f(x+T)=f(x),那么函数f(x)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

3.概念理解

师:请看问题

问题1填空:对于函数f(x),如果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值,都满足,那么函数f(x)为函数。

生:我认为可以填 “f(x+T)=f(x)(T≠0)”;周期。

师:很好。还有其他答案么?

沉默,突然某学生提出。

生:我认为,根据以前学的奇偶性的定义,可以填“f(-x)=f(x)”;偶。

师:很好,函数的奇偶性和函数的周期性有些条件完全一样,我们可以类比学习。研究奇偶性时,我们要求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这是因为要使得x在定义域的同时,-x也要在定义域内。

师:非常好。那么你认为周期函数对定义域有什么要求?

生:x在定义域的同时,x+T也要在定义域内。

师:正确。

请看下一问题:

问题2函数y=sinx(0≤x≤10π)是不是周期函数?

生:不是,当x=10π时,10π+2π不在定义域内。

师:很好。看下一问题:

问题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1)x=π3时,sin(x+2π3)≠sinx,则2π3一定不是函数y=sinx的周期;

(2)x=7π6时,sin(x+2π3)=sinx,则2π3一定是函数y=sinx的周期。

生:第一个正确,第二个不正确。判定一个常数不是周期函数的周期,举一个反例即可。

判定一个常数是周期函数的周期,要使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值,都满足f(x+T)=f(x)。

师:回答的很好,理由总结的不错。这两个问题主要是考察大家对定义中每一个值的理解。再看下一问题:

问题4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周期函数?

(1)f(x)=cos2x;(2)f(x)=x;(3)f(x)=1。

生:第一个是周期函数,2π是它的周期;

师:f(x)=x是不是周期函数?

生:我找不到它的周期,不知道是不是?

师:f(x)=x的图像是递增的一直线,自变量增加一定量,函数值也在增加。所以不是周期函数。由此可见:单调函数不是周期函数。

生:f(x)=1应该是的,但我发现有很多数都可以作为它的周期。

师:能不能说的更具体点?

生:所有非零常数都是它的周期。

师:很不错,常数函数是周期函数,且周期为非零常数。你认为正弦函数y=sinx的周期为多少?

生:2π,4π,。。。都是它的周期,应该是k·2π(k∈Z,k≠0)。

师:余弦函数y=cosx呢?正切函数呢?周期函数的周期是否唯一?

生:余弦函数周期k·2π(k∈Z,k≠0),正切函数为kπ(k∈Z,k≠0)。周期函数的周期不唯一。

师:已知定义在R上周期函数f(x)的周期为T,则2T是f(x)的一个周期吗?你能推广么?

生:是,f(x+2T)=f((x+T)+T)=f(x+T)=f(x), kT(k∈Z,k≠0)也是它的周期。

师:由于周期函数有无数个周期,对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带来不便,你能否选择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来表述?

生:正周期,最小的。

师:那我们统一一下,规定:“最小正周期:对于周期函数f(x),如果在它的所有的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的正数就叫做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

师:你知道:正弦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多少?余弦函数呢? 正切函数呢?

生:2π,2π,π。

师:周期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一定存在么?理由?

沉默

师:那大家讨论一下。

生:我们组认为,最小正周期不一定存在,如y=sinx(x≤0)没有正周期,当然也就没有最小正周期。

师:很好,这是从有没有正周期的角度进行否定。那如果一个周期函数有正周期,是不是有最小正周期?

生:我们认为,还是不一定存在,反例是常数函数f(x)=1,就没有最小正周期。

师:非常棒。周期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不一定存在,我们的定义“如果……,那么……”

从现在开始,我们研究的周期没有特别说明就是指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4.概念运用

师:请看问题:求函数f(x)=cos2x的周期。

师:你认为我们可以用什么知识求函数周期?

生:周期函数的定义。

板演:解:设f(x)的周期为T,则f(x+T)=f(x),即cos2(x+T)=cos2x对任意实数x都成立。

cos(2x+2T)=cos2x对任意实数x都成立。

师:下面怎么办?还能用什么知识?

生:y=cosx最小正周期为2π这一结论。

师:怎么用?

生:把2x看成一个整体,

令u=2x,cos(u+2T)=cosu对任意实数u都成立。

又y=cosu的周期为2π,

所以使得cos(u+2T)=cosu对任意实数u都成立的最小正值为2π,

所以2T=2π,即T=π。

所以函数f(x)=cos2x的周期为π。

师:利用了周期函数的定义,结合y=cosx最小正周期为2π这一结论,采用整体的观点研究,非常棒。

师:你能快速的求出下列函数的周期么?(1)f(x)=2cos2x;(2)f(x)=cos(2x+π3)。

生:它们的周期为π。

师:你认为函数f(x)=Acos(ωx+φ) (其中A,ω,φ为常数,A≠0,ω>0)的周期和哪些元素有关?

生:只和ω有关,和A,φ都没有关系。

师:不错,那函数f(x)=Acos(ωx+φ) (其中A,ω,φ为常数,A≠0,ω>0)的周期是。

生:2πω。

师:那函数f(x)=Asin(ωx+φ) (其中A,ω,φ为常数,A≠0,ω>0)的周期是多少?

生:也是2πω。

师:那如果函数f(x)=Asin(ωx+φ)的ω<0呢?

生:2π-ω。

师:函数f(x)=Asin(ωx+φ)和f(x)=Acos(ωx+φ)(其中A,ω,φ为常数,A≠0,ω≠0)的周期为2π|ω|。

这可以作为公式用来求正余弦函数的周期。

师:我们再拓展一下:若函数y=f(x)的周期为T,则函数y=Af(ωx+φ)(A≠0,ω≠0)的周期为多少?

生:T|ω|。

师:求三角函数的周期有哪些方法?

生:利用定义求解,也可以用公式求解。

5.概念拓展

师:很好,从数的角度我们有两种策略,那么形的角度呢?你认为周期函数的图像具有什么特征?

生:应该也不断重复。

师:非常好。你能不能根据图2中函数f(x)=cos2x的图像求出它的周期?

图2

生:只需看间隔多久即可,应该是π。

师:太棒了,这说明我们还可以利用图像求出函数的周期。

6.课堂小结

师:请你用几个关键词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生1: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

生2:如何求函数的周期。

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老师也总结了几个关键词概括“定义、公式、思想、方法”,请大家认真体会。

下课。

二、执教感悟

笔者认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数学概念课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创设学生需要的概念课堂。

1.给学生需要的概念引入

概念引入的目的是让学生觉得数学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广泛性,我们有研究概念的必要性。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学生熟悉的实例(或旧知)引入,从实例中提炼概念,让学生自然的接受概念,意识到研究概念的必要性。本节课选择日出引入,其实也可以选择课程表、钟表等其他实例引入,给学生需要的概念引入。

2.给学生需要的概念生成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概念生成?这就回归到另一个问题,我们的概念课为什么需要概念生成这一环节?概念生成的目的是通过概念生成过程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概念生成应由学生自主完成,如果是自然式生成,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这是我们课堂不允许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我们预设下自主生成、发展。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依据认知的需要,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层层深入,设计问题。通过问题串逐步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自然而然学习中完成概念生成。

3.给学生需要的概念理解过程

数学概念是高度概括的,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数学概念课应给学生需要的概念理解过程。那么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概念理解过程?笔者认为采用什么方式很重要,这一环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题,用小题带概念,强化概念。我们的小题应基于概念,可以是概念辨析,也可以概念运用,通过小题逐字逐句敲打概念,让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概念。

4.给学生需要的概念学习方法及数学思想

与知识相比,概念学习的方法更重要。因此数学概念课堂还因给学生需要的概念学习方法。让学生领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特殊到特殊的类比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掌握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不断反思、归纳、概括,大胆表述的学习方式;同伴互助、小组交流的合作研究模式。本课中对函数奇偶性的回顾,目的就是让学生将奇偶性和周期性类比学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数学概念的学习要注重方法的养成,数学思想的渗透。

5.给学生需要的数学知识

我们的数学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对某些数学知识只能搁置,而给学生需要的数学知识。鉴于高中数学对函数周期性的要求,主要围绕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展开,因此本节课中对周期函数的定义的拓展,周期函数的某些性质没有过多深入。

总之,我们的概念课堂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给学生于自然的概念引入,自由的概念生成,自主的概念探究,自在的学习过程,这正是李善良老师所强调的“教自然的数学,建自由的课堂”。

三、名师观察

在评课过程中,省数学教研员李善良博士及特级教师石鑫等作了点评,现摘录部分如下:

1.概念的引入自然

一节课的引入做的好不好,往往决定一节课的成败。作为是概念课的引入应当解决几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让学生自然的学?本节课利用日出这一自然现象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两学生的对话,引导学生对日出这一自然现象的规律的探究,结合课前音乐《花心》,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周期现象的广泛性,激发学生研究周期的欲望,比较完善解决了概念引入的三个问题。

2.概念生成过程自然

概念生成过程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这一过程要舍得,要流畅。本节课在这块做足文章,通过问题链,从三角函数线到正弦函数的周期,拓展到三角函数的周期,再延伸到一般函数的周期定义,再从周期函数的定义到最小正周期的概念,层层深入,逐步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概念生成,过程自然流畅。

3.概念理解过程自然

概念理解过程是进一步认识概念的环节,可以采用让学生研读概念和做题两种方式,本节课处理这一问题的方式是小题强化。通过几个小题,辨析、强化周期函数的定义中“非零常数T”“定义域内的每一个自变量x”“ 恒等式f(x+T)=f(x)”。最小正周期概念“如果…,那么…”。逐字逐句敲打概念,让学生自然的理解概念,起到很好的效果。

第11篇

知识目标

1.理解磁感应强度B的定义及单位.

2.知道用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3.知道什么叫匀强磁场,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线的分布情况.

4.知道什么是安培力,知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流受的安培力为零;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流受安培力的大小.

5.会用左手定则熟练地判定安培力的方向.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2.通过学习左手定则,理解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和安培力方向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安培定则的学习,使得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不仅需要勤奋的努力,还需要严谨细密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关于安培力这一重要的内容,需要强调:

1.安培力的使用条件:磁场均匀,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

2.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安培力具有最小值。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安培力具有最大值。

教法建议

由于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电场的有关知识,讲解时可以将磁场和电场进行类比,以加深学生对磁场的有关知识的理解。例如:电场和磁场相互对比,电场线与磁感线相互对比,磁感应强度与电场强度进行对比等等。

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回忆电场强度的定义,对比说明引入磁场强度的定义的思路是通过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研究得出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磁场,可以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设计方案安培力磁感应强度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磁感应强度B的定义及单位.

2.知道用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3.知道什么叫匀强磁场,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线的分布情况.

4.知道什么是安培力,知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流受的安培力为零;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流受安培力的大小.

5.会用左手定则熟练地判定安培力的方向.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实验,培养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2.通过学习左手定则,理解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和安培力方向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阅读材料介绍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说明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除了本身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外,刻苦勤奋地学习和工作,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更为重要,鼓励和激发学生从现在开始更加发奋地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介绍物理学家安培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靠勤奋自学、刻苦钻研的顽强意志,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家们的人格美、情操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法直观教学,决定安培力大小的因素,通过启发讲解,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公式

及B的定义式.结合练习法使学生掌握左手定则使用.

2.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在教师启发的指导下总结规律,积极动手动脑理解公式,掌握左手定则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掌握电流与磁场垂直时,安培力大小为:

(2)掌握左手定则.

2.难点

对左手定则的理解.

3.疑点

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和安培力方向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

4.解决办法

以演示实验为突破口,直观地引导学生掌握电流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反复地借助实验,来理解左手定则,建立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和安培力方向三者关系的正确图景.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铁架台、三个相同的蹄形磁铁、电源、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先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出安培力.

公式

,再引入磁感强度B的定义式,通过讲解类比电场强度,启发学生理解

公式的意义,借助墙角(或桌角)帮助学生建立三维坐标空间,理解掌握左手定同.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本节教学是在上一节学习了磁场的概念及方向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磁场的强弱性质,根据磁场力的性质用定义法定义描述磁场的强弱,用磁感线形象地反映磁场的强弱,同时利用定义式来计算安培力的大小,

再用左手定则来确定磁场方向、电流方向和安培力的方向.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用条形磁铁可以在一定的距离内吸起较小质量的铁块,巨大的电磁铁却能吸起成吨的钢块,表明磁场有强有弱,如何表示磁场的强弱呢?我们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安培力来研究磁场的强弱.

2.决定安培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利用演示实验装置,研究安培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保持导线在磁铁中所处的位置及与磁场方向不变这两个条件下,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改变导线中电流的大小.

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导线摆动的角度大小随电流的改变而改变,电流大,摆角大;电流小,摆角小.

实验结论: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受到磁场的作用力的大小眼导线中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大,作用力大;电流小,作用力也小.

(2)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有关.

保持导线在磁铁中所处的位置及方向不变,电流大小也不变,改变通电电流部分的长度.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导线摆动的角度大小随通电导线长度而改变,导线长、摆角大;导线短,摆角小.

实验结论: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大小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有关,导线长、作用力大;导线短,作用力小.

(3)与导线在磁场中的放置方向有关.

保持电流的大小及通电导线的长度不变,改变导线与磁场方向的夹角,当夹角为0°时,导线不动,即电流与磁场方向平行时不受安培力作用;当夹角增大到90°的过程中,导线摆角不断增大,即电流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所受安培力最大;不平行也不垂直时,安培力大小介于

和最大值之间.

3.磁感应强度

总结归纳以上实验现象,用L表示通电导线长度,I表示电流,保持电流和磁场方向垂直,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大小FIL

用B表示这一比值,有

.B的物理意义为:通电导线垂直置于磁场同一位置,B值保持不变;若改变通电导线的位置,B值随之改变.表明B值的大小是由磁场本身的位置决定为.对于电流和长度相同的导线,放置在B值大的位置受的安培力F也大,表明磁场强.放在B值小的位置受的安培力F也小,表明磁场弱.因而我们可以用比值

来表示磁场的强弱.把它叫做磁感应强度.

定义:磁感应强度

单位:特斯拉,符号为T

常见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大约是

,永磁铁磁极附近的磁感应强度大约是

用磁感线也可直观地反映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磁感线越密处,磁感应强度大、磁场强.若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称为匀强磁场.根据匀强磁场的特点,请同学们画出匀强磁场的磁感线的空间分布.

在非匀强磁场中,用

量度磁感应强度时,导线长L应很短,电流近似处在匀强磁扬中.

4.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可得通电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置时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

举例计算安培力的大小.

安培力的方向如何呢?还过前面的演示实验现象可知,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方向跟导线中的电流方向、磁场方向都有关系.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总结出通电导线受安培力方向和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存在着一个规律──左手定则.

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

应该注意的是:若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垂直,则磁场力的方向、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三者互相垂直;若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不垂直,则磁场力的方向仍垂直于电流方向,也同时垂直于磁场方向.

(四)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安培力,通过研究安培力的大小,我们定义了反映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同时,我们可以据此求解安培力的大小,安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来确定.

如果磁场方向不与电流方向垂直,安培力的大小

,方向仍可用左手定则判定.

八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安培力磁感应强度

1.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2.决定安培力大小的因素

(1)与电流大小有关.

(2)与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有关.

(3)与导线在磁场中的放置方向有关.

3.磁感应强度

定义:

单位:特斯拉(T)

4.安培力的大小

第12篇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最快速的时期,学校不仅要传授他们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今后继续学习,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学区是朝阳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源地,心理健康教育有较长的历史。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学区所辖的新源里二小就在全区范围内率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试点工作,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学区多次承办市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在国际国内研讨会上作过经验发言,是朝阳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头雁。

不少学生对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一些中学生对高考志愿专业不了解或知之甚少,不清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无法确定自己的个性特征,不知道自己应该报考什么学校和专业,导致不少大学生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状况。许多事实表明,中小学生群体与大学生群体一样,存在着群体性的“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未来发展无意识、生涯无意识、学习无动力”的问题 。2009年1月,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学区开始了小学生涯教育的探索与

实践。

一、潜心钻研,研发教材,形成体系

我们积极学习和借鉴生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如舒伯的生涯理论、人格类型论、特质因素论等,本着边探索边实践的原则,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认真研究已有的大学、中学以及职业学校生涯教育开展的经验,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摸索,制定了《幸福村学区小学生涯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阶段生涯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实施途径等进行了阐述。

在此基础上,我们先是开发了适合小学高年级的《小学生涯教育读本》,之后乘胜追击,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和探索,又开发出适合每个年级学生使用的《小学生涯教育》系列丛书,共六册,教材按照生涯教育辅导目标:自我认知、认知社会、生涯探索三个维度,将三个目标划分在七个专题中,从生涯认知、认知自我、热爱生活、学习与生存、认知社会、生涯探索、生涯准备等几个部分对学生进行教育,每个单元都设立了“生涯茶座、生涯指南、生涯镜鉴、生涯实践、生涯感悟”的教学模块。本套教材被心理学家称为祖国大陆第一本小学生涯教育教材,填补了大陆小学生涯教育教材的

空缺。

在研发教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在区域内五所学校开展实验,2010年9月,生涯教育在学区内11所学校全面铺开。学校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心理活动课等进行落实。

二、健全组织机构,确保落实

为有效推进生涯教育,学区成立了组织机构,由学区主任担任组长,学区德育干部担任执行组长,学区所辖各学校的校长、德育干部为成员的学区级组织机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由校长任组长,学校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两层机构的建立与完善,为学区、学校落实生涯教育作好了组织上的保障。学区成立了“小学生涯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对各学校进行组织和指导。制定计划,将生涯教育纳入学区重点工作,并组织学校进行落实。

三、探索生涯教育的校内实施途径

为了使生涯教育在学区所辖11所小学得到有效落实,我们倡导以课堂教学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讨多种途径和形式,做到多途径、全方位地推进。

(一)构建生涯教育课程内容与活动体系

1.生涯教育课――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为了确保生涯教育的效果,学区各校以我们创编的小学生涯教育教材为依据,开设了专门的生涯教育课,对学生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有系统、有内容的生涯教育。例如:我们根据年级段,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从生涯认知开始,逐步认识自我,并在生涯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生涯探索;我们通过开展诚信教育、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兴趣能力培养等方式,通过游戏、实践体验、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关心他人、积极思考,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涯引导。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给学生提供成功者的案例,鼓励学生向成功者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生活和学习目标。

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情境创设和学生的体验活动,如“小小拍卖师”“我的未来我做主”“20年后的我的美好憧憬”,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并通过体验活动,感悟和理解生涯教育的真正意义,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同时,我们认为小学生涯教育不仅仅涉及与工作有关的知识与技能,更承载着价值导向的作用,发挥着引领小学生未来人生理想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增加了对学生价值导向的引领,要求教师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如,在教学或实践过程中,结合具体情景,引入对成功的认识、对金钱的看法、对家庭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的初步认识等内容。

此外,我们还采用“幸福杯”生涯教育教学设计评优、课堂教学展示等形式,推动生涯教育课的提升。

2.主题班队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班主任是开展生涯教育的主体力量,他们能够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班队会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涯辅导,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以豁达的胸襟面对学习、生活。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增长知识,陶冶心境。

(1)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反思

通过开展各种体验活动,在班主任的帮助指导下,学生逐渐学会了反思。懂得了个人经历、家庭、社会等内外部因素会对自我认知产生影响;意识到在校外获得相关经验和拓展自己能力的重要性。

(2)让学生收获初步的生涯决策意识

通过活动,学生逐渐具备了初步的决策意识,意识到人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多种选择,当前的决定会影响未来的发展。如:人的一天有多少决策行为,人是如何进行决策的,以及对多种可能性的分析与判断。生涯发展具有不确定性,现在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影响未来的发展等。

(3)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正确面对压力

到了高年级,经过几年的生涯教育,很多学生对“为什么感到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如何调节压力与情绪,为什么我开始在意别人的评价”等问题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为正确面对压力奠定了基础。

3.多学科渗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如何渗透生涯教育,也是近年来我们大力探索的一个课题。在各学科课堂上,我们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在学科教育中挖掘一些显性或隐性的生涯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让学生向教材中的成功者学习,从而推动全校生涯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品质,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增强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体验,学会安排生活,摆正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初步树立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如三里屯小学王秀梅老师的“数学画”教学,让学生通过画数学画的形式,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数学的基本知识。张莉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语文教学课,通过观察、联想、模仿的形式,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应对职业生涯执着追求,在追求中体现价值观等。

4.将生涯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将生涯教育纳入学校整体管理和文化建设中,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发挥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教育作用。采取多样化以及结合校内外资源的做法,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充分利用校园资源,达到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的目的。

结合生涯教育,学区所辖各校还开展了有目的、有计划的读书活动。读书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还能转化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生活习性,使读书为其丰富人生经历、思考未来规划和确定人生目标奠定重要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向学生推荐读书书目、指导学生阅读、定期交流展示等。通过设定读书计划将阅读转化为学生自觉成长的生命课程,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

(二)开发生涯教育的社会资源

1.开展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生涯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开展生涯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生存的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学生真正得到锻炼,真正感受生涯教育。为此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入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涯探索活动。

(1)服务社区,争当小志愿者

一滴水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涓涓细流汇入江海,才能滋润万物。学生只有走进广阔的社会,才能在体验学习中不断成长。走进社会,学生会在体验中了解自己的角色,在体验中学生对生涯教育才有更深的感受。

每年寒暑假,我们开展的“小楼门长”生涯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任职”机会,学做社区主人翁,履行自己在社区的职责。学生在楼内不仅体验了执勤、巡逻等工作,还经常为居民发放便民手册,充分体验楼门长一职的职责。每月各班级的小小志愿者服务队都开展学雷锋活动,学生深入社区慰问孤寡老人,帮他们打扫卫生,和他们聊天。每逢宣传活动,学生们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为居民发放宣传材料。小志愿者们还走进办事处、社区、中学张贴倡议书,号召社区居民和中学生加入到“献爱心 促环保”的活动中来,促进大家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最终,在全校师生、左家庄街道办事处、新源里社区和清华附中朝阳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回收废旧书报刊总计1265斤,这些废旧书报将换成课外读物,为社区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

(2)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

生命教育是生涯教育的内容之一,很多学校开展以“做好防灾减灾 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日活动。学生观看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展板,师生们聆听交通和消防警官做的专题报告,增强学生对防灾减灾的认识,提高学生面对紧急突况的应变能力,普及安全知识教育。此外,每学期学校都会安排全体师生进行安全疏散演习,聘请法制副校长来校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学校楼道走廊内张贴了安全标识,组织各班学生以组为单位认识和学习交通安全标识。在学校宣传教育中,学生对交通安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3)发展兴趣,开展丰富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发挥智力潜能的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事情,则只能发挥智力潜能的20%左右。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开展生涯活动中我们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葫芦丝、打击乐、健美操、车模、海模、航模、篆刻等,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

通过活动的开展,我们指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学习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让学生从活动中、社会实践中真正感受社会的需求,体验劳动的快乐,准确把握自我发展的方向。

2.建立生涯基地,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和体验

我们探索建设渠道,挖掘校外优势资源,建立了多个生涯教育基地,使校内的课程与校外的资源得到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学校总结出生涯基地建设的几种形式。

(1)实践参与型基地。很多学校结合学校特色建了起了艺术长廊、学海泛舟、科技走廊、科技步行街等,并在班级中建立了种植角和养殖角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如:社区规划绿地生涯实践基地。为了让学生感受生命历程,新源里小学开展了“小种植、小养殖”活动,开辟了60平米的规划绿地,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将绿植作为班级责任树,提高班级凝聚力,开展责任教育和生命教育。学生从种植一盆自己喜欢的植物入手,通过每天的观察记录,既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信心,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开阔了视野。

(2)志愿服务型基地。以办事处、社区、医院、商店等作为学生的校外生涯基地,搭建“服务型”实践平台,让师生为社会服务。在此过程中,学校不仅给社会提供了服务,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服务为学生创造了生涯实践的机会,学生们通过服务提升了自身的能力。活动中,学生们通过体验消防员、厨师、医生、店员、工人等社会职业的不同角色,从而感受到爸爸、妈妈、老师工作不容易,感受到各行各业工作的艰辛与乐趣。

例如,肯德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入社会、服务社会开辟了新的学习实践乐园。在这里学生体验了如何做好一名服务生,懂得了诚信、卫生、礼仪是各行业重要道德标准,学生在体验与实践中不断成长。

(3)共建合作型基地。通过学校和校外单位的合作共赢,构建“合作型”生涯教育基地,包括生涯活动的安排,各种培训和校外辅导员安排等内容。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涯共建合作基地。我们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联合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冯如创意中心,布置了“走进北航”实践作业。学生走进全国一流学府,感受高校学术氛围,从而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享受学习快乐,感受科技魅力,进入大学的梦想和愿望。我们的生涯合作项目会更加多样化,合作形式会更加丰富,合作成果会日益丰硕,这必将对双方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家校合作开展生涯教育

1.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生涯教育意识

学校每学期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对全校家长进行生涯教育方面的宣传及指导。提升家长的认识,配合学校开展相关工作,共同提升学生对于生涯的认识,促进其学习行为的转变。

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生活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2.有效运用家长资源,服务学生生涯教育

学生家长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教育资源库,家长求学、工作的经历就是真实的生涯教育素材。通过挖掘家长资源,开展生涯专题讲座活动,使家长的人生经历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邀请肯德基经理、电影演员、工程师、医生、警察、消防员、导游、教授等行业的家长来到学校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自己把握机会的经验,分析教育在自己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介绍自己具体的日常工作情况、工作中与同事及上司关系的处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等,使生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活动,从而深刻地影响学生的生涯规划。家长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个案,以故事实例呈现,真实、具体且可信度高,能切实对学生进行引导。家长的分析与感悟也能够触动学生,使学生在对人的评价、兴趣特长的发展、才能的培养、目标的确定等方面的生涯规划技能得到培养。

3.建立学校教育博客,加强家校沟通与交流

教育需要我们用爱心、理性和智慧去悉心解读,走进学生心灵,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人为本,实施现代化教育管理策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它更需要我们团结协作,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从而有效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强大的团队教育合力。为此,我学区要求各学校创建教育博客,为教师和家长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生涯规划。

班主任随时与家长沟通,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创造、表现、欣赏成功的机会。同时为家校提供一个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系列平台,建立了一份电子档案。在这里家长不仅能了解子女的成长状况,学生也能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反省自我、改正自我,纠正了一些不良习惯,教育效果明显。

总之,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生涯教育的宣传,可以提升家长的认识,配合学校开展相关工作。学校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学生拥有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四、收获丰收的喜悦,我们将继续前行

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指导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学区的小学生涯教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了各个年级小学生涯教育的探索,完成了一到六年级生涯教材的编写

生涯教材为不同年级的教师提供了生涯教育的内容和材料。该读本被评为北京市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类一等奖。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博士生导师俞国良教授充分肯定了几年来幸福村学区作为北京市甚至是全国实施小学生涯教育的先驱所做出的成绩,俞教授指出,生涯教育在幸福村学区开展得有声有色,已经成为幸福村学区的品牌,在北京市乃至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学生的生涯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并认识到学习与未来发展的重要联系

根据学区2012年的问卷调查,98%的学生表示喜欢上生涯教育课,95%的学生反映开展生涯教育对自己有帮助。一系列的调查数据表明,通过学校开展的生涯教育,学生对职业有了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了自己的长处和兴趣,认识了自己的优点;认识到良好的品质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与父母、同学们相处和交往;有了初步的理想。学生认识到:为了实现自己将来的理想,就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多读书,上好每一节课;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自己的理想作准备;虚心与朋友交往,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合理安排时间,增长个人才能;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特长,等等。

3.得到教师认可,促进了教师自身发展

为了提高教师开展生涯教育的水平,学区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生涯教育培训,发挥心理核心组作用,通过备课、上课等环节,探索生涯教育课的实施策略;在学校范围内开展观摩评优活动,通过评价促进教师实施生涯教育的能力。如借助“幸福杯”,开展生涯教育课评比活动;开展“生涯教育大家谈”活动,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在活动中让大家畅所欲言;建立小学生涯教育信息平台,使之成为交流、学习的窗口。生涯教育不但促进了教师对如何开展生涯教育的思考,同时也实现了他们自身的专业成长。

4.获得家长支持,实现了家校协同共赢

学区还面向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有95.1%的家长了解学校开展的生涯教育活动,90%以上的家长对此持认同和欢迎的态度,并肯定了小学生涯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多家长都在积极主动地协助学校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家长资源的作用。

5.带动了全市很多区县和学校对生涯教育的关注,为教育同行提供了可借鉴、可参考的实践案例

学区的生涯教育实践经验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10年至2013年期间,学区承办了四场市、区级的观摩与研讨活动,来自四川、广西、河北、天津、山东等兄弟省市的教育工作者也来到学区进行了学习和交流。省际、区域和学校间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学区经验的宣传和推广,更促进了基础教育领域对生涯教育重要作用的普遍共识,带动了更多教育工作者对生涯教育的关注和积极实施。

我们开展的小学生涯教育经验和所编写的《小学生涯教育》教材内容被编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岗位培训指定教材《职业能力指导师》教材中。

随着教育者对生涯教育的认识,我们欣喜地看到小学生涯教育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2012年初,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开始制定《北京市中小学生涯教育指导纲要》,生涯教育有望在今后正式纳入基础教育的范畴中。2012年7月,在北京市召开的北京市德育工作大会上,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行动计划(2012~2015)》,行动计划中列出了今后的重点工程,将全面推动中小学生涯教育纳入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中,这无疑是对小学生涯教育工作的高度认可,同时也为幸福村学区深入推进学区所辖各小学生涯教育找到了政策上的支撑。

实践证明,在小学开展生涯教育不但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它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顺应了教育发展潮流。

小学生涯教育在学校的实施,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重视。因此,笔者希望各级教育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尽快出台《中小学生涯教育实施纲要》,将生涯教育纳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畴,并在课时、人员编制和教师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